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子媒体技术范文

电子媒体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子媒体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子媒体技术

第1篇:电子媒体技术范文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电子技术;多媒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6-0237-02

0 引言

多媒体教学其实古已有之,教师一直在借助文本、声音、图片来进行教学。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采用多种电子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综合运用与课堂教学,这种教学技术又称多媒体组合教学或电化教学,90年代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多媒体计算机已经逐步取代了以往的多种教学媒体的综合使用地位。因此,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多媒体教学是特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并借助于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来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它又可以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即CAI)。笔者谈谈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经验和体会。

1 《电子技术》课程概述

《电子技术》课程是应用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机电一体、汽车电子等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其重点研究和阐述《电子技术》中必要的基础理论、电路的组成和原理、元件的作用和检测方法、放大电路、振荡电路正常工作的在路检测法、电子设备的维修技能。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用性。

2 《电子技术》课程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根据《电子技术》课程的专业性、实践性、应用性等特点,笔者在日常教学中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较传统的板书、画图、演示的教授方法显现了颇多的优点,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1 动态性,有利于反映概念及过程,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在《电子技术》的教学过程中,若正确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大幅度的提升教学效果,特别是抽象枯燥的知识内容(如:元器件的结构、工作过程和原理),学生很难理解,教师即使配以模型、挂图加以说明,也是一些呆板的静态教具,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讲解,学生还是难以接受、不能理解,教学效果不佳。如在讲PN结的形成及其单向导电性,涉及到PN结内部载流子的运动(多子的扩散、少子的漂移、复合),用传统的方法讲解学生很难理解,笔者采用多媒体技术将扩散、漂移、复合过程动画演示在银幕上,学生一看茅塞顿开,即刻了解了PN结的形成过程,知晓了PN结的单向导电性的原由。

2.2 图文声像并茂,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图文声像并茂,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如我在讲三极管工作状态(放大、截止、饱和)在线测试判断方法(这是学习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方法,是电子设备维修必须的基本技能)时,我事先用摄像机把对三极管工作状态示范测试判断过程摄制好,配上讲解,制成短片,然后在多媒体教室播放给学生观看(有特写、有整体、有万用表的使用、有测试的方法和步骤。有测试判断的结果:放大状态——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截止状态——发射结反偏或零偏,集电结反偏;饱和状态——发射结正偏,集电结正偏或零偏。还有引申的结论:放大状态——C极与E极之间的等效电阻线性可变,相当于一只可变电阻,电阻的大小受基极电流大小的控制。基极电流大,C极与E极间的等效电阻小,反之则大。截止状态——C极与E极之间等效电阻很大,相当于开路。饱和状态——C极与E极之间等效电阻很小,相当于短路;),学生们记忆深刻,很快就掌握了这个基本技能。学生兴趣十足,个个跃跃欲试。在进一步的维修实践中,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3 课件上网,提高了教学效率 把电子课件上网(校园网),有更多的学生参与学习,节约了空间和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上网学习、复习,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和克服遗忘;学生可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选择性的学习,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因材施教)的教学成为可能;学生能突破视觉的限制,多角度地观察对象,并能够突出要点,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提供多媒体实验实现了对普通实验的扩充,通过对真实情景的再现和模拟,培养学生的探索、创造、创新能力。

3 《电子技术》课程多媒体教学的不足之处

①助长了教师及学生的惰性。过分地强调课件的重要性,认为只有使用课件才能把课上好,甚至认为板书都是多余的,教师成了一个点击鼠标的工具,电子板书占据了整堂课,学生不再认真做笔记,而更依赖于拷贝教师的教案,听觉和视觉成了一节课最重要的环节。孰不知亲手演练才是学生学习及巩固知识最重要的环节。②内容华而不实。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过多地加入了音乐视频及其它一些动画,虽然课堂气氛变得很活跃,但课堂的重难点并不突出。③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交流不够。在网络教育环境下学习,教师埋头于操作电脑,只注重教学课件的进度,忽视了与学生交流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除非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制力和学习自觉性,否则上课很容易“开小差”,无法保证教学的质量。此时,就要将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入进来,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使学生的自律性、自觉性都得到有效促进。

4 结束语

在信息时代,我们既要利用多媒体知识来丰富我们的教学,又要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来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以求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如果完全抛掉了传统,那么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原有的不能传承,新的又难以为续,教学处于无所适从的尴尬境地,教育就形成了断层。因此,我们只有审慎地对待传统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我们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只有充分地认识到它的优点和长处,才能去合理地利用和改造它。多媒体教学虽然有很多的优势,但是它不可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因此夸大多媒体的作用,试图以多媒体教学代替传统教学的做法是不现实的。无论传播媒体怎样先进,不管它的功能如何完善,它们都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手段;特别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如电子技术)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勤动脑多动手,动手检测、动手实验、动手制作、动手维修、动手实训、动手顶岗实习(校企合作)。总之,多媒体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的好帮手,在《电子技术》多媒体教学活动中,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克服其不足,把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会培养出大批的优秀的电子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韩猛.对多媒体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7(04).

第2篇:电子媒体技术范文

21世纪是电子科技的世纪,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已经应用到人们的生产、生活等等各个领域,各行各业都在进入一个电子的时代,电视媒体更是不甘落后,对电子技术也进行了研究,本文从电子技术的发展入手,对电子技术在电视媒体中的主要应用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其在电视媒体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

电子技术;电视媒体;影响;应用

电子网络科技的出现推动了我国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它以超前的思维占据了市场,使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虽然电子技术是本世纪的一个新兴产物,但这种新事物的发展非常之快,不但没有引起人们的排斥,反而受到了大家的肯定和认可,尤其是在电视媒体界中的应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更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质的飞跃。

1.电子技术发展史

第一台计算机诞生在1946年的美国,刚开始这种电子科技的产物发展缓慢,后来直到五十年代才有了新的起色,然后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全球,从当初的电子管计算机发展到现在的网络计算机,其中经历了晶体管、集成电路等等的阶段,到了今天,不论是运算速度还是程序系统,其各项功能都变得十分的成熟,可以说已经到了研究纳米的级别了,越来越成为人们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人们文明生活提高的又一次飞跃。

2.具体的应用

现代化的电子技术具有传输快、资源丰富、消耗低、信息广等等特点,不得不引起传统电视媒体的深思,在重重压力下电视人进行了新技术、新理念的研究和创新,于是新兴的电视媒体诞生了,它引起了人们更大的兴趣,也得到了人们的肯定。当下我国电视媒体的传播主要以三种形式存在:卫星信号、有线电视、网络电视,可以说这三种形式改变了以天线定电视台的传统,实现了电子技术的有效应用,其特点是:

2.1频道多,内容丰富

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除了追求物质的享受以外,对于精神世界的需求也日益提升,而这种电子技术下的电视节目,是通过无线网络进行传播的方式,可以收视到上百套的电视节目,而且画面优美,内容丰富。

2.2信号强,防干扰

电子网络不像我们普通的天线,其光缆信号不会受到障碍物的严重阻挠,可以有效的保证其电视播放质量,达到人们的满意。

2.3实现信号的双向传输

利用光缆的特殊性,其信号可以实现相互传播,能使人们通过网络随时欣赏到自己喜欢的电视剧,还可以把电视与网络进行连接,实现网络电视的高效播出与观看,更扩大了电视媒体的影响力,满足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以上种种都是电子技术给电视媒体带来的便利,也可以从中看出,电子技术的应用可以让电视信号的覆盖面变得更加的广泛,传输性更加的强大,尤其是用光缆技术代替电缆技术的应用,更是电视媒体界的一大进步。

3.作用及影响

3.1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新的格局造就了电视媒体新的发展,除了可以以网络的形式上进行电视宣传,达到其商业的目的,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和互动,也就是说可以在网上进行各种信息、情感、思想、观念、价值等等的沟通和协调,以达到自身的目的,这种形式下的媒体界已经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在向全面化、多元化的形势迈进。

3.2向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电视媒体的发展推动了媒体界的进步,而要使整个媒体界都达到现代化的水平,就必须要改进电子元件的完备与强大,而电子技术的出现让其实现其质的转变,比如说电视摄像及录像器材的转变、播出方式的转变、数字化播出系统的应用等等,这些都在促使电视媒体业向着更高的层次迈进。

3.3扩大电视媒体的影响力

由媒体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电子技术的介入已经让媒体界掀起了新的革命,所以电视工作者要认清形势,加大与电子网络的合作,以此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而且电视媒体还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把电视节目放到互联网上去进行传播,以弥补自己的不足,满足不同需求的受众,引起受众们的更多关注。

(1)对电视内容进行整合,让真实性、敏锐性、严肃性的新闻要点在新的电视媒体环境下进行传播。

(2)利用电视网络媒体的平台发展自己的事业,大力支持网络媒体的多渠道、多方位性,通过网络的形式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3)随着网络覆盖面的越来越大,我国的网民也会越来越多,所以电视媒体一定要充分利用电子科技手段进军网络市场,借助网络媒体的优势,实现电视节目的广泛传播,占据新的市场空间,赢得新的观众。

3.4扩大电视媒体的存在感

网络新媒体的先进技术与传播方式虽然是新时代不可逆转的一种发展趋势,但因为互联网及终端科技的地域局限性,其覆盖面远远比不上电视媒体的广泛性和全面性,在一些农村或偏远的山区,根本没有网络信号,所以,作为电视媒体在充分利用电子科技的同时,还要加大电视网络的建设工作,使遥远的山区也能享受到同等的待遇,让网络电视媒体进入到千家万户。

3.5实现了电视节目连连看

电子技术的发展让时间与空间已经没有了距离感,使电视节目与受众能随时面对面,因为它有巨大的传播功能,还不受时间的限制,可以随时把受众心中所想送到面前,实现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而且其播放效果也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改变了传统的平面播放模式,实现了3D以及4D的效果,让受众在电视欣赏过程中还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4.结束语

总而言之,未来的社会将是信息化的社会,而未来的媒体界也会是以电子技术为前提的网络大家庭中的一员,所以作为电视人只有不断的充实自己、补充自己,对电子技术在电视媒体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的挖掘与分析,利用它的灵活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等优点,更好的为广大用户服务,推动电子科技在媒体界健康、稳定的发展,促进我国电视事业的腾飞。

参考文献:

[1]熊波.新媒体时代中国电视产业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3.

[2]丁豫峰.新媒体技术在电视研发中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3]张玉河.基于媒介融合背景下新媒体技术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S1:74-79.

第3篇:电子媒体技术范文

运用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并取得学习成功的有效动力,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力量。在《电子电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由于电子电工的相关概念比较抽象,电路组成比较复杂,过程推导难以用语言进行准确的表述,相关电路工作原理也比较难理解,这些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述与演示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导致学科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发生。利用多媒体技术中声、像、文字、动画等效果,可以使枯燥的理论教学工作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电子线路》的教学过程中,运用电子画图软件模拟放大电路、触发电路、计数器等电路的动态过程,把无形的电流变成有形的,可视化的,把瞬间的变化变成可以控制的、慢镜头回放式的过程。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利用所学的电工知识解释实际现象和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学科知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

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电子电工专业课程的实验实习教学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增强了电子电工实验的可见度,强化了电子电工实验的演示效果。在中等职业教育电子电工实验教学过程中,由于经费的制约因素,很难做到每个实验都让每个学生动手,有些时候往往只能是纸上谈兵。比如集成功率放大器的测试实验教学,因元器件的限制就不可能做到让每个学生亲自体验。但运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很直观地把实验演示出来,让学生能更真实地体验实验的过程,观察、分析实验的结果,从而理解实验中隐含的原理和定律。而有些实验由于时间很短,瞬间发生,学生来不及观察现象,如电容充放电,只有几毫秒,如用多媒体来模拟RC构成的微分电路产生正负尖脉冲这一实验,以灯泡的亮、暗来展示其充放电现象,以慢速放映来描述其演变过程,让学生形成直观的、正确的映像。

运用多媒体技术模拟高速、高压等危险度高的实验,可以提高实验的安全系数。许多电工试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操作不当,就有可能发生意外事故。因此,电工实验中一些错误操作,只能靠教师讲解其错误的原因,以及错误操作可能带来的危害,却不能用实际的实验操作证明,否则会造成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等危险。例如单相变压器的空载和短路试验,空载试验在低压侧通电进行测量,短路试验在高压侧通电进行测量,如果在实验中把变压器的高、低压侧接反,就会造成意外的触电事故,这个过程是不可能用实际的实验过程让学生来体验的,但这些知识又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计算机动画模拟这些错误操作,并将步骤进行分解,慢动作演示全过程,这样不仅把错误的原因演示清楚了,而且可以渲染气氛,使学生在栩栩如生的情境中领略其原理,加深对错误原因的分析与理解,从而避免实际工作中因错误操作而引起事故。

运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微观过程,可以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加强学生的感知。利用多媒体可以把语言文字难以表达、结构细微的电子电路的微观过程,通过动画模拟或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予以解决,如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半导体中PN结的形成,旋转磁场的旋转过程等,这些都是学生无法看见内部结构和形成过程的,学生学习起来往往感到抽象难懂。而用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形象、逼真地表现出每一步产生过程,对于各个环节也可进行反复演示或局部放大,从而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将抽象难懂的知识与过程变得现象具体,易感知,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

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大课堂教与学的容量

第4篇:电子媒体技术范文

1.数字媒体的相关概述

人类信息的传播总是通过一定的载体形式(如声音、文字等)和技术手段(广播、通信等)来实现,这种载体和技术手段都称之为媒体。在数字化的今天,信息载体的形式没有发生改变,只是信息载体的存储、记录方式发生了改变,这种最本质的变化就是数字化。传统媒体主要是以模拟信号来存储、记录信息的,而数字媒体则是以数字化(二进制数)的形式来存储、记录信息。从这一点上来理解数字媒体就很容易:“数字媒体是指以二进制的形式来记录、处理、传播、获取过程的信息载体。”这些信息载体包括数字化了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而媒体数字化也导致了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变化,传统的技术手段主要是书本、邮政、模拟电视等,而数字媒体的传播技术方式主要是指光盘、网络通信、计算机、投影仪等,其技术核心体现为数字技术。在通常意义上,数字媒体常常指前者,即信息的载体。和传统媒体相比,数字媒体最本质的特点是开放、兼容、共享,其表现形式更复杂,更具视觉冲击力,更具有互动特性;其次,从传统媒体和数字媒体的传播来看,传统媒体是大众化传播,而数字媒体改变了这种大众化传播的特点,它能在大众传播的基础上进行更分众化、精确化的传播,即能使传播内容、传播受众、传播形式个性化,同时传播者还可推出个性化服务;再者,数字媒体时代完成了以往某些传媒单一媒体形态传输的特点到如今各类传媒多种媒体形态传输的转变,所以数字媒体也常常被称作“多媒体”。

2.艺术设计的相关概述

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为满足人类精神需求而通过各种形式(如舞蹈、绘画、雕塑等)创造出来的。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对艺术所下的定义:“艺术是用技巧和想象创造可与他人分享的审美对象、环境和经验”中,可看出不论何种形式的艺术都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艺术家们用艺术作品将现实生活加上自己的情感体现和表现出来,满足人类对艺术审美的需求。设计是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简单地讲设计就是一种“有目的的创造行为”。从设计的概念来看,首先,设计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过程,这种活动过程是设计者想法的体现;其次,设计是以“视觉”作为沟通和表现的方式。从艺术与设计的概念中可看出,二者具有共同点,都强调了“创造”;二者不同之处主要在于,设计是要遵循于一定的规则,如平面设计,要依据一定的原则(如对称、对比、平衡、和谐、重心等)来进行设计,而艺术的创造则没有规则约束,它可以是“天马行空”式的自由创作。通过对艺术与设计的概念阐析,就不太难理解艺术设计了。虽然不能把艺术设计简单地理解为艺术与设计的相加,但可结合二者的概念及异同点来认识艺术设计。另外,无论是艺术还是设计,最终呈现在人们面前的都是通过技术创造出来的作品。透过艺术作品或设计作品,艺术家或设计者才能使人们分享他们的成果。艺术作品在于给人美的愉悦,主要与精神需求有关;而设计作品强调的是实用性,主要与物质需求有关。因此,对于艺术设计的认识,我们首先要清楚,艺术设计应融合“艺术”与“设计”各自最重要的特征,应强调作品的艺术性及审美性,也要强调设计的技术性、实用性。因此,就可以这样理解艺术设计:是将艺术的形式美感应用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设计中,使之不但具有审美功能,还具有实用功能。从上述对艺术设计的认识与理解来看,艺术设计的“创作必须满足大多数人的需要,必须创造出一种适应人们普遍心理、视觉经验和审美趣味的形式和内容”,艺术设计的作品不仅要有技术性、实用性,而且也要有艺术性。所以可以确切地讲,艺术设计是在一定条件限制下的所进行的一种综合性创造。

二、数字媒体时代下的艺术设计

艺术与设计离不开媒体的表现与技术的支撑,艺术设计亦然。在数字媒体时代下,艺术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数字媒体与数字技术。数字技术是数字媒体的核心技术,它使媒体数字化且更易编辑、存储和传输。在传统艺术设计领域,艺术设计主要包括建设学、工艺美学和图案设计;而在数字媒体时代下的艺术设计领域,艺术设计涉及诸多方面,如多媒体、视觉艺术、动画设计、影视制作、广告、游戏、人机界面、包装设计、虚拟产品设计等。数字媒体时代不仅极大地扩宽了艺术设计领域的范畴,同时也给艺术设计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1.数字媒体时代下,“互动性”成为艺术设计最突显的一个特征

从字义上理解,“互动”是指一种相互使彼此发生作用或变化的过程。在传统艺术设计领域中,互动主要局限于“艺术设计者-制造者或使用者”之间的互动,媒体主要作为二者互动的中介,只负责信息的传达,在这种情况下,制造者或使用者往往成为艺术设计作品创作中的被动接受者,可以说这种互动能够使双方发生作用或变化的程度很小。而在数字化的今天,数字技术及数字媒体本身具有的交互性突破了人-人之间互动的界限,发展成为人-机-人、人-物-人、物-物等不同形式之间的互动。这种多元化的互动打破了传统媒体时代下“艺术设计者-制造者或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发展成为“艺术设计者-作品-制造者或使用者”之间的多元互动,制造者或使用者从被动接受的角色,转变成了主动参与的角色,在参与的过程中对作品的反馈成为作品的一部分,让制造者或使用者在无意中也成为了参与艺术设计的一分子。这种互动不仅让制造者或使用者的角色发生了一些转变,同时他们的参与也会带给艺术设计者更多的灵感,使设计作品逐渐趋于完美,呈现更高的艺术性与实用性。

2.数字媒体延伸了视觉传达的设计形式和内容

视觉传达设计是通过视觉媒体表现并传达给观众的设计,它在艺术设计中尤为重要。由于视觉传达是以信息传达为目的,所以“媒体与视觉传达设计之间的关系是互动的,媒体既体现了设计,又给设计带来了局限性;设计既受制于媒体,又是新媒体产生的动力之一”。数字媒体作为有别于传统媒体的新型媒体,使得传统的视觉传达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视觉传达设计的外延得到扩展,视觉传达开始从单一媒体跨越到多媒体,从静态化向动态化转变,从二维平面延伸到三维、甚至四维立体空间,从印刷设计产品向虚拟平台设计的产品转化。数字媒体大大突破了传统视觉传达形式与内容的限制,将艺术设计带向超越时空的新创作思考领域,利用媒体的数字化特点可以容易地改写或决定新的媒体表达方式;同时,数字媒体的多样性使创作者的观念、想法、感情能够得到更完整的传达呈现。

3.数字媒体时代下,艺术设计手段方式的多样化提供了新的艺术设计思维

虽然艺术设计始终是以艺术作为出发点,但它不可避免地要触及技术问题。在传统艺术设计中,通常以手工书写或绘制的方式完成艺术设计方案,这是一项巨大且耗时的工程。在创作的过程中,名目繁多的设计工具、细琐繁杂的创作程序、加上手工书写或绘制产生的速度问题等等,都可能会在不经意间阻碍设计者新的创作思维的迸发。而在数字媒体时代,各种新的技术手段层出不穷,如电脑技术、数字技术、虚拟技术等,这些技术运用于艺术设计领域,使得艺术设计成为一种跨领域的创作,它打破了以往创作的习惯与逻辑思考,“所见即所得”的方式使得艺术设计者在各种与创作主题有关的虚拟情景中任思维游历,寻找最佳的创作点,进而迸发出丰沛的创作能量,完成各种极具创新意识的艺术设计作品。在数字媒体时代下,艺术设计手段方式在得到极大提升的同时,也为艺术设计提供了新的艺术创作思维。

三、结语

第5篇:电子媒体技术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电子工程;技术

随着社会的逐步进步与发展,经济突飞猛进地提升推动我国进入新媒体时代,与之同时,社会以及人类对于电子工程提出了俞趋多样性的需要,电子工程技术的缩影已经进入到社会的各行各业之中,电子技术是网络技术的关键性要素,在推动新媒体的发展上做出了突出性贡献,有效拓展了媒体传播渠道。我国在该方面较之于西方发达国家还存在着显著差距。在新媒体发展进程中,该技术存在着巨大发展空间的同时还面临着一些困境,需要实施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1电子工程的技术的概括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运用带动了电子工程技术的发展,其在社会的各项产业以及人们的生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然而其在新媒体背景之下还存在着不可靠等问题,急需对其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以便于满足时展以及人们生活的需求。电子工程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它是在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基础上对电子信息控制和处理。新媒体便是电子工程发展的必然产物,其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提供了新的媒介和传播渠道,存储方式已经彻底颠覆了原来的模式向数字化方向进展,更加便捷化快速化。在新媒体背景之下,其主要包含如下价值意义;一是其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新型产业,能够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提升精神层次,二是其在增进我国和国际其他国家的沟通与交流,有利于稳固我国地位以及提升综合国力,随着我国对其扶持政策的实施,其获得了更好的发展环境和空间,具备较强的市场发展潜能。

2新媒体环境下电子工程技术的发展方向

随着电子工程技术的提升与进步促使其理论体系结构逐步健全和发展,产品的研发和技术创新的步伐也在逐步加快。其作为在时展需求之下诞生的一个新兴产业,在新媒体发展的潮流之中不断摸索前进,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性的成果,其创造出的产品价值也在逐步提升,比如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为新媒体提供了良好的媒介,一部手机便能够实现多种媒体功能。除此之外,其还对媒体交流方式进行了扩展,直播便是新媒体在电子技术发展之下的一个新兴媒体传播手段,与之同时人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喜欢的内容,在新媒体环境之下,各个行业打破了原有的行业界限的束缚,增进了各产业的交融,为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2]。

3关于电子工程技术发展的优化策略

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要加强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任何科学技术的发展依赖于良好的外部环境的支撑,电子工程技术也不例外,其中和谐有序的市场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在此基础上,国家有必要对此构建必须的扶持优惠政策以促进其发展和提升。第一,国家应该加大在该技术领域的资金投入,为其科研提供必要的设备以及资金支撑,在以银行作为融资主体的基础上扩增资金流入渠道。第二,随着新技术的研发与诞生,要针对科研人员构建一定的奖励机制,在物质和精神层面上对技术人员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提升技术人员的研发与创新热情。第三,针对电子工程技术市场环境,国家要制定一系列的整顿措施并且确保能够落实到位发挥实现,促使其稳步提升。二是要加强国家对于科学技术的扶持力度,随着我国对科技的重视与扶持,我国的科学技术获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与提升,但是还存着一些政策方针不完善的现象,因此国家要加大对科技的扶持力度,健全和完善产业技术发展机制,促使电子工程技术在新媒体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提升,结合于该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探索者一条顺应时展的研发之路。因此,国家不但要逐步完善与之相关的政策管理机制,还要对其提供技术上的扶持。强化技术应用的有效方法:一是培养多技能人才,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各个行业的竞争实质已经转变为人才的竞争,人才作为产业的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技术的研发与生产发挥着至为关键的作用,在新媒体发展趋势之下,为推动该技术的提升和发展就必须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工作,努力培养多技能人才。然而,由于我国教育方式的制约使得我国多功能型人才的产出并不是很多,与之同时由于人才市场缺乏有效的管理导致企业招收该层次的人才的难度较大。所以,在新媒体环境的驱动之下,社会对电子工程技术的要求日益严苛,企业要对该行业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进而都于该方面人才需求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加大企业内部的人才培养,人才市场要加强其管理,提高为社会输送人才的效率,教育机构要加大自身改革,为国家发展培养出高质量的多功能型人才。二是努力开拓产业发展空间,在国家对于电子工程技术的扶持之下,要积极对其发展空间进行拓展和延伸,站在电子工程技术企业来说,其在增加融资的渠道的基础上,要对各个行业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以便于将本公司的核心技术运用和融入其中,扩宽业务领域的同时,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除此之外,企业在新媒体发展的进程中要注重于保障用户隐私和信息安全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4结语

第6篇:电子媒体技术范文

一、引言

电工与电子技术的传统教学多注重理论,而且占用课时多,很多章节无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学习效果难以有效提高。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优点是非常突出的,通过它提供的画面以其绚丽多彩、生动形象的演示及化小为大、化静为动、把平面转化为立体的特效深受广大教师的青睐。而且多媒体操作简便,给人以优雅的工作、学习环境,这是传统教学不能相比的。因此,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就显得很重要。本人结合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的体会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二、传统教学的不足

电工与电子技术主要研究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理论和应用,由于这门课涉及的内容较多,难度较深,并且有很多集成电路的使用非常抽象,如果单纯地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很好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

传统教学方法的不做之处主要表现为:首先,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中有大量的用图形、电路符号及电子器件的知识,比如电路原理图、结构图、波形图等等。教师在黑板上手绘这些图不仅费时费力,且显示效果一般,方式也不灵活。其次,电路挂图、实物演示等传统教学的辅助方式有着自身的局限性,比如制作麻烦,不便修改,并且距离较远时将很难看清,一般只适用于较小的课堂。最后,传统教学方式不便或不能使用声音、影像、动画等多种形式来辅助教学,不能进行计算机仿真,不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及开拓学生的视野。

三、多媒体教学在电工与电子教学中的优点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职业教育没有门槛,中等职业学校的多数学生学习较差,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自信心不足,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因此,课堂教学中,大部分学生不听课,随波逐流的现象较为普遍。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电工与电子技术》这门课的兴趣?本人认为,在教学环境的设置中,应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进入学习状态中,同时不要让学生过于疲劳而失去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播放、设计教学环境过程中,使用的课件具有灵活的操作功能,能够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过程不能枯燥乏味,要发挥教与学交互性优势,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是他们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比如在学习电子技术的发展内容时,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先来看看生活中的两个例子:走在大街上,大家经常会看到交通信号灯。在商店里,能看到会说话、眼睛会动的电动玩具。想知道交通灯为什么会闪烁,电动玩具为什们会说话吗?让我们一起步入电子技术的殿堂,去探个究竟吧。此时可以给同学们观看“电子技术应用.swf”动画,该动画演示了电子技术应用的各个领域。如交通信号灯、电动玩具、同步卫星系统、数控机床、电力系统的传输和控制示意图、计算机主板等等(如图1)。通过多媒体的逐个演示,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呆板的表现形式,能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的浓厚兴趣,唤起了学生求知的好奇心。

2.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多媒体教学可以迅速地把课程资源显现在学生面前,既可以大量节省教师讲课、板书的时间,又可以提高授课能力及水平,在一节课的时间里教师能够传授更多的知识。首先,一个好的课件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彻底分解知识技能信息的复杂度,减少信息在大脑中从形象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形象的加工转换过程。利用多媒体多样性和层次性的表现形式特点,把文字、图形、动画、声音及视频等信息运行结合,丰富了学生学习的方式。其次,多媒体课件在内容的展开上,并不是直线型的罗列,而是根据大脑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将课件设计成文字逐句展示、内容层层展开、电路拆分、图形分解、外加性能仿真演示等表现形式。使学生很快接受所学内容,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在进行晶体三极管输出特性讲解时,利用多媒体的动态特性划分出截止区、放大区、饱和区,再用表格详细分析每个区域的范围、条件、特征、工作状态。用多媒体鲜艳的色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牢记在脑中。再比如讲解基尔霍夫第一定律时,若采用传统教学讲解该定律,内容生硬难懂。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制作出水流的节点,形象的表现出电流的节点(如图2)。用生活常识与电路知识做对比,让学生能够很快接受所学内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a)交通信号灯 (b)同步卫星系统

图1:电子技术应用的各个领域

(a)水流的节点 (b)节点电流

图2:基尔霍夫定律举例

3.突出重点和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变复杂为简单,变困难为容易,变抽象为形象,更易突出重点和难点,让不易理解的重点、难点,变得生动、形象、具体,清楚易懂,使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比如讲解负反馈电路类型的判断时,需要画出各种类型的电路来判断是哪种类型的负反馈电路。如果逐个画在黑板上,不但耗费了大量的宝贵课堂教学时间,也影响了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而采用多媒体提前画出各种电路图,用鲜艳的色彩显示出每个电路输出端与输入端连接电路的元件,让学生逐个分析后,并标出该处为本节课难点,多做几个练习,让学生掌握所学内容。在讲解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以及PN结形成时,需要介绍什么是空穴、载流子以及他们是怎样运动的,可用多媒体播放“空穴和载流子运动.swf”和“PN结形成.swf”动画,动画演示了空穴及载流子运动的规律以及PN结变宽或变窄的过程。此时多媒体就像一个“魔术师”,借助“声、光、影、像”,把大量的感性材料直接展现在学生眼前,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生动、形象。这较之教师的传统教学,学生更容易接受些,使生硬难懂的课程变得简单、生动、有趣,有效地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4.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在学习《电工与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过程中,我们同样要注重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应利用网上资源提供最新的科技资讯展示给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网络为学生收集各类有效信息;在解决同一问题时,为学生提出多种解决的方法;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网络上收集相关的资料,为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下载大量有关《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的信息,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使学生的视野不在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敢于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验证结果等。如在学极管的分类时,书上只介绍了最基础的二极管,而现实应用中,二极管的分类很多,包括检波二极管、隔离二极管、肖特基二极管等等。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的展示给学生,拓展学生的知识量。在学习磁场及基本物理量时,结合生活中存在的电磁现象通过课件展示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得轻松而且还丰富了生活常识,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四、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合理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应当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来准备,做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首先,课件要有整体性和层次感。比如,每张演示文稿应当有一定的标题,使教学内容的各知识点成为紧密联系的有机体。其次,在色彩选择上,颜色搭配应协调、柔和、清爽。既要注意背景和内容有较强的对比度,清晰地展示教学内容,利于学生观看、记录,并产生深刻的印象。幻灯片内容要简洁,段落要清晰,便于学生观看和记录。最后,多媒体课件要充分体现多媒体的特色,要用图片补充说明文字内容,提高视觉冲击力。可以采用适当的动画加强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效果,以动画形式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后,可展示参考答案等,可以提高学生兴趣,强化学习效果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积累经验,努力探索制作技巧,制作出更多图文并茂、形声俱佳的优秀多媒体课件,努力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2.合理控制上课节奏和教学进度

教师在上多媒体课时,由于大部分内容都事先设计在幻灯片中,课堂上很少用粉笔书写,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如果教师把握不住授课速度,就会不可避免地带来负面效应。以前用黑板时,教学节奏较慢,学生相对比较适应。采用多媒体教学时,有些课件容量较大,教师几乎以幻灯片浏览的方式上课,“老师讲的太快了”成了学生的普遍意见。因此在设计课件时,首先要控制好容量,不要过多,难度的选择要注意由简单到难的梯度上升。比如讲解整流电路时,应先分析相对简单的单向半波整流电路,动画演示理论波形和示波器实测的波形,然后讲解一个简单例题。在学生接受的基础上,讲解本节课难点,即桥式整流电路。再用动画演示变压器二次侧电压为正半周和负半周时,电路工作情况。最后再为学生分析单相半波和单相桥式电路各自的特点,同时注意控制上课节奏,语速放慢,多给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在课件播放中减慢切换的速度,让学生对整堂课能够较好的吸收和消化。

3.合理采用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的结合模式

多媒体教学不能完全没有教师的板书,优秀的板书能较完整、科学地展示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而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在教学中,它也具备“板书”功能,但由于它的画面经常变动,具有短暂性和局部性,所以它无法完全取代传统板书的功能。教师应当灵活采用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结合使用的方法。若以板书为主、多媒体课件为辅的课堂教学中,应根据教学重点内容的内在联系和教学设计程序,运用分析、综合等思维方式,按照一定顺序用板书反映大部分教学主要内容,用多媒体课件呈现教学辅助材料。比如在讲解半导体材料时,先讲述硅半导体和锗半导体的定义、存在形式、特性等,再以图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很快接受所学内容,加深印象,提高学习效率。若以多媒体课件为主、板书为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多媒体独特的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编辑技术,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通过多媒体设备系统的展示给教学对象,同时利用传统板书对多媒体课件展示的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分析和拓展,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这种模式生动、形象、直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即增加了课堂信息量,又加深了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它很适用与《电工与电子技术》这门内容多且过于抽象的课程。

第7篇:电子媒体技术范文

【关键词】电子技术基础 多媒体教学 积件库

1 引言

课件作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第一代软件,曾经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但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大规模开展,课件存在的问题日益凸现出来,表现为固定性、特定性、封闭性和完整性,课件一旦制作完成,修改甚为麻烦,不利于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对象随意构造重组,也不利于不同的教师随意体现不同教学思想。我国教育界经过认真反思,提出了以灵活组合微教学单元和多媒体素材为基础的积件(integrable ware)思想。积件是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自己组合运用的教学信息和教学处理策略库与工作平台(黎加厚和王旭卿,1997)。积件系统由积件库和积件组合平台组成。其中的积件库是多媒体教学资源素材的集合,可将大量的知识信息素材提供给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自由使用。积件库的类型有多媒体教学资料库、微教学单元库、教学资料呈现方式库、教学策略库和虚拟积件资源库等。积件库的建设是制作出好的教学软件的前提和必备条件。

2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多媒体教学积件库的构建

《电子技术基础》是电子工程、机电工程、网络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必修课程,具有自身独特的结构和理论体系,主要包括《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两门课程的基本内容,随着半导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器件、组件不断涌现,伴随而来的新概念、新方法也大量出现,使得课程的信息容量增大。所以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下,如何在教学时数压缩的情况下,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为学生奠定一个丰厚、扎实、牢固的电子技术基础,是摆在每一个教师面前的严峻的现实问题。

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电路图占很大比重,模拟电路中电路图多,数字电路中图(表)繁,几乎每一堂课都有电路图出现。为便于讲解电路结构,也需要各种动画、视频资源等,以充分节省老师在画图中花费的不必要的时间,并更加直观显示信号在电路系统的变化过程。因此,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积件库的构建是十分繁重而又十分重要的任务。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多媒体教学积件库由教学资料库、教学单元库和在线测试与练习库等组成。大体构架见图1。

图1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多媒体积件库的构架

2.1教学资料库

教学资料库中存放着师生们平时搜集到的各种素材,它们被分门别类地存放于各子库中。如文本资料库中有教师的教案、备课资料和教学参考资料等,这些文本资料的格式分别为Word,txt或htm,pdf等。图像资料库中存放着电路系统功能的框图、电路图、复杂公式等, 对于电子技术基础多媒体教学来说,图像库中素材的丰富与否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师生不断积累和完善。视频库中存放着平时积累和剪辑加工过的音像影像资料等。动画库中存放着为解决电子技术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而制作的动画资料,它们一般用Flash或Authorware 等平台制作。利用Flash 制作较复杂的动画,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不易演示的微观现象或比较复杂的变化过程可用Flash 制作动画来讲解,可生动形象地展示课程内容,使得学生茅塞顿开。如: 在讲到半导体PN结内部载流子运动以及分配过程等内容时,由于载流子运动看不见摸不着,其空穴和电子的复合和飘移过程也十分令人费解,学生难学,教师难教。在教学中如果用Flash 动画来模拟载流子的运动过程, 使运动过程一目了然,学生在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加深了对载流子的运动和分配规律的理解, 有效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另外对于涉及动态过程的教学难点, 如电路工作原理、电流路径大小变化、动态电量比较、放大器工作原理、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等, 用Flash 动画模拟可以变快为慢, 将动态变化形象化, 构建出科学的、适合学生认知特点的知识模型。教学资料库中的素材应当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存放,一般按学科知识点分类的方法比较好。如按图1 中教学单元库中的分类先分为五大类,然后每个大类下再逐层划分小的类别,如在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类目下再根据逻辑代数的基础知识、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等知识点进行分类存放,这样老师和学生在查找库资源时便能够做到有的放矢,非常方便。

教学资料库中的资料是整个积件库的基础。在存放各素材资料时,应尽量将它们制作成通用性强的标准组件,以利于使用者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拷贝、加工和重组。素材入库时,也要严格掌握其科学性、真实性和美观性,避免盲目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的现象。

2.2教学单元库

教学单元库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以学科知识点为单元,精选教学资料库中的素材,按照自己的教学风格,精心制作而成的教学软件。每个教学软件可大可小,但应尽量按照各个知识点为核心来组织,以提高教学积件与教材版本的无关性和通用性。为了便于资源共享,积件应尽量用其他教师可以修改的制作平台制作,如教师们通用的Power Point。教师在授课时可以直接调用积件库中的积件在课堂上演示,也可以将各个积件自由组合,通过“超级链接”的方式生成适合自己的多媒体教案。

2.3在线测试与试题库

在线测试与试题库中存放着与教学单元库相配套的测试题库,它们可用网页格式制作,进行实时在线测试和计算机自动评阅。也可用Authorware的模板制作成试题积件供学生自测和课后练习。以前的试卷,教师平时积累的各种题型的文本资料,都可作为试题库中的素材。

3 积件式课件应用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具有三个基本特征:①总是为完成特定教学目的服务;②融教与学为一体;③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是由一系列教学形式所组成。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如最传统的集体讲授法,在此基础发展的启发式、交互式( 研讨式) 、范例式、专题式、问题式、模拟式、循序渐进式、因材施教式等等若干改进的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应遵循三个原则:①目的原则,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目的服务,除具体课程特定目的以外还为人才培养目标发挥作用。高等教育更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尤其重视学习、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要站在这一培养目标的高度来选择和运用方法。②一体原则,教师教的方法与学生学的方法的融合,教和学、教师与学生两者密不可分、融为一体。③结合原则,实际教学过程是多种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综合,根据教学的目的按照最优原则进行组合。基于上述原则,在电子技术基础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应该符合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和课程积件的特点,适应于大学课堂教学,能产生师生互动的教学效果,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以适合积件式课件应用的问题教学方法为例,在分析“射极输出电路”时,设计一系列讲授问题,如什么是射极输出电路?它的电路结构有什么特点?它在整个模拟电路系统中起到什么作用?通过在积件库中调取电路,电路通过按次序出现的动画效果,配合以输入信号的波形输入后,逐步展示电路中各点的变化情况, 使学生能立刻注意到电路的变化以及变化的位置,清楚的得到问题的答案。

4 结束语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最重要的最核心的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高校所培养人才的质量。一堂课教学质量的高低往往都和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有密切的联系。传统多媒体教学的弊端就在于忽视了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导致教学效果下滑,基于积件思想的多媒体教学给教师以灵活的教学方法运用空间,我们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实践证实了使用多媒体教学积件库教学的有效性。当然要使积件方式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其作用,尚需在构建积件库和课堂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加以改进,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黎加厚,王旭卿.第二代课堂教学软件:积件[J].多媒体世界,1997(10): 45-46.

第8篇:电子媒体技术范文

关键词:数字媒体;数字技术;艺术本体

0 引言

有人说艺术是反映社会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社会,就会继而产生有之密切相关的艺术形式,随着数字科技的发展与电脑的普及,视觉工作者开始改变传统的以纸和笔记录社会变化发展的方式,开始使用电脑与数字科技来描述生活、表达思想、传播信息。一种被称为数字媒体的新艺术形式应运而生并在上世纪末获得了迅猛发展。是一个年轻、多元、高速发展着的新艺术领域,数字媒体艺术不是特指某一种特定的艺术形式,而是基于现代计算机数字平台创造出的多种媒体艺术形式。

1 新时期数字媒体艺术界定

数字媒体艺术是在计算机技术与网络媒体发展的大环境下产生的新艺术形式,信息技术是数字媒体艺术产生的先决条件,同时也为数字新媒体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技术支持。目前学术界对数字媒体艺术的范围界定基本可以概括为:以计算机数字化技术为支撑,革新艺术方式,打破传统艺术创作手段、传播途径与承载媒介,由功利到审美,继而在伦理界发生深刻变革的一种新型艺术形态。

数字媒体艺术的产生,是人们对更高层次的审美追求的结果,传统的艺术形式如版画。雕塑等只能满足人们的视觉需要,但是视觉只是人们多种感知方式之一,还有味觉、触觉、嗅觉等。对于传统艺术形式的作品而言,永恒性与静态性是其明显特征,人们对于作品中所包含的信息只能被动接受,正是在这样的原有资源不能满足审美需求的情况下,数字媒体艺术应运而生,它不但能够运用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更高更快的传达信息,同时人们可以加入到其中进行艺术的创作,并且他们的参与体验作为作品的一部分被记录下来。

2 新时期媒体艺术的特点

数字媒体艺术包含了多种学科的元素,导致科学技术和艺术的区别越来越不清晰。新时期的媒体艺术特点表现在:

2.1 技术特征明显

所谓技艺,传达的信息是技术与艺术是分不开的,艺术的发展需要技术来做支撑,传统艺术由于其强大的感染力,技术的作用并没有得到重视与发挥,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与数字媒体艺术的兴起,科学技术与艺术的关系日益密切,技术的重要性日渐凸显,更多的人开始关注技术,甚至发展到关注技术本身,因为这是实现艺术创作的必经途径。随之而来的是现代艺术对科学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高,技术成为艺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数字化创作与表达方式

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创作与展示都离不开技术,计算机的软件是实现艺术创造的工具,计算机硬件与投影设备是展示艺术作品的手段,与传统艺术作品不同,数字媒体艺术是以0和1构成的虚拟数据为承载媒介,而非实际存在的自然界物质元素。因此,数字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相比在作品的创作与展示上都有很大区别。

2.3 信息传播途径多感官化

目前在电影院看故事片的人越来越少,视听感受强烈的动作、科幻电影受到了人们的青睐,追求多感官享受与真实空间感的数字化立体电影是影响未来的发展方向。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多感官信息传播途径不是将人体感受机械撮合,而是在融合之中保留各个器官的不同。数字媒体艺术的多感官信息传播途径融合了计算机技术、网络与通讯技术、音乐学、影视学、艺术美学等多种学科的艺术创作形态,最终协同为一体。

2.4 数字媒体艺术的偶发性与交互性

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创作有时是由计算机操作程序进行控制,在此可以将计算机理解为创作者与观者的对话媒介,二者通过计算机实现信息的传递与反馈,在数字媒体艺术中,观者同时也是参与者和创作者,参与方式不同,感受到的艺术表现形式也不同。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由于其交互性有偶发性的特征,这种偶发性的特点改变了传统艺术作品一成不变的形式,实现了艺术创造的多样性。

2.5 数字媒体艺术的超越时空性与沉浸特征

沉浸感是和交互性处于同等地位的一个数字媒体艺术特征,人们在观看数字媒体艺术作品时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在数字媒体艺术作品中使用虚拟内容代替实像,依然可以使人获得真实的感受。同时数字化技术大大拓宽了艺术家的创作视野,使艺术创作范围得到极大拓展,甚至超越时间与空间的界限进行艺术创作。

2.6 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走向平民化

传统的艺术形式需要创造者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与特别的创作风格,而数字媒体艺术的诞生使创作大大改变了以往人们对于艺术创作的群体认知,出现了平民化的现象,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艺术作品的创作者,艺术创作不再是少数人的事情。

3 数字媒体艺术出现偏离艺术本体的现象

3.1 数字媒体艺术的风格趋向标准化和同质化

处于数字时代的当今社会用写作管理模式思维,将包含人在内的客观世界作为征服与控制对象,为实现管理的方便,导致世界日益趋同,丰富性与多样性减少。数字时代用封闭性网络进行构架,统领对人类发展有益的资源,在这个构架内,有已定标准引导人们进行艺术创作,所有的创作必须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而任何与协议标准不符的内容都会被过滤掉,数字时代的这种限制大大的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压制了人们的创作渴望,减少了艺术创作的独创性与多样性,艺术创作风格趋向标准化和同质化。

3.2 过度信仰技术,偏离了艺术本体

计算机的操作使用并不是艺术家的强项,因此他们在技术面前可能会不知所措,导致过分追求技术制作的完美而忽视了对艺术本身的关注度。尽管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并不清楚信息对他们自身有什么价值以及获得这么多信息做什么,但已经相信整个社会已经处于信息时代,我们身边的每台计算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在纷繁复杂的信息冲击下,人们开始怀疑自我独立存在的价值,甚至开始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工智能系统将主宰未来世界,人们再难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分辨开来。

3.3 艺术创作出现模块化问题

科技的发展对艺术创作有利有弊,计算机操作的便捷性与模块化改变了传统的艺术创作形式,很多人认为创作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只要有想法与创意就能够就行创作,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很多人在艺术创作之前不再进行积累与思考,而是希望利用计算机获得意外的创作效果。人类在人工智能中逐渐失去了独立的存在价值,思想越来越多的受到技术的制约,随着计算机实现合成功能越来越强大,创造性在艺术中也越来越少,艺术创作过分依赖技术会使其变成机械生产,有人预测,按照这样的形式继续发展下去,终有一天艺术作品也会像普通商品一样可以进行批量生产。

4 总结

数字技术改变了传统的艺术创作方式,技术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并成为进行艺术创作的一个关键部分,但是数字技术有机械性的特征,如果将其作为进行艺术创作的主要实现形式,会导致艺术创作的多样表现形式和独特的艺术观念受到影响,艺术创作应回归到艺术创作的人类本体,打破观念束缚,实现思想的解放,使艺术创作不再受技术的束缚。

参考文献:

[1]朱润.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特性研究[C].山东师范大学,200904.

[2]李若岩.数字媒体艺术的特征与本体研究[C].艺术探索,201202(01).

第9篇:电子媒体技术范文

【关键词】教学媒体 教学目标和内容 学生特点 媒体特点 教师特点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5-0066-02

教学媒体指教学过程中用于传播教学内容的载体和通道,是直接加入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传输信息的手段。教学媒体是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教学活动离不开一定媒体的支持。教学媒体内涵广泛,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语言、文字、粉笔、黑板等传统传播媒体,也包括幻灯、录音、录像、电影、电视、电脑以及计算机网络等各种现代教学媒体。教学媒体特别是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为教学信息的便捷、高效传递提供了可能,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物质基础。研究表明,合理应用各种教学媒体,有利于调动学生多重感官对知识的感知,实现信息传递的多渠道化,从而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度,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促进教学目的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笔者从事高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多年,电子技术课程是电子信息类高职院校的主干课程,包括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路基础、数字电路基础、高频电路基础等。其涉及的电路知识面广、概念多、理论性较强,具有一定的知识深度,是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准确理解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成了学好这些课程的关键。在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应用上,一些教师存在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只要使用现代教学媒体就走向了教学的现代化,甚至有的学校把教师是否使用现代教学媒体作为考核教学效果的指标。有的教师只是用电子课件代替了教案,用屏幕代替了黑板,没有充分体现出现代教学媒体的优势和特点。甚至有的教师根本不考虑教学的需要及学生的特点,没有发挥出现代教学媒体在电子技术相关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作用。笔者认为教师选择和应用教学媒体进行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时应该从以下四个因素来考虑:

一 教学目标和内容

教学目标和内容是选择教学媒体的重要依据。电子技术课程中的每个单元、每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为了达到这个教学目标并完成特定的教学内容,教师常常需要使用不同的媒体去传递教学信息。教师要分析教学媒体在完成某一教学目标和内容中所起的作用,选择恰当的教学媒体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和领会所学的知识。如教学电路中某个物理概念或理解某种物理原理,可选择课堂简易实验或三维动画等,如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运动、电磁感应现象等采用课堂简易实验效果会较好。而另一些较难理解的、不方便或无法用实验演示物理概念和原理的,则可以用三维动画进行演示。比如电子技术中二极管PN结的形成、晶体三极管内部载流子的运动、电磁学中带电体激发的电场及其分布、磁场的分布等。有的教学媒体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如音频和视频媒体。如学习时域信号和对应频域关系时,可以打开电脑中的音乐播放软件,显示时域信号波形和频谱图的关系,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同一信号在时域和频域上的不同表达图形。再如学习半导体器件的发展史时,可以放映科教片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总之,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来选择和应用教学媒体。

二 学生的特点

学生的基础知识、思维发展水平、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的因素都影响着他们对教学媒体接受的质量。选用教学媒体时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及其知识背景。另外,在两种效果接近的媒体中进行选择时,也可适当考虑学生的习惯和爱好。对大学生选择媒体可加强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理性认识的分量,重点放在电子技术的基本物理规律上。如何才能检验学习者与教学媒体之间的匹配情况,使他们能从最恰当的教学媒体中获益,这是许多教师使用教学媒体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电子技术课程中如果教师讲授的教学内容过于抽象或难度过大,即使是逻辑思维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大学生,理解起来也会感到困难,这时教师必须凭借直观、形象的教学媒体,通过栩栩如生的讲授和举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比如一些难度较大的定理或公式证明,如果选择电子课件讲解,屏幕显示匆匆晃过,学生理解起来就很困难。这时可以采用传统的黑板加粉笔,在黑板上仔细地推导证明,学生思路就会随老师的演算过程变得非常清晰。所以,教师在选择何种教学媒体时关键要看学生的具体情况。

三 教师的特点

教师是教学媒体的具体使用者和实施者。教师在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对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应用,除考虑前述因素外,还需要考虑自己的特点以及对教学媒体的掌握和操作能力。要选择能够扬长避短和显示自己特长的教学媒体。教学媒体只有成为教师必需和有效的教学手段,才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四 教学媒体的特点

各种教学媒体具有不同的适用性。在实际应用中,只有最适用的媒体,而没有最优的媒体。只有充分了解各个媒体的优点和局限性,才能在使用中扬长避短,对它们进行综合应用。如能用实物观察的,就无需用图片和视频,能动手实验操作的,就无需用模拟教学。教学中能否选用某种媒体,还要看当时当地的具体条件,其中包括资源状况、经济能力、师生技能、使用环境、管理水平等因素。因此,理论上的最适用媒体,并不等于实际上的最适用媒体。

教学媒体只有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使用才能发挥出它的作用,使用教学媒体并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所关心的是媒体使用之后的教学效果。教学媒体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也是有限度的,所以我们只能利用媒体,而不能过分依赖媒体,更不能用媒体来取代教师的作用。

总之,在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各种教学媒体以其特有的优势,如能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反映事实、显示过程,示范演示、验证原理,直观呈现、突破难点,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但是,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因地制宜、科学选择、合理应用,不能一味地用媒体来代替学生的实践、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情感体验,更不能用媒体代替教师的指导、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