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国学人生范文

国学人生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国学人生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国学人生

第1篇:国学人生范文

国学经典,像指南针为你拨开成长中的迷雾,像吸尘器帮你清除成长中的纷尘。国学经典,似夏日的清泉浇灌了我们,似冬日的太阳照亮了我们。因为国学经典,我们成长;因为国学经典,我们成熟;因为国学经典,我们知道了该怎样做人、怎样做事;因为国学经典、我们学会了怎样互相帮助、互相关爱。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带着我背《弟子规》《三字经》。还有一些浅显易懂的古诗词:像《咏鹅》《咏柳》《回乡偶书》,它们在我心中播下了一颗颗种子――对国文的深厚兴趣,它们像一叶叶扁舟带我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

上学了,老师引领我们学习那些更加深刻的国学经典:从岳飞慷慨豪迈的“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到文天祥坚定不移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陶渊明恬淡闲适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到曹操求才若渴的“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告诉我在知识的旅途中应该正确的对待自己的不足;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教会了我该怎样珍惜身边的朋友;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告诉我一件事物会有很多种不同的看法;是“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教我懂得正确地帮助身边的人……

是夸父、精卫、愚公教会了我坚持不懈,不断追求自己的梦想;是花木兰让我领略了一代巾帼的风姿;是《桃花源记》、《三峡》、《小石潭记》给我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一次一次,我在国学经典下接受心灵的洗礼;一次一次我在国学经典中探索成长的道路。

第2篇:国学人生范文

那年女儿刚到美国7个月,上小学五年级,第一次参加学校情人节。我们全家“三个臭皮匠”一起讨论该如何参与。女儿决定自己设计,亲手制作贺卡,信封完全由中国元素组成:贴着中国国宝大熊猫、四川竹子、福娃等贴纸,漂亮极了。

情人节那天,女儿上学去得比往日要早,穿得比平时要好。回家后她说,那天正在上课之中,就有其他班的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到她班上,销售他们自己的作品:绘画、布偶、纸质玫瑰……谁喜欢,都可以买;当然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出售自己的作品。教室里一片欢声笑语。同学们都展示出自己喜欢的、大多是自制的手工作品。

老师还举行了投票评奖。全班几乎每位同学都有获奖,女儿作品获得了“最佳特色奖”。老师还分发了盒子,希望每个人的盒子都能装满情人节卡片。

我问女儿:“玩得这么开心,你知道‘情人节’的来历吗?”她肯定地回答:“那当然。”并给我娓娓道来:“要说这个节日的来历,应该有很多版本。其中一个传说为:瓦伦丁是最早的基督徒之一,那个时代做一名基督徒意味着危险和死亡。为了掩护其他殉教者,瓦伦丁被抓住,并被投入监牢。在那里他治愈了典狱长女儿失明的双眼。当暴君听到这个奇迹后,非常害怕,于是将瓦伦丁斩首示众。据说,在行刑的那天早晨,瓦伦丁给典狱长的女儿写了一封情意绵绵的诀别信,落款是:寄自你的瓦伦丁。公元270年2月14日,他被处死刑。基督教徒为纪念为正义、为纯洁的爱而牺牲的瓦伦丁,便把这天定为情人节。”

现如今在美国,情人节不仅是情侣的节日,学校也会组织孩子们来庆祝这个他们所说的表达爱和友谊的节日。老师会趁机给孩子们讲述这个节日的壮美故事,引导孩子们去“爱”别人。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还会亲手制作情人节礼物,这可是发挥他们想象力和动手能力的大好时机,各式各样的情人节礼物,有些是大人无法想象出来的,竟然都出自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之手。家长也会参与礼物的制作,并帮助孩子分析该把这些礼物送给哪些人。

第3篇:国学人生范文

孙权可谓三国中第一位能授权的行家。这是有其内在原因的。孙权的父亲孙坚,其兄孙策都有好勇斗狠,孤身犯险的气质。他们二人在沙场的名号一为“破虏”,一为“讨逆”,可谓名不虚传,其骁勇的名声在战场上天然就是一只响亮的号角。二人每有战事,必亲临前线指挥,以一国之任而犯重险,结果都年仅壮年便遭横死 (孙坚过江夏时遭刘表部将乱箭射死;孙策在攻袭许昌之前,在孤身打猎时被仇家的刺客刺死)。 孙权后来也想仿效乃父乃兄,至有合肥一役亲征。然而这一战张辽八百勇士破了十万吴军,孙权本人也差点让势若疯虎的张辽生擒。此役之后,孙权绝足于疆场,只在后方选贤任能。每当大战来临,他先是召集群臣廷议,然后毅然决断,选派大将,赐以假节(朝廷特授的权力,可对犯军法者先斩后奏);自己则退居二线,督运粮草,任由前线主将发挥,绝不遥控指挥。《三国演义》中周瑜阻止蒋干劝降的话是对孙权充分信任属下的良好注解,也是臣属对信任自己的君主一个掷地有声的回答:“瑜执干手曰:‘大丈夫处世,遇知遇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 ”

有君主的充分信任,前方的帅才就能大展拳脚,屡立大功。三国的三大战役之二:赤壁之战和彝陵之战,东吴都是大赢家;而这两场战役都是东吴的两个小辈英雄:周瑜和陆逊一手导出。孙权安坐银鞍殿,前方高唱凯歌还,可见善于授权的用人者有福了。韩信对汉高祖的称谓也非常适合孙权:“臣善将兵,陛下善将将。”惜权如命的君主不会明白,君主的才能和权力不是体现在亲领大军,耀武扬威于疆场;君主的才能和权力体现在战前庙堂选将,战后论功行赏。此即为“垂拱而治”。

孙权用人之时固然善于授权,然而他却是一个可以共患难,不可共安乐的人。每当用人之际,唯恐施恩不厚,荣宠已极;而当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国无外忧之时,他对于贤臣的劝谏则不大听得进去。陆逊是东吴继周瑜、鲁肃、吕蒙之后的第四任大都督,对孙权的三分天下可谓有韩信、乐毅之功。陆逊不仅富有军事谋略,对政事也每有真知灼见。其时孙权既立孫和为太子,又宠爱鲁王孙霸,致使两宫并立,朝臣各有依附,彼此不和。陆逊以国家为重,上书孙权,力荐保安太子,黜降鲁王 。而孙权反疑心陆逊离间骨肉,遂将陆逊的亲近左右放逐的放逐,下狱的下狱,致使陆逊这样一位大功臣“愤贲而卒”。后来,陆逊的兒子陆抗颇有政绩,孙权视其为可用之才,就又哭着对陆抗说,以前听信谗言误会了陆逊,要陆抗将他以前责问陆逊的诏旨全部烧掉。

读书至此,不禁深喟帝王御人之术,也不禁想到诸葛亮对孙权的评价:“孙将军可谓人主,然观其度,能贤亮而不能尽亮,吾是以不留。 ”贤乃一时之贤,尽乃一世之尽;诸葛亮观人,可谓入木三分。

在那个君择臣,臣也择君的乱世,诸葛亮为什么最后选择了刘备呢?在此,笔者不敢苟同裴松之所说:诸葛亮选择刘备乃是“义不背本 ”,也不认为诸葛亮辅佐刘备是一心一意为了匡复汉室江山。(如果刘备不姓“刘”,不是汉室皇叔,诸葛亮就会另找一位姓刘的庸才辅佐不成?如果刘备真的不姓刘,只怕诸葛亮也要改弦易辙,闭口不提匡复汉室,而要义正词严地宣称“天下有德者居之”了。) 刘备赢得诸葛亮的真心辅佐,无疑是靠其人格的力量。对当时普天下的群雄诸侯,高卧隆中,心怀天下的诸葛亮必然都有过考察评价,其最后出山辅佐刘备,固然有感于刘备三顾茅庐的诚心,最重要的还是由于诸葛亮志向高远,欲仿效伊吕、周公,但求造福黎民,不求闻达诸侯;因此必要辅佐一位仁君明主,以求能尽展所才。刘备当时虽然屡战屡败,但其“信义著于四海 ”,草庐一席谈话,更觉君臣意气相投,脾性相合,“遂许先帝以驰驱 ”。归根结底在于刘备“宽仁有度 ”,能“尽”诸葛亮之才。

终刘备一生,不但对诸葛亮言听计从,对所有投奔他的臣下都优渥有加。因而刘备创建的蜀汉政权绝少有诛杀功臣,爆发内乱的事 (刘备曾狱杀彭羕,在于彭羕确实有谋反的企图 ),比魏、吴两国要稳定地多。因而若说授权任人,在三国中刘备是施行得最为彻底的一位君主。(可能也是因为刘备除用人外,本身其他能力都比不上其臣下,不过他能做到不疑心,放心授权,就很不容易了。)

虽然说诸葛亮成就了刘备的三分天下,也只有刘备这样的“宽仁有度”的君主,才能成就诸葛亮这样的“王佐之才”。如果说蜀汉的诸葛亮与北魏的司马懿、东吴的陆逊在智谋才干上不相上下,互见伯仲的话,则其中以诸葛亮的君臣机遇最为难得。他从未受到来自君主的牵制,更不用说猜忌和迫害了。刘备宽仁有度,刘禅乃中人之主,从而使得诸葛亮真正达到了“无天于上,无地于下,无敌于前,无主于后 ”这样一种完全自主,不受製肘的局面,而超越司马懿、陆逊的境界,将自己的智慧才能完全地发挥出来,最终成为“千古贤相”。

第4篇:国学人生范文

[关键词] 体验;设计;反思

■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 课程标准承载着上海课程改革的理念,是教材编写、课程实施、教学和评价的主要依据. 因此,本节课严格按照《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理念和要求,坚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与实施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2.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知识等建构的过程,因此本设计充分关注课程中的学习过程,以及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教学过程充分提供亲身感受、体验的机会,学生则在自主探索与相互交流中,实施探究,建构知识,增加体验.

3. 人本主义理论强调教学要营造民主宽松的氛围,重视发展主体意识、合作意识,经历将实际问题进行数学抽象、建模求解和解释的过程,学生自行获取数学知识,获得终身受用的数学方法与能力.

■ 教学背景分析

1. 学习内容分析

“4.1 圆的周长”是上海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六年级第一学期第四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本课教学以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知识为认知基础,是对小学所学“圆的初步认识”的深化. 作为实验几何学习的起步阶段,本节课的教学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线索,创设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氛围,引导学生经历导出圆周长公式的过程,重在培养动手操作和实验验证的能力,并从中渗透“化曲为直”“类比”“由特殊到一般”等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圆周长公式在生活中的应用,锻炼学生“用几何语言表达”和“用逻辑推理说明几何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弧长”“圆的面积”等做铺垫.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圆的周长公式的应用.

2. 学生情况分析

在小学阶段,一方面,学生已经具有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体验,并能利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解决简单问题;另一方面,也初步认识了圆的各部分名称,知道半径、直径的关系,并且会画圆;加之学生好奇心和探究欲强等特点,学生已具备探究圆的周长公式的条件和基础. 但六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和通过实验发现规律、得出公式的数学思维模式对学生的数学素养、学习能力要求较高,对学生构成了挑战.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圆的周长公式的导出,以及对圆周率π的理解.

3. 教学方式、手段说明

(1)激活思维,自主探究

本节课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索工具、时间和空间. 以小学所学关于圆的初步认识和生活经验的积累为前提,“测量圆的周长”成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类比思想激活学生思维,自主寻找“影响圆周长的因素”“圆周长和直径的数量关系”,体验“由一般到特殊”的归纳思想,发展直觉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体现“实验几何”的特点.

(2)合作交流,归纳总结

本节课采用的方式是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相结合. 在探究中,学生以头脑风暴的方式探求测量圆周长的方法;小组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测量、填表等任务,并总结经验、展示成果;猜想、归纳规律;增强合作精神,提高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 技术准备

(1)教具准备:多媒体、实验数据单、绳子、软尺、直尺、三角尺、圆形物品.

(2)学具准备:直尺、三角尺、计算器.

5. 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说明

(1)前期教学状况:一方面,学生已经理解周长的含义,在小学阶段通过观察、实验操作、制作模型等活动,探究过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并可以解决有关这些图形的周长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也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了圆形.

(2)存在的问题:虽然学生对圆的周长已有感性认识,但以前都没有理性地思考过曲线的测量问题. 同时,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另外,在实验操作环节中,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

(3)解决对策:准备多媒体动态演示方案和充分的教具以及学具,增加直观手段,从学生的认知起点出发,给予充分的自主空间,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设置坡度、化解难点,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探求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数量关系,形成圆的周长公式,从而真正理解公式的实质和内涵.

■ 教学目标设计

1. 认识圆的周长,理解圆的周长公式及圆周率π,会用公式进行简单问题的计算.

2. 通过操作实验,得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数量关系,体会“化曲为直”“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增强探究意识.

3. 通过圆周率史料的介绍,进一步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首先,在操作实验部分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思维水平,在应用公式部分关注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的不同思维方式,只要合理就都给予鼓励和肯定,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价值.

同时,在小组讨论、个人展示和公式应用中,为学生提供生生评价的平台,让学生学会质疑,学会相互欣赏、学习和借鉴.

2. 教师教学效果评价分析

本节课,教师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操作实验,得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数量关系,形成圆的周长公式,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在应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中,创设校园生活情境,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设置理解的难度、梯度,使学生几何语言理解、推理、表达和书写的能力都能得到锻炼.

■ 教学设计特色及反思

本节课,在设计上主要有以下几点特色:

1. 运用类比方法,把教学过程变成对知识的探索过程

本节课,在“圆周长公式的导出”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类比的思想方法,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 学生既有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又有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还有小组展示、交流互动,思维常常处在提出问题、不断尝试、解决问题的状态,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

2. 注重学科育人价值的实现

通过学习我国古代数学家们对圆周率研究的贡献,有机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发挥了学科的育人作用. 在本节课中,学生当了一回祖冲之,经历了圆周率“再发现”的过程. 教师提供了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学生研究圆周长与直径的数量关系,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并将发现最终归结为一点:圆周长是直径的3.14倍. 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感受了、实践了,并再现了祖冲之的智慧,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3. 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本节课,学生通过探索“测量圆周长的方法”获取直观经验,体验“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通过“类比正方形,探究圆周长公式”的环节感受用“类比”的方法进行知识迁移及“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通过“发现半径、直径、周长的变化规律”体会函数变化的思想. 这些都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 有效发挥媒体技术的助力

本节课应用PPT动画演示“绕绳法”和“滚动法”,既精准又直观,提高了课堂效率. 应用几何画板展示圆周长和直径的数量关系,实时测量、计算它们的比值,能及时验证学生的结论,学生自然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值. 多媒体动态资源为教学提供了鲜活的素材.

5. 值得改进的地方

第5篇:国学人生范文

关键词 语文;人文精神;教学;培养

人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文化中的“文”以人为本位,“人”以“文”为本性或自性,它通过人与自然、社会、人际和人自身心灵的诸关系合乎中节的协调,以教化天下,并由此而开出礼乐文化、人伦文化、仁爱文化、人神文化、自然文化和生生文化等。所谓人文精神,是指对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的尊严、价值、意义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对价值理想或终极理想的执着追求的总和。人文精神既是一种形而上的追求,也是形而下的思考。它不仅仅是道德价值本身,而且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权利和责任。

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性、人格、人道为本位的知识意向、价值取向。教育恰恰是人文精神得以传播的重要途径, 教育应充满人文性。语文,这门基础学科,更应将人文精神作为重要内容贯穿于其中。语文学科在形成学生的独立人格达到“立人”这一目的上,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功能。小学阶段又是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时期,可是,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教育的异化、人文精神的失落。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就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探索和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本文从教学目标、教材、教学方法、课外活动以及语文测试等五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

一、在教学目标上突出人文主题

小学教育的过程是小学生思想、精神启蒙的过程,也是他们整体人格形成的过程。小学语文教育应深深扎根于小学生的这一过程中,全方位地影响小学生整体人格的培养与提升,启迪他们的心灵情操,拓展他们的心智视野,使他们更多更好地受到一种人性的、人文的、人情的教化。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要突出四点:

一是要着眼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语文教育,实际上就是学生精神培植的过程。关注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任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应善于抓住机会,启发学生对生命的价值进行思考和探讨,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在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等目标的同时,真正认识生命的价值,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无论是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还是对中华民族的复兴,都是至关重要的。

二是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美育使人的感性素质得到开发和提升,从而使他具有活泼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充分利用能直接唤起情感的某种具体环境,努力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学会欣赏美。语文本身就是一种语言艺术,有很强的感染力,它通过语言文字的生动描述把大自然之美、社会之美和人类创造的艺术之美再现出来,要让学生欣赏这种艺术之美。其次,我们要让学生由感受美、接受美、认识美,进而尝试着去创造美。如用美的语言表现美好的事物、表达美好的感情,用美的行为在生活中实现美的价值等等。

三是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语文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人格教育资源,语文教学过程则提供了丰富的人格教育渗透渠道。教师要把健全人格的培养潜移默化地渗透于语言文字训练的各个环节之中,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达到刻骨铭心的教育效果,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做人,做有爱心、不断进取、有高尚精神和有独立人格的人。

四是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个性。语文教育是最富有人性的教育,语文教师应该更加珍视学生生命个体的独特价值,尊重学生的人格、性情、爱好、习惯与兴趣等,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善于培养学生的特长,并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并根据自己的语言积累、生活积累与情感体验去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实现解放思想、解放情感、形成个性的教育目标。

二、在教材里挖掘人文内涵

小学语文教材里的文章涵盖着历史、地理、天文、哲学、美学等相关内容,浓缩了古今中外社会的、历史的文明精华。它们或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或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或渗透着美好的人性,或弥漫着温馨的至爱亲情。实行人文教育,首先就是要深人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材,准确把握教材中的人文思想和人文品格。在低段语文教材中韵文、儿歌、童话占有相当的比例,这些文章内容浅显,无需进行过多的讲解、分析。这一阶段,可以将侧重点放在挖掘教材蕴含的美学因素,让学生感受美、表达美,继而提升到创造美的角度上来。教会学生学会用审美的眼光对待生活,他们的一生收益将是更多的快乐。中高段语文教材内容涉猎范围广,语言相对含蓄深沉,情节相对曲折复杂。这一阶段,应该立足课本,放眼课外,为学生提供历史的、文化的智慧,展示高尚的情操、人生的哲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人文陶冶和培育。

三、在教学方法上贯彻人文精神

从目前语文课堂结构来看,教师依旧是主体,学生始终处在文本与教师讲授的被动地参与。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热情,同时也使学生丧失了课堂这一特殊载体的乐趣。为此,我们必须在自身素质与教学方法上作相应调整,着力寻求重构人文精神的优良教法。

就人文教育而言,其过程首先应是一种“感染”,它要求教育者在课堂上能以思想点燃思想,以平等造就平等,以宽容培养宽容。其次,它还意味着要发掘诱导学生精神世界中本身潜藏的自由精神,注重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此,可用发现法代替灌输法,重视问题的提出和发展,积极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思考、研究,使学生在发现中学会发现、学会研究。让激趣法进人课堂,教师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兴趣,还要不断地将学生的兴趣保留,留住了学生兴趣的课堂才是真正有活力的课堂。实施平等对话法,语文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师生之间是“学习共同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为师生平等对话过程。善用激励法,课堂上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于独辟蹊径,只求合理,不求一致,使学生思维始终处在自由活跃的状态。此外,学生的差异性要求我们给不同的个性以同等的尊重,从而找到适合学生个性心理的教学机制,“因材施教”正是这个道理。

四、课外活动彰显人文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目标,这反映了近年来语文教学改革的开放趋向,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必须靠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来实现;同时,学生道德品质、健康石牲、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又必须靠语文实践过程中的潜移默化、熏陶感染来实现。过去的语文学习,往往与生活脱节,与生存的世界脱节,把语言文字从活生生的现实世界中抽取出来、肢解,进行“纯粹”的学习,大搞文字游戏。走出封闭的象牙塔面向广阔的天地,在大自然中汲取无穷无尽的知识,在山川河谷中陶冶性情,这样一种美好的学习应成为我们的追求。真正拓宽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领域,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育体系。

五、语文测试渗透人文性质

第6篇:国学人生范文

元认知就是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认知过程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认知和控制。实验教学可以有效地激发初中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提高初中生的元认知水平。

由于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和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容易对直接的、新奇的、可演示的、可观的东西表现出强烈的兴趣;而且他们的兴趣广泛,但是缺乏持久性;好奇心和好动性强,但学习目的不明显,比较盲目。总之,初中生的元认知水平不高。实验真实、直观、形象、生动,具有目的明确、操作性强等特点,学生可以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满足他们的操作愿望。并且能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通过动手动脑,克服种种困难,最后获得实验成功,成功产生的兴趣和愿望会转化为一种热爱科学的素质和志向。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可以通过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提高初中生的元认知水平。

2 实验教学有利于同化初中生的认知结构

学习就是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同化新知识。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等过程,需要在认知结构中找到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相关知识,经过分析、推理等思维过程,使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而概括出新的规律性知识并重建认知结构。然后通过运用新规律,进一步检验、巩固新知识,并实现知识的迁移。

例如,在探究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且消耗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学生要猜测实验现象,要设计实验过程,并且要对各个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在此基础上对光合作用的概念、公式、实质的理解更加深刻,掌握更牢固,对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更加自如。

因此,实验教学在帮助学生提炼概括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同时,也引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分析推理、自我探索,通过对已有认知结构无法概括的新现象的全面分析,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转化,逐步实现认知结构的同化。

3 实验教学有利于创设认知情境 促进自主学习

实验教学提供学生认知材料,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创设了具体的认知情境,使学生有学习生物学的真实体验,能快速进入学习者和研究者的角色,开展自主学习。

实验的过程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因思考,并寻找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法等,能够培养学生独立观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会学生怎样与人合作、共事,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观察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的形态、结构时,学生一进入实验室就看到实验桌上单双子叶植物的叶片、茎的切片和种子,自然而然就会有探究的欲望。

第7篇:国学人生范文

当我们拿花送给别人时,首先闻到花香的是我们自己;当我们抓起泥巴抛向别人时,首先弄脏的也是我们自己的手。一句温暖的话,就像往别人的身上洒香水,自己也会沾到两三滴。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与人相处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个体,时时刻刻都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尤其是我们万里的学生来自各个不同的地方,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了一起,这是一种缘分,我们应该加倍珍惜,更应该学会与他人相处。

记得开学不久,班主任谭老师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脾气很坏的男孩,他爸爸给了他一袋钉子,告诉他,每次发脾气或者跟人吵架的时候,就在院子的篱笆上钉一根。第一天,男孩钉了37根钉子。后面的几天他学会了控制自己的脾气,终于有一天,他一根钉子也没有钉,他高兴地把这件事告诉了爸爸。爸爸说:“从今以后,如果你一天都没有发脾气,就可以在这天拔掉一根钉子。”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最后钉子全拔光了。爸爸带他来到篱笆边上,对他说:“儿子,你做得很好,可是看看篱笆上的钉子洞,这些洞永远也不可能恢复了。就像你和一个人吵架,说了些难听的话,你就在他心里留下了一个伤口,像这个钉子洞一样,无论你怎么道歉,伤口总在那儿。要知道身体上的伤口和心灵上的伤口一样都难以恢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控制自己,在生活中一定要让自己豁达些,因为豁达的自己才不至于钻牛角尖,也才能乐观进取。举一个例子,当你正在做作业或正在休息,你的同学突然一声大叫。即使这样,你是不是在责备他之前,保持冷静,让他先认识到自己的对和错呢?

古语说得好:“退一步海阔天空”。以宁静平和的心情去感化他人的浅薄行为,以高尚人格去感染别人的无理之举。那些慷慨付出,不求回报的人,往往容易获得成功。而那些自私吝啬,斤斤计较的人,不仅找不到合作伙伴,甚至有可能成为孤家寡人。要学会与人相处首先就要与人为善。如:关心他人,当朋友遇到困难的时候,主动伸出友谊之手;尊重他人,不去探究他人的隐私;不在背后议论、批评他人;善于和别人沟通、交流;善于与那些与自己兴趣、性格不同的人交往;对于错误要负起自己该负的责任等等。

第8篇:国学人生范文

同学们,每天我们都生活在学校这个大集体中,学校如同我们第二个家。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我们的朋友,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是我们的伙伴。看到整洁的校园,我们仿佛看到了同学们辛勤打扫的身影。但是,仔细观察,总能发现很多问题。校园的墙壁上,不知是哪位艺术家,硬是要在上面加几个黑印。有些小画家们,特别喜欢在桌椅上涂涂画画。草坪里,路面上也少不了垃圾的身影。试想,在脏兮兮的校园中,我们能快乐地学习,健康的成长吗?

那么作为东小的一员,我们要怎么来爱护我们的家园呢?有这样一个故事发生在我们的邻国日本。1945年美国为迫使,分别在广岛、长崎二座城市投下了二颗原子弹,使二座城市变成一片废墟,极少有老百姓幸存。60年过去了,为了纪念死于这次战争中的死难者,一百多万人聚集在广岛,举行纪念活动,时间是一天,一天过后,广岛的街头与平时没什么区别,地面保持干干净净,没有乱丢乱吐现象,不能不让我们敬佩。从这个故事中,同学们应该都发现了,要保持学校干干净净并不是难事。学校是我们的家,我们是学校的主人,学校的卫生要靠我们共同努力。只要我们不乱写乱画,不乱扔垃圾,不做校园卫生的破坏者。只要我们看到地上的垃圾都能弯弯腰拾起来,我们的校园肯定会变得格外的美丽。

同学们,虽然这些都是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但一举一动都包含着我们对学校的爱。只要我们携起手来,从我做起,爱护我们的家园,做一个学校卫生的保卫者,我们一定能把我们的东小装点的更加亮丽。

第9篇:国学人生范文

在讲授《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课程的过程中,我体会最深的就是国际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变化,以及深入了解国际经贸环境以及相关的国际事务对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性和意义。

当前世界处于一个较为动荡的时期,始于2008下半年的全球性经济危机还没有结束,其影响仍然继续发展深化,这种形势对我国的经济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目前全球的经济形势可以总结为如下几点:

一、世界经济总体保持复苏势头,但复苏进程不容乐观

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包括美国、欧盟、中国等在内的各主要经济体都采取了较大规模的经济救援措施,这些措施总体上发挥了积极作用,扭转了经济继续下滑的危势,使得全球经济基本上转入复苏或恢复性增长的局面。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在整个进程中,各国情况差别很大,形势不够均衡,新兴经济体整体表现良好,恢复势头明显,而美欧等传统发达经济体则问题较多,进展缓慢。

二、经济危机爆发后的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未来的世界经济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

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经济始终停滞不前,使世界经济也很难迅速恢复。在本次经济危机中,美国金融业的问题集中爆发出来,特别是过于庞大而又疏于监管的虚拟经济饱受批评。因此,美国也提出要改进经济模式,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基本上都放在了新能源等领域,但是这些是不是能够提供长期的增长动力还有待观察。

另一个重要的经济体欧盟,在本次危机中的表现也差强人意,自2010年以来又发生了严重的债务危机,希腊、意大利等国深陷其中,至今没有明显好转,严重拖累了欧元区和欧盟的经济复苏和增长,使世界经济的前景也暗淡了下来。

中国在过去的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经济一直高速增长,取得了巨大成就,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但是,目前的中国经济也存在一些问题,也面临改革经济增长模式的艰巨任务,而经济危机的爆发和发展显然为我们的调整增加了难度和风险。

三、经济危机爆发以来,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使国际贸易的发展受到不利影响

本次经济危机使国际贸易遭受到严重打击,2009年全球贸易额出现20%的下滑,是二次大战结束以来的最大降幅。当前,有些国家出于保护本国国内经济的目的,不断打压进口产品,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明显升温,各国间贸易摩擦也不断增加。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这种倾向是非常危险的,各国已经形成的一些经济联系将受到损害,不利于各国和世界经济的恢复。

四、气候变化和能源资源问题更加突出,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制约进一步增大

未来一个时期,气候变化和能源资源价格有可能进一步上涨,对全球经济发展可能的制约将进一步加强。

那么这种国际经贸环境对我国有什么影响呢?

首先,经济全球化将进一步深化,对我国仍然是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1、是全球经济一体化有利于我国充分利用巨大的国际市场扩大和稳定出口,为我国更多企业开创适销的外部环境;2、是有利于我国继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人才和管理经验,加速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其次,绿色产业在经历经济危机后迅速在全球兴起,为我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契机。这些绿色产业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只要我国抓住机遇,迎头赶上,就可以与新一轮全球产业调整步伐一致,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而且也可以从中培育出自己的新产业和新企业。

第三,世界经济的复苏和恢复进一步突显出我国扩大内需的紧迫性。目前世界主要经济提复苏普遍缓慢曲折,造成需求增长缓慢,使我国出口增长受到外需制约的境况短期内不会得到彻底缓解;同时,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面临的贸易保护措施呈现明显增多态势,因此,要继续保持我国经济平稳发展,就必须努力扩大国内需求,增强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