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学校制度范文

高中学校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学校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学校制度

第1篇:高中学校制度范文

关键词:纽约市;中小学;进步报告制度;问责;授权

中图分类号:G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10-0010-03

授权和问责是教育管理中两种主要的互补性手段。美国2002年开始实施“不让一个孩子掉队(NCLB)”法案,纽约市则提出了“孩子优先(Children First)”的相应改革方案,授予公立学校更多办学自,同时也对教育质量进行问责,开展综合性评估,实行“进步报告(Progress Report)”、“质量检查报告(Quality Review Report)”、“学校报告卡(School Report Card)”、“学校调查报告(School Survey Report)”和“校长表现检查(Principal Performance Review)”等相互关联的问责制度,并向社会公开评估结果,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的优质、均衡发展。作为“孩子优先”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进步报告制度”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对我国完善教育管理的授权和问责机制,促进优质教育的均衡发展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一、进步报告制度的建立

2006年4月,纽约市市长彭博和教育总监克莱恩推出了一套综合问责行动计划,建立了学校进步报告制度。目的在于明确教育局及其学校提升学生学业成绩的责任,跟踪学生学业进展,促进学生学习,确保学生获得高质量教育,并为家长作出选择提供准确信息。教育局专职部门负责撰写进步报告,在学年开始前发送给所有学校,并向社会公开,人们都可以在教育局网站上查阅到评价结果。进步报告制度建立之后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一是2006-200年度,在高中(High Schools )、中小学(Elementary / Middle / K-8)和转换高中(Transfer High Schools)等学校中执行;二是从200年度至今,开始扩展到K-3年级学校(Early Childhood Schools)、特殊教育学校(District 75 Schools)和成人教育中心(YABC Programs)。

二、进步报告的内容和评价项目

每所学校的进步报告揭示的是学校的进步情况,一是所有学生一年来的进步情况,二是本校与其它同类型学校相比较的进步情况。报告把学校分为A、B、C、D、F五个等次。

(一)进步报告的内容

1.学校环境。评价学习环境和条件,包括出勤、学业期望、沟通、参与以及安全和尊重等内容,主要通过向家长、教师和学生开展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数据。

2.学生成绩。评价学生在英语母语和数学等的学业水平,通过统考获取数据。

3.学生进步。评价学生从上一学年到本学年在英语母语和数学等的学业进步情况。

4.缩小学生之间的成绩差距。评价高需求学生(即特殊教育学生和非英语母语学生)的学业进步情况。这是加分项目。

(二)进步报告的评价项目或指标

1.学校环境评价项目(15分)。这个评价项目包括学业期望、沟通、参与以及安全和尊重等方面的内容,此外还把出勤率纳入评价范围,以确保学校为学生的进步提供优质学习和受教育环境。该项目的数据通过对家长、教师和中学生的问卷调查获得,每份问卷13道题目,涉及该项目包括的所有内容。

(1)学业期望。这个项目是指在学校激励下,学生尽其所能而追求、达成的严格、富有意义的学业期望目标。被直接和微妙地表达的学业期望是学生行为表现的强大动机,而高期望学校应该向学生提供能促使他们相信自己能够取得学业成功的学习环境。

(2)沟通。该项目的设定目的在于促使学校有效地向社区传达其教育目标和要求,聆听社区成员的需求,适当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信息。搭建强大的社区沟通平台。

(3)参与。该项目旨在建立由学生、家长及教育工作者共同参与的伙伴关系,更多地给家长、教师和学生提供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更好地满足儿童的学习需要,提供更多种类、具有活力的课程,以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

(4)安全和尊重。该项目旨在促使学校为使学生更专心地学习,而充分提供学生身体和心理上都感到安全的学习环境。

(5)出勤(5分)。该项目主要考察出勤率,其包括学校登记册上的所有 K—8年级学生以及在学年(9月至6月) 任何时间点的插班学生。出勤率以当学年全校学生的出勤总天数与全校学生花名册上的全体学生的学年在读总天数的百分比进行统计。学校的出勤率可以使用 RGAR系统(学生入校网络登记系统)进行检查。

2.学生成绩评价指标(25分)。学生成绩评价指标的统计对象十分严格:具有经审计的学籍和具有当年有效的纽约州英语(English Language Arts,简称ELA)或数学考试分数的学生才能列入统计范围。英语和数学测试成绩由以下两个方面确定。

(1)达到熟练程度(3级或4级) 的学生的百分比。这项指标表示,在本年度纽约州英语和数学检测中,该学校所有达到或超过熟练程度(3级或4级)的学生的百分比。

(2)中等熟练程度的学生的百分比。这项指标考查的是学校所有中等熟练程度的学生的百分比。中等熟练学生即是取得1.00 到 4.50分的学生。

3.学生“进步”认定(60分)。纳入学生进步统计范围的学生,必须是前一年10月31日前,经审核登记的在校4年级以上,且已参加纽约州两年考试的学生,才有资格被认定为“进步”。后一年要参加比前一年水平高的考试,例如,如果某学生在 2009 年参加了4 年级的考试,则她必须在 2010 年参加 5 年级的考试。

(1)中等学生进步的百分比。这项指标统计的是对一所学校中符合资格的中等熟练程度的进步学生的百分比率。一名学生的学业成绩的百分值增长率是由两类学生的成绩等级比较而评定的:一类是该学生的现有熟练程度评定等级,一类是全市学生中那些在前一年具有与该学生现有熟练程度等级相同的学生的当年熟练程度评定等级;而一名学生的增长百分比,则表示其在同一起点的增长速度超过其他学生的百分比值。例如,一名学生的英语成绩, 2009 年读3年级时评为3.04分, 2010 年升入4 年级时评为3.21;那些三年级时与他一样评为相同成绩的全市四年级学生中,62%的学生得分低于 3.21,38%的学生得分高于 3.21,那么,这个学生的百分值增长率是62%。

(2)成绩最差的三分之一学生进步的百分比。这项评价除了评价对象为全校各年级、各学科总平均成绩中最差的三分之一学生之外,其评价方法与中等学生进步百分比的统计完全相同。其“最差的三分之一学生”,是以前一学年的相关终结测试成绩为基准而确定的。“成绩最差学生”的最低人数是15人,因此,只有当“三分之一学生”的人数少于 15人时,该“最差的15人”才被认为在测量范围之内。

4.缩小学生之间的成绩差距(15分)。该项指标是一个加分指标,旨在全员关注,促进共同进步,所考量的是学生成绩差距缩小的教育效果。其基础数据是,在高需求学生中,英语或数学科目的熟练水平至少提高了半个级别(例如,在英语科目上从2.25提高到2.75,或在数学科目上从3.20提高到3.70)的那些学生人数及其所占的百分比。如果在五类高需求学生的任何一类中,取得突出进步的学生所占的百分比属于全市所有学校中最好的40%之列,那么学校便可以获得加分。

三、进步报告的数据处理

数据来源是对家长、教师和中学生的问卷调查,出勤率登记表,以及英语和数学的州考成绩。数据处理有三个步骤。

(一)对学校进行分类

把全市所有学校分为若干同类学校,每所学校的成绩与其同类学校的成绩相比较。同类学校是指那些拥有与这所学校最相似的学生群体的纽约市公立学校。每一类中最多有40所同类学校。小学至8年级的学校(K-8 School)的同类学校,是根据每所学校中英语学习生、特殊教育学生、黑人/西语裔学生及符合第一条款(Title I)资格的学生所占的百分比而确定的。初中同类学校,是根据学校的学生在升入初中之前的英语和数学平均熟练水平而确定的。

(二)对学生进行分类

1.关于学生分类。对学生分类,是根据学生的英语和数学知识运用熟练程度评价的成绩,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学生为4.50分以上,中等学生为1.00 到 4.50分(含),下等学生为1.00分(不含)以下。下等学生即成绩最差的三分之一学生,这一类又分为全校成绩最差的三分之一学生和全市成绩最差的三分之一的学生两种。

2.对高需求学生的确认。为了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学生进步,鼓励学校采取措施缩小学生之间的成绩差距,把以下5类学生确认为高需求学生:(1)英语学习生即非英语母语的学生;(2)特殊教育学生即经鉴定存在学习困难(需要特殊照顾)的学生;(3)全市成绩最差的三分之一学生之西班牙语裔学生;(4)全市成绩最差的三分之一学生之黑人学生;(5)全市成绩最差的三分之一学生之其他学生。

(三)数据处理

在评估一所学校时,要看该校在每个范畴的分数在所有学校的分数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该校与其同类学校相比较,以及与全市的学校相比较,用所占位置百分比的方式表示得分。与同类学校比较所得分数的价值是与全市学校比较后所得分数之价值的三倍,同类型学校占75%,全市学校占25%。例如:某学校出勤率为92%,在同类学校中处于50%的位置,在全市学校中处于70%的位置,那么出勤率的百分比为:0.75x0.50 + 0.25 x 0.70 = 0.55,出勤项目总分为5分,那么该学校此项的最终得分为:0.55 x 5 = 2.75分。取每个类别内的加权值平均分得到学校环境、 学生成绩和学生进步的成绩。学校的总分是由学校环境 (15%)、 学生成绩 (25%) 和学生进步 (60%)的加权平均分,再加上学校因缩小学生之间在差距取得的额外加分组成。最后根据学校总分所在位置确定学校等级:45%为A等,35%为B等,25%为C等,10%为D等,5%为F等。

四、进步报告的结果运用

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开,家长可以根据评估结果选择转学。教育局对获得A和B的学校进行奖励,对获得D、 F或连续获得3个C的学校,要求校长选择、引进合适的援助、支持,改进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可选择的学校支持组织主要有授权支持组织、学习支持组织和合作支持组织三种。如果学校在规定的期限内无法改进,则州教育局要对学校的办学、管理进行干预,具体包括:(1)列入州教育局的警告名单;(2)现场检查,加大技术支持力度;(3)暂时终止或取消州认可合格证书;(4)在学区或学校范围内,进行教学人员和行政人员调整;(5)对学校进行接管或重组,取消公立学校地位,转为特许学校(即采用私立学校管理方式来管理公立学校)。如果最终仍然无法改进,那么差校将关门倒闭。

五、进步报告制度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

(一)授权和问责机制是学校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问责。有压力才有动力,开展学校问责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需要增加学校环境和教育质量评价指标,开展问责评价,并向全社会公开评估结果,完善学校问责制度。对绩效低下的学校进行重点扶持,对不符合要求的校长要坚决更换。问责和授权是互补的,在对学校问责的同时要授予学校更多权力。校长及其团队需要获得更大的自来决定如何分配资源、选择教职员工和为学生制定课程。此外,我们还需要建设学校发展数据库,跟踪学校发展变化。

(二)均衡化是教育公平的基本保证

教育公平就是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正视差异,要制定有效举措,确保因材施教。一要对每个学生进行科学分析,确定学生类别。对有特殊需求的学生进行特别教育。例如,设置专项资金或给予专项拨款,配备特殊教育的专门教师,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采用发展性评价激励机制,以确保特殊需求的学生能够获得恰当的、质和量都满意的教育。二要建立学生进步档案,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没达到相应年级水平的学生进行暑期教育,确保弱势群体得到足够的教育。此外,也必须明确各级政府的经费投入责任,建立教育财政支付制度,教育经费必须保证学校硬件的达标和教师合法权益的落实。实行工资与学历(学位)挂钩政策,鼓励教师进行学历(学位)进修,有效解决教师素质不均衡等问题。

参考文献:

[1]New York City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Educator Guide: The New York City Progress Report Elementary/Middle School.2011-03-10.

http://schools.nyc.gov/NR/rdonlyres/4015AD0E-85EE-4FDE-B244-129284A7C36C/0/EducatorGuide-EMS-2011-03-10.pdf.

[2]Dennis M. Walcott, Chancellor. Progress Reports for New York City Public Schools. 2012-01-09.

第2篇:高中学校制度范文

关键词:课程背景;阅读价值;问题原因;建议对策

一、课外阅读的创生背景

高中语文阅读主要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种形式。课内阅读,主要是指在语文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指定材料的阅读。课外阅读,主要是指学生在课余时间对相关材料的阅读;这些相关材料可以是语文教材(我们俗称的语文教科书),也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其他文学典籍、报纸刊物等。

阅读健康的书籍是促进个人生命成长、发展、完善的重要途径。对丰富个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个人的文化品位、提高民族、国家的整体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我校学生的实际阅读状况

马边彝族自治县中学校是一所少数民族地区的市级校风示范学校,为了了解我校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课题组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广泛收集了我校少数民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信息。

此次调查问卷我们从四个大的方面的统计进行分析:

1.少数民族学生的基本情况

在279份问卷中,其中有21人是城区学生,其余258人都来自各乡镇。他们具有如下的特点,是学校的一道特殊的风景。

(1)渴求关爱的留守青年

我校的少数民族学生,主要来自各乡镇,家庭条件恶劣,很多家长只得离乡背井到经济发达的地区打工。很多少数民族学生就从留守儿童成长为留守青年。他们渴求和家人团聚,渴求亲情的滋养。

所以,我们学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在情感态度、人生观等方面更需要大力的引导。学校教育如何填补他们因缺少亲情而产生的遗憾,就成了摆在全体师生面前的一个严肃课题。

(2)勤奋刻苦的追梦学子

因为家境的磨炼,大多数少数民族的学生都比较独立、刻苦、勤奋。尽管,少数民族地区的义务教育还不能和汉区相提并论,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但是,由于他们具有刻苦勤奋的性格优点,可塑性往往比较强。如,2012级七中网校班的××××就是其中一个代表,她在高考中一举夺得“校状元”的桂冠,并被中央民族大学录取。

这群追逐梦想的学子,激励并鼓舞着我们去思考学校的教育,发展学校的教育。

(3)在语文科的学习上遭遇挫折、尚未失掉信心的学生

我校66%的少数民族学生的语文成绩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最好,只有34%的学生认为语文成绩现在最好,这组数据说明他们在语文科学习上遭遇了挫折。63%的学生认为语文科在各学科中的难度一般,59%的学生正在努力提高语文成绩,91%的学生对提高语文成绩抱有信心。过半数学生的努力和91%的学生信念就是我们探索语文教育的理由和基础。

2.课外阅读的时间、内容和途径方面

我校学生的课业负担比较轻,23%的学生每天的课余空闲时间(不包括写作业的时间)有3~5小时,55%的学生有1~3小时的课余时间。但是他们对课余时间的利用却不科学,每天能坚持课外阅读的学生比重很小。有35%的少数民族学生课外阅读时间不到半个小时,有80%的学生每天的阅读时间不足1小时。

从阅读的材料和内容来看,75%的学生喜欢阅读纸质书籍,60%的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是同学之间交互借阅或校外书摊借阅的,只有15%的学生是到学校图书室借阅的;78%的学生喜欢阅读文学名著、体育、新闻,有8%的学生喜欢卡通、漫画。

3.对课外阅读的认识、动机、兴趣

68%的学生认为高中生课外阅读很重要;86%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的作用是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可是74%的学生闲暇时最喜欢做的是看电视和听音乐,仅有17%的学生选择看书,可见我校学生的课外阅读还是一个尚未开垦的莽荒之野;23%的学生有浓厚的阅读兴趣,67%的学生没啥兴趣。

4.课外阅读的方法、环境

56%的学生偶尔制订课外阅读计划,29%的学生从来没制订过;37%的学生课外阅读时经常读完就不管了,也有37%的偶尔做读书笔记或写旁批;63%的学生很愿意与人分享课外阅读接触到的奇闻轶事、生活常识、历史传记和情感体验等,写作文时能引用的占26%;50%的学生认为读文集或单篇文章比读整本的书重要;44%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书籍的获取途径比较少;41%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的主要困难是书籍太少;61%的学生写出了曾经让自己产生过共鸣的语句,座右铭一类较多,没有一个学生能写出一个语段;在完成“请你列举出你接触过的三篇课外文章和三部课外著作”这个答卷任务时,33%的学生没做。

三、综合分析主要问题与原因

1.课外阅读的时间、内容和途径方面

我校78%的学生每天的课余空闲时间(不包括写作业的时间)超过一个小时,其中有近四分之一的学生超过3个小时。也就是说我校学生有较为丰富的课外阅读时间,有待师生们的珍惜、利用。

学生有了基本健康的价值观,能对图书作初步选择。虽然有8%的学生喜欢卡通、漫画,但是78%的学生更倾向于阅读文学名著、新闻等健康读物。

课外阅读的途径方面,60%的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是同学之间相互借阅或校外书摊借阅的,只有15%的学生是到学校图书室借阅的。可见,学校图书室作为校内专门的藏书职能机构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学生因为经济原因自己购买图书的比例也很小。

2.对课外阅读的认识、动机、兴趣

68%的被调查学生认为课外阅读很重要,基本上能认识到课外阅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的作用;但是74%的学生闲暇时选择的是看电视和听音乐,而不是课外阅读,只有17%的学生选择看书。可见,我校学生的课外阅读动机是相当弱的。有浓厚阅读兴趣的人不到四分之一,近四分之三的人缺乏相应的阅读兴趣。

可见,做好课外阅读要有一定的学生基础,学生在主观上对课外阅读是持欢迎态度的。同时任务又是艰巨的,因为不到五分之一的学生闲暇时才偶尔选择看看书。

3.课外阅读的方法、环境

我校学生普遍缺乏相应的课外阅读方法:(1)学生的课外阅读是漫无目的的,没计划的。只有56%的学生偶尔制订课外阅读计划,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从来没制订过。(2)学生课外阅读不注重积累,与读物、与作者很难产生共鸣,缺少精神层面的交流。(3)学生易忽视课外阅读的成果运用。37%的学生不愿意与人分享课外阅读接触到的奇闻轶事、生活常识、历史传记和情感体验等;写作文时能引用的仅占26%;没能自觉运用课外阅读接触到的语言材料来描绘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情感。

课外阅读的环境方面,44%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书籍的获取途径比较少;41%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的主要困难也是书籍太少。可见,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很重要。

四、针对我校少数民族学生阅读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制订相应的对应对策

1.给学生的建议:厘清对课外阅读的模糊观念,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

(1)对语文课外阅读形成正确的认识

不会增加大家的课业负担。语文科课外阅读不会增加大家的课业负担;相反,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中还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拓展自己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增强自我的探究意识和兴趣,在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中促进自身的知识全面发展。所以,提倡并引导学生有计划地进行课外阅读不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

(2)探索方法、积累经验,提高课外阅读的能力

学生应该结合课内学习,主动探索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积累经验,增强课外阅读的能力。①要学会制订课外阅读计划,增强课外阅读的目的性和自觉性。②要学会做读书笔记或写旁批,注重积累阅读体验,尝试和作者、文本进行精神对话,以转变、丰富和升华自己。③要学会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自觉运用课外阅读接触到的语言材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描绘自己的生活。

2.给教师的建议:教师应重视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1)营造阅读氛围,打造阅读环境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良好的书香氛围可以催生学生的阅读兴趣。目前我校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呵护、培养学生课外的阅读兴趣:①学校领导及学校各科任课教师应认识外阅读的重要性,统一思想,不再把学生在课间自主时间看课外书作为违纪、违规来处理,使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有一定的安全感。②班级集体可以统一征订优秀报刊,精选时文。如,《读者》《青年文摘》等时文报纸,建立一个固定的班级阅读书库。③建议学生随身携带优良书籍,养成随时阅的习惯。

(2)拓宽课外阅读范围,提高课外阅读质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和选修课本中有不少文本都是长篇名著节选,教师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去阅读原著,要求学生以节选的课文为基点向整本名著扩展,并通过对整本书的阅读来加强对局部的理解。从而立足课内,带动课外,从课内有力地向课外拓展辐射。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时与文本充分对话,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自主分析感悟能力、自主欣赏评价能力和自主吸收迁移能力。

(3)建立、完善学生课外阅读的检查、督促制度

目前,我校学生课外阅读投入不够的主要原因是缺少反馈、评价和激励机制。没有积极有效的评价,学生课外阅读的动机就不易及时得到强化,阅读的兴趣就得不到及时的肯定,阅读的成果就缺乏相应的交流分享机制。课外阅读的实效性就会大大降低。为了促进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持久、深入开展,我们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阅读时间、语言积累、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为主要内容,开展评价活动。下面提供几个具体做法供参考:

资料查阅法:指导学生制订“学期”课外阅读计划,“学月”课外阅读计划,向学生介绍做读书笔记和写读书心得方法。并定期查阅学生的阅读计划、读书笔记、读书心得,检查学生计划的合理性和计划执行的实效性。对学生的读书笔记在相应时间进行量化,及时统计得分,根据分数确定学生课外阅读的等级,让学生随时知道自己的成长,在成长中体验快乐。

活动评价法:一份思想与人分享就成了两份思想。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搜集的奇闻轶事、生活常识、历史传记等,应主动和他人分享。因此,教师应为学生的分享、交流搭建平台。可定期开展读书报告会,交流课外阅读体验,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阅读中的收获。也可以利用早读课、语文活动课等,开展“介绍一本好书”“诗文朗诵比赛”、经典名著知识竞赛、读书征文等活动。让不同性格、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分享交流课外阅读成果的机会、渠道。

3.给学校的建议:营造优良的课外阅读环境

我们学校目前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师生营造更好的阅读环境。

(1)完善评价机制,帮助语文老师实现由“应试”往“素质”的转变,进而重视、落实学生的课外阅读。

(2)加大资金、人力投入,积极推进图书室的建设。目前,积极探索在中午1点至2点、下午5点40至6点40这两个时段开放图书室的可能,以期缩短图书室和学生的距离,切实发挥图书室的作用。条件成熟时,增开期刊阅览室。

(3)在经费不足、人力不够的情形下,积极探索与县文化馆的图书资源的共享流通机制。

参考文献:

[1]倪文锦,蒋念祖,陈玲玲.高中语文新课程必修课的学与教[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曾祥芹.阅读学新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

[3]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06.

第3篇:高中学校制度范文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 财政资金 高等学校

一、引言

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现代财政管理制度的核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趋完善、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地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可以减少资金周转环节,加强财政监督,有效地规范财政收支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最初试点运行开始于2001年,并逐渐地加以推行扩大,现已在全国的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是一项全新举措,没有前车之鉴,理论上的探讨论证就更显重要了。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来,学者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研究,由实践经验形成了两种观点:一种是国库集中支付的优越性的充分展现,主张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甚或提升至法律的层面加以固化,以确保国库集中支付的强制性实施;另一种则基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中的缺陷研究,主张淡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制度约束性,更着眼于现实实际地适应性实施,甚或主张适时、部分地取消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鉴于目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全国各高等学校的广泛推及,笔者依据目前高等学校国库集中支付的具体实践,归理出高等学校制度实施中的遇到的困难,进而引出对高等学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实践运作中的有益之见,以期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高等学校的顺利实施提供参考。

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的背景及意义

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实现宏观调控,加大监督力度,稳定经济发展,实现资金优化配置而对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进行的有益探索。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由政府财政部门对所有政府性收支实行集中收缴和支付的管理制度,通过国库单一账户对财政性资金进行集中管理,因此也称为国库单一账户制度,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有利于规范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利于建立有效的财政监督约束机制,促进经济环境的优化;有利于合理筹措调度资金,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有利于与国际惯例实现接轨,适应人世的需要。

(一)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背景 传统的财政支付制度是为适应原有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库资金分散支付制度。通常是先由本级财政根据批复的各预算单位的年度预算,将各项财政性资金分月或按项目进度拨付到各单位的银行账户上,由各单位分散管理,再根据需要自主使用和支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现代的公共财政体系正在逐步地形成和发展,传统财政支付制度的弊端也愈加明显,主要表现在:一是重复、分散地设置账户。在传统的财政支付制度下缴库、拨付都通过征收机关及预算单位设立的多重账户分散进行,降低了财政收支活动的透明度;同时大量的预算外资金游离于预算管理之外,弱化了财政资金的有效管理和全面监督。二是迟缓的信息反馈。传统的财政支付制度下,财政资金的收支都分散在各预算单位进行,财务信息传递、汇总的延迟,降低了会计信息资料的质量,难以及时为预算编制和执行分析提供可靠的依据,不利于宏观调控措施的有效实施。三是收入中的缺漏。在传统的财政支付制度下,收入执行时常容易发生征收管理的不严和疏漏以及退库的不合规范现象,从而导致收入环节中财政资金的大量流失。四是财政资金的分散滞留。传统财政支付制度下,财政资金支出的执行是按分散拨付,分期使用的模式运行的;拨付与使用的不同步,往往使得相当规模的财政资金沉淀于各预算单位,财政资金难以统一调度,造成大量资金闲置而国库资金缺乏的局面。不仅导致了低下的资金使用率,而且给资金的截留、挤占、挪用创设了条件,易导致腐败现象。五是财政资金监督的滞后性。传统的财政支付制度对财政资金的规范使用往往只能实施事后监督,财政资金的用途和流向难以进行实时控制,使得资金的使用缺乏预见性和计划性,加大了预算执行的随意性。由上述分析可见,传统的以设置多头账户为基础的财政性资金分散管理的制度,已背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平、效率的基本要求,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财政资金管理的需要,必须加以变革,构建出适宜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有效的财政资金管理制度。

(二)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意义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现代的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财政资金管理制度,又被称作国库单一账户制度,是指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通过健全的财政支付信息系统和银行间实时的清算系统,对财政资金进行集中收缴和拨付支出,政府财政部门对财政资金的分配、拨付直至收款人账户的全过程实施直接监督和有效控制的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要求各预算单位根据商品或劳务的所需提起申请,由国库集中支付机构进行严格地审核后,批复并直接通过单一账户体系支付给收款人,实现了财政资金支付使用的“直达”,有效地减少了国库拨出资金的库外沉淀和闲置浪费,对现代财政国库管理体系持续、稳健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有利于规范财政资金管理,严肃财政预算纪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规定各预算单位取消自行开设的预算内、外资金账户,将所有资金统一集中于专设的单一账户中。改变财政资金层层拨付、多环节运行和多头账户的分散管理,实现财政资金的集中直接拨付。单一的结算环节,简化的运行模式不仅加快了财政资金的到位速度,而且有效地降低了财政资金的缴拨成本,同时也强化了预算执行的严格性,从根本上杜绝了财政资金的滞留、截留、挤占和挪用。二有利于提高政府对财政资金的调控能力和使用效率。各预算单位专设的国库分账户和分类账户,明晰地反映出各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使财政部门能够全面地掌握所有财政资金的使用状况。同时,预算内、外资金的集中,各预算单位沉淀的资金统一汇集于国库,增加了财政资金的可调度总额,更利于财政资金的统筹安排和整体运作,不仅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而且增强了财政部门的宏观调控能力。三是有利于提高依法理财水平,加强执行过程的监督。国库集中收付将财政资金的使用指标与现实资金相分离,现实资金的所有支出拨付均需经财政部门的审批才能实现,财政部门能够有效地监督和控制财政资金使用地全程,保证了财政管理和财务运作信息的通畅、透明,加强了内部的监督控制,提高了办事效率。四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有利于防止腐败现象的滋生,促进廉政建设。集中支付制度加强了财政部门对各项收支的审核和监督,使所有预算单位的财务账目、资金来源和使用去向,都纳入到合法、规范的管理之中,提高了收入来源和资金使用的透明度,杜绝了各种不合理的违规、违纪支出,从源头上防范和治理了腐败,促进了廉

政建设。五是有利于规范财务运作,提高管理水平。财政资金的集中管理将原有的事后监督变为事前或事中监督,严格规范了预算执行中财政资金的用途和流向,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对在建项目的实时监控,掌握了进展分期支付的主动权,从根本上防止了财政资金的闲置和浪费。控制了预算执行的随意性,确保了财政资金的计划使用,加强了财政资金的预算编制和使用申请的计划性、科学性及规范性,提高了财务管理水平。

三、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方式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的关键在于财政资金支付方式的重大变化,主要是根据财政资金的不同支付主体和支出类型,采取不同资金运作方式即财政直接支付制度和财政授权支付制度。

(一)财政直接支付制度 所谓财政直接支付是指由财政部门通过统一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直接将财政资金支付到商品、劳务的供应者或用款单位账户的资金运作方式。通常预算单位的工资性支出,工程性支出中的设备采购、建筑安装工程、工程监理等支出,以及集中性政府采购的物品和服务等支出应实行财政直接支付的方式。在具体实施时,首先要由预算单位依据批复的部门预算,按月向财政部门报送财政资金的使用申请;当预算单位发生实际的业务支付时,再向财政支付机构提出支付申请;财政支付机构根据批复的部门预算及资金使用计划对支付申请进行审查核实,确证无误后,即向银行发出财政资金支付令,并通知中国人民银行国库,由银行进入全国银行清算系统进行实时清算,通过转账或国库支票支付的方式将财政资金从国库单一账户直接拨付到收款单位的银行账户。

(二)财政授权支付制度 财政授权支付是指财政部门在指定的银行为预算单位开设零余额账户,再由预算单位自行发出支付指令,通过转账或现金支付账目的支付方式。通常预算单位一般的小额支出和零星支出要实行财政授权支付的方式。在具体实施时,首先应由预算单位依照批复的部门预算和资金使用计划,向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申请授权支付的月度用款限额;再由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将已批准的限额通知银行、预算单位和中国人民银行国库;在预算单位发生实际的业务支出时,由预算单位在月度用款限额内,自行开具资金使用支付令,并与国库单一账户进行清算。在授权支付中,银行的零余额账户应在每天实行支付后,同国库进行资金清算,始终保持账户的余额为零。该账户应定时、定量地进行国库清算,并定时将账户资金的使用情况向财政汇报。由于银行间的结算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实时进行的,因而财政专户和预算单位的零余额账户在每次结清后余额都为零,并且财政资金的所有日常节余都保留在国库单一账户之中。从国库分散支付制度转变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使各预算单位沉淀的财政资金全部集中于国库,加大了财政实有资金的储备量,提高了财政部门的宏观调控能力和资金使用效率;财政部门依据预算的指标决定财政资金的支出,掌握了资金的支付权;直接支付到商品或劳务供应者的账户,既省略了繁冗的中间环节,又可以掌握每笔资金的最终去向,从根本上杜绝了预算执行的违规现象。

四、高等学校国库集中支付的困境分析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高等学校的实施,加强了财政对高等学校预算执行的监督和管理,虽然没有改变高等学校支出的权限,高等学校原有的财务运作管理方式却产生了极大的变化。在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得到加强的同时,由于传统理财观念和配套措施的滞后,也不可避免地使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的一些方面遇到困难。

(一)高等学校理财地位的转变 在高等学校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要求高等学校将所有的财政性经费及业务性收入全部上缴到财政统一账户下的分类账户中,由银行代收和财政统管,并且财政资金的支出也须经财政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使用。高等学校这种资金缴拨支付的财务运作方式,不仅打破了传统依据财政部门下达的预算指标自主使用经费的财务管理格局,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高等学校资金使用权限向财政部门的集中,改变了高等学校传统资金管理的观念与方法。虽然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明确规定坚持预算单位的资金性质不变、资金使用和财务管理的权限不变及财务机构不变的“三不变”原则,不改变高等学校资金的支配权与管理使用权。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已将高等学校预算内、外的所有资金全部上缴到财政统一管理,高等学校的财政资金支出须经财政部门进行最终的审批方能支付,财政部门监督和控制了高等学校财政资金从预算到支出的全部运行过程。这样,高等学校为保证办学、发展的正常资金运转,就要在编制预算时,全面、科学而准确地预测到自身全年所可能发生的全部业务情况,编制写入预算,申请充足的财政资金额度,使高等学校年度资金的支配、管理和使用拥有足够份额和支配度,减少财政审批束缚的压力。显然这样的做法有极大的难度。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全新的举措,没有过往的经验可循,人员的思想及业务素质都有待提高。一些财政人员认为国库集中支付就是对财政资金一切权限的上收,高等学校的日常开支的审批,有时需要多次往复才能落实。因此,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后,高等学校的财务管理权特别是财政资金的审批权和调度权已在实质上很大的程度上收归于国家财政,高等学校的财务管理活动被压缩成单一的预算管理活动,理财主体仅剩下单一的预算自主地位。

(二)高等学校预算管理的窘境 高等学校是以支出为目的的非营利组织,预算管理是其最重要的管理方式,规范和调节着高等学校的财务收支。以往高等学校的资金存放在其账户上,预算中没有立项的可调整追加,已有的项目资金也可挤占挪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财政资金不再直接下拨到各高等学校,而是由高等学校根据财政部门审核通过的部门预算编制用款计划,报经财政部门批复后,在批复的计划内分别以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的方式使用资金,而用款计划编报和批复的依据就是高等学校的部门预算。财政部门对高等学校的预算资金进行事前、事中的监督,把对支出预算总额的控制变为对每笔支出的控制,且进一步明确了“有预算才能支出”、“预算支出渠道不得随意变更”等硬性的规定。高等学校不能再随意地调整与追加预算。尽管财政部门允许调整预算,但要以待调整项目事先有预算为前提,调整程序繁琐,批复时间滞后,当高等学校突然面临新情况或新需要时,就会因受到预算的限制和财政的约束而没有可用的资金。因此,高等学校在编制预算时,必须提高预算编制的前瞻性、准确性、科学性和全面性,科学、合理、规范地统筹安排预算资金,建立科学的预算定额和指标体系,尽可能地细化预算编制,对各项专项支出设立项目库管理,保证专款专用,使所有的财政资金支付都有明细的预算依据。但高等学校可能由于传统思维及管理模式的影响,很难做到全面而周到,并且目前高等学校正处于快速的发展期,会有许多难以预料的资金支出,高等学校预算的不确定性难以避免,高等学校的预算管理不可避免地要陷入窘境。

(三)高等学校资金筹措的窘境 新时期高等学校的蓬勃发展及大规模的扩招和基础建设投资,需要大量的资金储备,单纯“等、靠、要”的财政拨款已入不敷出,广开门路、多渠道筹措资金成为高等学校财务工作顺利运行的关键。目前高等学校的资金来源

除了财政拨款,还有科研项目费、学杂费等业务收入。但这些收入来源并不足以支撑高等学校生存与发展的资金需求,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高等学校仅靠自身的创收很难弥补。因此,银行贷款已成为高等学校当前筹措资金来源的重要途径。同时,银行为了提高资产收益,降低贷款风险,在高等学校有存款和收费权作质押的条件下,往往更愿意主动为高等学校提供信用贷款,缓解高等学校资金来源的匮乏。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取消了高等学校开设在商业银行的所有账户,代之以在指定商业银行开设的零余额账户。零余额账户只有计划额度,没有实体资金,余额保持为零即没有现实的资金存款。这样,高等学校失去了原有银行存款实体资金的沉淀和收费管理权的质押筹码,导致银行顾及信贷风险而不愿继续出贷,堵塞了高等学校向银行融资的渠道,降低了高等学校资金筹措的能力,增加了高等学校的筹资压力。

五、高等学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的对策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高等学校的实施,摒弃了高等学校财政资金传统的分散支付方式,强化了财政资金的支出管理,克服了经费使用的主观随意性,增强了经费预算的准确性和严肃性,改变了高等学校原有的财务管理运作方式,大大提高了高等学校的财务管理水平。但传统思维管理模式的残留及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本身的欠缺,在制度的实际执行中,不免有一些难尽人意的地方。只有打破传统的思维管理模式,不断地探索、创新,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才能确保高等学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顺利实施。

(一)进一步规范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促进国库集中支付的良性运作 一是明确规定成员间的权利和义务。科学地界定国库支付中心的权利和义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预算执行的关键性制度。国库支付中心具有分配预算、拨付资金、审核和监督业务支付的权利和义务。权利、义务的明确界定,将国库支付中心职权的行使限定授权范围之内,防止了超越职权、现象的发生。为国库集中制度在高等学校的实施开辟了广泛的空间。明确高等学校的权利和义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高等学校具有向国库支付中心上缴全部资金来源的义务,又有按预算指标申请资金支付的权利。权利、义务的明确界定,确保了处于劣势的高等学校权利的有效行使,又避免了义务范围之外的超额负担,促使高等学校国库集中支付的良性运作。二是制定国库集中支付合理、可行的固定程序。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关键在财政资金的支付进程。合理、可行的程式化支付程序,不仅可以减少遗漏、差错的产生,还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保证高等学校业务需要的及时支付。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控制国库支付中心的权利在既定范围内中运作,增强国库集中支付的透明性、公正性和规范性,促进高等学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公平、有效的运行。

(二)强化高等学校的全面预算管理,确保国库集中支付顺利运行高等学校的财务预算是合理配置学校资源的有力手段。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严格了预算执行,明确了按预算支出,不得擅自改变预算渠道的硬性规定。高等学校只有编制出科学、充分的全面预算,才能避免资金使用中的短缺。因此,制定高等学校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强化全面预算管理尤为重要。首先,应制定资金开支的信息采集制度,明确信息采集的步骤和范围,确保采集信息的充分性、真实性和确定性,为全面预算的编制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其次,应制定全面预算的编制制度,明确预算编制办法和编制程序,采取零基预算或弹性预算等先进的预算编制方法,确保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到预算调整的规范实施;最后,制定全面预算的质量要求和纪律约束,建立科学的预算定额和指标体系,尽可能地细化项目预算,使所有的财政资金支付都建立在明细预算的基础上。保证各项预算定额的科学、合理、准确、详尽,严格控制各种非预算的随意性开支,增强预算编制的严肃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并根据资金性质区分财政性资金与非财政性资金,确定适用的财政支付方式。另外,在全面预算的编制中,还应适当地考虑到或有事项可能产生的预算支出。根据或有事项发生的可能性,估算预算资金的使用量,编入年度预算,实际发生时则会有备而无患;且当突发事件产生了意外的资金支出时,也可以通过预算调整加以弥补,有效地防范了预算不足的风险,促进了高等学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顺利进行。

第4篇:高中学校制度范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寒去暑来,一个学年度过去了。一年的辛勤,不懈地求索,有一个问题得到了答案:我们的路到底在何方?最后取到的真经是路在脚下。不得不说,漫漫人生内容丰富、精彩纷呈。感慨之余,自评自己应该是胜任了本职工作。在过去一年里,在自己的岗位上完成了应该和能够完成的一切工作。下面我分三部分将自己在20xx到20xx学年度的工作情况作一简要汇报,分别是所作所为、所得所获和所思所想。

首先说所作所为。

1、以身作则

既要做指挥员,同时又要做"士兵".一年来,我踏踏实实地落实上级与学校的各项工作。在"做"的过程中,我把以身作则、兢兢业业做为座右铭。既做领导、又做教师,以身作则、默默工作。

2、努力学习,提高工作水平。

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做学校领导也一样,要更好地适应业务工作,更好的指导、解决老师们在教育、教学中碰到的学术问题,自己必须具有较丰富的业务、管理能力及理论水平。一年来,我不断学习。我积极参加"新课标、新理念、新策略"等的学习,使自身的业务能力不断得到提高,能及时把握不同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脉膊。

3、不断改革创新,促进学校不断进步。

在分管初中教育教学工作和具体分管毕业班工作的决策、组织、指导等过程中,注重以改革的眼光,创新的意识来思考工作。一年来,在开展教学教研常规教学检查、新青年教师培养、毕业班教学工作研讨中,本人都尽职尽责,使工作一步一个脚印。

4、与领导、老师团结协作

学校领导犹如火车头,领导和谐的分工协作与同心协力是做好工作的关键,而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落实在于每一位教师,我们的教师队伍又是富有创造力的群体,充分发挥教师的工作潜能,是保证各项工作卓有成效开展的前提。因此我始终明确自己的职责、摆正自己的位置,坚持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努力营造领导与领导、领导与老师之间融洽的工作关系是我工作与做人的根本。一年来,我始终抱着"学无先后,贤者为先"的思想,虚心学习、尊重老师,与领导、老师团结协作,能及时征求曾伟校长、教导处领导及老师们的意见,形成共识。使各项工作更有条理、更为落实、更有效果。

5、积极组织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我们始终坚持走"以教带研、以研促教"的路子,在做好教学常规工作检查、督导的同时,亲临课堂听课,及时与老师沟通与探讨课堂教学改革试验中碰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领导重视与积极的参与,教师也就有了积极性,效果也就会逐步显现。一年来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之所以能稳步提高,归根到底就是学校班子把教学科研与质量视为学校的生命,老师把教书育人视为天职,把改革创新视为立教之本。

6、科学抓毕业班工作

第一、设定目标,制定了科学有效的毕业班工作计划。

第二、注重毕业班阶段工作总结、研究、制定并落实有效的阶段工作措施。

第三、建立信息资源档案,深入教学的各个环节,注重跟踪调研,跟踪检查敦促,及时纠偏。

第四、亲自蹲点难度大的班级,了解学生的问题,协助班主任工作。

7、努力尝试适合农村学生的物理教学方式

第一、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生活中的物理,从生活到物理。

第二、努力把物理知识拿来解决生活中简单的物理问题,又从物理回到生活。

第三、钻研教材、新课标,研究中考题,设计行之有效的《导学方案》,通过《导学方案》引导学生学习物理,训练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基本的分析概括能力、整理学习材料的习惯、梳理自己学习问题的习惯、及时解学习障碍的习惯、独立思考研究的习惯、总结思维方法的习惯。

第四、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善于、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形成学习物理的好的思维品质。

第二方面说说我在过去一年的所得所获。

2015到2015学年度的工作,让我有两大收获。

一是收获了幸福。

有幸的是,我在过去的一年就已经体会到了工作的幸福。我的幸福感来自工作当中,在和学生一起的交流和学习中我体会到了做教师的快乐;在和同事的一起交流学习中以及和其他领导的分工合作中我体会到了和谐,在此我要向支持我工作的所有的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第二是收获成功,收获了被认可的满足。

分管的毕业班工作又取得了升学率镇金片区第二的成绩,实现了既定目标,超额完成了教办交付的升学任务,又续写着雷家九义校的辉煌。通过不懈的努力,初二年级有了惊人的进步,优生由初二上学期的片区第五,一跃到了片区并列第三,前100名我们增加到了16名,前两百名,我们增加到了29名,只比龙云35人,赵家32少,为下一个初三年级再铸辉煌又踏出了坚实的一步。初一年级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前200名中,清风、龙云30人,镇金。赵家28人,我们有24人(其中前100名有11人),我们排片区第五,和上学期的的片区倒数第二相比,也取得了惊人的进步(上期仅仅比付家坪多几人)。教研工作也圆满地完成了计划任务,基本实现了教研目标。

在过去的一年中,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成绩,期末考试中物理学科上学期片区两个同学得满分,我所任班级班就有其中之一。本学期片区三个满分的同学全部在我所任教的班上,综合评估片区在片区20个教学班中第二名(片区还有学校分流出了优生集中班)。学生形成学习物理的潜在能力,为进入高一级学校的物理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承担的教学工作和初中教学管理工作都获得了学生、家长的认可,也获得了同行的认可,我感到特别的满足。

第三要说说我的所思所想。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注重将学习、实践和思考结合起来,用阅读、交流弥补自己的不足。

今天我要与大家分享一点体会和感受。" 只有感觉到工作是一种幸福,你才能对工作充满激情,才能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优质高效地完成任务。"

小学教育成了我们的忧虑,现在小学师资匮乏,举步维艰,年龄大的身体、精力不好,年轻教师不成熟,教师负担重,人员流动大,给分管领导一种巧媳妇难做无米之炊的感觉。导致学生进入初中后基础薄弱,给初中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希望以后尽力想办法解决小学教育所面临现实问题,为我们教育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初中教师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在班级管理,教学研究上我们还有许许多多的事情要做。

学校的管理制度和措施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落实。

通过思考和实践,我找到了自己工作中的差距和不足,在平时的工作中移情体验、换位思考还做得不好,老师要多关注学生的感受,领导要关注下属和教师的感受,下属要关注领导的感受,这样才能够让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不少的没有解决好的环节,在"细"上还做得不是很好,教学工作中有许许多多还需要探索的问题,在尝试中发现了许多需要改变的地方。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早日将自己的不足弥补起来,更好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大家,我相信来年我们还会一起见证奇迹。

我涂鸦一首七律 《雷家风》送给老师们,谢谢你们为学校所做的一切。

岁岁耕耘不畏难,比肩共勉力拔山。

披星戴月曾几度?踏雪经霜若等闲。

蜡炬成灰无悔去,春蚕到死有情牵。

第5篇:高中学校制度范文

一、重视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语文教学的新课标明确提出了语文教学的朗读目标。要求学生以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文章的内容和感情的基本目标,对学生朗读过程中的语音、朗读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等要求,同时也表明了新课标对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所具有的多样化教学功能,语文的朗读不仅能锻炼中职学生的朗读技巧,并且能帮助中职学生领略文章、形成切实的阅读体验和感受,形成特定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新课标对朗读在语文教学中重要地位的在另一个层面上的高度认同。朗读是综合运用思维、听觉、视觉等各种思维能力和其他能力的复杂活动过程,初步和浅显的阅读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个人交流能力、锻炼个人的口才,从朗读中提升自我的能力和信心,提高自身的组织能力,因此朗读是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实现有声课堂的直接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选择合适的朗读材料

中职语文的朗读教学应建立在对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基础之上,对朗读的重视是在精神层面上建立了语文教学的情境,使学生重视语文的教学,从而达到较好的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教师在朗读教学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朗读材料,实现语文朗读的教学目标,使中职学生在体会语言和韵律过程中逐步感受到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感情表达,实现学生与作者的“交流”,为实现较好的教学效率,教师应选择适合朗读的材料,朗读材料的选择不仅仅限于教材,可以是趣味性较强、文字精美、篇幅较短的作品中选择风格不同但含义和感情表达强烈的作品作为朗读教学的素材。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朗读之前收集相关的资料,运用多种方式加强学生对朗读材料的理解,使学生在朗读中获得强烈的情感和优美文字的冲击,从而激发学生的朗读和阅读兴趣。

三、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朗读教学模式

语文的朗读教学要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则必须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朗读教学模式,朗读教学的开展应建立在教师对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水平甚至是阅读兴趣等方面的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把握,从而确定朗读教学的具体目标。由于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相应的学习基础不尽相同,在朗读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分层的教学模式,对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朗读要求,因材施教从而获得较好的朗读教学效果。对一般学生的朗读要求读音准确,停顿适当。对于语文基础较好的学生不仅要求读音准确,并且应达到流畅的程度,同时在阅读中对文章感情进行充分把握,从而通过朗读提高语文教学的感染力,具体教学模式充分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四、创设朗读教学情境

语文的朗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达到与作者交流,从而形成自我认识和提升的最终目的。是在朗读过程中进入作者创设的情境中,并通过想象实现感情的领悟和升华,使朗读的材料具有了个人的感情和体验,带领学生深入朗读的情景中,实现较好的感情交流和体验模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实现对学生理解和把握文章能力的提升,在学生朗读前展示相关的背景资料,使学生对所要朗读的材料有深入而独特的理解,创设朗读教学的预环境。教师可运用教室的多媒体设备展示各种朗读材料相关的资料如音频、视频和图片等,在朗读开始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朗读前调动其想象力,通过学生的自我联想创造朗读的教学情境。最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实现深刻的朗读体会,最终形成自主思维能力。当然,良好的教学氛围的创设应建立在选择合适的朗读材料的基础之上,否则即使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学生也很难形成深刻的朗读体会。

第6篇:高中学校制度范文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日渐突出。特别是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学籍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就要随之提高,以强化高校的人才管理。这就需要学籍管理制度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树立人本理念,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渗入其中,并将法治建设运用于高校学籍管理工作中,以完善学籍管理制度。

关键词:

学籍管理;制度;人才培养;人本理念

我国进入到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发展时期,高校管理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化。特别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对于高校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力。高校要适应时展的要求提高教育管理质量,就要发挥学籍管理的杠杆作用,将学籍管理作为管理育人的重要条件,以确保在学籍管理获得预期成效的同时,真正意义地实现高校学籍管理改革[1]。加大学籍管理制度,就意味着对学籍管理制度根据高校改革的需要进行调整和完善的同时,还要树立与时俱进的创新思想,将人本理念渗入到学籍管理制度中,以促进高校人才培养。

一、学籍管理制度的涵义

(一)学籍管理制度的概念界定

学籍管理制度是对学生由入学到毕业全过程实施制度化管理的制度体现,属于是高校教育行为的规范性文件,关乎到学生身心发展。其中所涵盖的内容包括学籍管理、校园管理秩序、开展校外活动以及奖惩办法等等。

(二)学籍管理制度的特点

1.学籍管理制度的权威性

学籍管理制度具有权威性,其作为一项学校管理制度,以法律的形式向高校延伸,在此基础上将高效教育管理框架建立起来。可见,学籍管理制度并不是简单的规范性约束机制,而是对于群体或者个体的不同需求发挥协调作用,以做到有章可循。学籍管理制度的权威性还体现在对学生学习及生活行为的约束力上,通过制度化管理,对学生以监督、规范,以发挥其约束性管理机制。同时还要起到制度化引导作用,如果学会违反制度规定,就要接受惩罚[2]。

2.学籍管理制度的教育性

学籍管理制度所发挥的作用,是适应高校管理价值理念,对学生发挥教育引导的作用,所以,其具有教学管理服务性特点。学籍管理制度的教育引导性体现在学生管理的基本途径和所采用的方式上。对于没有正确接受学籍管理制度引导的学生,要采用惩戒的方式对学生违反纪律的行为以处分,以警示在校学生对学籍管理制度的重视,其最终目的是规范教育。特别是在学会行为规范方面,要求学生要按照公共规则行事。在校的每一名学生在学籍管理制度面前,都要无一例外地严格遵守[3]。

二、学籍管理制度需与时俱进

(一)学籍管理制度中要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传统的学籍管理制度中,所强调的是学籍所发挥的监督功能,注重对学生的学习纪律以及考试进行管理。目前国家重点强调素质教育,就需要改善学籍管理制度中的有关内容,以创新思维做好学籍管理工作,以做到与时俱进地探索出符合现代化高校发展的学籍管理途径。在学籍管理制度中,要特别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更好地发挥学籍管理工作的教育功能,并对于学生具有正向引导作用[4]。要将学籍管理制度的时代性体现出来,就要从当前的教育新环境出发,结合大学生新的思想观念和新的思维方式,对于学籍管理制度以重新审视,并处理好监督管理与教育激励之间的关系,实施学籍管理制度的创新,发挥学籍管理的主动性。学籍管理人员要本着服务意识,明确学籍管理仅仅是高校管理中的一个环节、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其关键在于更好地培养人才。

(二)学籍管理制度中要注重人才培养

高校大学生具有极大的可塑性,他们对于周围环境中的各种事物都极为敏感,由此而形成的观念意识成为他们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基础。处于市场经济环境中,受到世界经济文化的冲击,大学生由于缺乏良好的判断力而接受更多的负面信息,对于其观念意识产生负面影响。这就需要将人本观念引入到学籍管理中,从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角度出发,对学生以教育,还要通过宣传途径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提升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学籍管理制度中,强调服务性就是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将学籍管理制度中的各项要素以多种活动形式展开,帮助大学生明确人生目标,责无旁贷地完成学习任务[5]。当学生专心于自己的学业,并注重自我角度时,违规违纪的现象就会自然减少。学籍管理制度要做到与时俱进,就要注重新形势下教育环境的改变,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展开教育,以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高校学生管理质量。

三、学籍管理人员需与时俱进

(一)学籍管理人员要强化服务意识和法制意识

学籍管理工作具有严肃性特点,要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展开。由于学籍管理工作关乎到学生的前途,因此要在强化学籍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的同时,还要增强法律意识,以使学籍管理制度更为健全。

1.学籍管理工作人员要加强服务意识

加强学籍管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是适应目前高校教育管理要求,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尊重。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学籍管理作为一项业务性工作,其工作的展开要发挥时效性,就需要学籍管理人员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将繁杂的工作秩序化展开。学籍管理可以具体到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点点滴滴,特别是学会将考试成绩录入,不能有丝毫的差错,因此,学籍管理人员要具有较高的职业责任感做好每一项工作[6]。

2.学籍管理工作人员要加强法制意识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依法治国,高校的学籍管理人员就要增强法制意识,做到学籍管理制度健全而规范,各项程序符合管理规定,以符合依法治校的要求。学籍管理制度建设的规范化是学籍管理法制化的基本要求,一方面维护了学籍管理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合法权益以保护。“依法治校”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的实施,使高校具有了自主办学、自主招生、自主管理的权力,在法律监督下,学校对于学生具有惩处的权力。在对学生进行惩处的时候,要做到广泛调查、接受申辩和抗辩,并以书面形式出示处分决定。对于严重违反校规的学生,学校做出退学等严重的处分,要求按照规定层层审批,并在主管高教部门备案[7]。由此可见,学籍管理是一项标准化过程。

(二)学籍管理人员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

学籍管理人员素质直接关乎到学籍管理的质量,并影响到高校教育管理质量。从目前高校学籍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来看,不仅人员配备不足,而且多数人员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随着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就要根据高校发展需要对学籍管理工作人员有计划地开展培训,以作为超前人才投资。通过培训,不仅要提升学籍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更要引导学籍管理人员注重自身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信息技术渗入到学籍管理工作中,更需要学籍管理人员具备自我提升信息技术处理意识,从业务能力的角度出发,不断地提升自己,能够运用计算机技术处理各项学籍管理工作内容。

四、在工作中培养以人为本的意识

(一)强化学籍管理制度的适应性,促进人才培养

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信息技术促进了国内外高校间的交流,使得国内高等教育改革向国际化方向发展,学籍管理制度适应高校发展需求而多样化展开。在高校的人才培养中,学籍管理制度占有重要的地位,人才校际间的流动,由于学籍的存在而实现了高等教育资源上的交融,使得人才转换相互衔接,实现了高校间的互惠共赢。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渐向大众转型,高校的教育意识也要相应地做出调整。学籍管理人员要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角度出发,发挥学籍管理“引导”作用,这就需要学籍管理人员转变管理理念,在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等构建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8]。

(二)建立开放性的学籍管理制度,尊重学生的学习自由

随着我国高校管理逐渐与国际并轨,在教育制度上也发生了很大改变。传统的百分制学科考试制度逐渐转为学分制,这对于我国的高等教育而言,是一次质的飞跃。学分制意味着学生具有学习的自由,可以从个体发展的角度出发选择知识,构建符合自己的知识结构。高校的学籍管理制度改革,就要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还要从适应社会需要的角度出发,对学生以引导。这就意味着,高校学籍管理制度要尊重工作实际,树立多样化人才培养观念,注重学生的终身教育,并在学籍管理的运行机制中有所体现,以使高校的学籍管理制度摆脱刚性管理,逐渐向以人为本的柔性过渡,其目标是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在高校的管理工作中,学籍管理是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对于学生的基本情况、教师的教学情况以及教学管理秩序有所掌握。随着高校教育改革,学籍管理人员要与时俱进,本着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对学籍以主动管理,充分地发挥学籍管理制度对学生的引导性作用,以稳定高校教育环境,促进高校发展。

作者:保琳 单位:江苏省南通大学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林静,陶爱萍.我国近二十年高校学籍管理制度理论研究综述[J].江苏高教,2012(1):60-62.

[2]陆羽红.对高校学籍管理制度中“以生为本”理念的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文化视窗,2012(3):233-234.

[3]胡胜良.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探索[J].山东纺织经济,2010(11):37-39.

[4]丁晓丽.新形势下高校学籍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12(6):72-75.

[5]高炜森,解媛,何影.规模发展下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1):84-85.

[6]李萍.在高校学籍管理中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途径探索[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22-23.

第7篇:高中学校制度范文

关键词:文本阅读;生命化教育;教学策略

G633.3

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篇目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高考的重要考察内容。改变对传统篇目阅读的教学设计和方法,以文本为载体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对传统篇目的兴趣,真正实现生活化的文本阅读,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功能。下面结合《祝福》、《项脊轩志》、《品质》等文章具体谈谈我的教学改革。

一、 今为古用,碰撞特殊的时代气息

教了几遍《祝福》,笔者要么以祥林嫂“初到鲁镇”、“再到鲁镇”、“沦为乞丐”三次肖像描写为主线,了解不幸经历的同时探究祥林嫂的心理变化及悲剧内涵;要么以鲁镇的各色人来反观祥林嫂死亡的必然性。但时代的局限性和距离性让学生很难,甚至不想走入。课堂上当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时,学生竟然脸上挂着笑意,我的内心波澜起伏,是什么让他们这么无情?后来的尝试让我懂得是我们的教育扼杀了学生和鲁迅的亲密接触。

在新的教学尝试中,我试图以近期越南新娘集体逃跑为引,通过农村迎娶一个越南新娘花费15万左右为例,联系现代社会中的生活方式和处事文化分析在《祝福》中出现了的一些数字及其背后隐藏的文章内涵。比如婆婆能从鲁家轻易支走祥林嫂的工Y,并且能以80千把祥林嫂一抓一困一塞就卖到深山野ァO榱稚┑纳砑凼怯伤来定?婆婆有资格定吗?以此引出封建宗法制中的夫权;而贺家サ娜嗣娑韵榱稚蛩雷油龅谋惨遭遇采取了收房、赶走的态度,让学生了解封建族权对祥林嫂的残害;祥林嫂辛辛苦苦一个月只能挣500文钱,两个月才能买一盘“物美价廉”的清炖鱼翅,将其与现在的保姆工资和鱼翅的价格进行比较,反思鲁四老爷对祥林嫂经济上的盘剥。且深层次探究鲁四老爷的“吝啬”原因,可引导学生从鲁四老爷在祝福中的花销、祥林嫂的处境、对祥林嫂前后的态度变化等几个方面思考封建政权对劳动人民的煎熬,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走投无路的祥林嫂用2年不吃不喝的工钱捐了门槛以获得“神奇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的心理安慰时,可见封建神权对下层人民的毒害之深。由此以现代生活关联特殊时代,让学生在好奇和探索中乐于接触、研读文本,以构建语文学习中最重要的和文本对话、和作者对话的良性学习模式。

二、 以言利导,感知细微的情感内核

于漪老师说语文学科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讲解《项脊轩志》之前,我就在思考这节课的育人价值何在?我们应如何把这些价值传递给学生?由“多可喜”转到“多可悲”的探究,作者背负的沉痛学生很难体验。为了带领学生进入情境,用悲凉的《二泉映月》作为背景,让学生感知文本。

语言是文本的核心,是学生走向作者生命的密码。没有对语言的品味,学生便不能触摸到作者曲折隐晦的情感。这篇文章被誉为“明文第一”,它在琐碎平淡背后蕴含感人的情怀,于是请学生勾画出自己认为平淡中蕴含深情的语句。例如分家的部分,从一个“百年老屋”到如今的“陈泥渗漉,雨泽下注”的陋室,学生从第二节中抓住了一些细节。“内外多置小门墙”,中国是一个十分重视孝道的国家,注重享受天伦之乐,分家后门多了,墙多了,形象地呈现出大家庭四分五裂的现实状态,昔日的暖意融融的人情往来产生了隔阂。血缘亲情被“往往而是”的小门墙隔断和割裂得支离破碎。“鸡栖于厅”中“厅”是古代大户人家用以会客、宴请客人的地方,室内讲究,装饰典雅,体现出家族的声望和实力。而此时“鸡栖于厅”,足见大家族的衰败和颓废,往日的繁华不复存在。“东犬西吠”有的认为这句是东西家的狗相互对着叫喊,但古语云“一犬吠形,百犬吠形”。因此笔者认为,此处表示住处相近犬声相闻,以此来展示从原本的钟鸣鼎食的大宅院变成了鸡犬不宁的大杂院。“庭中始为篱,以为墙,凡再变矣”,由“篱”到“墙”,“篱”通常是临时性的,是有空隙的,而“墙”则冷冰冰的,彻底地决绝地分割了家庭内部关系。再如作者在描写大母的时候,“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中充分展示了喜忧参半的复杂情感。 “以手阖门”,去想象一位老妇人在看到自己的孙儿认真苦读后的动作轻微,怕惊动了勤奋的孙儿的情景,担心轩外人来人往的走动声影响到孙儿。《项脊轩志》借助日常生活的细节场景抒发作者的感情,“于无声处听惊雷”,只有不断品味、慢慢咀嚼才能体味和发现文本的精妙和蕴含的深情。我们带领学生从语言的品读开始,紧抓细节,读出作者,更读出自我。

三、以辩带思,挣脱现实和理想的决斗

第8篇:高中学校制度范文

但从学生的前置性作业反馈中,我发现了这样几个问题:

1.准备材料内容繁冗庞杂,低效阅读。部分学生前置学习兴趣高涨,为课堂准备生成了很多学习材料,涉及作家作品、背景知识、写作风格、同类题材等,不一而足。而这些打印材料卷帙浩繁,学生难有精力和耐性全部看完。

2.家长参与度过高,学生自主过度。部分不擅长自主搜集学习资料的学生会放弃查找资料,或由家长包办。如此一来,既不能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又增加了家长的负担。

3.还有一部分学生或由于条件限制,或由于缺乏学习兴趣,放弃完成前置性作业。

第二天的新课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完成前置性学习的基础上开展的,而以上几种情况,对学生在生本课堂上的自主学习无甚帮助,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大有教师感叹,生本的自主学习还不如师本来得高效。

为此,我做出一种尝试,在布置前置性作业时,给予学生必要的前置性阅读资料,避免学生目标涣散的低效阅读。

【操作案例】

在教学《江雪》一课前,我设计了如下两个前置性问题:

1.老渔翁在冰天雪地中独自垂钓,你能想象老渔翁此时的心情吗?

2.《江雪》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成的?你认为柳宗元是个怎样的人?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作品。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郁郁不得志,于是,他寄情山水,借描写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诗中充满了寒意,带有淡淡的孤独,别有意味,从而使读者受到感染。这首诗,写景抒情,寓情于景,那江上清冷孤傲的飞雪,那任凭飞雪狂舞,仍“独钓寒江”的渔翁,莫不给人以深深的震撼!在诗人笔下,那位“蓑笠翁”的形象,是那样鲜明,令人难以忘怀。

由于四年级的学生生活经历、经验、理解能力有限,对于诗情较难感悟理解,所以课前应补充给学生相关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感悟诗人坚强不屈的精神,让课外的学习资料有机地与古诗融为一体,并为学生课堂学习古诗服务。

四年级的学生第一次尝试阅读鉴赏类的文字,存在一定难度,为了帮助他们抓住课外延伸阅读中的关键语句,从而联系新课的理解学习,我将重点句段加划横线,并提示“认真阅读资料,特别注意读读带下划线的重点词句”

在第二天的课前反馈中,我发现所有学生都完成了前置性的阅读,有一定的阅读质量,添加了标注,不再出现人手数张纸的未读资料。在课堂反馈中,大部分学生能够利用前置阅读中的话语构成自己的话语体系,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想法,既保留了个性化,也与文本本义不冲突,言之有理。课后,根据问卷反馈,大部分的学生对诗歌难点,有了主观感悟。

【分析评价】

课外延伸阅读的作用很多,本次教学尝试了其中一项:补充相关写作背景资料及诗歌鉴赏内容,来帮助学生学习古诗内容,体悟诗情。经过课题小组的讨论,我们认为还可以在课外延伸阅读的内容上加以突破,根据教材特点,把握本课教学目标,不光在“写什么”上补充背景阅读,帮助学生理解文意,体会思想情感,还可以在“怎么写”上提供有关“文章结构”“写作技巧”“叙述方式”等同类文章,唤醒学生已有知识储备,更好地开展新课学习。

【课外延伸阅读】

1.查资料了解诗人及写诗的背景,认真阅读资料,读读带下划线的重点词句。

柳宗元关心人民疾苦,忠心报国,他和几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立志改革现有的政治,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然而改革进展不顺,遭到皇帝和权臣的反对,被贬到永州当司马。

这是一个荒凉偏僻、人烟稀少的地方,政治抱负不得舒展,这对他来讲,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和柳宗元同去的有他67岁的老母,他们没有住的地方,只好借住在一间寺庙里。不到半年,老母病逝,住所连遭火灾。报国的崇高理想不能实现,又无人理解,心里非常难过,非常悲愤。《江雪》这首诗,就是在这个时候、这种情况下写的。

柳宗元虽然遭到许多人的排挤、冷眼,却不改变自己的做事原则和人生信仰。十年来,他除了继续坚持斗争,还撰文著书,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等作品。

2.《江雪》赏析。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郁郁不得志。他寄情于山水,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把我们带到一个幽静寒冷的境地。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这样一幅图画: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

第9篇:高中学校制度范文

关键词:高等学校;国库集中支付;预算管理

国库集中支付是将所有的政府性财政资金全部集中存放到国库或国库指定的银行开设的单一账户,所有的财政支出必须由国库单一账户集中拨付,是一种从预算分配到资金拨付、资金使用、银行清算,直至资金到达商品供应商或劳务提供者账户全过程的资金监控制度。

一、高等学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意义

相对于传统的国库分散支付制度而言,高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将发挥明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一)资金管理规范化,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国库集中支付能从制度上解决以往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截留、挤占、挪用等问题。在新的财政国库管理体制下,财政国库管理部门能够运用信息网络系统实行全过程监测试点单位的资金支付活动。

(二)收支活动透明,实现有效监督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以来,各高校都认真按照用款计划申请使用财政资金,资金使用的计划性、科学性和规范性得到加强。

(三)提高管理水平,加强会计信息质量

高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能从机制上保证财政各类收八及时、足额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改变了过去把资金拨付到各高校账户上由高校自行支付的做法,从支出源头上进行监督、控制。

(四)有利于加强预算管理

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倡导建立统一、高效、规范的预算资金申请与拨付体系,以进一步对预算资金的管理、使用进行监督约束,从而在预算的执行和监督方面树立了依法执行预算的观念。

二、高等学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所面临的问题

对高等学校来讲,国库集中支付还是一种新生事物。由于受传统的理财观念及相关配套改革措施建设滞后的影响,国库集中支付在给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带来正面影响效应的同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使高等学校的财务管理面临一些新问题。

(一)预算管理不能满足要求

国库集中支付要求高等学校的预算具体、准确、完整,但是目前高等学校的预算内涵不清,若干个会计主体的预算汇集到一张预算表中,导致预算或重复或遗漏,无法做到准确、完整,更难以据此执行。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不仅涉及到财政资金拨付程序、支付方式、账户设置的变化,而且会影响到财务部门的工作习惯和管理方式。除了需要设置专门岗位负责此项工作外,高等学校财务处还要对相关工作程序进行调整。对于备用金的提取和银行存款的支付,每一笔都要按具体的类、款、项填写支付令;对于现金的管理,按现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只需设一个现金科目,但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需要对零余额账户的现金单设科目进行核算,因此出现了两个现金科目,增加了出纳人员的工作量。

(二)一些日常业务受到影响

高等学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行,不仅给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的理念及方法带来了一定的变化,也对高等学校会计账户设置及有关业务处理带来了一定影响,在日常业务中产生了一些问题。

1 项目支出中保证金与往来款存在的问题

在政府采购制度下,由于货物的验收、项目的实施与货款的支付存在时点间隔,特别是一些构建项目的尾款需要在项目保修期结束后才支付,如按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处理,在采购和支付间隔跨年度时,对高等学校来说,会出现比较严重的账实不符现象,不能真实反映高等学校的经济活动全貌。

国库集中支付强调在支付的最后环节要由财政直接支付到供应商和劳务提供者,没有提及预算单位往来款项的处理。而往来款项是各个会计主体广泛存在和必然存在的财务现象。项目支出年终决算时是按照科目取数。正常一笔业务,当付款时一般都要留一部分质保金,等到一定时问,的确没有问题时再支付。但是在项目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因为一般年终时,本来项目已经结算完毕,却因有暂存款造成银行存款有结余,以致支出数与银行存款数不符,影响了年终决算报表,使得国库结余资金与财政拨款收支表结余不一样。

2 向后勤集团划款受到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高等学校进行了后勤社会化改革。但相关文件对于高校后勤集团经费拨付业务没有明确的规定。高等学校的后勤集团不是独立法人的集团公司,但其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在高等学校中承担了大量的后勤服务保障工作,高等学校必须向其支付相关费用。这些服务结算在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前分散拨款实有资金的体制下,根本不存在资金拨付问题,但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资金支付管理办法》的规定,一个预算单位只能设立一个零余额账户,而且不得向其下属单位拨付资金。这样必然使应由高等学校零余额账户支付给后勤集团的款项无法划拨,也势必影响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程。

3 加大了筹资难度

近年来,高等学校快速发展建设的经费来源主要依靠银行融资。向银行贷款已成为高等学校筹措急需资金的一条重要途径。银校合作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高等学校的跨越式发展,但是这种银校合作建立在高等学校和银行互惠互利的基础之上。在以前的财政分散支付体系下,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最终都会拨付到高等学校存款账户或支付账户上,由于高等学校在银行有存款,有收费权可以作质押,银行为高等学校提供贷款也能降低贷款风险,因此高等学校可以比较容易地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商业银行融资作为高等学校财务的一种重要的筹资方式,弥补了财政资金的不足,对我国高等学校近几年的跨越式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由于取消了高等学校在商业银行的账户,零余额账户由财政部门指定,其他商业银行可能会对高等学校贷款采取一种消极的态度。而且,即使和国库单一账户结算,因为余额保持为零,所以高等学校在指定银行以外的存款趋于零,没有了账户存款的质押,商业银行由于惧怕信贷风险而不愿贷款给高等学校,高等学校的存款利息收入也因此而减少,等于断绝了高等学校的这一个重要的筹资渠道。

三、完善高等学校集中支付制度的建议

我们应充分认识财政国库支付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建立健全高等学校内部的核算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积极稳妥地推进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改革。

(一)改革与完善预算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