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子实训报告心得体会范文

电子实训报告心得体会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子实训报告心得体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子实训报告心得体会

第1篇:电子实训报告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电子技术;CDIO;虚拟仿真;教学改革

1引言

电子技术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非电类专业学生的一门公共基础实践课程。电子技术实验课程不仅可以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的部分基础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模式,即“构思—设计—实施—运作”模式,其在电子实习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1-6]。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工程实训中心也通过开展CDIO模式的电子实习实践,不仅强调学生对电子技术、电工技术等课程基础知识的复习和掌握,也注重在基本技能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创新精神[2]。它通过项目的构思设计和实施运作,将学生的整个课程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知识的系统学习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

2电子实习教学改革前存在的问题

学生在课前预习率不高,导致自学能力提升不足实习学生在实习上课前都会分到电子实习教材,大多数学生没有对教材进行课前预习。在电子实习期间,教师在实训教室对实习教学进行讲解,学生基本上被动听课。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完全听从教师的安排,不少学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果学生课前进行课前预习,会带着些疑问进行听课和动手实验,这样课堂收获会更大,并在此过程中培养自学能力。教学内容陈旧,教材和实习内容很多年没有发生变化,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求电子实习项目内容只包括直流稳压电源的焊接和调试,该实习内容应该属于20世纪90年代的直流稳压电源的做法,属于市电不控整流AC/DC变换,功率因数很低,该架构在实际应用中已经很少采用。实习的内容陈旧,不能有效涵盖电子技术、电工技术等教材的知识点。如核心的负反馈电路、运算放大器等其他重要的知识点,没有涵盖实验项目。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创新方面互动环节偏少目前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和实习教师互动环节很多,但涉及理论和创新方面的很少。在实习过程中,不少学生对电路原理不是很理解,关心的重点就是要如何把实验结果给做出来,对电路工作原理是什么,如何对其进行改进,他们很少关心,造成实践教学效果有欠缺。学生考核内容不科学,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运用和创新能力目前学生实习成绩包括考勤、实验完成情况和实习报告三大块,不能客观体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由于实验是分组进行,学生人数较多,实习教师工作量大,不可能正确评价每个学生在实习中的表现,可能会存在滥竽充数的问题,出现不努力的学生通过一份好的实验报告,就有可能获得好的成绩等不合理现象。

3教学改革与实践教学模式介绍

根据之前电子实习环节出现的问题,立足学校实际情况,通过引入虚拟仿真环节,对以CDIO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的电子实习教学环节进行教学模式的补充与完善,加强学生主动性,增加知识点运用及创新互动环节,培养适应新时期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具体的教学改革措施与实践情况如下。1)建立以服务学生、引导学生创新为目标的教学模式,通过在实习前让学生使用MATLAB、Saber、PSIM等计算机虚拟仿真工具进行仿真模拟,提前模拟做技术工作所需要的工作步骤,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适应社会需要。首先要求实习教师树立服务引导学生的教育理念,改变填鸭教学模式,在实习前依据CDIO工程教育理论,注重对学生电子实习课前的预习任务进行安排,增加课前仿真预习环节作业。指导教师教授学生使用合适的仿真软件,学生通过使用MATLAB、Saber、PSIM等虚拟仿真工具进行电子原理图仿真模拟。这样一来,学生通过计算机虚拟仿真环节,对实验中需要手动搭建的原理图已经有了很好的认知。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帮助他们掌握电子实习原理图的工作原理。2)电子实习过程中采用学习、仿真、实验、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有效理解和运用知识,进而产生知识创新的能力。将电子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实施过程分解为学习、仿真、实验和创新四个主要阶段。学习主要包括课本知识的学习与理解以及介绍仿真的作用,在这个阶段包括教师课堂讲授和学生课前课后学习等。实习教师需要给学生讲述电子技术的应用范围及发展趋势,并带领学生参观之前学生进行电子实习的优秀仿真及作品,激发学生对电子知识的兴趣。仿真主要是在搭建仿真电路及仿真调试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知识点。这个阶段要求学生分组进行仿真练习,实习教师主要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电路模块的调试和诊断能力,在学生仿真过程中引导和启发他们在元器件损坏、线路连接不良等条件下,对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仿真分析和分组讨论,增加互动环节,帮助学生对常见电路故障进行分析,在实验时遇到问题和困难都可以很快解决。该阶段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主要是通过实际操作环节完成上机实验,并获取正确的实验结果。在这个阶段,实习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仿真和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对于仿真和实验结果可能会出现的偏差进行分析,这样有助于增强学生工程实践的概念。创新主要培养学生创新知识的能力。实习教师通过提出一系列创新项目,对学生进行项目引导,学生自由组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创新项目的原理图设计、仿真验证及优化、电路焊接和性能调试,达到或超过项目目标。这个阶段注重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学生根据项目的任务要求,自拟方案、自主设计、独立调试,实习教师只是启发和引导他们,同时在小组碰到难题时提供必要的帮助与支持。3)利用虚拟仿真拓展实验不具备的项目内容,引导学生对关键知识点进行仿真,强化学生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能力,并在电子实习教学课程完成后增加创新设计环节。在电子技术、电工技术等课程中核心知识点很多,对于在电子实习中没有涉及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对其进行仿真,并同时提供一些已经完成的仿真程序,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电路工作原理,拓宽、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避免出现以往死记硬背、考完试就忘记的现象。对于没有纳入电子技术实验又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如运算放大电路比例积分负反馈、一阶暂态电路瞬态分析等内容,也要求学生进行虚拟在线仿真,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难度较大的仿真,增强他们掌握运用知识点的本领,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4)建立大学生创新工作室,为学生继续开展项目研究提供硬件保障和技术支持。在完成电子仿真及实验后,不少优秀学生的创造力被激发,他们表达了类似的愿望,希望对电子实习内容进行进一步的项目拓宽及技术探索。为此,工程实训中心建立大学生创新工作室,聘请有经验的教师作为学生导师,为学生在课外项目方案确定、仿真评估、实验验证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和帮助。同时,工程实训中心全力支持大学生创新项目的实施。5)针对优秀的学生,鼓励他们参与教师科研项目,进一步提升技术能力。对于在电子实习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工程实训中心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让他们分工合作,共同承担一部分教师的科研任务,主要包括资料查阅、原理图绘制、电子元器件封装制作、仿真模型搭建、电路调试、数据测量等内容。这样可以更好地开阔学生的视野,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他们的潜力和创造力。

4教学效果

通过学生仿真和实验报告、调查问卷、师生座谈和大学生创新项目等形式,了解到进行电子技术实习教学改革尝试之后,广大学生普遍感觉受益匪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个人自学能力明显提高,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透彻之前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到了电子实习阶段,不少学生已经忘记很多。为了完成电子实习仿真作业,团队成员前期必须翻看之前课本教材,查阅仿真技术资料,搭建仿真模型及进行仿真分析,通过虚拟仿真可以帮助他们有效理解、掌握相关知识点,掌握技术研究仿真模拟算法,提高运用电子知识的能力。采用仿真技术有效提高电子实习效率前期仿真学生花费的时间虽然较长,但主要是占用他们的课前课后时间,学生在自己搭建仿真电路并进行仿真调试的过程中,已经对电路工作原理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后期手动焊接电路调试阶段的时间大大缩短,提高了电子实习效率。增强学生创新能力不少学生在实习报告心得体会一栏写到实习的最大体会,就是学习了如何掌握电子知识的正确的学习方法。仿真对电子实习帮助很大,通过增加虚拟仿真等环节,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目前实验室不具备的实验项目,使得他们采用虚拟仿真等手段对感兴趣的项目进行仿真分析,这也激发了他们的创新能力。不少学生在实验报告后续项目中列出不少新颖的提案,也有不少学生建议把仿真提前应用于之前的电子技术和电工技术的教学中去。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及沟通能力电子技术实习过程中由于任务繁重,学生需要进行分组实验。在实习过程中如何搭建仿真模型,如何进行参数调整及模拟异常情况,以及后续的动手实操环节等,都需要组内学生共通讨论、分工合作,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每个学生要发挥自己的作用,做好自己的工作内容,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误,都会影响到小组成绩。为了保证实习的正常进行,需要学生发挥主动性,除了完成自己的工作,对于组内其他学生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都要及时提供帮助,在这个过程中也无形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5结语

通过引入虚拟仿真环节,应用在以CDIO工程教育理念为基础的电子实习教学中,对电子实习教学模式和考核方法进行改革,增加课前预习仿真作业,重视仿真对实习过程的理论指导作用,通过仿真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并在此基础上拓宽学生的仿真范围,进而引导学生培养创新能力,有效提高了电子实习教学的质量,增强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任喜伟,张震强,闫红超.基于CDIO理念的电子实习实践教学改革探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6(4):16-17.

[2]汪敬华,赵春锋,等.引入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电子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30):132-134.

[3]孙立辉,王海彪.CDIO教学模式下电子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4(35):132-133.

[4]刘美华,李建明,屈喜龙.基于CDIO项目教学法的电工电子实习改革与实践:以湖南工程学院为例[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03-106.

[5]陈新兵,谢斌盛,龙晓莉,等.CDIO理念下的电工电子实习教学设计[J].中国电力教育,2014(36):195-196.

第2篇:电子实训报告心得体会范文

摘要:实验项目的开放共享管理模式越来越受到各高等院校的重视,其目的是为了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学院本科教学实验中心通过制订基于实验项目的开放共享管理制度,设立基于实验项目的实验室开放共享平台,建设基于实验项目的开放共享实验室,逐渐改变了落后的教学模式,高效地利用了现有实验室条件;并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与学生创新创业相结合,达到了学生在基本技能、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关键词:实验项目;开放模式;实验室管理;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0-0014-03

一、引言

实践教学是每一所培养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大学的重要组成。建立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合理利用有限的实验教学设备,保障实践教学正常运行,既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着重点,也是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必然要求。新的观点认为,具有一定综合性和设计性思想的实践教学比纯粹的理论教学要重要得多。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以适应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当代每一所高校所努力争取的目标。基于实验项目的开放共享管理模式近几年越来越受到各个高校的普遍重视。基于实验项目的开放共享管理模式改变了以往强调理论教学的方式,以设置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为出发点,把实验教学中的依附于理论课程的实验项目,加以改革和创新,不仅创新了实验方法,同时创新了实验内容,学生对实验项目的操作更加简便。为了保证正常实验教学秩序的开展,提高实验中心的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我校在2014年成立了12大本科实验教学中心,旨在开展实验技术研究与创新,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质量;吸收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新成果,更新实验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创造条件,面向师生开放,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校设立实验教学中心专项经费,实行基于实验教学项目的经费预算制,明确收支范围,并实行专款专用。经过2年的建设和实践,在基于实验项目的开放共享管理模式上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二、制订了基于实验项目的开放共享管理制度

工程技术设计和制造类课程需要学生创新性与设计性相结合,同时也需要不断加强实践教学的环节,而各专业基础、专业实验室是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最好的场所。本实验中心主要是为木材科学与技术、高分子材料、机械、工业设计和家具设计等专业课程提供实践教学环节的本科实验教学。由于针对各专业具体情况,对工程技术设计和制造类实验室的使用需求和时间都不相同。实验中心工程技术设计和制造类实验室在完成实验教学计划内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实验仪器设备、实验室场所等资源,以各种形式面向校内开放,实现实验室资源互助共享,以增加实验教学资源的效益,并形成规范而有效的开放共享管理制度。鉴于以上原因,学院制订并修改了《工程设计与制造本科实验教学中心规章制度》,其中对于基于项目的开放共享管理制度做了以下的规定。

1.制订了实验室开放形式的管理规定。正常教学时间开放:为鼓励学有余力,有较多课外时间的学生来加强实践教学,实验中心在保障正常实验教学的前提下,在星期一到星期五的正常教学时间开放相关实验室。提前预约开放:为充分发挥实验中心的人性化功能,提高实验中心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中心实验室可提供提前三天预约,预约时间可以为星期一到星期日的任何时段。

2.制订了实验室开放类别的设置。正常教学计划内实验:实验内容为正常教学计划内要求的,因受设备台套数量的限制,学生不能在正常教学计划安排的时间内完成,需要在其他时间来进行补充完成,这一类学生可根据实验项目,提前三天预约,并按预约的时间进入相关实验室完成未完成实验。正常教学计划外实验:实验内容为正常教学计划外,学生为了提高设计和综合能力,可自行设计实验项目,项目要经实验指导老师确认,如果获得认可,可以提前三天预约,并按预约的时间进入相关实验室并完成实验。创新创业项目开放:利用教师的科研项目以及教师的指导能力,实验中心可定期为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资助、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资助、“东湖杯”大学生科技学术作品竞赛项目资助、“挑战杯”大学生业竞赛项目资助等。对这些获得资助的项目,实验中心无条件支持,需要实验室的,将不限时段对学生开放。

3.制订了教学设备开放管理规定。实验中心为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使学生能更方便操作设备,在首先满足正常教学情况下,为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及教师科研提供无条件开放服务。

三、设立了基于实验项目的实验室开放共享平台

实验中心根据学生的需求,分别开发了实验室教学信息与设备管理系统和实验教学平台支持系统等二大系统。

1.开发了实验室教学信息与设备管理系统。中心开发了一个实验室教学信息与设备管理系统。功能包括实验室管理、实验教学管理、仪器设备管理、低值品与耗材管理、实验室建设与设备采购、实验室评估与评教、数据与报表等。其中实验室管理模块包括系统的公告管理、用户管理、数据字典。实验教学管理是指对老师教学过程的整体管理,包括对教学计划、教学资源上传,文档、学生数据报表、成绩的管理。仪器设备管理包括对实验设备的加入、存储、使用、维修、损耗的管理。低值品与耗材管理包括对低值品与耗材的加入、存储、使用、补充、损耗的管理。实验室建设规划步骤的管理和设备采购流程的管理;设备分为三种:办公设备、科研设备、教学设备。如需申购,填写申购表格,然后根据审批流程进行审批。由采购部门统计生成采购清单。实验室评估与评教是系统使用者对实验室的管理及教学的评价统计。数据与报表是系统根据录入的设备,低值品与耗材等的数据情况形成可查询的明细和统计,可形成报表。

2.开发了实验教学平台支持系统。实验中心为了能使教师和学生的项目能顺利完成,开发了实验教学平台支持系统。在此平台中,凡是在我学院实验中心实验室完成的开放实验项目必须要有学生实验的出勤登记手册、教师带教的出勤登记手册、学生开放项目的心得体会、实验报告和结题报告。这些措施保证开放实验项目的顺利实施,使各实验室的利用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里列举一些实验中心在此平台支持系统里完成的开放实验项目:《扩音机的设计与实现》、《电子门铃电路的设计与实现》、《触摸延时电子开关电路的设计与实现》、《冰箱电子除臭器的制作》、《无线电摇控灯头的制作》、《单片机流水灯的设计与实现》、《PLC交通灯电路的设计与实现》、《组装电子钟》、《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虚拟服务器的实践应用》、《计算机组装与软件安装》、《汽车轮胎压力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汽车免提电话设计》等等。一个精心设计的开放实验项目能真正激励学生做好项目,对于本科的学生,如果把开放实验项目都能向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上去精心组织,能大大激发学生主动去完成开放实验项目。

四、建设了基于实验项目的开放共享实验室

实验中心在满足正常实验教学外,根据学科和专业的差异性建设了一批全天开放、设备相对先进的实验室,为进一步提升工程技术能力和设计水平的学生创造良好的实验环境。

1.建立了“竞赛进课堂”的大学生创新实验室。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学院鼓励“竞赛进实验教学课堂”的教学模式。大学生创新实验室是一个面向学生全天候开放的实验室,主要可以用于学生进行学科竞赛、作品创作和开展应用性、创新性研究。实验室以项目驱动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管理,学生通过申请《浙江农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可以进入实验室。学生通过教师辅导培训,逐步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最终培育出优秀竞赛获奖作品。

2.建立了工业设计“四位一体”创业教学平台。根据人才培养质量年对专业的诊断与规划,依据学院的实际情况,为弥补教学中出现的不足,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工业设计系提出了实验室、专业教室、展示室以及创业工作室“四位一体”的创业教学平台建设思路。“四位一体”的创业教学平台建设是针对工业设计的学科特点、办学特色和教学规律并结合我系现有条件提出的一种整合教学资源的新理念。即利用现有的场地在单一区块内整合专业实验、专业教学、作品展示及创业教学的功能,并将相邻的教师工作室连成一片,形成一个集约化、高效协同的多职能教学、创业平台。通过合理布局各个实验分室的功能,既有效解决生均实验面积严重不足的问题,规范实验室仪器的管理,规范教师授课体系、规范实践教学管理。同时,也把教师创业项目导入教学,引进外聘人员进行创业专题讲座、举办创业沙龙等,开展融资、企业管理技巧、创业市场调查等内容的系统讲解,以提高学生对创业的认知能力,让学生参与到教师与企业之间的课题项目中,培养了学生在读书期间的自我创业意识,通过一个个实际企业需求项目,达到了提高学生自助创业能力的目的。

3.建立了基于实验项目的“五给合”的工程训练实训室。工程训练是综合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和工程实践课,是对大学生M行综合工程素质教育和现代设计制造技术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培养高质量、高层次的工程技术人才中起着其他教育环节和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作为工科类学校和专业必须具备的实践平台,也是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所需的一个重要基地。通过整合和建设,建立了基于项目的先进性与传统内容相结合、创新性与一般性相结合、综合性与基础项目相结合、实战性与拓展了解相结合、动手能力培养与全面素质教育相结合的基础、能力、创新合理搭配的“五结合”的工程训练实训室。

五、总结与思考

通过制订了基于实验项目的开放共享管理制度,设立了基于实验项目的实验室开放共享平台,建设了基于实验项目的开放共享实验室以后,逐渐改变了落后的专业教学模式,综合高效地利用了现有实验室条件,并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与学生创新创业相结合,解决了学生实验空间少、实验操作的时间少和学生动手能力弱的问题,为本科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实践经验和参考。

参考文献:

[1]陈娟红,金炳尧.国家级实验中心开放共享管理模式实践与探索――以浙江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实验教学中心影像类实验室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2):120-126.

[2]林建军,金炳尧.基于项目的实验室工作室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5):111-113.

[3]殷旭彪,王永花.基于项目的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10,20(5):125-129.

[4]王昕,陈传海,孙慧超,等.基于项目的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教学改革[J].科教导刊,2015,(11):79-80.

[5]万小霞.基于项目驱动的开放实验教学探索[J].现代计算机,2012,(06):28-30.

[6]张翠明.基于项目驱动的模拟电子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2(2):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