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第1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解决方案

当代大学生有显著的几大特点,如:自信、张扬、思想开放、接受能力强等几方面的优点,他们生活在经济政治多元化的今天,他们接受着全新的社会,有着独具一格的想法,再加上大学生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强,极其容易被感染。当然除了这些优点以外,当代大学生也有着集体观念淡薄、自私自利、责任心弱等相关的缺点,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有的家长独一无二的关爱,家里人对孩子疼爱有加,这就使得学生,过多的只在乎自己的感受,变得自私、没有集体观念。大学生有着如此的鲜明特点,那么针对当代大学生,如何进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成了重中之重。

一、系统的组织工作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而如果需要此项工作达到一定的效果,则需要依靠极其严密系统的工作组织。

为克服理论以及实践的差异问题,在系统观点的指导下,教师务必将思想政治工作以及实践工作相结合,明确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全面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工作特点,全面加强教学育人工作的运转体制。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组织工作方面,除了需要完善校内的工作体系,更应当建立健全学校与家庭间的联系机制。这样能全面地促进大学生发展,尤其注意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以及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教学。例如:学校在开展公共选修课时,可以相应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课。从学校层面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这种将学校与家长相结合的新型教育模式,不仅能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人生观,而且能帮助家长与学校相联系,形成家长学校结合进行教育的体系。构建完善的预警体系,加强对学生的生命、感恩、人才教育。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科学的教育内容

“以人为本”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新形势发展要求下,学校应当针对不同的教育教学对象,形成不同的培养目标,其中包含着各式各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内容间相辅相成。逐步建立起与学生教育的运行规律以及发展规律相匹配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此来解决传统教学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系统、不完善的现状问题。从而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变得更加的全面、整体、富有层次感。因而,学校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应当贯彻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中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的全面发展大学生的目标,进一步促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1.建立新的教育体系

首先,需要建立全新的教育体系,务必注重思想整合教育理论的发展,并实现与课外实践理论的有效统一。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务必需要明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建立健全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教学,与此同时,应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作用。将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丰富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强学生的人文教育以及职业素质教育。

2.增强教育内容的针对性

为进一步细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扩大教育教学的覆盖面,因此,务必建立全面的“以人为本、德育为本”的工作理念。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学校应结合不同时期的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划分不同的教育层次,有针对性的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例如: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学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主题班会,如大一学生开展“梦想起飞”的主题班会,大二的学生开展“实践出真知”的主题班会,大三学生开展“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主题班会,而大四学子则开展“现实”的主题班会。这样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现实现状,同时制订有效的学习方案,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三、现代的教育手段

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该是积极随时代的进步而进步的。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应在不断继承原有优点的同时不断进行优化创新。务必应该随时代改变而改变,不断进行创新,随即应当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其一,应当注重传统形式的现代化,不断地进行更新、创新,其二,应当积极寻找新的方式方法,不断地扩宽教育教学的渠道,从而扩大教育教学的渠道。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达到其目的。

综上所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于大学生一生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了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大学生受社会影响极深,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有着不完全、不完整的特点,现今,社会应当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完善的组织工作、进行科学的教育内容教育并且采取现代的教育手段。建立新型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更好地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树立大学生完善的人生观、世界观。

参考文献:

[1]杨亚非.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10).

第2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文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大学生思想实际结合不够紧密。当今的大学生思想活跃,观念新,信息灵,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必须多色彩,多容量,能够反映当代学子的思想进步实际。(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人文内涵薄弱,人文底蕴贫瘠,往往照本宣科,机械地照搬上级精神,过于空乏。(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没能紧贴大学生的需求,不能准确充分地反映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大学生成长的需求。不能从学生最关心的思想、政治、生活、工作、学习和就业问题人手,不能有效地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缺乏新意。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过多地强调个人对社会的服从和认同,忽视或淡化了人的主体性和人文精神的培育。(五)教育内容没有内化为大学生自己的思想,以灌输式教育方法为主,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实效性,缺少时代内涵和实际的应用价值。

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运用创新的思维去思考新思路、探索新方法、创造新内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活力。

第一,强化理想信念教育。青年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处于形成阶段,要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结合起来,深入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教育,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引导他们把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人民的奋斗目标统一起来,牢固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理想和信念。

第二,充实和丰富德育教育内容。以网络平台、学生社团和学生公寓等为载体,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力度,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活动的各个领域进行具体、生动的教育,让大学生去锻炼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

第三,强化成才观教育。对于多数大学生来说,决定其能否成才的因素不是智能上的差异,而是以人格因素为主的心理品质。思想政治工作要强化对大学生的成才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养成追求崇高目标、勇挑重担、敢于负责、坚韧不拔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第3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文

【关键词】师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意大利著名作家德•亚米契斯所著的《爱的教育》,是一本爱的魔法书,是一本洗涤人心灵的书籍,书中塑造了一群平凡却真心热爱教育事业的老师们,在他们的言谈举止间洋溢着对学生浓浓的真挚的爱,他们的形象深入人心,他们的故事发人深省。我们高校辅导员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也应对学生渗透一个“爱“字。

一、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师爱

我国现代教育家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师爱始于爱的思想,爱的思想引导着爱的行动,创造爱的经验和形成爱的关系。

泰戈尔曾说过: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它定晴望着风暴却兀不为动,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情感历来被人们视为一种神奇的力量,是维系人们生存、追求和发展的动力之一。爱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就总被我们忽略,其实它的意义已经融入我们的生命。师爱是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它既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又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和手段。它应始终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使辅导员能够用爱的科学理论去教育和培养大学生,用爱的健康情感去滋养和感化大学生,用爱的高尚情操去塑造和促进大学生,引导大学生在懂得什么是爱的基础上,去进一步明白怎么样付出爱、获取爱、创造爱和享受爱,从而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使他们成为一个具有爱的素养的全面发展的高尚的人。

二、以德服人是师爱的核心

师德是师爱的灵魂和核心,老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反映,是对老师最基本的要求。这种爱滋润着每个学生的心田,它不是狭隘的感情,而是高尚的、无私的。老师只有热爱学生,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教育作用,热爱学生的老师生怕由于自己的不慎而误导了学生,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从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廉洁从教,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去感染学生,以自己的学识去教育学生。师爱愈真愈深,教育的效果就愈好。

在《爱的教育――我们的先生》一文中,当安利柯的先生说道:“大家听我!我们从此要同处一年,让我们好好地过这一年吧!大家要用功,要规矩。我没有一个家属,你们就是我的家属。去年以前,我还有母亲,母亲死了以后,我只有一个人了!你们以外,我没有别的家属在世界上,除了你们,我没有可爱的人!你们是我的儿子,我爱你们,请你们也欢喜我!我一个都不愿责罚你们,请将你们的真心给我看看!请你们全班成为一家,给我慰藉,给我荣耀!我现在并不要你们用口来答应我,我确已知道你们已在心里答应我,‘愿意’了。我感谢你们。”先生的这番话朴实诚恳、感人肺腑,让所有的学生都信服于他。我们很多在高校任职的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或者与学生交流时,很少能够做到这位先生的真诚和温暖。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爱,这种爱的表达既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真情流露。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会不仅把我们当老师,更会把我们当作朋友。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是无从谈起,感情当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师爱是治疗心灵创伤的良药,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它给人力量,给人温馨,也给人美丽的心灵和情感,让学生们心中拥有爱,很多问题都可能在爱的暖流里溶解。

三、以学生为本是师爱的基石

教育是培养生命的事业,世界上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吗?教育实践已经证明:谁关心爱护学生,学生就尊重喜欢他。青年大学生虽然在教育活动中是被教育者,但他们与教育者具有平等的地位,建立平等的关系,是以学生为本的根本要求,也是辅导员和学生彼此相互信任的前提。信任和尊重自己的学生,才会得到学生对自己的敬爱和信服。孟子曾说:“爱人者,人恒爱之。”这就要求辅导员平时能自觉主动地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他们的忧愁、烦闷和苦恼,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走出心灵的困境,用师爱架起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辅导员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学生会以其特有的敏感,经过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感受到老师的善意和真诚,就会对老师产生亲近感,消除畏惧感,敞开自己的心扉,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向老师倾诉。

在《爱的教育――义侠的行为》这个故事中,一个小男孩因为受别人羞辱而气愤地将墨水瓶丢向欺侮他的同学,不想却丢在了刚走进教室的先生身上,先生并没有盲目地责怪他,而是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弄得一清二楚,并“请”造事者起立,承认错误,从而培养学生有坦白过失承担责任的勇气。“只要你们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我绝不会责怪你们”,这是《爱的教育》中先生们给我们的另一个启示: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学生,我们的目的是教育学生,只要目的达到,又何必在意是否惩罚学生。试想想,我们所有的辅导员是否都能用平等的目光看待所有的学生,若有两个学生同时犯了错误,有时,我们可能会凭自己的直觉判断,然后毫不留情的批评那个心目中较差的学生。却不知,受了一肚子委屈的学生在暗自伤心、难过、不服气,也许在他们的眼里,我们就不是一个客观、宽容和尊重学生的好老师。在一切教育活动中,辅导员必须全身心的热爱、了解和关心每一个学生,以学生为本是师爱最基本的要求。

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师爱更是教育的灵魂与生命,在教育过程中辅导员要始终渗透一个“爱”字,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爱需要教育,教育更需要爱。师爱是一种感受,师爱是一种信仰,师爱是一种追求,说来容易,做起来可能有些难,但是对学生拥有爱的老师,必是一个真正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参考文献:

[1]催德华,张澍军.爱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教育研究,2007,05.

第4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90后”;问题;建议

随着大众新传媒的高速发展,使得媒介成为除学校、家庭之外的第三大教育系统,网络的普及使得人们的生活、学习方式、交往方式以及娱乐方式都发生了变化,甚至语言习惯也发生了变化[1]。从2008开始,中国高校出现了第一批“90 后”大学生,在网络新媒体时代下生活的 “90 后”有着怎样的思想行为特质,他们的入学对高校教育有着怎样特别的意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该如何开展,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2]。

一、“90后”大学新生思想特点

“90 后”和“80后”与前几代人相比,分化现象更明显。“90 后”大学生似乎是一个“矛盾综合体”,他们既传统又前卫,接受新事物能力强,生存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多样化及独立化程度突出。

1、政治思想意识不够成熟

在政治行为和能力上,认识和行为脱离实际,理论和实际脱节,主要表现为政治上的幼稚和不成熟。实用主义的价值取向成为是否争取入党的基本出发点,为了自身顺利发展成为多数学生入党的现实动机[3]。所以,90后新生对党的先进思想和理论理解不够深刻,政治上的表现还不够成熟。

2、自我意识明显

当前很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受到优越的成长环境影响,使得他们养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惯,在处理个人与集体、同学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上,“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不良观念比较明显,因此,崇尚自我价值取向成为当代大学生的重要特征[4]。

3、目标不明确

大学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刚变换了新的大学生活环境和学习模式,很多学生开始对自己今后的发展茫然无知,想不起来要去设定新的人生目标。这对于一些学生学习依旧使用中学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而言,适应大学的学习就有了困难,进而也影响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二、新媒体时代下“90后”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

1、主流思想受到冲击

网络开放程度不断扩大使得西方腐朽文化思想也趁机而入,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够强并容易受到影响,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发生了变化。在长期受到西方腐朽文化思想价值观念的影响下,大学生在意识形态方面的防御能力会大大降低,道德意识也会逐渐减弱,进而也就冲击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

2、教育方式发生改变

在自我意识明显的“90后”面前,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不仅不易被接受,还可能使之产生逆反心理,尤其是网络时代信息量的丰富,为大学生提供了很多可供选择的机会,也加强了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甚至会出现教育者所接收的信息没有被教育者早或多的现象。当前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宽泛,接触不同观点的机会也增多,使得他们不再被动地接受教育者的灌输和安排。他们开始运用自己的是非观和判断力来选择正确的观点,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要求与教师平等对话。

3、心理和道德受到挑战

随着现代网络传媒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发展,使得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变化。总体而言,网络媒介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是积极的、进步的和有利的,但我们也不能忽视网络媒介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在网络上,人们的性别、年龄、身份等都可以虚拟,传统社会道德规范的约束力在网络上相对减弱,大学生的道德意识逐渐弱化[5]。

三、新媒体背景下“90后”新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建议

1、合理的新生政治教育引导

政治思想教育必须从学生进校第一天开始,教育工作者应通过各种灵活的方式将党和国家的先进思想理论融会贯通,始终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并把“育人”放在首位,同时,还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为学生做表率和楷模。通过党校培训、积极分子培训等多种形式对大一新生进行党的基础知识教育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

2、注重学生的德育培养

在德育教育中,我们要善于激发大学新生的主动积极性,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和自我教育者,让他们明白自己才是德育教育活动的主角。鉴于 “90 后”较强的独立性和自我意识,教育者必须要充分尊重他们的思想、民主、权利、个性、隐私和尊严等等。始终坚持师生平等的原则,以诚相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可以通过建立较强的学生干部队伍,把比较优秀的学生干部树为榜样,加强他们以身作则的作用;积极开展集体性活动,相互沟通、形成民主气氛;根据学生特点,开展经常性的校园文化活动,寓教于乐,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形成一个积极向上有凝聚力的集体。

3、加强心理保健知识教育

对大学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相应的心理档案,做到早发现、早预防以及对心理危机的早期觉察和干预。同时,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或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专业知识,做好心理准备并提供有效的心理适应方法。也可以对新生开展各式各样的心理咨询工作。利用校园的宣传方式向学生进行心理保健教育;开展朋辈辅导;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和学生进行直接的心理问题探讨,不断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心理问题的解决是一个积极的自我锤炼的过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

4、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网络观,营造网络文化教育氛围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的直接服务对象就是大学生,因此,我们时刻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要与时代同步,特别是在网络时代[6]。一是要养成好的自律性,必须普及相关的网络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规范大学生的上网行为。二是作为教师,我们要通过主动学习现代网络知识来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进一步为学生做好表率,这样才会让学生逐渐产生影响,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教育管理学生。例如利用微博、论坛、QQ和邮件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有针对性的宣传和交流,培养他们的是非观念、判断能力,以及在多元化的价值观体系下让他们学会选择和鉴别,增强他们对不良思想和理念的抵御能力。

总之,我们不能回避网络文化的客观规律,但是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引导社会精神文明、社会文化和网络文化的协调发展,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和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氛围,进而达到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涵。

【注释】

[1]刘欢,海.网络新媒体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J].教育研究,2011.2.92-93.

[2][5]曹向.大学新生思想与心理特点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9.89-90.

[3]孙巧峰,樊苑.大一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探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6.104-105.

[4]张晓京,文书峰. “90 后”大学新生思想行为能力特点的调查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9.114-117.

[6]陈振祯.关于网络环境下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9.12.55-57.

第5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文

论文关键词: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我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由计划向市场的转型期的完成,每一个大学生部面临多种观念的冲击.形色兼备的网络世界、人们的道德意识的淡薄、社会拜金意识增长,如不及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纠正,会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成功,更关系到能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学生是我国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力量之一,根据社会、家庭、学校对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现状,笔者探求史适合高职高专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愿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涵义

我们现在所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总的来说,是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立足于高校实际,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构建和完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体系,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二、目前高职高专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当前形势来看,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情况不容乐观,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

1.缺乏敏锐性政治论文,不能积极应对大学生的热点问题。

一个时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着眼点比较多地放在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工作上,不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忽视理论研究和前瞻性探讨。这主要表现在对社会环境影响的敏锐度不够,不能对大学生指出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层次研究。

2.大学生自主、平等意识的增强,导致传统的社会调控系统的失灵。

网上交往的虚拟性使人与人的交往变得自由、平等,虚拟条件下网民交往的角色是虚拟的,不存在上下级、长晚辈、地位尊卑的垂直型关系,但由此也带来了各种问题——导致主导价值观念、社会公共权威以及教育者权威的削弱,使得传统社会训控的功能在逐渐丧失。我曾在网上下载到这样一份《电子空间的独立宣言》:“我们没有一个选举出来的政府,我们也不愿意要这样的一个政府。我宣布,我们正和建设一个全球性的社会空间,它与你们试图强加给我们的各种专制体制完全不同。”“我们正在制造的世界,是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进入的世界,它没有特权,没有因为种族、经济权利、军事力量或出身而形成的偏见,在这个世界中,任何人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可以表达他的信仰” 。“但愿它比你们以前的政府建立的世界更人道、更公正。”这样的宣言对大学生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而临的困境是信息系统不再被教育者全部掌控,不能对大学生的思想言行进行干预,更多地要靠大学生的自我判断、自我选择。

3.教育者人格魅力的下降,导致感召力、吸引力减弱。

08年笔者对北华大学师范分院学前系300名学生就“你喜欢什么样的教师?不喜欢什么样的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不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细心、有耐心、平易近人97.5%

脾气差、没耐心95.2%

义务强、水平高80%

业务水平低、能力差83.4%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57.5%

教学枯燥、不负责63.2%

第6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文

关键词:情感 情感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情感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应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培育。

一、情感概述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伴随着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认识过程。“情感是人对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马克思曾指出:“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情感,实际上已成为反映人的整个精神价值追求的动机系统本身。可以把它看作标志人的情感发展的连续体,包含着人的情绪基调、情绪表达方式、情绪爱好、情感体验性质与水平、价值倾向乃至于人格特征、精神情操等。称之为“情感性”是鉴于它们需要从情感――态度层面,而非认知――判断层面,主要从内在动力系统,而非外在能力系统标志人的道德发展水平。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教育人、培养人的实践活动,要塑造人的美好心灵,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升人的生活品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重视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的功能

情感在人的认识活动过程中形成,反过来又影响制约着人的认知过程的发展。教育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教育过程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越来越富有情感性。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情感因素发挥着不可取代的功能。

1.动力功能

情感的动力功能是指情感对人的认识活动具有增力或减力的效能。积极的情感能引起人兴奋、愉快的情智体验,使人充满生机,积极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各种活动;消极的情感会使人感到痛苦、烦燥、悲观、心神不定,无心从事正常的活动。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对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他们轻松愉快地自觉学习,并转化为积极的行动,会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感染功能

情感的感染功能能强化教育对象对教育活动的认同度。在情感的表达与接受过程中,能够动之以情,达到情感共鸣,使情感具有影响力,这是情感的一个重要的功能,是说理教育所不能发挥的作用,从而让个人的情感对他人情感具有感染影响的功用。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的感染功能表现在很多方面,如人文关怀、悉心照顾、信任等等,以激发学生比、学、赶、超的激情。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信任程度以及教育者自身的情感感染魅力在情感感染时尤为重要。

3.调节功能

情感对人的思想、行为具有调节功能,可以优化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在心理上的表现总是以相互满意或不满意、喜爱或厌恶等情感状态为特征的。在内心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需要形成一种比较满意、比较喜爱的人际关系纽带,这样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如果受到一些阻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将会从感性的情感出发,调节思想状态,形成更加坚定的克服心理。

三、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在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中,情感贯穿始终,类似于导火索、催化剂。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体应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情感在受教育者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应用

1.情感影响着受教育者的心理倾向

情感影响受教育者的心理倾向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情感相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人们在接受任何外界信息的时候,之前对此信息都有前期了解,并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势,对于教育的信息也不例外。同样的一个信息,对同一个受教育者有时起积极作用,有时反而起消极作用。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情感有关。另一方面,态度定势制约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受教育者的态度定势直接影响着他们对教育者本人,进而对其教育内容的信任态度。如果教育者在教育对象中享有较高的威信,那么,大家就会对他产生一种积极的态度定势,并且愿意接受他的教育。

2.情感对受教育者的行为起巩固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情感对行为的巩固作用具体表现在思想外化于行为时的坚定性。在新思想刚建立,刚指导行为时,人的坚定程度是最小的,也许会因为期间遇到某些困难停止行为,但在这个阶段中,如有情感的力量,即使遇到些许阻碍也能延长该行为的持续时间。借助情感的力量把已取得的成果巩固下来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巩固下来,才有扩展的可能。思想与行为处于不断循环之中,思想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它能指导行动。思想指导行为,行为又能检验和巩固这种思想。

(二)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情感具有“催化酶”的作用

情感的催化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情感会成为人们的动机与行为的激发力量。情感的强弱程度,决定了完成某种行为决心的大小。二是情感影响着人们能力的发挥。心情愉快的人,会既快又好地处理问题,而一个为悲伤、痛苦所折磨的人可能会失去正常处理问题的能力。在道德行为选择时,情感也具有强大的影响力。情感体验行为的选择有重要作用。那些做出正确行为选择的人大多是道德体验较强的,因为他们的情感体验可以使道德认识获得战胜个人欲望的力量,并且会与道德认识一起成为做出道德行为的动力,从而有较大的可能保持言行一致。

四、加强大学生情感培育的途径分析

(一)整合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的力量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把各方面的力量动员起来,把各方面的资源整合起来,使它们充分发挥作用、密切配合,形成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1.情感教育中家庭教育力量

父母是人生第一任老师,亲子之间维系着一条最深层最浓厚的感情纽带,即使学生大部分都离开家乡、父母,在学校寄宿生活,但处于大学时期的大学生思想、心理还不是很成熟,正值自主意识与行为日益定型的时期,他们仍然渴望从家庭中得到爱护、认可和表扬。所以,父母长辈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如电话、信件等继续与子女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与沟通,对子女的情感与心理适时了解与掌握。

2.情感教育中的学校教育力量

首先,要在学校教育的各个层面强化情感教育,在求知的同时明事理。学校要兼顾情感教育和知识教育,这是当代社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其次,高校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在情感教育的全过程中保驾护航,总体把握情感教育的标准,提高教育者实施情感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加强管理和服务水平,建立相应的保障制度,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增强大学生的归属感。

3.情感教育中社会教育力量

在社会中可以挖掘大量情感教育的资源。在大学生参与的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中突出情感教育。继续深人开展如“手牵手”、志愿者服务、“三下乡”等行之有效的公益活动,广泛发动大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让他们在亲自实践中体验助人的乐趣。组织参观有意义的历史文化圣地,为促进大学生正确、稳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奠定基础,在践行中升华情感。

(二)渗透情感教育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中

教学过程既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认知过程,又是一个“陶冶学生情操,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亦是如此。

1.用现代科技教育技术调动学生情感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并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能够使人印象深刻、记忆持久,起到其它教育手段不能达到的鲜明、直接的作用,还因饱含着丰富的情感而强烈地冲击学生的情绪。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教育形式轻松活泼,营造富于感染力的气氛,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认知,使学生对教师所讲内容能更好理解与感悟,提高理论课的实效性。

2.发挥教学语言艺术,激发学生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口头语言接受教学信息。教师运用富有激情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生动形象的形式讲授教育内容,充分地表达情感色彩,使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可以减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乏味性,并且基于语言负载大量的情感信息,教师的真情实感融入对教育内容的理性分析之中,从而创造出一个情理交融的氛围,这将引导学生产生相应的思考和联想,促进学生思想的升华和正确人生观的形成。

3.营造轻松教学氛围,唤起学生情感

教师作为教学氛围的营造者,应更新观念,转变思想,完成由教学权威者向学生的引导者的教师角色转变,强化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平等参与。同时提高自我情绪管理能力,善于控制负面情绪,以积极的心态,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中,消除人际屏障,拉近师生心理空间,使教学活动在宽松、愉快、活泼、和谐的氛围中进行。这样,不仅使学生心情愉快,而且还增强了他们的安全感、自尊感,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进而使学生的认识和情感的发展步入良胜运行状态。

(三)创设优良的情感教育情境

情感的产生和升华不仅需要正面的理论教育和实践引导,也需要各种能起到潜移默化作用的环境的熏陶。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有直接的深刻持久的影响。高校应注重创建美丽的校园学习环境、合理适用的校园文体活动环境、良好的校风学风、严谨的学术气息和文化氛围。校园环境与校园文化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又是情感教育的有效载体。而校园文化以其丰富多彩和特有的品格成为广大同学的精神乐园,在这方舞台上,同学们可以尽情地表现自我,享受精神的激奋,体验着成功的喜悦,感悟成长的挫折。

(四)组织社会实践进行情感培育

情感教育的基础是情感体验,只有亲身体验后的情感才更加深刻的影响学生的行为选择。学生走出课堂和学校,参加实践活动,把理论的“知”运用到学习、生活、工作中,用行来检验“知”,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所选择接受的知识是否正确,意识到自己在认知和行为上存在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将社会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多组织学生参观、访问、社会调查,接触社会,参加劳动,使认知在实践中内化为情感,弥补课堂教育的不足。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既有利于聪明才智的发挥,更有利于道德情操的健康发展。

五、结语

情感因素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容忽视,重视情感培育,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接受性,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有助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因此,在具体是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加强情感关注,加大情感投入。

参考文献:

[1]杜环欢,甘杰.思想政治工作的情感教育模式初探[J].理论探索,2004,(3).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第7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文

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类相关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肩负着培养大学生良好思想政治素养、道德品质的重要任务。相关老师可以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融进恋爱婚姻观、性价值观、性道德观教育,有效开展性价值观和性道德教育。该课程的授课对象都是大一新生,曾经被压抑的望会在大学这个较为自由与开放的环境中得到释放,如果恋爱婚姻、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教育没能跟上,势必会对大学生的恋爱、性心理发展、性道德成长造成影响。由于高校的哲学和人文社科课程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所以要在人文社科类和其他相关课程中渗透性教育,比如在“大学语文”和专业的文学课程中,面对描写“性”“爱”“婚”的文学作品,老师有责任和学生探讨写作背景和作品中隐藏的思想,讨论主人公的“性“”爱“”婚”与时代背景的紧密联系及其与社会生活条件和思想信念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确立与当今时代相适应的爱情、婚姻和性观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专业的法律课程要涉入婚姻法的内容,教育学生运用法律的理性精神来讨论爱情和婚姻,让大学生懂得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是幸福的爱情和婚姻的前提和基础;在“伦理学”课程中要引导大学生讨论、婚姻伦理的原则及规范,加强以及婚姻伦理教育,使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性道德认知、高尚的性道德情感、崇高的性道德信仰、坚定的性道德意志,从而培养出有高尚情操、有高度责任感和义务感、能适合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的男人和女人;在专业心理学课程中融进性心理知识,进行性心理健康教育;在生物学课程中融进性生理知识进行性生理健康教育等。

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进行性健康辅导、性心理疏导、指导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还要依靠班主任、辅导员的力量,班主任和辅导员一定要有责任心,把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与恋爱、择业与交友、生活与健康等问题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把努力提高大学生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班主任和辅导员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较多,可以广泛深入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和实际行动,在与学生探讨“性”问题时要避免道德说教,“性”是非常隐秘的问题,在取得学生的充分信任之后也不能长时间地试探,学生主动向老师寻求帮助的时候才对其进行及时而有针对性的指导。班主任和辅导员要多涉猎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方面的专业知识,要善于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思想品德结构,结合大学生恋爱的实际状况,让大学生树立性别平等、互尊、互爱、理解、自律等意识,从而增强大学生在选择时承受挫折、经受诱惑、勇于应变、善于担当的能力。高校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必须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配足配强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心理咨询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和性心理咨询辅导。当代大学生处于文化多样、价值观多元的社会环境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性心理的冲突和困扰,如性生理成熟带来的冲动、冲动带来的性道德困惑等,这都会给大学生带来心理压力,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要善于疏导学生的这些压力,帮助学生构建健康的性心理。首先,辅导学生参加健康有益的活动,通过活动消耗精力,以合理释放性能量;其次,引导学生走进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通过专业的性健康辅导、性心理疏导和的指导,帮助学生走出性认识误区,缓解性心理压力,消除性心理障碍,克服偏差。

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性问题的探讨,营造良好的校园性文化氛围

第8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文

(一)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

民族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关乎到民族的团结,国家的稳定。在当前经济与科技迅猛发展的形式下,国际局势也变得十分微妙,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日本、美国等国家对中国的崛起虎视眈眈。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在国际经济、政治和安全领域中仍然存在,并且通过网络、媒体等媒介,侵蚀大学生的思想,妄图加以利用。而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思想都较单纯,为人淳朴、善良,容易遭受欺骗。学校应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安全教育等来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保护他们在思想上、人身上的安全。另一方面,由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多来自较偏远的地区,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经济基础较差,导致学生学习、生活压力大,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信仰的青年学生给民族院校的管理者带来困难,给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是带来更大的挑战。

(二)民族院校大学生艺术教育的特殊性

由于地域的关系,少数民族地区在艺术文化上都保持着一定的稳定性,少数民族同学也大都能歌善舞,他们承担着本民族文化的续接、传承与发展。因此,在民族院校开设民族艺术教育是民族艺术传承和发展的需要。民族院校的艺术教育需要体现民族性,这就需要各民族院校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制定艺术教育的方案和教学内容。

二、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教育结合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加强课程导向性

在民族院校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结合讲授内容,融入艺术教育的手段,因人制宜、因地制宜,赋予思想性、艺术性和趣味性,不但可以使枯燥单调的课堂气氛鲜活起来,也使学生更加容易接收理论知识。在艺术类课程中通过欣赏、演唱、演奏不同的音乐作品,不但可以提高大学生欣赏高雅音乐的水平,还可以通过一个个鲜活的艺术形象引导学生去领悟人类共同追求的真善美;将民族传统音乐引进课堂,不但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调动了他们热爱家乡、热爱传统文化深情,另一方面,也是对本民族文化极好的保护与传承。

(二)有利于增强民族教育针对性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具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新形势下,联系到当前民族问题这一热点,民族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尤为突出并且意义重大,为使得这一根本问题在民族大学生中得到解决,必须要考虑到民族院校的特殊性,结合民族大学生的活泼好动、喜爱艺术的特点,采用多种途径进行思政教育、艺术教育,树立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

三、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教育的结合路径探究

(一)提高对两者相结合的重要性的认识是前提

将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相结合,提高认识是前提。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偏重刻板的说教和灌输,课堂气氛不活跃,但可以借鉴艺术教育的方法,使课堂充满趣味性。而传统的艺术教育注重技能的培养,缺乏深刻的思想性,可以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思想引领。因此,两类教育的结合对于培养民族院校复合型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完善管理体制是关键

无规矩不成方圆,有了严谨的管理体制才能保证两类教育结合的正常运行。在学校层面要设立分管领导,对艺术教育教研室、思政教研室、团学组织三类资源进行整合,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安排、活动实践、评价机制等方面研究出长效的管理制度,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注意反思、总结。学校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色成立专门的机构来对学生进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如民族大学在校团委专门成立了大学生艺术指导中心,该部门由艺术教师和思政教师组成,主要面向全校开设公共艺术课程,以及开展实践活动,完成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及审美教育。

(三)优化师资力量是保障

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分属不同的学科,俗话说“隔行如隔山”,目前在民族院校中,思想政治教师的艺术水平、艺术修养还不高,无法给学生更好的艺术熏陶。而艺术类教师同样存在思想政治水平较低,不会在教学中自觉运用思想政治的导向功能的现象。所以学校在整合资源的同时,还应加强思政教师的艺术修养。学校可以面向教职工成立合唱团、书画班等,既可以丰富教职工课余生活,还能提升他们欣赏美、发现美的能力。对担任艺术教育的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习思想政治理论,参与时事讨论。思政教师与艺术教师还可以相互听课,互相借鉴。民族院校的教师还应该加强少数民族文化的学习,一方面可以与学生拉近距离,另一方面,在教育教学中,可以传承本民族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另外,民族心理学的学习,在民族院校中具有更加特殊的意义,它有助于在教学中,教师把握学生的心理,让课堂变得更具趣味性和实效性。

(四)重视文化资源尤其是民族传统文化是途径

我国的每个民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传统文化,而高校教育已经成为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少数民族的同学大都能歌善舞,言行举止流露出本民族文化气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教育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互补充,充分运用本民族文化,一方面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本民族的历史传统,反过来,也是对传统文化极好的传承和续接。

(五)创新开展文体活动是措施

民族院校开展的文体活动需具有民族性,如西南民族大学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举办的“多彩民族风”的活动,在大学校园里展现原生态的民族文化,如苗岭飞歌、侗族大歌等,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还传扬了民族文化精神。民族院校可以在少数民族重要的纪念日或节庆日,开展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活动。如民族大学在每年的3月28日,都会开展庆祝3.28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活动,通过欣赏照片了解新旧的对比,通过藏族服饰展,藏族歌舞展了解不同藏区传统文化,不仅激发了他们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也让他们深刻地感受到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民族院校还可以成立具有民族特色的学生社团,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教育结合的实践载体。如四川民族学院的弦子锅庄协会、民族大学的雪域歌舞社,每次举办活动的时候都会吸引大量的不同民族的学生的参与,大家在一起跳起欢快的锅庄,传递着友谊,加强了民族团结。

四、结语

第9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文

一、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因素

(一)思政教育观念存在偏差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凸显社会需要和社会价值,忽视大学生的个人需要和个人价值。高校多从党、国家和社会角度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教育目的仅限于维持社会和谐稳定,或是为国家培养政治合格的接班人,未充分考虑大学生个人发展需要和个体价值。有人甚至将学生违纪违法、入党入团活动开展情况作为衡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主要标准。这种标准缺乏合理性,易造成思政教育观念偏差,不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思政教育内容和方法缺乏针对性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缺乏针对性。教学内容方面,存在“两课”课程体系不完善,学科建设基础薄弱,课程内容严重重复等现象。同时,教师教学仅以课本内容为主,忽视通过调查研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未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且不重视学生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教学方法方面,教学方式和方法简单且针对性不强,仍存在形式主义和表面化现象,甚至存在为应付上级检查或为争取某种荣誉、利益而弄虚作假的情况。这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仍停留在发号召、造声势、掀等层面,无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教育工作者综合素质不高

当前,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综合素质不高。专业素养方面,很多大学思想政治工作者未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基本理论不够扎实,缺少丰富的伦理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且能力水平、知识结构、政治素质不能满足从业要求。教学技能方面,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方法不科学、不合理,忽视人本主义的教育观,仅仅对大学生采取硬性管理,难以真正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同时,由于缺乏一定的思维能力,部分教育工作者无法预测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前瞻性不强,难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四)社会和网络环境的制约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期,各种制度和法规正在不断完善过程中,但部分不法分子利用法律和制度漏洞谋取个人利益,损害公共利益,严重破坏了社会和谐,形成了一种不良的社会风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基于互联网的各种网络平台逐步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成为思想传播的主要阵地。但由于网络的开放、自由、交互等特点,导致其对大学生的影响处于失检和失控状态,不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五)相关教育机制不健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属于系统性工程。然而,很多高校一直以来忽视教育机制建设,缺乏总体规划,反馈和评估机制不健全,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决策机构难以准确、完整地收集信息,也就无法客观地、动态地评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更无法针对下一步工作目标做出正确决策与判断,造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刚性约束不强、教育内容不符合实际情况,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阻碍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建议

(一)转变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思想政治教育观念问题是具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教育决策问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思想的深层凝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南。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并将其贯穿于思政教育始终。例如,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教育工作者要始终保持平等、宽容和客观的态度,真诚对待每位学生,认真倾听并尊重学生的观点;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和思考问题,将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解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增强教育内容和方法的针对性

教育内容方面,学校要根据形势变化和学生的实际特点,特别是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心理特征,确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其符合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加强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如找准大学生最关心的问题,以其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能够得到提升。教学方法方面,除传统的课堂教学外,还要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在实践活动中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

(三)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第一,高校所有教职工要树立“全员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发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的学习环境中,并渗透到教学、科研、服务等方面,营造多方配合、齐抓共管的一体化育人模式。第二,高校要整合校园文化活动,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际需要出发,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充分考虑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制定合理可行的活动方案,构建一个完整、科学、统一的活动实施体系。第三,借助政府的权威力量,运用一定技术手段,避免非法信息侵入校园网络,为大学生构建和谐的社会文化环境,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提高其鉴别是非的能力。

(四)拓宽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第一,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和法制意识,让网络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如建设专门的网络平台,宣传网络道德规范,加强学生网络规范行为教育。第二,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大学生面临学习、就业等压力,由此带来了大量心理问题。因此,要成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打造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组织开展各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消除学生的心理困惑,增强学生的耐挫折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保障大学生健康成长。第三,加强就业指导。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极大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稳定。因此,要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增强择业能力。如开设就业指导课,让学生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了解社会需求,找准就业方向,帮助大学生掌握求职技巧,解决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就业竞争力。

(五)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第一,管理机制。要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实施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学校改革发展总体规划中,制定可行目标,确保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第二,反馈机制。高校要建立完善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反馈体系。通过各学生工作部门、党团组织、学生社团等渠道收集信息,及时准确地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第一时间解决发现的问题,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的顺利执行。第三,评估机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评估目标管理,让评估标准更加科学、具体。评估要更具导向性和可操作性,遵循公平、公正和公开原则,综合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和先进评估技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评估实效,让思想政治工作更加制度化和科学化。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