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疗废物运输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基层医疗机构,对医疗垃圾如何处理的法律法规理解常不到位,常因此违规操作而受到处罚。本文将介绍我国关于医疗垃圾处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指导基层医疗机构如何正确处理医疗垃圾。
案例回放
每天下午5:00,某市二甲A医院的“焚烧炉”准时开始焚烧当天的医疗垃圾。由于医院的焚烧炉设备简陋,及露天进行焚烧,常发出恶臭伴着黑烟向四周扩散,给周围居民生活造成了影响。每到焚烧时间,居民就关窗关门,以防刺鼻的味道飘进屋内。
住院的患者也反映,都是有各种各样疾病才到医院就医的,在医院住院每天闻臭气,不仅影响了就医的情绪,也有碍病情康复。
医院的领导者对焚烧医疗垃圾的解释是,因为目前医疗垃圾处理的费用太高,且被某家企业垄断,医院承担不起这部分费用,不得已才在自家医院内进行焚烧。
律师点评
我国医疗垃圾处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主要是2003年3月16日由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卫生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一般俗称为医疗垃圾。
我国实行“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适用于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贮存、处置以及监督管理等全过程。目前医疗废物分为五类,分别是感染性、病理性、损伤性、药物性和化学性医疗废物。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其相关的废物不属于前述五类医疗废物,应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
法律规定医疗机构对医疗废物的管理要求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一要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其法定代表人为第一责任人;二要制定与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有关的规章制度和发生意外事故时的应急方案;三要采取有效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四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规定,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制度;五要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六要根据就近集中处置的原则,及时将医疗废物交由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
同时,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禁止下列七项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转让、买卖医疗废物;禁止在运送过程中丢弃医疗废物;禁止在非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或者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禁止邮寄医疗废物;禁止通过铁路、航空运输医疗废物;禁止将医疗废物与旅客在同一运输工具上载运;禁止在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水体上运输医疗废物。
当然,对于不具备集中处置医疗废物条件的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自行就地处置其产生的医疗废物。自行处置医疗废物的,应当符合下列基本要求: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具和容易致人损伤的医疗废物,应当消毒并作毁形处理;能够焚烧的,应当及时焚烧;不能焚烧的,消毒后集中填埋。
本案中的某二甲医院所在地域为市级,不属于不具备集中处置医疗废物条件的农村,因此明显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没有将医疗废物交由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依法将受到行政处罚。除不具备集中处置医疗废物条件的农村医疗机构外,医疗卫生机构没有权利自行在医院内设置焚烧炉进行医疗垃圾处理。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597X(2007)10-0068-02
【摘要】医疗废物的管理和处置,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规范执行医疗废物的收集、贮存、运输、处理及监督等活动,减少医疗废物对环境污染和被不法回收再利用的可行性措施,应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要求,制定合理的操作措施和收集标准,做好医疗废物的无害化处理,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关键词】医疗废物;管理;处置
Shallowly discusses the medical waste management handling
Xu Bilian
【Abstract 】medical service waste management and outside sets,is the important matter standard which an item carries out medical activity and so on waste collection,storing,transportation,processing and surveillance,reduces the medical waste to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illegally recycles the again use the feasibility to be supposed according to “Medical Waste Act of administration”and “Medical and health organization Medical service Waste Policing method”the request,formulates the reasonable operation measure and the collection standard,completes the medical waste harmless processing,safeguards the people health.
【key word】medical service waste; Management; Handling
为了进一步加强医疗机废物安全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范执行医疗废物的收集、贮存、运输、处理及监督等活动,防止医疗废物流向社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疾病传播,保障人民健康。这里谈谈自己对医疗废物管理和处置的几点做法。
1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医疗单位应建立医疗废物管理小组,由医院法人任组长,废物管理员任副组长,成员可包括主管副院长及各部门负责人、感染控制科主任、高年资药剂师、放射废物管理人员、护理部主任、总务科主任等。医疗机构的法人要重视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并积极解决医疗废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较大的医院院长可从指定或设立医疗废物管理员岗位或指定某部门负责人员医疗废物管理工作。较小的医院可以设立兼职废物管理员,医疗废物管理员负责统筹医院内医疗废物的调查、建立并落实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转运、暂存、交接制度,确保废物收集和搬运所需物质,协调和监测所有废物处置作业,报告医院内废物事件和事故、记录并保存废物管理的文书,培训医务人员正确处置医疗废物。
1.1 具体职责:医务科、护理部负责协调指导科室内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包装记录、运送等工作,总务科负责医疗废物的集中收集、贮存和贮存设施的日常管理工作,院感小组负责全院医疗废物的监督、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
1.2 各科室科主任为医疗废物管理第一负责人,设立一名医疗废物专(兼)职管理人员,严格落实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包装及登记、运送管理工作。
1.3 医院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保管处理等(兼)职人员,都有接受专业培训,具有专业知识,任何科室和工作人员均不得让患者或其它家庭自行处理医疗废物。
1.4 对负责收集、运送、贮存、处置医疗废物的工作人员配发必要的用防护用品和设施在处理医疗废物时要自觉做好防护。每年应对他们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必要时统一安排免疫接种。
1.5 当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时,应严格落实报告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小组要及时采取应急处理措施及时控制医疗废物对环境人体的危害。48小时内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小组向县卫生局、环保局报告。
2 医疗废物垃圾分类包装、容器的要求
3 医疗废物的转运
由各医疗废物产生点将分类收集妥当的医疗废物运送到医院医疗废物暂存点,医疗废物的转运应由专人负责,定期到每个科室,收集医疗废物,每天倒一次,一些医疗废物产量较高的科室可能需要每日两次。也可以由废物产生单位电话随时通知转运,重要的是确保产生点不积累医疗废物。废物管理计划中应制定收集废物的例行规定。应明确机构内部运输废物的具体路线,尽量减少废物再次污染其他清洁区。运送废物时及时更换废物容器。转运医疗废物的车辆应该符合以下要求,便于装卸,防止外溢,密闭转运,转运车辆应每日清洗与消毒。
4 医疗废物的内部暂存
医疗废物储存地应该只是用来储存医疗废物而不该用于其他任何用途,专人管理,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暂贮存间应当符合有关卫生、环保建设的技术规范,要有严密的封闭和五防措施,在明显处设置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的警示标识,设专人管理,严防医疗废物被盗或丢弃,定期对贮存废物的包装容器及贮存设施进行检查,发现破损,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最长储存时间夏天24小时,冬天为48小时,每天应在废物清运之后消毒冲洗暂时贮存间。
5 医疗废物交接
医疗废物在交接过程中应严格依照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填写和保存转移联单,转移联单一式两份,保存时间为3年,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时医疗废物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双方共同填写并签名等项目。
6 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紧急处理
医院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时,应当按照以下要求,及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6.1 确定流失、泄漏、扩散的医疗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影响周围及严重程度。
6.2 组织有关人员尽快按照应急方案,对发生医疗废物泄漏扩散的现场进行处理。
6.3 对被医疗废物污染的区域进行处理时,应当尽可能减少对病人医务人员、其他现场人员及环境的影响。
6.4 对泄漏物及受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消毒或者其他无害化处置,必要时封锁污染区域,以防扩大污染。
6.5 对感染性废物污染区域进行消毒时,消毒工作应从污染最终区域向污染最严重区域进行,对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过的工具应当进行就地消毒。
6.6 工作人员应当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6.7 处理工作结束后,医院应当对事件的起因进行调查,总结经验教训,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7 小结
1措施及方法
1.1领导重视,确保《条例》贯彻实施
医院领导首先组织干部学习《条例》精神,成立医疗废物管理委员会,由法人任主任,副院长、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任副主任,委员为相关科室负责人,人财物到位,并根据《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精神及操作要点,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多次修改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使其具有较强的人性化及可操作性。如:《医院感染管理科医疗废物管理职责》、《科室医疗废物管理规范》、《医疗废物处置站工作规范》等。明确各级人员的相应职责,做到各尽其职,尽心尽力。为防止医疗废物在院内发生意外事故,制定《突发医疗废物事故应急方案》,对一旦发生各类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时正确处理报告,预防控制、事故分析均作了具体规范要求,在具体运行工作中发现不规范、不合理,及时协调和整改,确保完好地执行。
1.2开展相关法规及业务知识培训,提高法制观念
业务培训由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科教处、医务处、护理部配合。医疗废物涉及医院内每位工作人员,但鉴于目前工作人员流动性大,认识模糊等客观因素,故采用多种形式,反复多次对全院各层次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职业安全防护及紧急处理一系列业务培训,并对法律责任知晓和技术工作掌握情况进行考核,人人过关。尤其针对工勤人员文化程度较低的特点,对其进行现场指导,直到完全搞懂为止。强化全体员工对医疗废物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明确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知晓医疗废物分门别类收集方法、个人防护措施等。
1.3领会《条例》精神,确保工作正确性
医院感染管理科人员在认真领会《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精神基础上,学习外省市好的经验。 如2002年全国医院感染培训基地对医疗废物毁型消毒前后对比分析结果提示,毁形消毒并不能达到消毒效果,换言之,弊大于利[2] 。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工作流程,寻找符合国家法规要求的锐器盒与包装袋的生产厂家,产品经反复试用和修改,直至达标并请相关执法机构进行认证,在操作过程中逐渐完善。与护理部多次协调,对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方法,收集箱放置位置,管理配合等问题达成共识,与消毒员共同拟定院内转运路线,配备合格的运输工具。
1.4强化医疗废物院内转运管理,防止院内二次污染
根据《条例》要求,使用后医疗废物直接投入符合规范要求的锐器盒及收集袋。医院配备了全封闭、防水、耐腐蚀、防渗漏的医疗废物运送车,收集人员在运输前后必须检查车辆完好程度,做好清洗、消毒工作。下科室收集时必须检查所收集容器及包装袋有无破损、渗漏或其他缺损,分类是否正确,一旦发现不符合要求,有权拒收,当场指令科室整改,并确定其重量流转双方签收。资料保存3年。对原有的暂时储存点进行了改建,墙面为墙砖,地面为地砖,安装防蚊、鼠设施,近门口处设一浅沟,以便清洗消毒水直接进入医院污水处理系统,不致于污染公共场所,墙面设有醒目的警示标志。一旦发生问题及时报告及时采取措施。
1.5做好职业防护,确保职工安全
根据《条例》为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储存、处置等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采取有效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 。 建立健全健康档案,每年体检加必要时体检,预防接种,制定相应制度上墙,既能指导正确的工作流程,又有自我提醒的作用。修建消毒员休息场所及个人卫生设施,配备必需的劳防用品及消毒药液,指导正确使用方法,一旦发生职业暴露,根据所暴露的种类,及时进行针对性处理及追踪随访。强化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知晓在处理医疗废物时极易被感染经血传播的疾病,熟知医疗废物对健康和环境的危害性,及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重要性[3]。
1.6加强现场指导和督查
医院感染管理科人员采取到临床科室指导、暗查、明查、考试等多种方法,及时发现《条例》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时指导,加以整改。检查结果纳入医疗质量考核中,对多次教育不改的科室及个人进行必要的行政与经济处罚。遇到问题及时与相关的执法机构进行沟通,以确保《条例》的贯彻执行。
2成效与体会
通过近2年的工作实践,我院医疗废物规范管理走在了全市的前列,也体会到只有领导重视,确保人财物到位、学习到位、制度到位、职责到位、培训到位,制定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便捷合理的操作流程,严格督导才能确保医疗废物处理的安全性。预防医护人员被锐器伤所造成的医源性感染,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每月平均节约人民币5万元),真正达到医疗废物科学规范化管理。
3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规范[S].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3.
[2]吴安华,黄昕,龚瑞娥, 等. 医疗废物浸泡消毒效果观察[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1):51-52.
一、医疗机构依法执业监督1、依法执业监管:重点是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开展诊疗活动的“黑诊所”;医疗机构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开展诊疗活动及无处方权开处方;医疗机构出租、承包科室、超登记范围行医及非法为他人进行胎儿性别鉴定或选择性别终止妊娠手术的行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从事医疗美容诊疗活动的单位和个人以及未经审批擅自从事医疗美容诊疗活动的医疗机构。医疗机构监督覆盖率达到100%,并建立健全分户档案,对医疗机构有关人员进行培训。
2、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加强与相关部门配合,打击非法行医,具体内容详见《县2012年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方案》。
3、医疗广告监督:定期和不定期开展电视(台)、报纸(今日)、户外医疗广告进行监测,对虚假医疗广告的医疗机构进行监管,按《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查处。2012年每月上旬集中监测,其它时间为不定期监测(监管计划见附件4)。
4、采供血机构执法检查:加强对县同路单采血浆站及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预防和控制经血液途径传播的疾病,保障供血浆者健康,保证原料血浆质量,监督频次每年不少于4次(监管计划见附件3)。
5、放射卫生监管:加强医疗机构放射许可和对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的医疗机构日常监督,重点抓好人员资质管理,规范放射卫生技术服务行为。放射卫生监督覆盖率100%,放射诊疗防护监测率100%(监管计划见附件1)。
二、传染病防治监督重点
1、重点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加强冬春季节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及夏季肠道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主要对各级各类的医疗、疾病控制机构疫情报告(监管计划见附件2)、感染科(组织)的设置、实验室生物安全、医疗废物及候诊室等公共场所的消毒管理情况进行执法检查。
2、传染病防治情况综合执法检查:制定传染病防治综合执法检查方案,今年4月—9月主要对医疗保健、疾病控制、同路单采血浆站及计划生育服务站的传染病疫情报告、消毒、医疗废物、消毒产品及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管理情况进行执法检查;
3、实验室生物安全:重点检查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组织、制度建设及落实、工作人员培训防护及医疗废物的管理。检查对象是医疗保健、疾病预防机构、同路单采血浆站。检查时间安排在2012年4月—9月。
4、疫情报告:2012年5月—10月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传染病诊治、转诊、报告进行执法检查;对疾病控制机构的传染病疫情网络管理、报告审核、疫情分析等进行执法检查。检查对象: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同路单采血浆站、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
5、医疗废物:4月—9月主要对医疗保健、疾病控制、同路单采血浆站及计划生育服务站的医疗废物收集、运送处置、人员防护情况进行执法检查。
6、医院消毒:重点对一级以上医疗机构的消毒供应室、手术室及口腔科(诊所)、血透室的消毒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7、消毒产品:重点对消毒产品的经营销售及使用单位进行监督检查。主要检查经营销售及使用单位的消毒产品的索证、消毒产品的标识等,检查对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药店、商场超市。
8、疫苗流通领域:对疾病控制中心及预防接种门诊的规范管理及疫苗流通领域进行监督检查。
关键词: 环境管理; 环境评价;
1危险废物的环境管理
我国近年来在危险废物的处理水平和管理制度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由于资金和技术上的不足 , 我们不能照搬西方先进的危险废物防治方案, 因此,必须探索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和管理方案 , 采用法律法规、市场调节和行政干预的方法 , 提高我国危险废物的处理处置水平, 加强对危险废物的管理。
1.1 危险废物产生量及分布特点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 我国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的产生量也迅速增长, 但由于处理处置设施的缺乏, 多数危险废物暂存于临时设施中, 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据统计, 2002年我国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为1000116万t, 其中, 按种类分, 碱溶液和固态碱、无机氟化物、含铜废物、废酸或固态酸、无机氰化物、含砷废物、含锌废物、含铬废物等产生量较大。按行业分, 工业危险废物产生于 99个行业,重点有20个行业, 其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造业产生的危险废物占总量的 40%。另外, 社会生活中也产生了大量废弃的含有镉、汞、铅、镍等的废电池和日光灯管等危险废物。2002年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和其他行业还产生放射性废物 11153万t。由此可见, 我国危险废物具有产生源数量多、分布广泛的特点, 不利于管理, 今后必须提高对危险废物的处理处置水平, 加强对危险废物的管理,降低危险废物污染的风险, 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2 处理处置技术现状
目前, 我国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资金短缺, 设备落后, 危险废物的处理处置技术发展较缓慢, 大部分危险废物没有得到安全处置。目前我国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技术主要有: 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技术、稳定化 /固化技术、焚烧技术、安全填埋技术, 其中安全填埋技术应用刚刚起步。从危险废物污染控制的途径看, 清洁生产和实行系统内的回收利用应优先加以考虑, 但从我国的技术和经济现状来看, 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存在一定困难, 需要一个过渡时期。近期内对危险废物进行安全、妥善的处理处置比较适合我国国情。今后我国危险废物污染控制技术发展趋势大致是: 提倡采用无废或少废的清洁生产工艺;提高综合利用技术水平; 开发稳定化固化技术;大力发展与应用焚烧技术;加强区域性安全填埋技术研究与开发应用。
2.1 我国危险废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涉及危险废物的现行法规体系尚不完善。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还缺乏与之相应的 《实施细则》。法律责任以行政处罚为主, 刑事责任不够严厉, 没有明确的量化标准。运营机构的收费、税收、资质认定、技术等级认定等还缺乏配套政策的支持。危险废物的管理远没有进入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的管理规程。
(2) 有关管理机构对危险废物的认识及管理不足。我国危险废物管理体制不完备, 没有建立统一的监督管理体系,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全过程管理的意识不够, 管理水平有限。由于没有充分认识到危险废物的巨大、潜在危害性, 相当一部分危险废物管理机构对所辖地区的危险废物的种类、数量及处理基本情况尚不清楚, 因而对其疏于管理。这种现象导致危险废物流向复杂, 流失严重。
(3) 现有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和管理体系不完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有关规定, 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必须将危险废物的种类、数量、性状、流向、贮存、处置等资料向环保部门申报登记。但由于我国现有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和管理体系不完善, 部分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考虑成本等因素, 没有按要求进行危险废物的申报登记。一些无处置能力的废物产生单位,将废物交给个别小企业, 他们将其中一部分加以“ 利用 ”后, 其余倾倒掩埋, 造成较严重的污染。
(4) 处置技术、设施落后, 处理能力不足。由于受经济能力技术水平的限制, 我国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技术低下, 设备落后, 目前全国很少有符合环境标准的处置场, 并缺乏设计、管理和运行经验, 对危险废物的处置技术水平还停在较低级的水平, 大量危险废物只是进行简单处理, 远没有达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要求。
2.2 建议与对策
(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针对我国 《固废法》虽然已初具框架, 但其下一层次的法规还不完善的现状, 应出台一系列行政法规, 将 《固废法》中有关危险废物管理的条款加以具体化, 建立系统可行的危险废物管理制度, 危险废物的污染监测、登记管理及风险评价制度, 并制订统一的危险废物风险评价方法与准则, 特性鉴定及分析测试方法, 为今后危险废物的有效管理和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处理处置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 要完善 《刑法》、 《民法通则》, 规定出量化标准, 以便在执法与制裁时做到有标准可依。在此特别说明的是:《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是 1998年颁布施行的, 随着大量新兴工业的建立和发展, 出现了许多新型的危险废物种类, 该名录已无法适应形势的需要, 因此在应用时应加以注意, 必要时应对其进行补充、完善。
(2) 加强危险废物监管力度, 全面推行管理制度。各级环境管理部门应建立负责本辖区危险废物管理的机构, 配备具有工作能力的管理和技术人员, 在组织上保证危险废物管理制度的实施。我国环境管理体制存在着不尽合理的方面, 环保管理机构与环保问题存在着严重的两个不相应的金字塔状, 从基层到省市, 国家环保机构愈健全, 人员素质愈高, 呈现倒金字塔状; 从国家到省市、县乡 ,环保问题越迫切、越突出、任务越繁重, 环保问题严重性由上至下呈金字塔状。因此应调整这种环境管理体制与环保需求不相适应的局面, 加强地方特别是县级环保管理工作。
(3)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提高环境法制意识。今后可针对不同的宣传教育对象, 采用各种信息载体、培训班等不同形式的宣传教育手段, 提高全社会对危险废物的认识, 增强民族的环境意识。重点将固体废物和危险废弃物的出现形式、危害性以及防范措施、监督和举报的方法以及途径等重点向人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
(4) 建立集中处置设施, 实行危险废物集中控制。这是发达国家的经验, 也是我国危险废物管理的必由之路。废物集中处置可以避免各企业单独处理所造成的高成本; 便于采用先进的处理技术和控制手段 (如收集装箱化、运输机械化等),提高污染控制水平。危险废物的处置应遵循集中处置和就近处置的原则 , 避免危险废物转运过程中的污染风险。
(5) 完善危险废物交换体系。依据国家有关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和危险废物污染防治以及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有关法律法规、管理制度, 积极开展危险废物交换体系的试点工作和废物交换系统的运行机构、操作内容、运行方式、废物交换对象、废物交换服务渠道等方面的科研工作, 为废物交换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指导。
(6) 增加资金投入, 提高危险污染防治技术水平。积极引进国外相对成熟的关于危险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处理处置设备、工艺, 并重视以上工艺的推广; 进一步完善废物资源化的各项鼓励政策 (如减免税、优先投资、资金补偿等 ) , 促进有关单位治理危险废物积极性的提高;增加危险废物的科研投入, 加快危险废物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处理技术的开发研究进程。
3危险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1989年3月, 我国成立了国家环保有毒化学品管理办公室, 组织对有毒化学品进行风险评价,这标志着我国开始将开展危险废物评价提上议事日程。到现在为止, 危险废物的评价在我国还没有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体系, 只是包含在固体废物体系和环境评价之中, 要想从根本上防治、利用和管理好危险废物, 危险废物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需要环保工作者进一步研究。危险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包括两种类型, 一是一般工程项目产生危险废物对环境的影响评价, 二是危险废物集中处理与处置设施对环境的影响评价。二者在评价的内容上有较大差异。
3.1一般工程项目产生危险废物的环评
一般工程项目产生危险废物对环境的影响评价主要内容包括:污染源调查: 危险废物的种类, 组分, 排放量, 排放规律; 尚未确定的, 必须通过危险废物的鉴别。防治措施的论证。提出危险废物的最终处置措施: 如综合利用、焚烧处置、安全填埋等处置方法。
3.2危险废物集中处理与处置设施项目的环评
国家环保总局2004年4月 15日了《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原则 (试行)》, 其基本内容主要有:场址选择,工程分析, 环境现状调查,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水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污染防治措施, 环境风险评价, 环境监测与管理公众参与结论与建议。
其中, 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项目场址的选择至关重要, 要进行比选, 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标准等的有关规定。其场址在选择前应进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场地环境、工程地质 /水文地质、气候、应急救援等因素的综合分析, 要避开人口密集、宗教圣地等敏感区, 危险废物焚烧厂厂界距居民区应大于1000m, 危险废物填埋场场界应位于居民区800m以外。与一般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不同, 我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应分建设期、营运期及服务期满后三个时段进行, 应包括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的收集、运输、贮存、预处理、处置等工艺全过程;而且必须进行危险废物环境风险评价。
此外, 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项目不论其规模如何, 一律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并由项目的建设单位向有审批权限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上报, 且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审查须在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之前完成。
关键词:危险废物 应急响应 专家 决策系统
中图分类号:X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b)-0139-02
危险废物(包括医疗废物)具有毒性、易燃性、爆炸性、腐蚀性、化学反应性或传染性,由危险废物引起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危害,尽管我国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起步较晚,随着国家及地方政策及管理办法的相继出台,各地方危险废物应急管理队伍建设也与时俱进,突发环境事件应对效能与日俱增。应急响应体系的建设在突发性危险废物环境污染事故、危险化学品泄露等重大环境安全事故处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污染事故涉及的因素极其复杂,而且污染事故一旦发生后环境系统内外部因素处于难以控制的迅速变化之中,并且通常趋于恶化,现有的系统主要侧重于应急监测,应与关于污染事故处理方法以及污染事故案例数据库联系,使其具备启发式推理机制进行辅助决策,在专家决策系统支持的情况下,能使问题的考虑更加全面和细致,在极短的时间内对污染事故做出初步的估算并做出最佳应急决策以预防及应对突发性。
1 专家决策系统重要性
综上所述,从国内外的情况看,危险废物污染预警和应急领域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在应急机制、应急系统组织、应急监测、应急决策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也是上海“十二五”上海市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规划中的重要内容。建立危险废物污染预警及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的特征信息库及专家决策系统,开展相关的技术及系统集成研究,构建出运行稳定、管理方便、经济合理、保护环境的危险废物污染预警及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平台并进行示范,促进危险废物污染预警和应急管理水平提升是城市应急管理研究的重要方向。
2 专家决策系统概述
危险废物应急专家决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为环境决策者提供更好的计算机辅助决策支持手段,对危险废物的管理和突发性危险废物污染事故的应急快速处理以及提高专家在环境保护决策中的作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危险废物应急专家决策系统是由潜在事故发生源管理、知识库与资源库分析系统、GIS专业模型分析系统有机结合的复杂系统。该系统的结构体系可以用图1表示。
3 专家决策系统构建
3.1 逻辑构架
专家决策系统逻辑框架见图2。
3.2 决策资源层建立
(1)潜在事故发生源管理。
本系统所关注的潜在事故发生源主要包括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危险废物处置单位和危险废物运输单位三类固定风险源,以及曾发生过危险废物污染事件的事故源。环境潜在事故发生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将具有污染隐患的各类信息可视化地现在电子地图上,更加直观且易于理解,同时通过GIS的空间分析功能[6],可以对潜在事故发生源进行切实有效的管理,并为后续综合型、专业型的信息系统的进一步建立和发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积累经验,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对潜在事故发生源管理提供学依据。
(2)知识库和资源库管理。
①知识库包括以下内容。
特性:MSDS(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案例:应急事故案例的集合,提供案例参考。
法规:环境安全法规的集合,提供法律法规支持。
监测方式:各种环境安全检测方式,提供技术手段支持。
处置技术/方法:应急事故处理技术和方法论,提供技术手段支持。
数据模型:应急扩散模型。
②资源库包括以下内容。
应急预案:潜在事故发生源应急预案。
应急机构:能够承担救援任务的各类机构,如危险废物应急处置机构、火警等。
应急队伍:能够承担指挥、物流、监测等各项任务的应急人员。
应急专家:与环境污染处理处置相关的专家、教授。
救援物资:各类应急救援物资、如防毒面具、各类药品等。
避难场所:遭遇紧急环境污染事故后,可以安置遇难人员的安全场所。
3.3 专家决策系统全程管控
(1)系统智能分析。
当应急指挥系统接警并确认警情后,知识库与资源库分析系统的智能分析引擎可以根据警情事故记录中的关键词,对知识库和资源库进行智能分析,筛选出事故危险废物的基本信息、相关法律法规、监测标准、类似案例以及相关的专家和应急机构等,为指挥中心的指挥组成员提供决策支持。
(2)GIS专业模型分析。
空间趋势分析:分析突发环境事件等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发展变化趋势,包括:突发环境事件整体发展变化的趋势分析,分析并图形化展示突发环境事件在时间上的变化过程、在空间上的变化过程。
应急调度分析:利用GIS分析应急资源的分布和可调度情况,主要包括生成资源的最佳调度方案,解决资源“在哪儿”“如何到达”和“如何执行”的问题,实现可视化的动态反馈。
防护距离分析:根据应急指挥车在事故现场采集的各类环境安全参数信息,系统智能引擎进行分析,然后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辅助下划定防护距离,保障事故现场安全,降低人员和经济损失。
模型分析:建立地图数据与环境污染数据库的关联,将环境污染数据与其空间位置相联系,实现环境污染数据的地图化、可视化,依据污染事件爆发点情况,分析污染扩散方式,输出周边高危影响范围。
3.4 系统决策
方案制定:检测排查方案、抢险救援方案、应急监测方案、处理处置方案、善后处置方案的生成。
方案决策:现场决策支持、应急指挥、调度管控。
方案实施:方案执行、现场救援。
4 应用平台建设
4.1 示范平台建设条件设定
危险废物污染预警及突发事件应急响应专家决策系统应具备维持危险废物产生处置企业日常安全生产、杜绝事故隐患及事故发生快速响应的监控管理平台。其示范平台的建设将设置以下边界条件。
(1)示范平台应从危险废物行业管理者的角度出发建设。
(2)示范平台应以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为处置及运输单位样本、应急中心为应急机构样本。
4.2 系统管理与维护
为了确保应急响应专家决策平台的构建,需要建立业务水平较高,实战技能娴熟,对平台系统及设施设备操作熟练的队伍,同时需要建立一系列系统管理制度,并进行不断地更新改进。
规章制度:制定各类工作人员岗位、设施设备的管理规章,定期培训、维护、检查。
技术储备:不断拓展知识库和资源库,开展各类废物应急处理处置的前瞻性研究,开发包含危险废物基本特性、处理处置方法等信息的计算机软件。
专家库:不断更新、吸收环境相关专业专家,跟进各位专家研究领域。专家除应急顾问的职能外,还负责应急响应平台的年度评估和审核。
经费机制:平台的日常管理和运营经费,应由财政按照一定比例补贴。危险废物风险源承担自身监控预警设施的安装、运营费用。危险废物突发事件的责任单位或所在地人民政府承担相应的应急响应费用。
5 结论
在城市应急体系建设中,建立起危险废物应急响应专家决策系统,可以促进城市危险废物污染预警和应急管理水平的大步提升。整个系统是一个将潜在事故发生源管理、知识库与资源库分析系统、GIS专业模型分析系统有机结合起来的综合系统,能形成一个运行稳定、管理方便、经济合理、保护环境的危险废物污染预警及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平台,从而实现为环境决策者提供更好的计算机辅助决策支持手段,使应急响应处理问题考虑的更加全面和细致,并实现在极短的时间内对污染事故做出初步的估算并做出最佳应急决策以预防及应对突发性。
参考文献
[1] 何科奭,马正华.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9(2):60-62.
[2] 刘佳,薛文,何坚强,等.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11(3):63-68.
一、主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创建环保模范城为抓手,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企业、纺织印染企业、危化辐射企业(科研单位)、医疗废弃物及饮用水源地周边违法排污等环境违法的整治力度,遏制各类污染事件的发生,从而推进的经济发展,并为“十二五”开局之年污染减排提供环境执法保障。
二、组织领导和职责分工:
按照此次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专项行动的总体要求,专门成立年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此项专项行动工作,研究和解决环保专项行动中查处的重大问题。
各成员单位要密切配合,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认真履行职责,确保环保专项行动落到实处。
三、工作重点及要求:
1深入整治重金属排放企业环境污染问题
在年重金属排放企业排查整治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全区涉重企业进行排查,开展重金属排放企业环评审批和“三同时”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加大重金属危险废物监管力度,规范危险废物管理,尤其将铅蓄电池企业作为重中之重,加强监管,加大查处力度,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的,该停产的坚决停产,该取缔的坚决取缔,防止重金属污染事件。
2进一步加大污染减排重点企业的监管力度
继续加强对重点企业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监管,对污水处理设施进出口水质进行监督性检测,全面掌握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及污染物排放情况,加大对污水处理设施污泥处理处置的监管力度,妥善处置污泥,严禁擅自堆放,随意丢弃,倾倒现象的发生,严厉查处非法倾倒和违法处置污泥的行为。加强对重点企业烟气除尘脱硫设施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对偷排、超标排放,无故擅自停用除尘脱硫设施、对检测数据弄虚作假的,要依法从重从严处罚,督促企业建立健全环保设施运行管理制度。
3严肃查处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的违法排污行为
以全力完成“创模”验收工作为载体,继续开展饮用水保护区范围内的排污口及建设项目的清理、检查,对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的排污口及各种违章建筑进行全面整治,确保全区人民饮用水水质安全
4集中开展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企业排查整治工作
在年环境风险隐患排查的基础上,对全区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企业进行全面排查,规范环评手续,建立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对于无手续和未验收以及验收不合格的生产企业一律责令停产整改。
5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执法检查行动
组织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执法检查,重点是产生危险废物和利用危险废物作为原料生产的企业和医疗单位,是否将危险废物交由有资质的单位统一收集处置,危险废物转移运输是否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通过严查整治,切实做好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工作,避免发生危险废物污染事件。
四、工作步骤:
1.准备动员阶段:(六月)
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建立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进行动员部署。
2.集中检查和全面整治阶段(七月~十月)
对辖区内所有排污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进行全面检查,确定重点治理名单。制定整治方案,同时报呈市环保局,严格法律程序,规范执法行为,正确下达各类执法文书,对到期未整改的企业一律关停,直至移送法院。
3.总结阶段(十一月)
在此期间,要对专项整治行动进行全面总结,总结整改成效,从中发现整改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实行长效管理。健全规章制度,巩固整治成果,并在十一月底完成整治违法排污企业的总结报告,报送市局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区委、政府专门成立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专项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协调专项行动,研究和解决专项行动中查处的重大问题。
2、建立专项行动考核和协调机制
切实加强环保专项行动的组织领导,并将其纳入各职能部门责任考核范围,认真组织落实,专项行动领导小组要坚持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各阶段整治检查当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办法及措施。各成员单位和部门要有序协调,积极配合,形成合力,确保环保专项整治行动取得实效。
(一)全力支持社会经济发展
严格按照《关于进一步做好服务经济发展工作的意见》,全力加大支持经济发展的工作力度。
一是加快建设项目审批速度。对权限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努力实行"随到随审"制度,及时审批;对权限范围外的建设项目,积极开辟绿色通道。切实落实好重点项目预先介入制度和重点项目专人负责制度。项目审批时间在去年提速20%的基础上又提速了20%。此外,从五月中旬起,我局正式启用网上申报系统。各镇区的饮食娱乐服务类和区域开发及其他类项目均可通过网络申报,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环保窗口将不再直接受理以上两类项目。
上半年,共审批项目1532件(其中有市重大项目172项),包括报告书48件、报告表738件、登记表746件,预审项目915件。行政服务窗口共受理项目3697件,办结固废转移审批829件,排污许可证184件。
二是加大服务经济的力度。一方面,积极推进环保联络员制度。对企业的环保诉求,坚决做到"能办则办、特事特办、急事快办",截止目前,已走访企业82家,帮助企业解决50多个实际问题。另一方面,落实预先介入制度。积极主动与各区镇招商人员联系,对各区镇在谈项目,提前介入,给予指导。凡是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建议各地立即终止谈判,以免浪费人、财、物力;凡是符合产业导向的,积极给予帮助,实行审批提速。此外,在遵守国家环保法律、法规的大前提下,还对具体项目创新灵活的审批方法,确保企业"早核准、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
此外,还与我市金融部门联合推出环境信用修复机制,对环境行为评级较低但积极整改、成效明显的企业,及时提升环境行为等级,确保企业及时获得信贷支持。半年来,已为十几家企业进行了环境信用修复。
三是规范环境执法行为。按照行政执法从严、行政处罚从轻、纠违重在整改的原则,严格落实"首查教育、二查整改和整改到位不处罚"的执法要求,把行政执法的重心放在督促企业整改到位、守法经营上,重点抓好执法检查回头看工作,帮助、指导企业落实整改措施。上半年,共行政处罚违法企业8家,处罚金额19.9万元,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了56%和84%(去年同期处罚违法企业18家,处罚金额125万元)。另对8家已立案但后期整改到位的企业,作出了免于处罚的决定。
此外,还切实降低环境监测收费,对部分服务性监测项目实行"减半收费",对监督性监测实行不收费。上半年减免环境监测收费15余万元。
四是全力推进重点(实事)工程。坚持做到"领导、认识、责任、落实"四个到位,在年初就成立了工作班子,并制订了《环保局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表》,机关科室分工负责,重点项目落实专人,要求责任部门及具体督办人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切实抓好进度。到目前为止,我局负责的重点工作(实事工程)都能够按照序时要求顺利推进。有关污水管网建设、扩建三家(陆家、张浦、锦溪)污水处理厂、继续实施乡镇污水处理厂除磷脱氮工艺改造以及在30个自然村落开展生活污水处理等工作,都已纳入市镇长目标责任书中,从年中督查情况的来看,各项工作进展都比较顺利。
(二)着力抓好污染物减排工作
严格执行《**市减排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暂行办法》,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全市减排工作。在源头控制上,产业布局优先考虑环境容量,禁止建设与产业政策不符和含磷氮排放的项目。在结构优化上,排出低产出、高污染、高排放企业名单,有计划、有组织、有节奏地实施转移或关停。在工程进度上,进一步加大督查力度,做到月检查、月通报,确保减排工程早实施、早完工、早见效。在项目管理上,切实加强工作台帐建设和减排项目现场管理,抓好业务培训,不断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此外,还认真开展主要水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试点工作,出台了《**市主要水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利用经济杠杆引导企业约束排污行为。
经过努力,上半年全市共削减cod1660吨、so2660吨,完满完成了半年度减排工作任务。
(三)认真抓好环境综合治理
一是坚持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认真落实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全力保障饮用水源地安全。落实阳澄湖蓝藻防控措施,完善蓝藻监测预警机制,提高饮用水有机污染物深度分析能力,及时掌握水质变化动态,截至目前共编制完成蓝藻日报47期。对饮用水源地、调水通道及重点河流实行全方位巡查监测,上半年共完成污染源监督监测1646次。此外,还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努力提升行政交界断面水质达标率。对于部分超标断面,要求各区镇认真分析超标原因,提出相关治理措施,持续改善水质。
二是高度重视空气污染整治。加快建设禁燃区,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对空气污染排放企业实施全面整改,大力削减工业废气排放强度。加大机动车排气污染控制力度,启动机动车尾气综合整治,严格按规定开展机动车排气检测工作,加大不达标车辆治理和淘汰力度。加大建筑扬尘污染控制,全面落实清洁施工、文明施工要求。此外,还认真抓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切实加大秸秆禁烧的巡查和执法力度,重点对公路交通干线周边地区及饮用水源地等敏感地区,进行不间断巡查。今年夏收季节,我市没有发生秸秆大面积焚烧的情形。
三是切实做好固废监管工作。对我市23家危险废物处置利用单位进行了专项检查,并完成全市工业固体废物的申报登记基础工作。商卫生局修订了《**市卫生医疗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理管理办法》,并联合开展了医疗废物专项检查活动。配合经贸委、安监局对双鹤药业遗留的废水处理库存的有机废水及报废的各类化学品中间体、化学试剂等进行了妥善处理。此外,还对绿利来的水处理污泥的处置进行跟踪调查和管理。对原化工厂"黑脚子事件"展开调查、取证及分析鉴定工作。半年来,共现场检查213厂次,开出整改通知30份。
四是认真做好核与辐射监管工作。对我市24家放射源使用单位进行等级划分(其中高风险单位4家、中风险单位4家、低风险单位16家),并定期对涉源单位开展严格执法检查。全面落实核技术利用单位放射性同位素防火、防水、防盗、防抢等安全措施与应急预案。严格执行放射源转移备案和转让审批制度,加强运输途中的安全保卫工作,严防运输途中发生交通事故或放射源丢失、被盗、被抢等辐射事故。督促企业将闲置、废弃放射源和放射性物质及时送贮,减少安全隐患。此外,还切实加强企业申请核技术应用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
一、普查工作目标
全面掌握各类污染源的数量、行业和区域分布,了解主要污染物的产生、排放、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况、污染治理水平和污染治理费用等情况,为污染治理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建立*市各类重点污染源档案和各级污染源信息动态数据库,促进污染源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为污染源的管理奠定基础,为制定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政策、规划提供依据。
二、普查时点、对象、范围和内容
(一)普查时点。
普查时点:20*年*月*日。
时期资料:20*年度。
(二)普查对象与范围。污染源普查对象为*市境内有污染源的单位和个体经营户。污染源普查范围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和其他产生、排放污染物的设施。
1.工业源。主要普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第二产业中除建筑业(含4个行业)外39个行业中的所有产业活动单位。工业源普查对象划分为重点污染源和一般污染源,分别进行详细调查和简要调查。重点污染源范围:
(1)有重金属、危险废物、放射性物质排放的所有产业活动单位;
(2)11个重污染行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电力燉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石油加工燉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中的所有产业活动单位;
(3)16个重点行业(饮料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纺织服装燉鞋燉帽制造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金属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中规模以上企业。一般污染源是指工业源中除重点污染源以外的工业企业。
2.农业源。主要普查第一产业中的农业、畜牧业和渔业。农业源普查范围主要是结合优势农产品区划,针对谷物种植业、油料和豆类作物种植业、棉麻等种植业、蔬菜及花卉种植业、茶果类及中药材种植业的主要产区开展肥料、农药和农膜污染调查。畜牧业和渔业源普查范围是人工养殖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和养殖专业户、淡水养殖场。
3.生活源。主要普查第三产业中有污染物排放的单位和城镇居民生活污染。第三产业普查范围主要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住宿业、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包括洗染、理发及美容保健、洗浴、摄影扩印、汽车与摩托车维修与保养业)、医院、具有独立燃烧设施的机关事业单位、机动车和大型电磁辐射设施使用单位。城镇居民生活污染普查以城市市区、县城、建制镇为单位(不包括村庄和集镇)进行生活能源消耗量和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排放量的调查。
4.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普查范围是城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场)、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厂等。
(三)普查内容。
1.工业源。
(1)企业的基本登记信息及其他相关情况,包括企业排污口情况、排水去向等;
(2)原材料消耗情况,包括水的使用和消耗量,能源(煤、油、电、气等)结构和消耗量,燃料含硫量,主要有毒有害原辅材料消耗量等;
(3)生产产品情况,包括该企业主要产品的种类、产量等;
(4)产生污染的设施情况,包括排放大气污染物的锅炉、窑炉等设施,产生废水、固体废物的设施,以及这些设施的种类、数量和规模;
(5)各类污染物产生、治理、排放、综合利用情况,各类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运行及投入情况等;
(6)污染物排放监测情况,包括监测点位、时间、频次,污染物种类和排放浓度、排放量等。
2.农业源。
(1)样本的基本情况,包括经济规模及用水排水情况等;
(2)产、排污情况,包括肥料、农药施用情况,农膜使用和秸秆处理情况,饲料饵料投放情况,畜禽养殖粪便及其他主要污染物产生、残留和排放情况等;
(3)养殖业污染治理情况,各种污染治理设施的治理效率、污染物去除情况、投入和运行情况等。
3.生活源。
(1)排污单位基本情况,包括第三产业单位注册的基本登记信息,各类污染物的产生、排放情况,污染治理情况等;
(2)以城市为单位的机动车排气污染情况等。
(3)城市(镇)生活能源结构及其消费量、污染物排放情况,生活供水量、排水量及污染物浓度等。
4.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单位基本情况,污染治理设施情况和运行状况,污染物的处理处置量等情况,渗滤液、污泥、焚烧残渣的产生、处置及利用情况等。
(四)普查污染物种类。按照全面普查、突出重点的原则,本次污染源普查的污染物种类为对环境影响较大、对污染防治具有普遍意义的污染物。
1.废水:化学需氧量(COD)、氨氮、石油类、挥发酚、汞、镉、铅、砷、六价铬、氰化物;造纸、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业废水中增加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城镇污水处理厂增加总磷、总氮、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2.废气:烟尘、工业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电解铝、水泥、陶瓷、磨沙玻璃行业废气中增加氟化物;机动车排气污染普查增加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
3.工业固体废物:包括危险废物(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分类调查)、冶炼废渣、粉煤灰、炉渣、煤矸石、尾矿、放射性废渣等类别。
4.脱硫设施产生的石膏、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和危险废物焚烧的残渣。
5.伴生放射性矿物开发利用和民用核技术利用企业产生的放射性污染物,放射源。
6.农业源中还包括:总磷、总氮、总铜、总锌及毒性高、用量大且难降解的农药和鱼药。
三、普查技术路线和步骤
(一)普查技术路线。按照现场监测与物料衡算及排污系数计算相结合,技术手段与统计手段相结合,市里指导,区、县调查和企业自报相结合的原则确定普查的技术路线。
1.对工业源中占全市污染物排放量80%的污染源、集中污染治理设施,同时采用现场监测和物料衡算与排污系数等方法,并按照规定程序核定污染物排放量。对其他工业源,采用分类抽样监测的方式,核对物料衡算与排污系数测算的污染物排放量。对污染物排放量小、排放形式简单的,也可以用排污系数法直接计算排污量。
2.对农业源采取面上调查和分类抽样实地监测相结合的方式,结合全国农业普查结果和有关农业统计资料,测算全市的农业面源污染情况。
3.对生活源由第三产业中的调查单位采取面上对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结合分类抽样监测与排污系数测算的方法核定污染物排放量。居民生活污染调查根据统计人口、生活用水量、能源结构和消耗量,通过排污系数测算污染物的排放量。
(二)普查步骤。本次污染源普查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年*月之前)。建立健全组织领导协调机制,落实经费,开展宣传,进行组织动员;制定普查方案和各类技术规范,组织污染源监测,对排污企业和单位进行清查,聘用普查员,开展普查培训。
2.全面普查阶段(20*年*月至*月)。进行入户调查,组织排污单位填报普查表,完成审核、汇总、录入工作,建立污染源档案,市级进行审核验收等。20*年*月底前,各县(市)区完成本辖区污染源普查数据审核和汇总,报市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5月底前市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人员对污染源普查进行抽查及审核验收,并按程序完成省级上报工作。
3.总结阶段(20*年*月至*月)。建立*市污染源动态数据库,核实修订污染源普查数据。
4.数据阶段(2009年*月至*月)。普查数据,总结验收普查工作。
四、普查组织及实施
(一)基本原则。全市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县(市)区具体实施,各方共同参与。
(二)组织机构。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负责普查的组织和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
1.组织拟订全市污染源普查方案,经市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审定后组织实施;
2.制定和组织实施全市污染源普查各阶段工作方案;
3.组织开展全市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宣传报道和培训;
4.对各部门及县(市)区的污染源普查工作进行业务指导、督促检查和验收;
5.向市普查领导小组提交普查报告,根据市普查领导小组的决定普查数据。
各县(市)区政府也要成立第一次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负责本辖区普查工作的具体组织和实施。
(三)部门工作分工。
1.市环保局负责牵头组织全市污染源普查工作,具体实施市管重点工业污染源和危险废物处置场的入户调查和数据整理工作。负责拟定普查方案和不同阶段工作方案,组织制定普查技术规范,组织普查培训,负责污染源监测,对普查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和结果,组织普查工作验收。
2.市委宣传部负责组织全市污染源普查的新闻宣传工作,配合办好新闻会及有关宣传活动。
3.市工商局负责向市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单位的登记注册资料,并协助做好单位清查工作。
4.市发改委和经委负责协调企业做好工业污染源普查配合工作。
5.市建委、市政公用局、市容环卫局负责协助完成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场)的普查。
6.市公安局配合做好机动车排气污染普查工作。
7.市农业局负责牵头组织农业、畜牧业、渔业等农业污染源的普查,组织制定农业普查工作方案、工作细则和技术规定等,组织农业源产排污系数测算,组织实施农业源普查并对相关普查数据进行分析和审核等。市畜牧办具体负责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和养殖专业户污染源普查。
8.市卫生局负责提供医疗单位名单,并配合做好危险废物中医疗废物的普查和数据审核工作。9.市统计局配合环保部门制定普查实施方案和有关具体政策,做好普查所需资料的提供和有关资料的衔接工作,参与普查相关数据的核定和普查结果的分析工作。
10.市财政局负责普查经费预算审核、安排和拨付,并监督经费使用情况。
11.*警备区负责组织驻济军队所属单位污染源和环保设施的普查。
(四)培训。市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各县(市)区普查办负责人、骨干、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的培训。各县(市)区负责选聘本级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培训内容主要是:污染源普查方案的内容,普查范围和主要污染物,普查技术路线,普查方法,各类普查表格和指标的解释、填报方法,普查数据录入软件的使用,数据库的管理和普查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等。
(五)质量保证。市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省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规定,指导全市普查质量控制工作。各县(市)区普查领导小组要根据市里统一规定,建立污染源普查数据质量控制责任制,并对污染源普查实施中的每个环节实行质量控制和检查验收。市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污染源普查数据的质量核查工作,在各主要环节,按一定比例抽样,抽查结果作为评估各县(市)区污染源普查数据质量的依据。数据质量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必须重新组织调查。
(六)宣传动员。各县(市)区政府要按照国务院、省政府和市政府文件要求,深入开展污染源普查宣传工作,为污染源普查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根据普查不同阶段宣传的重点,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精心策划,落实经费,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确保宣传效果。要组织开展一些有影响力的宣传活动,把宣传动员工作贯彻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始终。重点调查产业活动单位应当设立污染源普查机构,负责本产业活动单位污染源普查表的填报工作。其他各类法人单位应当指定相关人员负责本单位污染源普查表的填报。各有关单位应当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人员担任普查员。
五、普查经费
全市污染源普查所需经费由各县(市)区政府共同负担,并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按时拨付,确保到位。市级财政主要承担以下方面的经费保障:市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运转;制定全市总体方案、编制各项普查技术实施方案;编印全市各类污染源普查培训教材,对市级普查办负责人和普查骨干进行培训;开展宣传工作;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数据的采集、分析测试、质量控制;农业污染源样本测试;普查数据的汇总、加工、分析和建档;建立市级污染源动态数据管理系统;普查验收与总结等。
各县(市)区普查经费分别由县(市)区财政部门安排,主要用于组织动员、培训,入户调查与污染源的数据采集、分析测试和质量控制工作,设备购置,数据录入、校核、加工、检查验收、总结、表彰等。
六、普查资料的填报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