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校园卫生教育范文

校园卫生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校园卫生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校园卫生教育

第1篇:校园卫生教育范文

目前,以“90后”为主体的当代大学生,其个性较为独立、开放和张扬,思想和行为更加趋向开放、现实和功利化。社会上盛行的物质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也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消极影响。同时,重入党前教育轻入党后教育管理、重理论灌输轻实践历练的传统党建工作模式,也导致了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弱化。当然,除了以上因素之外,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化的原因还有以下几点。

1.学生在校受教育时间相对较短出于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在校外实训基地或见习(实习)单位。有研究者指出,一般情况下各类高职院校实践环节的学时数不低于总学时数的50%,有的院校和专业甚至达到了70%左右。如果减去见习、实习的时间,学制仅为三年的高职高专生实际在校的时间只有两年多,那么,在发展学生党员工作中,教育和考察环节就有可能没有彻底落实到位。此外,一部分学校还会出于促进就业等因素的考虑,在发展党员时不可避免地存在“赶”“分指标”现象。

2.学生知识水平相对较低不可否认,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较低。而且,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掌握某一专业或岗位知识的技能型人才,而不是培养成厚基础和宽口径的复合型人才,这使得他们大多数人的知识素质等方面相对较差。同时,这些学生毕业后继续深造的机会较少,就业单位也相对较差。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说,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对党的认知和认同感较弱,一定程度上使得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相对较多。

3.党务工作队伍相对薄弱由于机构设置的限制,高职高专院校党务工作者队伍的数量相对较少。从学校组织部门的组织科室,到院(系)具体分管学生党建工作的(兼职)组织员,普遍要比本科院校的数量少一些。而且,院(系)组织员一般由辅导员兼职担任,自身业务繁重的辅导员很难将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生党建工作上。此外,由于资源配置、经费投入等因素的限制,高职高专院校党务工作队伍参加培训的机会相对较少,因而在业务知识方面也稍逊一筹。

二、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创新的策略

笔者认为,不结合学校中心工作而单纯抓党建是空洞而不务实的,无异于无本之木。为了使党建工作在更大程度上趋向务实,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特点及不足,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对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建立了与学校中心工作紧密结合的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开展了一系列的设岗定责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1.设岗定责,党员教育管理与学生管理工作相结合学生管理工作千头万绪、事务繁多,从关注个别学生的思想动态到整个班级的管理,从班级文化和学风的建设到学生的安全管理,从宿舍、教室等的卫生检查、评比到贫困生的认定、国家奖助学金的评比等,这些琐碎的事务使许多学生管理工作者感觉压力不小。据此,我们针对每位学生党员的特点,设立了文明宿舍岗、文明教室岗、劳动标兵岗、党员班干岗、青年志愿岗、辅导员助理岗等岗位,在抓好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同时,提升学生管理工作水平。例如,指定学生党员为本宿舍和教室卫生的责任人;让学生党员承担工作任务较重的班干岗位(如劳动委员);让学生党员作为新生班级辅导员的助理,协助辅导员管理新生班级等。同时在教室、宿舍门口张贴学生党员岗位信息,发挥普通学生对(预备)党员的监督作用,从而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2.设岗定责,党员教育管理与教学管理工作相结合高校的主要职能是向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人才,而严格的教学管理则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基础。然而,教学管理工作也是非常琐碎和繁杂的,从学生上课的考勤管理到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检查,从学风建设到教风建设,从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到见习(实习)时期的管理等,都需要教学管理者做到有条不紊。与学生管理工作一样,在教学管理方面,我们设置了一些学生党员岗位,实行各种责任先锋岗制度,通过学生党员岗位作用的发挥来提升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如设立学习先锋岗,让学习成绩较好的党员帮助基础差的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形成结对帮扶的风气;设立教学信息员岗,随时向教学主管部门(教务处)汇报有关班风、学风、教风等情况,使教务处直接了解到各系的教学工作情况;设立天天练示范岗,针对各专业开展一些职业技能练习活动,如师范专业开展“三笔一画”天天练活动等。

3.设岗定责,党员教育管理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一般而言,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总和,具体涵盖了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学校的办学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行为准则等。健康的校园文化对于提高师生员工的凝聚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校秉承70多年积淀下来的“艺术兴学”的办学特色,每年都会举行科技文化艺术节,内容涵盖了音乐、舞蹈、书画、摄影、朗诵、英语演讲等10多项比赛。在各项活动的准备和参与工作中,我们对每一个班级的学生(预备)党员进行了分工,指定1-2个学生党员作为每一项活动的组织者或主要参与者,使学生党员在艺术节活动的组织协调中得到锻炼,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

4.设岗定责,党员教育管理与服务社会相结合服务社会是高校的重要功能和使命。高校的服务社会功能,除了在向社会输送优秀人才之外,还应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形成常态化的服务社会活动。2012年6月,同志在高校党的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谈到,要把社会实践情况作为发展学生党员的重要依据,这一论断说明了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表现在党员发展中的重要性。

学校历来重视社会实践经验在学生党员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规定了成为预备党员的条件之一是完成20个小时以上的志愿服务时间,让入党积极分子以青年志愿者的形式服务学校周边的社区和企业,如看望敬老院、清洁社区等。同时,学校还结合艺术专业特色开展文艺展演活动,积极引领学校周边社区文化的发展。例如,音乐系在社区文艺展演活动方面,对学生党员进行了分工,设置了展演组织岗、活动策划岗、对外联络岗等岗位,使学生党员带头服务社会。对每个学生党员进行设岗定责的目的,是让每位学生党员都能够做到“居其位、谋其政”,为他们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供一个好的平台。学校结合学生党员在各自岗位的表现,对每位学生党员的政治理论素养、组织纪律观念、专业学习、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年度考核,以党员自评、支部评议和群众评议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分别按照30%、30%和40%的比重计入考核总成绩,并将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考核结果作为学生党员奖惩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预备党员能否按时转正的重要依据。

三、结语

第2篇:校园卫生教育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和谐校园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目的和要求。高等院校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影响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正确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并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要求,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者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角度谈几点做法,以推进大学和谐校园建设。

公平和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障师生员工根本利益的一项重要举措。因此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要做到“公平公正”。在奖学金和助学金发放、荣誉评选、违纪处理等方面对所有学生都一视同仁,坚持同样标准,执行同样政策,给学生创立一个公平竞争的良好氛围。另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讲究正义,在事非面前要有鲜明的观点和正确的解决办法,言传身教,帮助大学生增强明辨是非、主张正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待犯错误的学生,不能将其一棒子打死,而是要以“宽容”的态度,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在宽容的环境中体会公平与正义,从而与人为善,追求正义。

一、构建和谐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构建和谐校园,必须在更新教育观念的基础上,构建科学、和谐、有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1.建立和谐的工作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关系到思想政治工作能否从整体上、制度上得到加强和改进。毕业论文 因此,必须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根据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建立健全思想政治的教育体系、道德规范体系、信息反馈体系等,通过发挥各种体系作用,规范大学生的行为,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预防、消除和谐校园建设中的各种不和谐因素,实现教育目标的和谐和全面发展。

2.建立和谐的制度体系

和谐校园的正常运行需要多种多样的制度来支撑。从学生主体来看,要建设公平竞争、和谐共进的氛围,必须有科学、规范的制度作为保障。具体来说,应该逐步规范奖学金评定制度、学分制、评优制度、日常行为规范制度、卫生制度、社会实践制度、创新教育制度、贫困生救助等一系列制度。另外,在制度建立和实施过程中,还要重视制度反馈。在制度反馈过程中,要虚心听取学生以及相关部门的意见,以便逐步修正制度。

3.建立和谐的育人体系

和谐的育人体系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建立和谐的教学体系,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建设,更新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方法方式,提高教师的素质;二是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育人效果;三是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多种途径的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里充满先进文化氛围及探索真理的理想追求。

4.建立和谐的服务体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去较多地强调其政治功能,而在当前形势下,应当把建立和谐的服务体系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总体规划,尤其要密切关注大学生中的贫困生、心理障碍学生和就业困难学生,切实为他们服务。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发展观与和谐发展的思想观念,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构建和谐校园增添力量。

二、实施和谐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建议

在实施和谐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适应和谐校园建设目标要求的具体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应该强化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强队伍的“以学生为本”观念、“诚信”观念、“公平、正义、宽容”观念。另外,按照“科学化模式、专业化培养、职业化发展”的思路,以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队伍的学习力、应变力、创新力和凝聚力为目的,造就一支“忠诚、进取、求实、创新”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2.创新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其一,开展民主法制教育,增强遵纪守法观念。加强民主法制教育是高校实现民主管理和依法治校的重要措施,职称论文 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保障。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民主法治教育,应突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培养,重在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增强法制精神。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根据自己的工作职责,以增强大学生遵纪守法观念为目的,注意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权力与义务的关系,树立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依法履行自己应尽的职责和义务的思想观念。同时,通过法制教育,使大学生知法、懂法,提高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加强自我防范意识,增强应对各种复杂事务的能力,并运用法律武器与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为构建和谐校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二,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加强公民道德教育要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开展道德教育。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树立道德意识,要通过灌输、启发、激励、引导、说服和感召等多种形式,使大学生认识到道德不仅是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而且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二是实施道德规范。要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三是推动道德实践。道德建设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践问题。要大力强化实践环节,运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参观教育基地、服务社会和勤工助学等多种形式,举办丰富多彩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推动道德观念和规范见之行动、落到实处。

其三,努力构建和谐的网络虚拟空问。在当前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应该忽视对和谐网络虚拟空间的构建。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普及,大学生通过网络查询学习资料,获取生活、服务信息,同时网络也深刻改变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模式,可以说网络虚拟空间成为大学生现实生活空间的延续。通过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文明上网,遵守网络道德,不在网络上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不散布不良信息,不沉溺网络游戏,努力构建一个和谐的网络虚拟空间,避免将网络虚拟空间中产生的矛盾引入到现实生活中来,影响和谐校园建设。

3.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

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讲求潜移默化、双向交流和重在引导,避免空谈说教和简单粗暴,由公开教育转变为渗透性教育。留学生论文 思想政治工作应该渗透到学校的教学、日常管理当中,使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学、管理相互渗透。要加强渗透性,就要从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环境育人的要求出发,把思想政治工作拓展到与大学生活相关的各个方面,在教学管理、服务和文化活动等各个环节,形成隐性化的教育载体。

参考文献

[1]丁林.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和谐校园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06 (2).

[2]周愉.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报,2005(4).

[3]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第3篇:校园卫生教育范文

现今公共卫生教育系统与结构大部分仍基于50年代开始的前苏联模式[3-5]。大部分由以往的预防医学系而发展起来的公共卫生学院,工作队伍从30到200人不等,而落后地区较发达地区人员数量要少[6]。预防医学或公共卫生专业的学生需要经过5年的学习以获得学士学位,最后一年在医院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进行临床训练与公共卫生实践。国家与省级CDC有大量高素质的公共卫生专家,然而那些在基层工作的公共卫生人员尚缺乏基本的教育及培训。

二、公共卫生教育与实践间的鸿沟

公共卫生教育与实践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最显著的问题是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造成这种现象有如下几个原因:

1.公共卫生的教育目标与服务部门的期望不同,也就是教育目的不能反映公共卫生实践的需求。很多公共卫生学院着重培养研究型的毕业生,而对公共卫生实践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关注较少。当然,部分公共卫生的毕业生将从事研究工作,但大部分将最终成为公共卫生工作者。因此需要更多多样化与各种不同的教育项目,如7年制、5年制与3年制以及MPH等[7],这样将有助于满足各种需求,但必须明确不同的教学目标。

2.在课程设置方面,CDC与教育部门之间沟通少。这导致在公共卫生课程中缺失了很多CDC工作中需要的基本知识技能,如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疫情网络直报及实验室检测、职业暴露防护、预防接种副反应处理、“三位一体”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等有关技能。

3.很多教师在大学毕业后直接就在大学中从事教学工作,缺乏足够的现场工作经验与实践技能来支持他们的教学活动[8]。极少数公共卫生学院的教师具有在公共卫生职能部门的工作经验,大部分教师没有见过鼠疫以及霍乱病人,也没有参加过严重公共卫生事件如SARS、H1N1流感等的处理与应对工作,甚至不了解国家最新的公共卫生政策。

4.为公共卫生学院学生提供实践与实习的场所非常有限。CDC与公共卫生学院的联系不如临床医学院与其附属医院的联系紧密。在临床教学中,学生能进行实践并在课后马上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然而公共卫生的学生则缺乏这样的机会。

三、填补鸿沟的机会与思考

1.公共卫生教育与实践的弥合。我国的大学接受教育部的财政支持与管理,其独立于管理CDC的卫生部。大部分在教学机构中的变革只有教育部能完成。公共卫生教育和服务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是成功的关键。教育部要对公共卫生实践的新要求与新需求进行持续的调查,同时保证在本科公共卫生教育项目中,教学与培养具有服务价值并面向实践,保证毕业生在基层公共卫生机构中能获得工作经验。中央与地方政府必须扮演协调教育与卫生部门的角色,并为两部门之间的交流、意见交换与公共卫生教育与实践的跨部门协作提供便利。

2.公共卫生教育要适应发展趋势。新医改方针强调了公共卫生在基础卫生保健系统中的重要性。公共卫生教育的范畴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传染病、职业病和地方病,而是越来越多得涉及到慢病、精神卫生、风险评估等领域。同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职能也在发生改变,工作任务和性质从防疫为主转变为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并重。公共卫生教育要适应卫生事业发展趋势,则必须与政府决策机构、公共卫生立法机构和公共卫生行政机构密切联系,这不仅能保证教育与社会实践需要相结合,也为学生的公共卫生实践提供了基地。

3.加强基层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国家要想建设一支公共卫生体系的队伍,必须培养一支专业知识牢固,并且“下得去”的队伍。加强基层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应着眼于长远,结合基层公共卫生实际需求,采取学历教育———MPH、5年制与3年制的公共卫生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此外结合规范化培训、岗位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等多种途径的实训,不断提高基层公共卫生人才的技术能力和水平。

4.推进公共卫生教育改革。我国公共卫生教育模式必需重新塑形,以反映新的医学模式中的健康决定因素的需求与应用。这意味着公共卫生工作队伍的跨学科发展[9],而不仅是疾病控制与卫生技术的发展。公共卫生教育的指导方针应加强学生的现场工作能力,包括专业、社会及知识方面的能力。

四、以欠发达地区为例的实践探索

1.昆明医学院。昆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与云南省CDC以一种创新的方法紧密协作。2008年,云南省CDC主任同时被任命为昆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省CDC的资深工作人员被任命为兼职导师并参与教学和科研;同时,学院的教师亦可被任命为省CDC的兼职工作人员,这样他们不仅能够参与到CDC现场工作,也能帮助CDC开展培训项目。两个机构的人员经常互相邀请开展讲座与研讨会。此外,18个市县级CDC成为学校的教学基地,对学校开放其实验室[10],这极大地增加了教师和学生接触公共卫生现场工作的机会。

2.广西医科大学

(1)培养模式改革。适当减少传统基础和临床医学课时,增加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卫生监督学、公共关系学、公共政策分析等公共卫生及相关学科课程,开设同伴教育、领导科学与管理、人际关系心理学等选修课;保持原有基础和临床医学实验或实习课时,大幅减少预防医学专业课程的验证性实验,保留现场采样与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实验,开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增加现场教学和社会实践课;加强第五学年的毕业实习和专题实习;革新专业课教学方法,创建“四位一体”的专业理论课教学方法,将流行病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和环境卫生学等主要专业课程的理论课教学分为导读、自学、答疑、案例教学与课堂讨论四部分完成。

(2)实践基地建设。学校与广西省、市级CDC签署了共建广西公共卫生人才培训基地。公共卫生学院负责帮助实践基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践基地负责则接收预防医学本科、MPH完成实践教学,使公共卫生专业机构发挥它们作为教学基地的作用。同时在实践基地人员中聘任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以填补公共卫生教学与实践间的鸿沟。

第4篇:校园卫生教育范文

一、采用多媒体的教学形式,增大学习的信息量

由于食品微生物学内容抽象繁杂,涉及到各类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生态分布等内容,难以记忆与掌握。学生听得多,想得少,学生参与意识差,对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对知识理解不深,掌握不牢,因此,知识遗忘快,教学效果差。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教学更易于学生接受和掌握,视觉化的画面及可视形象的表达方式,可以生动地表述抽象无味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课件声、像、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尤其适用于专业课的教学。多媒体课件能逼真、直观的反映出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多种多样的微生物外观形态甚至动画演示。比如,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简便、灵活的特点,加大知识量,开阔学生视野,将生物体内的致病菌如何产生抗药性用漫画的形式讲解,简单明了,学生印象深刻。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爱学习”;促进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使学生“会学习”。

二、与生活实例相结合,化繁为简

微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从疾病的防治、食品保藏、卫生习惯到生产科研,其中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例子不胜枚举。传统课题模式是老师就着教材讲解,这样的话,学生很难将微观的世界与现实生活联系到一起。实际上各类微生物的特征在食品中的应用很多,比如控制微生物的物理因素有一条高温灭菌。高温灭菌的原理是什么?蒸汽灭菌与干热灭菌哪个效果好,为什么?从一个问题引出,逐一展开教学。让学生从问题中得到启发,自己能够主动地从日常生活现象中去找寻答案,并在找寻答案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比如有的同学想到了家庭中烧开水、实验室中高压蒸汽对培养皿等灭菌各种现象。最后由老师再深入分析原因总结答案,与生物化学中的蛋白质变性相结合,如高温灭菌,主要使微生物的相关蛋白质的功能失去活性,杀死微生物。与生物化学相关的知识点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再比如讲解假丝酵母属微生物,学生不熟悉,可结合图片介绍石油勘探时这种微生物的贡献,形象地把它们比喻成“食烃一族”,专门喜食含烃的物质如石油,因此可根据这些微生物的蛛丝马迹找寻石油。鼓励学生多提问,因为微生物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可能很多现象、事物学生也是一知半解,把问题提出了,老师的任务就是解惑答疑,如太湖蓝藻的爆发及防控措施、冬虫夏草的生长史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理论内容,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间接地提高了学生的生活质量,真正地让学生学以致用。能将学生以前的知识、相关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调动学习积极性,课堂内容丰富,气氛活跃,印象深刻,促进了自主学习。可极大的提高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热情。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找到相关的原理能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在讲述微生物抑菌的过程中,与现实日常生活相联系,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课堂上教师要以“精讲多练”方式落实教学重点,要让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发展熟练的基本技能。课堂上学生可以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他们在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才能收到课堂教学的理想效果。

三、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相辅相成

课前老师要根据微生物相关章节的教学内容准备授课和实验教学内容,授课,需要查阅相关资料(生物化学、免疫学、微生物工程、细胞工程等),制作多媒体课件,要求对本专业相关的其他交叉学科也要了解。在我校教学计划中,下一学期将开设的食品生物化学课程中,相关的微生物学科知识很多,微生物基础打好了,生物化学将更易吸收理解。另外微生物与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这门课程也有着重要联系。在讲解食品中的生物污染这部分时,主要回顾的就是微生物的特性。可在微生物课程中着重介绍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微生物,结合实例及图片将可造成食品腐败变质的甚至是可导致疾病的致病菌重点介绍。在食品发酵技术课程中也需要重点介绍相关微生物的特性,因此在微生物讲解过程中,也可适当结合生产实例介绍发酵生产各种有利菌的特性。

四、关注最新动态,提高兴趣

基本理论与最新科学动态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微生物的教学增添无穷的色彩。微生物与食品安全问题紧密联系,可结合国际国内发生的与微生物有关的食品安全案例,如2011年11月发生的“金葡菌”事件,三全、思念、湾仔码头等速冻食品龙头企业的产品先后被检出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从而引发消费者对速冻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从此事件引出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内的常见致病菌的形态特征。再比如人们现在普遍关注水果蔬菜中的农药残留问题,因此可以就如何开发新型生物农药展开分析,提出有些微生物(现被人们利用的微生物有苏云金杆菌等细菌、白僵菌等真菌及昆虫病毒等)寄生在有害昆虫体内,引起害虫致病死亡,对农产品发展是有利的。指出最新趋势目前利用微生物消灭农业害虫已成为微生物防治的一个重要方面。深入浅出。先分析后综合,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通过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和细胞生物学手段,不断地补充微生物的内容,有的放矢地教授新方法、新内容,让学生逐步掌握应知应会的内容。

五、加强实验实训教学,提高动手能力

课堂教学并不是教学内容越“多”越好,也不是越“难”越好,而是要在了解学生实际发展水平和特点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因此,可合理安排实验实训更好的验证课题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实验教学方面,减少验证性实验,更新实验内容,有计划地开设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开发他们的思维潜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完善实验教学。

“创造力量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努力创设出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有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主意识,有利于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要结合以上方法并能做到经常听取学生对于本学科学习的建议,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改进教学策略,收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铁晶等.食品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创新性设计.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9):105~107

第5篇:校园卫生教育范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新生教育;角色定位;实践探索

1新生辅导员角色定位的内涵和作用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高校也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比如帮困工作、心理辅导、就业、生涯规划、人际交往等工作也成了辅导员工作的一部分。因而目前高校辅导员的职责主要有思想政治教育,班级管理和辅导咨询。新生辅导员是辅导员工作的一个时间具体化。在面对不同的学生群体时,高校辅导员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和理念来展开工作。新生是高校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独自一人,离家万里前来求学,面对全新的环境和生活,新生难免会产生问题和困惑。相比较大二、大三和大四的学生而言,他们此刻心态的变化、思想政治的发展和转变将会给他们今后的大学生活定下准基调。因此,新生辅导员应如何帮助和引导学生克服困难,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转变,是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新生辅导员和其他年级辅导员的工作区别和工作的意义。

2新生辅导员角色定位的实践探索

2.1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对于刚刚步入大学的学生来说,难免有些不适应。因此,辅导员要主动介入,对他们实施及时的心理疏导工作。辅导员要及时了解掌握新生的群体情绪,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需求,引导他们以积极向上的态度,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以及恋爱中遇到的困难。

2.2组织新生开展班级活动

班级活动是全体成员参加的集体活动,健康正确的班级活动有助于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是创建优秀班集体的重要措施。班级活动可以包括全体班会和班集体的户外活动:①班会可以是每周的固定时间,选择在每周日晚学生返校作为班会时间,辅导员到场主持班会。第一场新生班会内容宜以新生之间相互认识为主,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取代了“大家按顺序来自我介绍”枯燥的走过场,例如:“是某省和某地区的同学请相互站起来认识一下”的方式,让新生之间产生“啊,老乡,原来你也在这里呀!”的亲切感,有些老乡坐在前后排,站起来时都有着“他乡遇故知”的兴奋感,会后就能积极进行交流,促进班级和谐。在每周班会上让班上同学以PPT的形式,用2~3分钟介绍本周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新闻,以此来拓展学生们的视野,辅导员再稍做点评。该班会形式深受学生们的好评,他们可以从平时无法接触的知识面,吸取他人的优点,并积累相关的“舞台经验”。②集体活动的开展。高校辅导员除了开展例行的班会,还可以鼓励和支持班委开展丰富的集体活动,而这一点在新集体中尤为重要。新的集体意味着其中每一分子都要付出相应的努力,学会与他人相处,并找到自身在这一集体中最适合的位置。新生们除了平时在宿舍、学习的接触,还能在户外活动中培养出融洽的情感。

2.3做好新生节假日安排

新生入学后不久,就会遇到中秋和国庆长假。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个时期正值他们积聚的思乡之情最为浓重的阶段。辅导员要用心关注每个新生,把握他们的情绪变化。对于返乡的学生,辅导员要和他们保持联系,让牵挂伴随他们的返乡之路,对不回家的学生,可以组织安排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充分利用假期的宝贵时间。

2.4做好辅导咨询工作

了解新生的思想动态最重要的是辅导咨询,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活和生涯发展方面的辅导,辅导员是大学新生的生活顾问,谈心是辅导员与学生沟通的良好方式,面对面的交流更容易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还能使学生得到最直接的教育和帮助。但在这一工作中,要避免谈心的对象只倾向于学生干部和一些特困生以及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这样一来就忽视了另外一部分平时默默无闻,不善言辞的同学,导致思想政治工作容易出现盲点。

2.5培养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

培养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促进集体稳定、增强集体凝聚力和培养优秀人才的又一重要内容。由于大一新生对大学生活了解非常困乏,这就需要辅导员做好引领工作,指导新生们掌握适合大学学习节奏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通过形势报告、座谈交流、热点争论、参观访问等,鼓励同学积极探索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另外,结合专业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参加英语四六级考试、大学生全国英语大赛、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课题、大学生“挑战杯”科研作品、书法、摄影等比赛,学以致用,为此我班许多同学收获了全国、省级、校级的不同奖项,取得优异成绩。

2.6做好学期末的总结工作

当一个学年结束的时候,应当利用期末的班会,向全体学生做一次期末总结,使学生清楚辅导员的工作情况,并有权对其表现进行评价。除此之外,由班委总结一年的工作成果,陈述一些关系学生切身利益的事情(如各种奖助金人选确定、贫困生认定的过程、班费使用情况等),以及各项工作的经验,使同学了解一年来班委工作开展的情况和难度。最后谈谈自己的不足,虚心接受同学们的意见。做了述职之后,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对学生的触动也非常大。

3新生辅导员角色创新的再思考

3.1提高素质,重视自身思想建设

新生辅导员不是学生的保姆,但承担着更为艰巨的任务,是学生学习上的教导者,思想上的指导者。理论素质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基础和灵魂,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水平,提高自身素质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高校辅导员首先就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理论知识,做到能够运用这些理论知识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方方面面问题。

3.2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辅导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大一新生是校园生活中相对弱势的群体,同学之间的相处,学业上的竞争都会使他们陷入茫然的境地。但他们是祖国未来的栋梁,辅导员在关心、帮助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学习的能力,减少依赖心理,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和竞争能力,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倘若新生辅导员事事亲为,会使新生产生依赖感,而自己也会陷入繁杂的琐事中。

3.3富于创新,增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

作为高校辅导员应当具有创新能力,不继加强网络等高科技知识和技能学习,掌握现代传媒手段的运用,跟上时代的步伐。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时,要采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现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并提出新的想法,新的方法,新的举措,让新鲜的血液不断注入学生工作,真正找到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例如:建立学生QQ群、微信等平台,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总之,大学辅导员的工作是纷繁而复杂的,更是多样化的,这更需要辅导员对待学生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要时刻关心和爱护学生。全方位关心他们的思想、学习和生活。严格要求学生,不护短,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困难。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坚持思想教育要耐心,工作方法要细心,克服急躁和畏难情绪。加强自身的修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切实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姜科 单位:云南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李秀红.高校辅导员该扮演什么角色[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0(12).

[2]邓国英.关于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践和思考[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1(7).

[3]翁铁慧.高校学生辅导员行动指引[M].北京:中国福利会出版社,2004.

第6篇:校园卫生教育范文

1 预防医学教学面临的困惑

1.1 教学观念更新欠缺:目前,医学职业院校的预防医学课程采用教材仍是公共卫生版的教材模式,其中充斥着单纯的生物医学的观念,虽然增添了心理、社会因素,但内容较少、零碎、孤立,整体融合不够,没有完全将生物、心理、社会因素与对健康的影响融入每一个环境因素,缺少从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去考虑自然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观念。缺乏从生物、心理、社会诸多方面去寻找防病治病措施的全面整体的思维。使培养的学生只会孤立的用生物的或是社会心理的因素防治病,缺乏从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来分析和解决健康和疾病问题。

1.2 教材内容庞杂、繁琐:目前,高、中等医学职业院校预防医学的教材,仍是原公共卫生专业版,把环境卫生、营养卫生、劳动卫生、流行病学、卫生统计等内容融在一起的构建模式,这些部分,又是自成体系,强调系统性、完整性的学科原则,并与临床医学、护理医学联系较少,使预防医学与临床医护相对脱节。由于教学内容庞杂繁琐,使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容易形成重治疗、轻预防的思想倾向,使教学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

1.3 学生基础较差,课时较少:职业技术院校预防医学教材内容较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文化和医学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有一定的理解和思维能力。但当前职业院校的生源质量较底,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较差,他们在学习中困难较大,又缺乏努力钻研精神,虽然经过文化课和基础的学习,学习专业课时仍然困难较大,由于教学时数较少,学生自学能力较差,对预防医学知识和技能不能有效地理解领会和掌握应用,因而对学习专业失去兴趣,甚至丧失信心。

1.4 条件欠缺、实训难于开展:预防医学实践性较强,涉及面广,许多实验、实习如社区卫生、社区护理、饮水卫生(水的净化、消毒)、食品卫生,生产环境调查等由于设备和经费等条件的限制而难以开展。实践教学、实地考察、参观等,由于条件欠缺,而不能全面地按要求开展教学,形成讲授多而实践不足的局面,影响着教学效果。

2 采取的对策

2.1 灵活生动、更新教学观念:由于大多教材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融合不够,注重生物因素而忽视心理社会因素,但是改用教材、改编教科书,笔者作为一名教师是无法进行的,惟有在教学中补充、渗入一此相关内容和新的观念。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以生物医学模式为基础,把人体健康有关的生物、心理、社会的因素联系在一起,在研究生物医学的同时,还必须研究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相互统一和人的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的相互统一。

在现代工业化、城市化的社会中,一般传染病和营养缺乏病已不再是威胁生命的重要疾病,它在疾病谱中的地位已不重要,相比之下,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疾病显著增多。目前居前三位死亡率的心血管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的病因中,都会有心理紧张、吸烟、环境污染等心理、社会因素。至于公害病、事故、自杀、吸毒、汹酒、艾滋病以及其他种种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心因性疾病的广泛流行,更主要是由心理、社会因素所致。新的医学模式对一切卫生工作人员,都提出了(知识结构的)更高的要求,对于预防医学来说,尤为如此。

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补充、渗入新的概念、内容、观点,把生物、心理、社会融入影响健康的各个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2.2 删繁就简,调整教学内容:对教材内容庞杂、繁琐、重复等内容,作为教师,仍然无法改用或改编,只有运用现有教材,删繁就简,适当调整内容,尽可能地结合临床医学、临床护理等针对学生专业讲授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模式要转变,要根据岗位的需要,以就业为导向,使教学与就业岗位紧密结合,学用一致,采用模块式的教学,不强调系统性、完整性、重点突出技能性教学,强化职业素质的培养。

模块式教学,例如《环境卫生》就可以从学科本位向就业本位转变,从知识本位向能力、素质本位转变,将《环境卫生》中岗位就业需要的,能实实在在地用于实践的内容,科学地分成几个模块,讲深讲透,使学生扎实掌握就行,不必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能使教师省下时间和工作量、使学生易学易懂,学有兴趣,就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3 循循善诱、精心指导:“教无定法”教师不能只作教书匠,要学会当人师,教书要先学会育人,学会与学生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教师的责任是为学生服务,是指导学生学习,笔者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在提高教学效果上作一些努力。

首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全面发展,预防医学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以及实际工作能力,切实掌握就业本领;其次,教学过程是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的结合,要重视学生的需求,不要一味地灌输,使学生产生困惑,要注意沟通师生间的感情,主动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和产生困难的原因,帮助学生克服思维障碍、心理障碍和情感障碍,要针对各种有不同问题和不同困难的学生,采取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三是教师要深钻教材和教学大纲,精心设计教案,选择适当的教法,在教学中运用分散难度、设计梯度,由简到繁,由浅入深,逐步地推进,化解教学中难度,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讲课时采用挂图、模型或现场参观考察等,使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习到新知识;四是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要让学生能深入理解知识、又能动脑动手,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养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第7篇:校园卫生教育范文

关键词:教学理念;互动式教学;构词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0-0233-02

专业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简称ESP)与大学英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专业英语教学内容既包括英语语言知识教学,又涵盖不同领域专业知识的教学,既不属于单纯的语言课,也不属于单纯的专业课,是二者有机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专业英语的二维特点决定了该课程的讲授方法具有独特性。但遗憾的是,目前专业英语教学往往停滞在过时的专业阅读文献资料及术语上。另外,学时少,教师与学生互动性差,根本上忽视了学生这一主体的实际需求,这必然导致专业英语教学与实际需求不匹配。不仅浪费了教学资源,而且造成的潜在劣势是,学生工作后,面临复杂的工作环境,难以运用自如地以英语为工具获取或交流专业信息。如何有效地进行专业英语教学,改变目前不尽如人意的现状,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笔者以自身从事高职物流专业英语教学工作实践为基础,提出一些教改对策和方案。

一、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理念;开展“互动式教学”;传授英语学习技巧

目前,学生对专业英语兴趣不高,重视度不够,主要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长期以来,专业英语教学最常见的课堂教学模式以老师为中心,即一本教材,一支粉笔;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读,学生跟。老师处在主体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生过多地依赖老师的讲解,习惯于被动听课,既不积极回答课堂提问,也不主动向老师提问。教学方法局限于单纯的讲解和联系,以知识的灌输为主,轻能力培养,学生只能应付考试,不会思考和融会贯通,阻碍了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提前了解教学对象的知识基础,传授的教学内容和实施的教学方法都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注重教学艺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其自主学习奠定基础。教师的角色应该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课堂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和质量监控者[1]。

二、开展“互动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重要体现。为了避免把专业英语课上成翻译课,以适应社会对听力和口语能力的需求,老师应当加入各种互动模式的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彼此间的交流合作,相互启发,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互动式教学”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开展。

1.讲授内容

经验表明,传统的以教材为本,过分依赖教材照本宣科是非常失败的。随着科技的发展,专业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而这些在教材中并未体现出来,有关本专业当前发展前沿的阅读材料的欠缺不可避免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结合专业需求进行有选择性的筛选或补充,这样才能使教学内容具有基础性、规律性、重要性和代表性。

比如,在讲到多式联运时,可直接从国内外新出版的英文学术著作和英文科技期刊上取材,节选一些本知识点的前沿问题研究和前景展望等方面的文章,以供学生探讨和学习。还可以选取一些相关的音频和视频资料在多媒体教室播放,活跃课堂气氛。这种新颖的资料和教学内容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补充了专业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英语听力,可谓一举多得。实践表明,学生对于这类教学内容也是双手欢迎的。

讲授内容的扩充还可通过“任务型教学”进行[2]。首先,把学生以4-6人为一组进行分组,然后结合课文内容分配话题到各组,各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和讨论,确定演讲主题和内容,然后用英文向全班同学演讲。

另外,老师可在每节课后给一个学生预留一个话题,或者让学生自选,在下次课前预留5分钟给学生,让学生来个“专题演讲”,通过这样的机会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实践结果表明,几乎所有学生在经过3-4次的训练后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尽管发音不是特别标准,但每个同学都能开口说,大部分能基本听懂老师或同学的论述和问题,自信心倍增,学习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教无定法,这些举措都能够很好地丰富课堂内容,让学生参与整个课堂,充分调动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2.授课方法

除了授课内容的创新外,老师还可以通过趣味性活动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比如,常见的“你来比划我来猜”游戏,可以用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上。由一位或几位同学用英语和动作描述一个单词,让另一位同学来猜他们比划的是什么单词。学生在交流的时候总觉得词汇不够用,采用这种方式也可以锻炼学生从多角度描述问题的能力。

时下,学生对网络世界中的“跟帖”或“盖楼”忙得不亦乐乎。在专业英语课堂上,老师也可以让学生来“盖楼”,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一名学生提出问题,下一名学生回答之后再问一个问题,依此类推,吸引全班同学参与。老师也可以参与其中,不失时机地给予肯定或者解释。这样的课堂组织方式相当于创造了一个纯英文环境,可以激发学生大胆说英语的欲望,长此以往,就能逐渐克服心理障碍,增强说英语的自信心。

三、传授英语学习技巧

专业英语的特点是包含大量的专业词汇、术语、缩写语和短语,也包含很多晦涩难懂的长句、难句语法结构。生词量大、句子结构复杂往往让学生满头雾水,成为学习专业英语的屏障,时间一长,学生的兴趣也随之消磨掉了。英语学得一塌糊涂也就不足为奇。

第8篇:校园卫生教育范文

>> 《天坛宪草》失败原因的重新定位 普通高校发展继续教育的认识误区及战略选择 浙江省普通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困境及思考 基于SWOT分析的高校继续教育战略规划及转型实践 视译的重新定位及教学模式 重新定位的艺术 重新定位的基础 问题:重新定位读经教育 转型期高校继续教育办学环境及发展路径探析 盈余管理的重新定位探析 恐怕又到重新定位的时候 设计本质的重新定位 诚实信用原则的重新定位及适用限制之我见 国有林区重新定位和的必要性及意义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及重新定位 高校英语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定位问题和解决对策 顾客时代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市场定位及其发展策略研究 论高校日语教师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 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路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3]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

[4]王建.继续教育发展的战略转型与推进策略[J].教育研究,2013(9).[5]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6]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7]胡启良,李强.市场经济与高校教育[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版),2012(4).

[8]马启鹏.体制创新:高校继续教育转型的制度保障[J].继续教育研究,2012(6).

第9篇:校园卫生教育范文

关键词 工科院校;微生物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89X(2012)15-0039-02

目前,我国的教育教学培养目标已经从过去强调接受、继承的学习观和教学观,转变为强调主动探究、积极体验及发现的学习观和教学观,学会学习是21世纪一个重要的生存概念,也是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对未来职业的适应能力。微生物学的授课对象是生物技术专业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四年制本科学生,由于其课程体系、教学目标、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背景等都有其自身专业的特点,开创一条适应专业发展和有利于学生建立良好知识结构的教学道路,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要考虑的新问题。在新的社会背景下,不仅对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适时更新,同时对以往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也进行了新的探索、改革和研究,来满足和符合新世纪人才成长的特点。

1 教学内容的更新

内容设计专业化,在尊重微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通过对教学整体内容的调整、拓展、优化,使之更加符合生物技术专业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对人才的培养和需求。

1.1 把握横向、纵向、多学科的联系

微生物学是生物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它是在分子、细胞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各类微小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病毒、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原生动物以及单细胞藻类)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学卫生和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科学[1]。其内容多而复杂,涉及微生物生理学、微生物遗传学、微生物生态学和分子微生物学等众多内容,如何进行优化,是教学内容改革的首要任务之一。比如,在讲授正常菌群与菌群失调时,实时地将药理学知识、抗生素的正确使用及耐药性融入其中;感染与免疫章节,又应用到生理学和免疫学的相关内容。

随着生理学和医学的发展,人们要求了解微生物的物质组成和结构,了解微生物内物质的化学变化,能量的转化过程,还要了解这些过程及生理机能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这就使微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紧密结合在一起[2-3]。因此,在微生物学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的安排,多作横向、纵向、多学科的联系,加强学科知识的互相渗透,在拓展学生思维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1.2 健康知识的补充渗透

如果说20世纪是以病为本、以医疗为中心的世纪,那么21世纪则是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的世纪。由于授课对象是生物技术专业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学生,考虑到专业特点和未来工作性质,利用自身的学科优势,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知识和意识的渗透: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以及控制影响健康的因素。实际上健康在现实的社会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代医学的任务已不再是单纯地治病,而重在防病,因为疾病永远不会消失,但健康却可以把握。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自身的健康意识,而且使他们的这种意识逐渐影响到周围的人群,并将进一步渗透到未来所从事的工作中。这是一种潜在的力量和可观的局势,由此而来造就的将不仅仅是健康的个体,而是健康的群体、健康的社会乃至健康的中国和健康的全人类。

1.3 前沿科学的拓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并不仅仅只限于书本,课本上的知识已经不能完全代表时代的步伐,需要不断被扩充和更新。因此,前沿知识介绍的必要性尤为显著,对创新性人才的培养非常关键。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前沿性知识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的介绍,及时穿插学科最新发展动态及热点话题,包括与微生物学相关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获奖情况等,在开拓学生视野和思路的同时,不仅激发了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创新学习的积极性,也使他们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和奋斗目标。

2 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强化优势为根本,以突出特色为核心,充分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和目标的前提下,为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学质量,从2009年开始,对微生物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了新的改革、探索和研究。

2.1 SPSA模式的引入

SPSA模式是演讲(Speech)、演播(Performance)、研讨(Seminar)、联想(Association)的缩写。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以单纯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将精练的课堂演讲、有效的课件演播和广泛的师生研讨、丰富的知识联想融为一体,不仅注重内容的形象化、故事化,同时增加知识的趣味性、探究性,并能在教学上抓住要领,突出重点,使讲课内容少而精、深入浅出、系统连贯、层次分明、条理清楚,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病案教学法的应用

将教学与临床知识密切结合,注重学生基础课学习过程中临床思维的培养。从临床角度探讨一些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在教学方法上,适当引入案例教学为基础的课堂讨论,以病例、问题为先导,把微生物学和其他基础课(如生理、病理、免疫、药理等)联系起来。病例中包括对病人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实验室诊断、临床症状、防治、愈后等。在病例讨论过程中,学生不但要把病源微生物的有关知识和某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愈后、转归、防治等几方面进行纵向联系,而且要把本学科的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进行横向联系,才能正确分析问题[4]。这种教学模式,不但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启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而且可以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反应的灵活性,是一种有益的教学探索。

2.3 联系生活事件,加深感性认识

联系鲜活的自然和生活现象,将抽象的微生物学的概念变得具体、形象、生动,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例如,在相关章节涉及微生物应用时,就会提及当你清晨起床后,深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喝一杯可口的酸奶,品尝美味的面包和馒头的时候,你就已经开始享受微生物给你带来的恩惠;当你患某些疾病而躺在医院的病床上,经受疾病的折磨时,那便是有害的微生物侵蚀了你的身体;但当白衣护士给你服用或注射抗生素类药物,使你很快恢复了健康时,你得感谢微生物给你带来的福音,因为抗生素是微生物的“奉献”;等等。可用实际事例来联系和巩固知识,使较难理解的理论通俗易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同时又能扩大学生知识面,引发学习兴趣,使课堂氛围生动活泼[5],形成由学生围绕问题开展有效的积极主动学习的环境[6],并掌握事件中所蕴含的微生物学基本知识,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目的。

3 结语

围绕学校的总体教育目标,促进课程建设与改革,将教育理念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内涵渗透到微生物学教学内容的更新及教学方法手段的探索与研究中,构建主线清晰、重点突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课程内容体系,使之更加符合工科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沈萍,陈向东.微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

[2]范蔚.当前综合课程设置的难点与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1(11):6.

[3]陈燕飞.二十一世纪的微生物教学[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8(1):26-27.

[4]吕岫华,刘伟,白燕萍,等.工科院校《医学基础》的教学内容和方法[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1,28(5):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