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语文教学设计的方法范文

语文教学设计的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语文教学设计的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语文教学设计的方法

第1篇:语文教学设计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设计方法

一、学段目标的错位与归位

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对于教学目标把握不准确,存在教学目标越位、缺位、不到位现象。这一点,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课上尤为明显,听低年级的课,我们常感到“低段教学高段化”。

如一位教师教学二年级课文《美丽的丹顶鹤》,前十几分钟进行字词教学,抓得很好,但在学生初读课文以后,教师却提出了中高学段才常提的“从这句(段)话你读懂了丹顶鹤什么”等问题,有的段落还要求学生进行默读后回答。从中可以看出,此教师对年段目标要求不清晰,课堂上没有把识字学词放在首位,没有把精力用在指导学生读书和语言积累上。

在低段教学中我们到底应该做些什么?在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低段的识字与阅读其中的7条尤为重要: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2.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4.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5.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6.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7.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我们只有准确地把握年段目标,根据年段目标将教学目标一一归位,才能环环相扣,螺旋上升,最终实现小学阶段的各项目标。

二、内容分析的越位与退位

在我们的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注重课文内容分析的越位现象比比皆是。一位教师教学二年级《狼和小羊》一课,设计了这样几个教学环节:第一步,揭题,复习导入;第二步,精读感悟;第三步,明理深化;第四步,拓展阅读。单看这四个环节就是高年级“教课文”的阅读教学流程。可以看出,教师注重的是课文内容的分析,最后给学生留下的是这样的结论:狼很凶恶,羊很温和,跟像狼这样的坏蛋是没道理可讲的。我们知道,低段目标应该是把识字学词放在首位;其次是朗读,以及对少量重点词语的理解;再次是语言的积累。而上述低年级阅读教学是一种严重的越位现象,没有找准年段目标要求,是“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园”。

其实,小学低段教材的主体内容(拼音除外)是两类课文――识字课文和阅读课文。教材编者将这两类课文交替编排,其宗旨就是为了增强字词教学的灵活性和趣味性,让小学生在规范的书面语言环境中认字、学词、学句,发展书面语言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低段的课文阅读,只是为识字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语言环境,以便学生随着语境的变化进行立体识字。阅读教学的重点就是识字写字,学词学句,发展书面语言,培养阅读兴趣。所以,在小学低段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遵循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准确把握教材编写的真正意图,不管是教授哪类课文,都必须紧紧扣住上述重点不放松;要把注意力放在指导学生正确认读,读得连贯,形成顺畅的语感上;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的阅读态度和优良的注意品质。这是小学阶段,尤其是低段语文教学的根本所在,绝不能忽视或偏离。

三、识字写字的缺位与补位

在低段教学中,识字、写字没有被摆在突出位置,缺少时间保证、指导保证、练习保证,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有的课就是有识字写字教学环节,也显得机械呆板。如教“蜜”字,上中下结构,上边是个宝盖头,中间是个必,下边是个虫,合起来就是蜜,蜜蜂的蜜。试想,每个字都这样教,一节课下来,学生口干舌燥,还能对我们的汉字感兴趣吗?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汉字都有自己的源头,展现的或是一段历史,或是一个故事,或是一幅画,或是一个梦想,等等。然而,实际的识字写字教学淡化了汉字的文化含量,有严重的缺位现象。作为肩负传承祖国文化重任的语文教师,应该赋予识字写字教学厚重的文化含量,要让学生在一个个故事、一幅幅画面、一个个谜语中形成对汉字学习的期待。

汉字是我们祖先在劳动生活中创造的,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结晶。事实证明,教师如能把汉字文化知识自觉地引入识字教学,把以象形符号为基本特征的表意汉字的源流知识有意识地引入课堂,学生不仅会受到直观视觉的熏陶,而且能激发识字的兴趣,从而加深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激发起对中华母语的热爱之情。

另外,要提高学生写字的质量。首先,教师必须始终把识字写字作为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必须保证充分的课堂识字教学时间。写字是一种技能,必须花时间练习,否则,提高识字写字的质量就是空谈。其次,要努力激发学生自主写字的兴趣。低段小学生写字需要模仿,教师要让学生在分析、描绘字形的过程中,感悟汉字的形体美,激发学生写好字的欲望。同时,要十分重视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一年级时,教师可先用多媒体出示一组静态的、错误的写字姿势,如,斜肩、驼背的画面,接着出示一组动态的画面,如戴眼镜的近视患者打球时的不便,球落下时的危险等,再出示正确姿势并详尽讲解,让学生对照画面中的正确姿势反复练习。教师要加强巡视,逐个检查。从某种意义上说,良好习惯的培养才是教育的真正成功,好习惯将使学生受益终身。

四、资料拓展的出位与定位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学习,语文课更关注学生的视野,一般的教学中都有文本拓展这样一个环节。但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也发现,目前的文本拓展还存在一些问题,有时会让人感到其背后隐含着贫乏和肤浅,远离了年段目标,脱离了文本内容,导致语文课的浮躁和低效。

第2篇:语文教学设计的方法范文

由于社会对平面产品的巨大需求,无论是在报刊、杂志、广告中看到的,或是从电影、电视及其他数字设备中体验到的,几乎所有的图像背后都打着平面设计软件的烙印。这就促使了我国平面产业的兴起和快速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平面设计人才的需求数量越来越多,对人才需求的水平也越来越高。

我国目前的平面设计产业,人才需求主要分三类:第一类是喷绘、印刷、宣传等人才,这一类人才需求量大,但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第二类是设计人才,这类人才是平面设计团队的主力军,产品的制作、宣传主要由这部分人员完成。第三类是原创设计人员,如主创作师、美术总监等人才,这部分人才层次较高,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那么,对于我们中等职业学校来说,培训目标应定在第二类人才上面,为行业培养多媒体作品制作员、装潢美术设计人员、广告设计人员、印前制作员等。

我校从2008年起开设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2010年学校采用大部制教学,将计算机平面设计、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美术设计与制作等专业整合组建了数字艺术部,配备专任专业课教师23人、文化基础课教师6人、外聘专业课教师3人,现有在校生400人,其中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90人。学校建设有平面实训室1个、动漫实训室3个、画室1个、喷绘车间1个、平面设计工作室1个、联合办学摄影工作室1个等实习实训基地,有专业教学用计算机216台,其中苹果专业制图电脑30台。

目前,学校的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已初具规模,但在初始阶段,也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和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体系不完善

在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中,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是信息技术类的新增专业,由于该专业是个比较新的学科,可借鉴的经验并不是很多,市面上有针对性的教科书也不是很全。很多学校对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的定位,往往认为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的教育就是美术教育和计算机教育的结合,有些人则偏重技术层面或者艺术层面。对教育的本质理解的狭隘,导致制定的培养方案并不完善。

2、师资力量薄弱

专业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缺少具有从事该行业实践经验的教师。基本上是由一部分美术教师作为美术基础课的培训教师,另一部分是由计算机教师来讲授平面相关软件的基础教学,还有一部分是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师。

3、硬件设备不足

由于学校资金有限,很多专业的学生都要用机房上课,这也使得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上机实践的课时量不足,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少,技术水平上达不到平面行业的要求。

4、就业出口问题

课程体系的不完善、师资力量的薄弱、硬件设备不足、学生学习的不系统、实际动手能力差,这些问题最终导致学生毕业的时候能力达不到岗位标准,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的需求。

针对以上问题,我校进行了大量的教研和讨论,对每个环节都深思熟虑、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聪明才智,共同完善专业建设。

总结起来解决办法如下:

1、常教研、多学习、谋定位

学校通过大部制改革,将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划入数字艺术部,作为其中的一个专业,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自主开设课程。校长多次参加部内的教研会,研究专业定位问题,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合理开设课程,确定了ps、CoreDraw等核心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推行基于生产过程的项目教学法,找出一条适合专业发展的新路。

2、请进来、走出去

学校为专业部配备了专门的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确保基础课的教学内容紧紧围绕专业需要来讲。学校经常选派专业课教师到其他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学习、培训,吸收先进经验。同时,学校还重金聘请一些平面设计公司的项目负责人来我校交流,让教师和学生一起参加、一起讨论,使他们能够了解到这个行业最前沿的信息和技术。通过走出去、请进来这一作法,取得了显著效果。

3、高起点、高定位

对于中职学校,硬件设备的投入是必须的。要使学生能够在毕业的时候掌握一技之长,平时的实训课时间必须有足够的保证才行,这样经过反复的雕琢才能使其更加快速的适应公司的流程和团队的开发需要。我校为了能够保证学生的上机实践时间,目前学校已建立一个标准的图形工作室,一个渲染级别的工作室。房间配置完全按照公司的基本标准来装修,地板、隔断办公桌、高性能的苹果计算机、3P的空调、饮水机、投影仪、卷柜等一应俱全,可以说这在同等水平的学校中是绝无仅有的。

4、同市场接轨、与企业合作

就业决定生存,学校把重点放在了加大市场调查和校企合作上,并向学生提出了“只要您真心想就业,我们就敢给您承诺!”。经过多方的努力,在沈阳、抚顺等地找到了多家重量级的平面设计原创公司、平面工作室和印刷喷绘公司,供学生们实习锻炼。合作期间,各公司经常派项目组长来学校授课,等学生基础打牢之后,还要进行大量的项目实践,用公司现有项目让学生熟悉和掌握整个的制作流程,让学生能够零距离的接触到以后所要面临的实际工作环境。

经过我们两年的不断探索和完善,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1、教师积极性增强了、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了

以前的专业在开设课程的时候是根据教师来设计,即教师会什么就上什么课,这样就导致了学生整个的知识体系不完整。老师上课也没有目的性,往往有的老师是跟着感觉上课。更确切的说是老师讲授的课程跟市场没有很好的接轨,根本不了解市场的需求。现在的课程设计完全是根据企业的需求来制定,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讲什么,本校老师不能解决的就高薪聘请公司员工来亲自授课,老师跟着学生一起学,共同进步,这样我们的教师教学水平也得到了提高。目前,学校很多课程的设计都是和企业共同制定的,这样能保证我们所走方向的准确性和必要性。老师知道了做什么,当然积极性也就有了。

2、学生技能提高了、与企业的距离更近了

第3篇:语文教学设计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识字教学 情境创设 策略 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以人为本”和“以学生为本”的核心理念逐渐的深入人心,为了不把小学语文教成知识课,不把小学语文语文当成字、词、句、段、篇的基本功训练,我们应该从一入学的小学生就开始贯彻这样一个理念,我们要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我们教学中的重要目标贯彻下去。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一二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在这么大是识字量前面,我们如何使学生喜欢学习,主动学习呢?我觉得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在课堂中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

一、识字教学中情境创设的重要性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把好识字关,语言的发展就会在高起点上步入快速高效的轨道。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①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只注重识字量,而不注重教学策略,不讲究教学方法,不但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景化教学就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利用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创设出符合学生情感体验的有效场景,可以起到传统语文教学所不能起到的作用。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二、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策略

《新课程标准》关于“识字与写字”的第一学段(1~2年级)就明确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也就是说识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利用儿童的已有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因此,一切学习活动必须在学生喜欢的基础上进行。但学生识字的过程却往往较枯燥。怎样把识字教学变得活泼生动,使学生能乐学,这就要用到有效的情境创设了的策略了。

1、学习中识字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课堂学习是他们学习的一个主要阵地。这课堂读文,学文的识字过程中,要坚持“多认少写”的原则。把识字的过程融入于读书的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分组读,小组读,开火车读等方法使学生尽快对生子字形熟悉起来。当然,还可以利用课件展示继续认识生字,在记忆生字这个过程中,可以利用图片、游戏、猜谜语、动画成字等方法,强化学生的视觉、听觉神经,强化学生对生字字形的记忆。

除了以上“随文识字”,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利用“新旧知识的迁移”进行识字。在学生掌握一定字形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做加减法”,一个字加一点,减一点,都会变成什么新的字呢?这样既有趣,又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字形,而且在比较的过程中,还能使学生脊柱形近字,在以后的学习中不会混淆。

2、生活中识字

这是一个大的识字环境,学生可以利用,电脑、电视、报刊、广告牌、超市里的物品说明等进行有效的识字,当然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比一比,说一说,画一画等小游戏,让学生对生活中的识字情况进行总结和归类。还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的图书,杂志做出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进行好书推荐的小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刺激学生的视觉神经,进行拓展识字。这些过程都是在进行有效的情境创设。要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方法

1、借助句段、词语识字

小学低年级语文的识字教学要求就是“多认少写”,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识字是最常用的办法。教师可以按照由篇到段,由段到句,由句到词,由词到字的顺序进行生字的教学。这样由大语境到小语境的变化,学生在已有的预感的帮助下,可以更加轻松地进行识字的学习。在情境创设上,我们可以在读熟课文的基础上,把生字挑拣出来,用猜谜语、找朋友的方法记忆生字,还可以把这些生字连接成一句或者几句和课文内容相关的话,这样不仅认识了生字,还能理解生字的意思,学会运用生字,对课文的学习也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把图片、音乐、多媒体技术作为辅助的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借助图片、音乐、动画等手段识字

象形字是一种图画文字,例如中国甲骨文的象形字“月”字像一弯月亮的形状,“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等。小学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所以在教授象形文字的时候,则可以更多地运用图片、动画等手段,为学生提供生动具体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快地记住字形。

形声字占据着汉字的大半江山,是汉字基本的构字法则。对于此类字的学习,就要抓住它的特点进行有效的情境创设。比如利用比较法,举例子说明,“清、请、晴、情”是一组形声字,孩子们在记忆的时候就很容易记错,那么就先要抓住形声字的特点,让学生认识这些生字的共同点,“青”是它们的声旁,表示声音。那么不同的是什么呢?是它们的部首,有“氵、讠、日、忄”这些部首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时候为了使学生更清楚了理解部首的意思,可以用图片,动画来创设情境,由“水、说话的小嘴巴、太阳、美好的表情”变成这些偏旁,让学生在这个图片的变化中了解部首的意思,明白形声字构字的特点,掌握规律,从而理解这些字的区别。当然,在这之后,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我们还可以,给学生放一段优美的音乐,创设一个春游的想象情境,让学生在这个情境中进行造句练习和说话练习。

3、用激励性语言引导学生识字

低年级学生在学习生字的时候,因为识字量大、课堂时间长、自身的生理特点等原因,会出现思维断层、或者反应迟缓,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的激励性语言来抓回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精神回到学习中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用激励性的语言配合小游戏或者小儿歌来创设情境。比如,在识字的过程中,有的孩子读错了,会不好意思,那么就要鼓励他,“你一定记得这个怎么读,再想一想”。等他读对了,就继续夸奖他说“你真棒!老师相信你,一定读得好,果然就读对了。”这样不但鼓励了学生,还增强了他的信心,使得学生不会产生厌学、怕学的心理。当孩子在识字过程中学累了的时候,就组织学生进行有关生字的小游戏,比如,偏旁组字开火车的小游戏。这样在玩的过程中,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还巩固了学生对于生字的学习。

总之,情境的创设始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要本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为前提进行。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喧宾夺主,为了哗众取宠而去创设情境,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进行识字的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2]《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第4篇:语文教学设计的方法范文

语文教师可以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停顿、重音、语速等基本口语技巧的概念内涵;教学目标(2):学生能够在已学过课文中找出一些典型句子来体现停顿、重音、语速等基本口语技巧的特点;教学目标(3):学生能够在复述中正确使用停顿、重音、语速等基本口语技巧。教学目标(1)和(2)反映了学生能够理解、运用停顿、重音、语速等基本口语技巧的概念,教学目标(3)反映了学生能够运用“停顿、重音、语速等基本口语技巧复述”的规则。再如《项链》一课中的人物心理描写训练教学,语文教师想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心理描写,该教学目标可以设计为: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从《项链》课文中找出对主人公玛蒂尔德的心理描写的词语和句子;教学目标(2):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说出《项链》课文中人物心理描写的作用;教学目标(3):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指出和修改学生习作中;练习册中人物心理描写的不妥之处;教学目标(4):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写出有关人物心理描写的片断。教学目标设置完成以后,要想真正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就要对教学任务进行任务分析。职教语文教学任务分析就是进一步揭示职教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得以实行的先行条件。职教语文教学任务分析的目的是为职教语文学习顺序的安排和职教语文教学条件的创设提供依据。

职教语文教师进行职教语文教学任务分析的目的是为选择具体的职教语文教学方法和确定具体的职教语文教学步骤。职教语文教学任务分析的基本步骤包括确定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分析使能目标和分析支持性条件。职业学校的学生原有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已学知识和技能对新的学习起着影响作用,所以职教语文教师在确定终点教学目标后,必须分析和确定学生的起点能力。从起点能力到终点能力之间,学生还有许多知识、技能还没有掌握,而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又是达到终点目标的前提条件。以这些前提性知识和技能为目标的教学目标被称为使能目标。最后,教师还要考虑其他支持性条件。所以,职教语文教师备课时一定要思考这样的问题:学生要完成这一目标,他预先必须具备哪些能力?然后,一直追问到学生的起点能力,最后还有哪些支持性条件。例如:一些职教语文教师通过学生的作业、提问、课堂表现、小测验等来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还有的职教语文教师在一个教学单元结束后进行单元测验,根据单元测验的情况制定下一个教学单元的学习起点。按照“掌握学习”的原则,学生必须掌握85%的教学目标,才能进入下一个单元的学习。这个教学单元的终点目标的达到同时也构成下一个教学单元的学习起点。职教语文教学是通过“字、词、句、段、篇”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多种技能训练的,因此,职教语文教师对这些知识和技能进行教学任务分析是非常必要的。职教语文学科的教学任务分析可以分别从“单元、单课、单项能力”这三方面进行。

由此看来,职教语文教学任务分析是职教语文教学设计中其他环节制定的基础,是发现职教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一种方法,它为实际的职教语文教学工作提供了依据,它促进了职教语文教师有效的教和职业学校的学生有效的学。在教学设计中,设置了教学目标,分析了教学任务,然后就是设计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教学的一般过程叫课堂教学结构,我国当前流行的课堂教学过程模式是:组织上课—复习旧课—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我们职教语文教师应该设计职教语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对职教语文知识的理解。例如:有些职教语文教师利用各种职教语文教学方法激活原有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有些职教语文教师设计一些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参与理解活动。

比如《项链》一课就可以设计“演戏剧小品”这样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分析理解课文;还有些职教语文教师设计一些有关知识理解的教学训练,使学生自我控制理解活动;在职教语文教学设计中,我们职教语文教师应该利用职教语文教材呈现技术,提高职教语文教材可懂度。如:有些职教语文教师附加问题设计,使职教语文教材通俗易懂一些。《我看见了大海》一课的课堂教学就可以附加一些问题设计来引导学生学习;职教语文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复习,对复习进行教学设计,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如:有些职教语文教师设计一些语文练习,协助学生复习和巩固知识。搞好职教语文教学活动是需要教师有熟练和扎实的职教语文教学技能的。我认为职教语文教学语言、职教语文教学提问、职教语文教学板书和非言语这四种职教语文教学技能比较重要。职教语文教师应该在这些方面多下功夫进行职教语文教学设计。职教语文教学语言的设计应该注重职教语文语言的启发性。职教语文教学语言应该能够启发学生对所学职教语文内容积极思维,启发学生对所学的职教语文知识产生兴趣和求知欲。如:有些职教语文教师针对不同的职教语文教学内容进行不同的职教语文教学语言设计,讲课时有时选用叙述性语言讲解,有时选用启发性语言讲解,有时选用论证性语言讲解等等;职教语文课堂提问的设计应该注重表现在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运用知识和复习巩固知识方面。有些职教语文教师在阅读理解课文时进行分析问题设计,有些职教语文教师在复习课备课时进行复习巩固问题设计;职教语文板书的设计应该注重表现在简明扼要、一目了然、直观形象、突出重点。有些职教语文教师设计出提纲式板书、图示式板书、表格式板书、流程式板书等进行不同教学,体现了职教语文板书设计的特点。例如:《故都的秋》、《荷塘月色》可设计图示式板书,《景泰蓝的制作》可设计流程式板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可设计表格式板书,《南州六月荔枝丹》可设计提纲式板书;非言语行为包括面部表情、眼神交流、身体动作等,其教学设计应该注重表现在充分发挥教态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和情感上的激发作用上。职教语文教师可以利用专业特长“助”教学技能“一臂之力”。总之,我们职教语文教师要想搞好职教语文教学设计,就要对职教语文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过程、教学技能这四方面进行认真、仔细地研究和设计。这样,我们职教语文教师才能真正达到职教语文教学设计的目的和良好的职教语文教学效果。

作者:蒋霄青 单位: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

第5篇:语文教学设计的方法范文

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实现教育质量提升的主阵地在课堂,而课堂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又受教学设计的影响。因此,教学设计能否切实“以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关注学生发展,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优化的实现。现实工作中,我们发现,虽然语文教学设计不再是学界的陌生话题,以改革教材、教法、评价方式等来破解当前中职语文教学困境的讨论亦不在少数,但作为教学设计这一系统研究还显得零散,甚至在一线教师群体中相应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笔者不揣浅陋,试图从政策、背景、内涵、策略四个层面剖析中职语文教学设计的真实意蕴。

一、关注学生发展,凸显生本理念的战略地位

现代教学论强调:以学定教。关注学生发展,教学设计以生为本,可谓顺应当今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诉求。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以人为本”上升到“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高度。此前,《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第一条指导思想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则提出,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给教师的教学建议也明确写有“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要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探索富有实效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可见,以学生发展为本是当前教改关注的焦点,贯彻落实以上文件精神,必须坚持“以生为本”。作为母语课程的中职语文课,应该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体现在教学设计上就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起点能力,通过基础、职业、拓展三大模块在阅读欣赏、表达交流、实践活动中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

二、关注学生发展,符合语文教改的实际需求

教育部组织开展的职业教育专项研究课题——“中等职业教育对学生文化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要求的研究”一针见血地指出:“中职文化课改革应从着重于知识的传承,传为以知识传承为载体,以学习能力提升、学习习惯培养为重点……使学生能通过文化课学习,感受成功的心理体验,在学习能力上特别是用人单位关注的学习能力上有真正的提高。”“中职文化课改革要遵循促进发展的原则。一是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二是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智能基础上扬长避短、扬长补短地得到发展。”显然,关注学生发展是每一个教师自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再来看中职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需求。在笔者做的一次调查中,95%的学生认为老师对自己不够关注甚至不关注,他们希望语文课:不要光学习书上的内容,除了背就是抄;多请学生朗诵,不要偏向喊哪一个,要每个人都喊到;讲些与课文有关的课外知识,介绍作者的生平故事;少些背诵多开展些活动,大家一起参与;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听得懂……

因而,我们今天的教学设计不仅是对知识学习问题预设解决方案,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的“学”而设计,要立足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服务职业生涯的发展。正如斯腾伯格在TIA(即Triarchic Instruction and Assessment)中强调的:“教师要寻找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材料;开发出学生更多种类的潜能;帮助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弱点;力图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关注学生发展,体现教学设计的核心要义

严格说来,语文教学设计其实就是教学设计理论在语文学科的应用,中职语文教学设计则更具体指向了中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的教学设计(如图所示)。

鉴于此,中职语文教学设计即探讨最优的中职语文教学途径,以促使中职生提高语文能力,适应就业和创业需要的系统工程。它从分析中职生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入手,由确定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之上进行每一次课堂学习的起点行为,到分析学生通过阅读欣赏、表达交流、综合实践等活动能进一步提高语言文字能力、掌握基本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提升职业素养的学习任务,落脚于学生能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自觉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来表述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目的在于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具有可操作性、可观察性和可检测性,从而有利于中职生认识到语文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激发学习热情,树立学习信心,自觉加强实践,提升能力与品位,为职业生涯发展奠基。关注学生的发展是其核心要义。

四、关注学生发展,评价教学设计的原则依据

用现代心理学的观点分析,中职语文教学设计效果评价的核心是对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行评价,“目的不仅是为了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更重要的是及时向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学情分析、目标设定、策略选择需要着意关注是否利于学生的发展。

(一)基于学情

中职语文教学面对的学生基础薄弱、能力欠佳,大部分人对学习本身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很多同学达不到一个合格的初中毕业生应有的水平。这是实情,也是必须直面的尴尬,我们必须依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进行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皮革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不是学生不行,而是教师不信其行。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最大程度的发挥教师的正面期望效应,以鼓励为主,对每个学生所付出的努力给予肯定,赏识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取得的每一点进步。

(二)目标指向

语文课程为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今后人生需要服务,重实用、重实践,以全面提高素质为目标。事实上,以“够用、实用、能用”为原则,根据专业特点、就业需求和学生实际,立足就业,注重能力与素质,既是对大纲“课程教学目标”精准简化的表述,也是我们确立具体教学目标所依循的上位目标。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着眼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言语能力的习得,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切实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根据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对课文深层的人文内涵进行不同深度的开掘,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能力得以发展。

(三)策略选择

1.优化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设计要做到:实用化、生活化、现代化。要“要根据各专业特点,从不同角度,有选择地把适应学生专业需要的教学内容纳入语文教学之中”,“语文教学内容要拓展到课堂外、深入到社会中,把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实际结合起来”。

2.关注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接受能力等实际情况灵活调控教学进度,适时指导学习方法。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学习自信,采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充分调动自身的生活体验、知识积累、想象和联想能力等介入语文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教学活动的主体。尤其注重在职业情境中培养职业岗位应该具备的语文应用能力,针对学生学习生活、社会生活、职业工作环境多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为学生形成未来工作应具备的语文能力提供实践平台。

3.重视评价方式。中职语文教学的评价不应该单凭一张试卷说话,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方式都应多元,以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第一目的。既要关注他们的学习结果,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更要关注他们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实现持续发展。

总之,中职语文教学设计的旨归即关注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和终身发展。路漫漫其修远兮。在中职语文教学设计的路上,关注学生的发展,每一个教育人都责无旁贷。

参考文献:

[1](美)R.J.斯腾伯格等,张庆林等译.成功智力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成绩[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2]邓泽民等.职业教育教学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3]郑桂华.语文有效教学:观念·策略·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蒋乃平.文化课应该让中职生“用得上”——来自一线的报告[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7).

[5]陈国华.中职语文教学必须强调“有效”——论中职语文教学该如何“一切以学生为中心”[J].语文教学通讯,2013,(7).

第6篇:语文教学设计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校;语文教学;文学诗词;鉴赏

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新课改的推进,大学语文课程也在不断的改革。语文教学作为一种教会学生相关知识和培养学生品格情操并重的课程。在高校语文课程中进行文学诗词作品的鉴赏,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其健全的人格和品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者通过对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提出高效文学诗词鉴赏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文学诗词鉴赏课的特点和意义

现阶段,国家和教育界的专家和领导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的教育。为培养学生健康和健全的人格和情感,使之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称为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应该重视其人文主义教育。高校语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情感和个性的重要课程,对于学生人格和素质的培养十分重要。文学诗词作品是几千年来文人先贤创造所创造的,传达出的是丰富的情感和体验。高校教师应该重视文学作品鉴赏课的学习,进行合理的设计与引导。比如在进行诗词教学的时候,引导学生感受诗词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怀,感受作者的坚忍不拔的品质和勇往直前、不畏艰险的精神,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建立坚强的品质和个性是非常具有教育价值的。教师应该注意对文学作品的合理运用,重视合理的教学设计,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这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高尚的审美和情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高校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文学作品鉴赏课是非常有意义的,值得学生和教师的重点关注。

二、文学诗词鉴赏课学习的重点

为了提高文学诗词鉴赏课的学习效率,研究者通过进行相关资料的学习,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以下的教学思考,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促进高校语文教学的更好发展。

1.开拓学生的视野为基础,进行教学内容的研究

对于大学生来说,高校语文教学是不同于高中应试的语文教育的。高中语文教学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文学知识,而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少了应试教育的压力,其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综合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特点,进行合理的课堂设计。教师应该转变其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基础。因此,在进行大学语文教学时,教师应该重视文学诗词鉴赏的教授与学习。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往往蕴含丰富的情感和人文情境。诗词作品中,有些是隐含的历史文化,有些传达的山河之美,有些则表现的是作者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师应该对教学材料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情感世界为目的,恰当的选择教学方法,充分开发与利用文学诗词作品中的美学资源,以增加学生的文学感受与底蕴为目的,进行文学作品鉴赏课的教学。另一方面,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教师还应该注意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进行思考,鼓励他们更深层次的思考,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够更加将课程学习与社会适应结合起来,更好的感受和认识世界,以此获得更加丰富的人生阅历,提高其人文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

2.重视学生的个性特点,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

在进行文学诗词鉴赏课教学时,教师应该将传统文化课教学与现代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起来。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由于不同的学生的经历和感受能力不同,其阅读的能力和获得的感受也不同。为了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教师应该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鉴赏课上,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应该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思考与表达,鼓励学生表达自身的观点。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多进行鼓励,不要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武断的评价,应该对其进行合理的引导,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更好的接受和感受文学作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其文学鉴赏能力和水平。

3.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教学工作效率

为了提高文学作品鉴赏课的课堂效率,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的提高其文学修养和文化素质。教师还应该进行教学方法的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多媒体教学已普遍运用在我国的教学工作中。大学语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人格情操和审美情趣的课程,更加重视学生的感受。诗词文学作品中,往往传达的是美好的事物与感受。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该注意使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的设计,以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使学生更好的体验文学之美,从而培养其内在的人格和能力。例如,教师在进行诗词鉴赏课教学的时候,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合理安排教学环境,设计学生进行相应的角色扮演,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更好的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感情与感受。鼓励学生进行总结和表达,结合人物的经历讨论其自身的感受,更好的学习作者表达的感情。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视频和音乐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学习环境中,增强自身的感受,更好的感受文学作品中传达的感情,进行自我心理建设,使学生更好的接受文字之美,建立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综上,在高校语文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师应该重视文学诗词鉴赏课教学,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素质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发展人格素质,形成健全健康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第7篇:语文教学设计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阅读教学 心理流向 教学设计 课堂生成

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对话的过程。而以文本阅读为核心内容的对话,其实质则是基于文本的心理信息的流动。因此教学时教师应更多地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体察学生基于文本阅读的心理信息的流动趋向。

一.语文文本阅读中的心理信息流向与教学设计

阅读教学不是知识的授受,而是以知识为载体,在实现知识转化,迁移的过程中,实现智能活化、情操陶冶、意志培养、人格完善的复合过程。文本教学心理流向便是这一过程中的思维流动。文本阅读教学心理流向的质和量,不仅影响语文教学知识目标的实现,还会影响智能目标,情意目标的实现,影响到学生言语素质的提高。然而,心理流向是很不稳定的,它的可变性,要求文本阅读教学进行之前要周到全面地预想其可能的变化,又要求文本阅读教学过程中,随机调整预想的安排,随时调控学生的心理流向。

语文教学设计是对语文教学实施的预想,其因心理流向的可变性而产生设计的预制性与机变性。文本阅读教学应当是语文教学设计预制性与机变性的有效统一。既要精心设计,预制教学过程,又要随机调整,使之既适应学生现场的心理变化,又及时给这种心理流向以正确的导引,即以动态的标准去要求教学设计。

二.基于心理信息流向的教学策略

传统“直线型”的语文文本阅读教学方法,使得语文教学凝固化,程式化,造成了学生文本阅读心理流向的凝固和逆反。新课程呼唤语文教师要基于心理信息流向,有意识地促进学生的阅读心理流通,并不断调动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和顺向协调的参与,从而促进课堂教学合理生成。

第一,标新立意,创设文本阅读情绪氛围。这即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有奇、有趣、有疑、有情”的心绪感受,诱导学生的心理流动指向所奇、所趣、所疑、所情的目标,在好奇的内驱力作用下,不断思索得方法。在小说《祝福》的教学中,笔者在探究小说的主题时,用加句号的“祝福”引导学生从句号想完整的情节,思考结局;又板书加问号的“祝福”,激发学生的疑问,对“祝福”的含义的思考;最后板书加叹号的“祝福”,启发学生理解主题。学生的心理流动由表层的奇,进入深层的疑和思,产生了一种寻求答案的内驱力。而这三个“祝福”的适时出现是应当在教学中作机变调节的,必须在学生心绪达到既定的活跃效果时,才能出现下一“祝福”,让学生的兴趣转化为求知的动机时,才能转入下一个环节的阅读环节,并保证每一阅读环节充分的思维流动。

第二,滋情激思,创设文本阅读深度展开。中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智力活动品质亟待培养,教学不能单凭学生一时的兴趣、情绪体验,而要不断滋情激思,不断实现情感转移。这是深入协调智力与非智力活动的过程。

实现情感转移的实质,是实现师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潜移默化地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钟启泉指出,“脱离了感情的智慧是空虚的,无意义的”。甚至说,它“往往使人沦为非人的状态”。可见,教学心理流向,应当是师生协调一致的渗透着教材情意因素的心理共鸣的流动。这里,关键是教师对文本蕴含的情意因素的发掘、体验、感受。任何教学内容和方法,只有当它植根于主体情意之基础上,才能发挥最好的作用。

第三,激励竞争,强化文本阅读主体意识。这也是非智力因素的顺向参与,深入协调与智力活动的过程中,需要践行的策略。中学生的好胜心理,决定了激励竞争的可能,文本阅读中预设的教学设计应当有计划地并适时地安排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这是激励竞争的重要形式。

综上,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作为文本阅读的主体,其文本阅读的心理流向渠道畅通,师生之间对话才能有效,这样的语文教学才能促进学生言语思维和言语智慧的发展。而这正是目前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美丽个性,涵养学生语文素养所需要的。

第8篇:语文教学设计的方法范文

一、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基本阶段

1.初入岗位阶段。此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师刚从高等师范学校毕业,所学的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语文教学论等都很新颖,其激情四射,对语文教育事业充满信心,但多数师范生存在教学经历少,教学经验不足等问题。

2.不断探索阶段。此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师不断积累语文教学经验,在一线教学过程中逐渐提高了语文的导入、讲解、板书、提问、结课等技能。另外,他们也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产生了许多疑惑和不解。

3.逐渐成熟阶段。此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师具备了丰富的语文实践性知识、熟练的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能灵活地掌握并运用多种语文教学方法,能分析小学语文试题等。需要注意的是,并不能把此阶段小学语文教师的水平与已评上中学高级职称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划等号。

4.成为专家阶段。此阶段小学语文教师的特征体现为:能深入解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拥有高超的语文教学技能,能精准地评课,能命制小学语文试题等。可以说,此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师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语文教学风格。

二、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

1.订阅语文教学刊物,学习语文教育理论。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刊物有《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师》等。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订阅这些期刊,积极关注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动态,还要浏览众多的语文教学刊物,了解语文教育研究最新成果及发展态势。除了订阅语文教学刊物外,小学语文教师还需要补充新的汉语言文学、语文教育理论、教育学理论等。

2.汲取优秀教师营养,提高教学设计能力。“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就应当向全国、乃至周边的教师学习其优秀之处,从而在不断的观摩与学习领悟中,逐渐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设计能力。具备小学语文的教学设计能力,并能够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灵活生成,是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体现。

3.开展语文教学研究,提高语文教研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把语文教学与语文教学科研融合在一起,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科研素养,让科研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小学语文教师适合开展叙事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等田野式研究,这些研究方式贴近一线教学,通过实证研究促使语文学科教育走向更加科学化。

第9篇:语文教学设计的方法范文

“作文先导式”教学核心是突出学生的真实体验和交流表达,其教学的基本模式也围绕这两点展开。首先是将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为中心,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作为教学的重点,将其语文学习的过程当做对学习欲的培养过程。其次是开拓思维抛弃传统的语文学科化特点,打破传统作文教学中识字、阅读、作文教学的模式,提高作文本身的作用和特点,提高学习的效率。同时充分的理解“体验为中心”的内涵,合理的控制“作文先导式”教学设计,在体验式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和理论的学习,尤其是小学学生年龄尚小,在活动体验中更多的关注交流和表达,但是忽略了基本的作文能力和语文能力的培养,阻碍实际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基本的教学模式就要求教师能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穿插作文教学的各项活动,例如在情境教学和活动体验中穿插识字教学、拼音教学,并在后期的教学需求阶段引入阅读、说话、写作等能力的培养。

二、小学语文的“作文先导式”教学设计

确定了基本的教学模式,其教学方式也有多种转变。从教学的侧重点来看主要有表达交流型和阅读拓展型两种,前者侧重学生体验后的表达和交流,后者则侧重于基础能力和培养。尽管各有侧重,但都满足了作文先导式的理念。为此我们提出了以作文先导式为基础的语文教学的改革,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构建全新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传统的语文教学过度的强调语文学科的概念,因此教学目标的生成也极大的贴合了语文学科的特点。但是在作文先导式指导下,教学设计中就要有意的淡化客观知识的中心地位,教学的重点不再是让学生掌握几个生词或者句式,而更加重视学生能力上的培养。基于作文先导式的要求,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中突出交流和表达空间,将教学目标转化成学生语文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由于要充分的体现出学生体验作为教学资源的地位,因此教学中也要有意的淡化教材的绝对主导地位,教师可以适当的增加特定的教材内容,更加充分的利用“学生体验”这样一个特殊的教学资源和材料,并有机的组织和利用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构建创新的教学目标。

(二)整合基础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语文教学将教学的内容分成了四个部分,分别是拼音、识字、阅读和作文,这样的分类是固有的认识语文学科的表现,而这种分类也阻碍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和发展。实际上这几项能力是相互影响和交叉的,传统的教学中对语文学科的固有认识也阻碍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所以基于作文先导式的教学设计中要有意的整合这几项能力的培养。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能在教学设计中将拼音、识字、阅读和作文转变成一种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学生要记录和表达自己的真实体验就要充分的利用这几项知识和技能,学生想表达某一个场景要用到特定的词汇和句式,而这种“需求式”的学习也改变了传统语文学习中的固有思维,打破了传统的单一结构,形成一个良好的反馈机制,并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注重课堂上的迁移

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最大的特点就是其人文特点,语文学习本身既有一定的工具性特点,同时也蕴含了更多人文的需求。但是传统的语文教学中由于过多的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语文的本身的价值和意义,那就是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启蒙。因此课堂上除了基本的语文学习之外还要能够有一定的纵向扩充,具体到教学设计中主要可以从三个角度来改变:首先是将交流和学习作为语文知识获取的基本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其次是重视学生情感上的传递和变化;最后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在放松和自由的环境中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创新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设计中重要的内容,基于作文先导式的语文教学的评价过程也与传统教学有所区别。在作文先导式的指导下,教学评价也被融入了教学过程中,为了进一步体现出语文教学的民主性,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教学评价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也发生了改变,要求教师不再是绝对的主导者,而是充当点拨和引导的角色,而学生的参与和合作也得到提高,可以通过交流、说话、写作等方式参与到教学评价中,从而实现能力上的进一步发展。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