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德育教育实施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大纲、课程计划有规律性和连续性,学生的成绩、各方面的情况均有记载,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测试手段来获取学生外语学习初始能力的信息。
一、初始测试的目的
1 了解学生会不会用这门语言,用的情况怎么样,据此来推断学生语言能力的高低。
2 发现不同个性学生自身发展的不同要求,给予他们创造、发展特长的条件。
3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使学生受到的教育成为今后学习的基础。
4 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5 通过不同的测试内容、不同的测试手段,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二、初始测试的原则
1 有益于树立学生自信心的原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是一种优势心理定势,是学习成功的内因,让学生明确测试的目的是基于改进学生的学习过程,为多数学生提供改进学习的最佳方案,改变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改进学习策略,使多数学生能更多地体会到学习的成效,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此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在某个方面找到值得自己自豪的成绩,使学生对自己充满自信,并进一步发展成一种影响终生的学习信念。
2 有益于培养学生能力的原则。学习外语的目的是为了能听会说、能读会写,在对学生进行初始测试时应围绕这几种能力展开,应淡化分数,强化能力,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应用能力,一切教学活动应围绕如何开发提高这几种能力,所以,要把测试的重点放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上。
3 有益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精神的原则。合作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而且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合作学习对外语学习者来说尤其重要,因为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只有通过交流运用才能更好地学习并掌握语言,学生在对话、辩论、讨论时,与其他同学平等地、友好地在一起探讨、学习、交流、操练是很有效的,每个成员在和别人合作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锻炼与提高。
4 有益于培养和发展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原则。素质教育的测试评价观,是让学生积极参与测试评价活动,在测试中,老师要逐步转变角色,由“考官”的角色逐渐转变成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共同完成测试任务的合作者,教师事先使学生对自己要达到的目标有明确的认识,并经常主动地将自己的学习与预期目标相对照,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其主动性和责任心。
5 有一定可行性的原则。初始测试与终结性测试的目的不同,操作中要考虑简便易行,如果过多地加重师生的负担,这个初始测试很有可能由于师生不堪重负而中途废止,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教师可适当减少语言知识类的笔试考察,增加语言功能类的口语考察,少布置书面作业,代之以会话、讨论、表演等口语作业,教师在安排学生小组活动或做课堂表演的同时做考察记录,也可在课后以会话口语方式进行考察。
三、初始测试的形式
语言教学最为突出的问题是不可能为同一教室内所有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或者在课内给学生提供较多的应用语言的机会,如果忽略这一点,部分学生就会丧失信心,运用语言的能力就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初始测试可以有效地向教师和学生反馈信息,以便及时地调整“教与学”的关系。初始测试的形式有:课堂学习效果检查、作业、课文综述、听力、会话、讨论、课题研究的成果、报告、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自评、同学问互评、阶段测验等。教师要对每次测评做好记录和分析,做出符合学生学习实际的评价,减少评价者情感因素的影响。无论采取哪一种测试形式,都要坚持以改进学生学习进程为目的,不以某种测试形式的结果为学生下“结论”、划“优劣”。
四、初始测试的项目
除了阶段性考试之外,初始测试主要包括听力、会话、阅读、写作、作业、合作、探究、态度等八个方面。见下表:通过此表,对学生的外语初始能力一目了然。
五、初始测试的过程、方式
六、效果
1 提高了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和自信心。这是一种全新的测试方式,不以评价测试的结果为目的,让学生参与到测试当中,学生的兴趣高涨,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程度大大加强。在以往测试中较差的学生在许多方面表现优秀,可以说,多方面地考察学生帮助他们找到了自信的支点,培养了自信心。
2 帮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言基础。通过初始测试表可以看出,学生每周都有听力、会话、阅读等测试,天长日久,学生的词汇积累达到了一个令人满意的高度,除此之外,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外语实践活动量都有大幅度的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和运用技巧都得到了全面的练习和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外语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注重发展学生的形成性评价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培养,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条件得到改善,为学生提供展示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的空间,使外语学习更联系生活实际,更体现了语言的工具性和实践性。
【摘要】随着城市公共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以及乘客对于乘车安全的意识的不断提高,安全教育已成为当今社会公交公司必须首当其冲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公交员工在安全知识方面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如何加强员工的安全知识和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安全思想方式方法以及效果进行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员工;安全;教育方式与效果
1公交员工在安全知识方面存在的问题
1.1员工安全知识存在隐患
近年来新闻报道多地公交存在火灾隐患,物品安全隐患,和有害因素隐患,比如部分物品存在人身伤害隐患,危险化学品、煤气、炭粉等在日常工作中可能遇到,然而,员工可能对这些极有可能影响到乘客以及人群人身安全的人或物缺乏准确的判断力。
1.2员工对于突况缺乏理智的处理能力
在早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中,公交车早已投入使用很长时间,却不予以审核车辆各方面性能是都存在缺陷,仍在投入使用,致使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突然发生令人无法预料的事故,然而公交员工对此也无法做出相应的应急措施而导致人员伤亡,环境破坏,财物损失登情况,这些问题,无论从那个角度都能看出员工对于突况不能做出理智正确的应对措施。任何事故的发生,都离不开人、物和环境这三个因素。因此,要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就必须紧紧围绕安全系统中的三个因素,搞好安全防范工作。人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人为”上,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人对事故性质的认识及认识对事故的第一反应;二是生物节律对人意识上的影响及影响通过意识支配人的行为反应;三是人的个性特征所决定的意识形态及带有个性特征意识形态所支配人的行为表现。
1.3员工对日常生活中的工作态度有所欠缺
多数人都有这种感觉,坐上公交车,感觉自己在车内就像一颗圆西瓜,车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自己就会失控的倾向另一边。诚然,为了服务市民,公交车必须要有站着的乘客,所以,我们无法避免乘车的疲劳,由此产生了烦躁不安的心理。与此同时,公交员工同样产生了疲劳感,驾驶员专心致志地工作,并且需要长时间的集中精力,精神疲惫;乘务员全程聚精会神工作,需要及时预见任何行车状况,关注乘客乘车需求和提前报站,在公交车狭隘的空间里还要保持微笑服务,耐心工作。公交员工的态度本身是非常好的,当他们选择服务行业,就是为人民默默奉献,值得每个人的敬佩,但是,人非圣贤,乘客短暂疲惫可以抱怨,然而公交员工长期疲惫却依旧微笑着为人民服务。面临如此大的工作强度,疲态工作亦在情理之中。
2加强员工的安全知识和安全防范意识
2.1加强安全思想教育,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
加强安全法规和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现在是法制社会,每个人都要学法、知法、用法,最重要的是守法。特别是员工更应该用法律法规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在工作过程中自觉遵纪守法,提高法律意识,保障自身安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多了解一些制敌防身技能,在演示中让员工深刻体验防身技能的实战应用。
生活中,我们还要通过阅读各种书刊杂志,通过各种媒体信息了解外界的情况也是很重要的。但是我们最好还是能通过独立思考能辨认出这其中的精华和糟粕。这样,我们的思想意识才能得到质的飞跃。达到我们所谓的安全意识标准水平。因为只有安全意识提高了,人们才能自觉地把安全知识转化为安全行为。
2.2强化安全第一意识的自觉提升力度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对安全防范意识的注意还远远达不到标准水平,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注意每一个细节,不能对自己的要求过于放松,每天想着要做,想着这件事是重要的,然而做起来却马马虎虎,睦床话阉当作一回事,让而忙起来的时候,早已将之抛到九霄云外,甚至对别人的建议可能是左耳进右耳出,所以说,对于这种状况,我们一定要做到彻底改变。
在们我的生活中,工作中,一定要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不管在做任何事之前,我们一定要三思后行,然而遇到任何事,我们也必须要做到时刻提醒自己,安慰自己,理智的头脑时刻保持高度清醒,把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迅速熟悉清楚之后,做到恰当的决定,采取合适的措施,工作中一定要做好时刻发生事故的隐患,采取积极理智的防范措施,事先将一切可能造成事故发生的因素进行抑制处理,抱着一定要将各方面消极不好的因素统统扼杀的心理,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我们就一定可以处理的妥当。
让员工领会到安全第一真正的含义,摆正安全第一的位置。这样在工作中才能牢牢掌握安全工作的主动权,使事故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2.3应用网络技术,进行安全教育
处于新媒体时代的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社会新潮,采取新颖的方式,进行安全教育。例如,深入大众的微信,在微信中创立一个公众号,请公交员工关注,公众号有很多大众喜爱并易接受的功能,我们可以在公众号中设置有关安全问题,例如火灾的正确驱散乘客顺序,设置不同选项,员工在作答之后可以提供详细的解答,促进更好的掌握。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播放关于安全教育的动画视频,或者口诀编成的儿歌,充分利用大众喜爱的新媒体,进行有趣且高效的安全教育。
2.4认识事态严重性,自觉摆正工作态度
俗话说“态度决定高度”,那么不管是从事任何一项职务,我们都应该把自己的心态摆正,因为只有态度放端正了,我们的心才会跟着它走,然而,就会进一步的影响到我们思想的判断,所谓“口随心动”,我们的员工认识到工作过程中如果发生任何一种情况,这在我们公交公司中,涉及大多数人的利益,如若我们的员工能认识到,能知道无论发生任何一种情况,后果都将是难以预料,不堪设想的地步,那么我相信每位员工都将会将工作是为掌中之物,并会认真仔细对待工作。
3小结
本文分析了公交员工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工作问题以及态度,主要有三点:①员工安全知识存在隐患,②员工对于突况缺乏理智的处理能力,③员工对日常生活中的工作态度有所欠缺。如此看来,就需要普及员工安全知识,对日常常见的突发事故进行定期演练,以增强员工的突发事件处理的能力,多对员工进行思想教育,以摆正其工作态度。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加入WTO,并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提高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地位,作为中国教育事业的高等学府,依托我院外语教学的特色环境,为国家培养即有经济管理专业知识,又有国际交流语言能力的人才是当务之急,更是师生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为此,在“双联制”教学法的探讨中,继续探讨“专业教师外语化”的设想与实施是关键所在。
“专业教师外语化”是我院2l世纪长期发展规划的目标之一,是我院探讨“双联制”教学方法的新创举,是对专业教师提出的高水平发展要求。它意味着,在我院现有的专业教师队伍基础上,逐步培养出一只有能力直接用外语给学生讲述专业课程的教师队伍。这一目标是时代的要求,是我国发展对外经济贸易事业、培养新世纪人才标准的需求,更是造就好一只现代化教师队伍的需求。
面对21世纪,人类社会向着经济全球化,文化生活国际化的新时代大踏步地前进;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经济发展成就在世界上的影响,成功地加入了WTO,并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这些提高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作为中国教育事业的高等学府,依托我院外语教学的特色环境,为国家培养即有经济管理专业知识,又有国际交流的语言能力的人才是探讨“双联制”教学法的目的。为此,进一步探讨“专业教师外语化”,更是我们师生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应该认识到,“专业教师外语化”是专业教师终身学习,建立学习型团队的长期过程,是一项不间断的,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工程。只有教师具备了过硬的、高水平的技能,教学才会具有特色,适应时代特色的教学教法才会为国家培养出高质量的,适合时代要求的人才,也才会使教育适应21世纪人才市场的发展趋势。
“专业教师外语化”的实现是在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在有计划的学习、实践和积累过程中,坚持不断地边教边练,练中积累,积累创新实现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很多领导和教师已经作出了许多努力,应该说,我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一定的准备。我院领导已制定出远景规划,提出“专业教师外语化”的奋斗目标;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已开始尝试将外语与专业知识相结合进行教学的各种实践,(请见我院学报1992年第2期一一“关于‘双联制’教学法的设想”一文)。更可贵的是我院广大师生具有用外语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具有很强的语言培训实力,很多外语教师岜为外语与专业的结合作过或做着许多教学尝试,这都为专业教学外语化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专业教师外语化”这一目标推广实施,就有必要制定专门的实施规划。
首先,为了实施“专业教师外语化”的规划,应使规划的目标深入。“专业教师外语化”概念应广泛深入地在教师中进行专题讨论和研究,使教师在参与实现目标过程的伊始就积极地进行探讨,强化意识,从而推动教师本人为实现这一目标制定自己的实施计划。这一步骤,应在实施规划的开始及青年教师开始任教的初期用半年至一年的时间进行。
其次,为推动实施“专业教师外语化”,就要具备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如同以往一样让专业教师去听外语课,或组织专业教师进行专门的外语进修,都可能将计划付之东流。此结果的原因在于,更多的教师都会因各种困难而放弃跟班听课,即使有的教师能坚持,实现目标也会是一个极为缓慢的过程。故此,将实施进程直接引入教师的任课与备课过程中,可能是最为行之有效的办法:即要求教师在任专业课教学的过程中,要有一定数量比例的专业外语内容,但在教学中外语占多大数量、多大比例要在教师外语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进行规定和实施。
其三,为了实现“专业教师外语化”的目标,在实施规划过程中,要制定严格的标准,使教师逐步提高,达到既定目标;目标的制定应根据教师的外语程度和不同情况制定以下逐步递进的标准:
D级:能够用外语阅读专业文章,在专业课中带有一定数量的专业词汇,使学生在学习专业课中能够学到一些专业用语;这一标准应在教师任教最初三年内达标;
C级:能够用外语阅读专业书籍,并能够翻译一定的专业文章;对专业课的内容配有一定数量的外语阅读材料;全部专业术语要求配有外语词汇,但不要求用外语讲解;这一标准应在任教后第四年至第九年内完成。
B级:能够熟练地用外语阅读专业书籍;口语能力较强,为专业课的全部内容配有相应的外语阅读材料;对专业课中的专业术语定义都要求有相应的外语文字解释,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口头进行外语解释;此标准应在任教后的第十年至第十二年完成。
A级:全部用外语解释,讲解专业课程,对理论难点可加中文解释,并配有全部的外语专业阅读材料和辅助练习,能够编写中外文对照的专业书籍。此标准应在任教后的第十三年至第十五年完成。
就此我们可以看出,对“专业教师外语化”的周期为l5年,即当专业教师年龄达40岁左右的时候,在2010年的时候我们将有一批外语化的专业教师为中国的涉外经济管理业培养时代要求的人才;如能有效地实施目标规划,我们将具有一支实力雄厚的教师队伍。
其四,为了“专业教师外语化”工程的顺利实施,应为专业教师配备可进行专业外语辅导的外教或教师,使专业教师在遇到外语难点时可找到相应的教师进行讨论、辅导,及时解决困难,促进专业外语教学能力的提高。
其五,为培养“专业教师外语化”的高级人才,可有计划地送专业教师到国外再学习。这样即可以学习国外的先进专业知识,也可以在专业进修中提高外语水平,同时可提高专业教师朝着目标努力奋斗的积极性。
【关键词】体育 教学 安全事故 预防
新课标树立了“健康第一、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体育课的组织安排如果不恰当,组织不严密,实施不具体,极易造成安全事故。 由于体育课大都是在室外进行,教学中如稍有考虑不周,就易发生损伤类的事故,所以在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显得尤为突出。目前有的学校和教师为了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在体育课中采取一些消极预防办法,这样既影响了新课程标准的贯彻,阻碍了体育教学的发展,又极大的影响了学生身体机能的提高。我认为当前学校和教师都应以一个客观的态度去看待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正确地去对待安全事故,采取有效的办法去减少事故的发生。
一、教师要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树立学生的安全意识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自身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同时也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如有的学生上课调皮,活动期间喜欢追逐打闹拳打脚踢,他们根本不会掌握力度和分寸,另外加上有的孩子本身身体素质就差,很容易因拳打脚踢造成身体损伤等安全事故,为此教师就应在迅速制止的同时给予适当的批评教育。不仅仅让学生明白这是错误的行为及其可能发生的不良的后果,同时要使每个学生都意识到这是不安全的行为,杜绝同类事件再次的发生。这样通过一些事件及时的教育和随时的提醒使学生思想上引起认识和重视,才能时时刻刻保持清晰的安全意识,不做有危险的事。促使学生高度的安全意识得以形成,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二、教师要树立“预防为主”思想,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一)课堂常规的建立,强化纪律教育
抓好体育课堂常规的组织教学。体育课堂常规是规范体育课必要条件,教师必须严格认真,坚持不懈地抓好体育课常规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使学生变成自觉行动,以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行。体育课处处体现着规则:动作,有动作要领,有口令,行动要听指挥。另外,还要求上体育课时,学生穿运动装,不能随身带锋利的硬物,如:刀、笔之类,也不能佩戴胸阵等饰品,不留长指甲,杜绝学生你推我,我推你,随意离队,到处乱跑,不守纪律,动作粗野,蛮干等,同时老师要为人师表,做学生的表率。
(二)场地的设置,加强安全预防
场地器材的准备是最基本的安全预防,也是引发安全事故的最主要外部因素,是可见的,也是可预防的。在上课前我们教师必须仔细做好场地和器材的安全检查,如有安全隐患应及时排除后,再进行组织教学。例如学校的操场,人来人往,砖块石子、果皮纸袋、饮料瓶子等,亦不足为怪,不足为奇,特别是小学生、学生家长等人,丢三落四,亦在情理之中;这些为学校的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更为体育课带来许多不安全因素。因此体育老师要根据体育课的实践活动内容,组织个别学生迅速检查,最好轮流值日,事先安排,养成习惯,既节省时间,又保证本节体育课有个安全的场地。
(三)要保证好场地器械的安全
器材的放置有必要考究。跑的项目中最好不用球作标志物,尤其往返跑和蛇形跑等,若用球作标志物一旦学生无意触及它,它容易滚动而离开原有位置,可能让学生绊脚,更甚者脚踩球造成严重的伤害事故。
1.学校的单杠、双杠、爬竿、爬绳等,受日晒雨淋,天长日久就会生锈、腐烂,没有及时保养和修理更换,学生在活动时器材发生断裂,致使学生摔伤。针对当前小学场地器材的现状,教师首先应当在上课前提前检查场地器材的安全性,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场地器材的安排及学生的组织都要有科学性,杜绝放羊式体育活动现象的出现;其次学校应加强体育器材的管理和维护,定期检查各种体育设施并及时进行维护和更新。
2.还有在搬运器材过程中打闹,致使器材不慎跌落,体育课后将铅球、铁饼、标枪等危险器材随便摆放在操场上,又无人看管,学生因好玩致使造成人身伤害。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安全事故,所以一定要引起体育老师的注意,课前、课后搬运器材要对学生讲清楚,千万不能在搬运过程中打闹嬉戏。此外,体育课后不宜将危险器材如铅球、铁饼、标枪等随意摆放在操场上以方便下节课使用,以免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学生因好玩致使人身伤害。
三、高度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教师要高度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专门安排一定课程进行教学。例如开设体育保健课、运动生理课等有关生理和心理的课程,保证体育课程的顺利开展。教师应加强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在实践课及理论课中进一步强调安全的重要性、必要性,传授一些自我保护的要领与方法,使学生掌握常见的运动损伤及生活中常见安全问题的处理方法;老师还要注意观察学生上体育课过程中的各种异常表现。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良心理倾向并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消除安全隐患;同时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安全保护意识,做到随时随地注意保护学生,并能对课堂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及时加以预见,对突发事件做出快速准确的判断和反应。
一、目前小学语文教育的形式
语文的应用性强,应用范围广,是一门基础工具性较强的学科。学生从小打好语文基础,对其今后的发展相当重要。然而,当今我国的小学语文教育并没有从根本上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一直以来,人们总是批判中国的教育体制过于制度化。而今,尽管已经实施了新课程改革,中国的教育体系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1.教师的不恰当教育方法
我国现今的教育模式主要是实行大班制。在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大多数教师的教育方法常常过于机械化,他们倾向于实施“教师问、学生答”的教育制度,甚至于有些教师更是对学生实行一味灌输的方式。受到当今中国教育制度的影响,小学语文教育无法实施“一对一”的教育模式,这使得学生没有受到针对性的教育。有些教师过度依赖教材,偏信教材内容,一味地为学生标注所谓的重点内容、难点内容,这就局限了学生的思想,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小学语文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处理不当,仅仅根据教材编者的编排顺序授课,使得课堂教育缺乏了灵活性。
2.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
学生如果在小学时期养成不良习惯,一旦成为了固定习惯,就很难在长大后改正。特别对于6至11岁的小学生,我们应该注重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在这个时期,学生的习惯比较容易形成。一、二年级的学生就应该形成正确的坐姿和写字姿势,培养自身良好的学习习惯。然而,或许由于当今生活较为舒适,小学生在写字、读书时喜欢趴在桌子上,或者单手撑着头,他们认为这样的坐姿比较舒适。但也正因为学生养成了这种习惯,他们在以后就更容易形成懒惰的性格,并且没有纪律性。有些学生在看书时就好像要把书本上的内容“吃”进眼睛一样,这主要也归咎于学生坐姿的不正确。行走在学校的走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个个小学生像“老教授”一样挂着一副眼镜。现如今说学生整体的近视情况已经十分严重。另外,由于中国的教育习惯,许多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常常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在课堂互动环节,教师没有设置一些较为新颖的问题,常常是让学生回答“是”或“不是”,或者让学生从课文上直接找答案。如若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观点,教师也会教育学生往课本上的知识思考。基于这种情况,学生倾向于采用盲目背诵的方法来应对教师的教育模式以及中国的考试制度,这样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发散思维发展极其不利。
二、小学语文教育的对策方案
教育的工程浩大。在新形势下,我们要把握小学阶段这样的黄金时机,为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1.课前充分准备
对当今形势下的语文教育情况大体把握后,我们首先要转换自身的教学观念。教育应该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我们要正确了解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授课编排。在授课之前,我们不仅要结合参考资料,充分了解书本内容,还要充分考虑教学流程的安排,掌握教学的进度。在教学前,我们要对编者的编排目的进行了解,通过自己对学生的接触,了解学生的需求,并根据自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设置教学程序。由于小学生的思想还不成熟,他们对教材的把握也不够到位,因此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十分重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当今教育部门要求我们在授予学生知识的过程中应该实施素质教育。我们要充分认识学生的现状,为学生设置合适的学习流程,让学生顺利跟上教学的步伐。
2.课中有效实践
在授课过程中,我们既要根据既定课程计划进行教学,也要学会灵活变通。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词汇和课文,也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我们可以灵活变动教学内容,不局限于教材,例如列举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课文。我们应该正确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创新能力,鼓励他们进行思考,发散他们的思维。在授课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学生的反应,如果学生有的摇头,有的说小声话,有的用渴望的眼光看着我们,此时,我们应该意识到学生并无法抓住我们的教学内容。因此,我们可以采用互动教学的方式,应该与学生进行相互交流,理解学生的内心思想,从多角度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循序渐进,有的放矢地进行施教。只有学生大体能够跟上教学的进度,才能保证我们的授课取得较大的成效。
3.课后认真反思
在结束了课堂活动后,我们绝不能草草了事。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认识到自己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反思课前准备是否充分、合理,课堂授课是否达到成效,并认真进行记录,对自己做得较好的方面要继续发扬,对自己做得不好的方面要进行改正。小学生的接受能力还是比较高的,我们应该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从小开始用心接触语文,为他们以后的发展夯实基础。
三、结语
总而言之,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并不是简简单单地将自身的学术知识传授给学生。小学语文教师是学生的启蒙者,在当前极富挑战性的教育现状下,我们应该紧跟时代的脚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正确教育、指导学生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充分发挥教师的启蒙作用。
参考文献:
1.郑红渠.重庆地区中小学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9(1).
一种教学模式是否合理有效,就要看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是不是能够满足企业对此类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具体做法可以概括成“围绕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设置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由具有理论实践综合能力的一体化教师,通过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完成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一、学生的素质现状适合一体化教学
目前中职生普遍文化素质低下,他们大多数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而形象思维能力尚可。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讲授专业课,整堂课从头到尾讲授听得见、摸不着、看不见的理论,少数抽象思维能力较强的同学尚可接受,而大多数同学听起来昏昏欲睡,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我们在教学理念上,应根据目前学生的现状,顺其自然,加强形象思维教学,多给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同学们从枯燥乏味的理论中解脱出来,获取他们需要的就业技能。
二、传统的教育模式已阻碍了中职校的改革和发展
随着中职校改革的深入,学制的缩短,特别是理论教学时间的不断压缩。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和集中实习分别进行,而且由教务、技能两个科室安排、考核和管理,这就出现了部门独立,理论教学与技能实习脱节。
三、一体化教学能推动教材的改革
目前有些教材的教学内容与市场严重脱节或滞后,而且实用性不强,而一体化教学凸显了形象思维教学,这就要求教材的侧重点要转移到操作技能上来,要求理论浅显易懂,简洁明了,可操作性强。这就要求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舍弃一些烦琐冗长的理论,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四、一体化教室的建设与管理
一体化教室是实现一体化教学的硬件条件。首先要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其次是学校应重视一体化教室的硬件建设,加大投入,把一体化教室的建设工作纳人学校的工作计划中;学校还应该加大对一体化教室的管理力度,使一体化教室发挥最大的作用。一体化教室面积要足够大,基本设备和常规设施要达标,安全设施要到位,做到“规则、制度、管理责任人名单”上墙。
五、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性
除了实施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外,相信每名教师都能深刻地体会到“双师型”教师对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及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并且都在不断地思考尝试如何更好地成为一名“双师型”教师。技工学校应该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的办学思想,这样的教学机制在学生掌握技能的同时,还能使其得到全面发展。要求所有的理论教师均应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既能讲授理论知识,又能带领学生进行实操练习。
六、教材的完备
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必要保证是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的、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的一体化教材。在开发教材过程中,立足于专业理论学习和专业实践有机结合,立足于满足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和专业技能发展的需要。
七、实施一体化教学取得的主要成效
以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学习优良作风和优秀品德批示的重要精神为指导,不断提升全市水利系统党员干部政治品德、思想道德、为官政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着力构建“不想腐”的制度机制,进一步把精神打造成XX水利干部队伍的鲜明特质,促进XX水利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二、主要内容
1、开展“五德”宣传活动。每年局党委中心组组织一次以弘扬“五德”为主题的学习会,各党支部利用“”形式组织党员干部职工学习,每年市直水利系统集中组织一次“五德”教育辅导,并撰写体会文章,组织党员干部赴纪念馆瞻仰伟人风采,全面加强水利系统干部职工廉洁从政教育,深入推进廉洁水利建设。
2、开展“五德”助廉活动。将“五德”作为筑牢党员干部思想道德防线的重要抓手,提高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和拒腐防变能力。每年围绕“五德”标准,开展十佳勤廉标兵评比活动,推动党员干部比学赶超、争当典型。积极开展“五德”干部培养工作,努力使党员干部将“五德”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3、开展“五德”三进活动。“五德”教育进水利工程工地,建立“三监”联动机制,积极开展以恩来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廉政文化进工地活动,借助社会中介机制加大对民生水利监督管理。“五德”教育进道德讲堂,举办“学习恩来精神建好民生水利”专题讲座,组织开展践行“五德”主题演讲会,邀请有关专家组织“五德”教育辅导。“五德”教育进宣传阵地,利用XX水利网、大厅电子屏、公告栏等宣传恩来精神。
4、开展“五德”创建活动。结合水利工程面临的新形势,当前水利工程建设领域面临的廉政风险,开展“五德示范工程”创建活动,探索建立权责清晰、程序规范、管理科学、安全文明的工程建设管理机制,构建预警及时、监控有力、配套完备、科学有效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培养一批作风优良、行为规范、业务过硬、清正廉洁的工程建设管理队伍,确保工程、生产、资金、干部“四个安全”。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处室、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充分认识开展深化“五德”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把教育活动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亲自安排部署,切实承担起领导责任。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抓好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使他们从小知法、守法、用法,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努力实践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行动。因此,对小学生进行普法教育要按照科教兴国、依法治国的要求,坚持持之以恒,坚持校内外结合,坚持课内外结合,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
二、主要内容和做法:
1、教育内容:
《宪法》、《国旗法》、《刑法》、《刑事诉讼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环境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道路交通安全法》、《禁毒法》、《卫生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法制教育读本》、《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和本校自编的《学校规章制度》、《学生常规教育管理要求》。
2、师资力量:
学校所有教师为普法工作基本师资。学校主任、班主任都要成为学校“法律明白人”。×××老师为我校兼职安全教育员,负责全校的法制安全教育,再聘请荫子派出所的×××同志为治安副校长,负责对全校的法制教育进行指导;选送骨干教师参与法律培训;举办班主任法律学习班,使他们具有初级法律知识,逐步养成依法管理班级习惯,能解答一些简单法理。从而形成校级——班级——外聘三级师资力量。
3、教育时段:
⑴每学期,邀请治安副校长作一次社会及学校周边治安情况报告,教给学生自我保护的应对策略。
⑵每年的四月份和十一月份,邀请综治副校长分别与教师、学生进行一次有关法律法规的互动式对话。
⑶周一升旗仪式,结合上级要求或学校实际,安排有关校领导讲话。每学期不少于五次。
⑷每学期教导处要安排两个课时,由任课老师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
⑸晚点和少先队活动课,班主任结合学校相关要求,对本班学生进行简单的法规教育。
⑹每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五班队活动课,对全体学生进行一次法律法规教育。
4、教育阵地:
(1)互联网。根据法制教育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上网学习。
(2)红领巾广播站。每星期二、四下午1:30~2:00由各班选派的小播音员轮流播出,内容由各班小记者采编,并经由学校德育负责人审核。
(3)学校宣传栏。由校宣传组负责,定期张贴法律法规资料,学校相关活动照片等。
(4)班级板(墙)报。由班级宣传委员和学习委员负责,配合上级、学校要求,在“法制”专栏上登载相关的活动要求、案例、警言等。
5、教育形式:
⑴教育者先受教育。教师普法教育尤为重要,要通过学习、培训、测试,使教师学法守法,并能依法施教,做遵纪守法的带头人。
⑵开展少先队主题教育活动。坚持开展争戴雏鹰奖章活动,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争戴环保章、小回收章、清洁章、消防章、法律知识章等,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中受到法律熏陶。
⑶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如:配合环保部门,开展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的“小雏鹰活动”;配合消防部门,开展“11·9”少年消防警校活动;配合工商管理部门,开展“3·15”消费者维权行动日活动等。
⑷家长会。利用每学期各年级分别召开家长会之机,邀请法制教育工作者做专题报告,向家长发送宣传教育材料,并建立家校联系制度。以动态管理形式监控学生的校外活动。
三、态度与决心: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小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我们将站在科教兴国、依法治国的战略高度,从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出发,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增强做好少年儿童法制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合理安排,长年坚持,定期研究和落实,不断探索新思路,拿出新措施,使法制教育工作连年上台阶。
××完小校园综合治理领导小组
2005.3
附:
××完小
校园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副组长:×××(荫子派出所副所长)
××(校长兼党支部副书记)
成员:×××(政教处主任)
×××(教导主任)
【关键词】建设法规案例教学成人教育
一、案例教学法概述
对于案例教学,章友达认为案例教学是一种“以实证的描述引入情境,引起分析、推断、演绎、归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实战性和针对性。”[1];傅永刚认为案例教学是“教育工作者通过精心选取的典型案例来以案说理,模拟再现仿真的情境,使学习者在特定的环境和氛围里充分感受实际工作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及掌握其内在的理论,并运用这种理论自主地分析案例并拟定解决问题的方案”[2];曾莉认为案例教学是以“过去或现在已发生或正在发生的问题的讨论为核心,通过仿真环境的创设来使学生学习在动态复杂的环境中利用理论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3]。他们的核心观点都是表明案例教学是通过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互动式教学的特质来加深学生对原理概念的理解和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全过程案例教学法的构建和实践
《建设法规》全过程案例教学设计遵循了“需求分析—设计构想—实证检验—效果验证”的研究思路,构建了从案例开发到案例课堂教学,再到案例评价的整合式案例教学模式。(一)需求分析在2017年对浙江电大开放学院、金华电大、丽水电大等教学点的成人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调研学生的年龄、性别、初始能力、就业状况、学习目标、学习需求等信息。此次调研共收回问卷164份,回收的问卷全部有效。有近80%的学生都从事土建行业或者跟土建相关的工作,但也有部分学生完全没有土建行业经验,工作经历和专业背景差异大。对于案例教学,半数以上的学生认可教师先阐述相关知识再进行案例讨论的方式,56%的学生希望通过案例教学的模式可以提高判断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2%的学生希望可以培养和掌握理论知识,综合决策和行动的能力较少学生关注。学生比较喜欢在课堂上交互询问型讨论,对学生自身主导性比较强的角色扮演或者对抗与合作的讨论方式比较冷淡,这也与成人学生的学习特征比较符合,成人的学生在课堂表现或者交流的欲望较低。
(二)设计构想
全过程案例教学模式的目标:聚焦职业能力的提升,围绕职业情境的构建和学生中心地位的转变来体现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教学与真实职业的融通和对接[5]。全过程案例开发遵循工程项目建设流程,涵盖工程建设从可行性研究到物业管理全过程。案例内容建立在客观、真实的素材之上,并尽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可以供学习、推广的。
1.课前学习平台自主学习:先期知识的建构
在课堂案例教学之前的准备阶段中,辅导教师先在网上学习平台上提供课程知识点和案例信息等资料,要求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主要熟悉案例及相关知识点,便于理解和进入情境并进行分析思考。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结合工作经验和专业认知并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形成初步的观点。这个过程是学生率先进入情境并进行思维先期整合的过程。
2.课中案例分析师生互动:知识整合和深度建构
在面授环节主要开展课堂讨论,辅导教师根据案例邀请学生表达观点,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对每一种法律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在课堂上扮演导演的角色,是整个过程的组织者和讨论的引导者,激励学生思考,调动讨论氛围。而学生处于具体的案例情境要通过思辨来锻炼倾听、表达能力和批判精神,从而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自我建构。3.课后讨论答疑总结升华:知识的深度建构和整合最后是课后总结评价阶段,要求学生在网上学习平台上进行案例总结,这是学生经过先前的自我学习、课堂讨论、师生交流和教师点评后最终形成的分析结果,这个环节是学生对整个案例分析过程的全面梳理和回顾,进而巩固和补充先前建构的逻辑路线和寻求答案方式的能力。通过上述三个环节设计,可以让学生在案例教学的全过程中实现多次的知识与能力的自我建构,每一次建构都在上一次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形成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由表象到本质的过渡。如下图1所示:图1全过程案例教学流程图
(三)实证检验
教学实践选择了浙江电大开放学院、杭州电大、金华电大、丽水电大四个教学点。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课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了串连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的案例情境,通过相应的学习资源,如学习网的视频、课件等供学生自主学习初步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完成第一次的知识建构。课中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选择学生发言、对各种看法进行点评、给出参考答案、解答学生疑问,完成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建构知识。课后则让学生在线上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来完成学生进一步的知识建构。
(四)效果验证
全过程案例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模拟的环境中进行,充分地激活学生担当决策者的职业意识,不断强化职业自信心,促进学生的知识结构实用化和能力结构实践化。在对四个教学点教学效果追踪分析的过程中,确实感受到了案例教学对课堂气氛、师生互动、线上讨论等方面带来的变化。为了对比传统教学模式和案例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选择了信息搜集与整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沟通与协调能力、分析决策能力、创新能力等五项指标进行分析:说明:表中的百分比为对能力的认同度(“作用很大”和“作用比较大”的合计比例)从上表结果可以证明采取全过程案例教学法可以明显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开拓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
三、教学实践存在的现实问题
1.案例设计的成熟度
教学实践过程中对于案例编写的难度层次把握不够,成人的学生层次差异明显,大部分学生很难分析综合性的案例。案例中知识点的布局也有很多不合理之处,教学大纲和案例知识点的融合有待完善。
2.教师的能力与背景
教师对工程项目全过程中涉及到实际问题并不是很了解,相应地法律法规实际应用也不是很熟练,导致教师对部分案例的驾驭能力较弱,并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开展广泛讨论,教学效果未达到预期。
3.学生的能力与背景
案例教学需要学生提前阅读案例,搜集资料,但是成人的学生投入学习的时间很难保障,课前准备不够,搜集资料的能力偏弱。此外对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储备各不相同,在分析案例的时候比较直接、本能,并不能达到教师预期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