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物理的教学方式范文

初中物理的教学方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物理的教学方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物理的教学方式

第1篇:初中物理的教学方式范文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探讨

初中物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为面向全体学生,使物理知识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实验式的探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谓的实验式教学,它主要是以实验的形式,向人们提出的各种假说和设想,并且加以举例说明和论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一、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增强实验的有趣性

为了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浓厚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设计出多种多样的物理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

比如:在学习到“凹凸镜成像规律研究”这个模块时,首先让学生回家准备一个放大镜。然后让学生分别研究用放大镜看黑板上的字会呈现什么像?在近距离和远距离的情况下,他们的成像会有什么特征?而且在不同的观察角度,成像的位置、大小、虚实都完全不同。学生肯定一开始就对这生活中的现象很熟悉了,但是还是会似懂非懂的。

这样的实验游戏完全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迫不及待地想了解其中的奥妙。这时候老师可以把握学生的心理,适当地提出以下的问题:凹凸镜在不同的角度下,呈现的物象有什么差异?让学生在实验中经过仔细发现、具体操作、深入思考,体验学习带来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观察,降低实验的难度

物理课本里面实验的设置一般都具难学、难懂、难操作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际需求,老师可以大胆地对其中的实验进行改革和创新,提高实验的可操作性。

例如:有些学生都喜欢踢足球,有一次不小心把球踢进了河水里,但是球就在桥底下的漩涡不停地转动,怎么也冲不走。学生对这个现象百思不得其解。于是,老师可以结合“压强与流速”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去思考。所以,在课堂上可以展开这样的实验:准备一个漏斗和乒乓球。然后用漏斗向乒乓球吹气,这时候的乒乓球肯定是在漏斗里不停地转动,也不会掉下来。通过探究以上的实验,同理也可得出足球为何在漩涡中不会被水冲走的原因了。

降低实验的难度,利于学生的动手操作和理解原理。实验形式的多样化,更加具有主体性、趣味性、导向性,利于教师有效地设置情境教学的模式,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提高创新能力。

三、合理利用实验资源,增强实验的高效性

在进行实验活动时,可以选定相应的实验室,使实验的操作更加规范化。所以,老师在进行物理的教学工作的时候,可以全面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和工具,同时把理论知识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学科的知识。

如:在实验室里开展实验时,可以综合利用现场的操作工具和教学资源,展开许多有趣的实验。再如:在学到“幅度”知识时,可以让学生用手上的圆珠笔敲打装满水的杯子,观察一些用不同的力度敲打,发出来的声音会有什么不同,这时候用力敲打的声音肯定会更响亮,所以这就是有关到幅度问题的研究了。所以,只有合理利用教学实验资源,使学生成为试验的主体,不断开发和探索,加强物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最终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四、探究式物理实验教学,增强物理教学和社会生活的联系

在实际的生活中,到处都体现出了大大小小的生活现象。所以,教师可以利用物理学科的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且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等方面的培养。

例如:学生每天的出入都会乘坐交通工具。在等车的地方都会设置一条安全地带,如果不注意安全的话,人就会被卷入危险的区域中。所以,这也应用到了物理学科的知识:交通工具的速度快,所以产生的流速也很快,所以压强就小。可是两边的空气流动却很小、压强大,人就会被强卷到危险的区域。所以,在等车的时候,必须站在安全的区域内。同时可以利用:肥皂,细线,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和钩码等工具来探究有关的压强问题。

开展实验式的教学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初中物理的新课程改革要教师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探究新的实验教学方式,把教材与生活紧密联系,开展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从而达到有效的教学目的,全面培养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蒋志龙.浅谈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2012(4).

[2]高双凤.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A].改革·创新·发展: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2004.

[3]陈松.初中物理新课程实施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2(1).

[4]刘知新.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实验能力[J].课程·教材·教法,1981(4).

第2篇:初中物理的教学方式范文

关键词 初中物理实验 现状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4-0028-02

物理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实验学会观察现象,使用仪器进行测量及处理数据,然后分析结果,形成实验报告。这样的实验教学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会独立获取知识并加以创新,还能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独立解决问题及探究的能力。物理实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获得物理知识与实验技能的活动,是手和脑、知识和能力得到综合训练的重要环节,另外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等方面,物理实验教学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1.重实验考试,轻平时训练

实验技能考试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但考题年年类似。以至于部分教师将实验训练放在了考前一两周内搞突击,考什么就练什么,不考的就不练,抓住可能考的反复练。学生的实验步骤完全一样,甚至数据都如出一辙。学生就像机器人一样,照葫芦画葫芦,至于为什么这样,不能那样,只有老师心里明白。

2.重实验结论,轻操作过程

实验是理论的源泉,科学的根本。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但现实情况却恰恰相反,很多教师仍然是课堂上讲实验,学生课下背实验。本该分组的改成了演示,本该演示的改成了黑板上画画,课本上圈圈,课下背背。学生只是生硬的记住实验结论,至于器材的选择,方案的设计,数据的收集,信息的处理,实验的评估就无从谈起了。学生不能动手实验,如何培养其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呢?

3.重外部建设,轻内部配置

目前,很多学校迫于自身发展,纷纷不惜巨资盖起了漂亮的实验楼,更换了崭新的桌凳。然而,却忽视了实验器材的配备,更新,很多学校的器材老化,缺失、损坏严重,已无使用或维修的价值;有些是八十年代课本中要求的实验器材,现今的教材已不再要求,而目前课本中要求必做的实验,器材却少的可怜,甚至没有。没有充足的实验器材,物理实验又如何开展呢?

二、推行实验需要的物质条件和配套措施

1.实验仪器的配备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一方面由学校筹集资金将教材中涉及的实验器材尽最大能力按规定配齐,另一方面,对一些能自己制作的器材,发动教师与学生动手制作,为实验的开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2.实现两个转变

①改变和增加实验员的职能。学校安排有丰富教学经验的物理教师担任实验员,把实验员原来只负责实验仪器和准备实验的职能变为除管理仪器和准备实验外,还要负责管理和指导利用课外时间到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

②改变实验室的管理方式。把原来必须由任课教师统一组织到实验室做指定实验的封闭式管理,变为由任课教师组织或学生自己向实验员申请,随时到实验室进行实验的,开放式管理。

③根据学生好奇心强,自制力差,还没有养成良好的观察操作的习惯,经常出现实验纪律混乱、容易损坏实验仪器的情况。在推行教改实验前制定出严格、完备的实验室制度和实验仪器损坏赔偿制度,以保证实验改革的顺利实施。

三、变教师演示为学生演示,激发学生实验热情

演示实验是教师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演示,在操作的同时又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种物理实验教学方式。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演示实验通常是教师演示给学生看,但是很多实验学生根本看不清。这不但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同时还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变教师演示为学生演示,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体做法为: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提前安排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身边的物品自己设计实验,在课前教师选出优秀的实验,并在课堂上让该同学做演示实验。

四、教改实验的特点和作用

l.通过改变实验室管理方式和传统授课模式,改变了大多数甚至是全体学生只能看实验的教学状况,给每个学生都提供自己动手操作实验的机会,这样必然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自主、平等、进而主动”的心理作用,再加上物理实验本身有较强的趣味性和探索性。故对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的精神和培养学生动手做、动脑想的习惯和能力都会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3篇:初中物理的教学方式范文

关键词: 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存在问题 解决方法

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初中物理学习更重视学生实践探究能力。因为物理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所以教师要采取不同的实验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然而,在如今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不同问题,阻碍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影响物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弊端

(一)教师思想观念落后,忽视实验教学。

现在的一些初中物理教师因为思想观念的问题,认为学生只要会解答物理习题,能把初中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方法步骤背诵下来就是学好了物理,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不重视物理实验。而且物理本身就是一门比较枯燥乏味的学科,加之教师如果在教学中不重视实验教学,机械式地给学生灌输一些理论知识,就很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阻碍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发展。如鲁科版初二物理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课堂学习中,教师就只是让学生单纯地学习物体运动的知识,不利用实验加以理解和巩固。这样就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重视演示实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目前的物理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是单纯地注重教师演示实验,忽视了学生才是学习主体。教师为了追赶教学计划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在一些物理实验中就采用演示的方法进行教学。然而因为物理知识本身是抽象难懂的,学生不能动手实践和领悟知识,这样就导致很多初中生在物理课堂中提不起兴趣学习物理知识,在课后也只是马马虎虎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这样就导致很多初中生对物理知识失去兴趣,从而阻碍他们自主学习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发展。如鲁科版初二物理第三章《光现象》的《平面镜成像》的教学中,教师只是自己实验,向学生展示成果,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三)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低。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教学模式都呈现单一化的形式。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也只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进行教学。如鲁科版初二物理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的教学中,教师在实验上也只是用一种实验方法向同学们展示学习内容,而且有的教师因为课时紧张的原因而忽视学生参与。教学模式的单一,导致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不高,课堂效率也随之降低。

二、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方法策略

(一)改变传统观念,重视实验教学。

在现代教育社会中,很多传统的教学方式都已经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因为物理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学会改变以前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在物理课堂中多采取实验教学,让学生自己实践和领悟物理知识。如鲁科版初三物理第十章《物态变化》中的《温度计》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制作温度计,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让学生参与其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实验教学中,教师因时间或者是其他一些原因自己进行实验操作,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在现代的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参与到物理实验中,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也要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进行。这样就能很好地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动手能力。如鲁科版初二物理第十二章《电流和电路》中的《串联和并联》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必须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实验中,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内涵,从而提高动手能力。

(三)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比较抽象乏味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只是单纯地用一种方法讲解,则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所以,初中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鲁科版初三物理《电功率》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对知识先进行总体了解,然后教师让学生自己进行教学实验,在此期间教师可以采用小组或者比赛形式促进学生学习,最后教师进行点评指导。

三、结语

对于初中生来说,物理是一门新的学科,加之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对任何新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在这过程中,教师要结合物理本身实践性强的特点,注重物理实验,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物理实验中。同时在教学中采用不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实践和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第4篇:初中物理的教学方式范文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方法探究

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对探究出的新方法我们还有必要对其进行验证,来探究出更好的方法,从更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初中物理教学模式运用合作学习方法的意义

在一个合作的集体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认知结构,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在同一个小组的同学可以相互交流,相互鼓励,在交流的过程中产生新的想法,产生新的认知,从而提升自学的能力,完成自己被动学习所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在新的教育改革中强调以学生为主,强调合作学习,特别是在物理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课程本身就比较枯燥,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交流中产生新的认知,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完成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

传统课堂上教师只是满堂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既不利于学生提高课堂效率,又不会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所以对传统的物理教育模式的改革很有必要,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才能跟上社会的发展步伐,只有这样才不至于让我们的国家落后到世界的后面;“少年强则国强。”只有我们的每一个青年强大,国家才能强大,才能让我们的国家跟上世界的步伐。因此对传统的教育模式要进行改革,改变那种满堂灌、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的现状,想办法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创新能力。

二、初中物理教学模式运用合作学习方法的探究

1.学习小组的建立

每组排在最前面的学生为组长,下面是一对一的成员负责。比如,让一个物理成绩较好的同学去负责另外一个同学,既可以相互帮助,又可以及时地发现问题,不断解决存在的问题,帮强扶弱。

2.确定小组的成员

每个班按40个同学计算,可以分成8个小组,平均每5个人为一小组,把里边的同学按物理成绩分成优秀、中等、靠下的层次,让那些成绩优秀去辅助那些成绩靠下的同学。分组时还应该按照组里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各方面的能力去分配,从而达到合理分配、公平竞争。在小组中尽量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使每个学生的长处都可以得到发挥。

3.课前准备

组长可以把学习中的问题分成多个部分,把这些问题分给自己的组员,确定解决问题的办法,每个组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己的任务,然后汇总起来就可以完成总的任务。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完成以下内容:

(1)建立融洽的合作关系

在课堂上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及看法,或者对别人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对别人不同的意见要适当地接受,从而改变自己以往错误的看法观念,对于那些大家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请教教师,和教师一起讨论,搞清楚教师的想法。以上的种种都是建立在和平融洽的合作关系之上,不要对于不同的意见采取排斥的态度,或许别人的建议就是对的,它可以更好地帮助自己认清自己所存在的错误与不足。

(2)记录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在每个小组应安排一个记录员,记录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大家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的记录下来。对于学习过程中不懂得问题可以继续和其他组的成员进行讨论,或者找教师请教,争取堂堂清,不要忽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只有每堂课的问题都解决了才可以更好地学习接下来的知识,特别是针对像物理这样比较枯燥的学科。

(3)定期检测

人对知识的记忆不是永久的,对应于学过的东西,刚开始可能记忆得很清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你的记忆中可能会渐渐地失去对它的原有记忆,所以我们定期要对学生学过的知识进行检测,不论通过何种方式都可以,发现对以前知识的记忆不足就在进行巩固复习一下,如果还不行就请教其他成员或者请教教师,这就凸显了定期检测的重要性,定期进行检测时很有必要的。

总之,在当前的形势下,科学地选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但我们也必须看到这是现代教育放法的一种,要优化现代的课堂教学方式,而不是单一的用一种方式去代替另一种方式,而应是多种放大的综合,要随着教学内容、模式、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的调整,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朱丽萍.谈新课程标准下物理问题情境的创设[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

[2]谢青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

第5篇:初中物理的教学方式范文

一、转变师生关系,建设和谐课堂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处在被动学习知识的地位,所以对于老师的教学指令可以说是“唯命是从”,这样的师生关系只会导致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强,不能够自己积极主动地求知。所以就要建立一个师生关系平等的和谐课堂,比如在我的教学课堂中,积极鼓励学生先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一节课的开始,我不会先做一个总述,将这节课的重点给学生列在黑板上,而是先请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来尝试讲一下这节课的重点内容,可以提出自己的

观点和疑问。然后我再进入正常的讲课,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听讲,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随时发问。在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我有时也会故意“讲错”,然后给学生提供一个给我纠正的机会,这样就能够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更加敢于参与课堂。

二、拓展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

农村的学生在刻苦学习方面是非常值得鼓励的,但是多数却是在“死学知识”,这也是农村教育的一大弊端,其主要原因就是农村教学的拓展性不强,没有足够的资源来发展学生的探究精神。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该从小的方面着手,利用现有的资源,拓展

课堂。

三、提高舞台,培养学生的自信,扩大眼界

第6篇:初中物理的教学方式范文

关键词:开放式教学 物理教学 应用

推行素质教育主要核心是创新教育,而创新教育包括许多方面的内容。物理是一门基础自然实验学科,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在物理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成为物理教学的关键环节。这就说明教师不但要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如何将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对学习知识产生一种乐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积极思维个体。在物理教学中应提倡营造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一种娴静、优美愉快、和谐的情境中领略自然科学知识的乐趣,使课堂生动活泼,形成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下面笔者对开放式物理教学,就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声乐教学,情境生趣

激发和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引趣方式很多,声乐教学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欣赏音乐,从中可获得情感的体验和理性的认识,提高审美情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若将平淡的物理课融入音乐氛围中,让学生在一种美妙的境界中飞翔,会使一节物理课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达到“自然科学与音乐二合一”的效果。例如:在讲授中学物理《液体压强》一课时,由于该节知识融汇着大自然的美,具有极强的探索性,抓住该特点,首先通过配乐影视创造一种江河堤坝的环境,然后通过一种快慢适中抒情性的音乐解说,对堤坝设计、建造、让江河对堤坝冲刷影响的变化随着音乐节奏而变化,理解对液体压强产生影响的自然景象,激发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教育学生要善于观察积累,这样才会理悟自然科学的奥秘。在该课教学中用音乐渲染了教学氛围,创造了一种美妙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学习自然科学知识乐趣,随音乐发挥想象,优化课堂教学,无形中也渗透了思想教育,达到了预期效果。

二、用简明的图画,探索自然科学

丰富的感性材料,能激发学生的解惑需要。物理教材选入的自然知识大都是联系现实生活的,同时也是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观。教学中既要扣主要知识又要联系实际生活情境,感受科学家勇于探索感情,让学生理解和领悟自然科学的内涵,享受大自然绚丽的画面。如能通过简洁、易懂的图画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本节知识的画面,这样学生自会通过观察发现图画所表达的基础知识,提高学习理科的兴趣。例如:在讲授中学八年物理《欧姆定律与安全用电》中的《安全用电》时,我便用简笔画形象生地将本节中避雷针、避雷天线、用电常识等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新鲜感,使学生看到的、听到的不再是呆板的教学书,而是一幅图文并茂的作品。通过图片、影视将日常基本用电常识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倾刻间,呆板的教学内容通过图片、影视观察情跃大脑中,这样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增长对图片、影视观察技能,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三、创造教学氛围,拓宽课堂教学形式

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气氛,创设参与机会,培养和满足学生受尊重的需求。因此要解放学生,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中来,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和观察,去思考,去创造,增加师生的了解和沟通,锻炼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促进了思想的解放,适应社会进步及发展的需要,这更是体现了素质教育中开放式教学的优越性。

譬如我在讲授物理《欧姆定律的应用》时,便采用这种方法,让学生走上黑板,发挥想象,画出自己所设计的电路图,自选取各用电器之间相关联的物理量,去探讨所预设的物理量,然后让别的同学去解答,由出题学生评判作答人的思路和答题技能。通过这种形式,既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又使学生能力得到了锻炼,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一种技能技巧,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他们自由、自主地显示自己的个性和能力,通过自己实验操作,理解概念、公式、定律等内容,这样达到的教学效果是任何生动讲解都代替不了的。

四、在课堂上的应用模糊教学

1、模糊课堂意识

对成绩差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课堂是一个暴露自身弱点和使自己难堪的地方,为避免学生害怕上课心理,教师上课时得模糊课堂意识,使学生的心理障碍降到最低点,因此在开始上课时得利用一些风趣,幽默的话题、故事等向学生进行朋友式的问候交谈,让学生完全消除上课铃声带来的紧张和压抑心理,并在轻松的环境中进入课堂中,带着饱满的情绪学习。

2、模糊师生间的界限

大部分学生都是“亲其量信其道”,因此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桥梁和剂,是教学质量的保证。教师不能一直就站在讲台上表情严肃地上课,而应该抛弃师道尊严的架子,走到期学生中间去,与学生进行交谈,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发表不同的见解,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此提高学习效率。

因此,开放式物理教学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为学生创造机会,发挥创造和空间思维能力,达到乐中求学,学中乐,实现课堂愉快的最佳境界。

总之,在教学中要加强教学的开放性,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真正做到自觉地学、自主地学,产生一种兴趣盎然的学习动力,这也是物理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第7篇:初中物理的教学方式范文

关键词:科学方法 力学 显化教育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科学方法的显化教育是近年来科学方法教育的重要取向。但就目前来看,对在物理教学中如何落实科学方法显化教育这一问题的探讨尚且不多,特别是实证方面的研究鲜有见到。本文在科学方法显化教育指引下,结合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的内容,开展了教学实践,得到一些研究结论,以期为科学方法教育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科学方法显化教育实践的研究设计

1 研究方法

将同一物理概念或规律编写成两套不同的教案并在两个平行班分别实施教学。对照班按照教材的处理方式教学,实验班则将对应的科学方法显化并在教学中重点突出该科学方法逻辑含义。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邀请了5位初二年级物理教师和从对照班和实验班各选出的5位同学全程听课,课后分别对他们进行访谈。

2 研究对象

北京市海淀区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随机分配的两个普通平行班作为合作对象:初二(1)班作为实验班,初二(11)班作为对照班。这两个班都由笔者进行教学。

3 研究素材

北京市海淀区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初二年级使用的教材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8年级上册)。力学重点物理概念有:质量、密度、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等,在此不一一叙述。所用的主要科学方法,如比值定义法、实验归纳法、控制变量法等。教学中,尽量本着“以点带面”的原则来进行教学。

4 研究思路

由于科学方法涉及的不是物质世界本身,而是人们认识物质世界的途径与方式,是高度抽象的。从学生心理特点来说,初中学生思维规律的第一个特点是处在由形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的过程,是思维发展的转型期。第二个特点是以定向思维为主要形式。学生的这个思维规律的特点决定了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认知活动特点是从经验型概念到科学概念的转变。基于以上两点原因,笔者在科学方法显化教育实施过程中,调整了教材中科学知识的教学顺序,先讲《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对比值定义法进行教学,为《密度》这节课做了铺垫。

二、科学方法显化教育实践的实施过程

为了使教育实践顺利进行,特制订如下计划,计划分为3个环节:编写“案例”、实施“案例”和访谈分析。

1 编写“案例”

在编写教案时,一方面考虑到科学方法与物理知识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的认知程度与生活经验。科学方法要体现在物理知识的认知过程中,依照学生的认知模式推进教学,将科学方法显化出来;另一方面,让学生经历物理概念或规律形成的过程,使学生真正领略到科学方法和物理知识的内涵,理解科学方法的本质,最终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教学设计以初中物理重点知识,密度、功、阿基米德原理和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等为切入点,分别显化比值定义法、乘积定义法、实验归纳法等科学方法的内在逻辑,从而给初中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实践以有益的启示。

(1)密度――比值定义法

比值定义法就是用两个或多个物理量的比值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的方法,在初中力学部分的内容如密度、速度、压强、功率等概念的引入都使用了比值定义的方法。应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物理量,依据其意义的不同,还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两个或多个物理量的比值是个常数,如密度等,比值反映的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是由物体本身所决定,与定义式中出现的其他量没有关系;另一类基于控制变量的思想,如速度、压强、功率等,比值反映的是效果,它的大小受定义式中出现的其他量的影响。但无论哪一类,比值定义法的本质都是选取相同的标准进行比较。

《密度》教学设计是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导揭示比值定义法的本质,再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和相关计算分析以及对恒量的解释最终引入密度的概念。

(2)功――乘积定义法

乘积定义法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理量的乘积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的方法,乘积定义法的本质是一种数学累积的思想。在初中力学部分的内容如功、杠杆平衡条件、动能、重力势能等概念的引入都使用了乘积定义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定义的物理量与定义式中出现的其他物理量有关系,它受这几个物理量的影响,会随这几个量的变化而变化。以功为例,功是力的作用效果对空间的积累,所以它的大小由力和距离共同决定。

(3)阿基米德原理――实验归纳法

所谓实验归纳法是在对物理现象和过程进行大量的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对取得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和归纳,从中找出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得出结论或建立假说,再通过观察和实验进一步验证。这样就可建立与发现物理规律。

《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学设计是将教材所提供的演示实验加以改进,只用一个步骤就可以定量的演示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这样既使演示实验的结果更加一目了然又符合初中学生的物理认知水平。

(4)液体内部压强规律――演绎推理

所谓演绎推理法就是指人们以已知的客观规律为依据,推知未知规律的方法。是由一般推出个别的过程。

《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的教学设计是采取先通过例题进行压强计算而推导出液体压强公式的方法,再将液体中想象出“液柱模型”具体化,用金属丝制成一个长方体框架,在框架底面贴上带色的薄塑料片,使框架上底与水面相平,借助长方体框架,帮助学生建立理想液柱的物理模型。最后再指导学生从液体中想象出“液柱模型”。然后可以按照教材,引导学生一步步讨论如何计算出液柱的体积、质量、液柱重、对底面的压力、底面受到的压强,每步的计算结果同时用字母表示出来,最后得出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这样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可以逐渐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由于文章篇幅限制,本文采取的是“以点带面”的方式,后面的实施“案例”部分只选取了实验班《密度》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案例中应用的主要科学方法的教学设计的摘要,来重点讲解“比值定义法”。

2 实施“案例”

《密度》教学设计是从问题“木头一定比铝轻吗?”引发学生思考与讨论,为了使学生更好理解,先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导揭示比值定义法的本质:爸爸买了两斤苹果花了5元钱;妈妈在买了3斤相同的苹果花了6元钱,谁买的苹果更便宜?学生很自然地想到比较每斤的售价更公平合理!教师引导思考这样的做法是用总价与质量做比后再比较,其合理的原因是选取了相同的标准。由这个例子思考刚才的问题,学生很轻松地就说出比较时需要选择相同的质量或相同的体积木头和铝进行

比较。接着教师再追问:“如果木头和铝的质量和体积都不相同时,如何比较谁更轻”,学生能顺理成章地说出用质量与体积做比后再比较。教师引导学生得出不论是质量与体积做比还是体积与质量做比,只要比较时选取了相同的标准,都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接着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和相关计算分析讨论出不同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一般是不同的;相同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总是相同的――是个恒量;教师解释“恒量”的意思是说这个比值是个定值。不论组成这种物质不同物体形状与体积如何不同,但是最终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样的,它能够反映这种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从而引入了密度的概念。

3 访谈分析

通过对教师的访谈发现,科学方法教育得到了教师们的共识,并且很渴望对科学方法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被访谈老师都认为在初中阶段将科学方法显化是有必要的。掌握科学方法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只有掌握科学方法,才能更快捷地获取物理知识。虽然科学方法很抽象,不容易理解,教学上会有一定难度,但是把那些意义明确、应用广泛、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科学方法,作为典型的、主要的科学方法,在初中的重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教学中加以渗透、显化,具有真实性和可操作性。

通过对部分学生的访谈发现,针对我的问题,学生回答的内容略显肤浅。可见,科学方法对他们来说,还是太抽象。但是,大部分学生还是认为把科学方法讲出来更便于物理概念的理解。所以,在教学时,更要注意分析并掌握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特点与思维规律,在此基础上,选择更适合初中学生物理认知水平的那些典型的科学方法进行科学方法的显化教育,这样才更有实效性和针对性。

三、科学方法显化教育实践的研究结论

基于科学方法的教学实践,以及对教和学生的访谈,通过分析研究,得到如下的结论:

1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该将科学方法教育的内容加以确定

在物理学的范畴之中,科学方法与科学知识是相互平行的。与科学知识不同的是,科学方法涉及的不是物质世界本身,而是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途径与方式,是高度抽象的,隐藏在知识背后。因此,初中物理的各种教材和教学参考书,都应该依据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从物理知识与科学方法相对应的角度,将科学方法的内容具体化,具有可操作性。教师在进行科学方法教育时,也应把“隐藏”在物理知识背后的科学方法挖掘出来,向学生揭示科学方法,帮助学生借助科学方法获取知识。

2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科学方法教育的方式应该采取显性的教育方式

科学方法所涉及的不是物质世界本身,而是人们认识物质世界的途径与方式,所以,科学方法往往隐藏在知识的背后,既不易学习,又不易掌握。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不显化科学方法的话,学生就更难感受到科学方法的妙处,更体会不到学习科学方法对学习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的实际用途。

3 在进行科学方法显性教育时,要把握住科学方法的本质

教师在进行科学方法显性教育时,不能只是停留在表面,必须要把科学方法的本质显化出来。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显化比值定义法的本质就是比较的思想,即选取相同标准的思想;显化乘积定义法的本质就是积累的思想等等。在教学中都应该应用各种教育手段把科学方法的本质显化出来,把它讲透。

四、结束语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科学方法的显化教育,逐渐得到越来越多的物理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在中学进行科学方法教育,是实现学生增长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应把科学方法的显化教育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目标和内容,牢牢把握住科学方法这条主线组织教学,以科学方法教育引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使学生不但掌握了物理知识,而且学会了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解决问题,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乔际平,邢,物理学习心理学[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

第8篇:初中物理的教学方式范文

一、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定位

在探究式学习中,为了避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理差异,教师应与学生有同样的渴求知识的心理,和学生一起参与新知识的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把自己当成一名初学者,退到和学生在同一起点线上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共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因此,在探究式教学中,要求教师从知识的权威者变为学生知识学习的参与者。

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科学物理探究

问题与疑问是探究式学习的起点,也是探究式学习的一个基本特征。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努力创设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物理问题情境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是探究式课堂教学的良好开端。

(一)以语言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

主要是教师以语言描述具体的事件或问题,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学习压强时,用为什么运输重型设备的平板车要用那么多轮子;而为什么啄木鸟的嘴又长又尖来创设问题情境。在学习摩擦力时,用为什么下雪天在马路上撒些炭渣能防止汽车打滑;为什么越重的箱子推动越费力来创设问题情境。

(二) 以实验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实验可以创设许多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例如:在学气压时,通过把浸过酒精的棉花用火柴点燃投入事先准备好的空瓶中,然后用剥皮的熟鸡蛋堵住瓶口,稍后,鸡蛋被吸入瓶内的实验,使学生产生问题“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三) 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

多媒体可以形象而又直观地显示常规教育难以显示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时,教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冬天原野里的大雾,房屋上的白霜,的雪山,树枝上的冰凌;展示火炉烧水时水壶上冒出白气,茶杯上的白气遇冷变成小水滴等现象。这一系列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疑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三、注重生活实际,培养探究能力

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将学生的探究视点从课堂引导到社会,开展广泛的社会调查及其他学习活动,切实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例如:“生活中的声音”、“比较材料的保温性能”、“生活中的测量”、“电冰箱中的物态变化”、“生活中的光现象”、“自制指南针”等,都离我们的日常生活相当近。教学之余,教师可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布置学生利用生活经历来探究新知识、实践新知识。又例如:在讲到“声现象”时,笔者要求学生调查家乡的噪声现状,鼓励学生调查了解当地噪声严重的企业,根据各种噪声研究减弱和防治方法,给这些噪声严重的单位提出整改建议;在学习了“光现象”后,笔者让学生到校外广泛了解光污染及光污染的治理,如:给学生提出探究式问题:“光污染引起的交通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

在交给学生探究式学习任务时,同时将探究评价量规发给学生,学生在进行探究活动时可以作为活动依据。笔者通过不断尝试,从学生学习的每一个方面展开探究活动,一方面使学生更好地领悟科学思想和精神,经历发现科学的过程,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其终身发展夯实了基础。实验结果表明,教师让学生感知探究模式,激发探究欲望,内化探究方法和分析探究结果,可使学生自己学会如何去自主学习,去主动地获取科学知识,从而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在学习中体验科学探究的快乐,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创新能力。

四、进行初中物理探究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探究活动的组织和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要求,要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由部分探究到经历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例如,学生开始接触物理时,可以安排一些简单的探究活动,探究的环节可以由其中的某几个,甚至是某一个环节,随着学生物理知识和技能的不断发展,再逐步安排学生进行一些较为完整的探究活动。探究过程中应注意学科的渗透和融合,探究的问题可能涉及化学、生物、地理等多学科,物理教师应鼓励和提倡学生应用他们在其他学科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来进行猜想和假设、分析与论证、讨论和交流。

总之,作为一个初中物理教师,当前的重要任务是探究如何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传授知识、激发兴趣和提高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课程改革的关键是充分调动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爱学、乐学、会学。作为主导的教师,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教法和指导学生的学法有机统一起来,同步进行,实现教学的优化,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探究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改为通过学生探究,直接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注重了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教学,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团结协作精神。

参考文献:

第9篇:初中物理的教学方式范文

一、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中问题提出的原则

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侧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所以在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中,提出问题的目的要与调动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保持一致[1]。具体来讲,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可接受性原则

由于初中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把握与学习能力并未完全发展,因此问题的提出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要符合当前初中学生的物理基础知识水平,以难度的递进对问题进行划分,保证问题的生动、准确与趣味性。同时,问题提出不可过于简单而让学生毫无思考空间,也不可过难而让学生自信心受到打击,一切要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2.启发性原则

问题的提出要与实际相符,并且要以课堂教学内容为依据而提出,确保能够对学生的思维有所启发,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其对问题有所关注并积极寻求答案。同时,在问题的提出方面,教师应尽可能鼓励学生参与其中,使其感受到问题的产生、探究以及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从而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3.目的性原则

问题提出不可随性而为,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与导向,目的在于保证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避免教学活动失去秩序。

4.全面性原则

问题的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所以为了保证问题对所有学生产生吸引力,引发全体学生的热议与师生互动,教师便需要重视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注重问题的全面性,使得各层次学生都获得探究机会。

二、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中问题提出的方法

1.借助物理实验提出问题

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直接经历物理知识形成过程的一项实践活动,重视从实验探究中提出问题,能够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有明显的锻炼作用。因此,在开展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时,教师应重视物理实验课程的作用,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通过对现象的观察或是对结果进行思考进而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讲解“电阻”相关知识点时,教师便可设计一个串联电路,通过对滑动变阻器进行调节让学生观察灯泡的亮度,进而提出问题:灯泡亮度与什么有关?用什么方法能改变电流大小?需要用到什么仪器?直接观测物理现象会极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此时,教师提出问题也会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使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掌握该知识点。

2.利用生活实例提出问题

初中物理中的许多知识点都来源于现实生活,通过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与物理规律进行总结,再利用其去解释更多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与物理问题。因此我们可利用生活实例提出物理问题,进而向学生讲明物理现象的本质,使其探寻到其中的物理知识。

比如,在讲解“大气压强”相关知识点时,教师便可列举生活中我们常用的橡皮吸?P,提出问题:为什么吸盘能够把许多比自身重很多的物体“吸”起?在吸之前先将吸盘中的空气挤出来是出于什么目的呢?通过生活实例的导入提出问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使其对生活的观察意识得以加强,不断提升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争论矛盾提出问题

在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中,出现知识理解方面的分歧是难能可贵的,这种争论对于教学效率的提升有着积极意义,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大脑的运转,提升其逻辑思考能力,也能够使学生对该知识点的记忆与理解更为深刻[2]。而在争论性问题的设置方面,还需教师进行生活化演变,以出现的矛盾现象激发学生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