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物理的教学理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新课改 物理 实验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必须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转化,将学习过程从知识的被动接受向知识的主动获取转化。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在教授学生物理知识过程中,正确地演示和指导学生实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那么如何在新课改下开展实验教学?在此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1 认清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目前,我们的学生普遍感到物理“难学”,其原因之一就是物理实验教学还很缺乏,尤其是农村由于金费不足实验器材还不到位。而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他们非常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如日本初中物理的课时数只有75 课时,但安排的学生实验却有20 个,演示实验有130 个,并且绝大多数都是研究性实验,基本形成以实验为中心的课堂体系。可见,他们的学生在实验方面得到训练和能力培养比我国的学生多得多,他们学生的实验心理素质比我国中学生强。可喜的是我国相关教育部门已经充分认识到这点,所以在当前我国中学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再次强调了实验教学的重要位置并且落到了实处。如国家花大力气为农村学校免费完成了实验室建设和“农村四配套工程”等,国家的重视程度我们有目共睹。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与时俱进,除了完成书本上的指定实验以外还必须研究教材中哪些地方学生感到抽象、容易混淆、接受困难,并结合教学实际,研究解决的方法,努力开发一些直观的演示,同时在教学中引进近代物理学的某些思想方法和现代科学的新成就。这样就能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使学生的眼界更加开阔,更容易接受。例如“分子间作用力”的演示,可在两只乒乓球间夹上一段弹簧,球的外侧套上橡皮筋,平衡时,引力等于斥力;增大球距时,引力大于斥力;缩小球距时,引力小于斥力。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更多地拓宽了学生视野丰富他们的想象,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摆正实验理念,从“讲实验”、“看实验”转轨到“做实验”、“想实验”
目前多数学校的实验教学仍是传统教学模式,它注重间接掌握知识的讲授教学,侧重教师的演示实验,对学生的要求只限于了解实验目的、会用实验仪器、记住实验数据、会写实验报告。
学生分组实验也是教师设计好后让学生在实验室去操作验证实验结果,有的甚至是教师在黑板上从开头讲到结束,学生根本不动手,只观看和硬背实验结果、实验步骤。做实验变成了讲实验,教师是实验的主体,学生成了实验“观察者”和“验证者”。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创新教学所要求的能力,不仅仅是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应用能力,而是对已有知识的整理和改组能力,对未知知识的探索和发现能力。这些能力是在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它强调直接经验的重要性。实验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能力和对知识的改组能力,要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验过程,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领域、寻找新知识,达到培养“探索者”和“发现者”。
实验教学要适应新的教学理念和人才发展的新要求,物理实验应改变教师讲实验,学生看实验的传统模式。让学生成为实验教学的主体,自己设计、自己组织、自己操作,最终由学生得出实验结果的做实验,让学生成为实验的“操作者”和“设计者”。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从失败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获得新知识和培养能力。教师在思想上要正确转轨,摆正实验教学理念。使实验成为学生的实验,自己成为学生实验的参与者和协同者。给学生创设探究和发现问题的情景;多给学生营造问题空间,让学生有思考的欲望。
3 抓住实验要点,掌握知识规律,提高学生实验技能
新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同时并不放弃学生的学习结果。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两者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没有谁轻谁重。强调学生自主实验,重实验过程、能力培养,也注重传统实验教学中的教师引导,从实验中掌握知识规律的教学优点。
【关键词】初中物理 力学 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0.062
受到我国较为悠久的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当前我国初中阶段在物理学科教学过程中采取的仍然是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机械记忆,基本上变成了学习机器和记忆机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不足。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教学理念发生改变,教学方式也在逐渐创新。针对初中物理学科而言,新课改对教材进行了相应的改变,教学理念也逐渐趋向于学生的主体性,教学过程中学生越来越主动,学习兴趣也就自然浓厚。初中物理教师应该抓住新课改的契机,将自己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跟上新课改的步伐。力学是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分支,对于力学的研究一直是物理学家倾注心血的事业,这也表明了力学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当前我国物理教学是从初中开始,初中学生刚接触物理,对物理基础知识的了解几乎为零,这也给教学增加了难度。力学不仅仅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也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力W教学必须要予以重视。相对而言,初中力学传授的知识大多以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为主,这些知识点在初中阶段的难度不大,对于学生而言较为容易掌握。笔者意识到力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在本文重点分析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关于力学教学的内容,尤其注重在新课改下的力学教学。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改理念强调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尤其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参与性。当前我国物理教学起步较晚,导致了初中物理教学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基础知识较差。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教学也就应该从基础出发,勿急于求成。初中物理教学内容中,力学所占的比重较大,即便是在考试试题中,力学也占据着一席之地。因此初中物理老师要意识到初中物理力学的重要地位,在教学中对力学多一分重视。当前初中物理力学教学中,学生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也较差,导致了学生学习喊累,老师教学也喊累的现象屡屡发生。事实上,初中阶段的学生不应该有应试压力和升学压力,教学也该用轻松愉快的心情对待。因此初中物理老师在教学中要能够改正自己的观念,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表现为在教学中,老师要放下自己的架子,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教学中多一些互动。
二、引导教学,激励学生大胆思考
传统模式下的教学以学生记忆知识点为主,老师将所有的知识点都讲得清清楚楚,之后为学生勾画重点,学生进行背诵。这样的教学是填鸭式教学,对学生的成长不利。物理教学尤其是力学教学是需要学生的参与的,更需要学生在学习力学的过程中多思考,而老师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没有思考的空间和机会,那么教学效果也就较差。因此在新课改理念下,初中物理力学教学应该以引导教学为主,老师引导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大胆思考。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能够和学生建立比较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知识点不能完全讲述,而是要能够给学生留下悬念,让学生进行思考。或者是在教学中留下课后作业,课后作业的形式可以是做习题,也可以是进行实践活动,完成形式也多样化,可以是个人完成,也可以是由小组完成。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只能进行独立思考,也就给学生提供了思考的机会。在课堂上,老师不仅要设计教学内容,也要精心准备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都要带着一定的目的。比如在课前提问是为了引入本堂课的知识点,在课程中间提问是为了让知识点更深一层,在课后提问是为了总结课堂教学。通过提问的方式可以使得师生多了一些互动 的机会,也可以给学生思考的余地。
三、教学贴近生活,使得学生易理解
物理学来源于生活,牛顿因为落下的苹果砸了头而发现地心引力,正表明了物理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物理学的理论来源于生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也要回归生活,把力学相关理论结合生活进行教学。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相关的知识点,尤其是难以理解部分定律。这就需要老师将定律内容进行合理生活化,教学贴近生活,学生理解起来也就较为容易。比如在讲自由落体运动时,光是讲理论,学生难以理解,老师可以运用生活中的一些常见事物进行描述,比如苹果为什么会落地、雨为什么从天而降、水为什么往低处流等。这些东西都是学生生活中十分熟悉的,老师将物理学理论和这些生活常识结合起来,学生理解也就相对较为容易。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将手中的物体举起来,随后放开手,观察该物体的动向。如果是有风的天气,老师要让学生观察在室内扔下一张纸的运动轨迹和在室外扔下一张纸的运动轨迹,并让学生讨论其原因,之后由老师进行总结。这就是在教学中将力学理论结合生活进行讲解,在具体描述过程中多借助身边的工具,这样的教学才能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学习起来也才不会那么吃力。
四、多实践、多动手,提高教学效果
物理中涉及到大量的实践动手内容,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实践、多动手,老师也在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创造实践动手的机会。部分实验可以在学校物理实验室完成,但涉及到一些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的较为简单的实验,老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时间甚至回家之后完成。比如在讲惯性定律时,老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后实践作业,即在光滑的桌面上铺上A4纸,纸上放置一支笔或其他质量较轻的物体,随后迅速将纸抽离,察看纸上物体的位置。或者是由学生回家后询问家长为什么汽车在踩了刹车之后仍不能立即停止运动的原因。在经过这样的课后作业后,老师在课堂上讲惯性定律,学生也就能够很快理解。
【关键词】合作学习 初中 物理教学
合作学习主要是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每个组的成员之间讨论交流,直到达成共识,然后把学习成果汇报给老师,最终以团体成绩作为学生的评价标准。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合理的开展学生合作学习,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快的达成教学目标,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合作学习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开展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应该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应该精心的设计讨论问题,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比如在学习浮力之前,先引用曹冲称象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的问题要难度适中,不能太过于简单,也不能太难,让学生摸不着头脑。另外设计的问题要从多角度考虑,让学生能够发散思维,多角度考虑问题。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密切关注学生讨论的动向,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例如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出现分歧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思考产生分歧的原因,怎样才能正确的解决问题等。在学生开展讨论完成之后,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思维拓展,根据所学知识进一步延伸,锻炼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真正的主体还是学生。学生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明确分工,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去,切忌让每个小组只有两三个人讨论,其他人不参与。因此,要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问题讨论中去。
二、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学生目标不明确
在开展合作讨论的过程中,有的学生虽然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去,但是讨论的问题漫无边际,跟学习无关,这样的话不但没有达到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对学习起到负作用[1]。
2.教师参与度过高
有些教师在布置完讨论任务后,还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没有让学生自由的发挥,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合作讨论的初衷,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维的拓展都有不利的影响。
结语:
在开展合作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掌握正确的方法,充分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及时发现合作讨论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做出整体安排的一种构想,即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对教什么、怎样教、达到什么结果,所进行的策划。教学设计要在分析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分析学生实际、分析教学环境与资源的基础上,完成确定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实施教学评价,编写教学计划等一系列的具体工作。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设计应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努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处理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主动探索意味着学生不仅自觉地参与,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过程,而且对未知世界积极主动地探求。因为物理创新教学是从实际问题切入的,因而要求教师不仅对本专业的知识有精深了解,而且要对学生的实际生活需要和认知能力有深入了解,为他们设计适宜的问题情境和探索方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二、把握好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无论多完善的教学设计都会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变化、调整和丰富,都会在师生的交流互动中生成和发展出许多新问题、新成果。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改革,应当贯彻“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这一思想,它要求营造出民主的、平等的,为学生所接纳的,富于创造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参与多种活动的积极性。新教材中所体现的开放性还要求我们打破传统的分章节,按课时的教学模式。不求课堂45分钟一定要得出什么结论,要将某些问题留给学生课后去探索。也不能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而要将课堂引向家庭、社会和自然,利用更为广泛的教育资源,把小课堂向大课堂发展。不局限于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和公式,不局限于多少个知识点。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注意科学技术对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所起的作用,使生活、社会、自然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索现象的场所,使课堂成为交流讨论、解决问题的阵地。为了适应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也可以是多种形态,如实验探究式、主题活动式、调查研究式等等。归根到底,要便于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三、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
关键词:生本理念;微课;物理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0-0245-221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0.086
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生本理念其核心涵义为“在教育教学中,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生本理念要求在教育活动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然而传统的教学设计和方式相对落后,缺乏相应的教学深度和广度,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无形中阻碍着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微课”教学逐渐走进教育工作者的视野,并在教学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基于生本理念的微课教学
(一)生本理念
郭思乐教授指出生本教育就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1]为旨的教育。生本教育理念以生命为本,认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为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深度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教学活动不仅是文化的传递更是认知能力的培养。
生本理念体现了教育教学中的科学发展观,它要求构建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必须真正从学生的需求出发。
在教学中生本理念提倡教师要“无为而治”,教师在课堂上要“不作为”,让学生充分施展才能,让学生有所作为,这样学生完成了学习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也就迎刃而解,授人以鱼同时也授人以渔,教师的课堂角色必须要有转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倡导学生决定自己的学习进度,自己安排自己学习的时间。
学生的自主学习是生本教育课堂中的重要环节,它的成败决定着课堂质量,决定着教学目标的达成,所以在教学中做好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和管理至关重要。微课教学的模式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平台,学生可以通过微课教学决定自己学习的进度,对于知识的重难点可以重新自己安排自己的时间再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这绝对不是解放教师,减轻教师任务,事实上不仅没有减轻甚至加重了教师负担,需要教师谦虚和不断学习的态度。
(二)微课
微课的概念在不停地发展和改进,目前一般认为,“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2]
微课教学将传统的课堂知识体系打破,将知识点进行细化、形象化和透彻化。将完整的知识体系细化成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包括教材解读、例题精讲、考点归纳,甚至是方法传授和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它有效地补充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微课教学由美国新墨西哥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创造,一提出就受到国内外的追捧。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创立了风行于美国教育领域的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可汗学院(Khan Academy),成为世界上成功运用微课教学的典型代表。
然而,国内微课的发展尚处于萌芽阶段,还仅停留在资源的开发与探索阶段,没有得到大规模的普及。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物理教师,明显地感受到了微课教学在实际应用上的困难,一是教学模式改革困难,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存在巨大惯性,改革起来比较困难;二是硬件和软件的不足,大多数学校,尤其是三四线城市的乡镇、农村学校,没有专业的设备,也缺乏相关的设想和处理技术;三是物理作为中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在国内的微课教学设计和研究还较少,没有完善的参考模式。
二、 基于生本理念的微课设计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教师在微课的设计商都有自己的特色。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Walter Dick和 Lou Carey将教学看成一个具有反馈的系统,提出了著名的ADDIE模型,在不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微课教学作为一种教学过程,当然可以采用 ADDIE模型来进行系统化设计。根据ADDIE理论,可将微课设计分为以下几步。
(一)A(Analysis)――分析
教师要分析学习者的特点包括学习者的学习能力、知识层次等,从学生角度出发,根据学情重点分析教材内容的重难点,大胆取舍教材内容,凸显物理学科的特点。正确的分析为微课教学的设计指明前进的方向。
(二) D(Design)――设计
包括微课教学中具体表达主题内容的选择、微视频的大概设计思路。此阶段要明确教学目标,明确通过观看微视频,想让学生学到什么,学生可以学到什么;妙用平常物件,创新科学实验;明确教学知识类型所对应的微课类型,如列题讲解是讲授类,实验展现是演示类等。
(三) D(Development)――开发
此阶段就是微课教学的具体制作阶段,包括微课教学制作方式、工具的选择,视频的录制过程、音频的录制过程、视频的处理与后期加工等。
常见的制作方式有PPT 演示文稿和实录等,为了提高微课教学的效果也常使用多种方式混合设计开发。
在开发过程中一定要时刻谨记以学生为本,从学生视角出发,言简意赅地表达微课教学所要呈现的教学内容。微课要做得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审美层次,恰到好处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注意力,达到生本理念。 [3]
(四) I(Implement)-实施
这一阶段是微课教学设计的应用阶段,应用策略可以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使用阶段。
课前微课教学注重预习和自习,也包括相关知识的补充,如物理学史等。重点在学生自主学习,同时还要注意教师与学生的交互。
课中微课教学有新课导入、知识理解、练习巩固和小结拓展等。
课后微课教学有典型例题精讲、重难点讲授等。
微课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微课教学模式时间短、知识点小易于学生的复习,非常利于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定进度、有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充分体现了生本理念。
(五) E(Evaluation)――评估
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估,一是学生反馈,从多角度了解学生所学情况,完善微课设计;二是教师交流,与同行多交流发现微课设计的不足,帮助自己设计与开发出更加适合学生的、能够促进学生思考与自主学习的初中微课设计。
三、 基于生本理念的微课设计需注意的问题
(一) 安全问题
物理学科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实验性强;在拍摄实验类微课,实验者一定要注意安全问题。
(二) 规范性性原则
物理学科是实验性学科,在各项实验操作都是教学的重点,在拍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如垂直读数,用镊子夹砝码等。如果操作不规范将会起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三) 视频时长与大小
微课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不同就是微课教学时间短,易于传播,因此,微课视频时间不能长,言语要精炼,还要注意视频格式方便用于网络传播,充分发挥信息时代的优势。
(四) 内容要精准
微课教学模式将原本完整的知识体系分解成独立的知识点,划分要清楚明确,更要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四、对未来发展的展望与思考
生本理念是目前国内主流的教学理念,微课教学是近年来国内外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是信息时展的必然结果。
教师在“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物理微课教学,不再像传统的教学方式那样,仅仅只是灌输给学生知识,而是通过巧妙地设计一些教学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鼓励学生极地主动参与、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通过微课营造积极、和谐具有吸引力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微课教学的快速发展依赖于现代社会的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无线网络的广泛应用、手机等智能设备的普及以及设备平台的不断升级。微课教学正逐步与我国基础教育相互配合、相互影响,在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发挥其特有的优势,不仅增加学生学习物理课程的兴趣,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课程的效率,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前景一片光明,但是道路很是曲折。微课教学起源于国外,与中国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教学模式相去甚远。微课教学所倡导的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与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学习模式差别很大,甚至截然相反,不符合中国教师的教学习惯和学生的学习习惯,还需要探索和发展符合中国特色的微课教学模式。
[1] 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 胡铁生,黄明燕,李民等.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
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
[3] 胡铁生.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
2011(10):61-65.
Physics Micro-class Teaching Method in Junior High Schools Based on Student-oriented Theory
ZHANG Jing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00, China)
关键词:创新理念 物理教学 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著名的学者钱学森曾经说过,我们不能人云亦云,科学精神中最重要的就是创新。在现代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应该善于激发学生们的兴趣,丰富学生们的感情,坚持以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意识为主,改变老师讲课,学生被动接受的单向信息传播方式。
一、初中物理教学面临的困难
新课改对初中物理教学的标准做了重新规定,提出全新的课堂教学理念。新课改,更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和科学探究精神;转变物理学科的本位观念,提倡多样化学习方式;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学科渗透。所谓创新理念就是通过用新方法、新思维、新手段带来巨大的冲击,使教师和学生感受前所未有的震撼与兴奋。同时,新课改也为广大教师工作者带来诸多困难。比如:大量增加的探究式内容,教师们该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课时进行讲解;如何处理好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习之间的关系;物理要走向社会,教师该如何把握物理知识的难度;如何使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既能提高学生们的成绩,又能培养学生的能力等。面对这些困难,物理教师感受到了了压力与不适,困惑与迷茫。解决这些困难的有效途径应该是加强创新理念教学的意识。
二、如何加强初中物理教学的创新理念
1.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传统的物理教学往往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学生被动的接受,仅仅靠一些简单的、机械的板书和作业,难以达到教书育人的效果,很多学生觉得物理知识枯燥、乏味、单调,甚至产生厌恶。教师要想改变这个现状,首先要将学生变为课堂的主体,鼓励学生全员参与,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活”起来。把课堂还原给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而且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渠道和措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主动去学习、体验、探索、发现、创造,从中获得学习的兴趣,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教学效果达到最佳。比如在做物理实验时,可以利用一些魔术表演,让学生们利用所学知识揭开魔术之谜。例如:将一张纸盖住装满水的纸杯,然后倒置,水不会洒;装满水的纸杯烧不着;将蜡烛固定在水里,可以燃烧;制作简易的金属丝电话;十字路口的红绿灯装置等。相信这些实验,学生很容易便会产生兴趣,鼓励学生大胆的猜测、创新,不断地推出自己的“小发明”,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不断进步。
2.情境教学,帮助教师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内在动力。一般来说,初中的学生最活泼好动,物理知识相对抽象难懂,如果只是单纯的理论和书本知识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只有学生对物理知识产生了兴趣,才会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才会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思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非常必要。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一栋房子由于短路造成了失火,同学们可以根据这个情境制作一个小品。有一个同学扮演房子,另外有几名同学分别扮演帮忙扑火的群众。其中一名同学端着一盆水想要直接把火扑灭,另外一名同学提议先把电闸关上,谁的做法正确呢?可以根据这个情境,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帮助救火的“群众”解决难题。相信通过这种方法,同学们一定会对电流这部分物理知识记忆深刻,引发同学们物理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3.重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就是利用丰富逼真的图片,生动形象的动画效果,优美动听的音乐以及虚实结合的实验场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求欲望和创造性思维。多媒体的应用,为课堂增添了很多乐趣,提高了教学效率。首先,初中物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多媒体技术与物理实验的整合,弥补了实验的不足,突破了常规实验的局限性。因此,我们更应该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对那些较为复杂的、难以观察的实验进行多媒体模拟,并与常规的实验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更有助于学生形成概念,发现规律,获得新知,提高其文化素质和实验技能。其次,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的信息容量。对于物理中的概念,定理或者复杂的图形,比如杠杆、滑轮、电磁学、光学中的反射、折射等概念都需要用到十分复杂的图形。传统的教学,老师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在课堂上画图、讲解,并且图形不很规范,既浪费了时间,也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多媒体技术具有较大的信息储备容量,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将传统的板书做成课件,不仅节约了时间,而且使板书清晰完整,使得整个教学过程顺利流畅。最后,多媒体技术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资源,现代网络的开发与应用已成为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信息资源。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我们在肯定这种辅助教学的形式时,另一方面也要在教学过程中避免产生误区。其一,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不可取代,它是物理理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理论运用于实践的桥梁。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让学生亲自观察,操作,养成科学的研究方法。如果遇到不能进行的实验,再利用多媒体进行模拟,这也是可取的。其二,多媒体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不能过多使用。多媒体教学应该本着以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为宗旨,与教师教学有机结合,一方面发扬传统物理教学的精华,另一方面合理利用多媒体,不可多用,更不可抛弃现代技术的优势,一味赶时髦,摆架子,一定会顾此失彼。
4.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应给学生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和防御心理。作为教学工作者,应该尊重每一位学生,不能仅仅关注那些基础较好的学生,相反地,应该给予基础较差的学生更多的关怀和帮助。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应该认真倾听并且耐心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如果学生回答不当,老师应提出中肯的建议,切不可严加指责。课间,教师应该与学生多多进行沟通,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们只有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才能更好的融入到物理知识的学习当中。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的教育需要创新理念为指导。一个人素质的高低不是看掌握知识的多少,重要的是其思想是否先进,是否具有强大的创造力。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吸取现代的教学思想,不断探索适合现代教育发展的教育模式,为培养创新性人才努力。
参考文献:
[1]孙俊.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J].教师,2010,(8).
关键词:生本教育;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教学实践
生物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的一门重点学科,其抽象性强的特点使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时会有一定的困难。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将其中的主要教学内容倾囊相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大部分时间都被教师用来讲课,而使学生缺少了思考与消化的时间,这对于学生思维与兴趣的发展十分不利。因此,在新的教学背景下,教师要遵循生本教育的理念,在关注学生的前提下进行课堂教学,进而真正地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
一、巧妙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在生物课堂的教学中,好的导入方式会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有助于学生发挥出自己的能力,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教师要密切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导入环节,将学生更好地带入课堂的学习情境中。
例如,在教学“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这一节的内容时,我便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出示了农民伯伯辛勤劳作的图片,并让学生联想一首古诗,学生看到这个情景,很快就想到了《悯农》,在学生齐声诵读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后,课堂气氛变得活泼而热烈,我便趁机教育学生要珍惜粮食,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并提出疑问:“农民想要有个好的收成,他们就要辛勤地给庄稼松土,也就是锄禾,这是为什么呢?”经过之前的渲染与铺垫,学生在听到这个问题后,他们都十分积极地思考着,并提出了“植物的根如果缺氧就无法进行正常的呼吸,就会导致死亡”这个观点,进而我引出了教学内容。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有效的互动使得教学开展得十分顺利,取得了良好的
效果。
二、引导探究,启发学生思维
新课程改革不仅使课堂教学的模式发生了转变,也改变了师生在课堂上的地位与角色。教师不再是课堂上的领导者,而是要作为主导者,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在生物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多种多样的问题,那么教师就要及时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其进行合理的指导与点拨,以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其可以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并能真正地解决难题。另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探究,使其在学习与探究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也为高效教学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先天和学习行为”这一节内容时,我就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一个视频短片《动物的行为》,让学生仔细观察短片中出现的动物。我为学生出示了几个问题,让他们通过合作讨论的方式交流:①视频中的动物有哪些?它们都在做什么?②生活中你还关注过哪些动物的行为?③这些行为是动物生来就会的,还是它们通过后天的学习而获得的呢?通过提出这三个问题,学生在观看短片时也十分认真,并一边观看一边思考记录着,有效地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在合作与讨论中,学生的答案不断完善,他们也逐渐明白了先天与学习行为的概念,从而使得课堂教学的效果得到了保障。
三、先学后教,培养学习能力
好的方法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时,教师要贯彻“先学后教”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先通过自主学习初步获得知识,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适当的教学,帮助学生答疑解惑,从而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印象深刻,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上保证课堂的教学质量,进而构建出高效的生物课堂。
例如,在教学“传染病及其预防”这一节的内容时,由于大部分的学生对传染病的内容知之甚少,使得谣传此起彼伏,我便先让学生自主学习这部分内容,在安静而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都有了很大的收获,他们的心灵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然后我再通过提问的方式检验学生的自学成果,并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通过这样以学定教的模式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了显著的提升。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我还让学生回家扮演“小老师”,将所学的内容讲给家长,既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内化,也可以让人们科学地看待传染病。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贯彻生本教育的理念是必然趋势。教师在初中生物的教学时要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通过巧妙的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探究,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并采用先学后教的模式培养学生的能力,从而使得课堂教学真实而有效,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一、物理概念教学过程中常出现的一些问题。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发现一些学生能流利背诵物理概念,但在具体的运用中却常常感到束手无策或发生许多错误。对于有些学生来说,同一章知识时而能听懂,时而却又不懂;对于同一个知识点,上课感觉听懂了,下课却又不会运用其分析、解决问题;感觉学习了很多物理知识,但物理知识的框架和知识内在联系却不能明晰和建构,不能很好地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了弄清楚上面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从物理概念的教学中寻找答案。
1.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的问题。教师试图通过让学生多做练习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而学生往往也只注重背定义、记公式、做练习,而忽视了自身对物理概念的深入理解。其结果势必导致丰富的物理概念的内涵被形形的物理符号所淹没,而教学中学生真正需要取的“真经”——物理概念的深层意义却被搁置了。这种舍本逐末的学习方法,使得学生在运用概念分析、解决物理问题时,自然会感到束手无策或发生许多错误。
2.从学生学习物理规律的过程来看,一般要经过物理现象认识—实验—概念—规律(理论)这个过程,而物理概念则是最终认识物理规律的基础,因为物理规律反映了物理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根本意义。例如:若学生没有对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等一系列概念的认识,就不能形成对欧姆定律乃至整个电学规律更深层的认识。另外,由于学生在学习物理概念前,已在生活中积累了与物理概念有关的感性经验,而有些从经验中形成的观念就已经是错误的或片面的了,这种错误认识就会干扰正确概念的形成。例如: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一斤铁比一斤棉花重;整瓶醋的密度是半瓶醋的密度的两倍,等等。诸如此类,如果这种错误观念没有因物理概念的正确建立而排除,那么受错误观念的影响,自然就会出现似是而非时懂时不懂的现象。
3.从学生形成、理解和掌握概念的过程来看,它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认识过程,需要经历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而最终要认识清楚概念则需要学生自我调节思维,分析整合信息,并进而比较归纳,从而建立起研究对象正确清晰的表象。而理解学习概念的过程,正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过程。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培养学生理解概念的思维过程,无疑会导致学生难以深入理解概念,难以建立思维体系。另外,加之在学习物理概念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常会将一些本质不同,但表面相似的概念混淆。例如:对温度、热量、内能三个概念常会发生混淆。正是这些原因导致很多学生上课听懂了,而课后却不会分析具体问题。
二、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帮助学生准确、深入理解物理概念并成功建构物理概念?
1.明确建立概念的事实依据,创造学习物理概念的环境。
要认识一个新的概念,应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从现象到本质。所以我们在讲新概念前,必须首先给学生创造一个适应教学要求,借以引导学生发掘问题、思考问题、探索事物本质属性的物理环境。常用的办法有:
(1)大量收集生活中与所讲概念有关的事例,利用学生积累的生活经验,用身边常见的现象作直观的比喻,正确引导感性认识,通过类比理解新概念。例如:讲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时,可举盛满黄豆的容器里还可以盛下大量沙子的例子。在讲授“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时,可举水流、水压、水渠中的障碍物的例子。我们将电流比喻为水流,电压比喻成水压,电阻比喻成渠道中的石头等障碍物,不论渠道中有水无水,水流急缓其障碍物的多少都不变。在讲授“固体、液体和气体分子结构”时,由于该内容比较抽象难懂,因此我作了这样直观的比喻:固体分子运动,与同学们做课间操的情形相似,每个学生都在一定的位置附近运动,但其运动的范围不大,并不破坏整个队列,因此能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液体的分子的运动,与课间操整队以前的情形相似,每个人都可以在人群中穿来穿去,但所有的人都没有离开操场,即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的形状;气体的分子运动,则与做完课间操散队后的情形相似,每个人不但可以随便走来走去,而且可以自由出入操场,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通过这样的比喻,使抽象的概念变得比较直观具体,学生就能理解得更透彻了。物理现象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只要我们留心观察与思考,像这样的比喻随时能找到,举不胜举。
(2)通过实验,为概念提供科学依据。运用实验来展示有关的物理现象和过程,不但较之学生在生活中所感受的要深刻和典型,而且创设的情境愈新颖生动,就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生动地思考。例如:讲大气压的概念时,教师可将一个剥去外壳的熟鸡蛋置于较蛋稍小的玻璃瓶口上,鸡蛋停在瓶口上不动,然后拿去鸡蛋,将酒精棉花点燃后投入瓶内。燃烧片刻,学生们会惊异地看到鸡蛋被瓶子吞入。而这种新奇的实验现象,定会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同时也为概念教学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2.激发认知冲突,认清概念的实质。
学生在学习物理时,往往受已有生活经验的干扰而形成错误的认识。例如,在力和运动的关系上,认为物体受力才运动,不受力就不动;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快;摩擦力总阻碍物体运动;上浮的物体比下沉的物体浮力大,等等。教师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分析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学知识发生冲突,从而认清概念的实质。
3.进行思维加工,深入理解概念。
概念是对物理现象、过程等感性材料进行科学抽象的产物。所以如果教师只通过举例和实验提供给学生感性材料,而不让学生参与思维加工活动,那么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就只会停留于表面。因此,还必须引导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综合等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进而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属性,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概念。例如:在密度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醋的密度为例。首先测出一瓶醋的质量M■和体积V■,再将这瓶醋分成不同体积的若干份,并测算出每份对应的质量和体积。有了实验数据,再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加工,最终我们发现M■/V■=M■/V■=…=M■/V■=恒量。于是,可初步概括出同种物质的质量比对应的体积,比值为恒量。它表征了物质具有的一种性质——密度。
4.把握好概念教学中循序渐进和概念及时应用的原则。
在物理概念教学中要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这不光是学生认识能力发展规律的要求,而且这是由物理概念本质性质决定的。对于绝大多数物理概念来说,我们都可将它们划分为一次性构建完成的概念和逐步建构完整的概念这两种类型。例如对物体质量和密度来说,它们属于可一次性建构完成的概念。而对于力的概念的深入理解,这就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初中阶段我们只讲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而高中阶段有关“力”的概念就在原有的基础上加深加宽了。高中阶段进一步把力和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联系起来,指出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强调力的矢量性,由重力到弹力、摩擦力,进而到万有引力。由力学中的常见三种力到热学中的分子力;由电场力到磁场力;由宏观上的引力到微观里的核力;由物体直接接触相互作用产生的力到物体与物体不直接接触而通过场发生相互作用产生的力。对这么多有关力的概念的理解我们只能依据教材,依据学生认识规律逐步加深。如果试图在学生刚接触力的知识时就过早地要求学生对力的概念有全面透彻的理解,就会违反循序渐进的原则,导致事倍功半,欲速则不达。概念初步建立后,应及时给他们提供运用概念判断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锻炼机会,让他们把抽象的概念再返回到具体的物理现象中加以验证。这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会逐步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摘 要:在传统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长期以来,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体现。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模式发生了转变。初中物理课堂逐步融入了“生本教育”理念,展开了“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生本教育理念;初中物理;有效教学
生本教育理念是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通过运用生本教育理念,可以重新定位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在课堂中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并在课堂的实践中得到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
展。本文将从生本教育的理念出发,对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提出以下观点。
一、制定预习计划,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初中物理是一门科学探究性质的学科。在上课前,教师可以通过制定预习计划,让学生对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进行初步的了解。通过课前预习,学生不仅可以在课下进行自主学习,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除此之外,学生在课前通过充分的预习,可以对课堂的重点、难点获得初步的掌握,这有利于学生在课堂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并与教师产生互动。通过课前预习的方式,学生可以有效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并成为课堂的主人,使生本教育理念在初中物理课堂得以落实。
例如在进行《平面镜成像》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预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平面镜,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属于平面镜,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了解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同时这节课的实验所需的道具相对比较简单,因此可以在课前预习过程中鼓励学生运用玻璃板、蜡烛、白纸等进行自主实验,了解平面镜成像的过程。通过对《平面镜成像》内容的预习,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例如“像与物大小有什么关系?”“你认为平面镜后面还有物体吗?”等问题与学生进行交流。由于学生通过预习对实验过程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W生可以参与到课堂实践的环节,
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开展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在课堂进行自主探究
初中物理是一门科学探究性质的学科,因此在生本教育理念下,教师应弱化对理论的讲解和习题的练习,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自主探究。通过自主探究,不仅能提高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参与度,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例如在讲解《摩擦力》这节课时,教师可以从生活现象入手,从“推箱子”等生活经历进行思考,让学生分析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教师可以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给每组学生准备弹簧测力计、砝码和粗糙程度不一样的木板,让学生自主探究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学生可以通过控制变量法,逐步推测出压力、粗糙程度等因素是否会对摩擦力产生影响。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设计表格,记录测量数据,然后小组内进行讨论,并得出实验结果。当小组探究结束后,教师可以让每组学生总结发言,汇报自己小组的探究成果。教师最后再将实验以正确的方式演示,然后向学生公布最终的实验结果,并指出部分学生实验的不足之处,以便于学生改进。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并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组织拓展活动,培养学生的物理实践创新能力
物理是源于生活的一门科学。开展初中物理课程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为了教授学生物理知识那么单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课本知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还需要结合课本知识,拓展学生思维,将物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并在拓展思维中不断提升学生的物理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例如当学生学习完《平面镜成像》和《光的折射》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制作万花筒。在学习《简单机械》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杠杆、滑轮的一些知识,制作生活中一些省力的小工具。这种拓展活动不仅可以在课堂进行,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下进行自主实践。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初中物理课堂的生本教育理念得以顺利实现。
本文从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鼓励学生在课堂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物理实践创新能力三个方面,对如何在初中物理课堂开展生本教育理念教学进行了研究。希望通过本文,可以让生本教育理念更好地与初中物理教学相融合,让物理课
堂更加精彩,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