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品格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

品格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品格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品格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

第1篇:品格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

品格教育是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相结合的教育,它建立在“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基础之上,包括了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和自由的发展、人的能力的全面和自由的发展、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全面和自由的发展以及人的个体和社会的全面的和谐发展。它是德智体等的全面发展,也是个体和社会的共同发展,是个人、集体和社会三者的一体化发展,更是我们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在学校,品格教育可以体现于课堂教学,通过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提高学生的品格;在家庭,可以通过日常的生活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在社会,可以通过具体的公益性活动提高学生的品格。

江苏省苏州市第四中学是一所普通高中,肩负着全面培养学生的重大责任,但是,近20年来,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一直十分严重,学校把主要工作放在了学科教学之上,导致了学生社会责任感不强、自觉自律的意识薄弱、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差、学习目标功利化以及公民意识和法制意识等普遍不强。为了改变这些现象,我们挖掘学校的传统文化,传承学校的传统教育,结合国外教育的成功经验,探索并发展适合于学校的教育。

一、我校早期的品格教育

我校是一所百年历史名校,创始于1902年,前身是美国基督教圣公会创办的苏州私立桃坞中学。学校以“培养高尚纯正之品格,切实适用之学诣”为办学宗旨,是当时著名的学府,被称为“美国在远东地区办得最好的学校”。文化泰斗钱钟书,中科院院士张青莲、钱钟韩、刘元方、潘承洞都曾在这里度过了他们的中学时代。学校当时建有教堂,对学生实施最初的品格教育,其内容是《圣经》。

学校以英文教学为特色,由美籍教师授课,教学内容涉及众多西方文学作品,如《泰西五十轶事》《人类的故事》《威克斐牧师传》和《莎士比亚》等著作。

桃坞中学不仅在学习上中西结合自成一套,而且在课外组织上颇具特色。20世纪20年代,学校已有三大课外组织,即“学生会”“文学会”“青年会”,其目的在于研究学术、练习口才,以期培养思维灵敏、举止活泼之青年。

桃坞中学除了这三大学生课外组织,课外活动也丰富多彩。其一,文艺出版。出版发行“桃坞”学刊,内容有时论、课艺、译林、杂看、笔记等,对外发行。其二,学术竞赛。学校各年度均设有学术竞赛,并规定年级参加,优胜者给予奖励。其三,文体活动。学校各班级学生中,由各自的爱好者组成了中西乐队、歌咏队、口琴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娱乐活动,陶冶身心。

桃坞中学的体育运动素有盛名。篮球运动最普及,校篮球队训练极为严格,队员中有一门功课不及格者乃不能选入校队。各年级几乎都有篮球队,其中比较有名声的如“爱克斯(X)篮球队”“雄魄体育会”“豪光小足球队”“旭日篮球队”“培英体育会”等。

我们看到,学校早期的品格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张“与人为善”的美德,从经典中获取传统的美德;重视学生的兴趣培养和人格影响,以阅读和各类活动丰富自己和理解世界,可以说,这种品格教育已经注入了我们最早的“国际理解教育”。

二、对品格教育的重新认识

我校解放前是一所美国的教会学校,具有美国品格教育的渊源,而且在此期间也出现了一批仁人志士。因此,去糟粕取精华,“培养高尚纯正之品格,切实适用之学诣”办学宗旨对于我们当今的学校教育依然有积极意义。

1.正确认识品格教育的社会价值

首先,品格教育是学校德育的必由之路。品格教育以培养受教育者的品格为核心目标,以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为品格教育的内容,使学校道德教育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内容,为提高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指出方法。其次,品格教育是社会文化多元化的必然要求。品格教育的提出是当前价值多元化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培养、内化良好的品格,对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平及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受教育者更好地适应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最后,品格教育是改造民族性格缺陷,培养强健的民族品格的必然选择。崇尚和奉行忠诚、诚实、正直和公正的美德,是人类共同的原则。显然,品格对民族和国家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2.正确把握品格教育的学校价值

就学校层面而言,品格教育可以使教师认识到教学中渗透品格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遵循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挖掘教材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等教育因素,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品格教育可以将教师的现代课堂教学改革意识和现代课堂教学的操作有机结合,将日常工作与科研工作相结合,试图在研究、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有价值、有实效、操作性强的工作模式。

品格教育可以与学科素养紧密联系在一起,培育有社会责任感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

3.正确定位品格教育的研究内容

我们从学生品格教育的现状研究开始,并对比美国品格教育的实践过程,从文化差异、社会制度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异同中取长补短。由价值观培育学生品质美,由课程文化构建学生品性美,由示范教育践行学生品行美,以形成我校品格教育的实践模式。

第2篇:品格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

关键词:民族游戏 幼儿教育

少数民族的民间游戏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是长久以来民族发展的结晶。在教学活动中应用民间游戏,可以提高幼儿教学的质量,经过笔者的尝试实践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民族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民族众多的人口比例,使得民族教育也在整个教育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少数民族的教育有自己的特点,这在幼儿教育阶段都显得非常重要。在幼儿教学中应用民族游戏,可以帮助幼儿继承民族文化传统,并在未来继续弘扬和光大。民族游戏是民族自己创造的,对于讲母语的幼儿,生活在本民族中,学习起来和应用起来更加得心应手。所以把民族游戏应用在幼儿教学中的尝试是非常必要的。而且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幼儿的成长和亲子关系的建立都十分有帮助。

二、民族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的意义

2.1.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幼儿的身体正处在快速发展的时期,他们的精力旺盛,只要有一点精力,他们都会投入百分的努力进行。而且在幼儿园的课程体系中,体育活动也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益智、健身、养趣,这是幼儿体育活动的最大功能。而很多的民族游戏也具有这样的功能,正确应用民族游戏在教学中,可以实现帮助幼儿健身强体的功能。另外,通过民族游戏可以使幼儿的智力得到开发。

2.2.促进幼儿的综合感知能力发展

民族游戏在创建之初就是因为符合人们的心理和活动特点,所以在以后的流传和活动中,依然保持了这种特点。游戏的内容看似简单,实际上可以促进幼儿的综合感知能力的发展。游戏中,需要幼儿集中注意力,专注观察力,集中思维判断力,这样坚持下去,就可以提高幼儿的综合感知能力。幼儿的动作可以越发敏捷,幼儿的反应越发灵活。综合能力得到了发展和锻炼。

2.3.促进幼儿良好意志品格的形成

游戏的竞争性是非常普遍的,在这样的活动中,可以提高幼儿的竞争意识和为胜利而努力的拼搏意识。这是新时期人才的主要特征。而游戏中的合作也是一种能力的锻炼,幼儿的合作能力也是未来职场上必须要具备的良好品质。幼儿在不断的失败和胜利中体会着各种心理感受。承受失败的抗挫折能力,体会胜利后的成就感,都是幼儿良好意志品格的体现和锻炼。

三、民族游戏在幼儿教育应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3.1.应该注重游戏的趣味性

民间游戏产生于实际生活中,是劳动人民自己创造的文化娱乐形式,具有本民族的特点和优势。民族游戏的传承和弘扬,基础就是能够得到儿童的认可,才能一代代传播下去。幼儿喜欢是游戏传承的关键,所以在幼儿教育中应用游戏,要注意游戏的趣味。具有趣味性的游戏才能引发幼儿的游戏动机,保证有意注意时间的延长。民族游戏由于经过几代人的口口相传,不仅是动作上和环节上更加得人心,而且在节奏上也更加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当然教师在选择游戏时要注意适合幼儿的心理特点,选择适合幼儿玩耍的游戏作为教学内容。要注意游戏的实用性和安全性,这也是游戏中要注意的问题。

3.2.应该注意游戏应用的随机性

幼儿教育比起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和教学工作要简单和随意得多。因为幼儿的有意注意时间只有十几分钟,甚至更短,所以教师应该在体育活动中,或者是学习的间隙中,根据活动内容和学习内容、根据幼儿的体力承受能力,随意安排游戏。在什么时间、什么时候、什么活动、游戏形式等,都可由教师自由安排,随机进行,这样可以适应幼儿教学的特点。游戏是幼儿天生就喜爱的活动,我们常常可以看见两个或者是两个以上的小孩子凑在一起十分投入的做着各种游戏。虽然他们对游戏的内容和概念不是很清楚,但是爱玩是他们的天性,组织幼儿的游戏可以在活动室的一角、在走廊里的一侧,都是幼儿游戏的天然场所。有几个人就几个人玩,随性、随机、随心地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活动,这样才可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3.3.应该注意游戏材料的简便性

第3篇:品格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

 

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当今世界各国都开始重视教育问题,如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及高等教育,然而不论哪个阶段的教育,对于提高国民素质都是非常重要的。

 

现阶段,我们国家更是提出了“教育改革”的方案,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成为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任务。初等教育作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基础,必须要紧抓初等教育的核心,才能够才能做到又好又快的推进素质教育。

 

首先,谈谈初等教育。初等教育包括从幼儿园到初中毕业的一切教育,是对公民所实施的初等程度的教育,包括儿童的初等教育和青壮年的初等教育。它是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组成部分,是义务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

 

其次,谈谈初等教育的核心。初等教育的核心,是面向不同的学生,把每个人都培养成人才。抓学生的思想教育是一个亮点,培养学生诚实、朴实、礼貌的传统的优秀品格,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自然的人,让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灵魂,把知识变成自己的智慧。因为禁止或强迫思想不仅是愚昧的,也是绝不可能的,因为思想具有超越一切的力量。

 

肉体受到监狱、刑罚、痛苦、贫困乃至死亡威胁,但思想仍能自由地思考。思想是客观的,只能疏导,而不能禁止或强迫,禁止或强迫思想往往适得其反。古人想用麻木化愚弄国民,殊不知,正确与错误总在比较中加以鉴别、认识,在自由的学习、自由的思考后,才会明辨是非。

 

生命原本是最自然、美好的,花开花落、阴晴圆缺,都是生命自己的规律和形式。给她以充足营养、宽松的环境,才是对生命最根本的呵护,寻找合适的显现形式,按自己的心性自然地生活,应是一项崇高的事业。

 

孟国泰说:真教育,请遵循;勿操纵,宜尊重;勿洗脑;宜引导;勿填鸭,宜疏导;勿奴役,宜解放;勿掐断,宜点燃;勿泯灭,宜唤醒;勿羁绊,宜松绑;勿钳制,宜放手;勿笼养,宜放生;勿冷漠,宜发现;勿谴责,宜赏识;勿异化,宜转化;勿扭曲,宜通和。

 

最后,谈谈初等教育的实施,学校都在搞初等教育改革,有的是学案教学,有的是高效课堂教学等,都是搞形式主义,而没有抓住初等教育的核心,教育没有灵魂,把学生当成老师的复印机或传话筒。强迫学生学习,学生失去兴趣,没有创造力。

 

孟国泰说:真正的教育是“疏导、引导”,是“导育”。只有导育,才是“尊重人、幸福人、相信人、发现人、发展人、创新人、成就人,让人成其为人”的不二法门。因为把教育独立与学生实际生活脱离关系,有三大弊端,学科与真实生活断绝,生活自生活,学科自学科;学科变成纸上的假东西;学科在实际上不能应用。

 

成人把自己的种种知识用尽方法缩成一小块,是学生熟读背诵,自然毫无意义。这种成人认为真理的东西,对于学生本来没有意义,学科与真实生活脱离,要学生用心去学,学生对他当然没兴趣,没兴趣自然觉得学起来困难,自然逃学。倘若人们把要学的东西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起来,那么学生没有不喜欢的,因为好学正是孩子的天性。

 

初等教育包括知识的教育和品格的培养。因为初等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使儿童读许多书,得到许多丰富的知识,而在养成将来应用的能力、技能和习惯,也要求知识,但知识应该从养成活动的能力、技能和习惯中来。人要生活不能不去活动,等到习惯养成后,自然得到了有用的知识。

 

成人社会是学校教育的目的,儿童是教育的起点,学校是二者之间一座过渡的桥。教育的目的是要儿童走过这座桥,到成人社会里去做一个有用的一员。儿童在没有教育以前,有一种天生的本能,好奇和冲动。教育就应该以这些东西为根据,为基础。儿童之所以很自然,一方面,有它自己的本能,有父母的教育;另一方面,又有社会环境的需要。

 

教育就是利用他的本能及环境,使他朝我们预定的方向去。教育就是用最容易的方法输入社会实用的知识。父母教育的时候,须将利用他的本能欲望,造成种种环境条件。孟国泰说:教育乃导育。教育之道,乃导育之道。导是道的源泉,道是导的归宿。

 

导快乐,得快乐之道;导学习,得学习之道;导创新,得创新之道;导做人,得做人之道。真正的教育不是牵着人的“鼻子”走,而是要顺应人(尤其是儿童)的天性,通过“好动”和“互动”,让人从“被动”走向“主动”。实现人的主动发展,让人自觉、自主、自动、自愿、自由地成长,是真正教育的最佳体现。

 

品格培养包括居官清廉、做事勤奋、生活节俭、诚实守信、交友谨慎、勤读书、学做人、精忠报国、安全意识、责任意识等,这些都是我们平时缺乏的教育。只有知识,没有良好的品格,就不能好好地做人,甚至犯罪,成为人民、社会和国家的罪人,使知识失去意义,使教育失去意义。因此,有了知识的教育和品格的培养,才能让他们成为人才,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总之,初等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基础好了才有好的教育。要搞好初等教育,必须抓住初等教育的核心。

第4篇:品格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

【关键词】小学德育;情感体验;教育

前言

思想道德教育是小学教学当中必修的一门课程,然而在实际当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在课程的认知化和知识化上问题较为严重,在道德教育当中情感体验教育不是很重视。

一、情感体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情感有不同层面的定义,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客体态度的特殊反应,通过主体是否符合客体所需。通过对客观体验进行表现,一般是以主体进行表现,所以说情感和体验本身具有一定的联系性,将两者进行融合就是情感体验。如果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说,学生是情感体验中的主体,生活的各个方面就是情感体验中的客观范围。

早期对道德教育方面的重视与当今存在不同,认知发展的道德教育模式为主要方式,它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然而它存在一定的弊端,如果人的道德教育进行发展,这类型的教育模式并不健全,因此,对于人的情感态度必须进行扩展。我国基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情感、态度和价值对于学生来说是培养的重点,这充分说明了学生道德教育当中情感体验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道德成长本身和情感体验有着亲密的关系。这是有依据的,对于道德教育课程的开展,最终的目的就是影响学生,对学生进行教育,对于人的自主要求进行了反应,这也是个人的真实存在,从情感体验出发,目的是相同的,同样反应了人的真实存在。

二、情感体验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格

(一)开展活动 陶冶学生情操

学生道德品格的建立非常的重要,在教育实践当中应该对其形式进行探索,活动的开展以及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往能够帮助学生养成道德品格,小学生的思维尤其活跃,对于任何事情都有一种求知欲和兴趣,并且很乐于参与其中,作为教师应该抓紧这个阶段的学生特点进行多种活动形式的开展,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学生的道德品格教育顺利的开展。

1、主题班会的定期开展。教师可以开展主题班会,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对一些热门的社会话题作为班会的主题,然后让学生和学生之间对这个话题进行探讨,在这个探讨的过程当中,学生和学生之间建立了情感交流,从而让学生明白,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

2、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了学生的更好发展,学校应该给学生创造一切利于成长的条件,比如说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可以经常对这类的活动进行规模性的组织,让学生通过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完善学生的道德品格。所以说,对于学生的道德培养,需要借助现实生活来进行深化。只有让学生在生活中真实的体验到酸甜苦辣的感受,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对自身进行磨炼。

(二)自我教育

对于人来说,道德教育是一种精神现象的表现,它能够进行自觉认识和自觉选择,对于主体来说这些行为都是发现内心的,外界的任何因素都无法对其产生影响。对于学生来说,想要将社会道德转换成为自己的思想道德,这需要一个特殊的媒介,在学校教育当中,可以通过情感体验和情感发展对学生进行转换,让学生能够本质上对自身进行约束,并且能够进行自我教育,从而有意识的培B学生的自制能力。

(三)疏导沟通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非常的重要,因为它也是情感、观点等方面的一种交流,情感体验的目的就是让个体能够自我认识,通过互相之间的交流,了解互相之间的目的,并且进行合作和理解,这样才能更利于人类的整体发展。在教学当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需要特别的注意,学生本身有思考的能力,而且非常敏感,一旦学生出现思想问题,教师应该以温和的态度与学生进行疏导和沟通,通过这样的情感交流,发现学生的思想问题,帮助学生对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另外,我们必须对疏导沟通进行正确的认识,它在道德教育中是立场的一种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中,人们的观点是成人与孩子相比,成人明白和掌握更多的道理,其实不然,如果我们仔细的探索会发现,孩子的成长是在不同的年龄段,在这成长的过程当中很多道德品格在成人当中非常的可贵,所以,今天提出新的观点,双向互动,成人向孩子学习,孩子向成人学习,然后两者之间共同成长。

结束语:

小学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因为小学生本身的性格特点,通过情感体验教育能够让学生对教学产生深刻的印象,在德育教学中进行应用,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利于学生道德品格的培养,本文从“情感体验教育”为出发点,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通过教育实践发现,情感体验教育能够更利于小学生的各方面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杜宏.浅议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和渗透[J].卫生职业教育.2016(24)).

第5篇:品格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

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发达国家。该国能在短短200多年时间内迅速崛起为世界头号强国,除自身具备的政治、历史、文化和经济等各种客观条件和背景之外,更与其国家核心价值观对社会意识整合的突出作用密切相关。美国是以白人文化为主流的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形成统一的国家与社会认同并非易事。但从美国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过程可以发现,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国家可以通过核心价值观教育实现国家与社会意识的整合,从而促成各民族、各文化群体间的相互认同与和谐共处。美国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始终注意从青少年抓起,学校是美国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阵地,加强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既能满足其国家发展现实需要,又能面向未来,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做好人员和思想上的准备。反言之,核心价值观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没有全社会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就无法凝聚社会共识,而缺乏核心价值观的民族很难取得长久发展。

二、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核心价值观是指社会的价值观念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反映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内在要求与趋势以及统治阶级根本利益,又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所认同的核心价值目标和价值导向。美国学者认为,核心价值观必须具备四个特征:备受推崇、被广泛认同、经过长时间考验并保持稳定、不会因年龄、教育程度或政治及宗教不同而改变。美国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是《独立宣言》,其核心思想是个人主义,并以自由、平等、博爱、节俭、勤奋、机会均等、自力更生、容忍异己、讲究实效等形式表现出来。美国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主要通过品格教育进行。美国品格教育注重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公民,以维护美国社会的强大、稳定和繁荣,其倡导的基本品格以成为社会合格公民为基础,如“爱国、公民感、诚实、公正、尊重他人、友好、合作”、“爱护环境、尊重版权”,还有“关心他人的需要、感受、幸福”和“妥善处理个人合理愿望、需要与他人愿望、需要之间的冲突”等。

美国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进行品格教育的11条原则如下。

第一,品格是一个包含认知、情感和行为在内的综合性概念。

第二,品格教育要积极促进核心价值观,如尊重和责任等,并以此作为品格培养的基础。

第三,有效的品格教育需要有意识的、积极的和综合的方法,通过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推动核心价值观教育。

第四,有效的品格教育包括富有意义并具挑战性的学术课程。

第五,学校必须成为一个充满关怀的社会群体。

第六,学生需要有实践道德行为的机会,以形成良好的品格。

第七,品格教育应尽力激发学生发展良好品格的内在动机,尽量降低学生对外部奖惩的依赖性。

第八,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应该成为一个道德的集体,所有成员都承担品格教育的责任,并努力遵守和奉行在学生中倡导的核心价值观。

第九,品格教育要求员工和学生都发挥道德领导的作用。

第十,学校必须召集家长和社区成员全面参与学校的品格教育建设。

第十一,品格教育的评价应把学校的品格、全体教职员工在品格教育中的作用,以及学生在良好品格方面的表现纳入评价范围。

三、美国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1.宗教是基础

美国是现代国家中宗教性最强的国家,其政治、文化等方面与宗教密切关联。美国的传统宗教教育顺应美国的核心价值观,使公民宗教形成了一股强大而广泛的力量,成为了美国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和根基。

2.政府是推手

美国品格教育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在他的《重视优等教育》一文中明确指出,智力加品德才是教育的目的,必须把道德价值观的培养和家长参与重新纳入教育计划。白宫方面曾于1994年至1996年连续组织了三届美国公民与民主社会品格构建研讨会,重申了品格教育在全美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1993至2004年间,美国共有23个州通过了品格教育法案或修订了原有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相关法规。纽约、阿拉巴马等10多个州还设立了以道德品质为主题的活动周,如“勇气周、“诚实周”、“友爱周”等。华盛顿州还专门为青少年建立了“荣誉墙”,每年将州内30多名荣誉青少年的姓名刻在墙上,以示表彰。

3.品格是重点

美国品格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传授核心价值观。美国品德教育研究所在为幼儿园到九年级学生编制的“品格教育课程”中提出的核心价值观包括勇敢、诚实、守信、正义、宽容、荣誉、慷慨、友善、乐于助人、自由选择和机会平等。美国品格教育者强调内化美国核心价值观,解决美国社会价值冲突,以各种活动、示范、阅读等教育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美国学校品格教育还十分重视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针对青少年心理品质方面的问题,开展系列研究,许多品格教育专家本身就是心理学家。他们注重用心理咨询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和自助能力,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在思想上和心理上的成熟,健全人格。美国几乎所有中小学都设有心理卫生、心理咨询类机构。

4.内隐是特色

美国的品格教育是内隐式教育的典型,政府有意识地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使得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都能接受有计划的品格教育,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和感染。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耗资巨大的各种纪念馆和博物馆常年免费向公众开放,美国各地的学生源源不断地前来参观,而华盛顿纪念碑、杰弗逊纪念堂、林肯纪念堂、国会大厦、国会图书馆、航天航空博物馆这些集中体现和宣扬美国核心价值观的场所,也成为美国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地和生动教材,使学生们在放松游玩的过程中得到了深刻的价值观教育。

在美国常可看到这样的场景:美国中小学生在教师或家长的带领下,参加各种各样的大型集会活动,举办单位一般会将升国旗仪式放在各项内容的最前面。当美国国歌响起的时候,全体起立行注目礼,右手自然而然地平放在胸口,不少人还会随声合唱,学生表情非常庄重、严肃;而每逢重要节假日,很多美国普通百姓家庭会自发地把国旗高挂在大门口或临街的窗前,爱国情怀溢于节日庆祝的气氛当中。这种学校、社区、家庭之间的合作,为学生创设了全方位的爱国主义教育环境。

5.内化是关键

美国学校价值观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几种主要方法,如价值灌输、价值澄清、价值推理和价值分析等。在教育实践中,这些方法通常是被综合运用。美国学生价值观教育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当中,历史、文学和社会学课程是主要渗透途径,要求学生学习那些在美国发展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个人和社会组织,鼓励学生借鉴具有普遍性的故事及人物事迹,重点引导学生对这些人物或组织的道德行为及其价值观的模仿,通过模仿榜样和角色替换以及教育模拟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角色承担能力,从而改善人际关系,强化友好、助人、关心他人等品格,加快学生核心价值观内化过程。

美国学校特别强调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品质的重要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情况是美国高校选录新生的重要考察指标。美国高中毕业生升大学前没有统一的高考,但要申请进入相对优质高校,必须向大学提供自己参加社会服务活动如在图书馆、公园、医院、疗养院、托儿中心等社区机构进行志愿活动的记录和说明材料。学校通过要求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自主、自重、公平竞争的意识,尊重他人、为他人服务与他人协作的精神,从而弥补课堂教育中的不足。

6.网络是辅助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国际互联网不断普及,美国重视利用先进的网络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目前,“第4R和第5R研究中心”、“品格促进联合会”和“品格教育联盟”等多种组织在网站上建立了大规模的品格教育资源库,免费为美国学生提供材料。如遇疑问,可在线求助专家提供分类指导;如有独特见解,还可直接参与专栏讨论。

四、对我国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启示与建议

1.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凝聚多元文化社会共识的重要途径

中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构成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间在语言、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在尊重和维护各民族文化传统的同时,要实现各民族间的文化认同和社会共识,要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加强我国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和教育。

2.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坚持长期、系统、有效地开展

根据美国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和社情,对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开展应采用“无时无刻”、“无孔不入”、“无所不在”和“无缝衔接”的“四无”方式予以实施,特别要将品格养成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中之重。为避免学校价值观教育流于说教与形式化并造成学生知识与行为间的分裂,除采用价值灌输方法外,应多注意综合使用价值澄清、价值推理及价值分析等其他方法,既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要提高学生面对现实问题自我养成价值分析与判断的能力,最终提高我国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3.充分利用中国元素优势内化学生核心价值观

在多元文化背景和社会变革的环境下,学生难免面临价值观冲突。正处在成长和发育期的学生,其自制力、选择力和抗拒诱惑力相对较弱。中国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与文化,学校、教师和家长应充分利用中国元素,通过对古典优秀文献著作的学习,通过对历史人物和重大事件的剖析,通过对传统文化节日的体验等,向学生介绍、挖掘核心价值观。如通过春节,树立珍视传统、珍惜亲情和友情的友善价值观;通过端午节,培养学生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价值观等。

第6篇:品格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心理教育,创新研究

大学新生从刚踏进大学校园的那一刻起,在他们学习,沟通,生活的过程中,他们别无选择地面临着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带给他们的各种压力,尤其是在知识经济全球化的当下,毕业之后的就业问题就已经把一些高校毕业生压得踹不过气来。因此必须不断深化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加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力度,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融入到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中去,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更好地帮助大学生自信地走向社会,最终走向成功。

一、积极心理学的本质内涵

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的科学[1]。它是现阶段心理学界正在兴起的一个研究领域,这是由于它的全新模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积极心理学的特点是它可以用积极的态度来解读人生,用乐观的心态来面对挫折,直击内心并且深层解读人类的复杂心理变化,从而为幸福健康乐观的人生提供知识保障。

1.积极心理学的理论简介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研究思潮,他主要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等人提出的,主要目的是用于研究当时错综复杂的心理现象。由于该思潮的独特性,它的提出可以说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为之后的心理学研究提供了更大的交流平台。积极心理学主要关注的是人类的美德,品质等方面,它采用大胆积极的态度来解剖人们的内心世界,在积极的认知,感受,分享的过程中来凸显人类本身的价值。积极心理学采用鼓励的教育模式来激发人类未知的潜能,督促人类朝着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前进。

2.积极心理学的积极意义

传统心理学是靠着承认人类心理疾病的感知去寻求治疗心理疾病的方法,有别于传统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的积极意义在于它换了一个角度阐述了人本身存在的心理问题,它并没有否认人类自身的心理疾病,而是采用积极鼓励的研究态度去理解心理学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为一些普通心理障碍的人提升了幸福感,新鲜感,有助于自身心理疾病的治疗。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一个个体都会面临变好或者是变差的选择,当你感觉自身条件不如平常人的时候,积极心理学教你积极乐观,正确认识自我,而不应该自暴自弃,怨天尤人。这样的积极鼓励模式,帮助你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3.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价值

大学生是心理变化最强烈的一个社会群体,由于青春期的作祟,大学生很容易受到心理疾病的困扰。如果在校期间没能正确妥善地处理好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会对其今后的自身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会成为大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一块绊脚石。因此在转变教育理念的过程中,加入以乐观健康为主旋律的积极心理学元素,重点塑造学生的人文品格,培养一种能够适应社会的积极情绪,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这对大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都是有着战略性意义。

二、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所谓大学生心理健康就是指大学生在符合自己年龄状况,心理上能够满足该阶段应有的学习,工作,生活等情绪,整体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2]。大学生心理状态研究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因此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已经离不开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只有和思想政治,专业知识相结合的教育理念才能培养出真正被社会所用的人才。由此可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有着重要学术价值。

1.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飞速发展,大学生的心理教育问题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尤其是在2011年马加爵事件和2013年复旦大学生投毒案件曝光之后,舆论把大学生这个社会群体推到了风口浪尖。可能这对大部分的在校大学生来说,这样的舆论压力是不公平的,但是这些事件背后隐藏着大学生心理存在严重扭曲现象的社会影响还是真实存在的。因此,高校在紧抓专业文化教育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努力构建一套完整的心理教育体系,切实解决当前大学生的心理难题。

2.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亮起红灯主要还是因为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压力。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社会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期待也越来越高。而复杂的社会交际圈更使得刚毕业的大学生陷入深深的迷茫当中,从而产生的极度落差感就导致了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如果不能及时疏通这类障碍,排除解难,那就很容易造成极端事件的产生。大学生校园生活是开放的,友好的,事物总有两面性,这样独立的校园生活也很容易造成大学生不能自理的生活状况,久而久之,在生活中得不到自我肯定之后,心理问题也会愈发明显。不管是社会,还是校园还是个人,能够造成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有很多,主要还是要依靠自己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一起去战胜心理障碍,做一名积极向上的大学生。

三、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努力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积极心理学理念致力于从积极乐观的角度去看待事情,看待一些心理现象,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拓宽了新的思路[3]。用积极心理学的教育模式来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心理潜能来获得幸福生活的方法,因此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是时展的必经之路。

1.致力于塑造积极的学生品格

塑造学生坚毅的人生品格,让学生成为生活中的乐观者,学习上的成功者,这是每个人民教师应尽的义务。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认真加强挫折教育,塑造学生积极的人生品格才能培养出全方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大学生是正在处于青春叛逆期,这段时间内的心理疏通工作尤为关键。而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心,作为高校工作者应该从实处入手,把塑造学生良好品格作为心理健康工作的根本目标。但是良好的个人品格是在平常学习生活中锻炼而来的,并不只是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加强与学生的心理沟通工作,从身边的小事抓起,从而塑造学生更适应社会的独立性格。

2.致力于改善校园坏境建设

自古就有孟母三迁,孟子母亲为了能够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坏境,费尽心思,曾两迁三地,这个故事在告诉我们母爱伟大的同时,还在暗示着一个好的文化坏境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在当代,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坏境是学生努力学习的基础保障,因此致力于建设优美的校园文化坏境是符合时代潮流的。大学校园坏境应该着重体现“干净,整洁,温馨”等字眼,让学校以崭新的面貌面向学生,让学生在舒适的校园坏境中生活,这样的改善举措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能为学生心理品格的培养提供帮助。

3.致力于拓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渠道

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一个人都有一颗乐观向上的心,都存在积极的心理潜能。所以尊重大学生的自我心理发展史正确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首要条件,不干预,不阻碍是积极心理学在高校应用中的现实依据。高校可以通过现阶段拥有的心理课程以及课外的心理辅导来进行心理教育,除此之外,要从根本上分析大学新生的心理特征,把心理课程当做学校的特色课程来做,积极拓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渠道,把大学生的心理教育渗透到大学生的生活中去。

4.致力于开设具有心理元素的校园文化课程

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一门优秀的,引人入胜的文化课程是每一位学生的最爱,有些学科正是因为枯燥的课本知识使得学生提不起对于该门课程的任何兴趣。在学科中融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开设丰富多彩的心理文化课程是构建健康心理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课程内容的特点,在教学中寻找良好的机会来对学生进行正确有益的心理辅导,把心理教学渗透到平常的教学中去,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意志,减轻因为文化课程给学生带来的一些影响。

高校管理工作者必须纠正之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职能由专业心理学家沟通”的错误理念模式,把积极心理学当成是一门专业文化课程去对待,在枯燥的文化课学习中加入积极心理学的元素,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校园氛围。我相信在积极心理学观念的影响下,我国现阶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会有本质的改变。对学生自身而言,也只有通过自己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才能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学校,最终热爱自己。

参考文献

[1] 苗元江,余嘉元.积极心理学,理念与行动,心理学[J].(人大复印资料).2012(06).

[2] 陈键芷.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评及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13(02).

[3] 任胜涛.浅析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组织环境的构建[J].论文天下.2011(08).

作者简介:

第7篇:品格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

关键词:书法教育 规范化 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J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b)-0185-02

书法这门传统的历史性艺术的历史性误解是如此之深,以至于产生了两个反差极大而令人难以理解的社会现象。其一,书法艺术的独立性不被文化艺术界所认可。例如: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社会影响极大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艺术”的解释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唯独没有书法,这不是编者的疏漏,因为典籍是不允许疏漏的。又如:由于文学的普遍性而在全国几乎所有的高等院校普遍设有中文系之类的专业。而且,独立性较强的绘画、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艺术都有专门的独立的高等院校,同样唯独书法艺术没有。其二,与以上社会现象相反的是,书法艺术又在社会上受到最为普遍的关注和热情。且不说延续几十年历久不衰的全国性的书法热,从少儿到老年其拥有几乎是人数最多的爱好者与参与者,即使是现代的电视剧,几乎所有的国产电视剧,无论古典或现代的,都有书法艺术作为服从剧情需要的道具而出现在镜头中。这不能不说是艺术的奇迹,因为从少儿到老年都热情地参与同一门艺术,其广泛性是其它任何艺术都难于匹敌的,简直就是自发的而且长久的艺术群众运动。

一门艺术代表着和象征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艺术,其产生并植根于民族文化之中,而且渗透到民族心理的深层次,影响着民族性的哲学思维,因此,其在该民族的文化与意识形态,乃至日常生活和商业运作中都繁荣兴盛,起着无一例外,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不仅是极其自然的,而且是引人深思的。上文提及的书法艺术的历史性误解产生的历史性原因就值得深入讨论。而且,一种艺术的持续发展必须由系统而规范的艺术教育作保证,目前书法教育的状况则是令人堪忧的。系统和规范的艺术教育机构,不仅担负着教育培训的责任,而且有着对该艺术深入研究和探讨的功能。平心而论,中华民族引以自豪的书法艺术,其意义尚有很多有待于深入研究和深化认识的问题。

由于连续三十多年的全国性的书法热,由于中国书协和各地书协的积极组织的各类书法活动,将全国性的书法热一次又一次第推向,很多有识之士已敏锐地认识到,培养高级书法艺术研究人才的重要性,各地大专院校的艺术院系纷纷开设书法专业,有的院校甚至开设了书法硕士生班和更高级的博士生班。其意义非同小可,是自古以来第一次以相对独立的形式所建立的书法艺术教育模式,是历史性的突破。

虽然大专院校开设书法专业,使书法教育由社会的随意性走向了专业的规范化。然而,其并未形成系统化的完整体系。若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依然要解决对书法艺术的认识问题,即书法史一门独立的完整的艺术门类,其具有完全独立的艺术品格。其实该问题是不容置疑的,而且这是另外一个研究课题,无须在此赘述。目前,联合国非常重视世界各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抢救工作,因为文化艺术不仅是人类进步的动力,也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和人类和谐的重要媒介。由此可见,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象征的书法艺术,为其的延承与发扬光大,为其与世界文化艺术的早日融合,从而为其建立完整系统的规范化教育体系,难道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吗?

即使是目前有些院校开设书法专业,也是一种相对的独立。这些书法专业往往设置于艺术院校的国画系之中,仅仅是一种点缀,于是书法又沦落为绘画的附属。无论将书法作为中小学语文的基础课,或者在高等院校依附于绘画,都未完整充分地反映书法艺术的独立品格。有着悠久历史传统而又兴盛繁荣的书法艺术,竟然遭遇如此不公正的待遇,不仅令人难以理解,而且也令人啼笑皆非。犹如一位优秀的母亲生了一个优秀的孩子,她们之间不仅没有相互拥有的自豪,而且连血浓于水的亲情也未充分表达,反倒处于相互漠然、若即若离的不正常状态。现在已到了母亲热烈拥抱自己的孩子的时候了,这孩子是如此健康完整、如此优秀,那有什理由不以最大的热情去关怀和培养?本着这种精神,本着书法为独立完整的艺术的观念,完全有理由首先在中小学开设正规的书法课。所谓正规是指,其既不是附属语文的写字课,也不是将书法内容编写于美术教材中,而是与中小学音乐、美术课并立的,平起平坐的完全独立的艺术教育课。将书法设置为独立的艺术教育课,其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不仅提高孩子规范的书写水平,而且培养了类似美术的审美能力,更主要的是使孩子在书法的学习过程中直接感受五千年历史以及传统文化光辉灿烂,尤为重要的是,使孩子们在纯净抽象的线条世界中遨游、充分地培养了孩子无尽的想象力,在凝神静气中无限地拓展孩子们的思维,全方位地提升孩子们的全面素质。

倘若要进一步完善整个书法教育的体系,那么可以锦上添花,在中小学和高等院校规范的书法教育形式之上,在北京或上海等中心城市,创办纯粹的独立的书法院校。诸如中央美院,中央音乐学院之类的,称之为中央书法学院。这所宝塔尖式的中央书法学院,可以成为书法艺术的学术权威机构。其目的可以更集中地培养书法艺术的高级人才,为中国书协及各省、地市书协,为全国各书法传媒,为社会上的诸如广告公司、装饰公司等企业输送书法艺术专业人才。可以成为与中国书协对应的书法艺术的权威机构,前者的功能在于组织管理,后者的功能在于学术研究。

第8篇:品格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

1、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学前教育融入了过多的知识教学的内容。尽管学前教育是孩子小学教学的过渡阶段,但是幼儿知识的教授和掌握应该具备自身的特色并且应该呈现一种循序渐进的发展。我们看到的是现行幼儿教育中小学一年级教材的使用和各种作业的内容占据了孩子们过多的时间,使得他们过早接受教育的压力而失去童真的天性。

2、学前教育对于幼儿间关系的形成和维护重视不足。幼儿时期的孩子从一个家庭走向一个大的集体,在他们心目中有的是自己个体的意识而无集体和整体的概念,因此在和其他孩子们相处时不可避免的产生各种矛盾甚至发生打架的行为。当孩子间这种矛盾产生时,教师只是简单的制止学生们的大闹或者进行简单的批评教育,对于孩子们见关系的维护没有给与更多的关注,这将不利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3、教学模式相对落后不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求。学前教育知识和道理的传授需要教师运用各种方法充分调动孩子们学习和参与的主动性,主要让孩子们参与到其中教育的目的才能更好的实现。但现行学前教育模式下教学方法的落后和沟通的缺失使得教师无法更好的满足学生们的需求,对于学生的管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二、幼儿学前教育新模式的转变

1、充分发挥学前教育应有的功能。幼儿园是孩子们接受教育和保持童真天性的地方,在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在保护孩子们天性的同时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孩子们的认知能力、实现对孩子们的智力培养及人格等各方面的培养。对于质量性知识的传授,教师们应该注重引导孩子们从自己的本性出发来思想解决相关的问题,形成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2、教师应该立足儿童本身的情况及时创新教学方法。学龄前的儿童最大的特点是经验和知识的缺乏和好奇心较重,孩子们对于许多问题会产生无数个为什么,教师在幼儿教学过程中应该针对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为其解答。当教师更多的从孩子们的角度出发来思考一些问题便能更好的实现与孩子们的沟通和相关知识的传授。

第9篇:品格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

关键词:幼儿教育 道德教育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3-0105-01

一个人的性格如何,很大程度上受到幼儿阶段教育的影响,学校能否针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能否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直接关系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针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也是满足社会需求的途径。在幼儿教育改革大力推进的今天,道德教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认清幼儿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并总结出正确的、有效的教育方法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幼儿道德教育现状分析

道德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不断普及,很多幼儿园教师都认识到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采用不同的方式开展了一定的道德教育,努力为幼儿创建良好的道德环境,让幼儿能够在耳濡目染中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和生活习惯,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为幼儿搭建学习道德教育知识的平台,在教学活动中给他们实践道德的机会。目前我国大部分幼儿园都在努力朝着全面开展道德教育的目标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对幼儿道德教育认识不全面、不深入,导致幼儿道德教育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和问题,这些问题体现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不同方面。例如一些教师开展道德教育仍然采用C械灌输理论知识的方式,道德教育知识本身就是比较抽象的,这种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幼儿的兴趣,教师也没有为幼儿学习道德知识创建良好的氛围,导致道德教育效率低下,效果不尽如人意。并且目前幼儿教师的入行门槛逐渐降低,一些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难以保证。这些问题都对幼儿道德教育产生了不利影响,而社会对幼儿道德教育越来越关注,因此幼儿教师必须重视对幼儿的道德教育,不断总结适合幼儿的道德教育方法并付诸实践,让幼儿在良好的氛围中受到道德熏陶,形成健全的道德品格。

二、幼儿道德教育的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在多元化的文化发展进程中,幼儿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幼儿教师必须对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有正确的理解,采取恰当的方法针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1)幼儿道德教育促进个体发展。幼儿时期是一个人道德观念、性格特点形成的起始时期,道德是促进个体成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幼儿时期的道德教育对幼儿个体发展有关键影响,不论是学校的道德教育还是家庭的道德教育,对于幼儿今后的发展都有关键作用。

(2)幼儿道德教育能够让幼儿形成正确的行为品格。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导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关爱甚至达到了溺爱的程度,因此产生了很多以自我为中心意识强烈的孩子,他们的行为、修养都不符合社会道德标准,是目前社会舆论广泛关注的一个群体。因此从幼儿时期开展道德教育,能够切实培养他们的道德是非观,让他们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在道德教育中,教师应该为他们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3)幼儿道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幼儿道德教育需要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教师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鼓励幼儿相互沟通交流,让幼儿掌握交流合作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性格。此外,幼儿父母和教师都能起到榜样作用,在家中父母也可以为幼儿营造良好的道德体验氛围,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并不断发展。

三、幼儿道德教育的实施

(一)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道德教育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将生活实践和道德教育结合起来。针对幼儿喜欢的事物恰当地进行道德教育渗透,将道德教育融入到幼儿生活的各个方面,促进幼儿萌发热爱家乡、热爱同学、尊重教师和父母的优良品德。教师的教学活动、家庭的日常生活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能够起到非常显著的道德教育效果。

(二)通过各种活动进行道德教育

幼儿们都非常喜欢看动画、听故事、看图书,教师可以运用这些辅助手段开展道德教育,让幼儿阅读并分析书中人物的行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例如在《玲玲的草帽》这个故事中,主人公的帽子不小心被风刮走,她的小伙伴们都帮她捡草帽,这是助人为乐的典型例子。幼儿们通过阅读和听故事,建立正确的道德行为标准,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通过活动开展道德教育是直接的也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三)家庭和幼儿园的紧密联系

幼儿园和家庭要协调一致,对幼儿进行全面的道德教育,幼儿园应该定期召开家长会,定期进行家访等,组织幼儿进行社会活动,如为社区的老人们表演歌唱节目等,帮助幼儿从小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

四、结语

综上,对幼儿的道德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幼儿教师要对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有正确的理解,采取恰当的方式渗透道德教育,和幼儿家长共同开展幼儿道德教育,才能切实提高幼儿的道德修养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