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校安全制度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建立健全寄宿制学校管理制度的学习心得
通过近期的培训学习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在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生活、学习、心理问题、后勤人员的管理以及以后的制度完善给了很大的帮助。在我校有200多名寄宿学生,学生的安全尤其重要。在排除一系列大的安全隐患(食物中毒、煤气中毒、消防安全)的前提下。
在学校近几年发展规划实施过程中,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是一项必须要做而且要认真做好的重要工作,因为它是实施依法治校、提高管理绩效的前提。我校把现代学校制度定义为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而制定的符合学校发展需要的,以鼓励与倡导为主的,以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健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学校管理机制。本着这样的思考,学校近几年开始了在原有制度基础上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梳理、修订、完善、建构的过程是对学校发展规划的再认识过程,也是对学校文化建设、思想建设、制度建设等的再思考过程。怎样的制度才是现代学校最需要的?本着“制度建设促发展”的思想,学校召开教职工座谈会,学生座谈会,职工代表会,讨论了学校需要建立健全哪些制度,需要完善哪些制度?对此,展开了有针对性的讨论和建设。不尽合理的,力求合理;力度不够的加大力度,落实各项制度,补充考核细则……学校逐渐梳理出了《考核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教师管理制度》、《住校生管理制度》、《食堂管理制度》……力求做到了科学,规范,合理,所制定的各类规章制度起到了规范与约束作用。从而尽量减少教师“必须要这么做”“不得不这么做”的心理压力。以学校文化建设为大背景,以学校办学品牌与特色打造为根本目的,将教师的注意力引导到为学校建设出力流汗和不断促进专业成长上来。在学校的“软肋”上加上奖励力度,以鼓励更多的老师争优创先;在团队建设和教师专业成长上加大引导力度,让老师知道可以怎么做以及做得好坏的评价要求。
作为管理者需要时刻思考:在发挥现代学校制度最大作用的过程中如何调动广大教职工自觉遵守各类规章制度的积极性,如何把教职工的注意力引导到以主人翁的姿态为学校建设添砖加瓦上,如何让每位教职工实现高度的文化自觉?作为一个冷静的管理者,千万不能有“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思想,恰恰要有“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思想准备,更要有“如何让制度真正内化”的不懈思考与实践。用好制度,践行制度,完善制度是管理者重点要思考的问题。
当然,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没有尽头。当管理者在遇到管理问题的时候,不是一味地发牢骚或泄气,而是从如何以更健全的制度或机制建设来规范和提高管理质量,解决管理问题,深化管理,使学校走上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的道路。
“现代学校制度”是指在知识社会初见端倪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的社会背景下,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本要求,以新型的政、校关系为基础,以现代教育观念为指导,学校依法民主、自主管理,能够促进学生、教职工、学校、学校所在社区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制度建设的首要目标是为了建立和健全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通过建立全面、全程、全员的管理系统与考评系统,让每一个人有明确的岗位,每一个岗位有明确的职责,每一个岗位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形成公正、公平的优良氛围,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重点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 树立现代教育理念
现代学校的建设,首先需要教育理念的现代。只有理念的先进,才会有行动的科学,才会有现代学校发展的灵魂。现代学校的构成,必须以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导向。在现阶段,现代教育理念的主要内容是科学、协调、民主、先进的办学思想,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在教育发展到现代化阶段,教育的价值取向已逐步走向人本化。现代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发展,如果不注重以人为本,就会失去自身的核心价值。这里所指的人本化,是教育行为中的一切人,包括学生和教师。学校的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和落实点,都应体现出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校长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由此理念指导下的学校,才会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依附走向自主。确立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是传统学校迈向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关键要素,也是一切有志于建设现代学校的人们必须具备的思想素质。
二、 构建现代课程体系
课程是学校赖以实现教育目标的载体。一是以课程设置、课程实施方法,反映出国家的意志和政策导向。教育的现代化,必然要求课程体系的现代化。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也必须建立在现代化的课程体系之上。我们要从学校出发,建立基础型、拓展性、研究(探究)型课程体系,为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提供了基本条件。同时,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也在素质教育的理论指导下,开始走向科学、正规、系统化。只有当我们的课程体系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真正具有素质教育的导向作用,学校才会有实现现代教育目标的载体,现代学校制度才会在现代课程体系的支撑下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
三、 建立现代管理机制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必须有与之匹配的现代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手段。作为管理理念来说,应该以人为本、民主决策、社会监督。无论是制度设计,操作过程,都要“目中有人”。作为管理制度来说,应该有科学、系统、精细的制度体系。例如组织管理制度体系、目标计划体系、管理操作体系、业绩考核体系、质量评估体系。使学校的组织机构、教育教学、课程设置及实施、人员考核奖惩、校园安全等各方面都有章可循,并处于良性运作之中。作为管理手段来说,应该更先进、更高效。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管理的精确度和实现管理过程的精细化。只有建立起科学、高效、先进的管理机制,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才会有实质性的内涵。
四、 建设现代学校文化
实训室(含实验室,下同)是高校开展实践教学、科技研发和社会服务的主要场所,也是高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必备场所。实训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关系到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关系到学校的和谐健康发展,对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安全和稳定来说,都显得至关重要。近期,复旦大学校园投毒事件和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室爆炸事件,再一次给高校实训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工作敲响了警钟。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与此同时,由于承担着大量的教学、培训、研发、技能鉴定等任务,高职院校实训室的总量在不断增加,规模在不断扩大,功能在不断拓展,随之而来,存在安全隐患的风险也在增大。如何及时发现问题、排除隐患,更好地保障实训室的安全运作,保障师生的安全健康,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者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安全检查是实训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实训室安全检查工作有利于全面掌握安全管理工作信息,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与隐患,有利于改善安全环境设施,有利于弥补安全管理缺陷,有利于提高安全意识、传递安全文化。因此,高职院校应建立健全实训室安全管理检查制度,积极开展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工作,认真排查安全隐患,及时堵塞安全漏洞,防范于未然,不断提升安全管理工作水平。
1 实训室安全检查
作为国家首批示范性建设高职院校,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一直非常重视实训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工作,尽管如此,由于学校实训室数量多、分布广、使用率高、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致使安全管理工作难度较大,在一定程度上难免也会存在某些问题。为牢固树立“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工作意识,全面促进实训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2013年5月,学校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制定详细工作方案,针对全校实训室组织开展了一次全面性安全检查工作。
此次检查工作为期10天,采取各教学单位自查和相关职能部门联合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共检查9个系(院)122间校内实训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全面、准确、完整地掌握各实训室安全管理工作的真实状况,针对实训室在安全管理制度、消防物防设施、仪器设备管理、基建水电安装、环境卫生状况、高危物品使用、教学活动组织等多个方面,制定细致明确的检查指标观测体系(如表1所示),安全检查结果具有较强的全面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2 检查发现的主要问题
管理制度 围绕实训室的安全建设与管理,学校先后出台了《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消防安全管理办法》《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消防通道管理规定》《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实训室安全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文件,应该说在校级层面制度建设方面还是比较健全的。但同时也发现,在系(院)层面实施细则和实训室层面专项管理细则的建设上,仍有缺陷,有待完善。特别是在管理人员岗前培训、实训室定期自查、定期应急演练等方面,急需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消防物防 部分实训室存在消防设施不齐全,门窗损坏未及时修缮现象,尤其是一些偏远区域的实训室,存在管理缺陷。部分实训室在装修或改造时,没有及时征求保卫部门的消防意见,造成消防安全通道设计不合理。部分区域存在消防通道不通畅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待报废设备仪器阻塞消防通道;二是个别消防通道安全门常年锁闭。
仪器设备 部分实训室存在仪器设备使用维护记录不完整、大型设备操作规程张贴不齐全、材料工具摆放不齐整的现象。部分实训室废旧仪器设备未及时办理报废手续,造成堆积现象,堵塞消防通道。部分实训室设备维护保养工作不到位,如仪器设备故障未得到及时修缮、投影设备不使用时投影幕布不收起、实训室电脑下课不关机等现象。
基建水电 个别实训室(电工电子类)绝缘地板胶破裂损坏未修复。个别实训室电箱配置不合格,学生擅自开关时容易造成触电事故。部分实训室存在乱接电线、乱接插线板、违规使用与教学科研无关的家用电器等现象。
环境卫生 部分实训室教学时有害气体、粉尘污染较严重,排气换气装置不足。部分实训室墙体漏水渗水现象严重,室内容易积水、发霉。
危险物品 个别有危险物品的实训室未制定专门管理细则,存在危险物品随意放置、无专门储藏柜或储藏柜不上锁现象,个别压力容器放置没有加固。有毒化学品和其他高危物品的存放、领用、交接、使用、回收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教学活动 学生实训操作前的安全教育工作(仪器使用操作规程、危险药品使用回收等)有待进一步加强,个别实训室(工科类)存在学生实训操作时没有使用劳保用品现象。
3 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主观原因
1)部分管理人员安全意识不够强烈,存在侥幸心理,工作麻痹大意。由于安全事故并非时时发生,存在的问题与隐患也并非一定就会导致事故发生,使得部分管理人员从思想认识上就不够重视,轻信“哪会那么容易发生事故啊”,认为这些细小的问题与隐患不过是“区区小事”而已,何须“小题大做”。殊不知,抱有这种心理是非常危险的,历史教训表明,安全意识淡薄往往是安全事故发生最主要的原因。
2)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不足。通过检查发现师生的安全知识相对薄弱、自我保护能力不强,很多常识性的安全知识,譬如“消防通道必须常年保持通畅”“疏散通道标识必须齐全显眼”等,在师生中的普及度明显不够,师生的应急处置能力也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反映出学校的安全知识教育工作、应急演练工作等都做得还不是很到位。
客观原因
1)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特别是在周期性检查制度、零时差报告制度等方面的缺失,导致许多安全问题没有被及时发现与解决。
2)管理职责不够明确。实训室安全管理涉及的部门众多,通常包括教学单位、教务处、保卫处、后勤处、设备处等,如果各部门的职责划分不够明确,很多环节就容易出现“谁都能管却谁也不管”的现象。
3)管理体制不够科学。由于实施“一刀切”的管理办法,忽视实训室在类别性质、装备配置、使用功能、场地位置等方面存在的差别,采用同样的管理标准,执行单一的管理制度,从而导致某些具有高危物品实训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力度明显不足,没有做到重点突出、有的放矢。
4)经费投入不足。在消防设施与器械的配置与更新、仪器设备的维护与保养等方面,都需要学校投入一定的资金予以支持。
4 实训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工作改进措施
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 安全教育主要包括安全意识教育和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教育工作形式和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如知识讲座、图文展览、标语警示等。安全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必须持续进行并做到实处,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安全技能培训能有效提高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能力,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锻炼和提高师生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完善应急预案。
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建设 实训室安全管理的制度建设是一项全方位、多层面的系统性工作。首先,实训室安全管理的制度体系包括消防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物资管理制度、人员管理制度等多项内容,涉及多个职能部门;其次,实训室建设与管理的制度建设又分为校、系(院)、实训室三级管理层面,校级层面负责制定全面普适性管理制度,系(院)级层面负责制定本单位具体实施细则,实训室级层面负责制定专门专项管理细则。高职院校应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业务规范,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以达到实训室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
建立专职机构统筹协调 高职院校的实训室安全管理工作宜实行主管副校长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并建立专职管理机构,加强统筹管理与组织协调。相关职能部门、教学单位以及各实训室,既要各尽所责、各司其职,又要加强沟通、齐心合作,杜绝相互推诿,避免管理真空。
完善安全监督长效机制 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实训室安全管理的指导、检查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排除隐患,完善长效性安全管理监督机制,确保各级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完善长效性安全监督机制关键在于严格执行定期检查制度、不定期抽查制度、零时差报告制度、安全责任奖惩制度等,学校专职管理机构应与实训室安全责任人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职责,强化责任意识,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实行安全分级管理办法 实行安全分级管理办法有利于加大对高危重点实训室的安全管理力度。实训室按安全防范级别分三级进行管理,具有危险化学品、剧、放射性物质、病原微生物等高危物品的实训室为安全一级管理实训室,要加强管理重点防范,严格执行“双人收发、双人记账、双人双锁、双人领用”制度,每月份至少开展安全自查工作一次并上报自查结果;具有贵重、大型、特种仪器设备的实训室为安全二级管理实训室,必须配备相应上岗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要求每季度至少开展安全自查工作一次并上报自查结果;其他一般性实训室为安全三级管理实训室,要求每学期至少开展安全自查工作一次并上报自查结果。
加大安全管理经费投入 安全设施、消防器械、救援器材、劳保用品的配备与维护,是实训室安全管理的重要保障条件。高职院校应加大对实训室安全建设与管理的投入,保证相关工作的必要开支,所需经费应列入学校每年的经费预算。
5 结语
总而言之,实训室安全管理既是一项多部门综合性的治理工作,也是一项不间断长期性的日常工作。高职院校的各级领导都应该高度重视,牢固树立“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工作意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任何时候都不可掉以轻心,以确保学校安全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校 内部控制 研究 评价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10-118-02
一、高校内部控制实施及目标
2014年1月1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正式施行,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按照要求,作为事业单位的高等公立学校应遵照执行。高校内部控制是学校通过制度制定以及实施,防范和管控学校经济活动的风险,实现办学目标。具体目标主要包括合理保障学校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安全并有效地利用资产、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信息、提高资源配置和使用的效率效果、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等。
二、高校内部控制制度评价的意义及现状
高校内部控制制度评价是对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进行的全面考核。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是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的基础条件,是高等学校遵循现代大学制度、践行依法治校、落实学校章程的重要途径,是判断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评价指标,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及实施是提高学校治理能力建设的组成部分。对内控制度的建设与实施进行的评价,对于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有重要的意义。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已经实施,高校的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健全,但在如何衡量这些制度的科学、合理及实施效果暨对高校内部控制制度评价方面,没有与制度建设与实施同步。教育主管部门目前也未对高校的内控制度评价提出统一要求。总而言之,当前高校的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评价需要完善和规范。高校资金来源的多元化、支出类型的多样性、高校利益的复杂性及国家财政体制改革对高校的影响等客观因素使得合理保障高校的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资源配置和使用的效率效果更成为一种紧迫。因此,内部控制制度评价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三、高校内部控制评价的主体、内容、方法
(一)评价主体
内部控制制度评价主体应确定为高校的管理者,评价目的是为准确把握学校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实施情况,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决策支持,为教育主管部门了解学校内部控制制度总体情况,及时制定有关政策提供依据。高校应设立审计与风险控制委员会或类似功能的委员会,常态化地领导单位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价工作。
(二)评价的内容
1.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情况(b1)。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完整性(c1),主要评价高校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体系是否科学合理。对高校内控制度的完整性而言,应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制度:高校财务制度或财经工作条例、内部审计制度、高校“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制、关键岗位轮岗制度、干部管理制度、预(决)算管理办法、经费收支管理办法、国有资产管理办法、政府采购管理办法、建设基建项目管理办法、修缮项目管理办法、学科管理办法、人才管理办法、合同管理办法等
内部控制控制方法的规范性(c2),主要评价高校内部控制的方法是否健全规范,控制方法是否在相关的文件或制度中进行了明确。主要包括:(1)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学校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分离,是否明确划分职责权限。(2)实行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学校在分权控制的基础上,是否按授权权限履行监督、审批职责;不得越权审批。(3)实行归口管理,按照部门分工及岗位设置对学校人、财、物实行归口管理。在预算经费管理上,体现归口管理原则,按业务相关性进行归口管理,各职能部门对相关经费的预算编制、督促执行、效果评价负有责任。(4)实行预算控制,高校的全部经费是否实行预算总额控制;科研经费是否实现分明细预算控制。(5)实行财产保护控制,严格控制对外投资;加强借出款项管理,及时清缴借出款;严格按新《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进行资产管理,规范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报废及处置等事项。(6)实行会计控制,学校会计基础工作是否规范,学校的财会管理制度是否健全,会计机构设置是否合理,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是否落实。(7)实行单据控制,学校各项经济活动所涉及的表单和票据是否按要求填制、审核、归档及保管。(8)实行信息内部公开,学校是否有信息公开的相关制度,信息公开的内容是否明确,是否按主管部门的要求实施相关信息公开。
内部控制的适应性(c3),主要评价高校能否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及制度的变化及时制定或修订与学校发展情况相适应的内控制度。2014年,高校实施了新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国家的诸多制度也并实施,以评价某高校2014年内部控制的适应性为例,应该包括以下内容:高校是否实施新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并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制度、操作手册;是否制定或修订了公务接待管理办法;是否制定或修订了差旅费管理办法;是否制定或修订了会议费管理办法;是否制定或修订了培训费管理办法;是否制定或修订了因公出国经费管理办法;是否制定了科研经费管理相关办法;是否制定或修订了实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相关收费、资助办法;是否制定或修订了财政支出预算执行管理的相关办法;是否制定或修订了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实施细则及办法;是否制定或修订了因公短期出国培训费用管理办法等。
2.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b2)。定期开展经济活动风险评估(c4),高校是否建立了经济活动风险评估机制,是否对经济活动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系统和客观评估。经济活动风险评估至少每年进行一次。经济活动风险评估可分为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的风险评估。单位层面风险评估主要包括内部控制工作的组织情况、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情况、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情况、财务信息的编报情况、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管理情况等。业务层面的风险评估主要包括预决算管理情况、收支管理情况、资产管理情况、项目建设情况等。除此之外,该指标评价内容还包括根据经济活动风险评估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方案并及时整改情况。
学校内部审计部门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情况(c5),高校是否将内部控制审计作为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学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与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每年是否提交了学校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除此之外,该校是否就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工作情况作为内部控制审计公告。
学校开展临时风险评估情况(c6),学校是否因外部环境变化或经济活动需要、管理者要求等情况及时开展了经济活动风险评估。
(三)评价过程
指标建立。内控评价指标是对评价内容的具体反映。多种因素决定了高校内部控制制度评价评价指标不能用任何一个或几个单一指标来进行,笔者将高校内部控制制度评价的指标体系划分为三个层次: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目标层(a)指高校的内控制度评价;准则层指标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情况(b1)、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b2);指标层指标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完整性(c1)、内部控制控制方法的规范性(c2)、内部控制的适应性(c3)、定期开展经济活动风险评估(c4)、内部审计部门对内部控制进行内部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情况(c5)、学校临时开展风险评估情况(c6)。
指标赋值,评价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6个指标全部为定性指标,利用专家判断法,b1指标赋值为60分,其中:c1、c2、c3指标赋值各20分,b2指标赋值为40分,其中:c4、c5指标赋值15分,c6指标赋值10分。在对北京某高校2014年内部控制制度评价中,通过若干名专家根据该校内部控制制度实践情况及专家的专业判断,取各指标平均分,该校得分为70.25分。各项三级指标得分都不超过85分,其中c6指标得分为0,该校内控制度建设需要不断完善,内控制度的完整性需要健全,内控方法的规范性需要进一步明确,内控制度的适应性也需要加强,同时应该定期适时地开展风险评估,内控专项审计和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1] 朱静芬.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审计要点(一).财会信报,2014(11)
[2] 郭涛(导师:祝爱民).高等学校综合财务评价研究.沈阳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6
[3] 黎勇.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相关问题的探析.国际商务财会,2013(7)
红寺堡开发区南川中心小学是一所六年制完全小学。现有教职工17 名,7个教学班,学生329名。一年来,学校不断加大“和谐平安校园”的创建力度,坚持“综合治理常抓不懈”和“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方针,按照“全面规划,整体推进、突出重点、强化建设、注重时效”的思路,紧紧围绕教育教学这个中心,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和“安全工作无小事”的思想,以培育“四有”新人为宗旨,以加强师生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以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和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为重点,以热点、难点问题的治理为突破口,扎实开展 “和谐平安校园”的创建活动,推动了学校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下面将所做的具体工作向各位领导作以汇报:
一、抓重点工作,夯实“和谐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的基础
1、抓组织建设,为 “和谐平安校园”的创建活动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一是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法制副校长任副组长,所有老师为成员的“和谐平安校园”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加强对“和谐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的领导;二是进一步理顺学校各方面方面的关系,建立“和谐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的层级管理系统,建立了相应的治安、防火、调解、帮教、法制教育、学困生转化、环境整治等小组,加强整体系统的协调控制,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三是明确各方面的工作职责,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目标一致,互相协调,分工不分家,上下一盘棋,确保“和谐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的有序发展;四是把“和谐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列入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教育工作一同布置、一同检查、一同考核验收、一同总结表彰,使“和谐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常抓不懈、常抓常新。
2、抓制度建设,为“和谐平安校园”创建活动提供有力的制度保证。一是先后制订了“和谐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的长远规划和近期计划,对“和谐平安校园”创建活动进行全面安排和精心部署;二是根据学校实际,制定了《法制教育制度》、《值周教师工作制度》、《预防学生伤害事故暂行规定》、《安全保卫制度》、《学困生帮教制度》、《校委会议制度》、《事故报告制度》、《安全检查监督制度》、《安全责任追究制度》、《一票否决制度》、《重大外出活动审批》等几十余项安全制度,以严格的制度要求人,以严格的制度约束人;三是结合“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制定了“文明学生”、“文明教师”、“文明班级”评审表彰奖励制度、师生上下课、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等相关的文明礼仪制度,每年“六一”期间,都要对文明教师、文明学生、文明班级进行表彰奖励,每天都对师生常规礼仪进行检查,并纳入对班级、对师生的考核之中;四是分别制定和完善了小学生“楼道管理十不准”要求、落实公民道德教育20字规范,严格督察,严肃纪律,确保“和谐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的规范化发展;五是把综治工作细化,责任到人,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与各教师、班级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对确定的指标任务和标准实行量化管理,加强检查考核奖励。对综治工作落实不好的根据情况处罚,做到奖罚分明。由于建立了较强的制约机制,全校都能自觉地承担起“和谐平安校园”的建设责任。
3、抓阵地建设,为“平安和谐校园”建设活动提供优良的环境氛围。一是加强安全管理,各功能室、教室安装了防盗窗,配备了3个探头的电子防盗监控设施,加强“和谐平安校园”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充分发挥学校“小喇叭广播站”的作用,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法制、安全、卫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宣传教育;三是办好学校安全宣传橱窗,利用文字、图片、宣传画等资料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四是发挥班级图书角和学校图书室的作用,向学生提供有关“和谐平安校园”方面的图书,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了解和掌握有关的法律、安全知识;五是定期更换班级黑板报,期期要求涉及有关创建“和谐平安校园”活动方面的内容,做到“安全教育,警钟长鸣”;六是发挥学校现代媒体等电教手段,组织学生观看有关防盗防交通事故方面的科普宣传教育片,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4、抓队伍建设,为“和谐平安校园”创建活动提供强有力的人力保障。一是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班子成员的整体素质。第一,认真学习,提高认识,将“和谐平安校园”创建活动与党的十七大精神结合起来,与加快教育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牢固树立“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学生服务”的办学宗旨。第二,加强行风建设,认真执行领导工作作风“八个一”和“八个不”的要求,严格实行“三包”教育管理,深入到教师中间,深入到学生中间,深入到家庭中间,深入到活动中间,倾听师生意见,征询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并深入到实地进行检查、监督、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及时予以解决,不能解决的,学校都及时通过书面的形式上报中心学校。二是抓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学校“和谐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的进程。第一、将教育行风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地位,通过开展学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先进典型等教育活动,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素质,坚决查处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以及利用职务之便向家长索取好处等严重违纪事件,保证学生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第二、通过写自查自纠报告和心得体会等活动,用自己身边的事,用自己的亲身感受畅谈作一名人民教师的光荣,激发爱岗敬业的热情。第三,结合民主评议党风、政风、行风,在学校开展教师评领导、学生评教师、家长评学校活动,把民主评议党风、政风和行风同学校的“和谐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同提高广大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结合起来,不断强化领导服务教师、教师服务学生、学校服务家长的意识。三是学校重视治安保卫工作。将母全智老师定为学校专职保卫人员,具体负责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并对其工作职责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实行严格的奖罚制度,确保安全工作不出差错,不出事故。四是加强了社会、家庭、学校的三维网络联系,充分利用教育管理资源,聘请南川派出所所长张晓锋同志作为学校的法制副校长,法制副校长定期或不定期地来到学校,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加上事实案例分析,对学生进行生动的安全、法律知识教育,提高了广大学生遵章守法和安全防范意识。目前,学校教师中无违法犯罪案件发生,无黄、赌、毒现象发生。
二、抓载体工作,增强“和谐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的活力
1、以校园文化建设为重点,广泛开展“和谐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坚持以“文化品位,现代信息,人文精神”为理念,探寻和思考学校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结合点,着眼于环境文化氛围对师生的熏陶和感染,制作了十块宣传展板,重新修订了校风、教风、学风、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和办学宗旨,使师生时时处处都感受着学校文化的魅力,促进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的形成。一是致力于构建优美的校园物质文化,确立以“健康向上,整洁优美,和谐发展”为理想形象,对校园环境布局、建筑物的粉刷、教学设施的配置管理、树木花草的种植培育、教室办公室内部的陈设布置,进行整体设计。充分利用橱窗、板报、标语、书画以及各种建筑物的外显形象和内部设置等多种形式来表现学校的办学宗旨、教育方针和校风,使之在育人过程中充分发挥正确的导向与约束功能,从而为师生员工提供一个和谐发展的校园环境,使师生在赏心悦目之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升华思想;二是致力于构建校园精神文化,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演讲比赛、书法展览、体育竞赛、技能竞赛等活动,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三是构建美的校园制度文化,塑造有效的管理机制,注重校长、教师、学生的和谐发展,在提倡谅解与宽容、促进公平与公正的和谐氛围中,增强竞争实力,获得效益的整体提升。要求学校领导要在学校的制度建设上出谋划策,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要用自己的优良业绩、良好的精神面貌和人格魅力去影响全体教职员工,从而形成共识的价值观、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等等;要求全体教师规范学校的制度管理,以严格的要求规范学生,以优良的校风影响学生,以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以优美的环境陶冶学生,以扎实的课程发展学生,以丰富的活动提高学生,以现代的观念武装学生,高标独立,迎风卓立,使学校更高雅纯洁,更温馨快乐。
2、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工作。一是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开展经常性的阳光体育活动为延伸,以现有的体育设施为依托,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抓好校园集体舞和体育大课间活动;二是加强卫生管理工作,各班严格执行一日“三扫两洒”卫生管理制度,通过开展深化“每天节约一分钱,爱心救助小伙伴”、“好习惯伴我快乐成长”、“评选文明班集体、文明学生”等活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确保校园内、班内卫生的干净整洁;加强了食品卫生管理,开展创建“无零食班级”活动,坚决杜绝各种不卫生食品进入校园,严防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严防各种传染病在校园内流行;三是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年级发生的一些学生违纪违规等问题及时和学生谈心,少先大队设立了心理咨询信箱,及时接收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为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抓措施,确保“和谐平安校园”创建工作扎实有效
一、加强安全稳定工作
本年度,继续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扎实做好安全工作,确保师生人身和学校财产安全,营造***稳定的校园环境。
1、加强职工对有关防火、防灾、防盗和食堂食品安全等业务知识的学习,依据有关规章制度,规范队伍管理,提高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维护学校稳定安全。
2、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禁止学生在宿舍里使用蜡烛和燃气炉等,加强安全防火工作。对校舍、食堂、教学楼要实行周小检,月大检,有检查记录和整改措施制度。
3、开展安全教育活动。主要活动内容包括:制订安全教育活动方案、宣传发动、建立制度、安全自查;整改消除安全隐患、教育活动全面展开;全处检查,活动总结。
4、加强维修人员岗位培训,全天候对宿舍、教室、食堂、车辆、医院的设施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消除各种安全隐患,保证无事故发生。
5、进一步加强对食堂卫生工作的领导,严把进货关、储存关、加工关,确保食堂饭菜、食品质量和卫生标准;提高警惕,严把卫生关,确保饮食安全。坚持对食堂职工进行体检、培训后的上岗工作原则,严把职工上岗关。坚持对食堂有关设施、工具进行及时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
6、进一步完善各类事故的安全应急预案,针对消防、用电、用气、饮食、大型活动的安全隐患和易发生安全责任事故的环节,按分工制度完善应急预案,明确责任,细化程序,有章可循,一旦发生安全责任事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
7、落实安全责任追究制。处长是处里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主管处长为直接责任人,科长是本科室第一责任人,把安全责任及安全教育当作总抓手,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始终,创建平安校园。对因思想认识不足、宣传教育不到位、安全责任不落实、安全隐患不消除的责任人限期整改,对导致发生安全责任事故的,严肃追究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建立健全安全工作的长效机制,努力实现我校的***稳定和平安。
8、健全安全值班制度,做好重点科室、重点部位的夜间和节假日安全值班工作。
二、加强物业管理工作
近两年,我处相继对玉章楼、周杨楼、隆基楼、如心楼和图书馆实行了物业化管理,本年度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物业管理,确保后勤物业化改革工作平稳有序的推进。
1、制订对物业公司的管理、检查、指导和监督计划,认真行使管理、监督和协调服务的职能。
2、在检查、督促中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建立和落实奖惩制度。
3、协调好有关部门与物业公司的关系,关心物业公司员工生活,以便他们开展工作,确保物业公司员工有良好精神面貌和积极的工作态度。
4、认真落实物业范围的设施、设备的运行、保养、维修和安全检查工作的情况。
5、收集服务对象的反馈信息,为推动物业公司管理工作的开展出谋划策。
三、全面提高后勤服务质量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服务教学服务师生作为工作的着眼点、出发点和落脚点,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真正将后勤处的职责体现在思想上、行动上和工作效果上。
1、饮食管理科要以师生利益出发,进一步做好学生餐厅经营结构的调整工作。进一步完善落实各类规章制度,狠抓制度的执行和落实,全面深入开展学生餐厅的质检工作,提高学生的饭菜质量和餐厅的整体服务水平,确保学生餐厅安全、平稳运行。加大对学生餐厅基础设备的配置(特别是洗碗机的购置),提高学生餐厅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规范各餐厅引进摊位的经营、管理工作,规范对临时从业人员的管理工作。结合学生餐厅的基础设施和实际状况,打造各餐厅的亮点工程,实施餐厅的服务评比工作。做好早餐花色品种增加和不同区域就餐师生口味调配工作。规范学生伙食管理委员会的工作,学生伙管会的工作与科室质检组的工作相结合,建立学生意见的反馈平台。每年至少召开两次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对餐厅工作的意见与建议。适度调整科室运营模式,实施餐厅经营目标责任制。
2、公寓管理科在保证日常工作顺利开展的同时,认真做好学生宿舍的调配工作,确保20xx年新生的入住。要积极探索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新途径,积极开展学生公寓文化活动。做好学生公寓楼的制度框、工作人员一览表、楼层标识更新或制作工作。熟悉本公寓楼学生姓名、所在年级、班级和宿舍,关注本楼学生情况,尤其是特殊学生的表现。督促学生按时就寝、文明休息。高度重视安全工作,认真做好防火、防盗、防意外伤害等事故的发生,教育、督促学生遵守学校相关规章制度。对偷窃、寻衅滋扰、破坏公物以及进楼推销行为要敢于斗争和管理,及时向保卫处、学生处报告。关心爱护学生,发现学生生病应及时与校医院和班主任联系。严格出入管理,非本楼学生不得擅自入内。要继续做好学生公寓电子门禁及管理系统的的申报工作;落实公寓楼应急照明改造工作;给1-5#楼走廊安装灭火器悬挂架;争取对2#、3#公寓学生宿舍老化严重的日光灯进行更新,解决宿舍灯管更新非常频繁的问题;继续申报学生公寓部分卫生间渗漏的维修改造工程。
3、教室管理科要加强多媒体教室教学设备管理,加强对所有设备的检查、调试和维护,特别是加强课余时间、假期对室内设施检查、维护、维修工作,尽量避免课间出故障,让设备达到良好的运行状态,确保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同时,要加大对星海艺术楼、体育场、体育馆等工作的管理力度,为我校师生提供良好的生活、学习、工作的环境。
4、公费医疗与计划生育工作方面,要加大对大学生的公费医疗管理和宣传教育力度,在延安市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结合我校实况认真修订和完善大学生公费医疗管理办法,为大学生医疗服务夯实基础。人口计生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关系复杂,工作量大,要常抓不懈。一要摸清信息,便于管理;二要联络感情,便于开展工作;三要把最新的计生政策、婚育新风宣传到位。做到特殊对象有计划生育宣传员送资料上门、普通群众能通过宣传栏获取信息。使师生能科学掌握计生保健知识,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使育龄人群生殖保健意识不断增强。
5、加强校医院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加强以制度管人、制度管事,以岗位练兵为抓手,苦练基本功,达到内强素质、外塑服务形象的效果。车辆管理要增强工作计划性,规范综合目标考核,严格管理、严格要求。定期进行车辆安全检查,确保运行安全。全面提升服务质量,为广大师生提供良好的医疗与车辆服务。
6、建立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加强日常管理,不断提高卫生标准;进一步规范绿化管理,坚持植树种花,不断提高校园绿化覆盖率。通过设立警示牌和宣传标语等形式,教育广大学生增强爱绿、护绿和卫生意识,有效保护绿化植物和校园卫生环境,为我校师生提供一个文明、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四、加强内部管理
1、加强学习培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通过采取集体学习、个人自学、邀请专家教授对科学发展观理论和时政进行专题辅导等方式,加强职工职业道德教育,增强主动服务意识,不断提高全体员工的思想素养和综合素质。并根据后勤工作特点,开展专题辅导、短期培训、技能比武、等级考核、参观学习等活动,使后勤职工掌握本职岗位上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业务技能水平。
2、加强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顺利完成后勤各项工作的保障。本年度,在完成《后勤管理处制度汇编》的基础上,要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各项规章制度,使大家了解制度、掌握制度,并落到实处。要根据新情况和新任务,进一步修订完善建立各项规章制度,真正实现管理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尤其是要加强物业管理制度建设,做好甲乙双方的管理与服务规范。要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安全运行、应急处置预案等各项规章制度,强化预防为主、自查为主的安全意识,用制度建设规范职工的安全行为,切实做到时时讲安全,处处抓安全。
3、加强职工考核。坚持职工考核制度,是提高后勤服务质量的根本所在,本年度将在原有的考核办法基础上,结合学校人事管理制度和职工考核办法等规定制度,进一步修订完善后勤管理处考核制度,通过日登记、月考评、季考核、年评议的办法,加大对职工的理论学习、精神面貌、业务素质、工作业绩、上下班时间等方面的全面考核,严格加强内部管理。
4、加强队伍建设。后勤队伍是学校三支队伍之一,是学校后勤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保障后勤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维护学校稳定大局的一支重要的力量。首先,要进一步积极争取在后勤主要岗位上增加具有本科学历的干部,提升后勤队伍的整体素质。面对学校发展对后勤职工专业化、知识化、职业化新要求,重点对园林绿化、食品烹制、公寓管理、医疗护理、车辆管理等岗位引入专业性较强的专业人才,逐步扭转后勤系统职工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专业结构不合理、技术干部严重不足的现状。其次,要进一步加强临时用工的管理工作,加强临时工的职业教育和工作考评,提高临时工的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积极争取提高临时工的工资待遇,调动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临时工在后勤队伍中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三,要加强干部职工的作风建设,增强职工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和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5、结合工作实际和后勤管理学科的特性,积极组织职工开展后勤研究活动,探索新时期高校后勤工作中遇到的新课题,创建学习型的后勤团队。
五、做好节能减排工作
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是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产生直接的节能环保效益,又能帮助师生树立节能环保意识,养成珍惜能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对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良好型学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本年度,结合我处实际,要对学生公寓管理、学生餐厅管理、教室管理、绿化建设、车辆管理、医院管理、办公用品管理等方面建立健全节能环保制度,实施严格的节能措施。
2、要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和重点节能项目建设,解决资源节约重大瓶颈问题的能力。
校区物业管理是指专门的管理部门、机构受学校和师生的委托,在后勤发展总公司的领导下,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管理标准及合同、契约,运用现代管理科学和先进技术,以经济手段对物业实施统一的专业化管理,并向学校或师生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服务,同时促进相互间的沟通与交谈,从而构筑一种和谐、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推动学校整体进步。由此可见,物业管理是一个集管理、经营、服务为一体的系统工程。
校区物业公司的定位还应超越高校的范畴来认识和理解。目前制约高校后勤社会化进程的不但有高校内部的因素,更有社会的因素。所以,我们要把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放到社会的大环境中去定位和思考,不仅要主动适应高校的发展,也要主动适应社会的变革。
二、制度建设是规范校区物业管理的基础
制度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范和行为准则。一个企业的内部制度建设是否科学、合理、完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外部竞争力,尤其是在市场竞争日趋有序化、规范化的今天,制度建设更是企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这对于物业管理企业也不例外。
1、制度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以国家法律和政府有关部门颁行的政策法规及后勤发展总公司相关文件为指导,以物业管理公司自身的经营宗旨、经营范围及承担的任务为依据,并借鉴其他优秀物业管理的成功经验,结合公司自身及所管理物业的实际情况,制定较为完备、适用的制度和实施细则,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1)制度是物业管理工作的准绳和依据。
(2)制度建设是物业管理企业逐步走向成熟并向规范化、科学化和法制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3)制度建设有助于建立对物业管理企业的民主监督机制,使之能更好地发挥物业管理的职能,为学校和师生创造更加舒适、优美、安全、方便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4)制度建设有利于推动物业管理整个行业健康发展。
(5)规范、约束员工的行为。任何一个物业管理公司要进行有效的内部管理,首先必须要有一套具有约束力的制度作为前提。制度是集体意志的体现,只有依靠制度才能使员工有章可循,根据公司的制度来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始终围绕公司的服务管理目标开展工作。
(6)协调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现代物业管理企业的整个管理职能被分摊给其内部各部门承担,只有建立必要的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力范围,才能使各部门各司其职,互相衔接,紧密配合,使公司的管理活动顺利开展。
(7)树立物业管理公司的良好形象。物业管理是窗口行业,与学校和广大师生进行24小时的接触。健全的制度能体现物业管理公司良好的内部管理,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增强学校和广大师生们对物业管理公司的信任度。
2、物业管理公司的内部制度可设为:
(1)领导制度。主要是确立物业管理公司领导体制,即确立公司各领导的职权分配、工作方式、决策方式、协调方式等,明确各领导之间的分工合作关系。
(2)职能制度。职能制度主要是指各部门的责任制度,可以按功能设立维修服务部、动力通讯部、文印服务部、校园清卫部、楼群管理部、绿化工程部。
(3)岗位责任制度。岗位责任制度主要是明确物业管理公司各个不同岗位的责、权、利,可分为两大块: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和操作人员岗位责任制。
(4)综合管理制度。综合管理制度是指物业管理公司的全体员工和各个部门都必须遵守和执行的一些跨部门、协调性、综合性的制度,其中有员工守则、培训制度、劳动制度、考核奖励制度等。
(5)管理程序制度。管理程序是物业管理公司在运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路线规定,比如对外通告、申请报告等等必须要有统一的文字格式并送上级部门审批后方可张贴或上交。
3、制度建设的原则
物业管理公司作为一种现代性的企业组织,制度建设是其运行规范化的必然要求,它是物业管理公司竞争取胜的“软件”。制度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可以规范、约束员工个人行为,协调企业内部、公司与学校各职能部门和师生的关系,同时还能规范校区内各色不一的师生个人行为。现在把校区物业管理公司制度建设的原则概括如下:
(1)结合校区物业管理公司的实际,正确把握“弹性”尺度。必须从管理对象的特点及学校环境条件等出发,结合公司自身实际情况,量体裁衣,制定出既能规范员工的行为又不束缚员工的手脚,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制度。
(2)责、权、利相结合。要通过制度明确员工、各个部门相应的职责、权力、所获的报酬及奖励。同时要注意明确彼此之间工作的衔接,使整个物业管理工作有序规范地进行。
(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在制定制度时,必须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只考虑前者不考虑后者,就会使对员工、部门工作绩效的检查考核没有尺度和依据;只考虑后者不考虑前者,就会使检查考核无法正确定位。
(4)规章制度应简明扼要,便于理解、记忆,以便员工对照执行。
(5)相对稳定性。制度一旦确立下来,就应具有相对稳定性,这是制度的关键所在。如果制度朝令夕改,员工就会无所适从。只有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才便于员工更好地贯彻执行。
三、服务是校区物业管理的硬指标
高水平的物业管理除了有完好的硬件设施外,更重要的还要有一支素质过硬的管理队伍。优良的服务最起码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服务态度热情
物业管理属服务性行业,公司的员工应以发自内心的真诚笑容为师生热情服务,尤其应做到文明礼貌,语言规范,谈吐文雅,遵时守约,衣冠整洁,举止大方,动作雅观,称呼得当。
(2)服务设备完好
良好而完善的硬件设施是实现高水平物业管理的先决条件。对管辖范围内的设备要加强管理、精心养护,使之始终处于良好状态,降低设备故障率。
(3)服务技能娴熟
服务技能是物业管理从业人员在服务管理中应该掌握和具备的基本功。物管从业人员除了应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外,更重要的是应具备较好的业务素质。
(4)服务项目齐全
除了搞好校区物业管理必须服务项目外,物业管理公司还应努力拓展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开展各种能满足师生的特约服务和便民服务,使广大师生享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尽善尽美的服务。
(5)服务方式灵活
物业管理除了规范管理、依法管理外,还应设身处地为师生着想,努力为他们提供各种灵活的服务方式,切忌死板僵硬的管理。
(6)服务程序规范
服务程序是指服务的先后次序和步骤,它看起来无关紧要,实际上也是衡量物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
(7)服务收费合理
因校区物业管理是从无偿服务逐步转化为有偿的服务行为,所以其服务收费标准不应高于政府规定的收费标准,公司开展的各种特约服务和便民服务更应以满足师生需要为目的,以“保底微利”为原则。
(8)服务制度健全
物业管理应制定并健全一整套规范、系统、科学的服务制度,以确保为师生提供稳定的服务。这些制度应清晰有序、易于操作,切忌随意化,无章可循。
(9)服务效率快速
服务效率是向师生提供服务的时限。在“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价值观下,物业管理公司应尽量提高员工素质,减少工作环节,简明工作程序,缩短办事时间,提高服务效率。
四、创新经营理念
办企业的最终目的是赢利,任何赢利的企业都有自己的一套经营理念和相适应的经营策略,我们校区物业公司也不例外。由于我国目前物业管理企业的类型复杂,经营理念混乱,有的还在传统体制下生存,所以,形成与市场发展相适应的经营理念是校区物业公司的当务之急。
1、品牌经营理念
在当今经济时代,商品的品牌形象已成为消费认知的第一要素,物业管理服务作为一种特殊商品也是如此。公司应结合实际需要,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按照塑造品牌的高标准、严要求,以创建整洁、文明、高雅、安全、方便、舒适的文明校区环境为目标,通过严谨、高效的科学管理,倡导“随时随地、尽心尽力”的服务理念,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服务。
2、规模经营理念
“小而全,多而杂”的管理模式已不适应时代朝流。随着物业管理企业化、专业化、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校区物业管理企业也要以规模经营为目标降低成本。物业管理是微利服务行业,只有通过扩大规模,降低成本,一业为主,多种经营,才能生存发展。
不仅要在现有自己的学校实行物业管理,而且要大胆的开拓校外市场,如其他高校或中小学也可纳入公司竞争的目标和服务的对象。
公司在积极开拓服务种类的同时,物业管理企业依据自身的优势,实施多元化经营是降低单一经营风险、回避业务萎缩和扩大规模的有效途径。
3、成本经营理念
经济效益是经济活动的效果与从事经济活动的消耗之比。人们所从事的任何经济活动,总要占用和耗用一定量的自然资源和劳动资源。从事某项经营活动所消耗和占用的物质和劳动资源可以称之为“投入”,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物质效用和经济效益为“产出”。任何一个企业,假如它经营出来的财富恰好抵偿生产中当作经营资料消耗掉的物质财富和为补偿劳动力的消耗由劳动者作为生活资料消费掉的物质财富,那么这个企业虽然存在,却无法发展。因此,一定要依靠科学规范的严格管理和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走节约经营的道路。这就要求物管企业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1)企业员工知识技能的学习和积累。只有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才可能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实施减员增效,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2)技术设施的完善。逐步加强校区物业管理企业智能化设施建设,丰富物业管理手段,摊薄经营成本。
职能;管理制度;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04―0023―01
学校的发展需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而食堂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食堂文化建设不仅关系着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而且也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环节。农村寄宿制学校食堂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师生的切身利益,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食堂文化已超越它原有的定义,食堂建设不能只满足于让学生吃饱这一层面,而是必须要让学生吃得饱吃得好,吃得舒服吃得开心。良好的食堂文化氛围,可以提高学生的就餐质量,真正做到消费的是食物,享受的是文明。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食堂文化建设是践行育人职能的需要
营造一个好的就餐环境是食堂文化建设的前提。学校在注重食堂常规管理的同时还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就餐环境,创造教育载体,使学校餐厅成为学校文明教育工作的又一阵地。如,在餐厅墙壁、立柱、楼梯楼道两侧悬挂以“文明礼貌、勤俭节约、安全卫生、健康饮食”等为主要内容的图片、标语,不仅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也彰显着餐厅文化建设的文明与和谐。在食堂内安置大型电视可以为学生接受外来信息提供一个窗口,另外,学校还可以定时在餐厅广播中播出关于饮食安全和保健的生活小常识,让广大师生在就餐的同时还能享受到用膳文化的浸润。特有的餐厅环境,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位就餐者:多了一份节俭,少了一份浪费;多了一份礼让,少了一份拥挤;多了一份温馨,多了一份和谐。
二、健全食堂管理制度,以制度文化塑造人
“无规矩不成方圆”,管理也是一种教育,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是餐厅文化建设的保证。农村寄宿制学校要重视食堂制度建设,围绕工作实际,建立健全食堂各项规章制度,使食堂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以制度建设来规范学生的行为,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如,文明餐桌评比,让学生学会按时就餐,不挑食等,并注意就餐纪律和用餐后餐具的整理,要求场地保持干净整洁,做到桌上无剩菜,地上无饭粒,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又如,开展“小服务员”和“服务班级”活动,让学生服务学生,轮留打扫餐厅卫生,“今天我服务”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和自豪感,更培养了学生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让学生来维护就餐环境,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培养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学校在实行就餐管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了次序教育、礼仪教育、劳动教育和节约教育,对学生进行了多种正面熏陶。
古诗有云: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在每日就餐的时候,是教育学生养成勤俭节约品质和习惯的最佳时机。为此,学校可通过许多宣传性的标语,甚至可以是学生自己制作的宣传节约标语,倡导学生理解“盘内一分钟,厨内更多功”的内涵,让学生明白“倒下的是剩饭,流走的是血汗”的道理,使他们懂得珍惜粮食,远离浪费,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三、创新食堂运行机制,倡导“以人为本”的食堂文化理念
食堂文化直接关系和影响着广大寄宿生、留守儿童,牵动着他们的家长,是能否让寄宿生安心、让寄宿生家长放心的一颗“定心丸”。加强食堂管理,加强食堂文化建设也是我们抓好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寄宿制学校要充分认识到食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建立食堂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充分挖掘其内涵,丰富其内容,发挥其作用,推动食堂文化健康持久发展。
随着信息化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和网络技术逐渐渗透到各类行业,高校学籍档案管理也逐渐向信息化迈进,为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学籍信息提供了便利,为高校开展个性化教学服务提供了参考依据,可以说高校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是高校在学生管理、教学管理等方面有了根本性转变和质的跨越。
【关键词】
高校;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对策
1 序论
高校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从形式上来看是由原来的纸质化办公向无纸化办公的转变,从内容上来讲信息化管理为各高校提供了一个更加快捷有效的公共资源平台。
1.1 研究背景
今年来,高校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已被各高校广泛接纳并使用,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管理、教学管理,甚至在提高高校录取学生时的透明性,公平性中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高校学籍信息化管理也成为众多高校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文立足于高校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深入探索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阐述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意义,针对当前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还存在哪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对策,进一步完善高校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基础理论,为各高校建立学籍信息化档案提供基础参考理论。
2 高校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高校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是高校了解学生各类情况的基础性工作,学籍档案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了解,促进沟通的信息中枢站,做好高校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有利于推进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有助于加强个性化教学和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2.1 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是学生身份的公共资源平台
高校通过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建立了一个依靠网络传输的公共资源平台,与以往纸质档案相比提高了工作效率。在纸质化办公时代,教师要查阅某一个学生的档案,需要到档案室在众多档案中寻找自己要查阅的学生档案,而通过信息化管理,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输入相关密码,利用一个搜索就可以完成这项工作,而且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2.2 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增强了工作透明性
高校在录取学生时同时建立了学生的学籍电子档案,该电子档案一直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学习生活,比如在考试中得多少分数,学生积了多少学分,学生的思想品德等情况均可以通过电子档案反应出来,电子档案查阅方便,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到各学生的情况,在高校录取学生、为学生评价等方面都增强了透明性。
2.3 学籍档案为学生就业提供了依据
高校的学籍档案信息化建设不仅包括了学生的成绩,而且还有学生的爱好、特长、品德、身体情况等众多元素,可以说学籍档案是学生的一个“身份证“和“明信片“,学生在就业时学籍档案所记录的内容也可以成为就业单位参考的重要依据,为学生就业提供了真实有效的学籍记录。
3 高校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高校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具有众多优势,但是如果不能规范操作和使用同样会带来一定的负面问题,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在建设初期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
3.1体系制度建设不完善
众多高校重视学生的电子学籍档案建设工作,但是对电子学籍管理制度建设不够重视,导致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制度建设不完善,使学生的电子学籍管理在某一方面产生混乱现象。
3.2 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人员不仅要求要具备一定的档案管理知识,而且还要具备电脑、网络知识,而众多高校的档案管理人员老龄化现象严重,大多数档案管理人员不具备网络、电脑等知识,不能胜任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
3.3 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技术不完善
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需要完善的网络软件和相关技术支持,部分高校不具备软件开发技术,导致高校采用的信息管理技术出现漏洞,使学生档案信息泄露,或者有黑客进入系统篡改学生档案信息,这也是成为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一大难点。
4 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对策
高校要想进一步发挥学生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作用,为学校教学改革和创新增强软实力,就要加强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制度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技术公关,确保电子学籍档案稳定可靠。
4.1建立完善的体系制度建设
高校应制定完善的电子学籍体系制度建设,制度中应包括学生电子档案的信息采集、录入、管理、保密措施等内容,确保学生的电子档案建立有章可寻,并在规章制度下完成,这样不仅能够确保学生的电子档案真实有效,而且使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安全可靠。
4.2 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高校原有的档案管理人员不能够熟练掌握电脑网络等技术时可以采取岗位交流和加强培训等形式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人员素质。对年龄较大,确实不易重新学习电脑网络知识的档案管理人员采取岗位交流的方法,使其到别的岗位上工作,更换年轻有为的新人从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为档案信息化管理人员注入新鲜血液。对具备一定的电脑网络知识和档案管理知识的工作人员,采取培训的形式,进一步提升其职业技能,为开展好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4.4加强技术升级,确保安全
高校在开展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中所使用的软件可以通过购买比较完善安全的软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高校自主开发,提高技术升级的形式来完成。无论是通过那种方式来完成,在软件正式使用之前,对软件应进行测试,确保软件安全稳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