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可持续经济发展战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循环经济 钢铁企业 可持续
0 引言
传统的线型经济是一种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模式是经济活动按照“资源-生产-消费-废弃物排放”的线路单向运行,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本质就是一种资源消耗的过程,其特征就是“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最终结果不仅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2004年国家提出了大力发展可持续循环经济、逐步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经济增长模式。
1 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
首先,能源和资源日益紧张,使得钢铁企业的原燃料价格日益上涨,这就要求企业必须从战略上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节约型企业。目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与资源的“瓶颈”日渐突出,原燃料价格长势迅猛。特别是自2003年以来,我国煤、电、油、运输全面紧张的局面严重制约了钢铁行业的进一步快速发展。由于钢铁行业是耗电大户,电力短缺的矛盾同样会制约钢铁行业的发展。所以说,面对目前的严峻形势,钢铁企业要想创造理想的经济效益,就必须不断地降低消耗、挖掘投入产出潜能,以维持自身发展所必需的利润空间。
其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行业相关政策和环境保护等因素要求钢铁企业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那些消耗大、产能低、装备水平不高、污染严重的企业最终必将被国家列为限期整改和关停的对象。这就从客观上要求钢铁企业必须加快淘汰落后的步伐,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轻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用装备大型化、结构最优化、成本最低化、效益最大化来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这个过程实质就是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
再次,钢铁行业承担了重要的能源与资源转换与循环利用的责任,这同样要求钢铁行业必须重视发展循环经济。钢铁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是资源和能源消耗和产生大户,目前钢铁行业的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10%以上,钢铁行业水耗占到全国工业水耗的9%以上,而且我国钢铁行业的能耗和水耗指标大大高于国外先进水平,所以钢铁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能源和资源平衡,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最后,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目前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迫使能源和资源消耗大户钢铁企业必须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的步伐。
2 要发展循环经济,就必须建立生态化的绿色钢铁企业
而清洁生产作为循环经济模式链上一个重要环节,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最重要手段[3]。而按照生态学理论,发展生态化钢铁企业首先要拓展钢铁生产功能,使其不仅具有钢铁生产功能,而且还应具有能源转换为社会部分大宗废弃物处理及为相关行业提供原料的功能。对钢铁工业系统而言,其生态化的核心就是物质和能源的循环,整个系统实现闭循环,不向外界排放废弃物,使整个废弃物都实现循环利用。按照生态系统循环过程,所有输入系统的物质与能量都在循环中转化,且都在循环中被利用。
生态化的绿色钢铁企业的内涵是生态学和绿色制造业的概念在钢铁工业中的具体体现。 转贴于
具体而言,生态化的绿色钢铁企业应当包括以下一些方面:① 原料:多用可再生资源,如焦炉、转炉煤气利用和废水串级使用与处理回用等。少用铁矿石及其他天然矿物资源;少用不可再生资源、能源和开发新能源;多用再生水、串级水、综合处理废水等,少用新水和淡水资源。②生产过程:不用有毒物质。多用企业废弃物如废钢尘泥等。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资源、能源,少排废弃物,污染和含有毒物质。③产品: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率;降低产品及其副产品对环境污染负荷。实现产品对环境污染最少量化。报废后产品及时回收循环利用。④与其他行业和社会关系是友好型。充分发挥能源转换与处理利用社会废弃物的功能。利用企业优势,生产清洁能源,如低硫煤气、高氢煤气,高CO煤气、除自循环利用外,可用于发电、化工原料等,为社会和其他行业提供能源或化工原料。利用冶金炉燃烧能力,为社会处理废钢、废型料、废轮胎和焚烧城市垃圾等,以减少社会污染负担,营造与周边地区和社会友好环境。
3 营造社会友好型的钢铁企业绿色生态环境
生态科学认为:绿色植物是自养型生命形式,是生态系统的灵魂与生产者,没有绿色植物的生产与转化作用,也就不可能创造各种有机生命的形态[4]。因此绿色植物是调节各类生态系统的最积极的因素,蓬勃旺盛的绿色植物是高水平生态平衡和人类等生物体生存适宜性的重要标志。钢铁企业是一种特定的人工生态系统,人们在这里组织各种生产和生活活动。在这个生态系统里,大规模生产消耗氧气,排出CO,CO2,氮化物和二氧化硫、氢化物等气体,以及劳动者本身呼吸所需要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全部靠系统内部的绿色植物的转换、调节,创造局部环境予以弥补,才能把工厂建成适宜于劳动者生存的绿色生态环境。
生态园林绿化工厂,是最好的治理环境的生物工程,以治理环境、保障工厂不给周围环境造成污染.但是,工厂的生态园林绿化,不只是把工厂绿化得更漂亮一点,供人们观赏而己,也不只是使工厂象一座美丽的花园,保证一年四季有花。钢铁企业的生态园林绿化,必须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排污染情况和环境条件,有针对地选择植物品种实现绿化,保护工厂生产过程中渗漏出来的污染物被绿色植物吸收过滤,而不会给周边地区的大气、水体等造成污染危害。
所谓生态型园林绿化工厂,是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遵循生态系统整体规律,以植物主体,在掌握植物间竞争优胜劣汰、共生循环、相生相克、植物种群生态学等理论的基础上而设计优化的人工植物群落。建造这种生态型园林工厂的目标,是提高绿地率与绿视率,提高叶面面积系数,充分利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分解和合成作用提高循环能力,提高景观质量,发挥园林绿化的多种功能,达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相互统一,从而创造出无污染、高效能、优美文明整洁的现代化生态环境,更好地为生产、为职工和为社会服务。
对生态园林的营造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植物吸收、净化功能,保护厂区绿色生态的良性循环,和对周围地区环境友好效应。因此,要遵循生态学原理选择生态学上共生互利植物,把乔木、灌木、藤木、草木、地被相互配置在一个群落中,作好阴性植物与阳性植物、长效植物与短效植物、高、中、低的植物相结合,并做到有层次、有厚度、有色彩、既能使黄土不见天,又能防止粉尘再次飞扬,减少对环境的二次污染;既能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肥料、水分,又能相互间共生互利的合理的健全的植物群落,达到优美整洁生态环境,高净化的生态效益,形成对周围地区与社会的友好环境。
4 结语
总之,钢铁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循环经济发展,就必须建立生态化的企业生产过程,以及生态环境,其目的在于就是使企业从产品设计、制造、包装、运输和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负面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从而真正实现企业全过程、全方位的循环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河北省中小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9(1)
[2]窦全勇.关于我国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J].嘉兴学院学报.2009(2).
关键词: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宏观经济
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我国对土地、住房商品化开始实施试点改革,30年多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开创了良好的发展前景,人们的生活环境也得到了大大改善。该阶段,城市房地产业发展速度不断提升,在国民经济增长中占据的地位愈加重要。目前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已经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但近年来,房价波动极大,房地产市场供需矛盾极为突出,社会人居住房不合理分配现象极为严重,甚至出现开发房地产严重破坏资源环境的情况。以我国房地产业总体发展情况分析,一度出现房地产业过热现象,如2007年我国房价连续5年上涨情况结束,开始产生下跌情况,特别是部分经济发展良好的地区跌幅已达到一半以上,交易量萎缩现象极为严重。为避免房地产经济泡沫破裂,建设和谐社会,保持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国家对房地产等过热行业进行了宏观经济调控。笔者通过定性结合定量等方式,按照“宏观—中观—微观—预测—战略推导”为线路,进行和谐城市构建及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房地产经济的概况
房地产经济是指以房地产为主体,围绕房地产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产生的人和人间的经济关系,是房地产经济关系有机结合房地产生产力的重要方式。房地产生产、流通与消费过程中出现的所有经济活动与其条件都被成为房地产经济。其中房地产直接生产过程为房地产生产,房地产再生产与其实现过程为房地产流通,房地产生产目的的实现与部分直接生产过程在消费环节的延伸为房地产消费。在整个房地产经济活动中需要具备一定的经济运行机制与经济体制条件。从微观经济、中观经济、宏观经济三个层面对房地产经济进行考察。微观层次是指将房地产企业作为经济单位,其产生的一切经济行为与对房地产开发经营项目的运行。中观经济是指房地产部门经济、区域经济。作为产业经济的重要类型,房地产部门经济在与其他经济具备相同属性的同时,还存在诸多特殊性及规律;各个省、市与区房地产经济被称为房地产区域经济,也可被叫做区域产业结构的一个部门。宏观层次是指整个国民经济为主体进行考察,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对象,房地产经济更是宏观经济的主要构成成分。
二、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内涵及现状
“既要满足当代人对房地产的种种需求,又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为后代人的生产生活创造必要的空间发展条件”为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在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应对其可持久性加以重视,站在统筹关系角度分析,做好城乡规划、能源节约等工作,实现房地产建筑规划形态、住宅功能、环境效益、人文特色的可持续发展。
(一)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内涵
李晓云认为,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满足国民经济总体发展需求,必须与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相适应,并在房地产经济发展做好各方协调关系,如人口、环境与资源利用等,并始终坚守资源集约、经济效率提升等原则,实现房地产合理开发与保护生态环境有机结合的目标。其内涵包括以下几点。1.房地产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环境是经济发展基本条件。在房地产经济可持续中应对环境承受能力进行充分考虑;同时,房地产经济发展可为环境发展提供有利条件,能够符合环境对其发展的需求。2.房地产经济自身发展。房地产自身发展是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基本条件,如房地产自身发展不足,将严重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进度。基于此,在一定条件下,房地产经济必须满足自身发展要求。3.房地产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属于互动性,经济发展对社会发展起到严重影响,社会发展也就对经济发展产生直接决定作用。作为现代经济的主要表现形式,房地产经济因与社会具有互动关系,在寻求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将与社会协调发展。
(二)房地产经济发展现状
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房地产投资增速呈现出下降趋势,由2013年20%下降为2014年10.5%,为加大调整力度,提高房地产经济发展水平。本文以房地产图1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表2015年1到2月份开发投资进行探究,8786亿元为该时间段开发投资总额,和2014年相比,投资增速只下降了0.1%,其中住宅投资总额为5922亿元,占总投资额67.4%,增长率为9.15,回落点为0.1%,如图1所示。整体分析,我国房地产市场现状为供过于求,为改变该现状,要求相关部门、企业必须对房地产投资问题加以重视,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为实现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措施分析
(一)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产业发展战略措施
作为经济发展重要增长点,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产业链的重要内容,对国民经济推动转变为全面基础,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调整产业提供有利条件,并将服务提供给人们生活与有关产业发展。1.经济发展中确定房地产业重要增长点产业地位,为调整其他产业提供可靠保证;2.社会经济数据统计和房地产数据统计的完善,各个区域数据统计工作的加强及经济数据的及时公布。通过房地产数据信息制度的建立,可将土地出让总量等行业有关数据及时公布,能够将房地产经济发展中真实、透明与全面原则充分体现出来;3.数据分析能力提高。利用行业发展预测模型的合理构建及有关产业政策制定,可对土地供给总量、商品房供给总量加以控制,确保供求调节的平衡性;4.房地产业预警系统、危机干预机制的建立,为房地产经济稳定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二)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引导的房地产市场控制措施
房地产市场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导致大量贷款、投资人员无法正确感知风险,在国家一系列政策出台后,房地产市场价格产生了极大的波动,投资者此时才意识到房地产投资风险并对其进行重新审视。为避免银行流动性危机的出现,降低国家经济影响,必须有效控制房地产施工,规范市场行为,降低投机行为对市场的影响,建立有序的市场环境。在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中,为构建良好的发展市场,必须加强政府宣传,正确引导购房者;并对银行信贷加以严格控制,防止商品房价格背离价值现象的出现,对房地产过热现象加以控制。
(三)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战略措施
在经济核心圈位置实施大规模土地开发计划,以政府提供限价土地、大型房地产企业提供开发资金的联合开发房地产项目方式,在确保开发商获取相应利益后应对商品房价格加以限制,并利用限价出售土地的回款对项目区域政府配套设施加大建设力度,如公交体系的完善、学校医院的兴建等,以此达到居民居住环境改善的目的。
(四)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战略措施
集中统一土地管理与城市规划实施中,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与社会经济发展具体情况相符,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方向相符。在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的基础上,必须以土地保护为中心,建立土地开发与经营制度,对现有土地开发投资去向合理规划,对农用土地、城市待开发土地资源加以重点保护,通过相应法律措施对土地地权关系加以处理,如占有权、使用权等。土地供应市场的统一建立,应具有公正、公平、公开等特点,通过土地整治,与土地收益管理水平的提升,可实现房地产经济健康、稳定的快速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全面分析、研究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可对市场主体行为选择进行有效约束,实现市场经济的有序性,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可靠依据。在充分发挥房地产经济功能的同时,应了解与掌握房地产经济的概念、并对其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采取科学有效的发展战略措施,实现住宅标准化,降低投资成本,为房地产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依据与强大支撑。
作者:张艳艳 单位:河南省省直机关房地产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刘静岩,韩文秀.房地产投资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2).
[2]侯姝羽.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要点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4(18).
[3]孔行,黄玲,于渤.区域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长期动态协调关系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3).
[4]王勉,唐啸峰.我国房地产投资波动与经济周期的相关性[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
[5]张霞伟,丁姝.城镇居民可支配性收入对可支配支出的短期影响研究分析———基于省际面板数据误差修正模型[J].品牌:下半月,2015(8).
[6]张红,李洋,张志峰.中国城市软实力对住房价格的影响—————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和面板数据模型[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4(3).
一、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相关概念的研究
(一)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是一个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上升过程。所谓可持续发展,是指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发展模式,其发展是可以持续和连续的。在实际生活中,可持续发展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发展是注重质量和子孙后代人幸福的。
(二)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房地产经济中,沃特曼、柯林斯、波拉斯和本文由收集整理彼得斯等著名学者研究了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几种主要影响因素。柯林斯通过研究指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这一理念是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准则,房地产开发商所拥有的远大目标和激励制度是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内容。传统的房地产经济发展目标是侧重于追求利润,而可持续的房地产经济发展应在于追求从逆境中恢复的能力,以增强应对不利环境的弹性。
(三)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关于对企业在发展中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谋划,发展性是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本质特征,用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企业其他战略,用企业其他战略执行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
二、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相关理论基础
(一)核心竞争力理论
“核心竞争力”一词于1989年被哈默尔教授和普拉哈拉德教授在其研究学术成果《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首次公开提出,并对核心竞争力理论进行了系统和权威的阐述。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包括3个方面特征:(1)核心竞争力是无法被模仿和代替的;(2)核心竞争力拥有着广泛的市场推广能力;(3)核心竞争力代表着企业客户长期的核心价值,对客户关键性利益有重要作用。
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就要求房地产企业努力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创新自身的产品和服务质量。
(二)波特发展战略理论
20世纪80年代,迈克尔·波特在其《竞争战略》一书中提出了企业发展战略理论,该理论指出了行业结构“五力模型”:(1)供应商的议价能力;(2)客户的议价能力;(3)行业的竞争现状;(4)新进入者的挑战;(5)替代产品或服务威胁。他指出了企业应该在哪些点上谋求竞争力的提高,为产业经济学和管理学之间的相互联系提供了条件。波特发展战略理论从产业角度分析了企业发展的竞争策略,对企业经营的产业环境进行了研究。
(三)企业资源理论
企业资源理论从资源的视角来对企业竞争能力进行分析。企业资源理论认为,企业的资源必须拥有4个基本性质:(1)价值性(valuable);(2)不可模仿性(inimitable);(3)稀缺性(rare);(4)非替代性(non-substitutable)。资源是一个综合体,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应该包括上述4个性质。房地产企业的生产性和经营性活动需要资源组的良好协调与配合,资源组包括固定资产、人力资源、资本性投入和外形资产等投入。
三、促进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研究
根据产业经济学理论,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在市场、资源、能力和政策方面达到均衡时,才能实现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图1所示。
根据图可以看出,当房地产企业在市场、资源、能力和政策四个方面达到均衡时,也就是说处于图中的阴影区——优势发展区,房地产经济才能可持续发展。以下是关于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研究。
(一)确立以“顾客价值至上”为导向的战略方向
房地产企业可持续发展应该围绕着市场需求,以提升顾客价值为战略目标。追求利润最大化不再是当前企业终极的发展目标,要想使企业永续经营,就不能单纯地追求某一个项目或者一段时间的利益,应该用发展的,战略的眼光去制定长远发展计划。“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在商业战场中的力量也是无穷的。项目是经营的手段,但是单个项目的利益不能代表永续经营的成果,只有一贯地坚持围绕市场需求和坚持顾客价值至上,才能够实现企业的永续经营。
(二)推行品牌战略
房地产品牌是产品品质、产品创新、服务质量、建筑科技、生态环境、居住文化、企业形象以及企业实力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体现。房地产品牌是由房地产开发企业在进行房地产产品开发经营的同时,有计划、有目地设计、塑造,并由社会公众通过房地产产品的品质和价值的认知而确定的商标和企业形象,是公众对房地产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的总和。房地产品牌包涵了企业品牌、项目品牌和物业品牌三个部分,企业品牌是房地产品牌的载体,是房地产企业信誉、素质、服务和文化品位的一种标志,是企业对消费者的一种承诺,也是消费者对企业实旌有效监督的手段。项目品牌是房地产品牌的关键,是企业品牌的具体体现,是企
业品牌的基础。物业品牌是房地产品牌的重要内容,是项目品牌的必要延伸,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关键词】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方针;对策
随着近些年国家对农业的大力支持,我国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已经从最开始的粗放型转变成了现在的集约化,并且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为农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福音。国家在加强加大新农村建设方面做足了努力,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前景已经有目共睹。但是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并不平坦,随着我国对城市建设的加快,工业的飞速发展,带来的对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农业发展也因此受挫。所以国家提倡环境保护,保护生态资源和环境,其中,在农业方面,诸如加大农产品的附加值含量、因地制宜选择农产品类型进行栽种等,都是改善农业经济效益的主要方式。本文将针对我国农业经济在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给予相应的措施建议。
一、我国目前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发展现状
(一)农业相关技术落后,信息化技术应用程度低下,部分劳动力素质有待提高
我国目前处于发展中国家行列,在技术研发上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农业机械的普及率还比较低。而且,我国有的地方农民受教育水平低,对农产品的各项指标的相关知识了解得比较少,偏远地区的农民虽然世代耕种,但是对农产品的市场行情却知之甚少,无法根据市场情况判断农产品的实际收益。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城乡差距大这一现状,很多农民都走出农村来到城市打工,留在家里耕种的人越来越少,进一步破坏了我国的农业结构。
(二)农村的产业化组织能力弱,生产规模偏小,收益不佳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且幅员辽阔,但是一个不容忽略的事实就是人均种植面积较低。这体现在我国南方的种植业中尤其明显。南方多山地丘陵,能够用作种植农作物的土地面积很少,而且在我国大部分农业地区,仍旧以传统的手工农业为主,先进技术受到地形地貌的影响,普及能力较弱,所以农业的整体生产效率就相对较低。此外,我国在农村和乡镇成立的企业数量相对较少,规模也很小,经营质量和员工素质无法与时俱进,所以在竞销方面缺少足够的竞争能力,这样就会进一步影响企业的融资和投资收益,对大量农村劳动力的吸引力也会进一步下降,久而久之,企业就会因为无法正常发展而从时代大潮中落伍。我国目前的农业依旧以种植业为主,但是种植的农作物中,传统粮食作物居多,经济作物较少,在经营生产过程中缺少对未来的规划,也缺少更为科学的经营模式和生产举措,这也会导致我国的农业生产在如今的社会市场上难以为继。
(三)缺少农业类生产资源,生态环境有待提高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其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环境保护工作已经迫在眉睫。目前所知,我国的环境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人类对环境索取的无所顾忌,诸如对林木的过量砍伐、大肆毁林开荒等,这种行为使我国的农作物种植面积急剧缩小。同时,工业的发达也给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工业废气废水的排放造成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空气质量差,温室效应日益明显,农作物的成长环境遭到破坏,收成自然就会一年不如一年;水资源的减少对于那些喜水类作物来说更是致命一击,加上毁林开荒带来的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的整个生长环境都为之受影响。此外,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高楼大厦的修建对土地的要求日益增多,许多农业用地都被征作城市建设用地,这样一方面使得农业用地减少,也使得农业的生产率降低。城市化致富了一批人,也影响了一批人。因为城市化,许多农村子弟进程务工,放弃在家耕种的念头,所以会有大批农村的土地被闲置,时间一长,这些土地被荒废,土壤肥力也会下降,进一步影响了农业的发展,给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二、促使我国农业经济能够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措施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顾名思义,就是将农业的健康发展和环境生态的发展和谐地统一起来,实现互惠公平式的发展。一方面能够使农作物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在市场上能够取得较好的收益,技术应用也能跟上时代步伐,实现技术性操作的普及;另一方面也要保障环境的不受污染,生态建设能够顺利开展,并且逐步改善目前的生态状况。因此,做到这些,就需要各种因素综合起作用。
(一)重点保护自然资源并加以呵护利用
农业发展要进步就必须采用先进技术,但是先进技术的采用与否要和可持续发展联系在一起,不能顾此失彼,给生态带来困扰。工业化城市化的趋势不可避免,所以要在既实现城市化又要顾全农业的发展之间找到平衡,城市化建设中,要节约用地,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研发新技术,合理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保证经营的农作物生产多样性以及生物多样性。将技术研发和制度制约相结合,防止因为温室效应对生产造成更大伤害,尽全力保护我们的空气和水等求之不得的宝贵资源。此外,环境的保护和污染的控制也要更为重视。例如,在农作物培育中,要尽量减少化肥、农药等对土壤的侵蚀,保护土地、水和大气的空气洁净无污染;禁止为了单纯追求利益而大肆破坏生态的行为;对各类能够进行回收再利用的资源进行再利用,减少浪费。要做到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就要注意相关专业技术的研发。科学技术永远是解决生产力落后现状的首要关键。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要注意因地制宜,在合理的适用范围使用合理的技术资源,时刻保证环境不受到污染,这就需要选用高效、无污染、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农作物,再根据每一个地区的实际生态现状,从中选取适宜种植的作物进行培育。
(二)制度层面要给予充分保障,做好后盾
我国针对农业发展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在这些政策导向中,需要注意的有:将农业生产和市场销售实际情况及其发展前景结合考虑,做好农业发展的规划,对不适宜农业健康发展的规划进行调整,一切以可持续发展位基准;注重相关农业法律的完善,对不正当经营行为和不健全的经营管理模式进行整改;从制度层面加大科学技术的研发力度,对员工进行严格培训,实行绩效考核等,提升其综合素质;企业和社会上的技术研发机构或者高校团队联合,共同在技术和人员上加强管理。
(三)加快发展生产农业的力度
生态农业的基本就是能够实现环境和效益的共赢,实现循环再生。这种农业形式的日益被采用已经看到了成效。诸如充分开发新的清洁能、资源循环利用、因地制宜等。
三、结束语
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化的涉及到多个层面的工程,要想实现这个目标,需要社会各方人士、各个组织部门的协调配合,既要从政府层面加以管理,又要小到每一个普通的经营着、员工的培训。只有从各个方面都做好调控工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继续下去,实现人民和国家经济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卫星.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2014,(34):12371-12372,12375.
[2]刘宇新.实现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J].北京农业,2014,(36):313-313.
[3]黄黎平.财政支农支出对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J].农业经济,2013,(6):10-11.
[4]张桂荣.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经贸,2015,(18):69.
虽然旅游业的发展推进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但是正因为是旅游业,使着一些景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了非常严重的破坏。为了保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随之出现。生态旅游的关键就是保护自然景物,使环境不受破坏,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也要做到保护环境,使生态环境变得平衡与和谐。所以,怎样对生态旅游进行一个合理而科学的开发和利用就是现在旅游业所必须注意和思考的问题。
生态旅游的概念
生B旅游就是指在相对应的文化背景下,使对生态环境有破坏的影响因素减小到最低,同时要保证旅游资源的正常开发并合理利用,从而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之路,需要做到对旅游地的环境的保护以及对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没有过大的影响,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推进当地的经济的发展。生态旅游主要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强调人们在对环境进行开发和利用的时候,一定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力求达到最低,实现对自然环境的最全面的开发和利用。
生态旅游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自然资源的浪费。我国地域非常广阔,是一个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但是国内有许多的旅游景区在开发和利用的时候,随着不断的对游客进行开放,就存在着许多的旅游资源被浪费和破坏,这样对生态环境的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相关的开发商在进行开发之前没有对景区进行一个详细而整体的规划,以及相关资料的缺乏,盲目的进行建设和开发,这种建设方式对当地的自然资源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浪费和破坏。
管理体制的落后。生态旅游的主要地区一般都是在山区以及林区,这就导致在开发和建设的过程当中,导致有很多的主管部门进行参与,并没有一个良好的责任规划。例如:林业局、建设局、环保局以及旅游局等相关部门都会认为自身拥有管理的权利,但是在管理的过程当中往往会忽略其中的具体环节,这样会使的部门的管理变得相当的混乱,而完全没有多大的管理效果。
基础设施落后。如今仍然存在一些旅游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较为落后,再加上当地政府的不重视以及资金的不足,使得景区的宣传力度也完全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这些都会对生态旅游景区的发展产生非常严重的阻碍效果。其中,有一部分的景区仅仅只是对重点景观的设施进行了修建,但是在整个景区的方面却完全没有进行系统性的一个规划。例如,通往景区道路的问题,一些景区道路质量过差,道路坡度大,弯度大等等问题,这种道路问题从根本上阻碍了游客的游览心理。
旅游资源整合力度差。在开发旅游地区的相应的商业产品时,没有与当地的旅游特色进行结合,这样,就会很严重的影响旅客的游览兴趣,并且在旅游结束之后会产生非常不好的印象,并且口碑也不能特别好,这样就会导致其他游客在听闻之后会选择放弃这一旅游景区,从而导致景区的无人问津。另外,当地景区还缺乏相对应的规章制度去对游客的行为进行规范与约束,这样就会使游客自身完全没有环保意识,都会对环境造成一个非常严重的破坏。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对景区有一个完善的规划以及管理体制。在对一个景区进行开发和建设之前,开发商要对该地区进行一个深刻的调查分析,并根据这些调查数据进行一个分析和探讨,从而制定出多种可行的开发方案。并且,开发商还要将自己所拿出的开发方案与其它相类似并且已经成功实施的方案去进行比较,在比较的过程当中找出自身方案的缺点以及对方方案的优点,取长补短,并重新规划一个新的开发方案。并且在方案当中,最需要注重的问题就是环保问题。并且在景区的管理方面,要确保景区管理机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通过借鉴成功地区的经验去完善自身的管理体制,从而实现生态旅游的管理。
加强对设施的建设以及环境的保护。许多的景区基础设施相当的落后和不足,所以,这就需要政府加强对景区的重视以及提高对景区建设的资金投入,并且还要通过招揽投资商进行投资。通过增加资金的投入提升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并且,如今有许多的景区的生态环境已经遭受到了非常严重的破坏。要加强景区之内的环境的保护,这就不只是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更重要的是要在景区内加强宣传,使游客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加强宣传以及培养人才。一些地区因为宣传力度的不足导致了发展的停滞不前。所以,就需要当地的旅游局加大对宣传景区的投资力度,并且使用多元化的宣传方式,提高宣传力度,使更多的人知道该景区的特点,从而提高对该景区的兴趣。并且,旅游管理人才也是确保生态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顺利进行的重要方面。所以,就必须要提高对旅游管理方面人才的培养力度,培养出管理方面的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这些人才参与到景区工作中,才可以推动生态旅游的发展。
关键词:竞技排球;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9-0102-02
目前,在当今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我国竞技排球内外环境的相关因素配置不合理,自身因素发展不够,人力资源不足,排球资源利用率不高等都是我国竞技排球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我国竞技排球项目水平不高、后备力量不足;运动员、教练员队伍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有待提高;传统的、经验式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依然占主导地位,科技与训练结合不够,科技投入和科研队伍亟待加强;竞赛管理、经费投入、社会保障等关系需要进一步理顺与加强;同时排球“金牌战略”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竞技排球的发展。竞技排球发展环境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必须在通过提高人们对排球与环境认识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竞技排球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全方位、多角度给予考虑并予以解决。
针对目前我国竞技排球发展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内外两方面环境进行优化。
1 内部优化策略
(1)发展排球经纪人。现阶段,中国职业排球市场与中心城市地位的要求和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是:经营人才严重匮乏,虽人才济济但结构不合理,从事竞技、培训的人才多,产业发展的经营管理人才少,中介组织几乎没有,体育经纪人才短缺;市场体系尚未形成;缺乏产业法规与市场规范;体制不顺,机制不活;体育事业没有完全实现从计划经济的福利型向市场经济的经营型转变,没有建立起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行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缺乏宏观规划;名牌产品空白。作为产业发展的支柱性产品极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尽快发展排球经纪人,以便通过他们的牵线搭桥作用发展我国的排球职业化水平。
(2)以人为核心,改革原有排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注重竞技排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和选拔。近年来高教局通过修改“高等师范”体育系计划,在加强理论课,减少大课的指导思想下,又把排球普修课时大大减少。实际练习专门技、战术仅剩下不多几十个学时。学生由于基础较差,时数又萎缩,这样更为他们具体掌握排球基本技、战术造成巨大困难。因此,提高招生质量,加强排球课学习,作为师范体育院校更应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排球作为大规模集体项目,由于投入多、产出慢、金牌少、受到严重冲击,长期沿袭的靠各省市层层培养人才的道路已难走通。那么,以人为本,注重人才培养与选拔的质量,打破原有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迎接我国竞技排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新生代。
(3)提高教练员和运动员的素质。21世纪是人才的竞争。现代排球运动要求教练员、运动员应同时具有逆向思维和多向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练员要有先进的训练理念和方法。要求运动员身体、技术、战术、心理各方面的最佳组合。由于我国竞技排球运动员和教练员的素质较排球强国的教练员和运动员有较大的差距,要想缩小这种差距,必须提高他们的各方面素质。
(4)消除竞技排球竞赛中的不公平现象。排球比赛自从实行每球得分制以来,排球比赛中的每一个球都是至关比赛输赢的,对于每一个队的奖金和名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了保证排球比赛的公平进行,对排球比赛中的裁判员黑哨等一些不公平行为要给予严厉的制止和打击。
(5)我国竞技排球内部要对外开放,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走出去、引进来。灵活运用他山之石,寻求国际大环境,加强国际交流。我国排球运动要想跟上世界排球运动的发展步伐。必须要有开放的思想进行教学,打破故有的训练模式。要有开放的思想引进国外运动员,熟悉国外的打法,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得到信息、解读、利用信息来改进,结合本国国情,合理加以利用,将我国竞技排球置于国际排球的大环境中。
(6)以排球市场为导向,开发排球自身的新产业为竞技排球提供资金来源;想尽办法,实现自身造血的同时,吸引企业和个人来赞助竞技排球。
2 外部优化策略
(1)将竞技排球与学校排球紧密联系起来。现在世界上的一些体育强国,其优秀的运动员,包括奥运会的金牌选手,大多来自大学。如美国,仅一所斯坦福大学就在洛杉矶奥运会上获得了九枚金牌;美国著名的NBA队员也多数出自大学。可以说,美国高水平的体育就是建立在大学体育的基础上。在我国,开展大学体育尤其是竞技体育的重要性仅是近期才被大家所认识。但由于教练员、训练场所、经费等诸多方面的限制,在大学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体系尚未形成。从我国目前大学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情况来看,仍是未尽如人意。中国体育尤其是竞技体育要想在未来的世界体育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走大学体育这一条路。在大学发展竞技体育,可以使训练、教学和科研相结合,整个过程都是在教育过程中,既可以培养人、教育人、发展人、完善人。促使他们在球技的钻研和理解上思路开阔,对教练的意图能迅速地领悟,训练质量和技战水平也就大大得到了提高。同时,大学的资历,解决了他们退役后就业的后顾之忧。所以,在我国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利用高校的资源优势,培养高水平排球运动员是现代体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2)不断改造自然环境,优化社会环境,为竞技排球的持续发展创造条件。运动训练和比赛是在不同地域中进行的。一定地域中的气候、地形、水和能源等自然条件是人类进行体育运动的客观物质环境。由于生态环境影响着空气和气候、水、食物等生命必需物质的摄取而对人体机能产生影响。时差、气候,气象环境、高原环境、冷,热环境等的变化影响着许多运动的条件,同时也影响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和情绪。气象、气候条件变化是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随着季节的不同身体机能也会相应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运动能力的发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运动成绩。生物气象学家认为,由于人体内的化学反应是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教练员在指导运动训练时,必须要考虑气象、气候因素,并根据气象、气候变化来安排运动训练。还有赛场噪音势必对比赛队员造成心理上的负担,给比赛带来大的影响。针对这一切,我们要不断的改良自然环境,优化社会环境,为竞技排球的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3)充分利用媒体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做好群众排球的普及工作。群众排球的普及离不开媒体的大力宣传,纵观体育项目开展较好的国家,该项体育项目的宣传工作做的都很好。目前我国群众排球开展状况离不开媒体的协助。
关键词: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结构调整
1、低碳经济的提出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1]在低碳经济的发展中,我们首先要勇敢、积极的承担因之前的发展造成的经济问题的治理于现有环境的保护,努力按照国家的有关要求完成降低消耗的目的;另外我们还要积极的进行“转方式、调结构”,努力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以新兴工业的发展等方式,共同建立生态的持续文明。彻底摒弃以前所谓的“先污染后处理、先粗放后集约”等陈旧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彻底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的同时保证资源的合理保护的双赢模式有效途径。
2、可持续发展战略概述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2]其实满足当代人需要和满足后代人需要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在保证现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还要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水、大气、森林、土地等自然环境不被污染,即让子孙后代还可以顺利在地球上、繁衍生息。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不能全部等同,只能说环境保护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而存在,而可持续发展的真正核心是“发展”二字,是要完成发展的同时,保证可持续性,即控制人口、保护环境、资源永久使用的前提下经济和社会的共同发展。发展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前提,而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可持续、长久地发展才是真正地发展。正如同志说过的: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3、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上文已经提到可持续发展为发展的同时,保证发展的可持续性,那么可持续发展给我们当今的经济发展提出什么明确的要求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3.1可持续性要求
可持续发展的首要要求就是可持续性要求,就是生态环境的破坏一定保持在其可保持生产力的条件下,资源的持续或者循环利用以及其可持续发展的保持是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而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按照环境的某些限定适当调整个人生活方式,在生态环境允许的范围内适当调整自己的需求与消耗标准。所以我们必须更加合理地利用资源,保持适当的人口数量,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3.2和谐性与公平性要求
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保证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共处,而且只要我们努力遵从和谐原则,做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互利互惠、共生长存,再能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另外可持续发展还是对自然、对人类的一种平等要求,首先是几代人之间的平等,保证几代人的发展延续性;其实还有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就是说同时代的人能得到共同发展的权利;还有一个是人与自然、人与其他生物间的公平原则。这些都是与传统发展观念的不同之处,人与人、人与其他生物、人与自然环境共同和谐相处,人与人、人与生物享受平等的发展机会,让我们的子孙后代都可以在这片热土上生存繁衍。
3.3高效性与跳跃性要求
可持续发展的高效性原则再也不是片面的追求经济生产率的快速增长,而不顾及负面影响。而是根据人的基本需求的满足进度来衡量,是一种人类整体发展水平的高效。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需求不再是单纯的线性上升,而是呈现跳跃性特点,这样更要求我们在追求自己欲望的同时要思考下社会影响与代价。
4、低碳经济的条件下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倡导低碳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那如何在低碳经济的条件下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4.1培养民众低碳意识,倡导绿色生活
可持续发展的最终实现需要每个组织和个人都要自觉以实际行动去努力。低碳经济的基础条件就是人是否有足够的思想觉悟、是否对节能减排的认识科学、合理,如果人们对其认识不足,那么这可能仅仅成为一个口号。就目前来说,中国公民的环保意识比发达国家的相对很薄弱。可持续发展最为较新的理论,大部分人还不是很熟悉,因此培养我国公民的绿色意识任重而道远。
我国也在《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非常明确地提到了要积极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强力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文化素质。而如果想转变观念,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去认识低碳经济的重要性。了解温室效应的全球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生态环境以及人类生存环境所产生的严重威胁。因此,学校、媒体、政府或者其他组织都要积极在转变公众和社会观念上下功夫,并积极组织低碳经济的教育培训,倡导绿色消费、绿色经营管理理念\,促使全民形成低碳生活方式。
4.2更新经济增长方式,节能减排
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期为粗放式发展模式,呈现为“高投入、低回报,高消耗、低产出,高排放、低治理”的特点,虽然现在经济增长方式在部分转型,但是整体上还是存在极大问题。首先三大产业布局不合理,第二产业仍然作为最重要产业而存在,第三产业发展还是不够迅速,产业结构和生产技术结构也存在很多问题,经济的快速增长与环境的日益恶化仍存在正比例关系。这些都忠告我们一定要及时更新经济的增长方式,早日走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中来。
为实现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我们可以从以下连个方面入手:第一,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与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力度,第二产业的发展中也要遏制高消耗产业的发展,努力发展一批高、新、尖产业。提高第三产业的知识含量,加大推进电子商务、旅游等产业发展,努力把握地域优势,发展新兴行业,从而整体带动国家经济的发展,同时达到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
4.3改变能源结构体系,寻找新能源
以能源结构调整推进低碳经济能源开发深度和能源利用效率问题,它一直是人类文明发展水平的标志,也是长远困扰和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3]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发展,而能源的耗费也非常迅速,现在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与消费国,而现今能源的生产多为煤炭、石油等,这种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用后一般短时间内无法再度生成,其这种能源的燃放会释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因此这既不利于环境保护、也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正式努力改善能源体系结构,逐渐降低煤炭等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发展节煤技术,促进能源的高效率利用,并适度发展天然气、水电、核电等产业,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另外还要遏制奢侈消费,减少资源浪费,努力寻找新能源,用于取代极度匮乏的煤炭资源,最终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4.4 创新制度体系,设立低碳法案
低碳经济的运行因为会涉及到部分企业甚至个人的利益,且对某些高耗能企业造成严重打击,那么如果单纯通过政策调控或者道德约束,是不可能达到理想效果的。英国、美国、日本、德国、丹麦、芬兰、荷兰、挪威、意大利、瑞典等国近几年分别推出了各种低碳经济法案,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法律的保障。先后引入了气候变化税气候变化协议、能源税和碳税制度等多项经济政策对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的化石燃料也开征国家碳税。[4]我国的当前的法律、法规对这方面的限制相对较少,且作用不是很大。
为促进节能减排的可持续发展的顺利进行,我们需要首先加强立法建设工作,只能更多的专门法律,去约束一些高耗能行业的发展,要求他们及时转型,谋求更新的发展。并积极研究审核一系列法案,在法律层面设立一些标准,严格限制。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税务手段引导社会节能减排,通过对一些高耗能部门税务的增加,首先是限制这种企业的大幅度出现,其实还可以把征来的税用于工业垃圾的处理,双管齐下。
5、结语
社会经济发展的今天,我们已经再也不能不顾一切的单纯发展经济,而需要去考虑自己的生活环境,考虑子孙后代的生存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可持续发展理论应运而生,可见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发达国家发展早,且当时环境意识很薄弱,导致地球环境经受了很大的打击,而我们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不能再走发达国家的弯路,而应该努力探索自己的出路,在经济持久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努力寻找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积极应对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我们相信,在全国人们的共同努力下,必然会取得丰硕的成果!(作者单位:山东海阳市盘石店镇卫生院)
参考文献
[1]http:///view/3195681.htm
[2]王军.可持续发展[M].中国发展出版社出版.1997年3月
关键词:房地产经济;意义;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99.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1
一、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一)房地产业快速发展造成资源严重浪费
自2009年以来,我国房地产业呈现井喷式发展,各地方政府为增加当地财政收入、增加就业机会在土地摘牌、规划设计等方面提供房地产企业各种宽松环境,同时,政府规划设计等部门为提高审批速度,对于房地产企业提交的开发规划在资源利用率方面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我国房地产企业仍沿用粗放式发展模式,在土地、地下水等资源利用方面造成极大浪费,例如,一些资金雄厚的房地产企业在市区繁华地段盲目开发建设,完全不顾该地区整体城区规划设计,违规兴建别墅等高档住宅,以满足高端客户需求,造成土地资源严重浪费。
(二)房地产业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一是建设楼盘内部方面。个别开发商私自篡改规划设计,在园区绿地或配套设施内加盖商品房,导致楼盘间距过小,容积率超过国家相关标准,导致生活油烟无法排放,造成园区空气质量下降及绿化面积不达标,使住户面临来自楼体安全及环境质量方面的威胁。二是建设楼盘选址方面。我国个别开发商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规划在水库湖泊、泄洪区开发建设商品房,不但给周围地下水资源造成污染,而且降低了水库排洪、泄洪能力,使当地面临着极大的安全隐患。
(三)房地产业金融配套体系不健全
金融贷款对于房地产企业开发前期资金投入及购房者贷款购房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经过近几年探索与发展,虽已形成较健全的金融体系,但由于我国金融体系漏洞及货款政策易受国家宏观调控影等因素影响,金融配套体系无法满足房地产经济运行需求,阻碍着我国房地产整体经济的发展。一是开发贷款。在房地产行业过热时,多数金融机构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盲目向开必商提供贷款,未对开发商偿还能力及资信情况进行可行性分析,促使房地产企业纷纷通过举新债还旧债方式开发新楼盘,一但房地产泡沫破碎,将使双方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二是购房贷款。我国多数金融机构抬高个人购房贷款门槛,将大量资金投向经济利益回报较高的开发贷款中,使个人贷款资金占到银行放贷总资金极小的比例。同时,我国住房公积金政策多数在机关、事业单位或一些经济效益较好的国企、外资企业中执行,导致民营企业职工无法享受住房公积金在利率方面所带来的优惠,不利于提高房地产企业商品房销售量。
(四)商品房入住率较低
一是个别地区开发商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在未对该地区人口规模、市场保有率等指标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盲目拿地开发商品住宅,最终由于超出该地区市场规模或周边配套设施未建成等原因出现商品房闲置,使开发商大量资金被开发商品房所占据,一但无法偿还银行贷款,则面临极大的破产风险。二是开发商为降低成本不惜在钢筋、水泥等建材方面作手脚,将工程开发项目由不具备相应建筑资质的建设方负责,最终由于商品房墙体脱落、楼顶漏雨等质量问题影响商品房销售,造成土地、资金浪费,甚至影响所在地区百姓生活与经济发展。
二、促使我国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房地产事前规划,避免造成资源浪费
首先,房地产企业在设计规划前必须充分考虑楼间距、容积率及所在地区人口规模等影响因素,由以往粗放式发展转向土地集约利用发展模式,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其次,政府相关部门在对房地产企业规划设计进行审批时,应严格按照本地区城市规划图对设计进行审批,对于违反城市规划及违建项目一律不准开工,避免因房地产过度、盲目开发致使国家土地等资源浪费。
(二)将环境保护意识贯穿房地产开发建设过程,提高城市生态经济水平
首先房地产企业在编制规划前,应主动向当地环境保护部门咨询设计意见,通过科学规划,将环保理念完全溶入房地产开发建设整个过程中。其次,当地环境保护部门对开发商提交的规划设计及楼盘竣工验收项目作出环境评价,并将环境评价结果及时对外公布,并跟踪开发商进行整改,对于环评未达标或整改不到位的开发项目一律不予通过环评审批,促使开发商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城市生态建设水平。
(三)进一步完善我国房地产配套金融体系, 为房地产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一是金融机构应对申请贷款的开发商就偿还能力、抵押资产变现及其他资信情况进行科学论证,对于抵押资产变现能力低下或资信不良的开发商拒绝给予贷款,避免因开发商无法到期偿还本金、利息而使金融机构面临坏账风险。二是金融机构应增加个人购房贷款资金发放比例,适当放宽个人贷款购房门槛限制,充分享受国家出台的各项房地产政策,提升潜在购房者购房欲望。三是国家层面应积极出台调首付、降税负、宽信贷等宏观调控政策,以刺激房地产经济有序、健康发展,同时,各地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应认真执行中央“去库存”宏观调控政策,通过提高贷款额度、缩减缴费年限及降低贷款利率等手段鼓励缴费个人通过公积金购房,维护我国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宏观调控及政府监管,保证房地产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一是政府部门应严格按照“减政放权”原则取消不合理收费,以提高房地产行业审批事项,提高政府办事效率,为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软环境。二是各级政府监察部门应加强对土地审批、摘牌、规划、环评等项目政府审计工作,彻底杜绝个别政府工作人员为追求经济利益与开发商勾结侵吞国家资产及监理人员在验收过程中不作为现象的发生,在提高商品房质量的同时,为房地产经济营造纯净的运行环境。三是国家应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房地产行业出现的各种经济问题出台相应调控政策,通过税收、金融利率等调控手段促使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郝季花.试论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财经界(学术版),2014(13).
关键词:循环经济;安徽省;工业;可持续发展
目前,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环境污染与资源短缺问题,在追求工业经济发展的同时,纷纷将工业循环经济作为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21世纪以来,我国在工业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破坏的矛盾日趋尖锐中,高度重视工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重点强调以循环经济推动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举措。
一、安徽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分析
2013年底安徽省多个市县雾霾预警,此次霾预警的数量之多和级别之高,在我省气象灾害预警史上较为少见。种种迹象表明,安徽省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已经严重威胁人们的生活,这与我省长期以来对工业发展只重视其产量增长,而忽视了工业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密不可分。因此,基于循环经济视角,对安徽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政策意义,也是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键所在。
(一)安徽省工业发展概况
"十五"以来,安徽省工业总量快速扩大,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产品质量明显改善,工业竞争力不断增强,成为推动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导力量[1]。
据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从增速来看,近5年来工业增加值稳步提升,保持了持续快速稳定的增长势头。从工业产值规模来看,安徽省工业总产值明显扩张,2012年工业总产值已达29245.17亿元,比2008年相比年均增幅达32.4%,为安徽省发展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从企业规模来看,2012年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共16277家,是2008年的1.27倍,其中2010年企业规模达到最大,共有16277家。总体上看,安徽省工业正进入了加速推进、全面提升的关键时期。
(二)安徽省工业污染排放现状
安徽省作为中部地区的代表,近年来通过"工业强省战略"和"融入长三角战略",工业发展得到较快的发展[2]。但同时高污染高消耗的现象也日益突出,对安徽省环境状况造成了极大地压力。据安徽省统计年鉴数据显示:
1、工业废水排放情况
2008年到2012年间,随着安徽经济的发展,工业废水排放总量逐渐增长,由2008年的67007万吨增长到2012年的67175万吨。虽然废水总量增加,但是在废水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则开始下降。工业COD排放量由2008年的13.99万吨下降为2012年的8.94万吨。
2、工业废气排放情况
安徽省废气排放量总体上基本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08年安徽省废气排放量仅为15749亿标立方米,而到2011年已高达30411亿标立方米,在2012年又微降为29645亿标立方米,5年间安徽省废气排放量增加近2倍。SO2、烟尘和粉尘是工业废气中含有的主要污染物,安徽省的工业SO2排放呈现下降趋势。2008年工业SO2排放量为50万吨,2012年降到46.98万吨。烟(粉)尘排放量趋势也逐年下降,由2008年排放量的56.24万吨下降到2012年35.16万吨。这与近年来安徽省呼吁保护环境、建立生态省等密不可分。
3、固体废弃物排放情况
2008年安徽省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仅为7569万吨,2012年就达到了12022万吨,是2008年的近1.8倍。而2013年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量10265.97万吨,工业固体废弃物贮存量为895.47万吨。可以看出:安徽省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对环境污染问题重视不足,不符合建立生态省的基本要求。因此,需要我们在推进工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加强环境保护,注重节约资源,努力实现循环经济的良好发展态势。
二、安徽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
(一)重发展、轻污染,循环经济认识不足
当前安徽省在发展工业过程中仍存在着"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等问题,大多数企业重视工业发展,而忽视了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对发展循环经济的认识还存在很大差距。循环经济孕育着无限的商机,是环境与经济的最佳结合点,是生态城市的灵魂[3]。然而,现在一些部门和许多领导及群众对工业可持续发展及循环经济认识滞后,需要引起相关企业及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与关注。
(二)缺乏有效的约束与激励机制
安徽省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加快推进工业强省建设。而工业"重发展、轻污染"的弊端,致使环境污染与资源破坏等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安徽省应高度重视工业循环经济,多方约束工业生产中的不合理行为,同时对工业生产中产生的污染与破坏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范的企业、部门给予激励。但是纵观目前发展情况,我们不难发现安徽省工业缺乏有效的约束与激励机制,仍需各部门多方采取措施,对工业污染与破坏建立健全的约束激励机制。
(三)技术水平的制约
安徽省工业正在稳步发展,虽然工业发展为我省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工业生产设备落后、技术水平低、废弃物处理能力差等多方面的制约,造成的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的现象尤为严重。因此,通过克服生产技术上的落后,如对传统生产工艺进行技术改造、引进国际先进的生产设备等,进而减少工业生产过程中由于技术水平低而造成的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从而推动工业可持续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
三、安徽省工业实施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
(一)加强循环经济宣传力度,兼顾工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首先转变发展观念,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即兼顾工业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科学发展观。其次,通过媒体、报告会、专题讲座等多种渠道,积极开展循环经济宣传、教育和培训,使各部门、各企业、各个体增强保护环境、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识,特别是让工业部门提高发展循环经济的责任感与紧迫感。最后,引导全社会树立现代生态价值观,充分发挥循环经济的社会效应,为工业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
(二)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健全约束激励机制
制定实施有效的激励政策是循环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首先,认真落实国家扶持政策。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咨询力度,积极帮助引导企业掌握并运用好国家优惠政策,将各项政策落到实处[4]。其次,制定完善配套的激励政策措施。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政策,安徽省政府应积极配合,运用各种手段,如财政扶持、税收激励等方式,鼓励工业企业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再利用。最后,在政府政策的指引下,健全约束激励机制,对工业发展中产生的环境问题进行双重保障,以推动工业可持续发展。
(三)加快推进科技进步,努力强化技术支撑
技术是实现循环经济的根本支撑,是实现企业转型的基础,是推进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安徽省可以通过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大力推进清洁生产改造,提高资源能源高效利用,促进行业间的良性循环互动,实现资源综合利用与环境友好发展的战略目标。同时广泛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清洁技术生产,促进工业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最后,各工业企业应注重相关工业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的研发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成祖松.安徽省"工业强省"的资源战略及对策建议[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1
[2] 潘文婧等.安徽省工业"三废"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