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编号规则范文

编号规则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编号规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编号规则

第1篇:编号规则范文

【关键词】柴油机性能指标 柴油机型号 油 燃油 扭距 功率 转速

柴油机在农田作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在我县使用家用柴油机和拖拉机进行农田作业的农户已经越来越多,农民已经完全摆脱了日益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而走进了农业机械化时代。对于广大农机用户来说,要想使用好柴油机,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就一定要充分了解柴油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及其柴油机的型号编制,以便在购买和使用过程中能及时辨别,适时维修。

一、农用柴油机主要性能指标

柴油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包含的内容很多,但柴油机使用性能的好坏,主要用于动力性指标和经济性指标来衡量。

1.柴油机动力性指标主要指扭距、功率和转速。(1)扭距。柴油机飞轮上,对外输出的旋转力矩叫有益扭矩,简称扭矩。它是燃油在气缸内燃烧产生的热能使气体膨胀所产生的,除了克服机器内部各零部件的摩擦阻力和驱动各辅助装置(比如油泵、发电机等等)之外,最后传到飞轮上可以供柴油机对外使用的能量。在实际工作中,柴油机飞轮输出的扭矩与外界作用到飞轮上的阻力矩(外界负荷)相等。(2)功率。柴油机在单位时间内对外所作的功,叫做有效功率,简称功率。有效功率是发动机最主要的性能指标之一。它表明了一台发动机在单位时间内对外作功能力的大小和使用范围。按照国家标准(简称国标)规定的功率值,称之为标定功率。国际规定,发动机的标定功率,按照用途和使用特点分为以下五种:一是15分钟功率。为发动机允许连续运转15分钟时的最大有效功率,适用于需要在短时间内有良好超负荷和加速性能的汽车、摩托车使用的发动机;二是1小时功率。为发动机允许连续运转1小时时的最大有效功率,适用于需要有一定功率储备,以克服负荷突然增加的轮式拖拉机、船舶用发动机等等;三是12小时功率。为发动机允许连续运转12小时时的最大有效功率,适用于为需要在12小时内连续运转又需要充分发挥功率的拖拉机、农用排灌机械及工程机械用发动机等等;四是持续功率。为发动机允许长期连续运转的最大有效功率,适用于需要长期连续运转的农用排灌机械、船舶、电站用发动机等等;五是专业标准功率。根据本行业机的特点和要求而规定的其他种类的标定功率。(3)转速。转速是指发动机曲轴或飞轮每分钟旋转的圈数,单位为转/分。在缸径、行程等有关参数相同的条件下,转数越高,作功次数越多,发出的功率也越大。在柴油机的使用中,应当使转速达到标定转速,否则,柴油机发出的功率就达不到标定值。

2.柴油机经济性指标主要指燃油和油的消耗率。(1)燃油消耗率。在1小时内发动机所消耗的燃油量(对于柴油机来说即为消耗的柴油量),称为小时耗油量,计量单位是千克/小时。由于发动机功率不同,每种型号的发动机,其小时耗油量也就不同。所以,不能用小时耗油量作为不同发动机经济性能评定和比较的参数,而要用燃油率来表示。柴油机发出每单位有效功率,在1小时内所消耗的柴油量,称为有效燃油消耗率,单位是克/(千瓦・时)[克/(马力・时)]。即每发出1千瓦(马力)的功率,在1小时内所消耗的油量(克)越低,则柴油机的经济性能越好。耗油率和小时耗油量有如下关系:耗油率=小时耗油量/(功率×1000)[克/(千瓦・时)或克/(马力・时)。柴油机通常在使用说明书中,标明12小时功率时的耗油率。(2)油消耗率。油消耗率也是评价柴油机经济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其计算方法与燃油消耗率相同,也是[克/(千瓦・时)或克/(马力・时)。油消耗率高时,不仅浪费能源,而且也会对柴油机工作产生不良影响。

还需要注意:非常动力性指标和经济性指标,虽然是评价一台柴油机的主要性能指标,但衡量柴油机的性能时,还要考虑其可靠性(指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实现规定功能的能力)和有效性。有效性包括无故障性(指在一定时期内,不出故障的性能)、维修性(指适用进行技术维护和修理来预防和消除障碍的性能)、保持性(指在一定的储运期后,保持规功能的性能)和耐久性(指使用期限和技术寿命)。另外,还要考虑启动难易程度及成本等等。

二、柴油机型号编制规则

柴油机发电机组是以柴油机作动力,驱动同步交流发电机而发电的电源设备。为了便于生产管理和使用,国家对柴油机发电机组的名称和型号编制方法做了统一规定,柴油发电机组的型号,为了便于柴油机发动机的生产、管理和使用,国家标准(GB725――1991)“内燃机产品名称和型号编制规则”规定,发动机型号的编制应当能够反映它的主要结构及其性能。国家标准规定的发动机型号的表示方法、排列顺序及其各符号所代表的意义是各不相同的。举例如下:(1)165F型柴油机―表示单缸、四行程、缸径65毫米、风冷、通用型;(2)R175A型柴油机―表示单缸、四行程、缸径75毫米、风冷、通用型(R为175产品换代符号,A为系列产品改进的区分符号);R175ND ―表示单缸,四冲程,缸径 75mm ,凝气冷却,发电用 (R 含义同上 );X4105 ―表示四缸,四冲程,缸径 105mm ,水冷 ( 这里取 X 表示系列代号 ) ;495T ―表示四缸,四冲程,缸径 95mm ,水冷,拖拉机用。(3)S195型柴油机―表示单缸、四行程、缸径95毫米、风冷、通用型,S表示采用双轴平衡系统;(4)185N型柴油机―表示单缸、四行程、缸径85毫米、凝气风冷、通用型。

第2篇:编号规则范文

第二条、发行人编制财务报表附注时,除应遵循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有关财务报表附注的一般规定外,还应遵循本规定的要求。

第三条、发行人在主要会计政策中披露如下内容:

(一)在合并会计报表编制方法中说明对合作开发项目编制合并报表时采用的方法。

(二)在存货的核算方法中增加披露:

开发用土地的核算方法;

披露公共配套设施费用的核算方法;

披露出租开发产品、周转房的摊销方法;

对不同类别存货(如:库存设备、开发成本、开发产品、出租开发产品、周转房)计提跌价准备的比例及依据。

(三)披露维修基金的核算方法。

(四)披露质量保证金的核算方法。

(五)披露各类型业务收入的确认原则及方法:

房地产销售收入的确认原则及方法。应根据行业特点确定具体的确认标准。对采用分期收款方式销售、出售自用房屋、代建房屋和工程业务,应单独披露有关收入确认方法。

出租物业收入的确认原则及方法。

建筑施工收入的确认原则及方法。

物业管理收入的确认原则及方法。

其他业务收入的确认原则及方法。

(六)为房地产开发项目借入资金所发生的利息及有关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

第四条、发行人在存货项目注释应披露:

(一)按性质(如:库存设备、开发成本、开发产品、分期收款开发产品、出租开发产品、周转房)分类列示存货余额。

(二)按下列格式分项目披露“开发成本”:

项目名称开工时间预计竣工时间预计总投资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合计注:对尚未开发的土地,应披露预计开工时间。

(三)按下列格式分项目披露“开发产品”:

项目名称竣工时间期初余额本期增加本期减少期末余额合计(四)按下列格式分项目披露“分期收款开发产品”、“出租开发产品”、“周转房”:

项目名称期初余额本期增加本期减少期末余额合计(五)应按下列格式披露存货跌价准备金计提情况:对于开发中项目,可以合并列示。对“停工”、“烂尾”“空置”项目,如果不计提或计提跌价比例较低,应详细说明理由。

项目名称期初余额本期增加本期减少期末余额备注合计

第五条、发行人在预收帐款项目注释中,除按账龄列示余额外,对预售房产收款,应按下列格式分项目披露。

项目名称期初余额期末余额预计竣工时间预售比例合计

第六条、发行人在主营业务收入项目注释中,应分项目披露报告期内各期间金额。

第七条、发行人的经营业务涉及不同行业和地区时,应按行业和地区披露收入、营业利润、资产的分部资料。行业可以按照房地产、施工、物业管理、商业等分类;地区可以按境内、境外披露,对经营环境存在差异的省、直辖市,也应分别披露。

第八条、发行人为商品房承购人向银行提供抵押贷款担保的,应披露尚未结清的担保金额,并说明风险程度。

第九条、本规则由中国证监会负责解释。

第十条、本规则自之日起施行。

证监会关于《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0号、第11号的通知

通知

各拟公开发行股票的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的公司:

第3篇:编号规则范文

一般来说每个企业都是按照本单位的编号规则进行合同编号的,以便于登记和查阅。

合同编号没有统一的格式,只要能区别不同的合同,符合企业的管理,就可以。

通常合同编号的最开始几位都是合同项目的汉字拼音缩写加上年份。

例如:采集系统二期工程2006年发生的合同,可能的编号就是CJXT(采集系统)+2006(年份)+具体编号。

第4篇:编号规则范文

[关键词] 基于案例推理(CBR) 增值税 案例匹配 案例学习

一、引言

基于案例的推理(case-based reasoning,CBR)是利用过去解决相似问题的方法来解决当前问题。CBR系统将过去对问题的求解经验作为案例按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在案例库中,当遇到新问题时,系统首先从案例库中查找以前解决类似问题的经验,并应用它来解决新问题。本文应用CBR方法设计了增值税纳税申报系统,就增值税的案例特点和业务特征来具体运用CBR方法解决税法领域的问题。

增值税主要有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纳税期限、减免税等这些税收要素组成,而这些税收要素正好可以作为一个案例的特征集,以不同的特征集收集具有特殊情况的典型案例,并且给每个案例加上专家的点评分析、法律提示、专家释疑等形成一个生动有说服力的案例,进而建成CBR系统中的案例库。这样,对于缺乏税法专业知识和不精通纳税申报业务的纳税人就可以使用这个案例库来处理他们遇到的实际案例。在增值税的业务领域中,,不管一个多么复杂的纳税情况总能按业务特征将其归类到前面案例库的一个小案例中,当找到匹配案例后即可取其增值税的计算方法、相法律提示和专家释疑,使新的增值税纳税问题迎刃而解。

二、系统目标

该系统的主要目标如下:(1)为增值税纳税申报提供决策支持和计算机辅助手段。(2)为各种企事业单位、个人、扣缴义务人等纳税义务人提供增值税的计算方法、依据和填制增值税纳税申报表。(3)为税务人员提供疑难案例的稽查服务。(4)通过查阅、学习本领域中典型案例的解决方案;对增值税法规政策进行咨询等方法,提高系统使用者的税法业务水平。(5)填制、汇总、打印增值税纳税申报表;打印案例稽查结论表;也可打印典型案例的原始描述、相关法律和专家释疑等。

三、系统的体系结构

运用基于案例推理的方法来处理增值税的纳税申报问题,知识库设计为案例库和法规政策规则库,以案例库为主,以法规政策库为辅助知识库协同解决问题。本系统的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四、CBR方法实现

1.数据库设计

根据系统目标和总体结构的要求,可以确定以下系统所需的数据项和数据结构。

(1)案例库。由于本系统案例库较小,案例间无关联关系。所以整个案例库采用线性组织、并行存储的方法,案例不分层次顺序存储。对于单个案例来说,采用关系数据库技术,将所搜集的典型案例存放在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数据表中,主要的几张数据表结构如下:①原始案例表:案例编号、案例文本。②基本状况表:案例编号、税款时间、纳税人标志、纳税人识别号、纳税人名称、开户银行及账号、法定代表人名称、企业登记注册类型、营业地址、电话号码。③销售业务状况表:案例编号、货物、摘要、业务特征、货物编码、业务特征编码、销售额、含税销售额、免税销售额。④外购业务状况表:案例编号、货物、摘要、业务特征、货物编码、业务特征编码、买价、进项税额。⑤销售结论表:案例编号、规则标识号、销售额、免税销售额、税率、销项税额。⑥外购结论表:案例编号、规则标识号、买价、扣除率、可否抵扣、进项税额。⑦案例释疑表:案例编号、专家释疑。⑧新案例基本状况表:案例编号、税款时间、纳税人标志、纳税人识别号、纳税人名称、开户银行及账号、法定代表人名称、企业登记注册类型、营业地址、电话号码。⑨新案例销售业务处理表:案例编号、货物编码、摘要、业务特征、业务特征编码、销售额、含税销售额、免税销售额、税率、销项税额。⑩新案例外购业务处理表:案例编号、货物编码、摘要、业务特征、业务特征编码、买价、扣除率、可否抵扣、进项税额。

(2)规则库。①原法规表:法规标志、条目号、法规条文、规则标识号。②规则表:规则标识号、货物、业务特征、税率、结论。

(3)字典库。①货物或应税劳务名称编码表:序号、货物、货物编码。②业务特征编码表:序号、业务特征、业务特征编码。③纳税人标志编码表:标志代码、纳税人类型名称(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④纳税人注册类型表:注册类型代码、纳税人注册类型名称(工业、商业、其他)。

2.案例匹配

(1)单笔业务案例匹配。指一个案例只包含一笔业务的情况。这种情况处理较简单,输入案例后,取其案例特征(货物或应税劳务名称+业务特征)到相应的业务状况表(销售或外购)中进行查找匹配,找到完全匹配的案例后,据其案例编号到相关联的其他表中取回税额计算方法、相关法律提示、专家释疑等案例结论集,返回本案例进行税额计算后整理输出,并生成增值税纳税申报表进行打印输出,如图2所示。

(2)多笔复杂业务案例处理。如果一个案例是包含两笔以上业务的复杂案例,就要分步进行处理。首先逐笔处理业务,即将每一笔业务按以上的处理方法,先得到每一笔业务的解答,然后再按照纳税人名称和纳税日期收集整理每笔业务的处理结果,计算汇总整个案例的应纳增值税额,并给出所有业务的相关法律提示和专家释疑,再填制增值税纳税申报表进行显示。具体步骤如下:①取第i笔业务,加业务编号Ki;②按单笔业务匹配处理,得到本笔业务的税额值、相关法律提示和专家释疑;③取第i+1笔业务处理,方法同上;④至止处理完所有单笔业务,得到每一笔业务的解答;⑤按纳税人名称和纳税日期收集1~i笔业务的解答,得到完整案例的应纳税额计算公式和计算结果,以及相关法律提示和专家释疑;⑥生成当期增值税纳税申报表。

(3)与规则推理相结合的案例学习当案例匹配无效,即在案例库中没有找到与新案例业务特征相同的案例时,需要到规则库中寻找相关的法规依据来求解问题,并通过人机交互的修改机制,形成一个新的完整案例解,最后将新案例保存至案例库中,实现案例的学习过程。具体过程如下:①根据货物+业务特征到规则库查找匹配的法规条款。②找到的相关的规则可能有多条,将这些规则的结论信息反馈给用户进行判断,并通过人机交互对规则进行反复适配,以最终获取决策知识。③从适配到的规则中取计算方法,如果是销售业务就取税率并结合结论信息编辑税额计算公式;如果是购进业务就取扣除率、可否抵扣,并编辑进项税额计算公式。④取法规原文作为新案例的相关法律提示。⑤通过人机交互利用结论信息总结出新案例的专家释疑。⑥将新案例的完整解答:案例描述、税额计算方法、相关法律提示、专家释疑等保存到典型案例库中,完成新案例的学习。

实现案例的学习过程是增值税中一个CBR的完整设计,包括:案例的定义与表示、案例的组织与索引、案例的推理匹配、案例学习。

五、结束语

将CBR引入了增值税纳税申报系统中。在增值税业务领域中,将实际问题逐笔业务与典型案例进行检索匹配,再对每笔业务结果进行收集整理,输出案例完整解答及相关法律提示和专家释疑,并填制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对匹配失败的案例,采取与规则推理相结合的新案例学习方法等技术实现了增值税纳税申报系统。

参考文献:

[1]魏明英:新编税法案例大点拨[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

[2]张荣梅 徐序彦:基于CBR的交通事故处理智能决策支持系统[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38(2):247~249

第5篇:编号规则范文

【关键词】辽河流域 技术库 语义分析 知识规则库

我国水环境管理涉及各部委及各省、市、自治区相应机构,基本上属于分散型管理体制。鉴于我国的水环境特点和国情,加强对水环境有关方面的技术文档的利用,建立一系列的数据库表对其内容进行存储辨析,以实现智能提取文档内容,提高文档检索效率,加速推进水环境管理技术文档的利用。针对辽河流域水环境管理现状,本文提出了辽河流域水环境管理技术库的构建方法。

1 技术库构建方法研究

1.1 数据库构建技术

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中,数据库是系统的核心和基础,把大量相关的数据存入系统所设计的数据库中,可以按一定的模型组织起来,为这些数据的存储、维护、检索提供方便的操作,使系统可以方便、及时、准确地从数据库中获得所需的信息。在数据库构建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实现数据库构建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2)对表中参数使用统一命名规则,并添加清晰易懂注释信息。

(3)使用自定义域定义出现频率高的字段,有利于调整和修改。

(4)设置常用的隐藏字段来满足特殊需要, 使数据库表的设计更加符合系统的具体应用。

1.2 语义分析技术

在一个社会网络中常有节点之间的信息交流。可以对这种社会网络进行分析的一种强大的用来获得和理解文本信息的技术被称为语义分析技术。作为一个在人工智能和计算语言学的方法,它为知识推理和语言提供了一个结构和过程。

对此,将技术文档中的句子提取出来,根据语义中包含的目标词内容进行语义类型的分析,并形成一种语义搭配,从而对传统的检索技术进行改进,找出语义相近的内容,设计检索系统可以检索到相近的语句内容。计算机的语义分析应用于技术文档的分析,可以消除专家们在提炼文档内容过程中的主观意见,计算机语义分析则客观的检索文档中可能与检索的关键词相关的内容。

由于检索时需要选定目标词汇,在系统设计过程中,根据用户检索不同目标词,系统设置了记忆功能,对用户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并对新用户进行推荐,节约了用户再次对相同内容查询时检索的时间。而随着文档数逐渐增多,文档相关词汇也在不断增加,检索系统不断自我完善,区别文档语义和词义的精确度会有所提高。

2 水环境管理技术库设计

在技术库实现过程中,用户可根据系统的功能,在文档中自动提取技术文档的参数值,并作为计算参数存入知识规则库。系统可以根据文档内容自动分析文档成分,并提出有价值的知识供使用者查阅及学习。

2.1 技术库逻辑结构设计

辽河流域水环境管理技术库的构建主要包括技术文档信息表、关键字词典表、本地化参数表及参数属性表等试题。各实体的逻辑设计如下:

2.1.1 类别

根据“分区、分类、分级、分期”的基本理念,将技术库文档进行分类,将技术文档数据规范化管理,更加高效科学。

2.1.2 技术文档

技术文档可以存储在本数据表中,用户可以通过查询此数据表来查看技术文档的详细内容。

2.1.3 关键字词典

技术文档通过检索比对关键字词典表筛选有用内容和知识,系统可以对筛选内容作进一步处理。

2.1.4 本地化参数

根据对上述系统的详细分析,针对不同地域使用不同的数据进行计算,将数据更精确化,是计算结果更加准确。

2.1.5 参数属性

每一个本地化参数对应一个或多个属性,此数据表将用来存储本地化参数的属性。

2.2 技术库物理结构设计

对技术文档的主要相关内容采用Oracle数据库进行建表存储,辽河流域水环境管理技术库数据库构建了以下属性表:水环境管理技术文档类别表(编号,类别名称,类别描述),水环境管理技术文档表(编号,名称,描述,所属类别,上传时间,操作员,路径),水环境管理技术关键字词典表(编号,关键字,关键字描述,关键字等级),水环境管理技术本地化参数表(编号,文档编号,参数名称,参数描述,备注),水环境管理技术参数属性表(编号,属性编号,属性值,参数表示区域)。

通过对项目需求的分析及前期设计,完成了技术库表的建立,并建立了数据表之间的逻辑关系,实现了表之间的相互关联。

3 水环境管理知识规则库设计

根据水环境技术库的要求,将技术文档中各种内容进行整理,并将那些较为重要的内容存入辅助的知识规则库。知识规则库的设计是基于水环境管理的技术库以及政策库文档的收集分析而形成的。系统管理员根据实际情况收集技术、政策文档并上传,并将实际内容存储于数据库中,供分析模块分析使用。通过对技术库以及政策库内存储的文档进行分析,并将分析内容进行整理,存入知识规则库中。

系统通过使用者提交文档,并对文档内容形式进行划分,区别公式、表格以及文本等内容,并对不同的内容进行不同的处理方式。对文本内容才去传统的文本分析,提取有用的内容并将这些内容M行进一步的筛选处理,提供给用户;对表格内容,系统提取了表名并将表格内容呈现给用户;对于文档中的公式内容,文档提取出了部分公式介绍内容对公式进行注释,同时提取保存公式内容的图片存入数据库,而公式的存储则需要人工协助录入,实现对文档的半智能分析。

4 结论

本文根据辽河流域现阶段水环境管理现状,通过对水环境相关的技术文档进行整理存储,并采用语义分析方法对存储文档进行分析,根据关键字词典进行分析预测,将各种不规则的文档内容进行统一整理,提取表格、公式及关键文本等相关内容,并将其存储为知识规则,以便于用户对关键技术的查阅和学习。

参考文献

[1]孟伟.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和水环境管理技术体系构建[J].中国工程科学,2013(03):4-10 .

[2]程丽丽.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数据库的结构设计应用[J].福建电脑,2008(07):41-42.

[3]李博湘.数据库设计技巧[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9):237-238.

[4]王水利,黄广君.基于语义分析的查询扩展方法[J].计算机工程,2011(08):77-79.

[5]刘云峰,齐欢.中文信息的潜在语义分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4.

作者简介

夏广锋,现任职于辽宁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主要从事水污染及大气污染治理方面研究工作。

付立冬,现任职于沈阳理工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

吴赫,现为沈阳理工大学研究生。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作者单位

第6篇:编号规则范文

关键词:汉诺塔;递归;C语言

中图分类号:TP30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09-2130-02

Algorithm Analysis and C Realization of Hanio Issue

BAI Hui-bo1,GAO Rui-ping2

(1.Qinhuangdao Branch of Daqing Petroleum Institute, Qinhuangdao 066004, China;2.Hebe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huangdao 06600, China)

Abstract: This text carries on detailed analysis about classical Hanio issue and provides realization of algorithm in C.Through concrete realization of the problem,can make learners observe the whole course which solves this issue and Extend to the general.

Key words: hanio; recursive; 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

1 问题描述

汉诺塔是一个经典的数学问题,其具体描述如下:有三根相邻的塔子,标号为A,B,C,A塔子上从下到上按金字塔状叠放着n个不同大小的圆盘,现在把所有盘子借助于A,B,C三个塔子一个一个移动到塔子C上,并且每次移动在同一根塔子上都不能出现大盘子在小盘子上方.根据问题描述得到以下规则:

1)圆盘必须一个一个的移动;

2)大的圆盘必须在小圆盘的下方或单一圆盘;

3)满足规则2)的序列可以出现在A,B,C任意一根塔子上。

C语言演示程序规则:

1)输入一个盘子的个数n(时间可接受范围内的值0

2)用C语言演示盘子在塔A,B,C间的移动全过程。

2 算法分析

题目实现的是设计一个盘子移动的方案,使得A塔上的所有盘子借助于B塔按照原来的次序移动到C塔上,并且给出完整的最佳的盘子移动的方案。

从实际的具体的盘子的移动过程来分析,找出问题内在的规律。当n=1时,问题比较简单,只要将塔A上的编号为1盘子直接移动到塔C即可;当n>1时,需利用塔B作为辅助塔,若能设法将压在编号为n的盘子之上的n-1个盘子从塔A(依据移动规则)移至塔B上,则可将编号为n的盘子从塔A移至塔C,然后再将塔B上的n-1个盘子(依据移动规则)移至塔C;经分析可知,在移动的过程中, 将始终会出现这样的状态情况: (n-1)个盘子将会以从下到上、从大到小的次序叠置在B塔上,这时,A塔上第n个盘子就能被轻而易举叠放到C塔上; 接着, 我们再把B塔上的共(n-1)个盘子移动到C塔上, 问题好像已经解决。

但B塔上(n-1)个盘子怎么移动到C塔上呢?同样, 利用塔C作为辅助塔, 将会出现这样的状态情况:(n-2)个盘子将会以从上到下、从小到大的次序叠置在A塔上,这时,B塔上第(n-2)个盘子就能被轻而易举放到C塔上;接着,把A塔上的共(n-2)个盘子移动到C塔上。

这明显是一个递归的过程,不断深入,不断细小化,最终,将到达仅有一个盘的情形,这时, 递归也就终止了,问题也得到了解决。通过以上分析,递归的出口是当n=1时,能直接得到解。现在,严格按照递归算法来解决问题。先定义递归方法Hanio(int n,zarray * A, zarray *B, zarray *C),按如下步骤进行解题(设初始盘子个数为N):若A塔上仅仅只有一个盘子(n=1), 则直接从A移动到C,问题完全解决。若A塔上有一个以上的盘子(n>1),则需要考虑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 把(n-1)个盘子从A塔经过移动, 叠放到C塔上。在不违反规则情况下,所有(n-1)个盘子不能作为一个整体一起移动,而是要符合要求地从一个塔移到另一个塔上。用Hanio(n-1,A,C,B)调用递归方法,注意:这里是借助于C塔,将(n-1)个盘子从A塔移动到B塔, A是源塔, B是目标塔。

第二步: 将剩下的第n个盘子(也就是最底下的一个)直接从A塔叠放到空着的C塔上。

第三步: 用第一步的方法,再次将B塔上的所有盘子叠放到C塔上。同样,这一步实际上也是由一系列更小的符合规则的移动盘子的操作组成的。用Hanio(n-1,B,A,C)调用递归方法, 注意:这里是借助于A塔,将(n-1)个盘子从B塔移动到C塔,B是源塔,C是目标塔。这个算法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即在C塔上按正确的次序叠放了所有的圆形盘子。

3 算法实现

定义结构体plate表示盘子:typedef struct

{ int x,y,xsize,ysize;/*盘子通过绘制椭圆实现,x,y,xsize,ysize确定椭圆的大小*/

int No;/*盘子的编号,编号为0的表示塔柱,大于零的是盘子*/

}plate;

定义一个堆栈zarray来表示塔:typedef struct

{plate p[INIT_SIZE];

int top;/*栈顶*/

int x,y,xof,yof; /*塔的绘制视区*/

}zarray;

用zarray的三个变量A、B、C分别表示三个塔,初始盘子在A塔,设置屏幕绘制区域并相对与绘制区域分别绘制A、B、C三塔、盘子,并在相应盘子的位置标明其编号(编号和盘子一起移动)调用hanoi()函数,并在move()函数中源塔和目标塔的盘子进行绘制。

程序的主要函数由:initZarray(),setLongth(),getplate(),pushplate(),popplate(), outNo(),toDraw(),toDrawZhu(),getn(),hanoi(),move()等组成。

initZarray()负责塔A,B,C数据的初始化, pushplate()负责将盘子压入目标塔中,并对新压入的盘子进行绘制,popplate()负责从源塔取下一个盘子,并对源塔进行重新绘制。

1)函数main()的算法

函数main()的算法如图1,程序执行用户根据提示输入合法的n值,根据得到的n值初始化塔A,B,C和n个盘子的大小,设置绘图视区在屏幕上绘制塔A,B,C和盘子,调用hanoi()函数。

2)函数hanoi()的算法

函数hanoi()的算法如图1,当程序第一被调用时,源塔A有n个盘子,将塔C作为辅助塔,调用move()函数将源塔A上的n-1个盘子移至塔B上,将源塔A上的编号为n的盘子移到目标塔C,完成将最大盘子移至目标塔C,接下来,将塔B作为源塔有n-1个盘子,塔A作为辅助塔递归调用,每次都将源塔上的最大盘子移至目标塔,直到递归结束。

3)函数move()的算法

函数move()的算法如图2,函数的作用就是调用popplate()函数,将源塔出栈重绘,再将出栈的盘子p调用pushplate()函数压入目标塔,重新绘制。popplate()函数和pushplate()见图2。

4 结束语

本文深入分析了用递归实现汉诺塔的问题,并用图形仿真程序显示的盘子的移动过程,对汉诺塔的本质进行了新的剖析,对数据结构的教学有一定的好处。

参考文献:

第7篇:编号规则范文

根据目前学院ISO9000的运行情况,在构建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系统时,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如何保证信息系统的随需应变能力,随时适应管理机制的变化。第二,如果某一个业务点产生变化或者调整,是否面要重新编译整个程序,还是进行局部构建。第三,在系统开发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公用组件,在学院新建的或现有的业务系统中使用,是否还需要重新来进行开发,如何使用现有的成熟的组件,如何向项目中引用或使用。第四,是否能够形成一个基础平台,在进行新的业务系统开发时,直接在基础平台上建设即可。基于以上四点来考虑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系统的构建方式。对整个系统的标准规范作了如下定义,以确保系统的建设,能够满足以上的要求。

(一)具体环境规范。

应用程序的运行环境采用两台应用服务器和两台数据服务器,进行负载均衡的高可用web集群运行环境配置,保证应用程序运行的稳定性和运行效率,数据库采用主从备份的方面,用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二)总体规范。

1.统一缩写或名词约定。在项目中,对于同一概念如果需要使用缩写,统一使用如下定义:info-信息;doc-文档;src-源码;demo-项目的静态页面原型;fea-功能点;req-需求点;query-查询;add-增加;update-编辑;input-输入;delete-删除;list-结果列表使用的英文名称;impor-导入;export-导出;rtn-返回;success-成功;fault-失败;error-错误;业务字典-与业务相关的代码及对代码的描述,系统提供了对业务字典的管理,通过系统业务字典功能,为系统实现提供的大量组件,方便开发。

2.需求/功能编号定义。需求编号规范:“req”+“-”+一级模块编号+“-”+二级模块编号+“-”+功能点编号。功能点代码编号规范:“fea”+“-”+一级模块编号+“-”+二级模块编号+“-”+功能点编号。在此,“fea”表示功能,“req”表示需求一级模块对应一个包,二级模块对应构件包下的构件,功能点为构件下的具体功能。

3.子系统及程序包规划。一级模块与包命名最后一段一致:小写英文单词组成的业务描述。如:权限管理(auth),功能矩阵样式如下:子系统:um,包中文名:权限管理与控制,包名称:auth,功能中文名称对应的功能名称依次是:认证管理-auth,应用功能管理-function,菜单管理-menu,角色管理-role,操作员管理-operator,数据权限管理-dataright;包中文名:组织机构管理,包名称:organization,功能中文名称对应的功能名称依次是:机构管理-organization,岗位管理-position,人员管理-person,职务管理-duty,工作组管理-workgroup,业务机构管理-busiorg;包中文名:应用基础服务,包名称:common,功能中文名称对应的功能名称依次是:单点登录———sso,业务字典———busidict,业务日志———busilog,元数据管理———metada-ta,基础构件———comm;包中文名:应用基础工具,包名称:Utili-ty,功能中文名称对应的功能名称依次是:文件上传———fileup-load,通用数据选择———datachoose。在进行构建时,包名全部使用英文小写,包名称建议采用长命名空间的方式。

4.应用架构构建。Maven除了以程序构建能力为特色之外,还提供高级项目管理工具。由于Maven的缺省构建规则有较高的可重用性,所以常常用两三行Maven构建脚本就可以构建简单的项目。由于Maven面向项目的方法,许多ApacheJa-karta项目时使用Maven,而且公司项目采用Maven的比例在持续增长。本应用采用JAVAEE架构,应用系统的功能开发,将通过Maven的方式对项目进行构建。以Maven的方式进行构造,依赖的版本定义在公共模块或子系统中,子(模块)pom设置<parent>,继承父(项目)pom,设置一个虚拟的总项目,多个实际项目作为总项目的模块。在编码过程中,要求尽量使用公用模块,以减少系统编码、维护工作量,使程序具有良好的结构性。一般定义,超过三个地方使用的相同逻辑的代码主要抽象为公用模块。

(三)配置规范。

1.配置工具。项目的配置工具内部采用SVN作为配置管理工具,MavenRepository作为Maven仓库的定义。2.配置目录结构。配置目录结构如图2所示。

(四)文档规范。

1.文档命名规范。文档名称=系统名称+“_”+中文文档名[+“_”+作者姓名]。修改者必须在文档中注明修改时间、版本和大致内容。

2.文档编写规范。对于项目的成果性文档,要求在编写前提供统一的模板,编写和修正过程中,要记录变更历史。在Word中的插图尽可能使用JPG或GIF以及PNG格式,以降低Word文档的大小。所有文档中涉及的图形,要求提供原始文件,并保存到配置库中。文档一旦初步定稿之后,评审者采用修正模式修改文档。如果文档参考了其他资料,需要提供参考资料的出处,如某个文档、网站、书籍。

(五)结构设计开发规范。系统中以包为复用的基本对象,构件包中包含数据访问层、业务层、控制层、页面资源、配置信息等概念。一个项目中可包含多个子项目,按Maven的体系结构,项目按照功能模块进行划分,力求便于维护和管理。其中“model”为整个系统的显示层,即所有的界面操作及界面逻辑都在些项目中进行构建common项目为系统的公用项目,所有公用部分的代码在项目中进行构建。model-caculate为系统中模型算法部分,所有算法在此项目中进行构建其它核心功能模块和辅助功能模块按照规则进行创建,即“项目名称———功能模块名称”。

1.总体规范。(1)项目路径规划。com.sinocarbon.model.(2)对于应用中的变量命名,要求遵循如下规范。在数据访问层中,变量名称遵循Java变量命名规则;业务层中,变量命名和数据访问层的命名规则一致;控制层中,变量名和业务层的命名规则一致。为保证程序逻辑或代码的可追溯性,要求每个文件都保留正确合适的开发人员信息。(3)针对创建者和部门,按照如下要求进行设置。作者:输入开发环境使用者正式姓名的中文。开发人员的英文名或者系统缺省的用户名。部门:输入开发环境使用者所在公司的名称,例如“信息中心”等。

2.包命名规范。包是项目中基础的业务实现和业务部署单元,其中包含了数据访问、业务逻辑、控制以及一些额外需要的资源,包采用以下方式进行命名:包名称全部使用英文小写;包名称采用长命名空间的方式;包名=系统命名空间+”.”+业务描述的英文单词;包命名在设计期由设计人员确定,不允许开发期确定;显示名称描述为中文信息;包属于一个抽象概念。

3.数据访问层命名规范。数据访问层是进行数据库操作的逻辑层。数据访问层按以下所描述的方式进行命名。包名定义为com.sinocarbon.model.um.dao。实现接口规则com.sinocar-bon.model.+子项目名称+模块名称Dao,类规则为com.sino-carbon.model.+子项目名称+模块名称DaoImpl如用户管理模块的包命名规则为在包com.sinocarbon.model.um,在该包下创建接口和类名称为UserDao.java和UserDaoImpl.java,首字母大写,与java类命名一致。接口和类直接建在以构件包为名称的包下,原则上不增加新的包的定义。名称不使用前缀或后缀。接口和类包含一个单一实体管理功能的操作集合,即增、删、改、查等。

4.业务层命名规范。业务层为进行业务逻辑操作的逻辑层。业务层按下面方式进行命名:包名定义为com.sinocarbon.model.um.service。实现接口规则com.sinocarbon.model.+子项目名称+模块名称Service,类规则为com.sinocarbon.model.+子项目名称+模块名称ServiceImpl如用户管理模块的包命名规则为在包com.sinocarbon.model.um,在该包下创建接口和类名称为UserService.java和UserServiceImpl.java,首字母大写,与java类命名一致。接口和类直接建在以构件包为名称的包下,原则上不增加新的包的定义。名称不使用前缀或后缀。接口和类包含一个单一实体管理功能的操作集合,即增、删、改、查等。

5.页面资源命名规范。一是在web项目中创建一个文件夹,与模块名称一致文件夹下创建与该模块相关的页面资源,例如user,在页面资源下创建user目录;二是如果涉及较多的不同页面资源,可以在同名的文件夹下再创建js和image,并将相应资源放置在目录下;三是页面资源文件一律使用小写字母,命名一般采用主谓格式,各个单词之间使用下划线“_”连接。

6.web目录规范。WEB目录是针对整个项目的WEB配置目录,允许放置对整个应用有效的资源文件,包括公共的js、图片、页面、以及WEB-INF的配置等。

二、结语

第8篇:编号规则范文

关键词:排课系统;FP_Growth算法;资源冲突;C/S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73X(2010)02-060-05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Online Course Arrangement System

Based on Association Rule Algorithm

ZHANG Jian′an,YANG Xuejun,WU Wenyi

(Kunming Branch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Institute PLA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University,Kunming,650231,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achieve the optimiza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usage,on the basis of analysing class demands of university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ourse arrangement system,based on FP_Growth association rule algorithm,C/S pattern_based university automatic course arrangement system is designed and realized.This system realizes class schedule automatic production,dynamic alignment,th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s urgent need is solved.

Keywords:course arrangement system;FP_Growth algorithm;resource conflict;C/S mode

0 引 言

随着高校扩招力度的加大,目前高等院校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基数大、专业设置多而教学资源(教师、场地、器材等)有限的瓶颈问题。加之高校课程设置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使得人工调配资源生成课表的工作量大,且难以做到资源利用最优化。而现有的排课系统大多功能单一,且主要面向中小学,不适应高校的复杂需求。随着高校校园网络的普及,利用校园网资源,开发面向高校、自动调配教学资源的智能排课系统已迫在眉睫,对于促进教学管理科学化、降低劳动强度、实现教学资源最大效益具有重大的意义[1]。

1 排课问题分析

1.1 排课问题的规则分析

实用的课表编排应是符合教学计划和任务安排的,满足教室资源、时间、空间以及一些特殊要求的,并让学生和教师满意的。因此,对于学期课表的编排需要遵循的原则可分为如下几类[2]:

(1) 正确性。要求所排课表准确无误地反映出每个班级各门课程及任课教师的上课时间和教室,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① 一个班(教师或教室)不能安排同时上两门课;

② 合班上同一课程的不同班级应安排相同时间、相同教室上该门课;

③ 一个班级分若干个小班上某门课程应安排在相同时间;

④ 一个班(如分班则指小班)的一门课只安排一个教室,且学生人数不得超过教室的容量。

(2) 合理性。要求所排课表符合教学规律,有利于学生有效地学习知识,以保证教学质量,主要表现在:

① 一个班级的课表是均匀的,首先在每周内每天上课的课时数是均匀,其次整个学期每周安排的课时数也应基本相等;

② 每门课程的时间安排均匀的,在一周内两次课之间的间隔应基本相等,每周该课的上课时间也应基本稳定;

③ 一些难度较大的重要课程一般安排在上午。

(3) 适用性。对由于不确定因素影响而提出的要求应尽量给与满足:

① 为了教学上的要求需要某一些班级的某一课程安排在相同时间上课,即所谓同步上课;

② 有时需要某课程安排在每周的指定时间或指定的每次内;

③ 有时需要某教师(或某教室)只被安排在每周指定时间或指定的周次内上课。

(4) 限制性。根据不同要求,其课程安排和使用不很相同:

① 教师在某一时间段不能上课时,不要安排课程;

② 教师与系统管理员的权限的分配要不同。

1.2 排课算法研究

排课问题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证明是一个NP完全问题,即排课算法的计算时间是呈指数增长的,这一论断确立了排课问题的理论深度[3]。

目前,解决排课问题的方法有:遗传算法、贪心算法、蚁群算法、回溯算法、FP_Growth关联规则算法等[4]。

1.3 FP_Growth关联规则算法

1.3.1 算法框架描述

该系统由以下几个主要的过程组成:

(1) 系统数据初始化,形成本期教学信息二维数据库;(包含数据属性、条件属性及信息编码等)。

procedure Tzypneoform1.firststep_initialize (sender:object)

(2) 课程定位,按照预排算法,形成无任何决策信息的课表样本视图。

procedure Tzypneoform1.secondstep_orient station(sender:object)

(3) 按构建规则对课表样本库进行课表混排。

procedure Tzypneoform1.thirdstep_pred eject (sender:object)

(4) 用FP_growth 算法定位课表混排库中出现的冲突。

procedure Tzypneoform1.forthstep_trans(sender:object)

(5) 按优先处理冲突计数值最高元素的原则消除冲突。

procedure Tzypneoform1.fifthstep_collies ion(sender:object)

(6) 系统综合检测原始信息和约束条件,输出结果。

procedure Tzypneoform1.sixthstep_inspect(sender:object)

1.3.2 算法描述

排课问题是典型的资源调度问题,该问题已被证明为一个NP完全问题。由于排课调度算法涉及到教室、教师、班级、课程和时间等信息对象,要满足各种约束关系,需实现合理的资源分配,所以具有相当的难度[5]。这里认为:虽然排定课表问题及其复杂,但可以采用一种分而治之的观点来看待它。将其分为两个不同的部分,分阶段来解决它。即将排课算法分为两个子算法:按权均值算法排定基本课表;通过建立冲突树对资源冲突进行处理算法。

(1) 基本课表的排定。设“可安排教学时间集”为H,“班级集”为S(|S|=ns),“教师集”为T,“课程集”为L(|L|=nk),“场地集”为R。

对于每个班级Si(教师t∈T),有一个“未排定时间集”A(Si)H(A(t)H);对于每门课程有一个可安排时间集A(l)H(集合中含nk个元素),对于每一个门课程有一个场地集r(l)R(其包含有nk个元素),并且对于每一个四元组(Si,t,l,r)∈S×T×L×R,有一个“要求教学时间数目”X(Si,t,l,r)∈Z+0(Z+0表示非负整数集)。且X(Si,t,l,r)A(l)。要排定课表,即求函数f(Si,t,l,r,h){0,1}(其中f(Si,t,l,r,h)=1表示班级Si,教师t,在时间h内,场地r上课程l)。

课表排定应满足:

① 给定Si时,第一门课程排定时应满足:hi∈H(在整个教学时间内抽取随机时间点)。取li∈L使得A(li)=max{A(l)}在整个A(Si)=H内使f(Si,t,l,r,h)=1。以后课程的排定则循环:lj(j≠i),A(lj)=max{A(l)-A(li)}(每排出一门课程lm,A(lj)为原{A(l)}除去已排课程A(lm))。在A(Si)=H-A(li)(每排出一门课程lm,A(Si)为原H除去A(lm))中使f(Si,t,l,r,h)=1,直至A(Si)=0,其中f(Si,t,l,r,h)=1仅需Si∈S,t∈T,l∈L,h∈H,r∈R。

② 对于i∈[1,ns],Si依次循环步骤①,直至A(Si)=0(i∈[1,ns])。

(2) 资源冲突的处理。按权均值算法,使得每个班级排定课表更自动,高效。但由于制约条件多,各班级初次混排的课表中按权均值算法并没有解决资源冲突问题。该系统采用了第二个子算法对该问题进行处理:查找和定位课表中的冲突元素,对冲突元素按其冲突次数值降序排列,并将各个班级的冲突元素集生成相应的冲突树,再对树进行遍历查找,按照冲突最高的元素优先处理原则进行处理,直至冲突树的节点为空。即采用FP_growth关联规则思想,使得该系统能高效,正确排出满足所有约束条件的课表,使算法更具智能化[6]。

输入:混排课表数据库D。

输出:以冲突计数值降序排列的冲突元素集。

方法:

① 扫描数据库D,查找冲突元素Cij并计数(这里的下标用于对冲突元素C定位);按冲突计数值降序排列冲突元素存入L表中;

L={C11,C12,…,Cij,…,Cnm}

(2) 创建FP_tree的根节点标记为null,对每一个班级的课表执行如下操作:

依据L中的冲突元素及其顺序对每个班课表中的Cij作选择和排序操作;

形成各班课表的冲突元素集Tran=a|A。这里的a是Tran中的第一个元素,A是Tran的剩余部分;

调用insert_tree(a|A,Tran)过程将Tran中的元素加入到FP_tree中。如果Tran中有一个分枝N它的节点名与a相同,则对N的计数值加1,否则为Tran创建一个新的分枝N,该N中各节点的计数值为1;

如果A非空,再次调用insert_tree(A,N)过程处理。

与遗传算法、蚁群算法等相比,FP_Growth算法是所有搜索算法中最为基本的一种算法,相对比较简单些,且较适于开发该高校排课的实际要求,所以本排课系统选择FP_Growth算法[7]。

采用具有智能概念的FP_Growth算法思想设计的按权均值随机排课算法方案,比常规的递归排序方法设计的方案效率提高近10倍,显著提高了系统效率。

2 系统设计与实现

2.1 模块划分

该系统由应用程序服务器、客户端程序、远程数据库、数据库引擎BDE四部分组成。系统在Delphi 开发平台上编制,采用Borland公司BDE数据库驱动引擎,Paradox数据库,基于DCOM+和MIDAS技术,实现多层分布式体系结构。其体系结构图如图1所示,客户端程序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

图1 排课系统体系结构

图2 客户端程序结构框图

(1) 应用程序服务器。应用程序服务器主要提供远程数据模块,其中封装有所有的数据表。客户端程序通过DCOM接口组件与之相联。远程数据模块还提供了数据表中数据的维护功能,尽可能减小客户端,以形成“瘦客户”。

(2) 客户端程序。客户端程序又分为系统功能模块、代码维护模块、课表排定模块、课表查询模块、课表生成模块及系统帮助模块。客户端程序主要实现对高校复杂课表的自动排定、调整、查询及课表的自动生成和打印、辅助信息管理等。软件设置用户身份管理模块,用户身份等级分为系统管理员、普通级和最低级,各级用户有不同的操作权限。

2.2 数据结构

2.2.1 数据库结构

该系统建立了一个数据库,所有具体的数据项都以表的形式存放在该数据库中。这些表中包括:班级信息表、教师信息表、课程信息表、教室信息表、时间模式表,还有两个代码表分别记录教师和课程、班级课程和周课时量[8]。如图3所示。

图3 层次结构图

2.2.2 数据类型实体及属性

(1) 数据模型实体。系统中包含的数据模型实体主要有:班级、课程、教室、教师。

(2) 实体属性

① 班级:班级编号、班级人数、所属专业、所属年级。

② 课程: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性质、考查方式、学分、总学时、周学时。

③ 教师:教师编号、教师姓名、教师所属教研室、教师简介、周课时量。

④ 教室:教室编号、教室名称、教室类型、教室容量。

(3) 数据字典及数据表的构造。基本信息设置需要10个数据表,有班级信息表、上课时间表、课程信息表教师信息表、教室信息表、教研室信息录入表、管理员表、用户表、两个代码表分别记录教师与课程和教室与课程[9]。

① 班级信息表:存放全校各班级的基本情况,见表1所示。

表1 班级信息表

字段名称数据类型说明

ID自动编号班级编号

CID文本班级号

GRADE文本年级

PROFESSION文本专业

NLJM数字人数

定义:班级信息表 = 班级编号+班级号+人数+专业+年级

② 上课时间表:用来存放上课的时间模式,如表2所示。

定义:上课时间表=星期+节数

表2 上课时间表

字段名称数据类型说明

DAY文本星期

TIME数字节数

③ 课程信息表:存放所有课程和与之相应的属性,如表3所示。

定义:课程信息表=课程编号+课程名+专业+课程简介+课程类别+周课时+电算化标志

表3 课程信息表

字段名称数据类型 说明

CID文本课程编号

COURSE_NAME文本课程名称

COURSE INTRO文本课程简介

PROFESSION文本专业

TYPE数字课程类别

W EEKNUM数字周课时量

ELECTRONIC数字电算化标志

④ 教师信息表:存放全校教师的基本情况,如表4所示。

定义:教师信息表=教师编号+教师姓名+教师简介+已安排完课时量+教研

表4 教师信息表

字段名称数据类型说明

ID文本教师编号

NAME文本教师姓名

INTRODUCTION文本教师简介

OFFICE文本教研室

hasassign数字已安排完课时量

⑤ 教室信息表:存放全校所有教室的基本信息,如表5所示。

定义:教室信息表=教室编号+房间号+教室容量+是否电算化+占用标志

表5 教室信息表

字段名称数据类型说明

RID文本教室编号

RNAME文本房间号

CONTAIN数字教室容量

TYPE是/否是表示有电算化,否表示无

TAKE_UP是/否是表示占用,否表示无

⑥ 教师和课程代码表:用来记录教师所教课程,如表6所示。

定义:教师和课程代码表=编号+教师编号+课程编号+教师名称+课程名称

表6 教师和课程代码表

字段名称数据类型说明

ID自动编号编号

TID文本教师编号

CID文本课程编号

tname文本教师名称

cname文本课程名称

⑦ 班级和课程代码表:用来记录每个班级所要上的课程,如表7所示。

定义:班级和课程代码表=编号+班级编号+课程编号+已安排完课程标志+班级+课程

表7 班级和课程代码表

字段名称数据类型说明

ID1自动编号编号

CID文本课程编号

ID文本班级编号

hasassign数字已安排完课程标志

class文本班级

course文本课程

⑧ 管理员表:用来存放管理员的名称、口令。该表通过设置管理员的密码实现系统功能设计中分角色设计。不同的用户具有不同的权限级别,不同的级别则应对应不同的操作内容,如表8所示。

定义:管理员表=管理员编号+管理员用户名+密码

表8 管理员表

字段名称数据类型说明

ID自动编号管理员编号

NAME文本管理员用户名

MIMA文本密码

⑨ 教研室信息录入表:用来存放全校不同的教研室的信息的,如表9所示。

表9 教研室信息录入表

字段名称数据类型说明

ID自动编号教研室编号

NAME文本教研室名称

INTRODUCTION文本教研室简介

定义:教研室信息录入表=教研室编号+教研室名称+教研室简介

⑩ 用户表:用来设置用户的不同权限,如表10所示。

定义:用户表=编号+用户名+密码

表10 用户表

字段名称数据类型说明

ID自动编号编号

NAME文本用户名

MIMA文本密码

2.2.3 数据表之间的关系

数据库完整性规则的目的就是保证数据的一致性,正确性和符合业务规则。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实体完整性、值域完整性、引用完整性和用户定义完整性。为了防止数据冗余,数据库的数据表中不包含所有需要的信息的,有些信息可以通过表之间的关系从其他的表中获得。出于这种考虑,在该系统的数据库设计中,主要建立如图4所示数据表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设置关键字将这些表联系在一起[10]。

3 结 语

基于C/S工作模型实现的自动排课系统,实现了大专院校教务部门的自动排课、动态调整和集中管理。系统功能全面完善,运行稳定可靠,操作简单易行,符合高校教务部门实际工作需求,极大地减轻了教务人员的劳动强度,实现了教务管理工作的自动化,达到了资源配置最优化的目标。

图4 数据表之间关系图

参考文献

[1]徐华成.管理信息系统\.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吴金荣.关于大学课程表问题的研究[J].运筹与管理,2002,11(6):66_71.

[3]王能斌,钱祥根.大学课表调度系统――UTSS\.计算机学报,1984(5):383_389.

[4]吴志斌,陈淑珍,孙晓安.回溯算法与计算机智能排课[J].计算机工程,1999(3):792_801.

[5]高尚,杨静宇.群智能算法及其应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6]傅清祥,王晓东.算法与数据结构[M].2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6.

[7]周培德.算法设计与分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8]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第9篇:编号规则范文

Abstract: Development is for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and reducing errors of garment automatic cutting system. It analysed the problems of using garment automatic cutting system, designed the data structure of pattern, designed the optimization algorithm of sorting, and illustrated the method that set up knife-start point.System has been tested by factory, realizing the target to reduce air travel, improve cutting efficiency and reduce costs.

关键词: 服装;计算机应用;路径优化;路径仿真;算法

Key words: garment;computer applications;path optimization;path simulation;algorithm

中图分类号:TP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5-0117-02

0引言

服装自动裁剪系统实际上是计算机数字控制(CNC)加工机床(或称为CAM,俗称电脑裁床),在计算机的控制下,裁刀按裁剪指令进行布料的裁剪。裁剪数据文件是由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在排料图的基础上自动生成的用于控制裁刀进行工作的裁剪指令的集合。

随着服装行业的发展,服装自动裁剪系统的普及率日渐提高,目前我国大约有500多家服装企业使用大约十几个国内外厂商推出的自动裁剪系统,如:美国格柏(GERBER)、法国的力克(Lectra)、加拿大的派特(PAD)、日本的川上(Kawakami)、高鸟(Takatori)、岛精(Shima Seiki)、德国艾斯特(Assyst),以及我国的和鹰等。其中,美国格柏的服装自动裁剪系统在八十年代初期就已进入中国市场,在国内已有大量的用户。

际华三五零二职业装有限公司早在1996就已引进了国外单层的、多层的服装自动裁剪系统多套,对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的自动化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裁剪路径优化的要求

使用服装自动裁剪系统进行裁剪具有效率高、精度高的优点,但若处理不当也容易出现问题,这就需要在正式裁剪之前进行优化处理,以提高效率、防止裁剪错误发生。由于电脑裁剪指令是在使用服装CAD系统设计的排料图的基础上生成的,在样片排料时,设计人员根据节省面料的要求而排列样片,由于排料的规则与自动裁剪系统的裁剪规则有差异,导致在排料图中样片的排列与裁剪路径缺乏一致性,使得在电脑裁剪加工过程中空行程过大,效率降低。若不对裁剪路径进行处理,难免在裁剪的过程中容易产生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①裁片的排列顺序的顺序不规则,容易造成空行程过大,使裁床效率降低;②有的起刀点部位不合适,容易损伤衣片;③共线部位重复裁剪,造成毛边和浪费行程;④对称裁片单向走刀,造成衣片的歪斜等。

裁剪路径优化与仿真系统就是自动裁剪系统之前的一个辅助准备系统,主要作用是重新优化调整样片的顺序,下刀、走刀的位置,在正式裁剪之前对裁剪路径和裁剪顺序进行模拟,以便检查,防止出现裁剪错误,造成损失。

2系统的总体设计

裁剪路径优化与仿真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与CAD/CAM的接口技术、样片优化排序[1,2]、起刀位置优化、特殊样片的处理、样片重叠检测、裁剪路径仿真[3,4,5]等。

2.1 与CAD/CAM的接口技术用于读取由CAD系统生成的排料图文件,以便于进一步进行优化处理,见图1。

2.2 样片优化排序。按照减少空行程的原则,排列样片裁剪时的先后顺序。

2.3 起刀位置优化因为裁刀有一定的宽度和厚度,为了防止损伤邻近的样片,需要检查各样片的起刀位置,若对其它的样片有影响,就需要调整起刀位置。

2.4 特殊样片的处理特殊样片指的是对称样片、矩形组等,要进行特殊的处理,对称样片需要双向裁剪,矩形组共线部分要修改为只裁剪一次。

2.5 样片重叠检测在排料时若有样片重叠,在裁剪时有可能造成样片的损坏,对此必须进行检测。

2.6 裁剪路径仿真动态的模拟显示裁剪路径,便于正式裁剪之前的检查。

3关键技术的实现

3.1 样片的数据结构设计排料图是由若干个独立的样片(见图2)组成的,每个样片包括一个编号和一条轮廓线,轮廓线是由若干个点连接而成的封闭多边形,此多边形即为自动裁剪系统裁剪时的有效行程(路径)。因此在设计样片的数据结构时,将样片设计为一个样片类CPiece,成员变量有、点数组,成员函数有编号设定函数、编号读取函数、点坐标设定函数、点坐标读取函数、样片的绘图函数。

3.2 样片排序的规则和算法规则:样片排序走向从排料图的左下角点开始,走向见图3所示,相邻样片遵循先近后远、先小后大的原理进行排列[1,2]。

算法:①确定每节的长度;②计算排料图的左下角点与第1节内各样片的起刀点的距离,将距离最小的样片的编号设定为1。若有两样片的距离相等,则样片面积小的编号为1;③计算第1个样片的抬刀点与第1节内其它样片的起刀点的距离,将距离最小的样片的编号设定为2。若有两样片的距离相等,则样片面积小的编号为2;④按③中同样的方法依次确定第1节内其它样片的编号;⑤按按第1节同样的方法确定其它节内样片的编号。

实例:图4、图5分别为优化排序前后的样片编号变化情况。

3.3 对称片的处理与一般的样片不同,具有对称特点的样片若在裁剪时沿轮廓线一周单向进行走刀的方式时(见图6),容易造成裁剪后样片的变形,最好是样片沿对称轴分为两部分,进行双向走刀,见图7所示。

4结束语

本系统是服装自动裁剪系统正式裁剪之前的预处理系统,主要工作是将排料图中的样片进行优化排序及路径的动态仿真。所有功能均通过Visual C++ 6.0编程实现,优化可通过自动及交互完成,体现了智能化的要求。经过工厂实际试用,缩减空行程8-10%,裁剪错误减少85%,证明了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系统的开发对服装企业中电脑裁剪工作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具有一定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梁吉元,郁鼎文,张玉峰,解开颜,王先逵.CAM系统中孔加工路径的优化处理[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2000,6(1),74-76.

[2]龚清洪,常智勇.基于DXF-OpenGL的绘图轨迹优化及仿真[J].制造业自动化,2007,29(5):62-65.

[3]张少伍,韩江.基于VB 的数控系统图形轨迹仿真设计[J],铜陵学院学报,2005,(3):62-63.

[4]张登霞,陈刚,沙琳.OpenGL在数控加工仿真系统中的应用[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1):105-107.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