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职业卫生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中等卫生职业教育 教学改革 改革背景
职业教育面对职业教育的国家定位、职教的对象,要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的创新能力,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是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对职业教育的一般规律进行研究,正确运用中职卫生教育规律,推动卫生中职教育改革,为卫生事业的发展作贡献。
1.中职卫生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
1.1中职教育的国家定位。
新形势下,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的国家定位一是基础职业教育,即使面向每一个有中高等技能需求的人的教育,是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的教育;二是高中阶段的教育,是面向社会未成人的教育,这就要求中等职业既要完成一定技能的培养,又要肩负继续学习、持续发展的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能把中职教育教育等同于技能培训教育。
1.2中职教育对象的素质。
我省中等职业教育面对的主要对象素质的特点。
1.2.1我省中职生一般来自农村弱势群体家庭,家庭经济收入一般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家长普遍忽视对孩子的养成教育。
1.2.2我省中职生大多是被现行普通教育体制无情淘汰下来的弱势群体,对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认识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
1.2.3学生普遍存有惧怕文化课的情愫,关注专业课的学习,尤其热衷于实习实训教学活动,但缺乏自觉性和针对性,学习自信心、意志力也显不足。
1.2.4学生心理落差、诚信意识差异明显,大多数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
1.2.5学生普遍热爱祖国,具有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和团队意识,能正确对待与异性的交往。
1.2.6学生普遍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期待家庭的亲情,需要同伴的理解,渴望得到同伴的尊重。
中职学校面对这类群体,要完成技能基础教育、持续发展教育、高中阶段性教育的任务,必须实现创造性职教改革任务。
1.3中职教育是以就业导向服务为主。
职业教育为社会服务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的生存与发展。以服务为宗旨,首先是职业教育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其次是促进就业服务。职业学校要服务于受教育者,职业学校应将教育教学工作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地位,学校的其他一切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人才培育这个中心,在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的同时,兼顾为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逐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接受多样化职业教育的需求,让受教育者真正享受、选择适宜有效的职业教育产品。
就业是中职学校的主要价值取向,主要包括在相关行业的订单就业,在人才、劳务市场的选择就业,根据社会需求、工作状况和自己能力的转岗就业和自主创业等。以就业为导向不是也不可能是以终身从事的职业为导向,更不应是仅以某种特定岗位的技能为导向。这里首先要防止一个误区,就业导向不等于是专业导向,也就是不能假定学生都是学了以后,专业100%对口就业的。目前,一些专业对这种理想化的就业假想是不现实的。学生在没有订单就业的情况下,大多还是以市场就业为主,而且即使对口就业后,也因种种原因,转换职业的频率也较高。所以就业导向并不是单纯的岗位导向,也不是第一次就业的技能导向,而主要是指在相关职业的岗位群就业的导向。
所以,中职教改更要注意受教育者的职业发展,注重培养他们选择就业、竞争上岗、转岗再就业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中职卫生教育教学改革
2.1树立正确职教观,提高职教生的基本素质。
2.1.1中等卫生教育应以德育为首。在整个职业教育过程中,应将综合素质教育渗透入所有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既会“做事”又会“做人”。使受教育者在自主活动中将外部教育影响主动内化为自己稳定的身心素质,进而培育良好的行为习惯、职业态度和职业能力。这是科学发展观在职业教育领域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体现。努力走出中职只重视技能培养、不重视综合素质教育或认为中职素质低不能接受较高教育的错误观念,贯彻以技能求生存、以素质促发展的思路。抓质量首先要抓德育,一定要走出重技能、轻德育的误区。中职德育教育的核心是尊重学生,不能再戴有色眼镜看待中职学生,要让他们受到公正、科学的教育。
首先,职校要实现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进课堂,以环境育人,从校园设计、绿化布局、人物雕塑、名人格言、规范制度等方面创造卫生职业学校特点的校园、班级文化,让卫生职业学校既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又体现医疗卫生行业特点,让学生在这种卫生文化氛围中感悟职业责任,树立职业理想,提高美丑观念。
其次,职校学校要建立各类文化社团组织活动,以活动为载体提升文化品位。当前中职生文化基础较薄弱,理论接受能力一般不强,但活动能力并不弱,学校可以建立一系列的社团,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达到相应的教育目标;建立医疗志愿服务组织,让学生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提高技能,培养职业素养;建立文学、艺体等组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辨别美丑能力等。只要用科学的方式引导,中职生一定能鲤鱼跳龙门,承担起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任,成为中国走向富强的重要力量。
2.1.2.加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训,提升学生的就业水平及可持续发展能力。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能适应岗位的不断变换,是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1998年,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把职业核心能力分为8项,称为“8项核心能力”,包括: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企业发展科技进步,岗位可能根据需要进行变动;人生就业的行业可能发生变化,为什么有些人无论在何种岗位、行业都能干得很出色,就像常说的“是金子到那都会发光”?金子是什么?就是职业核心能力,正是企业急需人才的必备能力素质,也是职业学校学生为今后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具备的能力素质,也是职业教育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抓手。
2.2中等卫生教育教学模式改革。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指出:职业教育要改变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要深化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推进教产合作、校企一体化建设,努力构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如何在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贯彻这一指示,应该根据以中等卫生类职校特点,采取相应的灵活措施。
2.2.1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大力推动教产合作、校企一体化办学,努力实现职业教育的规模化、集团化和园区化发展,促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针对这一指示,中等卫生类职业学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依靠学校的力量是无法完成这一办学模式改革的,只有通过官―教―企―研来完成,政府提共政策支持,教育部门完成教育科研任务;教育与企业合作,教育利用师资力量为企业单位提供适合企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企业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为学校提供学习实践的舞台,政府(官)、学校、企业利益达到统一,这也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
2.2.2改革职业教育培养模式要根据职业活动的内容、环境和过程来研究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切实落实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模式,要特别注意通过多种方式实现顶岗实习,如设岗见习、找岗实习、顶岗实习、创岗见习等。这一培养模式本质就是在“做中学”,改变把学与做相分离的违背职教规律的培养模式,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密切加强同医疗企业、医疗单位合作,建设附属医院、附属企业,为学生提供做与学结合的平台,把课堂移到岗位上,实现感性教育与理性教育充分的结合,还原中等职教应有的教育环境。知识技能来源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学习研究,体现职业教育这一特点,让卫生职业技能教育、理论教育与岗位技能进行无缝对接。
2.2.3改革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普遍推行仿真实训教学和模拟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技能打包教学等适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针对这一改革要求:中职卫生职业学校应建设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实验室、实训室、实习岗位中来完成技能教学;培养形成优秀结构的教学团队,实施项目教学,在实践论论教学环境中推进讨论式、探究式、协作式和自主学习,强化实践教学方式的工作过程导向。
2.2.4改革职业教育评价模式,以能力水平和贡献大小为依据,构建学校、行业、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多方参与的职业教育评价模式。只有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才能更好地促进、巩固职教成果,推动职教科学发展,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中等卫生职业教育不仅要学生拿到毕业证书,而且要拿到相应职业资格证及相关职业证书。我校中职卫生教育在实现中职教育目标基础上,努力和相关企业合作,拓展相关技能的培训,可以让学生获取相关职业证书。
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如何实现规模能力和质量能力的协调发展,必须确立德育工作是首位,教学改革是核心的职教观念,培养就业能力较强的高素质中职卫生人才,引领中职卫生教育健康发展,为人民的卫生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作为以培养应用型卫生人才和满足大众医疗健康需求为重心的供给侧,卫生职业教育存在一定结构性矛盾。文章从分析江苏卫生职业教育供给侧现状入手,提出江苏卫生职业教育结构性改革思路。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卫生职业教育;健康江苏
0引言
供给侧改革即通过改革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进一步提升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灵敏度和适切性。江苏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把人民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进“健康江苏”建设。人才供给是医疗供给侧的基本面之一,卫生人才的结构性失衡是应当下大力气解决的问题。江苏卫生职业教育作为定位于医学及医学相关类应用性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院校,处于医疗服务产品的供给侧,必须对接国家战略,优化人才供给结构。
1江苏卫生人才需求状况
新一轮医改以来,江苏省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加大了对基层卫生事业的投入,江苏各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就医环境和设施得到显著改善。推进健康江苏建设,加强基层是重点。按照《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要求,2020年全国注册护士总数应达到445万,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为3.14;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乡镇卫生院的护理力量亟需增加;最后,2015年老年人口数量达到2.22亿万,其中65岁以上的人口增加了631万,高龄老年人口增长迅速,养老及健康管理与医疗的有机结合将是护理服务发展的关键。然而,据江苏省《2015年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简报)》显示,在岗注册护士20398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36891人,平均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数为67;村卫生室中,执业(助理)医师13943人,其中乡村医生33008人。这一数字与《规划》中要求存在一定差距,至2020年,以江苏10所卫生职业院校的毕业生总数与江苏省医护人员的刚性需求依然存在较大缺口。
2江苏卫生职业教育现状
江苏卫生职业教育立足于培养医药卫生类技术型人才,包括医药卫生类的高职院校和五年制中职院校,以及开办有卫生相关专业的综合性高职院校在内,一共10所。近年来,江苏卫生职业教育发展势头良好,培养了大批应用型卫生技术人才,为医疗健康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一线人力资源。但随着医改逐步向纵深推进,卫生职业教育在发展中积累的结构性矛盾日益显现。
2.1供需平衡处于较低层次
江苏卫生职业教育存在以下特征:一是办学规模中等,学生人数稳定在4000~8000,教师人数在200~400。虽然当前招生情况良好,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较高水平,然而居民医疗健康需求逐渐扩大,并显现出多样化趋势,江苏卫生职业教育与居民对于健康服务的需求不能完全匹配。二是均设置护理、康复治疗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药学、生物制药技术等医药卫生类专业。然而基层卫生服务系统需要更多高素质、应用型卫生技术人员,这对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方向提出了新要求。因而江苏卫生职业教育与行业需求尚处于低水平的供需平衡。
2.2教育整体合力还未形成
虽然江苏10所职业院校招生规模逐年增长,但发展中同质化竞争明显,没有形成区域优势与发展合力。2013年江苏医药卫生职教集团成立,由于存在“外部支持政策缺乏、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院校成员间由于竞争壁垒合作受限”的问题,因而集团未能对江苏卫生职业教育发展起到很好的凝心聚力、引领示范作用。目前应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专兼职结合的高水平教师团队、提升社会服务水平和提炼办学特色等措施,促使各院校在办学实力、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办学效益和辐射能力等方面取得整体推进,形成区域整体办学强大合力。
2.3医学人文教育实效不强
一项调查显示,发生在某中级人民法院2011—2016年的100件医疗损害责任纠纷上诉案件中,因医疗事故导致的案件不到5%,70%以上的案件是因为沟通不足造成的。江苏各卫生职业院校虽然均开设医学人文类课程,但重视程度参差不齐,实效不强。一些教师甚至认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学生的专业技能,因而在人文教育教学中,方法单一,与专业课程缺乏融合与渗透,实践性和灵活性不足。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最为缺乏“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而基层的服务对象也具有特殊性,这要求卫生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甘于奉献的精神和尊重他人生命的精神品质,在服务基层的过程中,要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开展服务,对患者予以充分的情感交流与人文关怀。
3江苏卫生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思路
“健康江苏”建设进程中,人才供给是关键一环。江苏高职教育要获得持续发展,必须通过聚焦质量,调整结构,优化功能,进一步服务好区域战略。
3.1正确把握形势,从供给侧改革角度对接国家战略
推进供给侧改革,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是卫生职业教育供需结构再平衡的迫切要求。“健康江苏”规划重心在于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亟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扩充人才数量,提升队伍素质和业务水平。因此,在当前形势下,积极融入区域健康战略需求,瞄准医改方向,创新卫生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接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层卫生人才“百千万”提升计划、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等多种渠道为基层提供人才保障,既是江苏卫生职业院校的特殊使命与担当,又为其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3.2开展联合办学,优化专业结构,提高区域整体办学合力
开展联合办学是顺应职业教育规模化、集团化办学趋势、整合行业教育资源而产生的教育组织形式,是推动江苏卫生职业教育整体实力的提升的必然选择。立足省域实际,探索深度化与常态化的合作模式,建构有效的利益平衡机制,教育改革与区域合作同时并举,化解相对封闭的院校办学体制和相对集中的政府管理体制的矛盾,兼顾各院校的主体性、市场的主动性、政府的主导性。通过课程共享、学分互认等具体措施由表层协作逐步走向深度融合,推动实现规模大、结构优、质量高、效益好的江苏卫生职业教育强省建设目标。
3.3坚持问题导向,加强人文教育,提高人才供给侧质量
要坚持问题导向,将人文素质作为医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融合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首先,要解决教育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切实提高教育供给端的质量:深化课程改革,增强人文课程的吸引力,针对医疗服务实际,开展多元化、针对性的主题教育,为学生提供立体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的新供给结构,使人文精神与职业价值成为支配、控制自己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内在力量。其次,要解决教育需求的矛盾:当前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沟通表达方式、生活休闲方式等带有明显的网络痕迹,根据网络传播的基本特征,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在其关注的议程主题引导上、在网络舆情危机的化解上、在健康和谐网络氛围的营造上,利用好QQ、微信、微博等工具,以学生们乐于接受的语言形式进行平等探讨,创新人文教育形式,增强教育实效,从而进一步促进江苏卫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大幅提升。江苏卫生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核心是卫生职业教育的转型和结构优化。应在供给侧改革的思路引领下,在国家战略的导引下,加快实现江苏卫生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转换,提升“健康江苏”建设所需卫生人才的供给质量。
参考文献
[1]袁靖宇.江苏职教集团发展的基本经验、主要挑战与关键问题[J].中国大学教学,2015(4):65-69.
1 专业建设的定位和指导思想
学院应根据社会需要、自身条件,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确在一定时期专业的目标定位、服务定位等。
有明确的专业方向。要根据专业性质、社会需求情况、专业现有条件和发展潜力,确定专业发展方向。努力拓宽专业口径,形成专业特色。紧跟时代要求,注重教育观念的更新。建立与自身定位目标相吻合、具有时代和社会特征的质量观及质量标准。
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原则,以教育观念的改革为先导,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突出学校特色与人才培养特色,以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核心,以专业基本建设为基础,以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为重点,分层次、分类别地开展专业建设,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2 专业建设的目标
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巩固原有专业优势,不断调整并优化专业结构,逐步构建具有经济与社会发展特征、学校特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专业体系。
从适应社会经济需要出发,以社会急需的专业建设为突破口,积极发展市场竞争力强、就业形势好的专业,调整、整合现有专业,加大对传统专业、优势专业的建设和改造力度,积极探索具有学校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3 专业建设的原则
3.1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核心,突出专业内涵建设,注重质量与特色建设,正确处理好数量与质量、近期与长远的关系,不断提高专业建设质量与办学效益,形成合理的专业结构和布局,以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3.2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服务北京地方经济的原则
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培养方向和布局,以适应人才市场需求,更好地为北京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3.3 坚持全面建设与重点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正确处理好重点与一般、数量与质量的关系,立足骨干专业,发展优势、特色专业,开设新兴、交叉专业,突出学校特色与人才培养特色。[ Www.]
4 专业建设的内容
4.1 完善传统专业
对传统专业,学校要在现有基础上积极进行改革,使传统专业保持活力,带动新增专业建设。一方面保持专业特色和优良传统;另一方面积极调研,调整专业结构和内涵,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结构,不断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
4.2 专业特色及优势
必须十分重视学校特色专业建设,力求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要根据行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需要,在学校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创建具有较强行业特色和学校特色的专业,并使之成为学校的标志性专业。特色专业毕业生在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方面要明显优于同类院校相同专业的毕业生。
4.3 增设新专业
新增专业要确立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明确专业建设的任务和发展方向,把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放在首位,与学科建设统一进行,合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按专业群方式组建。新增专业要着眼于未来发展,形成和体现学校特色。
增设新专业首先要调查研究,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结合医学高等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对准备申报的专业进行调研,组织专业建设委员会进行论证并将组织材料向市教委申报。新增专业被批准招收2 届学生后,要准备迎接教委组织的专家评估检查。
学校专业建设委员会要根据各专业情况,有计划地向学校申请经费,并投入到每年重点建设的传统专业中。学校要定期投入专项经费进行新增专业建设。
5 专业建设的具体任务
5.1 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高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综合素质高等特点。
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要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实施计划,并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办法和具体措施。
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邀请用人单位、行业专家参与制订新专业培养计划和老专业调整方案。以培养专业技术能力为主线,设计培养方案,突出人才培养的应用性。要让学生具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将人文教育等素质教育贯穿于高职医学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
5.2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要改变以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为主的“三段式”课程模式,将课程结构分为公共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三大块。
根据“适用、够用”原则,按照培养目标的能力和岗位要求,筛选学科中与培养能力直接有关、并且使用率较高的专业知识。
配合实践教学,形成以相关学科群建立的浓缩型课程、复合型课程、能力模块课程的课程体系,彻底摆脱学科本位思想的束缚。
5.3 实践教学
(1)必须高度重视实践教学,把实践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强学生的实训和实习,努力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2)实训实习是学生由书本走向临床和就业的接口,也是学生养成严谨作风和提高业务素质的重要平台。
(3)学校应下更大的决心、花更大的力气、投更多的资金,加强实验室、直属附属医院、非直属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建设。
5.4 教材建设
目前,高职教材在诸多方面存在不足,或过时,或不实用,或与职业技能考核不接轨,因此要进行改革。
(1)注意行业与学界结合。
(2)注意与职业技能考核标准有效衔接。
(3)适当增加实验课和案例比重,以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性,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专业建设的条件保障
6.1 加强对专业建设工作的领导
要贯彻立足重点专业,发展优势、特色专业,开拓新兴、交叉专业的原则,实施以专业建设为龙头,推进专业建设、教学建设的总体发展战略。学校要成立专业建设领导小组,指导各系(部)制订专业建设实施计划。
【关键词】卫生职业教育;药理学;教学方法
药理学是一门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之间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科学,是极为重要一门的医学基础学科。其内容具有枯燥繁多、复杂抽象、理论性强、涉及学科面广、知识要点多等特点:再加上开设这门课程时学生还没有接触临床的专业课知识,理论与实际脱节;所以学生普遍反映难学难记且易混淆。以至对学好该门课程丧失兴趣和信心。
如何真正把握药理学的教学特点,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就“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比喻教学法、以点带面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尝试和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并进行了总结和提炼,希望能够对药理学的教学有一些参考意义。
1.任务驱动教学法
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任课教师根据当前教学主题或目标进行设计并提出任务,针对所提出的任务,采取演示或讲解等方式,分析任务并给出完成该任务的思路、方法、步骤和结果。在此基础上,教师也以任务方式引导学生边学边练,并独立或协作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实现“学中做”、“做中学”,以达到学生真正掌握知识与技能之目的。“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出发点是:师生互动;切入点是:边学边做;落脚点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尤为强调个性的发挥。事实上“任务驱动”教学法并不是简单的给出任务就了事,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
举例来说,比如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药理学实验“有机磷农药的中毒及解救”中,实验组课前布置任务:(1)设置临床案例,让学生查找资料后了解有机磷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及中毒机理;(2)要求学生根据病情及诊断选择治疗药物和决定给药方案,尽量列出可选用的各类药物,并说明其优缺点,(3)自行设计实验所用动物、药物、仪器、给药方法等。实验课上将学生分组,5-6人一组,学生通过小组内交流及讨论,然后由每组选出一位同学代表该组陈述讨论结果及理由。用30分钟的时间,教师进行讲评与总结,对不同的观点分析优缺点,最后完成整个实验过程。
任务驱动教学法优点很明显:(1)以任务驱动为中心的教学环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改变教学指导思想,体现“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思想,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培养了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正是高职学生所应具备的素质。(3)“任务驱动”教学法侧重于素质教育,能在学习中与他人相互协作,充分体现了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中学习、在协作中学习的人才培养的目的,有利于学生主体素质的提高。
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问题导向教学法,是将理论知识与临床案例紧密联系的有效教学方式,可以使药理学抽象内容感性化,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给护理专业的学生介绍胰岛索的不良反应时,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笔者先以案例导入:有一老年糖尿病患者。已注射胰岛索多年。一日近午,突感心慌、出冷汗、饥饿、头晕、肌肉震颤等;并由该案例引出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1)该患者用药后发生了什么反应?(2)此时应采取什么治疗措施?然后笔者才开始讲授该部分内容。在该法的实践过程中,应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正确的职业导向去引导学生掌握实用技能,从而给学生更加深刻的印象。
案例教学法具体实施有:利用课堂教学的讲解式案例教学法、利用医院见习的临床案例教学法、利用实验教学的操作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样式。
3.比喻教学法
比喻法就是将两个本质上有相似之处的事物建立联系,通过一个熟悉的事物,引伸到未知事物,从而达到让学习者更好地熟悉新事物的目的。恰当的比喻可使复杂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浅易化、形象生动、易懂易记,在药理教学中灵活利用比喻法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反跳现象”指长期地使用某一种药物,如果突然停药,会使所治疗的疾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这可比喻为在高速公路上快速前进的汽车,如果突然停车,会出现翻车、人员伤亡的现象。故高速行驶的汽车如需要停车,应逐渐减速,然后停车。因此,长期地使用具有“反跳现象”的一些药物,比如普萘洛尔(心得安)、糖皮质激素类药、洋地黄类、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纳镇静药如安定等,如需要停药,应该逐渐减量,然后停药。通过形象的比喻,可使难懂、枯燥的药理学术语转化成形象、易懂的知识。
再如,在讲到药物跨膜转运方式包括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二种时。先介绍被动转运就像小船从山上往山下开,从高处到低处,是一种顺坡度的转运,很轻松.不需要消耗能量,所以也叫“下山转运”。而主动转运则像小船从山下往山上开,从低处到高处,是一种逆坡度的转运.很费劲,需要能量。所以也叫“上山转运”;并且用小船载人,最多只能搭十人或二十人不等,载人数量是有限的。这就是载体转运的饱和性;如果这艘小船优先让本村的人搭乘。这就引出主动转运的对象之间有竞争性抑制关系。通过一连串生动形象的比喻,学生轻松地掌握了两种转运方式的特点与区别而且记忆深刻。
4.以点带面教学法
绝大多数药物的药理作用都是通过影响机体的原有生理生化功能产生的,我们在讲有关章节的课程时,可以通过课前预习、课堂复习本系统的生理功能及可能造成病理状态的原因来帮助阐明药物的药理作用,进而帮助理解记忆。
例如在讲传出神经系统药一章时.首先要求同学课外预习传出神经系统生理及解剖学,把神经、受体、递质、生理效应及相应效应器官等基本理论搞清楚,在课堂帮助同学简单复习后。把传出神经系统药的基本作用:拟似作用――促进或加强生理效应,拮抗用――抑制或降低生理效应,一一列出,在这个基础上每个小节药物的药理作用及相应的临床用途、不良反应就清楚易懂了。特别是这一章的拟肾上腺素药,书上分了3类:(1)作用于α、β的拟肾上腺素药;(2)主要作用于α受体的拟肾上腺素药;(3)主要作用于β受体的拟肾上腺素药。3类药都主要表现在对血管、心脏、血压的影响,但又各有特点,在教学中抓住关键的一点:兴奋什么受体就产生什么效应。对应就把看似繁乱的3类18种药弄懂。阐明药物的基本作用、相应的用途、不良反应。每一章节结束后,对分类较多的、药物较多的章节,再让同学疏理一遍,找出异同点,归纳一个简表,这样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果。
5.结语
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目的,是要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效地运用。科学、合理地选择和有效地运用教学方法,首先,要求教师能够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熟练地把握各类教学方法的特性,能够综合地考虑各种教学方法的各种要素,合理地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并能进行优化组合。其次,无论选择或采用哪种教学方法,要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作为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另外,教师在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还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参与性。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双证书制度 教学改革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进一步合理、有序地把众多的人口优势变为资源优势,特别是职业技能教育在培养适应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方面担负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目前,职业教育遇到了一些困难。一方面,市场需要大量具有熟练操作技能的劳动者而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为社会提供专业技术性人才的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却无人问津。 既然社会广泛需求具有良好职业技能的人才,为什么职业教育还处于“ 门可罗雀” 的境地呢?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更讲究 “适用”、“效率”和“效益”。而目前职业教育自身存在教育模式的相对落后、对市场需求反应滞后等弊端,缺乏职业教育特色,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严重与社会脱节。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提升毕业生职业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努力实现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的完美对接。而中职院校的“双证书制度”是一种“学历+ 职业技能”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完成岗前职业培训,基本具备岗位工作能力,同时拥有学历证书和至少一个职业资格证书,实现学校学习与岗位操作的“ 零距离”, 满足市场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操作快”、“效率高”、“效益佳”的特定就业要求[2]。
1.意义与价值
1.1“ 双证书制度”能提高学生技能、增加就业机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讲求“适用”和“效益” ,学生经过学校专业课的学习拿到毕业证是远远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只有通过了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具备了相关领域的职业技能,才能真正为用人单位所青睐。更有些职业资格考试属于准入类的,比如护士资格证考试,只有取得了相应的证书才能从事相关的工作。从一定意义上讲,谁拿到的职业资格证书多,相应的就业机会就广,未来的发展空间就大。
1.2“ 双证书制度”体现了中职教育职业性的办学特色,是中职教育可持续发展发展的持久动力。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技术性,这就要求中职教育必须与就业市场紧密结合,按照职业标准培养工作岗位真正需求的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实施“双证书制度”,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践,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动手实践能力。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最终提升了中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这些都为中职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契机。
2.方向与对策
2.1实施课程改革,使课程兼有学历性和职业性
2.1.1教学计划的改革
现有的很多中职院校的教学计划缺乏针对性,体现不出职业院校的特色和优势。教学计划的改革,应将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课程纳入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中,对内容相近课程进行整合,删除了部分与本行业需求和发展不相关的课程,以突出课程设置的专业性、实用性,使教学计划既体现出专业课程知识的系统性、基础性,又涵盖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内容,既要保证理论知识够用又要与相应技能培养相均衡。学校还可邀请一些行业企业专家同校内的教育专家按该职业发展需要共同修定教学计划, 将“够用即可”的理论课穿插在“足用才行”的实践课中完成,使“双证书制度”真正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
2.1.2教学内容的改革
现行中职学校使用的教材缺乏专业性,应用性,比较偏重于对理论知识的系统性讲授,而忽视了专业技能技能的传授。学校需要对教学计划中的课程内容和课时进行调整,由传统的“以学科体系为引领”向“以解决岗位实际问题为引领”转变,由“以学科知识为主线”向“以实际应用技能为主线”转变[3],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 贴近岗位、 贴近社会。可增加岗位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实践教学内容,突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构建“ 学―做一练”一体化职业教育体系。使课程内容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
2.1.3教学方式的改革
学校在实施“双证制”职业教学时,要突出教学方式的实用性和适应性。在理论教学中多使用问题式、启发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在实践教学中应以职业技能为中心,多用情景教学法、行为导向教学法等[4],让学生在职业环境中体验职业角色,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使学生在学中练、练中学的过程中,同时获得学历证书和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真正的职业教育还应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与相关用人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全面实施“工学结合,顶岗实习” 新的教育机制。在企业为学校提供专业的实训基地的同时,学校可源源不断为企业输送“双证书”人才。
2.2建立完善“双证书制度”的两个保障机制
2.2.1“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既能下一线、又能上讲台,既是技术能手、又是专家学者”的双师队伍,是学校实施“双证书制度”,实现学生技能培养的重要保障。对于中职院校来说,可以通过“ 请进来, 走出去”的方式培养一支具有高素质的“ 双师型” 教师队伍。一方面,鼓励老师深入企事业单位,学习最新的、具体的相关职业技能,把理论和实践真正结合起来 ;另一方面可以到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聘清在生产、建设、服务等方面技能过硬的“一线能手”作为兼职教师, 在技能培训、专业建设等方面与专职教师相互学习和优势互补[2]。逐步建立起一支既具有丰厚的文化知识底蕴又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双师型”教师队伍。
2.2.2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
情境真实的实训基地、完备的实训设施是做好“双证书” 教学的基础。校内实训基地要注意及时更新实验实训设备,不断完善实验实训条件,使其逐步具备教学实训、 技能考核、成果展示、社会培训等功能,让学生在模拟而驱真的职业环境中锻炼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同时还要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加强校企合作,让学生通过教学实践、岗位见习、顶岗上班等形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实现学生生产实践能力与职业岗位要求的无缝对接,毕业后“零距离”上岗,迅速成长为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
总之,“双证书”制度有利于中职学校培养实用性人才,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利于促进学校的可出续发展。这就需要中职院校结合自身条件,对学校课程进行改革,逐步完善“双证书制度”的保障机制,培养出更多的满足社会和行业需求的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作者单位:郑州市卫生学校)
参考文献
[1]徐淑莉. 浅谈如何进行职业教育[ J ]. 科技信息,2010,13:234.
[2]吴炜炜. “ 双证书”制度在高职学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策略探究[ J ].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4:33―37.
关键词 卫生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京津冀;共享机制
中图分类号 G64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17-0051-04
随着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构建区域共同市场,实现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与深层次整合成为必然要求。2015年5月31日,京津冀卫生职业教育发展联盟成立,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作为理事长单位,邀请来自京津冀地区的17所职业院校和21所医院、企业参与了联盟建设。联盟以“协同发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为原则,全面整合卫生职业教育和行业优质资源,形成规模优势,在专业建设、教育教学、校院合作、社会服务和科研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促进卫生职业教育与健康服务业对接,为京津冀健康服务业人才培养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
通过建立京津冀卫生职业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整合京津冀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能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智力保障[1]。京津冀在发展过程中,无论是经济水平还是科技发展等诸多方面,都存在不均衡,在l生职业教育领域不可避免地存在资源配置不平衡。因此,突破区域格局,实现京津冀地区卫生职业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可以有效提升京津冀城市群教育资源集群与规模效应,实现区域性的卫生职业教育资源优势互补。
一、京津冀卫生职业教育一体化产生的背景
京津冀区域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在国家区域化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其重要地位与作用不断凸显。2013年,该区域晋升为国家主体功能区,承担起我国经济增长第三极的重任,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2014年,京津冀区域的一体化发展迎来了新的重大历史机遇,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使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步入实质性发展阶段。京津冀区域拥有我国最强的高等教育与医疗资源,教育、医疗协同发展既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内容,又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手段。然而其发展也存在诸多挑战,如区域内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差距悬殊,区域教育、医疗发展结构有待优化,区域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等等。在新的历史形势下,京津冀区域内教育、医疗如何充分认识自身发展的优势与挑战,准确识别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协同发展的需求,在经济社会发展与自身发展之间构建更高的契合度,实现提高区域内教育质量和医疗水平,是摆在京津冀面前亟需破解的重大课题。
京津冀区域教育、医疗合作与协同发展起步较早,但成效甚微,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行政壁垒的阻碍、要素资源流动积极性低的掣肘、协同效益显现周期较长的顾虑等。新时期,应不断加深对协同发展的认识,积极探索协同发展的有效方式。
二、京津冀卫生职业教育教学资源现状
选取6所京津冀卫生职业教育协同发展联盟成员单位为研究对象,对其教学资源现状进行分析。其中,天津1所,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北京1所,北京卫生职业学院;河北4所,分别是承德护理职业学院、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廊坊卫生职业学院、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一)京津冀卫生职业院校专业结构现状
2015年,北京卫生职业学院开设护理、药学、检验、影像、中药、康疗6个专业。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开设包括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医学技术、卫生管理、财政金融、制药技术、食品药品、机电设备等类别的19个专业。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涵盖高职医药卫生大类7个专业类别,分别为临床医学类3个、护理类2个、药学类2个、医学技术类4个、健康管理与促进类3个、康复治疗类1个、食品药品管理类1个。廊坊卫生职业学院紧贴区域产业布局和人才供求关系,设置护理、医学营养、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在内的13个专业。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开设临床医学类、护理类、药学类、医学技术类、卫生管理类、机电设备类、市场营销类和公共服务类等8类17个专科专业。承德护理职业学院临床医学类、护理类、药学类、医学技术类、康复治疗类、卫生管理类和健康管理与促进类等7个类别12个专业。
(二)京津冀卫生职业院校师资结构现状
师资力量是推动卫生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决定了卫生职业教育的力量,通过生师比、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可以衡量学校的师资力量[2]。各院校为提升院校办学水平,实现快速可持续发展,都在积极引进卫生人才队伍,2015年北京卫生职业学校生师比为15.471,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12.071,廊坊卫生职业学院为9.101,如图1所示。几所卫生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具有高级职称者超过35%,其中,天津医专为45%、邢台医专为38%、廊坊卫生职业学院达50%。天津医专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者为32%,廊坊卫生职业学院为29%、邢台医专达68%。
近年来,各职业院校为提升学生培养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技能发展,广泛开展“双师型”专任教师建设,“双师型”专任教师均达到了30%,天津医专高达83%。同时,坚持校院、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采取专任教师到企业实践和企业人员到学校任教的方式来提升教学质量,见图1。
(三)京津冀卫生职业院校课程建设现状
各卫生职业院校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积极探索和构建构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积极进行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目前,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建成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9门,包括成人护理、护理学基本技术、临床检验技术、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母婴护理、实用药物学基础、药事管理实务、药物检测分析技术、正常人体结构等课程,省级精品课程10门;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建有医学类教指委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建成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分别是基础护理技术和临床物理诊断基本技术,省级精品课9门。 三、京津冀卫生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相应的组织机构和有针对性的管理体制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校际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视程度不足,尚未建立统一的组织机构和有效的管理体制,使共建共享缺乏全局性的引导与协调。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建设涉及多个院校之间的分工与合作,是一项跨区域、跨院校的系统工程。如果缺乏必要的组织机构进行自上而下的指挥和协调,并通过有效的管理w制平衡各方面的关系,许多问题就难以得到解决。
(二)校际间教学资源难以共享
联盟内的各院校教学资源丰富,且各有特色,但出于知识产权保护和共享平台建设缺乏,难于实现资源共享,使得资源重复建设、使用率不高,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同时,由于缺乏相关保障制度,各校对于共同开发建设教学资源缺乏积极性。
(三)资源开发主体及类型单一
教学资源开发多数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参与度不够,不能实现校企共建,且在资源的分布上存在不均衡,在数量上,优势专业资源丰富,小专业及新开办专业资源较为匮乏;在类型上,文本类资源相对较多,媒体类资源相对较少,如动画、微课、幕课等在线课程。
(四)课程建设技术标准不统一
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和技术标准,也是导致校际间教学资源成果难以实现共享的重要原因。在制作方法和技术手段、开发行为规范、制作内容要求、管理平台功能、对资源数据标准支持等方面没有供各院校共同参照的标准。这就导致各院校的教育技术人员、教师在资源建设中没有统一的构建理念与开发思路,更不可能站在校际共建共享的角度去进行教学媒体资源和资源管理平台的建设,使得同一教学资源重复建设,且造成了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的浪费,对于资源的后续维护也相对缺乏,造成资源的使用率不高,成效不明显。
四、京津冀卫生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的构建策略
京津冀地区的卫生职业教育发展并不均衡,构建本区域内的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势共享与优势互补,不仅可以高效率、高质量地建设满足卫生类高职教育需要,并能有效促进区域卫生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的教学资源,同时对推动其他领域内的高职教育进行区域性优质教学资源的整合共享和优化配置、提升整体应用效益,同样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一)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的构建前提
成立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并建立相应的运行机制,是构建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并使之能长期稳定运行的前提。实现京津冀卫生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的目的,是要在不断增强教学资源建设的优质性与先进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扩大优质教学资源的受益面,同时避免教学资源盲目性与重复性建设,为进一步实现联盟内教育教学的互联、互通、共管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进行共享教学资源建设之前,应该首先对京津冀区域内的卫生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现状进行充分调研、统一规划,并建立统一的教学资源建设标准、监控机制和评估标准。所有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过成立责任明确的组织机构来实现。因此,由联盟内各院校推荐教学资源建设方面的专家作为委员,成立隶属于京津冀卫生职业教育发展联盟的教学资源联盟工作委员会(下简称委员会)是非常必要的。在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委员会所制定的资源建设标准,并在经委员会评估通过后方可在联盟平台上进行、共享。
(二)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的构建原则
1.优势共享原则
京津冀卫生高职院校,因服务环境与服务方向的侧重不同,各具优势和特色。对于那些在学科或专业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或特色的院校,应成为此类资源建设开发的主体,其他院校也可以进行补充,起到辅助作用。经委员会评估合格后上传至联盟平台,从而实现各院校优势教学资源的共享。
2.协作互补原则
对于不具明显优势的相同学科或专业而言,联盟院校所拥有的教学资源各有所长。对于此类教学资源则可以进行联合开发建设,从而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在此过程中,委员会则应充分做好协调工作。
3.权责共担原则
为了保障联盟院校及院校教师的知识产权、经济等利益,充分调动院校及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平台经审核后上传的所有独立知识产权资源都进行唯一性编码,并根据劳动附加值赋予相应价值,联盟内院校教师对资源的使用可以根据约定采取免费、互换、付费等原则,同时产权单位或个人承担资源原创的责任。
(三)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的基本内容
构建区域教学资源的共享机制,在相应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保障下,其实质的内涵建设核心即是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1.网络课程及资源共享建设
网络课程是传统课堂教学的辅助和延伸,在构建网络课程时需要集中优势资源,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3]。京津冀一些卫生类高职院校已经开设了国家和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拥有自己的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借助网络技术,可以将各院校的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对接到统一建设的联盟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分享优质教育资源。同时,利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平台,进一步联合开发建设在线优质课程及课程资源。打破传统授课地点和时间限制,供广大师生自由学习,实现学校之间的共享课程及资源的建设[4]。
京津冀各卫生职业院校可根据自身专业与课程实际情况,将各院校优势资源充分整合,通过视频讲授、线上讨论、答疑、作业批改、学生互评、考试等形式让教师、师生、生生之间进行交流互动。可以依托现有的大学网络资源平台建立京津冀卫生职业院校共享课程模块,再以建课单位为依托,建立班级管理,建课院校学生以实际班级为单位进行线上线下学习,其他院校学生通过网络选课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可以通过访问量与使用量给予建课单位相应补贴。
2.人力资源共享建设
京津冀卫生职业院校的生师比有所差异,针对这一现状可以建立合理的师资流动模式,改变教师分布不均,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并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可以设立联合教授,使专业带头人和学科紧缺教师成为京津冀卫生职业教育领域的共同教师,根据预先安排好的授课计划在区域学校之间流动授课,缓解优质教师资源不足的现状[5]。推动院校之间优质人力资源共享,鼓励各所院校之间进行合作教学。在师资共享方面,应当转变传统的人才观念和管理观念,破除传统的人才单位所有制,积极推进京津冀卫生职业院校教师资源共享网的建立。
3.课程认证共享建设
在京津冀卫生职业院校推行课程认证和课程学分互认,相同专业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认证管理办法》,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达到“教学目标”为准则,打破教学时间、教学场所、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的刚性要求。由委员会专家依据《课程认证管理办法》评估认证课程。
各卫生职业院校之间以课程为基础试行学分互任和转换,不同高校课程选修经过认证的并通过考试所得学分能够得到京津冀联盟高校的认可。学生学习网络共享课程并达到一定要求,通过本校认定后,也可转换为本校相应的课程学分。
参 考 文 献
[1]韩庆峰.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5(1):37-38,42.
[2]梁旭,张凝宁,郝晶晶.京津冀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现状及评价体系研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6(3):133-136.
[3]刘新业.基于网络平台的课程资源交互共享的构建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35):39-40.
关键词:引导文教学法;卫生职业教育;临床营养学;应用
引导文教学法(Leittext-methode)是德国职业教育界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发的一种旨在提高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及独立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评估计划的综合能力;同时可以促进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在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中仍以传统的讲授法占主要地位,教师处于教学的中心位置,控制着教学的各个环节,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引导文教学法的应用对职业教育有重要意义,建议职业教师从简单项目入手,由简到繁,从易到难,将传统教学方法与引导文教学法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一、引导文教学法概述
“引导文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师课前精心准备的专门的书面教学材料(引导文),引导学生独立学习新知识并应用知识的教学方法。引导文就是工作指导性文件,学生通过引导文字,独立地分析教师布置的任务和设置的问题。引导文引导学习的进行,取代了通过示范、展示等直接的教学方式,通过引导文,学生可以接管学习的任务,承担自主学习的责任;全面地、创造性地规划工作;独立执行工作计划,解决可能碰到的问题;加强他们的团队精神;自我检测的能力,总结成功和失败。
(一) 引导文教学法的特点及步骤
引导文教学法的特点包括:任务明确,一步步引导学生达到目标;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解答,找出完成工作的方法,培养学生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和评估计划的能力;在没有实训教师帮助的情况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根据学生个人情况,因材施教,能者多学,充分发掘每位学生的潜在能力;学习内容从易到难,逐步深化,螺旋上升,便于采用小组工作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协作能力。
引导文教学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导入阶段,本阶段由教师主导,教师要明确学习目标,解释引导文,布置学习任务,激励学生,下发引导文。第二,实施阶段,本阶段由学生主导,学生的任务是分析学习任务,确立指导方针,注意重要的提示信息,理论与实践行为的实施,填写检查表与评估表;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咨询和修正。第三,评估阶段,本阶段是教与学的互动阶段,教师与学生一起评估检查表,公开展示学习成果,解决疑、难点,评估整个过程和既得成果,批判性地评估引导文,评估学习行为。
(二)引导文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
引导文教学法要求教师要提前准备学习任务;解释说明学习任务;关注各个学习小组的学习进度;调解冲突;针对问题提供意见;帮助解决难题;评估最终结果。要求学生能阅读并能理解学习任务;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具有专注能力;交际能力;团队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组织能力;遇到困难不妥协,坚持到底;学会反省与自评。
二、 引导文教学法在“糖尿病患者食谱制定”教学中的实施
(一)引导文开发设计
引导文的开发与设计,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引导问题,建立知识与技能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主动、独立的去学习新知识。通常引导文的开发与设计过程是:技能知识信息来源引导问题,而学生的学习过程正好相反,即:引导问题信息来源知识技能。
(二)引导文教学法的实施
临床营养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精密的课程,教学中运用引导文教学法,可以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会更好。在“糖尿病患者食谱制定”教学中运用引导文教学法,其实施步骤为:
2.2.1收集资料
首先,给学生提供食物营养相关的资料;其次,给学生下达任务书—制作糖尿病患者一周的食谱。学生按照事先分组,进行任务分析。通过引导文(表一)中问题的引导,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资料,以及相关的知识。
表一:引导文
2.2.2计划
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学生在计划阶段根据给定的任务书,计划学习任务的解决方法,制作工作计划、列出所需设备列表等。
2.2.3决策
集体讨论各组学生制定的工作计划是否符合学习的基本要求,所需设备是否具备等,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对计划进行再次修正确定。最终引导学生做出科学、正确的决策。
2.2.4实施
学生根据自己制定的工作计划表完成各项任务,小组内部协调合作完成食谱的制作。整个实施过程,培养学生的相关专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在任务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对重、难点问题的引导,给予学生适时的帮助,扮演次要角色,鼓励学生快速有效的完成任务。
2.2.5检查
食谱制作完毕,学生根据健康食谱的标准,以及有关糖尿病患者饮食的相关知识,对自己制定的食谱进行检验。巩固知识的同时,增强知识的实用性。
2.2.6评价
评价的内容包括学生在资料收集、计划、决策等几个步骤的过程性评价,以及学生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等能力的评价。评价方式有学生自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以及教师评价。教师在评价中不是评价这项任务及其结果,而是和学生讨论整个学习的过程,了解学习中的不足,需要改进的部分,这样才能使本次学习的经验应用到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去。
(三)引导文教学法的反思
2.3.1引导问题的要求
引导问题在引导文中起关键作用,引导问题的设计应该注意:引导问题应涉及到所需的职业活动;引导问题应提示难点;引导问题应能激发学生思考;引导问题应当要求学生学习;引导问题应当引起解决问题的想法;引导问题必须激发学习的好奇心;引导问题必须是明确的,具体的,而且是可理解的;引导问题必须是可以被独立处理解决的;引导问题应当考虑到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问题。避免不恰当的引导问题,比如,是非问答题、简单的问题、包含答案的问题、太笼统的问题、有多重含义的问题(易误解的)、太过复杂的问题、不能被理解的问题、未考虑到基础知识的问题、包含生僻术语和概念、误导性问题等。
2.3.2引导文教学法的局限
引导文教学需要充足的时间和有效的辅助手段。受课时的影响,应用引导文教学法的时间不充足。在教学中教师过于被动,学生滥用决策权未得到教师的阻止,导致课堂组织比较难。必须与已有知识相联系使学生感到不习惯,教学所需资料不易得到。学生个人责任感不足,缺少与教师的交流。学生不能灵活的解决问题。
2.3.3引导文教学法的应用良方
第一,要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因为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工作任务,解决问题的方法需要思考,一种有效的方法提出是需要时间的。第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要对工作有信心,注意既定目标、对不理解的任务尝试用已有辅助手段去解释,有计划、系统地处理工作任务,循序渐进的找出答案。第三,学生要仔细观察并记录碰到的问题,列出清单,通过学习的不断加深,积极主动的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可以和同伴一起解决问题。第四,整个学习过程中,要不断的反思,及时改变错误计划,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第五,注意发现在任务中可能存在的更好的解决方式,并进行实践。第六,要注意自我激励,老师要注意及时给予学生鼓励。第七,遇到不能及时解决的困难时,要保持镇定,首先集中精力解决简单问题,由易到难,最终完成各项任务。
结语:
职业教育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职业教育“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目标,更应该应用引导文教学法。杨振宁先生说过,“过去的学习方法是人家指出来的路你去走,新的学习方法是要自己去找路。”引导文教学法正是一种“自己找路”的教学方法。推广这种教学方法对职业教育具有极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志蓉.“引导文教学法”在数控车床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信息,2012(27).
[2] 张信.探究式教学在中等卫生学校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7.
关键词:廉政教育;实效性;教育途径;价值观
当前反腐倡廉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作为社会反腐倡廉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廉政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廉政教育是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有效途径,面对新的社会形势,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创新廉政教育方法,不断提高廉政教育实效性。
1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廉政教育的必要性
1.1廉政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对我国未来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当前随着各种文化意识的碰撞,大众媒体对一些不良思潮的宣传,市场经济的消极方面也在冲击着学生的价值观念。在学校中,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不良风气越来越严重,对学生健康成长形成了严重的阻碍。加强廉政教育工作,帮助学生了解腐败的危害性,在思想上筑成坚固防线,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学生在日后工作中能坚决杜绝腐败。
1.2廉政教育是职业学校持续发展的需要 目前职业教育正处在蓬勃发展的阶段,而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也更加紧密,不仅社会上存在的大量腐败现象对学生思想产生不利影响,而且学校中部分人员思想严重腐化,腐败行为已经渗透到校园中,对学校的发展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在中等卫生职业学校中开展廉政教育能净化校园环境,提高教职工思想意识,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持续发展。
1.3廉政教育是是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有效途径 廉政教育就是要教育和引导受教育者形成以公正廉洁、廉洁从政、从政为民为基本内容的核心价值观,建立正确的权力观和名利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通过廉政教育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自觉遵守各项规定,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加强道德修养,牢记宗旨,廉洁从政,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从行为选择上,是"不愿为"而非"不能为",是行为主体自觉自愿遵纪守法形成清正廉洁的行为方式而不是依靠外力使行为人不敢逾越规矩。
1.4廉政教育是扩大监督范围的需要 廉政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反腐倡廉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监督,作为社会的一员,学校学生进行监督是非常重要的。学校中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加强廉政教育,学生能对腐败的危害有清楚的认识,在生活中就会关注腐败,加强监督,提醒身边人员保持廉洁。
2增强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廉政教育的实效性的措施
2.1找准对象,提高廉政教育的预见性 针对重点部门、高危部门,重点分析、提前分析高危原因,在预见性上下功夫,在变化发生前,进行预防性廉政教育,有针对性的重点预防。
2.2有的放矢,增强廉政教育的针对性 学校中主体较多,各主体分工不同,因此在进行廉政教育中必须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内容要"因材施教" 与时俱进,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选择适当的教育内容。对于学校党政干部要着重强调"廉洁从政",使他们能严以律己,做好表率作用。对于教师而言,要注重"廉洁从教",学校要加强师风师德教育,培养教师爱岗敬业的精神,为人师表做好榜样,以自身行为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对于学生而言,要突出廉洁道德教育,教育学生养成"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和"廉洁自律"的传统美德,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让学生在学校中接受廉政文化熏陶,在日后从事卫生事业时能保持"清廉"。
2.3以课程为主线,发挥学科教学的渗透作用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教师要充分挖掘不同学科所蕴含的丰富廉政资源,将课程的显性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道德教育的隐性内涵贯穿于教学之中,形成廉政教育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廉政"观念。
2.3.1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主渠道作用,在德育教育中加入廉洁操守的内容。把廉政教育纳入德育课程的教学计划,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任务中,使学生明晰正确的是非观,对廉政知识由"知"到"信",拥有崇尚廉政的意识。
2.3.2注重抓好专业课和文化课对廉政教育的辅助作用。专业课教学是职业素质和廉政意识形成的关键环节。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本专业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教育,通过专业课程渗透廉政教育内容,加深学生对自己未来职业的责任意识,把握好自己职业道德方向,加强反腐倡廉的基本信念,增强拒腐防变的识别能力,使廉政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如:教育医学生"不拿回扣,不收红包"等。另外,语文教师在讲解古文时可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者爱人"、"君民同忧乐"等思想,让学生明白"礼义廉耻"。
2.4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丰富廉政教育活动形式 重视校园文化与廉政教育结合。在学校办公室、教室、宿舍里悬挂廉政格言警句,在墙报、学习园地等活动阵地开辟校园廉政文化建设专栏,通过校园广播站、班级黑板报、主题班会等全方位全过程的廉政教育,营造点点滴滴育人的廉政文化氛围。
学校还应开展形式多样的廉政文化活动,提升学生思想境界,及早地认识到腐败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与廉洁自律的重要性。如:参观英雄纪念碑、诚信廉政签名、观看反腐影视、廉政歌曲比赛、征文比赛、学术讲座等活动。
2.5利用先进科技,发挥廉政教育的有效性 加强廉政教育,学校要充分利用有效的现代媒体资源,将之打造为廉政教育的阵地。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目前很多中等职业卫生学校都建立了网络系统,可以在校园网站上开辟廉政教育专栏,宣传廉政知识,宣扬廉政先进事迹,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典型。积极利用校园BBS、微博、QQ等载体丰富网络廉政教育阵地,开展网络反腐倡廉,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另外,校园闭路电视的覆盖面也在不断扩大,可以通过校园闭路电视为学生播放廉政宣传片,分析典型案例,起到警示作用。
2.6改进方式,创新廉政教育途径 校园廉政教育要充分利用校内外优势资源,针对学生心理,选择学生接受性较强的教育途径。首先,学校可以通过宣传橱窗定期进行廉政文化宣传,弘扬廉政知识,也可以定期开展以"廉政"为主题的讲座和活动,邀请专业人士探讨对廉政的看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发言,不断增长廉政知识。其次,学校可以举办以"廉政"为题的征文活动,让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对廉洁和腐败的观点,接受廉政文化熏陶。再次,学校还可以开辟共青团、学生会廉政教育的新路径。"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共青团是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我们要充分发挥共青团指导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的职能,着力培养共青团员、学生干部的廉政意识,督促学生干部廉政工作,为学生廉政从业打下良好基础。总之,在校园廉政教育中无论采用何种途径最重要的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扩大教育覆盖面。
2.7以制度为手段,突显廉政教育实效性 制度是反腐倡廉的最好保证,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在廉政教育中必须要建立相关的制度,实行约束监督制度,形成系统化的廉政监督机制,对党政干部和教职工的行为进行约束,防止党政干部和教师工腐败,为学生创造好的人文环境,然后辅以各种廉政教育手段,提高廉政教育的实效性。例如,针对学校物资采购制定招标制度,针对财务部门制定经济责任追究制度等。
3结论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廉政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对学校的持续发展也起到积极的作用。要提高学校廉政教育实效性必须要将之与学生文化教育联系起来,创新教育途径,以先进科学技术为依托,根据学校中不同主体特点进行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叶耘峰.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校园[J].卫生职业教育,2012(15).
[2]贾莉萍.新时期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2).
人文素质教育是通过人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品位的人格修养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多维知识视野。医学是研究人的健康和疾病的科学,本身就承载着关爱生命、救死扶伤的崇高责任,因此医学教育离不开人文素质教育。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现代医学教育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新世纪培养的合格医护人员也绝不仅仅只是要求掌握牢固的医学专业知识,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医学人文素质。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是对医学生进行素质和品格的教育,从而更好的培养医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病人、救死扶伤的内在品质。作为医学院校教师,如何在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当的融入人文素质教育,使医学专业知识与人文精神相互渗透,更好的提高和培养师生的综合素质,值得每个教师去探索与实践。生理学作为一门医学基础课,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就将开课。作为生理学教师应当抓住这一重要时期,在医学教育的早期,就及早有效的在教学过程中多方面来贯穿和渗入医学人文素质教育。通过该研究者在多年教学活动中的探索与实践,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进行。
1 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根本
“本立而道生,加强人文教育,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素质[1]。”素质教育必须依靠高素质的教师来完成,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正所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影响不可小觑。就一堂课而言,教师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首先,教师必须严格遵守教学纪律,为人师表,不迟到早退旷工。不难想象,一个经常不遵守教学纪律的老师如何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其次,始终以饱满的教学热情和严肃认真的教学态度上好每一节课。教师在讲台上饱满的教学热情,可以体现出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可以感染学生,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职业的热爱。教师严肃认真的教学态度,可让学生感受到医学知识的科学与严谨,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再次,注意维持课堂纪律,及时制止课堂上的不良现象。这样既有利于顺利的进行生理学教学,又可帮助学生树立遵守纪律的基本素质,还可以于潜移默化之中培养学生勇于同不良现象作斗争的道德品质。最后,一定要真诚、耐心、细致的对待和解答课堂上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真诚、耐心与人沟通交流的医学人文素质。教师应清楚认识到,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医学知识的场所,更应作为育人的渠道,将人文精神教育融汇于医学课程教学之中,有效地促进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教师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绝不仅限于课堂,课后教师还应多与学生交流、沟通。教师在与学生的相处中不可因其身份而高高在上,要平等真诚的对待学生,真情实意的关爱学生。深入学生中,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及面临的困难,并予以力所能及的帮助。教师通过自身的修养、真诚关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并内化到学生的心灵中去,这对培养医学生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和服务人思想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在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的根本。
2 充分发掘生理学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适时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1)讲授生理学发展史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生理学是研究机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其发展历程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教师在讲授生理学专业知识同时,也要注意相关研究背景的讲授。例如,在介绍第四章血液循环时,可介绍英国的Harvey医生如何通过锲而不舍的反复实验研究血液循环。在介绍第六章消化吸收时,可介绍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澳大利亚科学家罗宾?沃伦和巴里?马歇尔发现幽门螺旋杆菌的故事;还可介绍林可胜等人对胃运动和分泌机制进行的系统研究,以及他们取得的成就。在介绍第十一章内分泌时,可介绍1965年我国科学家首次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等。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专业知识同时,给学生讲述这些真实的事例,介绍杰出的科学家为生理学发展,为人类健康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将人文教育适当、适时地融入到生理学教学过程中,可以于无形中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同时还能创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结合生理学相应知识点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例如,在血液一章中将介绍血量占体重的7%~8%,即每公斤体重有70~80mL血液,正常人体一次失血不超过总血量的10%,由于机体的代偿功能,可以很快恢复,不会对身体造成影响[2]。针对社会上流传的献血有害健康的种种传言,给学生们介绍献血的条件、要求、标准及献血的意义。告诉学生无偿献血对正常人体是没有危害的,是一种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崇高行为,是爱心奉献的体现。在介绍血型及输血时,可给学生介绍临床工作中的“三查七对”及其重要性。在介绍心输出量的影响因素时,应当给学生强调在临床上给病人输液过程中,控制补液速度补液量,严密观察病人反应的重要性。通过介绍相关知识,一方面可让学生对今后将从事的职业有一定认识,同时还可以教育学生在工作中应树立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真正做到“关爱生命”和“以人为本”。
3 充分利用生理学实验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1)尊重生命,善待实验动物。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必然离不开实验动物。哲学家们注意到“对动物的残酷行为会使人变得残暴,而对动物的关爱也会使人变得崇高而更富人性”[3]。因此,在对待实验动物的态度问题上,教师从一开始就要向学生传递“敬畏生命”、“善待和科学使用实验动物”的理念。并将这些理念贯穿到实验的每一个步骤中。例如用家兔来进行实验时,一开始就要告知正确的捕捉方法,而不是简单粗暴的的揪住双耳,增加兔子的疼痛和不适。在计算麻醉剂量时,一定要核算清楚,避免因麻醉过量而导致动物死亡,或因麻醉不足而加重动物的疼痛。在手术操作过程中要则应尽量做到细心、谨慎,避免因操作不慎而导致动物死亡。试验结束后,要求学生克服害怕心理,妥善处理动物尸体。在生理学实验课程中注意不断渗透人文关怀精神,可以使学生获得医学人文精神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深刻体会将来所从事的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神圣职业。
(2)分工协作,培养团队精神。临床工作的协作性和整体性都很强要完成对患者生理、心理、精神及社会文化等全方位的整体护理,团队精神显得十分重要[4]。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大多是唯我独尊,缺乏与人合作的团队意识,对于今后的临床工作是不利的。以往还曾有过个别同学实验课不愿动手,不愿参与到实验中的不良现象。因此在生理学实验的过程中,应想法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完成实验任务的团队意识和参与意识。首先在实验之前将一个班级的同学分为几个实验组并指定该组负责人,并告知一个组就是一个团队,该组的实验成功与否需要大家的通力合作。然后在讲解实验步骤时,具体说明该如何正确分工,如何操作,依靠团队的力量去获得最后实验的成功。最后还可在小组之间进行比赛,看哪组的实验做得好,实验结论分析正确。这样可让团队里的每一个人都积极参与到实验的环节中,并且人人都有事做,最后一起去分享试验成功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如此可让学生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培养参与意识。
(3)通过实验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医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必须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否则可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正所谓“失之毫厘,谬之千里”。针对个别同学学习态度散漫,做事马虎、不认真,甚至出现修改实验数据实验结果等不良的现象。在每一次实验前都要求必须要先预习,了解实验内容、步骤,做到心中有数。在实验开始之前,务必一步步详细讲解实验步骤及实验的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中,提醒同学认真谨慎进行进行每一步操作,如使用药物前一定要看清标签,尽量把失误降到最低。在实验过程中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认真读取各项数值时,一定要先看清单位和数量级,数值一定要读准。总而言之,在实验中严格要求,力求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