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乡村电子商务建设方案范文

乡村电子商务建设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乡村电子商务建设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乡村电子商务建设方案

第1篇:乡村电子商务建设方案范文

(一)电子商务发展氛围逐渐浓厚。根据省、市相关文件精神,制定了我县《关于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意见》和《精准扶贫电商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扶持对象、扶持重点和扶持措施,为电子商务产业快速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和发展环境。

(二)电子商务发展初见成效。目前全县电子商务用户达191家,主要涉及旅游、住宿、零售等行业,形成了以服装、特色产品、日用品、房间和景点门票订购等为主的电商体系。依托“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项目,建成集商贸、金融、通信等服务功能为一体的信息化农家店35家,促进了农村市场网络零售业发展。

(三)城乡快递物流体系基本建立。目前全县共有快递物流企业17家,其中快递企业12家、物流公司及物流托运部5家。随着境内道路交通状况的改善,部分快递物流企业已在乡镇(园区)设立快递服务站,服务功能延伸至村,方便了城乡居民网购网销,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四)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网络运营商加大了对县域内网络铺设力度,逐步建立起了覆盖县、镇、村三级体系的信息网络,进一步优化了电商发展环境。今年,计划建设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__*镇、__*镇、__*镇电子商务服务站;__*村、__*村、__*村电子商务服务点,目前已确定服务中心、站、点选址,随文上报了《__*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待县政府审议后实施建设,并积极与省内大型电子商务科技公司衔接,筹建县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为全县电商从业者提供专业服务和运营指导。

我县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处在起步阶段,与省内外电子商务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着应用范围不广、水平不高、主体不强、配套支撑体系不完善等诸多问题。一是大部分企业、商家缺乏发展电子商务的前瞻意识,没有利用电子商务提高经营效率的观念,缺少带动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大型龙头企业;二是我县农产品结构单一,缺少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产品;农土产品的开发、包装等产业链条还未形成,无公害、绿色环保、地理标志标识等资质认证缺乏;三是政策支持不够,需要政府部门制定面向电商企业、网络平台和个人创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四是我县从事电子商务的从业人员较少,网络维护、IT外包、美工、运营等电商专业人才紧缺;五是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机构设置、人员配置、办公场所和经费等问题未落实,亟待县政府协调解决。

(一)强化舆论引导。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体以及农村宣传专栏,大力宣传电子商务,普及电子商务知识,提高社会各界对电子商务的认识和从事电子商务的认同,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壮大电商主体。选择县内具备电子商务发展条件的企业,加大培育力度,打造一批以网络交易为核心、以供应链管理为支撑的网络零售企业。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发小杂粮、土蜂蜜、铁皮石斛、灵芝等适应网络销售的本地产品,打造具有电商竞争力的__*特色品牌。鼓励个体工商户、下岗失业人员、大学生、农村致富带头人、待业青年等群体开设网店或网下实体店,实现自主就业创业。

(三)加大政策扶持/!/。制订出台鼓励电子商务发展奖励优惠政策,设立专项资金,在电子商务平台建设、规模建设、房租、税收、参展、人才培育等方面给予相应政策扶持。

第2篇:乡村电子商务建设方案范文

——XX县信息进村入户工作典型经验

XX县农业农村局

(2019年3月26日)

2015年,XX县被列入第二批全国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县、全省8个试点县之后,按照“需求导向、因地制宜、政企合作、机制创新”总体思路,立足实际,开拓创新,试点工作取得较大成效,作为全省利用益农信息社平台发展农产品电商上行成效显著的典型在全国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工作会议上做典型交流,作为全县特色工作之一在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场推进会议上作典型交流,作为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在全省数字农业培训班上做典型经验交流。一是覆盖广。在全县22个乡镇设立236个村级简易信息服务站与45个标准型信息服务站,在省级示范社与龙头企业设立5个专业型信息服务站,覆盖全县所有村(社区)的所有群众,实现了群众不出村就可以了解三农政策信息、展示销售农产品和享受各类便民服务。二是平台好。开通“XX县三农通”综合服务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广电网络电视首页,建立XX县三农通运营中心,实现电脑、电视、手机三屏操作,逐步培育成为区域信息服务品牌,有效满足不同群体的多样化需求。三是效益佳。目前,全县农村电子商务涵盖XX县芦柑、佛手茶、蔬菜、笋干、面线等特色产品50类500多种,产品销售全国各大城市,尤其是XX县芦柑、XX县佛手远销国外,2018年网络销售额达XX亿元。四是典型靓。在试点过程中,涌现出一批示范典型,如XX村益农信息社在2018年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展示整省推进示范成效,XX村信息服务站被评为农业部全国百佳益农信息社,XX村信息服务站XXX被评为全国信息进村入户村级信息员典型案例。

一、狠抓“七个一”,确保有序实施

从组织领导、工作方案、项目运营、服务平台、工作队伍和服务保障等六方面发力,确保各项试点工作有序推进。一是成立一个领导机构。为确保把信息进村入户打造成为“互联网+”行动在农村落地的示范工程,2016年3月成立以县长为组长的XX县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与任务分工,为项目顺利实施奠定良好基础。二是制定一套工作方案。结合实际,2016年3月制定下发工作方案《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县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为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顺利推进提供有力的保障。三是确定一个项目运营商。经过多方研究与商讨,确定了项目运营商,2016年4月签订运营协议、6月签订补充协议,2017年12月签订再补充协议。四是开发一批服务平台。建立XX县三农通运营中心,2016年6月开发“XX县三农通”综合服务平台,开通“XX县三农通”微信公众平台,2016年8月开发广电网络电视的“XX县三农通”首页,根据工作需要及时调整充实、完善平台服务功能。五是筛选一批信息站与信息员。2016年3月起,逐一调查筛选具备“有场所、有人员、有设备(电脑与电视)、有宽带”条件、人流相对集中的站点,至2016年7月确定村级标准型信息服务站45个、专业型信息服务站5个、简易型信息服务站236个;挑选“有文化、懂信息、能服务、会经营”、能熟练使用计算机等办公设备和互联网、有“责任心、沟通能力强、服务态度好”的信息服务站信息员50名。六是遴选一批服务商。积极与平安保险、移动、电信、邮政、农信社等多家服务商洽谈合作事宜,按照优中选优的原则,目前已精心筛选经济实力雄厚、技术力量强大的平安保险公司作为服务商,还有多家服务商正在进一步接洽。七是打通最后一公里。依托“智慧党建+”云平台,开发建设了包括美丽乡村、阳光在线、便民服务、远程教育等四大版块的平台,将农业政务、农技服务信息、农产品商务、信息进村入户等内容通过电视送入农户家中,在全县所有美丽乡村的党员用户开通美丽乡村云平台互动功能;目前,全县已开通该平台服务的农村党员超过1万户以上,切切实实地推进农业农村信息进村入户。

二、狠抓“四提供”,推广三农服务

1、提供公益服务。积极推广“电话、电脑、手机”三位一体的“12316”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协助村民下载手机客户端,通过软件向专家咨询,共享了全省专家和政策、基地、品牌、市场、服务等资源,病虫纺治、农业技术、特色农业等服务,协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困难,通过网络就能获得专家远程视频服务、农业技术培训、查寻农业政策、农业咨询、生产技术等信息,累计提供各类公益服务XX万人次,实现了群众不出村就可以了解三农政策信息、展示销售农产品和享受各类服务。

2、提供便民服务。为村民提供代缴通信费用,代办金融小贷、保险、票务、医疗挂号、社保、民政福利、惠民补贴查询、法律咨询等各类便民服务,累计提供各类全民服务金额XX万元,逐步培育成为区域信息服务品牌,有效满足不同群体的多样化需求。

3、提供电商服务。提供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休闲农业及生活用品等代购服务;主动联系村民,成立乡村特色合作社,整合县里、村里的特色产品进行统一的推广和宣传,主动了解相关的生产经营情况及市场供求信息,并做好信息采集上传到三农信息平台,帮助村民在网上销售农副产品,提供物流代办等服务,累计销售农副产品XXX万元以上,增加村民经济收入。

4、提供培训体验。开展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培训,提供农业信息技术和产品体验,向村民传授网购和开设网店的经验、技巧,已累计组织各类培训50场次以上、受训3000人次以上。

三、狠抓“多平台”,创新运营机制

第3篇:乡村电子商务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问题;对策

一、引言

电子商务是现代信息技术在商务活动中的运用,它作为一种新的沟通方式和交易方式,是人类不断追求高效率的结果。电子商务的形成对整个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形成了新的经济格局。目前,我国的电子商务处于初级阶段,因此了解我国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才能促使我国电子商务健康、有效地发展。

二、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1.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赶不上电子商务发展的需求

我国在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就发达国家的电子商务要求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方面我国的网络发展不能普及到每一个地方,自然电子商务也不能全方位覆盖,其发展也受到了限制。另一方面网络宽带问题,要想实现真正实时的网上交易,要求网络非常快的响应速度和较高的宽带,这必须由硬件提供对高速网络的支持。而我国由于经济实力和技术方面的原先等限制,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缓慢和滞后,已建成的网络其质量离电子商务的要求相距甚远。

2.安全问题

交易的安全问题是困扰电子商务发展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双方交易是通过一个虚拟的网络,双方是否可靠,无论是买方还是卖方都不是百分百的相信。它不仅涉及参加交易的双方,而且涉及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工商管理、海关、保险、税收、银行等部门。这就需要有统一的法律和政策构架记忆强有力的跨地区、跨部分的综合协调机构。现行管理体制基本上市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集体表现为条块分割、设置不合理、协调不够、办事效率低下、对新经济适应性较差。

3.网站建设以及网店商品过于冗杂

现在网站的建设也使很多人感到很无奈,首先是广告问题,广告铺天盖地,而且内容很乱。商品广告过分的夸大了商品不真实的描述,消费者收到商品后发现实物和商品不符,如果退货,邮费的问题,以及商品已被拆开造成的损失问题。由于存在这些,会使很多人对电子商务产生恐惧,认为都是假的。有些商品的标码存在问题,买回来穿不了等问题,给消费者的选择造成了许多困难。

4.物流配送问题

电子商务的交易达成之后,如何将商品快速、准确、安全地送到消费者手中也是电子商务人员和消费者关注的问题,目前,我国的物流企业数量具有一定的规模,但能适应电子商务物流企业的数量还不够完善、服务意识及服务质量都不尽如人意。例如一些偏远山区、乡村物流不能够到达。

5.群众基础及信誉问题

电子商务适用于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的人,这些人主要以学生和知识分子为主,而在我国这些人的比例并不是很大,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无法熟悉操作,而且传统的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企业、商家、消费者的信誉更是电子商务发展的重中之重。

三、解决存在相关问题的对策

1.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切实加快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

政府首先在财政上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做到网络全覆盖,最好做到家家有电脑、户户通网络。其次,应该充分发挥对电子商务的组织和引导作用,通过有效的手段例如提高上网速度、降低网费、改善联网等来构建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信息化基础平台,让尽可能多的企业和商品及商务活动进入电子商务领域。

2.完善电子商务安全交易体系

电子商务作为一个安全的网络系统,第一,有一个安全可靠的通信网络,才能保证电子商务交易的安全、迅速的传递。由于互联网是电子商务的第一媒介,然而互联网又存在一定不安全性,所以应该加强互联网本身的安全建设。第二,必须保证数据库服务器的绝对安全,防止黑客闯入网络盗取信息。最后,国家制定法律保护电子商务交易。

3.完善电子商务平台的多样化功能传递需求信息

对于网络商店而言,商品供应是问题关键。例如:买家经常遇到选中了商品,但被告知缺货情况,这就需要网络商家根据客户对商品的搜索,分析出购买者的商品需求信息。对于网络消费者而言,往往更看重的是商品的可信度及真实性。鉴于这种情况,国家法律以及规定要适当地保护消费者。

4.构建物流配送图网络系统

电子商务占我国物流配送中很大比重,不同层次的电子商务交易,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规模与资金,适当地降低物流成本,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但就配送方式而言,现在使用最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所以政府应通过政策进行引导和鼓励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如果自身有实力的话可以发展自己的配送业务,加强在配送方面的投资,使之成为符合现在商品配送要求的专业化物流配送企业。

5.合理引导培养网络购物习惯

对于习惯于传统购物的人们而言,网络购物毕竟是一种新生事物。最初的购物过程需要用户亲身体验,需要把购物网站的网络购物操作流程简单化,减少客户网络购物的难度,克服心理障碍。当网民有了网络购物的习惯后,就不容易改变。除此之外可以积极引导人们用信用卡或银行卡购物的习惯。这样,慢慢积累网络购物习惯会大大促进中国电子商务的迅速健康发展。

结束语

电子商务的发展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涉及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交易安全、网上支付、身份认证、物流配送、人才培养、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修改各个方面。因此应充分发挥企业本身的作用和政府的宏观规划和指导作用,营造有利的正常法律环境、运行环境和市场环境,促进我国电子商务的健康、平稳发展。

第4篇:乡村电子商务建设方案范文

一、基本情况

(一)保居民就业方面

一是深入各乡镇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培训需求进行摸底,并根据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二是依托飞麦电商学院,分层次、分阶段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免费电商培训,帮助贫困户实现创业就业,今年以来举办了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免费电商培训班、县2020年青年抖音直播培训班,目前共开展9期,培训学员200余人;三是加强跟踪服务,对有创业意向的贫困劳动力进行指导,并为其提供免租、免仓储等优惠政策;四是举行外派劳务扶贫工作推进会暨境外劳务派遣合作签约仪式,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宣传外派劳务政策,引导劳务人员通过正规渠道出境务工。

(二)保基本民生方面

一是组织开展各类展示展销活动,与社会扶贫网馆合作在7月11日成功举办消费扶贫生活馆、社会扶贫网馆开业仪式暨电商扶贫产品云直播带货活动,现场邀请到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廖泓、县人民政府县长刘占纯进行大型直播带货活动,为县的扶贫农特产品助力加油。活动当日总观看人数共计600余万次,线上线下的产品销售额总计200余万元,现场达成签约1200万元;二是切实加强扶贫农产品品牌建设,目前区域公用品牌“红韵”商标已在国家商标总局受理,并为本地6家企业申请三品一标认证。

(三)保市场主体方面

一是利用“商务”公众号平台,了《支持中小企业纾困,出台十条新举措》《应对疫情惠企政策汇总》《全省发放2000万元餐饮电子消费券》等政策,提振企业经营信心。二是联合县市监局、县城管局、县卫监所及镇政府,对我县城区餐饮店进行督导服务。

(四)保粮食能源安全方面

一是全面落实《县推动乡村振兴“五年新跨越”2020年重点项目攻坚实施方案》,全力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做实做大市农产品精深加工园。

二、存在的不足

主要存在政策惠企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不够,引进现代农业项目不多;就业培训实效性有待加强等不足。

三、下一步采取的举措

(一)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全面落实《县推动乡村振兴“五年新跨越”2020年重点项目攻坚实施方案》,加大我县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加快农业对外开放步伐,全力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做实做大市农产品精深加工园。

(二)提升外经外贸能力。一是挖掘自营岀口企业潜力,做大做强全县电瓷企业外贸出口,落实出口奖励政策。二是整合招商资源,充分利用侨联、台办和商会的优势,借助招商引资顾问的信息、人脉资源,力争引进一家实体外资企业并大力促进现有外资企业增资扩股,挖掘鹏宇管业、金享旺制造、枫桦实业等外资企业的现汇进资空间,进一步推动我县利用外资提质增量。三是发挥朗新云贸跨境贸易、鸿云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国际商会电瓷分会等平台作用,帮助电瓷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第5篇:乡村电子商务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平台;物流配送体系;城乡对接

一、前言

随着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快速发展,农产品的电子商务以及物流发展将得到重视,而且农村将成为未来五年内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着力发展农业将成为下一步工作重点,农业的发展必将转变传统的农业经济形式,因此农村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发展能够解决城乡对接难、信息不畅通等问题,从而带动农业快速有效的发展。

二、农村电子商务与物流发展现状

(一)国内外发展现状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电子商务无疑成为促进企业渠道扁平化的最佳方式。对于电子商务而言,大多数商务活动的对象都要归根于物流业。实物商品都要通过现代物流方式进行运输,存储、装卸,保管、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环节,最终流通到消费者手中。现今,绝大多数电子商务都是由专门的物流企业进行配送。但是,农村电子商务行业和物流行业暴露出了诸多的问题和困难,阻碍了农村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快速发展。很多学者纷纷提出,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完善电子商务平台,建立物流网络,开展农村信息化建设,大力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开展物流作业管理优化,鼓励物流企业开辟农村新市场。农村电子商务与物流发展处于初级阶段,现在还没有达到正常使用水平,部分企业已经开展农村电子商务与物流研究业务,下一步随着城市业务竞争的激烈,大部分企业将面向农村市场,农村电子商务与物流将面临着快速发展阶段。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城乡信息交流平台欠缺,物流功能单一,一体化的运作有待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进入城市的信息以及城市商品进入农村的渠道欠缺;

2.现代物流公司注重城市间的物流运输及配送,很少涉及到城市及农村之间的物流运输与配送,导致农产品以及配送到农村的商品物流费用较高;

3.农村电子商务技术、电子商务的应用以及农村电子商务平台欠缺,聊城市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仍以传统的实物销售为主,很少应用电子商务技术;

4.随着农村收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将成为商品消费的主要市场,而物流网络及物流技术严重欠缺,致使商品进入农村遇到了很大的难题。

(三)面临的发展机遇

1.国家近期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各地政府制订了物流业转型升级方案,农村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发展符合国家发展趋势,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2.农村资源丰富、市场发展空间大。一方面,电子商务与物流近年来在城市发展迅速,涌现出一批规模大、实力雄厚的企业,但是涉及农村市场的企业少。另一方面农村拥有丰富的物产资源与人力资源,对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发展有极大的需求。

3.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市场转型升级的推动下,农村经济转型升级成为重中之重,对农村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三、农村电子商务与物流发展建议

(一)导入先进的经营理念

政府部门联合高等院校开展“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供给侧改革等理念的宣讲,改变农民传统的理念,让先进的理念与技术进入农村,掀起新一轮的农村经济转型。

(二)建成一体化的农产品商务平台

农村发展电子商务与物流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应积极开展农村电子商务与物流平台建设,改变原有信息沟通不畅等问题。联合商贸企业、电子商务企业、物流企业、高等院校等构建当地农产品交易信息平台,实现农产品供应信息、农村产品需求信息及时公开,使农产品的供应信息能够第一时间推向市场,新鲜的农产品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到达消费者。

(三)建立并完善网络化物流节点

鼓励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农村业务,物流企业依托城市配送中心、仓储中心等物流资源,根据农村产品供应与需求情况、农村规模建立农村物流网点,负责农产品的储存、运输、配送、流通加工、包装等作业,实现农产品物流一体化运作,成为真正的农村物流服务中心。

(四)构建企业+农村经济体的运营模式

为了充分利用农村优势资源,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构建企业与农村经济体的合作联盟,在农村以当地特色农产品为依托的经济体,负责当地农产品的运营与农村需求产品的配送。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企业+农村经济体模式能够解决农产品供应链物流运营效率低下、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企业+农村经济体能够组建规模较大的企业并与物流公司进行战略合作,形成战略伙伴关系提高农产品电子商务与物流信息化程度、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与产品服务质量等。

(五)实现集群经济

充分利用微信工具,在邻近多个乡村创建微信公众号,通过微信公众号对当地特色产品进行推广营销、开展电子商务与物流理念的宣传、预购农村市场所需产品,实现规模效应、降低产品成本等。

四、农村电子商务与物流发展措施

(一)出台电子商务与物流发展实施方案

各地政府相关部分出台电子商务与物流发展实施方案,鼓励大型企业深入农村调研、开拓农村市场、发展农村经济,在政策方面给予支持。

(二)建立有效的农村电子商务与物流培训体系

联合当地高校建立完善的电子商务与物流培训体系,加强电子商务与物流技术的推广,让广大企业及农村人员了解到电子商务与物流发展对企业及农村带来的作用。培新体系主要从以下三个层面开展,一是普遍培训,让所有村民了解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的基本思想与理论;二是重点培训,对原有农产品经营人员开展电子商务与物流运营培训,实现农产品经营模式的转变;三是职业经理人培训,选择有经营管理经验的人员进行职业经理人培训,能够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农村经济大发展。

(三)充分利用传统供销社的作用,与聊城市物流企业建立一体化的物流系统

实施城市连锁行业与农产品市场进行有效对接,建立稳固的供需关系;建立农产品供应及城市产品供应的一体化物流系统,建立完善的物流配送网络。通过一体化物流系统的实施,减少中间环节,降低物流成本,缩短货物提前期,保证农产品的新鲜度。

五、结束语

农村电子商务与物流处于起初阶段,虽然存在大量的问题,但是也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在国家的支持下,通过构建网络、转变理念、搭建平台等方式解决电子商务与物流发展过程中信息不畅、效率低下等问题,把握机遇促进农村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发展,充分利用先进技术与优势资源实现农村经济发展与转型。

作者:逯义军 单位:聊城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第6篇:乡村电子商务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对策;江苏盐城

中图分类号 S1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9-0300-02

江苏省于2005 年启动了“省农业信息服务工程建设规划(2005―2007 年)”项目,省财政对苏北地区按60%的比例予以补助,设置了地方特色农业网站建设促进措施,大力推动苏北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近年来,盐城市运用互联网技术改造农村,运用互联网的手段致富农民,积极培植“一村一品一店”,农村电子商务正呈星火燎原之势迅速发展。

1 盐城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1.1 平台建设加快推进

已组织实施农产品电子商务“百网千店”工程,建成“乡旮旯网”“几百粒”“中国新街苗木网”“农一网”等大型自主农业电商平台。同时,积极引导农业市场主体在淘宝、京东、苏宁易购、1号店、中邮快购等国内知名电商平台开设农产品销售网店。淘宝特色中国盐城馆、京东商城盐城馆和苏宁易购盐城馆正在积极筹建之中。目前,全市已建成规模较大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3 370个。

1.2 销售范围迅速拓展

据统计,通过网络销售的农产品品种占全市所有农产品品种比例达到36%,主要以大米、五谷杂粮、醉螺、醉蟹、、何首乌、阜宁大糕等加工产品和土特产品为主。随着物流产业特别是冷链物流产业的加速发展,蔬菜、鸡蛋、畜禽肉品、水产品等生鲜农产品网络销售额快速上升。建成了“盐城送菜网”“东台鲜菜网”“儒家优生活网”“盐渎商城”等鲜活农产品配送平台,年销售额均达到500万元以上。同时,农业电子商务正从传统的农产品向农资、休闲观光旅游、农事操作服务等方面转变。积极探索互联网+专业化服务,建成了“农一网”“蜻蜓农服网”等网上服务平台,开辟线上线下诊断、网上订购、农资供应、农事作业一条龙服务新模式。

1.3 发展层次不断提升

积极探索“一村一品一店”农村电商新模式,打造产业与电商互动发展新格局,建成苗木电商专业镇、火鸡电商专业村、大闸蟹电商专业村、电商专业村等一批“淘宝镇”和“淘宝村”,农业电子商务呈现集聚发展、抱团发展的态势。目前,全市已建成东台市新街镇等农村电子商务示范镇5 家、建湖县高作镇陈甲村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村已达14家,总数全省第二。全市14家示范村共建有网站(店)约8 650个,从事电商人数约28 000人,网络年交易额超10亿元。其中,东台市新街镇在阿里巴巴、淘宝、百度等网站注册的网店达800多家,从事电子商务人员已超过4 000人;建湖县高作镇陈甲村廖正军和鲁曼夫妇,从4 000元起步,创办“乡旮旯网”和“天和生态农业网”,网下养火鸡,网上卖火鸡,2015年销售额超过5 000万元;射阳县洋马镇药材村全村通过淘宝网、阿里巴巴等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开设网站300多个,从事中药材等农副产品电子商务商户360多户,相关从业人员1 600余人,年实现网上交易额2 500万元以上。

1.4 村级站点迅猛发展

借助农业部农业信息进村入户试点项目实施,在亭湖、大丰、阜宁、滨海等县(区)建成村级电商平台“益农信息社”247家,占全省总数25%以上,全省第一。抢抓淘宝、京东、苏宁易购等国内知名电商平台“进村”机遇,积极发展村级电商服务站点,全力打通“网货下乡”和“村货进城”双向通道。目前,各县(市、区)基本都与京东、阿里、苏宁三大龙头电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加快推进农村电子商务。2015年1月,“农村淘宝”华东地区第一村落户盐城,目前,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已在盐城市设立6个县级服务中心,470个服务站点;京东已设立7个农村电商服务中心、84个农村电商合作点,招募2 000多名乡村电商推广员;苏宁云商设立11个苏宁易购直营店、9个加盟店、143个点,并建成了苏北首家O2O体验店苏宁云店。知名电商村级服务站点的设立,让村民切实感受到了“网购”的好处、体验到互联网带来的生活便捷,也让一批年轻的合伙人、信息员、推广员有了施展创业才华的舞台,推动了“万众创新、大众创业”。

1.5 基础设施日益健全

按照“一区多点”总体框架,坚持以产业优势、市场优势、区域优势支撑电商平台建设,强力推进各县(市、区)电子商务产业园、网络创业园和网络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盐城电商快递产业园入驻电商、快递企业60多家,引进各类人才50多名;盐城电子商务产业园入驻企业达50多家。全市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已达100%,实现“乡乡有网点”。同时,结合快递末端投递水平提升和村邮站建设,积极整合各方资源,继续深化快递下乡工作,在“乡乡有网点”的基础上,正加快推动“村村通快递”,更好地服务农业电子商务发展。

1.6 配套服务不断完善

各地都把电子商务技能培训作为加快农业电子商务的重要举措来抓[1]。按照省农委的统一部署,认真组织实施省农产品电子商务“万人培训计划”,2015年共培训人员2 230人。2015年9月,在第十七届省农洽会召开期间,成功举办了首届盐城农产品电子商务高层论坛,邀请南大商学院、淘宝、京东、苏宁易购、CCBOT等电商专家为盐城农业电子商务出谋划策、指明发展方向。同时,积极组织名特优农产品对接淘宝、京东、苏宁易购等电商平台。目前,已组织20多家企业、80多种产品进驻苏宁易购江苏馆。

1.7 政策扶持力度加大

各县(市、区)政府均出台了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财政每年安排电子商务发展专项基金,对电商企业在平台建设、品牌创建、税费优惠、工商登记、金融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扶持。其中,建湖县对新建的营销规模达1 000万元以上的综合性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按设备投入的30%奖励投资者;东台、大丰、建湖等县(市、区)对市级以上电子商务示范村和示范企业分别给予3万~10万元的奖励[2]。

盐城市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给传统农业带来较大的冲击和变革。盐城市农业电子商务业务形式上以农林部门网站和农产品网站为主,多由农业合作组织牵头开展,政府和企业也有一定程度的参与,运营过程集中于为农信息服务,多依赖会员费和广告费为主要收入渠道。但总体来看,盐城市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尚处于浅层次、低水平的初级阶段,还存在着许多制约农业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问题。

2 制约因素

2.1 网上交易意识淡薄

尽管现在网上购物如火如荼,然而很多农业市场主体对网上交易的兴趣不高,加之受少数网上交易失败案例的不良影响,他们更愿意选择周边批发市场销售农产品。大多数农户对电子商务也是观念滞后、认知度不高,加之缺乏计算机和网络使用技巧、农产品网上交易技能,导致农民参与农产品网上交易的比例不高。

2.2 网络设施基础薄弱

虽然全市通讯网络已基本铺设到各镇、村,但参与电子商务信息的费用较高,特别是上网资费偏高,农户普遍难以承受,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薄弱。

2.3 电子商务人才缺乏

相对于城市居民而言,目前全市从事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农民教育程度较低,对新事物、新信息的接受和理解能力有限,更不具备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操作能力和技巧。农村有知识和具有创新精神的年轻人多数外出务工,毕业大学生普遍不愿意去农村创业,导致村电子商务人才十分缺乏。

2.4 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

农产品电子商务要求交易的农产品品质分级标准化、包装规格化以及产品编码化,具有一定的品牌,为交易各方提供便利。目前,全市大部分农业生产主体仍采用粗放式的生产经营模式,标准化程度低,农产品的口感、颜色、形状、大小等都不同,很难有具体的标准来管控,容易使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产生疑虑甚至纠纷。同时,农产品品牌少,知名品牌更少,网络消费人群的认知度低。

2.5 配套物流产业不发达

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多数农产品电子商务公司是以批发市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品种多、生产单位小、组织化程度低。特别是冷链物流处于起步阶段,数量不多、规模不大、标准不高,难以满足鲜活农产品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要求[3]。

3 思路与对策

盐城市将积极推进“一村一品一店”发展模式,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打造电商平台,积极培植特色产业和品牌产品,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3.1 推进特色产业电商化

结合“一村一品”“一镇一业”行动,加快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推出一批网络营销额较大、有效促进农民增收的产业,打造1~2个年电商交易额超1亿元以上的农业特色产业。

3.2 培植电商品牌产品

做好现有农产品特别是优势特色加工产品的上网营销,着力组织农业龙头企业上网营销农产品,做到应有尽上。强化农产品标准化、精神化、差异化加工和包装设计,充分发掘农产品文化内涵和功能,提升农产品档次,加强网上网下宣传,开发农业电商品牌。培育1~2个电子商务交易额超1 000万元的品牌农产品[4]。

3.3 打造电商营销平台

与知名电商加强合作,扶持、引导农业市场主体建设农业电商平台,打造淘宝特色中国盐城馆、苏宁易购盐城馆和京东商城盐城农产品馆。组织发动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入驻“三大馆”,开展农产品网上销售。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农产品网络直销平台,开展农产品同城配送业务。加快建设县域农业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和村级电商服务点。抢抓阿里、京东、苏宁等电商进驻农村的机遇,建设200个村级农产品电商服务站点[5]。

3.4 提升物流基础设施

积极发展共同配送,鼓励有条件的农产品电商企业自建或与物流、快递企业合作,构建城乡一体的综合配送体系。积极鼓励创设一批本地品牌快递企业,拓展同城快递、乡村配送、生鲜配送等特色业务。推动快递网络向农村延伸,力争年内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通快递”[6]。

3.5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结合盐城市“515”人才引进行动计划,引进一批农业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和国际贸易等方面的高端复合型人才。深入实施农业电商“万人培训计划”,依托省级电子商务培训基地或其他培训机构,分层分类开展农业电子商务人才培训活动[7-8]。

4 结语

加大农村经济的发展力度为我国基本国策之一,而电商可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基础支持。促进农村电商的发展可将农村与城市之间存在的信息不流通问题进行充分解决,推动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就当前盐城市农村电商的发展现状展开分析,其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要发展农业电子商务,不能完全照搬现有的电子商务模式,而应该根据盐城市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改革与创新。在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激发农业产业链中各个参与方,农户、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等的积极性,推动盐城市农业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5 参考文献

[1] 罗应机.农村电子商务“三点两面”赢利模式构建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5.

[2] 凌守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形成及演进机理研究[J].商业研究,2015(1):104-109.

[3] 任鹏.江苏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5.

[4] 周海琴,张才明.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关键要素分析[J].中国信息界,2012(1):17-19.

[5] 弭凤峰.吉林省农村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建设及运营管理改进方案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4.

[6] 徐芳.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2.

第7篇:乡村电子商务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县域电商;环境分析;战略要点;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一、发展背景

(一)全国及陕西发展情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迅猛,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电子商务信息、交易和技术等服务企业不断涌现。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10.2万亿元,网店数量1122万家,直接从业和间接带动就业人数超过2000万人。

截止2014年10月,陕西省电商企业超过15万户,网上买家超过1000万户,电商交易额超过1800亿元,农产品线上销售实现了“井喷”式增长,出现了电子商务发展典型县区和示范企业。

(二)先进县域成功之处

浙江义乌,利用本身得天独厚的优势基础,将“小商品海洋,购物者天堂”直接接电商基因,顺利结出成果。

江苏沙集镇,一种农户自发、自下而上的发展之路,区别于那种常见的由政府主导、自上而下的电子商务推广模式。

甘肃的成县――以单一产品迅速传播电商。从四大班子领导到乡村干部,全县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成县核桃宣传与推销,县委书记由此被称为“核桃书记”。

吉林的通榆――韩信拜将。通榆是一个传统农业县,在人才、信息、技术等条件不发达的情况下,县政府请来1号店,委托其研发、推广,注册了公司和“三千禾”品牌而县上主要负责生产基地建设。说形象一点这种模式就像刘邦请来了韩信作大将也是一种有效的举措。

二、铜川电子商务环境分析

铜川电子商务正处于起步阶段, 机会和挑战并存。开展网上业务的企业约700多家,网民约40多万,2014年“双十一”期间全市快递业务总量达21.8万件同比增幅较大。

(一)铜川电商发展不足之处

一是我市的推进措施稍显滞后,产业发展规划不全,扶持资金不足。二是企业电子商务发展实力滞后,应用普及不够。表现在触网的企业多,实际经营线上业务的少。三是经营农产品较多而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存在产品标准不统一、物流配送难等。四是营销不佳和思路不清,缺乏发展电子商务整体策划,网络营销渠道不畅。五是买卖两弱、物流和配送矛盾突出。六是基础设施不完善,企业信息化管理程度低。网络技术、管理、资费、速度、安全等各个方面都相对落后,六是移动电子商务应用不够。

(二)铜川电商发展优势

由于互联网对社会资源的巨大发挥和节约,以及电子商务无比的便捷、经济,注定其潜力巨大。而铜川区位优势明显、城市特色鲜明、环境良好、文化底蕴深厚,又为其注入生机和活力:

铜川市人口86万,2013年生产总值321.98亿元,增速全省第二。网民数量大,经济增速快是电子商务发展基础。

铜川区位优势明显,是陕西省南北交通的咽喉重地,位距西安市60公里的半小时经济圈内,交通便捷物流支撑潜力较大。

铜川投资环境良好,已经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和宜居生态示范城市称号,城市竞争力提速位列全国294个城市第七名,电子商务发展充满活力和商机。

铜川是优质苹果适生区和中国甜樱桃之都,有药王孙思邈代表的养生文化,有陈炉古镇代表的耀瓷文化,文化底蕴深厚,在开展网络营销中铜川印象和城市名片大有文章可做。

三、战略方案选择

(一)因地制宜,不能照搬硬套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各县域各行业在竞争中快速发展的做法,可资借鉴。例如江苏“沙集模式”,即解决三农问题,又实现经济转型发展,由产业扎堆到集群经济,具有很高推广借鉴价值。

同时要清醒认识到,各县域各行业的差别大,不能照搬硬套。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要找准用好自已的相对优势。

(二)关注行业“天气变化”,选择适宜模式

电子商务发展快变化多,显著趋势有:移动消费日益扩大,精准营销是大数据时代新宠,网络金融风起云涌,农产品电商和乡镇农村电商下沉趋快,融合与分化在不断加剧等。

四、战略实施要点

(一)政策扶持是“定心丸”

制订推进产业发展规划,成立领导小组,分工协作,加大宣传和应用普及力度。落实财政、税收、投融资、用地建设、园区入驻等支持政策。构建电子商务支撑服务体系,成立产业园区,发展电商服务业,开展专业人才培养,引进知名电商企业和优秀人才入驻。

(二)物流体系建设任重道远

培育上规模的物流公司;加强物流合作,解决电子商务的关键“最后一公里”问题;支持农产品生鲜配送链建设;提高物流现代化信息化水平;加大社区农村网点配送服务能力。

(三)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相结合是捷径

积极培育农村电商市场主体,以返乡大学毕业生、大学生村官、个体经营户为重点,积极培育一批农村电商创业带头人。加快构建农产品网络销售体系,鼓励发展生鲜农产品“网订店取”业务,适时开展季节性农产品网上促销。整合镇超工程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等完善农村网络消费服务体系。

第8篇:乡村电子商务建设方案范文

互联网经济时代,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的生产力,电子商务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种重要的途径。本文通过对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农业网站的分析发现,电子商务在陕西农业中的应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却依然存在基础设施薄弱、服务模式单一、支撑环境不完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电子商务;农业电子商务;应用

0 引言

农业电子商务是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成果,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有利于加快生产方式的转变,加速农业信息的流通,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2.1%,其中农村人口占比为27.6%,规模达到1.56亿,比上年底增加约1960万人,逐年增加的网名数量特别是农村网民数量为电子商务和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均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在《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农业部也明确提出到2015年,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资源利用率明显提高,信息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升,信息化与现代农业融合初见成效,服务体系更加健全,运行机制逐步完善,全国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整体水平翻两番,农业农村信息化总体水平从现在的20%提高到35%,基本完成农业农村信息化从起步阶段向快速推进阶段的过渡的总目标。由此可见,农业电子商务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其发展空间巨大。

陕西省位于中国内陆腹地,居于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重要位置。陕西省全省面积 20.58 万平方公里,有耕地 480 万公顷,占总面积的 23.3%。陕西横跨三个气候带,南北气候差异较大。陕南属北亚热带气候,关中及陕北大部属暖温带气候,陕北北部长城沿线属中温带气候。陕北畜牧业较为发达,关中物产丰富,陕南主产水稻和油菜。2012年末,全省常住人口3753.09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877.3万人,占50.02%,乡村人口1875.79万人,占49.98%。广阔的耕地面积,有利的气候条件以及众多的农村人力都为陕西省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陕西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以及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在全省GDP中的比重均在逐年增加,2011年,农林牧渔业法人单位数达到8222个,从业人员112296人,第一产业总的规模以及良好的发展势头为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1 陕西省农业电子商务的应用现状

1.1 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

陕西省1998年成立了农业信息化领导小组,2007年明确提出加快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截止2010年共建成27914个农村信息服务站,实现了信息服务站覆盖全省所有行政村的目标,其中60%的信息服务站实现有线宽带接入,40%的信息服务站实现无线接入。全省行政村广播、电视、电话已实现全覆盖,有线宽带覆盖率达到73%,全部乡镇均具备互联网宽带接入能力。总体而言,到乡镇级别的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能满足农业电子商务的基本要求。

1.2政府主导的农业网站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业行业有近7万家龙头企业,农村合作及中介近15万家,农村经营大户达150多万户,涉农电子商务的网站数量也超过了6000家。然而,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域名总数为1341万个,中国网站总数达到268万个。涉农电子商务网站在中国网站总数中只占到0.2%,总数偏少。

政府主导的资讯信息网站以陕西省农业厅创办的陕西农业信息网为龙头,由农业主管部门主建的陕西省、市、县三级网站构成,如陕西省农业信息网、西安市农业信息网、长安区农业信息网等。除了综合型的农业信息网以外,部分涉农政府部门也建立了相关的网站,如陕西省果业管理局建立的陕西果业信息网、陕西省种子管理站建立的陕西种业网、陕西省农业机械管理局主办的农业机械化信息网、陕西省农药管理检定所主办的陕西农药信息网等。

这种类型的网站以提供及时的信息资讯为主要任务,同时还兼任农业政务信息管理的双重身份。除提供必备的农业技术、价格动态、产业分析预测、农产品供求信息以外,同时也相应地承担着本部门的政务信息功能,如部门的政务信息、相应的政策法规文件、部门农业文件、办事指南、招商引资、农业贷款、特色农产品推广等。

1.3 企业主导的农业网站

由涉农企业建立的网站目前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第三方企业建立的网上贸易平台,另一种是由农业企业自己建立的自营网站。第三方网上贸易平台如阿里巴巴农业板块,目前已有西安绿豪现代农业工程有限公司、杨凌常青现代农业工程有限公司、陕西韩城九牛维丰绿色农业有限公司等共计841家涉农企业。阿里巴巴为这些中小企业提供详细真实的公司概况信息,产品信息,诚信信息,并提供实时交流工具以及留言板等互动模块,同时支持网上下订单以及支付。

除了这些交易平台外,还有少部分农业企业建立了自营网站,如西北农业产品销售公司、西安惠万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西安联华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西安亚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这些网站主要是企业宣传和推广自己的企业和产品的平台,主要设置有企业简介、企业动态、产品展示、市场动态、供应信息等栏目,不具有完善的网上贸易支持系统。总体而言,对于陕西省中小农业企业而言,只有极少部分有网站或者参与到第三方电子交易平台中,更多的企业参与电子商务的意识比较薄弱,传统交易方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2 陕西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电子商务基础设施薄弱

虽然陕西省到乡镇级别的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基本能满足农业电子商务的基本要求,但是农村信息化过程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依然普遍存在。与城镇用户相比,农村用户在电脑拥有量方面远远落后。电脑是参与电子商务活动的必备硬件设施,就现有数量来看,电脑的覆盖率只有16.6%,制约了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2.2 农业电子商务服务单一

从现有的农业电子商务网站来看,政府主导的网站居多,企业建立的网站较少。政府主导的网站功能主要侧重于相应的政府部门的政务公开,涉农商业信息或者涉农在线办事版块缺乏,各个网站间的资源共享性较差。网站内容缺乏针对性、实效性,网站多为单向信息形式,缺乏交互式交流平台。大多数企业网站尤其是自营类型的企业网站目前只能提供简单的信息服务,服务深度有待提高。

2.3 农业电子商务支撑环境有待完善

首先,现有的农业交易标准参差不齐,各地方的标准没有统一,导致农业电子商务效率低。其次,电子商务由于交易量大、品种多、运输广,对农产品物流的网络规模、储运量、保鲜技术、损失率和时效性等方面有很高的要求。现有的物流行业发展并不成熟,行业进入标准低,缺乏严格的行业规范,管理混乱,效率低,未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另外,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的支付方式、网络安全等方面都有较高要求。

3 电子商务在西安农业发展中的应用对策

3.1 改善农业电子商务基础设施

各级政府、企业和农业从业者都应该高度重视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加大对农业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和扶持力度。协调与之相关的交通、邮电、通讯等方面的建设向农业服务倾斜,建立完善相应的标准规范。对于有条件开展规模化农业电子商务交易的地区,要切实解决信息网络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3.2 深化农业电子商务服务

信息服务只是电子商务应用的一个基础层面,交易才是其核心内容。现有的少量企业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信息层面的应用,可以以这些企业为重点,推动企业应用网络开展贸易活动。让网站真正发挥出贸易平台的功能,从产品信息、咨询洽谈、下订单、支付货款到物流、售后服务,有一个完善的电子商务链解决方案。

3.3 完善农业电子商务支撑环境

除了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外,还要加强农业电子商务支撑环境的完善。如制定通用的行业标准,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加强农产品生产、加工的标准化控制。另外,还要注重建立高效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的落后是制约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要以物联网的建设与应用为契机,利用GPS、GIS等先进物流技术来提高农产品物流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同时,在支付以及电子商务系统安全方面也要加强。

【参考文献】

[1]徐稳.湖北省农业电子商务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

[2]张纯.陕西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3]巫江.甘肃农业电子商务现状分析及问题探究[J].甘肃社会科学,2005,(5):219-225.

[4]刁丽琳,张光辉.广东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研究[J].商业研究,2007(10):156-159.

[5]韩倩.河北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对策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6.

第9篇:乡村电子商务建设方案范文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密围绕全市现代农业“6+3”产业体系和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部署,以信息化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持续推进市场导向的农产品生产、网络销售食品安全监管、农产品烘干冷链物流、农产品网络销售四大体系建设,完善适应农产品网络销售的供应链。坚持服务农民,建立完善“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利益分享机制,让农民分享更多发展红利。坚持市场导向,探索形成政府引导、市场化运营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坚持重心下沉,以镇村为落脚点,把资金、政策和工作力量下沉到基层,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销售服务前移到乡村。坚持汇聚众力,鼓励供销、邮政、电信等系统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多方协同、上下联动,加强农村站点以及基础设施、物流体系、网络平台等软硬件建设。

用3—5年时间,力争创建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省级“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建成和提升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15个,培育发展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优秀产品品牌1个,培育一批益农信息社示范社、标杆社、五星社,常年全市农产品网络销售额平均增长率达10%以上,农产品出村进城更为便捷、顺畅、高效。

二、重点任务

(一)推进市场导向的农产品生产体系建设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依托全市“三带十二园”现代农业空间格局,打造一批特色优质粮油、晚熟柑橘、绿色蔬菜供给基地。培育一批重点网货和产地直播生产基地。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坚持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进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建设一批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发展的种养循环基地。支持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信息终端和服务供给。加快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推广应用并积极融入省数字三农大数据信息平台和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各级现代农业园区要将信息监控平台、信息化场景应用、农产品电商销售、益农信息社为农服务等作为重点建设内容,并将其纳入星级评定指标。完善农产品产地、销地市场信息采集处理和反馈应用机制,引导生产经营者科学把握市场运行趋势和消费需求,生产适销对路农产品。〔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局、市经济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推进网络销售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应用区块链技术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溯源体系,将入网销售农产品纳入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范围,记录农产品从生产、加工、物流、销售等全生命周期数据,实现农产品安全可追溯。探索建立农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强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完善农业资源环境监测预警体系。督促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严格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和兽药休药期规定。全面推进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加大抽检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市农业农村局牵头负责〕

督促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建立实施入网食品生产经营者审查登记、食品安全自查、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制止及报告、严重违法行为平台服务停止、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处理等制度。督促入网食用农产品销售者严格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依法查处网络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违法违规行为。强化“互联网+”农产品广告监管,指导电商平台企业和互联网广告媒介落实管理责任,严厉打击违法虚假广告以及欺骗、误导消费者的行为。〔市市场监管局牵头负责〕

加强食用农产品品牌建设,实施农产品品牌建设行动,培优金华清见、蜀珍柠檬、合众养道、锦天洪橙、振昊农业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依托“鲜”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加快“三品一标”品牌农产品创建。挖掘农耕文化,讲好品牌故事,推进农产品品牌向互联网品牌延伸。积极组织品牌企业参加农博会、农交会等展示展销活动。创新“互联网+”品牌营销模式,推动线上线下互促互动。鼓励支持在永佳超市、汇星百货等商超和“赶场网”“蜀之味”等电商平台设立品牌农产品和食品销售专柜、专区,持续推进在城区设立优质农产品直销中心,努力实现优质优价。强化品牌监督管理,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制售假冒伪劣等行为,维护品牌形象。〔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局、市商务经合局、市文广旅游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推进农产品烘干冷链物流体系建设

充分利用邮政快递网点、供销社、益农信息社、电商服务站点等,统筹推进市、镇、村三级快递物流体系建设,建设集商品集散、运输仓储、邮政快递等服务为一体的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镇级公共服务站、村级公共服务点,畅通城乡双向流通渠道。强化烘干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和移动冷藏冷冻保鲜能力建设,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冷链物流运营主体加快消杀、烘干、预冷、保鲜、冷藏、冷冻、运输、查验等设施建设,高质量建设一批农产品区域性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基地和乡村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设施。积极探索邮政快递、交通、供销合作社、益农信息社、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示范站等多方融合发展模式,推进农产品烘干冷链物流服务功能向优势特色产业集中发展区、现代农业园区、农村电商和农产品流通市场聚集。引导邮政、快递企业等加强与特色农产品的生产经营商或农业合作社合作,通过“交通运输+邮政快递”“电子商务+邮政快递”“特色产业+邮政快递”“邮政+快递”“快递+快递”等服务模式,畅通农产品“进城通道”。强化城市社区配送终端冷藏条件建设,做好销地与产地冷链衔接,构建覆盖农产品全程冷链物流体系。推动菜市场、社区菜店等零售市场建设改造,完善末端销售网络。鼓励生产企业加强冷链物流科技源头创新、技术装备研发和系统功能集成化研究,提供冷链物流体系科技支撑。〔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经合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局、市经济科技局、市交通运输局、人行支行、中国邮政分公司、市供销社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推进农产品网络销售服务体系建设

综合利用线上线下渠道,着力培育打造“互联网+现代农业”新业态、新模式,多样化多层次促进农产品网络销售。加快建设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农村电商(物流)站点等,统筹建设市镇村三级农产品网络销售服务体系,提供电商培训、加工包装、仓储物流、网店运营、商标注册、营销推广、小额信贷等服务。着力培育一批电商示范企业、网红品牌和创新创业带头人。推动传统农业生产加工流通企业拓展线上业务。鼓励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入驻各类电商平台,有效对接农产品生产基地,实现产销有机融合。推动优质菜场、生鲜、商超“触网”,运用云计算、人脸识别、移动支付等进行数字化改造升级,方便社区居民线上买菜。鼓励支持线上平台“夜市出清”渠道建设。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定期开展益农服务主题活动,着力提升益农信息员开展服务能力,为农产品出村进城打下坚实的基层队伍保障。发挥网红主体作用,积极开展田间地头直播,突出地方特色,做好“吃”“拍”“玩”“卖”等环节的有效衔接。鼓励扶持成绩突出的农业网络红人。支持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完善企业、村集体及农民“产值分成”“寄托生产”“资产入股”等利益联结新模式。〔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经合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局、市市场监管局、中国邮政分公司、市供销社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镇(街道办)要将“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层层压实责任,明确工作任务分工,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因地制宜制定细化实施方案,推进工作落实落地。市直有关部门要落实配套政策措施,加强督促检查,做好跟踪评估。〔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本级相关工作,市直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