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区卫生规章制度范文

社区卫生规章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卫生规章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区卫生规章制度

第1篇:社区卫生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 社区护理;护理管理;服务制度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2(b)-147-02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nurse's cognition o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care service system

YANG Biping, CHEN Meizhu*, GUAN Lichan, ZHAO Juanjuan,CHEN Yuping

(Department of The Fist Area Physicians, The Fi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Medical College,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zhou 51012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nurse's cognition o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care service system in Guangzhou. Methods: The questionnaire was developed according to services of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and requirement of community nursing service system. 194 nursing staffs of 12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in Guangzhou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data was analyzed, including private institutions 109 persons and public institutions were 85 persons. Results: The nurses at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acquired the highest score on the security care system, but the lowest score on quality management of some rules and regulations.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total score between nurses at public and privat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P=0.00). The public(23.07±0.204 8)was higher than the private(21.16±0.3806). Conclusion: The health services system of community health centers should been further improved. Especially in the private, they should endeavor to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n the system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ommunity care.

[Key words] Community nursing; Nursing administration; Service system

当今,医疗卫生体制的现状及其改革方向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我国把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和城市卫生改革的突破口。成昌慧等[1]提出:要实现卫生事业和谐、健康、快速发展,卫生改革与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必须构建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卫生服务制度。社区护理人员对服务制度的认知情况直接影响社区服务质量。为了解广州市社区护士对护理服务制度的认知情况,2008年1月~2009年1月,笔者对广州市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94名护士进行了调查,现把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抽取广州市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中民营5家,公立7家)的194名护士作为调查对象。

1.2 调查方法与过程

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和广州市政府印发的《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制定《广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服务制度调查表》,调查表包基本制度、安全制度、质量管理、感染控制及其他5个方面的内容共24个条目,知道医院有该制度的得1分,不知道的得0分,总分24分。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对调查对象独立进行调查。

1.3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输入SPSS 13.0统计软件,用描述性统计和两独立样本t检验的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护理人员服务制度的认知情况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护理人员服务制度的认知情况见表1。

调查显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士对安全制度的知晓率最高,对质量管理的一些规章制度知晓率最低,护理差错、事故的上报制度在民营医院只有66.01%。其中家庭护理病历建档在民营医院只有33.94%的护士知道,而公立医院也只有48.24%的护士知道。

2.2 不同性质机构的社区护士护理服务管理制度知晓状况比较

两种不同性质机构的社区护士护理服务管理制度知晓状况见表2。

被调查的194名护士中,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士平均得分(23.070 0±0.204 8)分,高于民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的(21.160 0±0.380 6)分。对两种不同性质服务中心的平均得分做t检验,P<0.05(P=0.00),说明民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士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服务管理制度的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社区家庭病历建立情况

有42.86%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没有建立社区家庭病历,且护士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社区家庭病历的情况知晓率很低,民营医院只有33.94%,公立医院只有48.24%。对有建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覆盖率也只有60%左右。

3 讨论

3.1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护理人员安全制度的知晓情况较好

所调查的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94名护士,对各安全制度的知晓率最高,其中民营医院最低达96.33%,公立医院最低达97.65%。安全制度的制定和完善,为护士在护理过程中保证患者的安全提供了依据,护士知晓医院的各项安全制度,并在护理过程中遵守制度,才能为患者的安全提供保障。

3.2 不同性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对服务制度知晓情况不同

被调查的194名社区护士中,民营机构和和公立机构的护士对护理服务管理制度的知晓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士得分为(23.070 0±0.204 8)分,高于民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得分为(21.160 0±0.380 6)分。这可能跟广州的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院比较早、医院的管理比较规范、政府投入资金相对较多、护理人员的归属感强、相对稳定等有关。陈华芳等[2]在调查中得出:私立社区卫生机构实现了大量的公共卫生功能,却没有得到政府补偿。建议在卫生行政部门监管下,政府应根据提供服务的质和量,以统一的标准考核,给予不同体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相应费用补偿。

3.3 健全社区家庭病历制度

社区卫生医院应健全社区家庭病历制度,使建档覆盖率接近100%。社区家庭病历建档,为流行病学的研究提供方便,也是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一个凭证和依据。调查中显示只有一半的社区卫生医院建立了社区家庭病历制度,对有建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覆盖率也只有60%左右。且护士对社区卫生医院建立社区家庭病历的情况知晓率很低,私立医院只有33.94%,公立医院也只有48.24%。社区家庭病历建档工作是社区护理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也是一项非常繁重和艰巨的任务,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及社区居民的理解和协助。现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于政府投入少,社区护士待遇低,社区护理人员短缺,加上工作实践能力储备不足,很难完成这一项艰巨的任务。包家明等[3]对社区护理人力资源调查发现:我国社区护士严重不足,而且整体素质和能力偏低。陈敏[4]建议采用城市大医院扶持社区卫生机构的方法,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实践能力,通过职称晋升、提高待遇等方法来留住和引进人才。

3.4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加强护理质量的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卫生服务提供方式, 它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的基本卫生服务方式,是医疗卫生服务发展的方向[5]。质量管理是社区护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对所出现的护理差错、事故实行登记和上报制度可以起到前车之鉴的作用。本调查显示:社区护士对质量管理的一些规章制度知晓率最低,护理差错、事故的上报制度在民营医院只有66.01%,护理技术规范只有近80%。社区护士是第一线的服务提供者,其认知和技能直接影响着社区卫生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应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制度,制定社区护理技术规范,加强社区护士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服务质量,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成昌慧,李士雪,黄思桂,等.关于构建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卫生服务制度的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3):152-155.

[2]陈华芳,孙思,方鹏骞.私立社区卫生机构的公共卫生功能实现状况分析[J].医学与社会,2007,20(4):31-33.

[3]包家明,付伟,胡斌春.社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1):61-62.

[4]陈敏.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内涵建设,提高社区卫生的服务能力[J].中外医疗,2009,28(6):100.

第2篇:社区卫生规章制度范文

一、新城区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1、各地区医院全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随着城市化及撤镇建街工作的推进,各地区医院都增挂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第二名称,增加了社区卫生服务职能。今年要逐步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各地区医院要认真学习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加强医务人员教育,提高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认识,积极开展此项工作。要进行入户走访,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同时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咨询,开展老年人慢性病管理等工作。

2、部分村级卫生所逐步过渡为社区卫生服务站。为适应镇改街后居民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要在居住小区内开展村级卫生所整合为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试点工作,为新建小区群众提供医疗卫生保障。新城区要做好医疗资源整合,对村级卫生所进行合并、扩建或撤消,将部分村级卫生所按照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设置原则进行布局,逐渐过渡为社区卫生服务站,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一体化卫生服务网络。要保证医疗卫生服务的连续性,注重预防保健网络建设,拓宽服务功能。

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1、街道重组后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新划分服务区域并明确责任,并根据服务区域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名。

2、落实卫生法律法规,依法开展工作。在完善城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基础上,今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点是规范管理。要全面贯彻落实《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管理办法》,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监管力度,完善规章制度,落实各项卫生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加强医疗质量检查,提高医疗水平,确保医疗安全;要按程序上报新增项目、科室和聘任的医务人员;定期审验上岗医务人员资格,保证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符合法定要求,杜绝非医务人员上岗,杜绝随意增加科室。

3、加强监督考核,落实责任制。结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年终考核和日常考评,对造成重大事故或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除按医疗法规追究责任外,还要取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名称和资格。对在医疗服务等过程中出现的一般违规行为,如群众举报一经查实均进行通报批评。

三、强化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内部管理

1、加强内涵建设,提供一流的卫生服务。各中心要注重基础工作建设,促进功能任务完成,在原有社区居民家庭健康档案和个人健康档案的基础上,不断充实新的健康档案资料。要利用档案为长期、连续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提供客观依据和保障。要建立社区人群的健康保健、生活干预措施,为高危人群康复保健做好健康评估,从而提供科学的医疗卫生保障。

2、树立品牌意识,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要注重跟踪服务,拓宽服务范围,保证社区卫生服务功能项目指标落实。要加强入户走访,建立老年人健康保健合同,提高签订合同的比率,合同兑现率达100%。要建立定期回访制度,进行量化管理,责任到人、程序规范、手续健全,同时加强监督检查,做到社区居民满意。要开展慢性病、心理咨询和精神病防治,以及残疾人康复训练工作,有计划、有措施、有专人负责,并定期指导和评估。

第3篇:社区卫生规章制度范文

一、工作目标

通过市直属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加强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医疗救治水平,提高我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能力,保障城乡居民公平享有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基本医疗服务。

通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市级直属医院之间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逐步形成“健康进家庭、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新格局。

二、基本原则

(一)以需求导向为原则。针对目前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以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需求,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为出发点,开展符合社区需求、多种形式并存的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二)以帮助提高为原则。公立医院应以帮助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为根本原则,加强人才培养,而不是替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的日常工作。

(三)以注重实效为原则。积极探索适宜的绩效评价体系,通过对支援前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六位一体”工作效果和慢性病管理水平的实际绩效评价,考核对口支援工作的成效,促进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三、工作任务

(一)市直属医院承担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指导、技术支持、人才培养等任务,派出具有相应工作资历的有关专业卫生技术人员定期和不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出诊、会诊并进行技术指导;帮助受援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和完善管理规章制度、开展适宜技术、免费培训和接受卫生技术人员进修等。

(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根据自身需求,提出需要支持的执业科目及协作计划,有效利用支持资源,提高自身综合能力;要为公立医院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的支援活动提供工作条件。

(三)市直属医院要与受援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双向转诊关系,积极探索建立双向转诊信息沟通渠道,制订双向转诊管理办法。

四、具体要求

(一)确定支援关系。市第一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分别与三家以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支援关系,市妇女儿童医院、市骨科医院分别与二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支援关系,市第三人民医院、市红十字会医院分别与一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支援关系,第二人民医院负责本镇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具体结对单位名单见附件)。

(二)签订支援协议。市直属医院应到受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考察和调研,在双方共同讨论协商的基础上,明确各自职责与义务,提出具体工作任务,签订援助协议,建立长期定点协作关系。

(三)派驻医师。根据受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需要,选派主治医师以上的临床技术骨干轮流到社区驻点服务,并与责任医师建立帮扶指导关系,帮助并参与社区门诊、会诊、巡回医疗、慢性病管理和健康教育等社区卫生服务,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管理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自愿选派。晋升职称时,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时间可与支农服务时间合并计算。鼓励离退休卫技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医院要保证其原待遇不变。

(四)人员培训。受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卫生技术人员要轮流到支援医院进修学习。支援医院每年至少接受2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卫生技术人员到本医疗机构免费进修学习;在举办学术讲座、交流会、专家讲座时应通知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派员参加。

(五)建立双向转诊关系。明确双向转诊的病种范围、适应症、转诊程序和保障措施。市直属医院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来的患者优先提供科室选择、检查预约、住院安排等服务,同时将适宜社区诊疗的患者及其有关病情资料及时转回社区,减轻病人经济负担。

(六)启动时间。支援医院、受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在20*年3月中旬之前完成前期准备工作,3月底全面组织实施。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支援医院、受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高度重视本项对口支援工作,要建立组织,班子成员牵头,并确定相应的职能科室负责此项工作,切实负起责任。市直属医院和受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建立工作责任制和工作交流制度,制订中长期目标和年度工作计划,并在实施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解决存在问题,确保取得成效。

第4篇:社区卫生规章制度范文

为加快我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工作,落实基层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制度,保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年底保质保量完成市、区确定的各项医改项目,区卫生局抽调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家,按照《区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标准》,于年6月28日、29日对全区4个街道卫生院的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社区规范化建设情况及卫生支农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和技术指导,本次督导检查采取抽查健康档案、随访记录、现场督查、调查服务对象等方式,现将检查结果通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

(一)基本公共卫生方面:各单位根据前期基本公共卫生会议部署要求,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组建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服务团队、随访团队、制定包干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4个街道卫生院均制定了合理的组织体系,成立了社区责任团队,组织召开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项目管理人员、乡村医生会议,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并部署了下一步工作安排。

2、健康教育:镇、街道卫生院健康教育工作做得较好,基本上能够按照考核评价标准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有健康教育专职人员、健康教育计划和干预策略,能够定期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健康教育宣传栏更换及时,健康教育资料整理规范完善,但个别街道卫生院照片资料需补充更新,要清晰体现出活动主题、人数,讲座的人数应与签到、照片等资料相对应。

4、重性精神病管理项目:只有街道卫生院开始下乡建档,其他单位工作未开展,卫生院未与工作站进行交接,部分单位存在管理档案未建立、建立不规范等问题。检查中突出了三个问题:一是各街道卫生院对重性精神病管理工作的认识高度不够,存在畏难情绪,没有随着职责分工尽快将工作推进,没有及时将重性精神病管理工作与工作站进行交接;二是重性精神病管理项目的宣传力度不够;三是重性精神病管理入户困难,由于传统观念的限制,乡医在入户调查时不被认可,存在一定难度。

5、妇保、儿保管理:各单位普遍存在查体次数不够、未开展第一次访视、未进行电子档案录入等问题,检查中还发现,、镇街道卫生院从事儿童保健人员无上岗证,、街道卫生院未配备专职妇女保健人员。

6、传染病报告与处理项目:卫生院:肠道门诊无标志牌,无相应的消毒物品及消毒记录,腹泻病人有漏登现象;结核病、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次数不够,未开展艾滋病咨询工作;镇卫生院:未及时建立年度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及培训计划,未进行内部人员培训;肠道门诊不规范,有病例漏报现象;结核病、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次数不够,未开展艾滋病咨询工作;卫生院:肠道门诊需要进一步规范;未开展艾滋病咨询工作;卫生院:未及时建立年度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及培训计划,未进行内部人员培训;肠道专桌无标志牌,腹泻病人有漏登漏报现象;结核病、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次数不够,未开展艾滋病咨询工作。

7、检查中的亮点:各单位纷纷想办法、出新招,发挥了各自的潜力,突出了很多亮点。镇卫生院创新工作模式,成立街道办事处主导、社区参与、卫生院为依托的工作模式,并成立家庭医生责任团队服务模式,建立三支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高效全科责任团队,有效缓解人力资源紧缺,任务繁重的困境,使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更加规范、有序、有效开展;卫生院为方便入户建档,为工作人员配备了统一服装、太阳帽和公文包,并统一挂牌上岗,提高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信誉度,降低了入户难,随访难等问题。建议有关单位提高对公共卫生工作的认识,相互沟通,向有经验的单位多借鉴、多学习。

(二)社区机构标准化建设督导情况:按照《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标准》,对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组织管理、基本设施和科室设置、人员配备和培养、服务内容、管理机制、居民满意度等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4处基层医疗机构科室名称规范;部分机构全科医师、儿保医师、妇保医师配备不足;没有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的通知》的相关要求将服务内容进行公示,部分单位仍存在重医疗、轻公共卫生服务的现象。检查组对个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一是尽快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的通知》的样式和要求公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项目信息内容;二是完善医院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医护质量管理。

(三)卫生支农:大部分社区的卫生支农人员根据受援单位的排班在岗,只有小部分的支农人员未按时到岗。

二、下一步工作要求

2、积极开展新增项目的业务培训工作。各牵头部门针对存在的问题筹备业务培训工作,要紧紧围绕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精心组织,科学管理,合理安排,确保落实培训人员通过培训更新服务理念,提升业务素质,提高服务效能;各基层医疗机构要系统性组织培训,保证基本公共卫生项目都能扎实、规范、有序地开展。

3、做好项目质量控制。各单位应按照项目工作方案的要求,全力完善和提高健康档案建档质量,及时发现并纠正相关错误信息,坚决杜绝虚假健康档案的存在,及时将新建档案录入电脑,并对健康档案电子平台及时进行数据更新,并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加快组织实施进度,找差距,补不足,逐步提高质量管理。

4、加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力度。各单位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黑板报、宣传栏等宣传舆论工具,进一步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宣传力度,使社区居民充分了解公共卫生服务相关知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要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媒体和社会各界的监督。通过积极开展项目工作和提供有效服务来提高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认知,营造出良好的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氛围。

第5篇:社区卫生规章制度范文

一、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1年7月1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实施以来,广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人员与时俱进,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财务管理模式,但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领导的财务管理意识淡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领导大多来源于医疗骨干,缺乏系统的管理知识,尤其是财务管理知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收入来源于国家的财政补贴和医疗服务,领导无须担心成本费用问题,所以,经营运转过程中,领导不重视财务管理工作,不重视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和教育水平,导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财务管理工作相对落后。

2.财务管理的基础制度不健全,岗位分工不科学,各岗位之间缺少制约和监督,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记账人员、保管人员、经办人员没有很好的分离。医疗机构为了减少人员配备和人力成本的支出,一人身兼数职的情况很普遍。岗位设置不合理,责权利划分不清,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对于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单位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执行不严,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财务支出失控,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

3.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不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制定的规章、制度、流程,没有通过信息系统固化下来, 没有有效利用“互联网+会计”模式使会计信息处理更实时、动态、集中,会计核算更规范、高效、便捷。基层医疗机构会计信息化是一个具有高度关联性的系统,而不是一个孤立的财务软件。目前,中心会计核算软件没有与中心信息系统对接,与收费系统相互独立,数据并未实现共享。日常的基础工作数据不能上传,交换,共享,大量会计数据仍需财务人员手动录入会计系统,增加了不必要的人力成本,也难以保证工作的准确性,没能发挥“互联网+会计”的特点,削弱了会计信息化和自动化带来的效益。

4.缺少专门的审计部门。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缺少内部专门的机构或人员对内部会计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对各项经济业务是否合理,各个岗位在内部会计控制上存在的缺陷等提出改进建议,保证各项措施的有效执行,保证财政拨款的合理使用,保证国有资产不发生意外流失。

二、针对存在的问题,笔者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进一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领导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领导应充分认识到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必须与医院的改革发展相适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财务管理是促进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做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财务管理工作,不仅能够为中心提供重要的预算依据,还能够对中心的收支与分配等经济行为进行全程监管,严格控制经营预算,确保医疗机构资金运转良性进行。加强中心会计人员职业素质教育,在做好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借助于会计,统计及现代化管理理论和方法,为中心的未来发展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

2.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财务管理基础制度,实施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制度。中心会计人员除遵守国家颁布的各项财政法律法规之外,要在中心设立一套与基层医疗单位相适应的财务预算制度,成本控制制度,会计核算制度,财务审核和评价制度,并根据现代社会发展环境的变化和基层医疗系统战略目标和实际运行能力及时改革和完善。内部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核心是“内部牵制”,科学合理设置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既要互相配合,又要互相制约。例如按照这一制度要求,药库就不能一个人既管药品的实物入库又做药品明细账,这两个岗位就应该由不同的人来担当,以达到账物分管,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内部会计控制目标。

3.进一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信息化水平。互联网+”逐步深入人心,已经改造及影响了各行各业。会计工作的许多方面也与互联网开始深入融合,各项规章制度通过信息系统进行固化。财政部的《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信息化是支持管理会计理念与方法落地、支撑管理会计功能发挥及价值实现的重要手段和推动力量。以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为例,其有效克服了传统纸质会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占用空间大、行政成本高、保管手段滞后等诸多问题,可以进一步释放会计人力资源,减少会计档案专用储存空间要求,进而大幅降低财务人力资源、计算机配套设备、纸墨耗材等经费支出。会计人员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手段,借助信息新工具,更高效地履行分析、决策、辅助管理等新职能。

第6篇:社区卫生规章制度范文

大家好!首先要感谢领导和同志们对我的信任,使我有机会在这里发表演讲。在深入开展“我身边的社区卫生服务”主题宣传活动的日子里,作为我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牢记宗旨意识,树立服务意识,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卫生保障。为此,今天我作“加强自身建设,争创‘三好一满意’”的演讲。

“加强自身建设,争创‘三好一满意’”,我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是提高政治素质。要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提高政治素质,坚定理想信念,在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与上级保持高度一致。要不断强化自身修养,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传统美德,确保纪律严明,作风优良,努力获得社区居民的满意。二是提高文明素质。要积极参加诚信教育、职业道德实践等各类主题活动,形成重信誉、守信用、讲信义的良好风尚。要倡导文明言行、普及文明礼仪知识,提升公德意识和自我文明素质。要大力弘扬白求恩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象白求恩那样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社区居民服务,充当社区居民健康“守门人”。三是提高业务素质。要加强学习,参加岗位培训,提升自身医疗业务技能,掀起比学习、比技能、比服务、比效益的热潮。要创新医疗业务工作,认真学习和引入医疗新技术新业务,推广医疗实用技术,打响医疗技术水平过硬的品牌,

“加强自身建设,争创‘三好一满意’”,我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要服务好。做到以人为本,服务态度热情周到,服务流程简洁明快,服务行为文明规范,服务措施便民利民,服务环境舒适安全,服务信息公开透明,努力实现服务零投诉。二要质量好。做到依法执业,高标准、严要求履行职责,执行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确保医疗质量安全、临床用药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努力实现质量零缺陷,医患关系和谐。三要医德好。做到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廉洁行医;尊重患者权利,关爱患者,因病施治,严谨求实;加强医德医风和纪律法制教育,认真兑现医疗服务承诺,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四要群众满意。要改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象,提高医德医风,增加社区居民的满意度。

“加强自身建设,争创‘三好一满意’”,我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是要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作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作为主要内容;以综合服务、连续服务、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作为主要形式;始终坚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公益性质和服务特征。二是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做到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有机统一;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广应用中医适宜技术,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和作用;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内涵,达到规范化服务要求。三是要增强服务意识,端正服务态度,转变服务作风,优化服务流程,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水平。在实际卫生服务工作中,要规范服务行为和文明用语,精简和规范卫生服务环节,方便社区居民就医。要为社区居民提供热情、温馨服务,使社区居民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似宾至如归,增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凝聚力。

第7篇:社区卫生规章制度范文

1 创新机制,全面推行家庭医生制服务

1.1 户籍医生进社区

早在2008年中心就在3个村卫生室试点公共卫生服务的户籍医生制服务,以自然村(居委会)为单位,以户籍人口为主要对象,开展社区人群的健康管理工作。根据工作要求,户籍医生定点到签约的自然村,开展健康调查、建立社区诊断、以慢性病和弱势人群为重点,社区医生提供主动服务,上门服务。户籍医生的口号是:走进社区,走近健康。我们开通了10101010户籍医生热线电话,方便了医患之间的沟通联系;建立了双向转诊制度,为疑难重病患者的转诊开辟了绿色通道;为签约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免费进行体检,并减免医药费用,有效提升了户籍医生在群众中的知晓率、利用率和满意率。社区医生未病时当顾问、小病时为医生,大病时是参谋,慢病时像亲人,康复时成助手,正在逐步成为社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1.2 家庭医生进家庭

2011年我们按照上海市卫生局的统一部署,在金泽镇社区内全面推广家庭医生制服务。家庭医生以家庭为单位开展契约式服务。中心选拔优秀的全科医生、乡村医生及志愿者组建成若干家庭医生团队,由全科医生领衔成立了家庭医生工作室,工作室将门诊预约服务和上门服务相结合,逐步建立起社区首诊、合理分诊、梯度转诊的新型服务流程。将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机结合,与村委会签订了“家庭医生服务协议书”,给每位管理对象发放了“健康储值卡”。健康储值卡不但记录了居民相关的健康信息,便于动态管理,而且每参加一项健康管理活动将获得一定积分,利用积分可兑换相关的卫生保健服务,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健康活动的参与率、慢性病的管理率均大幅提高。

我们还积极探索新农合按人头费用预付的改革探索,选择全镇参加新农合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为试点对象,由家庭医生实施管理,按慢性病人数预付医药费用,在保证居民基本卫生服务有效改善的前提下,合理控制新农合费用,进一步调动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下,4年来我中心的家庭医生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2011年被市、区卫生局列为上海市家庭医生试点单位、上海市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试点单位,并成为上海市质监局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金泽镇家庭医生社区卫生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

2 加强管理,全面提升医疗质量

2.1 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制度创新

推进事业单位的制度创新,是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迫切要求,是确保医药卫生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中心先后于2006年和2010年二次完善中心各类规章制度,并整理成册,使全院的各项活动都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实行院务公开,通过版面、电子显示屏、多媒体等进行公示,便于群众的监督和检查,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2 建立符合社区特点的质量管理框架

积极完成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以医疗质量管理的相关规章和指南共识为基础,中心制订了全面质量管理(医疗部分)丛书。以事前管理、预警制度、优化流程为重点,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中心的服务流程和过程管理更加明确和制度化。

2.3 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通过“引进来、送出去、请过来”的方式,不断提高服务团队的整体素质。近年来共引进了36名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卫技人员,聘请了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龙华医院、市中医医院、第一人民医院的专家、教授来我中心指导工作,提高了中心的整体诊疗水平。中心组织业务骨干至三级医院进修学习,通过“传、帮、带”,建立“金字塔型”人才结构。通过压担子、交任务的方式,不断提高他们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加强学科建设

中心分别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市职工医学院合作,完成了“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及其网络化管理”、《金泽镇社区健康志愿者参与社区健康干预的研究》等2项市级课题,承担了3项区科委课题,5项区卫生局课题研究。每年均有在医学期刊上。

2.5 推进绩效考核改革

引入标准服务量概念,以每10分钟有效健康服务为一个标准服务单位,科学制订社区卫生各服务项目的基本考核单位。将医务人员奖金直接与服务数量、服务质量、群众满意度挂钩,并向一线全科医生倾斜,保证队伍的稳定。

3 加强文化建设,全面提升中心凝聚力

以白衣仁心为核心,中心设计了内含“金泽”拼音首字母“JZ”组成的“仁”字院徽,寓意医者仁术、妙手仁心。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树立“抓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落实”的服务理念,编撰了《金泽人誓言》,提高了中心职工的凝聚力。深入开展“天使在行动,健康伴你行”的主题活动和“一束鲜花,一杯水;两项规范,手脚勤;三张卡片,亲情送;四项温馨,满意归”的实践活动,确保患者就诊时感到舒心、满意。

第8篇:社区卫生规章制度范文

1、社区卫生服务的问题

1.1认识问题 

市场经济条件下,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新的服务理念滞后,表现为经营管理理念不到位,个体服务态度生硬、治疗技术缺陷仍时有发生,卫生资源供不应求的矛盾日趋激烈。同时,部分社区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识也有盲点,大部分群众经济状况一般,一味追求价廉药品,一方面对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带来不便,另一方面,对小的社区卫生服务门诊的资金运营带来诸多困难,这些认识上的偏差造成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现状。医疗卫生属于公益性、福利性事业,但政府补偿机制还没有到位,如果没有市场化运作的有偿服务,卫生机构本身将无法生存和发展。目前,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方向,只能在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前提下,为社区群众提供综合、可及、连续、经济、方便、有效、基本的卫生服务。

1.2政策问题 

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前期改革基本未涉及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过程中,感到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补偿机制不到位、卫生资源配置失当[1]、社区卫生服务价格体系不规范使经济补偿没有合理的依据[2]。长期以来,由于政府投入与补偿经济政策的乏力,如果没有市场化运作的有偿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本身将无法生存和发展,迫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加重医疗服务“侧支循环”,从中汲取“养分”,支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生存、发展。这样,势必削弱其他服务功能,违背社区卫生服务的目的和初衷。目前,“以医养防、以药补医”实际上已经成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一种对政府补偿不足的补充[3],也就是医院在业务收支中临床医疗结余弥补预防经费的不足,以药品收支结余弥补医疗收支亏损,社区卫生服务如没有经济基础作支撑,发展将受到相当程度的阻碍,因此,必须进一步突出政府行为,充分重视社区卫生服务在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完善补偿机制及配套政策,彻底改变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医养防、以药补医”的主体服务模式,建立政府购买预防保健,合作医疗购买基本医疗,社会购买延伸服务的“三买”机制,改革社区卫生服务的支付形式,使社区卫生服务真正体现价格低廉,服务便捷、有效。原村卫生所转制而来,还是新设置的单位,均没有摆脱旧有医疗模式的影响,单纯开展医疗行为的现象广泛存在。

2、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前景的探索

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文明程度的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已经愈来愈被人们重视和认识,为了使其进一步发展,针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状中的一些问题和发展前景做一些初步探讨。

2.1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 

政府层面,主要加强对各级干部的政策宣传,充分重视社区卫生服务在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的作用和地位,把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医疗体制改革的突破口,进而达到探索根本改革医疗体制,实现彻底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的目的。把其真正列入议事日程,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列入工作目标和考核内容。新闻媒体方面,主要加强对人民群众的宣传,使他们充分感受到社区卫生服务是党和政府的德政民心工程,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方向、服务内容、服务形式、相关政策做专题宣传,使人民群众了解、理解、支持和配合社区卫生服务的各项工作。

2.2进一步突出政府行为,完善补偿机制及配套政策 

“以医养防、以药养医”是对政府补偿不足的补充,实行医药体制改革后,建议政府在可能财力下加大对医院的财力补偿,以补充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的资金不足,真正使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全科医师成为社区居民的守护人。作为医院管理者,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大力改善就医环境,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医疗质量,尽可能降低成本节省费用,并重点加强内部运行机制的改革,根据医改要求,重新确定自己的功能定位和主攻目标。

2.3进一步完善卫生机构内部运行机制,加强全科医师人才培养,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整体水平的提高 

要建立内部竞争机制,深化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形成优胜劣汰、奖勤罚懒,能者上、庸者下的内部运行机制。短期速成和集中脱产学习方式相结合,系统地、全面地学习全科医学知识,并广纳人才,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的整体素质。

2.4进一步探索社区卫生服务的新模式、新方法,不断分析、研究、解决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老龄化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大问题。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对社区卫生服务带来很大的需求和新的课题。一要解决社区卫生服务站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归口管理问题。二要在家庭保健合同、户籍制家庭医生、家庭护理、社区康复等服务模式上不断探索发展,根据不同的层次、不同的需求,实行不同的服务新模式和新方法,如家庭照料、临终关怀、安宁护理等。三要对社区的重点人群,如儿童、妇女、残疾人和精神病等慢性病病人,建立基础信息资料,实行系统管理和动态管理。四要在服务方式上采取全科医生、社区护士、预防保健、公卫医师组成的团队服务,以块为主、分片包干、明确条线、责任到人,建立规范的社区卫生服务的规章制度,全面推进整体服务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斌.社区卫生服务有关问题的思考[J]. 中国全科医学. 2009(01)

第9篇:社区卫生规章制度范文

2010年卫生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区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生活品质新示范区的总体目标,以推进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优质、均衡、普惠化发展为主线,注重创新、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卫生设施布局调整,积极争创省级卫生强区,着力推动全区卫生事业内涵发展和科学发展。

根据上述总体思路,在2010年的工作中将着重把握三个原则,协调均衡的推进各项工作。一是更加注重建管并重。围绕卫生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收官之年,全面启动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做到硬设施件建设与队伍、制度、内涵和行风等软件建设同步协调推进。二是更加注重基层基础。围绕省级卫生强区创建之年,狠抓基层基础,切实加强人员基本能力建设,巩固提升社区卫生基本网底,加快推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三是更加注重整合融合。围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攻坚之年,深化卫生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加快推进区级医院资源整合和公共卫生大楼改造;坚持不求所有、只求所在、更求所用,积极推进与省市大医院、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全方位合作,全面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

根据上述总体思路和三个工作原则,明年主要是在五个方面下功夫、求提升,即:深化一项改革,推进四大建设。

(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着力在科学管理上求提升。

积极履行部门职责,突出关键环节,稳步实施医药卫生体制四项改革,充分调动卫生工作者积极性,体现医疗卫生服务公益性。一是稳步推进医疗资源整合。以省、市医改精神为指引,创新基层医疗卫生管理新模式,加大区域医疗卫生资源整合力度。年底前完成*区人民医院与*区笕桥医院的整合重组,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着力打造区域基本医疗服务龙头;同时,大力发展烧伤业务,凸显市级强科特色,为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指导与支撑。二是稳步实施基本药品制度。在充分调研、仔细测算的基础上稳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购基本药物工作,稳步实施基本药品零差率销售制度,采取多种方式逐步扩大基本药物的使用量,逐步引导居民改变就医、用药习惯,为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做好前期准备。三是稳步推进公共卫生均等化。在服务项目上,重点实现儿童免疫规划、结核病规范管理、流动产妇管理、重点传染病监测、健康档案管理等工作的均等化;在服务对象上,努力实现城市居民、农村农民、外来民工等三大人群的全覆盖,确保老、幼、妇、残等重点人群预防保健工作的均等化;在应急能力上,通过健全应急处置机制、龙头带动机制和资源整合机制,努力提升全区公共卫生工作整体水平。四是稳步实施绩效考核改革。建立健全绩效评价激励机制,突出“医防并重,寓医于防”的理念,建立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资源利用率、医疗安全、患者评价和劳动效率为核心指标,科学设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适当拉开人员收入差距,稳步推进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

(二)推进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在健全体系上求提升。

切实加大区域卫生规划推进力度,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提升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一是加快推进卫生设施标准化建设。落实卫生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继续推进*、丁桥、九堡3个社区卫生服务(分)中心的建设工程,扎实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站达标工程,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2个,改、迁建社区卫生服务站4个,规范达标率力争达到95%以上,进一步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做到站点建设全省领先。二是加快推进卫生机构规范化建设。重点实施笕桥医院病房大楼和区公共卫生大楼改造工程。同时,加强医疗机构的内部布局调整与设备更新,进一步优化内部服务流程,营造良好诊疗环境,真正为百姓提供优质、均衡、普惠的健康服务。三是加快推进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以健康信息管理为核心,以远程会诊系统建设为突破口,以网络化管理为手段,提升数字化管理与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工作效能。

(三)推进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在能力素质上求提升。

全面启动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改革、加大培训、加强培养,分层分类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整体提升队伍素质。一是健全两项机制。根据“总量控制、适度增加”的原则,充分利用省市人才网络平台,重点引进中医、烧伤等重点学科建设所需的高层次人才和影像、卫生管理等紧缺专业人才。加快推进学科带头人、业务骨干和优秀卫生管理人才培养,加强岗位管理,实行评聘分开,着力提高人力资源使用效率。二是开展三大活动。开展“大培训”活动,紧紧依托“*卫生人才培训中心”基地和邵逸夫医院培训实习基地,分别采取市区联合办班、省区联动合作的形式,引入上海复旦大学和省、市大医院高年资专家及美国密西根大学师资力量,分卫生管理、全科诊疗、公共卫生管理三个班次,积极培养高素质骨干全科医生,进行为期三年的培训。开展“大比武”活动,在系统内继续全面深入开展“一月一比武”、“一月一主题”的岗位技能大比武,通过大比武提高医护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开展“大考试”活动,深入开展以“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主要内容的三基知识考试,努力做到“一季一考,人人过关考”。三是深化名医强科。按照“选准优势、错位发展”的思路,坚持名医带动、强科拉动,大力扶持培育特色专科和责任医师团队,力争培育市级名中医和市级强科各1个,对获评的名医强科,继续给予资金资助、独立设置“名医工作室”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坚持科研促动,认真承办完成与社区卫生服务密切相关的“代谢综合症诊断标准”、“中医药烧伤救治”、“中医药救治糖尿病足”等3项部、省级科研课题,扎实推进其它3项市级科研课题和23项区级科研课题,努力实现创立一批特色专科、服务专科,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造就一批名医的工作目标。

(四)推进省级卫生强区创建,着力在服务内涵上求提升。

通过创建活动,夯实工作基础,完善工作机制,提升服务内涵,带动卫生工作整体提升。一是健全四全服务理念。全面推行“全人、全程、全面、全科”的社区卫生服务新理念,不断提升社区责任医生团队广度与深度。在运作上,进一步深化社区责任团队“动态式、网格式、契约式、定制式”的四式化管理模式,切实提升服务品质;在内容上,以创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活动为载体,大力推进“名老中医+地道药材”进社区工作,合理规划中医网点,积极培育中医药特色站点,推广中医适宜技术,深化中草药配送机制,让居民群众享受到便捷、优质、价廉的中医药服务。二是推进卫生项目管理。总结*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项目化管理经验,在全区范围内逐步推开对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慢性病的项目化管理新模式。建立“家庭、站点、中心和上级医院”的“四站式”慢性病服务链,实施慢性病管理服务规范流程,变专家坐诊为专家会诊,努力提高高血压和糖尿病人的有效控制率,切实提高居民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可度和满意度。三是优化医疗质量管理。以管理促规范、扩内涵、增品质,继续深入开展医疗管理年活动,严把人员资质与医疗技术“准入关”,加强民营医疗机构监管,大力推行“临床路径”管理,全面实施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加强医患沟通,确保医疗安全,提升服务质量。四是实施健康促进行动。全面深化重点慢性病预防控制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实现35-55岁年龄段高血压、糖尿病控制和建档率50%。结合“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和“相约社区健康行”活动,继续深化“一坛一台”健康宣教平台,促进城乡居民群众的健康素质全面发展。全面提升农村二次改水和改厕质量,新增二次改水受益18000人次,新增三格式无害化户厕所1500座,比例达86%以上;力争新创4个区级改厕示范村,继续保持全市领先水平。以“一镇一街一品”精品亮点培育为载体,扎实推进健康社区(村)、健康街区和健康单位建设,力争新创省级卫生镇街2个、省级卫生单位(社区、村)15个、市级卫生单位(社区、村)1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