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Abstract: We are facing a new time in which there are more media tools that can provide much rich information through much channels. It is worthy to consider how to develop the traditional media under this situation.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of integration of the old and the new through analyzing the new media and the traditional media.
Key words: traditional media; new media; development; new media time; integration of the old and the new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2-0303-01
0引言
现在大众对于互联网媒体的信任度增长非常快,有两个方面值得注意:第一,在大事件报道中,互联网媒体越来越多地承担了主流报道的任务和体现了主流媒体的价值。第二,新技术和新产品应用在媒体上对用户需求的满足以及在满足上的加速度发展,互联网媒体之间、用户之间交互以及在营销上的口碑传播,使得大家对互联网媒体的信任度提高。
1平台为王,新媒体提供新平台
我们面临的时代有更多的媒体工具,提供了更丰富、更多渠道的内容,有些内容是权威媒体的,有些内容是民众通过他们的工具创造的,这些都构成当下的媒体形态本身。比如说迈克尔・杰克逊的葬礼,腾讯网上的做法和手机上编辑的是不一样的,不同用户需要不同的内容,不同的终端是不同的内容。以前认为的内容为王,在今天事实上平台也是为王,腾讯网不是做一个媒体取代其他,而是提供更好的平台为网民服务。近年来,中国国内不少传统媒体在新媒体领域迈出了新步伐,但也存在不少值得思考的问题。事实上,传统媒体、新媒体化生存既是推的过程,即将内容放置不同媒体形态和渠道中,更是一个拉的过程,即寻找激发满足受众新需求,拉动整条媒体产业链的拓展。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变的过程既是新技术手段的运用,又是新形态节目内容的开发,是内容、技术、渠道的不断融合与相互作用。因此,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并存发展的过程中,要统筹协调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发展,使用和依靠传统媒体资源,使丰富的内容资源在新媒体的技术平台上能够多次、复合使用,实现内容的增值服务,实现两种不同形态媒体的相互作用。
2新媒体时代的传统媒体发展机遇
2.1 新闻采访技能融合的机遇。由于新媒体的先进性,每个记者都可以同时使用不同的采访工具进行采访报道,这对传统媒体提升信息搜集能力提供了机遇。比如报社的记者同时可以成为电视台和网站的摄像、摄影的记者,形成内容多种表现的手段,无疑给传统媒体内容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创新机遇。
2.2 传统媒体通过产品的数字化创新机遇,目前新媒体正处在高速成长的过程中,通过对新技术的应用,不断改造传统媒体的产品形态,形成产品创新的机遇,比如通过新技术对传统的平面媒体内容进行二次演绎,从而为读者带来不同的体验。
2.3 商业模式创新的机遇。传统平面媒体的商业模式创新机遇表现在:一是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优势,对传统媒体内容延伸到新媒体之中,形成具有较高竞争力的数字化产品。二是进军电子商务,将传统媒体的商贸广告信息在新媒体平面上再次利用和挖掘。第三,利用新媒体开展增值服务,包括提供搜索引擎、电子通讯、即时通讯等。也就是说把平面媒体,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行有机融合,这样使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有一个更好的、互动的发展机遇。根据特定用户需求,开发个性化产品。
3新旧媒体合作,功能实现革命性变化
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带来的冲击是一种适应性的冲击,而不是取代性的冲击。羊城晚报报业集团这些年来做了一些探索:第一,打造了金羊网,现在金羊网已经连续9年盈利。这在报纸所办的主要网站当中是不多见的。第二,推出了手机报。第三,推出了华南地区的第一份电子杂志。第四,推出了QQ报料。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和腾讯公司的强强合作,很可能产生一种新的媒体业态,这种媒体业态将是权威和民间相结合,媒体介入和受众参与相结合,资讯服务和社区交往相结合。现在QQ报料开通以后,成了一种即时的交流平台、报料平台和服务平台,形成强大的互助合作社区。我认为传统媒体一旦进入这样一个渠道,它的功能就会实现革命性的变化。按照这样的做法,他们还着手创办“中央厨房”,实现新闻产品的统一配送。还组建了新闻学院,着力培养全媒体记者和公民记者。我相信未来的传统媒体一定是充满活力的媒体,未来的传统媒体,特别是报纸,绝对不会消亡,消亡的只是一种形式,但是我们的精神、内容、功能永远存在。
4传统媒体路还长,合作实现共赢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高增长的广告投放率,但它毕竟没有像传统媒体这样投放时候具有稳定的确信度,这是经过上百年历史总结出来的一种投放模式。既然传统媒体的投放模式在中国还没有被颠覆,不管是做报业还是做广播电视的都不要过于慌张,更主要的是利用已经出现的技术手段,特别是双向交流的技术手段和后台统计的数据库手段更多地采集样本和数据,来支持传统媒体广告投放的可信度和效果,再加上我们要大量探索新的营销模式和促销的办法,这样就可以使传统媒体的广告收入趋于稳定。至于中国传统媒体还有多少年的路可走,我觉得肯定要比西方好。在许多方面我们还可以做比较长的时间。
[关键词]大众媒介 新旧媒体关系 全球化和本土化 媒介大融合 发展方向
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科技变革加上社会、经济、政治的推动,新的媒介产生的速度加快,不断冲击着这些传统媒介,并迫使它们从对抗走向合作。一些新兴媒体虽然还没有被大规模使用,却具有影响受众接触传统媒体的潜力。新旧媒介在激烈的竞争中,一方面,整个媒介生态空间出现整合汇流趋势;另一方面,传统媒体在剧烈的竞争中,调整结构,以多元的方式,推出适应新媒体环境的产品。
一、旧媒介消亡论
在整个大众媒介传播史中,每当出现一种新的媒介,原有的媒介就会深感不安,做出相应的制裁措施。因为,在一定时期内,受众和广告资源有限,一种新媒介的流行,就意味着旧媒介市场被瓜分,利益受到侵害。因此,经常会有人发出媒介消亡的论调。然而,事实证明,随着新媒介的扩张,旧媒介并没有立即消失,而是逐步调整媒介呈现方式,主动与这种新兴媒介融合,最终达到媒介生态新的平衡。
报纸出现后,很快遭到启蒙运动先驱们的鄙薄。伏尔泰(Voltaire)把报纸看作“一些鸡毛蒜皮的琐事的记叙”。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认为,“一本周期性出版的书是怎么回事呢?那就是一本既无价值又无益处的昙花一现的著作。”在这些以图书为依托、传播人类文明的启蒙者眼中,报纸只能削平知识传播的深度。
广播出现时也是如此,在与报纸经过短暂的蜜月期后,受到后者的种种非难。在长期居于大众新闻传播首位的报纸看来,广播对其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在我国,改革开放对于广播业来说,首先是摆脱报纸,自己走路。正是在这种竞争中,广播才逐步找到了媒介自身的特性,制作出能够发挥其更大潜能的节目。
二战后,电视步入发展轨道,很快对传统大众媒介构成威胁。美国电视公司直接采用挖广播电台明星的方式,与广播展开竞争。当时就有人预言,广播不久将会自动消失。面对具有强大优势的电视,广播从屈服逐渐走向独立,至今仍然占有一定的市场。
在电视的起步过程中,同样受到戏剧和电影等媒体的排斥。后来,美国电视界与好莱坞联合,制作出经典的电视电影节目,而且扩大了好莱坞电影的推广,从而赢得了互利。我国改革开放后的影视分歧刺激了电视的发展,最终使之走上独立制作、发展的道路。
如今,面对21世纪的新媒介,各种传统媒介态度更为积极。它们纷纷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移动电话等新兴媒介,为自己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在此过程中,媒介的呈现方式得到改变,严格意义上说,有些已经超出了传统媒介的性能特征。例如,网络广播已经改变了原有的信息传播流向,受众变得更为自由。
在这种多元的媒介生态环境里,没有哪一种媒介会取得绝对的优势,也没有哪一种媒介会立即消亡。它们之间的竞争已经从过去的排斥走向适应和利用,没有哪一种媒介是真正的敌人或者朋友。能否从新技术中吸收营养,不断寻求吸引受众的传播方式,才是竞争的核心。媒介存在的理由,归根结蒂,是能够满足人们信息的某种需求。媒介满足了或者刺激了受众需求,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二、媒介整合汇流
20世纪70年代以来,媒介更新速度加快,媒介之间泾渭分明的界限在不断模糊。媒介发展基本方向是:传播者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质量保证信息传播取得更好效果;接受者在选择信息方面能够拥有更多的自主性、多样性;某种单一的信息呈现方式,正被混合方式替代。从经营管理层面来说,媒介的“整合汇流”表现在跨媒体、跨行业的产业联合,新兴媒介大多产生于经营旧媒介的这些联合企业。媒介整合打乱了原有的格局,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基于新技术的新人际关系。
从媒介来说,随着第四媒体和第五媒体的兴起,这种整合汇流集中表现在传统媒介积极与互联网、手机媒介的融合。它们都在寻找新的表现形式来适应这两种媒介的强势。现在,不仅在网络上可以传播传统媒介的内容,而且还围绕手机产生了各种形态的变体,比如手机报、手机出版、手机广播、手机电视、手机电影、手机游戏、手机音乐、手机广告等等。
(1)印刷媒介
作为大众媒介的元老,报纸首先放下姿态,对新媒体的挑战做出回应,建立起数字平台。20世纪90年代中期,报纸网站推出即时新闻,以弥补印刷报纸和突发新闻事件之间的时间差。另外,报社还利用网络,推出在线资料库等功能。
报纸这种积极的态度,对网络文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网络新闻学中,编辑似乎失去了议题规划的主导权。编辑和记者渐渐掘弃了谨慎处理新闻的原则,不再经过多次印证,迅速将信息传送出去。更有甚者,网络新闻与广告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新闻中往往夹杂着广告营销。
电子版产品为报纸赢得了一些网络地位,却没有遏制住读报群体的下降趋势。报纸似乎只是吸引了原来的读者,却无法开发新读者,尤其是年轻群体。网络时代的年轻消费者,很少阅读印刷报纸,大部分没有养成看报的习惯。此外,企业新闻稿的权也表明了报纸部分新闻优势的丧失。企业新闻稿一直是先发送给传统媒体,然后发送给有需求的单位。
期刊业利用先进技术,加强印刷质量,且经常附带多媒体光盘,增加附加值并提高内容表现力。学术期刊则通过网络,将学术论文快速、广泛地收入查询系统,使文章影响力和利用率达到空前。许多图书也利用网络,以扩大发行和影响力。
(2)广播
广播的重大变革基于数字技术的应用。数字广播从根本上解决了电波问题,既保证了高质量、稳定性强的信号,又可以让全球听众收听节目,从而摆脱发射电波的限制。广播网站则加强了与听众互动的机会。与传统电台相比,这种广播方式成本低廉、运作简单,对于地方电台和小型电台来说非常有利;对于国际广播来说,能够更便利地打破地域界限,实现节目的跨国传播;此外,还促进了广播专业化和“窄播”化。手机短信的应用也为广播电台增加了互动性,使节目更具个性化色彩和吸引力。
但是,广播的网络化为传统伙伴——音乐制造了麻烦。长期以来,电台播放现场制作或者唱片音乐给听众,音乐界为电台提供丰富的节目素材,并从中获得影响力和更大的销量。二者的互惠、和谐关系因为免费下载音乐,引发著作权的法律纠纷,受到动摇。
(3)电视
目前处于媒介龙头地位的电视也不甘落后,全方位引进新技术。有线电视、数字电视、卫星电视等付费节目带来了节目多元化,加上网络影音服务的普及,免费电视收视率明显下降。媒介整合加强了电视的互动功能,观众不再被动收视,而拥有更大的自主选择权利,从而使电视也向个性化方向迈进。
电视台公开网址,观众可以通过网络收看节目,商业广告也移入网络。电视还鼓励观众通过电子邮件或手机表达对节目内容的意见,增强了节目的互动性。并且引发了一种电视制作的新趋势,即受观众反馈意见的影响,决定电视剧情发展。
由于网络可以精确地测定点击率,广告商能够依据用户的详细资料,制定广告计划。网络广告可以针对与日俱增的网络大众,倾斜其媒体目标。在这种情况下,电视广告也受到非常大的冲击。
(4)电影
电影在面对新媒介时,反映出超强的活力和适应力。由于高科技在电影中的作用日渐增大,电影制作和宣传成本越来越高,跨媒体经营成为一种重要趋势。经过整合后的电影业将是风险性和利润性同样高的产业。
而新技术对于电影的表现手法和传播手段也起到重大影响。电脑动画制作、影像和声音合成、立体声仿真和最大影像播放系统、直播卫星传送节目、具有多元发展可能的网络电影、个人DV电影等等,都是电影对于新技术元素的吸收。电影产业在运作过程中,将产品运用到高清晰电视上,直接传送到用户家庭电视屏幕上,并将多媒体影碟作为电影的重要附加产品销售。
21世纪,媒体呈现出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面貌,传统媒体在这种媒介环境中展现出富有弹性的活力,并整合了新科技。对大众媒介的消费者来说,接受信息和娱乐的渠道更加多元。大众媒介在社会中的作用将日益彰显,呈现出一个媒介的社会。
三、新媒介发展趋势
1.媒介大融合
大众媒介的融合是旧媒介面对新媒介的一个基本策略,报纸是在图书基础上的演变,而杂志是从报纸分化而来,电视则综合了各种已有媒介,并且在运营中还频频从广播媒介中获得资源。20世纪晚期以来,媒介的融合在规模、范围和深度上都达到空前的程度,表现出一种大融合趋势。它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1)技术融合
计算机、互联网和卫星三大技术使媒介在操作层面实现了相互融合。一方面,几乎所有媒介都在信息制作过程中应用了数字技术。信息不再被某种媒介单独呈现,而是在各种媒介之间交互使用。另一方面,在远距离传播中,信道不再为某种媒介独有,而是可以多种媒介共用,最终实现多网合一。
(2)平台融合
在技术融合的条件下,媒介内容传播平台之间的界限也出现模糊。传统媒介纷纷推出网络和手机形式,而这些新媒体也在更新内容和表现方式。例如手机电影既可以是传统电影在手机上观看,也指专门为手机制作的电影。
(3)运营融合
技术和平台融合促使媒介产业在运营上互相渗透,而非此前旧媒介对新媒介的敌视态度。互联网的确以其强大的优势对传统媒介造成了巨大冲击,却离不开它们在内容方面的供给。如果互联网失去了这种资源共享,也就丧失了核心竞争力。手机媒介在发展过程中,也是在不断从传统媒介资源中开拓出新的赢利模式,来提高自身竞争力。
(4)组织融合
以上融合最终促成媒介企业之间的融合。为了节约成本,发挥媒介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的优势,不同媒介企业通过合并重组,形成一个在运营上能够真正协调的统一体,跨媒介集团应运而生。
2.传媒集团
在跨媒介横向整合的同时,媒介集团还积极寻求同行业的垂直整合。为此,它们往往跨越地域限制,组成跨媒介、跨区域的超级传媒集团。在更大范围的市场竞争中,能够利用数字信息产品高投入、低成本复制和媒介转换、高回报的特性,来扩大竞争优势。在媒介政策上,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放松管制的浪潮。国营和公营媒介机构纷纷私有化,为超级传媒集团扫清了障碍,使其全球性扩张更为便利。
3.全球化和本土化
超级传媒集团改变了大众媒介在国家政治中的角色。它们为了谋取更大的利益,实行弱化意识形态的策略,不去触及子公司所在地敏感的政治问题,而生产能够超越国界的信息产品。这样,它们经常以内容和形式的本土化,来适应当地受众的媒介需求,构成了一种独特的全球化和本土化景观。从另一个角度讲,全球化的意义还在于,超级传媒集团的这种策略使越来越多国家的媒介企业被强行纳入全球竞争轨道。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媒介产业还处在较初级阶段时,就与跨国传媒集团展开竞争。
4.长尾经济
传统经济时代,媒介产业遵循“二八原则”,由处于领先的少数企业来决定整个产业的规模。数字时代,媒介经济将朝着两个极端发展。一极是前述的超级传媒集团,以庞大的经济体系来实现对行业的主导;另一极是互联网给予无数小而多的企业机会,使之形成整体上不逊于头部企业的巨大尾部经济效益。这就是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所谓的“长尾(The Long Tail)理论”。
5.分众化
在悄然而至的后现代社会,人们不再像原始、封建乃至现代社会那样,寻求行为的一致性,而呈现出更多的去中心化。这种特征也明显地表现在对信息需求的个性化上。对于大众媒介来说,需要针对这种需求细化,不断地将其目标受众进行分化,实现大众传播小众化。在技术上,新兴媒介在细分受众方面越来越准确而有效,这种趋势可能导致人们对社会认知的破碎感逐步增强。
6.媒介文化
早在电子媒介时代,梅罗维茨(Joshua Meyrowitz)的媒介情境论和波德里亚的拟像化理论就指出,人们生活在媒介信息所构造的环境之中。数字时代,尼葛洛庞帝(Nicholas Negroponte)更是以数字化生存来描绘人们对媒介的信赖。手机等移动媒介的兴起使人们彻底陷入一个非真实的生存环境之中。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和生活方式等等,都处于这个由大众媒介信息所编织的拟像化世界里。在波德里亚看来,媒介将一种新型文化植入日常生活的中心,这是一种置于启蒙主义理智与非理性对立之外的新文化,即媒介文化。
[参考文献]
[1][法]皮埃尔.阿尔贝、费尔南.泰鲁:《世界新闻简史》,北京: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年版,第13,94页。
[2][美]约瑟夫.斯特劳巴哈:《今日媒介:信息时代的传播媒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9页。
[3]温世仁、庄琬华:《媒介的未来》,大块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版,第124页。
[4][美]马克.波斯特:《第二媒介时代》,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0页。
[5][美]施拉姆:《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香港:华夏出版社1990年版。
[6]邵培仁,海阔:《大众媒介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版。
[7]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80页。
关键词:电视产业;新媒体;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2-0069-02
以优酷、土豆网为代表的视频网站以及诸如PPS的直播流媒体等,逐渐占据了当前国内市场,电视产业内部潜藏着深层的矛盾。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等发展迅速,移动互联又掀。新媒体业态下,电视产业发展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新媒体时代的电视发展问题
目前业界关于电视产业发展方面探讨,主要是围绕着新兴业务、产业政策影响等问题开展。然而,真正对新媒体下的国内电视产业带来的挑战、机遇表现,对电视产业发展和进步原因分析却比较少。事实上,影响电视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并非资金和技术,也不是从业人员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关键在于产业结构缺陷。对于这些缺陷,其形成过程有一定的历史原因,也许曾经是优势和优点,但目前其已构成了国内电视产业发展的根本制约因素。
1.自身定位不准确
就目前内电视产业发展现状来看,矛盾的产生与解决都涉及到体制方面的深化改革。因历史沿革和发展方面的原因,国内电视机构特别是国有电视台依然保留着传统事业单位的特色和身份,这与其客观需求和可持续发展形成了矛盾,以致于主管单位、电视台之间产生了冲突,即“局台之争”。从产业规划和发展层面来讲,虽然国有电视机构担起来公共电视台的身份和角色,但是在市场化、产业化推动下,市场功能不断得以强化。尤其是随着电视产业的快速发展,经费不再过分依赖政府财政,仅广告收入就与电视商业属性以及公共定位形成了冲突,而且产生了抵触。实践中可以看到,虽然主管部门强调的是电视产业应当而且必须兼顾公益,但在经营和管理实践中,如何协调和处理二者的差异,至今仍是一个难以解开的结。
2.资金投入力度不够
对于电视产业而言,其作为高知识、高投入以及高技术要求的现代产业部门,同时也是智力、资金密集型产业,节目内容的制作与节目传输,无论是运营还是发展,均需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金。然而,随着广大观众欣赏要求的不断提高,节目的观赏性、艺术性要求也应当随之提高,节目的制作与创新都需资金支持。据统计数据显示,央视用于制作节目的人员、运营和设备采购费,每年高达50亿元;而美国的CNN仅用于新闻节目制作和运营的预算就超过了1亿美元,日本的NHK节目制作费用每年超过5000亿日元,英国的BBC节目制作费用占总成本的八成以上。然而,从国有电视过去的性质来看,一直视为事业单位,经营和创新性收入缺乏配套政策和有效的激励机制,电视台的主要收入来自于广告和有线电视,单一的业务构成和盈利模式,严重制约国内电视行业实力积累以及规模的不断扩大。
3.结构难以实现横向优化整合
长期以来,国内电视产业备受质疑,散、杂以及滥等不好的字眼一直充斥着本行业,甚至还按照行政级别进行分级建制,搞条块分割或者市场割据。由于部门之间存在着地域、利益之争,重复建设以及无序竞争现象非常的普遍,最终的结果就是资源的严重浪费。在当前全球资本化时代背景下,国际传媒产业或并购、或重组,资本实力本就薄弱的国内电视产业,经验欠缺、创新意识淡漠、盈利模式相对比较单一等一系列的弱点,全部暴露出来。目前电视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主要有两层,即基于电视台的内容生产力、基于有线数字电视的传播网络。明确界限、分工以及控制优势资源和市场主动的基础上,应当从电视产业的内容生产以及网络传播的比较优势,合理布局,并且重点突破。然而,目前国内电视产业结构非常的混乱,难以显示横向的资源优化整合,发展受阻。
二、当前电视产业快速发展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国内电视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要想有效解决新媒体下的电视产业困境,使其得以快速发展,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行业监管与科学规划
随着电视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当前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四级办电视以及政事企不分等管理模式的弊端,严重阻碍了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以及传统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在当前的形式,应当对现有体制进行优化调整,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公共服务以及运营明晰的监督管理体系,实现政企分离以及管办分开,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的电视产业格局。具体而言,政府及主管部门应当结合发展规律,在宏观上明确对象、推动目标以及限制领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电视产业领域的行政干预,以市场为导向,采用高效、规范和完善的管理方法,准确把握好既定的电视产业发展方向。摒弃传统的思想观念,提高电视产业门滥。从改革开放至今的实践来看,与其一味地抵御和限制外来竞争,不如大胆创新,积极调动各种有利因素,采用放水养鱼的模式推动电视产业快速发展。
Section 1
集体讨论环节
廖祥忠:在新媒体时代,我国动漫产业发展面临什么样的机遇?
张天晓:我一直倡导中国动画应该走向世界,与国际合作。我认为,真正的中国动画片只有亮相国际舞台,发挥其才能,中国的文化才能够走出去,才是中国动画真正的未来。
雷瑛:从金鹰卡通卫视的角度来讲,动漫的提升与跨越关键在于我们能否给内容很好的土壤。首先要有艺术家创作出好的内容,然后在媒体平台上,有足够的推广力。要使内容成长为品牌,怎么降低内容成长为品牌的门槛,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张燕鹏:中国移动手机动漫基地的使命是能够在新媒体时代下,做好动漫产业与新媒体的对接。首先,新媒体作为一个载体,是对传统动漫的补充,能通过手机来看动漫,即动漫手机报。其次,手机动漫还是一种商务模式,它能够为动漫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便捷通道。
龚宇:网络视频和动漫产业之间的关系,应从两个方面来解读。对于用户来讲,网络视频的传播方式为用户提供便捷,用户可以在任意时段点击想看的片段,而传统媒体受播出时长的限制、频道的限制等。对于网络视频来讲,全行业还是启动期,增长速度和产业规模性成长是一个重要的规划过程,相信对产业未来的发展都是一个重要的渠道。
魏宏锟:天津科技融资控股有限公司集团作为一个国有品牌,既具有国有成份,也有民营资本和外资。遗憾的是,在过去3到5年时间里,仅投资三家文化创意企业。“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新型企业当然也包括文化创意企业,我们今年已经支持了100多家企业发展,明年我们计划支持上千家。伴随着国家政策以及天津市相关政策的出台,我们希望能够在未来几年之内,对动漫行业多做一些投资。
Section 2
自由互动环节
廖祥忠: 拓维信息提出一个观点,“动漫产业的未来在新媒体”,金鹰卡通在过去几年为中国动画的传播做出巨大贡献。面对新媒体的冲击,金鹰卡通有何准备?
雷瑛:无论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只有一个功能,就是传播内容,提升品牌价值。跨越与提升的基础是将来在内容传播上,一定要整合多种媒体,无所谓哪一种媒体会怎样。对于企业来讲,选择不同类型的媒体平台作为其首选平台,决定其市场定位。例如电视媒体,目前主要还是针对儿童动画。而在新媒体动漫上,受众群体更偏向于青少年。近十年来,有三个可以被称之为动漫品牌的东西,一只蓝猫,一只虹猫,一只喜羊羊。这三个之所以能称为品牌,是因为它们有强大的影响力、号召力,以及其上升为品牌以后所具有巨大的产业号召能力,它们实际上都是通过电视动画诞生的。作为媒体人最需要思考的是,能提供给内容制造者、创造者一个怎样的品牌。我们能否提供给一个更合适中国的传播现状的一个平台,使得这些内容能够迅速地成长为品牌。如果金鹰卡通能够破解这个问题,那将会给中国动漫带来十足的信心。
廖祥忠:如何在新媒体的传播平台上,保证动漫作品的民族性?
张燕鹏:中国移动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专门设计了几个基地,从某种意义上面讲,更多的是提供一个平台和频道,动漫基地的设立承载着三个愿景:1、构建完整的新媒体传播平台。2、培育前动漫文化。3、打造前沿的创意产业。就目前动漫产业发展现状来讲,动漫内容很丰富,而传播渠道相对匮乏。很多人都有动漫情结,比如60年代出生的人,对连环画就有很强的感觉。所以我们认为在新媒体上他更多的是前文化。动漫产业覆盖面非常广,特别是在形象的授权、衍生品方面,在传统工业当中它带来的商业价值比重相对较高,但是在新媒体平台上怎样延展,需要一个过程。
廖祥忠:新媒体动漫和传统动漫有什么区别,区别在哪里?以及未来的增长点在哪里?
张天晓:新媒体时代下,还是单项的传输过程,就像电视一样,仅仅是看。我认为当今社会应该是一个互动的社会,全民参与的社会。我推出一个“动漫数据库”的理念。人人都有动漫情节,当新媒体时代到来之后,你可以不会画画,但只要你认准这个行业,你就会成为一个漫画家。利用这样一个平台、一个造型、一个数据库,你可以用现实的造型、现实的表情来表达你的思想,我觉得这才是对手机、对互联网来说,应该真正发展的方向。总之,数字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每个人都可以创作动漫,而且在这个时代我们可以集合大众的创造力量共同做动漫,这才是这个时代带给我们的机遇。
廖祥忠:许多优秀的短小动画片在网络非常火爆,这些小短片成功的契机是什么?
龚宇:动漫产业实际上是一个创意产业,互联网的特征就是分众。而网络传播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全龄化传播,受众覆盖面广,从半岁到七十岁,都可实现一对一传播。这个传输方式导致任何一个人都能非常容易地搜索出他喜欢的动漫形象。所以对于创意人员,面对如此大的传播空间,只要做好自己的创意,抓住一部分专业用户,早晚会赢得属于自己的市场。如果能长期抓住固定的用户群,那么这个市场就会不断发展壮大。这就是互联网上传播的动漫的一个典型特点。
廖祥忠:基金投资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真正投资起来特别慎重,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万浩基:基金是拿着别人的钱投资,所以投资来就应该慎重。我们会尝试选择一些成熟的公司,希望能一手培养其成长,同时我们的基金也要得到回报。动漫产业属于文化创意产业,而投资内容产业本身就是高风险的投资,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我们更倾向于选择一些以内容起家、以内容为主导的公司,选择那些真正有文化、富有创意的机构。例如,我们投资了100家公司,其中有50家成功就算不错的了,其间如果再选择一些文化产业的公司,那就是非常具有赌博性的行为。这就造成许多PC或者投资机构,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类型的公司为什么会信心不足的原因。
小结
数字媒体时代,动漫产业挺进进一个真正转型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面,我们国家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重大的挑战,然而机遇远远大于挑战。动漫无处不在,给我们带来许多新生活模式和工作模式。当今时代下,动漫的属性、功能、价值等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传承文化方面,将起到主导作用,尤其在传播世界文化,在世界文化融合之际,动漫、新媒体,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我们必须要考虑动漫和新媒体结合产生的价值。
廖祥忠: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动画学院院长
张天晓:上海今日动画影视文化公司董事长
雷瑛:湖南金鹰卡通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燕鹏:中国移动手机动漫基地总经理
龚宇:爱奇艺首席执行官
广播的“狼时代”已经过来。据国内外文献研究数据表明:随电视、互联网的发展,广播在电子媒介中所占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广播在“山穷水尽”的时候,中国汽车业的发展却让广播无意中“柳暗花明”。私家车的增多,车主在开车时,更愿意打开收音机,接听广播节目。然而,这对广播业而言只是一个短暂的幸福,不久的将来肯定会有另一种电子媒体取代车载收音机。
2广播自身特性决定不容其他电子媒介吞噬
作为广播人,我们既要看到广播面临的巨大困境,又要充满希望,广播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它不可能被其他电子媒介轻易吞噬。
(1)广播收听无边界。与电视相比而言,广播具有移动性,不受限于家中、室内,只要是有广播频率覆盖的范围内就可通过轻松地收听节目。
(2)多媒体中声音具有独特魅力。在现代生活中,各种媒体迎面而来,除带来了广大的信息量和丰富的资讯,同时也带来了视觉的压力,一种新的需要随之而来,要求“释放眼睛”,“给眼睛减压,做个深呼吸”。广播是通过纯声音进行传播,恰好是迎合了这一特点,在人们疲劳之余,打开广播,不仅可以释放精神压力,享受声音带来的,而且同样可以获得电视、网络带来的资讯信息。
(3)传播信息迅速,先声夺人。广播能做到随时插播、同步播出、跟踪报道。比如,采用记者口播的方式发新闻,一个手机(或电话)直通播出机房,就可以随时播报。可以频繁地利用现场直播,使新闻传播的时空距离接近为零,别的媒介由于没有广播设备那么简单,一般难以办到。遇有突发性事件、战争、自然灾害等情况发生,广播更有其独特的优势。
(4)广播制作成本低。相比电视片的制作而言,无论从规模还是从数量上完成广播节目,它的制作成本要低的很多,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从成本的角度说,广播是有很多竞争力的。
(5)新技术为广播发展注入活力。技术是广播发展的核心推动力,广播发展的历史实际上也可以说就是一部广播技术的发展史。在以数字化为特征的多媒体时代,广播未来空间的拓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新的传播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卫星技术是多媒体信息时代三大最为重要的技术,专家预言“数字化传媒”将成为传媒的主流。当前,应用于广播领域的主要是网络广播和数字广播技术。
3广播的创新发展
(1)广播节目创精品。广播受互联网的影响,突破了地域和时空的限制,好的节目存活了下来,并且倍受追捧,质量不过硬的节目面临着淘汰,这也迎合了“物竞天择”的法则。它也再一次告诉广播人,只有自身过硬才能赢得生存空间。对于广播工作者要尽其所能,以创新的精神,求实的态度,追求品牌的目标,创造出精品节目。节目要求“新”、求“鲜”、求“活”。
(2)合理的规划、整合节目。以往广播节目有明显的“黄金时档”,广播策划人把重点节目安排到这一时档,然而随自由职业者、有车一族的增加,以前所谓的“黄金时档”也不再明显,所以要适时调整节目的安排。广播电台频率开通专线节目,也就是个性清晰的频道,稳定每个专线频道的听众,并结合当地风土人情,使频道节目更本地化、专业化,让不同爱好的人随时收听到自己感兴趣的节目,最终使听众成为固定频率的忠实听众、粉丝。
(3)花气力挖掘老年听众。从年龄层次分析,中、年轻人愿意接受互联网,移动通信,要让他们专门为一档广播持续性的收听难度比较大。然而老年人接受新事物比较慢,更愿意使用原有的习惯,因此,老年人是广播收听的一个重要群体。广播人要抓住这一特点,深度挖掘老年听众。重新衡量老年市场,发挥已有受欢迎的老年节目的优势,增加老年节目。通过老年节目积极宣传健康知识、党政方针,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使他们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4)与新媒体合作共赢。越来越多的广播借助网络平台进行网上直播和点播,从而克服了广播的不可见性和易逝性的弱点。另外,广播节目中设置的话题通过互联网进一步放大后,再将受众的网上回应反馈到节目中,使广播通过网络更大范围地和听众实现良性互动,这不仅拓宽了广播的传播渠道,还提高了广播的影响力。广播应把手机在节目中的互动作用普遍化,即把原来主持人与听众之间一对一的电话交流扩大为在节目中与多个听众的微信交流,并将交流的信息经过整合再反馈给广大听众,把原来个人之间的沟通变为公众之间的交流。这样,由手机平台与广播平台互动带动广播节目主持人与听众互动,从而实现广播与社会的互动。
4结语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新闻摄影;变革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J419.1;G2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20)16-0105-01
隨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获取的不再只是单纯的文字信息,而是被以影像为主的视觉信息所逐渐取代,这给新闻摄影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不仅给新闻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让他们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因此,身处于融媒体时代这个大环境之下,新闻摄影要想实现良好的变革与发展,就必须要进一步推动新闻摄影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1 融媒体时代给新闻摄影工作带来的影响
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新闻就是其中的一种,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摄影成为各媒体之间争夺的焦点,怎样才能拍摄出优秀的摄影作品以及吸引大众的眼球,成为当下各媒体讨论的重要话题。当前社会上涌现出了很多后起之秀的新闻媒体,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具有极大的冲击力,但与此同时也为新闻摄影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机遇。融媒体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势进行了有效地整合,使媒体传播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并使媒体传播的相关管理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实现了有效的融合,并对新闻摄影记者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摄影记者即要拥有良好的摄影水平,又要能够对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并具备一定的写稿能力。正是处于这样一个时展背景下,需要新闻摄影记者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在此种情况下不断涌现出一批才思敏捷、任劳任怨的新闻摄影工作者,使新闻摄影的工作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就当前的新闻摄影工作情况来看,虽然从表面上看新闻摄影与以往并没有什么不同之处,但在实际的拍摄工作中无论是角度的选择、还是画面内容的控制等方面仍有许多不同的地方,由此可以看出,新闻摄影工作者必须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性素质。
在融媒体时代这个大的发展环境下,不管是报纸这类传统媒体,还是微信、网站这类新媒体形式,它们在编辑方面对于图片和视频的色彩性及结构化等极为的重视,因此,这就需要从事新闻摄影的工作人员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在整合新闻摄影的图片及内容的时候,要使两者互相映衬实现有效的结合,这样新闻事件从整体上来看就会更加具有完整性,大众的注意力也才会被吸引过来,人们也更加有阅读的欲望,这样新闻的点击率自然而然就会提升。由此可见,媒体行业需要越来越多具有专业素养的新闻摄影工作者,并让他们能够找准自身新的定位,从而能够更好的适应时展需求。
2 融媒体时代下新闻摄影的变革与发展
2.1积极提升自身的摄影水平。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需要新闻摄影记者拥有较高的摄影水平,摄影记者不仅要能够拍摄出高水准高品质的图像,还要能够拍摄和剪辑视频内容,并确保剪辑的画面与音频保持高度的一致。与此同时,新闻摄影记者还必须要擅长采访工作,在新闻现场可以准确地捕捉到关键性的新闻信息,从而使新闻摄影作品的真实性与时效性得到大大的提升。因此,身处于融媒体时代环境下,切实提升新闻摄影记者的摄影水平极为的关键,通过组织摄影记者参与培训、讲座以及论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为他们搭建起与业内人士互动交流平台,进而拓宽眼界,吸取别人的经验,彼此之间互通有无,相互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弥补自身的不足,并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从而能够拍摄出更加优秀的新闻作品。
2.2拓宽自身的拍摄手段。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在人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各种电子、数码等产品并深受大家的喜爱,其功能和性能也在不断更新升级。智能化手机的出现以及其所具有的照相功能,使得手机拍摄成为大众的一种常态化的行为,人们越来越多的通过手机去拍摄喜欢的图片和视频,
并将它们到朋友圈、微博等里面,其中不乏有许多创意好、内容新颖的图片或视频通过网络快速的传播出去。新闻最为关键的就是要保证其真实性与时效性,当前有大部分摄影记者为了能够获取到第一手的新闻信息,会利用手机进行摄影,拍摄下新闻的现场情况。这样可以在发生突发的情况下即使专业的摄像器材不在身边也能够进行相关的拍摄,确保新闻的时效性不被影响。由此可见,手机的使用让新闻拍摄更加的快速便捷。
近些年来,无人机拍摄也是新闻摄影中较为常见的,运用此种拍摄方式,极大的弥补了传统人工拍摄的不足,使得拍摄不再受到时间、空间以及地点等方面的制约,特别是在发生较为严重的灾害和事故的时候,无人机拍摄能够对新闻现场进行全程无死角拍摄,从而更加完整的展现出整个事件的内容,与此同时拍摄出来的图片和视频更加具有直观性。以后的新闻摄影势必会朝着无人机拍摄的方向发展,因此,作为新闻摄影工作者必须要能够充分掌握无人机的拍摄技巧,并通过不断地学习掌握更多的相关技能,从而可以更好的利用现代化的拍摄技术,使新闻拍摄内容更为丰富多样,紧跟时展步伐不断地进行创新,即使不同媒介有不同的需求,新闻创作也都能够有效的满足。
关键词 新媒体;电视行业;困境;创新;未来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66-0054-02
目前,学界和业界对我国电视行业发展的关注度不断攀升。本文试图分析新媒体时代电视行业遇到的困境、电视行业人为突破困境所做的探索,最后总结今后我国电视行业应当如何发展。
1 新媒体时代电视行业的现状与困境
1.1 国内电视媒体社会化程度失衡
国外的电视媒体因为体制机制、观念等因素的社会化程度较高,比如英国的CNN通过官网、社交网站等渠道,承认twitter等网站的社会化媒体地位,将公民记者纳入新闻生产的流程,利用网络终端软件等吸引群众参与到电视媒体中来。我国只有湖南卫视、江苏卫视等少数媒体电视媒体社会化程度较高,比如湖南卫视开发了芒果TV客户端,引进网络独播权,吸引年轻观众通过芒果TV关注湖南卫视;湖南卫视积极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做网络宣传工作,在湖南卫视播出的电视剧、综艺节目通常会在网络上引起广泛讨论。通过多种平台、节目形式的探索,才使湖南卫视长期占据地方卫视收视率第一的位置。
电视媒体的社会化既是电视节目的社会化,也是整个媒体的社会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传播形式、平台,冲击着传统的电视媒体,虽然近些年来,我国电视媒体社会化程度已有所提高,但是也仅限于几个比较知名的地方卫视,整体水平仍十分有限。我们应该看到一些卫视台为提高社会化程度所做的探索,如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收视率和口碑双赢,就是充分重视了社会化问题,充分利用网络中的新平台聚集了人气,赢得了好口碑。
1.2 传统电视需要适应网络化环境
随着4G移动通信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不仅开机率在逐年下降,受众年龄也越发老化,传统电视比起网络电视和手机视频等新媒体落后了许多。近两年来,很多民营视频网站针对电视内容原创性匮乏的现象,开始转变内容平台建设的思维,逐渐减少购买视听节目版权方面的投资,转而积极投资原创内容,推出了大量自制剧、微电影、原创综艺节目等视听内容。例如,优酷通过微电影《老男孩》迅速捧红了筷子兄弟;与万和天宜合作推出的《万万没想到》《报告老板》等系列短剧也保持着点击量过亿的成绩。
网络视频网站对电视媒体生存空间的挤占,各家电视台都在努力探索新的节目形式,如上文提到的湖南台“网络独播”政策。网络视频网站和传统媒体之间的“战争”,无非是视频网站破坏了传统电视根基,视频网站相较于电视来说,具有便捷、快速等优势,尤其是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层出不穷,更是冲击着传统电视媒体行业。因此,电视业界面临着巨大压力,电视的网络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数字电视、网络电视应运而生,给了观众更多选择权。如乐视网作为视频网站开始开发乐视电视,将传统电视与网络视频结合起来,受到了广泛喜爱。
2 新媒体时代电视行业的未来之路
2.1 数字化
21世纪电视技术革命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数字化。首先是节目制作数字化,从传统的模拟摄像机和录像带到数字化储存、编辑、播出全面实现数字化,改善图像质量,提高工作效率,节省制作成本。其次,传输技术多元化:从传统的无线、微波传输到有线电视、卫星电视等传输方式。有效减轻信号传输中的衰减现象,最后是观众家中的电视机接收技术的数字化变革,如数字机顶盒等等。新媒体让观众能够在同一时间获取到多种信息,这是其最大的优势。媒体的数字化使得广告投放方向发生转移,且对广告创意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许多广告商出于利益的考虑不得不放弃某些传统媒体市场,选择数字化媒体,这样灵活的广告市场填补了传统媒体引发的市场空白。
数字时代技术的发展已经引领世界文化和经济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世界媒体必须适应新媒体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及时做出调整,找到突破点,以应对挑战。目前,电视技术已出现飞速发展,电视节目的制作、播出等形式也随着出现了革命性变革,我们必须要考虑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可以说,建立以媒资管理系统为核心的数字化综合信息平台技术的时机已经成熟。电视行业的发展应当遵循“传统视听服务+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路径,将传统节目形式与新媒体技术的融合为用户提供了更多样化的视听体验。
2.2 网络化
网络化是电视台技术革命的趋势、电视台发展的终极目标,网络化比数字化内涵更深刻,实施过程也复杂得多。特别重要的是,电视网络化将推动电视技术向前迈进一大步。主要体现在:1)新闻节目将突破传统的生产方式,制作、播出、存储平台趋向网络化,相应的,新闻的社会影响力、传播范围、响应能力也将会大大增强;2)电视节目制作的全部素材、半成品片和完成片将实现内部共享,促使节目制作水平迈上新台阶;3)节目制作和播出将实现一体化,非线性编辑系统、总控系统将直接相连,节目通过网络直接播出;4)节目生产和播出管理将频道内部联网,从节目生产到节目营销、固定资产、有线用户管理等等将全部实现网络化管理。实现网络化是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目前技术层面上来说网络化尚未成熟,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比如说,网络安全问题,这是近期常常被人们提及的话题,许多网民的信息是因为网络漏洞被泄露,在电视网络化过程中,这一问题不容忽视,怎样才能避免观众因使用网络电视可能会出现的安全问题,现在在技术上来说还是存在一定难度的。即便是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许多运营商也致力于开放保护用户个人信息安全的软件,但是仍是存在技术漏洞亟需填补。
事实上,许多电视台、网络运营商也对传统电视媒体网络化的探索十分具有借鉴意义,前文中提及网络独播权,不仅仅湖南卫视有了这样的意识,现在大多数视频网站、电视台也都有了这一意识。电视台开发自己的客户端或者和现有的视频网站合作,以提高自身的关注度和品牌效应。许多电视剧制作单位也逐渐倾向于将网络播出权卖给一个电视台和视频网站,以实现?利益最大化。
2.3 立体化
当前,人们越来越追求视觉享受,许多人士期待立体三维显示能够带来一场颇具冲击力的视觉革命。现有技术下,立体显示可以通过3D(三维)眼镜和全真立体电视技术两种方式实现。3D(三维)眼镜技术使用穿透液晶镜片,通过电路对液晶眼镜开、关的控制,开镜片全黑,关镜片变透明,这样左、右眼的画面就能在屏幕上交替着出现,让人可以看到真正的立体的图像。不过,这种立体眼镜所能让观众体验到的图像立体效果是有限的,而且很容易造成视觉疲劳。而全真立体电视技术则能够巧妙将双眼的视觉差与图片的三维原理相结合起来,不必佩戴眼镜,就能够自动生成两幅图片,一幅图片给右眼看,一幅图片给左眼看,如此,人的双眼就会产生视觉的差异。立体电视就是顺应这一趋势出现的产物。现行电视传送的只是一个平面信息,而立体电视传送的则是物体浓度信息。现行电视摄像机只有一个镜头,所以摄取一只眼睛捕获的图像信息。事实上,人们在看东西时是同时用两只眼睛摄取一个物体的图像,两只眼睛摄取的图像也存在一定差异,大脑根据这种区别反映出特体的深度和距离。
在21世纪电视传播业技术的三大发展方向中,立体化的难度最大。目前,立体化技术的研究方向是希望不戴立体眼镜即可观看立体节目,这一技术被称为“自动立体显示技术”。这一技术不依靠视觉假象,而是让图像随着观察角度的不同而变化,可使观众从任何角度看到的图像都是立体的。尤其是进入“物联网”时代,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这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立体电视技术便契合了这一“物物相联”的梦想。立体电视技术将又一场电视技术革命。将来的电视、家庭影院应该是运用自动立体显示技术,不需要佩戴3D眼镜即可以在家里享受视觉盛宴,这一发展趋势符合人们越来越严格的视觉要求,也是人类对立体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创新。
网络的发展确确实实带来了许多便利,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丰富,形式越来越广泛,人们的选择权也越来越大,这对观众来说的确是好事。但是纷繁复杂的网络当中,也有许多并不适合全部人群接收的信息。传统的电视媒体也因此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以及挑战。传统电视媒体如何在充分发挥自身固有优势的同时,积极探索多种发展形式,注重数字化、网络化、立体化的发展才是传统电视媒体发展的大趋势。
参考文献
[1]杭云,苏宝华.虚拟现实与沉浸式传播的形成[J].现代传播,2007(6).
[2]石艳红.媒体融合的冷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14(2).
[3]雷跃捷,严俊.审视传媒转型中的中国新闻业――读《重建美国新闻业》的启示[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0(2).
[4]张艳萍.浅析中国新媒体发展及趋势[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11).
关键词:自媒体;纸质媒体;生存方式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与技术的迅速革新,以互联网、手机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风声水起,越来越多的融入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引发新闻传播途径革命性的变化。与此同时,由于受到自媒体逐渐盛行的冲击,传统媒体进入历史转折期。由此,自媒体时代传统纸质媒体的生存和发展成为现实问题。
1 自媒体的特c与发展
自媒体又成“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新媒体的总称。自媒体的平台包括:微博、微信、贴吧、论坛、博客等网络社区。它具有以下三大特点:
第一,平民化个性化。平民从“旁观者”变成当事人,通过自媒体平台“想写就写”、“想说就说”,利用互联网表达自己的观点构建自己的社会网络。第二,低门槛易操作。在这个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网络信息的传递已经“全球化”,它让一切皆有可能。自媒体运营平台设计充分体现了人性化,它进入门槛低,操作运行简单,因此受到广大人民追捧。第三,交互强传播快。数字科技的快速发展大大提高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其速度之快是传统的电视媒体、纸质媒体所无法企及的。媒体与受众的距离几乎为零,自媒体能够迅速将信息传播出去,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阅读评论。
在发展上,从方式上来说,自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点对面”的传播方式的格局,不再是听“统一的声音”的模式,而是每个人都是传者,都能做新闻。从内容来说,自媒体将传统媒体的资源内容转变为微内容,资源内容指的是传统媒体的主要内容,微内容则是导引文字、互联网独立数据、用户点击的综合。从表现形式来说,自媒体平台的多样性加速了自媒体表现的多样化,例如微信微博公众号、自制原创视频等[1]。
2 传统纸质媒体与自媒体的博弈
2.1 传统纸媒体的自身优势特点
2.1.1 品牌引导与原创价值
报纸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载体,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其品牌形象。无论是发行还是经营,纸质媒体相较于自媒体拥有更成熟的管理机制,运用科学化的管理方式,加深了纸质媒体的公信力与品牌效应。另外,纸质媒体建立了完备的采编队伍,其文字功底扎实,报道角度独特,因此,的新闻具有原创性、透彻性、独特性。
根据相关管理部门规定,大多数自媒体不具有采访权。而采访是报社获取消息的主要途径,具有真实性、时效性,有助于在竞争中形成独家报道,并且有利于后期跟进深度挖掘信息。在很大程度上,纸质媒体对社会文明和风气起着导向的作用,通过纸质媒体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从而从影响一个人到影响整个社会的文明价值取向。
2.1.2 传统媒体的信息权威
据日本发行量最大的报纸调查结果显示:90%的人认为,报纸是最值得信赖的信息来源。无可厚非,这是纸质媒体长年累月积累的公信力与影响力的结果,造就了新闻具备信息真实可靠性这一优势。在纸质媒体的漫长发展过程中,新闻从采访到发行过程中要经过严格审查,确保真实性与严谨性。而自媒体信息来源复杂,审查门槛低,受到管制少,进而假新闻横飞的情况屡屡发生,更造成了自媒体信息传播的混乱景象。
2.2 传统纸质媒体在夹缝中生存
2.2.1 纸质媒体从自媒体获取信息
面对日益强大的自媒体,传统媒体开始依赖于自媒体的新闻线索。自媒体消息具有及时性的特征,通过图片、文字、精简文字能够迅速博得众人眼球,引发成千上万的点击率,用户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可以随时浏览,同时“面对面的”进行反馈和提出评论。于是,纸质传媒通过注册公众账号也开辟了另一条途径,公信力的作用让纸质媒体一开通功能就获得了一大批粉丝,在平台上很多纸质媒体会抢占先机新闻报道,而最快的信息来源便是自媒体,自媒体信息来源复杂难免不真实,纸质媒体若是新闻报道不实,会降低公众公信力,从而引发信任危机。
2.2.2 报纸在信息更新速度方面下降
由于传统纸质媒体从采访到发行均有严格的审查,文字排班和设计相对于自媒体要更复杂,因此需要一定时间。而自媒体新闻仅仅需要点击一下的转载消耗时间短,成效大,数以万计的用户打开手机、平板、电脑便可随时随地浏览。即使用户没有时间浏览,新闻消息推送也会让用户第一时间获得新闻。
如今是信息化社会,每天会接受各种各样的大量信息,人们对于已经知道的事实没必要去重复了解。那么,时效性更低的纸质媒体的优势逐渐弱化,吸引力明显削弱,在未来的发展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3 面对竞争,合理应对
3.1 提高信息质量
纸质媒体作为一种传统媒体,在传播信息上必须具备权威性、真实性、客观性。如果要增加传统媒体的竞争优势 就必须要提高信息质量,这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理性选择自媒体信息作为来源。纸质媒体长久以来的公信力和品牌效应要靠媒体自身来维护,这就要求消息来源真实可靠,不得有半点虚假,要理性选择自媒体消息来源。二是迎合广大读者的阅读喜好。纸质媒体通过自身的新闻性质和特点锁定目标读者群,从而长期占有市场一席之位,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力。比方说,报社“第一漫”微信号有一段时间一直以漫画的形式播报热点事件也取得过不错的效果。在今日头条上的连续数日的单条阅读量都超过1万,个别条目超过10万。
3.2 创新传播模式
创新传播模式首先要持续更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信息传播的实时性。除此之外,建立媒体与读者之间的双向沟通机制也是媒体发展的有力手段。一方面纸质媒体能够更好地扮演新闻的角色,另一方面,积极听取用户的意见有助于拉进媒体与用户的距离。纸质媒体应该探求符合自身特点的自媒体平台报道模式,在满足了新闻权威性、真实性特点的同时,也满足用户浏览信息的习惯,更加具有人性化。新闻要短小精悍,适当加入视频、投票、话题讨论、网络术语、表情包,及时更新信息,吸引更多的网友关注并增加互动,从而扩大纸质媒体的影响力[2]。我们曾经在西南财大做个一个小活动,也就一两千的投入,但是一场活动就为报社的“第一漫”(漫画类)微信号带来了近一千个粉丝。
3.3 技术、合作、整合
随着自媒体浪潮的涌入,纸质媒体受到一定冲击,要顺应发展的潮流,与时俱进,才能不被自媒体的浪潮所吞没,从而闯出新的天地。采用新科技、与新媒体合作、与新媒体整合已经成为纸质媒体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
绿色环保观念已经成为时下热兴的社会文明价值导向,纸质媒体面对这个社会趋势应该顺应社会主流,创新技术,研发环保纸质,利用回收再利用模式降低成本,从而为用户提供绿色健康阅读。纸质媒体还应该积极寻求自媒体的合作,取长补短,实现自媒体与纸质媒体的共赢。同时,纸质媒体应该跟紧媒体产业发展的步伐,实现媒体产业的整合。
4 结束语
媒体作为一种传播平台已经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亿万用户的参与和层出不同的新需求,推动着媒体服务不断创新。作为传统媒体的纸质媒体在媒体变革的浪潮中要更加理性地谋求更深发展,因此,既要扬长避短,又要借鉴新技术,不断改善整合,才能把握好方向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摄影;摄影艺术
中图分类号:J4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3-0335-01
摄影在本质上是人的视觉感官功能的延伸,无限拓展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感知的途径。摄影的发明,彻底颠覆了以往人类的视觉体验,摄影艺术凭着直觉观照就能领悟,而且摄影已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每天我们既是图像的消费者,也是图像的制造者,几乎所有的手机都有拍照功能,摄影已经成为家庭生活的一部分。
一、新媒体时代中的摄影艺术存在的意义
1.提升公众审美素质
摄影技术的快速普及使得这项艺术普及速度更快,新媒体时代的视觉革命正逐渐影响着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而更有助于提高社会公众的审美素质。数码摄影的出现,使摄影艺术更平民化,每个社会公众都可以通过照相机的镜头记录并展示自己所看到的世界,加强彼此的思想交流。因此,它在提升审美素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2.彰显文化内涵
摄影的创作过程就是从视觉角度来彰显文化的内涵,是摄影艺术家通过摄影镜头进行思想表达,即摄影是新媒体时代下视觉文化交流的一种方式。摄影艺术本身所具有的多种特质决定其具有丰富的展现形式,并通过摄影艺术家的主观感情以及摄影作品的客观视觉表达展现摄影艺术的美感,并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因此摄影家才能通过摄影作品的独有视觉角度去展示和传递某种价值观。
3.展现人文情怀
各种新闻媒体通过照片辅助来展现报道内容是非常直观和常见的手段,有助于提升人们相互之间的尊重感并弘扬人本思想,摄影作品成为树立民族精神,提高人民思想道德水平以及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并将民族精神的发展推向更高的水平。因此摄影艺术有助于展现人文情怀,提升人的文化素质和改善人的精神面貌。
4.充当重要的科技研究手段
新媒体时代中,摄影技术具有越来越多的应用,其拍摄范围和对象从广阔的外太空星系到细小的细胞等,提升了摄影技术存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新媒体时代中的摄影艺术存在的特征
1.摄影艺术的开放性
没有一种技术和文化像摄影具有这么广阔的胸怀,摄影艺术是平民的艺术,摄影向着最广大的社会阶层开放,可以说摄影是创作应用最为庞大的文化活动。摄影艺术的开放与普及,摄影艺术沟通了人类的视觉直观感受和心灵的交流。因此摄影艺术是具有开放性的,而摄影的活力也正式在于它没有,在于它的不断发展努力开拓的精神。
2.摄影发展过程中的科学性
摄影艺术自身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进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前进而发展和完善。这就把摄影和科学捆绑在了一起,科学的发展促进了摄影的发展,摄影也推动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摄影技术的发达和摄影艺术的繁荣象征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发达的程度。在摄影艺术中,科学发现与艺术创作具有同样的审美价值,这一点是与其它文化圈截然不同。
3.摄影艺术跨越时空的超越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现在手机上集成了照相功能,拍照就像说话一样轻松方便,摄影艺术融入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借助于摄影艺术跨越时空的超越性,地球上的人们同时感知着世界上的各种变化。摄影艺术跨越时空的超越性,让人类的视觉无限延伸,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空前广大的层次上形成了全人类共同的感性体验。
4.摄影与生俱来的纪录性
摄影从诞生那天起,无论是胶片时代还是数码时代,无论是平面摄影还是电视摄影,都延续着它的根本特性纪录性。可见数码时代的到来,摄影在其纪录性方面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就纪录性而言摄影具有其它艺术门类无可匹比的优越性。
5.摄影艺术的直观性
摄影艺术的直观性也决定了摄影者必须亲眼目睹、必须亲自到达现场。摄影艺术的直观性还表现在对摄影作品的观赏,摄影创作者同时也是见证者,摄影艺术是一种创作主题实感化的文化。同样的摄影作品,在不同的观赏者眼里,有着不同的视觉感受和情感体验。摄影艺术的直观性意味着摄影对象的物质存在,可见摄影艺术是一种客体必须参与的文化,摄影艺术表现的是客体,]有对客体的认真研究,必然是摄影理念上的不完整。
三、摄影艺术的主要影响及未来发展的探究
1.摄影艺术的多元发展
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是摄影艺术发展的趋势,摄影技术应充分与新媒体技术融合,促进摄影艺术多元发展的相关研究,这是多媒体时代给予摄影技术的一项有利发展。
2.摄影师角色的转变
早期的摄影被视为一种职业,摄影师是指专业从事摄影工作,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社会承担拍照的职责,为人们提供了第一手突发事件现场的材料佐证,这证实了新媒体时代摄影的瞬时传播性。
3.摄影作品的真实性受到一定的质疑
摄影艺术最突出的特点是它的真实性,即“眼见为实”的体现,但图像合成技术已经成为了摄影技术的竞争对手,因为人为处理的图像与真实的摄影作品难以辨别,因此使得摄影艺术这项技术本身以及摄影作品的真实性均难免会遭到社会的质疑,这无疑是新媒体时代对摄影艺术发展的一大负面影响。
4.摄影艺术的表现力大幅提高
新媒体技术改变了摄影家对事物观察的方法和记录客观世界的方式。摄影作品的表现力与原始拍摄对象及艺术创作手法有关,现代摄像技术将图像转变为视觉因素,并显示视觉情感,或者直接将图像符号化,实现了影视因素的叠加,从而形成新的内容,使摄影艺术的概念、主题和叙事方法发生了变化,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摄影艺术的观念,进而提高最终摄影作品的艺术性和美感。
5.多媒体摄影技术的推广
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摄影艺术提供了便利,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当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摄影艺术中时,也代表着摄影艺术与其他技术的融合,是摄影艺术本身的进步。
6.新媒体时代的摄影创作理念
新媒体时代下的摄影艺术应确保客观真实性的基础上符合时展的需要,成为提高公众价值观念的重要工具,以促进摄影艺术本身的长远发展。摄影艺术家不要只重视后期修图而忽视更重要的原始拍摄,同时摄影师不能将某些关注度高的照片视为提高知名度的噱头,应重在通过摄影作品展现社会人民的真实生活状态和自然环境的景象等,披露不良现象和正面新闻,传播正能量。
总之,随着文化素质在社会中重要程度的不断提升,摄影艺术作品反映的是时代的特征,通过一副摄影作品我们可以看到那个时代最形象的特征,所以追求文化根基,应成为提高摄影水平的根本选择。现代科技水平的提高为摄影作品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摄影的瞬间选择奠定深厚的文化根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