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规划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物项;仓储管理;物流管理
1福清核电现场某库房原管理模式及人员配备
1.1库房设施、设备配备情况1)该仓库按钢结构建设,共建核岛库、常规岛库和BOP库各一座,三座仓库相连;每库建筑面积252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560平方米。设计利用率约60%。2)核岛库设电动单梁行车1台;3)常规岛库设电动单梁行车1台;4)BOP库设电动单梁行车1台。1.2库存物项及人员配备情况2012年7月份之前此仓库储存的货物由仓储科15名保管分别保管,包括裸件、纸箱、木箱等约为2200件,盘点任务较重;同时该库房存储量大,日常入库、检验和出库频繁,特种作业人员和库工人员需求多,管理接口多,整理货位时间相对较少,造成库内货物码放等多项工作缺乏整体规划。
2现有管理模式及相关业务规划
结合仓储物流管理的特点,总结前期现场仓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现场采购部流程再造为依托,福清现场该库房仓储管理组对以下几方面的工作进行了规划。2.1人力资源及岗位规划任何时候必须“以人为本”。人力资源的管理是所有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根据该库目前的工作量来看,维持工作正常运转需要的各岗位人员大体如下:1)库房管理组长1人。2)专职安全员1人。3)账务管理人员1人。4)分拣员2人。5)出库复核员1人。6)行车作业人员1人。7)叉车作业人员1人。8)库工6-8人。2.2储存空间规划根据ISO9000管理标准及现场工作的实际情况,库内划分为以下几区:卸货作业区、待检区、待处理区、不合格品区、合格区、出库作业区。2012年11月份完成对该仓库的内部改造,将仓库内悬臂式货架移至其它仓库,其它货架在西南角集中安装,据粗步测算,经过改造后,将提高有效使用面积800平方米左右,基本可提高15%的利用率。通过存储区域的合理规划,达到有效利用库存空间、设备,最大限度地减少物料搬运,缩短作业距离,为作业人员提供方便、舒适、安全和卫生的工作环境的目的。2.3货位规划货位管理是仓储物流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此工作开展的效果直接影响仓储工作的效率,也是提高仓储作业准确率的基础性工作。根据现场相关程序中的规定,对该库房的货位进行编码,实际出入库时严格按照货位管理的要求执行,未经仓储管理人员的同意禁止其他人员对货位进行调整。通过对货位的统一编码,规范了福清核电现场该库房内的货位管理,提高了货位管理水平。一定程序上提高了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效率、保证在发货量增大时可以正常有序运作;减少了货物入库、出库等实际工作中出现差错的机率,进而提升了现场仓储服务安装单位的水平,提高了其满意度。2.4储存策略管理物项储存时,基本可分为固定货位储存方式和随机货位储存方式。根据核电物项的特点,结合现场建造期的施工及安装特点,以及现场库容情况,确定物项到货后采用随机存储策略。2.5账务管理账务管理是仓储管理的重中之重,只有账务明晰、准确,其它相关工作才能有条不紊地开展。鉴于此,库内账务设置专人负责管理。主要管理内容有:建立库内整批到货管理台账,便于整体统计库内货物情况及进行批次管理。建立库内整箱物项管理台账,便于货位管理及出入库作业、盘点作业。月工作量统计工作:到货量、开箱检验数量、出库数量、库内调整作业量等。2.6作业单据管理作业单据作为业务开展的依据,做好其归档工作,是保证后续工作开展的有效手段。现场仓储作业目前主要涉及的作业单据有:到货信息通知单。接货检查任务单。物项出库单。未移交物项临时借用申请单。货位调整单。包装物借用回收单。此项工作由该仓库安排账务管理人员兼职管理以上作业单据。2.7维护保养工作针对核电行业物项管理的特点,以及核电行业物项储存级别的要求,加大库内温湿度的控制力度,加强库内清洁度管理的频度,尽可能使此库达到B级存储区的要求,降低现场B级库房的存储压力。具体工作安排方面如下:1)增设温湿度计,安排固定人员每个工作日至少进行一次温湿度记录。2)严格执行库房管理规定,每周至少对库房进行一次全面的卫生清理工作;作为此项工作的辅工作,每个作业点作业完成后,立即进行清理工作,以保持库内清洁度的常态性工作。3)加大库内通风除湿工作。4)按照维护保养相关程序的要求对库内需进行维护保养的物项及设施提出维护保养需求,避免设备出现故障后影响正常的作业活动。
3仓储业务流程管理
以现有的管理程序为依据,针对现场仓储作业的特点,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该仓库的仓储作业流程进行管理:1)设立流程控制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物项入库时以《到货信息通知单》为依据,根据实际接货数量录入整箱管理台账。控制点以本组实际接收货物的箱数为准、确认手续交接时箱数、箱号是否相符。物项出库时以出库单中确定的箱数为基准,重视出库复核人员的作用,做到出库一箱复核一箱,出库一件复核一件,避免物项多出库,漏出库、出错库情况的发生。控制点是确认是否整箱出库,出库实物与单据箱号、箱数(数量)是否相符。库内储存管理过程中,以账务管理为中心,以货位管理为基础,以充分利用库内有效空间为具体实施行为,以盘点管理为控制手段,将安全工作置于所有工作的首位,做好库内各项管理工作。2)流程边界界定。主要是各业务环节的手续交接问题,强化每个人的责任意识,完善业务办理过程中的手续交接,避免出现异常时无法确定双方责任情况的发生。3)流程定期回顾。建立业务流程的定期检查回顾机制,分析流程同实际现状是否有任何不适应的地方,进行相关流程的优化。4)员工流程培训。该仓库相关的人员必须进行相关流程的培训,熟练掌握业务操作的方法、方式等。
4结语
面对福清现场严峻的库存管理形势,现场采购部适时地进行管理创新,以库房为单位进行作业区域的划分,在此之前,国内没有此模式的管理经验,没有经验可循,在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些许的偏差,在出现偏差时我们一定会查找原因,纠正偏差,使相关的各项管理工作向着协调、稳健的方向推进。
【参考文献】
关键词:配电网目标网架环网K型站
Abstract: the author through practical work experience medium voltage distribution network planning weak links in, the network frame structure with analysis, to create a grid structure reasonable, power quality is excellent and power supply reliability high medium voltage distribution network, put forward the distribution network planning goal evaluation system and management development direction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Keywords: target distribution network ring net net type K stand
中图分类号:U665.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中压配网的现状
随着近郊城市化程度的迅速提高,对配电网网架结构提出了较高要求,中压配电网网架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①现有配电网10kV线路以辐射供电为主,负载率过高,分段不合理,联络数过少,无法满足N-1准则;②现有配电网变电站电源点过少,10kV出线间隔过少,小容量中压用户占用变电站10kV间隔过多,导致变电站10kV间隔利用效率低下;③网架不合理,线路长、用户多,10kV线路供电半径过大等。
2中压配网目标网架结构分析
2.1“以电源点为中心,分布配置K型站”的原则。对于正处在快速发展期的配电网络,由于现有电源点布点缺乏,10kV出线间隔过少,小容量中压用户占用变电站10kV间隔过多,导致变电站10kV间隔利用率低下。考虑到10kV K型站接线方式清晰、灵活,其出线带继电保护,且10kV母线带自切,故障点判断容易,可较快实现负荷转移,具备较强的负荷释放能力,故在优化10kV配电网结构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以电源点为中心,分布配置K型站”的原则。
2.2配电网“分层分区、适度交错”的原则。长期以来,10kV配电网网架一直存在着错综复杂、参差不齐的混沌状态,这给配电网的运行带来很大的隐患,其主要原因是地区发展不平衡,配电网网架结构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划原则。在配网规划中,应该按照“分层分区、适度交错”的原则,理顺配电网层次结构,明确区块性质,做到结构合理,避免不同性质的配网结构无序交错。将配电网分为2个层次:层次一由10kV专线、P型站(开环点前)、K型站及线路主干线组成;层次二由P型站(开环点后)、K型站及10kV用户、线路支线等组成。按此结构区分,层次比较清晰,结构较为明确。将配电网络按区域性质分为“电缆网络”及“架空网络”,在具体规划工作中,应注意电缆网络及架空网络的适度交错,以“简单易行、利于运行”为原则,避免过度复杂的网络结构。
2.3配电网目标网架结构目标网架结构应按照“分层分区”的思想,形成层次清晰、简洁明确的网架结构。对于架空网络,根据架空网络的发展阶段各种方案灵活改造,确保调度运行灵活,负荷转移方便。对于电缆网络,网架结构,在具体发展过程中,必须做好配电网发展的过渡方案,尤其对于环网接线,应有近期及远期的相应方案,对于规划方向不甚明确、环网成环可能性较小的地块,不宜采用环网接线。在电缆网络分层结构中,K型站起着“节点”的作用,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宜引导用户集中建设,并以K型站方式为主体,避免日后大规模改造。K型站规划容量不宜超过12000kVA,K型站单条出线负荷控制在4000kVA及以下,P型站则接2000kVA及以下大用户。
3中压配网建设的关键
随着地区工业高速增长,用电负荷不断攀升,变电站布点不足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110kV主变过载现象非常突出,很多的110kV变电站不能达到N-1的可靠性运行要求,10kV配电线路超载现象严重,供电半径过大,损耗严重且电压质量低,远远达不到电网“安全、优质、经济”运行目标。作为供电部门,一定要将变电站的规划和建设作为一项中心任务来抓,立足地方经济发展的现状,合理增加110kV变电站布点,为配网的可持续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使配网能够安全可靠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3.1 10kV架空线分期建设方案,10kV架空线宜采用多分段三联络的连接方式,达到“手拉手”和“N-1”原则。在架空网络建设完善过程中,须注意分段建设及过渡方案的考虑。①在初期负荷较轻的情
况下,可采用“一分段一联络”方式,每回线路负载率宜不大于50%;
②当线路负载率达到67%左右,考虑采用“二分段二联络”方式;③最终负载率以75%为宜,采用“多分段三联络”方式。以上不同方式应该是循序渐进、逐步优化的过程,并根据附近电源点的情况因地制宜、适度发展。
3.2配网遵循“新出馈线、接入负荷”的发展模式,也导致了目前配电线路以放射式供电方式为主,多分段多互联的网络连结未能形成,结果事故停电、线路检修往往是“一停一片,一停一线”,既扩大了停电范围,又损失了供电量,对供电部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带来不良影响。在外部客观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配网结构改善和优化是提高供电可靠性、减小停电范围的有效手段,即城区配网应采用环网布置,开网运行的结构,通过对运行负荷等数据总结和分析,在适合的开闭所增加线路间联络开关柜提高转供电能力,城郊地区架空线电网以单放射式为主,较长的主干线或分支线装设分段或分支开关设备,并大力推广使用自动重合器和自动分段器,为配网自动化发展留下空间。
3.3环网的过渡方案对于环网接线方式,应避免主回路电缆迂回,且主回路的环网节点不宜过多,力求缩短主回路成环的建设周期。考虑到地区发展的阶段性,环网接线模式应考虑过渡方案。在初期,考虑采用单环网接线模式,两条线路负载率不超过50%;随着地区发展,可考虑形成多分段两联络,每条线路负载率不超过67%,提高线路利用率;随着负荷进一步发展,可考虑建设第二环,采用双环网接线。
3.4 K型站配置的数量,变电站建设与K型站设置的关系与K型站所供负荷、变电站主变容量、变电站的供电能力、直供用户和K型站所供负荷在变电站所供总负荷中的比例有关。在远期配电网络规划时,变电站主变容量为50MVA,平均每段母线可配置3~5座K型站;变电站主变容量为63MVA,平均每段母线可配置4~6座K型站。具体需视地区具体情况而定。
3.5 K型站进出线的控制在电网建设的初期,电源不足是电网建设的主要矛盾。此时,可在地区内设置K型站,延伸10kV母线,增加10kV间隔,利用K型站取得的较好负荷释放能力。当负荷发展一定程度后,考虑改接K型站的进线电源,并尽量实现K型站电源来自2个不同的变电站,形成一定的负荷转供能力,以提高现状变电站的供电能力。
一般情况建议K型站所供最大容量控制在12000KVA以下。K型站出线若采用辐射接线模式,10kV出线数量可控制在6~12回;若采用环网接线模式,可控制在4~6回。在实际操作中,需视地区内用户、P型站或配变的数量和容量的具体情况,灵活确定K型站10kV出线数量。
4中压配电网评估体系
4.1评估系统的构建在过去一、二十年的信息化建设过程,已经形成了大量的信息系统,如电力营销系统、电网调度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PMS等,特别是PMS系统的建成,真正实现了基于GIS系统的输配电管理,并使基于PMS系统的中压配电网评估成为可能。中压配电网评估系统的总体架构,评估系统从PMS、SCADA、CIS系统中采集数据,并经过匹配及分类存储,供评估系统调用。DSADA系统目前正在逐步投运中,其全部建成将使得各级压配电站数据监控成为可能。
4.2评估指标分析对配电网现状进行梳理,列出现状指标,并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目标值。对于架空网络,主要分析架空线分段/联络数、架空线分段容量情况、供电半径、负荷转移能力等。对于电缆网络,主要分析负荷转移能力、间隔利用率等,根据用户申请容量大小,制定相适应的供电方案。
结语
中压配由于运行环境差、点多面广而结构复杂、电气设备参差不齐,一直成为各个供电部门管理的薄弱环节。如何全面加强配网管理,保证安全、优质的电力供应,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生产服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游憩系统规划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the urban leisure function already more and more the importance of fully reflected, how to better planning of urban leisure function, but also influenced by the experts, scholars and the urban management department wide atten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able design of urban planning, and how to design a special city idea, is facing the city construction planning personnel to an urgent and challenging task.
Key words: urban planning; Urban leisure system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前言
随着后工业化时代的来临,人们对户外空间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进而对城市公共健身游憩活动空间的需求不断上升。规划一个高效率的、富有特色的城市游憩系统,是游憩系统规划追求的目标。研究游憩系统的空间布局,必须针对公共空间所处的社会人文环境、空间资源特征、从事活动的人群和公共活动特色进行深入的、全面的分析,以建立“人群―活动―场所”特征突出而相互匹配的系统系统。
本文尝试从我国城市游憩系统规划的现实处境出发,探讨城市游憩系统规划体系的建立,对如何将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思考。这对合理规划和设计城市游憩空间,满足民众的游憩需求,推动城市规划研究城市游憩、“优化城市生活空间”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 我国城市游憩及游憩系统规划的现状特征
1.1 城市游憩系统规划的缘起
近年来,我国城市快速发展带来的各种“城市病”使城市空间缺乏人,性化和场所精神,如何提高城市空间的环境品质和人文价值,体现城市对人的关怀和尊重,如何创造适应人们需要的户外生活空间,这些问题在风景园林学科中首先得到重视。风景园林学科把创造适应大众需要的游憩空间作为学科研究的首要问题,从居住区邻里交往空间、城市公共空间、城市郊区游憩地三个层次进行规划研究和实践,因此关注人们生活空间布局的风景规划设计便成为游憩规划的起源。早期,专门化的游憩空间规划设计在国外主要由风景建筑师承担,国内主要由风景园林师完成,其工作内容基本相同,都以风景规划设计为中心,通过科学合理利用土地来满足人的情感、健康等的需要。传统风景园林的审美艺术理论与方法主要关注美好的物质形态,然而除了美好的物质形态外还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到游憩活动的质量,传统的规划与实践是难以全面满足市民的游憩需求的。时至今日,现代游憩规划的设计范围已远远超过风景园林的传统范畴,也超越了旅游规划的一般意义,直接关系到闲暇资源的开发使用效率和城市社会发展与生活质量。可以说,城市游憩系统规划虽最早纳入于风景园林规划,但其要解决的问题却不是单纯的思考如何进行游憩场所建设,而是要综合考虑更多方面的问题其规划更加综合化和复杂化。
1.2 当代城市游憩系统规划的现实处境
游憩活动作为人类的基本活动之―,其大众性和日常性决定了城市游憩功能具有共属性城市应建立不同级别的游憩单元以形成完整的游憩系统,从而满足人的基本游憩需要。但游憩活动并不是单纯的公共活动,商业,性的游憩活动产生的经济效应都与产业活动相关聪城市游憩系统也需要通过经营和管哩才能发展起来。因此游憩活动的公共属性决定了城市游憩规划应以政府为主导,以实现城市的基本功能为目标同时因―部分游憩活动具备了产业发展的属性,而需鼓励相关产业开发,以实现城市的基本功能的多样化。综上所述,城市游憩空间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类型,是在政府,市场、社会三者相互制约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提供城市的休闲游憩功能。
从我国的现状看,―方面,在强调发展效益的主导观念下,政府没有花专门的精力关注城市游憩系统的质量,导致城市游憩系统规划在城市规划中的缺位:另一方面,开发商与企业只关注与其自身利益相关的产业部分,很难站在宏观的角度上关注游憩系统的整合。城市游憩系统因未受到政府和市场这两大推动城市发展力量的关注而备受冷落,同时社会休闲游憩需求不断出现的多元化现象,对城市游憩空间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在公平合理、有效分配游憩资源的同时,如何提高城市的整体生活质量成为城市游憩空间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城市游憩系统规划,作为指导城市游憩系统合理利用与发展的规划,纳入城市规划的“正名册”迫在眉睫。
2 城市游憩系统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的必要性
首危游憩作为人是基本活动,在空间上的投影形成了游憩作为城市基本功能的事实。然而,城市的游憩功能在中国尚未得到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注在中国发展历史过程中,广泛意义上的休闲游憩一直未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基本功能。现阶段,由于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充足的时间和金钱的支持下,民众对游憩的需求迅速增长,游憩资源正日益成为城市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受到规划师和市民的关注,对游憩资源的合理利用与规划成为提高城市生活品质与城市环境的必要环节。因此,把城市游憩系统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可以直接提升游憩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使之成为与“工作''、“居住”、“交通”城市规划传统三大功能同等重要的功能。
其次,目前属于风景园林规划领域的游憩规划只着重研究了自然生态、户外空间等物质层面。然而,游憩系统规划除了对休闲空间和休闲要素等物质性层面的规划设计外,还涉及到游憩行为研究、游憩活动计划和游憩管理。城市游憩系统规划的最终目的不是单纯追求生态的自然环境或者美的形体空间,而是要在引导、安排市民各种游憩活动的基础上,为市民提供方便、舒适、愉悦和安全的不同层次的游
憩场所系统。因此,把城市游憩系统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由城市规划机构及相关人员来完成城市游憩系统的规划设讹可以提升和强化其专业性。
最后,与城市游憩密切相关的城市旅游规划是在旅游产业发展的推动下于20世纪80年代而逐渐发展起来的。1985年第―个由政府主导的市域旅游战略规规划―北京市旅游发展战略规划,成为城市旅游规划的范本,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1999年国家评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地方政府上报旅游项目资金的制度也刺激了城市旅游规划的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区域层面的国土资源调查规划工作包括了旅游资源评价和利用规划,风景名胜区、森材公园、度假区的建设也促进了风景名胜区旅游规划、森林公园旅游规划和度假区旅游规划的发展。从旅游规划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城市旅游规划的出现是为了满足旅游产业发展的需求,它强调城市及备类景区对外服务的功能,可以认为城市旅游规划是―个特定经济部门的发展规划,这便决定了城市旅游规划与具有公共属性的城市游憩系统规划的不同。城市旅游规划是―种产业发展规划,具有经济属性,把城市作为一种资源来经营,关注旅游者的消费需求;而城市游憩系统规划是市民闲暇生活规划,具有精神文明建设性质,关注市民的游憩需求与城市生活质量。虽然前者对城市规划休闲游憩空间的塑造起到一定作用,但其产业发展的经济属性导致缺少从市民的角度对城市游憩功能进行直接关注和系统规划。因此,把城市游憩系统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可以使城市游憩规划与城市旅游规划区别开来,构成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
综上所述,目前与城市游憩系统规划密切相关的风景园林规划和城市旅游规划都无法在总体层面上整合城市游憩这一基本功能,城市游憩系统规划自身的目标和特性决定了相关规划是无法替代它的,城市游憩系统规划以专项规划形式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成为城市总体规划重要内容的必要性正在于此。
3 建立城市游憩系统规划体系
3.1城市游憩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子规划
我国规划类型众多,相互关系复杂,其中,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简称“四规”)是目前我国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展、资源有效保护等方面起主导作用的四种规划类型。为切实提升城市“游憩功能”的地位,以优化居民休闲生活结构、提高城市空间生活价值为目标的城市游憩系统规划,只有与法定规划相对接,才有其贯彻和实施的途径。在具体的衔接途径方面,城市游憩系统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专项规划和子规划,与城市旅游规划、风景园林规划存在并列而又有所交叉的关系,三者共同接受“四规”的指导和约束(图1)。
图1城市游憩系统规划与法定规划的衔接
图3城市游憩空间中的宏观体系
3.2城市游憩系统规划体系框架和规划内容
城市游憩系统规划是以人为中心,以户外生活空间为对象,科学开发利用城市闲暇资源,优化生活结构,提高城市空间的生活价值的规划。城市游憩系统包括由游憩活动体系、游憩空间体系和游憩管理体系三大体系。在“四规”的指导和约束下,城市游憩系统规划的基本框架包括两个层面:休闲空间和休闲要素等物质性层面的规划设计,以及游憩行为研究,游憩活动计划和游憩管理等非物质性层面的规划。
从规划内容看,城市游憩系统规划涉及游憩活动的全过程,其核心在于把游憩需求与游憩空间联系起来,游憩活动体系由室内游憩、社区游憩,城区游憩和地区游憩四个层次组成,形成了由近及远、从大众化到专门化、从多数人到少数人的游憩体系。城市游憩空间体系建立在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游憩空间系统基础上,由城市绿地、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旅游度假区、主题园与游乐区、森林公园、
高尔夫球场、购物中心和工业园区、历史性城镇等对环境品质有特定要求的空间组成(图2)。
圈2城市居民游憩活动体系
关键词 永州柑桔;规划;气候变暖;构想
中图分类号 S1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2-0291-02
1 永州柑桔生产概况
永州市位于湖南省南端,地处湘江上游,地理坐标介于北纬24°39′~26°51′,东经111°06′~112°21′。永州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热量丰富,光照充足,雨量丰沛,无霜期长,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8.0~18.7 ℃,每年最低气温在0 ℃以下的日数约有8 d,极端最低气温-5.4~0.1 ℃,历年极端最低气温平均值为-2.4~-2.2 ℃,≥10 ℃的积温5 881~6 267 ℃。年降雪日数仅3~7 d,无霜期286~311 d。年日照时数1 360~1 740 h,太阳总辐射量424.676~472.792 kJ/cm2。年降水量1 290~1 590 mm,多集中在春、夏2季[1]。永州市工业企业少,“三废”量少、范围窄;主要集降雨灌溉,因永州市在湘江在上游,河流水质好,大多为国家一级水质标准;当地土壤污染轻,已经过无公害产地认定的柑桔园达5万hm2,无公害柑桔认证的产品12个,永州市非常适合无公害、绿色柑桔生产。
永州市是柑桔主产区,柑桔产业链初步形成。永州柑桔品种资源丰富,有橙、柚、金柑、宽皮柑桔等7大类,栽培品种品系122个,果实成熟采收期长达9个月。当地名优柑桔多,椪柑、脐橙、哈姆林甜橙、香柚、早中熟温州蜜柑等多次荣获部、省优质柑桔称号。柑桔是永州市一大农业支柱产业,全市柑桔种植面积5.68万hm2,年产量25万t左右,产值3亿元左右。永州柑桔产业链基本形成,有667 hm2以上的连片种植区域9处,有4家产品出口自主经营权的企业,其中有1家国家级和2家省级桔瓣罐头加工龙头企业。桔瓣罐头年加工产量3.4万t,产值4亿元,产品全部出口销往加拿大、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
2 永州柑桔布局现状
1981年全国柑桔区划根据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气象资料确定永州市为宽皮柑桔最适宜区,其南部的道县、宁远等县是橙类适宜区,北部是甜橙次适宜区。20多年来,永州市在确定柑桔品种布局或柑桔优势产业带建设规划时,受了1981年全国柑桔区划的影响,没有根据30多年来“全球气温升高、柑桔带北移”的情况及时了解在永州北部地区发展脐橙等甜橙类柑桔的生态适应性及制定发展规划,2002年农业部只确定了永州市的道县、宁远、蓝山为脐橙优势产业县,而没有把土地、水源、社会经济基地较好的永州市北五县(区)纳入脐橙优势产业县(区),这不仅不利于永州北部地区甜橙尤其是脐橙的发展,也束缚了永州南部地区早中晚熟鲜食、加工甜橙的发展。永州市被南岭山脉一分为二,南部气温较北部高。永州市南部地区气候的代表地点是道县,北部地区气候的代表地点是零陵区。根据市气象局提供的30多年气象数据,永州北部地区的气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与道县70年代的气温相当,实际已经成为了甜橙适宜区(表1),而永州北部地区近20年来甜橙的发展也证实了其生态适宜性。全市现有脐橙总面积5 547 hm2、哈姆林甜橙2 033 hm2,其中永州市北五县(区)分别占2 413、1 947 hm2。永州市曾被誉为中国哈姆林第一,其核心区就位于北五县的东安地区。零陵区原原种场生产的脐橙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被评为部优脐橙。笔者承包的6.67 hm2果园,在1999年12月底遇到了25年以来最严重的特大霜冻,霜冻持续时间7 d,最低温度达-3.8 ℃,加之12月出现罕见的严重干旱(月降雨量只有0.4 mm),脐橙表现出来的耐冻性比椪柑强。山脚(相对高度4 m)同一高度的脐橙树只是部分落叶,而椪柑树却出现了主干、主枝、侧枝等不同程度遭到冻害的情况。在山顶(相对高度13 m),脐橙树几乎没受到冻害,而椪柑树受冻后落叶严重[1]。
永州市不仅适宜多种柑桔种植,且生产成本低。位于永州市冷水滩区凤凰园向阳工业村的湖南熙可罐头食品有限公司多年加工温州蜜柑桔,采收时期的收购价为0.56元/kg。据估算,永州市加工甜橙生产成本为0.8元/kg左右,直接生产成本(劳力、肥料、农药、水电、农具等)为0.6元/kg,间接生产成本(地租、折旧、投资利息、管理等)为0.2元/kg,比美国甜橙生产成本低3%,接近巴西柑桔生产成本的水平[2]。
3 永州市柑桔规划新构想
据资料反映,人平年消费柑桔达60 kg的美国,人均年消费鲜食柑桔也只有11 kg。2003年我国柑桔总产达1 345.37万t,除少量加工、出口以外,实际人平年占有柑桔已近10 kg,考虑我国消费水平与生产区消费区相隔等因素,我国鲜食柑桔已经饱和。今后柑桔应注重加工方向的发展。因此,根据永州市气温新资料、永州市柑桔生产的成本、世界柑桔发展史和柑桔国内外市场等情况和优势,确定永州市柑桔发展规划的总思路是以发展加工柑桔和优质鲜食柑桔并重[4-5]。区域开发上应把永州市南部地区发展脐橙为重点调整到以发展加工甜橙为主;把永州市北五县区以发展宽皮柑桔为主调整为以发展加工宽皮柑桔和鲜食脐橙为主。“十一五”规划期间的具体规划:在种植方面,将现有柑桔面积5.652万hm2稳定发展到6万hm2;将现有鲜食加工兼宜品种温州蜜柑、哈姆林甜橙3.038万hm2,优质鲜食品种脐橙、柚类、碰柑等2.614万hm2,调整到柑桔汁加工品种如哈姆林、凤梨橙、锦橙、夏橙等面积为1万hm2,桔瓣加工与鲜食兼宜品种温州蜜柑2.5万hm2,优质鲜食品种脐橙、柚类、碰柑等2.5万hm2。同时加强柑桔园管理,将年产量由现在的25万t左右增加到90万t左右,其中加工柑桔占45%(柑桔汁加工柑桔占35%,罐头加工柑桔占10%)。在加工方面,除将现有的3家桔瓣罐头加工龙头企业年产5万t的生产能力扩建到年加工能力达到10万t以上外,同时在永州南部地区建1~2家柑桔汁加工厂,年处理柑桔果实30万t左右。总体使永州柑桔实现由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由支柱农业产业成为农业拳头产业[6]。
4 参考文献
[1] 董小强,周新成,张造和,等.永州市气象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8:38-41.
[2] 胡昕若,李光卫.对永州柑桔优势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M].永州日报,2010-03-23(3).
[3] 廖玉芳,汪扩军,赵福华,等.湖南省现代农业气候区划[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69-70.
[4] 刘晓东,郝开兰.优化资源配置 重视柑桔品种的选择[J].江西园艺,2003(4):1-3.
关键词:环境保护;规划;分析
引言
环境保护规划工作是一项涉及范围广的系统式工作,该工作需要改变当下人们的活动环境,对生活环境作出合理规划,并科学安排各个空间的应用领域及范围,指导人们开展各项环境保护活动,规划内容主要包括改变错误的排污系统,根据目标及措施方案科学规划排污渠道,并约束当下人们错误的排污行为,通过与多个方面的协调来达成环境保护目的。当前,我国在环境保护规划上还面临重重阻碍,这些阻碍来自多个方面,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阻碍是当前环境保护工作顺利执行的首要任务。
1.我国环境保护规划分析
1.1环境保护法律分析
虽然当前我国在环境保护上作出了相应规定,但这些规定大多都属于基本的原则程度,对当前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缺乏针对性及有效的约束力,因此在法律效力上还较为薄弱,从很大程度来说,对我国的环境保护规划工作带来了限制,也使得我国环境保护规划工作缺乏权威性,使得环境保护规划工作难以得到有效执行。由于法律效力不足等因素,环境保护工作整体在切实执行过程中,相对于土地利用及城市规划制度则会处于弱势地位,同时,也由于环境保护规划与城市规划审批部门存在级别高低,使得环境保护在实施过程中容易遭遇重重困难,其实际操作也难以与城市的总体规划达到同步与协调,存在滞后现象。
1.2环境保护体系分析
从我国当前的环境保护规划体系来看,环境保护体系还有待加强完善,环境管理部门在职责划分工作上还存在混淆现象,并在规划监督上各个部门存在交叉监管现象,同时,由于环节保护规划范围涉及十分广泛,使得环境保护体系出现了横向与纵向无法协调等现象,工作衔接存在问题,使得环境保护规划在正式实施时面临重重阻碍,无法达成统一协调[1]。
1.3环境保护监管机制分析
我国在环境保护规划的监管机制上还存在较多问题,其评估机制还有待完善与建立,使得我国当前环境保护规划工作无法得到高效开展。以环境保护规划工作来说,该工作是否能够得到有效落实直接取决于监管机制的约束力及监督力,若监管机制存在不完善现象,则会使得环境保护规划工作无法得到切实操作[2]。
2.对我国环境保护规划的未来展望
2.1健全环境保护规划法律体系
法律作为环境保护规划工作的有效保障,我国需加强对当前环境保护规划法律的完善工作,并赋予环境保护规划一定的执行地位,根据环境保护规划工作建立相应的法律体系,使环境保护规划工作在项目规划、审批及实际实施等多个环节能够顺利与有效开展。同时,我国需加强对环节保护规划工作的重视,提高环节保护规划工作在城市总体规划及国家环境规划中的地位,在环境保护规划工作的各个环节中纳入法律保障,使我国的环境保护规划工作能够得到法律的支持与约束,进一步加快环境保护规划工作的开展效率[3]。
2.2环境保护规划部门加强与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
对于环境保护规划工作来说,环境保护规划工作并非是一个独立的规划内容,其需要综合城市的各个建设及环境条件来综合规划,因此,在规划过程中,必然需要牵涉至城市各个区域的管理部门。为了使环境保护规划工作能够顺利执行,环境保护规划部门在进入规划阶段时,可与各个相关部门之间开展联席会议,与各个部门进行沟通与协调,明确各个部门的工作范围,并综合各方意见与建议,合理安排规划工作,并使我国环境保护规划工作能够与各个地区及城市的环境保护职能形成有效衔接,提高我国的环境保护执行效率。
2.3完善环境保护监管机制
我国环境保护规划切实执行的有效保障来自于监管机制,监管机制不仅能够保障环境保护规划工作得到全面落实,还能将环境保护规划工作在落实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上级部门,通过完善评估机制来逐步探讨环境保护规划方案的可实时性与机率,使环境保护规划工作得到顺利进行。另外,我国在环境保护规划上需制定相应的问责制度,使各个环节保护规划执行部门能够明确相关责任与义务,加快环节保护规划方案的实施进度,杜绝妨碍环节保护规划执行行为,约束各个部门的不良行为,从整体提高环境保护规划的执行力度。
2.4开展公众参与
环境保护规划工作意味着需改变人们当前的生存环境,对人们的生活必然会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在我国环境保护规划工作上,我国需加强对公众意见的重视,并提倡公众参与规划当中,广泛征求公众意见与建议,将其进行合理筛选,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规划内容,使其更具民主性,受到公众认可。对于环境保护规划这项工作来说,环境保护规划工作必然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而公众作为当下环境的居住人员,其对周围环境更为了解,因此,为了提高环节保护规划工作的科学性,我国在规划环节保护项目时,需将人民群众及专家都参与至环境保护规划工作当中,使我国环境保护规划工作在后期执行时任务得到高效开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环境问题开始日益突出,这些问题不仅关系着国家的整体发展,对人民的生存条件也有直接影响。面对当前我国环境保护规划工作存在的种种弊端可以发现,我国在环境保护法律、环境保护体系及环境保护监管机制上都存在严重的不完善现象,这些制度条约的不完善也是阻碍我国环境保护规划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对此,我国需拿出行动,完善各项体制,加强对环境保护规划工作的监管,使环境保护规划工作得到全面落实。
参考文献:
[1]许力飞.我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武汉市为例[J].中国地质大学,2014,11(05):133-135.
[2]万美强.山地城市多层次生态绿地系统规划研究———以咸宁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为例[J].中国地质大学,2014,14(02):62-65.
关键词 FTTH;规划;重点
中图分类号:TN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5-0078-01
当前社会环境下,人们对于信息的依赖性逐步增强,信息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过程已经不仅仅是提升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更加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典型特征。新的信息时代之下,信息传输技术和载体日新月异,相应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包括流媒体在内的多种数据格式和传输需求,都给当前通信网络带来了新的压力。
1 FTTH网络的相关概念以及典型结构
光纤到户(FTTH,Fiber To The Home)网络,隶属于光纤接入服务(FTTx,Fiber To The x)技术簇,是当前重要的发展方向,相对于目前在社会中广泛存在的光纤到楼宇(FTTB,Fiber To The Building)技术应用形式,FTTH网络将光网络朝向信息消费端更进了一步,因此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也就表现为更好的传输可靠性以及更高的传输速率。
在光网络时代中,最先采用光媒体展开传输服务的是城域主干数据网,而后光纤随着人们对于数据需求量的增加和对于传输速率要求的不断提升而将触角向信息消费端延伸。以FTTH网络和当前较为常见的HTTB网络形式作为对比,可以参见图1。
图1 FTTH以及FTTB网络典型结构对比
无论是FTTH还是FTTB网络工作模式,同样都是将光主干网经由光线路终端(OLT,Optical Line Terminal)以及光分配节点(ODN,Optical Distribution Node)引入楼宇。但是二者不同的地方在于用户侧的光网络单元(ONU,Optical Network Unit)在FTTB工作环境中是面向于整个楼宇的,而在FTTH的工作模式中,ONU纳入用户侧单独面向一个用户,光缆原来只延伸到楼宇即接入楼宇中的ONU设备,而目前光缆在入户过程中采用蝶形缆形式进一步延伸至用户端才能通过用户侧的ONU设备实现数据接入。从结构上看光缆向数据消费端延伸进楼宇距离,虽然在进楼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光纤实现接续,有可能会产生信号的衰减,但是相对于以往FTTB中,光网络通过ONU进入楼宇,并且在楼宇内部采用铜网络实现信号传输的工作方式而言,FTTH采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直接接入用户环境,相对而言能够更为有效地保证用户所获取到的数据传输服务质量,并且对于未来的需求发展也能够提供相对可靠的保障。
2 FTTH网络规划分析
在FTTH网络中,其网络延伸过程中的每一个设备节点设置,对于整个网络的性能以及未来的发展而言都意义重大。由于ONU设备直接入户,因此在对FTTH网络进行规划的时候,重要需要从OLT以及ODN两个方面予以考虑。
对于OLT而且,在FTTH网络环境中,其职责在于补偿光缆线路中光信号的损耗以及消除信号畸变及噪声等方面的不利影响,有效延长数据能够承受的传输距离,对于数据信号的处理能力较强,在进行规划的时候通常遵循“大容量,少局所”的总体原则展开部署。在城镇环境中,由于相对而言人口密集,因此数据传输需求也相对密集。面对这样的情况,OLT通常布置在现有端局或者现有的汇聚机房中,对于一些数据传输需求过于密集的环境,也可以考虑将OLT设备安置在接入机房中;而对于农村环境,由于数据传输的实际需求较为分散,同时还需要考虑能够安置设备的合理环境以及电源等方面的影响因素,因此多将OLT设备安置在镇中心的基站内,除非存在农村集中居中和工作的环境,才可以考虑将其放置于生活或者工业区内。从总体上看,OLT设备的安置通常是基于数据传输需求密度以及经济覆盖半径两个因素综合考虑的结果。单个设备覆盖范围在2 km~4 km内终端局容量在2-5万范围内,对于小型城镇可以适当降低该数据依据,局容量放宽到0.5-2万范围,同时综合PON网络传输能力进行考量。
对于ODN而言,其工作职责在于为OLT和ONU提供光传输通道,其网络构架以树形为主,但也会依据实际环境设置环形结构。在ODN的覆盖区域内,可以选用多种树形方式展开工作,主要包括有树形递减直接配纤方式、树形递减交接配纤方式、树形无递减交接配纤方式以及环形无交接配纤方式等几种,在选择的过程中,应当综合实际的应用需求予以考虑。通常对于常规的普通用户或者企业用户而言,树形方式完全能够满足需求,但是对于专线或者对于数据质量要求较高的用户,就应当考虑采用环形方式。
对于配线方式的选择,其考量重点应当在于着力减少光纤线路的活接头数量。基于这种观点,对于相对稳定的数据传输需求而言,树形递减直接配纤方式就理所当然成为首选;而对于数据传输需求弹性化特征较为明显的区域应当考虑采用树形无递减配纤法。
除此以外,包括光交接点、主干光缆等方面,包括对于一级分光和二级分光的选择方面,都应当加以慎重考虑。一方面需要确定能够当前需求,另一个方面还应当能够满足未来的发展弹性要求。最后一个需要关注的重点则是从经济层面的考量,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前提之下,将未来的发展和造价等方面进行均衡考虑,得出最为合理的规划结果。
3 结论
对于FTTH网络的规划工作,其涉及的内容繁杂琐碎,只有深入分析需求状况和环境特征,切实了解存在于光网络中的细节特征需求,有的放矢展开规划设计,才能获取良好效果,有效提升整个网络的信息传输能力和其生命力。
参考文献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教育事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学前教育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重要专业,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并且给予学前教育专业的建设有着极高的期望,所以对于相关学校而言,理应加强学前教育相关方面的改革,争取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幼儿教师。
一、学前教育专业现如今的社会现状
由于我国计划经济逐渐向市场经济转变,国家同时对于教育方面的改革投入了相当大的关注,对于学前教育专业也有了更加新颖完善的发展要求,相关专家提出,幼儿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知识水平,同时也要提高综合素质方面,这就使得各大院校对于本校实际教育情况做出了不同的改革与提升。
作为一门非常热门的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在新时期的要求下对于教师的质量、社会对于幼儿教师需求量等都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每个教师需要分析自己所在区域的学前教育实际发展状况,然后提出相对应的改革方法,作出符合该地区的教育转变,确保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能够满足当地对于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要加强对于幼儿专业教师的相关培训和审核,确保每一个教师都尽心尽力的完成他要完成的责任和义务,严格监管教师工作;顺利发展幼儿教师行业也需要在课程设置上、教材选取上寻求一个明确的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在发展教育的同时还有对其进行更深一层次的讨论与研究,日常的教育工作要做到严谨对待,全面发展,向着教育事业同一个目标共同发展进步,加强改善自身水平的同时时刻关注国家相应的政策变化,响应国家号召,促进社会教育事业繁荣昌盛发展。
二、学前教育课程规划改革与设置
社会对于学前教育相关专业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因此学前教育体制的改革就显得十分重要了,首先改革的项目就是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现阶段多数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基本上采取的都是模块化方式,但是某些专家指出,在设置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时候可以突出这个专业的特色,增加学生就业率,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多关注教师中和素质的提升;当前学前教育课程中有许多教学内容重复,必读说相关题目的重复,不同学时相同学习内容的重复;还有一些学校虽然对学前教育专业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但是改革力度太小,变化不明显,仍然重视理论知识讲解,忽视实际实践,取得的效果很小,最终毕业生毕业后难以适应社会市场需求。
三、学前教育课程规划的具体措施
1.教学理念的创新以及新的道路的开拓发展
从教学本质来分析,学前教育是面向幼儿的启蒙教育,在这个方面对于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需要教师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思维能力,把握幼儿对于知识的学习和认知的能力,能够通过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和辅导开发学生智力,对于幼儿后期的发展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在整个学前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掌握好核心理念,拒绝以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标准,而是要关注于幼儿自身成长等方面,提升幼儿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帮助幼儿在以后的学习中打下良好的基础,减轻后期学习压力。
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管理角度,不实行强制性的管理,尊重学生,对于犯错的学生耐心教导,明确培养学生发展成长能力,将新型的教学管理做好,做棒。在教学中也要注意学生的一举一动,在幼儿时期所受到的某些影响可能影响其一生,并将有而近期的表现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对幼儿的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例如在幼儿哭闹不止的情况下,首先确认其是否身体不适,在对其进行仔细询问,发现问题所在后,不能一味的进行指责或惩罚,而是不断地给他讲道理,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对于实践环节的有效加强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如果仅仅是掌握了基本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在熟练运用知识的同时还要有实际工作的经验,所以说相关学校还要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价钱实践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真实的实践检验处自身的不足之处,然后加以改正,不断充实自己。实践教育的实施需要学校有相关的实践教学基地,课程设置时要考虑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其中内涵,监理一个良性循环系统。学校可以安排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到相关的学校进行实际了解和学习,分析幼儿心理发展特征,甚至包括学习教室布置等。可以安排相关的幼儿园实习岗位给即将毕业的学生,提高他们的能力。学校应当重视学生的就业思想,给予正确的引导,降低学生失业率,鼓励一部分学生到幼儿园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做一些具体实际的教学工作。
3.改变教学方法,引入游戏教学法,开展亲子活动
游戏教学法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游戏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到应接受的知识。适当的开展一些亲子活动,例如定期举行亲子运动会,开展例如亲子接力赛、亲子两人三足等一系列亲子活动,积极的对亲子运动会进行宣传,使更多的家长和学生参与到其中,增添亲子间的默契与感情,也增加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热情。
4.适当的改变管理模式来促进教学发展
目前学前教育的管理模式仍然有所欠缺,问题层出不穷,难以得到合理的解决,大多数教师对幼儿实行强制性的约束管理,甚至是约束幼儿思想,对于学生发展没有一点好处。因此学前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需要从管理理念方面改革做起,完善传统管理方法,结合新型教学方法,进一步完善管理体系,最大程度上给予幼儿更为有利的生活学习环境,从根本上改变管理模式,促进教学发展。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对于幼儿教育事业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但是新阶段我国学前教育教学方式和理念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弊端,要想从根本上完全解决这些难题,就必须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努力,完整的体现出学前教育应该有的教学特色。面对当下的教学现状,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教学理念,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际技能的培训,为未来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特色打下坚实的基础,开辟出更为长远广阔的道路。
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内涵概括地讲,应包括名城的历史沿革、各种历史文化遗存的现状、地方风物风俗、名人典故、古树名目、民间传说、地方戏剧、特色小吃等。这是展示一个名城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重要章节,内容一定要翔实全面,也是衡量一个地区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的试金石。基础工作夯实的地方,各种数据、材料、文献、音像就比较丰富,因而名城内涵就突出和全面,这样才能达到名城保护规划的要求。
二、保护规划的理念定位应科学合理
保护规划的理念主要是指规划的依据、规划的原则、保护的体系、规划的时序以及实现的目标等,这是名城保护规划的框架。框架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下一步具体方案的实施,所以定位一定要准确可行。比如,名城保护的原则,就应该突出名城历史文脉的延续、城市个性特色的彰显以及和谐的人居环境的整治和保护等,这些要素应该充分体现在名城保护的原则当中。
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范围、层次应明确
历史文化名城涵盖的范围十分广泛,如果不能确定一个相对内涵丰富而富有特色的区域,而把整个名城的行政区域全部纳入保护之中,显然是不科学的,也是做不到的。在名城保护范围明确以后,往往要分不同层次和区域加以保护。保护的层次一般为四层,一是旧城区整体风貌格局,二是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包括地下文物相对集中的文物埋藏区),三是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四是文物控制单位和未确定的历史文化遗存。对于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还要划定必要的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和风貌协调区。特别要指出的,有不少地方在做名城规划时,常常只对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而对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控制单位却没有划出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以及风貌协调区。这种只注重个体,忽视整体完整性的做法,十分欠妥,应在规划中引起足够的重视。
四、非物质遗产保护应加大比重
以往,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主要针对有形文化遗产,往往忽视了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近年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呼声日益高涨,名城保护规划中已经或多或少地涉及了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这是一个很好的苗头。但无形文化遗产保护的力度、广度和深度还很不够,可操作性也不强,有不少规划还只是停留在原则性的保护层面,这种认识和做法是很片面的。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是名城保护规划中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是同等重要的,切不可厚此薄彼。近来,即将出台的《南京老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把曾经发生在南京的历史典故列入老城保护的内容,并汇编整理出《南京老城历史典故的发生地保护名录》。特别在秦淮民俗文化保护方面,着重收录了24个节令习俗、4个婚丧嫁娶的民间习俗、9个百姓日常礼俗、6个风情习惯等。此举在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开了个好头。所以,在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时,应先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对其进行必要的分类和界定,确定保护范围、保护项目、保护对象和保护体系。在充分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制定保护的措施和方案,也可以考虑把无形文化遗产进行有形再现,诸如,设置历史典故标识牌、雕塑民间传说、建立名人碑亭、命名老街老巷、开辟民俗民间文化长廊、恢复传统习俗等。
论文摘要:本文以智能电网应用技术及系统为研究对象,从电力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电网规划在电力系统规划中的意义这两个方面入手,对电力技术及电力系统规划工作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阐述,并据此论证了做好这一工作在促进电力技术乃至整个电力电网运行系统稳定、长效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从理论上来说,电力系统是指将发电、变电、输电以及用电等电能在运行过程中的循环性工作环节所构成的电能生产、传输、分配以及消费工作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系统统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剧与城市化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的推动作用下,不仅电网运行管理体制发生着深刻的变革,现代经济社会电网系统的可靠性需求也在不断提升,这使得相关工作人员需要认识到发展新时期的电网技术已成为电力电网系统不断向前发展的必然选择与趋势。而智能电网技术作为这种新时期电网技术的核心与重点,在电力技术与电力系统规划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需要引起相关工作人员足够的关注。
一、电力技术下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分析
在当前能源紧缺问题日益严重的被禁下,现代经济社会对电力技术的需求使得一种高效、清洁、可操作、便储存的电力新技术——智能电网成为了当前最具发展空间与潜力的新型电力技术之一。坎贝尔于2005年研发的一种能够在建筑物集群内的各种在电网电器之间形成协调与共享机制,从而对建筑物在用电高峰时期的电网的骤升性需求有效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的控制中心——无线控制器正意味着智能电网时代的全面来临。笔者接下来从智能电网的基本概念、关键特征、智能表现以及当中应用到的先进技术四个方面对电力技术下的智能电网发展情况进行简要分析与说明。
(一)智能电网的基本概念分析。何谓智能电网呢?顾名思义它是电网系统以及相关技术智能化的体现。一般而言,智能电网是一种以集成、双向、高效的计算机通信技术为载体,以各种先进的测量、传感、控制、决策技术为依据,以逐步实现整个电网系统的安全、可靠、稳定运行为目的的新型电力技术。
(二)智能电网的关键特征分析。第一,坚强性。智能电网能够确保在整个电网系统发生突发性或是大面积扰动与故障影响时,终端用户的用电需求仍然能够得到有效满足,且在电网系统受到极端自然天气状况或是外力破坏的作用影响下还能够保持在安全稳定的运行状态,以此实现电力信息的安全保障;第二,自愈性。智能电网不仅具备了持续在线的电网系统安全评估及分析体系,还提供了强大的预防控制及防治体系作为自我输供电能力的保障;第三,兼容性。智能电网与传统意义上的电网系统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支持了各种清洁可再生能源的介入,并能够通过各种分布式电源与微电网系统的互联来实现各终端用户之间的互动需求,进而使整个电网运行系统所支持的增值服务能够最大限度的契合用户所需;第四,经济性。智能电网为电力市场相关经济活动与交易往来的开展提供诸多的技术支持,它所实现的各种电网运行资源优化配置对于合理降低电网系统运行过程中的传输线路损耗,不断提升电力资源利用效率工作而言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三)智能电网的智能表现。针对上述有关智能电网的关键特征分析,笔者认为智能电网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之所以被人们称之为“智能”,电网,肯定就有着这种电网相对于传统电力技术网络系统更为优越的地方。首先是这种智能电网所表现出的可观测性,电网系统内设置的传感器与采用的有效传感测量技术能够使电网系统任意部分的任意动作及时反映到交互界面上;其次智能电网与观测对象的关系不再仅仅是观测与被观测的关系,同样还具备了控制与被控制、协调与被协调的关系。与此同时,智能电网在数据信息分析决策与环境自我适应方面的优势都使得这种新型电力技术有着比传统电网系统技术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智能电网当中应用到的先进技术。相关工作人员需要认识到智能电网作为新时期电网运行系统的一大分支,是建立在各种先进电力电子技术得以充分应用的基础之上的。具体而言,当前智能电网中所应用到的先进技术有以下几种。 1.高速双向通信技术。高速双向通信技术从本质上来说是智能电网系统技术自愈特性的最关键体现。它不仅能够实现智能电网自我持续的检测及校正功能,同时也能够对各种在电网系统中潜在或存在的系统运行安全事故进行有效监控与防护,在这些电网系统事故发生之后,高速双向通信技术能够对各输电线路的传输电能进行有效补偿,并及时从新分配潮流,以此杜绝安全事故的隐患进一步扩大,进而使智能电网系统及其相关技术对电力电网的控制能力与服务水平能够得到极大提升。
2.智能固态表针。智能电网应用技术及其系统最大的资源优势整合在于它将传统意义上的电网系统技术中所应用的电磁表技术与读取系统进行了改进,并以一种能够在电力企业与终端用户之间实现双向通信的智能固态表计数与读取系统来替代。这种表针除了能够持续计量电网系统辐射范围内终端用户在一天不同时段内对电能的需求,同是它还能将电力企业所指定的高峰、低谷电力价格信号与费率储存在电力系统计数装置内部,并将在何时段采取何种电费费率政策的相关信息及时反映到终端用户操作界面上,据此实现整个电网系统的智能化应用及操作。
二、电力技术下智能电网规划在电力系统规划中的意义分析
在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我国的大部分有线电路受电力系统规划工作不到位、不细致的因素影响,短时间内极容易出现整个电网线路的超负荷运行问题,再加上某些地区输电线路发展长期滞后,电站建设受到的关注度还远远不够,不仅电网建设工程周期无法得到满足,建成后的运行电网系统安全性能也无法得到可靠保障。与此同时,我国特殊的能源分布结构使电力资源较为充分的西部、北部电力无法及时且高效的输送到对电力资源需求价高的东部、南部区域,电力能源紧张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电力行业以及电力电网系统发生的最关键问题,这也使得智能电网的规划工作在当前经济形式发展下显得格外重要。
(一)首先,对智能电网进行有效的电力系统规划能够实现智能电网高速双线通信技术下双向互动的职能数据传输,进而有利于动态、浮动电价制度的在全国范围内的顺利开展。
(二)智能电网能够在遵循各电网建设区域不同环境因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有侧重点的将各种新时期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接入到电网系统运行网络当中,并结合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多种能源的特性,将职能电网与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并网研究技术作为电力系统规划的下一步工作中心,逐步实现智能电网当中分布式能源的管理目标。
三、结束语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经济社会不断进步,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与精神文化需求对新时期的电力电网系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本文对新时期智能电网电力技术及其在电力系统规划中的优势条件进行了简要说明,希望对今后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意见与建议。
参考文献
[1] 祁达才.南方电网连锁故障大扰动及应对措施.[J].南方电网技术.2010.(05).
[2] 孙士云.束洪春.董俊.谭昆玲.直流调制对南方电网交直流并联输电系统断面输送的影响.[J].云南电力技术.2006.(02).
[3] 王威.韩学山.王勇.车仁飞.配电网络电容器优化投切的作用范围法.[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