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报纸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地市报纸体育报道的不平衡性
目前国内地市报纸的体育新闻报道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总编重视程度不平衡
总体而言,地市报社领导在对体育新闻报道的重视程度上已有了很大提高,今非昔比。以前对自家报纸体育报道不屑一顾的老总们,现在也已开始细细咀嚼体育新闻套餐的各类美味,琢磨其中的奥妙与技巧。越来越多的地市报纸把体育新闻作为自己舞台的一个重头戏来唱,对体育报道鼎力支持,希望将之做大做好,以吸引更多的读者。不过,仍有许多地市报纸的领导还没有及时更新观念,他们更多的是把精力放在了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报道上,对体育新闻则不以为意,有它不多,无它不少,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似乎体育新闻总成不了自己疼爱的孩子。
2.版面安排不平衡
从版面安排来看,有些地市报纸的体育新闻,已从原来的无人问津到现在的频频亮相,从先前的难得一见到现在的占尽春色了,加以大幅的照片,出彩的文字报道,灵动的版面,其后来者居上的报道势头可见一斑。还有的地方已经通过办子报、子刊的方式来扩大体育新闻报道的空间。但与此同时,令人遗憾的是,在为数不少的地市报纸上,我们还很难找到体育新闻的踪影,有的则是见缝插针凑版面,有的与时事新闻挤在一起,时断时续,更不用说专版专页了。
3.人员配备不平衡
就体育报道的力量来说,一些地市报纸有了自己的专职记者,有的还成立了一定规模的体育部,还有的地市报纸则另外聘请了特约记者。然而有些地市报纸从事体育报道的还多是些临时被指派任务的记者,他们的专职是其他条线的新闻报道,只不过临时被拉夫做体育报道而已。有的则是“两栖动物”,在报道体育新闻的时候,还牵挂着另一项报道任务,“身在曹营心在汉”。
4.报道质量不平衡
各地的报纸在体育报道的设施装备、作品水准、阅读效果方面差距较大。东部及沿海地区的地市报在发挥体育新闻的可读性、服务性、参与性上都有胜人一筹的地方。而中西部一些地区,由于经济实力跟不上,信息渠道闭塞,其对体育新闻的报道心有余而力不足,独家报道少,抢人眼球的报道更少,能见报的大多数作品也多为新华社提供的,或者直接摘自互联网,更有甚者根本就不发体育新闻。
那么造成这些不平衡性的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从传受关系来看,受众对体育新闻需求量的增速之快,令媒体特别是地市报纸措手不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他们对物质、精神文化需求的观念也不断更新,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深入人心,群众体育活动在中小城市开展得红红火火。在这强身健体的大背景下,受众对体育信息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来得强烈。就他们而言,科学的健身知识,活动的场馆设施,运动的项目介绍等,此类信息可谓多多益善。然而事实上,有一些地市报纸在这方面研究还不多,下的功夫还不够,对受众发生的变化还未给予充分的重视与合理的定位。
从媒体内部来看,地市报纸也有种种缺憾。比如办报观念老套、相对其他传媒客观条件差等等。还有,由于竞争激烈,地市报纸的外部生存环境也日趋艰难。
地市报纸开展体育新闻报道的优势
尽管在体育新闻报道领域已经烽烟四起,作为扎根基层的地市报纸受到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却决不可因此怯阵,而应充分看到自身的优势,其所蕴藏的大量宝藏正有待深入挖掘,这些是其他传媒所无法比拟、在短时间内难以逾越的。
首先,地市报纸是国内的基层报纸,地域性强,在当地党政机关的支持与关心下,有着一定权威性和影响力。这类报纸直面区域受众,有着固定范围和相当数量的读者群。信息反馈灵敏,读者需要什么,想知道什么,记者、编辑很快就能获知,并及时为受众释疑解难,传受互动,效果明显。地市报纸的新闻触角深入实际,贴近生活,易于展示本市、本区域的生态图景,因此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就新闻报道的接近性而言,能牢牢把握住受众的心理。
其次,地市报纸在采写本土体育新闻方面,占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有些地方上的传统项目,在国内乃至在世界都有着较高的知名度,相关的运动队、教练员、运动员等,他们的训练生活,夺牌之路,就是绝妙的新闻线索。对于地市报纸的记者来讲,他们人头熟、情况明,就地取材,采访便捷,拥有的资料详尽,核对起来方便,更容易出独家新闻和深度报道。兴许外地记者还在旅途颠簸或挑灯夜战时,地方媒体的报道早已与读者见面了。当然,除了竞赛报道之外,群众体育运动也是地市报纸可以大显身手的重要题材。本地受众既会对扣人心弦的奥运赛场感兴趣,也会为身边的朋友、同事在体育领域取得的硕果欣喜,更会为他们成为新闻人物、报道焦点而津津乐道。因而,地市报纸务必要在自家的“土特产”上尽展其能。
再次,地市报纸在体育新闻报道时间上也有一定优势。越来越多的体育比赛因赞助商要求,为吸引观众,扩大影响,往往安排在晚上进行,而那些在欧美国家举行的比赛更是在北京时间的午夜举行,地市报纸的记者快采快写,就可以让赛事报道在第二天一早就跟读者见面,这又胜于以体育新闻为重要内容的各类晚报和受出版时间限制的体育专业报。
搞好地市报纸体育新闻报道的对策
基于以上分析,地市级报纸要能在体育报道原有的水准上,获得新的突破与进展,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作为。
1.角色合理,定位准确。
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作为基层重要媒体的地市报纸,在进行体育报道时必须与时俱进,树立新的办报理念。应当认识到体育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特殊地位,体育报道、尤其是地市报纸的体育报道,其在受众接受过程中的独特意义。体育新闻报道固然要立足于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这两块沃土,同时也需要开拓视野,在更广、更深的范畴内做好文章。地市报纸更应发挥其自身优势,想方设法搜寻媒介市场的各种体育信息,抓住每一个机遇,努力培养与受众间的感情,从而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获得双赢。
2.视角独特,多出精品。
当然与大报相比,地市报纸在综合实力上明显处于下风,因此只能面对现实,扬长避短,在报道实绩上有所作为,把体育新闻这块蛋糕做好。强化受众的参与意识,多出精品,多出独家报道,是地市报纸大展其能的方向。
地市报纸在体育新闻信息量、报道面方面,很难与大报、专业报抗衡,但是把体育新闻做深做透,写出独家视角、独家内容的新闻报道、新闻评论却是可能的。当然,醒目的标题,活泼的文字,动人的彩照,精心的组稿,和报道内容一样令人赏心悦目,地市报纸应当重视研究现代受众的视觉习惯,借鉴大报、专业报的写作风格、办报风格和版面样式,将体育新闻版面办出特色、办出新意。
3.栏目策划,新实并重。
体育新闻的报道中,栏目策划是编辑思想与受众需求对话的接口处,面对受众对体育信息多方位、多层次的需求,地市报纸在栏目策划上应当不遗余力做好文章。地市报纸与其他报纸相比,其受众的范围、数量相对更明确些。就这些核心的、稳定的受众而言,他们选择性接触、记忆、理解的各类信息是地市报纸报道研究的重中之重,体育报道同样如此。有些地市报纸的体育版面不但内容扎实,而且安排的栏目精彩纷呈,让受众流连忘返。如《苏州日报》“体坛大观”曾设计过的栏目就具有一定借鉴意义:这儿有最新的“赛事前瞻”、“热点聚焦”,球迷热情捕捉的“明星踪影”,还有展示全球体育风景的“体坛集萃”,描述各地体育史的“体育资料库”、“体坛风云录”,更有令人开怀大笑的“逸闻趣事”,老少皆宜的“健身之道”,此外,分析透辟、眼光独到的“体坛随笔”也总让人读了心服口服。
同时,地市报纸更应重视自身与受众在接近性方面的优势与特长,使受众在接受传播的过程中自我实现、自我认同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从而也让体育新闻作品的精神力量得到尽可能的发挥,维系好传者与受者之间的情感纽带,提高本报、本版的市场占有率。
4.及时充电,造就人才。
幼儿园 保育工作管理 保育教师 素质
一、前言
保育工作是幼儿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是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要实施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保育工作的成功与否与幼儿生理、心理的发展密切相关,对幼儿的健康成长直至日后发展都有不可低估的价值。随着幼儿教育的发展,保育工作的科学化、教育化含量不断增加,保育的广度、难度不断加大,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然而,目前许多幼儿园保育观还滞留在随意化、经验化、家庭化,被动消极的状态。为实施良好的保育措施,实现对家长“优质服务”的承诺,我园加强了投入力度,把建设一支懂科学、懂教育、高水准的保育队伍提到幼儿园议事日程。
二、推行公开招聘制度,择优录用,提高保育人员素质
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二者相互联系,互相渗透,共同推动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发展。而要提高保教质量,顺应课程改革的新需求,首先必须改善和提高保育员队伍的素质。更重要的是必须把好保育员的“入口关”。因此,我园在选择保育员时,严格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坚持公开招聘,择优录用的原则。通过电视、社会及对口学校公开招聘,对报名招聘人员进行“讲故事”“舞蹈”“自弹自唱”“绘画”“上课”等内容考核排列名次,选挑有幼教专业学历、有教师资格证、年龄和能力都合适的保育员,最大限度地吸收那些热爱幼儿教育工作的优秀女幼师生来园担任保育工作,从源头上保证保育员的质量。公开招聘制的推行,充分体现了择优上岗的原则,不断促进保育员队伍素质的优化和提升,更好地适应幼儿园改革和发展的需求。
三、加强新保育员上岗培训,帮助保育员尽快完成角色转化
1.思想工作与职业规划并行,明确发展方向
首先,思想上关怀,注重“精神成长”。加强保育员学习“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及“礼仪知识培训”,帮助她们树立良好的工作态度,把“教师”这份职业当成一份事业,而不仅仅是一个谋生的工具。其次,帮助保育员寻找自身与优秀教师间的差距,共同制定“自我发展三年规划”,提供机会帮助她们“小步递进”达到目标。再次,为每位保育员设立“成长档案”,记录她们的成长过程,这一切都是她们成长道路上的财富。
2.各类计划的多元岗前培训是促进保育员专业发展的有效方式
我园从教育学和加强专业技能培训两个方面开展相关培训及指导措施。开学初对保育员进行了各类案头工作的岗前培训,使她们对案头工作有了一个比较清晰、全面的了解。另外从专业上对保育员进行了“教师道德行为规范”“保育员工作职责”“保育员工作一日常规”“保育员应知应会”“保育员卫生工作项目标准”“如何教幼儿正确洗手”“常见流行病的症状、预防知识及消毒措施”等培训。
3.多种形式的跟班带教
“师徒结对、跟班带教”,是我园培养青年保育员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在配班上选择有责任心、卫生好、有保育经验老教师做师傅,进行“新老一对一结对”,在一日活动组织及家长工作上给予精心指导。学期末对“结对”成绩好的教师给予奖励。
四、思想政治工作是提高保育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规程》的学习和理解,已把如何提高保育员素质,提高保育质量,作为本园的目标之一。每月组织保育人员学习和召开保育工作会议,针对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与保育员沟通与交流并逐一解决。并有计划开展保育组业务学习。例如,《幼儿常见病的预防》《幼儿安全工作及卫生消毒工作技能》《幼儿一日生活中各种活动的组织要领》等幼儿教育基础知识。通过开展学习、跟班指导、观摩交流、专业技能培训、专业知识竞赛、制作教玩具、保育员讲故事比赛、绘画比赛、舞蹈比赛、自弹自唱比赛、要求每个保育员每月写2~4篇保育笔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逐步提高保育员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进一步增强了保育员的责任心和专业化水平,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提高了保育质量。
五、科学有效地实施激励管理
幼儿园中最重要的就是对人的管理。如何以科学、有效的方法激发保育员的工作热情,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这是提高教育质量,创建优良园风,创办优秀园所的关键所在。对于刚来的保育员在进行岗前培训时要介绍园内团队文化,园内愿景,园内办园宗旨,园内核心理念!并且园长应亲自组织谈心,帮助她们消除顾虑。对于老师们的热情给予鼓励与指导,以共同的奋斗目标激励保育员大胆的工作,既让她们在一个新的环境中很快建立归属感和认同感,同时,也激励了老师们共同成长,互相提高!
六、加强保育员专业技能工作规范性和娴熟性
1.建立评估体系,规范保育管理
目前,我园把加强保育管理,健全保育措施,规范保育行为作为提高保育质量的有效途径。我园制定了“保育工作职责”“保育员日常行为规范”和“保育员一日工作规程”,明确了各岗位的工作要求及具体操作细则,使之形成了规范、科学、有序的操作体系。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要求制订了不同岗位的月考核、学期考核细则,建立评估指标体系。通过定期检查和突击抽查了解保育工作的开展情况,通过园领导考察、家长问卷评议等手段多层次、全方位开展评估工作,判断保育管理、保育工作的成效,为日后工作提供反馈信息,为保育员等级评定工作质量考核提供有效证据。
2.提高保育员工作的专业技能性
在保育员业务学习时,我们有意识有计划的加强对保育员进行系统知识的培训。从她们的基本功入手,要求保育员进园学习普通话,到积极参加各项科研活动、组织活动、交流活动,慢慢成为既能照顾好幼儿的一日生活,又能独立组织活动的保育员。为了切实加强幼儿园保育工作,有效提高幼儿园保育人员的整体理论和业务素质,增强大家对保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我园从保育员日常工作出发,通过“叠被子”“梳辫子”竞赛,考察保育员工作的规范性、技巧性,大家在比一比、赛一赛紧张而有趣的氛围中,共同加强和提高自己的服务技能和水平,促进自身专业素质的成长。
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人才管理,现代管理的理念正在从以物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越来越突出人的作用及力量。只有优质的保育人才才能使保育事业优质发展,建立高素质的保育员队伍,是现代幼儿教育中刻不容缓的责任。总之,作为现代幼儿园的管理者,在专于幼儿教育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对管理理论的学习和实践,只有正确地运用激励,满足教职工的需求,扎扎实实地做好保育工作管理,才能让幼儿健康活泼地成长,让家长们放心。
参考文献:
一、思想政治方面
作为一名教师,我首先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鞭策自己,力争在思想上和工作上在同事、学生心目中都树立起榜样作用。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会在学校组织的关怀下,同事们的帮助下,取得更大的进步。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将更加努力,勤学苦练,让自己成为一名经受的起任何考验的教师。
二、教学工作方面:
1.认真钻研体育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2.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3.积极虚心地请教有经验的领导和老师,使自己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钻研教学大纲,努力地培养体育优秀生,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4.重视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运用这些规律使学生科学的锻炼身体并健康的成长,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三、个人成绩方面
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各位体育老师的多方努力下,也取得了一点成绩。
在体育工作中,2019年市北区乙组的田径比赛中,取得了全区第五名的好成绩,在2019年市北区武术比赛中,取得了优秀指导教师的称号。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老师和同学的努力,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多为学校争光。
作为新闻“眼睛”的新闻标题,是用精警的词语对新闻内容和中心思想进行浓缩和概括。因此,新闻记者和编辑总是在词语选择、句式安排、修辞格运用等方面努力实现新闻内容的准确、生动、凝练、鲜明的表达。
1.1精心选用动词。
从语言学角度来说,一句话大体分为话题和表述两个部分。新闻标题一般是一句高度浓缩的话语,所以,它亦具备话题和表述两个部分。标题的“话题”就是新闻要说的人或事物,而“表述”就是新闻要讲的事情。就话题而言,由于新闻的客观真实,使得作者没有选择的余地;就表述来说,作者可以极尽挑选之能事,某件事情既可用甲语言来表述,也可用乙语言来表述。但从表述效果方面来看,只有努力实现新闻内容概括和评价的表述才是较佳的表述。
1.2精心选用富有形象色彩的词语。
新闻标题越精炼越好,但精炼并不等于苟简,而是用最少的词语,表现出最丰富的形象,传递出最多的信息。现代心理学发现,符号能否容易被主体转化为表象,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主体对信息的接受。因此,我们应该选用形象色彩丰富的词语制作标题,让人们在想象的过程中获得最多的信息。
1.3精心选用数词。
用数词作新闻标题并不是一种常态,但运用巧妙的话,也能把新闻内容直观地表现出来,使原先干巴巴的数字获得了生动、鲜活的内涵。一般情况下,人们需要用许多字符表述的内容,只需用一两个数字就可以表达清楚,这是我们运用数词制作标题的依据。
2、新闻标题的句式选择
新闻标题要准确地概括出什么人(物或地方)和发生了什么事这两方面内容,尤其是后者更为读者所关注。但要想在新闻标题里讲清上述内容并非易事,除精心选用词语外,还必须考虑句式。一般来说,制作新闻标题常遣用以下几种句式:
2.1主谓句式。
主谓句具有主位和述位,可以向人们传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满足人们理解的需要,如“澳门回家了”这个新闻标题,如果只有主位“澳门”,人们会产生疑问:澳门怎么了?述位“回家了”则让读者得到理解上的基本满足。因此,我们制作新闻标题的时候,应该选用主谓句式。
2.2非主谓句式。
非主谓句式也能实现“发生了什么事情”的信息传递,满足人们了解信息大体内容的需求。通过对新闻标题的分析,按照出现频率的多少,我们将非主谓句的划分为以下几种:
2.2.1动词短语构成的句式。动词短语构成的标题能细腻地描绘动作、行为、心理状态,使标题动态感强烈,真切感加强。
2.2.2名词短语构成的句式。名词短语句,指新闻标题是由一个名词性的偏正短语构成或是由几个名词并列在一起组合成的名词性短语构成的。
3、修辞在报纸新闻标题中的运用
新闻类文章要通过标题来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吸引更多的读者,这对标题的拟定、锤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修辞手法在新闻标题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多。一般而言,在新闻标题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对偶、排比、设问、仿拟、拆词、胞连等,下面将逐一进行举例分析。
3.1比喻。
比喻就是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类似之处,借一事物来说明另一事物,也称“譬喻”,俗称“打比方”。比喻由本体、喻体、喻词以及本体和喻体的类似点四个要素构成,按本体、喻体、喻词三部分的隐现情况,可以把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类型。
3.2比拟。
比拟就是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或者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写的修辞手法。本体事物和拟体事物之间的可比性是比拟形成的基础,联想是本体事物和拟体事物之间的纽带。通过比拟,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化无生命为有生命,化简单划一为丰富多彩,给受众以新奇、幽默或亲切之感,使之在不知不觉间就被吸引过来。
3.3对偶。
中国是一个诗歌大国,从古至今,诗词以其独特的魅力使无数骚人墨客为之折腰。在诗歌中,尤其是律诗、绝句等对韵律、平仄、对仗等格律要求非常严格的体裁中,对偶是其中的一个亮点。在新闻标题的制作中,对偶因为其整齐的韵律、和谐的美感而深受读者的欢迎。一个好的对偶标题,不仅能对新闻报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也能使读者对新闻报道形成深刻的印象,历久不忘。
3.4排比。
排比的手法在新闻标题中的运用,能将一连串内容相关、结构相似、语气一致、字数大致相当的句子排列在一起,能给人以整齐均衡的美感,也能形成一种气势。
3.5设问。
设问是指胸中早有主见或者定论,却在话语中故意发问。这是作者为了突出新闻重点,引起读者的关注,或者为了强调作者对某个问题的看法而采取的修辞方法,能收到鲜明生动、引人入胜的效果。
3.6仿拟。
仿拟是一种巧妙、机智而有趣的修辞格。它有意仿照人们熟知的现成的语言材料,根据表达的需要临时创造出新的语、句、篇来,以使语言生动活泼,或讽刺嘲弄,或幽默诙谐,妙趣盎然。在运用时所仿拟的一般是人们所熟知的语言材料,如成语、谚语、明言、警句。
3.7拆词。
拆词是指把一个词语或成语拆开来用的修辞格,本文只提到成语拆开来用的情况。成语的重要特点是定型化,通常情况下是不能分割的,但有时故意把成语拆开来用,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
体育教师考核述职报告
在过去的一年里,本人能拥护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纪律,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较好地完成了组织上交给的各项任务。
在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无论是学生行为习惯教育、常规教学的稳步推进、教师队伍的建设、教研活动的开展、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园环境的改善、硬件设施的添置,还是校园安全文明的状况改善、师德师风的建设、党团工作的推进、教职工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等等都取得了积极的成绩,尤其是教育教学成绩的稳步、快速提升更是得到了教育主管领导和同仁们的交口称赞;市“平安文明校园”称号的获得、区“家教名校”称号的冠名、校田径运动队参加蜀山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获团体第五名的好成绩、广播操代表队参加市中小学生广播操比赛获中学组三等奖的好成绩、演讲比赛获区、市级比赛优异奖项、“校园科技动手做”活动再次获得全区中学组第一名,多人次参加市、区教师课堂教学及专业技能大赛获优异成绩、七年级两次期末考试位居西片第二,英语成绩遥遥领先;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在市、区领导抽查中得到充分认同,得到区教育局领导在全区教育系统大会上点名表扬。“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得到市、区指导组领导的高度赞誉并作为典型在区内教育系统宣传;更值得一提的是我校今年中考,体育分人均37.8分,位居全区第一,全市第二名;理化试验操作考试,人均9.58分,位居全区前五名,全市前十五名;中考人均524.3分,较去年增加了100多分。
这一切一切的成绩取得都倾注着我们每一位南中人的心血,这一切一切成绩的取得都为学校争得了荣誉,重塑了南中人的形象,改写了南中的历史,也正是因为我们全体同仁的忘我工作才赢得了教育局各级领导的认可,这些都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南中的全体同仁做出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当然,学校的发展还有很多工作要完善,已开展的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绩,那只能代表过去,以后,我将和南中的全体同仁们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为把南中办成蜀山教育的西部强校而尽心尽责.
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是幼儿最隆重的节日, 2010 年的六一儿童节我院儿保科根据自身的特点推出了“儿童保健3Q发展”理念,举办了“健康宝宝3Q体验之旅”活动,邀请一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及其家庭亲临我院,通过切身感受我院儿童保健科为其提供的温馨、人性、科学化的多项服务及我院专家团队对其全方位健康理念的宣讲,使婴幼儿在积极的参与与体验中度过一个幸福、难忘的“六一”儿童节;使家长在参观和参与中,进一步感悟幼儿早期教育的观念及全方位健康保健的理念,从中使自己对如何教育孩子有所启发。
其中3Q即指“PQ体能,IQ智商,EQ情商”。
通过围绕构建及促进3Q发展的因素,将我院儿童保健科现开展的服务项目进行功能性的组合,并以一站式服务的模式构建了3Q体验馆:①即“PQ馆,physique quality development,健康体格培养馆”。此馆中主要体验内容有全面的体格测量及体格检查、营养评价及膳食分析、生长曲线图的合理使用、妈咪厨房(健康饮食结构及饮食行为的群体化培养)、各种先进的营养检测(如骨密度测定、微量元素检测、乳汁分析、体成分分析等)、五官保健(如眼保健、口腔保健等),通过这种全方位的检测及合理化干预,以使每个宝宝都拥有健康的体魄;②“IQ馆, intelligence quotient development,神经发育促进馆”。此馆中家长可以通过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发育商及智力测定方法,并通过完善的心理测量软件充分的了解他的孩子的发育商或智商、气质、学习能力等各项神经发育水平。并针对孩子的每个弱项在我专业人员指导下给与合理干预使孩子的每项潜能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让每个孩子沿着一个良性轨迹健康成长。婴儿操训练、早期潜能开发也是本馆的特色。③EQ馆,emotion quotient developme nt,健康心智培养馆”。以往人们认为,一个人能否在一生中取得成就,智力水平是第一重要的,即智商越高,取得成就的可能性就越大。但现在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情商水平的高低对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也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有时其作用甚至要超过智力水平。情商是一种能力,情商是一种创造,情商又是一种技巧。通过此馆中我们专门的心理学专家对孩子及其家庭全方面健康理念的培养及亲子关系的合理构建,促进每一个宝宝及其家庭的情商发展。我们为每一个家庭送出了健康心智促进宝典。
关键词:幼儿园;保育工作;措施
一、增强对科学方面的认识,明确保育职责
目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是保育观念淡薄、认识不深乃至概念模糊。在日常工作中反映出了重教轻保的观念,在园务管理层面上同样也反映了这个观念。正确认识保育工作的重要性是尽快改变这一现状的必要前提,将保育工作放在相应的地位。为了加强对幼儿园的管理,我们可以从国家政策和国家制度上出发,并且幼儿园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一定要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实行准育制度,即幼儿园的保育人员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和要求。
二、加快对队伍的建设,使保育管理更加完善
为了实现保育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懂科学、懂教育、高水平的保育教师队伍是必须具备的条件。但是无论是在学历层次、技术等级还是理论水平方面离要求都存在很大的差距,对于目前的保育教师队伍来说。他们经常存在着凭经验行事、在操作中随意盲目,把保育工作和简单机械的家务劳作混合在一起的现象,这种现象造成了保育工作不到位、保育管理不深,同时也影响了幼保工作质量的提升。
因此,为了让保育队伍面向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发展,优化保育队伍品质,从根源上提升保育工作的质量,我们必须在管理上形成完整的管理网络。与此同时,将展开多渠道的技能培训、幼保知识纳入园务管理中来,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激励他们主动学习,逐渐地完善且优胜劣汰。例如,我们幼儿园为了提高保育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在每个新聘老师上岗前都进行专门的卫生保健知识讲座,送新聘保育老师外出学习,取得保育老师上岗合格证,每两周进行一次常规保育知识培训等。
三、制度落实是重点,保育结构需优化
幼儿园的保育工作必须从幼儿的生理、心理入手,落实各项制度,不断完善保育内容、优化保育结构,因为保护和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已经成为保育工作的发展趋势。
1.尽可能给予幼儿最好的生长环境,包括精神和物质环境。
(1)应该为幼儿提供合理的生活、学习所需要的空间与基础设施,如,宽敞的活动场地、明亮的寝室、教室,需要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来提供。(2)重视环境的安全、干净和整洁。除此之外,还要重视创设幼儿园的人文环境。尤其是要重视幼儿园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亲密、平等的师幼关系、良好的人格、情绪模式。所以,我们需要严格师德标准、规范自身行为、实施各项奖惩制度,也需要关心教职工的心理健康,关心他们的生活,减缓他们的压力,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本,关爱心灵,形成一种良好的情感管理
氛围。
2.操作程序要规范,日常工作中,各个环节的保育工作也需要落实。保证幼保工作效率的前提是日常生活的幼保工作落实到位,生活和学习活动也包括其中。个人卫生、衣着、排泄、睡眠、进餐等是生活活动中幼保工作具体的内容。所以在这个活动中,保育程序的规范、保育措施的落实的每个环节都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定义由以下三个方面构成:首先,教育所提供的成果或结果能够多大程度上满足教育目标系统的规定即教育质量;其次,学生学到的价值观和相关的知识技能等与人类、环境等条件及需求之间的相关程度也是教学质量;最后,教学质量还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发展变化在相应的时间和条件下达到的标准,这种标准可以让大家满意。结合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概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应与学校的特点密切相关。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都必须有目标性、形成性、评价性三个共同的特征。教学质量所要达到的标准就是目标性;保障教学条件,重视教学过程的组织管理就是形成性;监督评价学校内外的教学质量就是评价性。因此,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可以定义为在教学过程中,使目标导向、条件保障、激励约束及监督控制等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使教育结果可以适应质量、需求和期望的系统。
2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功能要求
2.1目标导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必须要确立目标。教学目标是学校教学工作开展的起点和依据。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目标导向应积极注重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的培养;还要形成统一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除此之外,在管理思想上,实现教学活动主体的转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能动学习的能力。
2.2条件保障
有力的条件保障对教学质量是至关重要的。教学条件是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其中师资力量和水平尤为重要。只有好的教学条件,才能使教学质量提高。
2.3激励约束
激励约束功能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政策措施,将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激发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动力,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2.4监督控制
学校内部和外部建立严格的监控机制,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要求。内部监控是学校为了加强管理和改进教学工作对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等进行监控;外部监控主要是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教育方针的执行状况、教学条件、资源配置等的监控。外部监控相对于内部自我监控而言,是一种事后监控,具有不及时和滞后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应做到自我监控与外部监控相结合。
3构建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基本原则
3.1全面性原则
学校的核心任务就是开展教学活动,教学是高校的基本功能之一。影响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因素涉及多方面,体育教学质量的好坏与高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条件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体育教学作为高校的一个动态的教学活动过程,要想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就必须对整个体育教学过程实施监管,无论是师生教学的准备,还是教学活动的开展,或者教学课程的考核等各个环节都应纳入保障体系中。除此之外,高校的教学环境、体育设备及相关教材等也要得到良好的保障。因此,在建立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应坚持全面性原则。
3.2系统性原则
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作为一项培育人、锻炼人、发展人的活动过程,体育教学的过程既漫长又复杂,且受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较多。因此,在建立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过程中,应该将体育教学的体系建设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坚持系统分析法,对整个体系的对象、方法、过程等进行有机整合的分析,进一步完善体育教学质量体系。
3.3可行性原则
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引进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及理念,并努力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结合高校现有的人力、财力、物力,构建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3.4激励性原则
高校的体育教学活动不仅是一项动态活动,同时也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活动。无论学校进行体育教学改革,还是开展体育教学活动,都始终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更新的过程,且这个过程应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
4构建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对策
4.1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体系
体育教学质量的高低与体育教学内容密不可分,体育教学内容不仅包括体育教材的内容,还包括对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学习和引导,以及动作、方法的指导。因此,构建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就必须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一方面,在制定体育教学目标时,要选择有利于实现的教学目标,教师在制定体育教学计划时,要考虑体育教学的内容是否可行,是否真的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教学内容的选择还要考虑适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等因素。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学生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有不同的需求,教师在选择内容时,就要对受教育者进行特定的分析,了解他们的学习爱好、兴趣、个性心理特征等,保证学习内容切实使学生受益。
4.2优化体育教学时间管理
一方面,在体育教学活动的执行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如何尽量快速进入教学,尽可能的节省活动开展的过渡时间,同时,在活动中,要避免突发和冲突事件的发生,如果发生了突发和意外,应该及时、冷静地处理;另一方面,在活动进行过程中,注重对最佳时域的把握,适时进行教学,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与此同时,在活动进行到一定时间时,要对信息量进行适度把握,如果课堂信息量过少,环节过于松散,就容易导致时间的浪费;如果信息量过多,密度过大,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就会导致教学效益低下。因此,做好对体育教学的时间把控,对提高学生专注率和学习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4.3注重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评估指导
当前,我国存在三张基本医疗保障网,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职医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居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其中,“城职医保”和“城居医保”统称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城职医保”建立时间较长,主要参保对象是企业职工。基金账户由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构成。这种统账结合的模式是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一大特色。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从2007年开始进行试点,参保对象是没有参加城镇职工医保的城镇未成年人和没有工作的居民。“城居医保”只设立统筹账户,没有个人账户,实行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模式。“新农合”从2003年开始试点,2007年全面推进,是由政府组织并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医疗互助共济制度。由于三大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在保障水平和资金利用率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如果仅将制度简单合并,脱离各自所依托的经济基础,就会产生新的不公平,造成“一体化”内部动力不足,阻碍制度融合的进程。
(一)医保基金保障水平差异及其成因分析
1.保障覆盖率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我国三张基本医疗保障网覆盖了95%以上的人群,但实际上,由于制度碎片化分割,总有部分人群排除在三网之外,离“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改革目标还有一定差距。首先是非正式部门从业人员以及个体劳动者难以纳入到“城职医保”之中。截止到2012年底,我国“城职医保”参保人数为26485.6万人,仅占城镇就业人口的71.4%。“城职医保”即便能够实现全覆盖,仍有24—35%的非正式部门就业人员无法得到医疗保障①。虽然这部分从业人员可以参加职工医疗保险,但是必须自行缴纳企业缴费部分。而这部分从业者由于收入并不稳定,相当一部分人收入较低,过高的费用负担加大了参保门槛。其次是“城居医保”中还存在部分参保人有账户而无缴费的情况。现行制度要求以户籍所在地参保,许多人员在跨区流动过程中,账户转移续接存在诸多不便,虽然医保账户建立起来了,但缴费不持续,甚至是空账运转。三是外出农民工群体的医疗保障仍旧薄弱。外出农民工是比较特殊的一类人群,依据现在的制度设计,既可以在当地参加“新农合”,也可以在务工地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而目前的大部分外出农民工选择在户籍地参合,有学者测算“新农合”的名义参合率在83%[11]。但是,“新农合”是县级统筹,如果在务工地患病,需要先付医疗费用后再回到本地报销,考虑到期间成本较大,参合的外出农民工并未能享受“新农合”的保障待遇。部分外出农民工选择在务工地参保,2012年外出农民工有1.6亿,其中加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却只占16.9%②。当年“城职医保”和“城居医保”未参保人口为1.8亿,可见大部分未参保人口是在城镇工作的农民工。因此,从保障受益人群来看,将近20-30%的人口仍旧没有基本医疗保险,部分人群虽然有基本医疗保险但无保障。
2.实际补偿比为了促进“三网”融合,医保管理部门往往通过调整“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的扩大来增强制度吸引力,然而,参保人员真实保障水平的反映应该是实际补偿比,即医保补偿金额占城乡居民医疗费用的比例。在这里,由于城乡居民医疗费用支出数据无法直接取得,所以我们用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业务收入来作近似替代。医保补偿金额用三大基本社会医疗保障支出加总来体现,由此测算出基本医疗保障的补偿比。如表1所示,得到我国基本医疗保障补偿比大概在40~50%之间,与国家“十二五”医改规划提出的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75%相差不少。国外实行社会医疗保险的国家个人自负比例一般也在30%以下[12]。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一是自费药物和诊疗项目所占医疗费用的比例较大;二是大额医疗费用个人自负部分过高;三是住院费用增长过快,高于筹资水平的增长,降低了医保补偿作用。从三大制度各自的支付水平上看,2011年“城职医保”、“城居医保”和“新农合”的实际报销比分别为64.1%,52.2%和49.2%③。“城职医保”个人账户属于个人自付,如果将这部分支付作相应扣除,实际报销比应该没有那么高,估计在50%左右;“城居医保”的政府补贴要比“新农合”低,但城镇医疗费用水平较农村高,因此“城居医保”被保险人的保障程度比“新农合”要低。可见,“城职医保”的保障水平最高,“新农合”保障水平次之,“城居医保”保障水平最低。当然,这种差异并非绝对意义上的不公平,而是由筹资水平和现有制度设计决定的。职工医保的保障水平高是以企业和职工必须尽缴费义务为前提,是职工人力资本的一部分,政府补贴较少。“城居医保”和“新农合”筹资水平较“城职医保”要低,但大部分来自政府补贴,个人筹资比例较低,且全部进入统筹账户。所以,城乡医保简单融合并不能根本解决这种差异,反而会产生新的问题。首先,城乡家庭收入水平不同,医疗需求和医疗服务价格有差异,保障水平无论就高还是就低都会引起矛盾。其次,政府对“城居医保”和“新农合”加大了财政投入,目的是为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但制度简单合并运行,会产生农村补贴城市、落后地区补贴发达地区的逆向再分配,反而会固化这种二元结构,与制度设计初衷相背离。现阶段“城职医保”是市级统筹,“城居医保”是县级统筹,“新农合”是先付费后到户籍所在地报销。若离开统筹地区,“城职医保”只能带走个人账户;“城居医保”不能带走,外出农民工疾病风险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即“有保险无保障”。而且这种大规模补贴能否可持续有待考验[13]。再次,“城居医保”和“新农合”的个人缴费部分相同,但是没有考虑到参保人员收入水平的差异,产生纵向分配不公平,有明显的累退性。财政补贴也存在累退效应。因此,仅仅通过形式上简单合一并非我们真正需要的医保城乡“一体化”,应该考虑到各种制度的现实情况,追求实质的公平和适宜的保障水平。
(二)医保基金资金利用率差异及其成因分析
为了加快城乡医保“一体化”进程,提升医疗保障水平,新医改启动以来国家各级财政对城乡医保支出累计达1.1万亿,2012年政府预算医疗保障支出为3789亿,占当年政府医疗卫生支出的45%,财政“补需方”力度日益加强。然而,2013年底我国基本医保累计结余达9202亿元,大量医保资金沉淀下来,人民群众“看病贵”问题依然严峻。可见政府对医疗保障的投入产出效率低下,优化医保资金利用率管理显得刻不容缓。医保基金属于短期项目,基金在使用过程中应该贯彻“以收定支,略有结余”的原则。目前我国对医保资金利用效率的管理还没有形成统一标准,2009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医药体制改革的意见》规定,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应控制在6—9个月的平均支付水平,上限为15个月平均支付水平,过多或过少都要引起警戒。“新农合”统筹基金规定了当年结余率上限为15%,累计结余率上限为25%。截至到2012,“新农合”资金利用效率相对较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资金利用效率较低,其中“城职医保”资金利用存在较多问题。下面对各个制度医保基金资金利用效率进行分析。
1.“城居医保”资金利用效率随着新医改的推进,“城居医保”资金结余率逐步下跌,但结余水平仍然高于城镇职工医保和“新农合”的结余率。2012年累计结余相当于13.5个月平均支付水平,虽然没有超过15个月,但已经超过了合理范围的上限9个月(见表2)。从区域分布来看,中部、西部和东北部省份基金结余较多,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省份结余情况相对较好。2012年,过半省份结余率高达30%。其中广西结余率最高,支出仅占收入的一半左右,累计结余可支付36个月。安徽、吉林、黑龙江、陕西等省老龄化并不严重,当年结余和累计结余都较多。天津、上海、浙江、重庆、四川这些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地区结余不多,其中天津、上海累计结余可支付月数还不到3个月,已经出现了结余不足的情况。而云南、这两个老龄化程度较轻的地区,当年结余情况却出现负数(见表3)。可见,除了个别地区外,“城居医保”资金结余较高,资金使用效率有待加强。可能原因是该项保险从2008年开始试点,各地医保管理机构对基金收支管理和风险控制尚缺乏经验,对基金结余的管理仍有较大可以改善的空间。
2.“城职医保”资金利用效率从表4可见,“城职医保”的结余率一度高达30%,2012年结余占收入比重为20%,累计结余率为110%,可以支付16.55个月,远远超出了国家规定标准。其中,统筹基金平均累计结余率高达72%,2009年甚至接近80%,个人账户平均累计结余率为40%(见表5)。个人账户性质为个人储蓄,属于自保范畴,不具备统筹共济功能,对于身体健康的参保者来说,基金便滞留在个人账户中。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可以预见这部分资金沉淀将会在未来逐步消耗。从各地区情况来看,与城居医保结余相反,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省份结余情况较高,部分中轻度老龄化地区结余率相对较低(如表6)。然而,从分账户情况看,有些结余较多地区,统筹账户结余并不多,最典型的是上海,个人账户结余为统筹基金结余的5倍。天津、山西、湖南、贵州、宁夏、新疆统筹基金结余也低于个人账户结余水平。而广东、浙江、四川、山东等省份统筹基金累计结余超过结余总额的70%。如果说个人账户结余过多缘于统账结合的制度设计,那么统筹基金结余高达70%则凸显基金运营管理方面存在较大问题。“城职医保”运行时间最长,但是资金利用效率偏低,其原因主要是:第一,个人账户的制度设计不科学。最初设立个人账户的目的在于防范道德风险,然而不少实证研究表明,无论是“板块式”还是“直通式”设置的个人账户,并不能有效避免道德风险的发生,还会衍生出制度负效应:一方面造成大量个人账户沉淀,职工及其家属保障水平不足;另一方面,诱发个人账户违规滥用和套现[14],比如小病大治,加速个人账户消耗以便尽早进入社会统筹等等。第二,“城职医保”除了承担医疗保险责任,还需要承担养老保险责任[15]。而“城职医保”的参保人在达到退休年龄后,就不需要继续缴费而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这就要求在缴费期保留一定规模结余以进行积累。尤其是为解决破产国企员工参加城职医保的问题,中央财政给一次性趸交累计达1300亿,统一纳入统筹基金[16]。这部分资金是用于解决破产国企员工未来二、三十年的医疗保障问题,因此不能当期征收当期使用,必须有一定规模的资金沉淀。可见,“城职医保”基金具有短期项目特点,却又必须满足长期支付要求,这实际上是将医疗保险的职能扩大到养老保险的范畴。应该说,如果是仅承担单一职能的纯粹医疗保险,按“以收定之,略有结余”原则并没有异议,但对于现有混合多种职能的“城职医保”,“略有结余”原则显然是不适用的。要提高“城职医保”的资金使用效率,必须要对账户职能和账户结构进行梳理,分清职能边界。
3.“新农合”资金利用效率从2008年开始,“新农合”基金结余率逐步下降到15%以下,基本符合国家要求的“当年统筹基金结余一般不超过15%”的标准(见表7)。累计结余略高,但是也接近规定上限25%的要求,基本能达到“以收定支,略有结余”的标准。截至2012年,“新农合”当年结余率为3.04%,累计结余率33%。“新农合”资金利用率较高,原因是新医改启动之后,各级财政对新农合的补助逐步提高,并全面推开20个病种的重大疾病保障试点工作,大大提高了参合者的补偿比和医疗保障水平,使目前“新农合”基金结余保持了一个相对较低的结余水平。
(三)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现阶段城乡医保“一体化”进展缓慢,源于三大制度间保障水平的差异,存在经济落后地区向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向城市、低收入向高收入的逆向再分配,制度融合缺乏内部动力,没有兼顾制度依托的经济现实基础。一方面,部分跨区流动人口及其家属没有基本医疗保险,有部分人口有保险而无保障,保险补偿比在50%左右,保障水平不足;另一方面,医保资金利用率较低。其中,“城居医保”保障水平最低,结余率最高;“城职医保”保障水平较高,但承载过多职能,基金结余存在较多问题;“新农合”虽然资金利用效率较高,但总体筹资水平和服务利用仍处于较低水平,在财政吃紧的情况下,能否可持续有待考验。
二、重构城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
构建统筹城乡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其内在推动力应该是居民对医疗保障的需求,而不是单纯由政府主导,或者由被保险人单方推动,这样制度变迁才比较容易成功。“新农合”是政府主导的,之所以能够获得认同是因为顺应了农村居民对医疗保障的强烈需求[16]。城乡医保的融合如果没有改变其依托的经济基础,在收入、保障水平、医疗价格、服务质量、资源配置等都存在较大差别的情况下,寻求形式上简单合一的一体化路径,是违背基本规律的,也很难获得成功。基于前面的分析,我们提出重构城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的实施目标和政策建议。
(一)实施目标
城乡医保体系重构分为三个阶段:初期目标是保持城乡二元并行,调整各制度接口,加强资金效率管理,逐步提升保障水平。中期目标逐步提升城乡参保强制性,建立农村保费增长机制,提高筹资标准。长期目标是在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率达到较高水平时,建成强制性全民医保体系,在“人人均享有健康保障”的概念下建立较高实际补偿比、全国统一的医疗保障制度。
(二)政策建议
1.应建成强制性参保的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的扩大受制于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人口结构以及政府管理能力等因素,无论是国际经验,还是我国实践,通过保险扩面来实现城乡医保全覆盖这在未来仍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初期阶段,采用自愿为原则,政府补贴是必须的,但是长期来看,无法达到人人有保障的目的,总有部分人口会在保障网上漏出。当城镇化率达到较高水平时,必须选择强制性参保。2013年开始,社会保险纳入政府预算,自愿缴费不与社会保险预算相容;而强制性保险则有利于预算管理,政府投入也更有保障。
2.实现属地参保和属地服务目前“城职医保”中存在经济落后地区向沿海发达地区逆向再分配的原因在于参保者需在户籍所在地参保,按户籍所在地标准补偿,当跨区移动时,统筹账户无法一并转移。但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应该逐步实现属地参保,以有效解决有保险无保障、缴费与待遇水平不一致的问题,降低逆向再分配效应。这几年也有不少地区尝试在创新异地结算方式上寻求解决流动人口保障的问题,但这只是解决报销的便利性,当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如果按参保地水平报销,在城市消费就会有保障不足的问题。户籍改革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依户籍参保已经不适应现有经济的发展,医疗保险改革也应顺应这一变化。
3.厘清城乡医保不同职能边界,提升医保资金利用率(1)统筹账户依据不同职能分别管理。这主要是针对“城职医保”职能多元化不利于资金管理的问题,可在“城职医保”内部划出在职职工计划和退休职工计划。前者为短期项目,是纯粹医疗保险,应该量入为出;后者为长期项目,要保持较高结余率。但根本的解决办法,还是要让退休人员参保,保险费由养老保险基金支付。(2)逐步弱化个人账户功能,缩小筹资比例,最终取消个人账户。作为过渡期安排,可进一步扩大现有结余使用范围,实际上部分地区已经开始探索将个人账户使用范围扩大到直系亲属;对于不缴费老年人的门诊报销问题,为了减少制度阻力,可通过调整药品目录,确保老人的利益。(3)建立家庭联保制度,解决“一家多制”的问题。就业人口参保,家庭内抚养人口将自动获得保障,进一步扩大保险覆盖面和补偿水平。现有的体制下,城市内部“三网并存”“一家多制”的情况也比较突出。一个家庭内部,人均收入相同,服务需求弹性一致,但是筹资水平可能因参与的保障项目不同而有差异。如果“城职医保”资金,特别是个人账户资金使用不当的情况得到纠正,再加上“城居医保”资金补贴转化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收入,那么在不增加额外负担的情况下,能够优化城镇医保的账户结构,解决“城居医保”保障水平偏低、内部碎片化的“不平等”问题。(4)建立社会保险精算机制,加强城乡医保结余率管理。医疗保险从试点到目前逐步全民实施,已经掌握了大量基础数据和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为医保基金的精算管理提供了条件。“新农合”资金利用效率在三大医保制度中是最高的,这是注重结余率管理的结果,广大参保者切实得到了政策实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在理顺内部职能之后,对于具有短期项目特点的纯粹医疗保险,当基金高于“略有结余”标准,可以用“二次报销”、举办大病保险等办法提高待遇水平,并逐步实现城镇居民和城镇职工大病保障制度待遇的统一[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