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文旅运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从交易个股来看,单笔成交金额最大的前三只股票分别为三安光电(600703)、华联股份(000882)和恒邦股份(002237),成交金额分别为5.82亿元、1.46亿元和9660万元。
这些交易中,折价率最高的为18.18%,与上周精伦电子折价率持平。该笔交易发生在9月21日成交的明牌珠宝(002574)上,当日明牌珠宝发生两笔大宗交易,各成交75万股,成交金额1161万元,卖方营业部均为财通证券绍兴人民中路营业部;买方席位分别为华泰证券北京月坛南街营业部和华泰证券上海瑞金一路营业部。此外,折价率超过10%的股票有10只,较上周减少6只,分别为沃尔核材、正邦科技、太安堂、广发证券、圣农发展、华泰证券、九州通、龙力生物、禾欣股份和力生制药。
此外,本周有三只ST股发生大宗交易,分别为*ST国药、*ST园城和*ST盛润A。其中,*ST国药已是连续多周上榜了。
在这些交易中,以下交易值得关注:
机构买入三安光电:9月26日三安光电(600703)发生一笔大宗交易,成交量4400万股,成交金额5.82亿元,成交折价率8%。卖方营业部为湘财证券乌鲁木齐克拉玛依东路营业部,买方则为机构席位。由于该笔交易为本周单笔成交金额最大的交易,同时又有机构现身买入席位,因此值得关注。
能一下子抛出4400万股股份的并非等闲之辈。从公司披露的半年报股东持股情况来看,能持有如此股份的仅有王正荣、北京嘉诚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中融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中融增强33号,而后两者持有公司的股份数量恰好均为4400万股。因此,两者均有抛售的可能。到底是谁通过大宗交易清空了三安光电,在公司三季报中将揭开谜底。
三安光电主营LED外延片及芯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光伏行业步入寒冬的背景下,特别是行业很多企业业绩下滑的情况下,三安光电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仍实现了1.55%的增长,这难能可贵。有分析人士指出,公司今年有望迎来主业拐点:芜湖目前MOCVD投产台数已经达到80台以上,平滑测算公司今年芯片产能较去年大幅提升100%以上,随着公司产能的释放,公司的毛利率也有望逐步企稳,2012年公司将逐渐转向以主业为主的良性增长模式上,随着LED需求的回升,公司的成长前景良好。因此,从这方面来看,机构在此时的介入应该是看好未来的发展前景。
二级市场上,三安光电走势较为坚挺,股价有望沿60日线展开反弹,投资者可密切关注。
曲江文旅溢价成交:曲江文旅(600706)9月26日发生一笔交易,成交304万股,成交金额3860.8万元,成交溢价率3.25%。卖出席位为西部证券西安西五路营业部,买入营业部为光大证券东莞运河东一路营业部。
一、茶产业发展情况
(一)茶叶基地发展情况
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原则,高标准、高要求打造茶园。2013年末,全县茶园面积万亩,投产面积万亩;2016年,全县茶园面积稳定在万亩,居全省第四、全市第三,投产面积万亩,全县万亩茶园预计2019年全部投产,茶叶产业规模基本形成。
(二)茶叶产量及产值
1、总体情况。2013年全县茶叶总产量吨,产值亿元;2014年,全县茶叶总产量吨,产值亿元;2015年全县茶叶总产量吨,产值亿元;2016年全县茶叶总产量吨,总产值亿元,综合产值超过亿元,产值产量相较2013年末分别增长%和%,产业效益逐步显现。
2、白茶情况。2013年末,全县白茶种植面积万亩,白茶产量吨,白茶产值亿元;2016年全县白茶种植万亩,占全县茶叶种植面积的%,白茶产量吨,产值亿元。
(三)茶叶加工发展情况
1、茶叶企业不断增加。2013年底全县登记注册茶叶企业家,实现清洁化加工家,年加工能力吨;2015年登记注册茶叶企业家,实现清洁化加工家,年加工能力吨;2016年全县登记注册茶叶企业家,实现清洁化加工家,年加工能力吨左右。
2、加工能力不断提升。2013年末,全县茶叶加工企业标准化厂房面积平米,清洁化生产链条。2017年3月底,全县茶叶加工企业标准化厂房面积平米,清洁化生产线条,其中:年加工能力吨以上家,茶叶加工厂房面积平米以上家,年产值万以上茶叶企业家。
3、管理水平不断增强。2017年3月底,全县茶叶企业中,拥有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家,省级龙头企业家,市级龙头企业家,获得QS认证家,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家,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家,通过HACCP食品安全认证家,家茶叶企业获得茶叶出口资格。
(四)质量安全情况
一是大力开展“三品一标”工作。2015年完成无公害认证万亩,2016年完成无公害认证万亩,截至目前,全县茶园完成无公害产地认证万亩,绿色食品茶园认证亩,完成有机茶园认证万亩。
二是建立和完善某白茶地方标准。制定和完善了地理标志产品《某白茶加工技术规程》(DB521016-2015)、《某白茶》(DB52835-2015)、《某生态绿茶综合标准体系》《某生态绿茶栽培技术》等多个地方标准,同时加强茶叶标准宣贯,为茶叶标准化生产、清洁化加工提供参考。
三是完善茶叶投入品管理制度。依托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农资销售店,对农业投入品实行统一采购、统一供应、统一规范、统一使用,从源头上有效控制违禁化肥、农药的销售和使用,建成茶叶农资专卖店(专柜)个,建立了农资进出台账,规范了农资管理。
四是逐步推进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朔体系建设。通过在企业基地种植环节实施标准化管理,在生产加工环节建立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对产品的贮藏、运输、销售各个环节实行全程监管,严把茶叶质量安全关。
(五)茶叶宣传情况
一是持续推进高速公路广告宣传。2014、2015和2016年,我县每年投入高速公路宣传经费万元,分别在某高速块印有“上善若水、至境唯白”的“某白茶”形象宣传广告。
二是不断扩展宣传方式。每年组织电视媒体报道宣传次以上,报刊杂志报道宣传条以上,网络宣传报道条以上。2016年10月,《某白茶》宣传片亮相央视,在CCTV-1、CCTV-2、CCTV-4、CCTV-7、CCTV-13等央视频道高频次播出,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高。
三是参加茶事活动宣传推介。某县把参加茶事活动当作品牌宣传的重要方式,三年来,累计牵头组织茶事活动次,组织参加品茗活动次,推进茶文化六进活动次。
(六)品牌建设情况
一是品牌价值不断提升。2014年,在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某白茶”品牌价值为亿元,2015年为亿,2016年“某白茶”品牌价值超过亿元。
二是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2015年,“某白茶”被指定为“重走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产品,从斯里兰卡到到马耳他,再到米兰世博会的中国国家馆,第一次代表中国茶文化站上世界舞台。2015年9月,由某县人民政府独家授权经营“某白茶”品牌的某茶业有限公司在上海股权委托交易中心成功上市,“某白茶”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三是品牌内涵不断丰富。2015年7月,“某白茶及图”注册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某县历史上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品牌,也是全省第六个茶叶类中国驰名商标。
(七)市场拓展及销售情况
(一)大力拓展目标市场。在北京、大连、贵阳、遵义等地建立了专卖店,与“国品某茶”合作在上海、呼和浩特设立代销点;与北京企业合作在首都北京开设了某白茶体验中心。某白茶通过全国不同地区的家经销商和个终端销售点将某茶叶销往北京、上海、浙江、福建、江苏、安徽、河南、四川、重庆等25个省(市、自治区)。
(二)招商力度不断加大。先后引进某茶叶公司、某县润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某茶业有限公司等家企业,打造茶旅一体化农业园区;引进某投资有限公司,建设某白茶古镇,某茶叶经营主体实力逐渐增强。
(三)积极建立销售渠道。2015年6月,某县人民政府与贵茶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某县家茶叶企业和某茶公司签订茶叶销售合同,某茶叶借助某茶公司经营和销售优势,将某茶叶销往全国各地。通过创建省级出口茶叶示范区,建立了万亩示范基地,办理了茶叶出口资格,打开了茶叶外销渠道,每年出口茶叶吨左右,出口创汇万欧元以上。
(八)产业带动精准扶贫情况
1、全县涉茶贫困户情况。我县万亩茶园覆盖全县个乡镇余个行政村,涉及贫困乡镇个,贫困村个,带动茶农万户近万人,其中贫困户万户万余人,涉及茶园面积万亩。
2、茶叶企业带动贫困户情况。全县茶叶企业、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余户,涉及贫困人口人以上。
3、茶叶助推精准扶贫情况。一是安排茶叶政策、项目、资金向贫困乡镇、贫困村、贫困户以及社会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茶叶新型经营主体倾斜。例如:规划实施的双龙茶旅一体化项目促进了贫困户户人增收脱贫;实施建设的某山茶旅一体化扶贫产业路项目覆盖贫困户户人,通过项目带动,大大改善了当地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二是加强对贫困茶农的培训和技术指导,通过授人以渔,提高贫困茶农素质,增强贫困茶农增收致富本领。2014年以来,累计开展茶叶培训期,培训茶农人次;三是加强对贫困茶农的金融支持力度,精准识别贷款茶农中的贫困户户,并对贷款贫困茶农进行贷款贴息,共计贴息元,有效减轻了贫困茶农负担。
(九)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情况
坚持规模发展、统筹兼顾的原则,推动形成茶叶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相互协作、齐头并进、共同发展的格局。一是以龙头企业为重点,加大对龙头企业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了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以“公司+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模式,实行茶叶订单生产,实现茶叶生产、加工、销售无缝对接;二是加大对中小企业、种植大户和新型农场的扶持引导,着力解决其发展瓶颈和资金困难问题;加强龙头企业与合作社、种植大户、新型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合作和联系,实现了产业互补、渠道共建、资源共享的良好局面;三是调整农业结构,推进茶叶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细分细化,提升了茶叶组织化程度,实现了茶叶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拓宽了茶企、茶农增收渠道,提升了茶叶产业效益。
(十)科技创新、人才支持、金融服务、文化宣传情况
1、科技创新。鼓励支持茶农茶企在生产、加工等环节的技术创新和科技运用,推广机械采制,控制采摘成本。创造条件,着力研发茶饮料,茶保健品、茶日化品等茶叶衍生品,推动茶叶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进一步提升茶叶产品科技含量。例如:我县2014年投入余万元采购茶叶修剪机、采茶机,提高茶青下树率,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2、人才支持。实行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相结合,加大对茶叶技术、生产管理、市场拓展、品牌建设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先后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名,培养茶叶中级职称人才人。不断推进茶叶生产加工环节实用技术培训,相继开展茶叶培训班期,培训茶农人次,进一步加快了茶农职业化进程,不断壮大我县茶叶产业技术队伍。
3、金融服务。努力推进金融扶持茶产业发展,破解茶农茶企融资难的问题。一是国开行茶产业贷款情况。2012年以来,国家开发银行某省分行累计向我县发放茶产业贷款共七个批次亿元,其中涉及农户户亿元,企业家亿元。二是农村信用社茶产业贷款情况。2012年至今,某县农村信用联社累计发放茶产业贷款亿元,对某茶业公司等余家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4、文化宣传。紧紧围绕某白茶“上善若水,至境为白”的形象特征和文化气质,通过制作宣传片、茶艺表演、茶事活动等推广某茶品牌、展示某茶文化。先后制作了以某白茶青山绿水白茶为背景的《白茶恋曲》;拍摄了展示某纯美自然生态、优良地质条件、生态某白茶的茶叶宣传片;出版了记录某茶产业发展变迁的《某茶叶志》。
(十一)基地提升情况
1、茶园集中度。2013年末,全县万亩以上乡镇个,亩种茶乡镇个,万亩以上茶叶村个,亩茶叶村个;截至目前,全县万亩以上茶叶乡镇,亩茶叶乡镇个,万亩以上茶叶村个,亩茶叶村个,亩以上茶叶种植大户户,建成亩以上连片茶叶基地个,亩以上连片茶叶基地个,产业化经营程度极大提高。
2、配套设施。2014年以来,全县建设茶青交易市场个,安装太阳能频射式杀虫灯余盏,建成灌溉水池余口平方米,完成茶区主公路、机耕道和生产便道建设余千米,茶园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
3、产业链拓展。一是茶旅一体化打造。按照全县万亩茶园区域分布状况,结合茶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条件,规划打造六个茶旅一体化园区。即:位于某镇和某镇交界地的某山茶旅一体化园区、位于某镇的某龙茶旅一体化园区、位于某镇的某茶旅一体化园区、位于某镇的某山茶旅一体化园区、位于某镇和某镇交界地的偶洞茶旅一体园区、位于某镇的某茶场茶旅一体化园区。该六个园区分别围绕“茶园八卦图”、“迷宫茶园”、“知青文化”“傣楼”和“山水田园”等特色进行建设和打造。同时,紧密结合生态、人文、养生、休闲、观光等,以全新的视角规划布局,让茶农从单纯的种茶收入增加旅游收入,延长产业链。二是茶叶精深加工。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精深加工力度,研发新产品和衍生产品,创造条件,着力研发茶饮料,茶保健品、茶日化品等茶叶衍生品,推动茶叶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进一步提升茶叶产品附加值;例如:引进中国500强企业某公司建立某县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在某县工业园区建立标准化加工厂平方米,新建清洁化生产线条,进行茶叶深加工,延伸茶叶产业链。
二、存在问题
某县作为全国重点产茶县,茶产业规模大、基础好、差异化发展优势明显,自2017年以来,短短几年时间,某茶产业发展取得可喜成就。但茶产业投入力度不大,发展后劲不足成为制约我县茶产业发展的瓶颈。
(一)在基地建设上。茶园老化,产出率低;茶园管理难度大,投入多,茶园水、电、路配套设施不足,导致茶园管护不到位,下树率极其低下,严重影响产量和产值。
(二)在加工升级上。老厂机械设备落后,厂房简陋,布局不合理;新设备成本高,更新迭代快;加工企业管理人才缺乏,管理水平不高。
(三)在质量安全上。仍然存在对质量安全认识不够的问题,加之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投入大,企业质量安全建设积极性不高。
(四)品牌打造上。“某白茶”公共品牌和周边公共品牌“湄潭翠芽、凤冈锌硒茶、遵义红”等在影响力上还存在较大差距;茶叶企业自主优质品牌不多,宣传经费有限。
(五)科技服务上。基地机械化水平不高,生产成本大;茶叶精深加工投入高,茶叶衍生品开发难度大,科技服务茶产业效果不明显。
(六)产业人才上。重点环节、重点领域高精尖人才缺乏,特别是在茶叶精深加工、检验检测和市场营销等领域,严重制约了茶产业发展。
(七)金融服务上。贷款渠道少,贷款门槛高,融资平台少,.资金流动困难,贷款利息高,企业壮大发展举步为艰。
(八)茶旅一体化打造上。全县多个茶旅一体化农业园区打造进度慢,规模不大,打得响、拿得出、吸引人的茶旅一体化农业园区少之又少。
三、下步工作建议
(一)抓好茶叶基地建设
围绕茶园提质增效,以标准园创建为抓手,加强投产茶园管护,把茶园建设成为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重要渠道。一是以万亩茶园管护为主线,积极创建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二是抓好茶园投入品管理,加强茶叶生产加工技术培训。三是抓好生产组织化建设工作,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和质量安全可追朔体系。四是抓好茶叶生产各环节配套服务工作。五是进一步加大茶园质量标准化管理力度,确保“三品一标”认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做到“扶优扶特,扶优扶强”。着力争取财政、科技、税务、金融等部门的支持,加大对茶叶质量安全管理和无公害茶叶生产规划等方面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提高公众对上市茶叶的信心,树立自身茶叶品质优良、安全放心的消费形象。
(三)支持茶叶品牌建设
以“某白茶”为主打品牌,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开设某白茶的专卖店、加盟店、专柜等个以上,把“某白茶”打造成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知名品牌。同步推进企业自主品牌建设,努力形成公共品牌不断发展,企业自主品牌不断跟进的良好局面。
(四)完善市场营销网络
一是继续巩固和发展现有销售渠道和模式,积极开辟外销渠道。二是组织企业参加省外各类茶事活动,支持企业开辟国际市场,扩大出口创汇。三是加强某绿茶品牌建设及宣传推介,大力开拓大宗绿茶出口市场。四是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引导和支持茶企建立并完善销售渠道网络。五是建立品牌专卖,改善交易环境。六是加强产地市场建设,推进电商全网覆盖。
(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积极营造良好的投资运营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实力雄厚、规模大、带动力强、生态效益好的企业参与某茶产业建设,充分发挥引进企业的带头作用,学习引进企业先进管理技术,推广先进做法,攻坚茶叶发展关键环节,破解发展难题。
借助全市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依托全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施“五个一”(建设125个旅游扶贫村,发展100个旅游专业合作社(公司),发展1000户农家乐,发展1000户农家客栈,发展1000户旅游商品生产加工专业户)旅游扶贫工程。坚持“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富农”,建设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优化乡村旅游发展环境,创新机制、整合资源,丰富品类、突出特色,强化管理、提升品质,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把乡村旅游业培育成为精准扶贫和农民增收的新亮点。以建设旅游示范村、旅游扶贫村、兴办农家乐、兴建农家客栈、发展旅游商品加工为抓手,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发展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业态,通过农民的普遍参与,实现旅游扶贫、旅游富民的目的。
发展原则
1坚持“以旅游资源为依托,发展乡村旅游扶贫村”的原则。
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把旅游扶贫村作为景点来规划设计,把乡村旅游作为重要产业来培育,把旅游扶贫村建成有个性、有特点、有核心竞争力的旅游精品,真正使乡村旅游成为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2坚持突出主题、农民普遍参与原则。
突出“旅游扶贫”这个主题,乡村旅游项目规划建设紧紧围绕旅游扶贫来做,尽可能吸收全体村民参与,村民既是旅游扶贫的对象,又是参与旅游发展的主力军和最大受益者。
3坚持“一村一品,突出特色”的原则。
旅游扶贫村建设要因地制宜,依托当地旅游生态环境,民俗风情,特色产业等优势资源,坚持“一村一品,突出特色”,把比较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把产业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4坚持留住“乡愁”,保护性开发的原则。
在旅游扶贫开发中,要尊重自然、尊重历史,充分体现“原乡”原真性,要把保护好历史遗存,留住“乡愁”作为规划设计和项目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体现在旅游开发建设的各个环节。
发展目标
从2015年起到2020年,全市力争建成125个旅游扶贫村,分两个阶段实施:2015—2017年,建成65个旅游扶贫村,新增650户农家客栈,6500张标准床位。其中,2015年每县(区)各建成1个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2018—2020年底,建成60个旅游扶贫村,新增600户农家客栈,6000张标准床位。发展100个旅游专业合作社(公司),发展1000户农家乐,发展1000户农家客栈,发展1000户旅游商品生产加工专业户。通过农家乐、农家客栈、旅游专业合作社、旅游商品生产加工专业户的创建,直接从事乡村旅游的人员达到2万人,间接从事乡村旅游的人员达到5万人,力争每个扶贫村旅游年经营收入达到1000万元,全市乡村旅游业总收入不少于50亿元。每年通过乡村旅游,直接拉动5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间接拉动10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重点任务
(一)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全面做好乡村旅游扶贫村开发建设规划。由市旅游局编制《全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县区旅游局牵头,扶贫办、农业部门配合,在深入调查辖区特色乡村旅游资源的基础上,逐村编制《旅游扶贫村建设规划》。通过规划引领,努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要素齐备、吸引力强的乡村旅游扶贫村。
(二)积极探索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有效机制。一是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市场运作、农户参与”为原则,鼓励各类企业、社会团体、个体工商户和民间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作、承包、租赁、托管、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组建乡村旅游经济实体,培育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富有活力的乡村旅游企业。二是按照“公司+农户”,组建乡村旅游公司、旅游专业合作社等形式,提高乡村旅游扶贫的组织化程度,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和市场运作能力。三是动员农户自主创业,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商品。
(三)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协调全社会力量,整合各方面资金,加大对旅游扶贫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切实改善旅游扶贫村道路、停车场、厕所、水电、通讯、旅游标识标牌等服务设施,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前提条件。对建成的旅游扶贫示范村加强规范管理和运营,营造良好的接待服务环境。并择优推荐申报全国或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A级旅游景区(点)。
(四)完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一是依托乡村自然山水景观,大力发展生态观光旅游产品。二是深入挖掘乡土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产品。三是整合农业科技资源,大力发展以农村特色产业为主体的现代农业科普旅游产品。四是借助城市近郊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五是选择生态环境优越,交通方便的旅游扶贫村开发养生养老旅游产品。形成“环城依景、融产托村”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和业态多样的旅游产品体系,努力打造具有**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
(五)提升乡村旅游商品档次。一是重点扶持一批具有自主品牌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对农产品进行深度研发加工和精包装,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二是组织村民积极开发民间工艺品,依托当地民族民俗文化,发展民族服饰、傩面具、剪纸、刺绣、布鞋、绣花枕等手工艺品。三是组织开展旅游商品创新设计比赛,推进旅游商品设计创新。四是在旅游扶贫村扶持发展一批诚信规范的购物店,形成乡村旅游商品和地方特色文化产品生产销售体系。
(六)加强乡村旅游宣传营销。借助**美丽乡村已经形成的知名度,进一步加强宣传营销。一是编制乡村旅游营销策划,采取各种形式开展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宣传营销,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以乡村为单位,依托当地的特色产品和民俗文化,根据不同季节,举办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乡村节庆活动,通过对节庆活动的宣传,吸引更多的游客到特色乡村旅游,拉动消费。三是系统策划推出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和特色旅游活动,满足不同层次消费群体的观光、休闲、度假、娱乐需求。四是鼓励有条件的村积极发展智慧旅游,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按照电子商务的“**模式”,强化政府引导扶持、公司协会组织协调、农户互助共享、微媒宣传助力,不断提升乡村旅游发展活力,实现促农增收。
(七)加大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力度。旅游、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教育、农业、林业、扶贫、文化、工信等部门要将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纳入年度培训计划。建立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基地,鼓励旅游企业或有资质的相关机构对农户进行运营管理、食宿服务、接待礼仪、传统技艺、导游解说、文艺表演、旅游商品设计、市场营销等培训,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技能。
(八)加强资源保护和环境建设。加强对旅游扶贫村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的保护,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把旅游扶贫工作控制在生态环境资源承载能力范围内。加强对示范村特色旅游资源的保护,结合当地城镇化建设和城乡风貌改造工程,做好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加强对扶贫村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及合理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发展乡村旅游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和途径,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确保领导力量到位、政策措施到位、发展资金到位、分类指导到位、市场运作到位、项目落实到位、工作责任到位。要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具体组织实施,对乡村旅游发展集中谋划、定期研究、破解难题、跟踪服务。市、县(区)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强对旅游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各阶段发展任务,盯紧旅游开发项目,及时研究解决发展中的重要问题,督促落实开发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服务意识,紧密配合,通力协作,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合力推进旅游扶贫工作顺利开展。
(二)加大资金投入。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实施旅游扶贫工程。乡村旅游扶贫资金要争取多渠道解决。一是采取市县(区)财政补一点,帮扶部门帮一点,经营农户筹一点的办法解决。二是市、县两级旅游部门在旅游发展资金中安排一定的旅游扶贫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扶贫村旅游规划编制、旅游宣传推介、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项目补助。三是鼓励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参与旅游扶贫开发,投资发展旅游企业,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四是鼓励农行、农村信用联社等金融机构,对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的农户和有资源优势、有市场潜力的乡村旅游企业,给予信贷支持。
金寨农业资源丰富,最著名的莫过于这里的茶,作为全国重点产茶县,茶叶收入一直是金寨广大农民主要收入来源,而茶叶中最著名的当属“六安瓜片”。
近年来,金寨县审时度势,另辟蹊径,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围绕做大、做强、做优茶产业,加快构建茶产业、茶生态、茶经济、茶旅游和茶文化有机融合的现代茶产业体系,不断提升茶产业扶贫带动能力,大力推进茶产业跨越式发展。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金寨茶产业作为当地重要的农业产业经济支撑点,有其自身独特性,多分布在山区,人口较多,在发展中面临资金短缺、技术落后、机械化难以实施、规模难以形成、标准难以建设等问题,这也是直接导致当地茶农长期以来无法脱贫的根本原因。
“和福建、浙江等茶区相比,大别山区茶产业小而散,缺乏龙头企业。同时,茶叶种采靠手工,加工工艺落后,品牌建设跟不上,缺少专业营销人员,各个环节略显滞后。”金寨县农业发展委员会副主任解正定认为,该县茶产业曾处于“有茶无名、有茶无市、有茶无利”的尴尬局面。
穷则思变。近年来,该县立足金寨“长寿之乡、养心金寨”和茶叶历史文化、瓜片品牌、生态安全等生产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围绕做大、做强、做优茶产业,加快构建茶产业、茶生态、茶经济、茶旅游和茶文化有机融合的现代茶产业体系,提升茶产业扶贫带动能力,实现弯道超车,全县的茶产业有了质的飞跃。
金寨县通过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在推进茶叶公共品牌和自主品牌建设上,下了很大功夫。县里鼓励支持相关企业对外统一使用“六安瓜片”公共品牌,不断加大自主品牌创建力度,提升品牌形象。同时,每年举办高规格的六安瓜片茶文化节,组织企业参加国际国内大型会展活动,每年有计划地在3至5个大城市开展宣传推介。为进一步提升六安瓜片加工水平,完善机械加工工艺,金寨在全县推广新型燃气炒制机具,建设 1000多个六安瓜片集中加工区和家庭农场,让茶农采鲜叶到加工集中区集中炒制销售,以提高质量。同时,针对原来普遍使用木柴作为燃料的状况,县政府推广清洁能源,建设了一批机械化、清洁化、标准化六安瓜片加工厂,对于引进安装清洁化能源生产线的加工厂,每条生产线还给予15-20万元的扶持,逐步淘汰使用木柴,脏、乱、差的小型茶叶初制厂。
金寨大力推广六安瓜片标准图样,在生产中加强落实产品标准和质量安全技术规程。严格投入品管理,加大执法力度,在茶叶生产区域全面禁止化学农药销售和使用,在需防治病虫害区域通过粘虫板、杀虫灯全面实施茶园绿色防控。鼓励企业推行茶园GAP认证和加工企业HACCP认证。在重点企业和区域建设物联网示范基地,加强终端平台建设和监管,建设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平台,建立基地产品生产记录,逐步完善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的全程追溯体系。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创建了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评价。”解正定说,围绕六安瓜片这一地方公共品牌,结合自身实际,金寨县在保护和发展茶产业方面可谓是“重拳出击”。这些措施,经过实践的检验,带动了农民增收,增强了茶叶产业的竞争力,保护了地方公用品牌,全县茶产业进入“生产有标准、产品有标志、质量有检测、认证有程序、市场有监管、来源可追溯”的良性发展阶段,真正做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组建联合体 “老字号”重焕新活力
“六安瓜片是我们金寨茶产业一张亮丽的名片,整个茶产业发展得好不好,六安瓜片起很大作用。它要是在全国叫得响,那我们整个金寨的茶就会上一个大的台阶。”话语间,解正定对发展茶产业充满希望。
随着各地茶产业的逐渐兴起,六安瓜片发展与其他优质茶种相比呈现出了不足和劣势。“尤其过去一段时间,由于受市场的影响和冲击,六安瓜片品牌太多太乱,而且生产工艺不规范,使得六安瓜片茶真假难辨,严重影响了六安瓜片‘老字号’品牌的声誉。”多年从事茶产业工作和研究的解正定感慨地说。此外,全县目前有100多家六安瓜片茶叶专业合作社,在茶叶合作社数量迅速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多数合作社规模小、竞争力弱、制茶工艺不规范、合作经营优势发挥不充分等问题。
如何提升六安瓜片品牌优势,让“老字号”释放新魅力 近年来,金寨县一方面借助六安茶谷建设的强大东风,注重做好六安瓜片传统工艺传承工作,大力提倡用传统的手工工艺制茶。另一方面为切实增强六安瓜片历史名茶的品牌效益,去年以来,该县积极引导企业、家庭农场、大户整合资源,成立联合体,抱团发展。目前,该县以省、市级茶叶龙头企业牵头,每个龙头企业联合若干个茶叶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已建立起四家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合体,分别是:一笑堂幸福茶农六安瓜片联合体、面冲六安瓜片联合体、谢裕大茶叶有限公司六安瓜片联合体、蝠牌生态茶叶有限公司六安瓜片联合体。
“我们联合金寨、六安、合肥等地的50多家销售商设立旗舰店,实行统一零售价、统一批发价、统一会员价。通过品牌化运营,不仅打破了传统散茶销售混乱无序的现状,同时也提升了商户形象、提高了经济效益、降低了商户的投资成本。”一笑堂幸福茶农六安瓜片茶叶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董事长储友家介绍说,他们成立的六安瓜片联合社主要依托安徽齐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主导生产的“齐源牌”六安瓜片,集体设计包装13款,不断提升六安瓜片核心原产地品牌和茶品质的美誉度。
地处响洪甸水库附近的麻埠镇,是六安瓜片茶叶原产地的核心区,根据规定,该镇的茶叶只准出、不准进,不能鱼目混珠,更不能掺杂使假,以确保核心区六安瓜片的正宗品质。同时,该镇积极采用良种良法,注入科技,建立基地,专门研制能适合做六安瓜片茶叶的品种,在相关区域推广。深入做好原产地生态保护,引导茶农保护六安瓜片原产地茶园周边的生态环境,不污染环境,建好茶园周边的保护带,不使用禁用的农药化肥,确保六安瓜片茶叶原有的天然品质。
“乡里计划通过茶产业脱贫58户185人,异地搬迁18户61人,生态补偿脱贫1户5人,教育脱贫7户29人,社保兜底16户18人。”油坊店乡农技推广中心主任戴任告诉记者,通过协调,在面冲村成立了以金寨县露雨春茶叶有限公司为主导的面冲村六安瓜片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联合社对接30家家庭农场,每个家庭农场对接5到10户茶农(其中有在册贫困户),每户茶农有茶园8到15亩。联合社对接的家庭农场中有20户在册贫困户。同样与面冲村其他贫困户对接的有省级龙头企业金寨县大别山香源茶叶有限公司,市级龙头企业金寨永生利茶叶有限公司,市级示范合作社金寨县红石六安瓜片茶叶专业合作社。4家茶叶企业共带动了80户在册贫困户脱贫。“通过提供岗位就业、技术指导、帮助落实采茶工、免费发放饼肥、预付定金按市场价提高10%收购产品等措施帮扶贫困家庭。截至今年8月,80户对接贫困户,户均增加收入2600元。”戴任说。
黄守山,金寨面冲六安瓜片联合社理事长,从白手起家,到现在小有成就,他一直在做“六安瓜片”。
“我从20岁开始做瓜片,刚开始是做买卖,赚差价,自己并不生产。后来有了自己的市场,量大了,自己开始生产。2009年成立合作社,茶农看我做得好,纷纷申请入社,跟我合作。去年,我牵头成立了面冲六安瓜片联合社。我们是订单式生产,入社的茶农给我们提供茶叶,我们的收购价一般比市场价格高20元/斤。此外,我们还负责提供生产资料(杀虫板、有机肥等)。”
“农户收益如何呢?”记者问。
“加入合作社的茶农最高的达到10000元/亩,不加入的在3000-4000元/亩。相比之下,效益就差很多了。”
谈到这里,随行的油坊店乡农技推广中心主任戴任接上话茬,“第一,做茶叶得有技术,他的瓜片做得好,这是大家公认的;第二,还得有市场,没有市场,你做得再好,恐怕也不行。他的事例对于附近的茶农来说,起到了一个很好的辐射带动作用。”
记者了解到,通过建设清洁化茶叶加工生产线,金寨县重点扶持了20家生产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茶叶初制加工厂。支持重点企业通过转型升级、联合重组等形式,扩大规模,提升实力,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扶持,形成产业集群。金寨还积极探索建立茶园适度规模经营机制,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因地制宜,鼓励大户或企业规模化承包流转农户茶园,实行标准化生产管理。2015年全县累计流转茶园8000亩,有效促进了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带动周边农户致富。
一产转三产 茶园变公园
金寨县“八山半水半分田”,山高,雾浓,景丽,花香。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山坡上,郁郁葱葱。山水相间,天蓝地绿,简直就是一幅山水画。为进一步培育、打造六安瓜片的文化内涵,使其不但好喝,而且有自己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层面的某种寄托。金寨县依托实施“六安茶谷”项目,挖掘六安瓜片茶文化、民俗文化等资源,建设金寨茶博馆,并在响洪甸打造一条集茶叶展览、文化展示、茶叶销售、休闲体验等为一体的茶叶特色风情街。
“茶叶这个产业,应该而且必须与其他产业相结合。我们现在做的‘六安茶谷’,就是要打造瓜片的文化价值,具有我们金寨特色的东西。这个东西一旦形成,就是我们独一无二的东西,真正到那个时候,说句玩笑话,瓜片恐怕只是他(文化内涵)的附着物了。”金寨县农业发展委员会主任唐玉龙如是说。
“我们这里环境好,资源丰富,合作社这几年发展挺快。很多在外打工的茶农,不少都返乡加入我们合作社,这样既能照顾家庭,也能管理茶园,不比他们在外面挣得少。政府帮我们提供了道路硬化、排灌设施、园相改造、肥培管理等基础设施建设。除此之外,还帮我们改良茶树无性系良种,推广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科学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使我们茶叶的品质和产量都有了大的提升。”在金寨四季春茶叶合作社,理事长陈先志谈起自己的“茶经”,信心满满,“眼下,我们正着手搞观光旅游,与茶园采摘相结合。”
关键词:打造精品;推进农业;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 F323.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06.004
前郭县是农业大县,又是蒙古族自治县,发展休闲农业和都市农业条件优越,内容丰富,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休闲农业其根本目的在于拓展农业功能,提高农业效率,拓宽就业机会,推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为一体。几年来,前郭县立足县情,多措并举,乡村旅游取得了较好成效,先后荣获“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县”、“中国生态旅游百强县”、“建国六十周年――中国最佳民族风情旅游名县”等称号。2015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5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6亿元。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为适应都市人群融入自然山水、品尝绿色农产、追忆美丽乡愁、回归诗酒田园的休闲消费趋势,前郭县妙因寺村四季果蔬采摘园、哈拉毛都镇林果采摘园和八郎镇瓜菜采摘园等,各种农业观光园、农家乐、采摘节等乡村旅游形式应运而生,都市农业和休闲农业已成为全县现代农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1科学定位,明确思路,规划布局
前郭县坚持科学谋划,高标准布局,已形成以查干湖为龙头,北部历史文化游、西部草原风情游、南部农业观光游、中部莲花圣水游、新城休闲消费游的“一龙头五区块”旅游发展格局,前郭县乡村旅游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强劲势头。
1.1科学编制规划
邀请专业机构编制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规划方案,提供战略策划咨询,将观光、休闲、度假等乡村旅游功能与农村生态、农业生产、农户生活、农耕文化及农村民俗等要素有机融合,在全县范围内,整体规划精品路线,串联精品景点,合力挖掘人文历史,体验特色互异,运营互相支援,资源互补,共同行销,从而提供全套的游客服务,增加满意度。同时,明确牵头部门,建立统一的领导组织,进行统一的谋划和管理。
1.2探索发展模式
休闲农业是一种新型经营模式,其存在本身就具有市场性,商业化运作是其存在与发展的必由之路,所以要重点思考商业模式、管理模式、运营模式、推广模式等,明确定位,策划各区域主题,例如特色农业主题、科普示范主题、商务会都主题、果酒庄园主题、体育公园主题和低碳环保主题等。
1.3实现四大升级
一是实现理念升级。从观光旅游到休闲度假;二是实现角色升级:从开发商向经营商、运营商升级;三是实现规模升级。从大景观发展到大旅游,从景点本身发展到区域联动,使景区规模不断扩大,产品体系日趋完善,能够留住游客;四是实现产品升级。做有品牌的产品,有知识性的产品,有文化的产品,有娱乐性的产品,有体验性的产品,国际化的产品。
2实施“五动”战略,促进都市休闲农业发展
2.1项目推动
休闲农业是高品质、高附加值、高边际效益的产业,产业是基点,生态是看点,文化和服务是卖点,宜精不宜粗,宜深不宜浅。要把休闲农业项目打造成省级甚至国家级重点项目,这样不仅项目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还可以得到相关扶持资金。因此,做休闲农业项目时,一定要做精品,做亮点,要聚焦,做深、做足、做精某一类产品,特色也就显露出来,这样就可以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更能促进新农村建设,提高群众生活水平。
2.2龙头带动
积极引进城市经济实体,开发建设集生产、生活、生态多功能于一体的高标准休闲农业产业园区,推进农牧产业集群化发展。建设一批果蔬采摘、休闲观光、餐饮、住宿等为一体的龙头都市农业产业园区。重点实施都市农业示范村建设,着力发展棚膜经济,特色种植,观光采摘、休闲体验、l村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开展村屯环境整治和道路硬化、文化广场、美化绿化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点带面提升都市农业发展水平。
2.3资金拉动
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带动、政策扶持、群众参与的发展策略,注重在向上争资、政府投资、社会筹资、群众集资等方式上下功夫,建立多元化拓展投融资机制,鼓励担保机构加大对休闲农业的服务力度,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帮助经营主体解决融资难题,加大对休闲农业的金融支持。积极引进大型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参与休闲农业建设。
2.4品牌牵动
优势产业和环境资源直接关系到整个休闲农业盈利以及可持续发展,要想做大做强需从自身优势产业着手,树立自己的强势品牌,建立核心竞争力,并以此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组织引导规模较大的园区和重点企业进行有机绿色基地、产品认证,着力打造名优品牌、名优产品。培育一批深受广大群众青睐的有机农产品绿色品牌,提高品牌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和附加值。
2.5科技驱动
引领农业现代化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是休闲农业的基础,不仅要加强农业机械化、农业装备工程的科技创新,将良田、良种、良法有效结合,还要加强农业技术创新和农业生物资源利用创新,培育面向现代化农业的服务战略,并逐步推进“物联网+农业”的应用,培育相关新型产业。
3融合一二三产业,互动发展促成效
从总体上看,休闲农业的发展,强化了三大融合:一是“一二三”三个产业的融合。就是将种植业、加工业与服务业融合起来,形成体验经济,实现多元化收益;二是“农、旅、文”三种业态的融合。就是以农业为基础,以旅游为手段,以文化为灵魂,打造全新的综合业态;三是“乡土意境与时尚度假”的融合。以乡土意境再造乡愁,以时尚度假满足市场,通过新乡土度假产品的打造,实现休闲农业的升级。大大提升农业附加值,进一步使农业变成高效的产业、农村变成美丽和谐的家园、农民变成富裕而安乐的群体,使休闲农业成为“有文化说头,有休闲玩头,有再来念头,有发展奔头”的“高大上”人气产业。
参考文献
[1]霍保安,韩景豹.都市田园休闲农业生态园区发展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3(06).
[2]乔丽芳,刘亚东;张毅川.凤泉都市休闲农业园规划设计探讨[J].湖北农业科学,2012(20).
[3]马莹,张莉侠,马佳,张晨.上海都市休闲农业发展研究――基于文化资源视角[J].上海农业学报,2011(04).
生态农业观光园肇始于西方发达国家,已有30多年的历史,在日本、美国、法国、西班牙已成为旅游的时尚。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了高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形式的观光园,后来出现了农业观光园的新形式———复合式农业观光园。[1]农业观光园既不同于单纯的农业生产,也不同于单纯的旅游业,具有集旅游观光、农业高效生产、优化生态环境、生活体验和提升社会文化功能于一体的显着特点。[2]农业观光园一方面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使旅游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丰富了传统旅游业的内容;另一方面,观光农业以旅游经营为手段,使农业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实现农业功能的多元化。农业观光园赋予了农业、旅游业新的文化内涵,符合现代生态旅游的主题要求。观光农业园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以规划、设计、修建农业景观与设施为手段,以输出观光、休闲、采摘、购物、品尝、农事活动体验等旅游功能为目的,实现了农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以及人们消费方式的创新,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一种新思路、新模式,也是我国现代农业中一项具有发展前途的特色产业。
二、生态农业观光园发展的问题
(一)主题创意不明
由于生态农业观光园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目前处于规划、投资、建设不同阶段的项目渐次增多。以安徽省17个地市为例,21世纪以来,农业生态观光园呈加快增长之势。观光园主题脱胎于乡村旅游模式,主要分为观光休闲度假类、科技展示教育类和综合类。研究表明,安徽省内农业观光园缺乏主题创意,产品重复雷同现象明显,地级城市观光园多数为郊区依托型,游客吸引半径有限。
(二)生态实践偏离
“生态”是观光园的生命之源。全国各地农业观光园普遍冠之以“生态观光园”,体现生态理念。但是在规划建设、园区运营中普遍存在“不生态”现象。第一,贪大求全。现在的园区越建越大,千亩以上不足为奇。大面积征地,扰乱了原有的农业生产空间和农民既有的生活生产秩序,本身就是一种“不生态”的表现。例如,设计单位把园区当作艺术来做,进行功能区划分,农业观光、休闲度假、体育竞技一应俱全,生态园区空间范围的无限加大,超出了其依托乡村环境的承载阈值,自然生态失衡也就在所难免。第二,人为活动载荷过大。由于片面追求客流量,农业生态观光园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因为人类活动密度的加大,能源资源输入增多,废弃物降解载荷加大,一旦超过环境的自我消解阈限,观光园区即会面临光热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等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图1)。第三,任意嫁接移植外来物种和外来建筑。农业生态观光园总是存在于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之中,然而许多园区不选择当地优质植物品种,而任意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其中,不乏国外物种),外来物种受气候、土壤条件的限制,培植难度大,抑或成为破坏地方原有生态的罪魁祸首;园区建筑也存在形制、体量、风格方面的“不生态”现象。许多园区构建大体量、高密度的建筑,或移植外来建筑形式,譬如,皖中肥西的园区引进徽派建筑,也有直接移植欧式建筑。以上两个方面说明了农业生态观光园存在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的双重失衡。[3]
(三)市场论证缺位
农业生态观光园不是农民自发组织的单位,大都是地方政府招商引资项目,所以必须要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三重组合。而经济效益是投资方持续经营和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所以,市场分析和预测以及营销策划都要未雨绸缪。有些园区夜郎自大,自认为园区面积辽阔、资源独特、环境优美、交通便捷,但是没有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投放市场后很快就以失败而告终。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四。其一,区位弱势。尽管有些园区交通便捷,但距离客源市场较远。在产品同构的背景下,吸引半径不会延伸至预测的客源市场。其二,景区遮蔽。由于许多农业生态观光园距离着名景点较近,而自身又未经过精心包装和营销,园区往往未能和着名景区有机连接,仅仅成为其游客过往通道而已。其三,形象遮蔽[4]。同一类型的生态园占领先机,其品牌形象早已深入游客的心中,所以游客对于同质新产品难以产生好感。其四,竞争激烈。由于生态观光园纷纷上马,引致园区竞争异常激烈。
三、农业生态观光园发展对策———生态实践
安徽和合生态农业观光园(以下简称和合生态园),位于广德县经济开发区赵联路南端广祠高速南侧,距市中心5公里。毗邻浙江省长兴县和江苏省宜兴市;距上海220公里,南京170公里,处于上海3小时经济圈,地域条件十分优越。和合生态园是一家集农、林业种植、特色养殖、生态旅游三大产业于一体的市级农业和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0年3月已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园区内生态资源较为丰富,生态环境较好。四周分布着满目青山的森林资源和国家小二型水库一座。目前已完成了大型梅园、128个品种的桃李园,彩色苗木园、玉兰园、无公害蔬菜园、生态养殖区、垂钓中心、竹园等8大游览区域的种植和建设。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建设和运营是多学科理论与实践的集成,园区具有集约生产功能、集中旅游功能、综合效益功能。所以,核心是要把规划思路拓展到“人地共生”的理想模式,即立足于“农”与“旅”最佳结合点上,根据生态学、经济学理论,应用造园的原理和技法,最终实现园区生态、经济和文化的协调发展。[5]
(一)生态规划立园
1、空间规划
“梅园”和“竹海”是和合生态园用地规划面积最大的两块。而农业生态观光园要彰显皖南独有的自然、人文特色,可以辅之以江南丘陵茶园、江南水乡田园风光。即,合理处置竹海、梅园、茶园、田园等观光景点的用地规划问题。和合生态园内合理配置建筑用地与农业用地。农业用地是生态园的主体(包括田园、茶园、竹海、梅园、水域等),而建筑用地只是辅助旅游活动、住宿、餐饮、娱乐的场所,二者比例要协调合理。即,用地最终结果不能戕害生态园之“农味”和“生态味”。
2、建筑规划
目前,和合生态园正处于规划建设之中。建筑必须依托自然地理现状和地域文化背景。[6]其一,从和合生态园地形地貌来看,可以因形(地形)就势(地势),遵循自然地形地貌的规律,进行建筑物布置建设。其二,从和合生态园地域文化背景来看,广德地处皖东南,皖、浙、苏三省汇合之处,中原文化、吴越文化、徽州文化在此碰撞交融,所以建筑物风格的选择应问政于民,而不在于个人偏好或采取自上而下模式,或追求时尚,一味模仿徽派建筑特色的专家模式。其三,材质选择也应该遵循地方文化生态。多选择木材、竹材、石料作为建筑材料,色彩搭配与自然协调,即以原色调为主,尽量规避水泥、钢筋大体量建筑的出现。
3、景观廊道规划[7]
廊道是园林式农业生态园游憩和观景路线。其一,延伸方向遵循自然规律,按地形地貌起伏变化设置线路,忌人为裁弯取直,或随意变通路线。其二,道路与观景有机连接,让道路成为观景的通道(视觉廊道),做到曲径通幽、移步换景、柳暗花明之妙。其三,宜选择石材作为铺路材料。
4、能源和废弃物规划
新能源使用是和合生态园生态设计的生命供给线。其核心是注意低碳环保设计,严格限制高耗能设施。一方面尽量考虑太阳能利用,包括直晒式太阳能热水器,光伏发电照明利用,特别是景观灯可以采用太阳能灯。另一方面考虑建设沼气站,主要解决有机物垃圾处理问题,同时提供高效有机肥料。沼气可以供应灶具,还可以供沼气站附近照明,也是特色景观。最后,注意污水净化和处理系统的建设。可考虑把园区生活污水净化处理后融入自然水系;或者另外铺设新的排水系统。
(二)生态文化兴园
1、文化空间规划和合生态园文化载体空间主要在建筑。建筑在文化方面的体现有形制、体量、风格、布局等。建筑形制要求与自然浑若天成,反对大面积平整、开挖原有地貌;建筑体量与生态园协调,以小体量村落房舍为主(包含办公用房、商业用房、建筑小品等);建筑风格采用具有广德地方文化特色的建筑形式,通过民间调查和地方志查阅的综合形式获得;建筑布局宜适当集中,散而有神。反对过分集中、城市化发展的倾向。
2、文化内涵规划和合生态园内涵文化表现形式为民俗活动、农事活动、手工技艺、科普教育等。为彰显文化生态的自然特性,规避人工化痕迹,民俗活动、农事活动、手工技艺表现形式宜与时令吻合,即春耕、夏忙、秋收、冬藏的农事活动与江南物候契合;手工技艺展示与农闲一致;民俗活动与中国和广德地方传统协调;科普教育、现代农业科技和生态园理念协调等。
(三)生态经济强园
1、产品时间、空间策划
竹海、梅园、茶园、田园等观光景点遵循自然规律。从时间考量,梅园———冬、春季;竹海———四季;荷塘———夏季;岁寒三友———冬季。从空间考量,合理规划竹海、梅园、茶园、田园等观光景点。既有空间连续、又有合理分工。
2、产品系列策划[8]
产品系列策划包括观光产品类、休闲产品类和参与产品类。
(1)观光产品类———基础。把握时令特征,有序开放梅园、茶园、荷塘、竹海、田园等主要观光旅游产品。
(2)休闲产品类———提升。包括休闲农庄和生态保护区。休闲农庄是和合生态园高端产品的特色,集商务、会议、度假、娱乐于一体的旅游产品。依托亚洲绿色论坛永久会址,吸引高端学术、商务、休闲客户入住。但,同时也可以兼营适合中、低端客户休闲度假需求的产品,如家庭、情侣包租客房等。充分发挥生态保护区的休闲度假功能。生态保护区包括核心区、缓冲区和边缘区三部分,科学合理安排边缘区的旅游活动项目。包括湿地公园和亲水廊道等,主要吸引客人亲临自然,呼吸新鲜空气,放松愉悦心情。
济经 野视
经济管理
关
于假节日免收通行费 的经济思考 学
张伟
(临沂 公路市 ,山局东临沂 2 7 60 00) 摘
: 要为进一提 步收高 费公路的 行通效 率 和服务平水 , o21 2 年 家出国 台 相 了政关,策定在规节春、 清节明劳动 节、、 国 庆 节四 法个定 节 日 免假 小型客车收通 费行用 ,本 在 文注关政 策施实的 基上 础,经从济 学的角度 分 析节 假 日免通行收 费 政的影 策响 , 对其针来带不的影利响 提出对 策 。关键 :词 费公收路 ; 收免通行 费 ;经济 思考 ;
学中图类号分: 5 F92
1 政 策的 出
台
献文识标 码 A :
文章编
号: 16 71 —5 6 1 6( 2 0 1 )053 — 0 0 12 . 10 型客 车通行 的费实施况情 表示“ 比满较 意或 “”非 常满 意 ” ; 超过 7 0 % 的受 访认者为 应 该续坚持继 此项策 政,健并 相 关全 套措施配 。
0 122 年务院 以国国 (发2 0 21) 37 号文批 转交 运通部 的 输 五门制部的重定大节 假日免小型收车客通行实施费案,其方目 的 在于进 步提升收一公路通行费率和效服水平务,低公降众 日出假行成本 根。方案据,春节、清 明 节劳动、节 、庆节国 四 个家法 定节国假 及连休 日免收日7座 下以 (含 7 座载 )客车通 辆行 。费
节假 日 收小免客型车通行 费策政 响范影围 广 、义深意远 。 2 012年首 次 在 庆 国期节 间施 该政实策, 其对经济 社 、人 会 民生 活 、通交运 行面具有方积极 的影 响产生,了显著经济社的会 益 ; 但效 同时对交,行业通 运营理管还贷、、投 资融方的面也 产生 了不同程的影度响。 面下让我们从,济经的学角度析一 下,分节 假日免收 行通费影的响 。 2经从学济角度分的节假 曰析收 小客免 车通 行的影费响 作为激因励素 ,拉 内动 ,需动带关产业相展发节。 假免 日通收 费行一这激励 因素刺激,居 民出行消 和费,经查调计统 , 2 0 1 2年国 庆 期间 节收费路 公小车 通客行量中 约, 一半是由 政策诱发 转或来的,移 居出行对免费民一价这格素因影响的比 较 敏 感,近 6 %0的 访 受表者 示如果,不实行 免 费 政策会,改 出行政策 ,变这影响种与经济 学激中反应励论理相是合的吻 。 自驾游大幅度 长增 ,力有带地动了旅游 、 车租 、住宿、 餐 和相 关服 务饮 发展业。从 国家 统计 局的据 来数看, 2 01 2 国 年庆 节期 全 间接国游待客 去比
年增 了加 近4 1%,大幅 增度加了旅
游收入 。
给
收 公路 费带 的影来 响收益: 下降成本、加 增、加公大 运路输压力。 收免型小客车通 行费 政策在实现显 经著济社 会益 效的同,时使也 费收公投路 资者承 了更 担多任 ,对其运 责管理 营的 影较大 ,响要主体现在益 下收降成本上、升和加公增路运 输 压 的 。 力 ( 1) 益收 降。下假 节日费通行 免的策 政导,收 致费公路的 收 入 少。据初 减步测 算 ,国 庆 间,全 期收费国公 路免收小 客车 通 行费中, 约3 0% 由于 是 政 影 策 响 所 致通。行 费 收 益 下降 , 观上客降低 政了府贷还 力能经和 性 收费营路公的 贷 还力 ,特能 是在别公 行路债 务业规模较大 、还 贷力能相不足 时期对, 节 1 3 假免费通行 政 策在,施过程 中实重加 运了营 单位的 担 。负 ( 2 ) 政策 施 需实要加额增外成 ,导本运 营致成本上升 受。 政 策实施 的 影,全响收费国路公增 加 了 工人、设费购备 置的费 运营成 本 8约。 此,外政 实策 还加大施运营管理了难度 ,增 加
了养 护、维修
费等用 支。出典 型调查据析分 综,合虑 考收入下 降 成、 上升本因素,免收等小 客车通 行政策对部 费收费公路分
经营单 位 业 绩的 影响可 能 到达 5 %上以 。
由此可见 ,
收小免型客通行费政策车吸引了 更公多众在节 日期假间外 出旅游 ,促对旅游产进 业发、假 展日经 、济刺 激 国内消费 、拉 动济增长具经积极作用有 产,生了 良 的经好济效 和社会效益 。 益 低降了 出成行 ,满足 了本 民人群对众公路交 的期望通和诉 求 从 2 。 0 21年庆节期 国政策 间施实果看 效该,策政对 低全 降社假会 出日行成 本的 影响常 非明显,实现 了政策期效果预。 为 量定评政策估施对 实降成低 的本 响影,于基 型典查 ,调用经运 济析法 分中扩展的算法和估量分价法析行估进算 扩。展算法估是指以 部地分区 收 费额基础为 扩展到对,全 国 收 费 额的 估算。即通过 调部查 省分份 收费路公免 收额费, 依 据其 收 费年额和收 费公路程里占全 国的比 重进行 展扩算 。 估 价分量析是通法测 定过 国收全公路费网 日 交均通量 与曰 收均费额的 系,关结 节 合日期间全国费公收 网路 日均交通量 ,以 及 重大节 日 小型客收车额费占 比参的数定标推, 全算国国 庆 节 假 日间小型期客 车均免日通收 行费度 额。 两 种 方 法 分析 , 假节日 费通 免 的行政策 , 给 自驾游 行出的 人 们来带 切了实优惠,的
在体政现利 民的同策也时进步一体现 了路公通交公益属性的和公共务服能职,使 人民群充众享受 分 公到交通的路发成果展适, 应新形势了下 民人众对公通 路降 出行成本低的期望诉和求 从。查结果调看政 ,惠 策利民民的 响得影 到 了好良 的 会社反 响 。 九 成 的近受 者访对 国 庆节免 收 小
( 3
)政影响带来策的 拥 堵问题在。 自由市场 用下作,人 私的优最决策 在际私人收益等于边际私边 成本 时人现实,对全社 会而言,最有 率效的均衡应点在边该际社会 收益 等(边于私 际人 益收)等边际于社成会时实现本,是社最优会通的量行,但 是 , 往往私人是决策最的优 行通量大于社会最的优,若每 量 人都个此如策 决其结,是私果决策的人通行总量超过会最优的 通 社 行总量 , 堵拥 就 这 样产 生 了。 堵拥加增公路输的运力压经和损济 。收费失公路免费通的 行政策,增 加 了通量 交,在大程度上抵很了收费站通消效行率 提 升的效果 。拥堵现象严 重, 仅给公不运路输来很大 带的压 力, 一步进增 了加公交路设施通给供能不力 的矛盾 足也,对加 增了 车辆 的 燃费和磨油损 ,增加了环境 染 ,污于拥过的堵通更交容 易 发 交 通 生 事 ,造故 成经 济损失 。 3从 济经学角度分析解决政的带来策不的利响影 尽 快对政策运单营 位还贷的能 力 、务风 债险进行 经济 估 ,评 研究实施 应经相济补性偿策政的可能性和必 性要 。研究在前期 工作 中虑考收通行费免的 策 政素因 由。于重节大假日免收 型 小 车客通 行费策政具 降低有 营运位单收 、拉益动关产相业发等展 影 ,响要在 公路需设建项 目前 期作工 尤其,是经评价济和财务 评 中、价虑这考政策 因一素 。 强加 研究政策实对公施路投融 资境环的 影响。 政 策的施 ,实 不 仅对 既运 营单有 位的营活动产经生 影响,而且可能 由于 预 收期 益降、政 策下 确定性不等因 对素未来 公路融资 形成定的抑一 制 作用。 要 这持 求续 踪政跟 策 长 的期 影响 , 行为 业及 时 对应和 健康发展 提供 策支持 。 决 解 拥决堵问题 的经济手 段是收取用 费。 总 (转下 1 第 6页)
・
1 6 ・2 0 15 年3 月
经
济 视野
经济理管
谓的 “
有供效”给指的是合符 市场需要 的给供, 如产果很大能, 但 能 生 产的东西是市却场不需 要,的这就 是无供 给效 比如, 我 国 奶及 对 奶制品 的 求 很需大 , 都 致 导香港 政 府法 限立制大 陆 居 民购 买 ,而 国 内
奶 及 奶制 品 的产能 其 也 实 小不 但 这, 产 能种 属 于 无 效供 给 就 , 为因 其 品 安食 全法 得 到 无保障 。当然 , 效 供无给 这 种 情 形出 现 的 原 因 可 更能 是居民 对本 国 生 产 各种的产 的 品需求 已经 达 到饱 和 点, 超出的 产 能 就 无 是 效供给 。 这 情种 形 下, 如果过扩通张性政策提高经济长率,增由于 实际增长 以率 较大幅低度潜于在增率长 ,使实际增长率即有提高所依,离然 潜 在长率增远 较, 所通货以胀率膨般一会不大 度上幅升主,要 原 就是因产能剩 。在这种过情下形,虽 可然以在 没有货膨胀通 的情 下况高提经济增率长 ,但这个增长高致导效无给得 供以维 持 甚 至 继续增 加 , 将 下埋 经济 危 机的 隐 患 。 我国 前目情的很况能可于属二种情第形 。前我 目国学术界 主 的流观 点 中 国是的潜 在 增长 率 经 下 已 ,在降 们他 的 心目中 , 谓 的所 新“常 态 ”很 大度上就程是潜 增在长 下率 (降吴振 ,宇 2 1 0 3)。 如果 我 经国济 真 是的 处于 第 二 种 情 形 ,那 么 就可 通以 过增加效有给供加和快革改来高提济增经率 长。增有加供给效 的政策包括 加技速术 步、产进 结构调业 整改、三类 。革然 ,当 这 三政类 策即使在潜在长增率下 降情况的也适应 ,只下过在 不 这 种 形 情下,它 们促进 的 主 要 是潜 增 长 在 率 3 . 。2深改化革 由 于改革 可以多个在领展开 ,域不而同 领 域的革对改济 有经 不的同影 ,响有 改的措施革刺激需 求有 的刺激供,,给所以 深化改革助于有顾宏兼观控调 的多个目 。 标( 1 )消劳动力成化本上 的升影 。响过劳动用工制度改革通 调动 劳者 动积的极 ,性高其生产效提率, 助于有降 单低产位品
产业 结构
整调 既可 增以有加效给 供,能够刺激也需 求。我 国民的消居 需求费其实非 旺盛,常大量但需 给予 求外 国了,货 原 因在 就于缺 有 效乏给 供我 国居。 在民 外大国量买奢购侈品就 是明 证。所 ,只以要我国能够 生产出足 够好的 产品, 部这分外 需 就可以转 化为内需 。外另,淘汰 落产后能 、进引先产进能也 能 高整个提经 济的资收投益率 ,从刺激而资 投需求 。 3. 4 加强自 创主 新如 所述 ,学 前习技术进步在我 型国已经到走尽 ,所 以加 强 头主自创 就 不新可避免加。 大科投入技 改、科革技制体教和育 体 , 制 由国家 主导 进 行 规 大 模的基础 科学技 术 研 ,开 发 展 规 大 模的间探 空、索海底探索
等 项目,促进 技科步 进并,改 科技革 果成扩 的散和化 机制,转 高提投收资率和 资源利益用效率,同 时激 需刺求供给和。 4 结 论 从根 本上 ,宏说 观控 调 目的标是 不增长保 ,而保 是业就 。 就 国中 而言,目前宏调观控是 目多的,即 “标 增长稳、 改革、促 调 构 结 ”因。经此 济长 目标增 的 确不仅定要考就 虑业,还考 虑要别因素。 的 生产 成本上升技术、 进步方式化变、 投收益资 下率、降出 口导向增型长可不续持,几个这 因使素 中国经得进济 入一个了 “ 新常 态”。 这个新 常态 的表 现 是就经济 增率长 下 降、“滞胀 ” 隐 患 出现 、就业 压 减力小 、 消 费比占 高提 产、业 结 构 从 劳动 密 集型 向金密资集和知型识集型 自然密换 转,以及 对主自 发的研 求增加需。 在 新 “常”下态,国应 我该降经低增长济 目 标,深 化改 革加,产快结构调业和 自主创新,实整行供 管理给 需求和 管理双 扩的张策政组,合需求管在理方面,实 行 货币 健或稳 小量紧缩 、政财扩 张政 策组的。合
的平均成本
。通 教 过育体改革制高提教系育统 的效率 培养, 参 适考 献文 合 市场要需 的素质高动劳力 也可,以降低 产品平均的成 。本 【 通 】 陈1 清启 正.确理解 适 应新和 常 态[ J ] . 中国 情国国力 ,2 10 4 0 );1 2 . 213 .科过技体改制释革科放工作技者 活力 的,促企进业进和行扩 大 (研发活 动,过技通术步进 降低来均平成本 这有。助于对应成本 [2] 林 毅 夫 苏剑,. 论我 国经 济增 长方 式的换 【 转 J . ]管世理界
,推动 的通 膨货 胀 。( 2)促进有效 供给 在我。国问 突题 的出 品食全领安 域通, 过产 生品产安全制和司度法度制的 革 ,加改处大罚 力度,确保 消 费安 。这全助有于 把中国食的 品给供为变效有给 ,供进经 促增长 。济通过改革强市场化量 ,力加强市竞场争 ,淘落后汰 产 能减少无,供效 给 。
2 0 70( 1 1 )3 :3 .
[
3 ]伟刘 ,剑 . “苏 新 常态” 下的 中国 宏观调控 J [] 经. 济学科 , 2
01 ,44 : —51 3.
[4 】 平任 新.常态下 中国的济 经 ( )J .中国小企中, 2业0 14 ( 9 :
1 8) 2. O .
[
5 】慧莲张, 红驹 . 中 国汪济经 “新 常态【 J”] . 银行 ,家 2 1 4( 60) : —1 1 3. ( 3)刺激需求 。革可 改提以高投资益率收, 而从刺激资投 l 求 。比如需
土地制 改度 ,农革村耕地权确会导致 民对农地投 土 6[ 】赵 晓. 中国经济进 入“新 常态 了 吗 ? [ J ] 中外.理管2,0 1 4
资 增 的加 ,农村 宅 基地 确 权 会 致导 民农 房 投 住 的增 加 资市 场 。 ( 11) 2; 8 . 竞 方面 的争革改也会降低 些一业行的 进入门 槛 刺, 民间激投 ,资 7 ][ 经文 钟 .“ 论国经中济 展新 发态”[常 】 .N 经 济El 报 ,2 01 4 . 7 等等。 28 .
3 . 产3业 结 调构整
八年前,茶并不能像现在这样引发大众的热情,很多人对于茶,仅仅停留于杯泡、侧重于解渴、令人晚睡的功能。时至今日,我们看到更加精致与注重美学的茶事活动,看到更为奢丽的茶品茶器,而《海峡茶道》也从无到有,从不为人知到成为业内的先锋读物,与时代一同成长,感知产业的温度。无论行业中的隐忧或喜乐,都值得我们思考、陈述,以期它更健康、更理性地往前。
壹
中国大陆茶事的兴起,可以追溯到更早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未期,当时大陆茶文化已呈萌芽之态,一些茶人在各自领域默然耕耘,同时与台湾茶界的交流也在这时候开始。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最能代表茶事兴盛的功夫茶馆,在各大城市呈现热度,国内茶事也渐始繁闹。
可惜这种热度并没有持久,那些装修豪华的茶馆在短短的两三年内却失去了茶的份量,异化为麻将馆或餐馆。没有内涵的表面兴旺注定了要面对波折。
一直到2000年中期,在茶文化热潮的带动下,茶事又一度兴旺,这其中,以2006年创办的《海峡茶道》杂志为代表,一批茶文化的工作者开始思索有着三千年文化传统的茶道要怎么在现代社会焕发生机,他们也开始践行茶道的理想。由此为发端,开始为中华茶事注入一股深层而持久的力量,以“七零后”,“八零后”为代表的年轻茶人,开始了另一场真正意义的茶事历程。
2006年,是茶事发展的热潮。这时候,最让人关注的普洱茶开始热销,一直走到2007年的巅峰。《海峡茶道》描绘的普洱类似股票的主题不幸一语成谶,当被人疯炒的普洱跌落到最低谷的时候,许多小商家与收藏者因此极度受伤,甚或倾家荡产。2008年,徘徊之后的普洱茶又重新上扬,直到今天,每一年云南古茶山都为人们关注。
2011年开始,以年增长三成的涨幅让人看到普洱的力量。原本在港台只是一种最大众的茶品,也因为其天生的厚质让人重新认识到它的价值,尤其是老茶涨到天价。那些荒野之地生长的野茶,更有让人信服的概念。
2012年,普洱茶进入甜蜜期,成长得很顺利。这一年,很多人以为普洱茶已经到达顶峰,却没有想到它的未来更令人侧目。到了2013年3月,普洱第一波春茶上市,最为人关注的山头古树茶中,老班章报价为3200~4500元/公斤,冰岛为4500~5000元/公斤,昔归为2600~3200元/公斤,普洱春茶价格的连续5年上涨,普洱茶的主要产区的古树茶价格涨幅高达30%,有些高达50%。
主要针对古树茶的热潮,也引发了后一年更大波动。
2014年更引来了资本的汹涌入驻,老班章等著名的产区的价格直接在2013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茶价的高昂更让人惊叹喝不起茶来。
《海峡茶道》每一次都在关注这一类的茶事,在第一线茶山与茶农、收茶客共同经历这样的市场变幻,我们也在经历这些热度、希望与迷茫。也因此,每到四月春茶结束,当月的刊物就会开始忠实地纪录在茶山发生的点滴,真实地描述人们的喜乐与忧愁。我们也在试图寻找方向,告知大众,最需要守住一片绿色的山林,那才是未来产业发展的根本。
贰
行业热点,永远是我们关注的核心,同时作为一本出生于福建土地上的期刊,闽茶更成为报道的重点。在“最美茶乡”的系列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美得让人心跳的茶山,看到茶的美好与希望。在发现最美茶乡的同时,2014年“茶旅”也适时开动,为了就是让更多爱茶人走进茶山,直击茶事现场,让茶香更近一些。
八年来,闽茶的成长轨迹清晰可见。
茶市与福建人,有着深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这么说,“没有福建人就没有茶叶市场”。敢拼敢创的福建茶商,在大江南北,甚至海外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他们既可以抱团取暖,也可以单兵做战,每一个人,都是一个阵地。茶事的传播,与他们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2006年起,《海峡茶道》就关注过很多在外地发展的闽茶商,与他们一同经历悲欢、一同收获希望。“闽茶中国行”既是一种活动的存在,也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在2006年的福建,铁观音并不让人担心,因为他们的名气始终处于上升期,产业潜力无限。那时,人们多是在思考武夷岩茶该怎么卖,为什么不像铁观音那样受追捧?传统工艺会不会有前途?不管外面的风声如何,武夷山人一直在锻炼自己的内功,他们守住了最传统的一脉乌龙茶香。因为武夷山产区太小,整个产量约为铁观音的十分之一,也因此,他们善于精耕细作。也因为武夷山把旅游做为第一产业,茶是第二产业,这样让茶变得很幸运,这里的山水护持得特别好。在这块小区域内,一点点变化都会影响到小气候,所以在植被的保护上,武夷山做得很认真,他们成立专门的执法队伍来监管茶山的开发,尽管也无法尽善尽美,但总体上茶山的开发并没有过度,山水依旧青翠。每一年我们来到武夷山,都会特地到茶山探访,到茶园去感受那里的温度与色彩,与很多爱茶人一样,我们深深热爱这片山水。这一块美好的土地更需要武夷山人自己理性对待,端在手上金饭碗,并不代表它不会掉失。
我们与他们命运相关,我们会花很多时间在武夷山去学习最博大精深的手工制茶工艺,在三天没有两天眠的辛劳与五十摄氏度的焙房里学习岩茶的阴阳五行。
让水在叶脉中流动,让木与火交融,茶又在水中复活,体会天与地给这片叶子的神奇。
除了岩茶,红茶发源地的桐木关也在这几年间快速成长。行销四百年的正山小种,曾经神圣过,也沉寂过。它的命运更加起伏,从藏在深闺人未识,直到热炒至满城红艳。更因为正山小种中的极品茶――金骏眉的兴起。
2006年就有金骏眉的试制了。2007年,我们采访了最早生产正山小种的元正茶厂,也采访了首制金骏眉的梁骏德茶师,聆听这里面传奇与希望,这样的茶很独特,它有更大的成长理由。2007年后,金骏眉在市场上快速热销起来。
记得当时我们报道的《满域尽是金骏眉》,希望市场更加理性,但不幸地,这种“满城尽是金骏眉”现象却成为未来几年的真实写照。
人们希望金骏眉有更完善的商标保护。与金骏眉热同时令人关注的,则是金骏眉商标的纠纷。我们也一直在关注事件的进展,直到2013年12月12日,北京市高院对“金骏眉”商标案做出了二审判决,最终认定“金骏眉”是一种红茶约定俗成的通用名称。也因此,历经五年的金骏眉商标案才尘埃落定,所有武夷山区域内有资质的企业,都可以向同业公会申请使用“金骏眉”商标。“金骏眉”商标成为众多武夷山茶企可以共享的集体财富。
叁
红茶走红,白茶也“红遍天下”,2012年底开始,白茶突然间受宠起来,这种只经过萎凋和干燥两道最简单工序的茶类,成了人们心中的“珍品”。无论是在奢博会上,还是在拍卖市场,老白茶的价格节节高升,异军突起,成为一匹令人关注的黑马。《海峡茶道》适时关注,推出了两期白茶专题,将白茶的产地、工艺、营销都真实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很多爱茶人开始拿出自己珍藏着老白茶,说着人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这是白茶行业可贵的营销策略,也是资本在市场上的发端,无论我们如何褒贬,白茶的价值更加突显,这映证了人们对茶的健康诉求,在强大而深层地发酵着。岩茶、铁观音,包括白茶,都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但在福建的省会,人们永远忘不掉的,存在心底的还是那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2006年的时候,福州茉莉花茶还是默默地守在一角,老茶厂徘徊难前,我们为它担扰,也报道了几期花茶的故事。事在人为,后来两年,随着茶事的兴起,福州茉莉花茶也开始为人关注,市场上更受追捧。2012年10月,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福州茉莉花茶“世界名茶”称号。
实际上,这几年的《海峡茶道》,关注最多的还是铁观音产业的变化,感慨于安溪人的不屈与斗志。每一年的安溪铁观音都是新闻不断,不论是喜是忧,安溪人总能在茶界爆发出巨大的能量。2006年,安溪铁观音就已经走向了全国,当时很多茶类还在观望,也没有哪个地区的茶农可以像安溪人一样敢闯敢创。那几年,除了茶王赛,除了工艺创新,他们把茶做到极致,最能跟住市场的步伐,最能找准人们的喜好。面积与产量也逐年增加。
安溪茶商的营销水平越来越专业。2011年,安溪知名茶企中括起一阵“明星代言”旋风:八马茶业请来许晴:华祥苑请来影视天后李冰冰;安溪铁观音集团也不甘落后,邀请张燕代言;新品牌川和茶业,则找来了胡静;坪山茗茶更是重金聘请李连杰为其代言“功夫茶”。所有这些,都证明安溪人的果敢与胆识。
从2013年开始,安溪茶也面对新的问题,市场一度冷却,这些问题,需要勤劳精明的安溪人自己来面对。也在这时候,安溪铁观音等三家企业IPO被终止审查;面对三公消费从严,礼品茶销售受阻的艰难局势,安溪茶企在寻求深加工、营销模式的新突破。
我们在报道中也一直呼吁,市场是一块磨金石,人心的向背决定了茶业发展风向,产业不可能一直向前,需要的是根据形势做出正确地改变,在有机,更健康的生活理念下去打造铁观音的种植、生产、制作与营销模式。可以看到的是,哪怕市场再窄小,一些制作精细的铁观音手工茶在高价位上仍旧供不应求。
只要把产品做好,并不要太在乎市场的变化。短期经济指标并非是唯一的指挥棒。
这也是很多茶乡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茶产业的产能已经过剩,未来几年还会更加突显,此时更需要精耕细作,需要更安全可靠的品质来提供给大众。
肆
除了各种茶类,八年来,我们能看到蔓延速度最快的,就是各地茶博会。尤其以2008年后开始的一些茶博会,大有纷拥而上之势。一开始各地争先恐后的好事,到后面就有点成了“鸡肋”。从去年开始,全国每年以茶为题材的展会超过200个。花样繁多的茶博会令茶叶经销商疲于奔命。
茶博会的雷同和良莠不齐说明了茶行业的创新力不足,我们则相信,未来的茶博会一定有更明晰的定位和实际的营销效果。
作为茶文化的特殊形式,“禅茶一味”一直是日本和韩国茶道界所推崇的茶道理想。自2007年开始,《海峡茶道》关注并参与到与日、韩等地的禅茶交流大会。禅茶大会,从河北到武夷山,到韩国,到浙江,到江西,一直起着引领茶界精神的重要作用。
而刊社自己策划的“闽茶中国行”,“闽茶世界行”活动,更引导了行业风向,展示了实在的推广效果。这是刊社亲自策划的活动,也是茶事兴盛的必然结果。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加入到茶人的队伍中来。而茶叶电商也得到更大的突破,一些品牌以亲近年轻人为定位,成为最大的赢家。
但网络营销并不是那么简单,2011年,曾经是国内最大网络购茶平台“也买茶”对外公布“暂停”其网站运营,在当月内对一切库存茶叶清空,并中止与之相关的网站运营和商标。这表明,一向高调的“也买茶”,经过两年的运营,最终也承认失败。
茶叶电商会不会是未来重要的销售渠道与商业模式?相信它有更广阔的空间,但并非一上就能赚得金银满钵,它还需要人们更深入研究。
在茶界,风波从来不会停止,只有稳步前行,才是产业最大的福音。
当然,好消息在茶界也从未停止。
2012年11月16日,卫生部与农业部联合最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2763-2012《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与2005年版相对比,新版的标准增加了100页内容,涉及的农药品种由原来的136种增加为322种。2013年3月1日,新标准正式实施,成为我国监管食品中农药残留的唯一强制性国家标准,上市销售的茶叶必须符合25项农残标准。
未来的茶叶会更加安全吗?
这是关系到每一个爱茶人的切身问题,也是中国茶产业走向国际的最基础的硬件。
2013年,星巴克旗下首个茶瓦纳茶吧在纽约开张,星巴克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霍华德・舒尔茨宣称,星巴克将用经营咖啡的精神经营茶饮料,按照其“五年千店”的规划,或许很快地,茶瓦纳茶吧就会把中国的茶带向全世界。
2008年奥运会上,茶与全球的体育盛事有了联结,让世界知晓中国茶。茶字的大符号展示是一个大国的深厚沉淀,也是一个民族的艺术根砥。
世博会上,茶更深入其中,茶仙子,茶的各种生动鲜活的展示,有理由让世界知道,我们的茶文化传统,正在一步步复兴当中。然而,产业发展中,还有一些是不能忘却的,比如茶区连年的干旱,或遭受空前的冻灾,土壤的酸化,水土的流失,稀土的超标,大自然在时刻提醒我们,像雾霾一样,隐忧就在我们身边。
茶山的和谐与节制,生态链的平衡,是我们农业科技久已遗忘的领域。不停索取与杀伐之气,不是茶的本味。
与自然共生存,回到美好的家园,才有更好的茶。
郫县三道堰镇青杠树村支部书记韩忠指着一架鸡公车问成都来的两个姑娘。她们正在村口的农耕博物馆参观。博物馆里展出的都是青杠树村在拆旧过程中收集的房屋构件、生产器具,算不上文物,但对城里人是新鲜玩意儿,也能唤起一些人的乡土记忆。
青杠树村距成都市区16公里,是离成都最近的村庄。韩忠介绍,他们的目标是打造“离成都市最近的最能体现川西风光的小村”,“再现成都的川西记忆”。
而在2012年6月之前,青杠树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传统农业。
由一而三
2012年6月,成都市国土资源局一纸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批文,撬动了青杠树村的城镇化进程。
青杠树村按照“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的理念建聚居区。集中居住以后,结余集体建设用地200多亩可以面向市场流转使用权。
通过市场调查,有不少企业愿意以一亩70万元左右的价格摘牌,用来发展水乡旅游。这样,实施土地整治项目的投入便有了出处。但这些钱要在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后才能到位。也就是说,村里必须先把集体建设用地整理出来,才能获得这笔收益。
一方面,通过多方对接,成都农商银行愿意为项目提供金融支持,以整理节约出来的建设用地作抵押,以农民自主组建的集体资产管理公司为贷款主体,成功贷款6000万元。另一方面,积极招商引资,通过集体建设用地“预流转”的方式,弥补建设资金缺口。
集体资产管理公司是股份制企业,每一个参与项目的农户都是合伙人。
土地整治中最核心的拆旧安置办法和相关的配套措施,全部由集体资产管理公司牵头拟定,直至绝大多数人无意见后再提交议事会讨论通过。新居建成什么样,也由农民自主决定。
因为全体合伙人早就在项目之初就将旅游业作为产业主攻方向,因此就把整个村作为一个景区来规划,按照4A景区标准打造。新居住区建筑风格保留着传统川西民居轻盈精巧的建筑造型、朴素淡雅的建筑色彩,原有的高大乔木全部得以保留,原来的灌溉沟渠在小区内蜿蜒流过,变成了具有灌溉、景观双重功能的生态渠。一些重要节点还点缀着牌坊、水车、亭子等景观。
原来农民都不愿意种植的一片低槽田,通过引水进田、搭桥造景、种植水生植物,形成了一个非常漂亮的生态湿地公园,将成为今后景区的核心。
目前,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已与5家企业达成投资意向,如果企业的项目方案符合这个区域的产业发展规划,就可以参与集体建设用地的挂牌流转。
现在,农户的新房已分到各自手中。一些农民在盘算着将自己的房屋拿一部分出来搞乡村客栈或私房菜馆,还有一些农民干脆把房屋租给别人,自己到这些产业项目去打工。
借由“小组生”,青杠树村实现了由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的横跨。
邛崃市夹关镇周河扁也完成了由一而三的跨越。对于导入“小组生”新农村综合体的产业,这里的村民同样选择了旅游业。
农户与一家绵阳的专业化酒店经营管理公司组建“白沫江湾”乡村主题酒店联盟。分为三种合作模式:一是企业投资,即由专业酒店公司通过租赁方式吸收部分农户富余房屋自行投资建设接待设施,目前已有4户农户与公司签订租赁协议,房间数22间;二是农户投资,即由农户对自有房屋中富余部分房间自行投资建设接待设施;三是共同投资,即由专业酒店公司提供改造资金、农户提供富余房屋共同投资建设接待设施。
参与农户不仅在房屋租赁方面有着稳定的收入来源,更能参与资本运营收入的分配,同时作为酒店的员工也能获得工资性收入。仅是租房,农户每年平均可获得2.45万元收入,加入酒店联盟更可实现每年7.2万元的收入。
旅游业是新农村综合体优先选择的产业。有计划建成4A景区的新农村有:大邑县■江镇大自然梅花产业园、大邑县新场镇清源半岛、青杠树村、新都区新繁镇高院村等。这些点位造得很美,美丽田园既是景观,又是经济。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被实践为“透山秀水”的工程,“记得住乡愁”被发展成生意,卖给来寻乡愁的城市人。
“乡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三联动
第一产业作为农村本业,未被抛弃,而是升级并与二、三产业互动。
上述青杠树村,已经成功组建了粮经专业合作社,启动800亩的优质粮油和有机蔬菜基地建设,并在田间、沟边、河畔修建原生态的慢行通道,强化农业的观光功能。
周河扁所在的夹关镇,结合邛崃市打造“邛茶走廊”的规划,产业目标是打造四川茶产业第一镇,“代表成都辐射康藏”。
香林村则是一三联动的复合业态。结合香林村地理位置、产业发展特点,因地制宜发展有机蔬菜、生态苗木种植,集中连片发展观光农业,打造都市现代欣赏型农业示范基地。通过土地整理流转,引进格林庄园、金桂园、葡萄庄园等乡村旅游项目,促进一、三产业融合。
新繁镇是一二联动,建家具产业园区、泡菜食品产业园区。
安龙村的产业分成三块:与县文旅公司合作,发展乡村连锁客栈,采取返租的方式,充分利用农户闲置的住房,统一运营管理,鼓励农户居家就业;组建小微盆景合作社,建设占地13亩,总投资约400万元的精品盆景园,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组建生态蔬菜合作社,带动20户以上农户参与建设生态蔬菜生产基地,并注册“全家河坝”商标。
高院村玲珑锦院各组团之间大量保留原生态植被,彼此间有林盘、沟渠、湿地、农田间隔,房前屋后郁郁葱葱,种的都是柚子、橘子、枇杷等果树,非常便于村民发展以农家会所为主的庭院经济。现在的高院村及其附近,已经有了蓝莓园、百草园、尚作有机蔬菜园等产业项目,在合作社务工,不仅每天有80元的务工收入,还能就近照顾家庭。
崇州市桤泉镇群安村余花龙门子新村和荷风水村,都布局在桤泉镇千亩红提、千亩金银花、千亩荷花产业带的核心区域。周边现代农业的繁荣,给两个农民新村带来了旅游收益。余花龙门子新村将林盘群1、2组团建成具有浓郁西蜀文化气息的池塘文化林盘,结合产业发展布局,发挥9组地处千亩红提核心区域优势,将3组团打造成红提产业林盘,使产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相融。
“小组生”综合体中的产业,无外乎第一产业升级、一三产业联动、由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型,其中,又以一三联动为多,各综合体不同之处主要在于不同的景、不同的菜。
不要盆景,要生态系统
“小组生”新农村综合体是以市场的逻辑建造起来的,优质产业便成为综合体的内在要求。
各村纷纷组建的集体资产管理公司,第一阶段的任务是组织聚居点的建设,将农民的宅基地证收集起来,合成一个大的集体建设用地的权证,作为主体抵押融资,启动新区建设,并对建设过程把关,调息内部争讼,合理分配利益。资产管理公司完成建设之后,再运作产业的发展。
没有产业支撑,新村就成了一次性的盆景,而非一个生态系统。
“大集中”时代的经验和教训表明,“集中之后干什么”才是关键。
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特别是全国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后,明确把新型城镇化作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胡光伟认为,“小组生”综合体不仅仅是居所的集中,其核心是推进农村组织、产业与空间三整合。
“小组生”在设计之初就嵌入了产业元素。
成都市委统筹委相关处室负责人表示:“突出新村建设与产业布局相融合、方便生产与方便生活相结合,统筹兼顾农民生产半径,选择村民小组中心点位或村民小组交界点位的院落布局聚居组团,构建新村带产业、产业促新村的格局,促进产村一体融合发展。”
各新村的设计图上就预留出了产业的扩展槽。高院村在建筑结构上,结合发展餐饮旅游业的需求,多采用大空间格局,单栋建筑之间间隔较大,便于发展以农家乐为主的庭院经济。青杠树村在房型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如何让农民的生产要素流动起来,5人户型修建成3+2式,5个人住150平方米的房子足够,余出的两人户用来招徕游客。每年租金收入1.5万元。
农民作为集体资产管理公司的合伙人,既是股东,又在园区上班,获得工资收入,沉淀在农村中的“50、60”人员的劳动力残值被开发出来,他们可以打短工增加收入,拔一天草也有近100元收入。
“小组生”使农村公司化,“经营农村”的概念与20世纪90年代的“经营城市”一样炙手可热。但是,农村合伙人在享受市场的自由与利益时,也要承担风险。
青杠树村以节余的200多亩土地抵押,融资6000万元,按照贷款3年计算,每3个月就要支付132万元利息。
郫县安德镇党委书记骆开富的打算是:下一步,农民多余的房屋可以通过资产管理公司登记和流转来搞乡村旅游,实现农民资产的第二次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