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物理的教学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素质教育;初中物理;教学方法;选择
初中学生已经脱离了小学时期的稚气,逐步成长向高中生活迈进。所以说,学生的初中时代较为关键,它是链接小学与高中的纽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学生的初中阶段,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具体的教育要求以及先进的教育理念,更好地落实教育目标,提高教学效率。初中物理课堂只有加深对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的探究,才能更好的提高物理教学效率,落实教学目标,进一步提高整体物理教学水平。
一、初中物理教学模式
1、理论教学模式
传统的物理教学是以教师为整个课堂的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此种教学方式不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物理知识较为抽象,更不利于学生理解。理论教学事实上与传统的教学法在一定意义上具有相似性。由教师对物理知识进行讲授,在授课过程中学生明白教学重难点以及各类知识的运用、各类题型的解题技巧与思路。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的是,教师在理论教学法的进行授课的同时,充分地考虑到物理知识的强理论性与逻辑性,以及概念的抽象性,结合学生初中阶段的特点,将情境教学法融入其中,使物理课堂更加接近学生的生活,拉进学生与物理的距离,运用学生熟悉的事物融入物理教学,促进学生增加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的对知识进行理解与探究,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进一步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2、实验教学模式
物理学科的学习离不开生活实际作为基础,并且物理的学习也将会充分地应用进我们的日常生活。所以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离不开动手操作,即实验教学法的应用。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通常会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演示实验、随堂实验、课外实验等。通过实际现象增加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并且实验教学法也是通过实物的感知使抽象的物理知识更加具体化的方法。在进行教学实验之前,教师应进行充分的实验准备,以最佳的最清晰的实验过程向同学们呈现物理现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应该注意的是教师对学生实验方法的传授,正确的实验方法可以提高实验的准确率,并且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的优化
新课标的要求下,学生在课堂中的教学主体地位逐渐被确立,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逐渐变为学生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所以不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验教学,教师应充分把握课堂教学内容,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充实初中物理课堂,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知识掌握的同时增加学生对物理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以及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实理论教学课堂
在初中物理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结合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图片、视频、音频或制作教学课件等进行丰富的极具趣味性的课堂引入。或者运用情景教学法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自然地引入本节课课程。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增加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物理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为确立学生教学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恰当的设计问题,逐层深入地引导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思考,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理论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以四人位一小组,在教学过程中由小组进行讨论,开阔学生思维,并且可以拉近学生间距离,形成和谐的教学氛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2、结合小组教学以及探究教学模式,丰富实验内容
初中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的支持,很多物理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但是单纯的实验教学对学生来说仅仅是动手操作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将物理知识渗透进实验过程中,将知识与实验相结合。并且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通过探究式学习,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自主地提出疑问并进行解决。在此过程中,学生大胆地提出质疑,挖掘学生潜能,主动对知识进行探究,进行动手实验,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综合提升学生物理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总结
教学是一个逐渐探索的过程,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初中物理教学方法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与革新。转变传统的教师一言堂式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等,增加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并且在教学中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不断地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采用合作式教学,培养学生合作能力;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与发现,培养学生专业的科学素养;实践式教学,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钟炳权.初中物理教学方法选择与创新探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4,05:133+164.
[2]郑志明.初中物理教学方法选择与创新探究[J].学周刊,2014,35:48.
关键词: 科学方法 物理教学方法
其实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法。方法对头,才能事半功倍。有人问到爱因斯坦成功的秘诀时,他给我们总结了一个公式:成功=艰苦的劳动 +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由此可见,“正确的科学的方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也是成功的必备条件。
科学方法教育的内容和意义
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是指在物理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有步骤地渗透和传授物理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和训练,逐步地掌握最基本、最主要的物理科学方法。
物理教师在现代教育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中,应注重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其意义在于:
(一)科学方法教育能有效提高学生各项基本素质
方法即是为了解决某一具体物理问题从理论或实际生活上所采取的方式或手段。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学习,学会取得物理知识的方法。在这样的长期教育的熏陶下,科学方法的实施必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增长学生的智慧。通过科学方法教育,学生将来借鉴学到的卓有成效的方法再去探索未知领域中的新问题。
(二)科学方法教育可以促使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成长及科学的正确的世界观的形成
科学家成功的方法中闪耀着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思想光辉,同时也体现着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思想观点。如观察物理实验的科学方法教育就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那么在物理课后实践的科学方法教育中,就体现出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重要思想。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正确实施科学方法教育
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不同的版块,模块,知识点,采用的方法也有所不同,更重要的是如何让学生通过科学方法的学习,再利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具体实际问题,为此,针对不同的物理情景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1.实验的教学方法
(1)实验探索法
实验探索法就是根据物理规律的自身特点,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分析,总结,归纳出有关的物理规律。
例如在动能的影响因素试验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动能与速度的关系以及质量的关系.使学生得出:在质量一定的条件下,物体动能与速度平方成正比;在速度一定的条件下,物体动能与质量成正比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总结物体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从而得出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采用实验探索法,不仅能使学生将实验总结出来,而且理解深刻、记忆牢固,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习兴趣,更重要是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2)实验验证法
实验验证法是采用证明的方式论证物理实验及规律的方法,从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原理,物理规律。其方法是先结合书本物理知识点,结合实验,提出物理问题,将有关物理规律告诉学生,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通过观察分析现象、总结结论,论证物理规律。
如在“验证杠杆的平衡条件”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杠杆的平衡条件,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探讨,得出杠杆平衡条件的表达式。实验验证法的最突出特点是学生学习过程非常主动。这是因为在验证物理实验规律时,学生已知物理实验有关问题的答案,对于接下来的学习目的及方法已经非常清楚,所以更加有的放矢,目的性强。
(3)实验演示法
实验演示法就是物理教师通过课前准备典型物理实验,上课展示,由学生观察,根据实验现象,师生共同分析、归纳,总结出有关的物理规律,物理结论。
如在“欧姆定律”的实验教学中,可采用如下的方法:
①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当电阻R一定时,研究电流I与电压U的关系。当电压U相同时,研究电流I与电阻R的关系;
②通过演示实验找出I与U和R的关系。这个演示实验的关键是实验数据的分析,通过对数据分析做出两函数图象:I-U图像I-R图象.通过学生对两幅图的分析结合数学知识得出正反比关系。由实验得出结论:当R一定时,I与U成正比;当U一定时,I与R成反比。
③根据演示实验数据,分析得出欧姆定律。这种方法要充分发挥演示实验在物理课堂中的核心作用,大大增强演示实验的效果。
2.理想规律的教学方法
理想规律是在物理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合理推理至理想情况而总结出的物理规律。因此在教学中应用“合理推理法”。如在声音的传播条件的物理教学中,将手机放入广口瓶内,盖紧瓶塞,通过抽气机不断从瓶中往外界抽气,要引导学生分析手机的铃声与空气浓度的关系的实验,发现随着空气越来越稀薄,听到的手机铃声越来越小。如果推理到真空没有空气的情况下,即使手机在广口瓶不停振动,外界也听不到手机振动产生的声音,从而总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3.理论规律的教学方法
理论规律是由学生已经掌握的物理规律经过推导,得出的新的物理规律.因此,在物理理论教学中应用“理论推导法”。
如在初中物理“机械功,功率”的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功率概念及表达式时,功率指物体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请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根据物理概念确定动率表达式。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速度的概念及表达式v=S/t,都能运用“理论推导法”“类比法”推导出P=W/t数学表达式。
4.探索物理规律的教学方法
物理规律的建立有实验归纳法和演绎推理法两大类。一般物理定律都是通过大量实验分析,总结,归纳总结出来的。教师在教学中即要组织学生观察好实验,又要把实验的设计构思和如何探究规律全过程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灵活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可谓物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关键词:初中物理;有效性;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区的教育设施及教育质量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是许多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并且该问题也已经受到了许多物理教师的关注。本文将此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一些可以有效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方法。
一、目前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原始化
根据我国教育部编撰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该文件着重强调了初中物理的培养目标,这也就造成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容易造成教学目标原始化,即完全根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来制订自己的教学计划。这样也容易造成教师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不同步,忽视一些初中物理课本所涉及的具有科学价值的内容。学生通过学习也只能掌握一般物理规律,而不能掌握一系列的科学研究方法,从而不能培养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
2.教学情境运用不当
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方法,普遍缺乏良好的课堂气氛,有时甚至过于死板。许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意识到了这一点,都想尽办法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转而采用情境化的教学方法。采用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使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提高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物理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但是,有些教师过分追求物理教学情境化,完全对物理教学的实际需要判断错误,许多精心设计的物理情境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学生也很有可能只对物理情境感兴趣而对本身的物理知识失去关注。
3.学生合作研究学习形式化
同学之间的合作研究学习一直是初中教学中的一个常用形式,在许多物理课堂上,都存在学生学习小组的形式。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该种学习形式已经被教师广泛接受。但是,在许多教师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都将学生合作研究学习形式化。同学之间并没有进行真正的物理学习经验交流,只是为了研究而研究,还很有可能讨论一些与课堂没有任何关联的内容。这样,一方面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得不到锻炼,另一方面很容易对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造成不良影响。
二、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师的教学效率得到了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可以得到相对应的提升。学生可以不用费尽功夫在课堂上对物理知识进行死记硬背,也不用做很多的题来对物理知识进行理解。这样,学生的综合能力会得到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会提高。学生思维意识、学习方法及手动能力等各个方面得到提高的结果,归根到底便是他们综合能力的提高。
2.有利于落实素质教育
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有效研究,就有可能将许多新的理念引入教学中,可以给初中物理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从而将素质教育得到有效落实。
3.有利于新课改的实施
我国已经将新课改进行有效实施,但是在课改的过程中,许多教师的教学还存在着若干问题,例如,学生的合作研究变成休闲聊天,许多无用的提问作为对学生的启发式教育等。
三、有效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方法
1.有效的教学目标
有效的教学目标对于教师教学计划的制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有效的教学目标可以对教学效率进行有效的提升,还可以规范教师的教学方式,防止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时的主观随意性,使整个教学过程有条不紊。初中物理教师在适应新课改的时候,要设立有效的教学目标,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遵循以下原则:具体化原则、系统化原则、科学化原则。
2.有效的教学方式
传统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都采用机械教学的方式,很容易造成课堂气氛低迷。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时,要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学生理解更多的物理知识,还可以增进学生与教师的感情,减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感,从而使教师实现教学的有效化。
3.扮演好教师自身的角色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直都作为知识传授者来对学生进行教育。现在的教师一定要扮演好自身的角色,将自己的角色努力转化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还要注意好教学尺度,对学生不会的问题要及时地予以解决。总之,教师要将自己的角色努力地扮演好。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物理教学中,也要做到与时俱进。教师不仅要不断地充实自身的理论知识,还要不断总结自己教学中的经验,对不足之处要进行反思,对有效的地方要给予肯定,对自己的缺陷进行及时修正。教师通过这样的不断努力,就一定能够有效提高初中物理的课程教学。
参考文献:
[1]刘勇.初中物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兴趣[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1分析学生初学电学知识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人教版八年级的物理下册课本中,主要以学习电学为主,重难点比较多,但是由于学生本身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得学生做题的时候对于比较灵活的题目解决起来感到特别吃力。总的说来有以下几方面:
1.1学生对概念不是真正的理解,掌握不透彻,造成混淆。例如学生总是把电能的单位——千瓦时和电功率的单位——千瓦混淆,而且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规律也容易记乱,使得解题过程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
1.2学生对于电路图的设计也掌握不够,不会连接实物图。在电路图中,对实际电路的分析不够透彻,比如平常书本中电压表直接测量小灯泡的电压,而在练习求小灯泡的功率的实验图中,电压表测量的是滑动变阻器的电压,而学生因为惯性思维,以为电压表总是测量小灯泡的电压,导致在后面求小灯泡的实际功率时,直接就用所测电压乘以所读的电流。
1.3不懂得运用到生活中,没有抓住解题关键,容易把知识点混淆。比如作图题中考查家庭电路的连接情况时,很多学生不懂得开关和灯泡是串联的,更不知道为了安全先接开关在火线上,再接灯泡。其实,这些内容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已经反复的讲解和强调,但由于现在的家庭电路都是以暗线的形式安装,学生在家里看到的只有开关和电灯,很难理解这些线路的流向。
1.4在解计算题时,学生还没有完全进入物理解题的模式。大部分的学生都没有写公式,对于公式的转换使用掌握也不到位,特别是对于电功率的计算和热量、电能的求法。学生在审题时没有抓住关键,类似于有关电饭锅、电磁炉等生活中常见用电器的题目中,学生不懂得用了Q=U2t/R来判断加热或者煮饭,对所要求的功率和发热多少的求法也不知从何下手。主要是对里面的电阻之间的串并联关系没有判断好,这也说明对于纯电阻电路中的公式的运用Q=W=Pt=UIt=U2t/R=I2Rt掌握的不到位。
2学习初中“电学”知识应采取的措施和对策
针对学生初学电学知识困难情况,我们应该加强对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细化概念和规律的教学过程,提高物理基本知识的教学效率,提高答题正确率,重视对学生实验模仿,操作及理论分析能力的培养。从每位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分析学生不能学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就无法形成系统的物理知识结构,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信心。我们应该下功夫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2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可以变苦学为乐学。其中多做有趣的物理实验和多讲物理科学故事在一定程序上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平时教学语言要多变和适当增加幽默感,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2.3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才能应对复杂多变的新问题。想法解决计算题丢分大的问题。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指导学生预习新课,对基础差的学生在课堂上多提问些简单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从而提高及格率和平均分。
2.4重视实验教学,对教材上规定的演示实验,全部要在课堂上演示,并争取将某些演示实验改为“边学边实验”。在课后多接触学生,多指导学生做一些课外小实验,接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乐于学习物理。也可以借助多媒体的作用,对于一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认识和实验,可以用多媒体来演示。
2.5对于重难点,在上课之前一定要备好课,勤思考,找到引入重难点的合适情景,尽量把难点简单化生活化,找一些贴近生活的例子,以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在授课过程中应该放慢速度,详细的讲解,并给予相关的联系,多做多练,由浅入深。比如:在上《电功率》这节新课时,电功率的概念和理解是整个电学的重点,我们可以先用大小功率不同的两个灯泡做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这两个灯泡在电路中工作中时电能表的转速,从而引出电功率,在讲解的过程中注重区别开耗电的多少和耗电的快慢问题,这样学生能更容易掌握电功率这个知识点。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方法
物理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因此,初中物理的教学既要重视对有关物理原理和定理的讲解,也要重视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不仅能够使得学生获取有关的物理学科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实验中,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的进行进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学生细心谨慎的良好习惯。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或者是小组合作实验,从而帮助学生培养起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验结束后,通过总结实验的步骤、归纳有关知识点,从而提升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通过做物理实验,学生在物理实验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愉悦,使得学生能够获取物理学习的兴趣,并不断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物理学习之中。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培养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水平。
一、转变教学观念
学生完成好物理实验,关键还是需要教师来引导。没有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学生很难顺利进入物理实验的大门,并在其中获取学习的快乐。因此,做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教师关键是要改变观念。
所以,教师一定要摆正自己的观念使得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物理实验的重要性和在物理学习中的地位。有不少教师的物理教学观念不太恰当,不少教师是先告诉学生一个结论,然后让学生进行实验。这样的一个方式,使得很多学生会努力想尽一切办法去达到教师提出的结论。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就缺少了一个自己思考、观察和探究的过程。这样看起来似乎实验很顺利但是实验的真正的目的并没有实现。
所以,在实际的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转变自己的观念并不断的注意方法技巧的运用,务求让学生在每一次的物理实验中有所得,有所获。
二、善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现在的教学环境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不少学校也都为教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要学会使用多媒体设备,要充分利用好多媒体教学设备,从而使得物理实验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得到调动,兴趣得到激发。
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物理实验教学,主要是可以借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近距离地接触到一些物理实验。
当一些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的实验可能并不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时,就可以借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实验短片。如,“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这一实验,因为用肉眼对自己的实验过程学生可能并不能得到一个较好的实验体验。教师可以借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通过屏幕看清楚“射入的角度和反射出的角度大体是怎样的,有些怎样的关系。”还如“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是在同一个平面上?”“若光线逆着回射,光线的路径会和入射光线一致吗?”等等,这些问题都是这个实验需要探究的地方。而学生在观看实验的过程中,通过仔细观察能够比较直观准确地得出结论,并发现有关的规律。
这样借助多媒体设备观看实验的过程,也是对学生的观察、总结归纳能力的一种培养。
三、鼓励学生动手实验
物理实验教学可以观摩总结,但是有些实验是必须要学生动手实验,学生才能够获得准确认识。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实验,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学生会触摸到物理实验的神秘,会感受到实验的乐趣,能够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强化已有认识并获取新的直观认识。这些对于学生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如,进行“连接电路”这一部分的实验,学生只有自己参与到实验之中,才能够更好地认识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学生通过实验才能够更好地理解串联与并联的区别,学生通过实验才能够更多地发现电路中的短路和断路是怎么回事,学生通过实验,也能够更加简易地画出电路图。
通过实验,学生对连接电路这部分知识才能够有一个更加清楚直观的认识,才能够更好地消化这部分的知识,而不会产生畏难情绪。
所以,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做实验,多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帮助学生通过实验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通过实验使得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得到提高,而物理实验教学的效率也得到提高。
四、进行总结归纳
做完一个物理实验,并不表示整个过程就结束了,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收尾环节。因此,在学生的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实验进行总结反省。总结实验的规律和特点,反省自己在实验过程遇到的问题,并反省自己在实验中犯的错误。通过总结反省,学生获得提高,并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五、结语
初中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教师从心底里重视物理实验,并不断在这个过程中探究出合适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效率,让学生在实验中获得能力的提升和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田丽群,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教育科学·教学研究[J].2011(1)
一、从物理基础知识着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物理的定律和公式是最基础的知识,也是每堂习题课前必掌握的知识。其次,根据认识规律要让学生能灵活应用物理定律和公式解决实践问题,教师应该先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基础知识,并通过对基础习题的解答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物理定律或公式解题的基本方法及运用物理量时单位必须统一的要求,进而使学生形成解答物理习题的基本模式,培养学生牢固掌握解题的规范和程序,为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做好准备。
二、认真钻研教材,精选习题
在掌握物理定律和公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思维和解题能力是习题课的核心任务。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对习题的选择是关键。
1.注意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在运用速度公式解题时,笔者编了这样一道题目:上午8∶00上课,老师家到校的距离是4km,如果骑车的平均速度是5m/s,问老师7∶50从家动身会迟到吗?学生解题后发现老师迟到了。笔者接着提出如果要不迟到必须在什么时刻前动身。这样编排的习题不仅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指导学生把理论运用于实际,使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
2.注意一题多解
“一题多解”是指通过不同的思维途径,采用多种解题方法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启迪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密度应用练习,笔者选用这样一道习题:实验室需要购买4kg的酒精,用容积为4.5L的容器够装吗?先让学生解答,结果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用求4kg酒精体积的方法来判断。为了起到一题多解的作用,笔者进而启发学生从4.5L的容器能装多少kg的酒精和4kg的某种液体体积为4.5L,这种液体的密度是多少等思路引伸扩散思考。通过练习,促进知识迁移,并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3.注意一题多变,诱导学生思路
【关键词】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教学设计
一、激发实验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进行实验不单是有巩固教材知识的作用,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强烈的兴趣,物理的实验教学如同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是中学阶段里的基础教学重要的部分之一,实验操作也是初中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础技能物理教学工作者要注重对学生实验兴趣的激发,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那么,教师该用什么方法,才能激起初中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呢?比如,利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感。
例如,在谈到有关“浮力”实验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环境和条件,可带领学生到户外或者是学校实验室里的水缸,让学生轻松轻松,借机带一些必要的小工具(如硬纸片、塑料、橡胶等),教师可以亲自给学生作示范,比较它们在水里面的动静;或者是下载些相关的视频(比如各种游船、或是其他的一些媒介),再加上些精彩的动画画面或是歌曲什么的,最好是学生平时都喜欢的或者非常流行的,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深出浅入,制定个性化学习机制
对于初中生来说,对知识充满着强烈的好奇感,这就需要教师从中引导,在调动其积极性的同时也得把他们带到实验中来,让他们闻有所悟,学有所得当然,每个学生都有他们自己的一套学习和吸收知识的方法,这要求学生自己自定学习计划。
例如,在研究物态之间的转化时,可以提前给学生讲清楚一些必要的知识预备,让他们提前做好预习的功课,并且要求他们根据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以及对此的理解做出相应的学习计划,提出他们的要求(如果条件可以的,建议尽量满足他们所有合理的要求);在上课前,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之后教师根据学生制定的计划做出相应的处理接着可以要求学生做些简单的实验,比如将冰放入各种温度不等的水中,看他们的反应程度,可以简单的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水温的不同,而冰块在水中的融化过程和时间也是各不相同的。
三、学有所得,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有的物理教学如同“纸上谈兵”,没有把物理实验所传达的精髓传授给学生实践出真知学生只有在真正的实验操作中才能达到物理学科的最优学习效果作为物理教学者,要正确处理好教材内容和实验操作的关系,要让学生真正的体会物理所蕴含的学科奥妙,就必需得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和感悟所以,带动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了解各种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是不可或缺的那么,应该怎么做呢?在我看来,教师在每次实验前,可先给学生讲解实验仪器如何正确的使用,再制定明确的操作步骤在操作规程里,不仅要写出操作的主要步骤,而且要规定出具体的要求;其次,教师要加强指导的作用,并组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观察物理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实验操作的技术水平;再次,要处理好实验原理和操作的关系学生实验一方面是为了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是为了巩固,验证运用所学的理论;最后,要求教师注意指导学生运用原理指导操作;引导学生运用理论解释操作中出现的种种现象,而且对教学内容尽可能“化繁为简”,这样更加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例如,在试验电阻的大小以及其影响因素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先讲明各种用电器的用法及其用途之后,给学生演示一遍,学生再根据教师演示的方法做实验,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提醒安全问题,每一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疑问,教师要随机应变地做出处理和指导,解答学生心目中的疑问,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还能有效地提高实验课堂的教学效果。
四、完善总结,得出概括
学生在实验课结束以后,对实验过程及结果一定会有自己的看法和感受那么,教师就可利用这一心理特征,要求学生写成实验总结,即心得体会要求学生在通过实验之后把自己所悟所得做出的总结写出来,记录他们在试验中的乐趣和感想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做出总体的评价与纠正。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创新
初中物理是学生步入物理学习的基础时期,物理教学效果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初中物理尤其关键.学生进入初二阶段,看到物理课本很兴奋很新奇,但是物理学习的枯燥无味,很快让他们失去兴趣,并产生畏惧的心理.基于此,为了激发初二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初二第一学期的物理教学尤为重要.
一、发挥新教材的优势,丰富课堂学习内容
初二学生学好物理课的关键,取决于对物理课的兴趣.1994年秋季版的物理课本,图文并茂,新颖有趣,内容更人性化,通俗易懂,适合中学生的接受范畴.
新教材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其中的演示实验、学生随堂实验、分组实验、课外小实险等丰富多彩.与原教材比较,趣味性很强,新教材中的动手实验活动很多,这样的教学效果非常显著,能吸引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既能利用概念,又能得出规律,通过实验又加深了学生对物理概念的印象.初二第一学期的实验活动,依据新教材进行,因为新教材的深入浅出的特性,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学习物理不在是一件天大的难事.物理实验中的趣味,让学生对新教材中的实验课充满期待.新教材第一章第二节中,有一个分组实验,其中的第三步是将“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若干圈”,课本要求,按图排绕,但学生的两只手,一只要固定铜线的一头,一只要不停地缠绕,而他们还要记录线圈的长度,这样会手忙脚乱,请别的同学帮忙,测定结果却不理想.考虑到这是初二学生第一次进行实验课,笔者提议大家开动脑筋,想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通过群策群力的智慧表现,一个简单的办法诞生了:首先,把铜丝的一头弯曲,然后折回,压在铅笔一端,一圈一圈地有序缠绕,这样的缠绕松紧合适,学生一人操作也游刃有余,一手固定铜丝一头,另一只手进行测量,简便易行,且数据结果正确,这次试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做好试验成为他们学习物理课的动力.
二、疏通教材难易点,创新教学方法
虽然,新教材进行了人性化的改进,降低了物理课的枯燥和难度,但一部分学生因为基础较差,还是感到难以理解,遇到阻力,难免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要求老师认真备课,仔细分析新教材,力求做到深入浅出的教授,而老师还要打破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在讲授的同时,注意激发学生对物理课的兴趣,在轻松愉快的实验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学习物理的乐趣,感到物理知识是一个有趣的学科,老师再联系到生活中的物理常识,让学生感受到物理课的重要性,进而培养其自主学习的习惯,课本中的难点也会迎刃而解.
新教材中的力、声、热、光等物理现象,异彩纷呈,让学生充满无尽的遐想,学习兴趣会高涨,但毕竟物理学是一门高深的学科,它的奥妙非一日能解,所以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阻力和困难是避免不了的事情.课本第一章的第二节,有一个条目“正确记录测量结果”,大多数学生的测量总是不正确,有的学生甚至学不会测量记录.老师此时所起的作用是疏通点播,就是用最简单的比例法去演示,这种方法简单易学,学生容易掌握,方法是:先明确最小刻度记录的规格是毫米刻度尺,然后在黑板上按比例画图,用刻度尺测量,结果显而易见.
第二章的“平均速度”问题,是新教材中的难点之一.虽说“平均速度”是个难点,但新教材关于这个问题的诠释通俗易懂,学生都学得很成功.但在做“测平均速度”实验时,学生会普遍感到难以理解,老师在这个时候讲解“变速运动由于速度是变化的,所以各段路程或各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不同的”的概念,并延伸拓展到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问题,学生会印象深刻.
三、突出学生教学主体,做到因材施教
初中物理教学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老师要平等的对待学生,这样的教学方式,师生一起进行,寓教于学为一体,化简了物理课的难度,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信任和了解是老师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的基础.一般来讲,老师对学生的了解,从课堂教学回答问题和书面作业进行,还有一种是通过日常交流来增进了解.初二学生刚刚接触物理课时,问得最多的问题是;“物理很难吗?”“物理好学吗?”和“怎样才能学好物理?”只要老师在身边,他们会不停地问,那种对物理课的憧憬以及好奇,或者说学好物理的愿望一览无余.在这种情况下,老师的鼓励非常有作用,合理的解释,耐心的回答,都会给懵懂的中学生增加信心,老师有问必答,合情合理的解释,会让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进而坚定学好的决心,并落实到行动.
物理课刚刚开始时,学生的热情往往会因为对物理的不理解,而变得反应迟钝,热情降低,老师要针对这种现象,进行疏导,首先不要给学生压力,按照先简后难的原则,循序渐进.开始,只要学生能听得进去,并能回答出来就行,然后慢慢引导,逐渐加深内容,并辅之以实验加深学生对概念的印象,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打好物理课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达正花.物理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3).
[2] 项亚红、丁维满.物理教师如何实施新课程[J].甘肃高师学报,2004(2).
[3] 娄赫民.实施“成长记录袋”评价的认识、实践与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04(4).
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根据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做一些演示实验,尤其在初中阶段安排的演示实验数量较多。演示实验具有生动、直观、形象的特点,极易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但有时演示实验限于条件,经常由于人多,学生看不见或看不清楚影响了实验效果的发挥。而通常演示实验由教师操作,虽准确、成功率高,但对于学生而言给学生的印象不是很深,学生很想亲自做,这与中学生的好奇、好动的性格是密切相关的。尤其初中刚开始学习物理的阶段,打好基础很重要。作为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将演示实验改为随堂实验,边学边实验,以适应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让学生动手在新课之前做实验,为学新课作好感性知识的准备。而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不仅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实验操作技能,而且能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发展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创造力。但教师要注意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要求和做法,提高学生实验的自觉性,加强实验过程中的指导,使每个同学都积极投入实验。与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相比,随堂实验有其显著的优点:一是“广泛性”,无论定性的物理概念还是定量的物理规律,都可以教师一边演示学生一边完成;二是“参与性”,随堂实验可以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中;三是“高效性”,随堂实验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益,提高课时利用率,优化课堂教学。虽然随堂实验可以在某些方面弥补演示实验和随堂实验的不足,以学生活动为主,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但它不能完全替代前两种实验。因此,在考虑实验教学时,不是把所有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都改为随堂实验,而是相辅相成,使之成为优化的整体,这是随堂实验选题的指导思想,也只有突出随堂实验的特点,才能很好地发挥它的教学功能。应当选择那些必须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而又需要及时得到教师指导或学生间相互启发来达到一定教学目的的课题,同时应当考虑所选实验的规模不要太大,仪器不要过于复杂,仪器数量比较充足,技术要求不要过高,准备时间不宜过长等。
随堂实验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主的边学边实验的过程,可以有教师的讲解、演示实验、学生的讨论和动手实验等活动,活动形式多样。学生思维和操作能力的差别将使过程中的复杂程度加大,因此搞好这种类型的实验教学设计是十分重要的。
随堂实验教学过程设计的基本内容是: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选择实验内容和形式,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构思教学过程,编写教学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