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校园卫生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目前,以“90后”为主体的当代大学生,其个性较为独立、开放和张扬,思想和行为更加趋向开放、现实和功利化。社会上盛行的物质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也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消极影响。同时,重入党前教育轻入党后教育管理、重理论灌输轻实践历练的传统党建工作模式,也导致了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弱化。当然,除了以上因素之外,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化的原因还有以下几点。
1.学生在校受教育时间相对较短出于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在校外实训基地或见习(实习)单位。有研究者指出,一般情况下各类高职院校实践环节的学时数不低于总学时数的50%,有的院校和专业甚至达到了70%左右。如果减去见习、实习的时间,学制仅为三年的高职高专生实际在校的时间只有两年多,那么,在发展学生党员工作中,教育和考察环节就有可能没有彻底落实到位。此外,一部分学校还会出于促进就业等因素的考虑,在发展党员时不可避免地存在“赶”“分指标”现象。
2.学生知识水平相对较低不可否认,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较低。而且,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掌握某一专业或岗位知识的技能型人才,而不是培养成厚基础和宽口径的复合型人才,这使得他们大多数人的知识素质等方面相对较差。同时,这些学生毕业后继续深造的机会较少,就业单位也相对较差。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说,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对党的认知和认同感较弱,一定程度上使得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相对较多。
3.党务工作队伍相对薄弱由于机构设置的限制,高职高专院校党务工作者队伍的数量相对较少。从学校组织部门的组织科室,到院(系)具体分管学生党建工作的(兼职)组织员,普遍要比本科院校的数量少一些。而且,院(系)组织员一般由辅导员兼职担任,自身业务繁重的辅导员很难将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生党建工作上。此外,由于资源配置、经费投入等因素的限制,高职高专院校党务工作队伍参加培训的机会相对较少,因而在业务知识方面也稍逊一筹。
二、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创新的策略
笔者认为,不结合学校中心工作而单纯抓党建是空洞而不务实的,无异于无本之木。为了使党建工作在更大程度上趋向务实,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特点及不足,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对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建立了与学校中心工作紧密结合的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开展了一系列的设岗定责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1.设岗定责,党员教育管理与学生管理工作相结合学生管理工作千头万绪、事务繁多,从关注个别学生的思想动态到整个班级的管理,从班级文化和学风的建设到学生的安全管理,从宿舍、教室等的卫生检查、评比到贫困生的认定、国家奖助学金的评比等,这些琐碎的事务使许多学生管理工作者感觉压力不小。据此,我们针对每位学生党员的特点,设立了文明宿舍岗、文明教室岗、劳动标兵岗、党员班干岗、青年志愿岗、辅导员助理岗等岗位,在抓好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同时,提升学生管理工作水平。例如,指定学生党员为本宿舍和教室卫生的责任人;让学生党员承担工作任务较重的班干岗位(如劳动委员);让学生党员作为新生班级辅导员的助理,协助辅导员管理新生班级等。同时在教室、宿舍门口张贴学生党员岗位信息,发挥普通学生对(预备)党员的监督作用,从而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2.设岗定责,党员教育管理与教学管理工作相结合高校的主要职能是向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人才,而严格的教学管理则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基础。然而,教学管理工作也是非常琐碎和繁杂的,从学生上课的考勤管理到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检查,从学风建设到教风建设,从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到见习(实习)时期的管理等,都需要教学管理者做到有条不紊。与学生管理工作一样,在教学管理方面,我们设置了一些学生党员岗位,实行各种责任先锋岗制度,通过学生党员岗位作用的发挥来提升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如设立学习先锋岗,让学习成绩较好的党员帮助基础差的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形成结对帮扶的风气;设立教学信息员岗,随时向教学主管部门(教务处)汇报有关班风、学风、教风等情况,使教务处直接了解到各系的教学工作情况;设立天天练示范岗,针对各专业开展一些职业技能练习活动,如师范专业开展“三笔一画”天天练活动等。
3.设岗定责,党员教育管理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一般而言,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总和,具体涵盖了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学校的办学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行为准则等。健康的校园文化对于提高师生员工的凝聚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校秉承70多年积淀下来的“艺术兴学”的办学特色,每年都会举行科技文化艺术节,内容涵盖了音乐、舞蹈、书画、摄影、朗诵、英语演讲等10多项比赛。在各项活动的准备和参与工作中,我们对每一个班级的学生(预备)党员进行了分工,指定1-2个学生党员作为每一项活动的组织者或主要参与者,使学生党员在艺术节活动的组织协调中得到锻炼,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
4.设岗定责,党员教育管理与服务社会相结合服务社会是高校的重要功能和使命。高校的服务社会功能,除了在向社会输送优秀人才之外,还应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形成常态化的服务社会活动。2012年6月,同志在高校党的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谈到,要把社会实践情况作为发展学生党员的重要依据,这一论断说明了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表现在党员发展中的重要性。
学校历来重视社会实践经验在学生党员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规定了成为预备党员的条件之一是完成20个小时以上的志愿服务时间,让入党积极分子以青年志愿者的形式服务学校周边的社区和企业,如看望敬老院、清洁社区等。同时,学校还结合艺术专业特色开展文艺展演活动,积极引领学校周边社区文化的发展。例如,音乐系在社区文艺展演活动方面,对学生党员进行了分工,设置了展演组织岗、活动策划岗、对外联络岗等岗位,使学生党员带头服务社会。对每个学生党员进行设岗定责的目的,是让每位学生党员都能够做到“居其位、谋其政”,为他们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供一个好的平台。学校结合学生党员在各自岗位的表现,对每位学生党员的政治理论素养、组织纪律观念、专业学习、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年度考核,以党员自评、支部评议和群众评议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分别按照30%、30%和40%的比重计入考核总成绩,并将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考核结果作为学生党员奖惩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预备党员能否按时转正的重要依据。
三、结语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和谐校园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目的和要求。高等院校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影响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正确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并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要求,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者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角度谈几点做法,以推进大学和谐校园建设。
公平和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障师生员工根本利益的一项重要举措。因此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要做到“公平公正”。在奖学金和助学金发放、荣誉评选、违纪处理等方面对所有学生都一视同仁,坚持同样标准,执行同样政策,给学生创立一个公平竞争的良好氛围。另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讲究正义,在事非面前要有鲜明的观点和正确的解决办法,言传身教,帮助大学生增强明辨是非、主张正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待犯错误的学生,不能将其一棒子打死,而是要以“宽容”的态度,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在宽容的环境中体会公平与正义,从而与人为善,追求正义。
一、构建和谐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构建和谐校园,必须在更新教育观念的基础上,构建科学、和谐、有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1.建立和谐的工作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关系到思想政治工作能否从整体上、制度上得到加强和改进。毕业论文 因此,必须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根据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建立健全思想政治的教育体系、道德规范体系、信息反馈体系等,通过发挥各种体系作用,规范大学生的行为,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预防、消除和谐校园建设中的各种不和谐因素,实现教育目标的和谐和全面发展。
2.建立和谐的制度体系
和谐校园的正常运行需要多种多样的制度来支撑。从学生主体来看,要建设公平竞争、和谐共进的氛围,必须有科学、规范的制度作为保障。具体来说,应该逐步规范奖学金评定制度、学分制、评优制度、日常行为规范制度、卫生制度、社会实践制度、创新教育制度、贫困生救助等一系列制度。另外,在制度建立和实施过程中,还要重视制度反馈。在制度反馈过程中,要虚心听取学生以及相关部门的意见,以便逐步修正制度。
3.建立和谐的育人体系
和谐的育人体系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建立和谐的教学体系,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建设,更新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方法方式,提高教师的素质;二是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育人效果;三是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多种途径的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里充满先进文化氛围及探索真理的理想追求。
4.建立和谐的服务体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去较多地强调其政治功能,而在当前形势下,应当把建立和谐的服务体系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总体规划,尤其要密切关注大学生中的贫困生、心理障碍学生和就业困难学生,切实为他们服务。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发展观与和谐发展的思想观念,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构建和谐校园增添力量。
二、实施和谐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建议
在实施和谐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适应和谐校园建设目标要求的具体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应该强化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强队伍的“以学生为本”观念、“诚信”观念、“公平、正义、宽容”观念。另外,按照“科学化模式、专业化培养、职业化发展”的思路,以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队伍的学习力、应变力、创新力和凝聚力为目的,造就一支“忠诚、进取、求实、创新”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2.创新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其一,开展民主法制教育,增强遵纪守法观念。加强民主法制教育是高校实现民主管理和依法治校的重要措施,职称论文 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保障。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民主法治教育,应突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培养,重在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增强法制精神。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根据自己的工作职责,以增强大学生遵纪守法观念为目的,注意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权力与义务的关系,树立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依法履行自己应尽的职责和义务的思想观念。同时,通过法制教育,使大学生知法、懂法,提高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加强自我防范意识,增强应对各种复杂事务的能力,并运用法律武器与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为构建和谐校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二,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加强公民道德教育要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开展道德教育。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树立道德意识,要通过灌输、启发、激励、引导、说服和感召等多种形式,使大学生认识到道德不仅是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而且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二是实施道德规范。要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三是推动道德实践。道德建设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践问题。要大力强化实践环节,运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参观教育基地、服务社会和勤工助学等多种形式,举办丰富多彩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推动道德观念和规范见之行动、落到实处。
其三,努力构建和谐的网络虚拟空问。在当前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应该忽视对和谐网络虚拟空间的构建。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普及,大学生通过网络查询学习资料,获取生活、服务信息,同时网络也深刻改变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模式,可以说网络虚拟空间成为大学生现实生活空间的延续。通过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文明上网,遵守网络道德,不在网络上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不散布不良信息,不沉溺网络游戏,努力构建一个和谐的网络虚拟空间,避免将网络虚拟空间中产生的矛盾引入到现实生活中来,影响和谐校园建设。
3.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
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讲求潜移默化、双向交流和重在引导,避免空谈说教和简单粗暴,由公开教育转变为渗透性教育。留学生论文 思想政治工作应该渗透到学校的教学、日常管理当中,使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学、管理相互渗透。要加强渗透性,就要从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环境育人的要求出发,把思想政治工作拓展到与大学生活相关的各个方面,在教学管理、服务和文化活动等各个环节,形成隐性化的教育载体。
参考文献
[1]丁林.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和谐校园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06 (2).
[2]周愉.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报,2005(4).
[3]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1.深入开展群众路线,关注民生,解决民困 现阶段,教育和医疗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两大民生问题,卫生职业教育是这两大民生问题的交叉点,发展好卫生职业教育对于服务群众,解除民忧、民困有重大现实意义。
①要想大力发展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就必须将“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作为办学理念贯彻深化。根据社会、市场、人民群众对卫生服务需求的不断变化,适时调整专业,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卫生服务需求。②要实现高等卫生职业教育的全面发展,需要努力协调好不同专业、岗位之间的平衡,应当深入、扎实的推广对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训培养工作,尤其是为社区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培养所需要的专业人才。③建立健全卫生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引导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对于目前尚未制定职业资格规范的岗位,应当尽快建立起相应的职业资格标准,以此来引导卫生职业教育全面健康、合理的发展,同时积极制定、调整医疗卫生机构的用人制度,建立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灵活的用人机制。
2.大力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深化高等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要实现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首先需要教育工作者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努力探索创新高等卫生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应当根据医疗卫生专业自身特点、学科的发展趋势、社会医疗及卫生服务的需求,积极创建可满足社会及人民群众需求的医疗卫生职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其次,不断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把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作为重点,把基本职业素质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作为主干,进行教学资源的科学配置,与此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加强人文知识教育,努力构建素质、能力、知识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其职业素质和能力。最后,组织一批长期在临床一线工作的专家和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来制定医疗卫生行业各专业人才培养标准,通过该标准来引导各个专业的科学发展,进而推动整个高等医疗卫生职业教育的全面教学改革。
3.重视实训基地建设,培养综合职业能力 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现阶段,由于高校大规模的扩招,许多高等卫生职业院校的实训条件无法满足学生对实践操作的需求,这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相当不利,甚至会进一步对医疗卫生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产生制约。因此,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建设职业教育实践实训基地。在建设过程中,还应注意软硬件建设相结合,既要配备功能完善的硬件设施,又要加强对实训指导教师队伍的科学管理。要将学校的优势专业与特色专业相结合,教学与服务相结合,从而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无缝对接。
4.推进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构建满足需要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倡导教师专业化是加强高等卫生职业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不二选择。
①教师专业化体现了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教育性特点。高等卫生职业教育的教师应遵循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原理,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来教授医药护等卫生知识和技能,努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医疗卫生技术专业人才。教师的专业化,有利于教师们积极探讨、交流具体的教学问题,总结教学经验,努力探索教学改革方法,树立“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教学理念,努力实现自我的发展与完善,以满足市场、社会及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②专业化的师资队伍突显了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职业化特点。职业教育的专业化要求教师了解医疗卫生机构及相关企业的文化理念,明晰岗位工作人员的职责和其应当具备的素质。
一、采用多媒体的教学形式,增大学习的信息量
由于食品微生物学内容抽象繁杂,涉及到各类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生态分布等内容,难以记忆与掌握。学生听得多,想得少,学生参与意识差,对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对知识理解不深,掌握不牢,因此,知识遗忘快,教学效果差。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教学更易于学生接受和掌握,视觉化的画面及可视形象的表达方式,可以生动地表述抽象无味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课件声、像、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尤其适用于专业课的教学。多媒体课件能逼真、直观的反映出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多种多样的微生物外观形态甚至动画演示。比如,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简便、灵活的特点,加大知识量,开阔学生视野,将生物体内的致病菌如何产生抗药性用漫画的形式讲解,简单明了,学生印象深刻。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爱学习”;促进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使学生“会学习”。
二、与生活实例相结合,化繁为简
微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从疾病的防治、食品保藏、卫生习惯到生产科研,其中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例子不胜枚举。传统课题模式是老师就着教材讲解,这样的话,学生很难将微观的世界与现实生活联系到一起。实际上各类微生物的特征在食品中的应用很多,比如控制微生物的物理因素有一条高温灭菌。高温灭菌的原理是什么?蒸汽灭菌与干热灭菌哪个效果好,为什么?从一个问题引出,逐一展开教学。让学生从问题中得到启发,自己能够主动地从日常生活现象中去找寻答案,并在找寻答案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比如有的同学想到了家庭中烧开水、实验室中高压蒸汽对培养皿等灭菌各种现象。最后由老师再深入分析原因总结答案,与生物化学中的蛋白质变性相结合,如高温灭菌,主要使微生物的相关蛋白质的功能失去活性,杀死微生物。与生物化学相关的知识点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再比如讲解假丝酵母属微生物,学生不熟悉,可结合图片介绍石油勘探时这种微生物的贡献,形象地把它们比喻成“食烃一族”,专门喜食含烃的物质如石油,因此可根据这些微生物的蛛丝马迹找寻石油。鼓励学生多提问,因为微生物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可能很多现象、事物学生也是一知半解,把问题提出了,老师的任务就是解惑答疑,如太湖蓝藻的爆发及防控措施、冬虫夏草的生长史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理论内容,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间接地提高了学生的生活质量,真正地让学生学以致用。能将学生以前的知识、相关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调动学习积极性,课堂内容丰富,气氛活跃,印象深刻,促进了自主学习。可极大的提高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热情。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找到相关的原理能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在讲述微生物抑菌的过程中,与现实日常生活相联系,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课堂上教师要以“精讲多练”方式落实教学重点,要让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发展熟练的基本技能。课堂上学生可以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他们在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才能收到课堂教学的理想效果。
三、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相辅相成
课前老师要根据微生物相关章节的教学内容准备授课和实验教学内容,授课,需要查阅相关资料(生物化学、免疫学、微生物工程、细胞工程等),制作多媒体课件,要求对本专业相关的其他交叉学科也要了解。在我校教学计划中,下一学期将开设的食品生物化学课程中,相关的微生物学科知识很多,微生物基础打好了,生物化学将更易吸收理解。另外微生物与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这门课程也有着重要联系。在讲解食品中的生物污染这部分时,主要回顾的就是微生物的特性。可在微生物课程中着重介绍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微生物,结合实例及图片将可造成食品腐败变质的甚至是可导致疾病的致病菌重点介绍。在食品发酵技术课程中也需要重点介绍相关微生物的特性,因此在微生物讲解过程中,也可适当结合生产实例介绍发酵生产各种有利菌的特性。
四、关注最新动态,提高兴趣
基本理论与最新科学动态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微生物的教学增添无穷的色彩。微生物与食品安全问题紧密联系,可结合国际国内发生的与微生物有关的食品安全案例,如2011年11月发生的“金葡菌”事件,三全、思念、湾仔码头等速冻食品龙头企业的产品先后被检出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从而引发消费者对速冻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从此事件引出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内的常见致病菌的形态特征。再比如人们现在普遍关注水果蔬菜中的农药残留问题,因此可以就如何开发新型生物农药展开分析,提出有些微生物(现被人们利用的微生物有苏云金杆菌等细菌、白僵菌等真菌及昆虫病毒等)寄生在有害昆虫体内,引起害虫致病死亡,对农产品发展是有利的。指出最新趋势目前利用微生物消灭农业害虫已成为微生物防治的一个重要方面。深入浅出。先分析后综合,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通过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和细胞生物学手段,不断地补充微生物的内容,有的放矢地教授新方法、新内容,让学生逐步掌握应知应会的内容。
五、加强实验实训教学,提高动手能力
课堂教学并不是教学内容越“多”越好,也不是越“难”越好,而是要在了解学生实际发展水平和特点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因此,可合理安排实验实训更好的验证课题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实验教学方面,减少验证性实验,更新实验内容,有计划地开设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开发他们的思维潜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完善实验教学。
“创造力量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努力创设出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有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主意识,有利于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要结合以上方法并能做到经常听取学生对于本学科学习的建议,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改进教学策略,收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铁晶等.食品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创新性设计.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9):105~107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新生教育;角色定位;实践探索
1新生辅导员角色定位的内涵和作用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高校也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比如帮困工作、心理辅导、就业、生涯规划、人际交往等工作也成了辅导员工作的一部分。因而目前高校辅导员的职责主要有思想政治教育,班级管理和辅导咨询。新生辅导员是辅导员工作的一个时间具体化。在面对不同的学生群体时,高校辅导员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和理念来展开工作。新生是高校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独自一人,离家万里前来求学,面对全新的环境和生活,新生难免会产生问题和困惑。相比较大二、大三和大四的学生而言,他们此刻心态的变化、思想政治的发展和转变将会给他们今后的大学生活定下准基调。因此,新生辅导员应如何帮助和引导学生克服困难,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转变,是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新生辅导员和其他年级辅导员的工作区别和工作的意义。
2新生辅导员角色定位的实践探索
2.1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对于刚刚步入大学的学生来说,难免有些不适应。因此,辅导员要主动介入,对他们实施及时的心理疏导工作。辅导员要及时了解掌握新生的群体情绪,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需求,引导他们以积极向上的态度,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以及恋爱中遇到的困难。
2.2组织新生开展班级活动
班级活动是全体成员参加的集体活动,健康正确的班级活动有助于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是创建优秀班集体的重要措施。班级活动可以包括全体班会和班集体的户外活动:①班会可以是每周的固定时间,选择在每周日晚学生返校作为班会时间,辅导员到场主持班会。第一场新生班会内容宜以新生之间相互认识为主,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取代了“大家按顺序来自我介绍”枯燥的走过场,例如:“是某省和某地区的同学请相互站起来认识一下”的方式,让新生之间产生“啊,老乡,原来你也在这里呀!”的亲切感,有些老乡坐在前后排,站起来时都有着“他乡遇故知”的兴奋感,会后就能积极进行交流,促进班级和谐。在每周班会上让班上同学以PPT的形式,用2~3分钟介绍本周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新闻,以此来拓展学生们的视野,辅导员再稍做点评。该班会形式深受学生们的好评,他们可以从平时无法接触的知识面,吸取他人的优点,并积累相关的“舞台经验”。②集体活动的开展。高校辅导员除了开展例行的班会,还可以鼓励和支持班委开展丰富的集体活动,而这一点在新集体中尤为重要。新的集体意味着其中每一分子都要付出相应的努力,学会与他人相处,并找到自身在这一集体中最适合的位置。新生们除了平时在宿舍、学习的接触,还能在户外活动中培养出融洽的情感。
2.3做好新生节假日安排
新生入学后不久,就会遇到中秋和国庆长假。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个时期正值他们积聚的思乡之情最为浓重的阶段。辅导员要用心关注每个新生,把握他们的情绪变化。对于返乡的学生,辅导员要和他们保持联系,让牵挂伴随他们的返乡之路,对不回家的学生,可以组织安排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充分利用假期的宝贵时间。
2.4做好辅导咨询工作
了解新生的思想动态最重要的是辅导咨询,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活和生涯发展方面的辅导,辅导员是大学新生的生活顾问,谈心是辅导员与学生沟通的良好方式,面对面的交流更容易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还能使学生得到最直接的教育和帮助。但在这一工作中,要避免谈心的对象只倾向于学生干部和一些特困生以及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这样一来就忽视了另外一部分平时默默无闻,不善言辞的同学,导致思想政治工作容易出现盲点。
2.5培养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
培养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促进集体稳定、增强集体凝聚力和培养优秀人才的又一重要内容。由于大一新生对大学生活了解非常困乏,这就需要辅导员做好引领工作,指导新生们掌握适合大学学习节奏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通过形势报告、座谈交流、热点争论、参观访问等,鼓励同学积极探索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另外,结合专业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参加英语四六级考试、大学生全国英语大赛、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课题、大学生“挑战杯”科研作品、书法、摄影等比赛,学以致用,为此我班许多同学收获了全国、省级、校级的不同奖项,取得优异成绩。
2.6做好学期末的总结工作
当一个学年结束的时候,应当利用期末的班会,向全体学生做一次期末总结,使学生清楚辅导员的工作情况,并有权对其表现进行评价。除此之外,由班委总结一年的工作成果,陈述一些关系学生切身利益的事情(如各种奖助金人选确定、贫困生认定的过程、班费使用情况等),以及各项工作的经验,使同学了解一年来班委工作开展的情况和难度。最后谈谈自己的不足,虚心接受同学们的意见。做了述职之后,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对学生的触动也非常大。
3新生辅导员角色创新的再思考
3.1提高素质,重视自身思想建设
新生辅导员不是学生的保姆,但承担着更为艰巨的任务,是学生学习上的教导者,思想上的指导者。理论素质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基础和灵魂,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水平,提高自身素质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高校辅导员首先就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理论知识,做到能够运用这些理论知识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方方面面问题。
3.2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辅导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大一新生是校园生活中相对弱势的群体,同学之间的相处,学业上的竞争都会使他们陷入茫然的境地。但他们是祖国未来的栋梁,辅导员在关心、帮助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学习的能力,减少依赖心理,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和竞争能力,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倘若新生辅导员事事亲为,会使新生产生依赖感,而自己也会陷入繁杂的琐事中。
3.3富于创新,增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
作为高校辅导员应当具有创新能力,不继加强网络等高科技知识和技能学习,掌握现代传媒手段的运用,跟上时代的步伐。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时,要采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现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并提出新的想法,新的方法,新的举措,让新鲜的血液不断注入学生工作,真正找到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例如:建立学生QQ群、微信等平台,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总之,大学辅导员的工作是纷繁而复杂的,更是多样化的,这更需要辅导员对待学生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要时刻关心和爱护学生。全方位关心他们的思想、学习和生活。严格要求学生,不护短,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困难。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坚持思想教育要耐心,工作方法要细心,克服急躁和畏难情绪。加强自身的修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切实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姜科 单位:云南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李秀红.高校辅导员该扮演什么角色[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0(12).
[2]邓国英.关于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践和思考[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1(7).
[3]翁铁慧.高校学生辅导员行动指引[M].北京:中国福利会出版社,2004.
“生源危机”是指一部分学校招不到学生,生源降低,导致倒闭和整合的现象。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扩招政策的实施,高考报名人数逐年增多,并曾在2008年一度达到高峰。然而,近年来,高中教育发展较缓及人口等因素,导致高校生源急剧减少。根据国家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字,2008年,我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050万人,招生人数为599万人,录取率为57.0%;2013年高考报名人数为912万人,招生计划为685万人,高考录取率迈入“8时代”。在五年的时间里,报名人数减少了138万人,招生人数却增加了86万人。高校生源人数不断下降,高校招生人数不断增多这一“剪刀差”,使得高校生源危机问题越来越显著,中国高等教育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高等教育作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性环节,其自身的发展概况,不仅综合反映出国家的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育成果,而且直接影响着我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落实。高等教育已成为国家经济运行中的重要因素,普及和接受高等教育是政府和公众共同追求的目标。生源危机会对社会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第一,高考报名人数的减少不利于我国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要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就要优先发展教育,使中国由人口大国转变成人力资源大国,而这一转变的实现,高等教育势必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第二,高校之间为了争抢生源,会发生恶性竞争行为,不择手段地拉拢生源,如夸大宣传、恶意篡改考生高考志愿、虚假承诺高额奖学金、中伤同行等,这将导致教育主管部门监管难度增大,考生及家长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高校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恶化(范莹莹,2013)。
可见,对生源危机问题进行比较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预测生源危机可能发生的时段,采取针对性措施,削减生源危机可能产生的负效用,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具社会实用价值。尤其是通过建立多种模型,对高校生源危机问题进行定量预测和分析,其预测分析结果可以为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直接提供决策参考。
二、中国高校招生需求与生源供给主成分回归分析预测
1、招生需求预测
(1)招生需求影响因素及因子分析。影响招生需求即招生人数的主要因素是:国内生产总值、普通本专科学校数量、高校教师数量、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城镇登记失业率。本部分采用《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1982―2012年历史数据进行因子分析。
从图1中的相关系数矩阵来看,变量之间相关程度很高。
从图2可知,若要使累计贡献率达到85%以上,需要提取1个公共因子。
根据图3可得因子表达式如下:
F=0.15x1+0.149x2+0.15x3+0.151x4+0.149x5++0.15x6+0.132x7(1)
(2)招生人数的曲线拟合。从拟合图4可知,用二次曲线拟合效果最佳,二次曲线拟合方程为:
y=285.75+103.60x-4.91x2 (2)
(3)主成分值的预测。用Brown线性模型对主成分的值进行预测,结果如图5所示。
(4)招生需求的预测结果。预测结果见表1。
2、生源供给预测
(1)生源供给影响因素因子分析。生源供给即生源人数的影响因素因子选取:18年前出生率、出国留学人数、6年前小学毕业生数、3年前初中毕业生数、高中毕业生数、居民消费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本部分利用《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1982―2012年历史数据进行生源人数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
从图6的相关系数矩阵来看,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
从图7可知,若要使累计贡献率达到85%以上,需要提取2个公共因子。
根据图8可得因子表达式为:
F1=-0.084x1+0.16x2+0.062x3+0.159x4+0.169x5+0.162x6+
0.163x7+0.16x8
F2=0.427x1-0.013x2+0.632x3+0.175x4+0.173x5-0.057x6-
0.043x7-0.078x8(3)
(2)生源人数的曲线拟合。生源人数第二主成分变化趋势较复杂,不容易预测,且在方差贡献率中所占贡献比率较低,所提取的信息较少,因而舍去第二主成分,在做曲线拟合时只采用第一主成分作自变量。
从拟合图9可以看出,二次曲线和三次曲线拟合效果较好。三次曲线拟合方程为:
y=453.05+188.23x+20.04x2-7.35x3 (4)
在用该方程进行预测时,发现预测结果中出现较多负值,与现实意义不符,因而舍去该方程。选用二次曲线方程预测生源人数,二次曲线拟合方程为:
y=520.02+137.004x-7.09x2 (5)
(3)第一主成分值的预测。预测第一主成分的值,第一主成分的时间序列图如图10所示。
以序列号为自变量,第一主成分的值为因变量,进行曲线拟合。
从曲线拟合图11可以看出,三次曲线拟合效果最佳。其拟合方程为:
y=-2.26-0.032x+0.0051x2+0.00013x3 (6)
x表示序列号。
(4)生源供给的预测结果。预测结果见表2。
由于在用三次曲线拟合生源人数时出现了负数,与实际意义不符,故舍去这种三次曲线拟合方法,选用二次曲线方程拟合生源人数。
3、预测结果的对比
招生人数和生源人数对比如图12所示。
由图12可知,2025年后招生人数将大于生源人数,可能会发生生源危机。
三、中国高校招生需求与生源供给时间序列预测
1、招生需求预测
本部分数据采用《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1982―2012年相关历史数据,招生人数的时间序列如图13所示。
用Brown线性模型拟合数据,如图14所示。
2、生源供给预测
本部分数据采用《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1982―2012年相关历史数据。生源人数的时间序列如图15所示。
用Brown线性模型拟合数据,如图16所示。
3、预测结果
生源供给和招生需求预测值如表3所示。
将生源人数与招生人数数据作图进行对比,结果如图17所示。
由图17可知,2022年后生源人数小于招生人数,可能会发生生源危机。
四、组合预测
对主成分回归分析模型和时间序列预测模型进行组合,运用优势矩阵法,预测结果如表4所示。
由图18可知,2024年左右生源人数低于招生人数,可能会发生生源危机。
五、结语
本文建立和使用的模型主要是:主成分回归分析预测模型和时间序列预测模型(Brown线性模型),运用的拟合数据方法为曲线拟合,在组合预测部分,采用的方法为优势矩阵法。全文在分析和计算数据时所使用的统计软件是SPSS。
关键词:校园文化 大学生素质教育 大学生需求 社会需求 校园文化活动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a)-0215-02
随着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校园文化活动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现出来,伴随着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和内容的不断丰富与变化,其相对于课堂教学的不可替代性更是愈发明显。
2008年5月,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之际,针对校园文化有这样的论述:“要积极培育优良校风,教师要认认真真教书、扎扎实实治学,学生要尊敬师长、关心同学、热爱学校、热心公益,为形成蓬勃向上、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共同努力。”
活动是打造以及传承校园文化的载体,建立蓬勃向上、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帮助大学生全面的成长成才。因此,校园文化活动创办的出发点及落脚点,都应当紧紧围绕“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帮助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这个主题。
1 了解大学生需求,以就业创业为主线,提升大学生职业素质
世界著名成功学大师安东尼罗宾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懒惰的人,只有不吸引人的目标。”梦想对于每个人都是美好而炽烈的,然而,实现梦想需要载体和行动,对于大学生而言,进入大学、完成学业的终极目的,就是学会实现梦想的能力和素质,并且寻找到实现自己梦想的载体:或者在喜爱的工作岗位上孜孜以求,实现价值;或者激情创业,创造价值。我们常说想到和得到之间,还有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做到,正是说明了梦想和现实之间行动的重要性。
大学生就业难题自2003年以来就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自2003年至2009年的七年时间,全国大学生年毕业人数从212万激增至610万,越来越快的毕业生增长率,越来越少的社会职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无法及时找到合适的职位慢慢的变成“毕业就失业”的啃老一族。大学生就业难,已然成为学生最关注、学校育人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更好的发挥共青团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领域的作用,提升大学生在校期间职业素质培养的质量和效率,更好的帮助广大同学实现自己的梦想,2009年11月,共青团吉林大学农学部委员会针对吉林大学农学部全体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此次调查问卷面向毕业班及非毕业班的试题并不完全相同,共发出调查问卷430份(其中毕业班100份,非毕业班330份),共收回有效调查问卷320份(其中毕业班74份,非毕业班246份),试卷回收率为74.4%。
对于“提升职业素质的类似活动中你认为最有效的是”这个问题中,《绝对挑战》《赢在中国》和师兄师姐的献身说法得到了广大同学的普遍认可。其中有近150位同学选择了《绝对挑战》《赢在中国》等电视招聘节目。可见学生对于类似央视《绝对挑战》节目,招聘单位通过给个人、团队分配职位相关任务,在执行过程中检验参与者能力偏向性的活动,以及类似央视《赢在中国》节目,着力选拔个人、团队在创业方面项目可行性及凸显个人创业素质的活动的需求相对持平,且比例较高。与此同时,对于类似央视《百家讲坛》节目,人力资源专家或企业高层针对就业创业问题的讲座或论坛的需求相对平淡,这反映出现今大学生对于传统“授业解惑”方式的相对不认可。而对于师兄师姐的现身说法,因为其可借鉴性较高也受到了一部分同学的青睐,因此,团委下一步校园文化活动将以推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提升大学生职业素质为主线,活动的主要载体及形式将借鉴《绝对挑战》及《赢在中国》栏目,将其校园化、大众化,从而在校园文化活动上满足学生对于提升自身职业素质的需求。
2 了解社会需求,以市场职场为导向,完善校园文化活动
在学生遗憾心目中理想的工作不好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在费解心目中理想的员工越来越少。市场营销学有种理论叫以销定产,它的意思是按照市场的需要组织生产。即一方面对商品的数量、品种、花色、规格、质量、包装等要按照市场的需要来安排生产;另一方面还要瞻前顾后、统筹安排,长远规划,使生产能适应市场需要的发展变化。以销定产是企业处理产销关系的重要原则。这个原则用在学校及用人单位之间就转化为,学校在育人的过程中,应当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做到有统筹、有规划,并随时掌握用人单位的动向,及时的调整育人策略。
对于团的工作而言,我们既要了解学生的需求,也要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进而将两者的需求结合起来,找到共赢的交叉点,完成好共青团组织在培养青年成长成才迈向社会过程中的桥梁及纽带作用。
美国大学与雇主协会针对雇主们最为重视的技能和个人品质的调查中,排在前五位的能力分别为:沟通能力、积极主动性、团队合作精神、领导能力、学习成绩。
在此次调查问卷中,针对“你认为用人单位看重的能力中前五位的是”这个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意识当中雇主最看重的前四种能力分别为: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专业技术、人际交往,而积极主动性、领导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列排在第五位。可见雇主及学生对于社会工作对于个人能力的需求方面的理解并没有特别大的偏差。
对于“你认为制约大学生创业成功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个问题的调查结果中,有35名同学选择了资金一项。可见在学生意识当中,制约大学生创业成功最重要的一点是资金问题。而对于创业成功的先人:阿里巴巴的马云、新东方教育集团的俞敏洪、汇源果汁的朱新礼,他们认为,大学生创业最重要的在项目,其次在于坚持,也就是自身的能力素质及社会经验,然后才是资金。
这也正反映出当今学生的意识形态,考虑问题时候的出发点往往是:因为没钱,所以我不能做……而这正是制约大学生创业成功最大的弊端,如果大学生换种思维:我做了……我才可以有钱。制约大学生创业成功的自身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
因此,对于共青团而言,对于活动的设计,要能体现及锻炼雇主及学生所看重的能力素质,要能体现学生的职业生涯目标,要在活动中帮助学生找出雇主所需要的能力,找出自身的长处及不足,并根据自身的情况,有的放矢的进行素质拓展。最重要的,要帮助学生树立一种意识,即凡事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先问“我怎样,然后社会才能怎样”,而不是“因为社会怎样,所以我才怎样”。
3 传承经典活动,构建校园文化,帮助大学生自觉成才
校园文化环境是一种其他因素不可替代的教育影响和教育力量。一所大学的校园文化品位会极大地影响其所培养的人的品位。要着力营造并培育浓郁的、富有探索性的校园文化氛围,注重大学文化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以及传承。
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不仅要有针对性、有意义、有价值,更重要的,是能把好的活动坚持下去,形成品牌、形成经典,并根据周围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创新,从而传承下去,形成一种文化,形成一种隐形的教育力量去影响学生、激励学生、教育学生。
学部因为所设专业农科居多的原因,导致学生入学之后专业思想不稳定,而受“学农不爱农、鲤鱼跳农门”固有思维的影响,很多学生不愿意从事本专业的工作,或者说不愿意再回到基层或农村工作。
学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从新生入学开始就进行专业思想教育,让学生了解本专业、了解本专业的就业、了解到基层及农村工作对于农科学生来讲的益处及出路,大学四年从未间断,这样的努力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对于“你是否愿意到农村或基层工作,如果不愿意,原因是”这个问题的调查结果中,非毕业班级和毕业班级的选择取向并不相同,毕业班级中,更多的同学选择愿意走到农村或基层工作。这也体现出来年级越高,所接受的教育越多,越能理智的面对下基层、去农村的问题。因此,良好校园氛围的建立,离不开有效活动的开展,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离不开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
因此,要想达到提升大学生职业素质,解决好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的目的,就要把握好活动的主题,并根据市场的动向,及时调整活动内容,不仅在一个活动、一系列活动中坚持,更要在学期活动、学年活动中坚持,把“提升职业素质,为就业创业做好准备”的意识从学生入学贯彻到学生毕业的始终,并将这种自上而下的被动教育,慢慢变成无形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自觉的参与到提升自我素质的活动中去。
当然,文化氛围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经典活动的滋养和品牌文化的传承,文化在岁月的变迁下萃取凝练,最终形成氛围。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这样的活动,办好它,根据周边环境的变化,完善它,在坚持中把活动变成文化形成氛围,从而更好的服务学生这个主体,更好的服务育人这个主题。
参考文献
[1] 徐志国.以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J].中国地质教育,2002(4):39-41.
[2] 清华大学科学发展观理论与实践课题研究组.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与内涵[N].光明日报,2007-05-03.
[3] 黄建华.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策略探析[J].探索,2009(3):125-127.
[4] 聂利明.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德育教育[J].理论导报,2009(8):54-55.
>> 《天坛宪草》失败原因的重新定位 普通高校发展继续教育的认识误区及战略选择 浙江省普通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困境及思考 基于SWOT分析的高校继续教育战略规划及转型实践 视译的重新定位及教学模式 重新定位的艺术 重新定位的基础 问题:重新定位读经教育 转型期高校继续教育办学环境及发展路径探析 盈余管理的重新定位探析 恐怕又到重新定位的时候 设计本质的重新定位 诚实信用原则的重新定位及适用限制之我见 国有林区重新定位和的必要性及意义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及重新定位 高校英语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定位问题和解决对策 顾客时代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市场定位及其发展策略研究 论高校日语教师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 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路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3]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
[4]王建.继续教育发展的战略转型与推进策略[J].教育研究,2013(9).[5]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6]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7]胡启良,李强.市场经济与高校教育[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版),2012(4).
[8]马启鹏.体制创新:高校继续教育转型的制度保障[J].继续教育研究,2012(6).
[论文关键词]卫生职业技术院校 病理学 课程 教学 改革
为适应医疗体制的改革、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从1996年开始招收医学高职专业学生,2005年升格为高等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职业性、实用性和服务性”是职业教育的内涵和特点。要体现职业教育的内涵和特点,就必须改革医学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课程和教学的改革是推行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几年来,我们不断进行课程和教学改革。课改前我们首先在师生中进行了相关的调研,主要存在的问题有:职业教育的课程结构不够合理,课程内容基本上是普通本科课程的压缩,课程思想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课程呈现方式呆板,课程内容不能联系专业实际,课程内容缺乏迁移性等。因此,我们在办学实践中不断对课程和教学方法作修改,力求针对不同专业岗位的职业能力特点,构建以培养职业能力为重点的、科学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指标体系。课程和教学改革的依据是专业岗位能力培养要求和培养目标。根据毕业生将来岗位职业能力特点和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我们系统编写了各专业岗位能力培养要求和培养目标,并在教学实践中修改完善。本着理论知识以“必需、实用”为度,教学内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的原则,我们对医学基础课程进行了精减,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我们把培养“实用型”卫生技术人才作为办学宗旨和目标,在改革和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9年,我院顺利通过了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育工作评估。本文就我院的“病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和教师的教学方法谈一些经验和体会,并希望与同行分享,以期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有更好的表现。
一、合理设计病理学课程内容,强化病理学与专业课程的对接
1.强化基础课程服务与临床岗位实际需要。病理学是主干医学基础课程,它研究疾病的原因、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以及在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功能、代谢、形态结构的改变、病理临床联系,从而阐明疾病的本质,为认识和掌握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因此,病理学是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必要基础。为此,我们对病理学课程教学内容做了相应的调整,淡化学科意识。从三年制高职高专专业人才规格培养目标要求和临床岗位的实际需要出发,做到课程教学内容体现高职高专专业人才规格的特色。在内容编排上尽量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加强与相关课程的协调和沟通,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2.寓人文教育于专业基础病理教学中。医学技术手段对病人的康复非常重要,但是要使患者顺利康复,还需要患者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配合医疗、护理和康复训练,以正确的观念和健康的心态战胜疾病,因此,医学已不再是单一的生物医学,而是集人文、社科、生物医学为一体的综合学科。医护人员要具有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职业道德,尊重患者、关爱生命的人文精神,慎独精神,辩证思维的品质,科学的健康观、疾病观,科学的态度和精神等素质,以及高超的实践动手技能。据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逐步形成了寓人文教育于专业基础病理教学中的教学特色,在疾病的原因中强化心理因素与社会因素的致病作用,有助于学生较深入地认识疾病病因特点,形成完整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观,科学的健康观、疾病观。
二、把好病理学授课计划制订关
1.课程标准是制订课程授课计划的依据。要规范课程授课计划,使课程授课计划与专业岗位培养目标相相适应。必须根据专业岗位培养目标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再根据课程标准制订课程授课计划。课程学期授课计划的制订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求执行。
2.课程授课计划要体现课程间承前启后的联系。卫生职业教育兼顾了职业教育和医学教育的特点。整个医学教育是以各门课程的教学来体现的,而医学的各门课程又是密切关联的整体,把握课程间的前后联系十分重要。病理学与基础医学中的解剖生理学等课程密切联系,又是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打基础的,是基础医学课程与临床专业课程间的桥梁学科,因此把握好课程间承前启后的联系在病理学的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在制定课程标准、课程授课计划的过程中必须注意把握这种联系。
三、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病理学的桥梁作用
1.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指导学生课前回顾复习相关基础医学知识。如学习肝、肺淤血前,要指导学生回顾肝、肺的正常血液循环和组织结构;病理学“缺氧”章节中“血氧指标”的变化是判断每一型缺氧的重要特征;“微循环功能障碍”是休克发生的中心环节和本质;心衰发生的机制与心肌正常的兴奋收缩过程密切相关等。在讲授以上章节内容时先指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复习前期基础课程知识,课堂上讲解这些章节内容时学生就能很自然地理解新课的知识点。
2.以相关的基础知识为切入点逐渐导入新课。教师每次授课,不要急于讲授新内容,要用提问等方式,复习与本节课程相关的基础知识。由于学生已经在课前预习过,相对比较熟悉,兴趣较高,较容易导人新课内容。在授课过程中要不断运用已学知识启发学生自行推导、阐明发病机制,说明病理变化,同时还要运用刚刚学过的病理学知识来分析可能出现的临床症状与体征。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使教师教得灵活,学生学得扎实。
3.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课后复习。教师在每次授课完毕后,除要求学生预习外,还要引导学生用病理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或小病例。教师可以将自己搜集的小病例印发给学生,让学生用学过的病理学知识进行分析、讨论。在不断应用病理学知识解释、分析病例的过程中,巩固病理学知识和基础医学知识,为以后学习临床专业医学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4.备课中要加强知识的前后联系。教师在备课中要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深入临床搜集病例资料,积累临床知识和经验,查阅资料,了解最新医学动态和最新知识。在教学中注重知识的反复性和连续性,在课堂教学中解决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
四、发挥“导学”技巧,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终身学习是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大趋势,更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一大趋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要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就必须做到在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全面素质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要把获取知识、终身学习及自我提高的能力教给学生。教师充分发挥“导学”技巧是教会学生自我学习提高的一条途径,有利于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根据病理学的特点,我们灵活运用多种导学技巧。如前面提到的指导学生课前回顾相关基础医学知识、预习下次课内容,通过预习知道薄弱环节,带着问题听课,并且把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教师的课堂讲解相比较,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更重要的是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学科联系为纽带,引导学生复习;以学习掌握共性内容为基础,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在病理学的教学中表现为总论与各论之间的联系,使总论和各论两者有机结合能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如炎症是总论的内容,而肺炎、肝炎等是各论中的具体炎性疾病,学习这些炎性疾病时我们要抓住炎性疾病的病变性质,应用总论知识归纳总结。总之,灵活应用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能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自学能力,以助学活动为补充,努力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认为95%的学生都可能成为优等生。许多学生之所以在学校中没有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其原因在于未能得到适合他们特点的教学帮助和足够的学习时间。因此,我们要积极探索改进班级教学,使学生能够更为有效地应用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让学习速度快的学生帮助学习速度较慢的学生,这项活动的开展使所谓的“差生”进步很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助人为乐的职业品德。
五、灵活运用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恰当合理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质量的保证。医学高职教育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教学方法要适应培养目标要求,教学方法要突出基本技能和基础素质培养,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注重融入医学新信息,拓展视野,紧密联系专业岗位实际应用,注重实验教学,引入临床新成果,大力推进教学手段现代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拓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笔者认为必须针对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学习内容有效地趣味化,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抽象的内容直观化,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针对病理学的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法有:
1.回顾法。在病理教学中复习回顾相关基础学科知识,遵循温故而知新的思维发展迁移原则,提高教学效果。
2.媒体法。病理学是形态学科,比较适合运用媒体法来教学。如肿瘤细胞的分化不成熟这一知识点较为抽象,也是“肿瘤”章节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教学中我们首先运用多媒体图片给学生复习展示动画文字图片分化概念,指出分化的特点是组织、细胞的形态不断地发生动态变化,然后展示胚胎学和组织学中的相关图片,如血细胞发育过程的镜下图片、肌体四肢发育过程演变大体图片等。通过多媒体图片将细胞组织在分化成熟过程中细胞形态与大体结构不断演变的特点形象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在此基础上教师针对“胚胎颜面部发育成熟过程大体图片”,提醒学生在胚胎早期人耳的部位;针对“血细胞发育成熟过程镜下图”,告诉学生成熟红细胞无核等,通过复习展示胚胎学和组织学的相关前期课程的图片引入“肿瘤细胞分化不成熟”的特性;展示肿瘤的组织学图片使学生理解“肿瘤异型性概念”、肿瘤恶性程度与异型性间的关系等。在教学中将疾病的病理变化用多种教学媒体表现出来,增强教学的生动直观性,使学生便于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3.比较法。病理学中有许多名称相似而本质却完全不同的知识点,如肉芽肿和肉芽组织,我们将这些知识点加以比较,避免了概念的互相混淆。
4.归纳总结法。如以肉芽肿形成和在肠道形成溃疡为特征的疾病很多,我们在教学中将带有共性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案例法。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典型的临床案例应用于教学,尝试“工学交替”的模式,将教室搬进病房、将病房当成教室。在病理教学中安排适当的临床见习,让学生提前接触临床,深刻体会病理与专业课程的紧密联系,将枯燥的理论与具体病例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职业能力,很好地体现了病理教学服务于临床专业课程的教学、服务于临床岗位工作实践能力培养的理念,使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岗位能力培养目标得到了有机的结合。教学中典型案例的运用也是我们的一大教学特色,病理学是一门桥梁性学科,是全面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开始,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医学学生后期临床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将来在医学事业上的发展。因此,针对病理学课程的特色,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如我们在讲脱水时首先引入三个发病情景不同的腹泻案例,告诉学生三者虽然都是腹泻病例,但补液原则是不同的,腹泻处理原则并不一样,根据三个病例的特点,引出脱水的概念、类型、分型依据以及各型脱水的特征和处理原则,这样学生既掌握了理论,又能将理论应用于解决专业实际问题。为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在病理教学中应用的教学方法很多,如病理生理学的内容与多学科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把数学变量关系引用到“酸碱平衡紊乱”等单元的教学中。
六、利用网络化教学手段,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我院网络教学硬件环境建设起点高、质量高,计算机配置高,八百五十余台教学计算机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上网浏览条件。我院病理学课程组已将“病理学”建成院级精品课程,课改教材2010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电子教材、授课电子教案、教学课件、教学录像、实验教学指导、习题及参考答案、课程参考文献等全部上网,网上资源及网络课堂的一体化,为学生提供了立体化的教学资源,满足了学生全天候自主学习的需要,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