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环保教学设计范文

环保教学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环保教学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环保教学设计

第1篇:环保教学设计范文

    本课教学内容选自第三单元“只有一个地球”中的第一课《地球在哭泣》。本课教材由“人口太多了”和“环境太差了”两部分组成,用5课时完成教学内容。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地球以它博大的胸怀和无偿的赐予,养育了我们人类。但是近几百年来,由于人口的飞速增长,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使得地球的承载能力接近极限。由此产生的一些问题,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困扰着世界,困扰着人类。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是人口增长、环境恶化、资源匮乏,他们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质量。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要让学生懂得控制人口数量,保护环境的深远意义;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和关注环境问题;知道世界人口基数大、增长过快的现状以及由此产生的吃饭、住房、教育、就业、资源短缺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知道简单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的知识和危害。“环境太差了”分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三个教学板块,用时3课时。通过三个板块的教学,旨在让学生知道地球上的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和发展的基础。但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地球已经在环境问题上向我们提出“严重警告”。因此,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从小了解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处的重要性,保护好共同生活的家园———地球。课前让学生通过搜集和调查,了解并关注“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等造成地球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了解这些污染的形成以及造成的严重后果,培养学生关注环境治理、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了解并关注大气污染。

    二、教学理念实践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进行学习,注重学习过程的体验和感受。

    三、教学目标

    1.了解大气污染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严重危害,体会“地球在哭泣”的含义。

    2.关心生活中的大气环境问题,初步树立大气环境忧患意识和保护大气环境的责任感。

    3.策划保护大气环境的活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保护大气环境出力。

    重点:了解大气污染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严重危害,树立大气环境忧患意识和保护大气环境的责任感。

    难点:树立大气环境忧患意识和保护大气环境的责任感。

    四、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

    五、教学环节

    活动一:感受地球是我们美丽的家园。

    设计意图:通过生动优美的语言文字描写和直观形象的图片感官刺激,让学生感受到地球的美丽,体会到地球是人类美丽的家园,为与下文地球环境的污染形成感情的落差做铺垫。

    活动二:了解生活中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现象。

    设计意图:抓住语文课本中宇航员的感叹,引导学生感受地球由“美丽”到“哭泣”的变化,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知道环境污染、资源浪费是地球哭泣的主要原因,初步引发学生的思考。

    活动三:了解大气污染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严重危害,初步了解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搜集、交流、展示相关的资料,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现实,再通过设身处地的感受交流,进一步认识到大气污染给周围的环境和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严重影响,唤起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活动四:策划保护大气环境的活动。

    设计意图:此活动的设计,在于进一步激发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并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为保护大气环境出力,做地球村的主人。

    活动五:课外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策划付诸于行动,并通过自己的行动,影响和教育更多的人行动起来,净化大气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六、课后反思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课程要求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因此,我们要让学生通过《品德与社会》课的学习,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道理,并将这些道理转化为一种内在社会动力,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1.注重了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本节课中,教师没有就教学内容进行空洞的说教,而是课前要求学生搜集、查找跟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充实、拓展了学习内容,强化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学生在查找、搜集资料的同时,也进行着资料的筛选、整理,提高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符合《课标》中对高年级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目标。

    2.注重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课本上学生通过阅读就能解决的问题,主要让学生自主学习;需要集思广益、扩展容量、人人参与、有一些难度的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而对一些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进行深入、独立思考的问题,则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不同学习方式的交替使用,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注重了学科间的融合和渗透。本节课中,教师将语文课本《只有一个地球》中对地球美丽外表的描写引入课堂中,激发学生对美丽家园的热爱之情,接着抓住文中宇航员的两句对比强烈的感叹,使学生感受到地球虽然美丽但是很脆弱,从而去探究脆弱背后隐藏的原因。语文课本中优美的语言文字、精美的图画、宇航员深深的叹息,无不感染着学生去深思地球哭泣的原因,深化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

第2篇:环保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包装设计;教学改革;市场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5-0074-01

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如何使忙碌的消费者为自己的商品驻足停留,成了许多商家烦恼的根源,而一个出色的包装设计则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市场需求,参与到市场调查、社会上的设计竞赛、包装生产工艺当中,使包装设计教学课程与市场接轨,帮助学生们适应及了解当前市场包装设计的发展趋势。

一、包装设计如何符合市场要求

如今,去商场超市购物已经成了消费者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他们在购物中会表现出对某类产品包装设计的偏爱;当他们看到一个优秀的食品类包装设计时会引发食欲;当他们看到想要购买的商品时,会对商品包装上所显示的营养成分、生产期号、生产厂家等信息感兴趣。成功的包装设计除了能使消费者清晰直观地了解到商品的相关信息之外,还能以其独特诱人的设计外观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力。

二、基于市场环境下的包装设计教学方法

包装的功能是展示商品信息、促进销售、方便产品运输、保护商品、方便使用、提升产品附加值,其不止可反映产品特性、消费心理和品牌理念,还可直接影响到消费者对商品的购买欲。因此,包装设计是实用性相当强的一门学科,若要进行人才培养,必须是面向市场进行的包装设计教学。包装设计并非是表达个人情感的方式,为了使商品包装设计起到展示商品信息,促进销售等目的,在进行教学之前应进行充分和彻底的市场调查,如此才可达到包装设计教与市场设计风格发展的良好对接。下面将就教学中的设计命题选择阶段、形成设计方案阶段、设计制作阶段、教学评估阶段等四个阶段进行浅析。

(一)设计命题的选择阶段

对于包装设计教学来说,面向市场的设计训练是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其设计水平的一种方式,对提高学生的设计领悟程度以及学习效果来说起着关键的作用。为了使学生可以通过训练获知自己与市场设计风格的差距,方便其在日后进行设计时有个明确的概念,提高自身设计水平,以可使学生有足够发挥空间和衍生范围广为前提,设计命题最好选择正在面向社会征集设计项目的企事业单位或是当前设计比赛中的主题。如此不仅能调动设计阶段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与不同地域、层次的设计师们的作品进行一个比较,帮助学生分析其自身设计作品的优、缺点在哪,使其对自身当前的设计水平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二)形成设计方案阶段

好的包装设计教学应不局限在校园里,而是与市场需求接轨,使学生面向市场进行包装设计方案的设定。为此,应划破校园与市场需求之间的隔膜,将设计教学延伸至市场,通过几个方式让学生们掌握当前市场上的设计风格,如:(1)针对超市、零售商、批发商等进行一个深入全面的市场调查;(2)请专家或是著名设计界人士到校进行讲座;(3)当有与包装设计有关的新产品展销会开幕时,组织学生们到现场进行参观学习。通过上述几种方式,可帮助学生掌握当前包装设计的前进方向,明了市场上目前流行的包装设计特点,清楚包装中使用到的技术、工艺及应用材料。为使包装设计达到实用性与创造性并存,应考虑到目前的设计包装生产工艺技术,针对市场的需求对包装设计方案进行构思,如此才能做出一个好的设计方案。

(三)设计制作阶段

为了使学生对包装生产工艺、包装的印刷、以及包装的制版的过程有一个全面清楚的了解,可以在设计制作阶段带领学生对包装生产制作进行跟单,通过跟单能使学生们以最直观的方式掌握其中的操作过程以及对设计的要求,认识包装生产制作的整个流程。

(四)教学评估阶段

为了帮助学生发现自身潜力,促进其学习能力,帮助其了解自身的进步,提高自信心,教师应在教学课程结束之后针对该次教学效果和教学过程进行一个总结与评估。在教学评估阶段,教师应给予每位学生不偏不移的评价,调动学生们的参与性与积极性。

包装设计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该课程的实用性、实践性、与时代性,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在教学当中随时观察市场需求及设计发展动向,最终实现包装设计教学与市场需求的接轨。

参考文献:

第3篇:环保教学设计范文

一、制订出适合本园及幼儿实际情况的环保教育目标

环保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在我国,目前尚没有一套系统的幼儿园环保教育目标。因此,在幼儿园准备实施环保教育之前,首先考虑的应是从幼儿身心出发,根据本园、本地现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环保教育目标,这目标包括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只有有了目标,教育才有了方向,才能在具体实施中避免盲目性与随意性,更能有效避免有些教师在自行选择环保教育内容时,忽略幼儿心理、生理特点,远离幼儿生活经验,不从幼儿理解能力出发,而只是从自身良好的愿望出发,造成知识的深度超出幼儿的接受能力,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教学效果。从而保证了幼儿园的环保教育在一个正常的、有秩序的教育环境中得到良性发展,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教师加强自身环保知识学习,提高环保认识,保证环保教育的教学效果

“环保问题”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环保知识也是继环保问题之后形成的新的知识领域。幼儿教师在以前的学习培训中没有涉足这方面知识,因此,在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之前,教师非常有必要先加强自身学习,建构自身必要的环保知识支架。俗话说,“欲给他人一碗水,自己先有一桶水。”教师如若对环保知识没有充分的认识,会造成环保教育过程中片面的、错误的理解,对幼儿的环保教育也只能仅仅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面,甚至狭隘的将环保教育等同于常识教学或思想品德教育,简单的向幼儿介绍一些花草树木的知识及对空气的作用,或者在品德教育中蜻蜓点水般的告诉幼儿要讲卫生、不乱扔垃圾便冠以环保教育的名称,对幼儿起不到真正的教育作用,幼儿园的环保教育成了形式教育和口号教育,有违幼儿园环保教育的初衷,环保教育之路越走越窄,直至停滞。

三、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注重教学形式,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正面的教育,促进幼儿“知”与“行”的转变

教育要以幼儿为本,尊重幼儿,教师从孩子的视角出发,站在孩子的立场去看待身边的事物和现象,结合幼儿教育的特点,联系日常生活及突发事件,进行渐进、系列的环保教育。

当前幼儿园在进行环保教育时,常常从形式上将环保活动作为幼儿园特定的“大”活动,其目的是想凸显环保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往往和幼儿园其他教育活动完全区分开来,幼儿也会轻易地将活动中学到的环保知识特定为某一活动中的行为模式,不能完成“知”与“行”的转变,这样做意味着环保教育最终将失去其应有的价值和生命力。

孩子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游戏、艺术、故事的喜爱,在这些活动中,幼儿获得的知识体验是最深刻的,萌发的情感也是最真挚的。他们从中可以易于转变、生成一系列自发自主的环保探索活动。因此,环保教育的形式取向宜寻求以各种形式在幼儿园活动中的渗透。

在内容取向上,宜从小处着手。当前“白色污染”、“沙尘暴”“水土流失”等都是环保教育的热门话题,但在具体实施时,教育者们花费大量心血准备直观地影像资料,创设丰富环境让幼儿体验,孩子们通过活动也能说出爱护环境,保护家园的话语,可是在生活中,随手乱丢垃圾、贱踏草地、伤害花草树木等行为时有发生,这使教育者们困惑了,孩子们的认识与行为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教学效果应该没有问题,教育效果的问题可没解决呀?其实,这就是内容取向的不当,造成幼儿“知”与“行”的脱节。

幼儿园环保教育应该是能够广泛反映我们生活环境以及幼儿容易理解和接受的环境知识。这里的环境,应该是我们的周边,我们的家园。在周围的环境中,幼儿有许多可以看得见、摸得着、闻得到的事物和现象,如观察垃圾堆及被污染的河水、听听刺耳地噪音、欣赏美妙地音乐等等。只要我们老师时时做个具有环保意识的有心人,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这些随手可得的教育内容自编成教材,以专题环保教育为主,将丰富的环保教育知识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及各种教学活动中,让幼儿从感性的活动的基础上获得并形成有关的知识。

第4篇:环保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 教学 培养 环保

环境时刻影响着我们人的生存和发展,当今社会,环境保护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环境教育却还没有引起相当一部分人的重视,还在肆虐破坏环境,使我们本来的绿色家园变成了荒园,饱受自然界带来的惩罚。在这种背景下,绿色环境教育理所当然地走进我们的课堂,培养环境意识,学校成了一个不可缺少的教育人们的前沿阵地。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同样,环保意识也必不可少的当从娃娃抓起,从小学教育的课堂上抓起。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做好这方面的教育工作,特别是科学实验教师应对学生从小就进行环保教育 ,使其懂得保护环境。

实验是科学课中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而实验材料的获取,实验后的废物处理都与环保紧密相连。因此,绿色化实验对提高小学生的环保意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绿色实验教学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渗透环保教育所必需。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科学这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尤其应当担当起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这个重任。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验教学中强化学生的环境意识,向学生渗透环保知识,提高学生环保意识是责任也是使命。我们在实验教学中怎样才能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呢?

首先,实验教学中使用的材料要绿色环保。指导学生采集植物、捕捉动物样品时,数量要适当,太多会浪费。要从爱护身边的花草树木做起,尽量减少对动植物的伤害,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例如,科技制作类实验,我们可以用一些废弃的可乐瓶、易拉罐等代替。小水轮的制作则可以选用用萝卜、可乐瓶等,"不倒翁"的制作则完全可以用废弃的蛋壳制作等,在材料的选取上,我们变废物为宝物,学会利用废旧物品,一物多用。

其次,实验的设计应绿色化。可采用微型化实验。我们在科学实验中经常会用到一些化学试剂,教师和学生一般认为试剂浓度越高实验现象越明显,事实并非如此,有的化学试剂灵敏度非常高,非常稀的浓度就能达到实验目的,有的实验试剂浓度过高反而影响实验效果。我们应使剂量最小化,在保证其实验效果最佳的同时,使用最小的计量,会使得实验效果更明显,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如果剂量太大,不但浪费,反而使实验效果不佳。例如我们在教授"怎样认识岩石"的过程中,我们会用盐酸试剂判断岩石、石灰石等遇盐酸会冒气泡,学生喜欢在岩石上反复试验,若不控制好试剂,就会造成试剂的浪费,而且还易发生危险;若控制好了,实验操作规范化了,有害物质就会大大减少,就有利于减少排向空气中的污染物,而且实验又不受影响,能真正做到减量的绿色要求,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所以教师在实验前就要给学生暗示,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将环保思想体现在实验过程中,从小事做起,以点滴事例的实践去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把绿色实验理念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

优化材料的利用,也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如在讲过植物的叶 、岩石、蝶或蛾等的观察实验后,可教会学生将剩余材料做成叶画、石头画或标本等。这样既能减少材料的浪费,还有利于环境保护,又可丰富仪器中标本的数量和种类,而且也培养了学生从小节约的好习惯。

强化学生的环境意识,正确处理尾气、尾液,废物的处理也需要环保。 如废液要倒入废液缸并经过处理后方可排放或埋掉,如有毒物必须经过分解,废酸要用石灰乳中和等。通过引导学生规范、安全地操作,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健康的实验心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境意识。

除过实验后气体的排放,液体的统一收集等,在实验中我们用过的动、植物,它们帮助我们完成了实验,我们应该在最后让动物、植物回归大自然,教育学生要善待生命,珍惜生命,并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科学处理废物的能力。在授课及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做到以身作则,以身示范,无论是从实验过程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做到绿色环保,将绿色教育,环保思想根植于教学设计之中,根植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根植于学生的心中。在实验教学中自然、和谐、生动地渗透"环保意识",主动减少环境污染,开展绿色实验,教会学生掌握一些环保方法,增强绿色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使学生成为具有绿色环保新一代。

参考文献

第5篇:环保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德育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3)13/15-0091-02

“学校教育,德育为首”,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孩子是祖国的未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随时都有可能产生难以预料的问题,需要人们有足够的应变本领和心理承受能力,而这些绝不是单靠心理教师和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作为一名专职信息技术教师,笔者结合学科特点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进行了多方面的渗透和强化。

一、在课题中明确德育主题

根据学校德育目标和学生年龄、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学校、家庭、社会生活实际,把握住学生思想发展的脉络,针对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方面的需求,总结出适用于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德育教育主题:礼仪教育、感恩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习惯养成教育、诚信教育、安全教育、环保教育等。结合《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和信息技术使用的教材,笔者分年级和教学内容对信息技术课进行设计。例如:在四年级画图《编辑选定的图形块》一课中,以学生喜爱的动画片《熊出没》中的片段创设故事情境,引出德育主题《森林保卫战》,明确了德育主题,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在教学设计中,笔者精心设计了松鼠的呼救、赶走“光头强”、我为动物建家园三个练习,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练习赶走了“光头强”并成功保卫了大森林,不仅达到了寓教于乐,寓乐于教的教学目的,还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因此,以课题为德育主题的教学设计能更加明确德育目标,更好地实现德育教育目的。

二、在练习中创设德育情境

所谓德育情境是指为实现德育目标而创设的情绪场景。在营造的情绪氛围中展开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能身临其境,感受体验,移情共感,互动交流,最终实现德育目的。

情感是德育不可缺少、十分重要的因素,情境则是对情感的优化和调节。例如:在母亲节来临之际,笔者组织学生开展制作母亲节贺卡活动,为学生播放Flash短片,讲述了一位母亲从孩子出生起对他无微不至的照顾,这种直观的以“爱”为主题的情境创设,让学生感受爱,并在制作中唤起其对自己母亲的爱,也就是德育情境中以自身蕴涵的情感激发孩子的情感。可以看出,教师在练习中巧妙地创设德育情境,可使学生关心他人、尊敬长辈、热爱祖国等情感得到一步步的激发、升华。因此,教师应投入情感并运用情境中蕴涵的情感激起孩子与之相一致的情感体验,由此实现道德品质的养成,提高德育实效性。

三、在作品中展现德育成果

一幅作品可以看出一个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思想感情倾向。在学生创作的电脑绘画、电子报刊等作品中可充分展现小学信息课中德育渗透的成果。笔者积极组织4至6年级学生参加珲春市电脑制作活动,带有环保主题的绘画作品《快乐的清洁工》、《得与失》、《别让地球妈妈伤心》、《铅笔小子的诞生》等和以爱祖国、爱家乡为主题的电子报刊作品《祖国妈妈》、《田园风光》、《乡村美景》等在全市电脑制作评比中纷纷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在作品创作中,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用五彩的画笔描绘出主题丰富的作品,一幅幅电脑作品生动地展现了学生心目中祖国妈妈的动人风采,勾画出学生感恩祖国、保护地球的浓浓深情。

四、在课堂中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的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信息越来越多的同时一些黄色、暴力等不良信息也夹杂在其中,它们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具有负面影响。而在我们教学中又不可能硬控制不让学生上网。那么,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安全、健康的上网,培养其良好的网络道德呢?这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一个很重要的课题。笔者认为,首先要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加以正确引导,还可以针对上网引发的各种道德问题开展讨论。通过教育和引导,增强学生对信息的分辨力和对不良信息的抵抗力,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意识,让学生明白网上活动也要遵守人际交往准则,既不能阻碍信息交流、传播不良信息,更不能无法纪地破坏网络安全甚至危害社会。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课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必须的、肯定的,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完成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的基本职责就必须做到努力钻研业务、切实提高自身修养,既要传授知识、技能,还要关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要针对学生年龄特点、结合课程特点,挖掘德育教育素材,整合教育资源,将爱国主义教育、传统美德教育和法制安全教育等道德教育有效渗透到信息技术课堂中。

[参考文献]

第6篇:环保教学设计范文

一、结合实际,巧用资源备好课。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只有课备充分,才能上好课。远程教育资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教案、课件、资料、作业……怎样利用好这些资源为自己教学提供服务呢?我觉得在备课时教师就要在深钻教材基础上,充分去浏览这些与教学相关的资源,结合班级学生实际,摘取对自己课堂教学有益的教案,图片,课件,作者资料、背景资料等,优化组合成适合教师自己教学风格的个性化教案,制定能突破教学重难点的辅助课件,为教学提供有力保证。如我在准备执教《鸟的天堂》这篇课文前,为上好这堂课,我除了浏览远程教育资源网提供的教学设计,还浏览了相关教学设计不下十篇,结合我们农村学生见识短,根本没人去过“鸟的天堂”这个地方,摘取了资源提供的大量关于介绍榕树美和鸟的天堂鸟多的图片做成了课件,并把其中最能体现“鸟的天堂”美的一张图片做了课件主画面,配上了舒缓的《秋日私语》钢琴曲,让课件声形并茂,能直观形象地体现大榕树的美和“鸟的天堂”的美,更能让学生进入课堂就犹如置身于“鸟的天堂”,渲染气氛,为学生感受榕树美和鸟多这一课文重难点奠定了一定的学习基础。

二、直观形象,巧用资源上好课。

现代语文课堂教学提倡“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主要是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感悟文本,每节课的关键就在于怎样引导学生突破重难点。而农村学校的教学由于受条件的限制,往往是“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许多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课文重难点突破时大多是采取“死记硬背”、“多讲”、“多读”等方式让学生强化记忆、理解,很少由学生自己直接主动探究感受体会的,那样学生学到的知识很死板,不能灵活运用。但是如果在教学中我们能巧用资源,把对课堂教学有利的资源引进课堂,那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使教学效果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如我在教学《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时,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文章的难点)“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句话对于农村小学生而言,单纯地让他们读,不借助媒体的辅助,理解起来是很困难的,在教学这部分时,为了让学生有自己独特的体验,感悟,我除了让学生反复读这句话,出示了事先从资源上下载的课件:翠绿的大榕树和配有这句话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进而引导学生提出质疑:“新的生命”是指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再让学生自由地读一读这句话,然后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平时的感受,与伙伴交流交流,最后全班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有了课件直观形象的课件的辅助,思维活跃:有的说是风吹,有的说是阳光的照射,有的说是藏在树叶下小鸟在动……学生畅谈自己理解后老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朗读,就能把大榕树的美、生机勃勃表现得淋漓尽致了,有效地突破了重难点,让学生灵活地掌握知识,达到预定的目标。

三、激情感言,巧用资源拓展课。

现代语文教学模式,特别注重课堂结尾的总结与延伸,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语言。但是仅凭教师简单的说教,是调动不起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的。如果能巧妙地用好远程教育提供的教学资源,就能给学生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让学生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情感,更容易打开话匣子,有感而言。同样我在教学《鸟的天堂》快结束的时候,趁学生正沉浸在“鸟的天堂”美景中,教师忽然话锋一转,播放了资源中引用的一个片断(出示“鸟的天堂”环境被破坏的图片):一个来自网上的最新消息,“鸟的天堂”由于人们不爱护环境,使“鸟的天堂”不再是“鸟的天堂”,很多鸟飞走了,湖面上许多垃圾漂浮……老师声情并茂朗读后,痛心地问:同学们,当你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说什么?会做些什么?学生亲眼目睹此景,纷纷围绕“做环保小卫士”发表自己见解,这样既训练了学生语言,又达到了渗透环保教育的目的,可谓“一举两得”。

第7篇:环保教学设计范文

知识技能:(1)掌握氯气与碱溶液反应的性质。

(2)了解常见漂白剂的漂白原理。

(3)使学生掌握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过程与方法:演示实验对比氯气、水和碱的反应,探究实验氯离子的检验,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总结归纳能力;加强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的联系,让学生学会利用化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作出合理的判断;对学生进行安全和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氯气与碱的反应,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2、教学方式

讲解、讨论与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相结合,演示实验与学生自主探究性实验相结合。

3、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氯气与哪些物质反应?

氯气可与金属和非金属单质反应,还可与水反应。

氯气在水中溶解度不大,溶于水中的氯气可与水反应:

[板书] 一、氯气的化学性质

1、氯气与金属和非金属单质反应

2、氯气与水反应 Cl2+H2O = HClO+HCl

[讲解] 次氯酸是一种强氧化剂,能杀死水里的病菌,可用作漂白剂。次氯酸是一种比碳酸还弱的酸。

[视频] 氯气泄露事件,学生思考如何处理?

[演示实验] 对比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分别与Cl2的反应,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并写出氯气与碱反应的方程式。

[板书] 3、氯气与碱的反应

[投影] 氯气与碱的反应原理

[讲解]由氯气与碱反应引出84消毒液和漂白粉的有效成分及漂白粉的生产原理、漂白原理。并引导学生写出方程式

[讨论] 存放漂白粉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讲解投影] 由漂白粉、消毒液引出氯气的用途

[板书]二、氯气的用途

[板书]三、氯离子(Cl―)的检验

[阅读、实验与探究] 学生看书并分组完成实验并填表:

小结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讨论与交流] 为什么检验Cl-时,要加几滴稀硝酸?

[小结] 1、氯气与碱溶液反应的性质。2、了解常见漂白剂的漂白原理。

3、使学生掌握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4、习题设计

1.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了氯气泄漏,你要如何自救?

2、检验ClD时所用试剂稀HNO3的作用是( )

A.防止CO32D的干扰B.防止ClD的干扰

C.生成Ag2CO3沉淀D.防止NO3D的干扰

3、将下列物质分别滴加到干燥的有色布条上,不能使其褪色的是( )

A.新制的氯水 B.液氯 C.次氯酸钙溶液

D.盐酸和次氯酸钠的混合溶液

4、可以证明次氯酸是弱酸的事实是( )

A.可与碱反应B.有漂白性C.见光能分解

D.次氯酸钙溶液可与碳酸反应生成次氯酸

第8篇:环保教学设计范文

情境创设 练习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6A-

0023-01

前不久笔者有幸参加了一次赛课活动,热闹的动画、艺术的情境、新颖的练习,让笔者在获益的同时,也在不断反思:热闹的课堂是不是就是有效的课堂?活力四射的课堂是不是高效的课堂?课堂改革的轰轰烈烈,使我们教者在课堂设计时总习惯于瞄准情境的创新、动画的新颖有趣、练习的开放灵活……导致了课堂教学由“满堂灌”的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繁华背后学生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精彩”的课堂背后的作业却惨不忍睹。笔者不禁感叹:给一节本该严谨、细致的数学课这么多的修饰,到底是增光添彩,还是画蛇添足?

一、还教学目标本真

新课程倡导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理性技能的发展,而且要关注其道德、审美、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提升。有些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为了让数学课显得丰满,数学课堂成为师生联络感情的阵地,成为爱国教育、环保教育的思想品德课。如,某老师在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说课中,将几道例题设置在一个情境中:带孩子去游乐园,在游戏过程中遇到选择游戏项目――射飞镖中环数的问题,这本该是一道列举策略富有代表性而又有趣的数学题,然而,该教师为了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他把射飞镖游戏真实地带到课堂中,先和学生玩一遍游戏再进行教学。试问:热闹的游戏过后,能安静思考问题的学生有几人?笔者认为,拉近师生关系可以通过老师亲切的笑容、幽默的语言,学生遇到困难时的及时帮助等来完成,而不是一定要让一道本该安静灵动的数学题承担这个任务。

数学课最本真的教学目标是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而道德情感的发展却蕴藏于所有学科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在逻辑性强的数学教学中,关注学生道德、审美、情感的发展,笔者认为不应当刻意而为之,切不可喧宾夺主。又如,某教师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千克与吨》时,出示:回收1吨废纸能生产再生纸800千克,相当于少砍17棵大树。(1)如果每人每月回收2千克废纸,一年每人可以回收废纸多少千克?照这样计算,你们全班同学一年回收的废纸大约有1吨吗?(2)按照一个班级的同学一年回收1吨废纸计算,你们全校同学一年回收的废纸约相当于砍了多少棵大树?在一番安静的计算之后,不少学生发出“哇……”的惊叹声,教者适时提问:通过计算,你们有什么感受?环保意识教育如行云流水般自然。

二、还创设情境本真

情境的创设给枯燥的数学课堂增添了不少生机,但不少教师却为情境而情境。如有教师在教学“一一列举”这节课时借助《喜羊羊与灰太狼》创设情境:课始先播放主题曲,调皮的孩子随着音乐兴奋起来。而后老师将书中的例题改为“慢羊羊村长为了防止灰太狼的攻击,用18米的栅栏围成一个羊羊们休息的场地,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当下,便有学生在窃窃私语:“就这种栅栏,灰太狼从上面跨也跨过去了,根本不起作用。”由此可见,矫揉造作的例题修改反倒让学生的思绪远离了课堂。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数学课堂中创设情境,是为了让抽象的数学有所依托,让学生学有兴趣,同时也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因此,数学课堂中创设情境应更多地关注它的数学性、实用性。又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小数》一课时,教者出示超市情境,情境中有意识地将物品的价格(小数)显示出来,学生很快进入情境,认识到这节课是要学跟小数有关的内容,并且体会到学习小数的必要性。情境创设在数学课堂中的使用要有度,不要把眼光仅盯在情境的新颖性和有趣性上,还应还数学情境本真,让数学课充满数学味。

三、还练习设计本真

一堂课要想上得出彩,很多老师都会在练习设计上下工夫,追求新、难、活。不少老师为了体现对教材的充分挖掘,完全摒弃教材里的练习,将课外书上的难题、活题,甚至奥数题放到练习中,这是非常不可取的。作为新授课,我们面对的不是部分优等生,而是全体学生。笔者认为适量的基本练习很有必要。但若片面追求题目的形式新颖,势必会导致学生两极分化。

第9篇:环保教学设计范文

一、扎实开展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由于我园幼儿专业教师少,不少普教教师对幼儿教育缺乏经验,因此搞好校本培训意义重大。

1.扎实开展学《指南》培训活动

《指南》就是幼儿教育的“纲”,只有熟悉指南,我们的教育活动才有的放矢。学校采取专题辅导与教师自学相结合,熟悉《指南》内容,扎实开展教研活动,将《指南》精髓活用于教学实践中。在课程设置上,我园按照《指南》的要求进行课程设置,删减一些不适合的内容,使教学内容更适合孩子,更适合我园的实际,从教学内容上有效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

2.加强教师技能培训

我园部分教师系小学教师转岗而成,如何让这部分教师尽快熟悉幼教业务,我们开展了“一帮一”的帮教活动,由骨干教师利用所掌握的幼教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其他教师进行帮扶和指导,苦练基本功。为了打造“一专多能”型教师队伍,学校要求每学期都要进行“弹、唱、跳、画、写”的幼儿教师基本功比赛,以赛促练。

3定期开展常规性校本研修

我们实行“集体备课——听评课——课后反思——学月小结”的教研模式,即每周参加两次集体备课;每周至少要集中听一位教师的课,人人评课;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深入反思;每月每位教师都要针对自己的教研计划进行小结。有针对性的开展研究活动。平时教研组认真收集困惑教师的问题,如“怎样集中幼儿注意力”“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怎样提高家长工作的有效性”等,然后进行梳理,找出共性。针对这些问题,在教研活动中,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认真进行讨论,让这些困惑教师的问题都能得到解决。在教研活动中,大胆改革尝试,将《指南》的思想贯穿到教学活动中。

4.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培训

我校幼儿教师和管理人员,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培训,获得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宝贵的管理经验,老师们受益匪浅。

二、规范保教常规管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建立健全幼儿园保教常规管理制度

要求教师提前制定好学期计划、月计划、周安排,开齐《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项课程。按照“一日活动皆课程”的理念,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习惯,学习知识。

2.精心组织幼儿室外游戏及文体活动

本着安全、健康、益智的原则,教师积极开发和开展各种游戏及文体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幼儿智力,启迪幼儿思维,培养幼儿谦让、合作、竞争意识和习惯,提升幼儿动手动脑能力及对艺术的爱好。

3.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丰富保教活动

一是活动多样的课堂教学,追求学生快乐学习。课堂学习是幼儿成长的重要途径,为避免教学形式的小学化,在课堂上,我们根据各段年龄特点,以形式多样的游戏为基本活动,采用情景化教学方式,将游戏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主动参与,积极活动,在游戏中注重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关注幼儿个体差异,始终保持孩子高昂的学习兴趣。

二是自编自导,丰富早操活动。早操是幼儿一天生活的开始,既要达到锻炼身体、提高机体的活动能力和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的目的,又要让幼儿乐于参加。我们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自行编排早操,配以活泼明快的音乐,制作丰富的活动器械,丰富多彩的早操活动倍受孩子喜爱。例如中班的早操结构为:选择《小松树》《早操歌》作为热身运动的音乐,《玩具进行曲》作为队列变幻的音乐。徒手操让学生在欢快的音乐中对小白兔、小蝌蚪、小燕子、小鸭子等小动物进行模仿,用数字歌增强了幼儿对数字的兴趣。游戏部分运用《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这一动感十足的音乐进行游戏。幼儿随着这欢快的音乐,找到自己好朋友进行游戏,活动使幼儿更加的团结友爱,相互帮助,开心的度过每一天。放松运动,采用舒缓、柔和的《猪八戒吃西瓜》音乐,让幼儿在优美的音乐中放松身体,结束早操活动。

三是利用自然资源,丰富学习活动。在幼教工作中,只要你是有心人,就能“变废为宝”,为教学增添色彩。我们的老师大多是“能工巧匠”,利用废弃了的瓶子教幼儿自己种植植物,丰富了实践活动;利用废弃的纸杯做出了漂亮的花瓶,丰富了美术活动;利用各个季节动植物的变化认识四季,丰富了科学活动。在器械操中,我们选择了孩子平时喝水的瓶子,在瓶子里放入小石子进行使用。这样既增强了幼儿对游戏活动的兴趣,又利用器械提高了幼儿的环保意识、协调能力等。

四是利用家长资源,丰富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我们每学年都要邀请家长参加“六一”“国庆”“一二九”“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家长的积极参加,既丰富了活动内容,提高了活动质量,又有效促进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给家长上了一课,学习了一些如何培养孩子的方法。真是孩子高兴,家长满意。

通过以上这些活动,大幅度提升了我校幼儿教育的管理水平,有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充分发挥中心校示范辐射作用,促进村小幼教点和民办园发展

随着《纲要》的深入实施和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我校中心园高度重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定时深入村小幼教点和民办园指导工作,明确职责,做到“三有”: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通过示范课、送教下乡、教科研讲座、教师基本功培训等多种途径,进行深层次的指导与交流,充分发挥了中心园的龙头带动、上下贯通、纵向辐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