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关于环保的结题报告范文

关于环保的结题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于环保的结题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于环保的结题报告

第1篇:关于环保的结题报告范文

一、指导思想:

研究性学习活动是一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这门课程的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活动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指导,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以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3.通过师生共同参与,使学生了解科研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体验科研的乐趣,打好学科基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交往能力、想象力和实践能力,学会寻找信息源,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

三、课程设置。

本学期研究性学习的必修学分为3学分,每个学生至少完成1个课题研究,每周安排3个课时,本学期共58课时。

四、研究性课题:

采用教师提供选题与学生自主选题相结合的方式。其中,教师提供的参考选题有:

序号课题名称指导老师

1广告与文化陆巧娣、张同江

施孝丹、袁莉娜

吴燕玉

2按揭贷款问题王斌、金立亚

顾海燕、吴芬

唐儒洁

3商业、交通选址与函数最值研究

4圆周率“π”的应用

5Developing an ad campaign周征、冯双松

徐小玲、徐德友

6Entering a new sport into the Olympics

7Designing a booklet

8潮汐现象吴业庭、陈利民

贾青

9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10能量守恒和能源危机

11关于家庭使用太阳能的调查报告吴柯军、史可卫

12城镇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及处理

13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尹建文、丁晓春

贾云波

14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

15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特点

16中国的和平发展

17当代经济现代化、全球化、多元化进程章杨、杜宁

18东西方传统文化比较

19国共合作问题探究

20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进程及特色

21气候与生物时常武、毛丽菊

史丽萍

22生活与环保

 

五、课程的实施

按照下列步骤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组建课题组选择课题设计方案开题论证实施研究中期评估结题成果交流与展示成绩(学分)评定

根据上述步骤,本学期研究性学习活动实施进展为:

日期 课题研究实施内容进展情况检查人

3月13日-

3月19日组建课题组、选题,填好“过程用表一”(以班级为单位汇总课题组及选题情况)  

3月20日-

3月26日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填写过程用表二  

3月27日-

4月2日开题论证与交流,填写过程用表三

   

4月3日-

4月23日研究方案的实施,填写过程用表四  

4月24日-

4月30日中期班级交流,填写过程用表五  

5月1日-

5月7日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填写过程用表六  

5月8日-

5月14日形成研究成果,填写过程用表七  

5月15日-

5月21日成果交流与展示,填写过程用表八  

5月22日-

6月4日终期评价与反思,填写过程用表九  

注:填写的过程用表见“附表”

六、课题研究指导委员会:

组长:蒋卫山

副组长:尹建文

组员:陈京疆、庄常澄、陈利民、徐德友、丁晓春、陆巧娣、王斌、周征、吴柯军、时常武、章杨、沈建正、管泽峰、陶瑛。

 

 

附:《礼嘉中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记载表》样本

 

 

 

 

第2篇:关于环保的结题报告范文

目前建设节约型校园存在许多阻碍因素,因此各级各类学校要把建设节约型校园作为学校发展战略,制订中长期规划,统筹整合校内资源,建立以严格、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为基础的各项管理制度,从根本上降低资源能耗。

为了让更多的学校加入到“节约型校园”建设的队伍中来,本期我们筛选了全国各地在节约型校园建设过程中取得一定成绩的典型案例,进行展示。

案例一:

北京市顺义区杨镇一中

雨水利用工程项目验收总结报告

2005年,市长针对北京地区“水资源紧缺,汛期又暴雨成灾”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安全防汛,留住雨水”的号召。我校积极响应市政府的号召,在顺义区节水办公室的指导下,在保证我校汛期安全的前提下,杨镇一中于2010年5月,投资80万元,作为雨水收集与利用的一期工程,对校园景观人工湖及雨水排放系统进行了改造,将校园的雨水最多限度的收集起来,用于美化校园景观、养鱼、消防和绿地浇灌。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每年收集的雨水可用于美化校园、绿化浇灌和消防等备用。我们这样不仅可以节约地下水,还可以降低用水费用,争创节约型校园。目前,我校雨水利用工程已经完成,并顺利通过了2010年8月18日进行的大雨收集验证。顺义区节水办领导对我校的雨水收集与利用这项工程予以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赞扬。可以说:从节约水资源、改善校园环境,加强学生节水和环保意识的教育等综合效益显著,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的基本情况

学校现有人口近8000人,占地面积810亩(约54万平方米),其中33座建筑物,占地12万平方米,绿化用地30万平方米。自备饮用水井2座。有3000立方米容量的校园人工湖和10000余立方米的校园湿地。以地面排水为主,并有雨水管线2200米。

二、工程设计意义

我校的雨水收集与利用工程所收集的雨水对梦湖将是一个很大的补给,通过雨水收集利用,一是,将收集来的雨水又补充到地下,增加了地下水源,有效的改善水体环境,二是,减小了排水量,减轻了洪涝灾害,三是,将收集来的雨水用于绿地浇灌和消防备用,绿化、美化了环境。四是,发挥了湿地的科研与保护工作,教育教学、EPD等教育功能。

三、工程设计的方案

(一)设计的出发点

根据北京地区水资源紧缺,地下水资源也以日趋枯竭,而汛期又暴雨成灾的情况,考虑到将雨水留住,变“雨害”为“雨利”。

我们是学校,不仅要做好集雨水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做好教育下一代珍惜水资源的工作。也成为了我们“整合资源,创建节约型学校”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校担当起节约用水的教育任务是我们教育的职责。

(二)设计的目标

1.将收集来的雨水通过绿地浇灌的方式又回补到地下,改善水体循环的同时绿化、美化校园环境。雨水变废为宝,节约地下水,降低年用水费用。

2.研究湿地保护,是杨镇一中创建EPD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市区节水办、教委等友好人士资金的注入,不久的将来,建成集研究、废水生物净化与利用、EPD教学等综合功能的全国唯一的校园湿地。

(三)地势特征

地势东西北高中间低,据顺义蒜记载是潮白河古河道东岸。每当下雨时,大部分雨水就流入处于低洼地带的雨水排放系统经过雨水收集管道、沉沙池后流入蓄水池内。还有部分雨水就流入了周围的下凹式绿地内。

四、工程内容与方法

(一)工程具体内容

1.拦水堤坝四个;2.过滤水池三个;3.集雨用人工湖一座;4.水车、假山、瀑布景观;5.植草透水砖。

(二)工程运用方法

1.充分利用现有人工湖

梦湖,作为收集雨水的蓄水池,在原有的雨水排放系统基础上,建立了雨水收集系统。建设三座长2米、宽1.5米、深1.5米的沉沙池。待蓄水池达到一定水位,接近水满时,多余的雨水将从梦湖溢流口排出。把梦湖的作用延伸成集雨和防洪、泄洪的一个校园枢纽。

2.铺设下凹式绿地27500平方米。绿地比周围的路面下凹2-10厘米。每当下雨时,部分雨水沿着路面流入下凹式绿地,使天然降水资源转化为土壤水和地下水。

五、工程前后的对比

项目建成之前,在雨水多发季节,大量雨水通过排水管道流出校外外排水沟,被白白浪费掉。

项目建成后,在2010年8月18日的大雨中,校园的雨水基本流入蓄水池——梦湖,使水资源得到极大利用。据不完全统计梦湖截流雨水的水量共计6100立方米(53厘米乘以1.15万平方米),根据我们的汇流面积540余亩,按年平均降水量400mm计算,预计收集雨水量可达1.8万-24万吨/年。收集来的这些雨水将有1.2万吨用于绿地浇灌,剩下的还可用于地下水的补充和消防备用,真可谓是效果明显。

六、工程取得的效益

众所周知,北京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学校雨水回收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何解决“水资源”紧缺的问题更是当务之急,节约用水,有效的收集和利用雨水,是我们每一所学校的一件大事,也是展现各校创建“节约型学校”的具体体现。特别是在教育经费极为紧张的前提下,我们更应该例行节约。杨镇一中这个节水工程有其特色。一是系统设计,二是进行施工,三是因地制宜,四是成果显著。这项工程把西校区生活污水收集起来,通过沉淀、过滤、生物净化后所收集的雨水对梦湖、湿地,将是一个很大的补给,这既增加了水资源,同时也节约了用水和用电费用,估算可节约水的费用5.22万-6.96万元/年。同时还可以节约电费4.6万余元,人工费0.5万元。合计节约经费10余万元这一研究成果,已经在2010年前汉石桥湿地保护区和野鸭湖湿地保护区进行推广。在尝到节水办这项利民工程的甜头后,我校还将继续为之努力,一方面要广泛向社会宣传,一方面要多方筹措资金,计划明年,在学校湿地改建项目中,充分考虑到集雨水利用工程,将不断完善集雨工程与湿地工程设计施工,同时,在资金到位的情况下,利用湿地处理好近8000校园人口的生活污水,必将会有更大的效益。

为此,我们感谢各级领导、各界友好人士的支持,特别是顺义区节水办的多次亲临现场的指导。

案例二:

上海市南洋初级中学

建设节约型校园总结

一、学校概况

南洋初级中学是一所公办初级中学,于2005年起与“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南洋中学衔接贯通。学校现有28个教学班,976名在校学生,115名教职工。学校占地总面积10280平方米,校舍总面积8395平方米。校园环境安全整洁美观,教育教学设施齐备。除物理、化学、生物、劳技实验室各一间和计算机房2间外,另有专门用于环保工艺美术教学的“根与芽工作坊”l间。学校荣获2006 2007年度徐汇区“绿色学校”、徐汇区科技特色学校、上海市野生动物保护特色学校、徐汇区“健康促进校”、上海市“无吸烟学校”,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平安单位等称号。近几年来,学校的科技工作,尤其是环境教育工作在原有基础上又有新的提高,学校科技总指导员王世君老师领衔的科研课题《在环保工艺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研究》作为“十五”期间部级重点研究课题的子课题于2006年11月正式结题,“十一五”期间确立科研课题《在绿色环保实践教育中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实践研究》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参加市、区各项环保、科普竞赛获奖连连,学校的绿色环境教育推进情况良好。

二、创建理念

学校在科普教育中确立了绿色环保环境与发展走持续发展之路的主题思想,将学科教学与环境教育科技教育人相结合,打破了单纯的学科教学模式,在实践中认识到,只有提高培养学生关注、亲和大自然,关爱我们生存的环境。才能切实增强学生环保意识,促进绿色环保基地建设。使学生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的需要,通过绿色教育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命的品质,增强其认识环境能力。

让科学与人文关爱、与论理道德等有机融合,真正做到有效的保护环境。学校注重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形成和落实有益于环境的管理措施,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培养师生具有较强的环境道德素养和环境责任意识,并且,对环境教育的学科渗透到各项活动中。

学校在节能减排绿色教育科技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命的品质,增强其认识环境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及艺术审美能力。学校将绿色学校“的建设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和长效建设机制,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尽可能利用校内外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和实践机会,有机渗透和全面贯彻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相关理念。

三、创建过程

1.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了”绿色学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分管科技工作的副校长担任副组长,分管教导和科技总指导员及学校科技教育中心组成员参加。工作小组组长由分管教导担任,科技总指导员担任副组长,科技中心组成员及年级组长、各班科技委员参加。

全校上下对创建工作十分重视,每学期召开科技工作专题会议,学校在人力、财力、物力上予以大力支持和经费保证。

2.计划实施

学校于2009年初制订了创建区”绿色学校“年度计划,对绿色环保理念和环保知识等内容的学科渗透、对与绿色环保主题相关的各级各类活动的开展进行了规划。每学期的工作例会都对照计划完成情况进行阶段总结,对下一步具体工作的推进进行讨论和细化。两年来,计划中所预定的目标基本达到,相关活动内容都有序推进顺利完成。

3.学科渗透环境教育课程化

学校各教研组在活动与课堂教学实践中,都能有意识地将绿色环保思想作为教学目标之一,适时地渗透在教学内容中,通过情景创设、材料阅读、动手实验、问题探究等形式,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环保知识,逐步树立环保责任意识,学习和掌握一些身边的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途径和方法,如语文教研组结合“二期课改”新教材中的“动物世界”、描写祖国秀丽山川的古今文学作品等的教学,引导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爱护自然环境”的意识;政治教研组结合思想品德课对“公民道德”、“社会责任”等内容的教学,将环境责任意识的培养融于其中;理化生教研组将控制污染、保护水源、维护人体内环境、动物保护等环境保护、人类健康主题结合在学科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学科渗透既充实了教学内容、延伸了教学目标,同时也为绿色环保主题教育的落实找到的适切的载体。

环境教育课程《绿色志愿者》和《环保工艺美术》进课堂使每位学生都学到环境保护的相关理念。

4.活动融入

学校将绿色环境活动纳入德育主题教育活动系列,也将之作为科普推广活动的一个重要分支和科技特色学校、“绿色学校”创建的重要实践途径和环保科普知识宣传的重要载体。两年来,学校举办了”让校园充满绿色“环保科普活动,聘请专家来校作环保科技和保护动物主题的讲座4场,举行了2期绿色环保夏令营,环保工艺美术小组活动持续开展,组织学生参与“美丽环境”方案设计活动和环境保护教育方案设计活动各1次,组织学生参观科普基地,各班也结合“爱鸟周”、科技周活动等利用黑板报、广播等宣传阵地开展资源保护、节能减排、动物保护、环境绿化等专题的宣传,学校在师生中倡导节约资源从节水节电、节约用纸、尽量不用一次性筷子等身边的小事做起,学校护绿队也积极参加由斜土街道(社区)组织的护绿活动,学校利用南洋初高中衔接贯通的优势条件,聘请南洋高中的物理特级教师、动手创新专家奚天敬老师为校科技小组的学生开设讲座,专题学习新能源开发利用的相关知识。每年十一月举行校科技节活动,2008、年举办上海市”斜土索广南洋初杯OM环保系列赛。大赛以宣传绿色环保、提倡废弃物利用以围绕绿色城市生活、“绿色节能”为主题,环境宣传主要内容,2009年上海市斜土-索尼-南洋初杯OM环保系列赛以“变废为宝、让城市生活更美好”为主题,进行环保装饰工艺作品创作,“低碳行动迎世博”知识竞赛,“低碳行动迎世博”科幻画创作,全市87所学校880多名学生参加这次活动。取得良好的低碳宣传效果。同时学校在2009年受于“中国青少年太阳能研究基地”称号,开展太阳能绿色能源的科普活动,履行了学校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责任。

四、特色呈现

1.环保工艺美术教育作为学校环境教育特色,已普及化教学效果好学生从课内到课外创作热情高,做到人人参与,评选出优秀创作作品参加市、区的各类科技竞赛活动,累累获奖,超出预期目标,并且得到普及性效果。

2.学生对环保创作热情高感兴趣,有意识培养学生将生活垃圾变成创作材料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又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提升。

3.向往家园更美好,好多同学通过设计制作美丽的家园的实践活动进一步了解环保的重要性,使他们更关心城市的环境,关心辖区环境,关心班级的环境,为2010年世博会召开尽自己的一份力,建设未来的上海更美好。

4.学生实践创作作品二年来在绿星国际少年儿童美术书法摄影大赛中获得金奖、银奖20个、“星星河”全国少年儿童美术书法摄影大赛一等奖12个、尚德电力杯第三届青少年创意大赛暨知识产权宣传教育活动总决赛金、银、奖6个顾峥懿荣获百家创新型校长奖、王世君荣获百家创新型名师奖、张晨荣获创新型名师奖、学校受于百家创新型学校奖。上海市、各类环保类科技竞赛中一等奖16个,二等奖11个,三等奖19个,其中调查校园植物多样性推进生态校园建设获得二十四届科技创新大赛上海市三等奖,这些成绩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取得成果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围绕“绿色学校”的创建,各项工作始终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计划中的各项任务如期完成,并且取得如下主要成果。全校上下对“绿色学校”内涵的认识更准确、更深刻。通过科技中心组学习、教工政治学习和学生校班会课的宣传,大家对“绿色”及“绿色学校”的含义形成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尽管校园环境的绿化情况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校的环保水平,但“绿色学校”并非指“绿化学校”、“花园单位”,除了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外,人的综合素养、环境意识、环境责任感、环保宣传水平、环境教育开展的情况和效果等一系列与环境文化相关的方面都是“绿色学校”创建工作所不容忽视的内容,我们创建“绿色学校”应该是一所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和谐发展的学校。

五、后续效果

1.环境教育的学科渗透探索工作更深入、更持久。各学科教研组按照创建工作的要求,在课堂教学渗透环境教育主题、环保知识方面作了许多尝试和努力,也积累了一定的教案和课件资料,目前,由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地理、语文等学科提供的课例资料有近百份。此外,学校还在课程设置上安排了相关探究课,由生物学科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一些基础性课题的探索研究,是学生更直接地参与到环境问题的实践中去,获取更多的感性认识,并在科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方面得到了学习锻炼的机会。积累了多篇有价值的课题报告和环保论文。如:《对校园植物多样性研究》《科普资源利用与未成年人科技素养的培养》《在环保工艺作品创作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在科技创新教育中有机渗透关爱元素能力的实践研究》目前已形成环境教育校本教材3本等。

2.承办环保工艺传统杯赛工作有新的突破。2008年举办上海市“斜土索广南洋初杯0M环保系列赛参赛学校数、参赛人数、参评作品数创新高,共有43所中小幼学校(园)组织了330多名学生参加比赛,环保工艺美术制作的作品也从原先的平面装饰画为主发展为平面装饰画和立体制作各占半壁江山,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利用的废弃物的种类也更多了,作品的科技含量、创新思维和观赏性都有较大的提高。

今年2009年举办上海市斜土一索尼一南洋初杯OM环保系列赛以”变废为宝、让城市生活更美好“为主题,进行环保装饰工艺作品创作,”低碳行动迎世博“知识竞赛,”低碳行动迎世博“科幻画创作,全市87所学校880多名学生参加这次活动。取得良好的低碳宣传效果。

3.以环保、责任为目标的学校、社区联动更加紧密。2006年5月,由斜土街道(社区)和我校联合筹建的“根与芽工作坊”正式建成并启用,除了学校环保工艺美术小组开展日常活动外,寒暑假期间,工作坊接纳了数百名社区内的中小学生参加环保工艺美术制作实践活动,学校安排师资力量,街道社发与科普部门负责学生的报名组织工作并提供部分活动经费。并派专人参与活动的筹备工作。学校也充分挖掘资源,积极参与街道组织的各项环保活动。这种学校与社区联动的机制既有利于环境教育由学校推广到社会的进程,也有利于双方共享科普及教育资源,达到互惠互利的目的。

4.环境教育师资队伍的构建进入实质性探索和发展阶段。尽管学校不具备环境教育专业师资,但由科技中心组成员牵头、各教研组骨干教师参与的兼职师资力量在近两年有一定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主题和内容的主动意识在增强,开设探究课的教师人数有所增加。根据目前状况,学校正在思考如何借助课程统整的理念和可行方法,利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契机,将环境教育作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和提高的一项指标,力求在不增加人员的前提下,通过学习培训、教学实践和教育科研,努力形成一支较为专业的能从事环境教育教学工作的骨干力量。

案例三:

成都温江区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

采取“厉行勤俭节约”新举措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13年春季开学工作和十会议中“切实抓好勤俭节约教育”的精神,实幼教育集团于新学期开展了厉行勤俭节约,创建节约型校园的相关活动。此举措一宣布得到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响应,纷纷表示把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贯彻在自己的实际工作和日常生活中,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

举措一:行政高度重视,组织专题学习。

厉行勤俭节约,领导干部必须率先垂范。新学期的第一次行政会上,彭园长传达了区教育局关于节约办学的相关文件精神,组织全体行政班子学习讨论。她说,我们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厉行勤俭节约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园集团办园必须探索的战略举措。

厉行勤俭节约,必须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幼儿园领导班子认真研究制定“提倡节约、反对浪费”的规章制度,并将责任人落实到位。按照谁负责谁监管的原则实施,制止不必要的铺张浪费。

举措二:教职工专题讨论,认识节俭办学的重要性。

实幼教育集团各分点于2月24日下午4点组织教职工开展了《怎样从实际出发,厉行勤俭节约,创建节约型校园》的专题讨论,活动深入人心。后勤组、保育组、专任教师组分别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讨论了如何精打细算、开源节流的具体实施办法,认识到勤俭节约的重要性。

举措三:精心策划预算,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定量核算班级开支,保证班级日常运作。在本着满足班级日常用品的基础上,我们为班级日常用品(如:生活用品、幼儿使用物品、环境创设材料等)定量核算,充分发挥日常用品的最大功能。幼儿园倡导教师们以身作则,让资源重复使用,减少资源的浪费。对于已损坏的物品则采取先报损再用以旧换新的方式调换,既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又减少管理的漏洞。

精心策划幼儿园大型活动,保证活动开展。对于一学期的大型活动策划本着少花钱多做事的原则,既要保证活动的开展,又要起到教育意义和宣传作用。因此,对高质量的活动方案就成为业务上的高要求。

举措四:落实节约细节,厉行勤俭人人有责。

鼓励各岗位人员争做节能减排的有心人,做到随手关灯,关水龙头等,并每天由值班人员检查和督促落实情况。同时充分利用教职员工的工作特点和自身优势,发挥其更大的作用。如门卫同时兼日常维修和园艺修剪的工作,库管兼幼儿园功能室配教工作等,大大节约了人力、财力和资源。

加大维修管理力度,减少维修经费产生。幼儿园负责维修工作的责任人,对于教职工提出的需要维修的地方要求多审视、多考察,有必要维修的才予以实施;其次,对于在维修经费上要多咨询、多比对,避免价格的虚报和谎报;最后在实施维修时要加强监管力度,进一步杜绝不实经费的产生。

举措五:开展“我是实幼小主人”的主题教育,教育幼儿争做勤俭节约的小公民。

集团各园所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开展“我是实幼小主人”的幼儿主题教育活动,鼓励孩子们争做勤俭节约的小公民。新学期第一次升旗仪式上彭园长国旗下的讲话围绕“争做文明、环保、节约的小主人”,向全园幼儿进行了宣传动员。班级教师开展“一粒米”、“怎样不浪费”等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幼儿节约用水、用电、不浪费粮食,当好实幼的小主人。

举措六:做好家长工作,开展家园共育活动。

第3篇:关于环保的结题报告范文

一、夯实校本研训,提升教师业务素质。

1.拓广天地长学识

为了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我校还坚持每两周一次校内业务学习与有计划地组织部分教师外出学习与培训。本学年学校安排全体教师学习了《人民教育》刊物中“立足校本教研,发展教师队伍”文章,各教研组开展了“观看优秀教学课例光盘”、“听专家名师讲座”等业务学习活动。本学年学校还先后组织了二十人次教师参加了国家、省市培训、听课、观摩活动,同时,暑假我校全体教师参加市师训部开展的第三轮继续教育“评好课”网上培训和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活动。

2.有效教研促成长

教研组建设是学科教学能力建设的核心,是学校开展高质量教育教学的关键。我们向各教研组提出了关注课堂,结合课题,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使各教研组活动规范有序。各教研组能以“研修课”为主要内容,加强共同协作与探讨,认真落实好每一次的教研活动。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保证每位教师都能深入参与活动。同时各备课组加强集体备课研究,能采取“互助式教研”方式,商讨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办法。上研修课和参赛课的老师都能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节课,注重反思,积累优秀案例。本学年度,全校共有教师22人次执教了县级以上的公开课、课堂竞赛课、示范课、送交下乡课、录像课等,其中获得省级等次以上的有8人次;教师撰写的教育教学文章在国家cn刊物发表13篇,教育教学论文获得县级以上等次的有24篇,辅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和文章发表的有159人次。学年末,学校评选出了21名教师授予“先进教研个人”荣誉称号,对8个教研组进行了综合考评,评选出综合组、六年级组和三年级组为优秀教研组。

3.龙头课题立成效

学校以省级德育课题为龙头,积极要求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争取阶段性成果,并做到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率,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个性品质养成机制的研究》系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研究课题,该课题于3月开题,4月结题。经青阳县实验小学课题组实验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获得了广泛的社会效益。

该课题以起始一年级的5个班级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涉及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参与研究人员不仅有一年级所有学科教师,校长还亲自担任课题组组长,学校德育处、教导处、教科室和总务处等多个部门管理层参与研究。同时,该课题历经六年之长,每两年组织一次阶段成果验收,第一、二阶段由县教育局组织专家阶段评估,第三阶段由池州市教育局组织专家对课题进行阶段评估验收。该课题对每一次取得的阶段研究成果随即进行全校推广普及,真正做到边研究、边总结、边推广,推广中再研究、再提炼、再普及。目前,该课

题研究的大部分成果不仅全校推广,且辐射城区和周边乡镇兄弟学校。特别是建构了本校的德育特色成果最有价值:

(1)建立了《“我能行”学生一周学习生活评价表》让评价有了标准。

(2)“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单”实行多元评价,彰显人文。

(3)德育实践活动系统有序:一、二年级亲子运动会,三年级消防队科普基地参观,四年级祭扫烈士陵园和到自来水厂考察,五年级慰问敬老院和气象局科普基础实践,六年级模拟军营一日体验活动。

(4)编写了学校德育系列校本教材:《青阳县实验小学学生手册》、《养成教育手册》、《安全教育手册》、《礼仪教育手册》、《成长的足迹》等。

省课题鉴定组一致认为:该课题研究达到预期目标,取得理想成果,一致同意通过鉴定。建议课题组进一步加强对同类课题相关主题的研究,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学校德育工作深入开展。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搭建学生成长平台

1.经典书香润人生

我校在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实验学校的基础上,又成为了新经典诵读实验学校,并承担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新经典”诵读实验子课题研究任务。“新经典”诵读实验的前身是“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实验”,该实验于进入结题阶段。但经典诵读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可能——也不能随着一项实验的结题而结束,实验只是一个载体和依托,更重要的是要把经典诵读常态化,变为学生读书生活的一部分。因此,根据新时代孩子的阅读需要,不断突破,创造新的运行平台,就成为教育者一项重大责任。总课题组根据课程改革进程和学生实际,提出了“新经典”这样一个全新的概念,整合众多专家的智慧,打造了“新经典”诵读课程体系和操作策略。可以说,“新经典”是“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的新一轮实验,是该课题的延伸和深化。目前我们正在组织人员对过去几年来经典诵读做法进行梳理和总结,并针对“新经典”诵读总课题组的开题报告要求,准备着手新经典课程体系和诵读常态化两个领域的研究。关于如何全面解读新经典和我校如何进一步落实经典诵读工程以及开展新经典研究,我们将结合我校校情和地方文化特色形成课题研究报告,在下学年度的“新经典”诵读实验开题动员会上进行详细阐述和布置。12月,学校派段厚利、钱进和潘檀老师参加了在杭州由《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与“新经典”诵读实验课题组主办的“育华杯”全国第二届新经典朗诵大赛决赛暨“新经典”诵读实验学校工作会议,三位教师回校后给全体教师就“新经典”实验做了解读和培训,并提出了下一步的计划和打算。4月,学校开展了首届新经典朗诵比赛活动,此项活动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分设低中高和教师四个组进行预赛和决赛,历经一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本次活动推进了我校新经典诵读研究的开展,丰富了师生校园文化生活,提高了师生的朗诵兴趣,培养了师生品读经典的能力,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通过活动我们更进一步理解了“新经典”教育理念:不是所有的经典都是好的,适合孩子的成长需要才是最好的。真正的经典应当是一条河流,在悠悠岁月里穿行,不断吸纳最新的思想小溪,荡漾着生活的真实浪花,让我们共同来全新解读经典,让孩子们感受到新经典的新魅力。

2.品牌活动增才干

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不但使学生学到很多相关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从中受到很好的教育。我校每年都利用各种节日、纪念日开展主题活动。学校的读书节、数学节、英语节、体育艺术节、校园文化节就如同一条美丽的珍珠链让师生全员参与,锻炼自我,展示自我,成功自我。本学年度里,举办了教师第三届读书沙龙和首届新经典朗诵比赛;举办了第三届校园数学节,本届数学节的主题是:弘扬数学文化,感受数学魅力,体验数学乐趣。在为期一周的数学节中,同学们畅游数学王国,在节徽口号设计、讲数学故事、数学计算、数学知识竞赛中和丰富多彩的数学游戏中,领略了数学的奥妙与乐趣,还涌现出一大批热爱数学,肯动脑筋的数学学习积极分子。活动发现了人才,培养了人才;举办了第二届校园英语节,本届英语节的目的在于激发全校学生学英语、用英语的兴趣,增强开口讲英语、动手写英语能力。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让英语走进每个孩子,使他们想说,敢说,能说,乐说。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三—六年级的英语书写比赛、三—四年级的英语听力竞赛、三年级的英语诵读比赛、五—六年级的英文打字比赛和限时写单词比赛。英语节为期一周,三—六年级的学生都参加了英语节的活动,达到了“人人参与,人人快乐,人人有收获”的效果;举办了首届科技节,活动内容有参观科技大篷车、自制滑车比赛、魔方比赛、科技小发明展览和科技小论文比赛。在活动中,同学们深刻地感受到了学科学、玩科学的快乐,体会到了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明确了要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勤于动脑,让科学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除了以上几个大项活动节外,学校仍然坚持六项年级常规活动:一、二年级亲子运动会,三年级消防队科普基地参观,四年级祭扫烈士陵园和到自来水厂考察,五年级气象局科普基础实践和野炊劳动实践,六年级模拟军营一日体验活动,接受国防教育,锻炼体质、锤炼意志,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每一次活动以年级组为单位,以班主任为核心,针对活动特点,有序进行活动前的准备,活动中的安排,活动后的总结,学生在活动中快乐成长,教师在演绎着职业的幸福。每一位学生有了这些经历,不仅没有影响学习,反尔促进学习,知识拓展、视野开阔、思维活跃,文明素养得到提升。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学生获奖面广、等次高,学校先后荣获市首届中小学幼儿园师生书画比赛优秀组织奖、《青年日报》小记者辅导总站、全国环保科学实践基地等称号。

三、细化教学常规过程化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1.课程管理严落实

本学年度,学校继续执行《青阳县实验小学教师一日常规》,重新修订了“考勤请假制度”,对照学校“总课表”、班级“课程表”、教师“个人小课表”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记录与当面指正,此举有效地保障我校能够严格按照省课程设置实施方案要求,开齐学科门类并上足学科课程。同时,我校实施的“校长室请假—教导处调课—代课人签字—调课人补上”制度有效地保障了在有教师请假的情况下班级课程的落实。

2.业务检平时

学校对教师教学常规的检查方式比较灵活,注重日常的业务检查与指导,原则上每月进行一次业务抽查,期中期末各一次普查,并能做及时反馈。按照“检查—反馈—改进—复查”四步走的方式,使得教师的各项教学业务工作在平时就落到实处,步步为营,一步一个脚印,不走形式,不走过场,求实创新,为教学服务。继续进行推门听课制度,我们采取“听课评课捆绑制”,使教师的业务学习与听课务实有效,

3.规范常规做保障

我们严格要求教师遵守学校工作制度,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尤其是对教学常规工作常抓不懈。教导处继续加强教学“六认真”工作的监督与检查,对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后进生的辅导、学生成绩的检测等都提出了更为细致的要求。尤其是针对教学常规最薄弱的几个环节:如教学计划中的学情分析、优差生辅导措施,试卷分析,教学反思、学生成长档案的建立等。学校教学部门分别作出明确细致的指导与规定。全体教师都能按照教学部门的要求认真细致地做好教学常规工作,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向课外辅导与作业批改要效益。经过全体教师的协作努力,本学期我校在全县教育教学大检查中,学校在执行教学常规、落实课程计划方面得到上级的充分肯定。

4.教学管理提质量

本学年我校重点抓课堂教学管理,拟通过严格的教学管理求得良好的教学质量。一是学校教导处加强日常教学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分析研究解决办法;二是不断创新质量监控方式方法,加强课堂教学效果检测,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质量;三是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交流反馈教学情况;搜集、整理、研究学情;四是加强作业、辅导、检测管理力度,避免大量重复性作业,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五是扎扎实实地做好“提优补差”工作,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总体成绩;六是重点抓好毕业班的教学管理工作,为毕业班尽力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与学习氛围。

5.学生评教促发展

学生评教工作是教学质量监控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学校进行的一项常规测评工作。第一学期末学校开展了一次学生评教活动,教导处精心设计了问卷内容,围绕十个教学常规方面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一共有78名学生参加问卷调查,问卷数据显示,我校教师教学常规整体较好,体现了较高的职业道德。但也存在某些学科和部分年级问题较多,集中表现在不能按时下课、部分学科作业负担重、作业批改不及时和教师课堂接手机坐着上课等现象。通过这次学生评教活动,进一步鼓励教师备好课、讲好课,不断提高讲课艺术,克服不足,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了师生间的互相交流,使学习中双向的信息反馈更加活跃,师生同心提高学习质量的气氛浓厚了;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任课教师的了解,培养了学生公平、公正、全面和客观的评价能力。

四、教务工作感悟及反思

1.树立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意识

教导处的日常工作确实很多,学年初,当学生们还沉浸在暑假的惬意中时,我们教导处已经开始了紧张的准备工作。从课务、班务安排到制定本学期的教研活动、学生活动;从统一安排本学期的校本培训内容到制定各类教育教学计划;从一年级新生编班到分发各年级师生书本,无一不需要周密考虑、精心安排。开学后,巩固学额、各类统计报表的填写,召开大大小小的会议,承担各类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的任务,各种学生的常规检测又是我们日常工作的“重头戏”……一项项繁杂的工作纷至沓来,而又来不得半点马虎。我们只有高效地开展工作,才能使教导处工作能够稳步而有序地开展。直到期末复习,我们也在实施“捆绑跟踪”的策略,下沉到薄弱班级、薄弱学科,帮助老师们一同督促学生有效做好期末复习,在中等生与学困生中开展“螺旋式层层过关”的措施,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扎实打好“攻坚战”。“累并快乐着,累并收获着”,我们教导处的同志都有这样的共识,尽管工作是琐碎而又繁重的,但是我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工作的辛苦,更多的是充实与快慰,因为只有当你能够正确审视自己价值的时候才是最快乐的!所以直到年终岁尾或假期过半,我们也丝毫没有放松自己的工作,而是周到细致地做好了期末的收尾和假期临时工作。

2.建立边工作边反思边改进机制

第4篇:关于环保的结题报告范文

实验研究报告

一、模式的产生与发展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竞争日趋激烈,在这场世纪竞争中,关键问题在于人的素质,未来人才竞争是一种全面素质的竞争,其核心将是科学素质的竞争,提高我国青少年科技素质,加强科技教育是保障我国“科教兴国”战略顺利实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长期战略性工程。目前,由于我校开展科学技术普及活动尚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科学的科普体系,科普活动存在表面化、形式化。没有真正的从学生实际出发,走进学生当中切实有效的开展科普活动。在学生科普调查中,绝大多数学生反映在搞小发明、小制作过程中遇到困难太多,有的表现在制作材料难找,无法把想象变成现实。有的根本就不知道小发明怎么做,还有的是因为得不到别人的指导和家人的支持,往往半途而废,在科普调查中还反映出学生科普知识知道的较少,能够应用于实践的更少,因此学校每次科普活动往往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大多数学生在活动中没有体验到乐趣,反而觉得是一种负担。为此我们认为有必要通过此项实验研究总结出学校开展科普活动的成形经验,正确引领学生在科普活动步入正确轨道,能够有效解决小学生参加科普活动中存在和各种困难,给学生创造出更为广阔的创新空间,最终使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潜能得到增强,以此来推动学校创新教育的开展。

二、模式的基本意义与基本特征

本科普活动模式的假设

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引导和牵领学生通过参加科普活动,提高自身素养和实践能力。养成终身创造的习惯,减少学校、家庭、社会给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探索出一条学生易于接受,乐于参加的科普活动新路,为适应新世纪科技时代的严峻挑战,为其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科普活动模式的理论依据

(1)《纲要》的内容和目标要求:以科研为依据在对原有经验总结和提高的基础上,完成中小学校实施《纲要》的基础性工作。提出在中小学开展青少年科普活动较为普遍适用的活动模式和行动方案。

(2)《教育学》《心理学》有关章节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方面的内容。

(3)依据教学论关于发展儿童自主学习,研究能力和创造性实践能力培养等原理。

(4)吸收和平借鉴了和谐教育和主体性教育理论和情感教育理论。

“手拉手”科普活动模式主要是帮助学生解决在科普活动中所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指导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及创作作品,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学习科普知识。化难为易,变枯燥为有趣。使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大手牵引下,享受到科普快乐,树立起科普信心,走向成功的彼岸。

“手拉手”科普活动模式的基本特征是:

1、亲近性。通过调查问卷、谈话等方法了解掌握学生在科普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发扬优点,克服不足,从学生实际出发,把握住学生学习、年龄特点,科普活动走进学生,让学生感到“跳之有获”。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科普活动中,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这是本模式最大的特点。

2、趣味性。采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风格迥异的活动形式。让学生感到科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3、联合性。学校与家庭、社会联合开展科普活动。充分利用家庭资源和社会资源,利用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将学生的科普活动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

三、模式的基本架构

(一)模式研究的目标:

1、科研目标:即通过实验,构建普遍适用的科普活动模式。

2、育人目标:适应新世纪人才意识的需要,努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创造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情感,养成良好的创新习惯,使其创造力不断增强。

一级目标

二级目标

三级目标

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创造意识,激发他们创新感,养成终身创造习惯,促其创造力不断增强。

培养学生一定的科技素养

了解一些国内外科技发展的概况

懂得现代科学的一些浅显知识

知道一些古今中外科学家的故事

养成刻苦钻研,努力创新的精神

培养学生创造想象力

学会观察自然界的事物,自然现象,认识并进行分析。

扩大学生知识领域,丰富表原储备。

多参加创造活动,养成良好想象习惯。

积极思维,大胆幻想。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能看懂一些简单的制作图(如展开图、立体图、线路图)

能掌握一些简单作品的制作方法

初步学会用刀、剪、尺、锯、电烙铁等工具。

初步掌握简单的实验操作,逐步形成学生能独立写出实验报告,并能初步综合分析实验中发生的一些简单现象。

3、工作目标:以科普活动模式研究为切入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我校的深入开展,力求在教育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内部管理等方面起到示范作用,把我校办成“科普活动”特点有较高办学质量和办学声誉的先进学校。

(二)模式研究的要素及关系

“手拉手”科普活动模式主要研究学生作为主体在活动中如何更好地发挥,教师 的主导性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而在科普活动中家庭和社会又发挥其怎样职能作用。学校、家庭、社会携起手来,这支大手来拉动学生们的小手。使其尽快成长。学生作为关键要素,牵一发而动全身,各要素在不断发展变化中促进科普活动的向前发展,提高科普活动质量。见下图:

学校

学生

社会

家庭

(三)模式研究的内容:

1、学校与家庭、社会联合开展科普活动的研究。

2、在新课程体系中,创造性教学与学科渗透的研究。

3、激发学生科学兴趣,提高科技水平方式方法的研究。

4、模式实施的主体

实施主体是学校学生,同时也探索与家庭及社会联合开展科普活动的途径和方法。

四、模式的组织管理与运行机制

(一)模式的组织管理

1、内部体制:(1)成立课题组:以区、校专职领导组成指导组,选拔有科技特长,热心于科普活动的校骨干教师组成课题组。全校教师密切配合。

(2)建立组织管理体系。有条不紊地开展科普活动。如图:

指导组

课题组

实验组

科任组

活动小组

活动小组

活动小组

活动小组

学生

(3)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年青化的科技教师队伍,带动全校教师提高科技水平。

2、外部体制:

(1)建立建全各种规章制度,建立评估和奖励机制。

(2)发挥家长学校作用,建立家庭科普活动运行机制。

(3)发挥校少先队组织职能,搞好校内、校外科普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模式的运行机制:

1、主要研究方法:

(1)调查法:设计各种调查表,通过召开座谈会,找学生个别谈话,进行问卷调查,家访及走访社区等形式按科普活动内容调查了解学生、家长的各种思想状况和实际表现,同时收集各种相关的资料,为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科普活动打下基础,为课题研究提供背景材料。

(2)实验法:主要是自然实验法。通过“科普”知识讲座和各种形式,多渠道的科普活动,提高学生及家长的科普认识,探索科普活动模式和运行机制。

(3)行动研究法: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重点,基本以学校学生自然状况为研究对象和背景。在研究中可以随时根据研究情况的变化,不断修改研究假设与研究的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

(4)比较法:通过对实验前后学生在科普意识与科技水平等方面的横向、纵向比较,验收活动模式的可行性和实验效果。

2、基本策略

(1)激趣策略:小学生与一生俱有的好奇心是科普活动的源泉,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因此科普活动要形象、直观、生动有趣,应当是学生熟悉的,能直接引起他们学习兴趣的典型活动。

(2)鼓励创造策略:如果学生们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会了自信,尊重学生在科普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教师要学会弯下腰来倾听儿童的心声,帮助他们实现个性化发展。

(3)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的实践策略。学生在开展科普活动中,应该是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文秘站:引领者、帮助者,帮助者和服务者,是学生们的亲密伙伴。

3、基本途径

(1)改革科普活动内容,富有兴趣,吸引学生乐于参加科普活动。

改变传统的科普讲座中较深难懂、学生感到枯燥的科学原理简单灌输组学生的做法,将深奥的科学知识融入到生动的游戏当中,有趣的实验当中、故事当中,通过奇妙有趣的“动脑筋”练习,加以巩固。例如:选编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创造性思维训练系列》丛书中的内容,使学生在听到生动有趣的故事的同时,学到一些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蕴含的科学知识。同时利用校园网、多媒体教学手段及大量的影像资料,将科学知识直观形象介绍给同学们。让学生们感到学科学原来是这么简单,增强了学生学习科学的信心和兴趣。为方便学生记住这些科学常识,学校引用或创编了科普诗歌,儿童歌谣、谜语等易学易记的形式帮助学生学习。例如:《地震前兆歌谣》等,同时在开展科普活动过程中也常常开展自己创作科普童话,诗歌、儿歌、小故事、科幻画、科普知识竞赛等富有创造性的深受学生喜爱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科学知识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并通过参加有趣的科学游戏、参观、浏览等活动潜移默化地学到科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在此基础上全面开展小发明、小制作活动。科学小论文征集创新方案设计等。

(2)整体上提高效率,减轻负担,使学生有时间和精力参加科普活动。

学校不断加强素质教育,明确提出向四十分钟要质量,不允许教师课内损失课外补,严格把好作业关,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科技活动,保障科普活动质量。

(3)学科渗透,发挥科技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学是科技教育的主渠道。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因此在开展科普活动中进行学科渗透是十分必要的。

①我校进行了省创造性教学实验研究,(现已结题)在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教材创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例如:在制订学科计划时,适时向学生传输本学科的新理论、新方法、最新科技发明等前沿内容。弥补了教材因时间因素一些知识点滞后的缺点。

②把握学科特点,发挥学科优势,渗透科学技术教育。

小学自然科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涉及面十分广泛。应该成为科普活动的重要窗口,科普学习的主要阵地。我校又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小学科学新课程的开发与实验研究》科研项目中的《新教材典型课例研究》的研究课题。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综合实践活动课是科普活动有机的组成部分,对学生实践能力主动获取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都起到积极作用,其它学科在教学内容中都有涉及一些科普活动,有的内容看起来没有,但仔细琢磨,善于挖掘,就会成科普教育的切入口,产生发散作用,来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总之,利用小学各科教材中蕴含的丰富的“科普”教育内容,把科普活动有机地渗透到各学科教学当中。渗透的形式有直接渗透、间接渗透和相机渗透等。

③科普活动与德育教育、少先队活动相结合。

科普活动同德育教育、少先队活动相结合,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先锋模范作用,让科普活动走进三会(队会、班会、晨会),在科技周以及重要的科学纪念日,举行社会宣传实践活动,开展访问科学工作者活动,办好科技节,头脑运动会和科普之冬等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营造科普活动氛围,创设科普活动环境。办好科技走廊,宣传橱 窗,订阅科普报刊,利用校园电视台,校园教学网,播放科普知识宣传片,校广播站定时播放讲“科普”故事和科普新闻。建立校园“科普活动”基地,开展班级,校际间的科普活动比赛,自编科技小报比赛,科普知识智力竞赛,举行科普内容的文艺汇演等等,以丰富形象的教育内容,浓厚的科普氛围,促进学生科技水平的提高。

(4)科普活动与家长学校相结合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很有必要在抓好学校科普活动的同时,对家长进行科普教育,让家长做好孩子的表率,创设良好的家庭科普环境与学校一道共同抓好学生的科普教育。①办好家长学校。我校是省家长学校实验校,通过家长学校,采用专题讲座,播放学校科普活动录像片等方法向家长进行“科普”教育,提高家长科普意识及科技素质,在此基础上,协助学校做好学生的科普教育工作。②举行“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活动,请家长到校听科普知识讲座,参加科普活动,参观科技展室等等。增强家长参与学校科普活动的自觉性。③建立评选表彰优秀家长制度。举办家庭科技作品比赛等形式,评选“合格家长”和评选“优秀家长”,召开“教育有方经验交流会”“科普活动优秀家长表彰会”等,让优秀家长传授经验,为优秀家长颁奖,通过活动提高了家长对科普教育的认识,从而对孩子参加科普活动给予有力的支持,使学生在科普活动中经常遇到制作材料找不到,制作过程中没有得到帮助和支持的难题得以解决,使学生放开手脚,发挥创造潜能,使家庭与学校科普教育融为一体,优势互补形成合力。

学校每次组织学生参加省、市科技作品大赛时,家长听到消息后都非常高兴,利用星期日带领孩子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有的家长带孩子到旧货市场购买所需的零件,不仅如此,家长还非常重视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的培养,购买组装飞机、汽车模型、书籍等,有的家长还为孩子配备了电脑,给孩子上网查询资料,使科普活动产生了巨大的推动效应。

(5)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科技活动

充分利用校外科普活动基地——青少年宫开展活动。聘请环保局、科协、教委、博物馆、青少年宫等单位的专家和教育工作者为我校的校外科技教育辅导员,有了这样一支辅导员队伍,使得我校的科技教育指导工作提高了一个新的水平。在他们的支持和帮助下,我校组织十多个科学体验小组,在校内,在社区和公园开展环境科学考查活动,还利用寒暑假在市区考查辽河水资源与生存环境的关系。学校少先队与科协图书馆、环保局联合举办系列科普讲座,从“趣味小发明”到环境保护重要性。通过科普活动与现代社会热点问题的密切联系,不断加深少年儿童对科学技术的理解,多方位、多角度的培养科技素养。

学校用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有效地开展科普活动。学校鼓励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上网浏览科普网站,获得最新最多的科普知识,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学校还从电视报上记下有关科普节目时间,制定时间表号召学生定时收看,写出体会。号召学生从报刊杂志中收集科普资料,装订成科普知识手册,不断提高自身科技素养。

五、模式的实施与评价

(一)实施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驾驭科技的主体,要鼓励全体学生都参与科普活动,注重个性差异,放手让学生自己决定自己的探究方向,选择自己的方法,独立地进行探索,鼓励学生独特思维。

2、趣味性原则: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创造兴趣,使学生有明确的目的,积极主动地始终具有高涨的创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才能激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3、基础性原则:奠定全面发展的基础,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基础,更主要的是各种思维的基础。要让学生以自己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理解知识,赋予知识以个人意义的过程。

4、实践性原则:适合青少年特点,关注学生自学的生活经验,切实可行,让学生在实践中大胆尝试。在实践中探索学习,把科普活动搞活,使全体学生真正动起来,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发展能力。

5、创造性原则:要十分关注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的培养,激励和发扬学生乐于并善于发现问题,质疑问题;激发和保护学生参与活动的好奇心和自信心;重视学生所提的意见,并增强各种与众不同的构想;鼓励学生有尝试经验的勇气;重视学生对问题、权威观点提出挑战的意向;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激励和尊重学生的新颖思维方式和丰富的想象。

6、合作性原则。学生在科普活动中既要充分表现自主性,又要体现合作性。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彼此互通独立见解,互相合作与讨论,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与全面。

7、开放性原则:以开放的观念,引领学生到校园、家庭、社会、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不仅要重视学生活动内宾的开放,还要注重活动时间、空间、资源结论等多方面的开放。

(二)实施过程

1、请教育专家进行课题的论证,设计实验方案,制定实验计划。

2、实验研究的准备:组建课题组。通过印发有关科技教育理论和科普活动材料,对实验教师进行培训,举办培训班,讲座等方式,使实验研究人员明确研究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内容和方式方法,做好实验研究准备。建立校内外科普活动基地,做好实验前测工作(学生自然状况调查,学生科普知识问卷和实际操作)实验原始资料的测查建档,进行规范化管理,完成实验研究准备工作总结。

3、开展实验研究

按照制定的实验方案和实验计划进行科普活动模式实验研究。实验小组全体成员在实验进行阶段,针对反馈信息,定期研讨,不断完善,改进活动模式,对取得的阶段成果进行检验评估,做好实验过程中的测试工作,同时深入研究实验课题的理论与实践,建成学校科普活动模式库,案例集。构建了“手拉手”科普活动模式。

4、总结结题。收集整理所有实验研究资料总结实验研究成果,分析讨论存在问题,探索今后研究方向,形成终结性报告,接受结题验收。

(三)效果及评价

1、实验研究的效果

(1)在科研目标方面:通过实验研究,构建了符合小学生特点的“手拉手”科普活动模式,建立了班级开展科普活动子模式库,汇集了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案例。有家庭科普教育也有社会科普教育等。比较详实地记录了研究对象参加科普活动的过程,并且进行了反思与评点。初步获得了小学生参与科普活动的规律性认识,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学生在科普活动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为学生大胆创想,勇于实践扫清障碍,为进一步研究小学生科普活动提供可贵的资料。探索出利用校园多媒体教学网络开展科普活动新路,在实验研究过程中,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和研讨活动,不断更新教师观念,转变角色,走近了学生,“走进”了学生。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科技素养及理论研究水平,涌现出一批高素质的年青化科技骨干教师队伍,在整个实验研究过程中,实验教师自我发展,学校100的教师已完成大专学历,部分教师正在攻读大学本科。学校教师获省、市、区级创新课40余节,论文70余篇,教学录像媒体课件80余件,多次在市级现场会做观摩。

(2)在育人目标方面:通过科技教育实践,使学生学会了很多的科普知识,提高了创造想象力和实践能力,基本养成良好的创造习惯, 目前我校参加科技活动的学生参与意识明显加强,动手能力得到提高,还有一大批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竞赛,获得优异成绩,体现了一定的创造能力。在科普活动中学生逐渐形成了学科学、爱科学的浓厚兴趣,提高了克服困难和与人合作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素质,教学相长,在对学生进行科普教育的同时,家长和教师的科普水平也相对提高。

前测后测有关问题综合表()

项目

人等级

时间员

科普知识

创新能力

动手实践能力

较多和多

较强和强

较强和强

学生

25.4

50.7

11.3

家长

38.2

47.5

68.5

教师

53.6

56.8

55.7

学生

65.2

96.5

88.4

家长

57.6

51.3

69.7

教师

82.6

89.4

87.6

(3)在工作目标方面:科普活动的有效开展,推进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师了队伍素质,完善了学校管理体制,学校被区评为科技发明先进单位,是市科技特色学校,科技作品受到过市长孟凡利、李文科等领导的好评。近两年来学校还先后被评为市区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省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省市窗口学校、省体育工作先进集体、市实验教学普及工作先进单位、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区教师基本功大赛优胜单位、区先进学校等称号。学校已经达到具有较高办学质量和办学声誉的市一流学校。

2、实验研究评价

评价:

1、评价的一般原则:

(1)多元化原则:学生、家长,教育管理部门,科技管理部门以社区有关组织参与活动模式实验研究的评价,教师对学生在科普活动中的评价仍将发挥重要作用,但不充当裁判员,而是学生参加科普活动的伙伴和激励者,同时又是自己的实验的调控者。

(2)全体性原则:本活动模式实验研究也是素质教育的部分,应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和发展,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因此评价也必须面向每一个学生,发挥评价对学生参与科普活动的导向诊断,激励和考评的作用。

(3)全面性原则:评价应注意科技素养各方面的内容,既要考察学生对科普知识的理解,又要评价学生创造意识与情感态度,动手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

(4)全程性原则:用科普活动模式实验研究的评价主要是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因此评价不能仅在本科普活动实验研究结束后再进行,而必须伴随整个实验研究过程之中。这就需要教师随时关注学生在参与科普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

2、评价的主要内容

(1)对本科普活动模式实验研究过程中各阶段进行情况的评价。

(2)对学生科普活动中应具有的科技素养应达到的水平进行评价。

①科技探索与实践方面。应重点评价学生的动手动脑“做”科学的兴趣,技能、思维水平和实践能力,具体可以评价他们参与科普活动是否积极主动是否持之以恒,是否实事求是,观察是否全面,提问是否恰当,整理科普信息,进行合理解释能力怎么样,动手能力怎么样,合作能力怎么样,在评价中既要注意鼓励小学生在科普活动中探究,理解探究过程,获得探究乐趣,逐步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也要强调小学生参与科普活动的结果与水平。

②创造意识与情感态度方面

重点评价小学在科普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具体可以评价他们对科普活动兴趣是否强烈,能否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是不是乐于合作交流,能不能关心科技发展。

③科普知识方面

重点评价小学生对科普知识最基本的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应用情况,而不是检查学生最终记住了多少知识。

3、评价的具体方法

(1)教师观察:科技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科普活动表现,经此来安排科普内容,调整科普活动进度,改善实施方法,必要时开展个别指导,长期、更系统地观察,做好记录。

(2)与学生谈话:科技教师和家长以平等的身份向学生询问一些开放性问题,了解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模底;二是在实验研究时对学生的活动结果进行总结。采用口试、笔试、现场制作、智力竞赛等方法,着重检测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必要的检测:一是在实验研究前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模底;二上在实验研究告一段落时,对学生的活动结果进行总结。采用口试、笔试、现场制作,智力竞赛等方法,着重检测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作品分析:对学生科普活动的一切结果都可以用来评价。如科普诗文、小论文、体会、科幻画、手抄报、活动记录等。

(5)个案分析:科技教师对学生在科普活动中有特殊意义或有价值的信息(如学生的超常表现,独特见解,科学创意等)及时记录在案,供终结性评价时参考,同时收集一些学生在科普活动中取得的成果,如观察日记、科技制作等等,由以可以把握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轨迹。

(6)评定理表:即教师根据学生在某一活动的表现,直接对其结果作出评价。这种评价可以是描述的,也可以是程度、等级或数值,分别称为定性量表,程度是表和等值量表。

(7)自评与互评:主要针对学生科普意识及情感态度等方面的指标,先学生自评,然后组成小组让学生互评,最后教师可根据自评与互评结果的结论,参照观察记录,检测与作品情况,作出综合评定。

结论讨论。(1)本课题实验研究的选择与确立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价值。所提出的目标、内容、原则、途径及方法等具有时代性、针对性,又具有可行性,本课题的研究不仅为科普活动相对薄弱的中小城市及乡镇学校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理论基础和行为方式,而且对有一定科普经验的大城市学校起到可借鉴的作用。

(2)实验研究证明,只要深入走进学生之中,帮助他们解决掉在科普活动中遇到的不必要困难,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善于引导,一定会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尽情发挥,全面提高科普质量。

(3)通过“手拉手”科普活动模式研究,推进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同时促进了家庭与社会科普教育的有效开展。师生和家长的科技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使学校、家庭、社会的科普活动发生明显变化。

(4)实验研究中探索总结出的活动模式研究的途径和方法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问题讨论

(1)实验过程中教师和家长自身素质有所提高,就当前教师现状而言,作为对学生进行科普教育的关键所在,如果没有专家的指导,很难胜任科普教育的重任,学校发挥家长学校作用,仍是单方面的,很难承担起教育家长的重任。

(2)作为模式一定有它的适用范围,“手拉手”科普活动模式必须根据当地,当时的实际情况进行操作和实施,才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本模式还有待于在实践中修改,发展和完善。

(3)科技教育的标准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完善,我们必须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在学校中某个具体的学生年龄在逐渐增长,而整体学生的年龄(年级)没有增长,呈见固定状态,这就是我们今后思考问题和教育工作出发点。

六、模式的支持系统

(一)资源。学校设有图书馆、实验室、劳技室、微机室、语音室、多功能会议室、专用电子琴室、舞蹈室,建成了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成立了校园电视台、广播站,为本活动模式提供活动场所和技术保障,通过有线宽带网获取科技信息。学校组建了一支知识型、钻研型的年青化科技教师辅导员队伍,在大队部和教导处大力配合下,确保本活动模式的实验研究工作的 顺利开展。

(二)教师。全校教师业务水平较高,多次在区基本功大赛上摘金夺银。教师队伍年青化,全部大专以上学历,达到二级微机专业水平,教师敬业精神强,学风浓,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具有承担教科研任务的能力。

(三)政策。学校将本活动模式实验研究纳入到学校正常教科研工作中,将科普活动与学校德育工作结合起来。学校还将科技教育成绩归入教师工作考核之中。学校自筹资金加大对科普活动经费投入。

第5篇:关于环保的结题报告范文

在这样一座有着深刻历史记忆的现代化之城中,教育会孕育出怎样的春华秋实?在新时期里,继往开来的徐州人找到了自己的教育定位:责任教育。谈起责任教育,徐州市教育局张德超局长说这还得从一次调查问卷说起。2012年―2013年,徐州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陆续开展关于学生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暴露出诸多问题:大多数学生以学习为主,很少参加社区服务活动,很多学生不会帮助家人做家务,社会责任感比较浅薄等。同时,由于教育的不完善,很多学校过分重视分数的高低,忽视学生自信、刻苦、勤奋、忍耐等意志品质的培养,使很多学生缺乏责任感和责任意识。面对这次的调查结果,张德超局长感觉到,对中小学生加强责任教育,已经迫在眉睫。

通过调研论证,2013年春,徐州市教育局召开了全市中小学“责任教育”推进会,提出了“从责任的角度出发,解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的理念,将“责任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的切入点,作为贯彻落实“十”精神的重要举措全面推开。并提出了“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对祖国负责”的六大主题教育模式。

在走访了徐州市十多所中小学校后,笔者看到,在“责任教育”的主旋律下,各校结合本校实际,将“责任教育”理念创造性地贯穿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摸索出多种可行模式,结出累累硕果。

从心灵入手 打造德育“健康世界”

责任教育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健康的心灵,责任无从保障。徐州市教育局分管德育的徐保卫主席说:“现在的学生就是未来徐州的建设者,抓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抓好学生的文明素质,我们才能有美好的未来。”当代教育家林格也曾说:“真正的教育,绝不仅仅是讲道理、传授知识,更不仅仅是开发孩子的智力,而是把自己的精神能量传递给孩子,维护孩子的心力,让他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一个能承担后果、应对变故、改善自身和环境的人。”

徐州市高度重视全市中小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逐渐形成了市局统筹,校长直接领导,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老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在具体的工作中,倡导每个老师都是心育工作者,人人都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注重学科渗透,搭建以课堂为主阵地的心育工作平台;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心理辅导课、心理活动课等心理健康主题活动,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创设活动载体,开展个体心理辅导活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有的放矢的导师渠道,让导师与同学结对子等。现在,心理健康教育逐渐成为徐州市德育工作的一道风景线。

阳光布德泽,万物生光辉。铜山区实验小学的杜校长说,阳光是世界上最朴实、自然、温暖、公正的事物。感悟阳光的这些美好品质,学校从2010年开始实施“阳光教育”,旨在让师生身心和谐发展,对生活充满热爱,对生命充满敬畏。学校既有整体的阳光教育思路,又从细节入手,抓住每一次教育的契机,引导学生德育的创新。现在,“阳光教育”系列文化初具模型,相信通过后续的努力,师之道、生之志、校之风皆能如阳光一样明亮、笃定。

走访大马路小学时,学校正在举行“首届健康节”开幕式,操场齐刷刷地排列着上千名学生,场面壮观。张校长介绍,针对春季孩子精力旺盛的特点,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中,学校将举行各种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关爱生命、健康成长。这所学校倡导“生命化教育”,追求“让生命在教育中诗意地栖居”。学校注重学生文明礼仪养成和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拥有3名有着丰富心理咨询经验的心理咨询师。“每个学生都是一棵花的种子,花期不一,作为教师,要耐心等待绽放的那一天,我们要做的,就是用我们的专业、爱心、细心关照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让他们如期绽放。”

学生责任意识、心理健康的培育培养,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与校园氛围互成一体,徐州市科技中学用另一种方式诠释这个主题的真谛。走进科技中学的大门,正好学生刚结束午休,笔者看见校园里缓缓驶来一辆红色老年代步车,停靠在校园的一角,车上下来一位60来岁的老人,扶着一个学生下了车。原来,这是外公在陪患有脑瘫的外孙上学,这已经成了学校的一道风景。而这样的风景,不止这一道。吴校长介绍,科技中学生源广,每年新生均来自70多所小学,一些脑瘫、孤儿、留守儿童都是他们的生源;差距大,一部分学生在小学中高年级已经开始长期在教室外游荡,责任意识严重缺失,部分学生也亟需心理辅导。面对特殊的生源构成,学校本着不抱怨、不放弃每一个孩子,以成才先成人为原则,以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发展,将来能立足社会为目标,将心理健康教育、责任教育与学校课堂管理相融合,开展一系列活动。学校会定期组织学生去孤儿院探望来自孤儿院的同学;积极家访,及时掌握学生动态,发掘问题学生背后的原因;也会组织学生轮流照看身体有残疾的同学等等。在这些实实在在的行动中,学校让学生认识到,“我们虽然成绩不一样,我们的家庭背景不一定相同,但我们可以共同成为一类人―一个积极向上、能担负责任的人”。

文化润德 引导学生知书明理

20世纪著名的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关于教育有一个重要的观点:教育的本质是让人“文化为人”,即把自然世界、理性世界中的人引领到文化世界中来。不仅如此,教育也具有选择文化、保存文化、传播文化的作用,促进人类文化的更新与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必须用文化浸润德育,让文化走进学生的心灵,获得心灵的滋养,进而让学生具有发展的能动性,获得永恒的发展动力。

张德超局长介绍,徐州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境内人文遗存众多,传承历史、让学生在文化润德中培育责任意识。在这种认识的指导下,徐州各中小学校将两汉、战争、山水、养生等文化元素纳入德育范畴,让德育在历史文化中汲取养分。徐州市解放路小学,顾名思义,这是一所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小学。走入校园,一些与革命相关的特色建筑映入眼帘,该校利用自身优势,积极营造红色文化氛围,搭建红色教育平台。在日常的教学中,开展红色教育、唱红色歌曲,学校自编《红星闪闪》体操,学生穿上他们的小八路服,自信满满地展示当代小学生的风采。学校自编的校本课程《红歌照童心》,也充分体现出学校的革命历史传统。在实践活动中,学校模仿路,设计出“强我身体,美我少年”的远足活动,得到社会、家长的热烈支持。在每年清明节的“淮塔祭扫”活动中,学校想方设法在固定的模式中,创造新意。在今年的清明祭扫中,学校亮出“春游、节约、护绿”的口号,请来80多岁的老八路给学生讲解当年的故事。

徐州是一个与战争密切相关的城市,缅怀先烈、纪念英雄是这个城市对历史的尊重。王杰中学的名字,就是为了纪念上世纪五十年代在一次训练中掩护战士而光荣牺牲的英雄王杰。王杰中学前身为徐州市第十四中学,坐落在徐州市老城区东部,与革命烈士王杰生前所在部队毗邻。五十余载薪水相传,学校充分利用王杰精神,打造学校德育氛围。学校不仅以王杰命名,校园里还建有王杰同志的雕像,将纪念王杰的歌曲选为校歌,提炼王杰精神为校训。

文化润德,离不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徐州市第三中学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体系,开展系列“中国韵”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德育课程。以书法、茶艺、诗词等中国传统经典元素为载体,展现民族传统文化美感韵味为核心。学校以“共享・成长”为方向,将德育与课堂教学联系在一起,主张“成长比成绩重要、师德比师能重要、幸福比优秀重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以及身心的和谐发展。“学在三中,心系天下”,他们希望每个走出三中的学生都有这样的责任情怀。

叶澜在《新基础教育理念》中提出,“学生学校生活的质量主要是班级生活的质量,而班级生活质量的高低主要看班级文化为每个学生提供的发展条件如何。”徐州市第三十四中学将学生基础文明养成教育融入到班级文化建设中,用文化的力量塑造学生、感染学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2008年,学校提出“知书明理 健体修心”的育人目标,确定了“班级文化建设”的推进渠道。通过建设个性化班级文化、拟定班级个性化管理制度,以及开展富有特色的班级活动,徐州市第三十四中学形成了生机勃勃、灵活且富有创造精神的班级风格和良好的班风。

创新活动 用品牌彰显个性

传统的中小学德育实践活动,很容易给人枯燥低效之感。徐州积极创新德育活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和选择的空间,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感悟德育的魅力。徐州教育局每年推出一个德育主题,将责任教育融入到这些主题活动中,先后开展了“家风助我成长”、“德育精品课程”评比、心理健康节等主题活动,效果显著。

在走访的过程中,笔者也欣喜地发现,几乎每所学校都在积极推进德育活动,打造本校的德育品牌。徐州市光荣巷小学是江苏省实验小学,该校在创新德育形式、打造德育品牌的工作中成效显著:学校创新每周一升旗仪式上的“国旗下讲话”,以班级为单位,全校轮转,让所有的孩子走上主席台,这种每期倡导一个鲜明教育主题的方式,调动了班级、学生的积极性,在全校形成互动;由48位班主任组成的辅导员中队,以班主任工作沙龙的形式,进行德育课题研讨,定期开展活动,给少先队工作以示范、指导;该校的快板说唱艺术团,把学校的办学理念、科研成果、团队精神、办学特色以及光荣的传统,都融入到说唱艺术作品中,成立虽然才两年时间,却已经成为学校艺术教育的一朵奇葩;学校还创办《家校月报》,及时向家长传达理念,汇报一个月以来学校的大事、少先队活动、教科研以及师生取得的成绩和荣誉,并以教师导读、亲子共攻读的形式,家长人手一份,使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之间的结合更加紧密。

徐州市云兴小学,其轮滑运动闻名遐迩,该校不仅拥有江苏省非常强的速滑团队,每个班级都拥有自己的轮滑球队,每周都有轮滑球的交流赛。云兴小学的选手多次在全国、全省的轮滑比赛中斩金夺银,学校倡导所有学生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体会这项运动独有的乐趣,该校成为徐州市唯一一所获得“中国轮滑运动示范校”的称号的学校。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徐州中小学校的德育品牌比比皆是,以徐州市第三十七中学为主体的徐州环境小记者团成立于1985年,它通过策划组织一系列环保公益活动,引导青少年群体从投身环保行动到参与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曾获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全球500佳”荣誉称号。徐州一中开办的百家讲坛,不仅邀请国内专家、名人开讲,也邀请学生、家长同台,内容涉及广泛,听讲者也面对社会大众,成为学校、家庭、社会互动的一个平台,在徐州市产生广泛的社会效应……

强化德育科研 发挥课题引领作用

“我们要从政治的高度,从国家发展、民族兴衰的高度,认识责任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张德超局长在一次会议中指出。基于这样的高度认识,徐州教育局强化德育科研,确立省、市、校级德育研究课题,建立德育校本课程体系,充分发挥教科研对学校德育所具有的指导作用,用科研引领学校各项德育工作。

培养一种认真的责任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徐州市第一中学一贯重视学生的责任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是该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并自觉转化成践行责任的行动,提高学生的人生境界和人生追求,自2006年至2009年,徐州一中开展了省级德育课题“小事塑造人生―当代高中生责任教育的实践研究”。该课题2010年结题,形成了可操作的徐州一中责任教育的实践模式。为了深化责任教育,推动学校各项德育工作,2010年,学校又新立省级德育课题“徐州一中责任教育校本课程”,该课程结构以年级为区分,层层推进、体系清晰。在科研成果的引领下,学校的责任教育活动也按照年级分层推进:高一年级责任教育以“从小事做起,塑造人生―对自己负责”为教育主题;高二年级责任教育的主题为“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对他人、集体负责”;高三年级的责任教育主题则上升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超越自我,实现自我―对社会负责、对自我学业前途负责”。

德育处潘处长介绍,他们力图培养的是一个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未来“人”,而不仅仅是一个能考高分的优等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他们让学生走进社会、关注民生。学校带领学生进行的以徐州市环卫工人为调查对象的调研成果上报市领导,引起政府对环卫工人这个群体的关注。笔者注意到,该调研报告以“中国的崛起,不只靠大人物,更多的是千千万万小人物的脊梁”这样一段文字为结束语,徐州一中师生的责任担当与普世情怀由此可见一斑。

第6篇:关于环保的结题报告范文

XX县实验小学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已有百余年历史。曾数易其名,1986年命名为实验小学。学校于2004年9月迁入新校址。新校址占地87.6亩,建筑面积22000余平方米,总投资4089余万元。学校拥有48只普通教室,30只辅助教室,实验楼、行政楼、体艺馆、图书馆、报告厅、运动场、餐厅等一应俱全;学校还配有校园网络系统、闭路电视系统、音响系统、通讯系统和多功能教室、语言教室、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室。普教仪器等均按I类标准配备,简易多媒体进教室。目前学校的环境、校舍、设施堪称省内一流。

学校设计规模48班,现有学生1664人,31个教学班。教职工84人(其中3人内退),平均年龄37岁,学历全部合格,高学历占86%,中级以上职称49人,其中市名师名校长2人,县名师2人,市骨干教师1名,县骨干教师5名,省教坛新秀1名,市坛新秀3名,县教坛新秀17名。

几年来,学校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奉行“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思想,坚持严格规范的科学管理,长期致力于加强师德教育,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文化、业务素质,认真落实“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兴师”的各项措施,不断深化教学改革,逐步形成学校特色,各项工作取得了显着的成绩。学校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先进学校”、“宁波市示范性文明学校”、“象山县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亦曾先后被评为“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示范学校”、“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省体育传统学校”、“省教科研先进集体”、“省平安校园”、“市校本培训先进集体”等。

二、学校工作回顾

(一)科学管理,营造拼搏氛围

管理是学校教育的支柱。学校始终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先导,坚持“德育为首、教育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思想,本着“教学为核心,学生参与为中心,教师提高为重心,学校发展为准星”的工作思路,实行“常规工作制度化,特项工作课题化”的管理模式,施行“分工协作、层级负责、任务到人”的垂直管理责任制,力求管理重心下移,管理方法民主,努力提高管理效率。在德育上,建立了以“合格、良好、优秀”三级班集体达标为载体的德育一体化研究,开展“五自争章”和“一日常规监督制”活动,构建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班级管理模式,逐步形成了“目标明确、内容有序、教育为先、养成为主、讲究实效”的德育体系。在学科教学上,提出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策略,构建了“小学实践型教学”的研究,确立了研究与实践操作框架和运行方式,课内在“提前、渗透、拓宽、自学、分层、创新”课堂教学改革思路的指导下,建立了“自学、问疑、探究、交流、运用”的课堂教学基本程式;课外大力开展学科课外延伸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在师资培训上,围绕“做人民满意的教师”这一主题,坚持走校本培训之路,坚持观念与行为、理论与实践、科研与教研相结合的思路,创建了以校总课题为载体,融学习、上课、科研为一体的校本培训机制,采用“学习、备课、上课、交流、小结”的循环方法,开展学科教研活动,平时严格按“三级、一评、一考核”制度来保障师训工作的展开,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在人事管理上,坚持“民主竞争、德才兼备、人尽其才”原则,采用工会主席直选、中层干部竞聘上岗、教学岗位聘任,教师职务评聘分离等多种措施,把学校的民主管理推向前进。

(二)德育为先,培育一代新人

德育是学校工作的灵魂。我们根据德育自身的特点及新时期学生心理特征,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提倡“德育创新”,使革命传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热爱劳动、文明礼貌、社会公德、艰苦奋斗等教育时时闪烁着时代的脉搏,不断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首先是拓宽行为规范教育的新路子,把德育工作的重点放在“行为养成、行为规范”教育上。学校制订了《象山县实验小学学生常规手册》一部,作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同时,把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作为落实规范的有力措施,使“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在认知方面,要求学生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学会全面认识自己;在情感方面,启发学生自我体验,自我激励,达到自我反省,自我调整的目的;在行动方面,要求学生逐步养成自我检查,自我训练,自我调节的习惯。为此,学校在班集体建设上开展了小学生自主发展班集体三级达标活动——即“合格班集体”、“良好班集体”、“优秀班集体”三级评定活动。其基本操作程序为“定标——达标——验标——认定”。这样,大大促进行为规范的养成,推动学校德育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目前我校的行为规范达标班为100%,优良班集体为80%。

其次是以活动为载体,实践公民道德教育。我校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重点,力求把浙江省公民道德规范内容,进一步深化为学生的行为规范内容。使公民道德教育和养成教育做到五结合:即与学雷锋活动相结合,开展争做“社区小主人”活动;与科技活动教育相结合,评比“科技新星”;与学校劳动实践相结合,开展“跟父母学一手”活动;与开展学习型家庭评比相结合,让每个同学成为文明小使者;与少先队争章活动相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每逢寒暑假,政教处、少先队均安排以“实践公民道德”为主题的相关活动,强化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此项活动收到较好的效果,2002年6月,我校顾晓岚同学获省十佳少先队员称号,同年12月顾晓岚事迹被评为浙江省中小学生实践公民道德10个最感人故事奖。同年,王谱绚、邵贤俊、顾晓岚同学获市青少年英才奖。

第三是构建网络,形成教育合力。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单靠学校一个点进行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构建全方位的德育网络。学校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德育教育主线。并建立了校、班家长委员会,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德育网络。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为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创造条件。为了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学校还与派出所、当地驻军等单位签订协议书,建立了警民共建文明校园关系。同时还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了各类的社会实践基地,让它们成为学生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教育场所。并聘请部分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为校外辅导员,让他们带领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天天向上。使学校、社会、家庭教育协调一致,相互促进。

由于德育工作卓有成效,学校少先队组织自1981年开始连续被评为省“红花少年”先进集体,全国“红领巾读书读报活动”先进集体、省少先队活动先进集体、省“创造杯”活动先进集体、全国红旗大队、省雏鹰红旗大队。

(三)育人为本,造就学高之师

教师队伍的素质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实施教育改革的关键。学校始终把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精良的“学习型”教师队伍作为有效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来抓。

师德是“灵魂”。我们以教育部、全国教育工会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为依据,制订“师德公约”,在教师中开展自尊、自爱、自强竞赛活动,把对学生的爱作为教育的基础和从教的动力。1997年,学校还编制了《学校行政规章举要》,详载各级岗位和管理人员的职责,并选载现行国家的政策和教育法规,倡导“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思想,“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校训,“严谨、勤奋、团结、文明”的校风,“敬业、精深、求是、创新”的教风,把“师德”的含义从爱生扩展到树立主人翁态度,为培养创造型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重视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学校始终把教师的发展同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发展看得同等重要。十分强调教师的业务培训和理论学习,鼓励教师学习科学的教育管理理论,学习先进的课堂教学方法,学习现代的信息教育技术等,逐步实施《实验小学教师学科训练方案》。在校本培训中,坚持从学校和教师教育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出发,从解决实际问题、改进教育行为,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的;坚持以教师的自学、探究、合作研讨辅之以他人指导帮助为主要形式;坚持在教师的教育过程中结合教育实践进行。通过“教学基础达标活动”和“教师特长专项训练”,组织青年教师进行“说课——写教案——上课——交流——写论文”等一系列教研活动,组织中青年教师开展公开课评比活动,组织全体教师开展写字、简笔画、普通话、英语、计算机等专项培训,促使教师深入钻研业务,增强自身素质,提高教学水平。

实施“名师兴校”工程和“名师带徒”策略。学校出台了《实小星级教师评选方案》和《教师量化考核方案》,以培植名师为契机,抓点促面,加强了骨干教师的梯队建设和青年教师的培训提高,实现了师资整体素质的再优化。“名师兴校”工程的另一重点,是实施“名师带徒”策略。学校积极实行“骨干带徒”制度,把师徒的业绩和荣辱紧捆在一起,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教师的科研、教学水平明显提高。几年来,教师的论文在县级以上发表、交流或编入文集的共计120余篇(其中全国一等奖3篇)。本学年县、市级课题共结题6项,其中林彩球、励赛斐、舒静、欧绪成四人合作的《小学阅读开放教学的探索和实践》课题获宁波市首届基础教研系统成果三等奖;吴伶俐的《教学生学会学习——小学数学“自学—辅导”教学策略研究》课题获县一等奖,市三等奖;舒静的《开放性习作评价初探》、许照春的《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科学探究水平》两篇论文分别获市一等奖和三等奖;励赛斐的《下水文——新课标理念下教师的特殊作业》一文获宁波市一等奖、全国二等奖,并发表在《小学语文教学》第9期上。鉴于学校师训工作成绩显着,于2000年和2002年学校两次被市教育局评为市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先进单位。

(四)科研兴校,追求优质教育

“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兴师”是学校工作的主题。为此,在狠抓教学常规管理的基础上,不断加强教育科研工作,努力增加教育、教学中的科研含量,做到教研内容课题化、教研手段科研化、教学管理科学化,把教育、教学、管理等各项工作都纳入教育科研体系。学校制订了《科研工作条例》、《课题研究奖励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课题规划领导小组,建立了校教科室,具体管理各级立项课题及指导全校教师教育科研实验和理论研究。

在“科科有课题,人人有专题”的具体要求下,我们按教师的能力与特长,合理地把教师按课题组合。目前全校共有立项课题31项,参与教师66人,占专任教师的84%。其中校级23项,县级5项,市级2项,省级1项,形成了省、市、县、校四级课题网络。并在长期探索中,形成了一个“学习——实践——交流——小结”的研究程式,使教科工作扎实有序地开展。

对各级课题的申报、立项严格控制,每年召开选题会议,确保科研的正确方向;定期检查《教育科研实施记录》,举行各级课题阶段性汇报会,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坚持“科研围绕教育改革的实际问题,科研为提高教育质量,为学生充分发展服务”是我们开展科研工作的理念。为了推进科技工作,我们开展了《小学实施科技教育途径的探索》课题的研究(省立项课题);为了激励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我们开展了《激发小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市立项课题;为了潜心改革课堂教学,我们开展了《小学“实践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市立项课题);为了激发学生自我评价的积极性,我们开展了《小学实施成功评价的研究》的研究(市立项课题)。让科研成为深化教研工作的指路明灯,使教研成为科研工作的广阔天地。至今我们已初步形成“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独立尝试探究——合作讨论探究——发现知识——检测——评议——延伸”的“实践型”课堂教学模式。

学校于1986年定为省级电教重点学校,1996年市电教馆定国“宁波市电教实验学校”,1997年后,学校先后被定为“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各类学校科技活动及其师资培训实验学校”、“九五”教育科学《东南沿海地区小学道德启蒙教育及小学生品德心理研究》课题成员学校。几年来,学校《小学实施科技教育途径的探索》课题研究成果荣获省普教课题优秀成果一等奖。《激发小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研究与实践》、《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实践与探索》、《城镇小学实施劳动教育的探索》等11项科研成果均获市级以上奖励。学校因此多次被评为市、县教育科研先进集体,1993—1994年和1995—1996年连续两次被评为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

(五)发展个性,形成学校特色

学校教育本身的目的就是在于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创造各种机会让他们得到与其成长相适应的教育,开发学生的潜质,使每个学生在学校中能够充分地学习和发展,促进个性社会化,从而全面提高素质。我们深深懂得,要使学校跻身于先进行列,就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在办学特色上下功夫。

科技教育结硕果。科技教育是学校的一大特色,源远流长。1978年,为了响应全国科技大会提出的从小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号召,我们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广泛开展科技活动,坚持一年一次“爱科学活动月”,在爱科学活动月内,要求每个学生开展“三个一”活动——读一本科技书籍,讲一个科学道理,制作一件科技作品。坚持一年一度的学生科技创造发明成果及科技小制作作品展览,至今已举办“三小”(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作品展览27届,获得各级各类小发明奖的作品计有209件,其中县级83件,市级96件,省级25件,国家级5件。1987年学校被评为省、全国科技活动先进单位,2002年6月,学校成为首批“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示范学校”。为了继承和推广这一优秀的办学成果,学校适时地提出了科技教育的新目标:夯实“三小”基础,拓展科技教育内容,创造科技教育新特色。学校以《小学实施科技教育途径的探索》为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成立了创造发明、环境科学、科幻画、三模等多个兴趣小组,既抓普及又抓精品,广泛开展科技活动,使本年度的科技教育在小发明、创新方案、科学论文等方面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一年来,举行了“人类未来科学技术活动周”,科技之夏、科技之冬评比。在第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同学的《赤潮对象山港海域影响及预防》获三等奖,同时又获中国少年儿童海尔科技“希望奖”,学校也因此获海尔洗衣机一台;在省18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有两件作品分别获一等奖和二等奖;在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我校有3件作品被作为精品选送市参赛,占全县中小学作品总数的六分之一;在县首届中小学“三模”竞赛中,我校获团体第五名,有7名同学获单项一、二、三等奖;全校共有3篇科普论文、生活妙点子、小发明设想发表,3篇环保论文在县里获奖;科技论文《关于南大河污染及治理情况的调查报告》获宁波市小学生“珍惜、爱护水资源”二等奖,并推荐参加全国比赛。

艺术教育展个性。学校始终把艺术教育作为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开拓学生思维、提高道德情操的重要手段。在县教育局的支持下,从1986年起,学校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全面推进和强化特色相结合的原则,开设了文艺班,成立了“红领巾艺术团”和器乐、书画、手工等十多个艺术兴趣小组。于1992年,学校还结合音乐教学改革,要求每个学生学会一种乐器,全校一千余名学生迅速掀起了学习乐器的热潮。为了诱发学生的兴趣,学校还邀请了号称“世界笛王”的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上海江南丝竹学会会长陆春龄教授为学生作了精彩的表演,举行了笛子大奖赛,组织“革命歌曲学唱月”活动。1993年在省“班班有歌声”录音比赛中获二等奖。我们还根据教师的特长,开设琴、棋、书、画、舞训练班,形成班级艺术教育特色,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学生情操,发展学生个性,使学生在校内外都能受到美的熏陶。为了创设一个能使学生表现自己才能的环境,给学生提供充分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学校还坚持每学期举行一次艺术节活动。艺术节期间,举行书法、美术、摄影、集邮、编织、剪纸等作品展览,举行“小学课本剧”会演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童年的幸福,在活动中拓宽知识视野。学校书法小组每年均有多幅作品参加县、市、省、全国展出,共有67人次获奖,其中全国级28人次。1993年茅毅博、屠威均获全国小百花杯少年儿童书法一等奖,王东升于2001年获全国小学书法大赛金奖。学校美术小组创作的作品有40幅曾分别在县、市、省、全国得到展出。《石浦无核桔大丰收》、《反腐蚀》等五幅作品被编入《宁波地区少儿画册》,有的还在《浙江日报》上刊出,《黄鱼大丰收》荣获全国少年儿童美术作品展览优秀作品奖,还被选留在全国儿童少年活动中心长期陈列。学校的艺术教育不仅陶冶了本校学生的情操,促进了他们的身心发展,培育了一批艺术新苗,也推动了我县艺术教育的蓬勃发展。

体育活动显特长。我校是省、市田径传统学校。在2000年宁波市第十四届运动会中,我校学生分别在田径、举重、射击等项目上共获得6.5枚金牌,为象山代表队出了一份力。2003年在嘉兴市实验小学举行的省传统学校田径比赛中,我校代表队获团体总分第六名,并被大会评为体育道德风尚奖。2003、2004年参加市传统学校田径比赛,分别获得第六名、第八名。体育运动的成绩,是教练员用汗水换来的,他们业余训练时做到“三心”即恒心、爱心和奉献的心,坚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发现苗子,及时做好学生与家长的工作向上一级体校输送,并做到送一个成功一个。目前我校计有14名队员在八一少年乒乓球队、上海体院少年乒乓球队、省体育运动学校、市少体校受训,既为上级输送人才,又为学校获取各项运动成绩奠定了基础。

我们在积极做好正常性体育工作的同时,还利用重大的体育活动期间,广泛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让学生、家长、社会有更多的人来关心、支持学校的体育工作。比如在2001年7月13日,距奥运会选定年主办城市还有100天时,全校1800余名师生在80米的长卷上举行绘画、签名活动,由县邮政局免费寄往北京奥申会,期盼北京申奥成功。又如在2002年“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我们在步行街最热闹的地方举行“巨鹰杯”乒乓球擂台赛,让社会上乒乓球爱好者跟学校乒乓球小选手进行球艺上的切磋。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我们选手的球艺,同时还能激发起乒乓球选手锻炼的积极性,让社会有更多的人了解学生的乒乓球运动水平。

由于体育工作成绩显着,学校曾多次被评为市、省体育工作先进集体,2003年度获宁波市业余训练先进单位,学校田径队被评为先进团队。2003—2004年度被评为宁波市传统项目先进学校。最近还被推荐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三、指标达标情况

(一)学校管理

1、学校始终以学生、教师、学校三位一体同步发展的教育理念为先导,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思想,以“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做人民满意教师、育人民满意的孩子”为办学目标,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模范执行教育法规和政策,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此项达标。

2、学校实行“常规工作制度化、特项工作课题化”的管理模式,试行“分工协作、层级负责、任务到人”的垂直管理责任制,班子成员大都为县内顶尖骨干教师,他们各怀所长,都有独立组织指导工作的能力,平时工作开展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条理清楚、管理规范。此项达标。

3、校长是宁波市首批名校长、教学管理专业大专毕业、研究生课程班结业、中学高级教师,分别参加过省、市中小学高级研修班学习,长期从事学校行政管理,具有较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平时能任教一门课,联系一个教研组,承担一项课题,且有多项课题成果在省、市、县获一、二、三等奖。此项达标。

4、校园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校园文化丰富多彩,以科技教育和传统教育为载体的师生人文素养尤为突出。此项达标。

5、“做人民满意的教师”是学校的办学目标之一,也是学校师德教育的核心课题。全校教师树立了教育就是服务的意识,明确爱生是师德的灵魂。近年来没有发生侮辱、歧视、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恶性事件,师生关系平等、民主、和谐。此项达标。

6、学校建立了符合教师素质发展的评价机制,每年对教师进行“德、勤、能、绩”的量化考核,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校内星级教师的评选。学科教学质量只是考核和评选的一个方面。此项达标。

7、学校建立对学生全面素质考评制度和特长生考核办法,注重过程的测评,采用平时、期中、期末相结合和不同形式的多种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绝不采用一张试卷定终身的做法。此项达标。

8、学校把安全教育作为行为习惯的训练的重要内容来抓,建立安全领导小组,健全安全防范、检查制度。近三年来无重大安全事故,学校也无安全隐患。此项达标。

9、学校收费规范,严格按宁波市“一费制”规定收费,无乱收费现象。

(二)教师队伍

10、全校教师学历符合国家规定,81位教师中取得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有69人,占教师总数的85.2%,小学高级及以上职称的有41人,占教师总数的50.6%。教师年龄结构、层次结构和学科结构较合理(男女结构欠合理)。此项达标。

11、学校按新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课程,学校配有音乐教师4人、体育教师4人、美术教师4人、外语教师4人、计算机教师1人,满足平时教学的需要。此项达标。

12、学校教师奉行“敬业、精深、求是、创新”的教风,坚持“先教人成人,后教人成才”的教育观和“一切为了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的学生观。绝大部分教师一般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此项达标。

13、全体教师能胜任本职工作,大多数教师能上县级以上公开课,各年级各学科都有在本地影响较大的骨干教师,其中市名校长1人、市名师1人、县名师2人,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教坛新秀21人。此项达标。

14、学校教师科研意识强烈,大部分教师掌握教育科研基础知识。目前学校有省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1项,县级课题8项,校级课题20项,有66人参与课题研究,占专任教师的84%。此项达标。

15、学校把建设一支集学习、实践、探究为一体的教师团队作为校本培训的目标,建立了以校总课题为载体,融“学习、课堂教学、教科研”为一体的校本培训机制,制订了近斯和中长期师训计划,开展了“二级一体”的校本培训。此项达标。

16、县财政按时足额发放教师的基本工资及县级以上的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性补贴、津贴和奖金等。此项达标。

(三)办学条件

17、学校设计规模48个教学班,在校生2160人(现有31班,在校生1643人)。学校占地面积50954平方米,生均23.59平方米;建筑面积21380平方米,生均9.89平方米;绿化约24000平方米,生均11.11平方米。学校的办学规模、用地面积、校舍面积、建设标准、环境配套及体育活动设施等已通过省标准化学校一级标准验收。此项达标。

18、教学仪器设备,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设备,音、体、美教学器材设施、卫生器械设备达到省规定一类标准;劳动和劳技课教学器材没有到位,劳动基地和劳动实习场所尚未建立,图书生均还不到15册;学校食堂、饮用水源及厕所等符合卫生部、教育部有关卫生标准或要求。此项基本达标。

19、学校日常公用经费定额标准达到县规定标准,日常公用经费的来源除收取杂费外,其余由财政预算安排。此项达标。

(四)教育改革、教育科研及教育质量

20、学校把德育放在首位,相继开展了“三级班集体达标”的研究和“以班集体三级达标为载体、德育一体化”的研究,力求以学生个体行为达标为基础,全员参与为保证,把德育落实于各科教学和学校各项工作之中。此项达标。

21、学校是县新课改的试点学校,其间学校根据新课改的精神在主体性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学校致力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内容上提出:“提前、渗透、拓展”的改革思路,方法上提出“分层、自学、创新”的改革举措,建立了“自学、问疑、探究、交流、运用”的主体性课堂教学基本程式和“课前、课中、课后”课外延伸的一系列方法,且效果显着。学校按新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规定课程。此项达标。

22、学校教研活动按“学习、备课、上课、交流、小结”的方法循环往复、正常有序地进行;校教科室定期汇编《教海探航》校刊,刊出教师的教学、科研文章。此项达标。

23、学校有中、长期的教学科研实施方案,也有每学期的实施计划,且有较完善的科研档案;学校订有报刊61种,工具参考书135种之多,并配有教师电子阅览室,教育教学和科研信息资料较齐备。此项达标。

24、学校本着“整体综合优化与单项专题研究并进”的精神,坚持校本研究,多项课题在省、市、县获奖。科技教育是我校的传统特色项目,曾被宁波市誉为市基础教育的“五朵金花”之一,从78年至今学校共举办了27届科技作品展,展出作品25000余件,其中70余件作品在全国、省、市小发明、小论文、小制作等竞赛中获奖,《小学实施科技教育途径的探索》课题成果荣获省普教科题优秀成果一等奖,推动了我县科技教育的蓬勃开展。此项达标。

25、根据省、市、县有关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文件精神,学校制订了《实验小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施意见》,保证了学生每天6小时的在校时间和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学生课业负担合理、适当,教育质量高,学生品行好,真正收到了减负增效的效果。此项达标。

26、学校随机编班,没有重点班、快慢班和实验班之分。此项达标。

27、十几年来,学校无流生。此项达标。

28、学校重视推行使用普通话,并将普通话作为课堂教学的唯一语言,专任教师普通话该达标的全部达标。学校是宁波市“写字教学实验学校”,有良好的写字规范教学基础和氛围。此项达标。

29、学校积极利用校外德育基地,建立了家委会,创办了家长学校、法制学校和警民共建组织,并以“县烈士馆”为德育基地,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效果显着,多项社会调查报告在省市获奖。此项达标。

30、学校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设立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聘任校外辅导员、邀请专家讲座、施行师生结对帮扶等办法对少数心理和行为有偏差的学生进行转化工作。学生行为规范达标率高,无违法犯罪现象。此项达标。

31、学校高度重视家庭困难学生和学习有困难学生等弱势群体的教育,采用党员结对、学杂费减免、慈善捐助、个别辅导等办法和措施,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此项达标。

32、科技教育和艺术教育是学校的传统特色,学校每年举办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等活动,建立特长生评选制度,平时充分利用学校的设施和场地,广泛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假日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素质。学校信誉得到社会、家长和领导的认可和肯定。此项达标。

(五)示范作用的发挥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