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课堂教学;目标;内容;方法
有效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指在实施教学之前对教学的规划和组织,是对课堂教什么,怎样教,达到什么结果,以及如何评价的一种设计。在研究中我们主要从有效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对有效教学的设计策略进行了探索、总结与提炼。
一、有效教学目标的设计策略
有效教学,首先需要确定明确的目标。它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灵魂,课堂教学活动应为目标服务,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有效的教学目标设计应注意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
(一)研读课标,准确定位。《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学习目标明确描述,它既有总目标,又有各学段的分目标。仔细研读你会发现期间的目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渐进的,螺旋上升的。它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什么”和评价学生“学”到什么程度。因此,制定课时目标,要具有层次性,让学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二)吃透教材,明确重点。教材是实现目标的载体,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充分把握文本突出的带有一定规律性的语言现象,确定重点,选择内容。例如,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称赞》一课,讲述了小獾和小刺猬相互赞美而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的童话故事。学习本文,不仅要引导学生读好人物对话,还要尝试学习真诚地称赞别人。所以我制定的第一课时的相关目标是:学习默契,能够划出描写小刺猬和小獾互相称赞对方的话,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对话,体会称赞的真诚;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尝试结合课文插图和联系上下文的方式了解小刺猬称赞小獾的原因,在阅读理解小獾称赞小刺猬的话中积累语言,尝试称赞。这样一堂课彻底解决一两个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有所收获,比浮光掠影,蜻蜓点水的教学要高得多。
(三)了解学情,选准基点。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合理的目标应该从学生的角度要求。丁炜博士使用了五个“已知”生动地告诉我们如何做:孩子们已经知道什么?(已经知道的课上不用教);未知:孩子们不知道什么?(不知道是老师要教的内容);想知:孩子们最想知道的是什么?(最想知道的是教学的重点);如何知:孩子们,用什么方法获得不知道的东西?(方法的问题是教师要充分考虑的);能知:根据儿童在这个阶段,他能知道到什么程度?(在这里把握教的问题,不要拔高,更不能低估,要恰到好处)。如果一个老师每节课都能真正从学生的实际需要设置学习目标,必然会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四)讲究策略,规范写实。课时目标要成为教师教学效能的尺度,判断学生学习能力的标准。那么应该如何陈述课时目标呢?做到明确、具体、可操作,更好的服务于课堂教学呢?一是目标陈述的主体应该是学生,二是课时目标必须明确具体,可观察、可测量。
二、有效教学内容的设计策略
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础,更是创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基石,因此,有效的内容应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能很好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并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
(一)紧扣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语文教材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相容性,选择教学内容必须是正确的反映目标,富有启发性和和文化价值。一些内容虽然好,但如果与教学目标存在差异,就应该做出合理地取舍。
(二)紧扣典型语段,依据单元导读,精选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教材是以专题的形式组织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一个“单元导读”提出单元主题、教学目标和教学建议,而“点”通常是隐含的,教师要根据文章,准确抓住教学内容,深化重点训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紧扣学生实际,整合教学内容。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应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的需要入手,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努力实现基于文本并超越文本,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在《落花生》一文中,应该让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设计一个“实话实说的”栏目,让同学们讨论是否要做像花生那样的人,从学生的辩论中了解学生的生活感受是否深刻,向我们展示着理想的自我形象,每个人都是如此的清新,充满活力。
三、有效教学方法的设计策略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使用的相互互动的方式的总称。教学方法的最优化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
(一)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优化教学方法。语文是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特征的学科。语文的工具性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具体表现为听说读写,那么各种演讲、写作,阅读训练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语文的人文性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那么,阅读、角色体验就是比较好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教育;问题探究;品德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基础,它直接影响着学生以后的人生观、世界观。但是当今的小学思想教育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学生自身、家庭、学校、教师都存在着待已解决的问题。
一、小学生的心理发育不完全所致的不彻底的思想教育
小学生的心理处于萌芽状态,世界观与人生观还没有完全形成,他们习惯于“大帮哄”式的接受,别人有什么自己也想有什么,缺乏主见。所以,课堂教学所接受的思想品德教育并不能被完全接受,或者说一些学生未必能听得懂。而品德与社会课有没有期末考试,这种情况下也无法检验教学质量。因此,我们陷入了一个难题:如何让接受能力如此有限的小学生接受有着庞大体系的思想教育呢?
首先,强加硬灌是行不通的,如上文所说,小学生此时的心理发育状况容易造成逆反心理的形成,这对以后的中学教育是极其不利的。所以,只可“软攻”,不可“强打”,这并不是孩子自身能够办到的,我们说,一个人的品德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而品德是性格的一个方面,是性格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依据精神分析理论的思想观点,学生是十分乐于模仿的,他们都是艺术家,他们会不自觉地模仿身边的人或事,这些东西都会作为一种“内心潜力”被隐藏起来,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会因受到某些外在刺激而发挥作用,从而决定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所以,我们政府应当继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家长和教师也应当以身作则。
其次,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要尽量活动化,让学生相互沟通、接触生活。要使思想品德教育与其他科目相联系,但是,有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拿不出自己的教学活动方案,盲目地模仿他人,也使得效果适得其反。笔者认为,我们可以通过讨论会的形式来检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接受程度。讨论会不仅可以检测出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我们要注意,一定要避免让学生发生口角,要制订合适的规则,不要让学生觉得是为了某种“功利”才去做的。要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发散思维,畅所欲言。
最后,教师的课堂活动应当坚持适度,不要让学生过度兴奋而导致反效果。有些教师不懂得课堂活动的收放程度,一节课下来只是浪费了时间。这样的教师通常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很片面,一味地追求形式的新颖,而内容却不饱满。合作学习并不是简单的形式主义的学习方式,而是一种教师指导实践,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但就算是合作学习也要坚持适度,不要让学生过于依赖某种学习模式而去机械地学习。
二、不良的家庭教育孕育出的思想教育“恶果”
我们说,离孩子最近的人是家长,孩子的品德修养很大程度上受到家长的影响。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但孩子的性格并不完全取决于先天遗传,而后天教育的影响也起着主要作用。家长品德不高也很难培养出品德高尚的孩子,所以,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面临的另一大难题就是家长。
有的家长不理解教师的教育理念,而埋怨学校和教师,甚至还有一些蛮不讲理的家长不分青红皂白地殴打教师和学生。一般家长认为,人的年纪越大,所积累的人生经验就越多,考虑问题也越周全。而他们认为他们的教育是对的,丝毫不去考虑现实情况和孩子自身的情况,以至于使孩子长大后形成一种僵化保守的思想,甚至是极为偏激的思想。在中国的家庭教育“呵护”下长大的孩子,通常会受到物质教育的影响。
不少家长对孩子过分的溺爱,对孩子抱着极高的期望。所以,对于孩子的品德与社会教育过于严厉,这种情况下,性格倔强的孩子常常会进行强烈的抵抗,与家长处于对立的立场,因而产生“代沟”。而性格懦弱的孩子会产生恐惧心理,变得没有主见,萌生欺骗、撒谎等不良行为。若出现这种不良的教育结果,不但会严重损害孩子的自主意识的确立以及自立能力的形成发展,甚至还会造成社会对“高分低能”的孩子产生颇多的非议。在偏激家庭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孩子极容易走入思想误区,在社会中无法立足,或是无法与人相处。这样不但会影响孩子良好道德品德形成,而且会阻碍孩子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甚至可能会导致孩子健康人格的缺失,给孩子当下和未来的社会生活带来很不利的影响。
其实,这是上一代的思想品德教育问题所留下的病灶,也就是说,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是累积而成的。所以,解决起来要从根源入手。教师和学校应多与家长进行友善的沟通,让家长理解和接受教育理念,让孩子能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但是,这毕竟是一个郁积已久的问题,可能无法彻底地解决,我们对此应当深深地反思,至少这一代开始不能再为后代诟病。
三、教师教学方法不善导致“畸形”的品德与社会教育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应当强调宽松而和谐的课堂气氛,体现出师生民主。但不少的教师过分地追求师生民主的气氛,却走了极端。
首先,在课堂上教师没有起到主导作用。该讲的不多讲,害怕学生接受不了。课堂纪律也不去维持,唯恐打扰了学生的自由。甚至有的学生上课没规没矩,跑动打闹,教师都视而不见。课堂纪律都没有维护好,何谈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氛围。
其次,教师过分地利用“赏识教育”,而忽视对学生的客观评价。赏识教育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强调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尊重学生、激励学生、保护学生。但在教师教学实践中经常出现绝对化倾向,有的品德与社会课堂,只要学生正确地回答了问题,教师便只有那句单调的表扬语,或者是用集体掌声笼统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对学生是否清楚概念的含义一概不予理会,稍有讹误也不予纠正,不敢说学生答错了,生怕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因此,课堂上好话连篇,像是在做戏一样,但是这种表面上的赏识,并不能真正地起到激励作用,时间长了学生就会觉得厌烦、无趣,从而失去了学习兴趣。此外,也使学生形成为了追求表扬而回答问题的不良习惯。
最后,教师片面地强调“学生主体”,而把自己作为一个课堂的旁观者。虽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新课程改革人文精神的重要体现,但是这样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如果被作为“时尚物品”进入课堂,就会很可能被片面的理解,有时有的学校甚至会以一节课上学生的发言时间去衡量教师是否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理念。这种理念原本来源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教学,教师通过与学生心灵上的沟通和理解来完成教学任务。教科书都由专家按照品德课程标准规定统一编写。所以,把责任推在教材上只是徒劳。
小学的品德与思想教育是一个大难题,虽然我们了解到了很多问题,但是并没有完全解决。在日后的教学实践中,只有在广大的人民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好方法,我想那一天并不遥远。
参考文献:
【关键词】有效;设计作业;开放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它不仅是检测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还能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一个导向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其功能与价值,越来越得到教师们的关注与思考。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做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作业单调枯燥,缺乏弹性,倚重书本,脱离生活和学生实践;长期停留在读读课文、写写生字、抄抄句子、背背古诗,默默词语的陈旧僵化模式上,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张扬与潜能的发挥。
一、作业设计应兴趣化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发动了储存在学生内心的能量,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布置趣味性的作业,就是要让学生找到作业的快乐,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潜力。这样的学习,才能高效率,才会事半功倍。语文园地里,有很多需要学生识记的词语或成语。学生们比较讨厌机械枯燥的简单抄背记。想个什么办法让学生在愉快中识记这些词语呢?于是,我便设计了一个“词语接龙擂台赛”的作业,每天在第一节语文课前腾出几分钟“攻擂”,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下,进行词语接龙。学生兴趣浓厚,为了攻擂,学生就要大量识记词语、成语,就必须积极主动去广泛积累。在学生积极参与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词汇,我也不必担心语文园地中的词语积累学生不能认真完成了,学习的效率也大大地提高了。
二、作业设计应人文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课文课程应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应考虑作业的人文性,力求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既能增长知识,又能陶冶情操。现今语文课本中,有不少伟人的故事,这些既是学生阅读写作的名篇,也是学生做人的镜子。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该灵活起来,多与课外校外书本外的知识相结合,陶冶学生课外知识的情操。教师可以设计《寻找名人的足迹》,制作《名人录》等活动,让学生收集伟人、名人、英雄的故事,还可以以"小报、班会"的形式"话英雄,赞名人",这样,就能从榜样身上汲取力量,得到鼓舞,找到人生道路上前进的路标",又能提高语文综合能力。通过分角色表演,使学生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课外作业有推荐阅读、读后感交流、背诵名篇佳句、阅读冲浪、观察饲养日记、资料查询、读报看新闻、编写我的成长故事集等等。这些作业由学生根据各自能力单独或合作完成,每隔一段时间集中交流评选,如评选“当月阅读之星”,给予荣誉,激励学生。评价作业的客观性,实行多样化的评价,有效地激发他们学并给予激励性的批符与批语。
三、作业设计应综合化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因此,作为语文教学内容重要之一的作业,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中。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是知识毕竟有限。语文学习的天地很广阔,要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学习语文,汲取营养。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是知识毕竟有限。因此,课内必须与课外相结合,让学生在课余、课外通过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如学了《十里长街送总理》后,教师可推荐学生课外读《大地的儿子》;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可让学生读《安徒生童话选》;学了《草船借箭》后,引导学生读《三国演义》。学了《赵州桥》后,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去找一找我们国家的一些古老的桥梁与赵州桥的相似之处及不同之处;还让学生找一找现代的桥,如城市的立交桥、上海的杨浦大桥的有关资料。这样,学生不仅了解了古代桥梁的建筑特点,而且也知道了现代桥梁的先进性、多用性、科技性,扩展了知识范围。
四、作业设计体现主动性
在设计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动性。因此,在家庭作业的设计上,可以让学生自己先去看文章进行理解,然后再选同学来给班级做文章初步讲解。这个过程就可以极大地让学生在家庭作业的学习中有很大的积极性和动力。当在布置写文章时,可以有多种文体格式让学生任选其一完成。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詹天佑》的时候,笔者是这样布置课外作业的:设计了4种方案供大家选择,一是描写你身边的一个人物形象。二是讲一个你身边人物形象的故事,突出特征。三是画出詹天佑的画像,可以充分地发挥想象力。四是写写你对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这样设计铁路的路线与现状铁路设计进行对比。这样一来有四种方案可以供大家选择,学生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课后学习与巩固。同时这四种不同的方式可以充分让老师看见同学们的爱好和才能,让老师更好了解学生的。
总之,语文教学只有超越课本、超越课堂,引导小学生走向现实生活,才能真正实现语文能力的提高。通过语文作业设计要充分调动小学生兴趣,展现小学生的个性,使小学生的能力素养在不同方面得到了提高。语文作业设计的方法还有很多,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今天,语文教师要敢于创新、博采众长,从小学生的发展出发,以更好地促进小学生主动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侯寿廷,作业布置应注重课改要求[J],青海师专学报,2006年S1期
2、叶雪飞,让语文作业帮助学生成长[J],黑河教育,2007年05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板书设计;课堂教学
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板书,它是教学内容重难点的高度概括。它既能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地提示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又能让学生从知识、审美、情趣等方面感知和获取信息。备课时,针对板书的设计,我们要全面考虑到课文的“文路”、教材的“编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这样设计出来的板书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因此,许多教师很重视板书设计。下面,我结合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实践谈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板书设计。
一、板书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语文课堂教学中两种传统的手段便是口授和板书。二者各尽其职、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习文本,单单靠教师的讲授缺乏直观感,这时板书的运用,既让学生对文本有了直观印象,又让教学得以顺利完成。板书有以下作用。
1.集中学生注意力。板书有直观性的优势,同时有美的因素。学生通过板书直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板书的视觉优势得到完美体现。在板书过程中,学生不断思索,注意力被板书深深吸引。
2.理清课文思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免会遇到一些篇幅较长、情节比较复杂的课文。单靠口授不行,这时板书就起到了很大作用。虽然寥寥数行,却包容全篇、提纲挈领,小学生通过板书把复杂或抽象的内容深深记在心中。
3.突破重难点。课堂上的小学生很难通过老师的口授了解课文的重点、难点,这时板书的直观性便起到了重要作用。老师可以将课文重要内容的关键性词语简明地写在黑板上,或者对重点段落进行单独分析板书,相信这样的板书设计必然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发展学生思维。好的板书是在钻研教材的过程中,对课文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叙述顺序逐步明晰的过程;好的板书是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时,由局部到整体,由思想到内容。学生通过板书一步一步理解课文,这实际上是方法的训练与思维的训练。
二、板书设计的原则
语文教学的板书设计必须周密考虑,板书出来的每一个词、每一个点、每一条线、每一幅画,甚至是安排的位置和形式,都必须具有科学性。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板书时吃透教材的“三点”(即重点、难点、特点)和“三路”(即文路、教路和学路)。要更好地设计出一幅优质的板书,我们应掌握以下原则。
1.目标性。板书设计要符合课文的教学目标,体现教学的“三点”(即重点、难点、特点)。通过板书,我们可以将与教学紧密相关的内容系统、条理、简练地展现出来。
2.准确性。在准备把握“三路”(即文路、教路和学路)的情况下,板书设计应以精炼、准确的用词表现出来,做到科学和艺术的结合。
3.凝练性。课堂教学40分钟,黑板面积4平方米。板书设计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和有限的范围内以少胜多,以简驭繁,最终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4.条理性。课文本身具有逻辑关系,这要求板书设计具有条理性。板书课文中的关键词可以有条理地反映课文要点,从而构成板书提纲。
三、板书设计的形式
课堂教学的不固定性决定了板书设计形式的多样性,教师设计板书时必须根据课文内容和特点,设计出多样性、直观性的板书。“以不变应万”,学生的思维是灵活的,教师在教学中会出现很多突发状况。这时,板书随着教学进程的逐步展示,教师也应随机应变,对板书进行适当修改、补充,最终完善原来的板书设计。最后,我们要注意板书设计的点线运用,点线连接是为了更好地表现课文内容的内在逻辑性。同时,板书时色彩和图形要简洁明了,切记运用勿滥。在教学实践中,我概括了以下几种板书设计的形式。
1.纵式板书。纵式板书给人一种从上至下的流线视角感悟,能立体地反映课文主要内容。学生一目了然,对于课文的理解和记忆都非常方便。如《神奇的克隆》的板书:
“克隆”是什么
克隆羊“多利”
克隆技术造福人类
2.横式板书。横式板书实际是将纵式板书做横式排列,词句间加上破折号或者箭头,以此表示内容间的逻辑关系,它的作用与纵式板书相似。如《早》的板书:
三味书屋 梅花 鲁迅
3.纵横式板书。纵横式板书是教师应用得非常广泛的一种形式,它是将纵式和横式综合起来的一种板书形式。这种板书可以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具体内容结合起来,表现出来的条理更清晰、细致。如《埃及的金字塔》的板书:
胡夫金字塔宏伟高大?摇举例子重?摇列数据?摇精巧平整?摇作比较紧密?摇
4.脉络式板书。有些课文比较长,同时内容比较复杂,这时脉络式板书就可以起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作用,学生通过板书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课文的脉络层次。如《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板书:
5.提纲式板书。何为提纲式板书?提纲式板书就是把教材内容纲目化。教师往往先写大提纲,然后书写第二层、第三层的小提纲,教师可以边书写边分析。提纲式板书的优势就是能够紧扣内容、简明清晰、突出重点,利于学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如《郑和远航》的板书:
一段:第一次远航(详写)
一层:起航
二层:友好交流
三层:战胜凶险
二段:其余六次远航(略写)
6.对比式板书。对比式板书主要通过对比,将比较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和事物之间的不同方面加以比较区分,让知识结构和各部分的逻辑关系清晰地展现。如《爱如茉莉》的板书:
小学教育是学生重要的启蒙教育,是一个人接受正规教育的起点,是实现全民素质教育的重要阶段,随着当今社会对孩子全面健康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也更加注重因材施教,不断的改革教育方式,尊重学生的想法,打开学生的视野,语文学科是一门注重人类历史文明和灿烂文化,侧重学生人文情感的培育和熏陶,是人类表达自己丰富情感的工具,具有时代性和开放性的特征;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开放式自由课堂教学设计的探讨,总结出了具体的教学设计方案,为小学生的自由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
开放式课堂;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小学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童趣和活力的,传统的语文课堂主要是在室内进行教学内容,随着时展的需要,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从书本上获取理论知识,还需要从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只注重课本容易走向教学误区,割断了课堂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智力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局限在狭小的空间里,因此,开放式的教学设计探讨变得尤为重要,它影响着民族的未来和希望[1]。
一、开放式课堂探讨的必要性
探索小学开放式课堂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传统的课堂缺陷进行弥补,始终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充分发挥阅览室、图书馆、网络的优势,开拓视野,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和自然。所谓开放式的课堂并不是让学生自由散漫,而是在教学形式上的开放,把更多的课堂学习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由的发挥想象力,营造出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不仅仅只局限于课本的知识,还要拓展课外活动,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世界的美妙和神奇,形成完善的人格,高尚的情操[2]。
二、小学语文开放式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开放
结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在教学选材方面应考虑题材新颖,内容生动有趣,比较典型的课题,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将教材作为一种工具,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由于小学生的模仿能力都比较强,所以选材方面一定要慎重,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影响孩子的一生,比如:在给孩子讲《皇帝的新装》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感悟做人应该诚实的道理,避免学生出现模仿皇帝的作法去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小学生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只有及时的矫正错误的观念,才能健康的成长。在教学形式上,多采用实践的方式完成课堂的内容,有利于学生的记忆,通过学生的实践总结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认知能力、心理素质、知识结构和个性特点等实行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方法上的点拨,引导学生进入如鱼得水的阶段[3]。
(二)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开放资源
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学生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学生除了利用好课堂的学习条件之外,还应该将学习的眼光放的更长远一些,教师应该着重的去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首先,市场上的阅读教材鱼目并存,有很多的消极成分,教师有必要按照择优阅读的原则,选择高质量、高品质的书籍和艺术性高、思想健康的读物,唤起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促进他们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其次,在学生还没有课外阅读意识的阶段,教师每天规定学生阅读一定量的课外文章,并在课堂上分享啃到的文章,给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教师要不断赞扬学生的努力,给孩子足够的动力,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最后,注重阅读的实效性。任何的学习内容都是以最终的应用为主要的目的,因此在阅读活动的过程中,重视阅读的实际效果,讲究阅读的质量,通过阅读,能够达到提高个人素养、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采用灵活、恰当的阅读方式,以及持之以恒的精神,善于开动脑筋、多问为什么,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4]。
(三)教学效果反馈平台的开放
教学问题及时反馈才能及时解决,教师应注重反馈意见,才能提高教学效果。首先要建立有效的反馈制度,自觉主动的向学生获取教学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其次,分析反馈意见,调整教学内容,保证教学质量;最后,定期的召开家长会,了解学生在家里的学习状态,与家长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对开放式课堂研究成果的反思
课堂改革和课堂效果反馈的过程同时进行,有利于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解决方案。大部分的教师都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不能充分的了解学生的想法,避免不了会出现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只有不断的去反思自己的工作,才能尽善尽美;教师应该从各个环节进行反思,这样才可以形成新的成长点,在自己专业素养不够的地方,多向同行请教,弥补不足,挖掘原因,让教学工作更加精彩。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开放式教学课堂的探究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任何规定和方案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改变封闭的系统环境,注重实践过程和心理体验,主动的参与学生个性发展,坚持不懈的进行探索和完善,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为小学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伟大的贡献。
作者:卓本银 单位:盐边县渔门镇中心学校
参考文献:
[1]金翎.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2]于雪芹.小学语文教学策略[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一、小学语文教育
首先,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教育越来越注重提高学生的口语和交际能力,因此,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听与说的取向发生了重大的转移。并且语文教学中更加注重语感的培养和言语的积累,对于所要背诵的篇数和古诗词的篇目以及课外阅读的数量都有了一定量的要求。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课外活动被实践活动所代替,更加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言语能力的培养。小学时期的学生更注重的是学习能力的培养,字词诗句的积累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以后的语文以及其它科目的学习奠定基础。
其次,随着2001年新课标的颁布,小学语文教育更加关注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培养,以此来适应社会的需要。小学语文教育的课程面向的是全体学生,使得语文素养能够深入到每一位学生当中。通过语文课程中的学习,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正确的理解和学习应用祖国的语文,培养创新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交际能力等,培育学生的爱国热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思想品德,逐渐培养和建立健全良好的个性和人格,来促进学生德、志、体、美、劳全面发展。
最后,小学语文教育的教学内容应是开放的富有活力的。对于课本中的相关内容不应该只局限于课堂中和书本上,还应扩展到课外,让语文的学习更加立体和开放,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链条。大多数教师出于一些原因而不敢放开学生,加大了对于学生的课堂控制,使得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权,教师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发问,突出学生的学习主权,教师的观念也应进行相应的转变,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引导学生正确学习。
二、小学语文课程内容与安排
首先,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需要打破课堂与学科以及学校的限制,与实际的生活相联系,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和实践当中体会和学习语文,增强语文素养。教师也因此不再只是单纯的灌输知识,还有引导学生实践语文,体会语文,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师的教学质量。语文的综合性学习不仅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有利于学生进行互相协作,提高口语和交际能力。课程的内容会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改革而不断地发展,在进行课程的设计时,不仅要结合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还要考虑到学生自身和未来的发展状况。
其次,教材的内容应该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师范性以及实用性。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对于教学理论、教学知识和教学方法进行全新的阐释,体现教育的新观点;教师应在教学实践当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小学语文教育的内容,并且在其深度以及广度上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语言应简明扼要,有深入浅,使得学生能够快速的记忆和理解,将经验融入到教材当中,提高教材的实用性。
最后,小学语文课程在内容于安排当中,应加强实践类的教学,以教师为榜样进行示范,学生进行模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且进行及时的点评和探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现场的观摩,让学生融入语文学习的真实氛围当中,提高积极性。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时,应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多方式多方面的进行客观评价,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在进行知识的传授时,教材内容应与语文教学当中所需要的知识相连接,构建具有自身特点的课程内容。
三、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语文课程设计
首先,高师院校小学语文教育专业的语文课程安排分为两类,一是通识教育,一是针对中文类学生的课程。针对中文类学生所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中有基础课程和应用类课程。基础课程有中国文学、基础写作、汉语、儿童文学等,此类课程能够提高师范生的口语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于文字的解析和理解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教育事业打下基础。对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感知能够让师范生更好的理解人类所生存的世界,体驗情感世界,开阔眼界,丰富精神世界,提高师范生的文学素养以及审美能力。学生在具备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后,就需要进行实践,将所学所识应用到生活当中,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为以后从事相关的文体工作或者是教学研究打下基础。
其次,在应用类课程中有教师口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书写以及班级管理等。小学的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对于学生的心理非常了解,能够进行正确的引导,进行科学的管理,才能够建立一个良好的班级和学习环境,因此教师不仅需要良好的组织能力,还需要具备引导者的能力。此外教师口语以及书写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教师的作用而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最后,高师院校小学语文教育专业还包括小学语文教育类课程、教育实践课程、选修类课程。成为一名合格的甚至是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知识和技能两手的准备,抓住学生的心理及时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提高教学效率。在实践课中,让学生体验真正的教学过程,加深对教师岗位的认识,为未来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实践学习; 创新设计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小学语文介入实践活动教学内容,符合新课程改革基本要求,已经赢得广大师生的普遍响应与支持。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做好教情学情调查,精心选择实践活动内容,优化实践活动形式,拓宽实践活动社会维度,快速激活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热情,并在实践活动参与体验中形成语文综合实践素质和技能。
一、精选实践活动内容,激活学生主动参与热情
所谓综合实践活动,是指与语文教学有密切关联的多种实践训练活动,综合展示其教学基本属性,一般包含语文教学涉及的“听、说、读、写”等多项内容。在具体操作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注意介入灵活、多元意识,充分利用自主选择权利,对综合活动内容进行筛选和优化。小学生大多对综合实践活动有特殊敏感性,但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教师要通过深入细致的学情分析,为学生提供适合度更高的综合实践内容,以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训练成效。
人教版第五册语文《听听,秋的声音》,教师带领学生完成了所有学习任务之后,又给学生布设一道综合实践活动内容:课下搜集有关以“秋”为主题的精美诗文,准备在课堂上朗读展示,看谁找到的诗文更经典,看谁朗诵得更具有感染力。学生课下积极行动起来,利用多种信息搜集渠道展开相关准备。在课堂展示时,学生纷纷将自己准备的佳作展示出来,教师利用抽签形式决定学生出场顺序,并在学生展示结束后给出综合点评。有学生找到不少古诗朗诵,如杜牧的《秋夕》、王维的《山居秋暝》、孟浩然的《秋登兰山寄张五》等。也有学生找到一些关于秋的散文,如冯骥才的《秋天的音乐》、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等。学生朗读声情并茂,感情非常充沛,教师给出具体指导与评价。这个实践活动是对学生“读”的能力进行训练,综合属性特征非常明显。
二、优化实践活动形式,提升学生操作学习品质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形式众多,教师在具体筛选时,不仅要关注学生年龄认知特点,还要充分考量教学实际条件和环境制约因素,以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可操作性。口语交际、课堂演绎、文本对话、小组辩论、社会调查、信息搜集、课堂习作、课外阅读等,都属于综合实践活动形式,教师要针对学生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和优化。特别是对综合实践活动形式进行整合优化处理,不仅能够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契合度,还能够有效激活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以提升学生操作学习的品质。
在教学《花钟》时,教师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文本,然后让学生展示自己最熟悉的一种花,展示方式可以多元化,如口头介绍、图片展示、作文描绘等方式,都属于选择范畴。在展示阶段,学生利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进行展示。有用图画形式的,有用口头讲述的,也有用身体造型来表现的,甚至还出现以同学合作演绎方式展示的。有一个学生给出了灯谜:头戴黄草帽,身穿绿色袍,见风点点头,朝着太阳笑。其他学生立刻给出答案:向日葵。教师让学生利用个性方式展示自己最熟悉的一种花,给学生提供实践展示机会。不管采用何种方式进行展示,都对学生的学习思维形成历练。
三、拓展实践活动域度,塑造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明显的社会属性特征,教师在具体引导过程中,要有学科横向联系意识,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向更宽广的领域推进,以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社会化、生活化关联度。如果有条件,教师不妨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在更广阔的时空条件下开展多种综合实践活动。学校要举办演讲比赛、作文竞赛等活动,教师不妨以此为教学设计创新契机,深入学生之中,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展开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设计,班级选拔、技术指导、彩排训练、多元会商、积极矫正、反馈评价等,都是重要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要发动更多学生参与进来,以获得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四、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质为基本任务,介入综合实践教学也是大势所趋,与教学发展和学生成长同步。教师在语文综合实践教学中,要发挥教学设计、组织、参与、辅助、服务的作用,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实践操作方法,以提升语文综合学习品质。
参考文献:
[1]李玉辉.有效嫁接,让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开花结果[J].综合实践活动,2012(5).
一、导语的设计要有新奇性和兴趣性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斯纳说:“学校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在中小学的学习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一般来说,兴趣是人们共有的心理,兴趣的东西才能激发人们的主动性去积极探索和思考。学生也是一样的,感到有趣才会主动去学。我国中小学教学中,一些经验丰富的名师对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极其重视。
广东湛江坡头中学陈国豪老师讲同志《梅岭三章》这篇文章,是这样导入的:郭沫若有这样一句诗“将军本色是诗人”。你知道这将军指的是谁吗?为什么说本色是诗人呢?提出了这两个问题,指名让学生回答,然后教师订正,并顺势介绍生平,借以激起学生对同志的为人极其文采的景仰。这种导入打破了以往授课时一开始先作者简介,接着写作背景,再具体分析课文的传统陈旧模式,以新奇的导入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兴趣,对后面讲解《梅岭三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特级教师钱梦龙对这种导入方式也是极力推崇。他在讲《谈骨气》这篇课文时,这样导入的:上课前吗,全班同学背诵文天祥诗《过零丁洋》,上课时放课文录音,要求学生认真听,仔细体会,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听完后,学生回答:
生1:这篇文章充分表达了民族自豪感。
师:确实如此,体会一下,你们觉得哪些句子读起来特别带劲。
生2: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生3:富贵不能……
生4: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
……
同学们积极发言,对课文已有大致了解,然后教师引导,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诵课文。这种导入体现了新、奇的特点,使学生在未学课文之前已经对课文的基调有了更好的把握,对于整篇课文的学习也起到了有利作用。
二、导语设计要有审美性和艺术性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青少年学生正处于人生黄金时代,正值如诗年华,他们更有强烈的爱美天性和独特的审美观,所以教师进行导语设计力求达到美感,让优美、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语言给学生美的享受,从而激起学生的审美体验,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另一方面说,教材的编写也是以享誉中外的精美、经典文章为主要内容,其本身就很美,从而培养学生美的心灵,美的审视为主,所以导语设计一开始就要学生感受到美的艺术性,让学生情感与课本产生共鸣,使他们的情感得到陶冶,文学才智得以增长。
于漪老师讲《春》这篇课文时,这样导入的,很有艺术性。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想到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明媚春光;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有无限的生机和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许多诗人曾有彩笔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我们已学过一些古人描写春天的诗句,我们来回忆几首。首先是杜甫诗《绝句四首》之三,然后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生:一起背诵了这两首诗。
由此,作者把学生引入了一个春天的美景中,对于学生学习这篇课文起了一个好头,学生对春的审美意识和作者《春》中的美有了感应,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
三、导语设计要有多样性和知识性
导语是为学生更好的学习教材服务的。因此,教师在导语设计中追求新奇和艺术性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其知识性。让导语和教学知识紧紧联系起来,既能使学生了解课文的学习内容,又能明确课文的学习目标,更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中。孟子说:“教也多术也”,这意思是说教育方法变化多样,而非固定不变的。导语设计是一种教学艺术,因此也不会有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加上教师无穷的创造力,导语的设计可以说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但无论怎么样变化,知识性是导语设计最后应注意的。
浙江丽水地区实验学校应锦华老师给学生讲《井冈翠竹》时,其导入就极富知识性,他是这样导入的:
【关键词】新时期;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作为一项十分具有延展性及趣味性的教学科目,语文教学涵盖了多重知识,其中包括历史悠久的汉字以及韵味十足的古老传统文化等,由于天生就与国语打交道,所以理论上来讲学习语文应该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可是在实际受教过程中却出现了大部分小学生排斥、厌倦国语的现象,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如对汉语拼音不感兴趣、面对作文不知所措等。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1改革教育观念
意识决定行为,所以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改革的第一步就是要改变教学观念。过去教学中的主体往往是教师,而学生则是客体,“灌鸭式”与“传输式”是教师都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中,教师占据着绝对的权威地位,而学生的主要任务则是不断的被动接受教师讲解的教材,这就使得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质疑精神。所以,教师应该改变自己的观念,不再将自己定位于长官位置上,而是努力指引着学生用自己的思维去判断、领悟与创造[1]。这其实是我国教育理论界近期提出的教育理念,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研究性学习。因此,农村的各位教师都应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脱离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从实际出发,寻找具有合理、创新性的教学方法。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充分意识到学生的心理成长,当学生犯错误时,不要急于直接指正,而是要寻找适当的时机教导学生,从而有效避免学生的抵触。
2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绝大部分教师都会采用传统的灌鸭式教学方法,往往忽略了多样的教学方式对提高课堂效率的优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占据着主要的地位,因此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身学习地位的机会。例如,由于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强弱各有不同,所以分层教学将是教师的最好选择,从学生掌握知识的真实情况出发,以提高学生的实效性为目标[2]。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的不同会导致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各有不同,所以当教师忽略了这一点而继续采用统一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时,很容易出现成绩优劣两极分化的现象,这将影响到整体的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所以教师可以以每个学生语文这一科目的整体学习情况为评价标准,把全体学生分成几种不同的层次,之后再为每一层的学生设立相应的教学目标,并布置合理的家庭作业。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教学互动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学习并不是学生的任务,还需要教师的参与,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上互动的过程中会调节整个课堂的气氛,为小学生学习语文创造出了一种和谐的氛围。与此同时,还可以加深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感情,有助于教学与情感的沟通。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提高了课堂效率,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3]。
3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在农村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而且事实证明对其进行优化后的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善。在现今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常常会出现部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既浪费时间又效率低下的现象,而对课堂教学进行设计之后,能够充分的带动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探究与交流,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优化课堂效果的目的[4]。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展示其自身的调控作用,引导学生改正错误、效率低的学习方法,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除此之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两者的互动不应只局限在对话中,还应在师生的问答中有所体现,通过互动启发小学生自主性的对课文进行探究和理解。所以,教师应做好语文课堂的教学设计工作,课前准备好课堂中要提出的问题,问题的难度要适中。
4总结
小学语文是小学生课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科目,它与其他科目,如美术、音乐等不同,这一科目涉及到我国五千年的优秀文化,只有充分了解了本国的文化才有向世人展示我国优秀文化的可能,因此,小学语文的学习非常重要。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认识到新时期下社会的变化,坚持对语文教学进行改革,并将创新元素引入其中,以此来满足农村小学生对语文教学的需求,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白云辉.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初探[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8):186.
[2]陈美秀.谈新课程体系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山西青年:下半月,2013(8):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