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理教学心得体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地理教学应从“以教师教为重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 ”
传统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师本教育”,其核心是过分突出教师的主体作用。传统的地理教育也是如此,教师过分地讲解、分析和说明问题,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容易养成思维懒惰,从而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围绕教师转”的现象。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即“以学生发展为本”。这就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主体观念,改变过去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教学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中获取知识、能力和方法。有了这样的观念,教师在备课、上课,辅导学生和评价学生的过程中就会从各方面去关心学生,使学生的发展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比如在备课中,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有效地学习为主线来设计教学活动。而在课堂上教师要营造一种和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下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倾听学生,关注学生的反应,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在评价学生时,对于学生的成绩和优点要给予肯定,激励学生进步,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挖掘地理课程中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喜好的情感。有了兴趣才能驱动学生自主地学、努力地学。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提高地理教学效果的关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记忆分为“长期记忆”和“短期记忆”两种,当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学习者往往会将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储存在“长期记忆库”里。因此,地理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地理教学情境,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征,努力培养其学习地理的兴趣,使他们从“怕学”到“好学”再到“乐学”,发挥他们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 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中学生有一个共同的心理特点,就是好奇心强、可塑性好、注意力容易发生转移。因此,教师必须精
心设计、周密策划每一堂地理课,添加一些有趣的问题促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引发其探求知识的渴望,从而顺势引入正题。例如上《洋流》这一小节,在讲述风海流的时候就可引入“当年航海家哥伦布在西印度群岛做了标志的椰子壳扔入大海,后来居然在法国的比斯开湾被发现”的故事,并设置疑问诱发学生主动思考:“这是怎么回事?”在分析补偿流时,可设置疑问:“为什么在秘鲁附近能形成世界上最大的渔场?”在介绍密度流时,又可以利用“在二战之时,英国及其盟军严密封锁了大西洋与地中海的唯一通道――直布罗陀海峡,然而德国潜艇却能自由出入此海峡袭击英国战舰,致使英国蒙受巨大的损失”这一事件,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的无穷奥妙和现实意义。这样,学生的求知欲就很容易被激发出来,又何愁他们不乐意学好地理呢?
2.结合生活实际,拉近学生与地理学科的距离
关键词:物理 新课程 三维目标 导入新课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够从旁观者、被动的接受者变成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的主体者,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让学生产生共鸣,能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那么如何把那些平淡的、抽象的问题通过教师的构建变成一个个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闪耀着智慧的火花呢?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的情境。在物理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创设情境,如物理实验、多媒体演示、情境活动、讲故事等。通过生动有趣的课堂引入,巧妙质疑,可以让一节物理课变得很有亮点,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例如:在讲物质的导电性时,可以向学生展示这样的一个实验情景:把一个去掉灯罩的灯泡钨丝去掉,只留玻璃部分,将它和另一灯泡串联接入电路,闭合电路,灯泡不亮,但逐渐给玻璃加热,学生会看到灯泡亮了,请同学们解释这一现象。从而给接下来的教学创造了很好的推进。
二、利用多媒体的方式导入新课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软件适当辅助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再讲《行星的运动》一课时,由于生活中学生对太阳系没有直观的认识,教师可以把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内容用Flash或PowerPoint呈现,让学生通过观察屏幕来直观的对比,从而对两种学说的发展历史、代表人物及各自的局限性等内容展开新课。介绍一些物理学家(如:哥白尼、伽利略等)怀疑前人的事迹,以此来激励学生要有质疑的勇气;对前人尚未揭示的事物和规律,要有勇于发展的精神。总之,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过程中,我们要记住爱因斯坦说过的话:“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实践证明,多媒体课程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知识载体以其固有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充分开发和利用多媒体课程资源,是一条化解上述矛盾的有效途径。
三、通过学生配合实验操作,让一节比较难讲的课打开局面,巧妙引入
这样导入新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实验为学生创设了有效的获取知识的学习环境,是对学生进行创造意识训练和科学方法训练的有效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所学的内容适时安排一些有趣的物理小实验,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讲《摩擦力》这节课时,由于摩擦力在生活中不容易观察和测量,对学生来讲不容易理解,所以如何导入这节课就显得很重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参与是不错的方法。我是这样做的:拿了一块玻璃,让两个学生到讲台上,分别写出自己所喜欢的物理学家的名字,一名同学在黑板上写,一名同学在玻璃上写(提示其他同学认真观察他们写的过程)。可以很容易看出,两个同学在写的过程,黑板上的写的字迹清楚,玻璃上的则不容易看出来,就此提问两个学生或让其他同学发表自己的说法。――直观地引入摩擦力这节课。
四、变讲为悟,让学生自己在对知识的思索中体验、感悟
在实践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许多新鲜的事物,会产生许多的疑问,会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说,在《重力势能》的教学中,假定天花板上用细绳栓了一个乒乓球和一个铅球,让学生选择站在那个球下?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说明重力势能与质量有关。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中的轻松快乐,还可以激发学生探索乐趣,良好的创新思维习惯和实践能力,也让一节课的导入变了另一种形式。《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这节课也可应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能力;体会
1 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想创新
小学生的求知欲的形成要经历过好奇――求知――探索三个阶段。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世界上许多重大发明和新技术的发现往往从好奇开始。牛顿的万有引力的发现离不开对苹果自由落地的好奇,陈景润的歌德巴赫猜想离不开1+2等于3的好奇。好奇心使人富有追根求源的精神,乐于探索事物的奥妙,发现其中的奇异。课堂上因此要引导学生勇于提出好奇问题。
例如:在教学圆锥体体积公式时,学生在看完书后,往往对“等底等高”这个条件不太注意。这时我巧设陷阱设置悬念。让学生进行倒水实验:用圆锥体容器盛满水倒入圆柱体容器。过了一会,一个小组倒了水,还没灌满;而另一小组的同学却大叫:“水溢出来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学生们议论纷纷。
这一设计让他们自发产生一种探索兴趣,萌发出一种“自我需要”的强烈求知欲,乐于创新,既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使学生思维更趋于活跃,充分激发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 构建和谐课堂,使学生敢创新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是为每一个学生创设形形的舞台,营造一种师生之间和谐、平等、民主交往的良好数学课堂氛围,促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数学,对学生的创新想法要启发引导,不轻易否定,切实保护学生“想”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去,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肯想、敢想的情感。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时,我提出在长6米、宽4米的房间里铺地毯,商店有宽1米、2米、4米三种型号让学生自由选择。有的说“买1米拿起来方便”;有的说“买4米的铺起来美观大方没有接口”;还有的说“选择2米,这样又方便又省钱,床底下可以不用铺”。
在教学过程中,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学生质疑问难,无拘无束的思考,创新意识的苞芽得到了保护,将逐步形成敢于创新的意识。
3 引导探索学习,让学生会创新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独立思考,放手大胆地让学生尝试探求新知。学生自己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暗示,学生自己能通过自学课本掌握的,教师决不代替讲解。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学会,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中测量圆的周长时,我先问学生:“在学习正方形、长方形时,可用直尺直接量出它们的周长,而圆的周长是一条封闭曲线,怎样测出它的周长呢?你们可以用直尺和白布条去测量实验桌上的几个圆的周长,有几种测法?”请大家实验一下。顷刻课堂上人人动手参与,我用这种方法,你用那种方法,气氛十分活跃。尔后,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实验结果。我在肯定学生的思维方法后,因势利导,说明用绳测、滚动的办法测量圆的周长都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能不能找出一条求圆的周长的普遍规律呢?接着利用媒体显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在同一点旋转一周后留下的痕迹。“你们看到的圆的周长的长短与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大家再实验,直到得出圆周率。
这种教师点拨下的学生动手自行操作、自行探究,有利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学生情趣盎然,自主研究活动扎实,思维得以训练,学生的动手、观察、思考、协作能力都得到了培养。久而久之,创新意识也随之逐步形成。
4 体验成功快乐,让学生爱创新勤创新
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一个孩子如果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成功效应,给学生提供充分表现自己、创造才能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并通过这种体验激发其勤于探索创新的欲望,以争取更大成功。
为此,我想结合自己多年新课标教学的实践,就“新课标地理”谈谈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体会。
一、教师要充分把握高中教材和高考大纲
这次新课标课程改革使教材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材版本的多样化使原有的一种教材作为“法定文化”的地位日渐动摇;教材的地位也由“控制”教学,转向“为教学服务”。在课堂教学中教材内容只占50%,师生互动中产生的新内容占40%,另外10%为学生创造性生成的内容。鉴于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将教材作为一种“材料式”文本和工具应用于课堂。
确立“材料式”教材观的意义在于:
1.有助于释放教法在教学中的张力,提高教育质量。
2.有助于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职业生活状况,提高其职业素养。
例如我在讲到《城市和城市化》时,把课本上的案例只作为教学的引子,而将我县近几年来城市的发展和变化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外考查、调研活动:了解我县县城城市化变化。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平常的教学实践中。
二、注意师生关系的转换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永恒话题,怎样看待师生关系是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师生关系也正在发生着变化。在这种形势下,教师必须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准确定位新形势下的师生关系,树立起对学生的服务意识、师表意识和民主意识。通过这几年的课堂实践,我由衷地感到由于师生的平等交往,已使学生主体性凸现、个性张扬;已使教师的上课由单纯的传授知识,变为与学生的一种分享和理解。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了“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了现代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三、注意教学方式和方法的转换
新课标倡导“要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等这些富有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
对于长期生活在江南地区的教师,在讲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对比时,可展示南方和北方普通传统民居图片给学生看。可提出问题:为什么南方房屋屋顶坡度比北方房屋屋顶坡度大、门窗开得大、墙体要窄?这个问题来自于平常生活现实,又可以激发学生探讨的积极性。
提供给学生的问题是死东西,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源泉,关键在于教师怎么教、怎么去引导。我们在课堂上常常将关注学习结果误认为是关注了学习过程,这对教师真正掌握和理解新课程该“怎么教”的内涵非常关键。由此看来,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程和结果的界定一定要清晰。
四、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新世纪新课标,我们培养学生的目的是帮助他们逐步建立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社会生存、发展自己、终生受用的生存技能。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必须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必须变革。新课标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
1.自主学习
传统教学方法是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情况难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自主学习有两个层面的意思:第一个层面是“学习意愿”,也就是愿意学习、自觉学习、喜欢学习;第二个层面是“学习技巧”,也就是学习时讲策略、讲方法、讲窍门。
2.合作学习
美国约翰逊兄弟的研究发现,有效合作学习的关键因素有5个:积极互赖;面对面的促进性;个体责任;人际和小组技能;小组自评。
3.探究式学习
转变观念是提高中学教师参与教研活动实效性的重要前提。现在由于种种原因,教研活动似乎成为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之外的“额外”要求,是少部分教有余力的教师的“专利”,也是大部分教师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由于教研活动还没有转变成教师个人的内部要求,教师参与教研的动力明显不足。在大多数教师眼里,教研活动无非是去听听课或听听专家的报告,没啥实效。
将教研活动由一种观念转变为实际的行动,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精诚合作,共同努力,真正从思想和行动上重视教研。通过地理教研可以使地理教师“学其长处,避己短处”。因此,重视地理教研,这是提高初中地理教研有效性的前提条件。
二、提高初中地理教研有效性的方法
1、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在个人认真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研讨的一种有效的教研活动。它能集中大家的智慧,共同研究教学中的一般问题,保证教学工作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它成了校本教研的一种重要形式。集体备课是教师合作研究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是发挥教师团队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最有效的备课形式。研讨出真知,研讨出效率。通过集体备课能发挥教师们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体现了集体共研,共同进步的目的。集体备课有以下几点好处:
(1)能有效凝聚集体的智慧:通过同科教师的积极讨论,可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火花。
(2)能显著提高教育教学效果:集体备课,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可以补充专业知识的不足,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3)能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集体备课要求同科教师人人参与,所以每人都要精心准备。通过相互交流与切磋,参与集体备课的教师既可以学习到他人的长处,又可以找到自己的不足,通过扬长避短,实现共同提高。
(4)能大力促进学校的教科研氛围:集体备课是一种“行动研究”,所解决的是教学中最直接、最实际的问题,主要任务是完善课堂教学。集体备课中,一些大家感兴趣的课题,由于智慧的交流而得到理性的升华。
(5)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教学:通过集体备课形成的教学方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与个人备课相比,对教材把握更加透彻,对学情的分析更加细致。因此,集体备课的教案会更切合学生的实际要求,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听评课
听评课,是借用“他山之石”“攻玉”的前提和基础;是帮助我们明了自己教学优劣的好机会,是提高自我分析、评价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听评课,认清自己与别人的教学异同,有助于找准突破口去完善自己的教学风格,提高教学技艺,从而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
我们在听课前要有一定的准备工作。俗话说,留心天下皆学问。教师要想听课真正学习点东西,就必须做一个听课的有心人。要有心,听课就要做点准备工作。首先,我们要了解授课内容的教学目标,如果自己上过了,要回味自己是如何上的;如果没有上,要想想自己该如何上,以便形成对比。其次,教师听课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全身心的投入,还要有虚怀若谷的态度。教师要一边听,一边观察思考。既要看教,也要看学,二者兼顾。看教师对教材的钻研,重点的处理,难点的突破,教法学法的设计,教学基本功的展示。看学生的学,要看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习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看学习参与的情绪和兴趣,参与的多少以及教师对学法的指导,学习的习惯养成。总而言之要看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机结合。教师听完课后要及时整理,整理自己的主观感受和自己的评价,同时也要想想评课教师的点评,与自己的教学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研究,取长补短。每个教师在长期教学活动中都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教法。听课的老师就要善于进行比较,研究、准确地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并结合自己教学实际,吸收他人有益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在分析他人课时,听课教师还要注意分析执教者课外的功夫,看老师的教学基本功和课前备课情况。听课教师的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教学的一种改进,听课结束一定要记下自己的体会和感想,这种思考对自己也会有很大帮助。最好用一个专门的笔记本在听课后的一天内务必进行整理和心得体会,时间长了就被搁浅了。在下次上这节课的时候,采用自己思考过的方法和方式,依据自己的学情上课,会有不少的收获。
只要我们抱着学习的态度去听课,我们就一定能学到与我们不一样的内容。所以我们要学会“1+1”听评课法:前面“1”,即该课给自己感受最深或最值得自己借鉴的一点做法。后一个“1”,即立足本节课的不足或缺憾,有针对性地提一条建设性意见。简而言之,听评课就是收集、积累,记录就是经过深思、辨析凝成自己思想的过程。听与评并重,学与思并举,做有价值的听课记录,抒有启发性的评课言论,对我们将是十分有益的。
3、同课异构
作为教师本身,要善于抓住自己身边的教研机会来提升自己。在学校组织公开课的时候,同组同年级的老师最好实行同课异构,对教师本身也是一种对比研究学习,可以互相研讨,交流设计意图,取长补短,共同改进。这样,更利于地理教师的提升。
4、观摩优秀课例
如果有条件,我们可以请专业的水平较高的优秀教师现场作课,也可以到名校去参观学习,这样我们受益匪浅。
5、主题研究
作为初中地理教师,我们可以对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炼成有价值的研究课题,进行专题研究。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将教研活动提炼成果,提高教师教研能力。
6、开展网络教研,促进教师成长
进行网络教研,可以先确定一定的地理教学主题,在论坛上开展讨论,然后根据主题要求开教研课,并把课堂实录放到网络上供大家研究评议,最后写出自己的反思,总结出主题讨论的结果。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回应一线教师的困惑,聚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疑点难点焦点问题;实现教研互动和教学资源共享,引导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总的来说,这次地理学实习,对我来讲是上了一堂重要的社会课,获益良多,受益匪浅,分享心得体会感受。学习地理知识能受益良多。地理新课程必修模块设置的内容是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地理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阅。
地理心得体会110月17日至10月13日,我在南宁市第四十二中学进行地理学科教育实习。实习的基本内容包括两部分: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期间担任高一(8)班实习班主任,主要担任高一(1)班、高一(2)班、高一(3)班及高一(10)班实习地理老师。在原任指导老师兼班主任朱敏老师及各位地理组的老师们的耐心指导、帮助下,我顺利地完成了教育实习任务。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带着这样的目标和骄傲,我开始了我的教师实习之旅,这段时间里,教学理论一点点转化为教学实践,模拟教学变为真正面对面的教学,尽管生涩、但在慢慢的成熟之中,让我的教学过程变得丰富充实起来。刚开始实习,根据学校要求,在指导老师的建议下,我先听老师讲课,在听的过程中多学点教学经验,以便更好地运用到实际教学之中。之后是进入正式的课堂教学。
现在,再回顾我的任课老师们的授课方式,我从中吸取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发现了每个老师都会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或许这就是“教无定论”的真正含义。我深深佩服老师在课堂上的应对自如,循序渐进的过程,课堂内外相结合,例如学校地理组组长张老师,他通过讲述一些学生显而易见的故事和例子,加上幽默风趣的语言,再加上多媒体的帮衬,使课堂气氛活跃到极致。
短短二十多天,参与教学和担任班主任的过程,让我经历了从一个学生到一个老师的演变,现就个人实习后的情况和感受作如下回顾与总结。
一、与队友相伴,快乐多多
我是孤身一人来到南宁四十二中学实习的,刚好碰上了广西民族大学历史专业的四十位同学也在这进行历史教育实习,这让我有幸认识了一帮新朋友,与其中3个成为了队友。从初次认识到一起逛校园,熟悉学校环境,即使不是相同的学科教学,还是会一起讨论教学、班主任工作等等,备课时的互相关怀,上课前的鼓劲加油,主题班会的讨论改进??无论生活上或者学习工作中,让我们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
二、走上讲台,收获多多
如何才能上好一节地理课?怎么样才算是一节成功的地理课呢?如何循序渐进的上好一节课?这是我在实习过程中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到达学校,我分配到的指导老师是教11级8班的朱敏老师,朱老师是高一(8)班班主任,同时教四个班的地理:高一(4)班、高一(5)班、高一(8)班、高一(9)班,原计划是安排我的班主任工作和地理教学都是这四班,改变计划后,是安排我的地理教学指导老师是另一位非常有经验的黄莲凤老师,黄老师教高一(1)班、高一(2)班、高一(3)班及高一(10)班。
听课篇。跟老师们交流认识之后,首先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听课。只要有时间我都去听不同老师上课,每次听课,我都用心做笔记,将老师讲课的流程和细节记录下来,以及每部分所以时间记下来,分析各个知识点是如何组织联系起来的,分析如何分配时间。老师们讲课,有的语速比较慢并且有节奏,颇带威严的教态,有的语速比较快,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的声调,丝毫不拖泥带水。每次课,老师都是有侧重地介绍知识,巧妙运用一些练习实践去强化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的老师讲课旁征引博,例子信手拈来,把课堂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自主理解消化,有时候也会让学生到黑板前做练习题,从学生做题中发现他们容易犯的错误并及时纠正。几位老师,风格迥异,但是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位老师应该具备的素养和责任,我要向他们学习的东西有很多。
交流指导篇。在不断的听课过程中,我慢慢地认识到如何去组织数学的课堂,知识应该如何去介绍。每次听完课或者闲暇时间,我都主动跟老师交流,特别是黄老师,总是很用心地告诉我,分析教学对象是很重要的,不同的个体特征用不同的教法。比如高一(1)、
(2)、(3)班属于重点班,他们接收知识能力较强,可以把知识介绍得更为深入一点,而高一(10)班则不同,属于普通版,且地理基础较差,因此,在介绍知识时不能讲太深,不然他们接受不了。但两者都需要创设有趣的情境和任务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老师强调,每次上课前要充分备好课,只要第一节课上好了,后面就不难了。在实习后期地理组的三位老师来听过我的讲课后,给我很多很有价值的意见建议,跟他们交流过程中,总是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他们会细心地告诉我应该怎么去做,应该准备什么,以后工作会遇到什么问题。老师的努力让我知道学习的重要,他们的能力更让我折服。
教学反思篇。真正踏上讲台与学校微格是非常不同的,我们面对的是真正的学生而不是虚拟的学生了,并且课堂上各种可能发生的状况都要考虑到。每次上课前,我都先与黄老师交流,看看哪些重点应当突出,教学有什么要求等,我自己也反复斟酌教材内容,安排设置要讲的知识点,写好教案以及做好课件等。每次上完课,我都会询问黄老师听课的意见,看看知识的介绍是否有错漏,任务设置是否合理等。
踏上讲台,印象最深的是我给高一(2)班的学生上《大气运动》,有三位学校地理老师来听我的课。在此之前,我已听了一次黄老师上这一节内容,在她的指导下写好了教学方案,三位老师在听课后,给了我一些意见和改善的建议:如我的板书的图感官性不够强,重点不够突出,地理组组长张老师就告诉我应该如何将图画得更明朗,比如说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用粗线突出重点等,并在一张纸上亲自示范给我看,还有一些知识点讲得不够清楚透彻,他也都逐一告诉我应该怎么讲。
老师们在指出了我存在的不足和错误,同时也肯定了我授课的认真和镇定自若。我很谢谢老师们对我的评价,尤其是指出我的不足之处,那么我下次就可以加以改正,一步步完善自己的教学。举个例子吧,我在将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规律时,我跟学生说规律分为时间和空间上的规律,空间上他们很容易理解,而时间上他们就不太明白,我就用了一幅数学的函数图象,从数学角度分析地理。之后老师说这种讲法很抽象,对于实验班的同学来说比较困难,应该结合生活来讲。当时吴老师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和其他老师都觉得有道理,但是事后,我再重新思考吴老师说的话的时候,就产生了以上这些怀疑了。这件事让我更加体会到:教学应该抱着怀疑的态度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知识更加牢固,更加丰富,我们的教学才会更加科学。
上这次课,学到了很多,思考了很多,可以说是受益匪浅。我真正体会到一个地理的实际课堂是怎么样的,切实地去思考一些问题,例如课堂纪律如何控制、学生对地理不感兴趣应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能力参差不齐如何调配;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组织讲解教学内容的重要性等。
三、当班主任,学问多多
我实习的班是高一(8)班,这是个普通班,共有58人,其中30位男生,28位女生,全都是90后。班里除少数几个学生比较活跃外,其他大部分较文静内敛。指导老师朱敏老师带连同我一共四位同学,其中每人带班一周时间。
记得第一次向学生们自我介绍时,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因此初次见面,我记住的学生名字并不多。后来拿到老师给的班级名单和班委名单之后,我就用心去逐个记住,但由于我只上了一节高一(8)的地理课,而平时他们要上其他科目的课,我也要上其他班的课,因此很难跟他们深入接触,但我利用观看早午晚读和第三节晚自习下课的时间到班里走走,尽量每次与不同的学生聊天,了解他们的成绩和性格等。此外,我还通过宿舍走访,体育课自由活动时间等来增进对学生的了解。
带班的这一周时间,我在班里开了一次主题班会。班会主题是“天天向上”,包括两个小主题:一是优秀是一种习惯,二是人生是一种过程(王国维人生三境界)。由于班上同学反应还没认识完同学,所以我在开班会的第一件事是让同学们抽签调座位,然后跟自己的上下左右的同学做简单的自我介绍,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然后是让他们将自己的座右铭写在小纸条上,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将不一部分同学的人生座右铭念出来,被抽取到的这位同学跟大家分享自己对于自我座右铭的一些感受,这主旨在于让同学们能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一种不断努力,不断受到有价值的座右铭所传递出来的精神的鼓舞,不断地积极进取,明白优秀是要坚持不懈地将一些良好的习惯发扬。接着通过三首诗词(晏殊的《蝶恋花》、柳永的《凤栖梧》、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引出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最后总结应该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人生,对于现阶段的他们来说,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次班会的反响还不错,气氛很好,举办得很成功。
实习期间,正逢学校段考,我们作为考官,监控同学们,并且参与了改卷工作,感觉很新鲜,也让我再次体验到当老师的不容易。
四、体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总的来说,这次实习,对我来讲是上了一堂重要的社会课,获益良多,受益匪浅。在这个过程中,我更加明白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需要怎样的努力,走入社会,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只有坚持自我,不断努力,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才能有成功的一天。我相信在未来的路上我会做的很好。
地理心得体会2在课堂上要建立民主与规范,既不能把课堂管死,又不能让课堂太活跃,影响了课堂纪律。但是课堂的学习行为规范必须要明确,要说到做到,然后还要对学生付出真诚的关爱,哪怕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不要去伤害学生。
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正在讨论的问题,可不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而是以鼓励的表情、动作和语言,激发学生动脑思维,畅所欲言,尽可能让他们提出有个性的见解,或从别人的发言中受到启示,产生新的见解。其间,教师只以普通一员参与讨论,或启发,或表扬讨论中有创见的学生。当学生的发散思维达到一定的程度,教师才阐述自己的理解和观点,以求水到渠成的效果。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结论性的精确评价容易给一些学生增添压力,甚至带来伤害,可采用模糊评价,给学生适当指点,建议。这样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其不断探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组织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在学生自评互评中给予点拨启迪,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激励,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民主评价能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经历成功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发展创造性、独立性和自主性,提高评价自我和接受他人评价的能力,达到自我反馈、自我分析、自我校正、自我完善、主动发展的目的。
我们既要承认激励赏识教育的正面作用,也要承认它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才是科学的发展观。当然惩戒要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批评时在方式上要含蓄、委婉、注意语气,讲究“度”。我们教师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被学生认可、接受
四、总结反思要及时
教学目标在本次课中是否已经达到了? 达到的标准是什么?如果没有达到的话,原因是什么?预先的教学设计与实际的教学进程之间有何区别?在课上又是如何处理这些区别的? 处理的是否得当? 这次课感到比较得当的地方有哪些?存在的问题又有哪些? 什么问题是最突出的问题? 在下次课中打算如何克服在这次课中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等等。教学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也会有很多问题不一定能够圆满的解决, 在课后要及时的回顾总结,不断的调整、改进以期达到下一节课时能够更好的指导学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一环节对于教学尤其重要, 也正是老师在教学中必须注意的方面。
总之,在新的地理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针,“以学生发展为本”,“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加强地理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通过互动的地理教学与生活密切的地理知识的联系,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的能力,更加高效地完成地理学科的教学目标。
在课堂上要建立民主与规范,既不能把课堂管死,又不能让课堂太活跃,影响了课堂纪律。但是课堂的学习行为规范必须要明确,要说到做到,然后还要对学生付出真诚的关爱,哪怕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不要去伤害学生。
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正在讨论的问题,可不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而是以鼓励的表情、动作和语言,激发学生动脑思维,畅所欲言,尽可能让他们提出有个性的见解,或从别人的发言中受到启示,产生新的见解。其间,教师只以普通一员参与讨论,或启发,或表扬讨论中有创见的学生。当学生的发散思维达到一定的程度,教师才阐述自己的理解和观点,以求水到渠成的效果。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结论性的精确评价容易给一些学生增添压力,甚至带来伤害,可采用模糊评价,给学生适当指点,建议。这样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其不断探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组织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在学生自评互评中给予点拨启迪,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激励,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民主评价能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经历成功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发展创造性、独立性和自主性,提高评价自我和接受他人评价的能力,达到自我反馈、自我分析、自我校正、自我完善、主动发展的目的。
我们既要承认激励赏识教育的正面作用,也要承认它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才是科学的发展观。当然惩戒要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批评时在方式上要含蓄、委婉、注意语气,讲究“度”。我们教师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被学生认可、接受
四、总结反思要及时
教学目标在本次课中是否已经达到了? 达到的标准是什么?如果没有达到的话,原因是什么?预先的教学设计与实际的教学进程之间有何区别?在课上又是如何处理这些区别的? 处理的是否得当? 这次课感到比较得当的地方有哪些?存在的问题又有哪些? 什么问题是最突出的问题? 在下次课中打算如何克服在这次课中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等等。教学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也会有很多问题不一定能够圆满的解决, 在课后要及时的回顾总结,不断的调整、改进以期达到下一节课时能够更好的指导学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一环节对于教学尤其重要, 也正是老师在教学中必须注意的方面。
总之,在新的地理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针,“以学生发展为本”,“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加强地理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通过互动的地理教学与生活密切的地理知识的联系,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的能力,更加高效地完成地理学科的教学目标。
地理心得体会3七月份,公司通知我去集团参加热力管网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培训学习。这次的培训机会非常难得,感谢公司领导给我这个学习机会,因为非暖通专业的我正渴望通过本次培训增加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补充,加强了解集团各热力公司的供热管网及设备情况。
带着领导的嘱托与对专业知识的渴望,通过一个多月的突击学习,基本掌握了该信息平台系统的操作。这套系统是集团为更好的统筹掌握各热力公司供热范围内热源、热力管网、换热站及各热力设备情况,专门让软件公司开发的的信息平台。该平台功能强大,各热力公司资料录入齐全,平台正式上线后,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系统平台轻松实现对热力管网的爆管分析、监控实时动态、设备数据查询及统计、故障管理等。
这次培训学习,象一把钥匙打开了我思想的闸门,不仅让我拓宽了工作的思路,加强了专业知识的学习,深入地了解了集团的宏伟规划目标,更让我对集团的前景充满信心。并且坚信作为开源人,我将以更多的动力与激情为开源的未来尽自己的最大努力。
地理心得体会4非常幸运的能参加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培训,四天的学习虽然显得短暂,但却让我受益良多,培训中听到各位地理专家和一线教师耐心而细致的讲解后,曾经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迷茫和困惑,都在这里得到了了解,也让我对新课改有了新的认识。在这里,我来谈谈对这次新课改培训的一些心得体会。
这次培训培训首先让我明确了目前新课程改革的现状,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大多数教师在目前教学中的困惑及遇到的问题主要是:课时不够,难以完成。如何把握教材?如何上好地理课?如何评价和考试?与高考的关系等等。这就需要我们首先对新课改的理念和目标有明确的认识。新课程的内容理念是要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质,建设理念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地理学习需要,学习理念是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而技术理念则是强调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新课改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知识和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他就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价值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有了清晰的理念和明确的目标,才能让我们在课堂中更加准确的把握好教学尺度。
在对于地理必修三的教授中,教师要选择符合标准的主题内容;关注中国或世界重点热点问题;选择实际典型案例在实际区域进行实际分析。
从全国来看,目前的教材版本众多:人教版、湘教版、中图版以及鲁教版。而在我们福建,新课改实行选择的是人教版,从十年前的两本小书到现在的三本必修、七本选修,不仅仅变化的是数量,更多变化的还是理念和目标。如何把握必修和选修、如何衔接必修和选修,我们势必要清晰。
地理新课程必修模块设置的内容是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同时,将涉及地理学科中的一些分支领域,以及与实践结合较为紧密的内容纳入到了选修模块中。这些选修模块也都与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之间既不是主次关系,也不是主从关系,选修模块不是必修模块的陪衬,更不是附庸,两者具有同等的课程价值;必修模块是选修模块的基础,选修模块是必修模块的拓展;必修模块侧重于学术理论性的课程内容,选修模块侧重于实践性的课程内容。教师可以通过衔接教学将必修模块中所涉及的内容作为选修模块学习的知识铺垫,帮助学生联系已学的知识,促进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在衔接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强化必修模块中的知识,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有关地理问题,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不能让学生觉得不学也无所谓。
具体选修模块与必修模块衔接教学的方法与途径 :
1.构建知识框架,促进地理知识的有机整合。
采用框图的形式来建构新 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2.抓住知识结合点,加强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提升。
所谓知识结合点是指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都涉及的,但在内容上有所深入和拓展的知识。
3.关注社会实际,贯穿人地关系主线。
与高中地理必修模块一样,选修模块的内容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为重点。
4.合理铺垫,巧用类比,深入浅出。
“旅游规划”是难度较高的内容,其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在本模块中是最高的,可以采用类比的方法,先让学生联系“必修2”中工业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的有关知识,再引导学生认识,虽然旅游景区不同于工厂,但考虑的因素有一定的相似性。
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的学生思维比我们想象中更为活跃,且很有自己的见地,只有我们想不到的,没有他们想不到的。他们喜欢老师给出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发挥,他们也喜欢在其他同学面前阐述自己的观点,但还是有大多数学生习惯于过去的课堂模式,听老师讲多,而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强。
地理心得体会5说实在的,地理对于我来说永远是那么的难。我地理的基础很差,但我并不认为这是造成我高中地理差的原因。高一、高二,这两年里,我都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认真地听过一节地理课。那时的我,完全对地理没有半点兴趣。并不是说不喜欢地理,而是没有融入到地理的世界。直到高三,多次的考试让我意识到,我地理成绩实在是差。那时,心开始慌了。渐渐的开始要去学地理,但荒废了两年的地理,让我无从下手。我一心只想那种速成的方法,寻找了好久,却没有半点功效。我根本不知道学习地理的方法,问别人,却发现那些方法不适合我。就这样,带着想读的心情,却没有方法的无奈,我度过了一段时间。
在一次调查中,我意识到,我想学地理的想法并没有付诸行动。我只是心里说着想学,却没有花时间去学。那次调查中,我发现,我花在地理上的时间是那么的少,是少得可怜的那种。那时,老师应该已经放弃我了吧。因为我的态度。
我是那种不会主动去学习的人,即使有问题,也不想去问老师。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而且,如果哪个老师说了什么我不喜欢听的话,我就会再也不想听那个老师讲课,连他的科目都会放弃。由于我的态度,渐渐的,发现老师们都在冷淡我。
后来,年段开始文综考试。我越考越烂。到最后考了个125。一个出乎我意料的分数。就是那个数字,让我几乎崩溃。可在别人看来,我还是那么的懒散。以至于,在多次会议中,我都是处于被批评的立场。或许,在老师们看来,我不会伤心吧。可我内心所想的,他们是否能明白。在一次会议中,老师又在批评我,或许批评的话听多了,身体会开始麻木吧,可那时我的心还没麻木。听到那些话还是会很难过。这时,听到了“你们也不用再说她了,其实,现在心里最难受的是她本人吧,最不希望考这个分数的是她自己吧。”就是这句话,让我下定决心学地理。因为这是地理老师说的。会后,找老师谈。老师了解到我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是那么的寥寥无几。老师说我要还高一、高二年的债。而后,我按照老师的要求,开始复习中国地理,虽然进度很慢,却很有收获。这之后,我也开始认真做笔记。把老师写到的知识点整理在一起,做题方法也写在一起。然后,偶尔拿出来看一下,或者在考试之前拿出来看看,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答题的方向。虽然还是经常答错,但有了方向,也不失为一种进步啊。
后来,按照老师的要求,一步一步的慢慢的把地理知识的空缺,填补起来。
我真正的开始在学地理。结合第一轮复习的材料,我边看中国地理的知识,边结合地图来看,在脑中形成了一种框图。而后又开始看书,把书里的内容看一遍。接着,又开始学习世界地理。把材料与地图结合起来,在脑海里构成了一幅世界地图。随着我脑海中地理知识的积累,我越来越喜欢地理了。慢慢的,对地理的兴趣越来越浓厚。这使我的地理取得了进步。
在这个从几乎不了解地理发展到喜欢上地理的过程中,我个人觉得各个方面都很重要。如果没有考试成绩的刺激,我想,我也不会下决心。如果没有老师的支持、安慰和指导,我想,我也不会取得进步。当然,如果不是我心理承受能力强,我想,我早已经放弃了吧。呵呵。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改革;主体性;教学方式;生活化
“教育即生活”是现代课程发展的一个重要思想,课堂教学改革的要点之一就是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这表现为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实施、反思等活动中,要求教师高度关注学生生活世界与书本世界的联系,努力打通两个世界,在两个世界间搭建起桥梁。
“回归生活世界”是初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主张,这一主张转化为课堂教学实际行为,就是要求地理教师树立生活中有地理、生活中蕴含着各种教学资源的观念,有意识地将生活世界中的相关资源引入实际教学中,将生活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事实证明,一旦生活世界的相关信息纳入地理课堂教学的时候,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会提高,互动水平会提升,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会大大增强。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构建生活化的初中地理课堂的做法。
一、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导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地理教学的“源头”“活水”就是实实在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它为地理课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联系生活世界,可以在课堂导入阶段把生活世界的资源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状态的工具。例如,我在上“大洲和大洋”一课时,首先给学生观看了在宇宙中看地球的壮观视频,学生在感慨地球美丽的同时,我引导他们在地球上寻找陆地和海洋,学生很快就回答我绿色的是陆地,蓝色的是海洋,这为我接下来开展教学打开了方便之门;再如,我在上“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一课时,我问学生们:“大家放假回家的时候都会选择怎样的交通工具呀?”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有的说自行车,有的说私家车,有的说公共汽车,还有的调皮的学生说火车和飞机,我对他们的答案全部给予了肯定,顺理成章地引出对交通工具的归纳,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一举两得。
二、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过程
“地震来啦!”我在上“日本”这一课的过程中,讲到日本地震的时候有个调皮的学生大喊了这么一句,全班学生哄堂大笑,我随之把目光聚到他身上,问了一句:“地震来了!你怎么还坐在那里呀?赶紧逃生去吧!”这个学生就问我:“老师,我要逃到哪里去?”我顺势就让班级的学生寻找答案,他们有的说赶紧躲到桌子底下,有的说赶紧往外跑……我对他们的回答给予解释:躲在桌子底下是非常不对的,我们应该躲在桌子旁边。学生非常不解,我就在黑板上简单画了“黄金三角区”的空间安全区位,学生恍然大悟。我得感谢那个调皮的学生,是他活跃了课堂气氛,把一个非常有用的生活常识“巧妙”地带进了地理教学的过程中,为我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更新教学方式,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自主活动以及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即由传统的师生授受教学向体验教学转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再现和创设生活情境,寓生活原型于教学过程之中,沟通书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将生活原型作为探索实践活动的感性支撑,建立一种开放的、与生活相结合的、生动的课堂教学方式,就是教学过程的生活化。
三、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结束
在课堂临近结束的时候,把生活世界中的某些问题呈现出来,作为本节课汇总新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抓手,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与水平。举个例子,在学习完“中东”一课时,我让学生们看了几幅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见的中东战争的图片,让他们归纳中东为什么战争不断、冲突多多。联系本节课的知识,学生很快地总结出:石油多、水资源匮乏、宗教矛盾、领土争夺等几个关键词,准确的总结应用了这节课的重点知识。又如,“河流与湖泊”一课教学结束时,我提到了我们生活的故乡――漳州的母亲河九龙江,让学生去收集有关它的水文信息资料,以小组为单位,简单制作一份关于治理和保护它的方案。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相关知识真正运用到现实生活世界的地理事物和地理问题中去,这才是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地理课堂与生活有机联系的最佳体现。
地理课堂的教学不应该是刻板的,而应该是与生活相联系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地理课堂的教学也不应该仅仅是为了学习课本中的知识,为了应付应试教育看中的成绩,而应该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的,与生活相融合的。构建生活化的课堂,使“社会即是学校”“生活即是教育”,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里能敞开胸襟,把生活拥入自己的怀抱,去想象、去体验,从而使地理教学更生动、更有效。地理教学走向生活化是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但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既没有现成的理论,也没有成熟的实践经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会不断地摸索,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使自己逐步适应不断变革的教育形势,成为一个具有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的“新教师”。
参考文献:
[1]黄承波.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探析.地理教学, 2012(4).
[2]罗先军.浅谈地理课堂教学彰显活力的策略.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7(1).
关键词:协作学习法;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作用
随着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实施,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协作学习模式便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并且因其独特的优势业已成为现阶段教学改革研究的重点。因此,如何让协作学习法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得到更好的运用,已成为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协作学习法的作用
由于具体学习内容不同,协作学习的具体方法也不同,协作学习法在我国教育改革中的应用有待深入探究,从实践来看确实起到的很有效的作用,笔者从实践中总结了一些可贵的经验。
1.协作学习法给学生带来了广阔的学习空间
协作学习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发挥的空间,以往的教授知识方式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进程缓慢,传统教学方法单一地传授知识,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有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及能力,就能够在课下继续学习。
2.协作学习法打破了师生间的交流障碍
良好的沟通能够让老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阶段学习水平,通过学生学习态度的变化来制订学习计划;学生通过沟通交流,一方面可以增进师生间感情;另一方面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
3.协作学习法可以锻炼学生对信息的掌握能力
未来的世界是信息时代,在有能力的同时比拼的是信息的掌握量,信息即意味着机会,学生在协作中会经常进行信息的搜集、检索、归纳、记录、互换、分析、使用等,在这些过程中学生可以锻炼多种能力,成为真正的多面手和素质型人才。
二、协作学习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创设合理的合作互动情境
协作学习方法的应用实践表明,该方法能有效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在运用该种教学方法时,不能局限于对学生个体的独立探索,而应强化学生主体之间的协作与交流,从
而促进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并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创造性,使每位学生的认知结构发生转化。同时,在运用协作学习方法过程中,应首先为学生创设出一种合作互动情境,从而使学生在这种互动情境中产生情感与意识的转变,并提升学生的协作意识。
2.选择合适的协作学习内容
相对于其他学习方法而言,协作学习方法不是全班围绕一个问题进行,而是以小组的形式对教师指定的内容进行讨论。因此,对于协作学习知识内容的选择非常重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协作学习教学方法的效率。
对高中地理教材而言,并非所有的内容都适合用协作学习,
而应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并对教材内容进行精挑细选来开展协作学习,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随后,应将选定的内容划分至每一个小组,然后由每个小组的组长将任务细化到每一个成员身上。例如:在高一地理上册内容教学过程中,笔者分别选择了气象灾害及其防御、海洋资源环境的开发与利用等来作为协作学习内容,在每一次学习过程中学生都能接受不同的任务,通过小组之间的相互交流、合作,使整个班集体成为一个有机的学习整体,并使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获得了显著提升。
3.强化小组之间的协作探讨
在小组之间的协作探讨过程中,应引导小组内的每个成员根据自己的理解与认知情况发表自己的意见与看法,并强化对存在疑义问题的讨论,并对各种问题进行归纳、分析与整理,最后对探讨结果进行总结,并形成书面报告。值得一提的是,在此过程中应注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从而使学生对信息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同时,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与探讨,还能使学生的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升。在小组探讨工作接近结束时,教师应组织各个小组的组长召开组长座谈会,并对各个小组的汇报结果加以总结与完善。
例如:在“气象灾害及其防御”这节内容教学过程中,有个小组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并加以分析、研讨,总结出以下结论:
(1)干旱是因长期降雨偏少而形成的一种空气干燥与土壤缺水的
现象;(2)造成干旱的原因有很多。这个小组的成员还分别用文
字、图片以及视频等元素对干旱的成因进行了详细的描述,非常生动;(3)干旱这一突出的气象问题不仅会造成粮食减产,甚至会影响到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稳定。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探究,不仅强化了对于气象灾害知识的认识与理解,还增强了学生的节水意识。并且,学生还能根据身边的问题,从自身角度阐述干旱对各个行业与领域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之后,学生还以小组协作的形式,提出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等缓解干旱问题的有效措施,通过对材料的整合、理解与创新,还使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升。
4.注重对协作学习结果的客观评价
评价环节作为对学生合作学习活动的信息反馈环节,对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信心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学生的协作学习成果,教师应给予积极的评价,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变化等因素给予客观评价。同时,也可结合教学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试卷测试、座谈、小组互评等评价方法,从而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协作学习方法、步骤等进行反思,这样更利于协作学习模式的开展。在此过程中,同样应注重情境的创设,从而激发起学生进行下一步协作学习的情趣。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观察各个环节的动向,并对心得体会进行认真记录,总结经验教训,以切实提升协作学习法的运用效能。
[关键词]高中地理 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
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要生存发展,就离不开地理知识。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资源、环境、人口、生态问题日益威胁着人类的生存。高中地理教学内容正是以这些问题为主线,以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关系协调论”的理论、观点向学生进行科学的全球观、资源观、人口观、生态观的教育。地理教育的价值还在于对人的素质提高即在完成人们必备的起码的地理知识教育的同时,还对学生进行地理品德素质、爱国主义、国情国策、人地思想、全球意识等教育。它对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改善日益恶化的环境等方面都显示出了其它学科无可替代的作用。
地理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如何选择正确途径,在主阵地上扎扎实实地为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是摆在地理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1借助现代教育媒体培养地理兴趣
现代教育媒体主要包括幻灯、投影、录音、录象、电影、计算机、激光视盘等。具有形声性、再现性和先进性的特点。它主要以图象和声音的形式传递信息,可使学生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视听并用,使知识传递、接受、记忆变得比较容易,也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计算机教学,可根据教学需要将要表现的对象由小变大、化远为近,可使反应过程由快变慢或由慢变快,可将事物的本质要素突出地展现于学生面前。例如我将大陆漂移假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软盘装上计算机,然后模拟两亿年前直到现在的大陆漂移过程,再演示板块运移过程,这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媒体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为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2设疑推进培养自学能力
所谓设疑推进法就是将某章节设计成若干个循序渐进的问题,这样可促进学生看书、思考。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加以解决,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早日养成自己学习掌握知识的习惯和本领,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帮助。
整节课的内容可以转化成若干个小问题,学生通过看书、思考完成。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完成。为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可采用多变灵活的启发诱导方法。这样做比教师单纯讲解效果要好得多,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动手操作培养创造能力
让学生动手操作比教师讲解的效果要好得多,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会遇到一系列的实际问题,这会促进其思考、探索,在不断失败中求得成功。经常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可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以提高,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甚至会迸发出创造发明的火花。
教师跟学生讲解地轴、两极、经纬度、经纬网等有关知识点时,有些学生纵弄不清楚。经试验,改用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办法,让学生在课后用乒乓球做一个小地球仪,然后评比,看谁做得最好。经过动手操作,学生不仅比较顺利地掌握了有关的知识点,还向教师提出了不少在制作地球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多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培养创造性人才很有帮助。
4到生活中学以致用
以往地理教学只重视书本知识,不重视实践能力,理论脱离实际。素质教育提倡在实际中运用。重视和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搞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因此,到野外观察是学习地理所必须的,也是搞好地理课堂教学所必须的。
例如,讲到陆地地形时,我就组织学生考察本地地形的种类和特征;讲到环境保护时,我就组织学生到废品回收站和垃圾处理站参观,然后要求学生回校写考察报告。让学生走出校门,有利于学生了解自然、了解社会,有利于增强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心得体会、论文交流培养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