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物业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

物业信息化建设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物业信息化建设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物业信息化建设方案

第1篇:物业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物业管理企业;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技术;计算机技术;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7-6586-02

随着国内物业服务行业的蓬勃发展,市场中涌现越来越多的物业管理企业,然而受行业发展时间短的影响,物业管理企业的信息化发展较其他行业相对较晚,水平较低,这与服务对象对其高质量的管理水平要求形成鲜明反差,因此提高物业管理服务水平与质量是当前摆在物业管理企业面前的一道必修课题。

1 信息化在物业管理企业的作用

在信息化、互联网大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信息化建设。随着市场物业管理企业的不断增加,物业服务的竞争必将愈演愈烈,物业管理企业只有适应新的发展形式,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将各项先进的信息代技术,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应用到物业管理中去,对物业管理企业进行业务流程重组与优化,对物业管理服务过程进行有效地监控,实现物业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提高物业企业的服务水平、降低物业管理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和增强物业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以突破物业服务企业发展的管理“瓶颈”。

第一,提升了企业竞争力。在物业管理行业,信息技术的使用已经能够使企业改变内部的竞争基础,主要体现在企业用信息技术降低成本结构,获得了成本优势;又提高了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获得了服务差别优势。

第二,提高了企业服务水平。随着新《物权法》的颁布实施,业主对物业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物业企业面临从未有过的全新挑战。物业管理企业做的主要的事情就是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今天,物业管理企业为客户的服务已不是单纯的物业服务范畴,它还包括为客户提供完美服务。因此为了适应市场的发展,物业企业的内部深化改革都在紧张进行,信息化系统可以驱动并加速物业企业内部改革进程,提供系统平台帮助物业企业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大幅度提高业主对物业服务的满意度,加快物业企业从传统的被动式服务转向主动式服务。

第三,基于管理层面,帮助企业做到集中管控,及时有效地了解、管理及监控跨区域公司的日常工作情况、人员配置情况和财务收支情况,有效解决空间差异问题上所带来时间瓶颈,管理层可以在第一时间准确地掌握各个区域(部门)的运转情况,各个区域(部门)也可以在第一时间向总部汇报工作。实现了流程驱动,有效提高物业企业内部各个区域、各个部门及各个岗位的执行力,实现业务管理和行政办公管理的规范化管理、流程化管理,让各个岗位上的人员,都能依靠计算机辅助管理手段成为物业企业这个大齿轮组内的小齿轮,让大家,都能按照公司制定的业务方向、业务流程去有效的工作,从而提高行政办公效率、提高业务数据核算的准确性、快速形成决策层、管理层所需要的关键业务数据,辅助领导决策。

第四,品牌建设。物业企业的品牌建设是依靠企业内部长期日积月累的劳动结晶,信息化系统可以在日常工作中有效地积累知识,并使各个相关岗位人员自身提高学习能力,为企业发展扩张时提供管理模式及能力的复制,加强物业企业在行业中的营销能力、竞争力及思考力,从而在物业行业中扩大影响力和领导力,树立自身品牌。

第五,效益为先。从微观上讲信息化为物业企业带来最直接的效益就是人力成本、物料成本、设备维护成本的大幅度下降;从宏观上讲信息化使得物业企业的管理更加标准化,减少因人而议的情况,有效加强法制管理,削弱人制管理带来的问题,提高整个物业企业的执行力,增强企业的生命力。

2 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步骤

信息化建设必须有针对性,通过需求分析制定出具有行业特性、集聚先进的信息化手段与技术且切合本企业实际的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并按照这个规划一步步地实施,只有这样才能最终通过信息化手段帮助企业提升竞争力。

第一,实施信息化首先要建立健全物业管理企业信息化的规范和标准。在物业管理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企业普遍感觉到缺少像其他行业具有应用面较广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存在着服务体系不完备,不能包括现有的服务内容,信息化标准不统一,造成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低,软件网络开发和信息服务明显滞后,信息安全体系缺乏保障等弊病,信息化建设还不能适应物业管理企业现有发展水平的要求。这样,如何建立健全规范的物业管理企业信息化标准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第二,大力培养物业管理信息化人才。实现物业管理企业信息化,不仅需要领导的支持,有政策法规和标准作为保障,拥有既懂物业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人才是企业信息化的关键,是企业大力推行信息化的基础。如果没有物业管理信息化人才作为支撑,仅仅先进的设备和理念是不能实施成功的物业管理信息化改革的。

第三,加强物业管理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对企业信息化的重视。物业管理企业作为一个人力密集型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易将精力放在节约人力成本,减少支出上,认为企业信息化对企业发展不能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只有高层管理人员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给予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才能成功的将信息化运用到企业的各个层面中,发挥其作用,推动企业的发展。

第四,也是最为具体的一步,基于各个部门,制定企业信息化管理流程。比如先实现财务收费的计算机化。在物业企业日常的财务收费工作上,计算费用、手工开票收费、收费统计、欠费催交等工作量较大,而且容易出错。而通过计算机管理,则可以实现计算费用简单快捷、直接打单收费、日常须用的收费统计报表自动生成、欠费资料一目了然,可以减轻财务人员较大的工作负荷。再实现财务收费的真正信息化。随着物业企业管理的规模越来越大,物业企业的财务收费逐步要求能保证清晰、准确、及时、可控,用手工操作和简单的计算机管理已经达不到管理需求了,主要表现在既要解决计算费用、打单收费、收费统计、欠费催交等烦重的工作问题,又要解决物业企业在业绩考评、总部监控等环节上管理需求,在银行托收、欠款统计、催交、应收实收的对比分析、收费率的综合统计分析等方面均要求全面信息化。最终实现物业管理各方面工作的基本信息化。物业企业随着财务收费实现信息化管理后,势必要求在各项专业管理工作上达到信息化管理的标准。

3 信息化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物业企业要先弄清楚企业信息化的定位及目标,要与企业现阶段及未来发展方向相结合,把握好要点及主要思路,明确未来企业的战略目标,对关键业务需求的详细分析找出适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的IT解决方案,整合IT解决方案进行关键业务流程整合,打造适合企业的管控模式,不能盲目脱离企业实际情况,最终导致信息化效果不理想等问题的出现。

第二,物业企业要认清并走出传统ERP管理系统的误区,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物业企业所管辖的项目从楼宇数控到节能设备等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物业企业所需要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不在局限于以往大型企业中所用到的ERP管理系统,而应根据集团型物业企业下属不同项目业态的特点有机地整合起ERP系统、OA系统、财务系统、HR系统、楼宇数控系统、PDA无线系统、短信系统、门户网站及数字化社区。从而真正达到物业企业对人、财、物的真正有效管控。

第三,物业企业内部各部门与各岗位的协作关系,管理层要对信息化项目足够重视给予支持并帮助推进;对系统功能优先级的把控;对各部门工作配合程度的敦促与检查。业务部门要完善管理制度的配套建设;优化本部门的需求理解;完善基础数据的梳理与准备。IT部门要学习其它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及教训;建立相关的技术团队来为信息化系统后期的运转保驾护航;重视对软件系统的学习及相关培训。

4 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与手段的应用

4.1 “一卡通”技术的应用

一卡通系统可以使用非接触式射频卡技术,此卡操作与使用方便,快捷,而且清洁、卫生。一卡通系统可以应用在身份识别与门禁管理、考勤管理、停车场管理、收费管理及电子巡更管理、信息查询等方面。

1)身份识别与门禁管理:对楼宇或是小区内需要控制的各类出入口,比如楼宇或小区大门、每栋楼单元大门、停车场出入口等,通过刷卡来实现持卡人身份的合法性判定,以实现准入或禁入功能。

2)考勤管理:对企业工作人员上、下班考勤和出入,方便管理人员统计,考核各部门出勤率,有效地管理、掌握人员出入和出勤情况。产生的电子考勤可以与工资系统对接,完成员工月度工资的自动生产。

3)收费管理:对物业企业提供的有偿服务、消费服务(比如停车费、物业企业在小区开设超市、娱乐场所等)和定期定量或定期计量收费(物业费、水电费等),均可以通过在楼宇或小区指定位置设置的刷卡终端设备通过业主自助方式实现各项费用的收缴。此种方式打破了时间限制,同时免去了物业服务企业的服务人员,节约了人力资源,也极大的方便了业主的自由、方便、快捷的交纳各项费用。

业主所持“一卡通”卡充值有两个渠道:1)可以通过银行账户与电子钱包一机互通。通过银行安装在便民位置的设备终端可以设置自助圈存、自动圈存、定值圈存等方式实现持卡人银行卡与企业卡实时自助、自动转账功能。2)业主到指定“一卡通”服务中心进行现金充值。

4)电子巡更管理:通过在指定岗位、指定巡逻点安装刷卡设备实现保安、巡逻人员的签到管理,增强保安防范措施和监督管理机制。

4.2 互联网和短信通信技术的应用

1)互联网的应用。如今互联网已经走进寻常百姓家庭,因此物业服务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开通企业服务网站或是在线服务信息服务(QQ、MSN、电子邮箱等),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和技术宣传企业服务理念、服务内容、服务措施;征询业主对物业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在线解答业主疑问;在线接受业主物业服务申请等。信息服务平台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业主通过呼叫中心、把需要服务内容的信息传递给相关专业服务队伍及部门;居民通过网络平台查询服务信息、服务标准、收费标准;通过网络平台填写各类需要的服务表单等等事项;小区管理处通过客户服务中心把关于事件的情况反馈给平台,以便客户服务中心进行回访和服务信息的集中管理;政府相关部门可以通过信息中心向各小区及相关物业管理公司传输文件,便于对小区、行业进行规范管理。

2)短信功能的应用。为了更一部为业主提供贴心、便捷的服务,物业服务企业还可以同通信公司联合开通手机短信通知业务。物业服务企业向通信公司租赁一条宽带、安装一台短信服务器即可实现短信群发功能。以此实现及时向业主节日问候、管理信息、业主交费信息、服务信息等。

4.3 物业管理软件及其它专业性软件的应用

1)物业管理专用软件。目前市场上成熟的物业管理软件比较多,物业公司使用一套物业管理系统来规范管理公司的各种事务, 如物业资料管理、收费管理、服务管理、人事管理、安保管理、仓库管理、设备管理、商务管理、停车管理、文件管理、保洁绿化管理和系统维护等, 由人和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收集、传输、加工、保存和使用的系统, 物业管理软件的使用是物业管理步入现代化的标志。

2)其它专业性软件。在公司内部,可以使用OA办公自动化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物资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等,使企业具有规范、合理的管理方法与模式,从而真正达到管理上对人、财、物三者的真正有效管控。

一个物业管理企业只有充分认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并且切实应用信息化的管理理念、信息化的先进技术与设备、设施全面实施企业信息化,才能不断扩大业务,实现多元化发展;才能为业主提供全方位、更快捷、更便利、更高水平的服务;才能树立起一个被社会接受,被业主欢迎的物业服务品牌。

参考文献:

第2篇:物业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社区;信息化建设;重要性

1 社区信息化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

1.1 进行社区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化进程逐步加快,我国城乡基层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社区信息化工作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重大的挑战。一方面,财政保障能力逐步增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各级政府对社区发展高度重视,为社区信息化系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社会转型、政府职能转变,大量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向社区转移,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日趋个性化、多元化,开展社区信息化建设已势在必行。

1.2 进行社区信息化建设符合各类群体的诉求

首先,社区居民希望通过社区信息化建设带来多项便利,包括通过社区信息化平台享受社区便民利民及商业服务;进一步扩大社区事务参与和监督等。其次,社区组织和工作人员希望通过社区信息化建设更好地服务居民,推进社区建设,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最后,社区内的企业和商家希望通过信息化平台对其产品和服务进行销售和推广。

2 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构想

2.1 社区便民热线建设

设立便民热线,全面提升社区与居民的信息沟通效率。居民随时拨打都可以自动或人工转接到各个社区有关办事机构的办公电话,或者社区物业、医疗、饮食、购物等服务机构的电话上,实现社区服务"一号通"。此外,社区还可以利用社区总机服务随时以语音或文字短信向所有社区居民的住宅电话、移动电话发送防火防盗、防灾抗灾、社会保障、卫生防疫等重要事务通告,从根本上解决社区事务无法全面、及时、准确通知到所有居民的难题。

2.2 社区信息服务网建设

通过对各类与社区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建设社区信息服务网,为社区居民提供一站式的综合信息交互服务。第一,整合和组织社区服务事项,向社区居民提供就业、社保、计生、民政、卫生、司法等信息的和查询服务。第二,为社区居民提供辖区内餐饮、娱乐、购物等服务信息的和搜索服务,覆盖吃、住、行、游、购、娱、健等涉及居民日常消费的各个方面。第三,为社区居民提供社区信息、社区电子商务服务、电子阅览、远程教育等方面的服务。第四,实现通信业务代办、水电煤气等费用的网上缴纳功能。

2.3 社区便民服务终端建设

建设便民服务终端。根据社区规模,在社区内安装一定数量的便民服务终端,实现快捷高效政府部门服务和社会治理的重要信息,并为市民提供便捷的服务。便民服务终端需具备三方面功能。一是信息功能:包括政府信息、社区信息、物业服务信息以及电子报刊等。二是公共信息查询功能:包括地理位置查询、公交线路查询、电话查询等。三是便民服务功能:提供预约挂号、话费充值、水电煤气费用交纳等服务。

2.4 利用信息化技术加强社区安防保障

一是建设社区监控系统,加强对社区内楼宇、商铺的日常安全监控,有效防范和打击犯罪行为。二是建设社区报警系统,在紧急情况下即时发出警报,分为周界防范报警系统和家庭报警系统。周界防范报警系统用来防范翻围墙和周边进入社区的非法入侵者;家庭报警系统用来防范窃贼入室盗窃或发生煤气泄漏、火灾、老人急病等紧急事件。

3 有关社区信息化工作的几方面建议

3.1 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规划

社区信息化建设不能局限于某一家单位或某一项业务的范畴,而应是各部门在业务协同的基调上推动政府管理和服务的创新。为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在组织领导和统筹规划上下功夫。政府有关部门应建立和完善社区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体系,确定社区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对重点方向和项目作出安排,并积极组织制定相关的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实现统筹规划,有序开展社区信息化建设工作。

3.2 坚持惠民为民的服务理念

社区信息化工作覆盖面广泛繁杂,很多工作重复交叉,难以梳理和量化,致使很多社区工作机构疲于应对,却得不到居民的认可。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新思维、新手段的引入来逐步解决和完善。因此,加强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要体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要求,要有利于促进政务公开、减少行政审批、建设服务型政府,有利于方便人民群众办事、构建和谐社会。有关部门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坚持以服务为中心,需求应用为导向,形成政府与居民的良性互动。

3.3 加强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在社区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强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利用,充分利用、整合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现有的信息及网络资源,调动企业以及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推进,避免重复建设。此外,还应统一使用较成熟的软件,实行集中管理、信息共享,将最鲜活、与群众需求最紧密的数据实现规范采集和共享。并将这些信息经过分析和提炼后,提供给相关的决策和管理部门,构建更具实效的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体系,进而便于有关部门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公共管理、提高公共服务效率。

3.4 加大推广和宣传力度

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在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还应结合实际情况,推广适合社区居民需求的信息化手段,提高居民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并以社区居民最关心和最急需的公共服务为重点,加大宣传力度,鼓励社区居民和企业商家积极参与和体验,然后逐步扩大社区社区信息化建设地域覆盖和项目覆盖,推动社区信息化建设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第3篇:物业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

随着老百姓法律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面对这些侵害自身权益的事情,上法院打官司,已经成为了每一名公民捍卫自己合法正当权益的常用的手段。

随着社会的变化,各种司法案件本身也在随环境发生着巨大改变,不光是案件数目在增加,案件的种类也呈现出多样性。面对这些变化,司法系统是如何调整自身的?其背后的法院信息化又做出了什么样的特殊贡献呢?

“天平工程”渐行渐近

“全国各地法院产生的司法数据,一旦汇集起来,随后进行统计分析,其结果就会产生非常大的价值。”最高人民法院行装局副局长郭纪胜告诉记者,以前人们总认为司法信息化的作用只是服务于法院本身的业务,其实,司法信息化一旦健全起来,将作用于更广泛的领域,产生更大的价值。

“立法总是相对滞后的,面对目前新形势下的一些新纠纷,必须从法院的处理过程中找出基本规律,加以提炼,从中得到立法依据,给立法机关提建议。”郭纪胜举例说,物业管理的纠纷近年来是频繁出现。物业管理是个新鲜事物,牵涉多方面关系,包括房地产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众多参与者,既有业主、开发商、物业管理企业之间平等的民事关系,也有相关政府部门对物业管理企业监督参与的行政关系。如果有了司法数据库,将所有相似案件放在一起比较分析,那么就能够更快提出更合理的立法建议。使物业管理有法可依,避免纠纷的大量产生。

在郭纪胜看来,对国家经济而言,司法数据库的作用也不可小觑。通过各级法院的数据,可以看出市场经济中哪一类行为容易产生冲突和纠纷,是因为什么造成的。如果这些情况让经济管理部门掌握以后,他们完全可以相应地改变自己的管理方式。比如城管问题,近年来,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管理体制问题、乱摆卖执法问题和暴力抗法问题等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整个国家对城管行为要有规范管理,那么通过一些法律数据就可以便捷地找出依据。

此外,社会征信系统也需要司法数据库的健全。目前的社会征信主要依靠工商局信誉、信贷信誉等,但最高的信誉将是司法信誉和诉讼信誉,企业在银行和工商局的不良记录再多,都不如司法系统的不良记录更能说明问题。“但是司法的不良记录必须要有统一的司法数据库才能解决,如果光是看一个地区的数据,说明不了问题,不能表明企业的信誉。” 郭纪胜举例说,如果某企业在上海打了一个官司,输掉了,那么如果只以上海的数据评价,得到的信誉指数就会很低,这个数据准确吗?不尽然,因为它在别的城市打官司全是原告,全部胜诉,说明他在其他城市的信誉度并不低。因此,必须把所有的数据集中起来,得出了综合指数才能说明问题。郭纪胜告诉记者一个惊人的数据,2008年前全国登记注册的公司法人中,每年涉诉的法人就有五分之一左右。由此可见,一旦全国的司法数据库建立起来,加入社会征信系统,可信度将是非常高的。

郭纪胜认为,除了以上提到的三方面作用之外,统一的司法数据库还可以对公众有限开放,每个自然人都可以进入数据库调看需要的资料。“例如某公司想开拓新的市场,但不知道这个市场有多大的风险,以及风险可能带来怎样的结果。那么,很简单,只要登录这个数据库,查看这类市场交易中法院经常处理的纠纷。有心人也可能就可以从这些案件中发现风险存在于哪里,怎样规避。”郭纪胜介绍说。

目前,一项名为“天平工程”的人民法院审判信息管理系统正处在申报阶段,这个项目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建立起全国统一的司法数据库,将对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安全带来积极的影响。

据了解,早在2005年,天平工程就报给了国家发改委,2007年起,最高人民法院用了一年零九个月的时间完成需求分析报告,2009年7月,天平工程的需求分析报告通过了国家发改委组织的专家评审。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将在2010年年底前开始进行一期工程的建设。据了解,一期工程将侧重于网络的搭建,整合网络资源,拓展链路带宽,将网络延伸到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县级法院,预计一期工程将用两年时间完成。而二期的规模更加庞大,将组建全国统一的司法数据库,服务于社会方方面面。三期工程则是全面推进应用。

“推进电子政务不能局限在经济领域,还应该重视政权本身,这样才能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保障。如果经济类和行政管理类的电子政务很发达,而政法类相对落后,会极不相称,无法保障社会安定。”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郭纪胜认为,天平工程是国家电子政务战略的一个必要组成项目。实际上,全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水平,并不落后于其他电子政务工程。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最高法院党组和院领导对信息化工作特别重视,2007年,最高法院还专门作出了大力推进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的决定,成立了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这是法院系统能够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最重要的思想和组织基础。”郭纪胜说。

思路决定出路

在郭纪胜的办公室里,就可以体验到一个数字法庭的方方面面。郭纪胜随手打开办公室里的电视,这可不是普通的电视,它除了可以看到最高人民法院三处办公地点的场景,还能看到各个法庭开庭的情况。郭纪胜一边调换频道,给记者一一展示各地的视频图像,一边介绍说: “视频系统是法院信息化最重要的部分,运用得最多的是视频。法院的中心工作是开庭审判。开庭的全程记录不能仅仅靠笔和录音,更需要视频。所有证据都要在法庭上展示、质证,案件公正不公正主要表现在庭审。”法官展现自己能力的地方就是在法庭上,能不能组织开好庭、能不能控制局面、能不能在开庭时把事实辩论清楚,驾驭好法庭,都可以通过庭审录像看得清清楚楚。视频记录只反映了法院信息化的一个局部,以管窥豹,法院信息化进行到这一步,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好几次管理思路的转变。

据郭纪胜介绍,法院信息化经历了几个阶段,最早是审判流程管理。法院审判工作主要服务于业务,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个是程序,一个是实体,“程序”是要求按照诉讼法规定的流程处理案件,“实体”则指保证案件本身的公正。2002年以前,法院信息化主要是流程管理。郭纪胜直言,推进信息化目的并不是拿电子方式取代手工方式,将计算机摆到法官的桌面,其最终目的应该是保证公正审判。如果仅仅停留在流程管理上,制约的是法官,通过网络只是检查了法官是否按程序判案,年终时统计出结案量。这一阶段是“把法官作为管理对象,领导作为服务对象。”

据了解,其实从2003年开始,法院信息化转变了思路,形成新的观点,即以管理案件为核心。“网上跑的是整个案件,到最后一个领导审批案件后,网络上形成的案件材料和纸质卷宗一模一样,不仅如此,所有物证和庭审视频都会跟随案件走,解决了内部审查监督的问题。”这样的转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这个阶段是“以案件为管理对象,法官作为服务对象”。

2009年下半年,郭纪胜的管理思路又提升了一步,变成以整体审判工作为管理对象。“由于判案过程中,对每个案件的管理是孤立的,但如果把每个孤立的案件拼凑起来,不难找到各个点之间的关联性。这样,在办理一个案件时,就能够参考其他同类案件,带来办案效率的提升。”郭纪胜分析说。这个阶段是“把审判工作作为管理对象,整个法院的工作作为服务对象”。

清晰的管理思路加速了信息化的发展,从2003年开始,最高人民法院、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和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三家同时进行了数字法庭的建设。所有法官坐席能直接连到司法系统内网,随时调用网络里的资源; 法庭录音录像系统直接进入网络,提取互联网上的证据,网络画面甚至可以被截屏下来成为呈堂证供。法庭里还有一些证据展示设备,所有设备都是联通的,原告、被告、辩护律师身旁的电脑可以连接起来,庭上的资料证据得以同步展示。数字法庭里的电子白板系统,还能形成和固定新的证据。除此之外,法官还可以远程出庭,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数字法庭上的视频资料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录音录像,而是可以后期制作,直接在网上传输和存储。

拟规矩以纳方圆

如果说庭审录像仅仅是简单的监控手段的话,那么数字法庭就是要把司法信息化推入高级阶段。郭纪胜认为,作为全国最高人民法院,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制定标准规范,打通各地的信息共享障碍。

2008年年初,最高法院制定了数字法庭的技术规范,统一了所有图像的格式和编解码格式,这样就便于各地法院互相调用。虽然全国各地的法院信息化步伐不尽一致,而且承建单位也有所不同,因此造成应用层数据繁多、代码不一。但由于有了统一的标准规范,就保证了各地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始终迈向同一个目标。例如信息化建设技术规范,就经过了3次修订,多达20几万字,2010年年初了第三版。这期技术规范不仅涉及案件,法院所有关联的资源可以共享的信息都被全部纳入,非常完整。规范统一了底层数据、数据结构、传输模式,使各地的信息在整个网络里都能对接。

自2001年以来,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制定了《人民法院计算机信息网络建设规划》、《国家“十五”计划期间人民法院物质建设计划》、《人民法院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实施方案》、《人民法院信息网络系统建设技术规范》、《人民法院专网建设技术方案》、《人民法院计算机信息网络建设管理规定》等近20项规范,要求各级法院按照统一规划、持续发展、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的原则开展信息化建设。每一次规范的,全国司法系统的软件都会进行新一轮升级改造和软件测试,符合标准的留下,不符合的剔除。这样的筛选,使原来几十家合作伙伴降低到现在的不到10家。去粗求精,让合作伙伴时时都感受到压力,却保证了法院信息化的精良。

据了解,如今,全国各高级法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分院、近300个中院和约1400个基层法院已经完成局域网的建设或改造,利用信息网络系统开展了审判流程管理等工作。最高人民法院和各高级法院、新疆建设兵团分院以及计划单列市中院的一级专网早在几年前已投入使用,实现了专线通信、视频会议、专网邮件、庭审直播等功能。

信息系统开始在各级人民法院深化应用,而由此产生的运维问题接踵而至。“运维问题应该提前考虑,如果实现晚了,对网络本身、应用和管理会产生后遗症,付出更大代价。”基于这种考虑,郭纪胜和他的同事们果断地吸取了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的运维外包模式。把他们的运维资料拿回来,充分吸收其优点,从2008年开始在最高法采取了标准化规范化的运维外包方式。“运维合同2页纸,附件就有30多万字。”郭纪胜介绍说。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法院信息网络运维技术规范,全国通用。

不管是管理思路的调整、还是标准规范的制定,都是为了让天平工程更快更广地发展。而天平工程的建设,反过来也促进了管理理念的提升和技术规范的完善。

采访手记

相约“神仙会”

郭纪胜在大学学的是哲学,跟IT一点不沾边,可正因为这样,他更是觉得自己不能听别人“忽悠”,得想办法多学、多交流。另一方面,非技术出身的他也不会局限于纯技术的思维,而是积极向外看、向前看。“我这个人从来不想明年的事情,因为明年的事情去年我早就想好了,我想的是后年的事情。”郭纪胜笑着说。

郭纪胜从来不像某些甲方那样刻意回避跟合作伙伴的紧密联系,而是每年都组织法院信息系统的主要合作伙伴和全国各地法院信息化主管人员一起交流,每次讨论一个主题。这种会议让甲乙双方平等地交流,一方面让合作伙伴了解法院信息化的规划和进展,以积极配合因此而可能产生的系统变化; 另一方面,甲方也能从乙方那里了解到很多业界最新的资讯,或者是别的行业信息化的建设情况,极大地启发了思维。

郭纪胜为这种会议起名叫“神仙会”。“这种会议每年至少一次,不仅甲乙双方能够增进沟通,而且合作伙伴之间也能够坐在一起,友好地交流,为他们营造一种有序竞争的氛围。他们在商务上虽然是竞争对手,但是当他们并肩为法院信息化出谋划策时,又是合作伙伴。”

郭纪胜很擅于处理这种交错的关系。哲学是要把这个世界的复杂性揭示出来,法院信息系统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全面,变得越来越复杂,承载于信息系统之上的管理艺术更是复杂,但是,学哲学出身的郭纪胜,处理起来表现得就非常游刃有余。(文/许泳)

背景资料

法网柔情

法院信息化为高效司法、公平司法服务,给人的感觉是严肃、刻板的,可是自2006年开始,在最高法的号召下,企业对贫困地区信息化法院的援建,却充满了柔情。

2005年,郭纪胜到湘西考察调研时,发现当地条件十分艰苦,信息化水平很低,可是湘西法官却仍然坚持高效率地工作,克服一切困难,公平公正办案。郭纪胜受到很大触动,怎样才能为贫困地区法院推进信息化建设找到一条捷径呢?郭纪胜开始向所有合作伙伴发出邀请,希望他们共同援助湘西法院。没想到反馈非常热烈,IBM、EMC、紫光华宇等公司都积极参与,无偿提供设备或软件系统,仅硬件设备就达1000多万元,紫光华宇的员工更是以被派到湘西施工为荣。“紫光华宇内部甚至建立了基金,专门资助湘西地区贫困法官的子女上学。每年年底时他们公司会举行拍卖,你能想到吗?一支普通的圆珠笔甚至能拍到2000元的高价。这些收入,都进入基金。”郭纪胜说起这些事情时难抑激动之情。他本人,也时常捐助工艺品用于紫光华宇年底的拍卖。

通过湘西法院信息化建设这个试点工程,不仅使各企业的形象得到提升,还让竞争对手成为亲密无间的朋友。此外,法院在试点使用设备和系统后,可以在实践中检验优劣并及时反馈信息,使合作伙伴的产品不断改进提升,实现了“多赢”。

第4篇:物业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房地产管理 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现状 信息化发展的方向

[中图分类号]F29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3-0056-02

信息化建设在各行各业的管理中都将起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随着近年来房地产行业的不断繁荣、高速的发展,及国家为房地产所做的相应调控政策,并提出的相应法律法规,所以房地产管理部门拥有和使用良好的管理及管制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以便为公众提供准确、及时、全面的信息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的使用,可以减少人工管理的复杂性以及书面审查等传统意义上的落后管理模式,实现无纸化办公、微机化的管理方式,并可以达到信息的共享、公用、透明,进而使房地产管理部门服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业务管理效率也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发展,对房地产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房地产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各个领域在信息化建设上已经得到成熟快速的发展,在房地产信息化建设上,我国总体建设还不均衡,各个地方的建设水平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而拥有一个完善的房地产信息化管理平台,对整体提高房地产管理部门管理水平,促使部门健康、有序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其主要体现如下几方面:

(一)有利于管理水平及效率提升

房地产管理部门是对房地产的项目开发、测绘、产权产籍登记、房改、房屋租赁、房屋灭籍、维修基金、房屋安全鉴定、保障房、廉租住房等房产管理多项业务进行管理。随着房地产的高速崛起,国家对房地产管理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情况和水平也有一定的要求和提高,而房地产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无法适应新的工作变化。故建设房地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办公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已成为当前的需要,先进和高效的管理方式一定也离不开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二)有利于监督和规范行业管理

房地产管理环节多、审批程序复杂、出现的问题多和公众负面反应大,实现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后信息可以向公众提供公开、透明的管理情况,将整个房地产管理进行程序化及流程化、信息化管理,强化监督和规范管理是信息化管理的手段。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将房地产管理部门的职能范围、办事流程和相关法律法规等信息内容公开化,方便办事人员了解自己业务办理状况,提升房地产管理部门办公水平和效率,简化公众的办事流程和时间,进而提升管理部门的信誉度,同时也正符合国家一再强调要将业务向用户公平、公正、公开的方针政策。

(三)有利于提高调控和决策管理制度

房地产管理部门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功能,及时、准确、直接地了解各个地方管理部门在房地产方面的相关情况,分析相应数据,出台相关政策,并规范市场行为。目前国家已经建立房地产“动态预警预报系统”,能够比较准确地了解房地产供求状况,及时为政府出台政策提供相应数据,并可以对开发商予以宏观上的指导。通过信息化建设不断的进步和提高,可以推动房地产行业管理的创新和管理水平,对有关房地产相关数据的收集、和处理,为决策提供准确、及时的房地产信息依据。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工作水平和效率,减少业务管理错误,降低业务工作成本,同时也促进房地产管理部门的工作更规范、透明化和科学。

二、房地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原因

(一)房地产信息化建设现状体征

1.信息化建设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房地产信息化建设也得到了提升和发展。许多城市的房地产管理部门大多都在利用当前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开发了有关房地产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提高了本单位的工作管理水平和工作方式及方法,有效地改进了原有的工作管理模式,同时也大大减少了工作人员的负担,大大减少了错件情况的发生,完善了管理部门对房地产市场的监控、预测和突况的响应能力。应该说目前全国的房地产管理部门都建设和正在建设相关的信息化管理软件平台,并不断地进行完善和改进。

2.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信息化建设的差异化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同,经济发展状况也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各个地区贫富差距较大,这样就使不同地方的房地产管理部门对信息化建设管理平台的投入精力和经费存在很大的差异,从而在整体上也决定了各个地区的房地产管理部门所使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水平的不平衡。房地产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水平不匀衡,阻碍房地产相关信息资源的合理使用、决策分析和合理的信息共享,造成重复建设和资金的浪费,信息化建设水平不平衡,也造成了整体信息的不完善,不利于整个房地产行业快速、有序、健康地发展。

(二)与房地产信息化发达的地区相比,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房地产信息化建设还比较落后

1.信息化建设思想淡薄

大部分房地产管理部门对信息化信息系统的建设认识、投入、支持不足,总觉得房地产信息化建设没有那么复杂,从而将信息化简单化,并没有专门的管理部门和人员来管理和负责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不但需要员工积极协助,更需要领导决策层的大力支持和指导,房地产管理部门内部并没有实施信息化管理的内在驱动力,管理部门工作重心主要还是把握行业稳定发展和人为行业管理,对网络信息资源没有更好的认识,没有考虑到信息化建设的复杂性和优越性,进而导致信息化建设的落后,并得不到长期良性发展。

2.忽略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

对房地产信息化建设管理工作缺乏总体性的规划,前期的需求分析、调研、理解不够,没有时机成熟就进行软件的开发使用,导致所开发信息管理子系统众多、开发语言不同、开发单位不同、数据存储不同、信息管理平台不同,这样就造成各个系统之间没有什么数据关联,即使关联也只是使用复杂的接口,很容易造成数据冗余和数据的不一致,并且可能会造成统计信息的不尽相同,从而造成了硬件资源、软件资源、信息资源和资金的重复浪费,不可能完成和建立一个好的信息系统管理平台。

3.信息孤岛现象表现较突出

目前,大部分房地产管理部门的信息数据,和其他各管理部门的信息没有连接,如税务、银行、民政、审计等,各个部门信息数据形成“信息孤岛”,信息专递大部分都需要纸质证明和不定期的数据输出,导致业务运营效率、准确率不高和质量不高,相关管理部门在进行重大管理决策分析时,无法充分地使用房地产管理信息系统的业务信息,无法合理、公正、透明、及时地给出好的方针,导致管理部门在进行政策决定时更多是依据其他管理部门的分析评价,如统计局所的有关房地产数据信息,减弱了房地产管理部门在政策出台的难度和风险。当前,住建部正在建立有关全国个人住房信息系统,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各个地方管理部门各自为政,采取的标准不尽相同,所开发的系统语言不同、平台不同、数据库存储不同都导致信息化无法进行即时、准确的互通,致使各区域间的信息系统实现兼容对接,所需要的成本和人力巨大,这样下来也不利于行业管理部门整体的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4.既懂管理业务,又懂技术的高素质专业管理人员缺乏

随着各个管理部门的人事改革,懂技术的人员目前很难进入到行政管理单位中去,致使各单位在专业技术上的人员缺乏,而技术和业务都了解的人员更是少之又少,进而造成管理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不尽完善,并不断地升级、改版,造成人力和财力上的无形浪费。

三、房地产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房地产行业信息化的指导、管理和资金的扶持

在房地产管理部门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房地产管理部门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全面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推进。房地产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久的、繁琐的、复杂的过程,需要有长远性、建设性、专业性的,更要全面设计、规划、分析,与其他主管房地产管理部门沟通了解,与有比较好的软件开发单位合作开发,这样才能全面考虑、分步实现,逐一完成。此外,房地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的开发到建成使用,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和资金项目,需要各个部门相互合作、相互沟通、专门管理、资源共享和全面分析规划,以避免信息系统的重复开发投资建设。目前,大部分房地产管理部门都是以“以图管房”的理念来进行系统的整合和开发建设,但要实现这么大的信息系统项目,就需要分布实施、全面考虑。首先,要对基础硬件设施进行建设,为信息管理系统打下基础。其次,要在GIS平台的基础上对其历史图纸进行数据矢量化处理,并在此平台上进行相关的管理信息子系统的软件开发,进而实现图纸矢量化、档案数字化、信息整体化、功能简单化、操作人性化。

(二)政府部门应创造良好的信息化建设管理环境

目前虽然各个地方政府已经制定包括管理条例、政府信息制度、政府信息和网络安全和网络建设标准化等条例及指南。在信息化建设中,应用管理软件开发要考虑数据传输上数据的安全性、保密性、稳定性和完整性。并要考虑数据库存储、备份、恢复等各个环节的重要性。还要考虑硬件服务器是否满足整个信息化系统平台的要求。

(三)建立标准规范

根据以《物权法》《房屋登记办法》《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技术规范》和局有关信息化建设方案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为依据,一方面要制订房地产管理业务内容、流程、时限等标准,将所有涉及房地产管理业务内容都纳入管理规范中来,包括房地产开发、建设、登记、物业维修基金管理、租赁管理、灭籍管理、合同备案管理、住房公积金、物业管理等。另一方面,要统一设定技术标准,即文字、数据、图形、表格、类型的标准格式。目前,住建部虽然已经下发行业规范标准,但各地管理部门实施情况并不及时,数据接口还比较繁琐,还没有达到使用统一的数据规范标准。

第5篇:物业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

建设数字化兰州、加快兰州信息化建设是兰州市委、市政府作出的实现经济跨跃式发展的战略决策,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兰州信息港综合信息平台的建设按照政府立项、企业化运作、市场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原则进行建设,由国有控股的兰州九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建设、运营;该项目是兰州市"十五"期间重点项目之一,对提升兰州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推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科教信息化、医保社保、地理信息、企业信息化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兰州九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12月,注册资本4600万元。公司在成立半年多的时间里,一方面完善组织结构,另一方面积极的进行综合信息平台的建设。已完成了设备招标采购、安装、调试工作,兰州信息港综合信息平台IDC(互联网数据中心)一期工程已完成投资2000多万元,并于6月9日建成投入试运行,是目前西北最先进的IDC机房,其软硬件配置达国内一流水平。与此同时九鼎公司在6月9日和国际IT巨人IBM中国有限公司和北电网络中国有限公司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技术、设备、培训等方面开展全面的合作,这是两大公司在西北地区签署的第一个全面合作协议。

公司在紧张的进行综合信息平台的建设的同时,积极的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了包括董事会、监事会和公司各部门组成的完善的现代企业结构,公司制定了符合公司企业文化的各项管理制度。公司自行开发的OA已投入使用,实现了公司内部的无纸化办公。公司积极开拓市场,技术开发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已开发包括兰州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在内的多个政府及企业网站,公司开发的第三代OA及儿童免疫系统的软件著作权也在申报中。在承接政府项目的同时,九鼎公司也积极的开拓市场,目前公司业务已辐射到北京、江苏、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围绕依托综合信息平台开展相应的应用系统是九鼎公司下步发展的重点。目前,兰州九鼎公司正在为兰州医保信息系统、电子政务、统计信息查询系统的开发做前期准备工作,公司成立了几个小组同时开展业务,初步方案已经编制完毕,以确保及时、优质的完成任务。与此同时,九鼎公司也和清华同方签订了共建与开展远程教育中心的协议,远程教育软件系统已安装完毕并投入使用,双方将在西北地区大范围开拓远程教育这块市场;和IBM签订了双方共同成立软件学院的协议,以充分利用综合信息平台的资源,开发西北这块潜力巨大的市场。上述项目将在今明两年全面展开。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兰州九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创立之初就严格遵循"吸引一流人才、建设一流企业、创造一流业绩"的宗旨,吸引了来自北京、上海、深圳、大连、西安、郑州等省份和当地的一批优秀人才加盟公司,公司的高级职员中60%以上具有博士、硕士学位, 成为西北地区一流的IT企业。

在谈到公司发展前景时,公司董事长廖鲁海博士告诉记者,兰州信息港综合信息平台的建设,对全面提升兰州信息化水平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是兰州市迈向城市信息化的关键一步。通过集中资金、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兰州九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致力于兰州信息化建设,为建设数字化兰州贡献自己的力量,使公司在不远的将来发展成为西北首屈一指、国内一流的IT企业。

兰州信息港综合信息平台简介

1.电子政务系统 主要包括兰州地区党政群机关的公众信息服务系统,可以推进政府部门的办公自动化及网络化,以政府信息化带动全社会信息化的发展。

2.电子商务系统 通过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将参加交易的各方有效地联结起来,实现财政网上统一招标采购和企业网上交易,从而节省财政资金、降低企业成本,使甘肃省内企业的竞争力得到增强。

3.教育信息系统 建设覆盖兰州市的大中专院校和中、小学的校园网络或虚拟专用网络,形成有强大服务能力的多媒体教育信息服务体系,共享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提供网上远程教育、教育资源管理、教育督导等服务。

4.社保医保系统 根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要求,按照专用系统方案进行独立设计,以大型数据库为平台,建立医疗、养老、失业保险等系统,为兰州市民提供必不可少的社保医保服务。

第6篇:物业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

系统独特性:该模式带动了兰州、余杭、义乌、富阳等多个城市的房管信息系统建设工作;房管局管理范围较广,因此业务系统自动化程度非常高,房产交易所有环节均可实现处理业务的同时更新信息系统数据。

作为首个房管类国家级GIS优秀工程金奖、建设部华夏建设科学奖二等奖的获得者,浙江省杭州市房产信息中心所建设的房产管理信息综合系统的先进性已无需赘言。 从2005年系统上线至今,杭州市房产信息中心主任蔡阳军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深化“两库三系统一网站”的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提升软件系统架构等方面。

房屋信息透明化

“从技术角度上来说,犯罪分子根本没法在杭州展开一房多卖的骗局。”蔡阳军非常自信地告诉记者。的确,从杭州市房管局的“两库三系统一网站”建设体系来看,从基础建库到业务系统都是比较完整和严密的。其中,房产档案整理及扫描入库工程将1987年后形成的1011025卷房产档案扫描入库,并与业务系统衔接,为无纸化审批、网上档案馆的建设奠定了基础;房产GIS建库工程分三期建设,目前已完成了15000多幢成套房和11107幢非成套房测绘资料整理、数字化成果入库及对应权证数据整理,建立了房产GIS图形库,为房产应用系统提供了原始、权威的房屋数据。

在杭州市房管局正在运营的房产管理信息综合系统、房地产市场预警预报系统,以及预售商品房网上合同备案和二手房买卖网上签订合同及办证系统三个系统中,后者对打击一房多卖行为最具针对性。

2004年12月,杭州市继上海之后在全国第二个推出了商品房预(销)售合同网上签订与即时备案系统。这个系统集成了房地产开发企业管理、房产测绘、网上预售申报、预售证审批以及网上合同的签订和备案等多项业务环节,可以实现商品房的网上预(销)售与市场交易信息的动态更新与备案。“能够真正实现数据的大集中,主要得益于我们房管局管辖的范围和职能比较广。与那些房屋预售归市建委管、登记备案归房管局管的城市不一样,我们杭州市房管局既管预售又管登记备案。”蔡阳军告诉记者,“所以,当我们对楼盘进行测绘和录入之后,开发商必须在我们制定好的物理楼盘表上填写信息,如房屋是物业用、预售用、抵押用,还是拆迁安置用。因此,开发商瞒报、假报、虚报房产信息,从技术上来说是做不到的。”全面的职能,使得杭州市房管局的监管意志能够得到有效执行,从而能够更好地打击一房多售行为。此外,偷税漏税等现象也能得到遏制。据统计,2006年,杭州市房管局由于采用该系统,并与税务部门的信息共享,增收房产契税7000万元。

2007年1月,杭州市房管局又推出了二手房网上合同签订与办证系统。这个系统将房产中介企业的房屋买卖、银行的按揭抵押信息填报、房管局的房产办证业务融为一体,解决了二手房买卖合同的网上签订与房产办证业务的联动问题。这样,二手房一房多售现象也能得到有效预防。

值得一提的是,杭州市房管局在二手房转让上,强制中介公司与买主必须接受资金监管,维护了买主的利益。蔡阳军介绍说:“在二手房转让过程中,我们规定中介公司可以自由选择托付资金监管的银行,并向房管局出具资金监管协议。等中介公司与买主签订合约之后,我们才受理双方的产权转让业务。”这一项规定使杭州市规避了深圳市曾经出现的中介公司携款潜逃的事情发生。目前,建设部正大力在全国各大城市推行这种做法,整顿房屋交易秩序。

提供立等可取服务

建设房管系统属于电子政务的范畴,电子政务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就是利用现代化技术来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为此,杭州市房产信息化建设在2005年就取得不错的成效。最近,杭州市房管局在信息化建设上开始重点关注服务质量的提升。

在监管一房多卖行为上,杭州市房产信息中心为老百姓建立了投诉窗口,并为开发商建立了诚信档案,两者互为关联。“如果老百姓投诉某开发商,该开发商必须在15个工作日内公开予以答复,否则房管局有权封盘。”蔡阳军说。

此外,房管局大力推动立等可取大厅服务,以减少市民的等待时间。在实现排队叫号和办证服务短信提醒的同时,房管局先后推出了商品房买卖办证、个人存量房抵押、抵押注销、房改购房、夫妻共有产权变更、个人二手房交易等6个立等可取服务。为了实现立等可取这个目标,房管局抽调骨干工作人员,组成了一支从受理、审核、制证到发证的一条龙服务小组,争取在每个环节都最大限度地缩减等待时间。目前这一行动使得办证时间由原来的11个工作日缩短为40分钟。

凭借前台受理、后台审批的一条龙办证模式,绩效最大化与差错率最小化的办证风格,高度信息化与房产GIS的强大支持,杭州市房管局把立等可取系统打造成了一个高效便捷的产权发证体系。该体系强化了流程管理,简化了办证流程,为杭州老百姓提供了全国范围内最快的房产办证速度。

畅想SOA架构

随着房产政策法规、业务、管理的不断发展完善,房产管理信息系统在应用范围、先进性、适应性、经济性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杭州市房管局在其“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建设新一代基于SOA的多层架构房产信息系统(SOAR)。

SOAR系统建设首先将面向房管局自身适应各级房产管理政策的调整设计,满足较高的稳定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要求,同时还要面向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房产管理部门推广应用。

蔡阳军介绍,杭州市房产信息中心在2008年主要完成了业务需求调查及总体分析;完善新一代系统的建设蓝图,确定建设工作总体方案和系统选型;完成了项目招标;完成了系统总体设计,并进行系统核心技术平台试验开发及数字物业或商品房预售审批典型应用试点等工作。

第7篇:物业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

初识新奥集团办公室副主任田红兵是在“信息化圈”微信群里。带着“办公室副主任的行政职务却活跃在信息化圈里”的疑问,我联系上了她并提出采访需求,她爽朗地笑着回应道:“我是个文科生,技术上并不太懂。一般都是由我提出需求,由手下的几个小孩儿去完成任务。不过,信息化方面我还是经历了很多的。”她的工作效率很高,短短半小时就与我敲定了采访提纲的内容和采访时间。

来到位于北辰路上的新奥集团办公区域,几幢并不高的办公楼映入眼帘。虽然没有华丽的大门和忙碌的办公车辆,但是郁郁葱葱的绿植、开得正当时的月季和清脆的鸟鸣让人尤为心旷神怡。我来不及陶醉其中,便匆忙赶到田红兵的办公室。田红兵身着清丽的套裙,不施粉黛却满室馨香,指甲干净又着俏丽的玫瑰红,笑意盈盈地迎我坐下并倒了一杯她自制的花茶,与我像朋友一般展开了谈话。

对信息化基础相较薄弱的新奥集团来说,如何推进信息化并让每个员工受益,比如何建设信息化更加困难。小到网页的设计,大到数据中心的构建,着实让文科生出身的田红兵感到困难重重。“由于我不是学技术出身,信息化对我来说是全新的东西。”但是,性格要强的田红兵却认为这个学习的过程“充满乐趣和挑战”。

中国信息化周报:您个性中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它给您的事业和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

田红兵:我的做人原则是“简简单单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如果一个人特复杂,在和人交往中总提防和揣测别人的意图,那么别人也会同样对待你,这样大家都累。如果做人简单点,可能开始双方还不太了解,但经过磨合期后,双方相处就不会建立在猜度上,做事也比较轻松。

我的个性里比较突出的特点,用形容女性的词汇来描述的话来说就是“柔韧”。这样的性格在时刻影响我的工作和生活。我是学行政管理的文科生,毕业后便在公路局工作了十年,工作内容基本上都是文书方面的。随后被分配到了作为企业的路桥公司以后,担当了董事会秘书的职位。由于我是从政工干部转型为企业干部,必须有相应的知识储备去干好转型之后的本职工作,所以我决定考中级经济师。作为一个外行,我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异常艰苦地把经济专业用作复习的厚厚的几本教材都从头学习了一遍,并且一次就通过了中级经济师的考试。在2006年考高级经济师的时候,虽然我的考试通过了,却在评职称的时候没有通过。一来是因为我的学历是文科,二来是因为评高级经济师职称的通过率极低。2007年第二次参评的时候还是失败了。在2009年我又参加了一次高级经济师考试,并且凭借我在企业里协助总经理管经营的工作经验,同时独立发表了论文,也能从容回答经济专家们提的问题,没有任何理由不让我评过高级经济师职称。我这也应该算是奇葩了:学文科的行政人员考取了高级经济师职称。

我个性里的韧性起了很大的作用,因为我觉得人家能学会的,我一定也能学会。一路走来,我努力了,也坚持了,真是印证了那样一句话――“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因为我之前积累了,于是我最后能够拿到高级经济师的职称。也是因为我拿到了高级经济师的职称,所以在2010年组织部组织干部公选的时候,我才有足够的条件考取新奥集团的这个岗位。所以说,我之前所有的努力,都是一种积累,天道酬勤吧。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收获和积累了很多的知识,更加成长了。

中国信息化周报:从事信息化的女性为数不多,您最初是如何接触到信息化,并成为一名信息化工作者的?您的事业发展过程中的都经历了哪些事件?新奥成立至今近10年,您算是见证了其管理信息化从无到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您负责推进的信息化项目有哪些?能否挑有意思的案例跟大家分享一下相关经验?

田红兵:信息化对我来说和学经济一样,也是新东西。在1999年,我在北京市公路局京石高速指挥部里工作的时候,接触了四通打字机,而在那之前我写字都是靠手写。在2000年的时候,我才有了自己的工作电脑。2001年,我使用的第一个比较专业的系统是京通档案系统,属于文件级的管理系统。在此之前,档案的管理都是条目管理。当时,可以查文件原文的档案系统已经是很先进了。这是最开始的文档一体化的软件系统。

在2005年的时候,路桥公司开始兴建网站,一开始外包给了其他公司做。当时我们对这个网站的设计很不满意,并且如果要更新网站,需要找外包公司来操作,导致网站的更新是非动态的,非常不及时。我当时的想法是,作为一个公司的网站,呈现出来的状态必须是鲜活的、更新及时的。当时我的部门有两个下属,我们三个人开始了对网站进行改造。通常是我提出要求,他们去实现。这个网站从无到有,专业公司可能三个月就能够完成,而我们摸索进行了半年左右。随后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做了OA系统、合同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内容逐渐丰富起来。

2010年我来到了新奥。当时新奥的信息化管理几乎是空白。由于我本身不是学IT的,也没有过信息化管理的工作经验,所以公司并没有将信息化的工作指派给我。一开始让我接手的信息化相关的工作就是管理公司的网页,由另一个IT主管来进行网站信息更新等工作。由于多方面原因,这个网页最后并没有进行大的改动。随后我们上线了一个集团的邮箱系统,同时涵盖了集团的二级公司,全公司上下使用集团公司的统一的邮箱后缀。这样一来,员工有了很强烈的企业归属感。

再接再厉,2011年我开始在集团内部调研,希望可以通过最基础的信息化改变员工的工作方式,首先进行改造的就是OA系统。当时据我了解,很多企业的信息化现状是OA一个孤岛,档案一个孤岛,归档的时候还需要人工上传或扫描,OA和档案是不对接的。在决定对OA系统和档案系统进行改造之后,新奥进行了招投标的工作,最终确定了与上海泛微和量子伟业合作。签合同前,新奥、泛微和量子伟业三方坐在一起谈接口的问题。我提前将接口方案做出来之后,找有经验的其他单位的信息化部负责人帮我审核了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方案确定后,三方对接口方案达成了共识,最终签订合同。这样,新奥集团成立了档案信息化工作小组和OA信息化工作小组,我成为了两个小组的负责人。这两个小组同步进行信息化建设,两个软件公司非常配合,一面做开发,一面做接口。目前,新奥集团的OA系统和档案系统都成功上线,并且OA系统首次上线就成功运行了135个流程,同时新奥集团所有的档案文件都已经成功数字化。我在这个过程中也在学很多东西。虽然对技术外行,但是我通过学习来弥补。最近,新奥搭建了一个新的数据中心。这个数据中心利用VPN技术联通了所有的子公司,这样一来新奥的整个系统都在企业私网里跑,数据都集成在集团公司的大数据中心上。我也曾经考虑过利用云,但是后来出于财物系统和档案系统的安全问题并没有落实。我通过慢慢摸索的过程去了解,而后提出需求和要求,这个过程充满了乐趣和挑战。

中国信息化周报:作为信息主管,您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是什么?您如何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

田红兵:其实不光是我或者是新奥集团,目前国内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挑战还是核心技术的问题。不论是操作系统,还是数据库软件,可选的无非就是微软、甲骨文和其他外资公司的产品。如果我们不掌握核心技术,很难保证我的数据不纵。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最大的挑战。

对整个国内信息化来说,这都是特别严峻的挑战。去年新奥进行了正版化建设,办公软件选择的是WPS Office。我在2000年曾经使用过WPS Office,当时的使用体验并不好。在WPS去年在做推广的时候,我参加了推广会,并且回来试用新版WPS做工作表、制作PPT和演示文稿,为此对WPS彻底改观。后来我跟集团领导力推WPS Office,因为我觉得要发展民族的软件,尤其是作为国企,一定要大力支持,至少我购买和使用国产软件,也是一种支持。

个人而言,专业上的弱项是最大的挑战,但是我不会气馁或者消极地看待问题。虽然我的专业是弱项,但是我拥有专业的人员,他们用专业思维提出问题来,我用管理思维分析它。我所做的一些决定,实际上是集中了专业思维和管理思维,可能是更综合、更全面的。这未尝不是件好事。如果我是一名专业人员,我就会用专业思维去理解和解释问题,那么就有可能我所说的话领导和员工听不懂,我写的方案领导和员工看不懂,因为领导和员工并不全是专业人员。我从管理思维去考虑问题,把难题变成了一种发展动力。

中国信息化周报:有人说信息主管是职业生涯的天花板,也有人说这是可以作为一辈子事业的工作。虽然您一直说,您不算是信息主管,但是却在做着信息主管的事情。那么,作为一名女性信息化管理者,您怎么看待信息主管这个职业?

田红兵:技术主管也好,信息化主管也好,信息化部门负责人也好,或者说CIO也好,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岗位,更是一个管理岗位。在制造业里,两化融合是跟制造业的工艺去融合;在企业里,是和管理进行融合。作为信息主管,不懂管理,就没办法做信息化,所以这是一个特别综合的岗位。比如我,我不是学理科的,更不是学IT的,但是我必须对信息化有所了解,同时我需要有人给我提供技术上的支撑,这样我才能把我管理上的思想和技术上的支撑融合起来。

近些年,国资委在做风险管控体系,新奥也在做风险管控的报告和方案。我和风险管控的咨询公司做过接触,他们基本上都是管理专家,不懂信息化。跟新奥牵头做风险管控的是审计部门,但其他单位的各不相同,有的是监察部门、审计部门、财务部门,也有的企业有专门的风险管控部门。风险管控一定要和信息化建设结合起来。但IT主管和风险管理专家通常对不上话,因为他们用的不是一个语言。如何解决?先和风险管控的咨询公司沟通,由他告诉我企业管理的风险点都有哪些。而作为信息化部门所负责的项目和计划,再跟公司的IT主管进行沟通。比如,哪些点可以通过信息手段解决,哪些点通过管理手段去解决。通过信息化手段和管理手段结合建立了一个矩阵性的管理体系,各个点之间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串联起来,形成流程化的管理,这样就是一个矩阵式的风险管控体系,那就真正形成了风险管控和信息化结合。

信息主管不能单纯地理解它是一个技术岗。如果你是技术出身,那么你一定要学管理,否则干不好信息化。说白了,技术人员只是一直写代码和维修机器而已。你要是学管理的,你就要了解信息技术,尤其是前沿技术。虽然信息主管可能不明白具体如何建立信息化,但是信息主管应该掌握哪些东西能为企业提供服务,能给企业形成信息化支撑。企业管理模型,越到底层更偏重于业务或者技术;到了中层,就稍微综合一点;到了上层,那其管理和决策的思维占到了80%,对技术的了解可能也就10%了。越到上层对技术的要求其实是越低的,如果你越在下层对技术的要求是越高的。但是作为高层,信息主管不能不懂技术,如果完全不懂就无法进行管理,就没有办法决策,因为你不知道什么东西是有用的,什么东西是没用的。

中国信息化周报:对信息化建设,不同行业各有认识和见解,您认为哪些因素应该认真分析和研究?哪点最重要?

田红兵:新奥集团现在也在考虑信息化的企业规划问题。个人认为首先要建立共性的管理,比如企业的人才管理、OA的审批等等。把企业的管控管起来,然后逐渐地让员工改变习惯,适应现代化办公手段,这相当于信息化普及的课程。集团上下都成长了,都进步了,这样企业的信息化才能往前走。现代化办公普及以后,企业的信息化就应该沿着自己企业的主业务链去做。我个人理解,两化融合不仅是和工业化的融合,也是和企业现代化的融合。管理手段的现代化、信息化才是真正的融合。现在很多企业在做信息化的过程当中有“两层皮”的现象:手里面签个单子,系统上提交一个单子,无疑增加了工作量。而真正的现代化只需要提交一个网上的单子,节约了时间、交通、人力成本等。无形中管理效率就提高了。就新奥目前的情况来说,离企业现代化信息化的这种深度的融合的差距还很大。但正因为差距大,我们才有事可干。企业的业务链在哪,沿着业务链去走,否则不论上线了多么先进的信息化手段,都没有意义。信息化引导企业现代化的进程,核心最终的目标是要为企业服务,是一种管理手段。

第8篇:物业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冲击着各行各业,给全球房地产业也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和发展的契机。在政府的牵头和推动下,在房地产业各界积极参与和实践下,中国房地产业已取得卓有成效的成果,呈现全面信息化的发展势头。具体表现在:

(1)房地产政务信息化成效显著。

许多城市利用信息技术开发了房地产政务管理软件,有效地改进了行政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完善了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监控和预测能力。

(2)房地产企业信息化取得长足进展。

房地产经营方式开始打上信息时代的烙印。一些房地产企业建立了企业内部网站,提高了信息传输速度,加快了企业决策速度,提高了办事效率。此外,各种针对房地产企业的计算机软件,如房屋销售软件、物业管理软件、租赁软件、房地产可行性分析软件、房地产开发管理软件等,也得到了广泛的开发和应用。

(3)初步建立了房地产宏观监测系统。

为适应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针对市场信息零散、盲目投资行为大量存在等状况,我国已建立包括中房预警系统、中房指数、国房景气指数等在内的房地产宏观监测系统。

(4)智能化小区和网络小区建设步伐加快。

近年来,住宅的智能化功能被列为评价楼盘综合性能的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指标,智能化住宅已逐步进入普通人的生活。社区提供与外界进行数据交换的软硬件设施和服务是家居功能向外拓展的必要条件。智能化的物业管理深入到各单位住宅,真正实现建筑智能化到社区管理的智能化。

(5)房地产网站发展迅速。

由于房地产业自身的行业特点,使其在网上具有更大的优势,房地产业各界都以最快的速度建立或准备建立自己的网站,将网络作为房地产信息的主要渠道。房地产网站建设提供了全天候、全方位市场服务的新模式,建立房地产在线咨询服务系统,引入城市电子地图,实现网上售楼,改变了传统的购房方式。同国外相比,我国房地产信息化整体水平较低,地区差异较大,东西部发展不平衡,仍存在诸多制约因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房地产业唯有实现信息化,唯有与网络结合,才能焕发出新的活力。建立和完善房地产企业的网络系统,实现总公司与下属子公司之间的双向沟通和信息共享。通过信息平台的整合,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全方位、完整的信息数据,使企业的管理逐步走向信息化,建立企业网站,使其向房地产行业和管理信息服务方向转化,加强与员工的沟通,将信息化手段应用于具体管理工作的流程中。以国家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方针“统一规划、联合建设、推广应用、发展产业、资源共享”为房地产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思想,将房地产企业的管理全部数字化,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使本企业集团形成一个管理对象数字化、管理专业网络化、数据动态实时化、管理决策科学化的现代企业,走一条结合自身特点,依托信息技术发展房地产信息化产业的振兴之路。

二、企业信息安全防范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办公自动化、财务管理系统,企业相关业务系统等生产经营方面的重要系统投入在线运行,越来越多的重要数据和机密信息都通过企业内外部网络来传输。这在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同以往的安全风险和问题。通过网络传输的数据信息如被非法用户截取,导致泄露企业机密;如被非法篡改,造成数据混乱,信息错误,造成工作失误等。另一方面,病毒感染造成网络通信阻塞,系统数据和文件系统破坏,系统无法提供服务甚至破坏后无法恢复,特别是系统中多年积累的重要数据丢失,对企业的生产管理以及经济效益等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如何保护企业机密,保障企业信息安全,成为企业信息化发展中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提上了企业的议事日程。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即针对当前企业面临的病毒泛滥、黑客入侵、恶意软件、信息失控等复杂的应用环境制定相应的防御措施,保护企业信息和企业信息系统不被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泄露、中断、修改和破坏,为企业信息和企业信息系统提供保密性、完整性、真实性、可用性、不可否认。企业信息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技术、设备、管理和制度等多方面的因素,安全解决方案的制定需要从整体上进行把握。首先,企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全面做好安全风险评估。第二,采用信息安全新技术,建立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综合各种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技术,将安全操作系统技术、防火墙技术、病毒防护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安全扫描技术等综合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协调一致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企业根据自身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的步伐,建立完整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第三,管理和技术并重,技术与措施结合。根据信息安全策略,建立健全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安全标准,建立备份和恢复机制,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第四,充分利用企业网络条件,提供全面,及时和快捷的信息安全服务。第五,信息安全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定期对信息安全状况进行评估,不断改进完善安全方案,调整安全策略。

三、总结

第9篇:物业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

数字法院是指采用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建设首都法院的信息化基础环境,并结合法院业务构建审判业务支持平台,为法院内部的院领导、审判业务人员、行政办公人员提供全数字化的办公环境,对审判业务信息进行全数字化管理,并能够对案件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与应用,对领导决策提供辅助。

作为全国法院信息化建设的试点单位之一,北京市法院通过10多年对信息化建设的学习和探索,尤其是在2003年前后高院技术处信息技术专家对全市法院信息系统应用做了五年建设规划,并通过对“数字法院”方案的不断论证和完善、通过对项目开发商的考察与选择、通过对项目开发监督以及后期应用推广,使得北京法院信息化应用水平大步提高,同时还锻炼并培养了一支既了解审判业务、又熟悉信息技术和产品的信息应用专家和技术队伍,并为今后北京法院更深层次的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高、中、基层三级共享

经过多年的努力,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高院)的数字法原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北京市法院信息网络系统涵盖全市所有的法院和派出法庭,包括1个高级法院、3个中级法院(含铁路运输中级法院)、18个基层法院和55个派出法庭。北京市各级法院都建立了本院的综合管理信息机房,集成了通信、视频、监控、网管等多方面的功能,部分法院还部署了KVM系统,实现了机房中设备的集中操作和管理。全市法院建成了由信息传输平台、审判业务应用平台、办公终端系统等几部分组成的信息网络系统。

信息传输平台包括路由器和核心交换机等,是各级法院、派出法庭之间审判业务数据传输、交换、共享的基本通道,经过多次升级和改造。目前,北京高院到各中级法院、基层法院之间的带宽为100M,基层法院到派出法庭之间的网络带宽是10M,实现了信息网络、语音专网、视频专网的“三网合一”。

审判业务应用平台以案件审判信息管理为核心,开发了多个应用系统,主要包括:案件信息管理系统、数字法庭系统、数字审委会系统、内部网站系统、远程立案系统、电子签章系统、庭审光盘刻录系统、干部人事管理系统、纪检监察系统、委托拍卖系统、视频应用系统、采集存储系统等应用系统软件,涵盖了北京法院所有审判工作,并在应用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业务数据,形成了北京法院司法信息数据库。同时,北京市上下级法院之间利用数据库复制技术已完全实现了三级法院审判信息的共享与应用。

通过各种平台的建设,北京现在已初步形成了以审判业务系统、数字法庭和数字审委会为主要应用的数字法院应用,基本满足了当前的审判业务需要。

实现审判信息共享

数法院办理案件主要有立案、审理、结案、归档等工作环节。开庭是审理环节的重要活动之一,是指在审判人员主持下,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和形式对案件进行实体审理的诉讼活动。开庭审理的意义主要在于能有效地保障当事人充分行使诉讼权利。开庭过程会涉及案件所有诉讼参与人,是案件所有信息高度集中与深入应用的场所。而审判委员会制度是我国特有的一项司法审判制度,有利于防止或减少独任审判和合议庭审判所可能产生的司法腐败、统一执法标准。这两部分重要工作实现数字化管理后,整个审判过程将更加公开、公正、透明,因此,数字法庭系统和数字审委会系统的应用在数字法院的整体应用中地位非常重要。

在北京高院的司法实践中,围绕预定法庭、辅助庭审和庭审信息应用几个方面的内容,数字法庭系统能够对庭审工作提供全面支持。

法庭预定

案件承办人或书记员通过法庭预定系统进行法庭预定,系统可以自动判别法庭预定是否冲突,同时系统将自动生成开庭公告,并将开庭公告在对外公开的电子大屏上进行公示。法院物业管理部门可以通过法庭预定查看系统看到法庭的预定情况,并做好相关法庭的开庭准备工作,制定相应的法庭维护计划,充分保证法庭环境。

辅助庭审

法庭环境建设是数字法庭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在高院法庭原有的庄严肃穆中融入了许多现代化、数字化的元素:液晶数字电视悬挂在审判区两旁,在审判区和旁听席天花板顶部,有多个视频摄像头,音视频采集设备与中央控制设备结合,实现语音激励功能,即捕捉当前音源方位的图像进行采集。旁听席的群众可以通过两台电视屏幕清晰看到审判席和控、辩席及罪犯嫌疑人的画面。

书记员可以通过部署在PC终端上的智能庭审系统轻松地控制实物展台、DVD播放机等证据展示设备。控辩双方座席设置了VGA、网络等设备接口,公诉人和律师可通过笔记本电脑展示声、像、文字证据。融入这些功能的法庭,整个开庭审理过程不但让诉讼参与人一目了然,旁听群众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庭审信息应用

当案件开庭审理为公开审理时,有权限的法院领导可以通过庭审直播点播系统观看庭审直播实况,实时了解案件的进展情况。此外,直播点播系统可以对案件评估、法官考核工作提供支持。

自数字法庭系统投入使用以来,系统运行稳定,业务庭室反应良好。截止到今年1月底,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共有1090个案件使用该系统开庭1153次,积累庭审视频资料达348G。

记者手记:记录进步

建设数字法庭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这也许是一个很难一言以蔽之的问题。

走进数字法庭,能感觉到的最直观的变化就是法庭的墙壁上多了若干个液晶显示屏和视频摄像头,以及审判人员和书记员座位上的一些IT设备。除了感到数字审委会的系统比较复杂之外,其他的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也因此感到数字法庭的建设应该会很简单。

其实,数字法庭的建设并不简单,液晶显示屏和视频摄像头的背后,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业务运营系统,涉及到法院工作的方方面面,其带来的法庭庭审的变革也带动了整个法院工作的变革,从而引领了法院司法实践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