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生卫生教育范文

学生卫生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生卫生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生卫生教育

第1篇:学生卫生教育范文

关键词:中等卫生学校 素质教育 整体素质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b)-0-01

素质是指后天在环境的熏陶和教育中形成的,稳定的能够长期发挥作用的身体、思想、知识、心理等良好的品质。素质教育是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求得一种理想人格的教育,是使受教育者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提倡开创精神,鼓励个性发展,面向未来的教育。因此,素质教育侧重于人的素质的优化与提高。它是一种科学的教育,是一种适应发展需求的现代化教育。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学过程实现着教育过程,教师不是机器,而是具有个性特点的道德主体,不存在教书而不育人的教育者。教书育人的真正用意在于强调教师在教书的同时应该增强育人的自觉性,育人意识是教师德育活动成败的重要因素。中等卫生学校的教师除了要担负专业知识的传授外,还应担负起学生素质教育的重任,培养实用型卫生人才。

对于中等卫生学校来说,素质教育包括的内容为:具备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具备坚定的思想政治素质、良好的道德素质、丰富的文化素质、自觉的法律索质以及健康的心理素质。

1 坚定的政治素质和良好的道德素质

1.1 坚定的政治素质

政治素质是人才标准的核心内容,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中专生正处在人生观和世界观初步形成的阶段,因而要对其进行正确的理想教育、品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做到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清醒的政治头脑,有较高的政治鉴别能力和较强的政治敏锐性,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蚀。

1.2 良好的道德素质

道德素质是指思想道德总体的素质基础,是指导人们社会生活的行为规则。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道德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人们的道德心理和行为特征正在由封闭转向开放,由一元转向多元,由虚转向实,由依赖顺从型转向独立自主型;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在现实生活中也导致了某些人社会道德观念的转变,诱发了金钱万能、权钱交易、有偿援助、欺行霸市等违背道德规范的行为,从而造成了学生道德认识的困惑和道德选择的艰难。因此,一方面要教育学生端正思想,认清自己的义务与使命,分清善与恶,自觉抵制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思想和行为;另一方面教育学生爱国家、爱集体、爱他人,尤其是医学生以后将走上工作岗位,面对的服务对象是病人。为此,教师应当的传播者,尽我们的所能来净化周围的环境,以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真诚、多一些关爱。例如,可以介绍一些抗洪救灾、舍身救的动人事迹来教育启发学生。白求恩大夫从繁荣发达的加拿大来到贫穷落后的中国,从和平宁静的家乡来到战火纷飞的异国,决不是金钱和物质利益能吸引来的。

2 丰富的文化科学素质

卫生职业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专业知识,还要培养他们适应环境变化、迎接挑战的生存能力和竞争意识。教育学生在校期间,刻苦学习文化理论知识,树立强烈的敬业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的劳动技能、科教如识充分发挥出来,才能在学习中'不断进取,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社会贡献力量。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医学科技也同样日新月异。新的知识需要学生去努力学习,新的机遇和挑战也在等待学生去迎接。我们必须对人才素质的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培养他们掌握知识的能力,更要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掌握和使用资源的能力。可以利用典型的榜样来进行宣传教育,尤其是当代各行业杰出人物的典型事例,也可充分利用教师的模范表率作用。教师对事业的热忱,对学生的关爱,对知识的不断探索,这是敬业意识的具体化表现。所谓身教重于言教,其寓意就在于此。

创造力是民族的灵魂,是科学进步的动力。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他们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技能,良好的职业素质。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判断能力,技术操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掌握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及科学的思维能力。

中等卫生学校的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创造力才能适应社会医疗工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发挥主体与主导的两个积极性,使学生爱学、会学、学会。教师应成为导师型的人物,使学生的整个精神世界得到升华,学会创造性地生活、创造性地适应环境、创造性地对待和建立人际

关系。

3 自觉的法律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3.1 自觉的法律意识

遵纪守法是现代社会对每一位公民的基本要求,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法律意识不强,守法意识有待培养教育。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是要培养其法律意识。教育者只有自身掌握一定的法律意识,树立牢固的法制观念,才能帮助学生形成严格守法的习惯,从而保护其健康成长,使之能够承担起法律责任。

3.2 健康的心理素质

拥有健康的心理思想素质,具有与只能因素几乎相同的作用。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思想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师要教育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教育学生胸怀宽广、积极进取、乐观向上、严于律己、不畏激烈竞争,善于调节情绪,能够正确面对挫折和失败、不屈不饶、勇敢顽强,树立正确的人生奋斗目标。这样的学生才能担负起建设未来、开创未来的重任。

青少年时期是塑造人生观的最佳时期,也是心理薄弱、情绪波动最剧烈的时期,在校期间一定要接受思想情操的陶冶,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由于中专生知识有限,往往认识肤浅,不能利用旧知识探索新知识,教师应帮助学生认识区别,最好以例证加以说明。引导学生与教师交流、辩论,让学生感到他能超越老师,却也需要老师的指引。情感意志决定一个人事业的成败,能造就人的责任感。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责任感和培养顽强的毅力,教师应该注意:对有学习热情的学生,要给予表现的机会,对学习情绪低沉的学生,要注意引导、鼓励、帮助他们,对那些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的学生要及时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举办各种演讲会、师生座谈会,以便消除部分学生的心理障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利用寒暑假进行农村、社区的卫生状况调查,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社会对医务工作者的需要、信任和尊敬,体会到做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第2篇:学生卫生教育范文

由于受旧的生活习惯影响,中小学生卫生意识还很淡薄,良好的卫生行为尚未形成,是导致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高发病率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于199十1996年期间,在农村卫生示范点学校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措施。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示范点学校选择条件从我国南北地区选择5个具有代表性、经济不发达的区县作为试点,每个县选择1所小学和1所中学作为健康教育示范点,同时选择未进行健康教育干预措施而其他条件类似的1所小学和1所中学作为对照点。

1.2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首先进行健康教育师资短期技术培训,按课题实施方案和计划要求,参考健康教育讲义内容,采用简单易懂的音像、图片、影视等多种形式授课,强化卫生知识教育。

1.3改善学校卫生设施在示范点学校实施改水改厕措施,修建卫生校厕,增设洗手池和自来水龙头,方便学生饭前便后洗手向学生供应开水无条件的小学要求学生自带卫生饮水杜绝喝生水加强校园环境卫生管理,制定学生卫生清扫保洁责任制和卫生检查监督评比制度,小学低年级实施手卫生晨检制度。

1.4卫生知识问卷调查以统一试题答卷方式分别进行干预前后2次调查,采用记分法(60分以上为及格)判定知晓率。

1.5卫生行为形成率调查参考全国卫生城市检查评比标准中健康行为形成率调查表,进行干预前后2次调查,判定卫生行为形成率。

1.6口腔卫生(牙菌斑)检查按《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技术规范》中软垢指数的检查标准及记分评定方法进行,判定口腔卫生合格率。

1.7手卫生检查以检查手掌、手指甲、指沟处有无污物等指标,判定手卫生是否合格。

2.结果分析

2.1干预前后中小学生卫生知识知晓率比较采用问卷答题方式共调查5819名中小学生,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前,示范点中小学生卫生知识知晓率分别为44.23%和51.8观,平均卫生知晓率为49.45%。对照点中小学生卫生知识知晓率分别为36.02%和29.43%,平均知晓率为31.59%。示范点学生知晓率略高于对照点,其原因是干预前示范点学校部分班级开始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后卫生知识知晓率提高很快,分别为91.20%和80.83%,平均为84.70%对照点提高较慢,分别为42.70%和41.67%,平均为41.95%,两组比较,差别极显着(p<0.001)说明在中小学中强化个人卫生为主的健康教育能很快提高学生卫生知识和卫生意识,促使学生改变“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错误认识,并促进以讲卫生为荣,不讲卫生可耻的良好卫生行为的形成

2.2卫生行为形成率比较干预前示范点和对照点学生卫生行为形成率平均分别为62.45%和38.12%,干预后示范点学生卫生行为形成率提高到86.26%,对照点学生形成率平均为44.45%,两组比较形成率增加了32.3%(p<0.001)结果充分显示在提高学生卫生知识水平后,促进了卫生行为的形成,提高了学生卫生素质。

2.3中小学生口腔卫生(牙菌斑)合格率比较干预前口腔卫生合格率示范点和对照点学生平均分别为22.15%和21.15%,处在同一水平上,而小学生则更低,仅分别为14.5视和15.31%干预后示范点中小学生分别提高到68.05%和53.63%,平均为58.40,而对照点中小学生平均分别为42.73%和18.85%,平均为27.73%,两组对比合格率提高了1倍以上,同组相比,中学生口腔卫生合格率高于小学生,因小学生尚未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结果显示出强化个人卫生教育的重要性,虽然干预时间短,但也能收到较好的卫生保健效果。

2.4中小学生手卫生合格率调查本次共检查了5564名学生手卫生情况,干预前示范点和对照点学生手卫生合格率平均分别为54.69%和51.02%,差别无显着性(p>0.05)干预后示范点手卫生合格率提高到76.62%,对照点为62.84%,示范点合格率比对照点提高了6.57个百分点(p<0.001)结果说明增设洗手设施和健康教育措施能促进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保持手的卫生,是防止病从口入的重要措施。

3.讨论

中小学生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阶段,特别是少年儿童卫生意识和行为能力较差,同时也易接受新思想,新观念,从小抓好健康教育,易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果不注意培养,也易形成不良的坏习惯。因此,强化中小学生的健康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自身卫生素质,也有利于提高全民卫生素质。按国家教委健康教育大纲要求,在不增加学生负担和学时(每周05学时)的前提下,开展以个人卫生为主要内容的健康教育,短期(1年)内也能提高学生卫生知i识^态度-行为的转变,本次调查结果也充分显示了这一点。学生卫生知识的提高,增强了自我保健能力,促进了卫生行为的形成,可以有效地控制和预防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同时学生卫生素质的提高,对搞好家庭和社区卫生也可以起到推动作用。

健康教育是一项提高全民卫生素质的跨世纪系统工程。对于经济不发达,卫生条件较差,常见病多发病高发的农村地区,在学校、社区范围内开展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健康教育师资是实施全民健康教育规划的基础力量。当前学校健教师资不足,而对任课教师进行短期技术培训是解决师资缺乏的有效途径。建议所有的

第3篇:学生卫生教育范文

关键词:卫生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卫生检验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4-0247-02

《卫生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与其环境(如大气、水、土壤、食物等)相互作用的规律、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以及应对方略的科学。该课程作为预防医学及卫生检验专业本科教育教学的基本课程,在我国的形成、发展和日趋完善的过程中,一直是对生物病原学习、研究、应用和疾病预防、控制必不可少的重要理论和实践的重要课程之一[1]。由于《卫生微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所以实验课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课可以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独立自主的工作能力,为今后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与监测、进出口商品检验和检疫、环境安全与保护、生态平衡与防护等方面的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2]。笔者根据多年的《卫生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实践,将体会总结如下。

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强化实验技能

教学内容主要是参考教材的实习指导,并结合学生知识背景、未来工作需求、实验室条件来确定。几经修改完善,目前包括了培养基的配制及灭菌、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微生物的接种技术、细菌的简单染色及观察、革兰氏染色及观察、水中大肠菌群的测定、水中菌落总数的测定、变质食品中蜡样芽孢杆菌的检测与鉴定、真菌形态观察、滴露消毒效果的检测等。内容涉及了卫生微生物检验的主要相关方面,强化了学生卫生微生物基本实验技能。

二、与实验员密切沟通,做好充分准备

《卫生微生物学》实验涉及诸多器材,如移液管、平皿、接种环、接种针、涂布棒、玻璃棒、酒精灯、酒精棉球、镊子、标签纸、记号笔、显微镜、显微镜配套用品、试管、试管架、烧杯、锥形瓶、棉签等,还有灭菌水、各种染液等,其数量远远超过一般的理化检验实验,所以准备工作极其琐碎、繁杂。在我们的实验准备中,主要由带教老师列出所需用品及数量,然后由实验员负责实际的准备工作。由于实验内容的调整、新实验的加入等原因会导致实验器材或数量的变化,所以带教老师与实验员必须密切沟通以防遗漏或错误发生,影响实验课的顺利进行。

三、重视预实验,保障实验课顺利开展

预实验是在正式实验之前进行的一次实验。通过预实验可以摸出最佳的实验条件、操作方法,为正式实验打下基础。如所用教材上半固体培养基的琼脂用量为0.3g/100ml,但预实验发现0.3g/100ml不能凝固,通过几个不同浓度的比较最后选择了0.8g/100ml。再如,蜡样芽孢杆菌检测的实验需制备50%无菌蛋黄液,在预实验中通过尝试注射器直接刺入蛋壳抽取蛋黄、将整个鸡蛋打在烧杯中再用注射器抽取蛋黄、先打破小块蛋壳放掉大部分蛋清后打在烧杯中再用注射器抽取蛋黄等多种方式,最后证明第三种方法最能保证蛋黄液的数量及纯度。

预实验也是发现实验用品是否存在问题的重要环节,为正式实验排除障碍。如在蜡样芽孢杆菌检测的预实验中发现-20℃放置一年的多粘菌素在10000IU/ml时对杂菌的抑制效果很差,将浓度增至20000IU/ml时效果明显转好,所以推测多年菌素不稳定,放置一年后有效成分被破坏了。再如,有一次预实验发现琼脂浓度高达2g/100ml仍不能使培养基凝固,推测琼脂老化了,通过更换新的琼脂粉解决了问题。

通过预实验还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合理性,避免由于设计不周影响实验教学效果。如通过水中菌落总数检测的预实验,发现原定的水样稀释度10-1、10-2所培养出的菌落过多,计数困难且不准确,所以去掉这两个稀释度,增加10-5、10-6两个稀释度,最终采用的是10-3、10-4、10-5、10-6,学生实验培养出的菌落数量合适有效。

四、合理安排实验环节,充分有效利用时间

《卫生微生物学》实验基本都包括老师讲授、培养基配制灭菌、样品制备、接种、培养观察等几个环节。其中培养基配制灭菌环节的安排尤为重要,因为灭菌锅升温、灭菌、降温大约需要1.5小时。如果让学生在老师讲授完才开始配制、灭菌,必然会使实验时间远远超过规定学时,而且学生等待灭菌的时间很难处理。笔者教学实践中是让自发组成的兴趣小组轮流在上课前1.5小时配制培养基并灭菌。上课后老师先讲解实验相关内容,然后播放一些与将要进行的实验相关的视频,如倒平板、平板划线、斜面划线及穿刺、梯度稀释、革兰氏染色、显微镜使用等操作。视频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接受。然后把时间交给学生做准备工作,如样品前处理、梯度稀释、标记等。一般在准备工作进行时或完成后稍等片刻培养基刚好灭菌完毕,学生可以领取培养基并继续实验。这样安排就可保证实验内容在规定的学时内完成。在接种技术练习的实验中,由于所用培养基为前一次实验课所配制,所以实验时间比较短。所以,我们还同时安排了实验室内微生物的检测。所用培养基与接种技术练习所用培养基一样,也已在前一次实验时完成配制。充分有效利用时间可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了更多知识。

五、现场指导、课后总结,规范学生操作

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时,教师进行巡视,及时指出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或进行现场示范操作。在接近下课时,将所有小组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给学生,使有者改之,无者加勉。在前期的实验中存在最多的问题是无菌意识淡薄,如将移液管拿出后用手触摸吸嘴、操作离酒精灯很远、将平皿盖子彻底打开并扣在桌面上、倒平板时手握锥形瓶口部等,此类问题主要是以提醒为主。还有倒板、涂板、画线、移液管使用等操作不规范,此类问题主要以示范为主。前期还容易出现不标记或标记不当问题,应及时指出。经过前期的指导,在中后期的实验中,学生的无菌意识越来越强,操作也越来越规范。

六、重视实验报告,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报告是实验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既可以体现出学生对实验内容的认识,也可以反映出教师教学效果如何。所以,笔者非常重视实验报告,将报告书写是否规范、结果记录是否如实、讨论是否认真作为判定实验报告成绩的重要依据,以此来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测定水中菌落总数时,有一组出现10-4稀释度培养出的菌落数多于10-3,某同学就针对这点,列出了:(1)10-3样品接种时移液管操作不慎,漏掉一滴到实验台上;(2)向10-3样品中倾注的培养基温度偏高烫死了部分细菌;(3)10-3样品未混匀即从其液面吸取1ml加入9ml灭菌水中,制备出10-4稀释度样品;(4)10-4稀释度样品制备时,移液管管嘴部分的挂液(10-3稀释度)全部流入9ml灭菌水中;(5)向平皿中加入1ml10-4稀释度样品前移液管管嘴碰到了左手污染了细菌等多个可能的原因,其讨论可谓细致、全面、合理,反映出该生对实验进行了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

七、不断调整、改进,完善实验内容

国家标准是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是进行卫生检测的重要依据,但一般都有有效年限,过了年限后,国家标准就要被修订或重新制定。那么,相应教学内容也应该及时更新。如食品中大肠菌群测定的国标有2003版、2008版和2010版。2009、2010年的实验教学采用的是当时最新的GB/T 4789.3-2008,从2011年起至今采用的是现行的GB 4789.3-2010方法。根据国标调整内容,有助于学生树立法规、标准和规范意识。

粮食中真菌的检测实验中霉菌、酵母菌数的测定,除了样品处理之外,其他操作和水样中菌落总数的操作过程基本一致。考虑到菌落总数测定比真菌数检测常用,就在开课的第三年去除了粮食中霉菌、酵母菌数的测定,保留霉菌标准片的观察。并在已开设的变质食品中蜡样芽孢杆菌检测的基础上,增加蜡样芽孢杆菌的鉴定实验。由于蜡样芽孢杆菌鉴定的实验时间相对较短,就将保留的真菌标准片的观察安排其中。

考虑到学生缺乏微生物实验基础,笔者经过思考,并与其他任教老师商议,将前三个实验设计为培养基配制及灭菌、接种技术练习、简单染色与革兰氏染色。第一个实验配制的培养基供第二个实验使用。第二个实验所接种的是大肠埃希氏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三个标准菌株,供第三个实验使用。如此将三个实验联系起来,学生既练习了微生物实验的基本技术,也熟悉了微生物实验的基本流程,有助于后面的实验顺利开展。

八、总结

本单位《卫生微生物学》实验课自2009年开课以来,实验内容及设计安排不断改进,教学效果越来越好,为进一步的实验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朝武.卫生微生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吴倩,李磊,王慧娟,王克波,敖淑清,王心如.浅析我国卫生微生物的发展趋势及检验人才的培养[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20(05):1238-1240.

[3]杨S,陈丽丽,刘碧源,邓仲良,封少龙.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改革[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5,(03).

第4篇:学生卫生教育范文

1.1课时调整

针对72学时的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教学,我们设置理论为48学时、实验为24学时,理论和实验课时的比例达到2∶1,充分保证实验教学在时间上的要求。在具体的实验课安排上,对于形态学部分,如解剖学和组织学,每次上3节理论课,紧接着上1节实验课,对所学的形态学知识立刻进行实物观察和辨认;对于生理学部分,则在学完1~2个系统后集中进行一次实验,观察和验证生理学的某个知识点。

1.2内容调整

由于卫生保健教师将来主要针对青少年儿童开展工作,所以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必须紧密结合青少年儿童的解剖生理学特点来开设。为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保留解剖生理学各章的主要观察和实践重点,删减深奥繁琐的内容。要求该专业的学生通过解剖生理学实验,能从人体的外部形态了解青少年儿童头、颈、胸、腹、四肢等部位的作用和基本功能;了解青少年儿童心、肺、胃、肠、大脑等主要器官所在的位置和基本生理功能;判断青少年儿童形态发育是否正常、是否符合该年龄组青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特点等。在实验课的纵向分配上,针对卫生教育学专业的特点,尽量向与青少年生长发育有关的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相关章节倾斜,即以这些内容作为重点,它们基本囊括了作为一名卫生保健教师需要掌握的人体解剖学的主要知识要点。运动系统中骨、骨骼肌和关节的教学,理论课可简单介绍概况,实验教学进行详细讲解和示教。在实验方式的选择上,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综合性实验为辅,密切联系青少年儿童的常见疾病,如龋齿、斜视、弱视、近视、佝偻病、贫血、肥胖等设计和开展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

1.3实验指导手册的编写

我们在完善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基础上,编写了适合卫生教育学专业培养目标的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指导手册。手册由3个部分组成:大体解剖学部分、组织胚胎学部分、生理学部分。这3个部分包括若干实验,每次实验课会标明该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实验内容、实验器材、实验报告(填图或结论),以填写的实验报告作为评判学生实验水平的依据。大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部分以填图为主,对重要的组织和细胞结构,如线粒体等,要求学生能画出来。实验指导中包括人体的解剖方位、解剖面和人体主要结构系统的观察方法,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各大系统的组成、主要器官的大体结构和微细结构的特点。生理学部分包括如下11个实验:实验1:刺激强度与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实验2:神经干双向动作电位引导;实验3: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测定;实验4:单向动作电位与不应期观察;实验5: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实验6:人体动脉血压测量;实验7:人体心音听诊;实验8:人体心电图描记;实验9:人体肺活量的测量;实验10:ABO血型的测定;实验11:人体视力和色觉的检测。后6个实验在活体上进行,前5个实验则采用计算机模拟动物实验,要求学生自行得出结论,并写出分析报告。指导手册中插图明显减少,而对实验原理和过程的文字描述明显细化。

2合理配置教学硬件和软件,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的优势

各实验室均有多媒体讲台,不仅配有高清投影机、电脑、音响、无线麦克风等设备,还配有专业的DVD碟片、CAI课件、教学录像、开放式教学系统,提供了阅览网络教学资源的设施条件,使得学生在电脑上进行自主学习更为方便高效[4]。

2.1各实验室的教具配备及优势

我们共提供了4个不同功能的实验室用于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即形态学综合实验室、人体解剖学陈列室、数码显微互动实验室和功能学综合实验室。大体解剖结构和胚胎的观察在形态学综合实验室和人体解剖学陈列室内展开,组织的观察在数码显微互动实验室内进行,生理学的实验则在功能学综合实验室内完成。

2.1.1形态学综合实验室的硬件配备及优势

该实验室配有形态学教学模型140余件、形态学彩色图谱和挂图若干。其中,心脏传导、尿液的生成、血液循环等电动模型给学生提供了极其丰富直观的学习体验。特别是配备了少年儿童不同年龄段的整体模型、主要系统的主要器官模型(如乳牙和恒牙、儿童耳和成人耳等)。该实验室还配有实物高清观测系统,可以将模型和标本立体展现在学生面前,明显提高了形态学实验教学的授课质量。

2.1.2人体解剖学陈列室的标本配备及优势

人体解剖学陈列室现有各种标本300余件,内含整体标本、局部标本和断层切片3种,以塑化标本为主,辅以少量的瓶装标本。配有整体肌肉塑化人和整体内脏塑化人,主要显示全身肌肉、血管、神经、脑的位置等,可以给学生以整体印象。特别是加强了成人和儿童标本的对比,如成对放置成人骨架和儿童骨架、成人肺和儿童肺等。陈列室内的标本种类多样而且制作精细,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

2.1.3数码显微互动实验室的软硬件组成、功能及作用

数码显微互动实验室把传统的显微形态教学和现代的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完美结合起来,可实现60余名学生理论课和实验课的一体化教学。配以专业的青少年儿童的组织切片(如学龄儿童呼吸道、消化道切片等)和数字切片库,有助于学生理解青少年儿童独特的组织学特点。

2.1.4功能学综合实验室的软硬件组成及优势

功能学综合实验室主要开展以功能代谢为基础的人体实验和虚拟数字化实验。本实验室包括有动态心电分析系统、动态血压监测系统、血压计、色盲色弱测试图、视力表、肺活量测试仪等,可进行各种简便易行的人体实验。特别是配备了多套计算机模拟生理学实验软件,让学生在虚拟实验环境中生动地理解实验原理和步骤,观看正规的实验操作演示,并通过与课件交互操作,真实、动态地完成生理学实验。

2.2各实验室的全面综合运用和开放实验室

将学生分成若干组,不同组别分别利用上述4个不同的实验室同时开展针对同一个系统的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然后再互相交换场地进行实验,综合分析实验结果。我们实行实验室开放制度,利用晚上、双休日和节假日让学生参观标本、观摩电化实验或到实验室查询资料,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课外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3利用多种行之有效的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

结合卫生保健教师工作对象为青少年的特点,开展多种形式和方法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和能力。

3.1标准值校验法

我们把3~18岁青少年儿童解剖生理学指标的各项标准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制订成表,这些标准值包括身高、体重、头围、胸围、心率、肺活量、体质指数等。将这些表贴于各实验室的墙面,或做成小册子让学生随身携带,便于其随时随地对照、判断和分析我们所观察及实验的对象的各项指标是否正常。

3.2对比法

通过系统比较青少年儿童和成年人的差异来促进学生掌握青少年儿童在解剖生理学上的特点,并教会学生正确观察和测量青少年儿童生命体征的方法。例如,通过比较青少年儿童与成人心率的快慢来掌握正确测量脉搏的方法。少年儿童的脉搏很容易受体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不稳定,如哭闹、进餐、发热、运动等都会影响脉搏的快慢。因此,测量脉搏应在青少年儿童安静时进行。再如,通过观察比较青少年儿童与成人的呼吸方式,可以迅速掌握青少年儿童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方式的特点,即越小的儿童呼吸越快,并以腹式呼吸为主。又如,要求学生在喉镜下观察比较成人和儿童腭扁桃体的特点,理解4~10岁年龄阶段的儿童易患急性扁桃体炎的原因。还可观察对比青少年儿童和成人鼻中隔易出血区的镜下结构、咽鼓管的解剖学特点;观察对比青少年儿童手骨和成人手骨的X线片,了解骨龄的概念等。对比法是最常见的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实验教学方法之一。

3.3疾病知识结合法

在实验教学中适当地穿插引用一些临床知识,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例如,用真正发生龋齿的乳牙来展示儿童因牙釉质薄、牙本质较松脆,易生龋齿的现象,并通过介绍有关龋齿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来理解牙体的解剖形态特点;穿插治疗近视眼、青光眼的眼科临床治疗知识来帮助学生掌握眼球壁及其内容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利用脱钙骨来介绍青少年儿童的骨骼有机成分多的特点,让学生体会什么是青少年儿童特有的青枝骨折;通过介绍包皮过长和包皮环切来加深学生对包皮和包皮系带的理解等。

3.4活体教学法

卫生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在未来工作中要接触的对象是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儿童,在实际工作中要经常对学生本人进行某些活体测量。因此,对活体的表面观察和触摸就显得非常重要。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实验教学要将活体作为重点,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结合活体,凡在活体上能看到的必须要求学生在活体上找到,凡是青少年儿童明显的特征性表面解剖标志也必须要求学生会在活体上辨认,这样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活学活用能力的培养。通过有效运用“望、摸、量、画”等方法,要求学生不仅能画出和找出体表标志和投影线,而且对重要的人体表面解剖标志能做出描述。通过相互触摸重要的体表标志和穿戴内脏绘图背心等方法,形象地开展人体解剖学的实验教学[5]。

3.5现场教学法

我们尽可能地安排了课间、课后和暑期等时间让学生到医院进行临床见习、观摩手术,使学生建立感性认识。如安排学生去医院观摩白内障摘除术,使学生对晶状体的色泽、形态、软硬度、位置和作用等建立起从视觉到触觉的感性认识,也采用了幼儿园和小学实地测量和观察的办法,如现场测量各种年龄段儿童的体重、皮褶厚度来判断年龄和肥胖状态的关系等。

4建立科学合理的实验考核制度

将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成绩计入该门课的总分,这种全面的考核方式既加强了学生对实验和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又考查了学生完成实际工作的综合实验能力,较之以往采用的单纯理论考核成绩计分法更加全面、客观与公正,得到了广大学生的认可[6]。具体来讲,理论分占总成绩的60%,实验分占总成绩的40%。实验分中实验报告占40%,操作技能、出勤、学习态度等占30%,实验课的期末考核占30%。实验课的期末考核包括标本的指认、实物的填涂、结构的绘画和相关实验理论的口试等形式。

5结语

第5篇:学生卫生教育范文

一、促进医学留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

我校医学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英语均非他们的第一官方语言。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中东国家的学生英语发音地方口音重,与中国教师所学的美式英语发音出入较大,对部分学生的问题不能理解。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语言交流存在的障碍,对教师的英语水平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

留学生虽然来自不同国家,但大多数在本国接受的教育方式与中国式教育差别很大。教学中发现,医学留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比中国学生更为积极,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会积极思考并回答,同时也会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提出问题。这种随机的提问与交流对教师而言要求更高,而语言能力与专业水平的不匹配则会影响教学效果。年资高的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掌握较强,但大多受限于英语听力及口语表达。我校医学留学生的卫生学授课教师主要为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语言能力较强,但教学经验尚浅,往往不能做到自如地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和融会贯通。如何促进留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提高教学效果,有以下几个建议:(1)提高教师英语水平:有留学生教学任务的教师,学校可每年选送外出参加培训或进修来提高他们的全英语教学能力;(2)积极做好课前准备:英语课均应提前预讲,通过教师小组讨论的方式来把握好每节课应讲授的知识点、授课方式及注意事项。(3)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设立评价与奖励机制,以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留学生教学。

二、提高医学留学生对卫生学的重视

卫生学是预防医学的一个学科。它阐明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规律,提出改善和利用环境因素的理论原则,以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提高人口素质的目的。对临床医学留学生应能充分认识到预防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重要地位。我校医学留学生主要为临床专业,以往并未开设这一课程,国内目前也缺乏规范的留学生卫生学英语教材或相关的教学材料。大多数的医学留学生认为卫生学与临床医学关联不大,对这一门课程不够重视,加上没有规范的教材,学生有逃课和早退的现象。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教学内容的设置和教学方法密切相关。我们在教学准备时重新制订了卫生学的教学大纲,结合临床医学的特点,注重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结合。通过集体备课,大量查阅文献资料,针对留学生的国家特点,收集大多数留学生所在国家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通过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法,以教师抛出问题、学生小组讨论并分析问题、教师总结并归纳知识点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由于这些问题与留学生所在国家的人群健康息息相关,留学生更加感兴趣,并同时也会开始认识到卫生学对临床医学生的重要性。

第6篇:学生卫生教育范文

关键词: 英语教学 生活化 实用化

我国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生活化教育”。著名教育家杜威说:“生活即教育,即生长,即经验改造。”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蕴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挥作用。为更好地体现小学英语“在用中学,在学中用”的理念,我们一直寻求一种最佳的教学方法——生活化教学,让英语教学与生活融为一体,用生活理念构建英语教学大课堂,把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发挥英语的交流作用。下面我将从下面几个方面谈谈怎样让英语教学生活化。

一、简化教学内容,使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现在的小学英语教材往往有点难度,怎样将比较难的内容用简便易懂的方式教授给学生,既不枯燥,又让学生轻松地获取知识呢?这就要求我们考虑到学生的兴趣问题,使学生的思想始终处于积极状态,思维较为活跃。在教学活动开展前,我们要想办法为学生创设有吸引力的生活化情境,由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顺其自然地引入我们所要教学的内容中。如在1AUnit6 On a farm中教学五个动物的单词时,我利用图片布置教室、课件模仿农场,再结合事先录好的五种动物的叫声布置,学生对这些可爱的布置很感兴趣,充满期待,上课的时候非常认真。

二、教学环境设置需要生活化、实用化

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环境布置生活化可以活跃教室气氛,消除学生的紧张感,让学生感觉更亲切,方便师生交流。另外,课前环境布置还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在这样生活化的情景中不断实践所学内容,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效果会更好。如教学2b Unit 8 Keep the water clean前就可以在教室的墙壁和黑板上张贴一些环境污染的图片,让学生感受保持环境卫生的重要性;5a Unit 7 After school课前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与本课所要学到的内容相关的课外活动短片,让学生感受这些活动,迫切想要知道这些活动的英文表达法。

三、教学过程设置需生活化,切合实际

创造生活化的课堂环境,让英语不知不觉地浸润到学生的头脑,要求我们在创设学习氛围的同时使课堂环境温馨、舒适、富有生活气息,让学生无拘无束,在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如在介绍《My Family》时学生可以根据家中的实际情况,谈谈一家人的生活,由于他们说的都是自己的生活,因此无需挖空心思地构思,只需直接说、说生活、说心里话,这是最直接的生活语言交流。只有使语言和情境紧密联系起来,知识学习被融入语言实际运用的活动中,才能提高学习效率,这是每位教师都追求的目标。

四、教学情境设置应贴近学生的生活

英语情境教育就是把“快乐学英语”的理念融入英语教学中,让孩子们不知不觉地置身于英语环境中,感觉到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英语教学中,情境教学法不仅活泼生动,有利于营造氛围和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易于创造、模拟母语学习环境,使英语教学在科学而且正确的方向上施行。因此,英语教学必须从交际的情境出发,根据教材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受到情景的感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比如,在教学4B Unit1 A new student的时候,可以让一个学生扮演新来的学生Ben,通过相互打招呼,以及向Ben介绍班级学生的情况,引导学生学习对话,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五、生活化的作业设置,让学生学以致用

交际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学习英语就是为了使用英语,用英语交流。可以通过趣味地设计课外作业,实现英语生活化的再扩展。

1.让有条件的学生每天坚持听读课文录音,听英语广播,把自己模拟最得意之处录制下来,和学生一起欣赏或进行评比,选出“英语小博士”,并鼓励、培养学生阅读英语故事书,看英语VCD,欣赏英语歌曲。

2.让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在日常教学中我还有意识地收集生活中的英语,把他们带进课堂,为教学服务。如在教字母前,我搜集了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缩写词,如KFC,M,WC...搜集了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商品英语:餐巾纸上的soft,牛奶包装上的milk,橘子汁瓶上的juice,电脑上的Windows,My files,E-mail等这些生活中的英语让学生在学习字母时热情高涨,思维异常活跃,效率大大提高,也让学生感到英语就在我们身边。

3.要求学生日常尽量使用英语口语与学生问好、交谈,外出遇见外国人主动上前搭讪、打招呼、问好、聊天,既能克服羞于开口的心理,还能真切地体验与外宾交流的情景。

记得一位伟人曾说:The best way 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is to use it.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必须紧扣教材,把教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英语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使英语教学生活化,使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而且使学生在学会用英语做事的同时学会做人,把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对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陶行知.生活教育.

第7篇:学生卫生教育范文

关键词:学前卫生学;主题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一、主题式教学概述

主题式教学也称为主题教学、主题性教学、主题学习(thematic teaching,thematic instruction,theme study)等,是指围绕主题展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建构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其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以主题的形式整合课程资源,目的是使学生在主题学习、探究、研究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多元智能和多种学习探究技能,培养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实际能力。主题式教学具有教学内容主题化、教学资源整合化、教学组织弹性化、教学评价多元化、师生关系合作化特点,具有整体性、互惠性、超越性、灵动性与开放性的特征。主题式教学使学生所获得的不仅是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更大范围来理解主题,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和情感态度,其本质上是一种培育“完整的人”的整体性教学方法。主题式教学理念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产生影响,至今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基础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及成人教育等各级各类的教育领域。

二、主题式教学在“学前卫生学”课程中实施的可行性

1.“学前卫生学”课程的特点与主题式教学

“学前卫生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基础课程,综合运用卫生学、营养学、医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知识和方法,要求学生掌握学前儿童卫生保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课程内容有一定的综合性,与主题式教学的整体性特征较为契合。

2.学前教育的主题式教学特点

在学前教育领域,主题式教学近年来一直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主要形态,学习“学前卫生学”课程时实施主题式教学,不仅是于学前教育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的尝试,也可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亲身体验这种在幼儿园普遍采用的教育教学形式,为他们更好地进行其他专业课程的实践活动及将来走上幼儿园工作岗位后提供一定的经验。

三、“学前卫生学”课程主题式教学实践

1.主题的选择

(1)明确学习目标:主题式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在主题学习的过程中发展综合能力,使学生所获得的不仅是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和情感态度。因而学习目标不仅关注使学生掌握学前儿童卫生保育工作的知识技能,激发其对幼儿的爱心、耐心、关心等专业情感态度,还应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建构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自信心、责任感、团队精神及个性发展等。

(2)选择主题:根据主题式教学的学习目标和“学前卫生学”课程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模拟创设幼儿园保教工作情境,让学生扮演幼儿园保教工作者的角色,以“幼儿的科学保育”为线索,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和课程要求,结合幼儿保育工作确定主题,组织学生开展主题活动。确定“家有宝贝初长成”“好营养,好味道,好健康”“不,我不要生病”“宝贝,远离危险” “阳光宝贝,快乐成长”“幼儿园的一天”“宝贝的健康卫士”“花园里花朵真鲜艳”等8个主题,所涉及的内容包括幼儿生理与生长发育特点及保育、营养膳食卫生与管理、幼儿常见疾病预防及护理、幼儿安全工作与常见意外伤害处理、幼儿心理健康常识、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保教卫生、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幼儿园环境卫生等。为了激发学生的专业情感,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幼儿园的工作氛围,各主题名称在体现课程相关内容的同时力求童趣化,更贴近幼儿园真实情境,尽量接近作为幼儿园教育活动主要形态的主题活动名称形式。这样也更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围绕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2.主题活动的开展

(1)引入主题:教师创设与主题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并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如搜集资料的方法、资源等。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探究,通过查阅资料、调查、思考、讨论等方式对主题所涉及的知识技能有比较全面的理解。

(2)活动设计:教师根据学目标和主题提出可供参考的活动方式(例如专题讲座、主题辩论、主题论坛、知识竞赛、小组讨论、小组作业、角色扮演、戏剧小品、歌舞、宣传海报制作、动漫制作、实践操作、健康教育、保育调查等),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并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应用所学的知识技能提高活动成效;同时也允许学生根据确定的主题、所理解的知识技能内容及典型幼儿保育工作内容来自主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以更大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3)活动开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自主探究、理解主题内容的基础上,自己选择或设计活动方式,撰写活动方案,根据方案分工合作,在课前进行相关准备,在课堂或课外开展主题活动。

(4)辅助活动:除了课堂上以多种形式开展主题活动,同时还应积极利用网络进行辅助教学,创建课程学习群,教师在群里共享参考书籍、文献资料、相关专业期刊或网站链接等信息,供学生自学、查阅,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随时随地进行交流讨论和远程指导等辅助活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活动,掌握知识。

3.教学实例:幼儿园的一天

(1)引入主题。教师提出问题:“如何让家长全面了解幼儿园的卫生保育工作,放心送孩子到幼儿园?”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围绕主题到图书馆、网络、幼儿园等搜集相关资料,准备设计和开展活动。

(2)活动设计。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围绕主题开展自主探究,通过查阅资料和思考,根据主题内容及教师提出的参考活动方式,经过讨论,决定用情境表演的形式呈现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卫生保育工作,学生小组合作设计活动,撰写活动方案,与教师讨论修改后,各小组成员分工进行准备。

(3)活动开展。根据主题活动方案,以一系列情境表演方式向家长呈现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各项保教卫生工作内容。各小组成员分别扮演家长、幼儿、教师、保育员、保健医生、园长等角色,将幼儿园一日生活主要环节演示出来,特别突出其中的保教卫生工作情境。

(4)o助活动。在设计、开展主题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师生通过课程学习群分享与幼儿园一日生活保教卫生工作相关的资料和信息,讨论活动方案等。学生在自学的同时,通过网络学习和交流获得更全面更准确的相关知识。

四、“学前卫生学”主题式教学反思

1.主题式教学的效果

主题式教学也许不能将所有的学科知识都教给学生,但却能让学生在设计与开展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从书本以外获得更多知识和能力。在主题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不仅能掌握幼儿园卫生与保育工作的知识技能,还可提高查阅资料、收集信息、活动规划、交流沟通等能力,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及团队合作精神,从而得到多方面的发展。而且,为了更好地开展主题活动,学生需要自主学习、整理、筛选相关知识,练习相关技能,与单纯由教师讲授课程内容相比,这一过程使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为牢固。

2.主题式教学的不足

采用“学前卫生学”主题式教学实践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主题活动通常是多学科知识的融合,并且难以将所有的学科知识都包含在活动中。与教师讲授通常按单一学科知识系统传授相比,学生获得的知识较为分散,容易遗漏一些知识点。

二是与单纯讲授相比开展主题活动时,无论教师还是学生的工作量都非常大,从学生自主学习教材、查阅资料、收集信息,到师生共同进行活动方案设计、修改、准备工作,以及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分享,正式开展主题活动等,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教师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学习任务都比较重,时间精力有限,有时候准备工作不足导致主题活动的效果不够理想。

三是少数学生仍然习惯于传统的讲授方式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认识到主题式教学的作用和价值,参与主题活动不够积极投入,在小组分工合作中存在“南郭先生”现象,这部分学生在主题式教学中受益甚少,而承担了较多工作的小组成员也容易产生埋怨,这些都会对主题式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3.主题式教学过程中应改进的问题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主题式教学的开展应注意以下方面的改进:

一是应适当结合讲授内容开展主题活动,在主题活动前后以课堂讲授或网络课堂的形式将相关的学科知识进行系统讲授,以弥补学生在主题活动中所获得的知识零散或遗漏的不足,也能满足部分尚不适应主题式教学但仍然依赖接受式学习方式的学生的需求。

二是将管理意识纳入主题式教学过程,有计划地安排主题活动工作,提高活动组织效率,在教师和学生的任务都很重且短时间无法改变现状的情况下,通过管理学习时间、改进小组分工合作方式等途径,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够更好地完成大量的主题活动前期工作,准备更充分,达到更好的活动效果。

三是在开展主题活动之前做好学生方面的工作,通过联系心理学教育学知识、阅读相关文献资料、观摩示范活动等多种途径让学生了解主题式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充分认识到主题式教学的价值和作用,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主题活动。

四是改进小组作业及评价方式,将小组开展主题活动的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各小组成员,真正做到分工合作,人人各负其责,齐心合力完成小组共同任务,保证每一位小组成员都能在主题活动中有所收获,真正受益。为了更好地实现主题式教学的目标,这些方面的改进非常有必要。

参考文献:

[1]袁顶国.从两极取向到有机整合:主题式教学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2]张青青.生态学视野下的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第8篇:学生卫生教育范文

【关键词】化学教学 医学临床 日常生活

卫生职业化学教育的任务就是使学生在掌握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基础之上,强化化学在医学上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为培养职业能力和适应继续学习的需要奠定必要的基础。因此,教师就应注重医学知识和生活常识实例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引入,这些实例即适合学生的专业,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用化学的方法去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又使学生树立了用化学的视角去观察生活的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1.挖掘教学素材,提升职业内涵

卫生职业学校的化学课是医学课程的基础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化学知识与医学课程的融合,做到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1 融入临床实例,培养学生技能

在《溶液》的教学中我发现教材中的许多例题,是以化学学科例题为主,医学临床上实例较少,我在教学中融入如:青霉素以“U”的单位,转化成质量单位,并求出其质量浓度的习题;通过血液中白蛋白浓度计算患者血浆中白蛋白质量的习题。通过以上习题的练习,培养了学生护士行业的溶液浓度的计算能力。

在溶液的配制与稀释的教学过程中,我引入了临床上用药用酒精配制消毒酒精的配制过程的相关练习,从临床实践的角度去讲授配制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在该项操作的实践能力。

1.2 从营养学的角度,增加学生的饮食常识

食品营养学主要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的关系,以及提高食品营养价值的措施。基于营养学的性质,医学与营养学的关系就尤为密切。化学的教学可以在这两方面来阐述其基本化学原理,从而使学生了解健康饮食的常识。例如,幼儿长期过多饮用可乐等碳酸类饮料就会导致骨质疏松,因这类饮料中含有较多磷酸,其进入体内后,会使体内磷元素含量增加过多,在血液中磷元素与钙元素储量必须维持在对等的比例上,才能发挥作用,磷过多,会导致钙元素相对短缺,其结果是较多的钙元素一下子从骨骼、牙齿中溶解出来,易患上骨质疏松症。

1.3 用化学知识,帮助学生储备医学知识

许多医学基础知识与化学知识紧密相连,在化学教学中就应注重医学知识与化学知识的链接,这样学生可以从这些基础课的学习过程中,就注意将医学学科的意识渗入到自身的思维方式之中,同时,通过对化学的学习学生也增长了许多与化学有关的医学知识。例如,在催化剂的教学中引入酶的作用和特性,在渗透压的教学中引入血液渗析原理及渗透压在临床的应用。对于一些医学临床常识,在化学教学中可以从相关的知识点切入讲解。例如,用 远距离治疗机,又称“钴炮”,主要用于体外照射治疗深部肿瘤,如颅脑内、鼻咽部、肺、食管及淋巴系统等肿瘤的放射治疗;利用 来鉴别乳腺的良性或恶性肿瘤;9g/L的氯化钠溶液称为生理盐水,可用于洗涤伤口或大量补液;氯化钾是一种利尿剂,用于心脏性或肾脏性水肿;也是一种补钾药,可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钾缺乏症。

2. 接近社会生活,培养科学意识

培养学生学化学、用化学的意识,就得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用化学的视角去观察生活的意识,即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从而为培养可持续发展性人才做准备。

2.1 用实例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在讲氢键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对抽象的概念感兴趣,我搜集了关于水的相关知识,如下所示: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非常容易地接触到固态的水、液态的水、气态的水。除了水,我们周围还有其他的物质也是这样的吗?多数物质都是固态时比液态时的密度大,即把固体投入同一种物质的液体中,一般说来,固体块总会下沉,就这一性质而言,水也是一种“不寻常的物质”。在冰中,所有的水分子都同其他4个水分子以氢键结合,与水相比,冰结构中的空隙要多一些。正是这个缘故,同体积的冰比同体积的水轻,能够浮在水面上。在气态水(水蒸汽)中,水分子一个一个地独立分散状态存在。在液态水中,水分子彼此以氢键结合在一起,但是这种结合既不均匀,也不牢固,分子之间会不停地断开和再重新结合。

通过以上内容的教学,使得氢键这一知识点变得神秘而有趣,学生学习时由这些内容的引入,就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使教学过程步入良性循环。

2.2 引入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化学课程不仅要考虑化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化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化学教学活动必须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是说,化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资源,使课堂教学由传统的教授学生记诵什么、思考什么,转变为教会学生如何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学习、去思考、去发现,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化学,使化学生活化;从实践中“做”化学,使化学活动化;在情景中“问”化学,使化学问题化。例如:我们都知道生活中饮酒有烫酒的习惯,其原因是白酒有少量被空气氧化生成的乙醛。乙醛虽然不是白酒的主要成分,但对人体的损害要比酒精大得多。但乙醛的沸点比较低,只有20℃左右,只要把酒烫热,就可以使大部分乙醛挥发掉,从而大大减少对人身体的危害。在讲乙醇的过程中,还可以引入其它如上述的生活化内容,例如,饮服食醋或吃水果之所以可以解酒,是因为食醋里含有3%~5%的乙酸,乙酸能跟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从而达到解酒的目的;苹果里含有苹果酸,柑橘里含有柠檬酸,葡萄里含有酒石酸等,有机酸与乙醇相互作用也形成酯类物质。炒菜时又加料酒又加醋,可使菜变得香美可口,原因是有酯类物质生成。

第9篇:学生卫生教育范文

[关键词]微课;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Q5-4;Q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7-0290-01

1 “微课”的组成

“微课(MicroCourses)”一词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DavidPenrose于2008年提出。在我国,微课的概念首先由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教育信息中心胡铁生提出。“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2 微课教学的主要作用

在生物教学工作中,实验教学的形式比较常见.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更为重要,不仅可以全面地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可以对知识体系进行完善.但是实际的实验教学会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包括授课时间,授课的各种仪器以及实验地点等等.为了打破这些因素的限制,教师会应用“微课”的形式来进行实验.通过观看视频了录像的形式来对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进行讲解,同时还有真实的操作.这样不仅提升了学生对生物实验的了解程度,还可以让学生们对一些细微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解.比较典型的和常见的就是在生物教学中探究细胞分裂这一章节.要进行实验的话,所需的时间相对较长,而且难度也比较大,学生们不仅要做好实验之前的设计工作,还应该等待细胞分裂的过程.如果采用微课的形式来对这一实验进行探究,必然会在短时间之内了解到实验的宗旨,而且学生们还可以对细胞分裂的进程进行了解.

3 “微课”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3.1 “微课”的特点

总起来说,微课具有以下特点:

3.1.1 容量小。一门微课程一般只聚焦一个知识点或一个技能点。

3.1.2 时间短。讲解时间短,一般不超过10分钟。

3.1.3 自足性。包含一些必要的内容信息,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能够在语意上表示其自身意义,而无需再参考其他信息来理解。

3.1.4 基元化。具有不可再分性,不能再进一步划分成更小的知识单元。

3.1.5 便于传播和学习。微课程来了,MOOC来了,翻转课堂来了……它们为教育教学变革带来了新的契机。希望各位老师在此次培训中能够学有所悟、学有所用、学有所成!

3.2 生物化学课程特点

生物化学这一学科具有教学内容广泛、知识点零散、概念抽象复杂等特点,而与系统掌握基础知识相比更为重要的是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具体结合。在知识掌握方面,学生本身基础知识储备和系统学习能力较差,学生较难掌握复杂的生物化学学科知识。加之学生实践机会较少,真正的临床工作想象模拟空间小、难度大。微课借助视频模式,有利于直观展示相关知识并帮助学生针对自身学习情况重点突破。

3.3 微课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

在讲授一些复杂的生化过程和生命活动现象,例如从DNA的复制到蛋白质的合成,逆转录病毒的作用原理,原核生物的操纵子调控原理、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时,作者预先根据讲授内容制作好动画视频,并在每个重要的知识点或每个反应阶段处设置“过关问答”环节。微课上传至教学平台后,学生可根据自身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反复观看、揣摩,并将“过关问答”的答案通过教学平台反馈给教师。这样,教师可以通过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和教学难点、疑点,在课堂教学时能够有的放矢的进行讲授。而经过课外的预先学习和课堂上教师的重点讲解,学生也能够更好的消化、吸收这些知识难点。以讲解聚合酶链式反应原理为例,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作者是通过动画视频向学生演示反应过程,着重于学生对反应原理的掌握。通过微课教学,让学生预先自主学习动画视频并反馈信息后,作者发现,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这部分内容的学习难点和疑点不在于反应原理,而是对反应中提及的“模板”、“正义链”、“反义链”概念的正确理解。因此,作者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了对这几个概念的辨析,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部分内容。

对于教材上简单提及、或是还没有来得及在教材中出版的学科新技术、新进展、新动向,作者按照不同专题制作成一系列微课,例如基因测序技术专题、蛋白质组学专题、RNA干扰技术专题、干细胞治疗技术专题、诺贝尔奖专题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有选择的观看、学习,并通过教学平台与作者进行讨论、互动。这种学习形式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丰富了他们的课堂外生活,使学习不再拘泥于传统课堂,增进师生互动,寓教于乐。

3.4 微课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

在实验教学中,针对一些基本实验操作,如洗刷玻璃器皿、称量固体药品、滴加液体试剂、酸碱滴定、过滤、萃取,以及一些常规仪器,如移液枪、离心机、电子天平、电子pH滴定仪、电泳仪等的使用,作者将它们的规范操作过程和正确使用方法分别录制成一系列演示视频上传至教学平台。每堂实验课前,学生根据实验将要使用的仪器,选择相应的视频进行观看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强化学生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的训练,培养他们严谨、规范的实验习惯。

4 应用微课教学的几点体会

在应用微课视频教学过程中,亲身感受方便的同时也有几点体会:

4.1 可以把所有课程中的重难点都制作成微课视频,有助于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复习巩固重难点知识。

4.2 学生提前观看微课视频,课堂上讨论并解疑答惑,老师的角色由知识灌输者变为学习引导者,引导学生如何思考解决问题,如何运用知识,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

4.3 生物学属于一个庞大的体系,专业多,课程多,学科体系严谨,但是各专业各课程间又有紧密的联系,很多知识彼此关联,可以把不同课程的微课结合起来,即方便学生学习,又帮助老师扩大知识储备量。

结束语

在互网时代,网络媒体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尤其在这个“微时代”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方便快捷,微课正是在“微时代”的潮流下产生的。作为高校教师,更应紧随时代潮流,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将现代技术手段完美的融入专业课教学,与传统教学互补,促进现代教育事业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微课视频的录制思路及实践[J].王国珍.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5(06).

[2] “微课”与“翻转课堂”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周俊萍,杨舒晗.知识经济.2016(05).

[3] 生物化学微课程的教学设计[J].李珊珊,王志刚,李波,邵淑丽,杨研.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