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

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

第1篇: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

一、总体目标

环境监控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坚持“统筹兼顾、分布实施;统一中心、全面监管;统一平台、资源共享;统一管理、安全保密”的原则,以整合利用现有在线监控系统和网络信息资源系统,不断提升监管能力为重点,尽快建成具有先进水平、能够全面增强全县环境监控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的环境保护体系,建成集信息监控、在线监控、应急处置指挥为一体的环境监控体系川南地区示范点。

二、基本框架和主要任务

全县环境监控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框架是:建设一个中心,即县环境信息监控中心;建设一个平台,即环境事件(故)应急处置指挥平台;实施两大工程,即县域主要污染源企业在线监控建设工程、重点流域(金沙江、岷江和越溪河)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工程。见图1。

(一)一中心

全面建设县环境信息监控中心,该中心接收全县所有污染源在线监控数据和视频,并及时储存、处理和分析,对安装在线监控企业的排污情况以及主要河流的水质情况进行全天候监控,发现异常将可以及时通报和处理,防止污染事件的发生或已发生污染事态的扩大。

(二)一平台

平台,即应急处置指挥平台,该平台将监控中心数据标注在行政区划图上,在电视墙上显示,并实现数据的实时更新。通过该平台,指挥人员可以及时高效的安排人员、装备到污染现场和关键点位,采取有效措施减小影响,控制污染范围,提高应急处理处置能力,处理效率。

(三)两大体系

两大体系,即污染源在线监控体系和主要河流在线监控体系。两大体系的建设是环境监控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信息化的最前沿部分,因此两大体系建设必须稳定并具有数据处理和传输的兼容性。

三、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

(一)投资概算

(二)资金来源:监控中心和应急指挥平台通过申请升环保厅环境监控信息化能力建设专项资金获得,在线监控资金按照省厅补助80%,县级财政负责20%筹集。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由县环境保护局、县财政局、县经济商务和信息化局等相关部门成立领导小组,分别落实各自职责,逐步推进。

(二)切实搞好网络组建工作。按照科学合理、节约效能的原则,组织有关专家对政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方案、具体设计方案进行规划论证。

第2篇: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系统电子政务时效性信息孤岛

一、引言

世界经济日新月异,社会态势斗转星移,无论是在经济或者政治领域,全球各国无一不是在争分夺秒的抢占先机,竭尽所能的掌控全局。2008年的中国不仅处于战略机遇期,黄金发展期,同时也是各种社会矛盾的凸显期,自然灾害频发,安全生产事故和公共卫生事件此起彼伏,社会治安案件还在高位徘徊,明显增加。频繁发生的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让人手忙脚乱,零散无序的大批量信息令人应接不暇,忙碌之余,我们都将视线投向了政府的临阵反应和应急处理。汶川地震的发生以及处理工作再次将应急管理系统建设提上日程,应急管理愈来愈强烈的呼唤着人们的重视。

二、从信息化电子政务到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系统

提起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系统iEMS,或许并不是被大众所熟悉,但如果换成信息化电子政务,相信这个话题的导入就会变得简单很多。信息化电子政务早已在各级政府安家落户,成为家喻户晓的一个名词,其发展在中国早已不是一个新议题,并且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而在大家熟悉的信息化电子政务体系中就包涵了这样一个特殊的信息管理系统应急管理系统,它属于信息化电子政务系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又在很大程度上区别于一般的电子政务。

众所周知,信息化电子政务是基于一个服务型政府的基础上的,要求政府从传统官僚体制中解脱出来,改变运作方式,更好地提高服务型政府的效率。作为信息化电子政务系统的分支,突发公共应急管理系统同样具备这些特性,是辅助政府转变职能、提高行政效率、迅速集中有效信息、全力解决危机事件的有效手段。

正如我们先前所说,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系统iEMS不是常规的电子政务,而是一类特殊的电子政务,与常规电子政务最大的不同是其时效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系统的时效是以秒为计,而常规电子政务是以天、周计。应急响应是制定、执行一个或多个处置方案的过程。应急事件发生后,调度者根据应急预案、范例、上级指令、应急资源状态、事件实时状态制定处置方案,执行方案,并监控方案的执行、事态的发展,根据反馈的状态,进行新一轮的方案制定和部署执行,循环此过程直到事件处置结束,方案制定的实时性和效率是应急响应的生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系统的应急准备、规划、保障、调查、评估、分析可归为常规电子政务的一部分。在电子政务建设中我们知道一般包括内外网、OA、门户网站、行政审批等系统或功能,各地虽有出入,但差别不大。但在应急指挥系统建设中,就目前已建的系统看单就投资差别就很大。因此,各系统所含功能千差万别,没有规范。三、发展应急管理对电子政务提出的要求

由于我国电子政务起步较晚,探索较少,发展并不完善,其缺陷成为了突发公共应急管理系统发展的最大阻碍因素。应急管理的工作顺利进行对电子政务体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当前我国行政管理普遍采用条块管理,政府组织机构是条块分割的二维模式,是纵向层级制和横向职能制的矩阵结构,这就给政府内部协调信息造成很大的困扰。另外,由于我国各级政府对电子政务的发展缺乏统一的宏观规划,各级政府和部门在开展电子政务时往往采取各自为政的做法,各个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封闭各自所有的信息。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不交换、不共享、无法进行有效的信息资源整合,导致一个个相对独立、相互封闭的政府信息系统的出现。各个系统无法协同工作,由此造成行业、部门间的交流障碍,犹如一个个分散、独立的岛屿。由于信息孤岛的存在使得系统内部与内部之间,内部与外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处理困难重重,导致大量的资源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效率底下。

但是,应急指挥管理恰恰就是更多地体现在信息拥有权上,很显然,没有信息就无法了解实际情况、无法制定处置方案。信息孤岛现象不仅使信息封闭而且孤立,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系统建设的核心词就是“整合”和“协同”,整合是手段,协同是目标,“整合”贯穿了业务体系、技术系统建设的全过程,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整合也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系统面临的最大挑战。监测监控和信息接报是应急管理的眼睛,应急指挥和应急处置是应急管理的手脚,全面及时的信息对于应急管理工作开展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基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系统不是一个单纯的系统集成,而是集成系统的集成阶段,即以通信和计算系统为依托,将某一地域范围内跨越多个管理域,具有不同体系结构的各种信息系统综合集成为具有单一体系结构的系统,从而成为集成系统的集成。不只是建设一个应急指挥中心,而应该是在整合的基础上建设各级中心的协作群体。

四、全力建设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系统

从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我国行政管理要逐步改变条块管理模式,对电子政务系统要实现信息公开、透明和高效传播,加强社会管理,整合资源,形成全面覆盖、高效灵敏的社会管理信息网络,增强社会综合治理能力。协同共建,完善社会预警和应对突发事件的网络运行机制,增强对各种突发性事件的监控、决策和应急处置能力。此外,增强各部门联系协调,建立统一的技术规范、数据标准、数据交换格式,制定相应的制度和管理办法,在应急管理部门形成一个整合的、标准化的数据仓库势在必行。这样有助于打破部门间的信息壁垒,促进社会、企业、政府间的信息共享,解决“信息荒岛”和“信息孤岛”。在应急时,有助于调度各个方面的应急资源,高效进行指挥。

此外,科学技术是保障,要把各项应急管理落到实处,还需要高度重视运用科技手段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加快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加强应急管理学科研究,提高应急装备和技术水平,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形成国家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的科技支撑体系。

参考文献

[1]王文俊,浅谈iEMS建设存在的问题[J],信息化建设,2005(11)

[2]范维澄,我国应急平台建设现状分析[J],计算机世界,2007(6)

[3]蒋力群,新加坡电子政务成功的因素[J],信息化建设,2006(6)

第3篇: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

为适应这一要求,必须对行政模式进行创新和优化。为此,晋城市政府始终把以信息化作为手段,为企业和居民提供高效、便捷和专业的服务作为信息时代地方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把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全面推进政府上网办公作为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贯穿于地方政府信息化的全过程,实现政府运行、管理、服务和监督方式的根本转变。

一、统一管理机构

由于政府部门的隶属关系,导致政府信息化政出多门、重复建设、信息难于共享。为克服这一弊端,晋城市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和电子政务发展的特点,于1999年成立了信息化领导组,并下设办公室协调信息化建设的日常工作。2002年又将领导和下设办公室变为常设机构,即“晋城市人民政府信息化管理办公室”,负责全市的信息化管理工作。这样从组织机构上充分保证了当地政府的信息化建设。

二、统一发展规划

早在1997年,晋城市就提出了统一建设全市政务信息网、开展信息资源整合与开发利用等具有前瞻性的规划部署。2004年完成了晋城市信息化的总体规划――数字晋城。规划从晋城市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的角度入手,统筹规划电子政务建设,保证了我市电子政务建设有规可依。

三、统一网络建设

在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方面我们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网络、分级建设”的原则,审慎决策、稳步推进,充分保证了各个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全市建设了统一的电子政务城域网,所有市直单位和县(市、区)、乡镇的电子政务必须在统一的平台上运行,并统一安全机制和管理。电子政务顶层网络平台由政务外网、政务内网和政务门户网站三部分组成。各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必须遵守国家和本市信息化工程建设相关规定,不得重复建设。在统一的电子政务网上,还建立了市、县、乡党政机关统一的VoIP电话系统和视频会议系统,大大节省了机关之间的通信费用。

四、统一政务资源管理

在晋城市48个行政机关和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进行了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调查,涉及近10 00项业务,1.1万多项指标。经过梳理,整理出目录指标4 000多项,交换指标1 100项。通过业务梳理,搞清了政府对外办理事项的数量、业务类别、申办条件、内部业务流程、部门协同关系,明晰了各部门的职能范围和相互联系。通过编制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对全市政务资源实行统一管理。

五、统一项目审核

制定并通过市政府了《关于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政务信息化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晋城市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凡是财政投资的项目,以及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等重大政府信息化建设项目,必须有市政府信息化管理办公室统一审核。对重大工程,信息办还依据其管理职能,进行综合协调、监督管理和验收评价,促进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六、统一信息化建设基金和信息化应急基金的管理使用

为保障政府信息化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安全稳定运行,晋城市创立了信息化建设基金和信息化应急基金。建设基金的设立保证了重大信息化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应急基金的设立,缩短了重大设备故障造成的网络中断时间,保证了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

七、统一管理和考核各单位信息主管

为了加强政府信息化工作管理,市直各部门都设立一名专职或兼职信息化主管,具体负责本部门信息化工作,业务上受市信息办统一协调指导。信息主管参加市信息办组织的年度计划、业务培训、参观考察等相关会议;工作上负责起草本单位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编制本单位信息化建设项目总体方案;签署本单位需申请财政性资金投资的信息化项目和需购买的信息设备等技术方案的审核意见;组织、协调、监督本单位信息化项目实施等各项工作。信息主管的年度考核工作由市组织、人事、信息化主管部门统一管理,计入个人档案,与加薪、晋职相联系。

八、统一软件研发

从“节约投资成本,提高应用效率”出发,市信息中心成立了专门的软件研发队伍,坚持政务应用软件的自主研发。这样开发的软件更加贴近实际,能够做到边开发、边应用、边完善,免费在全市推广,有力地促进了晋城电子政务工作的开展。目前,已有法律法规查询系统、网上采购系统、人大议案管理系统等软件在网上应用取得成功。

九、统一门户网站

第4篇: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 管理系统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让IT系统得到有效的应用,并让信息系统绩效最优,最根本的不是取决信息技术和设备的先进性,而是要向管理要效益。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IT 管控理念和方法的问题。探索一套操作性强的思想或方法,用来有效地规范、指导和管理企业实施信息化工程,提高信息化实施成功率,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参照ISO9000质量管理系统的原理和方法,在企业建立和运行一套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对企业信息化全过程、全方位的指导和管控,解决信息化建设及管理无章可循,无法有效控制的问题。

1 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概念

根据ISO9000对管理系统的定义,可将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理解为:以企业信息化建设各阶段的过程为控制对象,以提高信息化项目实施成功率为目的,由信息化建设方针和目标驱动的一个标准化的管理系统。信息化管理系统将建立一套指导、控制和管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规范化的运作程序,与企业其他标准化管理系统一样,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控制各种过程来保证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2 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内容

在借鉴IS09000质量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将信息化管理系统划分为4大过程:“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测量和改进”。这4个过程并非相互独立,而是按照顺序形成内循环。每个大过程又包含很多子过程,信息化管理系统就是由这些过程组成的有机整体。

“管理职责”过程规定了企业决策层的活动,其主要包括: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针和目标;明确部门职责;主持管理评审;系统的策划等。系统文件主要包括:手册、程序文件和其他与信息化建设相关的文件。系统文件作为企业标准(包含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是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和及管理工作的指导和依据。

“资源管理”过程保障信息化建设所需的资源,及资源的合理利用。其中资源包括人力、资金、硬件、软件、数据、信息和政策。

“测量和改进”过程涉及企业系统改进和过程改进两个方面。其中,通过“内审”进行系统的运行控制,评价系统运行的有效性、适宜性和绩效。其中“信息化绩效评价”能促使企业采用正确的方式和合理的依据,主动评价信息化的绩效或重视信息化产生的价值,帮助企业走出“IT黑洞”,并制定了一系列的应急准备和反应措施、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等,为改进信息化实施的过程,以及信息化建设持续、有效地进行提供保障。

3 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运行模式

信息化管理系统是一种系统化管理模式,强调按系统思想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事务,以达到提高企业信息化实施成功率的目的。为了适应系统化的管理需要,信息化管理系统采用了戴明模型,即按照PDCA循环思想,通过识别影响企业信息化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计划和管理方案,实施运行控制,并采取必要的监控和测量,发现问题,实施改进,实现管理系统的持续有效运行。

4 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实施步骤

4.1 系统策划

系统策划的实施步骤,包括企业战略规划、企业信息化规划、信息化管理系统过程识别、建立系统总体结构和编制系统文件6个步骤。

第1步:企业战略规划。确定企业的战略定位和战略目标,明确企业是做什么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企业。如何将企业的要目标、方针、策略和行动信号构成一个协调的体结构和总体行动方案

第2步:企业信息化规划。通过对企业信息化应用现状的优势、弱点、挑战和机遇进行分析,使企业充分认识到其自身的发展阶段以及信息化水平所处的层次。开展企业信息化瓶颈分析,针对企业业务流程现状,找到阻碍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关键点,增加决策的准确性,决策者根据企业信息化现状和瓶颈分析来确定适合企业的信息化发展规划。

第3步:信息化管理系统过程识别。其内容包括确定信息化管理系统适用范围、确定方针、目标设定与分解、所需资源分析等。根据信息化管理系统内容确定系统适用范围,以指导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确定系统方针,以它作为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的推进原则;设定系统目标,以明确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发展方向,然后根据总的目标,明确各个阶段每个部门的目标,以保证企业总的信息化目标的实现。

第4步:建立系统总体结构。参照ISO9000质量管理系统的方法,对识别出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过程进行分层归类,建立3层结构,分别为系统层、过程层和活动层。

第5步:编制系统文件。根据建立的系统总体结构,系统文件也分为3层,其内容包括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相关记录的编制。系统文件的建立有利于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制度化、标准化,有利于规范员工的行为,有利于提高企业整体水平,并为员工学习和培训提供了良好的教材。

第6步:系统文件的评审。由企业系统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对系统文件进行评审,然后正式。

4.2 系统运行

在系统文件完成评审和后,系统运行的步骤,包括宣传、培训、组织调整和资源配置,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施4个步骤。宣传、培训和培训主要针对的是部门领导和从事企业信息化工作的骨干人员。其主要内容包括与企业信息化相关的各种理念、技术和方法。组织调整和资源配置是根据企业战略规划中制定的企业业务模型以及信息系统规划中对组织、资源配置的需求,对组织进行相应的调整,对资源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以解决企业旧体制对信息化工作的阻碍。

4.3 系统评价

该阶段主要是对系统运行过程的监控,主要内容包括内部审核、过程测量和监控、信息化效益评价、应急准备和反应。通过对运行过程的评审和对数据的收集分析,使企业决策层清楚地知道信息化管理系统和信息系统的运行情况和需要改善之处。

4.4 系统改进

根据系统评价的输出成果,制定一系列相应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对系统运行过程提出过程改进意见,促使企业信息化水平螺旋上升,业务流程越来越优化,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5 结束语

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内容基本涵盖了信息化建设的各个方面,采用标准化的管理方式,运用过程方法,通过系统文件指导企业做什么、怎么做、由谁去做,避免出现缺乏监管、控制不力、运营不善等现象,有利于规范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行为,提高企业信息化实施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朱瑜庆,张根保,任显林.标准化的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探索与研究[J].现代制造工程,2008(02).

[2] 张根保,朱瑜庆,任显林,曾旭杰.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初探[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8(03).

第5篇: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

2016年,浙江省机场管理局在信息化建设和“互联网+”方面主要以准备和学习为主,结合2016年信息化建设项目“省机场局行业管理和应急指挥系y(一期)”以及“浙江省航空信息共享机制研究”课题的开展,积累我局对“互联网+”建设应用的经验,梳理和收集全省民航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为我省航空行业信息服务共享平台开展奠定基础。

学习中积累信息化经验

省机场局认真对待省交通运输厅网信办2016年初下发的《浙江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按照省机场局未来5年发展需求对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的工作任务、重点工程、具体计划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并参加了1月份召开的浙江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讨论大会。同时,也对厅网信办下发的《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关于落实大数据发展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关于落实责任分解的通知》进行了认真分析,按照省机场局信息化建设规划和需求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

2016年上半年,省机场局参加了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联合交通运输厅举办的“2016年全省智慧交通创新大会”,以及网信办“网络信息安全工作专题会议”。按照厅网信办要求,在省机场局针对全省航空行业、机关内部信息系统、数据及应用安全进行了自查,制定了G20峰会期间网络安全工作方案。10月份,参加“全省交通运输信息化业务培训”会议,了解“互联网+交通”发展趋势以及信息化建设、内控、视频交换和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

5月,王亦华局长带队到省交科院青山湖科创基地参观考察,现场观摩省公路局10多套业务系统的数据交换、交通环境数据实时监测和预警、舟山跨海大桥实施监测系统、移动互联网办公应用以及大屏幕监控和展示系统,了解我省公路、港航、运管、质监在信息共享和信息服务方面的制度、方法和应用体系,为本课题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2016年12月,对浙江长龙航空有限公司、浙江圆通航空货运有限公司进行考察和调研,沟通航空公司、航空货运公司在航空信息共享、航空信息服务、信息资源交互方面的资源和需求。

12月份,参加由中国民航报社在南京举办的“第十四届民航信息化发展论坛”,了解国内机场、航空公司、航空信息服务提供商以及国内外软硬件提供商在航空信息化、“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的应用现状,学习全国航空行业信息化先进单位的经验。并与江苏省交通运输厅航空处领导就航空行业信息采集、应用、分析以及航空信息资源共享和服务方面进行了交流和沟通。

围绕“一两四”开展信息化工作

按照省机场局信息化规划要求,近期省机场局信息化建设工作将主要围绕“一平台、两中心、四系统”展开,具体如下:

一平台:即浙江航空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机场旅客运输、航空物流、安全管理、应急指挥的一体化应用的信息共享和服务平台。

两中心:为数据中心和监控中心。

省机场局数据中心需求接入省交通运输厅、省内各机场、驻机场政府部门、航空公司、货运公司等业务数据,形成航空数据交换和接入规范,为信息服务和数据挖掘分析基础。

省机场局监控中心接入省内各民用机场、通用机场的视频链路,实现全省机场视频监控的统一集成,为日常监管和应急管理应用。

四系统:为综合查询服务系统、机场局行业管理系统、应急物资和管理指挥系统、航空数据挖掘和分析系统。

2016年10月份完成招标工作的“浙江省机场管理局行业管理和应急指挥系统(一期)”项目,旨在为“一平台、两中心、四系统”建设建立总体框架,目前已经在需求分析调研和系统设计过程中。本项目主要实现省机场局职责范围内的规划建设、生产运行和安全管理等业务操作,行业管理中的各类法律法规、政策、宣传、教育、培训信息,建立上下互联互通的信息渠道,完成数据接口、信息共享、统计分析等功能,实现对机场局行业管理和应用全方位的支撑。

目前,对本项目已经进行了LOGINK平台、浙江长龙航空有限公司、浙江圆通航空货运有限公司等单位的考察和沟通,后续准备与厅信息中心、萧山机场、绍兴华航信公司进行交流和沟通。

近几年来,省机场局信息化工作用软课题研究带动和促进信息系统建设,如2012年进行《浙江省航空信息服务体系研究》, 2014年进行了《浙江航空信息服务平台工程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2016年我们开始《浙江省航空信息共享机制研究》课题研究。期望通过本课题研究,利用“互联网+”手段更好的为航空信息共享提供支持,提高我省“大航空”建设的信息化水平。

夯实基础打造航空信息服务平台

第6篇: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

首先尹力副部长代表中国卫生部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和从事中国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各方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他说:“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正在改变着社会,改变着世界,也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建设数字化医院,构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卫生信息、卫生资源和信息资源的共享,向社会和卫生机构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服务,已经成为当前卫生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国的新医改方案,将卫生信息化建设列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八项重要支撑之一。强调以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和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整合资源,加强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建起统一高效、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透明公开、使用便捷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为方便患者就医提高卫生医疗机构的工作效率,减少信息资源的浪费,以及提高政府决策和管理水平服务。”

尹副部长介绍:“近年来,中国卫生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以传染性疾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主的网络直报系统,提高了传染病疫情监测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和医疗服务信息系统广泛应用,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信息化工作成效明显,许多地方正在为推进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进行积极有益的探索。一些省份在居民健康档案,医院电子病历、医疗信息综合平台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好的进展。

全国各地广泛开展了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目前,90%以上的县及县以上医院建立了挂号收费、药品器材、医疗管理等内容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1/3以上医院建立以病人为中心,以电子病历为基础的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优化了就医流程和资源配置,提高了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方便了患者的就医。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调查显示,中国的三级医院中,应用门急诊划价收费系统、药库管理系统和门急诊挂号系统的比例,分别为93%、91%和84%,住院护士工作站系统和病区医生工作站系统应用比例分别为80%、63%;近三年以来一半上级医院信息化建设投入超过100万人民币。”

第7篇: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

水运“大数据”建设的初衷及原则

水运信息化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全国性的船舶、企业、港口等基础数据库尚未建立,信息化的整体效益未得到充分发挥;二是现有系统功能单一,主要是为行政许可、数据统计服务,在市场监管、安全和应急管理、公共服务、管理决策等方面的支撑远远不够;三是信息系统资源整合不够,各单位分散开发和使用,数据不能共享,严重缺乏行业综合性、区域性、带动性的项目;四是信息化发展不平衡,难以实现区域协同应用。

因此,依托水运局行业管理职能,建立稳定、可靠的行业数据交换网络,加强行业数据采集和信息整合,形成集成共享的部级水运数据中心,并融入交通运输信息资源体系非常必要。

水运信息化建设将遵循“顶层设计、整合资源、统一标准、互联互通、分步实施”的原则。很显然,在建设原则中,把“顶层设计”置于首位。其顶层设计是由部水运局统一制订水运信息化总体架构和建设推进方案,各省区在推进方案的基础上,根据本省情况,制订本省区的实施方案,可以统一建设或者对原有系统进行升级改造。

“水运大数据”建设思路

《意见稿》显示,全国水运行业综合信息平台将建设一个数据中心、三个应用支撑平台、九个综合应用分平台和两个展示平台,建立并完善水运信息化标准规范和信息安全两个体系。

水运数据中心建设内容包括“建设两个平台,实现两个服务”。即建成统一的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建成行业基础数据的统一管理平台,实现基础数据质量管理服务,实现面向管理决策与综合应用的基础数据服务,以统一支撑全国水运行业综合信息平台在运输监管、行业协同、公共服务的职能。形成三个应用支撑平台是指形成数据交换平台、航道港口地理信息平台和视频监控服务平台。建设九个综合应用分平台,即行业管理类、全国水运经济预警与决策分析、业务协同类、集装箱海铁联运应用、水上重点物资运输监控、公共服务类、水路交通出行信息服务系统、两岸交通物流信息服务、长三角港航信息服务等平台。建设两个综合展示平台,即建设成水运“一站式”综合门户平台和水运综合监控指挥平台。

此外,还必须建立及完善水运信息化数据标准规范和水运业务标准规范;建立并完善水运行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信息安全技术体系和信息安全运维体系。

水运“大数据”建设时间表

如此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分步实施的原则。根据建设内容和建设基础,水运信息化建设采用分期分批建设和先试点、再推广的方式开展。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化基础,尽量兼容已有信息系统。

《意见稿》指出了大数据实施的时间表。根据部“十二五”期间信息化有关规划以及水运局实际需求,并考虑到本方案实施时间长,建议实施方案按照“整体策划、分期建设”原则分三阶段开展。

第一阶段为2013年~2014年。该阶段主要是提炼部四大重点工程建设内容,整合开展“水路运输与建设政务管理信息平台工程”,以“部省联网”为核心,在港政、运政、航政、建设市场、水运生产统计等业务线上完善“纵向到底”的业务系统。

第8篇: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医院档案 信息化 路径选择

医院档案是医院管理工作的物质来源,是医学科学研究的基础,是医院进行宣传教育的生动资料。医院在医、教、研、防工作中形成的文件、簿册、图表、录音、录像等各门类及载体的档案,都应纳入医院信息化管理体系。医院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要求,如何做好新时期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是目前档案人员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

1.档案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医院也加大了信息化管理力度。目前我院网络信息化系统建设已初具规模,从病人初诊实名制挂号到门诊、急诊、病房出院结帐都已实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既规范又标准,为病人求诊提供了便利。数字化手术室及自动导航系统也已应用于临床手术,初步实现了系统功能与系统建设、网络与通讯线路的协同建设,并构建了应急监控与视频会议系统,不断完善医院的信息网络系统。信息化从根本上转变了医院的管理模式,这一转变要求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必然要有新思路、新想法,必然要变革传统的管理模式才能适应全方位信息交流的客观形势,促进医院的发展。因此,如何实现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我们档案工作者探讨的新课题。档案信息化建设以档案业务为核心,以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为手段,以现代管理学为理念,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和提供利用服务,从而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档案信息的网络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

2.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现状

目前来看,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无法满足医疗卫生发展的需要,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档案信息化难以满足更多利用者对档案信息的需求

档案信息化呼声高,大部分单位档案工作只是停留在简单录入、查询和提供利用等传统模式,档案工作与目前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差距太大,亟待解决档案的网络信息共享。

2.2档案信息化工作中技术标准不一

据了解,目前卫生系统软件使用不统一,升级版本不一,缺乏统一的软件支持,亟需升级联网更新,进行系统维护,尤其是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应得到及时处理。这需要主管单位或是行业协会来制定、主导一个真正统一、高效的技术标准。

2.3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影响着档案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医院人才培养方案中,往往只重视医疗技术人员素质的培养,很少将档案人员素质的提高和继续教育纳入计划和要求。档案工作者队伍存在着专业知识老化、知识面窄、知识结构不合理、缺少高层次的档案专业人才等问题。许多档案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缺乏创新和活力。这些情况已经严重阻碍了档案事业的发展。

3.加强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3.1高度重视档案信息化建设

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重视档案信息化建设。要把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工作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档案信息化建设要与医院医疗管理网络化建设一致,确保数字档案资源的格式统一、数据规范、长期可读,实现档案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利用。

3.2加强档案人员的培训

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培养懂得网络知识与档案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为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必要的人才保障。档案人员要边学边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一是要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和运用技能,使自己熟练使用各种现代化信息工具,特别是网络传输工具,为更快更好地开发档案信息打下牢固的技术基础。二是档案人员要通过深入临床一线调查研究医疗、教学和科研对档案信息的需求,并在熟悉档案室的基础上,熟练快速地提供利用。

3.3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软件和硬件的配套工作

建立相对稳定的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这是新时期档案部门的一项基础性业务工作,是档案工作向信息化迈进的必由之路,是档案工作实现历史与未来有机链接的战略之举。因此,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保障档案信息化建设所需的软、硬件配套设施齐全。同时档案信息化建设应与医院的网络建设同步进行,实现资源互补。我院信息中心已在筹划档案网络与医院网络的设密权限,尝试以档案室为中心将院内的相关计算机进行内部联网。将信息建立在统一的管理平台上,方便使用者在任何一台计算机上查看相关资料,在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也体现了数字化档案管理的时效性。

3.4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呼吁相关部门的支持和指导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因素的配合和努力。政府主管部门、相关卫生行业、专业协会要加强对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扶持和指导。引导医院逐步实现办公自动一体化;逐步完善档案信息网络系统,以更好地提升医院整体运行效率,为患者、医护人员提供真正的便利。

参考文献:

[1]卢幼华.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初探.《云南档案》,2009(11):18-19

[2]温力伟.论医院档案信息化及档案信息化管理.《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43

[3]罗军强.谈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现代医院》,2009(4):142-143

[4]周红娟.对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思考.《中国卫生人才》,2008(11):60-61

[5]宁廷美.浅谈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与看法.《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7(12):41-42

第9篇: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

一、建设现状

(一)基础设施体系日趋完善

我市各大电信运营商已建成以光缆通信为主,数字微波和卫星通信为辅的大容量、高速率,能为政府、市民、企业提供安全、可靠的通信传输网和相应的有线、和无线通信服务,一批国家级的信息网络在我市均建有节点。目前,全长共计32356.74芯公里,2067.23皮长公里的光纤通信线路已遍布三亚市的每一个角落,真正实现了光缆到大楼(fttb)、光缆到户(ftth),覆盖全市100%的乡镇和农场,四通八达的光缆网络为三亚信息化建设应用的接入打造了坚实的基础。

(二)建立了结构化程度较高的信息资源开发应用体系

我市在底完成公务电子邮箱系统与舆情监控系统的建设,目前运行良好;市政府投资的五块大型户外led全彩电子显示屏系统在4月份建成,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成了具备了宽带交换和高速接入能力的三亚市电子政务核心机房,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电子公文交换系统等一批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平台已投入建设。

明年我市将建设城市公共信息触摸屏查询系统等信息服务项目,为市民游客提供多元化的信息查询平台。为了积极发挥在公共基础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将“无线数字三亚纳入到政府重点建设项目中进行管理。同时,我市分别和中国电信海南分公司、中国移动海南分公司、中国联通海南分公司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重点推进三亚信息惠民、信息强政、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金桥”、“金卡”、“金税”等一批重大信息工程在我市的全面实施初步形成了政务、商用、公众三大信息资源体系。金融、财税、保险、公安、教育、卫生、农业等行业性内部网络功能日趋完善。电信网、广电网在三亚已建成了国内先进的网络平台,可满足社会不同层次对通信和信息服务的需求。

企业信息化组织体系基本确定,40%的企业建立了专门的信息化机构。企业计算机网络系统初步建立,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中,约有60%左右建立了计算机局域网或广域网,重点企业中,cad/cam应用较广泛,erp正在成为信息技术应用的重点。

1、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工程建设

我市电子政务项目工程按照“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建设原则,分期安排实施项目,并于底启动了“信息三亚”项目。目前全市统一的政务门户网站集群、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核心机房和全市统一的政务信息处理平台的建设已形成基本的框架。

加强政府门户网站服务体系建设。新版“中国三亚”门户网站于4月改版完成投入使用,在全省政府门户网站绩效评估中,获省政务门户网站评比中二等奖。于12月开通市政府英文网,俄文网也已今年8月份开通运行,韩文网将2010年初开通。

政府门户网站服务体系初显成效,70%的部门网站都已建立,市财政局、发改委、民政局、物价局等一批重要部门网站相继建成,初步实现以政府网为核心,以电子政务平台为基础,以政府网数据库为依托、以市直各机关各专业网站为子网站的网站群体系。

构建我市统一电子党政内网。三亚市党政内网以实现市委、市政府办公自动化、公文流转、公共信息资源化、数据传输证书化和决策科学化为前提,按照“一个城市,一个党政内网,一个政务数据中心”的建设框架,构建一个安全的覆盖全市各部门各级政府至基层单位的数据共享、流程同步、综合性信息化办公基础网络平台。三亚党政内网工程于今年9月份启动,工程分三阶段进行,目前进入基础设计阶段,预计2010年初投入使用。

构建多功能政务中心。市政务中心工程是根据我市电子政务发展的实际需要及未来可持续发展,以“系统资源大整合、数据大集中、信息高共享”为原则,依托党政内网、党政中心机房,集中管理政务中心电子政务系统和综合信息数据交换平台业务设备,整合政府部门的窗口服务流程与部门业务系统的政务信息处理平台。对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市已启动政务中心信息化建设工作,预计在2010年3月投入使用。

逐步建成数字城市综合监管系统平台。根据我市国际化旅游城市建设管理的需要,我市启动了市数字城市综合监管项目的规划项目,整合三亚市属各机关、单位、部门、行业、社区的监控系统,快速提高我市国际化旅游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其总体设计目标是:标志景点国际化,社会安保常态化,行业监控精细化,部门监控规范化。该项目于2010年初启动,一期建设将在2010年底完成。

积极推动市政府12345服务热线建设。市政府12345服务热线负责处理社会公众向各机关单位的咨询、投诉、批评、建议、求助等来电,使政府公开电话服务范围覆盖到政府公共服务的全部领域,为社会公众提供全方位、全天候、高效率24小时不间断服务。该项目今年初启动,预计2010年初可开通。

2、加快社会事业信息化建设进程

财政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建设收效明显。配合国家“金财工程”建设,我市加强财政信息资源规划和整合,建立以预算编制、国库集中收付和宏观经济预测为核心应用的政府财政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全面开展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实现财政资金的全过程规范管理,科学掌握宏观经济和财政收支增减因素,为政府财政预算编制、财政支出管理、财政政策调整提供辅助决策依据,提高政府宏观调控水平。

建立覆盖全市、资源共享的综合应用视频监控网络,构建全市电子防控报警系统。实施科技强警战略,深入推进金盾工程建设,已投入建设资金1058万元,相继完成了省厅下达的44项“金盾工程”一期建设任务中的42项,完成率达95.5%,同时建设了具有信息化特色11个项目。在全市建成完备的公安信息化基础设施、动态综合的公安信息资源库、高度集成的公安信息化应用体系,基本实现公安工作信息化、现代化。

教育信息服务系统建设逐步完善。初步建立以市级教育网站为核心,面向社会公众的“一站式”教育信息服务系统。加强了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整合和共享,优化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的网络服务。构建学校—社区—家庭互联互动的教育信息化平台,利用学校和社区丰富的教育资源,形成学校教育向家庭延伸、社区教育支持学校教育的大教育体系,为社会公众提供灵活多样、开放的网络化教育和终身教育服务。

劳动保障信息系统不断完善。为配合国家“金保工程”的建设,我市构建覆盖市、区、街道、社区劳动保障信息网,建立全市劳动保障数据中心和专业数据库,优化劳动保障业务流程,整合、改造社会保险系统和劳动力市场系统,实施包括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等功能的社会保障卡工程,以信息化手段提供就业与失业救助服务、社会保险金的发放与偿付服务。

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建设不断推进。初步建立以人为本、以服务患者为中心的卫生信息系统。实现医疗卫生信息实时共享和充分利用,推进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执法、医疗救治、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社区健康中心等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医疗卫生的服务、管理、决策水平和资源使用效益。

实施防汛指挥系统建设。建立了以水雨工灾情信息采集系统为基础、通信系统为保障、计算机网络系统为依托、决策支持系统为核心的三亚市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搭建了三亚市水务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决策支持系统的结构框架和工作平台,在我市防汛抗旱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推进征管改革。为贯彻落实省局以信息化建设推进征管改革的要求,并结合实际制定了征管改革方案,以信息化建设为契机,逐步建立并运行税收一体化征管信息系统,加快全省“金税工程(三期)海南地税项目”的建设。

3、严把党政信息化项目审核论证工作质量关

根据《三亚市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管理办法》文件精神,市科工信局负责我市党政信息化项目审核论证工作及市直机关信息化项目建设资金的统筹管理。各部门根据全市电子政务规划和本部门实际,制定本部门电子政务近期建设规划,并提出具体的电子政务工程项目和建设内容并组织前期论证,报市科工信局。市科工信局审核各部门近期电子政务工程项目建设,对符合全市电子政务规划和建设要求并通过前期论证的项目,纳入全市电子政务规划项目库。

4、完善高效的建设项目管理制度

加强项目管理制度建设是落实电子政务建设决策和规划,确保电子政务取得实效的关键一环。为推进三亚市党政信息化建设,完善有关信息化建设制度,我市相继出台了《三亚市政府网信息员管理暂行规定》、《三亚市政务信息网上公开规定》、《三亚市公务电子邮箱使用管理规定》、《三亚市社区政务信息化管理办法》、《三亚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三亚市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等信息化建设法规。

二、存在的问题

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信息化建设带动三亚经济发展的认识高度不够;信息技术应用总体水平偏低,“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在投资结构上“重硬轻软”、“重网轻源”、“重建轻用”现象较为严重,信息化对经济的带动作用还未充分发挥,信息化对传统产业尤其是服务业的改造力度急需加强;信息化建设质量和进度缺乏监督考核,组织体制与协调机制仍然偏弱,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条件不完善,运作大项目、引进大企业经验不足,信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缺乏动力,信息技术领域人才严重匮乏,结构性矛盾突出,高层次信息化人才储备不足;投融资渠道和项目运营理念有待于创新。

三、措施

1、加大政府投入,创新多元化的信息化建设、管理模式

加大财政部门对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力度,市直各部门新建的信息化项目必须纳入统一规划和管理,对于确需建设的项目依据“先易后难、急用先建、效益显著”的原则,统筹规划,分级建设;对于跨年度的建设项目须按实施进度分年度分批规划、拨款。合理确定信息化引导资金的规模和投向,积极探索“政府投入、政策补贴、税收优惠、资源补偿”的多方位政府支持渠道,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运营模式;设立信息化服务体系专项基金,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重点服务平台工程建设,加强对服务体系关键环节的支持。建立和完善适应信息发展的多渠道投融资体制,建立风险投资机制,鼓励国内外风险投资基金来海南设立机构发展业务。

鼓励社会资金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对适合社会投资的项目,通过规范的市场运作,吸引社会资金投资信息化建设;采用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公私合作建设(ppp)等市场化运作模式,降低建设和运行成本,提高信息化建设和运行效率。

对于非政府投入为主建设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以及提供软硬件产品、维护服务、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和信息服务的供应商,按照创造经济效益、自主创新程度、典型示范作用等原则,通过先评估、后补贴方式予以支持。鼓励企业以合资、合作、特许经营等多种方式,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参与公益平台建设和运营。:

2、组建专业技术研发团队

随着我市信息化的发展,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缺口加大,我市目前已启动筹建城市信息化研发中心及组建一支高素质专业技术研发团队,以便更好的完成各类攻坚克难任务,如项目规划、方案设计、项目审核、技术甄别、项目实施、制定规范及前期项目调研。另外还要肩负着重点基础平台、应用软件的开发、组织及各系统软件技术的融合工作。

3、加强行业监管,创新信息化项目运营机制

加强三亚数字城市建设的行业监管,尽快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格局。对于信息化平台和重大工程专项,要在统一监督管理下,实行适度开放,适合独立运营的项目,采用“政府授权、投资受益、市场竞争”等方式,进行独立的商业化运营;推进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逐步分离政府、企业的信息化运行部门,鼓励第三方信息服务机构采用商业化运营模式为政府或企业提供信息化服务;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大型信息化项目和重大工程专项的建设和运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