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精美文段范文

精美文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精美文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精美文段

第1篇:精美文段范文

作者:清扬婉兮

景物描写:

1.黄昏,一日之尽,一日光华的式微,在这光明和黑暗的温柔交接时刻,从喧嚣到沉静,从燥热至微凉,从繁忙到闲适,波谲云诡的余霞如一曲交响乐的多声部曲谱,余霞为幕,一排白杨在风中婆娑,如大师随手抹下的一道浓墨,浓墨之下,一条小河蜿蜒而去,听不见声响,如同寂静耐受独自担当的人生,不起回声。黄昏中那种深藏不露的美,让人瞬间沉静下来。

2.城中村就是滞后,破败,脏乱的代名词,而城市改造仿佛遗忘了这里。参差错落的房屋,像一口烂牙,没有廉耻地呲着,早晨惨淡日光和敝旧的街道辉映,白是白,灰是灰,如同一幅灰扑扑的木刻画。

3.山里的风景很美,去时的路上下了雨,山中五月天,烟雨渐次散去,静止的大山里空气清甜丰润,天地是一片灰青,阳光拨云偷看。我们坐在一块大石上勾勒描画,仿佛时间停止,烦恼尽消。我画大山深处的一角白屋,她画一棵奇枝别出的大树。

4.我喜欢夏天。夏天是少年的白衬衫在巷口一闪而过,是蝴蝶飞过去落在女孩的花裙子上,是手上迅速融化的冰激凌从指缝流下来,是碧翠的树木染亮了从罅隙里穿过的光影,然后暖暖地落在地上;夏天是孩子们常常在大人们午睡以后,蹑手蹑脚地溜出家门,去结伴干点恣意妄为的坏事。

心理描写:

1.那扇洞开的门,像一个黑洞,张开着大口,仿佛准备随时将我吞噬到无尽的寒冷和黑暗中去。我站起来,脚底发软,踉跄地走过去。

2.我含着怨气撇撇嘴,像一个乞丐一般飞快地捡起钱。走进黑暗潮湿的房间时,蓦然发现手背冰凉,不觉已落了一把委屈的噙泪。生命如同千军万马浩浩荡荡,却不知如何才能趟过这绝壁悬崖。

3.当夜晚将城市裹挟入巨大的黑暗和岑寂之中,当我无法挤入楼下一家三口的言笑中,我独自蜷缩在柔软的床上,闻到房间里我依然无法适应的陌生味道,家具的木香,被褥洗过后残余的某种花香,云姨悄悄打扫房间后喷洒的清新剂香,各种味道混杂一起,形成一股暗流,我沮丧到想哭。我怀念梧桐巷的房子,橘色的路灯被雨水清洗后的水光潋滟,昏暗的楼梯里有晚饭时各家锅灶奏出的交响,胸前的钥匙打开家门,微弱的一声“咔嚓”,妈妈在厨房里忙碌,在哼着歌拖地,在灯光下看书,在窗台边发呆,各种镜头如默片在我脑海闪回,然后,终于遁入黑暗之中。

人物描写:

1.周遭安静下来,黑暗中,只徒留她那张美丽绝伦的脸。她一直是那么美丽,即使在三十多岁,皮肤依旧白皙纯净宛如少女,像半透明的花瓣浸在水里,呈现一种蒙蒙的蜜白,她的眼梢,自然地飞起,有一股说不出的味道,睫毛是卷曲着,此刻,像一把安静的小扇子覆在眼睑上。她睡着了。

第2篇:精美文段范文

“知己。。哈哈”女孩在上学的路上又笑了,和那个女孩成为朋友之后她变得开朗了许多。

转眼,都要毕业了。女孩又有了新的朋友。也许,她倦了。累了。她渐渐得对那个女孩失去了关心,总是和其他同学一起散步,游戏。而女孩每次看到那个女孩的脸,心里就一颤,那个女孩总是一脸的忧愁。

一天女孩在思想斗争下作出了一个可怕的决定——和她绝交。。那个女孩没有错,错全在她那里,她让她伤心,让她难过。绝交,对她们来说,也是一种解脱。

第二天,女孩真的去和那个女孩提出绝交了。那个女孩震惊!“为。。为什么?我们是很好的朋友不是吗?”那女孩强笑着,眼里的泪水已经藏不住了,大颗大颗的淌下脸颊。“不为什么,我累了,所以这样”女孩不敢正视那个女孩的眼睛,把头扭向旁边。“好。。好吧”她同意了。“。。恩。。”女孩只恩了一声,掉头就走,留下女孩在那边。

第3篇:精美文段范文

2.没有谁的幸运,凭空而来。

3.当你把自己的窗子打开,整个世界都会向你扑面而来

4.愿你的生活常温暖,日子总是温柔又闪光。

5.生活是自己的,做个可爱的姑娘,不烦世事 满心欢喜~

6.前路若太远,你若觉太苦,我来拥抱你

7.生活需要一个寄托,比喜欢更重要。

8.所谓自由 不是随心所欲 是自我主宰

9.人家有的是背景,你有的只是背影

10.成为那种不声不响但是什么都做得很好的人。

11.少年的肩应该担起草长莺飞和明月清风。

12.夏日有着迟暮的霞光 正如晚来的你皆是笑意.

13.就因为太闲了,所以才有精力失眠,所以才有心思矫情。

14.风停在窗边 嘱咐你要热爱这个世界

15.世人慌慌张张,不过图碎银几两。

16.我们是彼此永远的底气

17.相信奇迹的人 本身就和奇迹一样了不起

18.你其实很好啦 不要那么拼命 你也是个宝藏啊

19.活在这珍贵的人间,太阳强烈,水波温柔。

20.愿有人知你冷暖,懂你悲欢。

21.我们都在奔赴各自不同的人生

22.不一定每天都很好,但每天都有些小美好在等你。

23.风月都好看.爱恨皆浪漫.

24.希望我的方向是通往自己想去的地方,

25.不是夏日限定 是来日方长

26.而不是所谓对的地方;

27.温柔是宝藏 藏在细水长流的生活里

28.天可补 海可填 南山可移 日月既往 不可复追

29.认清现实的残酷,不容易开心,但是也不容易幻灭。

30.喝他喝过的酒,受他受过的伤,种他种过的思追。

31.强者怯懦,挥刀向更强者,弱者怯懦,却挥刀向更弱者

第4篇:精美文段范文

一、从教材中就地取材

让学生依据课本整理、提炼作文素材是一种捷径。取材可以是词语、诗文名句积累,也可以是富有创造性、启发性、哲理性文句积累,更可以是作家思想、经历、情操的积累。在要求学生梳理时,老师可拟定话题(如思乡、爱国主题的,青春话题的、人生话题的等),让学生有的放矢、分门别类整理。具体操作方法是,每两人为一小组,两个星期后进行成果展示会,利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进行现场解说、展示、交流、点评。

二、从考试练习中撷取素材

高三大量的考试练习题是不容忽视的作文素材库。讲评时引导学生关注语言表达和文句事例积累。如词语使用题,我会要求学生把选项中的词语带入句子仔细甄别近义词的细微差异,逐渐提升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增强作文中推敲使用词语的意识;如仿写、扩写、拟广告语、拟写对联等语言表达题,我会要求学生背诵至少三个学生自己满意的答案;如阅读理解题,让学生熟读精美文章自主选择文句、事例乃至篇章积累,有感悟的写出感悟笔记;再如作文,每次都印发典型例文,要求学生感悟背诵至少三个切合话题的典型事例和自主选择的精美文句。讲评后要求学生按语言类和事例类分类整理。

三、从生活中汲取素材

叶圣陶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流,只有源泉丰盈,溪流才会活泼泼奔腾不止。”一语道破了写作与生活的关系。高三生活看似单调乏味,但学生在拼搏努力的过程中,会有烦闷、焦躁,亦会有自我砥砺、拼搏的充实和成功的喜悦,会有各种刻骨铭心的经历和感受,这些都可以成为他们创作的源泉。我引导学生每周记周记,及时练笔,记录自己的生活和情感历程,捕捉生活中思想中的闪光点,沉淀情感积淀语言。

四、打造精美“晨读套餐”,提供综合营养

晨读是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的黄金时间,教师在晨读材料的准备方面必须煞费苦心,力争材料少而精,让学生乐读乐记,可以速读速记。通过摸索改进在晨读材料的印制方面,我大体上确定如下版块:诗词赏读、文言典故、精彩文段、名人名言、热点透视、人物素材等。

五、借助“外物”(多媒体),冲击视觉,直扣心灵

第5篇:精美文段范文

关键词:美的发现 美的欣赏 美的体验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8-0240-01

《中职语文教学大纲》明确了语文课程肩负审美教育的使命,肯定了语文审美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一部分的重要地位。语文教材中凝练优美的语言、丰富多彩的形象、引人入胜的意境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对美的追求。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美育资源,在基础知识传授、素质能力培养的同时,注重语文的美学教育,让学生体验、感受教材中“美”的元素,汲取“美”的营养,积淀高尚的审美情愫,颐养性灵、健全人格。

1 咀嚼语言,品味美

作品鲜明的语言风格和特色,要求我们引领学生进入特定的语言环境,去发现、感悟和欣赏蕴涵其间的“美”的元素,特别是那些微言大义、精言妙语,更要细细咀嚼、品味。如此,学生得到了美的熏陶,又接受了美的教育。

欣赏精美的语句:茨威格在《世间最美的坟墓》中,用白描手法三次对托尔斯泰墓地进行了描写,突出其极朴素、极平凡,就是这普通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人物当中的一个”。教学中要让学生反复欣赏这精美朴素的描写,理解正是这墓地的普通而平凡,才让人感到墓主人精神力量的伟大,并让人们赞美和永远怀念。

品析个性化的语言:通过对人物语言的品析,可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如《荷花淀》中当水生告诉水生嫂他第一个报名参军时,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平和的语气中透出水生嫂的温顺、贤惠以及嗔怪中的理解与支持。在商量探夫那段情节中,几个女人委婉而含蓄的个性化的语言,使我们感受到了解放区妇女勤劳、朴实、善良、深明大义的品质,体会到了人性的纯美。教学时都要让学生细加品析。

感悟深邃的哲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的幽径抵达哲人的灵魂深处,观赏瑰丽的人文风景,进而涵养性情,启迪心智,陶冶情操。学习《论语七则》,学生仿佛在聆听一位老者的谆谆教诲,意味深长的哲理,使我们不得不叹服和景仰。

2 分析形象,鉴赏美

文学作品的艺术之美,往往蕴藏在艺术形象深广、多层的审美空间里。教师应当在文本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能够触发的审美联系,开辟审美通道。这种联系和通道,就是作者所描写的艺术形象。只有通过对艺术形象的分析和鉴赏,才能揭示形象中包含的美,进而实现对作品更深一层的审美把握。

在语文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挖掘和捕捉美的实体,通过对艺术形象的分析鉴赏,感受优秀人物伟大的人格,崇高的精神,并把他们作为人生的楷模。这就要求教师把握科学的审美标准,引导学生理解美的实质,树立正确审美观,进而追求美,创造美。在进行《邓稼先》一文的教学时,笔者在学生感知教材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对主人公邓稼先这位杰出科学家形象的整体概括,挖掘其人格魅力的精神源泉,使学生真切感受到一个中国科学家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质朴内秀、甘于奉献的优秀品格。

3 驰骋想象,追寻美

审美想象为审美主体在美感世界里遨游插上了翅膀。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具备通过语言文字而幻化出完整形象的审美想象能力。教学中,教师固然要运用声音来调动学生的听觉,通过画面来调动学生的视觉,但更需要通过唤醒学生的“心觉”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对作品的形象、意境进行审美再现,从而产生一种“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审美感受。

季羡林先生《富春江上》这篇贮满诗意的美文,就像是一首回环往复的山水咏叹调,“江水平阔,浩渺如烟,隔岸青螺数点,微痕一抹,出没于烟雨迷蒙中”。这优美的主旋律几经扩展,不断润饰,营造出了清幽深远的意境。教学中,教者配乐诵读精美文段,学生闭目聆听,借助想象的翅膀,潜入“妩媚明丽,秀色天成”的富春江山水意境,在亦真亦幻中,物我两忘,陶醉在美好的神奇境界里。驰骋想象中,学生对作品的意象进行了发散和补充,而由江水、青螺、微痕勾勒出的令人陶醉的富春江美景和作者对富春江溢满心头的深情,也深深地印记在了心灵深处。

4 创设情境,体验美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讲述,精彩的画面,直观形象的表演,以及多媒体的运用等,依据教材内容创设多元的审美情境,引领学生置身其中,去真切地感受、体验。这样,他们就会带着一种对“美”的憧憬和急于领略的审美期待,进入文章的情感世界,生发强烈的情感共鸣。这种情感的共鸣,又可以转化成为自觉审美的“催化剂”,使他们产生新的审美追求,主动去探美访胜,领悟文章所营造的美学意境。

例如:教学《淡淡的深情》一文时,笔者通过古诗《游子吟》来启发学生忆想父母关爱的生活小事,伴着影碟《母亲》的视听来感受人间亲情。在营造出的浓浓亲情氛围中,感受那“平静的水面下深处的激流”,体味母爱那最无私、最深厚、甘愿奉献一切而不图回报的崇高感情。学习白居易的《琵琶行》,教师应该在诗人所描绘的“秋江月夜送客”的意境中,带着学生去体会那种由枫叶红醉,荻花飘飘,秋风瑟瑟,悲凉的气氛所衬托出的“沉郁之美”,接着再去领略琵琶女高超精湛、出神入化的弹奏技艺和“如听仙乐耳暂明”的“音乐美”,最后去感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人性美”。

审美教育关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现代教育呼唤审美教育。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美育渗透,实现语文教学的审美效应,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追求美,按美的标准和规律塑造自己的心灵,造就健全、完美的人格。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M],2009.

第6篇:精美文段范文

关键词:写作;真情;思考;感悟;自我

在没有应试写作的要求时,学生更喜欢写周记、随笔等,因为这样的写作让他们更自由地表达现实生活中的感受。作为有思想、有个性的人,他们的笔下总有些真实的感受、真实的想法。正是这些自我意识的存在,学生才能表达出真情实感,才有眼光独特、彰显个性的精彩习作。

一、习作中的真情

沈从文说:“一切作品都需要个性,都必须浸透作者的人格和感情。”所以对客观事物的情感体验,是作者的写作动机。

但常有学生说:“不是我不会写作文,而是我的心太麻木,没感觉,没啥可写。”可见学生写不好作文不是技巧不够,积累不足,而是“心”不在场,所以写作时极为纠结,笔下的文章也干瘪无物,只会流水账似的交代,表达不出什么感情。就他们的认知和储备而言,足以写好像样的文章。只有引导他们用心感受生活、用心写作才能流露真情,才有个性化的创作。

用心写作的学生时有令人感动的文句,如“我拔去妈妈的银发,也拔去她似水的青春年华”,这样的描写足以表现该生对妈妈日渐老去的伤感,对“感恩母亲”的主旨有了升华。这样的文句再现了生活画面,不仅唤起学生的记忆,找回忽略的细节感,营造感性氛围,还触动了我们的心灵。无论是温馨的亲情,还是澎湃的友情,抑或朦胧青涩的爱情,都是学生的真实情感。

学生常说:“写作文不就是堆砌辞藻吗?尽量写长句,多排比段,字数自然就够了。”他们往往会积累大段的精美文段,套用到自己的文章中;也常出现华丽却没有实际内容的语句,或者大段看似气势磅礴,却和中心毫无关联的排比句。语言只是工具是形式,无论华丽还是平实都是为内容服务的,真情是榫接内容与形式的必须。只有关注自我的真情实感,才能写出好文章,“让学生讲真话,写实情,只有情和意和谐统一才能算好文章”这样的写作导向也是老师们的评价标准。

二、习作中的思考

“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自己进行思考,也就是进行创造。”教育培养的是能独立思考的人,学习是为了让我们的思维更加完善,考虑问题更加周全。所以我不喜欢学生的大脑成为他人思想的跑马场,总是鼓励合理的想象和瞬间的独特灵感。

成长的“困惑和思考”,这也是习作中常见的话题。这些问题,会激发他们进一步思考。学生的智力是通过不断思考而开发的,他们的写作也体现了这一过程。当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的时候,他们的思维总是很活跃。所以,无论是时事新闻还是街谈巷议、无论是军事还是文艺都是学生思考的内容;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有话说的,我都赞许他们个性化的思考和创造。

写作的过程其实就是思维的过程,一个思路清晰的作者写出的文章自然条理清晰,思辨性很强。有的同学展示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认知过程,不仅能联想延伸,还能逆向思考。这样不仅拓宽了写作思路还加深了文章的深度。写作也是个自我思考的过程,所以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引导他们如何富有逻辑而清晰地思考,如何简明扼要地写作,这会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如何有效沟通的技巧。

三、习作中的感悟

感悟是学生写作的决定性因素,是写作的灵魂。感悟也是连接生活、阅读和写作之间的桥梁。学生有感而发,又在写作中感悟人生的真谛,提高感悟能力。

曾有学生在阅读《红楼梦》时,也感悟着自己的人生:“蓦然惊觉,生命的辰光已走过了年轻和浪漫,年轻特有的激情也被磨平了棱角,许多梦过、憧憬过的美好事物,已随风凋零,剩下的只是徒然的累累忧伤。”这文句传达出的信息是否似曾相识?这样的自我感悟是生命旅程中常有的旋律,人不就是这样长大的吗?个体的感悟能引发读者共鸣的文章就是好文章。

写作的快乐与自由源自心灵的自由奔放,有真实的自我才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有深刻的自我思考和感悟才有创新的灵动文章。这样的写作才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的情感更丰富、思路更清晰、观察和感悟能力更强。

我也相信学生们勃发的青春、丰富的内心会成就他们笔下最灵动的文章,而文字必将是他们抒发自我的有效工具,抒写真实的自我,展现生命的成长与困惑。“自由写作、快乐写作”,让学生的思维更开阔,文章越大气、越有灵气,就越与众不同、越富有创新精神。“自主写作、展示自我”,让学生以日常积累为后盾、以创新精神为动力、以个性化为支柱,在写作的天地里书写性灵之作。

参考文献:

[1]陈成龙.创造性语文教育.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06

第7篇:精美文段范文

我在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堂教学中,力求把课上得扎实、简单、质朴。概括起来,一般分为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心灵对话--忘情朗读,倾情对话

现行小语教材,所选的都是古今中外的文质兼美的名篇佳章。选文或蕴含着作者远大的理想、崇高的情操、正确的人生观,或凝结着作者的青春热血和生命。与其说它们是行行金石、字字珠玑的文章,无宁说是作者的一颗火热的、滚烫的心在激跳。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应“披文入情”,以自己的情感去亲吻、拥抱作者的感情,把自己从“有我之境:”到“无我之境”,与作者以及作品中的形象去“攀亲”,以求心的焊接,情感相融,进而深入地领悟教材,把文章描述的景和物,叙写的人和事,传达的情和意,阐述的事和理揭示出来,了然于心,把那些无声的文字经过教师的情感过滤、剪辑、配音、润色、加压放大,转化成有声动情的教学语言,然后在上课时进行范读,把作者之情化为教师之情,再把作者之情和教者之情合二为一,形成一股汹涌澎湃的情感之潮,去席卷学生的情感之堤、或者是淙淙的细流去弹奏学生的心灵琴弦,这势必会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和效仿的热望,驱动着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文章之中,与教师进行融洽配合,形成如坐春风,欲罢不能,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顺向惬意心理,从而顺利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桂林山水》等抒彩较浓的课文我配乐范读,震撼着自己和学生的心灵,或噙泪或陶醉,读之亦声情并茂;学《荔枝》,我为学生演唱一曲《儿行千里》,学《梅花魂》,演唱《故乡的云》……都达到了良好的激情、燃情的效果。

有人说:“阅读应该是一种享受”。享受阳光,明媚;享受空气,清新;享受历练,深邃;有人说阅读是一种幸福,自然中的小草、大树,人类中的快意与波澜,都会流露出笑的宽慰,苦的涩味;都会给你一颗澄澈之心、平静之心、充沛之心、向上之心;有人说,打开你喜爱的书,就走进了心灵,开始了对话与交流。我要说,交流如一杯香茗,悠香而淡雅,对话如两人对酌,会心的微笑与眼神的灵犀,燃起完善自我的需要,敞开自己的情怀,沉醉到作品之中,与作品同悲共喜,与人物共沉同浮。齐读、朗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读,在循环往复的诵读中,产生一种让人流连忘返的旋律。随着清新温暖的旋律,学生也好,教师也罢,情不自禁沉醉其中,――像小草依着风的方向起伏,像舞者顺从乐的节奏婆娑。

让躺着的文字站起来,让一行行的文字富有情感,通过准确通畅、声情并茂的朗读,使学生感受文学艺术的独特魅力,沐浴思想的光辉,从而步入神秘辉煌的语文殿堂,――是我们语文教师所应该也必须做好的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第二环节:学海拾贝――慧眼觅珠,集腋成裘

如果说第一环节侧重于语感训练和对全文的宏观把握,那么这一环节就是对文章“细胞”――生字新词的微观处理;如果说“心灵对话”是释放情感,张扬个性的动态流程,“学海拾贝”则是潜心觅寻,凝神探究的静态修炼。美文佳章都是由精确精美精妙的字词而汇成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特别注重优化字词教学。新课标明确重提“识字写字是一二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小学高年级亦必须将之作为重点严格训练。毋庸讳言,当今的初、高中生,包括为数不少的大学生,字音读不准,写字不规范,错别字连篇的状况堪令人忧。这与小学阶段对字词教学重视不够,训练不严格有直接关系。

在中、高年级教学过程中,在“学海拾贝”环节中,我坚持做以下三方面工作:

其一,将课后所列字词,按普通话标准认读,使之音正腔圆,合乎规范;

其二,引导学生潜心阅读(此时采用默读),精心筛选文中生字难词,精妙、关键性词语,用符号进行标划;

其三,在练字本上书写生字,在摘抄本上抄录词语,坚持经常,集腋成裘。

在这一环节中,我尤其注重指导学生书写之功。

注重提高自身的书写基本功。教师虽不一定都达到书法家挥毫四座皆惊之境,但必须懂得一些书法精妙,力求练出一手好字,最起码能写好楷书或行书,写好三笔字,尤其粉笔字书写之功必须过硬,字要端正、美观、合乎规范,布局合理,使学生悦之于目,印之于心。假如教师有一手气势磅礴的书法,那么就会使学生冷漠的眼里闪出钦佩的神韵,更有可能会带出数个小书法家。

备课时精心揣摩每一个字的构造方式,确定富有情趣且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法。汉字是个万花筒,每个汉字都有丰富的内容,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汉字的文化内涵,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培养学生喜欢学习汉字的情感和主动识字的愿望,依据汉字的构成特点,把学生引入汉字的神秘王国,例如:《桂林山(用篆书)水》、《火(用篆书)烧云》。再如:“鸿”:“江”边一只“鸟”,大得不得了;“痛”:小勇没力气,原来得了病;“悲”:非常伤心,“射”:身长一寸;“蒜”:“二”“小”“二”“小”,头上长草;“娜”:“女”子在“那”边,姿态最好看,“乖”:无“人”乘车。

加强形近、形似字比较教学。错别字的产生,大多与形似字、多音多义字区分不开有关。在字词教学中,应不惜花费时间进行形近字、多音多义字的比较、辨别,扎扎实实地教好每一个容易混淆的汉字。

这一环节,须为学生营造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氛围。让学生潜下心来,钻入书中,精心筛选,细心揣摩,专心书写,诚心摘录,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唯其如此,方能避免字词教学的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方可真真正正使学生立足现在,受益终生。

第三环节:宝库撷英――品赏精文,撷英咀华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为使学生的阅读确有所得、确有所获,采用“单刀直入”法,或“中心开花、倒嚼甘蔗”式教学方法,不失为一种省时高效,事半功倍的教学策略。在整体把握文章思路和表达顺序之后,引领学生直插重点精要语段,以解剖麻雀的方式,集中讲析、品味、咀嚼、背诵一两段,突破一点,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从细处着手,引导学生纵情恣意地吮吸语言文字的乳汁,体味、感悟文段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揣摩欣赏文段的精巧表达方式或高妙的修辞手法,探究领悟文段的意蕴,摘录之、积累之、吟咏之、背诵之――实践证明此法为语文大家所惯用之行之有效的教学方略。

此法之实施,绝不要断章取义,或舍熊掌而取鱼,而应是在珍珠上摘一粒,在美玉上采一片,在环链上摘一节,在巨画上裁一角……例如《金色的鱼钩》中老班长“嚼鱼骨头”和“牺牲”两段最能体现老班长舍已为人的崇高品质;《丰碑》中“无名战士”外貌描写部分;《观潮》中描写“潮来时”的三、四两节;当然,这一环节不该是老师牵着学生走,以师之喜好代替学生之喜好,应该放手让学生烹调他们的美味佳肴,不要硬性规定齐种“大寨田”,而要尊重学生种“自留地”,不舍弃文章最精美、最关键的语段。

第四环节:抛砖引玉――放飞思绪,畅谈收获

如果说“心灵对话”侧重于读,“学海拾贝”侧重于写,“宝库撷英”注重于读写及背诵积累,那么,抛砖引玉则重点训练学生的说,亦即“口语表达”。

一说学过诗文懂得的道理;二说学完课文自己的收获;三对文章的作者说说心里话;四对作品中的小鸟、白鹅、地球、灯火……说想说的话;五说自己仿写的语段;六说为课文续写的故事……

第8篇:精美文段范文

课外阅读对语文学习又极为重要。大多数中学生,生活面窄,经历不丰富,知识贫乏,理解能力差。真是无米难为炊。写作文时,他们无材可选,无“理”可论,即使挖空心思,作文也总是空洞无物。为了打破这种尴尬的局面,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阅读较多的课外文章,来拓宽学生的生活面,提高其认知能力,积累较多的语文材料,学习更多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本领,教师要有步骤有计划地给学生创造阅读机会,以读促读,以读促写,大面积提高语文学习质量。

叶圣陶老先生在《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一文里说:“老师教得好,学生学得好,才写得好。”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有目的有计划,要“导”之有方。

一、给学生找阅读的时间。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是紧张的,每天英语、数理化作业几乎占据了学生课堂之外的全部在校时间。因此,语文老师要善于抓晚上、双休日及节假日。利用这些空当时间,让学生阅读一定量的课外书报。要给他们提供阅读的书籍、文章,提出具体要求,教给一定方法,使他们读有所获。

二、课外阅读要明确目的,做好计划。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教学的延伸。它不是可有可无由学生自由无序的阅读,它应配合着课堂语文教学内容的进行,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因为它是《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最基本内容。如在每学期语文教学中,我们配合教材中篇目内容的学习,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相关文学作品。首先要求明确读书的目的,在泛读的基础上,力争选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段落进行背诵练习,以体会其风格。阅读过程中,注意学习作者从自己的生活琐事中搜集材料,提炼中心的方法。并可以仿照着写一二篇有关自己生活内容的小作文。课外阅读毕竟不同于课内阅读,时间上、内容上有较大的自由度。因此,我们在要求有目的的阅读的同时,要求制订出具体的阅读进度时间计划表,以便自我督促完成。

三、广泛阅读,开阔视野。阅读内容要广泛,历史、文学、哲学、天文、地理、故事、美术等,皆可作为阅读的范围。内容要有所选择,多读贴近生活、时代感强的文章。如果是节假日布置的阅读任务,要进行检查,督促学生们按要求完成任务。如果是在课内进行“课外”阅读,老师要适当设计激励性的措施,促使学生们真正地从阅读中获取多方面的知识。比如交流阅读笔记,缩写故事内容、成语接龙等;对于相同的文章笔记,也可以设计抢答题、填空题等进行竞赛,激励他们的求知欲和阅读的积极性。

联系课堂语文学习中各种阅读方法的训练,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根据阅读材料、阅读目的、阅读环境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例如读冰心的《繁星・春水》就可采用泛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如果环境允许应注重练习诵读。平时读的《语文报》、《中学生作文》等内容可采用浏览、选读等阅读方法。

四、阅读积累与应用。阅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积累与应用。积累分为三个层次。识记积累、理解积累、应用积累。识记积累也就是对阅读过的材料进行有意无意的记忆;理解积累就是在通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琢磨体味,明其旨,获其知,得其法;应用积累就是在识记积累和理解积累的基础上,把所学的材料和阅读的内容批判地变为自己的思想,变为自己的语言,为自己所用。借用阅读材料所得,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形成自己的思想及作品,落实到写作中去。

第9篇:精美文段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 阅读 写作 语文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1B-0029-02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语文课堂如何适应改革的需要,走出一条与时俱进的发展之路,是所有语文老师都应思考的问题。通过研究语文课程标准,我们发现,新课改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提高。那么,在语文课堂中,如何通过阅读与写作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呢?本文将根据作者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谈谈如何实施阅读与写作的教学,实现新课改下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教学。

一、理论背景

(一)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要求学生在五个方面获得发展:(1)积累、整合,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2)感受、鉴赏,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3)思考、领悟,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4)应用、拓展;(5)发现、创新。

我们可以看到,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的阅读,阅读量以及阅读能力的培养。它指导着我们课堂的方向,以及我们设计教学的方向。

(二)新课标的高考卷中,语言应用20分左右,默写6分,科技文、文言文、诗歌、现代文阅读一共占64分,作文60分。可以看出,阅读与写作是语文的重头戏。

从以上理论与数据可以看出,要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实施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教学,就必须加强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可以说,阅读与写作是语文的生命,没有阅读,就没有语文;不会写作,就谈不上语文水平的提高。

二、阅读与写作――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具体实施

语文学科有它自己的独特性。它需要学生在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共同完成的。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我们可以在语文教学中,按“三步法”的结构来开展阅读与写作的教学,即“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来开展。

1.课前三分钟――课前三分钟演讲,让学生的阅读得以展示

课前环节用得好,是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对每一堂课的期待度与兴趣度的。在课前这个环节精心设计,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设计课前三分钟演讲,做到“课前三分钟――一周一主题”。主题设计有“时事评论”“古代诗词鉴赏”“哲理小故事”“现代散文诗歌欣赏”“歌词台词欣赏”“成语小故事”“名人警句”“历史典故”“中外名人故事”等,可以给每个主题设计一个标题。比如“时事评论”设计的标题有“关注天下,聚焦热点”(让学生关心国家大事),“中外名人故事”的标题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取自牛顿名言“如果我比别人看得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教会学生从名人经历中汲取精神的力量);“名言警句”设计的标题有“学会聆听”(让学生在哲理中领会道理)。 然后六到七人组成语文学习小组,每组负责一个主题。每天上课前用投影的形式展示,轮流演讲。

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活动的效果虽然不能在考试中立刻体现出来,但是,它锻炼了学生开口说话的能力,也给他们课后积极阅读、健康阅读提供了一个方向和范围。

2.课堂中――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用学生的精彩来彰显课堂的精彩

我们的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在思想性与文学性上都对学生具有很好的熏陶作用。可是阅读是多元性的,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林黛玉”,所以新课标也提出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倡导真实、自由、个性的人文精神。所以,要让学生认真品读这些优美的文学作品,用文字写下自己的感受。比如,上《故都的秋》时,让学生针对五副秋景的画面写自己的感悟;上文言文《赤壁赋》时,让学生用现代的语言描绘课文夜游赤壁的画面;上诗歌《春江花月夜》时,让学生分段鉴赏诗歌,写感想与体会,等等。而且,让每位学生利用他们自己写作的这些感悟、体会等欣赏作品,通过小组评比推荐上台展示。这样,学生既可以用心去体会这些经典的文学名著,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又能在写作上得到训练。在课堂上,同学们的这些精彩作品也可为课堂增色。例如,笔者上《春江花月夜》时,发现有学生是这么写对这首诗歌的初读的感受的:“当我读这首诗歌的时候,被瞬间带入到另一种情境,时间和空间的力量摄人心魄。宇宙无穷延伸,永无止境;岁月流逝不断,如不竭江水。而我细微如蚁,时间和空间变幻着,各种情感包围着我,此时,我感受到宇宙之无穷,又感到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这节课,课堂浓浓的诗意是学生的文采、学生的智慧创造出来的。

语文教育是一门语言教育,所以应该“着意于精神,着力于语言”。在教学中,要在语言上下苦工夫,以语言为基点,进行讨究、鉴赏、体悟,这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所在。所以,课堂中,教师必须要将人文精神贯注其中,强调反复诵读,要求学生注重对语言的体验与感受,在心灵中与文本进行对话交流,感受语言的境界,最后,通过自己的文字传达出来,学生才能体悟语言表达的精妙之处,也才能实现内化积累,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才能得以加强和提高,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教学。

3.课后训练――倡导自由写作,积极阅读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仅仅在课堂上学习语文是远远不够的。刘国正先生倡导的大语文教学观中也提到:“语文要想学好,还必须从课堂以外的广阔的生活空间里去学习。”所以,在课堂之外,我们可以设计几个板块,去加强阅读与写作的培养。

(1)美文感悟。要求每个学生一个星期摘抄一段喜欢的文段或者是诗歌。这些文段要求是一些能触动你的心灵的文字,或者能给你美的享受的文字。把它摘抄下来,写上自己的感悟或者是点评。新课程标准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这个活动的设计,就是为了让学生多阅读那些优美的文章,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并学会欣赏好的文章。

(2)随笔与周记。“我手写我口,我笔写我心”。学生总是说试卷中的作文题不好,不但不好,而且还给他们规定了许多条条框框,使他们没有写作的欲望。周记这一形式可很好地弥补这个不足。学生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看到什么就写什么。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自己的喜怒哀乐,只要是心灵触动,就有感而发,这样学生就会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只有真情实感,文章才会有深度,有新意,有自己的个性。学生也会在这样的练笔中创作出好的作品,也才会愿意创作作品。

这一做法让学生的写作热情得到释放,能极大地去满足学生的创作欲望。

(3)办班刊。创办班级刊物让学生的写作热情找到释放的出口,满足学生的创作需要。创办班级刊物时,取一个有意思的刊名,配上精美的插图,编好后印上几本,在班上传阅,给隔壁班级传阅,给自己的老师传阅,相互交流,活跃写作氛围,这样就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至于文集,做法相似,文集的内容都是自己的作品,它可以是考场中灵感一来挥手写下的文章,可以是自己几经斟酌,精心构思的作文,也可以是生活学习中有感而发抒写的性情之笔,等等。期末,每个人有这么一本属于自己的文集,学生都会有强烈的成就感,作文的积极性自然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4)阅读经典名著,写读书笔记,举办读书交流会。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在与一位高尚的人对话。读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尤其在目前新的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对学生的阅读要求越发重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至养成习惯,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在寒暑假期间,可以列好书目,布置学生去读书,让学生在规定范围内有选择地去读。比如在上选修课《先秦诸子散文选读》之前,可以布置学生利用寒假去读《论语》,然后写读书笔记。在正式上课前,可以在班里搞了一个“我读《论语》”的读书交流会。通过读书交流,学生不仅分享了自己与别人的读书体会,而且能从经典名著中得到了生活的智慧,感受到经典的精神的力量。

(5)定时上好阅读课。让学生自己购买《读者》《青年文摘》《意林》《青年博览》以及文学名著等读物,建立好班级的图书角,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观看《大国崛起》《百家讲坛》《祝福》《哈姆雷特》《边城》《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等大量的与课文有直接关系或间接关系的影视作品和视频,这种广泛的阅读也是从另一个角度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