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环境安全管理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宫颈癌患者;放疗;护理;安全管理
宫颈癌是指发生在子宫阴道部及宫颈管的恶性肿瘤。据WHO报道,在全球范围内,每年约有20多万女性死于宫颈癌。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现宫颈癌的病例为13.15万人[1]。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收治的88例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旨在探讨宫颈癌放疗患者的护理方法及安全管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收治的88例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年龄39~82岁,平均58.3岁,88例患者全部经病理证实,其中腺癌4例,占4.5%,鳞癌84例,占95.5%。鳞癌84例中,G1级6例、G2级10例、G3级8例和G4级60例?88例宫颈癌患者全部行体外加腔内放射治疗?
1.2 方法
1.2.1 心理护理:在术前应向宫颈癌患者介绍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感觉及对应措施,讲明腔内放疗的目的意义及其重要性,并介绍一些成功病例。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关心、安慰、鼓励患者积极接受治疗,以免贻误病情,解除其思想顾虑和紧张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强调心理对病情的作用,支持患者以积极的最佳心态接受治疗[2]。
1.2.2 饮食护理:饮食以增强患者抗病能力,提高免疫功能为主。多吃易消化、高蛋白、高Vit的食物,增强体质。嘱咐患者多饮水,以防口干和便秘、尿少等。当患者阴道出血多时,应服用些补血、止血、抗癌的食品,如藕、薏苡仁、山楂、黑木耳、乌梅等。当患者白带多水样时,宜滋补,如甲鱼、鸽蛋、鸡肉等。当患者带下多黏稠,气味臭时,宜食清淡利湿之品,如薏苡仁、赤小豆、白茅根等?宫颈癌患者应禁忌肥腻甘醇、辛辣香窜、油煎烤炸等生湿、生痰、燥热,易致出血的食品?患者白带多水样时,忌食生冷、瓜果、冷食以及坚硬难消化的食物,带下多黏稠,气味臭时,忌食滋腻之品[3]?
1.2.3 积极控制并发症:宫颈癌放射治疗并发症以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为常见,主要因放射线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所致,宫颈癌放疗患者应每周至少化验血常规1次,如果白细胞总数低于3 000/mm3时,应暂停治疗,可口服Vit、利血生、复方阿胶浆等,必要时输成分血和升白细胞治疗?宫颈癌放疗容易引起膀胱黏膜受损,合并感染可出现尿频、尿痛、排尿困难、血尿等症状,在治疗期间嘱咐患者每天饮水1 000~2 000 ml,注意会清洗卫生,及时应用抗感染、止血及对症治疗,以缓解膀胱刺激征,可适当口服Vit C、氟哌酸防止尿路感染。少数患者还可能因放疗而引起直肠炎,一般性胃肠道不良反应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时,除饮食调整外,可给予助消化药,或者给予Vit B6、胃复安等止吐药,以改善症状,减轻反应?对急性直肠炎应立即停止放疗,用消化道黏膜保护剂,思密达,口服,3次/d,或每晚保留灌肠;腹泻次数多,口服易蒙停,抑制肠蠕动,延长肠内容物的滞留时间。
1.2.4 其他护理:放疗前用1:5 000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外阴、阴道冲洗,冲洗要充分、彻底,坚持冲洗1次/d,阴道冲洗可有效清除坏死、脱落的组织,减少感染,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状态,避免阴道粘连,以利于炎性反应的吸收与消退;同时能清除放疗后坏死的组织,提高放疗敏感度,预防盆腔腹膜炎。
1.2.5 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保障患者及医护人员生命安全的必备条件,是控制或消灭不安全因素、避免发生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客观需要,严格管理是放疗安全进行的保障,各位护理人员应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技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技术,预防交叉感染。同时护理人员本身应采取有效隔离和自我保护措施,接触患者血液、分泌物、体液、排泄物等立即清洗消毒。
2 结果
本组患者除3例出现轻中度放射性直肠炎、1例发生放射性膀胱炎外,无一例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也无其他交叉感染的发生。88例宫颈癌患者经体外加腔内放射治疗及护理,原发病灶得到有效控制,通过有效的护理及安全管理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明显减轻了并发症带来的不适与痛苦。
3 讨论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早婚、早育、多产及性生活紊乱的妇女有较高的患病率。宫颈癌初期没有任何症状,后期可出现异常阴道流血。目前治疗方案以体外加腔内放射治疗为主,若在行体外加腔内放射治疗的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指导、饮食护理以及安全管理有助于宫颈癌放疗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李晓清,张程玉,曾小朵.妇产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J].护士进修杂志,2008,19(10):941.
关键词:环境工程;实验室;危化品;气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8-0276-03
随着科技化发展的日新月异,人类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全球性环境挑战。我国北方出现的雾霾天气、沙尘暴天气、一些地区出现癌症村等环境事件表明,环境安全保护工作已是刻不容缓。目前,环境问题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及重视。社会对环境工程人才需求在逐年增长。环境工程实验室是环境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和统一,成为高校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我校环境工程实验室成立于2011年,拥有150万元的设备、实验装置和实验室条件,且在进一步的扩大和建设中,目前已建成的实验室包括环境分析实验室、污染控制实验室、环境微生物实验室、环境监测实验室等,承担本科生的环境化学、环境微生物学、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等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笔者在实验教学及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实践中,对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室安全管理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总结。
一、环境工程实验室现状
随着本校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室规模的不断扩大,实验室设备种类越来越多,技术越来越先进,基础实验、开放实验及科研实验等总学时数的比例越来越大,实验室在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从而也暴露了实验室管理的弊端:
1.危化品安全管理不到位。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室是化学实验室和生物实验室的结合体,实验室所用化学试剂大多属于化学危险品,具有易燃、易爆、有毒等特点。在实验过程中,若不遵守危险化学品使用操作规程、随意使用、使用完毕后未放置到规定地点,甚至有部分同学本身对化学试剂的性质不够了解而盲目使用等,易导致危险事故的发生。环境实验室排放的废液包括酸碱废液、有机溶剂废液和微生物废液等,这些废液大多为剧毒的“三致物质”,若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地下水或者混入生活垃圾中,会对周围的水源、土壤等环境造成严重危害[1]。表1列出了2010级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主要实验课程名称、所涉及的危化品及产生的主要污染物。
2.气瓶安全管理不足。在高校实验室中,高压气瓶配合各种仪器使用越来越常见,气瓶是具有潜在危险性的特种容器,瓶内充装的气体具有压力、可燃性、氧化性、腐蚀性、化学不稳定性等特点,气瓶的管理也是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首要任务,使用时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否则就可能引发爆炸事故。表2对环境专业实验室主要使用的气瓶作了整理。
二、整改措施
1.加强危化品管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申请危化品安全使用许可证的单位,应根据所使用的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危险特性以及使用量和使用方式,建立、健全使用危化品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保证危化品的安全使用,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有与所有使用危化品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2)有安全管理机构和专职安全管理人员;(3)有符合国家规定的危化品事故应急预案和必要的应急求援器材、设备;(4)依法进行了安全评价。通过上述可知,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室所用危化品量较大,品种较杂,难以管理,针对于此,校、院(系)、实验室三级管理模式,将安全管理工作分解到各级部门,落实到每个人。实验室安全负责人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要全面负责,应制定实验室安全手册,以保障实验室人员和操作者的安全。我校使用危化品的二级学院必须按照规定流程申请、领用危化品,如图1。
根据学校及分院要求,结合环境工程实验室自身特点及现实情况,危化品管理作了如下规定:①配备专职人员负责监管实验室危化品的使用,实验室内配备可临时存放危化品的铁皮柜。②定期为专职人员进行危化品管理培训。③所有危化品严格按类存放保管、发放、使用,并妥善处理剩余物品和残毒物品。④剧必须以一次实验的用量领取,且在当日进行实验前领取;做好实验记录并备案,若一次没有完全用完,应及时归还到危化品仓库,并做好称量登记。⑤使用危化品必须做好保护措施,易挥发物质应在通风厨内进行操作;使用人按规定分类使用防毒口罩或防毒面具。⑥建立台账,按不同的类别、用途、属性、编号、登记和输入计算机,方便查询危化品的使用去向。
2.三废排放物管理。实验过程中或实验结束后,会产生“三废”(即废气、废水、废物),实验室应严格遵守国家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不得随意排放“三废”,以免污染环境。规定如下:①实验室指定专人负责收集、处理、存放、监督、检查有毒、有害废液、废固的管理工作。②配备回收装置,对实验后产生的化学废液、固体肥分类收集。③实验使用后多余的、新产生的或失效(包括标签丢失、模糊)的危化品,不得乱倒乱放,应按规定存放,及时清理。
3.气瓶安全管理。环境分析实验室中测定污水中的铜、锌、铅、镉等重金属元素时要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在使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时要用乙炔、氩气,这些气体都是压缩气体,如操作不慎,有可能会引起爆炸事故,因此,气瓶安全也显得非常重要。①气体必须存放在阴凉、干净、严禁明火、远离热源的房间。②实验室需配备温湿度计,每次实验,除登记大型仪器的使用情况外还需登记实验室的温湿度情况。③气瓶分别配备标志防爆柜及报警器系统,经常检修,维护线路以及通风、防火设备等,实验结束,及时切断电源、气源、火源等,消灭火种,关闭门窗。④气瓶充装必须按照危化品申请领流程进行申购,并做好登记记录。
环境工程实验室由于其自身独有的工作特点,涉及的管理问题较多且较散,创建安全高效的危化品管理模式、加强气瓶的安全管理及用电安全意识等,是环境工程实验室高效运行的关键,对实验室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在环境实验室的管理中,我们认识到管理还有许多方面有待于完善,还将面临更多的挑战,需要专业教师及实验室管理人员共同努力来支持体系的顺利运行,以实现实验室管理的规范化、系统化、使环境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陈琳.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
[2]李峰.陶隆凤.刘洋.高校实验室管理创新的思考[J].Scientific Recearch,2011:1869-1870.
关键词:城市地铁;施工安全;安全管理
一、安全管理体系建立
安全管理作为合同管理的一部分,必须满足合同要求。根据施工合同要求和业主、上级单位预期,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明确项目安全管理方针和管理目标,这是建立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
根据工程项目资源投入和组织架构,组建合理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管理部门和满足要求的人员,合理分解安全管理目标,落实到每个系统部门和作业人员。根据每个责任人的分解目标,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以文件形式明确每个责任人的安全管理目标和具体管理责任。安全生产责任制必须责权匹配,职责明确,可操作性强。各层级、各系统部门之间的安全管理隶属关系必须在责任制中划分明确,避免在实施中互相推诿扯皮。
二、事故管理要素分析
根据安全系统论原理,事故系统涉及的四个要素,即“4m”要素为:人(men)――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的最直接因素;机(machine)――机的不安全状态也是事故的最直接因素;环境(medium)――生产环境不良影响人的行为和对机械产生不良的作用,是构成事故的重要因素;管理(management)――管理的缺陷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因素,但管理是重要的,因为管理对人、机、环境都会产生作用和影响。[1]下面将结合城市地铁施工特点,从这四个方面探讨城市地铁施工安全管理。
(一)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安全事故最主要的原因,也是大多数事故的最直接原因。据统计,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事故占70%以上[2]。故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避免工程事故的最重要的措施。
现在生产第一线从事施工作业的人员以农民工为主,安全意识低,施工随意性大,且经常变换工地,对施工现场不熟悉。现场基层管理人员为加快施工进度,习惯性违章指挥也时有发生,如不及时杜绝,必将造成安全事故。
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必须从安全培训做起,严把人员进场关。所有作业人员进场施工前,必须严格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使其明白现场作业的危险性,提高其安全意识,告知其现场作业时可能涉及到的危险因素和应对措施,对其所从事的工作正确操作方法进行书面的安全技术交底。在培训中明确告知其一旦发生事故的应急处置措施和逃生路线和信息报告方式和渠道。作业人员转岗或作业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必须重新进行安全培训和交底。现场特种作业危险性大,专业性强,如操作不当,极易造成安全事故。这些岗位必须由经过国家认定的专业培训,并持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才能上岗作业。安全培训必须方式灵活多变,注重实效,并通过班前讲话、板报、宣传标语等方式强化效果。
日常安全检查是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必要手段。现场管理人员对现场发现的违规操作、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行为一经发现必须严厉制止,并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对不服从管理者,经批评教育和处罚仍不改正的,必须清除现场。
(二)物的不安全状态
机系统把生产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的机械、物料、生产对象以及其他生产要素统称为物[3]。在城市地铁施工中物的不安全状态主要指工程施工主体结构风险、施工机械运转风险和现场物料存储风险等。
1、主体结构施工风险
工程主体结构存在的风险是工程最大的风险,如技术措施不到位,极易出现基坑坍塌,隧道涌水塌陷、周边沉降超标等安全事故,工程将功亏一篑。确保工程主体结构施工风险的根本措施是施工方案。[4]施工方案须以设计图纸、施工规范和业主要求为依据,结合工程地质情况和环境,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技术方案。施工方案在实施前必须先对主要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在方案实施过程中,技术人员要进行监督和指导,关键工序全过程旁站,确保方案落实到位。施工方案必须实行动态管理,根据施工过程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反馈,调整和变更方案,确保方案的准确性和可实施性。方案实施过程必须留下记录,确保可追朔性,一旦发生问题便于查找原因和责任追究。
2、机电设备运行风险
现代化施工的难度和规模决定了施工技术的先进性,必然要求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机具才能满足要求。地铁施工中设备多,功率大,种类多,特别是大型机电设备功率大、专业性强,如果管理不善,极易造成安全事故,尤其是垂直运输和水平运输设备等大型设备,速度快、能量大,一旦发生事故极易造成群死群伤。项目部必须设置专门的设备管理部门,配置经验丰富的设备管理人员,设备和机具建立档案进行管理。
设备进场必须组织验收,确保其机况良好,安全设施齐备。在设备运转过程中做好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定机定人管理。垂直运输、水平运输设备必须在其运转范围内进行有效隔离警戒,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施工用电专业性强,危险性大,必须严加管控。从施工规划阶段就必须做好对施工用电做好周密规划,编制《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并按其布置线路及主要配电设施。现场严格按TN-s系统布设,专业电工操作,并每日巡查,消除隐患。
3、施工材料存储运输风险
施工现场材料多,周转频繁,场地有限,还有些材料有毒易爆,危险性较大,材料设施管理必须作为现场安全管理的重点。在施工策划阶段必须对场地做好规划,各类材料存放位置,运输通道,存储方式等作出明确要求。施工场地实行分区域规划,标准化设置,责任制到人,定制化管理。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危险性材料必须单独设置库房存放,并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严格管理确保安全。
(三)不良环境风险
1、施工场地内及周边建构筑物管线等风险
城市施工,场地内和周边可能有各类管线和地下高空构筑物,一旦破坏将造成严重后果,影响极大。场地周边有各类建(构)筑物,工程施工使原有地质结构、地形地貌等出现变化,可能对周边建(构)筑物失去原有的平衡,地表沉降超标、周边建(构)筑物失稳、场地及周边管线破坏等危害。
工程施工前必须对施工场地及周边建(构)筑物、管线设施进行认真调查和梳理,并用物探、洛阳铲、挖探沟等方式现场实地核查,与产权单位共同现场确认,建立档案进行管理。对现场管线及周边建(构)筑物,根据施工对其影响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等因素进行分级管理。各类管线和构筑物条件具备的将其改移至安全位置。如不能改移的,必须采取措施严格管理。危险性较大的管线和构筑物,必须制定专项保护方案,施工前对现场作业人员进行明确交底,并由技术负责人和生产负责人共同签署“危险地段动工令”,施工过程中安排专人旁站监控。一般危险性管线和构筑物附近施工前,必须对其准确位置进行补勘确认,对现场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严格交底,施工技术人员加强巡查和监控,确保其安全。
2、形地貌环境存在的风险
工程施工改变了原有地形地貌,场地出现高差、施工通道、孔洞等不安全区域,如不及时防护,极易造成安全事故。据统计国家住建部公布,2013年前三季度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发生高处坠落事故213起,占事故总数的55.47%,是事故发生事故的第一主因。施工中,对现场出现临边、孔洞、通道口等四口五临边场所必须及时设置安全防护,做好安全警示,留出安全通道,确保人员作业场所安全顺畅。
(四)安全管理缺陷
由于个人的能力和责任心的不确定性,当前社会形态下的作业人员的流动性,施工过程的动态性及工程主体及周边环境的未知性,施工管理过程必然存在的各种缺陷和漏洞,这就要求安全管理必须是动态管理,不断发现施工管理中存在的缺陷,不断制定各项措施去弥补。首先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另外要严格劳动作业纪律,强化业绩考核和责任追责,强化项目管理执行力;第三要通过人性化的管理,提高作业人员对企业和项目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自觉融入项目管理中;第四要加强安全培训教育和安全宣传警示,提高安全管理意识,营造安全管理氛围;第五不断根据施工进展和条件变化,不断更新和完善各项安全管理措施,动态管理,与时俱进;第六要加强与上级单位及周边环境的沟通和信息交流,及时根据各方安全需求调整完善施工方法和管理制度。
(五)应急管理
为应对施工现场可能出现的突发事故,必须按照“以人为本,实用高效”的原则,分析施工中可能出现的意外事故,结合项目资源和组织架构,做好充分的应急救援预案。应急预案必须结合现场,可操作性强,并对所有参与者做好培训,定期组织演练,根据演练效果进行改进。施工现场必须准备充足应急设备和物资,专人妥善保管和维护,严谨私自挪用。项目部必须建立高效的应急信息指挥中心,理顺应急通讯系统,现场一旦发生险情,第一时间上报至应急指挥中心,并以最高效率采取应急措施,防止险情进一步扩大。应急管理必须首先将疏散危险区域人员,救治伤员,确保人员安全放在第一位。项目指定专人与地方医院、公安消防、地方政府、上级单位、各级管线等单位抢险机构建立联系,一旦发生事故立即进行沟通,取得其支援。信息指挥机构专门对外信息,避免信息满天飞,影响和延误抢险救援。
三、结束语
地铁施工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动态管理进程,必须建立在在严密的组织,规范的管理,标准化的作业和完善的应急机制基础之上,全项目责任部门和人员共同努力,密切配合,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改善不良的施工环境。同时,安全管理还是一个动态管理,要不断的修订施工方案和各项管理制度,弥补安全管理中出现的管理漏洞,才能确保地铁施工安全管理的顺利实施,达到安全管理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闪淳昌、卢齐忠主编《现代安全管理原理》(2003)53~54
[2]前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孙华山2004年10月23日在中国青年报公布。
【关键词】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交通工程建设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此同时,交通工程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近些年来,交通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为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隐患,因此,交通工程安全管理问题成为而来人们关注的重点话题。
1 我国交通工程安全管理现状
第一,管理机构纷繁、交叉,导致管理水平低下。交通工程的管理层一般都是临时抽调、临时组建的,极易出现社会资源的重复配置,不仅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会导致很多的管理问题。
第二,一些施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健全、不落实,执行不到位,有的项目经理长期不在岗,导致项目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不落实;有的项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配备或配备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造成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无专人负责。一些监理单位安全监理责任不落实,没有真正开展安全监理工作,现场安全监理不到位。
第三,在一些交通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中,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培训不够,主体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安全标准和规范的自觉性差,“三违”现象屡禁不止,缺乏基本的安全作业技能、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能力。
第四,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未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对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未编制或虽编制了专项施工方案,但由于审核把关不到位,使得施工方案存在缺陷、不完善,或安全技术措施不完善,没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 交通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近几年我国的安全事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且存在许多重大事故,严重影响了我国建设现代交通网的进程,同时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对此,我国采取了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防范,加强管理交通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监督,有效降低了事故发生率,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加强交通工程安全管理,不仅可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减少伤亡人数,还可以促进工程施工进程,使施工质量得以保证。
3 交通工程项目安全管理要点
3.1 健全安全保障制度
在交通建设的项目实施过程中,选配科学的设备,机械设备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合理的选择,根据项目工程的实际情况,设立相关的安全管理机构,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并将其落实到位,确定施工工程中的责任人,将每个管理工作交给具体的执行人,对安全管理进行分解和细化,规划好各个部门的管理职能和责任,任务环节透明化,保证工程管理有序的实施,并且进程进行大规模的检查,采用奖励模式,激励工作人员对工作的热情。
3.2 工程安全应急预案的编制
交通工程施工安全应急预案体系包括综合应急预案、工程项目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编制应急预案应当在开展风险评估、应急资源调查和能力评估的基础上进行。交通建设主管部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当对各自编制的综合应急预案组织评审。应急预案通过评审、审批,后,编制单位应当将预案送达预案涉及的其他部门和单位。交通工程施工安全应急预案编制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演练制度,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当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预案和相关知识的培训。
3.3 工程前期安全管理
交通工程安全风险包括自然环境和周边环境风险,所以在工程施工前应确定城市交通工程质量安全风险来源、类别及等级,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做好工程勘察及环境调查工作中的安全管理;做好设计阶段的安全管理。
在交通工程勘察阶段,要明确勘察和环境调查工作的具体内容和重点内容,注重勘察方案的论证和成果的审查验收,确保勘察成果能够满通工程设计、施工的要求,避免因勘察和调查成果不准确、不完整或深度不够等可能导致的工程设计或施工安全风险。
交通工程施工前安全管理还包括设计阶段的安全管理。交通工程设计工作,随着勘察资料和调查资料等基础资料掌握深度的不断加深,对工程安全风险的识别和分级的准确程度得到提高,通过对不同级别的风险源进行有针对性地分析和处理,同时还要通过加强工程设计方案合理性和可靠性的评审论证,优选技术经济和风险最优的设计方案,可一定程度上规避或降低由于设计不合理可能带来的交通工程安全风险。
3.4 加强技术管理,完善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
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对达到一定规模、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附具安全验算结果,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实施,由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如果施工方案发生变更,则应及时补充和修改安全技术措施,并严格执行工程变更审查制度,确保方案科学、手续完备、措施得当、监管到位。
3.5 加大对安全施工的投入
原材料是交通工程安全中最为重要一点,严格按照设备管理制度,对施工材料进行筛选和比对,机械操作员服从项目安排,按照操作流程和现场实际状况,随时观察设备运转情况,做到有问题及时解决,排除安全隐患,加大保养力度,保证器械的正常运转,对利用率高,容易损坏故障的设备做好跟踪检查,改变修理相对的滞后的现状,要做到出现问题及时修理,如有机械发生异常现象应立即停机检查。对于器械容易损坏的部位准备好备用零件,避免因为维修器械时间过长而影响公路施工,做到防范于未然。
3.6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素质建设
在交通项目施工过程中,对安全管理人员要定期开展安全管理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同时掌握各种安全管理的措施和手段,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水平,才能够保证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对于一线施工人员,要在开始施工之前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和安全意识的培养,使他们认识到安全施工的重要性,提高作业人员的技术水平,才能够有效的避免不规范操作和不安全行为的产生,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
3.7 改善施工条件
由于交通工程的施工环境较为恶劣,一般都是条件较为艰苦的崇山峻岭之间,因此也可以通过改善施工条件来加强施工安全管理,如加强对施工现场人员居住环境的改善,指派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配备专业的医务人员保证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等。同时,对于一些特殊作业环境,要做好相应的防护设施,如于高温环境的生产操作,可根据气候特点适当调整项目的作业时间,通过布设通风、制冷设备来进避暑等。
3.8 制定安全风险评价制度
安全风险评价制度的构建可以使交通工程的施工安全得到保证,并使安全系统的原理与方法在监督管理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的工作中得以有效应用。另外,安全风险评价制度可以识别并分析存在于交通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有助于判断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的严重程度与危害性,并为安全事故防范措施的制定提供有效依据。
4 结语
交通工程属于高危行业,因此必须贯彻落实好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提高安全管理的收入,并且不断的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建设,从多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工程安全管理效率的提升,进而促进我国交通事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Pan Shuxia;Jia Jiantao
(Hebei Huabei Oil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Co.,Ltd.,Renqiu 062552,China)
摘要:当前,建筑工程现场安全事故屡屡发生,加强工程现场科学的安全管理方法十分重要。本文主要从思想认识、体制建设、科学技术、教育培训、安全环境和贯彻落实等方面就如何加强工程现场安全管理进行了探讨论述。
Abstract: At present, construction site accidents often occurred, so it is important to enhance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project site. This article carried on the discussion on how to strengthen safety management of project site from the thinking and understanding, institution-build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ecurity environment and other aspects.
关键词:建筑工程 现场 安全管理
Key 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site;securi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6-0069-02
0引言
近年来,我国安全生产形势较为严峻,一些重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特别是建筑领域伤亡事故多发的状况尚未根本扭转,建筑施工安全极其严竣。建筑施工安全关系到建筑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要进一步加强施工安全生产工作,有效地遏制建设领域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使我国安全生产局面得以好转。如何做好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减少或杜绝事故发生呢?从多年的工作实际出发,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个环节抓好建筑工程现场安全管理工作。
1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动态的管理,重在过程和人员的管理。因此,安全管理应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此,在有关工程的方方面面,要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强调安全工作的基础地位和重要性。如在工程开工前做好安全策划,编制安全作业措施和危险点预控措施;实行重要施工技术方案审查制度和大型施工机具进场检验制度,提前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全面落实防范措施,树立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施工安全意识,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要认识到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企业信誉及业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工作是企业长远发展及获取效益的重要环节。
人是工程施工现场最活跃、变数最大的因素,安全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强调在全体职工当中牢固树立安全生产法治观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安全文化价值观,牢固树立“风险可以防范、失误应该避免、事故能够控制”的安全理念。坚持以人为本,要科学客观地认识人本管理在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把对人的管理引入安全管理之中,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系统全面地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2完善安全规章制度,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安全规章制度是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实现制度化管理是一项重要课题。一个合理、完善、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有利于企业领导的正确决策,有利于规范企业和职工行为,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有利于指导安全生产的实施,有效地杜绝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创造良好的环境。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核心和命脉。为此,公司和项目部领导应高度重视。在公司可以设置专门的安全监管部门或建立企业安全生产小组,明确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主要责任人,各部门相关人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工地项目部应成立由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安全员、施工员、材料员、机管员和班组长等参加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领导小组及相应组织机构,明确项目经理为施工项目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第一责任人;依据工程建设规模,按照国家持证上岗管理规定,配齐与项目管理相适应的专职安全员。这样就形成了从上到下和各部门横向协调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使工程现场乃至公司整体安全生产管理都能在可控状态。
3完善安全责任制度,落实安全检查制度
完善项目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工程现场安全管理的首要工作。公司可以按照“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与施工项目经理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就项目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任务、措施、奖惩等条款予以明确,项目部再与各班组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从而将目标责任层层分解,做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从而有效地把安全隐患控制在萌芽状态,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能够做到及时应对,防止事故的蔓延扩大。
安全检查是强化安全管理、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条件。公司和项目部管理人员应经常深入施工现场对安全技术措施、安全岗位责任制、现场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依据建设部《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对项目安全性进行检查评价,对在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及时处理。施工企业安全检查可以分为常规性安全检查、特殊性安全检查、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施工现场环境复杂,工作面多,工序繁杂,施工人员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因此施工活动场所内常规性安全检查应成为做好安全工作的基础环节。特殊性安全检查是在某一特定时段和区域进行,参加人员层次多,检查范围广,带有一定针对性。定期检查是施工企业在日常的生产活动中制定的一项检查制度,有固定的时间,属于例行检查范畴。不定期的检查虽不是制度化的检查,但它的意义非同一般。不定期检查带有突击性检查的性质,是在没有预先通知和施工现场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所进行的安全检查,它往往更能实际地反映安全问题,对解决处理安全问题也更有效。
4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做好安全技术工作
关键词:施工安全;工程管理;
1.前言
如何做到工人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做好个人安全防护、企业认真做好现场安全管理、监理单位做好监督管理工作, 是当前树立新的安全管理理念, 建立新的符合建筑工程管理规律和项目管理特点的安全管理模式, 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杜绝施工事故的重要任务。
2. 建设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现状
建筑业的生产事故绝大部分发生在施工现场,施工项目是事故的多发地。针对目前的现状, 我们必须对项目安全管理模式是否满足当前的安全管理需要、是否符合项目管理的特点、是否满足国家和行业法律、 法规的要求进行认真分析, 从而达到改进项目安全管理模式的目的。
2.1 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
发生事故的原因可以概括为四点: 人、物、环境和管理人―人的不安全行为, 是事故的直接原因;物―物(设备)的不安全状态,也是事故的直接原因;环境―不良的生产环境会对人的行为和物的状态产生负面的影响;管理―管理的欠缺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有时甚至是直接的因素, 因为管理对人、物和环境都会产生作用和影响。由此看来,安全管理的目的就是保证良好的施工环境,保证人和物的安全状态, 这些都需要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模式, 并通过安全管理模式的正常运行来达到目的。
2.2 项目安全管理模式的现状分析
目前, 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安全管理是通过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来实施的。安全管理人员与施工管理人员由于工作性质不同, 相互之间的本质联系被人为隔离开来, 施工进度安排、工序穿插、人员调配、物(设备)的状态管理等与安全有直接的关系, 而因为安全与施工管理岗位的不同而被人为地割裂, 使项目现场的安全管理受到一定的影响。
3. 新的项目安全管理模式
新的项目安全管理模式应该是符合项目管理规律、有效整合安全管理资源、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的安全管理新模式。它还应该符合国家和行业安全管理法律和法规的要求, 符合最大限度地降低和杜绝生产事故的目的要求。除了施工企业要对项目安全管理高度重视和进行严格管理外, 监理单位和业主也要管好现场的安全监督工作。
4. 建立新的项目安全管理模式
4.1 调整项目安全管理组织
4.1.1 项目安全管理组织的要求:
在新的项目安全管理模式下,项目安全管理组织已经不再是单独的岗位安全管理,而是以项目经理为首的, 以专职的岗位安全管理为核心, 以各专业施工员为骨干、班组长及工人全员参与的、安全监督管理层和安全管理实施层既独立设置又互相依托和紧密联系的安全管理体系,监理单位(业主)介入项目安全管理工作。它是一个将生产与安全紧密结合的组织, 是对项目安全管理资源的充分挖掘和充分利用。
4.1.2 项目安全组织架构:
(1) 安全管理监督层: 包括项目经理、项目总工、安全主管、专职安全员、监理工程师。
(2) 安全管理实施层: 包括专业施工员、班组长和操作工人。
4.2 调整安全管理职责
4.2.1 安全管理监督层的职责
(1) 项目经理: 项目经理是项目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 因此, 项目经理必须负责制定项目安全管理目标, 建立项目安全管理组织, 划分安全管理责任, 制定安全管理工作流程, 对安全管理过程和效果进行监督。
(2) 项目总工: 项目总工是项目技术负责人, 项目技术管理工作应该包括工程技术和安全技术, 因此, 项目总工必须承担起项目安全技术的管理工作,包括专项安全施工技术方案的制定、审批和落实。
(3) 安全主管(专职安全员): 安全主管(专职安全员)是项目安全管理的直接执行者, 与项目经理一样, 也是项目安全管理的直接责任人。安全主管应主持编制安全管理方案, 参与施工方案的编制,重点对施工方案的安全性进行审核; 负责对施工员进行总体安全管理方案交底, 负责按分部工程进行安全交底; 对施工员的安全技术交底进行审核; 负责监督安全管理方案和技术交底的落实工作; 负责对安全管理过程进行监督。
(4) 监理工程师: 对项目安全管理负有监督责任, 对项目的安全管理方案、专项安全施工技术方案进行审查、现场监管, 编制有针对性的安全监理实施细则, 有权对现场的不安全行为、 安全隐患进行制止并要求进行整改, 有权对上述问题暂时停工令。
4.2.2 安全管理实施层
安全管理实施层负责安全管理方案和安全技术交底的具体落实工作, 安全管理实施层的工作效果直接影响到安全管理的效果。
(1) 施工员: 施工员(专业工程师)是工程施工的中坚力量, 具有数量多、素质好的优势, 但由于传统的项目安全管理模式没有把安全与生产有机结合起来, 造成了施工员的安全管理资源没得到有效利用, 因此, 调整安全管理职责的重要内容就是调整施工员的安全管理职责。
(2) 班组长: 班组长是操作工人的直接负责人,班组长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对工人有着直接影响, 因此, 班组长的安全责任与安全生产有直接关系。作为班组长必须做到: 熟悉本工种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知识, 坚持每天进行班前安全教育, 塑造遵章守纪的风气, 加强自我防护和自我保护意识, 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3) 操作工人: 从事故死亡人员的统计分析来看, 事故死亡人员几乎全部是操作工人, 而从事故原因来看, 绝大多数是违章操作引起的, 因此操作工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遵章守纪的程度是安全管理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因素。
4.23安全管理制度是安全管理模式运行的标准, 因此是否具有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是项目安全模式运行是否成功的基础。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应以“六令”为核心。“六令” 包括: 土方施工令、动火令、拆模
令、脚手架搭拆令、砼浇注令、交叉作业审批令。
5. 运行项目安全管理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新的项目安全管理模式是对传统项目安全管理模式的改进, 主要表现在安全管理理念的更新、安全管理职责的调整, 并借此再造安全管理流程、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因此运行新的项目安全管理模式应注意以下问题:
5.1 要与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紧密结合
新的项目安全管理模式主要是安全管理组织的健全和改进, 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运行是统一的,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因此, 在日常安全管理过程中, 要与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紧密结合。
5.2 要注重全员安全文化的建设
新的项目安全管理模式是建立在全员管理和参与的基础上的,全员安全文化的塑造可以为新模式的运行提供良好的工作氛围。 为保证新模式的顺利运行,建设全员安全文化与进行安全管理同等重要。
5.3 要进行观念和理念更新
传统的项目安全管理模式在大多数人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 对其进行更新和改进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并遇到一定的阻力。因此, 必须大力提倡和灌输安全管理的新理念、 新观点, 这是保证新模式运行的基础。
安全是企业的头等大事。从施工准备阶段就策划和落实安全管理,项目本质安全就要有高起点。安全管理本质是预先管理,预先计划到、防护到、教育到。必须要从根本上保证安全管理的人员、技术、职能、资金等的落实,切实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项目实现本质安全还是容易的。对总承包项目而言,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管理,包括项目部和分包商两方面。建立项目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人员。《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指出:施工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对建设工程项目的安全施工负责,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项目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殊工种人员一律严格考核,按国家有关规定持职业资格证书上岗;职工必须全部经过培训合格上岗。
编制项目安全组织设计/安全规划。项目安全组织设计/安全规划是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的一个部分。包括:项目安全目标、安全机构和保证体系、各级安全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项目施工主要风险、施工各阶段安全技术措施、职业健康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安全教育和培训、安全文明施工宣传策划、紧急情况处置预案、安全记录和资料管理等。安全施工技术方案,必须结合施工环境和设计特点,对风险较大的内容提出针对性防护措施,或以后制定专项方案。由总承包单位统一组织编制建设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工程总承包单位和分包单位按照应急救援预案,各自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者配备应急救援人员,配备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教育和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
对大型起重机械设备租赁,要进行合同安全评审,如塔机、施工电梯、吊篮、汽车起重机等,出租单位必须提供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制造监督检验证明、备案证明和自检合格证明,提交安装使用说明书等。要审查安装和拆除大型施工机械的专业队伍的资质。《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规定:起重机的拆装必须由取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拆装资质证书的专业队进行,并应有技术和安全人员在场监护。对分包商进行施工前的安全管理。分包商是陆续进场的,分包商人员和机械设备也是陆续进场的,这样,施工准备阶段对分包商的安全管理,不仅包括工程开工前的管理,还包括工程开工后对新进场的人员和设备的管理。
审核分包商企业资质。既可了解分包商安全生产实力,又为施工过程中政府安全监督部门检查留下资料。现在分包商有些是挂靠资质,有些没有安全生产资质,对于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虽然不能中止其进场,但是可以让项目经理了解情况,在以后施工中心中有数。施工安全组织技术方案,要有现场布置图、临时用电方案等。该方案必须由分包商公司技术负责人签字、加盖公司印章;很多分包商拿不出安全组织技术方案;能拿出方案的,不说其是否符合工程实际,而且是常常没有编制审核人,更不会由公司技术负责人签字、加盖公司印章。所以这个要求非常重要。分包商项目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必须有名单、分工、联系电话等。《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施工单位应当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分包商项目经理和安全员安全考核合格证书。《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要求: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
审核留档分包商进场施工特种作业人员名单和上岗证。分包商往往申报的特种作业上岗证少,明显不能满足分包工程施工需要,必将出现无证作业,给施工安全质量留下隐患,发现和解决特种作业人员人证相符问题非常关键。分包商施工主要进场机械设备、设施安全情况登记。临时用电设施:临时用电应由总包单位设计和施工。工程实践中,有些总包单位往往委托分包单位实施,分包单位常从自身用电量设计临时用电,使整个项目用电“小马拉大车”,对安全造成隐患。
临时用电应采取“三相五线”制,实行“三级配电两级保护”,落实“一机一闸一漏保”。必须对临时电路敷设、供电能力、总配电箱(计量、控制电器和结线、输出回路)、分支电路敷设、分配电箱(数量、箱内结线)布置,对照临时用电方案,复核现场导线截面积,进行检查和试验,记录原始读数,检查临电管理责任人。
关键词:纯电动汽车 高压 安全管理 故障诊断
中图分类号:U469.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6)12-0167-01
伴随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与环境恶劣趋势,电动汽车工业的发展已趋于必然。本文针对于电动汽车内部的高压电的关键技术问题,设计了安全管理系统,能够为电动汽车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人身财产安全做出保障。[1]
1 功能需求分析
电动汽车内部的高压回路需要实时的监控,以确保在电动汽车启动,带负荷运行与驻停过程中的安全。在综合分析比较国内外关于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得出电动汽车高压的安全管理系统需要完成的功能主要包括:能够对于电动汽车内部高压回路的绝缘状态实时监测,能蚓弑冈こ涞绻δ埽过压\欠压保护功能,高压环路互锁等功能。
2 硬件设计
本文设计纯电动汽车安全管理系统是以汽车内部高压电系统的故障诊断和电量信息安全管理为主要目的,结合功能需求分析,设计了基于MCU的硬件总体方案,如图1所示。
在硬件设计的方案中,包括了MCU的核心控制单元模块,蓄电池部分的温度检测模块,汽车启动的加速度检测模块,以及关键的高压回路的防瞬态冲击电路模块与绝缘检测模块等。
针对电动汽车日常工作环境中出现的电磁干扰频繁剧烈,灰尘累积与潮湿因素等影响,本文设计的硬件方案按照模块化结构密闭封装在箱体盒内,在盒体周围合理的布置接线端子与通讯接口,以确保能够经受环境干扰,达到稳定安全运行的控制功能实现。设计过程中深刻考虑硬件电路的安装容易程度,按照主要的硬件方案,合理布局2块PCB板,分别完成电动汽车各种状态参量的测量功能与的显示指示作用功能。[2]
3 软件设计
根据纯电动汽车高压电安全管理系统的整体功能,如图2所示给出了系统的主流程图,系统的软件主要按照各个模块所完成的功能进行流程布局,能够完成的主要功能包括了电动汽车各变量参数的测量采集,信号的集中处理,MCU声光报警数码显示,与外部上位机进行数据传输的串口通信等。[3]
4 结语
针对目前的电动汽车内部高压回路的安全问题,设计了一套能够完成汽车内部高压绝缘各个电气参量的测量管理系统,包括系统的硬件与软件设计工作。实现各参量的数据采集,信号处理与声光报警显示等基本功能,利用模拟电动汽车在实际运行中出现的各种故障类型,测试该系统能够确保电动汽车的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陈清泉,孙逢春,祝嘉光.现代电动汽车技术[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工程施工;施工管理;安全管理;对策
当前,新型城镇化不断加快,城镇建筑项目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但工程施工安全事故数量也不断增加,大大小小的施工安全事故,给施工人员及其家庭造成了极大伤害。高度重视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问题,采取可靠地、有针对性的措施工安全管理措施,确保施工安全,意义重大。
一、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工程施工涉及方方面面,多个环节,施工地点多、人员流动大属基本和主要特点,且通常在露天、高处施工,施工人员面临较大的安全风险。从工程施工安全现状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问题,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意识薄弱。市场经济环境下,人心浮动,受利益驱使,施工单位普遍存在重效益、轻安全管理的问题。由于目前我国建筑行业投招标机制尚不完善,一些施工单位为了提高中标率,弄虚造价,大幅降低工程报价,导致在工程施工中,企业投入在安全管理上的资金减少,同时由于部分分项工程分包不规范,企业在中标后,往往将工程分包给专业性差的队伍,无法给予施工安全管理足够重视。由于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贯彻全过程,周期长期,但管理人员,尤其是项目经理对安全管理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各种安全管理制度无法真正落到实处[1]。
二是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和自我防范意识差。由于施工人员未接受过系统安全技能培训,施工技术水平低、安全施工和自我防范意识差。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作业,尤其是机械设备违章作业现象普遍,易导致安全事故。在工程施工现场,由于不同工种、不同工序间存在普遍的交叉现象,加上一些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较低,违规操作现象突出。同时,部分施工人员在施工中,对施工安全不给予充分重视,随意拆散安全防护设施、设备,易造成安全事故。
三是工程施工现场环境差、条件复杂,且变化大,施工组织方案也不合理。在工程施工中,由于现场作业环境差、条件易反复变化,施工作业人员对现场不熟悉,不了解施工现场具体布置情况,易导致施工安全事故。同时,由于工程施工多数为露天作业,易受天气影响,尤其是土方工程与主体结构施工中,对机械设备和人员影响大,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机会[2]。
另外,施工组织方案不合理导致施工混乱,机械设备交叉作业,易繁盛安全事故。所以工程施工现场条件的动态变化、不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成为安全事故发生重要因素,需要在施工安全管理加以防范。
二、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明确施工安全管理责任
加强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需做好以下工作:第一,规范市场招标秩序,在投招标过程中,制定和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将安全管理资金真正落到实处,为施工安全管理提供足够的专项经费支撑;第二,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按照工程的特点与施工安全管理要求,明确项目经理安全管理责任,并明确施工安全管理要点,加强重点管理。由于工程涉及多工种、多种机械设备,而且交叉施工多,所以需制健全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并持续完善以安全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明确主体责任,将责任落实到人[3]。
另外,按照工程项目施工条件差异性,优化人力物力资源配置,确保工程施工安全性,切实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二)增强施工人员安全意识
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性,离不开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的提高。而实现这一目标,应做对施工人员的培训与管理工作,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明确安全施工管理责任,提高人员安全知识,而培训与管理的形式有专题讲座、咨询会等,加强对员工管理,完善安全机制与安全管理体系。
工程安全事故突发性强,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危害性大。因此,要求施工单位按照经验与工程实际,建立施工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反应速度,确保在最短时间内控制事态,降低安全事故的损失。
(三)强化施工安全管理技术的措施
(1)完善施工组织方案,制订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工程施工,特别是高处施工、吊装作业的危险性大,应重点进行控制,且对于分项工程,应完善施工组织方案,制定专项方案,用以指导施工。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各种安全事故预测,加强对危险因素的排查,制订有效的防治措施,严格控制施工中的不安全因素,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技术措施,主要内容包括现场安全施工、深基坑施工与高处立体交叉作业等安全防护措施。为了确保这些分项工程的安全,应制定单独技术措施,满足防火与防自然灾害要求。
(2)加强工程现场安全管理。工程施工现场布置应符合安全标准,现场布置应科学合理、优化,对安全施工设施,如防护栏杆、防护网等,均应安装到位和加强检查。对高风险施工区域,比如吊装作业区域,涂刷警戒色、悬挂警示牌,并在施工区、员工生活区设置消防水源和消防设施。
同时,加强对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工程施工机械、电气没备多样,使用前应加强安全检测,确保性能正常。在使用期间,应根据施工设备使用说明书,进行性能检测。严格落实使用前的检查工作,操作人员和车辆驾驶员也应高经过系统、科学的岗前培训,确保考核合格后上岗,从而避免机械故障、操作失误发生安全事故。
(3)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在工程施工前,建立安全技术交底机制,对于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均要由技术人员,根据工程实际,制定科学的施工组方案,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同时,施工安全管理对施工人员的要求是,了解和掌握施工安全技术交底资料,并根据现场情况,采取切实措施,将安全技术措施落到实处。对于安全技术方案中涉及的安全设施、防护设备等硬件设施,均应准备齐全,并安排专人负责安全管理检查与验收[4]。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中,管理人员应将安全管理放在突出位置,及时制止违反安全规定行,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工程施工现场安全设施,如出现损坏,应及时更换或维修,确保性能正常投入施工作业。对于那些必须的拆除的设施,经施工技术人员同意后,应及时拆除。
另外,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应引起领导的重视,尤其是分管领导的重视项。在施工安全管理中,为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项目经理应定期检查施工安全制度、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情况,并严格查处不按规定落实的情况,保证施工安全管理制度与技术措施落到实处。
结语:
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是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关系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应给予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为施工创造安全环境。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比较多,比如天气因素、施工组织因素和人员因素等,应严格控制各种影响因素,从人员素质、施工组织和安全管理制度等方面入手,为工程施工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提高安全管理效益。
参考文献:
[1]田鹏,李波.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方法及其应用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05:139-141.
[2]谢美凤.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方法与实践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18: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