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研究结题报告范文

研究结题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研究结题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研究结题报告

第1篇:研究结题报告范文

⒈结题报告的一般格式

研究性学习的结题报告形式多样,有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等,但基本格式大同小异,一般由标题、摘要、研究背景、正文、参考文献等部分组成。

⒈⒈标题

标题是课题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在整篇论文中起“画龙点睛”作用。标题名称要注意以下几点:⑴引人注目。题目要新颖,醒目得体,能准确表达研究内容,恰如其分地反映课题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切忌“体会” 、“浅谈” 、“管见”之类用语,否则显得肤浅、俗气。⑵简练明了。标题字数要少,直奔主题,使人一目了然。若标题偏长,可增设副标题。⑶便于分类。标题要表明研究的主要变量,能看出研究内容的学科范围和课题类型。

⒈⒉摘要

摘要是课题研究的内容提要和研究成果的简短总结,能直接说明研究的问题、方法、过程和主要结论。使读者看了摘要后能了解结题报告的概况,以决定是否值得阅读全文。摘要撰写要短小精悍、准确完整、严谨流畅,一般不要越过300字。

⒈⒊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又称提出问题、前言、引言,这是研究报告的开头部分 ,其重点是提出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说。引言的逻辑结构为:阐述问题的前后联系提出研究问题形成研究假说。其主要内容:⑴介绍研究背景和目的,阐述前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尚未解决的问题及研究进展。⑵简介本课题的研究方法。⑶概述本课题研究成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⒈⒋正文

正文是研究者表达研究成果和研究过程的主体部分,在研究报告中占绝大部分篇幅。要求详细阐述本课题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过程,说明产生结果的条件及相关因素,对一些不容易了解的地方要给予明确的解释。正文主要包括方法、结果和讨论三部分。

⒈⒋⒈方法

研究方法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之一,其主要内容包括:①对课题出现的主要概念的定义与阐述。②研究对象的条件、数量、取样方式及研究的时间安排。③各变量间的关系分析。④研究的操作设计与研究成效的比较方式。这部分内容与方案设计中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基本相同,其实就是将设计方案在研究实施中的调整说明[2]。

第2篇:研究结题报告范文

一、课题研究背景

留守少年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有效的教育引导,产生了许多教育盲区。我们通过收集整理案例,加以分析总结,探索了一套家校合作的教学方式方法。

二、 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成立课题领导小组,研究小组,立题论证,通过调研形成教学设计基本方案。第二阶段:制订课题实施方案,各课题承担人积极参加实践研究,推广实验研究成果,收集实验工程中的原始材料和撰写实验论文。第三阶段:进行课题总结,召开课题总结会,报告研究成果,申请课题验收,结题。

(二)研究方法

调查报告,查阅资料,寻找理论依据。了解新的教研动向。阅读成功案例,寻找名师指点,召开家长会,总结家校合作成果。

三、课题研究成果

教学成绩大幅提升,学生学习更有积极性,学生厌学少了,分化少了,学生能力得到较大提高。教师花在管纪律的时间少了,教学效果显著。主要成果如下:

(一)调查学生学习主动性差的原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笔者所在学校的初一学生80%来自农村,20%是青云镇本地的。农村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少年,他们的学习习惯不好有如下原因:

1.家长观念不正确。家长在外打工,认为自己的收入还不错,也没什么文化照样可以在社会上生存得很好,所以在教育子女时总认为读书也没什么出息,大学生也是打工,还不如少读点书,早点挣钱,小学毕业的也照样做老板。他们的子女从小灌输这样的思想自然在学习上没有动力,学习上无所谓,没有目标当然考不出好成绩。

2.监护人监管不到位。我校学生监护人文化程度偏低,他们无法辅导孩子的学习,放任孩子自由发展。对孩子的监管仅限于吃饱穿暖之类的浅层关怀,只满足孩子的物质生活上的需要,根本想不到学习成绩如何,在校表现情况如何。认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只是老师的责任,使个别学生成了无拘无束的“小野马”。

3.家长在孩子教育中有误区。误区一是孩子学习不好是老师的问题,不是我孩子问题;误区二是只要孩子说读书就读,不读就带出去打工;误区三是树大自然直,孩子长大了自然会学好,不会读书做别的可能也行,不会读书没关系,会挣钱就行;误区四是只要不出现比较大的事故,一般不主动找老师了解孩子在校表现情况。

(二)探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为了提高学生成绩,课题组通过对初一学生深入调查研究,分析原因,我们找到了切实可行的对策:

1.建立学生档案

首先建立详细的资料档案。比如:学生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家长姓名、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父母外出情况、外出地点、外出所从事的职业、家庭生活状况、监护人姓名及住址、联系电话、是否为住校生等等。

其次建立学生的成长档案。这不仅为教师进行有目的、有针对的“帮”“教”“引”及时提供有效信息与客观依据,还能帮助教师对自身的教育行为与经验进行积累与提炼,批评与反思,同时也为家校沟通与合作开辟全新的渠道。

2.在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自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⑴充分利用班会课进行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对学生学习习惯好的给予表扬与肯定,树立榜样。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自己子女在校学习情况,提出要求,共同把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

⑵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降低问题难度。在课堂上多给他们表现机会,鼓励他们的小进步,让他们获得成功的,提高后进生学习兴趣的动力。

⑶在课堂上开展小竞赛,如回答问题答对了有奖励,答错了有小小的惩罚(不是体罚)或者分小组比赛,增加课堂活跃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第3篇:研究结题报告范文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问题即课题,课题“中职数学生本教学模式研究”的提出是源于我校数学教学实际,源于我们对生本教育和课堂教学的思考。课题假设是我们对生态课堂的探究,也是我们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探究。课题是针对中职数学教学有效性较差这一普遍现象提出来的。经过调查和分析,我们认识到数学教学有效性较低的原因主要包括学生学习基础、数学教材和教学方法三个因素:其一,中职学生数学基础差、能力低,多数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不浓、信心不足,畏惧心理、逃避心理、自卑心理严重,这些都是教学有效性较低的客观原因;其二,中职数学课程照搬普通高中的知识,脱离学生实际和专业实际,是教学有效性较低的重要原因;其三,传递式教学方式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不进行教材整合,照本宣科,教学实施中主体错位,是教学有效性较低的根本原因。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从根本上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学,其本质是依靠学生的学习天性,充分相信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于数学教学来讲,就是要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生态课堂,促进学生的发展。鉴于此,我们的研究课题确定为“中职数学教学模式研究”。

课题研究的理论根据是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和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论。《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规定数学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教材内容的选择,要突出职业特色,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素材的选取,要便于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提高。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出发,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保持,学习信心的坚持与增强,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包括思维参与和行为参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论从生命的意义出发,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出了“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育理念和先做后学、先学后教、教少学多、以学定教的方法论。

2 研究过程

2.1 启动阶段

论证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认真学习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一书,通过学习理论知识来武装自己。文献研究可以使我们借助已有的优秀研究成果,站在较高的起点上开展自己的课题研究。本课题的文献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生本教育理论和新教学大纲的学习与研究,在二年的研究过程中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研究教师都2次到生本教育中心参加生本教育培训;一个是关注各同类学校数学课程改革情况,我们先后到6所职校学习数学教学改革的先进经验。

调查阶段,采取问卷调查法。针对试验学生2011级全体新生进行问卷调查,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兴趣。选取11级两个电机班的同学作为研究对象。实验前把11电机(1)班设定为传统教学班,11电机(2)班设定为“生本教学模式”班,并把该班的52位同学分成13个学习小组,进行调查研究。

2.3 研究阶段

采用“不相等实验班控制班前后测”的准实验研究方法。这种准实验设计常应用的情况是:需要安排两班被试作为实验班和控制班进行研究,但又不能按照随机化原则重新选择被试样本和分配被试,只能采用原始班作为实验班和控制班。

首先处理前测数据,检验在实验要考证的问题上实验班和控制班原有的近似程度,而不考虑其它因素。只有当两个班在考证问题上原有水平相接近时,才继续进行准实验研究。对实验后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首先计算各班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再对实验班和控制班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异进行统计检验,通过检验确定进行实验后两个班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差异程度如何。

本研究采取了“前测―后测非对等控制班”的准实验设计,实验中,实验自变量是教学方法,因变量为学习效果,其他均为常量。具体做法如下:控制班采用传统讲授法。这里的传统讲授法教学方法的操作性定义是:在每次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面对全班同学使用讲授模式展开教学。实验班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实验班中,主要通过“生本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通过先学后教,不教而教,小组协作学习等实验方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调查研究表明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差的根本原因是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我们设想构建“低入―多做―深思―高出”的教学模式,以此优化教学结构,变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形成良好的课堂生态。为了通过教学的有效性,我们采取了两个策略,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第一,在“低入”环节,以前置作业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第二,在“多做”环节,以小组研讨的形式,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实验效果比较明显,原因有二。其一,教师比较熟练地掌握该模式的实施策略,课堂教学指导到位,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率;其二,校本教材是按照教学模式编写的,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指导。

3 研究结论

经过三年中职电机专业数学生本教学研究,我们获得以下研究结论。

结论1:学习是学生的本能,学生的潜能无限,教学要以生为本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强调“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出发,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保持,学习信心的坚持与增强,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包括思维参与和行为参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构建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关键是要在研究《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恰当地整合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生本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学习是学生的本能,学生的学习潜能无限。在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相信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以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的方法, 低入、多做、深思的策略,构建了“前置作业,引导自学――小组研讨,分享成果――研讨例题,探究学习――互动训练,形成技能――归纳总结,构建体系”的中职数学教学模式,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结论2:学生是生命体,知识也是生命体,教学要以学定教,注重生成

叶圣陶先生就提出过著名的观点“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他说:“尝谓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故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熟,乃为善教者也。”前人的智慧已经告诉我们,学生是生命体,知识也是生命体,我们不能只是为了“教”而“教”,而是必须以“不教”为目的而进行“教”。因此,对我们的教法又提出了新的挑战。

生本课堂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只有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知识能力“最近发展区”上的“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才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也才能最大程度发生共振共鸣;只有把学生当作学习任务的“首要责任人”,教师由教的“控制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共同体”时,“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才能实现;也只有当教师能不拘泥于预设的教案,“眼中有学生”,能及时捕捉到学习进程中的信息并快速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时,课堂教学才能是有效的。同时要把思考的权利、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和展示思维过程的舞台,让他们在质疑问难和讨论交流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感受成功的愉悦。

结论3:数学教育在于思维性和工具性,职业教育要突出创新意识和实践功能

第4篇:研究结题报告范文

一、单位换算的探究

可以去发现其中的换算规律,以此实现准确快捷的单位换算。

1.单位换算规律的探究。如长度单位km、m、mm、μm、nm是千进位;m、dm、cm、mm是十进位,总数也是一个千进位。再如质量单位t、kg、g、mg都是千进位。

在长度单位的基础上还进行了面积和体积单位的拓展:m、dm、cm、mm是10进位;m2、dm2、cm2、mm2是102进位;m3、dm3(升L)、cm3(毫升ml)、mm3是103进位。单位和进位数的幂指数相同。

2.单位换算方法的探究。如速度单位的换算。针对学生因为死记硬背,常常将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混淆实际,设计一个“微探究”,让学生对其换算关系实际进行推导,让他们真正理解“乘或除3.6”的出处。密度单位的换算也用到了这种方法。

二、利用课本内容进行的探究

1.对数据资料的探究。一是有关因素的探究。如声速数据分析,声速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再如密度数据分析,密度大小与物质种类、状态、温度和压强有关。二是规律的探究。如声速和光速数据分析,甚至还可以得到它们相反的传播规律:声音在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依次减慢,“真空”中其传播速度达到了最小值――“0”;而光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依次加快,在真空中速度最大。

2.对课本插图的探究。如光学两个轴对称图形:一是光的反射,对称轴是法线,两条光线和两对角分别对称;二是平面镜成像,对称轴是镜面,物和像对称,对称点的连线被镜面垂直平分。

3、对课后习题的探究。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一块玻璃砖。画出这束光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径迹(注意画出法线)。让学生板画,并进行矫正。强调玻璃砖中的两次折射,因为光路可逆,同种介质中的角度相等。

三、情境创设的探究

如龟兔赛跑情境设计:两个同学分别扮演乌龟和兔子,呈现比赛的整个过程。提出问题:①乌龟和兔子谁获胜了?为什么?②乌龟和兔子谁的平均速度大?③在整个比赛过程中,乌龟的速度一直快吗?④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真实可信吗?

再如误差情境设计。板书(或投影)给出测量图片,引导学生进行估读,甚至保留“需要”的几个数据,运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练习四舍五入保留有效数字位数相同的小难点。

四、实验的探究

1.系列实验的设计。如神奇的乒乓球实验:①你能把乒乓球从口朝上的漏斗中吹出来吗?②你能让乒乓球在口朝下的漏斗中掉不下来吗?③你能用吸管让乒乓球悬浮在空中吗?④如果把乒乓球放在电吹风朝上的风口上,会发生什么现象?

2.实验的创新设计。如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最大的亮点在于,将以往给定数值进行不完全归纳性探究,变为直接针对成像分界点的精确探究。具体操作如下:一探:让发光体F靠面镜,过程中分三次停下来,移动光屏找到清晰的像,观察并记录像和像距的变化。二探:在由缩小的像变为放大的像的过程中,一定有一个位置成等大的像,找到并记录物距和像距。找到刚开始不能成像的位置,记录物距。三探:我们观察过凸透镜成的手指的像,是正立放大的。它的物距在什么范围呢?(小于f)怎么才能看到像呢?

3.实验的有效整合。如光的折射特点探究:实验一,让光从空气一侧50°角射入玻璃中,让学生观察发生的现象(包括角度)。实验二,改变入射角大小,使其在法线两侧先减小后增大,观察折射角大小变化情况。实验三,前面学过“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那么光在折射时光路也可逆吗?让光从玻璃一侧30°角射入空气中,让学生观察折射角大小。

再如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实验:为了解决实验复杂,占用时间过长的难题,采用了化整为零方法,将一个完整的实验测量过程,拆分成几部分,每个小组只承担一个物体质量的测量,体积则由教师给出,学生则根据板书数据,进行描点作图。最后师生共同总结规律,导出密度的概念。

五、板书的探究

如光的折射的板书设计:光的折射

1.定义

光斜射入

2.规律

②两角同大同小

③垂直不变

第5篇:研究结题报告范文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高段学生要具有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彩。 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并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我班的学生家处城郊大多数家长的文化水平不高,很多家长没办法辅导孩子的学习,而且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班学生能自觉主动进行预习的学生有20%(这部分学生上课认真、勤于思考学习成绩较好),有40%的只是在有时间的状况下简单的预习,而有40%的学生在家里根本不进行预习(这部分学生学习起来接受速度较慢,学习没有针对性导致学习成绩较差)这就更加需要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能力了。预习是课堂的“前奏曲”,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学生通过预习,自己学习课文,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让学生根据自己课前的预习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这样学习目标明确,学习起来也就更有实效性。特别是我班的学生学习习惯差,掌握良好的预习方法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为学生的终身自学发展奠定基础就显得更为重要。

二、 国内相关研究动态

乳山市府前中学孙永华进行了《阅读教学中预习习惯培养的研究》的课题研究。长山中小学的二年级语文教师进行了《二年级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蓝田小学苏彩燕发表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陕西横山县党岔镇马坊小学张军进行了《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课题研究。泰州市口岸中心小学李娟发表了《浅谈小学生课前预习的培养》等等,还有很多中小学的语文、数学、英语等教师都撰写并发表了有关怎样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的相关论文和课题的研究,大家都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非常重要。

三、 拟定的解决路径和措施

首先课题研究初期强化学生的思想意识,让学生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其次给学生创设预习的时空每天都将预习作为作业布置并定时检查,同时在研究过程中重视预习方法的指导和预习习惯的培养,并不断的完善预习的方法,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合作可以在小组内预习或者几个同学一起预习。最后巧妙用评价激励机制来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提高预习效果。在研究过程中认真开展实验研究,定期召开课题组教研会,遇到问题多看书、多查阅资料、多请教、多商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总之努力达到观念引领--有理预习,过程陶冶--有序预习,结果呈现--有效预习的目的。

四、预期研究成效

1、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2、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3、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4、有针对性的学会一些预习的方法。5、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

五、实施研究的途径及过程

研究途径:

实验采用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问卷调查法和比较法、个案分析法、经验总结法、文献研究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1、 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本研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学校课题组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工作与学生实际制定本课题研究方案,将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工作之中。

2、个案研究法:主要针对个别学生跟踪调查、了解、指导。

3、问卷调查法和比较法:问卷调查法、比较法用于了解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统计,并进行比较分析研究。

4、个案分析法:对个别学生进行重点调查了解研究。

5、 经验总结法:摸索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和规律,在此基础上提高、创新,进一步开展本课题的研究。

6、文献研究法:参考各种文献资料找到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有效方法。

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2009年12月至2010年4月)做好实验的各项工作,选题论证、展开调查、撰写报告充分了解影响学生预习习惯养成的因素,进行比较和分析。

(二)实施阶段:(2010年5月至2011年12月)

1、城郊小学高段学生语文预习方法指导研究;

2、城郊小学高段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三)总结阶段:(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收集和整理相关研究资料,分析和研究实验情况,总结和提炼研究成果,根据学生、老师在研究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撰写有设计、有实施、有案例的关于《城郊小学高学生段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研究》的结题报告及 成果鉴定书等。

六、阅读的相关书籍

《人民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陶行知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 、《魏书生谈语文教学》 河海大学出版社、 《新基础教育论》 教育科学出版社、 《新课程标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四川大学出版社、《高效课堂22条》山东文学出版社、《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等。

第6篇:研究结题报告范文

关键词课堂教学 美术素养 艺术化生存

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现代教育改革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因而美术教育树立了“大美术观”。现代美术学科以开发学生的美术素质,培养和发展他们的美术能力,培养情操,激发学生学习活力与创新能力为特点。基础教育是为了使每个孩子得到锻炼的机会。目前的美术教学中纯画画目的、制作目的的形式较多,而为自己生活需要、情感表达需要、能力培养需要而进行美术认识、美术设计、美术探索的意识较弱。

在日常生活中,美术技术的学习,真正使用的机会并不多,多数的都是用眼睛在看,用知识去思考、用审美去选择。我们不可能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伟大的艺术创作家,但是我们都能够成为一个有见识的欣赏家,有品位生活的艺术家。所以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更是美术教学的本源。

2 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

2.1 理论依据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基本理念之第一条就是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应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同时,要注意课程内容的层次,适应不同地区学生素质的差异,使本《标准》具有普遍的适应性。应注意使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是本次国家美术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新的美术教育理念之一。我国本次美术课程改革中提出这一新理念,是基于从根本上扭转把美术学科仅仅作为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的观念,而是视为一种文化学习的理念提出来的,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美术学科的学习,同其他人文学科一样参与人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所以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更是美术教学的重中之重!

2.2 实践价值

美术教育的功能是开发学生的美术素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美术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开展美术教育的主要场所是课堂,所以课堂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主阵地。(1)使学生有持久的美术学习兴趣,在美术课堂上受到美的熏陶,真正的领略美,并能转化成内在的精神。(2)关注多元文化艺术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在传统艺术的学习中,感悟民族文化,在美术学习中完善人格。在美术活动中学生会感受和理解古今中外优秀美术家的经典作品,这些作品往往都是艺术家们情感和智慧的结晶。

3 概念的界定

美术素养是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素养是指学生将来从事社会生活、从事经济生产、做出个人决策所必需的对美术科学概念和过程的理解以及一定的探究能力,还要较好地理解艺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和艺术的本质,形成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基本的美术素养包括对美术的内容享有基本的了解;对美术的创作方法与过程有基本的了解;对美术在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有基本了解。它不仅指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还应具备基本的艺术态度。包括敏锐的视觉意识,对视觉现象和美术作品能做出积极地反应;能自觉而大胆地运用美术的美和方法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情感,追求艺术化生存;能不断追求更高的审美品位,又保持自己独得的审美趣味。

4 研究的内容

(1)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采用多种手段来启发学生,如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可以针对美术作品、美术现象,用有关的音乐、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情境,加深对历史、文化以及美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

(2)根据课题选取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或艺术作品,进行比较、分析,从中发现他们之间的相同处和不同之处去引导学生体会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的动机与内涵。

(3)技能类的教学,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相关的电影、电视、录像或图片,让学生了解各种技法的来龙去脉,尤其是对我国的一些民间艺术,有许多制作技法已经面临灭绝的危机,更需要让学生去了解,甚至也可以请一些艺术家或当地的艺人,来学校进行讲座、演示,加深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认识。

(4)教师创造性地使用美术教材,根据学生、学校和当地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改变和再创造,灵活地利用当地自然和文化资源,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增强美术教学与当地自然和文化特色的联系。

(5)注重每一节课的学习内容的连贯性和渗透性,启发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美就在生活中,美就在你身边。绘画作为一种美的语言,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才是美术课最终的学习目的。

5 研究对象和方法

5.1 实验研究对象

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三年级为主,二年级和其它年级也做了实验,很多案例的设计研究也定位在中低年级。目的是在学生在进入校门之后就进行美术素养的培养。

5.2 实验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边实践、边研究、边反思,重在理解实际问题。(2)文献研究法:搜集、学习美术教学理论美术史和美术鉴赏等相关书籍来指导本课题研究的全过程。(3)个案跟踪法:选定几位有典型性的学生,以他们基本素养的提高为内容,加以深入细致的研究,从中找出具有教育规律性的研究方法。(4)反思总结法:针对学生在课堂上探究和积累起来的经验进行理论提高和升华。

6 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与研究成果

6.1 课题从2008年12月开始学习相关理论

调查论证、收集资料,学习有关现代教育理论及新课程理念,把握最新研究趋势。制定本课题研究计划,对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的调查分析,学习领会课题现状、内容、价值,全面而理性的认识课题并用以指导课题研究。

6.2 研究过程探讨

(1)充分挖掘课堂教学的资源,每周研究一位画家及其作品,每月安排一次亲近大师,向大师学习的活动,一学期进行一次“我象大师一样画”作品展示。(2)精心编写教材和教学案例,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关注学生对美的认识和感受。(3)创设美的情景场,让学生在美的氛围里感受文化,在美术课中走近文化的学习。突出体现美术课程的人文性,通过感悟文化与历史以及对生活中美的寻找,引导学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4)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关注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5)拓展美术课堂内容,提倡美术课堂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发展,促进美术课堂创新教育的多维化整合。(6)帮助学生完成自我课堂评价,完善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鼓励性评价方式。

学习理论,指导课题研究:(1)在这个研究过程中广泛学习研究各种教育教学理论。如:尹少纯老师的《走进文化的美术课程》、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李泽厚的《美学三书》、朱光潜先生的《谈美》、丰子恺《子恺漫画选》、浏览陈丹青的《退步集》等。(2)艺术是相通的,单靠阅读专业类的书籍是不够的,还需要从文学、哲学、历史等方面的书籍中来汲取营养。

通过各类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和校园文化的建设,让学生在美术教学与中西方历史文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传承并发扬传统艺术文化,培养美感,锤炼情趣,丰富生活,提高学生精神生活品质,优化学生的美术素养。(1)暑假带部分学生参观了《徐州博物馆》感受和体验徐州六千年的文明历程,和感悟辉煌灿烂的徐州两汉文化。(2)校园内外的写生,9月举办了假期学生写生作品展《我们写生去》。(3)暑假7月29日参加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十四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颁奖”礼。10月17日带三名学生参加在中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祖国发展我成长”的颁奖仪式和优秀作品展等。

6.3 研究成果

当然,学生美术基本素养的形成是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年就可以凸显出来的,学生有良好的美术素养,教师应该先有一定的文化知识的积累和贮备,对美术内容和现象有基本的了解,对美术作品的创作技法和过程的了解,对美术在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了解。

第7篇:研究结题报告范文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地理学科作为一门集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特性于一身的综合型学科,具有知识性强、趣味性强、综合性明显的特点。因此,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做到寓教于乐,就显得十分重要。近年来,以基础课程改革为教育教学标准,高中地理教学各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更加注重素质教育,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实践能力。教育部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高中地理教学要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遵循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融合的特点及原则,创设有利环境和情境,全面培养并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然而,本文作者结合在教学和听课的过程,总结出高中地理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对学生的自主能力培养和激发不够。传统课堂的45分钟,教师授课时间占比可以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整节课下来,黑板上满满全是板书,教学过程没有体现“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

(2)教师对知识点的讲解枯燥,死板,学生对知识点的接受和认知程度较低。

由于地理学科具有知识点多,综合性强的特点,如果授课老师在讲解过程中不注意因材施教,深入浅出和贴近生活,教学质量会大大折扣。

(3)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效果较差。目前许多学校都配置了各种多媒体教学工具。这些设备本来可以大大方便教师授课,然而作者经过长期观察发现,许多老师上课时使用的课件制作都较为粗糙,疏于讲解,而且对功能强大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往往仅将其当做一个幻灯机使用,导致教学效果较差。

(4)教师对优秀的网络资源的应用能力较差,现在网上有各种地理教学网站和QQ群等,里面都有大量优秀的地理教学资源,然而教师对这些资源的利用能力却较为有限,有待进一步提高。

正是基于以上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常见问题,我国教育工作者先后引入了微课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地理教学的趣味性和教学效果。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地理微课时间短、内容少、资源容量较小、交互性强、使用方便。

微课目前虽然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但根本还在于课堂教学的综合把握,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微课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微课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出各种符合地理课堂需求的微课视频,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地理教育的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了实处。一般来说,采用了微课的课堂会更加别开生面,更加让学生以最大的兴致参与到课堂当中,这也为新时代的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了新的教学方式与理念变革,解决了教学当中枯燥无味以及学生昏昏欲睡的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本课题是以“探究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际案例应用,探索微课应用中的重要注意事项,以及如何成功的在教材的部分重要知识点中应用微课进行教学,”作为最根本的目的。本课题通过实际教学的案例研究,对微课在地理教学中的有效性进行了深入分析。本课题将通过较长时间的细心研究,以微课在高中学生地理学习中的实际案例为突破口,在充分研究影响微课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效果的基础上,对微课在地理学习兴趣的方法和措施进行一系列的探讨,并积极构建一系列效果较好的微课教学案例。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日常地理教育教学过程,改进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高中地理教学有着知识点数量较多且较为琐碎,概念抽象,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低等特点。本文认为合理引入微课是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果的有效模式,可以整合网络上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一种全新的教学体验,激发起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兴趣,使得知识点脉络更为清晰,突出重难点和考点。

二、课题研究现状

微课在我国的起步较晚,最初是以 2011 年佛山市中小学优秀微课作品展播平台和 2012 年教育部主办的第一届中国微课大赛为代表。随着微课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意义,以及新课改的推进,关于微课的研究在我国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在知网搜索关键词“微课”可以看到,最近五年来关于“微课”的文献数量都以50%的速度增加,且数量较多,有7575条,如图1。另一方面,无论是知网或者百度学术中关于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文章较少,例如在知网搜索 “微课”+“地理”仅搜索到203条结果,如图2。可见“微课”在我国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待进一步的深入和丰富。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要实现微课的有效运用,我们课题组的共识是,教材抽象,微课能具体化;教材简略,微课能补全教材缺失的知识环节;教材知识老化,微课能让学生紧跟时代;教材只有文字,微课可以是动态视频加讲解。每个成员至少制作一个微课,自己确定适合在课前、课中还是课后让学生学习,自己判断属于有效运用,再发博文,与其他成员交流。网上有一些地理微课QQ群,每天都制作出新的微课,内容涵盖初中高中地理的各个知识板块,我们要精心挑选适合自己学生的微课来使用,同一节微课,有可能让学生看一次效果不太明显,可以让学生复制下来,多次观看,充分消化吸收,帮助他们攻克教材重点难点。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第一阶段:课题文献学习研究阶段。课题研究是需要理论指导的,在理论指导下的课题研究才会有生命力和高度。因此课题组成员首先抽出一定的教学空余时间,主要采用文献法。认真学习有关“微课” 的相关知识,充分认识“微课”的重要意义;参照黎加厚教授的分类,每一种微课有其优缺点,各课题组成员选择一种模式自己制作一节微课,应用于教学中。还要把在网上下载的微课让学生学习,并观察效果。其次,工作室成员集体听课,判断这节课上,微课的应用效果是否显著。

第二阶段:课题小案例收集、反思、归纳阶段首先,课题组成员,轮流运用微课讲课,其他人听评课,写心得体会。其次,将自己在教学时所用的微课的与其他老师的方法加以比较,写博文总结得失,将自己在“微课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和归纳。理清自己的问题,探寻有效的实施策略。再次,在分析和研究、总结、的基础上,对学生在课前、课中还是课后对的微课个性化学习进行效果分析。

第三阶段,主要是汇总、整理课题材料,加以科学地分析和提炼,形成丰富的研究成果,包括论文、个案分析等。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研究成果汇总,课题成果的主件为结题报告,附件为研究中产生的相关论文、博文、随笔、叙事、教学设计、工作室集体活动照片、地理微课等。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微课在高中地理课堂的应用作用探究

(1)引导预习――帮助理解记忆地理知识

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有很多散乱的知识点,如何让学生系统的记忆地理知识?如何使学生掌握这些基础知识?这就是我们教师教学的重点。微课教学倡导“先学后教”,课前让学生先阅读教材,观看微视频,与下发的导学案相结合,梳理知识,进行全套的预习工作。许多课堂内容可以用多媒体的方式演示出来,帮助学生对地球有感官的了解,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认知。

(2)解疑释惑―生动描述复杂地理现象

地理中很多知识都是枯燥乏味的,一节课下来,学生都是不知所以然,模棱两可的,因此如何让枯燥的地理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容易感兴趣?这又是微课在地理教学中的一大应用。在《地球的运动》讲解中,我采用了动画的形式。通过一张张的动态图片,生动形象地演示出了地球是怎样自转的、怎样公转的以及内部物质是怎样运动的。这让学生对我们的地球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对于知识的学习和记忆大有裨益。

(3)延伸拓展―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

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知识的理解不一样,每个人对知识的吸收程度也不一样,因此导致学生间存在很多差距。但是如果我们放任这种差距只会使差距越来越大,恶性循环,但若照顾后进生的话也会浪费很多学生的时间。所以,这时微课就又派上用场了――制作未学章节的微视频,让对之前知识掌握好的同学观看,预习下一章节,既可以照顾到掌握差的学生,又可以节省好学生的时间。

(4)提炼总结―重现章节知识解决问题

通常到了期末考试的时候,学生只记得一些计算公式,而对于解题思路和原理已经十分模糊。微课的又一大应用就是帮助学生再现章节重点,回忆所学内容。

(5)改变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和关注点

以前的课堂从“教师主讲、学生主记”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对课堂时间的分配上,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大多数教师采取的方式是增加课堂的提问数量和学生回答问题的时间,有的简单问题还采用简单的方式进行,这种看是学生主体的课堂其实效率不高。而在微课程背景下,学生在课前需要独立观看,理解视频的内容,这就需要学生做好预习工作。课前预习的好坏决定了对微课程视频的理解程度。课堂上,学生则需要将自己的理解,表述给其他学生听,组内研讨。这样可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

(二)利用微课提高课堂效率

(1)正确处理多媒体与课堂、微课的关系

多媒体在教学中是一种辅助工具,并不是全部。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课程不使用多媒体效果会更好,比如《大气环境》中,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只需要教师讲解一下就可以,不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但是有些内容需要采用多媒体的形式,就像“洋流”的学习,可以给学生们观看洋流的视频,洋流的运动是怎么进行的?洋流对其后的影响?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一下这些不能接触到的东西,对教学也是益处颇多。

(2)集体备课,加强微课的科学严谨性

“众人拾柴火焰高”,尽量进行集体备课模式,备课组长分发任务,尝试将复杂繁多的微课任务分配到每一个具体教师身上,由具体教师收集资源,总结整理,搜索最新时讯整合制作成微视频。这样把任务分散不仅减轻了单个教师的负担,而且还集各家智慧于一身,最重要的是经过多轮审核可以有效的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产生,对教学效果有着非常大的好处。

(3)了解微课和教学实际的内在关系

微课就是教学设计的一种类型,但是微课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对教师的专业素质也有一定的考验。教师在微课视频制作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作出合理的解答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卡壳现象。

六、课题的研究成果

6.1数篇:《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案例研究―以“昼夜长短的变化”为例》

《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发和运用的实践研究》等。

6.2学生学习状况的改变

(1)通过微课的应用,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进一步高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很大的提高。

(2)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大部分学生养成了善于观察、善于分析的学习习惯,并具有一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从考试成绩来看,进行微课案例教学的几个班级的平均成绩要明显高于没有进行微课案例教学的班级。

6.3微课应用效果的调查问卷结果

在应用微课之后对上课学生进行集体访谈,访谈对象为100名进行该文科班学生,年级是高一下学期,男生30名,女生各70名。访谈内容包括:微课内容是否吸引学生兴趣,有没有出现知识点错误,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没有帮助,教师和学生有没有其他建议,通过这些访谈内容来评测微课的效果。

访谈结果表明:学生普遍认为将微课应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可以有效辅助学生预习新课,总结知识点,设计练习题,复习知识等,微课视频包含文字、声音、图片、动画等元素适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最主要的是微课时间短,内容精,学生对于学习内容掌握起来更容易,如果又不懂的地方,也可以反复观看,而且能准确找到没掌握的知识点。

参考文献:

[1]林燕.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D].上海:上海大学,2015.

[2]孙研高.微课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J].城市地理,2013(4):12-17.

第8篇:研究结题报告范文

一、认真努力做好课题开题工作

2007年11月,我校申报了汕尾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运用控制论对高中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指导与调控的研究》(负责人:郑旺吉),于2008年1月被批准立项(项目编号:D-06),课题组教师围绕该课题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取得了预期的成果;课题于2010年11月经评审结题。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该课题取得的成果应用于日常教学教研中,在汕尾市各高中学校加以推广;同时,组织我校语文科骨干教师蔡赞生、郑昌适、陈兆慈、周瑞超、张远志、吴振涛深入学习《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等专著,通过充分调研和论证,于2010年12月向广东省教育厅申报了广东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研究》,把研究的突破口瞄准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的指导,希图探索、寻求一套有效的指导方法。2011年5月,该课题经评审正式立项后,课题组于2011年7月8日在学校行政会议室举行了开题报告会。会上,课题负责人郑旺吉充分论证了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核心概念与界定、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阶段及成果预测;与会领导、专家对课题研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这些都为课题的深入研究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二、勤奋扎实做好课题研究工作

(一)努力学习相关理论,寻求课题研究支撑点

课题研究之初,我们积极搜集相关资料。首先是组织课题组教师认真解读《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其次,利用网络的便利,搜集资料,下发学习。如认真学习我校业已结题的汕尾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运用控制论对高中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指导与调控的研究》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学习全国各地有关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我们群策群力,整理编辑了《课题理论学习资源包》,作为课题组教师培训和学习的必备资料。该资源包主要包括课题研究相关理论、名师“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课堂实录、名著导读讲座、普通高中文学作品教学的相关论文、名家谈读书等。

(二)创设各种教研载体,指导自主、探究学习方法

为与课题研究相配合,课题申报以来,所有全校性的语文教研活动均和本课题研究整合起来,教学研讨的内容有意识地增加了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的比例。让每一次常态性的语文教研活动都成为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的一次专题研讨活动,每次活动均安排课题组教师作专题发言,如课题负责人郑旺吉老师先后作了“散文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古诗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情境的创设”等主题发言,蔡赞生老师作了“现代诗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等主题发言,张远志老师作了“传记文学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主题发言。这些主题发言各有见地,给老师们以很好的启迪。课题组还确定可以采取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内容,根据“教以学为基础”的教学设计思想,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设计相应的文学作品鉴赏评价中自主、探究学习活动的研讨课,如郑旺吉的“《花非花》诗意探究”、郑昌适的“《寒风吹彻》意蕴探究”、吴振涛的“《项链》人物性格探究”、张远志的“《祝福》春节文化探究”和陈兆慈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自主、探究学习方法”等研讨课均体现了文学作品鉴赏评价中自主、探究学习活动的重要内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影响。

这些专题发言和研讨课,将课题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在全校语文教师中加以验证、推广,起到了示范、辐射作用,使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及研讨活动中及时转变观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在文学作品鉴赏评价方面的自主、探究能力,并加以方法指导。

(三)参加各种交流活动,提高研究能力水平

课题研究启动后,我们抓住各种机会学习、提高课题组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2012年3月16日课题负责人郑旺吉参加了广东省教育厅举办的广东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主持人和教研骨干研修班的培训学习,聆听了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黄崴、广雅中学教务处主任何丽萍、河源市教育局教研室周清生、广州市番禺区教育局教研室黎耀威等专家的精彩报告,回校后组织课题组教师认真研读研修班资料《教研芳华》(广东省教育研究院2012年3月出版)。2012年6月12至21日笔者又参加了广东省高中语文科骨干教师省级培训,聆听了华南师范大学刘良华教授《教师怎样做行动研究》、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梁文宁教授《文学鉴赏与中学语文教学》、谭海生教授《教学研究与论文写作》等主题讲座,获益匪浅,回校后组织全校语文教师认真研讨、学习,将其观点、做法应用于课题研究中,使课题研究获得了新的理论支撑和指导。

三、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一)通过阅读相关研究书报和上网搜索等各种途径,搜集整理了各种文学体裁阅读鉴赏评价理论与方法指导文字资料、文学作品导读文字资料、PPT课件和文学名著电子书籍、“电视文学”“百家讲坛”等文学作品阅读鉴赏评价视频材料,充实了高中文学作品阅读鉴赏评价教学资源。

(二)通过开展课题研究理论探究与实际操作,课题组成员基本掌握了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指导方法,将在下一阶段的研究中逐步加以改进和推广。首先,我们认识到,“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习过程真正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在新课程实验的实践中,要求教师用新的教学观、教学方式去面对学生,组织课堂,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实落实自主、探究学习。

具体到散文教学和诗歌教学中,我们吸收了课题组负责人郑旺吉分别于2010年1月发表在《中国校园文学》(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9809,国内统一刊号:CN11-2644/1)上的教学论文《浅谈散文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和2011年4月发表在《师道(教研版)》(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2-2655,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4-1299/C4)上的教学论文《浅谈古诗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阐述的指导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质疑”、“开放教学内容”“正确评价探究结果”等方式来培养学生散文鉴赏评价自主、探究能力,通过利用古诗的“空白艺术”“丰富意蕴”和“意象的多义性”来创设探究情境,培养学生古诗鉴赏评价自主、探究能力,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至于小说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和传记文学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我们将在下一阶段的研究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和推广。目前,课题组已组织精干教师编写了校本教材《实用类文本阅读选编》,在选编之传记文学文本中专门设计了“思考与探究”,用以检测学生对传记文学鉴赏评价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通过研究实验,课题组教师初步掌握了对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的指导方法,积极指导学生开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评价研究性学习”,取得了一定成果,其中2012届高三年级林雪琼同学主持的“短篇小说阅读鉴赏评价研究性学习”获陆丰市中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一等奖。课题组教师将研究成果撰写成研究论文,参加汕尾市2011年度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获得优良成绩,其中张远志的《浅谈小说阅读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探究》、吴振涛的《小说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荣获二等奖;蔡赞生的《寻找现代诗歌教学的最佳途径》发表在《汕尾教育》杂志(2011年第6期)上。这些获奖、发表的论文观点务实,对文学作品鉴赏评价的教学、教研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如:蔡赞生的《寻找现代诗歌教学的最佳途径》中指出,“(现代诗歌)教学中我们通过阅读梳理出不同的理解,并借助这些问题的解析和共同探究,努力让学生去拥有个性化的解读。”同时,课题组教师积极开发、制作体现“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的教学课件,参加陆丰市2011年度中小学教学辅助课件评选获得优秀成绩,如郑昌适的“《滕王阁序》网络课件”获一等奖,陈兆慈“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课件获二等奖。

四、实验的反思及今后安排

该课题研究实验,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基本达到了预定目的,对原计划中预计突破的难点也作了有益的探索,取得较好效果,因此,实验是成功的。同时,本实验是在没有增加学生学习负担前提下取得较好效果的,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开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评价没有什么阶段性,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评价习惯应从小训练和培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把文学作品阅读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深入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如何构建新的学习机制,是本实验将继续深化研究的问题。本课题将在今后的研究与实践中作进一步的探索。

在前一阶段中,我们认为,课题组的研究工作是扎实有效的,内容上按照课题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方法上力求创新,努力探索研究的新路子,因此,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许多工作还不够完善甚至没有做好。

(一)我们的研究目标是“考察普通高中语文自主、探究学习方法的功能,指明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的误区,确定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的原则,探索总结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法。”然而到目前为止,我们虽然对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探索和研究,但是还无法“确定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的原则”,尚未“总结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法”。

(二)我们原定于本学期要开发出一本适合我校高二学生使用的校本文学选修教材(阅读文本后设计“自主、探究”思考题),但由于行政规划和经费等因素而暂时不能付诸实施,只开发了一本《实用类文本阅读选编》校本选修教材。挖掘文学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整理编写文学选修教材,形成一门或几门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文学作品鉴赏评价选修课,是我们研究工作下一阶段的努力方向。

(三)我们在《课题实施方案》中确立的研究方法是“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和“理论演绎法”,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更多的是运用“文献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其它两种方法运用较少,在下阶段的研究工作中,我们将更多地运用其它两种研究方法,以使研究更加有成效。

(四)“确定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的原则”“总结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法”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特别是其中的相关性有时并不是非常明显的,所以这一工作也还需假以时日。

应该说,前一阶段的工作,我们基本达到了课题方案制定的阶段目标。有了前期工作积累的经验,有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和汕尾市教育局教研室专家的直接指导,我们的工作一定会做得更好,一定能取得预期的成果。

第9篇:研究结题报告范文

摘 要:该研究在数字媒体理解算法验证平台、智能视频监控应用示范和网络互动电视搜索应用示范等方面已取得成果,并在相关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在数字媒体理解算法验证平台方面,该研究采集了超过2 000 h的影视视频数据,主要为影视播出节目内容,累计多媒体数据已经超过20TB,为算法验证平台提供了充足的数据支持。该研究的团队还积极参与组织了国际算法评测活动,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智能视频监控应用示范方面,针对实际应用场景,该研究深入研究了单摄像机条件下车辆的检测与跟踪、多摄像机条件下融合、跨摄像机条件下对齐算法和时空联合特征提取等算法有效地提升了监控系统的性能。 在网络互动电视应用示范方面,该研究成果已在东方有线后台试运营,并在与中国电信IPTV进行了视频搜索后台合作研发,预计明年初进入实际部署阶段。

关键词:数字媒体理解 算法验证平台 智能视频监控 应用示范 网络互动电视搜索

Abstract:We made fruitful progresses in the Digital Media Understanding Algorithm Evaluation Platform,Intelligent Surveillance Video Analysis System and Interactive IPTV Search System, with breakthroughs in key technologies that are related to these areas. Our team managed to publish 9 important papers, including 4 on top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nference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s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JCAI), 1 on another top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nference Twenty-Seventh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AAI) and 1 on IEEE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 These outstanding results build a solid ground for the following research work. In the Digital Media Understanding Algorithm Evaluation Platform part, we collected over 2000 hours of video data, making the total amount over 20TB. These data greatly supported our research work. We also participated in organizing several International Algorithm Evaluation Contests, which gained the project a wide-spread reputation. In Intelligent Surveillance Video Analysis System, we studied several topics to improve robustness of the system, including Vehicle Detection and Tracking under Single Camera, Video Fusion and Registration under Multi-Cameras and Spatial-Temporal Feature Extraction algorithms. In Interactive IPTV Search System, our research results are implemented in the backend of Oriental Cable Network (OCN), the Cable TV Service Provider in Shanghai. We are also developing search servers for IPTV systems of China Telecom, which will be brought online early next year as planned.

Key Words:The digital media understanding algorithm evaluation platform;Intelligent surveillance video analysis system;Interactive IPTV search system

阅读全文链接(需实名注册):http:///xiangxiBG.aspx?id=50098&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