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网络媒体时代范文

网络媒体时代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媒体时代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网络媒体时代

第1篇:网络媒体时代范文

关键词网络媒体时代;播音主持;创新;发展;探究分析

1网络媒体时代播音主持的新特征

1.1播音主持行业发展面临更多机遇

近几年迅速发展的直播节目给播音主持提供了更多的机遇,例如网络上流行的各种手机视频App直播等多元化形式在高清智能手机普及、“互联网+”的今天,这在客观程度上为许多播音员、主持人提供了新的展现自我的机会,并且直播节目形式的活泼多样与受众群体的多层性,为播音主持发挥自身才能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由此可见传统媒体平台的传播格局发展已经达到了“瓶颈”状态,播音主持的工作模式已不再单一和枯燥,更甚至当今市场化、民营化程度的提高、资源的配置,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媒体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对播音主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其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创新,从而使得网络媒体时代下的播音主持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

1.2突破了时间、地域和角色限制

传统媒体时代,观众在收看时需要在固定的时间段才能看到特定的节目,往往播音主持根据相应岗位匹配固定的角色,而在网络媒体时代,上述现象完全被颠覆,不仅播音主持可以自由灵活来定义工作时间、场景、环境和人物,而且观众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随时收看自己喜爱的节目。此外,播音主持人的角色也逐渐趋向多样化,各个行业的人员都实现了“多栖发展”,为我国的播音主持行业注入了旺盛的生命力与鲜活的创造力,这也为各种节目带来了不一样的风格变化,而且主持人在网络媒体时代下直接参与进节目,具有现场气氛更活跃、节目节奏把控好、互动性强的典型优势,从而获得了较高的节目收视率。

2网络媒体时代播音主持创新的必要性

总的来说,播音主持行业在网络媒体迅猛发展的背景下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使得媒体的发展形态和节目制播形式都发生了变化,因此要加大创新发展为播音主持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播音主持是广播电视节目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发挥着串联节目和融入节目的重要作用,当前它所面临的主要危机是在微博、互联网、各种网络直播等媒体的挤压下呈现出优势弱化的不良现象,使得自身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发展危机,因此需要在秉持好“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原则理念的基础上获得发展的新动力,创新思维方式,强调给受众带来更多优质、更有吸引力的广播电视节目,同时还要在对播音主持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学会扬长避短,推动播音主持真正走上一条创新发展的道路,从而促进我国社会文化经济的协调快速发展进步。

3网络媒体时代播音主持的现状

虽然我国网络媒体时代下的播音主持在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与成就,但是仍然存在以下几点缺陷。

3.1创造力不足,同质化严重

一方面,近年荧屏间的竞争异常激烈,难免会形成非常规化良性竞争,从而导致同行业内相互模仿而缺乏个性化的视觉呈现模式,尤其是娱乐节目、选秀节目与相亲节目类体裁,不仅令大众产生审美疲劳且降低认知率,还使得许多后起主持人盲目模仿成功的主持人,导致自己在节目中的定位不准确且个人的创新能力下降,更会导致受众者的审美疲劳。另一方面,以网络电台如荔枝FM、斗鱼等为代表的电台手机App客户端和直播网站,促使广播音频和直播节目向个人化、云端化发展,其中的视频等媒体形式没有得到国家电网总局的严格审批,经常存在各种黄色、有悖道德的不良视频,容易扭曲青少年群体的情感价值观,这对受众者的人生观、世界观都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3.2播音主持荧屏寿命缩短

许多播音主持人难以形成自己固定的受众群,并且个人主持风格不稳定,完全忽视了才艺、音色与外貌等诸多因素,这导致选出来的主持人经过包装后难以为栏目创造出可观长久的经济效益,而且许多播音主持者没有充分利用好互联网技术来对节目进行科学合理的编排和播放,难以增加主持人和观众之间的互动性。再者,受众群体的分化也是一大问题,随着社会观念的个性化和利益化倾向发展,传媒趋向于分众时代,使得受众的口味也从传统的全盘接收到现今的重口难调,早期主持人作为全民明星的时代也已过去,大众主持人在这一时期在发展中面临着窘境,如果播音主持不顺势而为,那么会在网络媒体新时代的浪潮下一蹶不振。总之,希望相关的专业负责人对上述问题引起广泛的关注与重视。

4加快网络媒体时代播音主持创新与发展的有效对策

4.1在广播电视节目内容上实现创新

一是在对电视节目内容进行创新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主持人的个人特色,因为播音主持人是直接的展现者,一个节目主持人主持能力的强弱或对整个电视节目的收视率产生很大影响。二是提高栏目影响力并打造品牌栏目,品牌竞争在商品竞争力中是最高级阶段且能有效避免同质化竞争,因此主持人打造品牌应是一个主持人个人职业规划的重要方向,应该将此纳入到自身长久职业生涯的发展内容中。三是提高信息附加价值,加大信息加工力度,例如在突发性事件中公民新闻显示出了独特支持,这就要求主持人成为信息的解读者和解释者,应对舆论进行正确的引导,要从新闻发生的背景、深层次原因进行个性化、深层次的解读。

4.2充分利用好网络媒体平台

首先,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者应多参考借鉴国外先进新颖的节目播放形式,吸取其中好的内容融入到自身的播音主持中,以此增加主持人和观众之间的互动性,还需要对互联网这一工具理性看待,避免被互联网同化。其次,电视既是网络,网络更是电视,由此可见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在电视、视频领域方面的互联互通,网络媒体具有互动性强、即时评论的优势,应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展开互动的播音主持。最后,相关的负责人也要多鼓励组织开展一些关于播音主持创新方面的多元化知识竞赛活动,加强优秀受欢迎主持人之间的交流探讨,播音主持人自身还要提升互联网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经验,从而为播音主持赢得长远的发展机遇。

4.3重新塑造播音主持的概念

一是播音主持需要格外重视在各种环境下临场发挥能力的培养,不仅要使得自身风格特征与节目相得益彰,还要将播音主持的才能参与到更多节目内容中去,从而造就良好的双赢局面。二是播音主持人除了要具备基本的字音清晰准确、普通话发音标准与准确规范吐字等素质外,还要不断丰富自身的阅历经验,要在加强自身文化修养的基础上尽力扩充各种知识,多利用一些机会给自身充电。三是要求播音主持人要从宏观上把握好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方针政策,同时还要结合自身特点来契合节目的风格定位,从而让自身的节目在众多同类节目中脱颖而出。

第2篇:网络媒体时代范文

一、初识网络形象设计

VI设计,来源英文中的 Visual Indentity System,意即视觉识别系统。单单就网站而言,一个网站上看到的所有图片、文字、动画,以及他们的编排方式等等一切能够看到的元素都是VI设计的一部分,简单来说,其实就一个网站的外观,他能在色彩版式等形成一种认知识别,达到一定的视觉效应,我们重新定义为VISI,即网络形象识别系统(Visual Indentity System Internate)它既是CI部分的延伸、又是VI部分的发展与具体应用,网络形象识别系统是一个系统化的识别形象,它将根据企业CI、VI根据网络的要求整合定位成网络形象识别系统。

如果你是打算为企业建立一个商业网站,则更加要注重网站的VI设计。如果你的企业本身已经有了一个统一的CI设计(Corporate Indentity,企业形象识别),那么,网站的VI设计就应该遵循其CI设计。当然,前提是你必须有一套适用的CI设计。所有的做法必须能够发展出一套更具品牌形象的设计,而且能将网站的整体特性完全地容入浏览者的脑海里。能让浏览者记住,并能吸引浏览者回头的VI设计,就是一个成功的网站VI设计。

二、VI形象设计在网页中的应用要点

首先,网络形象设计的整体定位,网络海洋如此之大,但是整体的网络视觉效果很少能出现在我们的屏幕中,这就需要策划设计人员有依据的进行整体定位策划。VI设计中的企业标准形象需要重新整合组成,事实上可以凭借CI设计里已经指定的Logo、色彩、或标准字型等予以发展。标志是网站的特色和内涵的集中体现,是表现个性的设计元素。标志设计中应注意简洁清晰、结构紧凑、色彩单纯明快,以最少的色彩表现更多的象征意义。在网页中一个优秀的标志设计能形成一个视觉中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并且有可能产生极大的亲和力,其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

其次,色彩是人类视觉最敏感的东西,俗话说“进者看花、远者看色”,就能看出色彩所产生的视觉冲击力是最强的。色彩除了是表现亲和力的设计元素外还兼具有协调统一页面整体效果的作用。应用VI设计理念指导网页色彩设计,其原则:一是尽量使用CI系统指定的标准色作为网页的主色调;二是遵循VI对色彩协调统一的处理原则,选用能表达网站主题和内涵的色彩作为主色,并根据色彩的“总体协调,局部对比”的对比调和原则,使页面产生即统一,又有一定变化的舒适感觉。三是谨慎使用大面积的太强烈的色彩对比。

最后,作为影响网页视觉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的网页的版式设计,它在网页的艺术设计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所谓网页的版式设计,是在有限的屏幕空间上将视听多媒体元素进行有机的排列组合,是一种具有个人风格和艺术特色的视听传达方式。它在传达信息的同时,也产生感官上的美感和精神上的享受。在设计工作中,除了应该按照传统美术设计中的平面构成原理合理地分割、平衡页面布局外,也应该按照VI设计原则,对整个网站的所有页面之间的版面布局,采用协调一致的排版风格。合理地应用网页模板手段是实现网页风格统一的一条有效途径。

三、Web网站VI设计范例

我们浏览一下这类公司的网站。可口可乐公司网站,应该说他们将自己的标志、标准颜色用到了极致,版面构成让人感觉轻松、舒适、流畅。网页中结合了同时期电视上投放的影视动画广告中的元素,这又做到了整体定位。

我们再来浏览一下同是知名运动品牌的耐克与阿迪达斯公司的中文网站。耐克与阿迪达斯公司对VI设计理念应该都是很重视的,在标志、标准色上处理的都很大方得体。耐克公司网站上的图片内颜色都会与标志颜色相呼应,产生整体感和协调感,来完成统一协调的设计效果,其主页让人感觉神秘、时尚,增加了目标人群对耐克的好感。耐克公司网站的版面布局处理的既有动感又很得体,而阿迪达斯公司网站的版面布局处理就略显有些凌乱,这种凌乱的背后又藏着丰富的内容,不过这种凌乱与阿迪达斯公司标志给人的井井有条的感觉有些冲突。

最后看一下苹果中国官方网站,全然一副清新可人的面孔,布局清晰的版面,精致的标志,雅致灰的标准色,整体图片搭配协调,清楚明白的信息导航,充分体现了对VI视觉效果的重视。

四、结语

总之网络视觉识别系统将是统帅所有技术与艺术集合的核心。紧跟时代步伐,视觉文化时代的要求将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变化,整体的统一的便于识别的视觉效果将会对品牌企业、产品的形象产生一定的效应。VI设计理念在Web网站设计中的应用推广是十分重要的。重视Web网站VI设计理念是改善网页视觉效果设计的最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黄海燕:网页设计与平面设计[J].包装工程,2004,(1)

第3篇:网络媒体时代范文

当电视出现的时候,有人说这是电台的终结,但电台并没有消失,依然顽强地生存着;当互联网急速改变我们生活的时候,有人说这是纸媒的末日,二十年后纸媒终会消亡。每次科技的革命,人们都会有类似的预言,但预言总被事实击破,媒体总是按着自己的规律进化着。因为无论形式怎样变化,总要有相关的内容出现在相关的介质上,内容总是被需要的。

网络:信息的时效性无人能敌

有时候你正沉浸于工作之中,腾讯、暴风影音等弹出式新闻窗口,将几分钟前刚刚发生的事情推送到你眼前,这样的速度,只能让纸媒和电视望网兴叹。纸媒哪怕是日报,也要有一个24小时的周期,而电视即使可以马上切播,但要进行详细的报道,恐怕还要等上几个小时。

网络媒体可以将实时发生的新闻以最快的速度公布到网络世界中去,其对即时新闻的报道速度远远超过平面媒体和电视媒体,这是网络媒体无人能敌的巨大优势。

纸媒:带你进入深刻的思考

平面媒体的优势,在于网络媒体无法比拟的深入沟通。网络世界的海量信息,让人们在以最快速度获取信息的同时,也让人的注意力无法再长时间集中在一件事上,人们总是心急火燎地在网络上寻找着尽可能多的信息。网络媒体像方便面,可以很快很方便地解决信息的饥饿,却并没有多少营养。

越来越多的媒体,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不再与网络媒体去拼信息的时效性,而是转入对焦点信息的深度评论,带给人们更多深刻的思考。这就像一道道精心烹制的佳肴,既有营养,又能一饱口福。平面媒体的这种深刻,是网络媒体所无法比拟的。

街头的报刊亭,不但没有因为网络媒体的大行其道而消亡,恰恰相反,亭子里摆放的报纸杂志越来越多,财经类的、时尚类的、社会评论类的,有些高端杂志甚至已经作为奢侈品而存在。平面媒体已经找到了自己新的突破口,并大展身手。

电视:生动性与现场感

电视依然是第―媒体,但其如果不能像平面媒体那样找准自己未来的定位,很可能也会步入衰败的境地。

电视的优势,显而易见是其多媒体的魅力,图像、声音、文字,让信息如此生动。但如果电视要与网络争时效性、与纸媒争思考性,恐怕会败下阵来。电视的优势在于生动性,在于现场感,电视唯有将这两点发挥得淋漓尽致,方可有自己的不败金身。

为电视打头阵的,依然是综艺节目,越来越多的娱乐活动搬到电视上去进行,普通老百姓也可以到电视上去露露脸,这是网络和纸媒无法给予的。

广播:听的文化

随着汽车时代的到来,每台车上都会有一台广播,这让广播找到了新的出路。现代人的时间被打烂成一块一块的碎片,汽车广播的出现,让人们寻找到了一个新的消遣渠道。

第4篇:网络媒体时代范文

作为旧媒介的传统媒体,在被网络打破既有的生存格局之后,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特色,进入自己具有“相对优势的领域”。比如,报纸的优势主要在于报道的可信度和深度。在网络时代,新闻的真实性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并未过时。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每天都会有大量的新闻信息涌向受众。只有那些反映事物本真面目的新闻,才能给人以鲜明印象;媒介传播这样的新闻,才能在受众中树立良好形象。在可选择性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声誉良好的媒体往往更具有亲和力和吸引力。报纸在这方面有优良传统,今后应继续把握好走向,经受住市场的诱惑,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做好自律,因为这是事关自身长远发展的根本之计。

深度报道应该成为报纸立足的根本。网上报道一般属于短平快型,即使有深度报道,人们也不习惯于长时间通过屏幕阅读长篇大论。所以,报纸可以多做一些长篇深度报道。报纸的深度报道应该牢牢把握时代的脉搏,以记者的长期观察积累、深入调研为基础,以独到的眼光和功力纵论态势走向,形成自己的报道风格,体现出个体价值与个性风采。相比之下,笔者认为,电视应该在增加“视觉冲击力”方面下功夫,发展大屏幕、高清晰度电视;以丰富的录像资料为支撑的特色栏目和娱乐节目,也是电视应发挥的特长。

其次,要吸收对方优点。传统媒体要以网络媒体为参照来探寻自己的生存发展之路,吸收借鉴网络媒体在互动性、个性化、实时性等方面的优点,不失为一条可行之径。报纸作为公众媒体,在提供各种有效信息的同时,还应特别关注到社会转型期受众群体分化这一事实。在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思想观念趋于多元化,报纸也应满足特定受众的需要,面向他们开辟有针对性的版面和专栏,以兼顾个性化传播。这也就是为什么时下很多专业类报纸销售良好的原因。

为实现分众化传播,电视目前普遍采用了频道专门化的做法。有线电视可提供的频道增多,更加具体地满足特定观众的特定需要。电视媒体今后发展的大趋势,就是数字电视。媒体可以利用一种加载到电视上的软件在观众收视过程中逐步“掌握”每位观众的习惯、兴趣和爱好,并能据此挑选出受众喜欢的节目加以编排整理,按照观众自己的时间表,形成观看每天独特的收视频道。依靠数字化技术,电视台负责人、编辑、记者,可以同各个观众在电视屏幕上进行面对面的直接对话。在传统媒体中,由于反应较为敏捷,广播可以在“实时性”上逼近网络媒体。面对生存现实,广播是在报纸和电视的双重夹击下首先面向特定人群进行分众传播的,如今加上网络媒体的介入,广播只有更加坚定地在这条道路上走下去,而且只要定位准确,前景就很乐观。热线电话直播节目较好地实现了广播与听众之间的互动,这一形式得到了听众的认可和积极响应,为广播开辟了又一生存空间

第5篇:网络媒体时代范文

【关键词】全媒体 《武汉晚报》 @新闻版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大众传媒发生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那种定于一尊的意见一律和论据呈现的单一与纯粹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受欢迎。”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和WIFI的逐渐普及、手机等移动通讯设备的功能一体化和智能化,“微博”、“微信”等新的即时传播手段不断更新,传统媒体与各种新媒体之间的融合日益紧密,报纸与网络的融合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整个社会逐渐进入到一个全媒体时代。“全媒体”是指“通过媒介融合,综合运用多种媒介和终端,实现对受众全天候、全方位、立体化信息覆盖及最佳传播效果的新传播形态。”②它包涵了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卫星通讯等各个种类的传播工具,涵盖了视、听、形象、触觉等人们接受资讯的全部感官,受众可以针对自身不同的需求,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媒体形式。

网络媒体形式多样,信息量大,而且使“同步直播”成为现实,报纸的时效性在这种背景之下遭遇巨大挑战。如何在全媒体时代实现突破,并不断扩大影响力,是当前各大报纸需要正视的问题。《武汉晚报》2012年7月9日改版后,增加了“@新闻·市民记者”和“@新闻·微故事”两个版块,分别与汉网和微博两个网络平台合作,越来越得到受众的喜爱。本文以此次改版为例,浅析在全媒体时代,报纸如何不断改革创新,与网络逐渐融合,给受众带来更有价值、更加全面、更有深度、思想性的新闻信息。

一、全媒体时代报纸面临的挑战

1、媒介传播方式多样化分流受众

在网络还未普及的时代,大多数人习惯于每天从报纸上获取信息。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手机、平板电脑或其它信息接收终端,随时随地可以从网络中了解和最新资讯,例如:微博、人人网、QQ空间以及各大网站的首页都会最新信息,利用动态滚动的方式,图文并茂,更加直观生动,更容易吸人眼球,选择也更加多样化。

报纸作为传统媒体,只能诉诸纸张作为媒介,在信息传播方式上“如信息容量受版面的限制、新闻报道时效受出版社周期限制、传播范围受发行的地理空间限制等等。”③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报纸的受众群体被分流,甚至出现“报纸末日论”、“报纸消失论”等论断。

2、全民记者时代报纸受到挑战

传统媒体时代,报纸是受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党报更是代表着不可质疑、不可撼动的权威。报纸的新闻是由通讯员、报社记者、编辑进行采访和编写,由各大报社、通讯社等专业传播机构,“新闻”的生产有着严格的操作规范和审核程序,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单向传播。然而,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信息者的行列中,原来“我写你读”的单向传播方式被打破,新闻已越来越平民化,“草根文化”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接受。人人都能成为信息的者,“传播主体”和“传播客体”之间的界线越来越模糊,每个人既是传者,也是受众,并不断在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转换。

二、以《武汉晚报》@新闻版为例,看报纸如何与网络融合

1、报纸证实网络信息,纸媒网络合力报道扩大关注度

网络传播平台“无门槛”的形式激发了网民的表达欲,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者,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络言论具有很强的原创性、互动性和草根性。网络平台不仅可以文字信息,还可以图片和视频,越来越多的人用微博“直播”自己每天的生活,在论坛上表达自己的心声,在贴吧里发起话题引起讨论。上网看微博,逛论坛,使用社交网站成了很多人每天获取信息和信息最重要的渠道。

因此,报纸如何利用好网络、手机等新媒体,与其互利共生,在这种全媒体背景下可以说关系到纸媒的存亡。新媒体已成为庞大的信息源,从新媒体中获取信息,再辅以报纸等传统媒体的专业关照,可以共同作用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力。

以《武汉晚报》“@新闻·微故事”版记者对板车哥的报道为例。2012年6月10日,微博上曝出的一组汉正街“板车哥”的照片,引来了网友围观。一时间,板车哥的话题被炒得火热。《武汉晚报》记者依托微博,联系上了“板车哥”,对其进行了面对面的深入采访,对微博上的话题进行证实,并以专业记者的素质,深入挖掘新闻故事,写出一批具有深度的报道。随后,“板车哥”引起全国各大媒体的关注,湖南卫视《完美释放》节目组把“板车哥”请到了电视台,引起社会对“板车哥”及底层民众的进一步关注。报纸与网络的互动,扩大了新闻的价值。

2、网络报道,报纸核实,亲民与权威共存

媒体和受众的关系,由过去的单向传播发展到如今的双向互动。让读者通过网络社区和微博平台参与到传统媒体的报道中来,这不仅是传统媒体借用新媒体迎合读者的方式,也是纸媒关注现实社会和生活必须作出的一种努力。

报纸作为专业大众媒体,有着一批专业的高素质采编队伍,写出的稿件水准高,但难免与普通百姓有距离感,难以吸引受众阅读。市民记者满足了普通老百姓参与新闻采写的好奇心理和满足感、成就感。市民记者将自己感兴趣的,或是觉得有新闻价值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让新闻报道在选题上更贴近民生,这样的报道更易于为读者接受,避免了高高在上的“精英模式”。但作为非专业的新闻采写者,对于采写活动的把握难免有不成熟的地方,经常有曲解、有失客观的现象出现。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的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符合客观实际,表现为新闻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经过都经得起核实。如何将新闻记者的专业素质和市民记者的民生气息融合在一起发挥良好的“化学反应”,是全媒体时代,纸媒应当考虑的问题。报纸作为专业的传播机构,“在信息的权威性和可信度方面,有着一般网站所不可比拟的优势。”④

《武汉晚报》“@新闻·市民记者”版就采取了“汉网市民记者报道,本报记者跟踪采访核实”的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以7月14号的报道《琴台文化中心“自来水”漏了一年》为例。市民记者在汉网上报道:“我在琴台文化艺术中心看到一个漏水沟,流出来的水很干净,是自来水漏了吗?”《武汉晚报》记者对此事进行现场探访和多方查证后发现,漏水根本不是自来水而是污水,由于经过土壤层层净化,所以看起来很清澈。这样,市民记者发现新闻线索,记者求证,一套完整的报纸与网络的互动成功开展,既保证了选题的亲民性又保证的新闻报道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3、利用传统媒体正确引导网络舆论

对网络、手机等新媒体中传播的热门事件,传统主流媒体应及时关注。对其中有新闻价值的事件,要及时介入,并通过负责任的报道来引导社会认知和公众意见。极具争议性的新闻事件,尤其能够吸引受众眼球,即便是网络谣言,也有必要去关注和求证。这考验着传统媒体对新闻的把握,能起到澄清事实和正确引导舆论的效果。辨别真伪,确定消息的新闻价值,进行实时报道,是传统媒介“把关人”地位的体现。

以《武汉晚报》“@新闻·市民记者”版为例。网友发帖质疑近年湖北省博物馆不让游客自带水的原因。有人认为是为了维护馆内卫生,有人觉得是保证游客人身安全,有人坚信是保证文物安全,也有人怀疑为了照顾馆内饮料店的生意,为了盈利。众多网友争执不下,各执一词。《武汉晚报》记者花了一整天实地采访后发现,博物馆不让带水主要是考虑到游客的安全性以及文物保护,因此馆内有众多免费的饮水点为游客供水。但游客入馆前存放的自带水却无人看管,大部分人出馆后无法找回寄存的水。另外,馆内有平价的饮品出售。经过深入的采访,最终将湖北省博物馆不让游客带水入馆的前因后果及配套措施完整地展示在读者眼前,2012年7月24日在《武汉晚报》“深度关注”版刊发了稿件,被各大网站转载,引导了舆论的发展方向,也使不足得到改善,误会得到疏导,问题得到解决。

总之,报网融合是大势所趋,但这种“融合”并不意味着谁将取代谁,这种融合将以共存共荣为前提,互相弥补不足,最终的目的是为受众带来更好的媒介环境。

参考文献

①喻国明:《解析传媒变局:来自中国传媒业第一现场的报告》[M].南方日报出版社,2002:3

②袁德渠,《“全媒体”时代中国报业的挑战与应战》[J].《今传媒》,2011(5):63

③董彤,《浅谈网络给报纸的挑战与机遇》[J].《活力》,2011(8):178

④韩强、秦怀茂,《网络对报纸影响的调查分析》[J].《当代传播》,2007(3):39

第6篇:网络媒体时代范文

关键词 自媒体;网络狂欢;大众娱乐消费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08-0021-02

1 基于自媒体时代背景的信息传播概况

1.1 自媒体的概念和本质

最早给自媒体进行定义的是美国的两位学者,他们认为“WeMedia 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这也就界定了自媒体这种信息传播方式具有公开性和隐私性的双重特征,其公开性指的是信息在网络平台上的分享和传播属于一种透明的过程,其隐私性指的是信息的和传播是由个人决定的和控制的,外人无法进行干涉。大众群体可以自由在平台上传播新闻事实,其中的平台起了很大作用,例如博客、微博、微信的兴起,这些平台所具备的的私人化、自由化、平民化的特征,使大众群体可以随时自主将信息用图、文、声等各种形式在互联网上进行传播,影响力攀升的速度非常之快。自媒体时代的本质特点就是一种信息共享的即时交互平台。

1.2 自媒体和平台媒体和他媒体的区别

通过对自媒体的概念分析,可以看出除了在大众提供并分享新闻事实之外,按照参与、主体以及立场的区别,还有为政府或者他人代言的他媒体以及具有中立性质的论坛所酿生的平台媒体。在这三种类型中,系媒体有其显著的自身特点,自媒体的言论自由程度是最大的,而且信息的传递分享没有审查。自媒体的自由性也就意味着其传播力量所具备的的爆发力是最为巨大的。在一定程度下最容易引起一种全民的互动狂欢。自媒体的出现,开启了一个在新的信息技术背景下传媒方式的转变,现阶段还处于自媒体的早起时代,未来的发展会对信息时代的信息传播带来很大的影响。

1.3 自媒体的“节点共享”能促成网络狂欢

大众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自身也会成为一种信息内容,成为一个互动的节点,也会被观注,“节点”不仅意味着参与信息互动的个人,同时也意味着个人在传播信息时可以附加套嵌各种主观一体化的信息。每一个用户都是信息和接受的节点,其间的各种互动又会为原来的信息增添更多的内容,不断改变着原始信息的传播路径和状态,同时这些信息又都是共享的,用户在提供信息和信息时都会以自我为中心,这就是一种节点,在网络传播平台如微博、微信的带动下,节点迅速扩充,这样显示了自媒体的生命力是无穷的。比如前段时间的“汪峰上头条”等等娱乐新闻,都是在这种自媒体时代的“节点”互动共享的传播下,很快形成了一种网络狂欢。

1.4 自媒体时代“网络狂欢”的信息传播特点

自媒体作为一种互联网的酿生产品,随着使用不断深入,其核心功能也随之展现出来,其最大的核心功能就是信息的获取和。例如通过微博、微信等交流平台,信息可以大范围迅速的获取和传播。同时交流的过程不受时间地点以及信息形式所限制,只要手里有能够信息的数码终端,就可以通过聊天、日志等形式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进行交流传播,可以使个人观点,可以是时事新闻,也可以是官员政务,当然更多的其实还是娱乐新闻,这其中不乏有娱乐造势的炒作和谣言,但是不论是一种满足倾述的需求还是大众交流的需要,通过自媒体这种形式都能进行信息的获取和。但是,其最显著的特点时这一传播过程是在一种 “潜传播”状态。白岩松曾在《新闻1+1》 中提出, “互联网、手机信息……它不分良莠真假,以分秒计的速度在公众之间没遮拦地传递着。这种全新的传播媒介,相对于传统媒介的‘明传播’,被有识之士称为 ‘潜传播’。

自媒体的“潜传播”意味着用户要自行对信息的安全和其他问题进行自我的过滤把关,这也意味着信息内容的真现实性的严肃性就比传统媒体形式有所差距,但是用户对信息的处理和利用效率却大大提升,特别是当“明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不了用户的需求的当今时代,“潜传播”便充分显示了其在信息传播上的优势。

2 自媒体时代“网络狂欢”的必然性

现阶段的媒体传播中,由于网络的普及,自媒体的传播有了广阔的技术支撑和传播空间。一些焦点性的时事政治、娱乐新闻等等很容易引起大众的参与讨论,对于一些引起反响比较大的事件,在一定时间内就会形成“网络狂欢”,引起一阵热潮。例如以“辽宁号”舰载机试飞期间的“辽宁style”热潮,例如近期“汪峰上头条”热潮,等等,每一个阶段都会有这么一个能够引起大众观法参与讨论的话题在网络上大范围深层次进行讨论。这不仅仅是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模式和形态所致,更是大众娱乐消费需求的结果。

2.1 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模式和形态是“网络狂欢”形成的基础

“网络狂欢”这种现象的产生的基础就是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模式和形态特点。

自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模式是一种“核心-边缘”的扩散模式。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是由信息源的中心不断向边缘进行扩散,同时其他节点在传播中心节点的话题时,经过两级传播之后就会形成中心节点,在主观讨论时,其他节点和中心节点的位置也可以互换,这也就是热点话题在传播过程中能够形成“网络狂欢”的因由所在,节点之间的沪指互换和互换连接就形成了“核心-边缘”的传信息播模式。其次,信息的传播可以同步互动,和传统信息传播模式的单向线性不同,自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和反馈是即时同步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某个话题的“网络狂欢”能够有更长的生命力。再次自媒体时代是一个用户本位时代。传统的权威媒介的效果已经开始逐渐远去,在自媒体时代用户对于信息的传播和接受有了更多的自由行自主性,能够对信息进行删改后再自行传播,反映到网络狂欢上,就是话题虽然有一个中心点,但是每时每刻都会在用户的传播过程张沾染上不同的色彩。同时,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节点连带”和“圈子化”也在很大程度上使“网络狂欢”现象得以不断涌现。

2.2 “网络狂欢”是大众娱乐消费的要求

以“汪峰上头条”为代表的“网络狂欢”是自媒体时代大众自发通过进行娱乐消费的一个现象。

以微博为代表的信息传播交流平台是大众进行娱乐消费的主要场所,用户可以在主页上分享个人感兴趣的信息,也可以描述自己的生活细节,也可以抒感或者表达对人或事的看法,等等。用户可以转载也可以原创,可以进行评论也可以转发评论。这些形式的选择无关紧要,关键的是人们都能够对微博等网络交流平台积极参与。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对于娱乐也便有了更强的需求,需要用娱乐来缓解生活压力,但是户外的大型娱乐活动却无法满足人们日常的需求,因此网络娱乐便成了一个突破口,在网络里,人们可以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欲望,压抑的心理可以得到空前的释放。当这种情形不断聚集时,便开始出现“众声喧哗”的现象。“网络狂欢”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大众娱乐消费的一个产物,“王峰上头条”等娱乐事件便是这种产物的一个集中体现。

3 自媒体时代下“网络狂欢”的特点

自媒体时代下,“网络狂欢”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其中有利也有弊。

“网络狂欢”为代表的自媒体时代的娱乐方式,首先是通过信息的高效传递提升了信息的利用率,更重要的是在紧张的生活节奏下缓解了人们的生活压力。这是自媒体时代“网络狂欢”最大的一个功效。“网络狂欢”是大众集体参与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走到一起,以狂欢的话题话题为中心,进行调侃、自嘲、探讨,精神得到放松,情绪得到释放。同时狂欢的不仅仅是一种参与,也是一种关注,这种关注可以转移人的注意力,有时仅仅是围观信息、评论也是一种娱乐活动,也是一种解压的方式。因此自媒体时代“网络狂欢”的最大优势特点,就是在对信息进行高效利用的基础上对人们的日常生活起到了解压的作用。

当然,网民自发无组织无限制的“网络狂欢”现象也有许多不利的影响。虽然像“汪峰”这样的公众人物,被大众关注追捧的同时,当然也会被人们调侃围观。这也是一种必然的现象,但是娱乐也要有度,调侃也要有底线,在网络里,尤其对于娱乐话题,人们的言论基本上是绝对自由的,因此就会有一些人身攻击的话题出现,这就会对话题的当事人造成不好的影响,严重时会影响到当事人的生活状态。对于这一点,需要我们提升自身素养,公众人物可以为娱乐所用,但是在娱乐的同时也要有一个最基本的尊重态度,娱乐不等同于愚弄,更不等同于攻击。另外,“网络狂欢”所引起的自媒体信息传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形成“数字鸿沟”,即“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这中信息传播方式不仅造成了一大批话语弱势群体,同时由于信息传播的自由行,也会酿生很多不良信息的“病毒式”传播。更重要的是,这种“网络狂欢”会在网民与非网民之间会形成一道鸿沟,这种鸿沟对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4 结论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我们的媒体传播方式逐渐进入一种“自媒体”时代,传统的媒体方式受到了很大冲击,一些受大众喜爱的网络社交平台改变了以往媒体信息的传递先过滤再的模式,这就极大的扩充了信息传递的自由行和互动性。一些娱乐以及其他事件经过网民的传播互动很容易就会行成一种大众的娱乐消费,最终形成一种网络狂欢。“自媒体”和大众娱乐消费是密切关联的,其间的内在联系和利弊需要进行一定的研究,更重要的是未来的网络狂欢现象要有一定的底线和维度。

参考文献

[1]董森.信息文化论:数字化生存状态冷思考[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

[2]刘琼.网络:一个公共话语的狂欢世界[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3).

第7篇:网络媒体时代范文

在当今互联网世界中,多种新兴的网络产业此起彼落、风起云涌,带动了整个互联网发展与改变,在不断前进和创新的道路上,互联网不再停留于单方面的知识传授,多路径、多角度的思维方式在互联网的虚拟世界中展现得淋漓尽致。WEB1.0带动了互联网群众的热情,催生的WEB2.0加速了网络作为媒介传播的力度,打破了传统媒体平面和单途径的简单方式,传播的方式从“广而告之”的一对多转变为“人人皆记者”多对多,直接影响了整个互联网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在没有特定的主客体之分的情况下,“受”者皆为“授”者,而这样的时代也被称之为“自媒体时代”。

在自媒体时代中,信息的更替让原本的受者主动成为授众,微博、SNS、论坛等各种多元化信息交互平台均衡地推动互联网服务的发展,一点一击中,信息变成充满活力的新鲜事物,更多的人在感知自媒体时代的分享和速度。互联网群众催生了自媒体时代的现在,自媒体时代也将引领整个互联网世界充满“活的信息”的未来。这不仅是正向推动传播媒体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从传播者的角度还是新闻参与者的角度,群体的力量逐渐显现。青年群体也将在互联网激流中涌进,而这股年轻的力量将伴随互联网一同成长。

互联网自组织群体现象定义及网络中大学生群体自组织的意识和价值定位

互联网背后支撑的群体力量,让“自组织”的概念再一次走上舞台。早在1959年由Yovits M. C 和Cameron S写的《Self-Organizing Systems》中就有提出“自组织系统”的定义。之后更有多位学者提出自组织系统概念和特征,其中有经典的理论“在一定条件下,系统自动地从无序走向有序,由低级有序走向高级有序的过程。”如今互联网的潜在群体力量让信息从无序的分享走向有序的聚合,互联网个体行为也从无序的形式走向有序的自组织群体。同样在20世纪80年代的学说——混沌理论(Chaos theory)中,也对今天这样的群体现象做出了概念性解释。混沌理论说明了复杂而不断变化的系统 ,而这正贴合了如今的互联网群体,他们在无形中组成了虚拟世界中的组织体,他们是复杂且不断变化的。

网络群体中,散布着大量的年轻人。据EnfoDesk易观智库最新研究揭示,国内两大主流微博平台——新浪和腾讯,他们的用户多集中于20 ~29岁,均占据各自用户年龄构成的60%左右。特别是作为中坚力量的多是大学青年,在社会大环境中,信息洪流冲击着这些年轻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大学青年们往往怀有满腔热情,对于互联网应用较为熟悉,善于利用互联网寻找到现实生活中无法诉求的渠道,获取有用信息,寻找共性同伴,自发形成自组织群体。他们大都广泛开展线上交流,部分还结合线下互动的形式。他们在现实中组织意识较为淡薄,却往往寻求在虚拟世界中的倾述,价值取向较现实世界中更为自由。

自媒体时代打破了原有的静水传播模式。互联网不断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全方位地影响人们的生活。各种文化的冲击,迅速扩散到虚拟世界的每个角落。这同样也影响着网络中的各种自组织群体。网络中的自组织群体团结在相似的情感环境中,有着较为类似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们通过网络表达自我,倾述自我,这无形中加大了舆情问题产生的几率。

大学生自组织群体及舆情问题产生的成因、影响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需要面临整个互联网以及社会文化传播格局的转变。同时,网络舆情问题变得更为复杂多样,已有很多典型网络舆情案例,特别是其影响常常被不可控地扩大,给舆情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信息爆炸的自媒体时代,信息的传递符合幂律分布模式,当一个信息传递一次的概率是k时,传递后的再次传递通道是m的话,那其所可能第三次传递的概率就已经从原本的1变为km,而这决定于信息的被关注度和有效性,也更取决于被转发后传递通道数量。六度分隔理论4也印证了互联网传递无边界的特点,它打开交流互动的空间,不仅将更多的信息带给使用者,还提供了一种无序无责的复杂的虚拟环境。

大学生正处于形成自身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思维的波动和行动的冲动多见于这个年龄层次。在互联网中,青年大学生往往会放弃在现实生活中的拘谨,缺少面对面交流的互联网强化了青年大学生在线上自由表达自我的诉求。在互联网管理法规和制度还不完善的今天,互联网带给青年大学生一系列的错觉,无责感、多样性、随机性都会将任意的群体趋向于无限制的自由状态。而这恰恰忽视了舆论错误导向所产生的诸多问题。

“具有有序结构的消息即为信息”,从无序到有序的自组织群体,通过从无序的消息集合,慢慢转变为传递有序的信息。“消息有序是信息,信息有序是知识,知识有序是智慧”5的说法中,不难看出到在传递信息和知识之间,尚未构成知识的无序信息最容易导致网络舆情危机的产生。郭美美事件、温州重大集资案、环境PM2.5检测、故宫文物被盗、世界末日说等一系列新闻事件都在互联网平台上引起网民的广泛热议。一方面促进了舆论监督力度,但同时也存在诸多夸大不实的虚假谣传。青年学生对信息的鉴别能力,对事物的好恶分析多以个人不成熟的观点以偏概全。如何提高青年学生的鉴别能力,加强对谣言的抵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问题都是现今高校亟待思考和完善的。

四、加强大学生网络自组织行为及舆情问题管理的办法和建议

对于大学生网络群体自组织行为及舆情问题如何有效管理,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价值观。高校的教育工作者需要加强对青年大学生开展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工作,培养青年大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紧跟时代脚步,研究尝试符合大学生学习特点、为他们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紧密结合实际需求,开设以社会热点为主题的课程,营造良好的自我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氛围。

2、加大互联网舆论管理力度,完善自组织管理办法。 互联网的纷繁复杂,不仅在于网络媒体错乱无序的形态,更在于对网络舆论管理的缺位。如何让无序的互联网舆论走向有序、规范,法治化将是可以维护互联网和谐环境的基本路径。例如采取网络实名制,这将进一步引导舆论参与者的言论规范化,约束谣言的散播;创设规范互联网舆论的法规办法,促进互联网络健康发展,用文字性法规健全网络言论及自组织行为。将混乱无序自由的组织建构从线上虚拟状态转向有序民主和谐的形态,这不仅有利于互联网的良好发展,更有利于网络民众的非组织行为得到保护。

3、发挥党团组织指导作用,促成文明健康的网络文化。网络文化在虚拟媒介中传递往往借助了自组织的群体活动的介入和推崇。在青年学生中,网络生活已经深入人心,贴近他们的生活,结合新时代的媒介特点,进行健康、良好的网络文化的传播,将大大丰富和满足他们的文化需求。通过新媒体,建立良好的党团组织网络载体,传播党团文化核心价值理念,将培养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同时也创新了党团组织服务方式,贴近群体,走进生活,教育和提升了网络群众的精神文化。

第8篇:网络媒体时代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网络;个人信息保护

网络新媒体时代,它对于我们当前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于我们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那么究其历史意义,我个人认为,它甚至超越了一千年以前的活字印刷术,它对于我们当前的一些政治、经济等确实有一个非常大的冲击作用。网络统计,有超过90%的人都使用过QQ、微信、微博或邮箱这些的网络新媒体。

2013年7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的调查报告,系统的阐述中国大陆地区的一个网民规模、结构、特征、接入方式、网络应用、网络普及率等等一些情况,相信,用不了多久,事实上还会有新的一种形态出现,可能微博、微信立马会过时,新的形态更新换代,它的速度是越来越快。之前像BBS这样的存在的有将近10年,博客的热门成长存在期至少有四、五年,但是,我们知道开心网发展的很快,后来衰落的也很快,也就存在那么两、三年,那么事实上微博现在也在慢慢的走下坡路,微信在崛起,所以这样一个新的改朝换代,它的一个更新是越来越快,它的功能也越来越强大,它的数据也越来越丰富,所以说,新媒体对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它都是一个非常大的一个冲击。

我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20年来,至今已经拥有6.32亿网民,成为世界第一的网络大国。互联网已经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改变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推动了我国社会管理创新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给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新挑战。

我国互联网虽然历经20年的发展,也已经成为了网络大国,但在实现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互联网水平距网络强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网络安全始终是无法回避的一个重大课题。诸如,去年微软停止对Windows XP系统提供服务,苹果手机收集用户信息等,都充分反映了网络安全具有极其复杂性,也充分表明网络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和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虽然国家主管部门在加快推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网络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不断建立完善网络安全相关规范和机制建设,深入推进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建设,提高网络空间法治化水平,切实也取得了积极有效的成果。但是,在新形势、新任务之下,网络安全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一方面,我国互联网安全不仅来自境外的攻击日益突出,且实施的手段更加复杂多变和更加隐蔽,而且还面临着大数据时代的各种挑战,给我国网络安全发展造成诸多的阻力;另一方面,从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来看,重经营、轻管理,重效益、轻监督,重形式、轻核心等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一些网站经营企业无视国家法律法规,利用互联网实施犯罪活动问题仍然较为普遍。这些都给建设网络强国造成了巨大阻力。

近几年,电商狂潮呼啸而来,席卷了各个行业。例如,在网购时,需要注册个人通联信息,如果官兵警惕性不高,直接填写部队地址、名称、番号,一旦在网上泄露,被间谍获取,便可能分析出购物人的具体身份和相关信息。此外,订票软件会记住你的身份信息;打车软件会暴露你的家庭和单位地址;购物软件会留下你的消费能力及财务状况;当你搜索“附近交通”“附近美食”时,你的足迹时时刻刻都被跟踪着……与此同时,一些新型电子产品,由于功能的多样化,给大家工作带来不小困扰。当下“谷歌眼睛”、“苹果手表”等智能穿戴设备由于外形炫酷、技术新颖受到一些年轻人的追捧。但是,这些智能穿戴设备大多具有拍照、摄录、定位和独立数据传输处理功能,还有的具备“自组网”特性,有可能破坏网络物理隔离这一防护手段。而且这些智能穿戴设备的操作系统都被几家外国公司所垄断,它们在对用户信息和大数据汇集统计方面独占优势,极有可能被窃听窃照。

因此,建设网络强国,必须将网络安全作为互联网发展的有力保障,坚决清除阻碍我国网络建设发展中的各种阻力。一是要推动网络安全核心技术建设,加大技术攻关的力度,研发出自主知识产权的软硬件,拿出自己的拳头产品,不断完善安全网络体系,用物理手段阻断影响网络运营的“黑手”,真正筑牢堤坝、把好关口、堵住后门,让安全和信得过的信息在网络中正常传播;二是政府要加大实施互联网法治化建设,加强顶层设计,构建互联网资源、信息安全、垃圾信息、电子商务、网络犯罪等方面及时开展相关的法规制定和法律修订工作,用严格的法律机制实施有效的监管,推动网络经营企业和自媒体遵守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履行社会责任,恪守商业道德,让法治为网络安全提供有益的保障;三是要加强网民的教育宣传,积极引导广大网民正确用网、文明上网、理性表达,引导广大网民积极传播正能量,对他人的隐私要注重保护,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四是国家部门要实施有效的监管,积极发挥引领作用,建设好、管理好、应用好互联网,推动国家网络法制建设,努力构建良好的互联网生态环境。

面对互联网引发的挑战,如何监管已经成了各国政府需要认真对待的最为严肃的政务之一,法国总统奥朗德这样形容互联网治理的迫切性:“互联网世界并不是一个不受法律和道德规则制约的独立世界,政府的责任是保护公民,防止犯罪。”毕竟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谁也不想在互联网上成为一个被围观的裸奔透明人。

【参考文献】

[1]齐爱民.个人信息保护法研究[J].河北法学,2008,(04)

[2]汪美侠.试析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现状及完善对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

第9篇:网络媒体时代范文

1.丰富校园文化

在高校传播并使用各种新媒体技术手段,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新媒体技术的建设,借助对教育优势进行深入挖掘的方式来提升大学生整体素养水平,有效促进学生赢得自身的发展空间。另外,使用新媒体技术手段还可以有效融合校园文化以及新媒体技术,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工作予以全面的辅助以及引领,继而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世界观,创造积极的校园文化环境。

2.为学生提供平台

由于新媒体具有开放性以及共享性的特点,本身就拥有较为显著的广泛性,如果能够将这一特点充分地利用起来,可以进一步提高团组织为学生提供服务的整体能力水平,为加强高校的团学工作质量带来较为有利的条件。与此同时,正确运用新媒体技术手段开展团学工作,可以给广大的青年学生打造健康发展的平台,继而提升学生工作的水平,令高校的学生健康发展。

3.有效扩展学生的思维

在新媒体进行信息传播的过程当中,其具备鲜明的即时性以及开放性,接受信息的群体也相对比较普遍。高校学生接受信息的能力较强,而且获取信息的途径也比较多,导致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借助新媒体来进行团学工作,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模式,改变教学观念,保障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应用措施分析

1.尽快改进教学观念

在新时期环境下,为了能够尽快提升高校的团学工作整体水平,必须充分利用新媒体的技术优势,在高校当中构建起对应的文化建设平台,给团学工作奠定基础。相对的,作为高校当中的团学工作者来说,也需要尽快调整教学观念,科学认知新媒体技术手段发展以及应用会对社会生产生活形成的影响,在工作当中,应正确地认知新媒体技术应用优势,综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对高校的团学工作进行适当的创新。同时,多学习新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实践的技巧,结合团学管理工作,在人本观念的指导下,给学生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给新媒体技术的实际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2.推崇新的思想

受到目前社会新媒体技术的影响,高校当中从事团学工作的人员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时要充分结合实际情况,加强化文化建设水平,在实践的过程当中展开相应践行,令高校的团学工作得以更好发展。另外,高校当中的团学管理工作人员,需要提升思想传播水平,对社会当中的信息予以筛选,实现有效的思想传播,避免学生受到?面文化的影响。

3.有效提升思想道德建设的水平

国务院已经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指导意见,指出在目前的社会环境当中,想要实现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令网络文化建设成为思政教育主要的开展方式,必须进行比较好的教育队伍建设,充分结合新媒体形式来制订合理的思政工作体系,提升大学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工作当中的参与感、认同感以及使命感。高校进行团学管理工作的过程当中,可以通过共青团的相关网站设置一些动态信息以及宣传社会热点的栏目,充分贴近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令网络平台成为思政教育的主要发展阵地。

4.强化新媒体模式下的素质教育模式

高校的团学管理单位,除了要在日常工作当中重视新媒体技术的实际应用之外,还需要借助教育引导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提升他们的辨别能力以及自律能力,令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