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师思想政治汇报范文

教师思想政治汇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师思想政治汇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师思想政治汇报

第1篇:教师思想政治汇报范文

从总体上看,“基础”课程任课教师对2013-2014学年度第2学期10所文科学院2013级本科学生以及2014-2015学年度第1学期6所理工科学院2014级本科学生的自评互评考核方式运行情况是高度认可的。13位“基础”课程任课教师把自评互评纳入“基础”课程考核持肯定态度,认为自评互评较好地测评了学生的理论素养、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给予了学生更多交流机会和展现平台,是当代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但与此同时,13位“基础”课程任课教师对现行的“基础”课程教学方式、考核方式,以及“两支队伍”融合等问题呈现憧憬与期待、抱怨与不满、疑问与忧虑相交织的复杂心理。

(一)自评互评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但对“基础”课程改进教学方式存在憧憬与期待。“基础”课程任课教师在回答“作为试点班级的任课教师,您认为本次改革试点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有推动作用吗?如果有,体现在哪些方面?”这一问题时,有13位“基础”课程任课教师持肯定态度,认为自评互评考核方式的拟定和设计对于提升“基础”课程课堂教学质量发挥明显的积极作用,它不仅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而且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以及遵守校院规章制度等。除此之外,依托自评互评,能够有效推动“基础”课程任课教师有针对性地结合行课学生客观实际和学院人才培养方案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进而使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均取得较大改善。但是,一段时间以来,“基础”课程任课教师习惯于按照教材章、节、目内容进行循规蹈矩的逐条讲解,我们认为这种按照教材篇章顺序进行传统讲授的教学方式略显僵化、生硬,明显与自评互评考核方式的改革导向不符,它不能够解决教学知识要点多、教学计划课时少、教学内容简单重复、教学效果质量差等突出问题。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13位任课教师对“基础”课程改进现有教学方式、方法存在憧憬与期待。

(二)自评互评有助于测评学生基本素质

但对“基础”课程现行考核方式存在抱怨与不满。“基础”课程任课教师在回答“您认为本次试点改革中有哪些值得肯定或不足的地方?”这一问题时,10位“基础”课程任课教师认为,自评互评考核方式体现了测评公正、机会平等、团结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内容和基本要求,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知、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步做到了综合测评学生的课程理论知识习得与理论素养、思想道德素质、法律素质。但是,有3位“基础”课程任课教师对个别学院自评互评考核方式管理过程的松散化和随意性、成绩测评的简单化和趋同性等问题存在不满情绪,对校、院关于自评互评考核方式所配套进行的课程平时成绩改革导致课程平时考核繁琐化、量化课程作业导致作业质量贬值化等问题存在抵触情绪。调研发现,13位“基础”课程任课教师认为通过相关政策来规范自评互评管理,强化平时课程考核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如何使“基础”课程考核方式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使刚性约束与柔性管理相结合,在克服以往考核方式存在“重智轻德”、“高分低能”等弊端的基础上,真正达到“释压减负”、“知行合一”,既取得教学质的提高也获得考核量的平衡还迫切需要全面的统筹规划。

(三)自评互评有助于“两支队伍”融合

但对构建稳定、持久的长效机制存在疑问与忧虑。“基础”课程任课教师在回答“您认为怎样能更好地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和学工队伍的融合?”这一问题时,13位“基础”课程任课教师认为,自评互评考核方式使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与学工队伍长期存在的“人为分裂”或“二元对立”等错误思想倾向有所遏制,有利于“两支队伍”的亲密合作。依托自评互评,“基础”课程任课教师主动与任课学院学工部门负责人联系,全面了解对口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熟悉行课学生专业的发展前景和毕业的就业现状;同时,学工部门负责人(辅导员、班主任、副书记、书记)率队深入课堂随机听课,既了解任课教师的授课特点,观察行课学生的学习状态,也使没有上过“基础”课的学工部门教师较好地熟悉“基础”课程教材内容。通过课前交流、课后反馈,任课教师和学工部门负责人建立了较之以往更为宽泛的接触和更为紧密的联系,使“两支队伍”能够群策群力、协同分析本院学生在课程学习和日常生活方面存在的问题。但是,一套稳定、持久的长效机制并没有构建起来,“两支队伍”融合的深层次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二、调查现状分析

当前,我校“基础”课程自评互评考核方式建设和改革现状呈现出稳中有进的良好发展态势,但是,成绩与问题依然并存。我们既要清晰看到“基础”课程自评互评考核方式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明确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推动作用,对促使校、院人才培养体系科学化、完整化的助推作用,也要深刻认识“基础”课程自评互评考核方式所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尤其是其所面临的合法性危机问题。结合调研情况,我们认为只有选择正视现存问题,善于在不断试错中校正偏差,辩证、客观、公正地看待“基础”课程自评互评考核方式建设和改革现状,才是推进我校思想道德教育改革和“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考核方式改革的必由之路。

(一)自评互评意义尚需突出强调

“基础”课程自评互评考核方式并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而是多侧面、多视角地考量每个学生的教育自主性、参与自觉性、表达自如性,甚至管理自治性。它既是一次常规的课堂教学,又是一次不同寻常的课程学习;它既是一次规范的过程考核,又是一次与众不同的随堂考试。因此,“基础”课程任课教师,包括班主任、辅导员、副书记等学工系统负责人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基础”课程自评互评考核方式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提高自评互评考核方式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改革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中的比重和分量,提升学生对“基础”课程的心理认知和情感认同,真正让当代大学生做到自我教育的主动性与课程考核严肃性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愉悦接纳“基础”课程自评互评考核方式过程中,达到受教育、长才干,锻炼自我、完善自我的作用。

(二)自评互评指标尚需删繁就简

在具体实施自评互评考核过程中,学院制定了涵盖明德与守法两大汇报板块的学生课外思想道德培养与综合表现评价体系,要求学生必须在不低于5分钟的时间段内至少汇报6方面内容:(1)在成都大学的自我定位与本期发展情况;(2)人生理想及自我实现的准备;(3)身心和谐发展情况;(4)学习目标与达成情况;(5)日常生活道德践行情况;(6)个人法治、规则意识及遵守情况。它内在地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概括能力和良好的表达能力,旨在促使学生较为全面地去反思自我、认知自己。然而,不少班级学生在规定的时间段内根本来不及汇报完上述内容,这就带来了汇报者汇报时蜻蜓点水、草率应付,点评者打分时无从下手、盲目给分的问题。我们认为学院还迫切需要根据具体院情进一步整合测评体系中的指标内容和具体维度,以利于学生汇报时特色鲜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学生点评时有的放矢、切中要害、评分客观。

(三)自评互评过程尚需规范管理

13位“基础”课程任课教师认为学生参与“基础”课程自评互评考核方式的态度是积极的,考前准备也是认真、充分的。但是,教师们认为学生在参与自评互评考核过程中仍旧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一些学生在自评汇报时嬉笑怒骂、嬉皮笑脸,主题不明确,重点不突出,观点不集中,假话、大话、空话、套话、废话较多;一些互评学生在听讲时心不在焉、心神不定,有的环顾左右而言它,有的充耳不闻,甚至有个别学生耍手机、看小说、睡觉等。还有一些学生在提问时乐于提一些与测评内容无关的哗众取宠话题,甚至说一些带有人身攻击性质的激进言语,还有个别学生在自己汇报完以后对其他同学汇报不上心,存在故意迟到甚至旷课缺席现象。这就迫切需要进一步规范自评互评考核过程,形成一套严格管理和严肃纪律的自评互评考评制度,营造一种相对严肃、紧张、活泼的测评氛围。

(四)自评互评配套尚需丰富完善

13位“基础”课程任课教师认为自评互评考核方式的现行做法具有率先垂范的作用。但是,13位“基础”课程任课教师强烈呼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能够解决学生成长成才中的所有问题,“基础”课程不能包打天下。同时,自评互评考核方式的介入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其功能和价值同样不能无限拔高,仅仅依托自评互评考核方式来深化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改革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还是势单力薄的。13位“基础”课程任课教师认为:在课程平时考核方面,要适度增加一些小测验,以重点考核学生对重大现实问题、敏感问题或者热点问题的分析和认识能力;在随堂考试方面,要尽可能地设置一些开放式的、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回答的问题;另外还需要配套进行“基础”课程网络化教辅、计算机考试等措施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三、对策与措施建议

基于调研情况分析,上述问题的形成既有远因又有近因,既有内因又有外因。总结起来大体有以下几点:一是“基础”课程任课教师队伍的内涵建设力度不够导致了课程的含金量不高;二是“基础”课程教学方式的创新性不强导致了课程的吸引力不强;三是“基础”课程自评互评考核方式的约束性不硬导致了课程的严肃性不够。基于此,我们认为“基础”课程任课教师至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统筹兼顾,以利于推进“基础”课程自评互评考核方式建设和改革的科学化发展:

(一)培养专家型人师

古语说:“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基础”课程任课教师要在自身专业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业务能力等内涵建设方面进一步加强。也就是说,要打造一支自身素质硬、理论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高素质、高学历、高职称专家型“基础”课程任课教师队伍。那么,如何把现有的“基础”课程“经师”培养成专家型“人师”呢?我们认为校、院有关部门除了加大力度外部引进优秀人才以外,更要注重内部培养,加大师资培训支持力度。要给予“基础”课程任课教师更多的课程观摩、学术交流、社会实践、参观考察的机会,定期组织省内外思想政治教育同行开展以交流经验为主的教学研讨,定期组织“基础”课程任课教师参加新课程标准、新修订教材、新媒体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同时,“基础”课程任课教师还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专业知识、个性特点、价值取向……以利于“基础”课程任课教师更新现有知识结构,掌握先进教学手段,夯实专业技能基础,完善教师道德人格,进而有效驾驭自评互评考核方式改革带来的新问题、新挑战和新要求。

(二)倡导网络化教辅

古语说:“凡益之道,与时皆行。”在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今天,“基础”课程任课教师要善于做与时俱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因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单纯以课堂讲授为主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普遍满意度较低,更是不满足于网络教学资源的匮乏,他们大都欢迎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小组辩论、网络教辅等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体”教学形式。鉴于此,“基础”课程任课教师在教育内容与教学方法方面虽然进行了不懈的艰辛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网络缺失的教学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取得理想的预期教学效果。我们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于面对当代“90后”大学生“无时不网、无处不网”的现实状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因此,“基础”课程任课教师不仅要在常规授课方面下功夫,广泛开展专题教学、案例教学、视频教学等,还要充分利用好网络教学平台等新媒体,主动走进学生的网络生活,借助网络化教辅扩展自评互评的边界和功能。

(三)增设计算机考试

第2篇:教师思想政治汇报范文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同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结合起来,对面向全院大一学生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采用团队合作学习、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进行全面改革探索并开展有益的尝试,将教学改革重点放在课堂实践教学上。经过几年不断发展与完善,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行之有效的课堂德育实践教学模式,较好地实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

一、概念界定

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用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不同专业的高职学生为主体,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意识以及实践能力为动力和目的,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思想政治素养的教学方法。目前,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高职专业课程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在课程的教学改革方面,借鉴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结合高职院校专业特点和学生情况以及该课程自身的规律和要求,创设了德育实践教学环节。在此环节中,老师们创新教学手段,整合提炼教学资源,探索适合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以期望能体现和符合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二、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原则和特点

1

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站在学生的角度预设问题和思考问题,不要拿老师自己理想的学生水平和标准来衡量学生,尊重学生的多元化思维和创新,切忌一刀切、标准化。

(2)激励原则。教学中多使用激励的方式给学生动力。多找学生在完成任务和实践中闪光点,无论任务完成的质量如何,只要是认真勤奋,敢于思考问题就要多给予正面的激励。

(3)深化原则。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培养高职大学生的理性思维,培养他们的人文性和社会性,这可以说是关键能力的关键部分。因此,要不断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质量,还要按照逐步深化、循序渐进的原则,锤炼学生更高的个人修养和人文素质。

(4)适度并快乐的原则。高职生毕竟不是重点大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在深化过程中要适度。在制订任务和探讨过程中要适合学生层次和专业等条件,要以在高职大学生接受的范围内且又不断提高他们的关键能力为准则。同时教师要主动创造条件让学生感到探讨过程和完成任务的快乐,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和个性得到尊重的幸福感等。只有乐在其中,才有可能有创新,使其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2

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

(1)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课堂实践教学与高职学生的思维特征和学习特点相结合,符合高职学生自身发展的规律。目前,在校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学习目的不够明确、主动性欠佳和自控力有待加强的缺点;但是他们形象思维活跃,而且自我意识和实践能力较强。基于此,课堂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都要考虑高职学生的特点,不可盲目地照本宣科、生搬硬套,而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接受能力。

(2)在课堂实践教学中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优化学习动机,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具体地说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以教学内容为主题,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课堂实践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参与、互动和演练中学习理论知识,增强综合素质和提高实践能力。结合高职院校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3)充分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在课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充分运用互联网和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去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在课上将授课内容与信息技术手段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形成直观、形象的感受。

三、在实践教学中的运用

1

组织形式

目前,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采用的是合班授课形式,普遍班级人数在一百人左右。在此基础上,我们按照兴趣相近、特长互补和规模适中的原则将班级分成若干学习小组,主要采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

1确定题目

2设计调查问卷:问卷不少于10题,不多于15题

3具体实地调查:利用上课时间以本班同学作为调查样本,问卷以PPT形式呈现

4数据统计

5数据分析

1总结、得出结论

2将调查结果制作成PPT柱状图

3公开汇报(课堂进行,不少于十分钟)

任务主题拟实现的任务目标知识目标可展示的任务结果

2整体设计

在实际教学中,以任务作为驱动实现教学目标,分小组按照设置问题、研究问题、搜集资料、探求方法、得出结论和汇报交流的基本流程进行设计。我们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课堂德育实践教学分为三个任务模块:课堂调研报告、课堂微话剧和课堂案例宣讲,每个任务模块下设不同的任务主题。

3

任务驱动项目设计

在整体设计的基础上,具体实施根据授课内容按章节来展开,比如以下是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的项目设计(见下表)。

4评价体系

在教学改革的同时,我们也对评价体系做了相应改革,以适应实际情况。具体做法是变过去注重期末书面考试为注重平时过程考核,我院从2013年开始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由30%提高到了60%;期末考试占40%,期末考试方式改为随堂开卷考查。其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把注意力由过去的“考好试”转移到“上好课并完成好实践任务”。

过程考核即平时成绩除了一些常规的考核,如完成作业和上课出勤等之外,主要内容就是任务驱动下学生分组开展的德育实践活动情况。考核中我们主要采用的是“老师指导下的组长负责制”:老师制订和任务并指导每个小组的选题、实践过程和考核;组长负责每个小组的管理,包括任务分工、进度跟踪、成果汇报等,每个小组的成绩评定依据成果汇报情况、现场答辩和小组合作情况综合打分。

5

积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信息化建设

我们团队的教师利用“世界大学城”这个平台积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信息化建设,积极探索和完善“网络上”的任务驱动教学:已经利用“世界大学城”云空间建立了包括立体红色展馆、榜样人物馆和善行馆等一批具有海量信息的开放式的德育实践教学的数字化资源平台;目前正在积极探索更多网络任务驱动教学方式,如通过数字化资源平台和德育实践网络教学系统的深度整合,构建体现学生个性和时代特征的德育实践教学管理系统。拟建立德育实践教学任务库,基于教学计划,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安排合理的学习任务,并实现向学生的云空间自动分发学习任务。学生可在自己的云空间中自助查阅目前的学习任务安排,在指导老师同意的前提下,能根据自身情况自行调整学习任务。学生在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时,可全程与指导老师互动。通过任务管理系统,学生可以在领取任务后实时了解自己的完成进度,提交自己的实践成果,教师则实时掌握学生任务的完成进度,对学生实践成果进行在线评价。

四、经验总结

第一,它的应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利用书本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为完成每一个模块任务,要先研究课本,编写任务计划流程,设计相关环节,还要总结经验。其结果就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新性。

第3篇:教师思想政治汇报范文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堂讨论;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1-126-01

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引发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独立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教学效果,通常会设置课堂讨论。但经过调查发现,讨论的实际效果通常不如预期。

一、思想政治课设置课堂讨论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课课堂讨论题目设计不合理

主要体现为设置的讨论题目难易度不当,教师往往是根据书本上的知识点来设置问题,有些问题过于简单,直接从书本上就能够找到答案,使学生不会认真讨论,只是机械的从书本上总结出答案,而起不到激发学生自主性的效果。另外有些问题与书本联系不大。学生讨论容易偏离知识点,导致课堂的无序性。有些问题设置得过难,又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思想政治课堂讨论分组不当

1.分组的随意性。教师设置课堂讨论的分组通常由于场地和时间的原因采取前后四人或同桌两人为一个小组的方式,而忽视问题本身对组员的需求。这样的分组讨论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小组更多的会讨论与课题无关的内容,如此一来课堂讨论也就只成为一种形式,很难真正对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有所启发,最终也只是依赖教师的总结得到知识而失去讨论的意义。2.小组缺乏分工。固定小组和固定同桌的分组会导致小组成员由于思维定势认为总是由同一名优等生或上课积极的学生发言,从而在课堂讨论中不认真,不能完全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而发言的同学在讨论中也只会注重个人观点的阐述而忽视同组其他同学的见解,导致课堂讨论的参与度低。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暂差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讨论过程的无序性

1.在讨论前缺乏知识的准备和对自己观点的酝酿,导致讨论内容的肤浅和无序化。由于教师在开展课堂讨论时通常不会提前让学生进行知识预习和讨论准备,因此在课堂讨论中学生一时不知如何入手,讨论内容会背离问题本身,甚至讨论与课堂无关的内容。不能及时引发学生的兴趣,是导致讨论无效性的重要原因。2.教师在讨论中甚少起作用。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往往不会参与小组讨论或只是象征性的加入某组或某几组的讨论,而不会听取每一组的讨论内容和同学意见。因此学生在讨论中也就不重视问题的解决,而是把任务交给每组回答问题的同学,依赖老师的总结。因此教师在讨论中未能起到“引导、启发、指正”的作用,也是导致课堂讨论无序性的原因之一。

(四)思想政治课课堂讨论总结的单一性

1.教师总结。教师在课堂上设置讨论的目的是引出知识点,因此在课堂讨论后往往是由教师进行总结。基于此点学生通常不会在讨论中尽力解决问题得出结果,而是依赖与教师的最后总结。2.典型学生总结。教师在讨论结束后会请同学阐述小组观点,经过观察,一般发言的都是固定的几位平时课堂发言积极的同学或优等生,其不一定能很好地结合小组的意见,更多是表达自己的见解,使得小组讨论缺少实际意义。

三、关于思想政治课课堂讨论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讨论问题设置的生活化、故事化

贴近生活、与学生有情感共鸣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助于提高问题高论的参与度。如生活与哲学中“运动是有规律的”一框中,若老师让同学空谈规律的含义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样的知识点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但若教师举生活化的例子让学生参与讨论并自己得出结论,如“苹果落地”不是规律是因为其揭示的是“万有引力”的规律,体现了规律是事物间本质的联系;“守株待兔”不是规律是由于规律是事物间必然的联系等生活实例,让学生对规律的含义自行进行总结,有更深刻的领会和记忆,也更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二)建立有效的估计评价机制

目的在于通过树立小组成员的集体荣誉感,使得小组的每个成员在课堂讨论和课程学习中发挥主动性,促进高效的学习。如教师可以对小组的讨论前准备、讨论的创新点和小组总结的情况进行评价,或是设置小组之间的互评。对于每次讨论的评价结果赋予一定的分值,再按月或学期进行班级各小组间的评比。对分值高的小组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因此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课堂讨论的效率。

(三)采用新颖的课堂讨论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1.改变成果汇报模式。不再由同学主动举手回答本小组结论,而是发挥教师的主动性,让每个小组的每位成员都有可能成为小组讨论成果的总结者。小组汇报的结果与评价机制直接挂钩,这样有助于每一名同学为了集体荣誉而认真的参与讨论和总结。2.设置新颖的讨论形式,如辩论赛。比如让学生课前经过分组和资料收集,分析一个情景材料:市民沈女士在去县城卖水果的路上被歹徒抢走了一车水果,沈女士去派出所报案,听了案情后值班民警说:现在已经下班了,况且一车水果也不值多少钱,你明天上班时间再来吧,然后扬长而去。围绕“民警应不应该管”这个焦点,开展一场辩论赛,让学生自己通过思考和辩论明白民主监督的实质及意义。这显然比老师单纯设置讨论让同学们总结民主监督的意义更为有效,也能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参与度。

著名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曾说:“凡是教师能够讲述的、能够传授的知识,多半是死的、凝固的、无用的知识;只有学生自己发现、探究的知识,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识”。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去,主动去发掘和总结知识点,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形成师生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罗绍良,陈燕辉,陈志燕.思想政治课堂讨论存在的问题调查分析[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1(1):78-79.

第4篇:教师思想政治汇报范文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预警 预警教育方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环境、新动态、新问题,把握大学生思想、行为规律,富于创造性地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建立预警教育新方法,对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预警教育方法的理论简析

所谓预警即“预测、预防与警示,指的是事发前在思想和行动上采取的相关措施,并不断加以提示和强化”。[1]思想政治教育预警教育方法是预防教育方法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是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和大学生身心发展及其成长的一般规律,预测出大学生可能或将要发生的思想问题与行为偏差,事先进行教育与警示,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思想问题与行为偏差的发生,并将思想问题与行为偏差消灭在萌芽状态的教育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一旦形成就具有了相对的独立性。这为我们寻找人们的思想变化规律,进而预测人们的活动和思想的发展趋势,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者把握大学生思想变化的规律,“根据以往和调查所得知的思想预测资料,选择科学、适用的预测方法,对人们的思想发展大致趋势和可能出现的倾向作出判断,并将判断结果运用在预防教育中。”[2](P97)

预警教育方法和思想信息预测方法具有互相关联、相互依赖的关系。预警教育的依据和起点是思想预测。“预测的目的在于认识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以及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各种规律的相互作用,揭示事物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分析事物发展的途径和条件,使人们尽早预知未来的状况和将要发生的事情,并能动地控制其发展,使其为人类和社会进步服务。”[3](P24)预测方法在本质上属于科学认识的方法。“社会的发展要求进行正确的思想预测,正确的预测则是为了在预见的前景的后果面前,采取正确的决策和合理的措施,一句话,就是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4](P77)思想预测通过分析和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变化的规律及特点,借助于大量的信息资料,结合在实践中已获得的经验教训,进行科学分析和逻辑推理,从而预测到某个学生或某个群体将会出现的主要思想问题,进而实施预警教育。

预警教育方法具有以下特点:第一,针对性。预警教育的主要对象是人,是针对人的思想问题和行为偏差而实施的,是一个“把准脉搏、开好处方、对症下药”的过程。第二,主动性。思想政治工作者居安思危、主动思考、主动出击,经常性地在问题发生之前开展预警教育活动。第三,目标性。预警教育目标性强,其目标就是要防患于未然、防微杜渐,将思想问题、行为偏差消灭在萌芽状态。第四,推测性。对形势的分析、未来的预见、工作的决策,只是依据大学生的特点和身心发展及其成长的一般规律,总结过去的经验与教训,吸收他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大胆猜想、推测和推断。第五,发展性。面临新环境、新动态、新问题,教育的方法和内容也必然随之发展、丰富。

二、预警教育方法的实践探索

预警教育方法的常用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普遍预警法。普遍预警法针对的是共性问题,是指思想政治工作者针对多数学生或在常规预警时段可能或将要发生的思想问题与行为偏差,事先进行教育与警示,避免大面积出现思想问题的预防方法。

2.重点预警法。重点预警法也叫跟踪教育法,针对的是个性问题,是指对突发的人或事以及重点时段可能或将要发生的思想问题与行为偏差,适时进行教育与警示,防止特殊思想问题发生的预防方法。

3.黄牌警告法。思想问题与行为偏差已经出了,且处理好了,但为了不再犯同样的或同类的错误,对错误人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提出警告、明令禁止。

依据信息学、心理学等知识,把握大学生的特点和大学生身心发展及其成长的一般规律,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总结并提出预警教育方法的具体措施。

1. 建立畅通的大学生信息控制系统。

从纵向关系来看,信息互通是通过上传下达方式实现的。上传是指下级单位将采集到的信息,自下而上,向上级单位汇报。信息上传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于非重大的、非急迫的信息,一般逐级逐步上报;对于重大的、急迫的信息,同时向上一级和学校核心决策部门汇报,以争取处理紧急事件的时间。下达是指上级单位将掌握到的信息,自上而下,向下级单位通报。

从横向关系来看,信息互通是通过沟通交流实现的。各单位将收集、掌握到的信息向同一级相关联的单位通报,实现信息共享,保证信息畅通。

图2描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采集、处理的过程。

从信息处理角度来看,各单位既是领导下一级单位工作的决策部门,又是向上一级单位汇报重要信息的信息采集部门。各单位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有效的筛选,信息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在职权范围内,能解决的,便成为本单位决策的依据;另一类不在职权范围内,不能解决的,便向上一级单位汇报。

从信息采集方式来看,也有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两种方式。自下而上的主要形式有口头、书面汇报,在网站、论坛中发表言论等;自上而下的主要形式有调查问卷、走访访谈等。

2.确定重点预警时段、对象。

根据大学生思想变化的规律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可确定大学生预警教育的八个重点预警时段、二十类重点预警对象。

八个重点预警时段为:开学、放假、考试、放长假、毕业生离校、季节交替、重大校园事件发生、重大社会事件发生(含曾发生的)之时。

二十类重点预警对象为:自杀倾向者、暴力倾向者、贫困生、言行异常者、性格内向或倔强者、特殊家庭者(单亲、父母离异等)、家庭有重大变故者、直系亲属有自杀史者、本人有精神病史或自杀行为者、个人经历重大打击者、考试成绩突然下降者、失恋、失意、同性恋者、新生、毕业生、边远山区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体型或体态或体重明显改变者、好高骛远及好肇事者。

3.不失时机地开展预警教育工作。

一是特殊问题,特殊对策,建立跟踪教育管理办法。

在信息控制系统运行中,通过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结合大学生预警教育的重点预警时段、重点预警对象,可确定一个时期学生思想教育的动态跟踪对象。发现学生的问题后,根据问题性质和内容,及时向学生及其家长发出《违纪预警通知单》、《学业预警通知单》、《心理预警通知单》等,使学生从触目惊心的数据中检测自己,寻找自身的薄弱环节和潜在的危机。建立学校与家长、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渠道,共同形成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合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构建大学生危机干预机制。“问题”学生经跟踪教育后,仍未明显好转甚至趋于恶化的状态下,通过危机干预机制的运行,将学生个体“损失”、学生个体对学生群体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危机干预机制包括“一位主管领导”、“一组工作队伍”、 “一套工作方案”、“三个处理机制”。“一位主管领导”主要是指专人领导危机工作;“一组工作队伍”是指危机干预领导小组,由单位主要负责人、学工办老师、班主任、秘书组成;“一套工作方案”是指针对危机干预个案,提出解决的具体办法;“三个处理机制”是指信息上报机制、责任落实机制、警示教育机制。信息上报机制是确保对危机的各类信息进行完全掌控。责任落实机制要求“危机干预”工作队伍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层层落实。警示教育机制主要是通过“危机事件”,举一反三,开展黄牌警告教育。

二是共性问题,普及教育,建立常规教育管理办法。

经常性地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如组织学生专题学习学校的规章制度,了解毕业和取得学位所要具备的条件;介绍大学校园里因思想道德素质沦落、心理畸变、恋爱情感失控等各种不良因素引发的恶性事件等活动,通过活动纠正“集体主义观念淡漠、道德理想水准低下、价值取向功利化严重、基础礼仪修养匾乏”等方面的思想道德问题;“学习无兴趣、技能无发展、能力无长进”等方面的学习问题;“迷恋网络、倾向暴力”等方面的行为偏差问题;“自闭、失落、抑郁、焦虑、自信心缺失、强迫”等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经常性地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帮助大学生辨别大学生活的是非真伪,消除认识上的误区,引导他们了解大学生活的真实概貌,熟悉掌握大学生活规律,警钟长鸣,增强自我“劣势”认知的敏感度,经常进行“自我检测”,检查自己是否存在潜在“危机”和不良苗头,及时发现自身的“弱势”和“劣势”所在,以求及时弥补。

当然,预警教育方法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手段,并不是一把万能钥匙,它关注的多是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不利于轻松、和谐、活泼的校园文化环境的形成。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正面引导和积极鼓励为主,以预警教育为辅,要灵活掌握预警教育的深度和力度,以达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魏良福.论大学新生的预警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6年12月第35期(总第531期).

[2]刘新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

第5篇:教师思想政治汇报范文

关键词:合作学习;中学政治课;激活

今天的政治教师特别是乡镇中学的政治教师大多数是沿袭过去的教学路子,一本书、一支笔、一口气讲到底,受中考的影响以大量的习题训练,严格的答案规定来提高“教学效果”,应付考试。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兴趣的缺失,课堂教学活力的丧失,教学效率的下降。所以,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把合作学习引入思想政治课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在自主先学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深入探究,使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改变学生单一的、被动的、接受的学习方式,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和态度,以短时、高效、低耗、愉快为基本品质的一系列思想政治教学活动的统一。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分析合作学习在政治课的重要作用。

一、合作学习促活自主意识

因为合作学习分组时是根据每个学生的生理心理素质、个性特点、生活环境、兴趣愿望和能力特点及在学习中优势和不足互补。便于他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以致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的效果。课下学生在搜集资料时需要整理实物的特点,比如花、草、小鱼、小狗等种类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等,孩子们分别按照实物特征的不同方面分工整理、汇报,还记得淘气、贪玩、不爱学习的刘亮整理汇报的是小鱼的游动特点,他把家里的鱼缸拿到班级,让学生现场感受鱼的游动特点,加之他惟妙惟肖的介绍,还有刘亮小组成员的其他特点介绍,孩子们真是大开眼界,大大促进了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意识,最后刘亮小组拿了一等奖。本次活动不仅有效地增强了学生对政治课的自主学习意识,更加深了学生们对生命的热爱和保护,真是双丰收啊!

二、合作学习激活学习兴趣

陶先生历来主张学习要有兴味。一旦你对所学的知识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时,就会虽苦犹乐,轻松、自由地学习,并在自由地学习中充分发展个性特长,弥补欠缺,进而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发展。合作学习容易激活大家参与的兴趣与热情,活跃课堂气氛,还有利于培养大家的合作竞争意识。在竞赛中有组与组的激烈比拼,在比拼中又有同组成员间的密切合作,达到充分的合作和合理的竞争。人教版初一思想品德课第二单元,第四课《走进青春》分组合作进行“青春烦恼大家帮”活动,学生事先收集班级同学或同龄人中存在的烦恼。如身高、体重、青春痘,与学生,与父母相处等,学生对这几个问题特别感兴趣,个个情绪高涨,有一组同学提出好的建议:观察课本31~32页《我长大了》的六幅图片,这恰恰很自然地导出了青春烦恼与困惑。其他小组纷纷踊跃用幻灯片展示收集到的各类典型的青春烦恼,学生们分组讨论,并派代表介绍解决烦恼的方法。教师在学生分组讨论中,深入各小组作好积极引导,了解情况,在学生回答问题时给予归纳、总结、补充,在展板上(黑板上)展示各小组介绍的方法。最后师生交流展示方法,并进行小组互评,教师参与评比,最佳方法归类,最佳表现小组评比等,从而集思广益,使青春的烦恼,在同学们的合作、交流、体验、活动中得到妥善的解决,同时还增进了同学的情感,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合作学习启活探究疑难

合作学习,是激发学生探究疑难的一种有效思维活动。它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多向思维。如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环境问题”合作学习时,经过小组合作讨论分析,学生发现现实生活中许多环境受到危害,如白色垃圾污染环境、汽车尾气污染大气、厂矿企业废水污染江河等;孩子们热情极高、各抒己见、争先恐后地合作交流,本组及邻组间,越争论越激烈,其中一个孩子问邻组的同学:“假如你是环保局局长,你如何解决污水排放问题?引进什么先进的设备?需要花国家多少钱?”看着他们争论得面红耳赤,我真是由衷的欣慰,多创造机会让孩子们合作学习真的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总之,笔者认为合作学习如果能真正落到实处,定会引发学生学习政治的自主意识、激发学习政治的兴趣、启发学生学习政治的探究,使政治课“活”起来!

参考文献:

[1]卢书兵.中学政治创新教法[M].学苑出版社,1999.

第6篇:教师思想政治汇报范文

四位一体 管理体制 综合评定 考核评定

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各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一建立完善的思想政治(品德)课“四位一体”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

“四位一体”教育教学的管理体制是指: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把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与时事教育、学校日常思想教育工作、校外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品德)教师的课堂教学与班主任、政教处、共青团(少先队)干部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学校的德育任务。

1.制订思想政治(品德)课“四位一体”教育教学计划。在开学初,学校德育领导小组召开政教主任、班主任、团总支书记(少先队辅导员)、政治(思品)教师联席会议,根据思想政治(思品)课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思想政治(品德)课的内容,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学校本学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中心,制订“四位一体”的教育教学计划。计划包括:本学期德育工作的重点和中心;思想政治(品德)课哪些内容作为本学期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思想政治(品德)课怎样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教学,向学生提出哪些行为要求;政治思品课教师、班主任、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共同开展哪些教育活动,内容、形式、目的是什么,谁牵头组织等。

2.根据计划安排,各教育渠道做到目的统一、内容统一、行动统一。

3.学校德育领导小组负责监督“四位一体”教育教学计划的实施,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共同搞好学校德育工作。建立“四位一体”教育教学,有利于发挥思想政治(思品)课在学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有利于学校整个德育工作的开展。

二、建立思想政治(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活动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形式思想政治(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活动相结合的教学结构形式,是把思想政治(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学生撰写小论文、专题讲演会、英模报告会等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地对学生进行“知行统一”教育的教学结构形式。

1.思想政治(品德)课的课堂教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小学思想政治(品德)课的内在要求。一方面,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下功夫,恰当运用实际材料讲清理论基础知识,使学生懂理论,掌握基本观点。另一方面,教师必须逐步培养学生学会运用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实际问题,使学生运用所学理论指导自己的言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组织学生搞好社会调查,参加社会实践。教师组织学生到社会做调查,是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思想政治课授课之前或授课之后,师生坚持向社会做调查,了解社会生活实际。把调查上来的材料运用于课堂,进行理论联系实际教学,这样做有利于教师讲清知识理论,学生弄懂理论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

3.组织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定期召开小论文宣读会。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促进学生知识、能力、觉悟三统一的重要一环。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和宣读小论文的过程,就是学生运用思想政治课学到的理论、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可见,教师组织学生撰写小论文,定期宣读小论文,是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4.上好思想政治(品德)活动课。思想政治活动课是和政治课有联系的,但又是不同于思想政治课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它是围绕思想政治课的有关内容或在思想政治课的理论、观点指导下开展的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在学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必须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适当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富有教育性的活动,如主题班会、讲演会、知行统一汇报会、小论文宣读会、知识竞赛等活动。

三、建立思想政治(品德)课“四位一体”的知行统一体综合评定制度

对思想政治(品德)课进行整体改革,充分发挥其在学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不仅要在教材内容、教学管理体制、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而且,必须在考试方法上进行改革,打破单一笔试、一张考卷定成绩的考试制度。思想政治品德课“四位一体”的知行统一综合评定制度,是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师、班主任、政教处和共青团(少先队)干部组成“四位一体”的评委会,把学生知识理论学习情况和行为表现情况综合起来,评定学生政治课思品课的学习成绩的制度,它包括理论知识考试评定和行为表现考核评定。

1.理论知识考试评定:把每个学生期中、期末两次考试分数平均作为一学期政治科、思品科的理论知识成绩,然后根据这个成绩做定性评价,90分以上为优,70~89分为良,60~69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

2.行为表现考核评定:由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师、班主任、班长、团书记组成评委会,根据思想政治(品德)课向学生提出的行为要求及《守则》、《规范》内容,制定行为表现考核标准。采取自评、小组评、最后评委会总评的办法,给学生评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

第7篇:教师思想政治汇报范文

 10月5日,三峡大学召开2021年重点工作推进会,听取各学院、经济独立核算单位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关于学校重点工作推进情况的汇报。该校党委书记何伟军,校长王炎廷,党委副书记田斌,副校长邹坤、黄应平,党委常委李红出席会议,各学院院长、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经济独立核算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王炎廷主持。

会上,各学院院长、经济独立核算单位以及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办公室(目标管理办公室)、教务处、科学技术处、社会科学处、研究生院、人事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等单位主要负责人结合学校“十四五”规划和年度工作目标任务,汇报了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王炎廷在讲话中指出,学校召开重点工作推进会,就是要听取各单位重点业务工作推进情况汇报,达到展示工作理念、交流经验、统一思想、信息共享的目的,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好基础。各部门、各学院特别是关键少数的领导干部要按照学校党委部署,认真学习思考落实,推进学校重点工作。

何伟军在总结讲话时强调,推进学校重点工作,一是必须高度重视,重点工作是学校生命线。重点工作涉及到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涵盖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各主要方面;窗口性指标是反映学校重点工作完成的重要标志,是学校下一步提升办学层次、提升发展水平、扩大影响力的基础。二是关键在落实,必须持续推进重点工作的完成。要定期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检查,通过检查来总结成绩、找出差距、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及时改进、补齐短板、调整策略;要党政同责,层层传导压力,一抓到底。三是坚持高标准,全面推进学校办学质量提升。重点工作完成的标准要高、质量要高,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重要指标要对标其他兄弟高校;要紧盯目标,但不唯目标;要保持战略机动性,主动出击,掌握信息。四是提高素质,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加强干部培训,提升干部队伍的素质、能力和水平;要选优配强干部队伍,重点培养年轻有为、有冲劲有闯劲的干部;要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强化干部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要培养干部讲政治、观大势、勤思考、识机遇、抓重点、攻难点、会沟通、善统筹。五是凝心聚力,进一步调动全校师生员工的积极性。教师和学生是完成学校重点目标的主力军;要挖掘教师潜力,开发人力资源存量;要发挥学生潜力,加强学风建设,提升学生考研升学率;要加强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正面引导,注意工作方法,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六是营造迎接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省委政治巡视的良好氛围,统筹抓好学校重点工作和日常工作、发展工作和安全稳定工作。

参考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参阅。

 10月5日,三峡大学召开2021年重点工作推进会,听取各学院、经济独立核算单位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关于学校重点工作推进情况的汇报。该校党委书记何伟军,校长王炎廷,党委副书记田斌,副校长邹坤、黄应平,党委常委李红出席会议,各学院院长、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经济独立核算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王炎廷主持。

会上,各学院院长、经济独立核算单位以及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办公室(目标管理办公室)、教务处、科学技术处、社会科学处、研究生院、人事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等单位主要负责人结合学校“十四五”规划和年度工作目标任务,汇报了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第8篇:教师思想政治汇报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学习评价

评价是完整的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的学习评价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方式,同时也是检查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因此,对学生学习评价,能达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目的。

一、学生学习评价现状的分析

(一)学习评价的形式单一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评价方式是采取平时成绩和期考成绩相结合的考核形式。平时成绩,主要是上课考勤、作业、提问等等平时综合表现。期考成绩,就是由任课教师进行命题,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闭卷笔试,教师按标准答案进行评卷,给出学生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和期考成绩相结合,一般情况下是按平时成绩占30%,期考成绩占70%的比例计算出学生的本门课程成绩。这种学习评价方式给学生造成了很大压力,不利于学生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发挥,阻碍了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发展。

(二)学习评价的内容不够全面、科学

体现在:第一,考题的内容范围侧重于书本知识,主要考核学生的记忆能力,而且为了提高及格率,考试前任课教师给学生划定极小的复习范围和复习重点。这样的考试评价方式,单把考试分数和作为评价学生质量的标准,助长了应试教学的不良倾向。第二,考试题的类型有填空、选择、简答、材料分析等。这种传统的高考方式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不再适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忽视对学生知识运用、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考核,无法使学生充分表现自己能力和素质。

二、对学生学习评价的依据

(一)根据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

对学生学习评价,可以运用多种不同的方式方法。无论使用什么方式方法,都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来进行。一般来说,教学目标可以分成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三方面,因此,学习评价也要兼顾这三方面的目标进行,不能只着重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的评价。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在于:知识目标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情感目标是使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因此,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评价应该根据这个教学目标来进行,才能达到科学、客观的评价要求。

(二)根据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评价

高职学生可以说是高考的失败者,大部分同学在中学时就产生厌学情绪,导致成绩不理想。而他们具有社会活动能力较强、头脑灵活、动手、实践能力突出等等优势和特点。假如忽视他们的优势和特点,一如既往地采取传统“高考式”的学习评价方式,只能加剧学生的厌学情绪,甚至会导致学生中断学业。因此,在对学生学习评价过程中,我们应当注重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根据其学习特点和学生优势,设置考试能力,建立行之有效的考试评价机制。

三、学生学习评价的方法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成绩应该是知识、能力、品德等诸要素考核的融合体。所以,对学生学习评价应该从知识、能力、品德这三个方面进行。

(一)对学生的知识理解的考查方法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的主要渠道和主要阵地,深入学习和掌握基本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也是高校想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任务。因此,考核方式中理论考试不能废除,并且要保证理论考试成绩应该占40%。理论考试一般在期末进行,可以采取开卷考试的方式,主要检测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程度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理论考试的试题类型应包括选择、辨析、材料分析等几个方面;试题的内容不能太深奥,要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生活。

(二)对学生的能力大小的测评方法

测评学生的能力,主要通过实践考核的方式进行。在我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成绩中,实践成绩占40%。实践开展过程如下:建立实践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实践活动,然后根据实践的结果得出成绩。

要得出学生个人的成绩,首先计算团队成绩,即实践结束后要求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把自己小组的学习情况和讨论结果向全班同学进行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以及调查结果,从调查目的、调查方法、调查内容、团队合作、成果展示等等方面,进行评定各小组的团队成绩。

其次,小组长根据每位同学上交材料情况、参与积极、友好合作、认真负责等几个方面,对组内每个同学的能力打分。最终,团队成绩和同学各自能力的平均分是该同学的实践成绩。例如:某组团队成绩为95分,组内某成员的能力分数是93分,那么,他的实践成绩就是(95+93)÷2=94分。

(三)对学生的品德操行的评价方法

学生的品德操行分占20%,是在课程即将结束时,根据每个同学平时为人、修养方面的等实际表现给出评价分。品德操行测评内容包括:(1)思想品德方面,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进行测评;(2)行为规范方面,以平时在校的德行表现来评价,如:按时到校,做到不迟到、不早退;按时完成作业等等具体的行为作为量行的标准。要求实事求是,先自我评价打分,再由全班同学为每个同学打分,再由班委集中评价给出平均分,计入本课程的总分中。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科学、全面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学秋.关于推进高职院校考试改革的思考[J]. 教育 2005(1): 130-131.

第9篇:教师思想政治汇报范文

在实践中,笔者发现小组合作教学是一种很有效的方式,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在初中思品课中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构建小组,结构合理

为避免小组合作讨论教学走过场、装门面、“假大空”的现象出现,让它不流于形式,使之真正成为启迪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笔者在初中思品课上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发挥个体优势,进行讨论式教学。在组建合作小组,人数最好是4―6人为一组,小组成员应有文化基础、智力水平、能力倾向、性别、兴趣、爱好等有差异的优秀生、中等生、学困生。实施“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方法,且要安排学生当好汇报员、记录员、评分员等,角色安排可视教学轮流换岗,规定小组发言稿必须在课后上交给老师,并且引入竞赛机制,以小组为单位记分奖励。这样,在进行讨论和交流时,可以取长补短,做到“有序”和“无序”的有机统一。学生进行讨论时,教师必须对讨论过程进行巡视指导与调控,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提示。学生进行汇报发言时,教师要改变原先“那个同学来说一说”的口头禅,要表扬与适当的调控相结合,汇报成果要颁发小组奖,可防止“空洞的讨论”浪费时间,做到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统一。

二、精心设问,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教育心理学讲,兴趣是内在动力,它能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自觉努力,向着认知的目标前进的欲望。初中生处于少年时期,好胜心强,对任何事情都要探个明白。小组合作教学是通过教师设计教学问题来引发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激发学生自己探索,形成自己的观点。问题是开展小组讨论的中心,合作讨论要始终围绕问题进行。初中思品课教学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时,我认为教师要改变传统备课法,从满足学生的需要出发激发学习的兴趣,精心设问,讨论的材料应来源于“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讨论的题目要符合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应是教学中的重难点和值得讨论的问题,要紧密联系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要尽可能采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实际问题或现实生活问题。

三、营造氛围,民主安全

心理学家罗杰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从本质上讲,创造性活动必定是异样的,从而必定是异常的行为,对一个人的表扬赞许乃是促进心理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当一个人在心理上感动安全时,他就不会害怕表现和发展他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他可以在发散思维时无需处于防御状态,从而保持心理的自由。”笔者认为,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感到“心理安全”,是小组合作教学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转变教学观念,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要以平等的参与者身份、朋友和伙伴的身份参与课题教学;教师在备课时,要备学生,要把学情放在首位,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原有的知识、能力基础,知道他们能够充当哪一方面的角色;“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应是思品课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小组合作教学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要为不同的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讨论平台;要用爱心为学生创造一种心灵放松,敢于探索求异的快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发挥集体合作讨论功能。同时,要注意学生的回答与答案大相径庭时,教师要正确对待,不能凶神恶煞地呵斥或冷嘲热讽,特别是对学困生,要肯定他们回答问题的勇气和积极性,要让学生走出思维压抑状态,诱发学生敢于质疑,探索的愿望,使讨论更发散和创新,让自己教得快乐,学生学得快乐。

四、以学生为本,发散个性

“少数学生包场”是小组合作的大忌,它不仅会影响小组合作教学的深入展开,而且会影响学生间,师生间良好人际合作关系的形成。在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教学时,教师要以学生为本,让他们获得学习上的成功体验,不断激发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小组合作讨论,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训练和提高学生参与小组合作讨论的技能,尤其应注意训练学困生善于充分表明自己的认识和见解,敢于和善于与他人争辩,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三学会”(会倾听、会质疑、会组织),同时通过建立以小组的整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使组内成员视小组的成功为个人的成功,各成员间就会互相关心和帮助,从而“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发展的差异,逐步消除部分学困生的自卑感,激发他们积极参与讨论的责任感和团体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

五、不断汲取,提高素养

小组合作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运行过程,他需要教师在实施小组合作教学的过程中,把握好课堂纪律,预测许多备课时无法预测到的情况;精选材料,创造有利于学生讨论的情境;合理调控学生的情绪和讨论的进程,这都需要教师具备高超的调控能力。鉴于此,教师就要经常性地进行理论学习,吸收最新的观念,并根据思想品德课学科的特点,不断学习党和国家的最新路线、方针和政策,关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增强政治敏锐性,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六、小组合作教师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小组合作讨论教学中仍存在一些误区,影响着主题性目标的实现。如,分组简单机械,讨论流于形式,讨论变成“闲聊”,讨论过于频繁,问题设计过滥,汇报停留表面,教师缺乏理性点拨,学生参与不均,教师缺少引导等一些问题,任课教师引导好学生参与小组合作讨论,及时抓住学生的思维闪光点,进行正向引导,合理调控。

总之,在初中思品课教学中,小组合作教学应改变枯燥的政治说教,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出于主体地位,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群体意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建文:《思想政治课教学论》,云南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