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什么是中元节范文

什么是中元节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什么是中元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什么是中元节范文

2、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拜祖先。

3、东汉时道教定下三会五腊日,其中七月七日为道德腊,在七月的这一祭祖日期后来随着道教将中元地官的生日和相应祭祀日期定于七月十五日,而固定于这一天。

4、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系中国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

第2篇:什么是中元节范文

1、中元节,中国传统节日,别名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盂兰盆节、地官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以及海外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均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祖大节。其意义在于通过追思先人,牢记民族根本。

2、七月半祭祖习俗古已有之,原本是民间的祭祖节,其意义是通过对先人的追思,提醒自己不忘根本,而非“鬼节”(“鬼节”是后来的说法,很大程度上是从道教中元普渡开鬼门关的思想演变而来)。七月半祭祖节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大约北魏时期)道教的说法。将中元与上元、下元合称“三元”。

(来源:文章屋网 )

第3篇:什么是中元节范文

2、在《杨公忌》中提到:“是月初七为道德腊,十五日为中元,二日戒夫妻同房”说得很明白了,就是七月初七和七月十五这两天是道德腊不宜夫妻同房。那什么是道德腊呢?腊日为古时候祭拜先祖和百神的日子,是很庄严的日子。

3、忌讳床头悬挂风铃,吊坠等风来能响的饰品。原因很简单,风铃等物品能招来不干净的“人物”。

4、忌讳这天晚上吹口哨,容易引起不干净“人物”的注意。

5、忌讳这天用“鬼”字,就好像管伏地魔叫“那个人”一样,这个是禁忌。

6、机会这天拔腿毛。老话说一根腿毛管三个鬼。腿毛多说明这个人阳气重,阳气重对于那些不干净的“人物”来说可不是一件喜欢的事情。

7、忌讳晚上睡觉时拖鞋的鞋尖对着床,其实,不只是这天,其他的夜晚也是忌讳这样摆放拖鞋的。长夜漫漫,谁知道梦里会遇到什么?

8、忌讳晚上拍别人肩膀。这个就是民间流传的人的肩膀和头顶一共有三把火,在这个特殊的大晚上,可别把这三把火给拍灭了。

9、忌讳中元节这天晚上拍照。据说照相机会留下一些蛛丝马迹哦。

10、晚上少照镜子。其实这天伙伴们都是心知肚明的事情。

11、这天不一般家。按照老礼来说,七月初一至七月廿九,是传统意义上的“鬼月”,尽量不要搬家、开市、嫁娶等事宜。

12、远离河边湖边等等水边。尤其是阳气弱的人更应该远离水边,敬而远之。

13、晚上尽量不要出去了,如果晚上出去可能真的是给自己找麻烦呢。

14、忌讳踩冥钱。伙伴们想想,懂了谁的钱谁能乐意?

第4篇:什么是中元节范文

村里的李大爷病了,丝毫没有往日的生机。

以前我刚到门口,他就会很高兴地来门口迎我,这一次,他蜷缩在离我十几米远的凳子上一动不动。我喊他,他只是简单地应了一声,就沉默了。看他的表情、听他的声音我判断他病了,而且病得不轻。我走近看他,发现短短几日不见,一个老人的身体变化竟然如此之大。他说他年初还有100多斤,现在最多只有80多斤,是的,皮包骨头了,我瞬间明白了什么是骨瘦如柴!腿上胳膊上青筋爆出,脸上也突然长出了片片黑斑,左脸上半面全是。他说他不想吃饭,或者根本吃不下,更是懒得动。

我去看他的时候是8月,天很热,三十一二度,我穿短袖依然觉得热,李大爷穿着厚厚的外套,厚厚的裤子,在阳光下还依然感觉冷,直冒虚汗,我摸了下他的胳膊,比我的凉多了。他蜷缩在板凳上,呼吸困难,我安慰他老人家一定要注意身体,安心养病,命是最重要的。他说他早有病症预兆,一直强忍不说,尽量把病痛缩小化,只是自己或家人带去小医院、镇上大医院打点滴。

远方的孩子每次打电话问他身体怎样,他都说好,是忍着病痛说的,不愿意麻烦孩子们,不愿意拖累孩子们,让他们担心。直到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孩子回家烧纸,发现他身体不对劲,马上带他去人民医院拍片检查。CT已经出来了,其他几项检查报告还没有出来。他说要根据报告对症下药,我说是的,任何病都要先查准病因再对症下药,不能动不动就去小医院随便打点滴。

我详细问他心脏跳动怎样、肝胆是否难受、头脑是否发晕,他都说还好就是呼吸很困难,上气不接下气,很累。我安慰他不要担心,现在医学发达,什么病症都有救治的希望。可是他很心疼钱,说这次去人民医院检查已经花了好几千了,是孩子很久的积蓄。在他的眼中我看到了等医院检查报告的恐惧,或许是人的本性吧。

他又向我讲起他十多年前,在一次麦子收割时感染毒疮动手术差点离去的经历,说自己已经是死过一次的人,多活了十几年。还说他就是个受罪的命,走了也好,可以少受很多罪。我安慰他千万不要这样想,并举例某某老太太(他也认识)身患哮喘等多种病症几十年,也是骨瘦如柴,一个人独自生活,虽然身患重病饱经风霜,却依然乐观自信,坚强地活着,穿纸钱、银钱谋生,有时还会骑着破三轮车四处捡破烂卖,多么坚强的老人。安慰果然有效,他说自己也想开了,了无牵挂、问心无愧,能多活一天就是赚到了。

一小时后,他说他很累,浑身不想动,不想坐着了,想去屋里面躺会儿,我扶他进去躺好。进屋我感觉空气不对,屋里很闷,一看原来是小窗户关上了,我建议把窗户打开,他说从前是打开的,上次下雨,雨水斜扫进屋里,把报纸弄湿了,他把窗户关上,一直忘了打开,我赶忙将窗户打开透气。老大爷在床上依然呼吸困难,不时向痰盂吐痰,睁着眼睛看着我,那种似乎绝望而渴望的眼神。

我嘱咐他手机一定要装好,放在身边,遇到不舒服的情况及时给儿女、亲戚打电话,千万不要独自忍受,还委婉地建议他尽量不要自己一个人在屋子里呆着,想坐就去大门口坐着,来往行人有个照应或者直接回家呆在亲人身边。

我让他多喝水,淌热汗,把毒素排出来。我问他水壶在哪,我要帮他烧一壶水,他也表示想喝。水壶在书记办公室,我就去为他烧了一壶水,倒一大杯放在他床前。

门外有车声,书记回来了,我去他办公室商议“四项排查”的事情,几番讨论后确定两个苗头隐患填表上报。我跟书记说起李大爷生病的事情,他说已经知道了,要经常督促他家人带他看病、照顾他,村里打扫的简单活也不让他做了,一切以身体为重,一切服从老人养病,以人为本,人是最重要的。填完表,镇上有事我就先回去了。

到李大爷屋里与他道别,嘱咐他想开点,一定要安心养病,难受一定要说出来,不要硬撑着,生命只有一次,没有回头路,一定要珍惜。

老人与取款机无缘?

有一次我陪同事去镇上银行取钱用。看到业务大厅内好多村民济济一堂,队都不排,有的人直接插队办理,现场秩序有点乱。大家都不坐在椅子上等候了,纷纷拿着小本子挤到窗口前伺机进位,这与隔壁空无一人的两台取款机形成鲜明对比。

我不用取钱,在外面等同事出来。随便问了经过的一位稍微年轻的中老年大叔:“大叔,您怎么不到取款机取钱啊?”“我不会用呀!”然后也笑着进去排队了。

取款机已经在乡镇安装很多年了,却仍有很多村民只会用小本到窗口取钱。每次到了拿低保、粮食直补、能繁母猪补贴的高峰期,村民就不约而同挤满一屋子,尤其是60多岁、70多岁、甚至是80多岁的老人。我以前早起开会经过时就经常看到,6点多钟甚至更早的时间,老人们就已经坐在门口地上等候了。等工作人员开门进入大厅后,一拥而上。工作人员接过小本子,输号码,再数几次钱,再让村民签字,几样程序还要等很久,有的老人挤不上队甚至要再等好几个小时!我也听在银行工作的同学说过,他们最烦村民集中取钱的那几天,有的不会输密码,有的密码要想很久,有的问各种各样的问题,挤在窗口前,看到就压力重重,业务办理速度很慢。

取款机就在那里,为什么村民不用呢?老人就不能使用高科技取款机了吗?老人就没有权利享受高科技取款机服务了吗?这不仅是值得银行思考的业务问题,也是值得政府关注的民生问题。

老奶奶的反问

2012年9月,我们联合镇民政工作人员共同开展居家老人义务服务活动,计划帮几户贫困的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

我们一行去了万林村四户人家,帮助老人们梳头、扫地、打水、洗衣服、晒辣椒、晒花生等。大家都是真心的,激情中也引发了关于志愿服务尊老爱幼的若干思考。当你看到三个十岁出头的孩子与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当你看到瘦弱的老爷爷目光中的信任感激;当你看到老奶奶握着女大学生村官的手,满盈热泪地说:“你好像我的侄女啊!她前天才刚来看过我。你们真疼人啊!”;当你看到一间拥挤昏暗的巴掌小屋却是她后半辈子的养生之地;种种的真实怎能让人不为之动容!我们大学生村官都是有血性的。这次活动后,我与其余几名同事反响强烈,就事论事,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体会:

一是后悔。我们后悔事先把老人们的生活想得太好了,实地看到后才发现是那么的贫困,落差太大。我们后悔事先没有准备好小小的心意,哪怕只是一斤苹果、香蕉,哪怕只是一袋豆奶粉,这是我们的失误,现场我们都很自责,分别自我检讨和集体检讨。

二是无奈。看到那么凄凉的景象,家家是瓦屋,院子是土地坪,房中没有一件家具,我的心像被戳一刀。

半路我的电动车坏了,推不动,我在路边与同事捣鼓了很长时间不见效果,路边的奶奶走过来:“你车子轱辘里好像卡了东西,你把它反过来看下。”在同事的协助下,我用力一踹,好了,可是零件也被我踹坏了,只能停靠在屋旁。幸亏有同事的帮助,不然我半路又出洋相了。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