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职业卫生方向范文

职业卫生方向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职业卫生方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职业卫生方向

第1篇:职业卫生方向范文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纵观国外的高职院校,其职业教育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是加拿大的CBE 模式,也就是能力本位教育,这种教育模式重视学生个人素质的独立发展; 第二种是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双元制指的是教学活动分为两块,一块在高职院校内实施( 传授与职业相关的专业知识) ,另一块在相关企业内实施( 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 ; 第三种是模块教学法,这是一种较为先进的培训模式,它是在深入分析每个工种和技能的基础上,将教学大纲和教材开发成不同的培训模块,不同模块分别进行培训,采用这种教学模式耗时短、效率高。国外职业教育对于生产实践教学是相当重视的,生产实践教学除了专业基础知识的讲授之外,还包括生产实习、职业能力培养、岗位能力培养、企业实习等。国内高职院校的教育培养模式也在发生改革,向多元化、弹性化发展,以适应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研究分析最近几年的高职院校教育模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改革: ( 1) 企业协作,让企业加入到职业教育中来; ( 2) 多种教育模式相结合,包括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模块训练; ( 3) 告别传统,推行并普及形式多样的非学历教育模式; ( 4) 建立双师型的教师团队; ( 5) 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同时进行并相互融合。从这五个创新方向可以看出,国内的教育培养模式的中心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从以前的基础知识传授向生产实践教学转变,与企业协作、多元教育模式以及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立,都表示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由传统的理论教育向生产实践教学模式转化。因此,高职院校生产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探索势在必行。

2 高职院校材料专业( 陶瓷方向) 生产实践教学模式探索新方向高职院校的材料专业,主要偏向陶瓷、水泥、玻璃等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研究,而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的材料专业以研究陶瓷材料为重点。陶瓷材料是工程材料中刚度最好、硬度最高的材料,并且抗压强度较高,具有独特的光学性能,还耐腐蚀、隔热,所以在建筑、生活、工程中都具有重要应用。所以高职院校材料专业( 陶瓷方向) 的教育模式更应以生产实践模式为主,以使用人才市场的需求。通过研究分析高职院校材料专业( 陶瓷方向) 生产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探索出生产实践教学模式的新方向和合理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

2. 1 双师型教师培养

生产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 基础知识、工艺研究) 之外,还必须对企业生产工艺有很好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要了解该实践内容的现状和前沿,并且熟悉相关企业,了解并探索解决企业存在的技术问题。对于高职院校材料专业来讲: 双师型教师就是既能使材料专业学生掌握坚实的基础知识,又能带领学生做好实训课程的内容。当然,普通的学校的实训内容已不能满足企业对于材料专业人才的需要,能够结合企业生产的实训老师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高职院校教师的招聘,主要强调学历学位,基本上都是高校毕业的研究生,他们的学历较高,基础理论知识也非常扎实,并且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但是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较为单一,很少接触相关企业,也不熟悉市场,相比于专业理论知识而言,工程实践能力较差。因此,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迫在眉睫。要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除了进行相关的培训之外,还必须让指导教师深入到企业中去,指导学生之前要先提高自身的生产实践能力。这样,他们在指导学生生产实习时,就能带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具体的操作,可以安排年轻教师利用寒暑假到企业进行全日制的进修,深入到企业一线,这样才能落到实处,实现双师型教师教学。

2. 2 加强生产教学基地建设

在生产实践教学中,实习基地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稳固的实习基地是学校联系企业的重要纽带,更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平台。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虽有实习基地,但关系尚未牢固,临时联系的实习基地给实习计划带来不便,也影响实习效果。所以建立稳固的实习基地是非常必要的。建立稳固的实习基地,不仅可以节省差旅开支,而且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实习机遇,更增加了企业、学校以及学生三者之间的相互了解。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可以熟悉企业及环境,也能更直观的接触生产第一线,掌握实用的专业技能,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从学校的角度,学校能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从而调整教育方法和手段; 从企业的角度,学生参与企业的生产、研发等,能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也能为企业发现并输送人才。稳固实习基地的建立,不仅能拓宽学生的就业选择,还能利于企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学校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

2. 3 数字化生产实践教学模式

21 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网络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同样的,信息化也渗入到高职教育中来。在科技发达的现代,数字化生产实践教学模式是一个创新并且可行的方向。数字化教学是指将传统书本、数据等各种资源通过计算机技术处理后,转变成数字化、信息化的应用资源。计算机模拟实习基地的建立是数字化生产实践教学模式中的一种,通过模拟,可以提供一个与实际生产几乎相同的环境,在这个模拟系统中,比如注浆成型过程,温度、水分、波美密度、回浆时间等影响因素均能充分考虑到,而且,在模拟系统中不会对模具等设备造成破坏,也不会造成安全问题。因此通过计算机模拟实习基地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习效率,让学生在进行实际操作前对生产过程有全面的认识,所以设计计算机模拟软件并建立模拟实习基地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高职院校材料专业( 陶瓷方向) 来说,专业技能偏向实际操作和实验,对于模拟设计软件的设计和使用不到位,导致模拟软件的资源较为匮乏,但是如果能将陶瓷材料的生产实践与数字化相结合,必将开辟新方向,有利于生产实践教学。

2. 4 考核制度的加强

考核是学习乃至工作过程中较为科学和有效的促进手段,因此在生产实践的教学活动中,应制定完善的考核制度,以促进学生的积极性。高职院校生产实践教学的考核,可以三个方面同时进行。首先是校企联合考核,除了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还要考核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学校和企业联合考核能促使学生认真实习,积极动手动脑,解决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然后是自我考核,也就是学生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和感悟,并用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交给指导老师进行分析研究。最后是指导老师的评价,指导老师除了专业理论教学的老师之外,还包括课程辅导教师和实践基地指导老师,他们在不同的阶段对学生的生产实践活动分析评价。三个方面的考核进行整合,就构成了对生产实践教学的考核制度。

第2篇:职业卫生方向范文

【摘 要】随着科技发展水平的逐渐提升,各行各业都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在医学中的很多领域也有了根本性的进步,本文结合当下的调查数据,对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是对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的主要疗法之一,在国际医学领域内,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终末期肾衰竭患者都以MHD 方法来进行维持性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主要作用就是以维持为主,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但是却不能够将肾脏的工作完全代替,如果需要对MHD 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系统的调查,那么就需要采用与MHD 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调查,这项研究是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性进步。本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分析,并研究了不同血液净化方式的不同影响,希望可以推进医学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生活质量

本文所选案例为某医院血液透析室中病例数据,所选区间为一月到五月的MHD患者共七十例,并且将这一批数据按照血液净化方式分为两组:单纯血液透析组和杂合型血液透析组。单纯血液透析组内的患者需要进行每周三次的血液透析,并且透析时间为四小时,杂合型血液透析组内的患者需要进行每周两次的血液透析,以及一次血液透析滤过或者一次血液透析加灌流,每次的透析时间为四小时。通过对患者的健康状况问卷量表以及实验室内的资料进行系统性的处理和统计分析,将两种血液净化方式下的患者进行比对,比较患者生活方式的不同,而引起的生活质量的差异。根据对两次案例的比对可以观察到两组患者的区别,在白蛋白以及总体健康状况上的差别对数据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对体能、疼痛、社会功能、精力状况、前白蛋白、血磷、甲状旁腺激素等七个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会对数据产生较大影响。而肌酐、尿素氮、血钙、血红蛋白等七个方面,对患者的体力没有明显的影响,对患者的工作生活、情感生活、以及二者之间影响都没有大的改变。因此MHD 患者的生活质量虽然会由于病情影响而普遍较低,但是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干预,就可以对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功能能方面都有改善,并发症的患病率也降低,因而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基本调查资料和操作方法

1.1 患者基本资料

根据对某医院学业透析室中的病例数据进行整理,可以得出结论,同年内一月到五月内的七十例病例可以再进一步的细分。单纯血液透析组共37 例,男性27 例,女性10 例,年龄区间为26~78 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四十七岁左右;杂合型血液透析组为33 例,男性20 例,女性11 例,年龄区间为23~77 岁,平均年龄为四十四岁左右。而进行选择的标准,第一点是患者的透析时间是否大于三个月,第二点是患者身体内不存在心脑血管并发症,并且患者没有严重的残疾和感染性疾病,第三点是必须确保患者的思维正常,能够具备正常的沟通能力和思考能力。

1.2 透析方式

我国现阶段的透析方式大都采用外国先进的技术,如采用的是德国生产的费森尤斯4008S 血液透析机及4008S 血液透析滤过机,碳酸氢盐透析液,日本生产的东丽合成膜透析器,丽珠公司HA130 血液灌流器,透析液钠浓度为138mol/L,透析流速为500ml/min,透析温度为36~36.5 摄氏度,血流量为200~300ml/min,每次治疗时间为四小时,采取前置换,置换液流量60~100ml/min,均应用自体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

1.3 调查方法

普遍的调查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对患者进行健康状况的问卷调查,然后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记录测评,但必须要在征得患者同意后,由患者独立填写。健康状况问卷量表内包括三十六个基本问题和八个维度。第二种方式,对两组净化方法所得出血红蛋白、前白蛋白、尿素等多项内容,最终得出患者的基本健康数据。

1.4 统计学方法

在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采用的都是spss 方法对患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数据处理也采用了相应的计量方法进行,得出最终结论。

2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科技在不断的进步,医疗技术也在随着高新科技的引进而逐渐增强,因此对患者的血液的净化方式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进行细分,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高通量血液透析等方法在我国现阶段的医疗环境中应用的比较频繁。大量的数据表明,不同病情采取不同的透析方式,毒素的清除力度是不同的,也会对病情产生正面的影响,并且,MHD 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许多因素有关,例如年龄、家庭情况、并发症、经济条件等等。在研究者的研究结论中指出,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主要与患者具备的并发症有关,而并发症的起因大都是透析而来,因此不同的透析方式是会对患者产生不同的影响的。

第3篇:职业卫生方向范文

[关键词]职业教育 地方经济 相关性

[作者简介]曾智飞(1977- ),男,江西南昌人,南昌大学理学院在读博士,江西科技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江西 南昌 330031)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3-0169-02

近年来,江西职业教育不断创新办学理念,在坚持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同时,紧贴江西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打造核心增长极的需要,以发展高职为龙头,以中职技校和各类培训为双翼,走出了一条质量高、特色浓、成效好的职业教育发展新路。目前,已经形成了高职、中职和短期培训的多层次办学结构和公办、行业办、民办为一体的多元化办学模式,初步构建了中职与高职对接、专业与市场对口、学校与企业对话、公办与民办并行、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并举的职业教育体系。一方面,职业教育的发展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力智力支持,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职业教育的发展又离不开地方经济的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水平影响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水平。

一、地方经济与职业教育关系的定性分析

1.地方经济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地方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影响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地方经济的发展水平影响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水平。地方经济发展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是职业教育生存发展的前提。一方面,地方经济发展为职业教育提供必要条件,如人力、财力、物力等;另一方面,地方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包括劳动力数量、结构和素质等方面新的需求。经济发展水平不仅决定职业分化程度,同时决定了各种专业的就业机会及对劳动力要求的层次,从而影响职业教育的发展。

第一,地方经济发展为职业教育提供保障。就职业教育发展的条件而言,无论是扩大办学规模还是调整专业结构、提升办学层次,都必须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资金,这些资金一是来自学杂费收入,二是来自政府的财政拨款,还有一些是来自企业投资和社会捐赠,这些无一不与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富裕程度有关。一般来说,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财政收入越充裕,对职业教育的投资也就越大,即经济较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层次与规模也较高。此外,在经济发达地区,由于产业梯度较高,产品及服务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也较高,对技术的需求会使企业主动与职业院校合作,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反之,经济发展水平低,发展职业教育就会缺乏基本的办学条件,无论规模还是质量都备受制约。如江西的新余市和南昌市人均GDP和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在全省排名第一、二位,职业教育相对的规模也在全省排第一、二位。

第二,地方经济产业结构影响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受到各个方面的影响,如资金、师资、设备等,但最主要的是受产业结构的制约。产业结构升级的实质是科技进步并应用到生产领域,孕育新的生产部门。职业教育专业的确立、调整与改革都必须与产业结构相适应。产业结构转换带来的劳动力就业结构及层次变化,必然对职业教育的类型结构和专业设置产生相应影响。一方面,新兴产业崛起,相关人才需求的增长,促使职业教育新专业方向的产生,如新材料、新能源专业;另一方面,传统产业的衰落,人才需求的萎缩,导致职业教育相关专业的减招或停办。例如,萍乡由于煤矿产业的枯竭,职业院校的相关专业也减招或是停办,而转向新兴的煤电铝、电瓷等行业;新余由于近年来光伏产业的发展,目前新余的所有职业院校都设有光伏专业;而赣州地处山区,职业教育矿产及果业方面的专业也很有特色。因此,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的调整与提升既要服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结构层次的要求,又要通过自身的优化,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

第三,地方经济发展为职业教育提供生源。没有生源,职业教育只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越多,教育投资也会增加。根据经济学理论与国际惯例,在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之后,居民消费结构会从生存型向享受发展型转变。2010年江西省人均GDP已经突破3300美元,特别是新余,人均GDP已突破8500美元,老百姓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对文化生活的追求,特别是对接受教育的需求更为迫切也更有条件。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职业教育投入更多,居民接受职业教育的比例也越高,同时由于地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优化,新兴产业扩大充实了职校毕业生的就业市场,进而使职业院校的招生数量和办学规模得到扩大。这种生源的增长不仅体现在职前教育,也体现在职后教育。随着地方经济不断发展,产业升级不断加快,“一招鲜、吃遍天”已难以维系,从业人员的知识更新和技能培养须适应更高的要求;技术型、管理型人才如果不持续“充电”,很有可能赶不上产业升级、技术更新的步伐,好比“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此他们将迫于这种压力而产生对职后培训和继续教育的需求,从而为职业教育发挥其培训职能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4篇:职业卫生方向范文

卫生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我国卫生职业教育改革和创新,提高全民健康素质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但是目前我国卫生职业教育还存在一些的问题,尤其是在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岗位竞争力上还需继续探索和实践。促进卫生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以就业为导向。

一 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传统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

以就业为导向的卫生职业教育是为了培养更多高技术、高技能和高素质的人才,这就要求卫生院校必须转变传统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面向社会和市场进行自主办学。以就业为导向的卫生职业教育改革,必须面向就业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按照“订单式”培养的要求来推动卫生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的改革。一方面要根据就业市场需求,找准定位和目标,强化市场预测,主动配合劳动部门和人事部门,加强与医药卫生行业的合作;另一方面要做好学生的就业服务工作,实现以“出口”拉动“入口”。此外,卫生职业院校要建立稳定、灵活的就业网络和渠道,加强卫生职业教育和职业中介的交流与联系,实现卫生职业院校与职业中介的一体化发展。

二 以就业为导向,设置与卫生职业教育相适应的专业体系

卫生院校在设置专业时,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还要结合社会发展、行业需求和地区经济的发展特色调整现有的专业结构,设置与卫生职业教育相符的专业体系。同时,专业设置要与用人单位相结合,推进“订单式”培养。如可以在传统的护理、药剂、助产、口腔工艺、医学美容、医学检验等专业的基础上,设置了一些与市场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新型专业,如眼视光技术、计划生育技术、卫生信息管理、卫生保健等。同时,卫生职业院校在设置专业时,应该在主专业基础上不断拓展子专业,如护理专业拓展为英语护理、急诊护理、美容护理、康复护理、老年护理、心理护理、综合性护理等,医学检验专业拓展为临床检验方向和卫生检验方向,药剂专业拓展为药品营销方向和医药制剂方向等。

三 采用“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岗位竞争力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医药卫生行业的岗位实际需求,医药卫生单位的人力资源配置进行订单式的培养,采用“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学校应该与相关医药卫生单位共同制定和编制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要将实训课堂搬到具体的医药卫生单位中,让学生真实感受职业环境,在不断的实践中提升自身的岗位竞争力。如在临床护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课堂搬到当地医院的住院部,组织学生跟随专业的护理人员进行临床护理的实训教学。以急诊护理为例,学生在实训中要掌握急诊室护理人员的职责和工作特点,要理解和掌握分诊方法和对常见疾病的初步分诊,了解和掌握休克、创伤、出血、急性中毒等病症的急救护理,要学会观察和护理住院病人等技能。实训结束后,要进行一对一的考核,获取实训成果。此外,卫生职业院校应该加强与当地医疗卫生单位或企业的交流和沟通,利用医疗卫生单位或企业的人力资源和资金,建立校内实训基地,方便学生的实训。这样的一种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了教学资源,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和未来就业的竞争力。

四 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目标,开展“对证施教”的实践教学

基于职业导向的卫生职业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满足职业需求的能力为核心,而不是单纯地学习书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就必须开展有效的实践教学,依照卫生职业教育的“双证制”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开展“对证施教”的实践教学。《国际职业技能鉴定规范》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的实践技能分为专业技能和相关技能。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将实践教学的课程调整为全部教学计划的一半以上,根据不同岗位特点,将实践教学分为基础技能教学、专业技能教学和综合技能教学。同时,把与“职业性”相关的基础技能和专业技能教学渗透到见习教学、开放教学和实验教学中,把与“岗位性”相关的综合技能教学渗透到实习教学、技能强化训练中,以此逐步建立“对证施教”的实践教学体系。

第5篇:职业卫生方向范文

2009年,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颁布了《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遵循医学教育规律,严格控制医学类专业招生规模,积极发展护理、药学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也提出了包括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人才工程等重大人才工程。所以,做大做强高职药学药品类专业,培养高素质的药学专门人才,是发展我国卫生事业,振兴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任务。

一、行业背景分析

1.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药学人才

药学人才是医药行业队伍中的重要成员之一,是促进临床治疗和药品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求明确提出要建立药品应用和供应保障体系,在县级以上医院开展临床药学服务,指导临床用药,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四室一房”(“一房”指药房)建设,建立以全科医师为核心,包括药师和护士的医疗服务团队。卫生部在《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要求:“大力开发医药卫生急需紧缺人才,到2015年,药师达到55万人,到2020年,药师达到85万人。”国际药学联合会公布,每万人口累计应有执业药师6.2人,而我国每万人累计执业药师数不足2人。

2.河南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药学人才

河南省现有药品零售企业约1.8万家,批发企业352家,生产企业322家,医疗机构制剂企业67家,互联网药品交易、信息服务84家。据统计,我国目前执业药师近28.2万人,大部分在东南地区,广大中西部省份执业药师人数严重缺乏。截止2014年12月,河南省注册执业药师人数仅1万余人,在执业药师注册人员中,专科及以下学历人员占注册总人数的62%,非药学、中药学专业人员占注册总人数的32%,低学历、非药学和中药学专业者还占较大比例,需要更多高级药学人才来弥补执业药师的缺口。

二、医药行业调研

依托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在行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采取多种形式,对药品的生产、流通和服务三大环节广泛开展行业调研[1]。明确了药学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核心能力,使药学教育与行业产业相融合,课程教学内容与行业职业标准相对接。[2]调研结果见表1。

表1 职业方向、工作岗位及典型工作任务

根据行业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

1.搭建校企、院对接平台

坚持药学教育与医药产业相结合的发展道路,紧紧围绕药品生产、药品流通、药品使用三大领域培养人才。建立由学校、行业管理部门、企业、医院等共同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制度,规范管理,保障合作的顺利实施。

2.创新高职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明晰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规格,结合岗位需求和岗位胜任力,在“突出职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订单定向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总结归纳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特色。

3.构建“专业平台+职业方向”的课程体系

该体系以人文社科类课程、药学基础课程及药学专业核心课程作为专业平台,在此基础上开设不同职业方向课程。该体系的实施为毕业生选择不同的就业岗位提供必要的知识及技能储备,突出在培养共性的同时发展学生的个性,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适应性、针对性、灵活性。

4.打造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实行“请进来、走出去”的协作模式,一方面鼓励行业企业专业人才来校任教学,同时选派专任教师到企(院)业顶岗实践,提升专业技能。逐步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高水平的教师团队。

第6篇:职业卫生方向范文

【关键词】CBE模式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医学方向 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4-0011-02

新医改将信息系统确定为支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支柱之一,充分体现了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在医疗卫生事业中的重要性。随着新医改的进一步实施、医疗卫生信息化全面启动,社会对医疗信息化人才的需求逐渐扩大,尤其是对专业基础扎实、实践创新能力强的医学信息专业人才日益关注。本文将能力本位的CBE理论应用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医学方向)实践教学中来,围绕专业学生从业能力展开科学合理的论述,从而有效保证卫生信息化的人才建设,促进卫生信息化的发展。

一 CBE教学模式简介

CBE教学模式是英文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的缩写,是加拿大等北美国家使用的一种基于能力的教育模式,其含义是以胜任岗位工作要求为出发点、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体系。20世纪70年代美国休斯顿大学在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的掌握性学习模式和反馈教学原则的基础上,开发出的一种新型的突出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CBE教学模式主要由职业目标、教学模块、个性化学习和科学管理四个部分组成。该模式的显著特点是以就业能力作为教育的基础,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用人单位对培养对象的要求为目标,以能力模块为单位设置教学体系,极大地增强了教育的针对性与适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的个性化,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强调学生的自我学习与评价,最大限度地提高培养对象的职业技能。

二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医学方向)实践教学现状

1.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医学方向)实践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加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医学方向)实践能力培养主要由以下两方面决定。

第一,专业特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医学方向)教育旨在培养能在管理部门、卫生机构、工商企业、科研单位等从事信息管理及系统分析、设计、评价的专门人才。该专业的特点是融医学、计算机科学与管理科学于一体,融理论、技能于一体,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应用性。医学信息人才为胜任工作、创新工作,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更需要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因此,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医学方向)教育应着重加强实践教学。

第二,社会发展对医学信息专业人才的需求。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需要大量的医学信息类人才,在新医改方案的“四梁八柱”中,信息与人才保障均为新医改方案的战略性支柱。新医改方案第十三条明确要求,“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医药卫生科技创新机制和人才保障机制”。随着医改的加速推进,人才储备不足问题逐渐凸显。尽管新医改方案并没有直接指出卫生信息化人才问题,但是,从新医改方案的思路和信息化的战略地位来看,培养卫生信息化人才不容忽视。培养一支强大的卫生信息化人才队伍,是实施新医改、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

2.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医学方向)实践教学不足

目前,我国已有近50所医学院校设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各院校有不同的背景和特点,实践教学也各有不同。但从整体上看,绝大多数都是围绕基本技能实习、专业单项技能实习和专业综合技能实习三个基本实践教学环节开展教学的。在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但从长远发展看,现有实践教学模式仍存在问题与不足。调查显示,80%的相关用人单位认为医学信息人才最大的不足是“实践操作能力不强”,居各项之首。

第一,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首先,体现在课程学时分配上,部分课程安排的实践或实验环节很少甚至仅限于课堂理论的讲解,不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教学方法和手段跟不上信息技术发展的节奏。其次,部分院校在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上缺乏完善的培养体系,不同的实验是相互孤立的,没有系统性。再次,专业老师各自为战,在撰写实践教学大纲时没有进行沟通协作,以致同样的教学内容在多门课程重复出现,而体现课程特点的新知识和新基本技能未能体现。另外,专业教师本身缺乏实际工作背景和相关经验,或在思想上不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作用,重理论教学和知识传授、轻实践教学和能力培养,导致无法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创新能力。

第二,实践教学模式及内容落后。很多院校该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仍以“教”而非“练”为中心,教学活动以“师”而非“生”为主体,对实验步骤及可能遇到的问题的讲解过于详细,导致学生在实验中注意力集中到如何按照老师的指导步骤完成实验,而非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式方法,缺少自主分析与思考,动手多而用脑少,缺少参与实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此外,存在实践教学内容滞后于理论教学的现象,往往出现有的理论教学课程己更新,而实验内容却没有更新,没有与信息技术的发展联系起来,实验类型以演示性、验证性居多,且实验知识点分散,能力培养难以与时俱进,毕业生的实践技能难以有效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

三 借鉴CBE实践模式改革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医学方向)实践教学

1.CBE实践模式与传统实践教学模式的比较

与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相比(见下表),CBE实践教学模式突出强调对各种能力的详细表述、学习、评估和练习,以基本素质、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把教学过程看作一个系统,注重其投入、产出的过程,并及时进行反馈调整。为了培养具有较高社会适应性、较强实践创新性的医学信息人才,可以大胆借鉴CBE理论,改革该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构建以能力为中心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2.基于CBE模式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医学方向)实践教学改革思路

第一,重视实践教学,充分进行市场调研与分析。采用CBE模式要重视实践教学中的能力培养,在专业实践教学之前先要进行就业市场调研,需要调研的因素包括人口状况、医疗卫生领域市场的人才供求状况、正在形成的新职业与工作机会以及胜任这些工作的能力要求等,根据社会对医学信息类人才的能力需求状况进行专业实践体系的开发。

第二,分析工作能力,绘制能力图表。在医疗卫生行业政策的指导下,根据市场调研的分析结果,选择一些与专业对应的职业和工作岗位。以就业能力作为学习的主线,设置教育体系,安排学习计划,围绕能力培养所涉及的知识展开教学。这里的能力是指一种综合职业能力,包括四个方面:知识(与本职业相关的知识领域)、态度(动机、动力情感领域)、经验(活动的领域)、反馈(评估、评价领域)。这四个方面都具备方构成一种专项能力,一般以一个学习模块的形式表现出来。可由在某一职业长期工作、经验丰富的优秀从业人员组成一个专门委员会,将一个职业工作划分为若干个职责,再将每一职责划分为若干个工作任务并对两个层次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对应各个职责的综合能力和对应于各任务的专项能力,并绘制能力图表。

第三,以能力和岗位需求为核心开发“学习包”。“学习包”是教学人员根据能力图表上所列的各项专项能力,制订的模块学习指导材料。按综合能力归类,按各专项能力从简到繁、从易到难排序。“学习包”中的内容包括技能学习指导书、教师讲义、实习实验指导书、期刊摘录资料、设备操作手册、音像及计算机教学软件资料等。在“学习包”基础上,根据工作分析和技能组合分析编制出教学具体进度计划。

第四,改革传统实践教学方式,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改传统实践教学中以教师教授为主为以学生为主的多样教学活动,包括讨论式、任务驱动式、教学游戏式、案例分析式、角色扮演式、研讨会式、辩论式、演讲式等。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用人单位参观学习,鼓励学生边学习边实习,多组织学生进行工作模拟练习;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及专业实验室,采取边讲边练、精讲多练、示范观摩等形式。可根据实验内容及性质,发动学生编写实验指导案例,并辅以适当的指导及约束、激励措施。

第五,重视实践教学反馈。实践教学中要重视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不仅要注意观察实践中学生的学习行为,还要通过学生的实验报告获取反馈信息。在信息反馈中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学习中的情感体验等进行全方位的体察。通过教学反馈,不断修订完善能力表和其他有关内容。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医学信息人才的重要环节。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医学方向)实践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教师、学生等多方面的一致努力,从观念到行动到落实涉及的方面远不止本文中所提及的内容,需在以后工作实践中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周秀华、潘正勇、赵晓华. CBE理论及推行的探讨 [J].职教论坛,2000(7):13~15

[2]王吉林.借鉴CBE模式改革专业实践教学[J].职教论坛,2002(6):51~52

[3]邓泽民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模式的比较与创新研究[J].职教论坛,2002(20):7~12

[4]朱小兵.卫生信息化人才建设刻不容缓[EB/OL]. http://.cn/weekly/cio/newhealth/htm2010/20100909_888216.shtml

[5]贺培凤、卫毅慧.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新思路[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8(6):15~18

[6]曹高芳、姚岚.医学信息类专业建设与发展中的问题探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1):66~68

[7]钱进、叶飞跃.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J].现代情报,2009(8):199~202

[8]江瑜.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8(4):142~144

[9]刘泉、吕锋、吴皓莹.构建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J].理工高教研究,2008(3):115~117

第7篇:职业卫生方向范文

关键词:卫生事业管理硕士;社会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硕士;课程体系;专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59(2013)02-0092-05

我国社会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从建立以来,其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一直备受学者们关注。研究目的是为卫生组织培养具有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的人才提供借鉴。这些研究指出了现行方案不尽合理,并提出完善或改革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建议。但是,大多数研究都只关注设置的课程名称,提出的建议大多是增加或减少某些课程,涉及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和课程设置依据的研究几乎没有。

本文通过对美国五所世界一流大学——哈佛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密歇根大学和堪萨斯大学卫生事业管理硕士培养方案的研究,归纳总结了该课程体系的特点,揭示了其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和依据,并从中获得改革我国社会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硕士课程体系的启示。

一、美国MHA课程体系特点

在美国,MHA是硕士研究生水平专业学位,授予完成卫生事业管理职业需要的知识和能力课程的学生。该学位课程一般由隶属各大学的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政策和管理系提供。对于全日制无医学背景学生,学制通常为两年;有医学背景的生源学制为一年;有的学校为在职学习的学生提供3年学制课程㈣。各大学卫生政策和管理系根据自己的内部资源和外部需求,同时为学生提供卫生政策、卫生经济和卫生政策/管理/经济研究等学位,但是因为培养目标不同,其课程体系与MHA相似而不相同。MHA课程的使命是为卫生组织准备和训练高中低层管理者,课程体系一般分为以下几个层次: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选修课。该课程体系特点如下:

(一)以专业能力为核心,以高级认知能力为重点

专业能力是指从事某专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洞察力。专业能力的界定始终是国外大学教育工作者不懈的追求,因为课程设置以专业能力为核心,才能培养有能力从事专业工作的人才。

密歇根大学唧根据美国国家卫生领导力中心研发的卫生领导力能力模型确定了MHA学生应该具备五个方面的专业能力。第一,评价和分析能力:确定问题和收集、整理、归纳、利用相关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和分析能力通过开设卫生政策、统计、经济、运营、财务、人口健康、决策等课程实现。第二,沟通能力:有效的书面和口头传播技能。沟通能力可以通过人际互动、团队活动、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实践课程得以提升。第三,领导力:影响组织中的个体和团体实现组织目标的能力。领导力通过战略管理、领导变革、合作、权力影响等课程培养。第四,法律和伦理意识:高道德标准、正确的伦理价值观、正确理解法律,并将这些思想转化为社会期望行为。法律和伦理意识在学习卫生法律、讨论卫生公平和卫生伦理道德等过程中获得。第五,职业发展能力:评价个人职业生涯表现卓越必备的知识和技能,通过个人职业发展为卫生事业做出有意义的贡献。个人和职业发展课程将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和技能。堪萨斯大学的课程也是围绕五个方面的专业能力(交流和关系管理,领导力和职业精神,卫生行业和政策,质疑、探究和决策,管理知识和技能)设置的。

上述专业能力,包含和强调了高级认知能力,如分析评价能力及质疑、探究和决策能力。诚然,系统思考、权衡利弊、洞察原因、正确决策是每一个卫生事业管理工作者的日常事务。哈佛大学的MHA课程就以解决卫生挑战所需的批评性思维和解决问题技能为重点。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MHA课程重点培养卫生组织需要的概念抽象能力、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应用能力。

(二)公共基础课扎根于对公共卫生问题本质的理解

在以培养专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中,公共卫生知识是MHA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只有深刻理解卫生问题的本质,才能成为有效的管理者。美国MHA课程体系扎根于对公共卫生问题本质的理解,期望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从根源上找到问题的原因,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最近几十年,美国最紧急的卫生问题主要有卫生服务成本、医疗保险、卫生服务的可及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吸烟/酗酒/吸毒、生物恐怖、艾滋病等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等。因此,MHA课程的公共基础课围绕着探索上述问题的本质设置,如哈佛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的公共基础课都包含了如下几门课:生物统计、环境与健康、流行病学、伦理道德、社会与行为科学(社会医学)。

(三)专业基础课重视管理和领导力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正如WHO所言:领导力和管理是实现健康千年发展目标的关键。在社会急剧变革、卫生服务需求不断提升的今天,高等院校必须承担培养具有管理技能和卓越领导力的卫生事业管理者的重任。管理技能是指管理者从事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职能必需的能力。领导力是组织或团队中一个个体影响其他个体或群体实现共同目标的能力。美国大学MHA专业基础课中管理和领导力课程占有很大的比重。哈佛大学专业基础课中开设了经济学、领导力与沟通,大约占专业基础课60%的学分。明尼苏达大学阎也开设了公共卫生规划和预算编制、卫生组织领导力和有效变革等课程(见表1)。

另外,美国大学MHA课程还提供给学生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管理和领导力知识和技能迁移到的现实生活中的社会实践机会。约翰霍普金斯大学erMHA学生在第二学年必须完成11个月的全职实习。实习期间,实习单位提供工资和福利,学生参与实习单位管理团队并从事重要的工作任务,为实习单位做贡献的同时学习卫生组织工作的宝贵经验教训。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为此在多家卫生组织,如医院、咨询公司等建立了实习基地。哈佛大学要求MHA学生在第一和第二学年的暑期开展至少8周的全职实习工作。

(四)专业课与现实世界紧密结合,促进专业工作卓越表现

卫生系统的本质属性非常复杂。政府和卫生组织不得不面对资源有限和需求不断增长的困境。全世界很多国家都在进行着医疗体制改革以满足政府要求、提高组织绩效、回应卫生需求。为了成功地进行可持续发展变革,卫生组织管理者和工作人员需要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美国MHA课程非常关注医疗体制改革,为学生提供能应用到改革浪潮中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模型。如哈佛大学设置“美国卫生政策的政治分析及对策”和“卫生保健问题:公有化VS.市场化”等课程。而且,为了学生能在未来的管理和领导岗位上(如医院、亚急性和长期护理机构、保险公司、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表现卓越,哈佛大学为学生提供了财务、运营和战略管理专业课程(见表1)。

(五)毕业论文整合和应用理论知识,选修课拓展知识面和弥补缺失

毕业论文不仅是验收学习效果的最好办法,也是培养专业能力的有效手段。各大学均要求学生必须完成毕业论文研究工作。通过毕业论文,整合和应用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卫生问题,而且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提升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技巧、口头和书面汇报的能力。这些能力是学生未来的工作真正需要的。

选修课程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和弥补学生欠缺的知识和技能为指导思想。如明尼苏达大学开设的选修课“美国和第三世界国家人口问题”,旨在拓展学生视野。哈佛大学除了推荐选修课外,鼓励学生在全校范围内选修自己有兴趣的课程。

二、美国MHA课程体系的启示

(一)明确专业方向,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指导思想

美国MHA课程具有明确的专业方向,课程体系围绕专业能力进行设置。我国社会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研究生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社会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的高级教学、科研和管理人才。也就是说,在一个专业方向下,既要培养教学人才和科研人才,又要培养管理人才。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课程体系庞大且混乱,学生负担很重,而且未来工作中所需的专业能力又得不到深入发展。目前,我国很多开设该课程的学校都在进行课程改革,但是一般多是在原有的课程体系中增加或减少一门或几门课程,或者复制国外相关专业课程体系。这样的改革治标不治本。各院校应根据自身具体的办学条件和院校特色,确定具体的专业方向。管理方向应与教学和科研方向区分开来,培养应用型人才,授予专业学位,而教学和科研方向培养研究型人才,授予科学学位。

专业方向明确后,以培养与专业方向契合的专业能力为指导思想设置课程。目前,我国社会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岗位专业能力的界定尚属空白,所以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建立与中国卫生组织情境契合的社会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人才专业能力模型。如下研究设计可供未来研究工作参考:使用扎根理论和访谈卫生组织管理岗位工作者收集数据,用定性内容分析(content Analysis)方法分析数据,梳理MHA学生所需的专业能力集群和具体的能力条目;然后制作问卷面向利益相关者收集数据,通过定量描述性分析或定量相关性分析界定适合中国卫生情境的MHA专业能力;最后在教学实践中采用行动调查法(Action research)不断修订和完善专业能力体系。

(二)围绕专业能力设置课程

从我国社会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研究生的生源情况来看,管理方向应是首选。根据我国卫生情境对管理者的期望和对美国五所大学MHA课程界定的专业能力的分析,本文提出了我国社会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硕士生专业能力模型假说,以供相关的研究者和教学管理者参考。该模型由公共卫生能力集群、管理能力集群、领导力能力集群和高级认知能力集群四个集群组成,其中前三个能力集群共同支撑着高级认知能力集群(见图1)。

公共卫生能力集群要求学生熟悉卫生组织环境和深入理解卫生问题本质,具有公共卫生基本知识、理念以及探究当前和未来卫生问题本质的方法和思想。提供的课程应包括流行病学、生物统计学、环境卫生、劳动卫生、社会医学等。管理能力集群要求学生具备管理卫生组织事务的能力,提供的课程应包括计划、组织、监督和控制的知识和技能,课程应与将要从事的实际工作,如计划和预算、财务管理、运营管理、质量控制、人力资源管理等契合。领导力集群要求学生具备影响组织中的个人和团队成功地完成卫生事业可持续变革的能力,提供的课程应包括领导技能、领导变革、谈判和冲突解决、战略管理等。三个能力集群提供的课程同时培养从事卫生事业管理工作必需的高级认知能力,如批评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决策能力以及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三)注重与实践紧密结合,增加岗位实习项目

美国MHA课程设置与实践紧密相关,开设的课程与时俱进,关注医改和卫生热点及难点问题。而且,研究生阶段开设全职实习活动,提供实践体验和知识迁移应用的机会。目前,我国社会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为研究生开设的课程过于陈旧,而且基本无实习环节。该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应该具备与时俱进的视野,为学生提供与实践接触,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机会。

(四)选修课程以讲座课和工作坊(Workshop)为主

选修课程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和弥补学生欠缺的知识和技能为指导思想。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可以以讲座课的形式开展。我国社会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未来的工作领域是卫生行业,科学常识、卫生与健康科学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等都应该有所了解。工作坊的课程形式是弥补学生欠缺的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手段。比如,学生毕业论文需要使用统计软件,针对这方面知识缺失的学生,工作坊提供了模拟真实情景从而掌握实用技能的机会。

第8篇:职业卫生方向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科研能力;因素分析

二十一世纪的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新的增长点,也是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化的重要保障。卫生类高职院校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是适应卫生行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数量与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的重要基础。研究影响卫生类高职院校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各类因素,提出促进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对策建议,将有利于教师的能力发展和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一、教师教科研能力对卫生类高职院校持续发展的影响

(一)教科研能力是促进高职院校持续发展的基石。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是全球化背景下经济与社会的变革对现代大学与大学教师提出的时代要求[1],是促进卫生类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奠定学校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与卫生事业服务的基石。跨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卫生领域的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势必要求卫生职业教育主动适应卫生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教师必需站在卫生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研究卫生技术岗位对人才知识、技能、素质的综合要求。教师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教科研能力,是卫生类高职教育增强人才培养岗位适应性的重要保证。

(二)教科研能力是提升高职教学质量与促进学生发展的基础。随着卫生事业发展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和规格要求的悄然变化[2],随着新医改方案的出台,卫生技术人才岗位的变化,需要卫生职业教育教师深入研究专业设置的岗位针对性,更好地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服务[3]。今天的卫生职业教育必然需要以教学改革与质量提升作为内涵建设重点,教师教科研能力必将成为高职院校走内涵发展道路的关键[4]。因此,如何帮助教师从讲台新手到专家型(研究型)教师的成功转型[5],是提升卫生类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与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检索、问卷调查与座谈访谈的方法,系统分析影响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各种因素。来自省内卫生高职类院校260位教师参与了本次调查,所有数据输入Excel表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讨论

(一)教师教科研能力相对较弱,缺乏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从某校近三年获得的课题立项与情况分析,教师人均数量少,缺乏高质量的研究论文和高层次的立项课题.

(二)科研团队意识不强,主研方向不明,缺乏优势领域。调查数据显示,教师中27%人不知如何有效申报课题,而自认为教学任务较重,没有充足的时间投入科学研究的占到调查总数28%[6]。在制约教师科研质量提升的原因分析中显示,教师自身缺乏优势研究领域或主研方向不明是影响教师科研质量提升的主要原因,其次是缺乏时间保证和重立项轻研究过程的积累,分别占到调查总数的33.16%,23.16%。教师不善于根据自己的学术背景与专业特长确定自己的研究领域,导致教师科技创新能力的弱化,既限制了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也影响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科研能力培训薄弱,不利于教师的在职发展。在培训项目分析显示,教师最希望得到的培训是科研能力,其次是教学技能。教师希望学院帮助设计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减少一定的教学工作量以增加研究时间,加强学术交流提高教师学术水平。目前教师接受培训内容分析,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居多,其次是校本培训。调查中还显示有69.47%的教师没有参加过院企合作项目研究。

四、对策建议

(一)做好顶层设计,分类指导教师规划研究领域。分类指导教师规划研究领域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顶层设计的重要内容。学校要结合教师成长规律、学术背景与个体发展需要,根据教师发展的不同时期设计具体目标与任务,分类指导教师进一步明确自己的研究基础和优势,锁定研究领域,有效引导教师结合学校的整体发展需要,在学校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育教学研究、自然科学研究等领域,积累研究经验和第一手资料,逐步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二)加强团队协作,发挥组织智能提升能力水平。科学研究需要团队协作,互补互助才能达到团队成员的最大工作效率和团队组织智能的发挥。卫生类高等职业教育特点是要岗位针对性强,专业知识与人文素养并重。教师唯有加强团队建设,包括校际合作和校企合作,组建有不同层次教师及行业专家参加的研究团队,才能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中发挥协同作用,有效推进教科研工作向纵深发展。

(三)创新激励机制,构建促进教师能力提升的平台。有效的教科研管理在于善于为教师搭建能促进教师能力提升的适宜平台。创新激励机制,营造利于教师教科研能力发展的氛围,鼓励教师在专业建设、课程整合、教材建设等方面选择主研方向,引导教师乐于把学校的整体发展与自身发展相结合,把教学一线与临床一线相结合,实现教师的校本在职发展,是促进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的重要举措。

(四)锁定优势领域,厚积薄发提高研究成果品质。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不但需要外部条件,更需要有激发教师主动投入研究的内在驱动力。学院应遵循科学研究本质规律,不但善于引导教师投身科学研究,更要帮助教师锁定自己的优势研究领域,引导教师根据自身业务专长与研究优势,结合专业,深入临床开展应用性研究,从关注自我发展向关注行业发展、学校发展,关心学生发展转变,厚积薄发出成果,从根本上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作者:孙小娅 薛若雯 徐承萍 章文静 单位: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玉衡.美国大学文化发展新趋向———教师发展从关注自身专业到关注学生学习[J].外国教育研究,2008(9):41-45.

[2]李晓明.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职本科教育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12(3):18-23.

[3]许序修.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发展性评价”[J].中国教育学刊,2009(5):83-85.

[4]李琼生.实施“质量工程”背景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3):32-34.

第9篇:职业卫生方向范文

1.1行业特点

卫生服务作为特殊的服务行业,其管理方式千差万别,但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卫生服务行业的管理模式正在趋于统一。作为卫生服务主体的医院等机构拥有大量的患者、医生、护士等工作人员,装备了大量的先进仪器设备,每天处理大批业务,产生了庞大的信息,医院一直是当前医学信息潮流中最活跃的领域。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性能的提高,计算机技术已经在卫生服务行业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尤其实在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管理、等各方面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医疗服务机构的医学信息化管理程度不断提高,三级以上医院全部实现了医学信息的计算机管理。各种卫生医疗机构和管理部门也都采用了对医学信息的计算机管理。

1.2教育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中,卫生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主要是使求学者获得卫生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实际能力(包括技能和知识等),提供通向医疗卫生职业的道路。因此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操作时培养的重点方向。实践技能不仅包括医学相关的实践技能,还包括对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和医学信息计算机技术的熟练使用。而当下大部分卫生类院校没有开设专门的医学信息计算机相关课程,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前需要单独进行相关的岗前医学信息计算机技能的培训,才能进入工作岗位。由此可见在医学院校和卫生职业学院开设医学信息计算机技术课程已经迫在眉睫。

1.3计算机教学

卫生职业学院的计算机教学现今仍以计算机基础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一般学时为54学时,主要讲授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基础知识、Office办公自动化等方面内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在中学时代的计算机课程中已经学会了上述大部分知识,教学存在重复性,同时也无法突出卫生职业学院的特点,和医学专业的特点。不能实现与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岗位需求无缝对接。因此在卫生职业学院等卫生类院校开设医学信息计算机课程,已经成为了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医学信息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医学信息系统

2.1医学信息计算机应用技术

医学信息计算机应用技术是一门以医学信息为主要探究对象,以医学信息的运动规律及应用方法为主要探究内容,以现代计算机为主要工具,以解决医药工作者在处理医学信息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为主要探究目标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一门介于医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应用性强有不乏自身基础理论的探究。

2.2医学信息系统医学信息系统

涵盖整个与医疗、卫生有关的信息加工、传递、存储以及利用等相关的信息系统,包括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医疗服务信息系统(主要由医院信息系统组成),卫生行政管理信息系统所组成。

3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

3.1教材选择

医学信息计算机应用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目前可供选择的教材较少,推荐使用以下教材:(1)《医学信息计算机应用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该教材也是全国医学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工程教材、全国医学信息技术考试管理中心岗位技能考试的制定教材。(2)《卫生信息学》,卫生出版社。

3.2教师培训

原有的卫生职业学院的计算机课教师和实验教师可以参加全国医学信息技术考试管理中心的培训,考试后获得相关的从业资格。同时鼓励教师到医院等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进修,参观、学习,了解医学信息计算机技术的实际应用,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3.3教学计划在第一学年即可开设,建议设54学时,其中理论12学时,实践42学时。同时针对不同专业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

3.4教学目标及其具体实施方案

卫生职业院校开设的专业较多,以我院为例,开设了护理、口腔医学技术、医学检验技术、药学、康复治疗技术、医学营养、公共卫生管理等专业。不同的专业学生学习的专业课程完全不同,日常使用和管理的医学信息也不尽相同,可以针对专业开设不同的课程。如护理专业学生重点介绍门诊护士和住院护士的医学信息计算机技术的使用。药学专业学生重点学习药房(药局)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检验专业重点学习医学、卫生检验、检疫实验室的医学信息的管理。根据不同的专业突出不同的侧重点,在教学中可以分专业教学,从而达到医学信息计算机技术的学习目的。下面以护理专业学生为例介绍教学目标及其具体实施方案。护理专业学生可根据学习方向重点学习医院信息系统的门诊护理工作站、住院护理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卫生服务机构的医学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的使用。以住院护理中心的计算机管理中,住院护士应具备以下医院信息系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如表1,表2所示。

3.5改变教学实施策略,改革教学方式

结合医学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的操作采用以实训教学为主的教学、考核方式。改革考试方式,采用实践技能操作的考试方法,模拟医院的科室设置,安装医院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同时设置挂号室、收款室、医生诊室、药局、门诊处置室等部门,由不同专业学生扮演患者、挂号护士、收款人员、门诊医生、药局药剂师、门诊护士,分组进行操作,完成整个门诊操作流程。同时鼓励参加全国医学信息计算机应用技术认证考试。使学生毕业时获得双证。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