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个体经济的缺点范文

个体经济的缺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个体经济的缺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个体经济的缺点

第1篇:个体经济的缺点范文

【关键词】 石油企业 管理创新 创新途径 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加入WTO,石油市场已不再是我国自主经营了,改革开放,使得大量的跨国石油公司融入到了中国市场。他们凭借先进的技术、优质的产品和丰富经营经验,短短的几年里,已在中国的石油市场上占有了一席之地,石油市场的竞争也愈加激烈起来。面临着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负盈亏和自我发展的新的发展趋势,成为独立核算的经济体,但是由于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在思想上保守、竞争意识少、更新的原动力不强等缺点处处可见。我国的石油企业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有一片天空,企业管理是关键,改革创新是生命力。因此,对石油企业管理的创新研究,对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石油企业的管理及提高利润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从管理创新在我国的现状来看

1、我国石油企业大部分的管理创新是在相对独立的个体经济核算单位中进行的

创新意识及能力不强,其根本原因在于参与管理创新的人都是专职的管理层人员,其他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最基层的操作人员参与管理的机会很少,因此,造成了石油企业管理创新从根本上就被限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主体上很狭窄,这种状态不利于管理创新的开展。另外,当前企业管理层创新意识普遍薄弱,缺乏创新的经验和所需的专业技能,难以把握市场变化进行管理创新。

2、我国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花样老套,手段非常有限

只在管理模式和技术创新上想办法,这样的创新活动局限性很大,其思想往往被局限于一块很小的领域中,难以拓展,直接影响到众多管理方面的创新与发展,导致整个创新活动的水平较低。

二、从管理创新的阻碍方面来看

1、石油企业本身特点的制约

石油企业随着国民经济的提高,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石油企业存在众多的阻碍,最重要的石油行业自身的特点制约了自身管理创新的开展。因为石油企业无论是从勘探还是到采掘都要承受消耗高、投入高、风险高、成本高等行业的特征风险。这些风险直接阻碍了石油企业管理的创新,其实施活动成本高、难度大。

2、石油企业缺乏管理创新的内在动力

石油市场随着人们买车、用车的不断增加,在很长一段时间是供不应求,对于石油企业来说无疑是失去了竞争意识,没有了竞争的思想,也就更不用谈什么创新了。这是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积极性不高、成效不大的重要原因。

3、管理体制不健全,市场观念弱

石油企业管理从体制上表现出来的就是不健全,而且市场观念也不强,这两点制约了管理活动的创新与开展。企业要想不断的创新,氛围很重要,一个企业拥有良好的氛围,就拥有了创新意识的先决基础。

三、从管理创新的途径来看

现代的科学技术发展非常之快,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经济的信息化和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给企业无论是从经营环境还是管理方面带来了根本性变化。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只有不断地进行管理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随着中国石油市场的改革开放,我国石油企业在国际竞争力方面明显不如国外,很多的跨国石油公司进入我国石油市场,我国石油公司面临着巨大挑战。只有不断加强我国石油企业管理创新,才能使我国的石油企业经受住竞争。加强我国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理念的创新

我国的企业由于长期在计划经济时代生存,几乎已经失去了竞争的意识。以中国的石油企业管理理念的现状来看,只有正确地树立适应国际惯例和市场经济的管理理念,才能把握好机遇迎接挑战,这样才能在保障管理理念先行的前提上,不断地创新技术、完善管理制度、组织结构及企业文化等方面。在当今社会中,知识就是第一生产力,是企业管理的基础,也就是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是人才的竞争,发掘及利用人才是石油企业保持竞争力管理理念的关键。

2、管理制度的创新

许多石油企业受计划经济和其产品本身等因素的影响,一些石油企业重组改制后,石油企业主业进入股份公司,成为股份分公司,其他部分为存续公司,保留原有的名称。但企业内部关系错综复杂,虽貌似个体经营,但却带有很浓的国营色彩,背负着极强的社会责任,制度制约着企业的发展,造成我国石油企业效率低、效益差。只有进行管理制度的创新,理清企业内部关系,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才能使石油企业注入新的思想,形成新的活力,在市场经济中作为真正的独立经济主体开展经营活动。

3、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管理创新的主要形态,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源泉,它的创新水平直接反映出企业管理发展水平的能力,技术创新所起的作用不单单反映的技术问题,也是管理问题,因为技术创新从开始的研发,到形成批量的市场推广,在整个过程中如果没有不断的管理革新,只是一程不变的话是不行的。石油企业的高投入、高科技、高风险等众多的特征,决定了它对技术创新的依赖。这种技术创新的基础是以市场为导向。提高国际竞争力是石油企业创新的目标,只有充分利用及创新新方法、新工艺,才能不断地推动石油企业长久发展,进而也能促进管理模式及管理方法的创新。

第2篇:个体经济的缺点范文

关键词:建筑经济;经济特点;经济转型

在经济领域引入多种不同的经营方式对于创造经济发展的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有效的遏制行业恶性竞争,对于规范经济产业结构和运行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我国经济建设经过30改革发展,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基础架构,但是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中对于建筑经济的关注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必须要对建筑经济有足够的认识,保证其在持续健康的发展。

一、地产经济对我国GDP的重要促进作用

1.我国自改革开放伊始大力发展市场经济,时至今日民营经济在GDP中已占据相当比例,在商用建筑领域体现得更为明显。中国目前的城市化建设及其附带经济推动作用对于缓解就业以及增加就业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民营地产行业经济力量已经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贡献者。

2.民营经济的空前繁荣发展也是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建设成果的重要体现,与公有制建筑经济一道促进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功,不论是何种所有制经济,都是我国GDP的重要贡献者和推动者,二者互相促进。

3.纵观整个建筑经济总量,民营企业虽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占据主体地位的任然是公有制建筑企业,对于地产经济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公有制经济由于受到体制的限制,在市场适应性方面远不及民营企业灵活自如,企业效益不高且进步缓慢。这些限制对公有制建筑企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冲击力,已经严重影响公有制建筑经济的健康发展,随着市场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在整体经济建设中应更多的将资源放到效益好、贡献大的领域,民营地产经济的市场适应性对于促进建筑市场的更新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对于健全市场运行持续也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发展好民营经济,既有利于促进建筑经济将的全面健康进步,同时也有利于杜绝建筑经济行业的一些不良现象。

二、当前我国建筑经济发展状况

市场机制的重要作用就是以竞争促进发展,我国当前的建筑市场就是在竞争的条件下茁壮成长。随着市场管理机制和竞争机制的逐步完善,民营建筑经济由于灵活适应性的特点将得到更多的发展空间,这一特点可以通过以下一些指标得以体现:首先,与建筑行业的互补行业得到迅速发展,体现最为明显的是商用住宅楼对于装修、防水、室内美化等行业的发展促进作用巨大。其次,我国建筑经济的发展是在国有体制改革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民营经济的基础是公有制经济,建筑行业也不例外,体制虽然发生了变化,但其承担的社会角色与社会义务依旧没有发生改变。

三、影响我国建筑经济发展的因素

(一)公有制建筑经济体制问题

1.公有制建筑经济体制改革造成的资产转移或者资产流失问题。利用改革为名进行的资产转移,或者利用权力将企业利润分配到少数人手中。造成企业资产流失,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得不到足够的支撑,致使企业生产和生存能力都受到影响,面对竞争毫无优势可言。

2.由于公有制建筑企业的社会地位和管理制度,公有制建筑企业在面对民营建筑企业时往往具有更多的话语权。某一些公有制建筑经济企业负责人以责任制实现大权独揽,利用话语权进行谋私活动,不顾企业发展,只顾自己腰包,导致领导与普通员工出现贫富分化。再有就是一些公有制建筑经济企业在企业体制改革过程中,利用话语权以公有制企业之名行私人之事,致使一些公有制建筑经济企业逐步成为一个空壳企业,甚至毫无生产能力。这些利用话语权进行谋私活动的行为,往往不会考虑企业责任和义务,一味地只是朝着钱而前进,丧失了基本的企业社会责任,最终致使企业的发展受到限制,甚至不得不退出市场。

(二)影响民营建筑经济发展的阻碍因素

1.影响民营经济发展到主要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社会责任和市场认可。在社会责任方面,民营经济的发展受到的监督力量有限,一些企业在取得大量利润面前容易丧失企业精神,出现较早和盲目自信,把利润放在首位不注重企业社会责任,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在市场认可方面,由于传统的身份问题,国人目前更多还是认可以“公”字头为准的企业,全社会对于当前阶段的民营经济没有给予正确的社会定位,加之民营企业在社会责任和义务方面的缺乏是的这一影响更为现实具体。结合以上因素,在面对公有制建筑企业时缺乏公平的竞争环境和应对,尤其是在某些关键领域,民营企业的市场准入受到严重影响。

2.管理模式对于民营建筑企业的影响民营建筑企业的发展起步大多是经历了作坊式阶段、众筹式阶段、家族化阶段,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家天下”的管理方式。在企业初期,家庭化管理方式能够有效调动积极性,并使资本效益得到最大化运用,但是随着企业渐成规模之后,家族式管理模式对于企业决策相反会产生阻碍作用,难于真正有效地体现出管理的专业性,从而制约民营建筑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民营建筑企业在形式上一般采用小规模的正式编制人员组成企业组织架构,当有需要的时候再临时组织工程施工队伍,难以适应专业化的市场竞争。在资本获取方面民营建筑企业一般是企业主自有资本或者是民间合伙方式组成,投融资制约使得民营建筑企业对市场风险的抵抗能力不强。

四、对策与改进措施

首先是提高认识,改变对民营建筑企业的固有观念,市场经济深化改革目的就是要实现民营建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加活跃,充分发展资源配置的优化方案。优化公有制建筑企业与民营建筑企业的配比,更多、更活的加大民营建筑企业的行业话语权,让民营建筑企业从被动转向积极主动。并对已经不适应市场环境的公有制建筑企业进行较为彻底的改革,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出市场,使整个建筑经济市场更为稳固。其次是从政策上鼓励和保护公有制建筑经济的发展,将与监制经济有关的国家政策全面落实到位,剔除“公”与“私”的歧视,更多地保护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民营建筑经济。同时对民营建筑企业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尤其是在投融资方面鼓励民营建筑经济体积极创新,大胆突破,以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再者是改变民营建筑经济自身缺点,引入职业化企业管理团队,进行规范化运作,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感和企业文化精神建设,提高自身价值。截至目前,我国民营建筑经济已经取得了较为完善的结构体系,整体上民营建筑经济已趋成熟。随着市场结构的不断变化,民营建筑企业也应当适时调整产业结构,结合所有制结构调整,对不适应市场环境的企业进行资产重组,以推动建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作者:钟选东 单位:西南科技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岳东主编.日本的建设业.中国计划出版社,1988.7.

[2]蒋冬青,刘金彩.陕西建材.2000.(7).

第3篇:个体经济的缺点范文

【关键词】有效提问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 策略

课堂提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学情等设计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把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过程分解为一个个教学阶段,又把教学阶段分解为一个个教学步骤。这些步骤的不断推进,就构成了课堂教学进程的曲线。课堂提问是实施教学步骤的基本手段,正因为如此,人们认为它是课堂教学的“常规武器”,课堂提问适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古人曰:学则带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即疑惑,是现有知识与思维之间的矛盾,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起点或开始,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探究新知识的原动力。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疑,让学生的思维泛起阵阵涟漪呢?这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提问来实现的。

一、教师在课堂教学提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是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教师容易从“满堂灌”到“满堂问”,教师对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认识不够,往往提出的问题既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不能引发学生的思考。笔者通过听取同科级成员的授课以及反思自身的课堂,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提问随意性大

在一堂课中,有的教师提问多达二十多个问题,少则一两个甚至没有。根据什么需要设置问题?一些老师对此把握是模糊的、随意的。

例如,在讲《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时候,有老师会提出“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分别是哪些民族?”“你们知道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上所印制的分别是哪些少数民族?”“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是怎么样的?”等等这类的问题。表面上,这些问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但事实上学生并没能从这些问题中掌握重点知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课重点要掌握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以及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而不是少数民族的内容。

因此,“设问”必须遵循“需要”,提问是让学生把握教学重点、难度和疑点的重要途径,不能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随意设问。

2.提问缺乏思考的价值

有的提问缺乏探究性,不能引发学生思维活动,事实性问题比例较高,让学生独立思考、答案开放,或让学生进行分析、评价的问题比较少。

例如,在讲初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一框题时,讲到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的内容时,有教师会提问:“升国旗是不是一种爱国的体现呢?”“我们应该热爱祖国吗?” 显而易见,类似的提问不仅无益于活跃思维、解决教学问题,反而会使课堂结构松散,学生注意力分散,甚至于只是让课堂添些混乱而已。这样缺乏思考价值的提问是课堂组织中要尽力避免的。

3.提问缺乏互动性

几乎没有教师为学生留出提问时间,也几乎没有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而教师反复重述或打断学生发言等现象却普遍存在。

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应学会教学中的“空白艺术”。“空白艺术”关键在于留给学生相当的时间,由学生自己对学习内容进行解析、消化,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考。教师放弃“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彻底克服教者“包办代替”、学者“生吞活剥”的现象。教师将由演员变成导演,学生则由台下的观众变成领衔主演,从而相互学习,达到互动效果。

二、有效提问的内涵

有效提问是指提出的问题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有效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有计划地、针对性地、创造性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提问方式。

有效地提问,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促进师生有效互动,及时地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从而大大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那么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方面呢?

三、课堂有效提问应注意的问题

1.所提问题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所提问题的内容应包括学习的重点、难点、热点。以《富有活力的经济制度》为例,其重点是“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及意义”,难点是“理解当前不同的经济成分及其作用”。教师要围绕这些内容认真设计问题,巧妙提问,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只有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联系热点地提问,才能激发学生不同角度的思维,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2.提问应具有一定的深度

所提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既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又要使学生通过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为例,可以这样设问:我国为什么要对外开放?加入WTO对我国有什么影响,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我国企业该如何应对?像这种难易适度的问题,就能拓展学生思维活动的广度和深度,能引导学生沿着符合逻辑的思路去分析和研究。

3.多重提问应有层次和梯度

教师设计问题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小到大、由表及里,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从而“围歼”难点。如《基本经济制度》中讲各种经济成分时,先提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怎样理解公有制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当学生能顺利完成这两个问题时,再引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决定因素。让学生阅读后谈想法,并提出自己所困惑的问题,然后把学生提出的共性问题归纳为以下几个:怎样区分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哪?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这样,把问题一个一个地提出,又一个一个地解决,让学生经历了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既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的智能素质。

4.提问应有探究性

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提问题应有一定的探究性。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在学生解答完问题后,教师还应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一步去探究。如: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对我国从事出口贸易的企业存在哪些机遇和挑战?中国企业该如何应对?请你为从事鞋类外贸企业的发展制定一份合理的经营战略等等。课后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获取资料,怎样对所获资料进行分析、筛选、整理、加工,进而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新观点,并撰写小论文、小调查,还可组织交流或举行展示。通过开展探究性教学,既使学生学得了知识和技能,又使学生获得了探究的体验,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突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5.提问应把握时机

提问要选择恰当的时机,要与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一致,在学生处于“愤悱”状态的最佳时机进行提问。提问的课堂时机包括:学生学习情绪需要激发调动时;学生研究目标不明思维受阻时;需促进学生自我评价时。提问既要立足于学生共性问题,又要兼顾学生存在的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同时还应注意问题一定要适应学生个体的发展实际。

6.提问方式要灵活多样

提问的类型,按认知水平可分为知识水平(考查是什么)、理解水平(考查为什么)、应用水平(考查怎么用)、分析水平(考查分析能力)、综合水平(考查综合运用能力)和评价水平(考查评价能力)等六个由低到高不同层次水平的提问类型。

针对上述类型,教师应灵活选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提问:

直问――就是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如: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曲问――就是转弯抹角,从侧面或反面提出问题。它有助于学生澄清概念、疏通思路,使学生沿着奇道曲径达到知识的深层与高层。如:基本经济制度与分配制度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正问――就是从问题的正面设问。如:我国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有什么意义?

反问――就是从问题的反面设问。如:如果不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会给我国的经济局面带来什么变化?

追问――就是针对某一内容或问题,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往往在一问之后又再次提问,穷追不舍,直至学生真正理解为止……

7.提问反馈的及时

有的教师对学生回答得对错与否不作评价,马上又提出第二个问题叫学生回答,或者评价含糊其辞,叫学生如坠云雾,摸不着头脑;或者只说缺点,不说优点;或者过早把答案告诉学生,代替学生思维。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在学生经过思考、回答后,给予客观的、鼓励性的评价或必要的指引。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有效的课堂提问是进行思想政治学科思维、语言训练,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科学的课堂提问,多角度、多层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加强教与学的和谐互动,能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当然,课堂环境的多变性,也会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树立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在实践中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才能事半功倍,更好地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吴常春.论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学的策略[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11).

[2]何杰.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政治教学[J].新课程(教研),2010(08).

[3]万深山.新课程改革中初中政治教学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6).

第4篇:个体经济的缺点范文

[关键词] 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企业体制经营战略

到2005年底,在我国注册的中小企业超过1000万个,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GDP比占55.6%,新增产值比占74.7%,社会销售额比占58.9%,税收比占46.2%,出口总额比占62.3%,就业比占75%左右。(陈佐夫: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需多方努力《经济日报》2006年5月23日)所有这些数字都说明中小企业已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而活跃的经济力量。

经济全球化的速度在加快,我国在经济领域的各项改革也在逐步深入,企业将会参与更多的国际竞争,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中小企业应充分认识克服自身不足,从而提高国际竞争力,已成为国内经济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足分析

唯物主义世界观认为,内因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所以要分析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足的原因首先要从企业内部深入挖掘问题,而后才是外部因素。只有企业自身发展壮大了,才有可能参与国际竞争,才能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1.中小企业的企业制度不完善。企业制度是企业最根本的基石,没有科学合理的企业制度,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就无从谈起。现在所指的中小企业一般是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在我国大陆逐渐出现的中小企业,发展历程短暂,最多不超过20几年。据分析,中小企业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土生土长的中小企业,另一种是由国有中小企业改制而成的中小企业。

(1)土生土长的中小企业。此类企业是个体经济起步,经营者抓住改革开放的机会,生产了对路的产品,或者凭借敢闯敢干的勇气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其最大的缺点就是企业制度极不合理。大多数的小企业还是家庭式管理,有的甚至是作坊式经营,根本谈不上企业制度。企业主是整个企业制度的核心,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基本上是其亲属或友人。整个企业体制基本靠血缘和情感来维系。其实此类企业也有自己的企业制度,但在亲情面前就显得苍白无力了。这样不仅限制了企业的规模,也限制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2)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的中小企业。这类企业最大的特点是基本继承原来国有企业的企业制度:董事长,经理,厂长,宣传科、组织科,生产科,销售科,消防科,办公室,财务,劳资,物业等等,企业能有的部门几乎都存在,真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改制中小企业继承了国有企业的弊病:组织机构复杂,人员冗余,分工合作不明晰,企业部门之间的协调不够通畅,最后表现出来的就是生产效率低下。没有高效的生产力,就没有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2.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不科学。经营和管理是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没有科学合理的经营和管理,中小企业的效益就上不去;没有经济效益,就没有竞争力。多数中小企业没有制定自己的经营战略,而是随波逐流,盲目生产。如廊坊市文安县某小企业原来经营劳保手套,后来劳保工作服畅销,转而生产工作服。由于该县许多厂家相继投产工作服,导致利润急剧下滑,由原来的单件利润几块钱下降到现在的几毛钱,经营状况可想而知。实际上该种商品通过外贸公司的出口量很大,由于各小企业没有采取适当的经营策略,蜂拥生产而导致了现在的经营困难,也错过了出口赚汇的大好时机。

中小企业的管理更是混乱,一股独大是中小企业的一大特色,即一个人的企业。最大的出资人是企业的董事长兼总经理,企业的决策、经理、人事任免等,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很多地方管理不到;或者管理错误的经验会一直延续。即使管理部门齐全的改制中小企业,管理也存在很多问题,各部门之间的权责界限不明确,例如当涉及经济利益时,会有两个甚至三个部门争相管理,但涉及承担责任时,两个部门之间又会相互推脱。所以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上的弊病是对企业竞争力的一种削弱。

3.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国际竞争意识。我国数千年的封建统治,使得保守的思想根深蒂固,虽然改革开放已经20几年,但是中小企业家们还是不能在创业初期就把目光投入到国际市场当中。他们的思想是立足国内市场,而没有按照一个国际性企业来发展自己的企业。其实海外市场要比国内市场更加开阔,非洲、中东、东欧、南亚,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我们中小企业广阔的发展舞台。也许进入国际市场要困难一些,但进入后的利润是可观的。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意识不强,成为影响提高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人为因素。

4.人才资源储备差。当今的社会是知识经济的社会,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但是多数的中小企业却不重视人才的储备。人才的储备不光是聘用优秀的高素质人才,还包括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机制,例如员工的福利待遇,技能培训,保险交纳等。现在有很多中小企业在意员工的成本,录用薪金低廉的员工;不重视员工的素质;对员工的培训不够;员工的福利待遇不好等。这样会导致企业无法吸引高素质人才,即使有人才也无法留住人才。如此的后果就是企业没有人才,没有人才就没有技术的创新,就没有生产力的提高,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与重视人才的国外企业相比显然处于劣势。

5.中小企业之间缺乏协调机制。我国的中小企业众多,从事出口的中小企业也很多。纺织行业的中小企业更是出口的大户。为什么美国、欧盟多次对我国的纺织品设限呢?因为他们怀疑我们在倾销商品,我们的商品冲击了他们国内的相关行业。造成这种后果的一个原因是我国的劳动力价格低廉,产品成本低;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出口的企业之间竞相压价以争取出口数量,有的商品的利润才几厘钱。企业不能保证利润,发展就会受到限制。虽然我们的某些产品在国外所占的份额比较大,但是竞争力却很薄弱。

究其根本原因是中小企业之间缺乏协调机制,而导致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恶性竞争。如果中小企业之间建立起一种协调机制,或是一种自发的机制,来协调中小企业之间的出口价格竞争,使其达成一种众多中小企业一致对外的实力竞争,那么纺织行业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将会大幅增加。

6.社会对中小企业的服务体系不健全。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了许多的就业岗位,吸收了许多社会劳动力,利用了社会闲散资金。当中小企业的发展遇到困难时,社会对其所做的帮助却是有限的。例如,某企业产品要打入国际市场,这显然是存在风险,迫切要求某种保险的出现。但是我国的保险大都没有此类的保险项目,从而使得中小企业自己承担进入国际市场的风险,这就大大降低了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信心。另外,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之前都要对预定市场进行调研,但是又不具备某种专业知识,这就要求专门的社会化服务机构为其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不过目前,我国此类服务机构还不多。

7.政府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不够。政府以前的“抓大放小”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但对中小企业的重视却不够。中小企业在本国的发展地位不能同国有大型企业相比,甚至不能同外资企业相比。金融,电信,电力等垄断高利润行业允许国有企业和外资进入,却不允许中小企业的资金进入。中小企业不能享受公平的国民待遇,使他们的发展受到了限制。国家对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也没有专门的服务机构,不能为中小企业提供相应的信息;没有关于国际市场信息的专门网络,不能为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的风险有所保障;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不够。与欧美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政府扶持政策相比,对方有各种相关的服务还有名目繁多的补贴,所以我们的中小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就更显得势单力孤。

二、提高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建议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夯实企业基础。无论是土生土长的小企业还是改制的中小企业都应该按照建立现代企业的要求,建立决策层、经营层和管理层三权分立的治理结构,建立起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实现制度创新,最有效的是建立有限公司和股份公司。现代公司制度能有效的发挥资源优势,人员优势,做到机构精简,责任明确,分工协作。国外很多知名的企业都是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有时候创办公司的人反而不是企业的拥有者,而是更有能力的人成为公司的经营者,企业发展壮大了才能参与国际竞争。

2.树立国际竞争和创新意识,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由于经济的全球化,促使资源在全世界范围内有序合理的配置。中小企业作为全球经济的一分子,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始终都要以全球市场为目标,用全世界的资源为企业发展服务,努力做到成本的最低化,利润的最大化。

在信息及通讯科技发展的推动下,国际间通过对外投资、技术合作等方式进行的产业国际分工形态,已全盘改变以往的竞争方式。现在跨国企业在全球各地设置生产据点,并以分工形式与全球各地企业进行生产的合作联盟,使得其全方位产品在全球各地均具备竞争优势,这就是要求我们的中小企业要放眼全世界,始终以全球作为自己的市场。企业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从知识经济的要求出发,从市场环境的变化出发,不断进行技术、管理、制度、市场、战略等方面的创新,其中又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只有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企业才能不断向市场推出新产品,不断提高产品的知识含量和科技含量,改进生产技术,降低成本,进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同时开拓新的市场领域。

电子商务正越来越成为现代企业采取的经营手段,特别是参与国际竞争的中小企业,更应该合理的运用电子商务来扩大自主出口。因为现达国家的中小企业大都实现了网络化,要与其竞争必须首先从基础上赶超;采用电子商务可以大大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速度,掌握快捷的国际市场信息,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3.开发维护人力资源。中小企业应该在观念和实践中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现在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如果有一批优秀的国际贸易人才、金融财会人员、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和法律人才,那么这个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是不可估量的。中小企业只有重视人才,尊重人才,把工作能力强,经营业绩突出,对企业忠诚的员工选拔到重要的岗位,才能激发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员工的培训是提升员工素质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基础,其中包括对新员工的上岗培训,对不同岗位员工的在职培训,同时鼓励员工参加各种继续教育。中小企业可以在企业内部开展技能业务竞赛,发现和挖掘有潜力的员工;还可以通过参加各种人才招聘会,刊登广告等方式向社会公司招聘企业急需的人才,拓宽人才引进渠道。

还要把员工的薪金同岗位业绩和平时的表现联系起来,用对企业贡献的大小来决定员工的收入,把真正有能力的人才的摆到重要的岗位,做到人尽其才。

4.中小企业间建立协调机制。这种机制应该协调中小企业的无序竞争和价格竞争。虽然我们在纺织品协会,但其作用并不大,各中小企业还是在以低价格来竞争国际市场,这样受损的还是中小企业自身。中小企业还可以以集群化的模式来参与国际竞争。集群化可以降低群内交易成本,提高群内生产率,有利于群内企业知识的共享,激发企业的创新能力,并通过统一的对外促销、谈判来提高国际竞争力。

5.充分利用政府政策及国际惯例和规则,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我国政府应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管理局,制定相应政策,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外向发展金融扶助项目等,从宏观上正确引导中小企业的发展方向。

国家可以建立符合中小企业特点的支持体系,在国内执行鼓励政策(如日本的“产业系列化”政策),一是引导中小企业为大型企业提供配套生产,使大、中、小跨国企业建立起系列化生产经营机制,充分发挥不同规模、不同技术水平企业优势;二是通过高度专业化和密切协助实现小规模生产单位的整合,使中小企业获得外在竞争优势。

由政府出面对对外经济活动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建立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保险制度是十分必要的。了解WTO的制度,有利于企业帮助其政府充分利用WTO的机制,监督各项协议的实施,解决争端。本文深入分析中小企业内部缺陷的目的,就是更好地为提升其国际竞争力提出建议,在企业制度经营策略人力资源等方面加以论述;同时在政府政策、WTO规则和国际惯例等方面,提供辅助。所以本文最终的目的就是为提高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出计献策。

参考文献:

[1]赵优珍:《中小企业国际化》[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版

[2]李姗姗:中小企业信息化提升国际竞争力[J].中国经济信息,2005年17期

[3]曹洪军:中小企业集群打造国际竞争力[J].中国经济信息,2005年15期

第5篇:个体经济的缺点范文

关键词:企业融资 微型企业 信用评价 小额信贷

中图分类号:F830.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章编号:1006-1770(2011)08-054-05

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我国经济生活中引人注目的问题。近几年来,国内研究者将中小企业的范畴更为细化,将微型企业从中小企业概念中剥离出来,直接探讨微型企业的融资难题;另一方面,近几年来,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等中小型银行逐步发展,从弱到强,中小型银行体系从模糊到清晰。哈尔滨商业银行、包头商业银行、台州银行等一大批中小银行将面向微型企业的小额信贷作为自己差异化竞争,谋生存、求发展的战略方向。因此,研究微型企业信用评价问题不仅能够解决微型企业的融资难题,还是中小商业银行差异化生存的战略方向。

目前,各商业银行面对微型企业的贷款主要在小额贷款大类中。而小额信贷所采用的信用评价方法主要是经验方法,或称为专家方法。依赖信贷人员主观判断的方法,受限于合格信贷人员的数量和较高的人力成本,很难大规模推广使用。而一个有效的信用评价模型,依赖信息技术的处理能力,不仅可以克服不能大规模推广的弊病,还能够提高评价结果的公平性。事实上,微型企业贷款单笔数额小、笔数多、交易数据丰富等特点,刚好符合了信用评分技术需要借助大量业务数据形成准确判断的要求。

一、微型企业信用评分的应用和发展

上世纪90年代,美国银行业开始使用信用评价方法审核小企业的贷款申请。富国银行开通了专门针对小企业贷款的“企业通”产品。10万美元以下的贷款,直接通过企业信用评分决定是否放款。同一时期,美国信用评分巨头Fair Isaac公司推出了专门针对小企业进行评分的系统SBSS(Small Business Scoring Service)。SBSS的主要目标是针对中小企业25万美元以下的小额贷款,10万美元以下的设备租赁和5万美元以下的信用卡业务的信用评分。这一系统目前仍然被300多家美国银行使用,并处理90%以上的小额商业贷款。

随着信用评分在美国小企业贷款中的运用迅速扩展,亚特兰大联邦储备银行在2000年进行了一次电话调查。针对1997年的业务情况,访问了美国资产规模前200的所有银行,有99家银行作了回应,其中就有61家报告对于绝大多数低于10万美元的贷款,都使用了小企业评分系统。亚特兰大联储银行的Allen N.Berger、W.Scott Frame等人对小企业信用评分的作用和影响作了一系列的实证研究分析。他们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得益于信用评分系统的采用,每家金融机构小企业贷款的金额平均增长了40亿美元,相当于市场份额增长了8.4%。Allen N.Berger(2005)进一步研究了小企业信用评分,得出由于信用评分系统的应用,不仅使得小企业贷款的总量得到了增长,还使得低收入地区和富裕地区一样获得了更多的贷款。同时该技术对大小银行的影响不同,大银行基于自己充沛的资金实力和技术能力,往往更倾向于使用评分技术,而小企业信用评分改善了它们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在中小企业贷款上的劣势。Allen N.Berger(2009)进行了一次新的调查,与上次调查着眼于大银行不同,这次调查对象是资产总量在10亿美元以下的社区银行,结果显示46%的社区银行使用了信用评分。然而与大银行不同,使用信用评分的社区银行中,86%对小企业主使用客户评分(针对客户的评分系统)而非企业评分系统,2%使用小企业信用评分决定贷款,另外的12%则两种评分混合使用。对社区银行使用信用评分技术的实证分析表明,这一类型的银行在使用信用评分上存在着学习过程。在度过最初的学习期之后,小企业贷款量得到了增长,但市场份额并没有增长。社区银行使用信用评分技术后,其贷款总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改善,受信用评分在贷款程序中使用方式影响。这些研究说明微型企业信用评分对大银行的意义要远远超过小银行,这可能归因于大银行由于其治理结构复杂,在处理微型企业客户时,与中小银行相比,存在更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微型企业信用评分在应对这些问题方面可以发挥较好的作用。

二、 微型企业信用评价模型的选择

目前常用的信用评价模型有多元判别法、回归分析法、神经网络和数学规划方法。这些方法各有自己的优缺点,多元回归模型容易解释、使用,但对缺失值、极端值的处理不尽人意;判别分析模型通常假设自变量的分布是正态分布,这与事实情况常常不符;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处理多元回归不能模拟的非线性数量关系,从而能够更精确的模拟现实情况,但整个过程近似于一个黑箱,样本微小变化对结果的影响较大,抗干扰性差。

事实上,除此之外,还有基于期权定价的KMV模型、基于VAR方法的J.P.Morgan模型、基于保险方法的死亡率模型和CSFP的信用风险附加模型、基于资产组合的RAROC模型。这些新型模型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并且在大型企业的风险管理中得到迅速普及使用。这些方法往往依赖于成熟的证券、信贷市场均衡价格。这些价格在中小企业所处的环境中,往往不能得到,故这些新方法、新技术不在本文模型选择的视野内。

综合考虑,本文选择较为常用的logit模型作为微型企业信用评价的实证方法,来详细分析信用评价技术。

三、模型指标的选择

范柏乃介绍了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指标遴选的一般方法:依次通过隶属度分析、相关分析和鉴别力分析,提取出合理的指标体系。范柏乃首先按偿债能力、经营能力、获利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成长能力分组搜集了中小企业的28项指标,作为筛选的基础。接下来,向全国近300位专家学者发出了调查问卷,要求各专家选出其中最重要的十个指标。问卷汇集之后,根据指标被选择次数占专家总数的比重,即隶属度,排除隶属度低于0.3的6个指标。在剩下的22个指标中,分析彼此的相关性,再剔除相关系数高于0.6的5个指标,之后再利用20家中小企业的数据计算余下17个指标的变差系数,排除两个不合格的指标,剩下的15个指标构成了最终的指标体系,整个指标的遴选过程就此完成。这15个指标主要体现了偿债能力、经营能力、创利能力、创新能力和成长能力。

本文在选择指标体系时参考了该文的研究成果,针对每一项能力选取一到两个指标来表示。为偿债能力设计了指标债务收入比(Debt_Sales)和小额信贷占比(Sm_Debt)。这里之所以选择债务收入比代替资产负债率,来反映企业偿债能力,是因为笔者在处理模型时,发觉这一变量更能直接反映还款资金的来源,从而对是否违约有更大的影响。另外,笔者在调查实践中发现,微型企业的实际借款情况比较复杂,除了向农信社、农行借小额贷款外,还进行一系列的民间融资。因此,笔者在模型中加入了小额信贷在企业总债务中的占比这一变量。

体现经营能力的指标是资产周转率(Sales_Assets)。资产周转率是销售收入与资产的比率值。资产周转率高意味着,微型企业的资产使用更有效率;业主的管理能力更强;在利润率相同的情况下,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

模型中体现获利能力的指标是销售利润率(Profit_Sales)。销售利润率越高意味着,在相同销售收入的情况下,能够获得更多的利润。资产周转率和销售利润率的乘积为资产利润率(Profit_Assets)。这三个变量是会计学中杜邦分析体系的重要变量,能够全面的反映企业运行情况,故把资产利润率(Profit-Assets)也包含在模型中。

这里之所以没有选择体现创新能力和成长能力的指标,是因为通过笔者的实际调查发现,处于企业发展初期的微型企业主们常常对创新能力和成长能力并没有清晰地理解;进入某一行业时往往具有随机性,很少是对发展前景有严格的判断之后,再进入该行业。考虑到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微型企业,而不是科技型、创新型企业,故不加入反映创新能力和成长能力的指标。此外,从数据的易取得性角度来说,创新能力和成长能力方面的指标,属于定性指标,调查过程中不容易获取;而我们选中的三项指标因为涉及利润、金额等硬性的指标,数据较易获取。

前文介绍过微型企业与规模较大的企业不同,企业主的个人特点对整个企业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本文的模型还包括了微型企业主学历(Degree)、婚姻状况(Married)和社会声誉(Reputation)3个变量。笔者认为一个具有优秀品格的人,比优秀的企业资产状况更重要,更值得信任,而个人学历、婚姻和社会声誉能够有效地反映微型企业主的道德品质。

终上所述,本文构建的模型包括以下变量:微型企业主学历(Degree)、婚姻状况(Married)和社会声誉(Reputation)、债务收入比(Debt_Sales)和小额信贷占比(Sm_Debt)、资产周转率(Sales_Assets)、销售利润率(Profit_Sales)和资产利润率(Profit_Assets),共8个变量。

四、实证分析

本文所用实证数据的采集地为安徽省东部地区,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重要部分,符合本文要求的微型企业数目众多的要求。皖东地区地处华中,处于东西部之间的有利区域位置,使得其成为产业结构升级、大量新企业迅速诞生发展的一个优质样本。作为研究微型企业信用评价的论文,笔者认为皖东地区的发展现状完全能符合本文研究的需要。

数据采集的目标区域存在着两个集聚产业,铁器制造业和电子行业。铁器制造业主要生产农用拖拉机防滑轮、建筑用钢结构、铝合金管等等;电子行业生产遥控器、高压包等电子行业的元部件。两个产业都有大大小小的众多企业,其规模从资产千万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到小型的家庭加工作坊。数量众多的企业为本文有关微型企业的数据搜集准备了良好的条件。本文的数据主要来源于这两个行业的微型企业,另外还有一些个体经济的数据。

本文所用微型企业的相关数据来源于发放调查问卷和入户访谈。共回收调查问卷近50份,每份调查问卷涉及微型企业的指标有企业的性质、资产总额、总债务额、企业年收入、企业年利润额、业主对行业前景的预测;涉及业主信息的指标有学历、婚姻、社会声誉;涉及小额信贷的指标有无使用抵押、是否有过逾期现象、逾期多久、贷款数额、贷款用途、利率水平、还款方式等合计25个指标。表1为调查问卷中各变量的取值情况:

业主学历(Degree)最高为4,大专水平。这与本文调查的微型企业不属于科技型企业,而多分布于传统产业中是适应的。婚姻状况(Married)的期望值为0.93,且标准差相对较小,说明调查的微型企业业主大多都已结婚。社会声誉(Reputation)的期望值为3.6,说明绝大多数微型企业业主的社会评价较高。源数据中只有1户得到了“很差”的评价。之所以获得了“很差”的评价,是因为该企业业主病重,将实际控制权交给自己的儿子,而第二代不具有领导该企业的能力。

债务收入比(Debt_Sales)的最大值是4.5,最小值是0.05,均值是0.58;之所以有相对较高的均值,是因为有几户的比率很大,托高了整个均值。比率最高的4.5是一家破产的加油站,最后的年收入已经低到支撑不起企业的运行,更不要说还款了。

小额信贷占比(Sm_Debt)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变量,这与微型企业的融资方式密切相关。在笔者的调查区域,微型企业可以向正规的金融机构,如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申请一定额度的小额贷款,也可以通过民间信用的方式,向亲戚朋友、资金富余者借款。除此之外,最重要的融资方式来源于原材料的赊欠,即流动资金的占款,这通常会占一个较大的比例。鉴于上述指标都是基于企业的债务总额度,而本文讨论的是微型企业的还款情况,故小额贷款在其中的比重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变量,特将其引入到模型中来。

小额信贷占比最大的是1,最小的是0.05。取值最小的是一家家庭作坊式的铁器厂,共向农信社贷了5000元作为起步资金。在调查时,所有本息已全部结清。当时,该厂的总负债额为10万,也就是说主要是通过民间融资的方式解决自己的资金缺口。比值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规模较小,业主人脉不广,很难取得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小额贷款占比较低的事实说明了处于初创时期的微型企业,获取小额信贷的困难程度。

资产利润率(Profit_Assets)综合体现了资产周转率(Sales_Assets)和销售利润率(Profit_Sales)的影响。资产周转率和销售利润率是杜邦分析体系中最重要的两个变量。资产周转率反映着企业的经营效率,间接体现着业主的经营能力。在同等利润率的情况下,资产周转率高的企业能够获得更大的现金流,陷入经营困境的可能性更小,故偿还小额贷款的可能性更大。销售利润率高的企业,则能够获得更多的利润,从而还款的资金来源更有保证。

在实际调查研究中发现,资产周转率和销售利润率受行业特征影响明显,铁器制造业的微型企业资产周转率通常较高,而电子行业的资产周转率较低。两个比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反比关系,资产周转率高的行业通常利润率较低,资产周转率低的企业,销售利润率较高,从而保证各行业的资产利润率大致保持一致。资产利润率的标准差为0.26,和销售利润率的标准差0.25相差不大,远低于资产周转率的标准差1.18。这说明了资产利润率远比资产周转率取值稳定。

由表中所知,模型中所有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数值最大为0.49,说明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不高,符合模型对数据的要求。

本文的实证分析是通过Stata SE11.0进行的。上文引进了8个变量,影响微型企业还款的各方面因素都有包括。接下来的建模过程参考了约化建模理论,通过逐步舍弃不显著的变量,来构建一个较为“简单”的模型:

首先,本文研究包含所有8个变量的logit模型,其回归结果如下:

logit(Pi/1-Pi)=

-10.37+0.71Degree+3.44Reputation-1.70Debt_Sales

(3.19) (0.71) (3.44)(2.91)

+2.32Sm_Debt-0.52Sales_Assets-8.56Profit_Sales+8.70Profit_Assets

(4.59)(1.69) (8.63)(9.57)

Pseudo R2=0.6885(伪可决系数),prob>chi2=0.0030

各系数的Z值情况如下表所示:

因大都数微型企业业主都结了婚,故变量婚姻状况(Married)直接被系统自动排除。模型的伪可决系数为0.6885,变量的整体显著性高达99.70%。这说明所有变量作为一个整体来说,对各个业主的还款可能性有很大的解释能力。但单个变量的Z检验结果并不理想。“P>|Z|”的取值全都高于0.3,这说明了单个变量的显著性并不明显,变量之间存在着共线性。接下来的处理措施就是去除一些冗余的变量。

有Z检验的取值可知,变量Degree的显著性最低,故在新模型中,我们首先排除Degree。其次,资产周转率(Sales_Assets)和销售利润率(Profit_Sales)的系数符号与现实经验相违背。笔者认为这是由于资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与资产利润率之间的共线性造成的。事实上,在表2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它们之间相对较高的相关性。在新模型中,我们排除了资产周转率(Sales_Assets)和销售利润率(Profit_Sales)。新模型回归结果如下:

logit(Pi/1-Pi)=

-9.76+2.80Reputation-2.08Debt_Sales+2.10Sm_Debt

(6.39) (2.80) (1.34)(2.72)

+7.68Profit_Assets

(5.56)

Pseudo R2=0.6224(伪可决系数),prob>chi2=0.0005

各系数的Z值情况如下表所示:

从表4的数值可知,在去掉多余的变量之后,各变量的显著性有了明显的提高。虽然模型的伪决定系数从0.6885降到0.6224,但这一降低与变量显著性的提高相比是值得的。

常数项的取值为-9.76。这意味着在社会声誉、资产利润率、债务收入比、小额信贷占比都取零的情况下,Pi取值会偏低,趋向于0。这说明在社会声誉较低、企业运行状况较差、资金使用效率低的情况下,本模型认为业主不太可能顺利完成还款。

社会声誉(Reputation)的系数取值为正,说明微型企业业主较高的社会声誉能提高还款概率。这条结论包含着两个原因:一方面,具有较高社会声誉的微型企业业主,通常具有出色的经营能力,故相关企业的实力通常高于平均水平;另一方面,社会声誉能够反作用于业主。业主常常不希望既有的“好名声”被一次违约的信用记录打破,因此有较高社会声誉的微型企业业主在还款方面有比一般业主更大的还款压力,从而具有更高的还款概率。后一点,在笔者的调查过程中,得到了证实。很多微型企业业主向笔者强调“无论如何也不能有违约信用记录,否则将为以后的贷款带来困难!”

资产利润率(Profit_Assets),综合反映了企业的获利能力和资产使用效率。一个拥有较强获利能力的企业必然有较高的销售利润率,同时资产周转率较高的企业必然在资金使用效率上表现出色。销售利润率和资产周转率相乘,就是资产利润率,决定着企业的利润。

在本文的实证模型中,资产利润率的系数为7.68,说明资产利润率数值的增加有利于提升业主的还款概率。这符合现实经济规律,资产利润率的提高增加了企业现金来源,这减小了企业因还款而存在的资金链压力。

小额信贷占比(Sm_Debt)的系数为2.10,说明随着小额信贷比例的增加,业主的还款可能性也在提高。这可能与小额信贷较高的管理技术、严格的风险管理有关。小额信贷是最近几年推出的金融产品,故相关管理技术,远比传统的贷款先进,从而有较小的违约比例。这一点在实地调查中得到了证实,笔者所拜访的近期借贷的微型企业,还没有遇到一例违约的;违约的企业基本上来源于历史上的借款。

债务收入比(Debt_Sales)的系数为-2.08,说明随着负债总额占年收入比率的增长,业主的履约还款的概率在下降。还款资金的直接来源就是企业的销售收入。销售收入相较于负债总额,规模越大,企业还款的压力越小,履约可能性越大。

本文将履约和违约的概率分界点定在1/2处。用上述模型检验对照组的数据,预测的正确性如下所示:

如上表所示,违约业主的预测正确率为50%,低于履约业主的预测正确率87.50%。模型在不同类型业主预测上的差异可能是由于样本数据中履约业主所占比例较大,违约业主数据量较小造成的。较多的数据使得模型能够对履约业主的特征进行更准确的拟合,提高了履约预测准确程度。整个验证数据的预测正确率为80%,说明该logit模型的总体预测能力是比较高的。

结论

本文的研究表明,合适的微型企业信用评价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还款情况。微型企业信用评价模型完全有能力在微型企业融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这种数量化的评价方法,符合微型企业贷款笔数多,额度小的特点。它相较于人工审批,不仅能同时处理更多的贷款申请,还能避免审批过程中的人为偏见。

微型企业信用评价模型从理论走向实践,可以先从贷款笔数多、数据量丰富、模式稳定的微型企业小额贷款开始,然后再扩展到其它的微型企业贷款形式。在应用过程中,我们可以广泛借鉴消费信贷中成熟的模型开发、实施经验,来探索微型企业信用评价的模式。

此外,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一方面,以各类网店为主体的网上交易积累了丰富的交易数据;另一方面,阿里巴巴等知名公司适时推出了网络小额信贷,解决从事电子商务的小企业融资难题。新的交易方式、贷款形式,给微型企业信用评价模型技术提供了广泛的应用前景。信用评价模型在解决微型企业融资难的过程中将大有作为。

参考文献:

1.庄传礼:《中小企业信用》,《银行家》,2008年第11期。

2.范柏乃,朱文斌:《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指标的理论遴选与实证分析》,《科研管理》,2003年11月。

3.Allen N.Berger,W.Scott Frame, Small Business Credit Scoring and Credit Availability[R], Working Paper,May 2005

4.Allen N.Berger,Adrian M.Cowan,W.Scott Frame, The Surprising Use of Credit Scoring in Small Business Lending by Community Banks and the Attendent Effects on Credit Availability and Risk[R], Working Paper,March 2009

5.W.Scott Frame,Aruna Srinivasan,Lynn Woosley, The Effect of Credit Scoring on Small-Business Lending[J], Journal of Money,Credit,and Banking,Vol.33,No.3(August 2001)

6. W. Scott Frame, Machael Padhi, and Lynn Woosley, The Effect of Credit Scoring on Small Business Lending in Low- and Moderate-Income Areas[R],Working Paper,April 2001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