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德育研究方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人体语言 手语 识别 合成 通信 运动约束
手语是聋哑人使用的语言。它是由手形动作辅之以表情姿势而构成的比较稳定的表达系统,是一种靠动作/视觉进行交际的特殊语言。
人类交互往往声情并茂,除了采用自然语言(口语、书面语言)外,人体语言(表情、体势、手势)也是人类交互的基本方式之一。与人类交互相比,人机交互就呆板得多,因而研究人体语言理解,即人体语言的感知,及人体语言与自然语言的信息融合对于提高计算机的人类语言理解水平和加强人机接口的可实用性的极有意义的。手语是人体语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包含信息量最多的一种人体语言,它与语言及书面语等自然语言的表达能力相同,因而人机交互方面,手语完全可以作为一种手段,而且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它生动、形象、直观。
手语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改善和提高聋哑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条件,为他们供更好的服务。同时也可以应用于计算机辅助哑语教学、电视节目双语播放、虚拟人的研究、电影制作中的特技处理、动画的制作、医疗研究、游戏娱乐等诸多方面。另外,手语的研究涉及到教学、计算机图形学、机器人运动学、医学等多学科。因此,手语的研究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这里将结合国内外手语研究的相关方向,对手语的识别、手语的合成、手语的网络通信、手的运动约束这几方面作一下综述。
1 手语的识别
手语的识别不但具有深远的研究意义,而且具有广阔的实际应用前景,至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能够使得聋哑人,尤其是使得文件程度比较低的聋哑人,使用手语和正常人交流;(2)从认知科学的角度,研究人的视觉语言理解的机制,提高计算机对人类语言的理解水平;(3)利用手势控制VR中的智能化;(4)机器人的示范学习;(5)虚拟现实系统中的多模式接口等。
从手语输入设备来看,手语识别系统主要分为基于数据手套的识别和基于视觉(图像)的手语识别系统。基于数据手套的手语识别系统,是利用数据手套和位置跟踪测量手势在空间运动的轨迹和时序信息。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系统的识别率高。缺点是打手语的人要穿戴复杂的数据手套和位置跟踪器,并且输入设备比较昂贵。利用数据手套等典型传感设备的方法,台湾大学的Liang等人利用单个VPL数据手套作为手语输入设备,可识别台湾手语课本中的250个基本词条,识别率为90.5%。CMU的Christopher Lee和Xu在1995年完成了一个操纵机器人的手势控制系统。Kadous用Power Gloves作为手语输入设备,识别有95个孤立词构成的词汇集,正确率为80%。基于视觉的手势识别是利用摄像机采集手势信息,并进行识别。该方法的优点是输入设备比较便宜,但识别率比较底,实时性较差,特别是很难用于大词汇量的手语录的识别。在基于视觉的方法方面,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包括:1991年富士通实验室完成了对46个手语符号的识别工作。Davis和Shah将戴上指间具有高亮标记的视觉手套的手势作为系统的输入,可识别7种手势。Starner等在对美国手语中带有词性的40个词汇随机组成短句子识别率达到99.2%。Grobel和Assam从视频录像中是取特征,采用HMM技术识别262个孤立词,正确率为91.3%。此外,Vogler与Metaxas将两种方法结合用于美国手语识别,交互采用一个位置跟踪器及三个互相垂直的摄像机作为手势输入设备,完成了53个孤立词的识别,识别率为89.9%。
【摘要】:在中国,房价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中央和地方政府不断地调整房贷政策来稳定房价、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山西省太原市的房价指标进行季节调整和趋势分解,在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的基础上,研究房价指数与贷款利率、首付款比例的相关性。与此同时,通过研究限购政策和保障房政策对房价的影响,得出房贷政策与房价相关性的一般规律。
【关键词】:房价,贷款利率,首付款比例
1 引言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为了扩大内需,国务院做出深化住房体制改革、将房地产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战略决策,全面拉开了住房市场化改革的序幕。然而因为受制于房地产市场不完善、土地供给受限等因素,房地产供给增长速度远远滞后于房地产需求增长速度,最终导致了我国房地产价格迅速攀升,从1998的2063元/平方米一路攀升到了2010年的5520元/平方米,年均上涨率高达8.6%。在当前的价格水平上,许多需要购买住房的普通家庭买不起住房,所以政府又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抑制房价的过快增长,包括限购、限贷、限价、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严格控制信托融资等政策。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1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全部止涨。其中,48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下降、22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持平。
从2008年房价的居高不下到如今的房价止涨,中央及地方政府房价调控政策发挥了关键作用。现有的文献研究表明,影响房价的关键因素是购房贷款,其相关性高达80%。但是房贷政策是如何有效地控制房价,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分析。而且人们在解决温饱问题后的第一件事是安居问题,所以住房问题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民生问题。房贷政策能否继续有效地调控房地产行业、保持房地产市场的调控结果,尚待事实证明。
2 文献综述
在国内,武康平、皮舜、鲁桂华(2004)认为,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导致了银行信贷的增加,银行信贷供给的增加导致了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两者之间存在正反馈的作用机制。张涛、龚六堂和卜永祥(2006)对中国房地产价格与房地产贷款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房地产价格与银行房地产贷款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段忠东、曾令华和黄泽先(2007)运用2000年1月到2006年8月的数据,通过实证检验得出房地产价格与银行信贷之间长期内互为因果关系这一结论。徐建国(2011)利用中国、美国和日本三国的经验,说明低利率是房价快速上涨的重要原因。
迄今为止,也有许多国外的学者就房贷政策与房价的关系进行了研究。collyns charles(2001)对香港、韩国、新加坡和泰国的银行信贷情况进行分析,认为银行信贷的增长和房地产价格上涨具有显著的同步效应。levin和pryce(2007)通过对1996-2006年英国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到了英国房价的上涨大部分由低利率贡献的结论。
国内外的许多学者对银行信贷与房价的相关性进行过研究,但是对具体的房贷政策进行分类后进行的研究很少。而且多数学者是对我国的一线城市,诸如北京、上海的房价水平与房贷政策的关系进行分析,很少关注二线城市。虽然二线城市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不及一线城市,但其发展潜力巨大,尤其是一些省会城市,很有研究意义。从2010年1月起,我国相继出台了多项房贷政策,政策出台的密度大,可以为房价与房贷政策的相关性研究提供更可靠的数据。所以,本文主要研究2010年1月到2012年12月期间,二线城市兼省会城市——太原市的房价指标与贷款利率、首付款比例的相关性,进而得出房价指数与贷款利率、首付款比例的相关性的一般规律。与此同时,通过研究限购政策和保障房政策对房价的影响,完善房贷政策与房价相关性研究的理论体系。
3 指标选取及数据处理
3.1 房价的指标选取及依据
我国的房价指数资源有很多,如:以中房价格指数为主的中房指数系统、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地产价格指数、戴德梁行指数、伟业指数、武房指数和中原城市指数。本文选取的房价指数为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地产价格指数中太原市的房地产价格指数,该指数是由中国统计局网站报出的一手数据,在可行度方面无需置疑。本文主要研究房贷政策与新建住宅房价之间的相关性,因而我们采
用房地产价格指数中最具代表性的新建住宅价格指数,即对2010年1月到2012年12月太原市的新建住宅价格指数的月度数据进行研究。
由于房价指数中包含了通货膨胀的影响,所以本文将房价指标pricecpi设定为新建住宅价格指数的月度数据与当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比值,以便从房价指数中剔除通货膨胀的影响。图3-1表示2010年1月到2012年12月房价指标变化折线图,从图中我们可以发现房价指标在2010年一路下滑,2011年在低谷处波动,2012年大幅上升。
3.2 房贷政策的指标选取及依据
国家为调控房价和完善房地产市场,出台了许多政策,比如:调节按揭贷款利率,控制首付款比例,调整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以及其它与房龄、贷款对象、房子品种有关的房贷政策,但是起主导作用的还是贷款利率、首付款比例。
我国的贷款利率按照贷款时间长短分为短期贷款利率和中长期贷款利率,考虑到多数贷款人的贷款期限超过5年,本文选择五年以上的贷款利率作为反映我国房贷政策的一个指标。此外,我国控制首付款比例的政策主要是对购买第二套房的个人的限制,相对而言,很少调整购买首套房的首付款比例,所以第二套房的首付款比例更具有代表性,是反映我国房贷政策的另一个指标。
综上可知,本文选择五年以上的贷款利率loanrate和第二套房的首付款比例firstpay作为反映国家房贷政策的指标。2010年,国家对首付款比例的调整较为频繁,而2011年和2012年,国家多数情况下调整贷款利率,首付款比例基本上保持在60%的水平。 4 回归分析
4.1 季节调整和趋势分解
经济指标的月度时间序列包含4种变动要素:长期趋势要素、循环要素、季节变动要素和不规则要素。其中,经济时间序列的季节性波动往往遮盖经济发展中其他客观变化规律,以致给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造成困难。因此,在回归分析之前,我们必须先去除季节波动的影响。季节调整后的房价指标中主要包含长期趋势要素和循环要素这两种变动要素。除了进行季节调整,我们还进行趋势分解,从趋势-循环要素序列中分离出长期趋势序列。本文中采用hp滤波方法来平滑时间序列,图4-1表示2010年1月到2012年12月长期趋势房价指标变化折线图,房价指标中只包含长期趋势要素,有利于下文的进一步研究。
4.2 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
理论上讲,只有对平稳的时间序列进行研究,才可以通过建立模型拟合过去信息,进而预测未来的信息。相比而言,对于非平稳的时间序列的分析意义不是很大。所以在回归分析之前,我们首先分别对贷款利率、首付款比例和长期趋势房价指标进行单位根检验,根据表4.1,t统计量的值为-11.69316,小于所有的临界值,因此贷款利率是二阶平稳的。同理,根据表4.2和表4.3,t统计量的值均小于所有的临界值,首付款比例和长期趋势房价指标也是二阶平稳的。
然后对贷款利率、首付款比例和长期趋势房价指标进行协整检验。将长期趋势房价指标视为被解释变量,贷款利率和首付款比例视为解释变量,将数据进行ls回归之后,对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根据表4.4,t统计量的值为-3.554222,小于-2.960411,因此残差在5%的置信水平下是平稳的。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贷款利率、首付款比例和长期趋势房价指标通过了协整检验,三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4.3 房价指标与贷款利率、首付款比例的回归分析
将长期趋势房价指标视为被解释变量,贷款利率和首付款比例视为解释变量,对三个变量进行简单回归,得到表4.5。当其它条件不变时,贷款利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房价指标会反向变动0.003789个百分点;同时,当其它条件不变时,首付款比例每上升1个百分点,房价指标会反向变动0.041627个百分点。
5 模型检验与不足
5.1 模型的检验与分析
5.1.1 回归方程的检验
本文采用回归平方和ssr占总偏差平方和sst的比例,即判定系数r 2来检验回归方程的拟合程度,r2越接近1,则说明回归方程拟合得越好,样本点越靠近回归直线。从表4.5中可以得出太原市房价指标模型的判定系数r2=0.933054,判定系数大于0.9,说明该模型回归方程的拟合程度很好,可信度很强。
同时,从表4.5中,我们可以看到贷款利率和首付款比例的t统计量的pro
b值均为0.0000,远小于显著水平5%,说明贷款利率和首付款比例的回归系数非常显著。此外,f统计量的prob值也为0.0000,远小于显著水平5%,说明该模型整体的回归系数非常显著。
5.1.2 经济意义分析
从经济意义的角度上来看这个模型,当其它条件不变时,贷款利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房价指标会反向变动0.003789个百分点,首付款比例每上升1个百分点,房价指标会反向变动0.041627个百分点。这是因为当政府调高贷款利率时,购房者购房的成本增加,房地产市场上对房屋的需求减少,供大于求将导致房价的下跌,同理,当政府调高首付款比例时,部分家庭因无力支付高额的首付款而放弃购房,房地产市场上对房屋的需求减少也将导致房价的下跌。
从模型中贷款利率与首付款比例的系数来看,首付款比例的系数绝对值更大,说明调整首付款比例的影响大于调整贷款利率的调整,即,国家可以通过调整贷款利率达到对房价的微调,某种程度上也解释了国家在2010年对首付款比例调整频繁而之后的两年更多地调整贷款利率这一现象。
5.2 模型的不足
一方面,该模型不考虑土地供应、房改政策和税收等对房价的影响,仅从贷款利率和首付款比例对房价的影响的角度来进行实证分析。由于中国的实际情况与这个假设不完全吻合,所以基于该假设进行实证分析存在着不足之处。
另一方面,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并非完全竞争市场,城市新建住宅价格指数的变动相对于国家房贷政策的出台有一定的滞后性。当一项房贷政策出台后,可能经过2~3个月的时间,才会反映在城市新建住宅价格指数上。本文没有对数据进行滞后期的回归,也是有缺陷的。
6 其它房地产政策的影响
6.1 限购政策对房价的影响
正如5.2中指出该模型没有考虑其它房地产政策,接下来,我们从限购政策对房价的影响角度来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2010年4月27日,国务院了《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 2011年2月19日太原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意见》,将本地楼市“限购令”细化成了11条,将限购房屋范围从“新建商品住房”扩大到了“住房”。在之后的两年内,太原市继续执行该限购政策。
与贷款利率、首付款比例不同,限购政策并不是定量数据,所以我们采用虚拟变量的方法。根据两次限购政策出台的时间,本文研究的时间区间可以细分为2010年1月到2010年3月、2010年4月到2011年1月、2011年2月到2012年12月,其虚拟变量值分别为(l1=0,l2=0)、(l1=1,l2=0)、(l1=0,l2=1)。将长期趋势房价指标hppricecpi视为被解释变量,虚拟变量l1 和l2视为解释变量,对三个变量进行简单回归,得到表6.1。
从经济意义的角度上来看这个模型,l1 、l2的回归系数为-0.005496、-0.012092,二者均为负值,说明限购政策会减少住房需求量,进而抑制房价的增长。而且l2回归系数的绝对值更大,说明2011年2月限购政策的影响力比2010年4月限购政策的影响力更强。 本文采用判定系数r 2来检验回归方程的拟合程度,从表6.1中可以得出太原市房价指标模型的判定系数r2=0.887104,判定系数大于0.8,说明该模型回归方程的拟合程度很好。同时,我们可以看到l1 、l2的t统计量的prob值均为0.0000,远小于显著水平5%,说明虚拟变量的回归系数非常显著。此外,f统计量的prob值也为0.0000,远小于显著水平5%,说明该模型整体的回归系数非常显著。
6.2 保障房政策对房价的影响
除了限购政策,保障房政策对房价也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大力推广保障房政策相比,太原市保障房的执行力度并不大,2010年、2011年和2012年太原市保障房的完工套数分别为27400、29729、26849套,规模分别为228.62、254.86、224.40万平方米,房价指标的年度数据为0.970782、0.963110、0.962195,运用spss软件对这三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表6.2(2010.1~2012.12房价指标与保障房规模、 套数的相关系数表)。
显然,sig值远大于显著性水平0.1,所以保障房对房价的影响不显著。从经济学意义上来看,保障房政策在短期内对太原市房价的调控作用不明显。
7 结论
本文通过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山西省太原市的房价指标进行季节调整和趋势分解,在通过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证明长期趋势房价指标、贷款利率
首付款比例存在长期均衡的基础上,研究房价指标与贷款利率、首付款比例的相关性,得出房价指标与贷款利率、首付款比例均呈现反相关关系,且首付款比例的反向作用更为强烈的结论。除此之外,限购政策也会减少住房需求量,进而抑制房价的增长,且2011年2月限购政策的影响力比2010年4月限购政策的影响力更强,而保障房政策在短期内对太原市房价的调控作用则不是很明显。
参考文献
[1]武康平,皮舜,鲁桂华.中国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共生性的一般均衡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10);
[2]段忠东,曾令华,黄泽先.房地产价格波动与银行信贷增长的实证研究.金融论坛,2007,(2);
[3]肖本华.我国的信贷扩张与房地产价格.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1);
【关键词】话语分析 学位论文 研究方法 多元化
一、引言
提高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水平,不仅要求学生要掌握毕业论文写作基础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学习掌握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所运用的研究方法。本文针对学生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研究方法上的问题作了较深入的剖析。
二、文献综述
研究方法,是指在调查研究中发现新的现象、事物,提出新的理论、观点,揭示研究对象本质及发展规律的工具和手段。蔡鸣龙(2002)将研究方法按使用范围、概括程度划分为三个层次:基本方法,一般方法和专业方法。在语言学等一般学科的研究领域一般使用一般方法:主要为以下四种:1.定性分析和定量的分析相结合;2.分析与综合相结合;3.归纳与演绎相结合;4.比较和分类相结合。
刘晶波、丰新娜、李娟(2007)的《1996-2006年我国学前教育领域研究方法的运用状况与分析――基于三所高校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对学前教育领域常用的思辨法、文献法、质的方法、量的方法、行动研究法、混合方法等六种研究方法的总体运用状况以及六种研究方法各自的运用情况从不同级别的学位论文、不同校别、不同的研究选题进行了分析。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文献为样本,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在对所选文献进行梳理、分析的基础上了解研究生在学位论文中研究方法的使用情况及研究方法一章撰写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语料中某外语大学的10篇论文,来自该大学图书馆的自建数据库。本文中的“全国英语优秀论文”是指中国知网()《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随机选择的话语分析的硕士论文。
本文主要的研究问题:第一,话语分析方向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方法种类的使用情况。第二,话语分析方向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方法撰写中存在的问题。第三,某外语大学话语分析方向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方法的使用和撰写与相应方向的全国英语优秀论文是否存在较大差距。
四、数据分析与结论
1.对研究方法使用种类的分析。通过对比话语分析方向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研究方法的使用,发现某外语大学与其他高校的话语分析方向的研究生在研究方法的选择方面差别不大。基本情况均为:研究方法种类使用比较单一,主要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只有个别论文在使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搭配调查问卷、访谈、语料库研究或多模态的分析方法。
2.对研究方法撰写规范性的分析。以文秋芳的论文研究方法的撰写要求为参考依据,分别分析了20篇论文的研究方法一章的撰写是否完整,清晰。具体的分析情况如下:
在所选的20篇论文中,大部分全国优秀论文研究方法的写作相对比较完整,思路较为清晰。例如《基于需求分析理论对中国专门用途英语教材评价的实证研究――以外贸英语函电教材为例》一文,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针对开设外贸英语函电课程的两所院校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部分学生及讲授该门课程的教师进行了访谈。在研究方法这一章对研究设计和本章概况简述的非常明白。对研究对象做了详细的阐述,写明了研究对象的人数,背景情况和挑选程序,以及研究价值。在研究工具部分,详细介绍了定量分析、定性分析、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概念,优缺点及选择的理由。在研究过程部分详细分析了调查问卷和访谈的过程,保证了研究数据的信度。
3.研究方法写作改进方案。针对研究方法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方案:首先,应该学习全国优秀论文研究方法写作中的优点,保证写作格式正确,写作内容完整。对此,建议参考文秋芳《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中,“研究方法撰写”一章的内容。此外,在写作的过程中,对于具体的研究方法、研究工具的介绍要简介明了。最重要的是在写作过程中要保持思路清晰,保证论文写作的逻辑性、连贯性。
五、结论
通过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某外语大学话语分析方向的研究论文的研究方法的使用和撰写方面与全国英语优秀论文的相应方面存在一定差别。第一,研究方法比较单一,主要为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为辅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有待于向多元化发展,如个案研究以及混合研究。其次,部分研究方法的撰写不够严谨,缺乏完整性和规范性。应加强研究生对研究方法的研究与训练,提高对研究方法的驾驭能力;优化定性与思辨研究的结构,重视定量与实证方法在研究中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蔡鸣龙.谈谈毕业论文写作中的研究方法[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51-53.
关键词:图像边缘检测;方法;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91.41
图像的边缘检测在图像的处理与识别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何为边缘,所谓边缘就是我们的图像与背景的分界线。只有将边缘良好的区分我们的图像才能完整。以下我们将展开详细介绍。
1 现在条件下的边缘检测的方法
1.1 在小波的基础上进行的边缘检测方法
小波的边缘检测的方法是在Fourier的基础之上发展来的。众所周知,图像是一种不稳定的信号,所以在处理的时候会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在小波的基础上进行的边缘检测就解决了这方面的缺陷。并且小波的边缘检测还具有自身的特性,例如在高频的条件之下,能够有效地辨析时间,在低频的条件之下,能够有效地辨析频率。我们通过对于频率的分析可以发现,这是一种变焦的特点,这也是在传统的边缘图像处理的基础之上的得到的进步。在小波的基础上进行的边缘检测在现代的应用中十分的广泛,这主要得益于他本身的优点。所谓的小波变换就是能够捕捉到很小的图像边缘的变化,因为在边缘处的图像变化是很大的,小波的边缘处理正好符合这个特性,当图像的尺度越小他的边缘尺度变化的越快,这样对于精度的要求就越高,而且在这样的条件下噪音对于图像就会有比较大的影响力。相反的一幅图像的尺度比较大的时候,它的边缘的变化是很平缓的,所以与小尺度的相比对于噪声的影响也就不那么明显。由此可见对于小波的边缘处理什么尺度的图像边缘我们都能够很好的处理。我们在进行图像边缘检测利用的思想是逐渐变化的思想,利用不同的标准进行检测,然后找到最大值的变化的情况,并通过对于数据的应用,根据标准的不同合理分析,得到最后的我们需要的图像,可以较好的解决噪声和定位精度之间的矛盾。
1.2 在形态学的基础之上进行的边缘检测方法
我们所介绍的形态学是一种数学形态的应用。他在现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所谓的形态学是利用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准确的检测边缘与整个图像之间的关系,这样,可以减少很多外在的影响,直间探测到我们需要的边缘。而且这种在形态学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检测对于噪声的影响的抵抗能力是比较强的。因为我们的形态边缘检测是在数学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所以这就意味着他也具有很多数学方面的特征。因为数学是一门数字的学科,这就意味着这种检测方式具有严谨的特性,所以他在边缘的数字检测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当然在现在的基础之上数学的检测方法因为发展的不完善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因为数学应用的是总体与部分之间的特性。所以当结构比较简单的时候,结构的确定就会比较困难,而且结构简单的时候噪声也会对于整个边缘的检测造成比较大的影响。所以,我们总结得出,基于数学的基础之上的图像的边缘检测对于图像是有选择性的。只有整体的元素比较复杂的时候才能应用这种形态边缘检测方式。尽管发展存在的一定的不足之处,因为他独特的严谨性的特性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1.3 在模糊学的基础之上进行的边缘检测方法
所谓的模糊学就是用一些比较模糊的知识来描述一件事情。就如同美术中的印象派,它是一种不清晰的东西。模糊学的提出是根据人类的视觉特性来进行的。在模糊识别的过程中分成很多的层次,并且我们的模糊的边缘检测在各个层次应用的都是有关模糊学的知识。如在特征层,可将输入模式表达成隶属度值的矩阵: 在分类层,可表模糊模式的多类隶属度值,并提供损失信息的估计。模糊学的产生是有一定的条件的,在很多的情况下,我们对于一些事物不能做出明确的解释,但是我们对于这个事物又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这就产生了模糊学。而在本文讨论当中,将模糊学引入图像的边缘检测,可以比较好的区分边缘与背景,这样在检测边缘的时候,整个过程就会变得更加简单。这种算法应用到相应的矩阵的知识,首先将相关的图像映射成相关的模糊的矩阵,然后进行相应的变换,然后在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基础之上进行边缘的检测。当然,这种模糊学的算法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因为整个过程就是不完善的,而且整个过程比较慢,是需要改进的。
1.4 在人工智能的基础上进行的边缘检测方法
人脑是世界上最机密的仪器,他可以进行多方面的计算与数据的处理,所谓的人工智能就是在模拟人脑的基础之上进行的边缘检测。他检测的特性是可以将很多不是线性的图像进行处理,并将其应用在计算机当中。在人工智能的基础之上进行的边缘检测是比较符合日常中的应用的,因为他需要的基础数据比较少。随着人工智能在人们生活中更加广泛的应用,他在计算机的领域中涵盖了更多的领域,当然,这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输入与输出层的设计问题、网络数据的准备问题、网络权值的准备及确定问题、隐层数及结点的问题、网络的训练问题。
1.5 在神经网络算法基础上进行的边缘检测方法
随着边缘检测的发展,一些新的边缘检测方法也出现了,由于神经网络算法强大的非线性表现能力及学习功能,多被关注及应用,在模式识别等多方面取得了较多成功的应用,其基本思想是:先输入图像映射为某种神经网络,所以应该有丰富的图片信息,然后输入一定的先验知识-原始边缘图,再进行训练,直到学习过程熟练用户满意为止。由于神经网络提取边缘利用了原图的已有知识,是从宏观上认识对象,微观上提取细节,所以他具有很强的抗噪能力,从而在边缘图像处理系统具有可行性。
2 关于图像边缘检测的预测
在未来的发展上,我们应该将现有的边缘检测存在的不足进行相应的改善。现在的社会是合作型社会,所以这种组合型的意识应该应用到方方面面。所以我们在应用图像的边缘检测的时候应该将多种方法组合应用,因为不得不承认我们现存的方法总是存在一定的不足。所以只有将多种结合才能更好的进行图像边缘的检测。在处理相应的图像的时候应该先分析图像的特性,然后在图像的基础之上选择合适的方法。图像的边缘处理是我们刚兴起的一项技术,虽然检测得到了很多种方法,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所以我们需要一种统一的标准将图像边缘检测进行标准化,所以一套合理的体系必不可少,检测体系同样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拥有相应的检测体系,才能在图像边缘检测之后判定边缘检测的效果,相关的技术人员应该应用相应的理论进行检测,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结束语
计算机技术在我国近几年能到了快速的发展。而其中图像边缘检测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当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技术,也是比较贴近生活的技术之一。在本文中,我们主要介绍了在现在的条件之下,他的几种比较基础的方法,当然也介绍相应的方法存在的优缺点,也介绍了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图像的边缘检测技术的趋势。总而言之,我国的图像边缘检测技术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需要我们进行相应的改进,在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张久文,温志贤.基于数学形态学的图像处理[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4,24(2):29-33.
一、 制定方案、实施方案
指导预习。自主学习的预习,贵在独立性,是学生独立获取基本知识的重要一环。这一环节一定要落实到位,否则后面的其他环节就无办法进行。预习提纲可以有两种,一种是老师设定问题,让学生思考,另一种是让学生自己设问、自己思考。锻炼学生的能力。
合作探究。阅读课本P97你在生活中是怎样做到环保节能的(请列不少于两个不同方面的事例)?思考:1. 面的我国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基本情况怎么办呢?(合作探究)2. 怎样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O生态文明?(合作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教师为学生提供讨论交流的平台、机会,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我在教学中,设立4人小组,每个小组由小组长负责,在各小组内进行讨论,然后由小组长整理本小组的观点,提交到全班交流讨论,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充分表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这也是一种合作学习,这种合作学习给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不仅使自己对知识理解更丰富、全面,而且充分放飞了自己想象力,使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精神。
作业要求以及方法指导。作业要求与课前预习、上课知识相配套,有课堂作业、课后作业。作业类型要有基础性的题目,也有综合探究的题型主要让学生学会审题、解题;学会质疑,学会提问。应掌握好问问题的技巧,最好问一些解题思路、技巧。例如:材料一、材料二分别说明(体现、反映)了什么?
材料一、材料二共同说明了什么?
①设问中有“分别”的要“对号入座”
②设问中有“共同”的要找出几个材料的“共同点”或共同反映的观点
③设问中没有“分别”、 “共同”,则先分别概括材料,有共同点的也要归纳
建立错题集。建立错题集,把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课堂练习、作业中的典型错题、单元检测、期中和期末考试中的错题、考试中知识空白点的错题进行整理,并按知识类型进行归类。这不仅能够能查缺补漏,准确找到疏漏的知识点,便于及时弥补知识,在考试前学生可有目的复习这类知识,提高做题、考试的得分率。
学会利用自我总结、自我反思来监控自主学习。做到扬长避短。自我总结与自我反思应长期化、规范化。写学习情况小结(总结)是进行自我反思的最佳途径,一般小结每次段考写一次,总结宜放在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后进行,以月考后的总结为例,总结的内容应包括:反思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情况;分析本次考试的长处与不足;确定下一步目标;制定措施。
二、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1. 激发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的内部动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法设法使学生进入情境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就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性” 只有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积极感知学习对象。因此,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内容的意义建构。所以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尽量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心理。教师可以通过新闻媒体、时事热点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例如:你怎样看待“阿拉伯之春”。中国、问题等。
2. 对学生的自主探索进行指导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鲜活的教学案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载体。自主探索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探索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系统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教给学生一般的探索方法。否则学生就会漫无目的,甚至思维分散、想入非非。要指导、改正学生的探索过程,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探索学习习惯,日积月累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例如:我们开展有报天天读、时事在身边、每周点评等。让学生理论结合实际来进行探索。
【关键词】数字图像;视频图像;图像裁剪
图像裁剪在摄影中又称为再构图,其目的是去掉图像上那些不必要的和破坏画面整体结构的景物,将主体调整到理想的位置上,使图像上的主体突出、画面简洁生动、比例合理, 更具有审美价值。简单说来裁剪是移去部分图像以形成突出或加强构图效果的过程。
1.用Photoshop CS3 软件裁剪图像的方法
在对图像或照片进行处理时,通常要进行图像的裁剪处理,以使画面的构图更加合理。Photoshop 软件为用户提供很便捷实用的操作方法[1],下面用Photoshop CS3 软件对如何裁剪图像进行详细介绍。
1.1 裁剪工具选项栏介绍
选择裁剪工具后,可以在工具选项栏中设置工具的选项【2】,各选项含义如下:
(1)“宽度”、“高度”和“分辨率”文体框:用来设置裁剪后的图像的宽度、高度和分辨率。
(2)“前面的图像”按钮:设置“宽度”、“高度”和“分辨率”文体框的值为当前图像的宽度、高度和分辨率值。
(3)“清除”按钮:可清除“宽度”、“高度”和“分辨率”文体框中的参数。
当使用裁剪工具创建了裁剪区域时,工具选项栏将发生变化,出现如下选项:
(1)“裁剪区域”:如果被裁剪的图像包含多个图层时,则此选项可用。
(2)“屏蔽”复选框:如果选择此选项,创建裁剪区域时,被裁剪掉的区域将被颜色遮盖,如果取消选择“屏蔽”选项,则创建裁剪区域时不会遮盖图像。
(3)“透视”复选框:选择此选项后,可以任意旋转调整裁剪边框,也可手动调整裁剪区域4个角上的控制点,以实现对裁剪范围的变形,确认裁剪操作后,可以实现对图像应用透视变换。
1.2 普通尺寸裁剪
当仅需要获取图像的一部分区域时,就可以使用裁剪工具进行如下操作。
选择工具箱中裁剪工具,在图像中拖曳得到矩形区域,这块区域的周围会被变暗(当设置了屏蔽颜色时,被屏蔽颜色所遮盖)。矩形区域的内部代表裁剪后图像保留的部分,矩形区域外的部分是被裁剪掉的区域。裁剪框的周围有8个控制点,可以利用它对裁剪框进行移动、缩放和旋转等操作。在裁剪照片的时候,要注意最终作品的构图,照片照得再好,裁剪不当就会功亏一篑,在构图时要注意照片要有主有辅,互相呼应,裁剪得当可以把原本并不出众的照片裁剪成优秀的作品。
1.3 指定尺寸裁剪
在裁剪过程中可以直接裁出指定大小的图片(即对图像进行重新取样),这里利用裁剪工具选项栏中的宽度、高度和分辨率选项来实现。在宽度输入框中输入“5英寸”,在高度输入框中输入“3.5英寸”,分辨率为300像素/英寸,在创建出选择区之后按下回车键,图片会自动按裁剪框选项栏的设置,将图片裁剪到指定大小。用指定尺寸裁剪时,在裁剪工具选项栏中设置了裁剪图像的宽度、高度和分辨率,无论拖动出多大的裁剪框,确认操作后,图像的大小都会与工具选项栏中的设置的尺寸和分辨率相同,并会保留该值用于下一次裁剪。当然用户可以重新设置或清除文本框的参数。
1.4 透视裁剪
裁剪工具选项栏包含一个选项,可变换图像中的透视。当从一定角度而不是以平直视角拍摄对象时,会发生石印扭曲。如采用广角镜头拍摄高楼的照片,给人以为大楼要倾倒的感觉。要想消除这个变形,可以在使用裁剪工具时,在选项栏里选择“透视”选项,拉动控制点,使左右边缘与建筑物的边线平行,即可得到建筑的正视图。
又如倾斜严重的标志牌图片,需要对其进行平整,通过使用透视裁剪方法,调整裁剪框四边形边界与标志牌的边缘对齐,裁剪后得到平整图像的效果图。
1.5 裁切图像
在有些情况下,图像的边缘会出现一些单色的边框,可以通过Photoshop提供的“裁切”命令,快捷地将图像中的边缘删除。“裁切”命令与“裁剪”命令所用的方式不同,它是通过裁切图像周围的透明像素或指定颜色的背景像素来裁剪图像,因此,执行此命令时无需创建选区。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打开一个含有边缘的图像,选择菜单中“图像”|“裁切”命令,打开“裁切”对话框。(2)在“基于”选项区域中选择要定义删除的像素颜色。当图层中包含透明区域时,“透明像素”选项可用,选择此选项,可以裁剪掉图像边缘的透明区域,留下包含非透明像素的最小图像;选择“左上角像素颜色”时,查以从图像中裁剪掉左上角像素颜色的区域;选择“右下角像素颜色”时,查以从图像中裁剪掉右下角像素颜色的区域。(3)在“裁切掉”选项中选择要删除的边缘位置。可以选择一项,也可以选择多项。如果全部选择,则可以裁剪掉图像四周的像素。例如,如果要裁切掉的图像四周的边框,可以选择“裁切掉”选项内所有选项。(4)设置完毕后,单击“确定”即将图像中边框删除。
2.用Premiere Pro CS4裁剪视频图像的方法
Premiere Pro CS4是Adobe公司推出的一款视频编辑软件,它功能强大、易于使用,为制作数字视频作品提供了完整的创作环境[3]。在图像和视频素材处理过程中,经常看到视频和图像边缘出现黑边或图像大小不等等原因,造成视频画面主体效果较差,需要对视频进行裁剪处理。在Premiere Pro CS4中有多种方法对视频图像进行裁剪,下面对这些方法进行简要介绍。
2.1 使用“裁剪”特效进行视频裁剪
“裁剪”特效可以将素材边缘的像素剪掉,并可以自动将修剪过的素材尺寸变为原始尺寸,使用滑块控制可以修剪素材。可以采用像素或图像百分比两种方式计算,具体方法如下:
(1)将视频图像添加到P中,并拖入“时间线”面板中;
(2)切换到“效果”面板,将“视频特效”|“变换”下面“裁剪”特效拖到时间线面板中的视频素材上,然后切换到“特效控制台”面板,并根据图像裁剪大小位置进行左侧、顶部、右侧、底部等参数设置,来实现对视频图像的裁剪。
2.2 使用“8点无用信号遮罩”特效进行视频裁剪
“8点无用信号遮罩”特效是在画面四周添加8个控制点,并且可以任意调整控制点位置。具体方法是将该特效添加到时间线面板中的视频素材上,在“特效控制台”面板中的参数分别与节目窗口中的控制点相对应,可到 “特效控制台”面板中进行坐标参数调整来改变控制点的位置,也可以在节目窗口中直接用鼠标拖动控制点进行任意移动,实现对画面的裁剪。
另外,还有“16点无用信号遮罩”特效和“4点无用信号遮罩”特效,其操作方法与“8点无用信号遮罩”特效相似。
3.Photoshop与Premiere Pro CS裁剪方法的比较
(1)用Photoshop裁剪图像,操作简单灵活,可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任意裁剪,也可以使用固定尺寸进行裁剪。用Photoshop裁剪图像时还可对图像进行矫正,如上面介绍的透视裁剪方法,对矫正大楼的倾斜、平整图像等倾斜问题,处理效果良好。但进行大批量处理时速度较慢。
(2)用Premiere Pro进行视频裁剪时,操作比较方便,可以任意调整,可进行大批量处理。
(3)用Premiere Pro处理单张图片时,会产生大量图片,需要用户进行取舍。裁剪图片时,没有Photoshop灵活方便,建议少量图片裁剪最好采用Photoshop进行处理。
4.小结
以上介绍了裁剪图像和视频的几种方法,希望它们可以使人省去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制作出质量更好的图片。其实图像处理的软件功能非常强大,处理的方法有很多,操作技巧都是在基础操作结合起来形成的,在学习和实践操作过程中多思考、多实践和多总结,新的操作技巧也许就应运而生。
参考文献:
[1]李锐,李哲.Photoshop CS3中文版完全自学教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2007.12.
关键词:行业;人才资源整合;人力资源整合;进展
从人力资源管理与人才资源开发的角度来看,行业竞争力的根本体现是行业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是行业人才资源综合素质的竞争。行业能否健康、长久与持续的发展,关键取决于能否将人才资源与人力资本内化为行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从而充分激发行业人才资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实现这个目标,有效的途径就是: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整合”概念,即“人才资源整合”。对人才资源整合展开研究的基础就是对“人力资源整合”的研究。那到底什么是“人力资源整合”,人力资源整合与人力资源开发之间的关系具体是怎么样的?笔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接下来的研究中系统性的对国内外人力资源整合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炼人力资源整合的内涵、特征以及措施等。
1 文献回顾
目前,国外学者专门针对行业人才资源整合展开研究的还不多见,国内对行业人才资源整合作系统介绍的更是少见,更多的学者都是立足于对人力资源整合的研究。
1.1
国外关于人力资源整合的研究
国外学者对人力资源整合的研究多集中于企业并购的背景,因为随着企业的并购、重组以及跨国企业发展壮大等,都会涉及到人力资源整合问题。被喻为“现代管理学之父”的彼得・德鲁克先生(1954)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阐述道: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是世界上使用效率最低的资源,也是最值得开发的资源。由于劳动力的人身性,除非劳动者自愿,否则任何人都没有能力挖掘其最大潜力。同时,德鲁克(1986)专门针对企业收购整合问题,在其著作《管理的前沿》中总结出成功的收购整合的4项原则,他认为“公司收购不仅仅是一种财务活动,只有在整合业务上取得成功,特别是人力资源整合成功才是一种成功的收购”。美国学者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1990)从核心能力整合角度提出了人力资源整合是核心能力整合的关键点,所谓核心能力是指企业特有的知识使得企业拥有实现竞争优势的异质性资源。该学说以企业核心能力的内涵和本质特征、成长轨迹和激活机制为理论根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战略新思维框架和模式、整合后管理,最终提出了企业并购绩效评估,完整和系统地从核心能力框架对企业并购进行了深入剖析和研究,特别是在核心能力整合中一定要把握好人力资源整合的关键控制点。
根据Pablof(1994)的观点,“整合”是指并购组织在文化、结构和体制、功能性活动安排上所作的变革,目的是促进并购组织成为一个功能性整体。而“整合水平”则指在组织技术、管理和文化结构上的后并购变革程度。英国学者萨得沙姆(1998)在其著作《兼并与收购》中指出“收购和兼并通常使2个相互独立的具有不同公司特性、文化和价值体现的组织包容在一起,所以,成功的收购和兼并取决于不同组织之间如何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整合”。美国学者普里切特、鲁宾逊(1999)等在合著的《并购之后如何整合被收购公司》一书中较系统地分析研究企业并购之后的整合问题,尤其是对人力资源整合问题做了专门研究。美国学者帕蒂・汉森(2004)从人力资源整合的过程提出了企业并购中人力资源整合的十步过程理论学说,包括编制人员整合项目计划、进行人力资源尽职调查、福利比较与差异分析、薪酬比较与差异分析、制定人员整合薪酬福利策略、领导者的选定、职能重叠的处理、制定与员工交流的策略、界定对转移资料的要求、制定人员留用政策。该学说从比较实用的角度提出了系统的企业并购人力资源整合方案。美国的查尔斯・甘瑟尔、艾琳・罗杰斯、马克・雷诺(2004)从文化整合的角度提出了人员整合的重要性,他们三人在合著的《并购中的企业文化整合》中研究了文化整合可能出现的知识盲点、合法性、有效性、前瞻性,提出了文化审查、人员整合及并购过程,最终提出了文化整合的金钥匙――人力资源整合。
1.2 国内关于人力资源整合的研究
国内学者对人力资源整合的研究相对来说起步比较晚,近几年来随着企业并购和重组的浪潮,很多学者都开始关注于这一领域的研究。大量的文献显示,很多学者的研究大多是立足于微观层面的人力资源整合研究,特别是针对并购企业的人力资源整合研究的文献较多(见表1)。
“人力资源整合”一词是一个新鲜词,近年来常常出现在刊头报端。按照《辞海》上的解释,“整”即调整、整顿之意,“合”即组合、协同之意。“整合”即是调整组合、整顿协同之意。整合既可产生出新的事物,又可是原事物的发展和完善。
我国最早给“人力资源整合”下定义的学者是罗敬琏(2000),他认为,人力资源整合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手段、措施引导组织成员的个体目标向组织目标靠近,从而改善组织成员行为规范,达到实现成员和组织目标的双赢结果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和。在后来的一系列的研究中,罗敬琏(2001)对人力资源整合策略的形成进行了系统性研究,他提出,人力资源整合是建立在人力资源管理基础之上的更高层面的目标,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人力资源整合是基于系统观点和行为重组理论的激励,是发展了的激励。
大部分学者都是立足于并购企业的人力资源整合展开研究。
叶映(2004)认为并购企业中的人力资源整合是整个并购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其涵义体现在企业并购过程中,对人力资源实行优化配置,将相互矛盾与相异的人力资源重新调整,形成一种新的人力资源体系。人力资源整合是影响企业并购效应的重要因素。人是管理活动的核心,人力资源整合的成败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并购的成败。何淑明(2003)认为,在企业并购过程中,首先需要一个总揽全局、带指导性的计划,使具体实施过程变得目标明确、协调一致。新企业的人力资源整合计划应该由最高领导负责,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具体组织制定。其主要内容应包含新企业的人力资源选拔任用、考核评估、薪酬组合、奖惩措施、发展目标以及劳动关系处理等方面的政策,目的是使新企业的所有员工能够明确知道并购后企业的目标,明白个人应该怎样行动才符合新的企业价值标准,从而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以适应并购的需要。钟耕深(2003)认为,企业并购后人力资源整合面临并购综合症、组织结构调整、企业文化差异等多重挑战,应当准确把握并购后员工心理变化规律,创建工作团队,并通过授权、指导、让员工参与等行动方案,使每一位员工都富于创新精神,一方面使企业获得成本优势,另一方面帮助员工实现
个人理想。邓雪(2003)认为,随着全球一体化加快及贸易投资壁垒的消除,并购已成为一种国际化的行为。企业并购是否真正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有效地整合双方的人力资源。因此,企业并购过程中应根据并购过程可能发生的人力资源变动来制定切实可行的人力资源整合策略。董敬富、牛毅(2006)认为,人力资源整合工作贯穿企业并购的全程,不同阶段应有不同的人力资源整合措施。要想取得良好的整合绩效,首先应正确认识不同并购阶段中的人力资源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措施以进行人力资源整合。朋震(2004)认为,任何并购的成功都依赖于并购中人力资源整合的贡献,必须更好地控制人力资源变异造成的成本,更大地增加人力资源创造的价值,从而提升企业并购后企业的人力资源质量,形成并购后的人力资源的协同效应。所谓的人力资源协同效应,是指合并后企业的人力资源价值创造能力的水平大于2家企业独立存在时曾经预期或要求达到的水平。
同时,有学者从保持竞争优势、整合策略与工具、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联盟等视角对人力资源整合展开了系统性研究。
李宝元(2001)从保持企业整体竞争优势的角度来对人力资源整合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人力资源整合就是通过协调控制组织成员的目标动机和行为倾向,使他们自觉地把自己的人力资本潜能调动起来,并最大限度地凝聚和转化为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魏江(2002)运用企业战略理论、核心能力理论对人力资源整合的思路、内容和步骤进行了系统性研究。王吉发、朱相宇(2006)认为,优秀的人力资源是形成企业核心能力的基础,是构成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毫无疑问,人力资源整合的核心就是要留住人才为己所用。陈重(2001)针对企业并购整合活动对人力资源整合概念进行了阐述,他认为企业并购整合包括4个内涵,即战略整合、财务整合、人力资源整合和文化整合,其中,人力资源整合非常关键,因为整合的每一项都与人有关,人力资源整合配置与人才的保留及作用的发挥,决定了管理整合效率,因而也决定了公司重组的成功率。李黎、胡蓓(2008)的研究立足于如何提供一个整合人力资源功能和服务的通用工具和方法,怎样塑造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新型关系,使管理者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那就是胜任力模型。王扬铭(2007)从区域发展的角度对人力资源整合进行了系统性研究。陶克涛、苏迎春(2003)对联盟中的人力资源整合路径进行了研究,即通过联盟高级管理层、联盟员工、沟通渠道及联盟文化的整合来使联盟战略中的人力资源整体效率最佳化。李前兵(2005)提出战略联盟中的人力资源整合模式为:共同愿景、人才配置整合、观念整合、利益整合等4个变量。
此外,还有学者专门针对跨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涉及到的人力资源整合展开了研究。
张钰坤、刘琼(2009)认为,在众多管理整合中,人力资源的整合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对于跨国并购而言,其跨国属性使得并购后的人力资源整合更加复杂,跨国并购的人力资源整合也更容易失败。为了使跨国并购后的企业能够达到其预期的目的,有必要对跨国并购后的管理整合尤其是人力资源整合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韦芳(2009)认为,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生存之本,人力资源的整合已成为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核心工作,也是企业文化整合的关键。如果并购造成企业员工的大量流失,那么所购买的企业无异于是一个空壳,失去了产生价值的源泉。因此,企业在进行文化整合时必须切实重视人的因素。李英禹、苏晋、李英(2008)认为,企业跨国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实际上就是组织通过各种手段,对人力资源队伍进行的总体搭配,对人力资源队伍整体能力的改善与开发,从而提高总体的盈利能力,减少由于并购过程产生的各种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影响,并且强调人力资源团队精神的构建。
综上所述,目前对于“人力资源整合”的研究都是围绕企业层面展开的,认为人力资源整合是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所作的变革,而人力资源整合水平则指组织在人力资源上的变革程度。当然,人力资源整合方面的问题涉及面较广,不仅包含人员整合方面的问题,而且包含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整合方面的问题,甚至包括承载这种管理体系的组织文化方面的问题。
2 行业人才资源整合的研究评价
根据前面的文献回顾可以看出,关于行业人才资源整合的研究,几乎很少有学者涉足。即使有学者立足于研究行业人才,但更多的都是立足于对行业人才发展战略、行业人才配置方面展开的。那么到底什么是行业人才资源整合,其内涵究竟如何?
结合前期的研究理论,本文认为,行业人才资源整合是行业人才管理与开发理论研究中的一个新观念。现作以下几点评价。
2.1 行业人才资源的整合与开发是一个连体概念
人力资源开发之后必须进行整合,才能发挥其集聚效应,体现出总体优势。人力资源整合必须以人力资源开发为前提,开发得越好,整合就越容易,发挥优势就越明显。
2.2 行业人才资源整合的核心目标
在集聚优秀人才到该行业中来的过程中,更要突出行业人才资源整体的配置与重组,充分发挥人才的潜能,达到人才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2.3 行业人才资源整合的核心意义
能为行业所用的复合型人才可能难以在人才市场中找到,但他极有可能产生于企业内部。
2.4 行业人才资源整合的核心方向
通过一系列的行业政策的引导与创新,集聚更多优秀的人才到行业中来,为其职业目标提供好的行业发展环境,同时让行业中现有的人才能够充分发挥其才能,实现行业发展与行业人才自身发展的“双赢”。
行业人才资源整合理论对实际行业人才发展战略有什么推动作用?这是我们下一步研究的很重要的一个方向。根据前期学者对人才资源整合的研究可以看出,行业人才资源整合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领域。
3 行业人才资源整合研究的方向
任何事物,都处在客观世界的一个链上,都是客观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其他事物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其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也有各种或紧或松的联系。有联系必然就有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每一事物都受它周围事物的影响,同时它又影响周围的事物,正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中,各事物在不断地调整、组合,以期提高自己、完善自己,推动事物不断地向前发展。行业作为各个企业的集合体,当然也不例外。行业人才资源整合是对行业中人的整合,并且是把人作为一种宝贵资源的整合。对于一个行业而言,这一整合所涉及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它伴随着行业发展的始终,即行业每时每刻都在整合自己,在整合的过程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说,整合与发展密不可分,属于同一哲学范畴。关于下一步行业人才资源整合还需进一步展开研究的方向包括以下几方面。
3.1 行业人才资源整合与行业人才配置之间的互动关系
行业人才资源,作为行业资源中最宝贵、最有价值的资源。行业人才资源整合实际上是对现有行业人才的重新配置与优化。一个行业人才资源的配置如何,直接关系到该行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在人才资源的配置上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如同资本的运动遵循着利益最大化原则迅速向高利率行业流动和积聚一样,人才资源的配置和流动也向着实现人才的个人价值、社会价值最大化的行业转移。那么行业如何通过人才资源整合来对现有人才资源实现优化配置,特别是当某些行业通过实施人才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为人才实现其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时,对人才的吸引力几乎是无可抗拒的。在下一步研究中,对行业人才资源整合与行业人才配置之间的互动关系展开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3.2 行业人才资源整合的产业组织结构变革模式
行业人才资源整合的成功与否涉及到对现有行业所处的具体环境以及对其产业组织结构重新设计问题,从根本上推进行业人才资源整合与创新,当然关于这方面的研究需在以后的研究过程中进一步系统性展开。
3.3 行业人才资源整合对行业发展战略的贡献率
行业人才资源整合对行业长期发展是有利的,这点已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同。但到底行业人才资源整合对行业发展长期发展的贡献程度有多高,甚至能否计算出贡献率是多少,这当然需要在后期的研究中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进行展开。
3.4 行业人才资源整合效率问题
提到贡献率问题,当然也会涉及到行业人才资源整合的效率问题,因为整合效率的高与低直接关系到行业人才资源整合与重新配置成功与否。为充分发挥行业人才资源整合的作用,对行业人才资源整合效率研究显得很有必要。
关键词:弱电智能化系统;应用;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TM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通信技术以及图像控制技术的高速发展,弱点智能化系统在现代建筑中被广泛应用,实现了对整体建筑结构、系统以及服务管理的优化整合,营造了一个高效、合理、舒适、节能的工作环境。弱电智能化系统的应用是现代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医疗建筑为例,分析了弱电智能化发展与应用。
一、弱电智能化系统的构成
弱电智能化系统主要包括楼宇自动化系统(BAS)、通信自动化系统(CAS)、安保自动化系统(SAS)、智能建筑集成管理系统(IBMS),共15个子系统。
(一)BAS系统
BAS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为整个建筑创造一个便利、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同时尽可能地减少能源消耗。BAS系统实际上就是一套中央控制系统,对整体建筑中的各种电力设备、防火防盗设备、水电系统、照明系统等进行集中监控,确保楼宇个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以实现整个BAS系统的高度智能化。
(二)CAS系统
CAS系统主要由数据和语音通信设备、交换设备以及其他的息管理系统相互连接组合而成,并将其与外部通信网络连接起来。在医疗建筑中主要包括综合布线、有线电视系统、病区呼叫对讲系统、手术示教系统、信息系统等。
(三)SAS系统
智能化建筑最重要的目的之一是采用用电子装置来保障建筑的安全防范工作,以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主要包括摄像监控系统、门禁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背景音乐及紧急广播系统。
(四)IBMS系统
IBMS系统主要是将建筑的安保自动化系统、设备监控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消防报警系统以及机房监控系统等弱电系统集成到一个平台上,并通过规范设备的管理程序,以实现各子系统的集中管理、功能联动和信息共享,从而达到优控各类设备运行、确保设备安全逼供烦恼可靠运行、降低运行成本的目的,进而提高楼字自动化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二、弱电智能化系统在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现代弱电智能化系统的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复杂的工程,需要现代建筑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讯技术和图像显示技术、施工管理技术以及管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的支持。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尤其应加强系统的设计、安装及运行管理。
(一)智能化系统的总体设计
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的关键在于弱电智能系统的总体设计,必须保证设计要符合弱电工程的基本要求和规范,并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的相关标准规范,满足智能化建筑的功能需求。同时顺应国务院推行“三网融合”的发展方向,考虑 “三网融合”对系统构成的影响,有线电视、通信等相关系统从系统组成、敷设路由及相关机房等多方面考虑未来进行网络融合改造的可行性和便利性。
(二)选择合理的弱电工程承包商
弱电智能化系统的运行状态是智能化弱电工程的质量标志,弱电智能化系统能否正常地运行除了与设计的合理性有关,还取决于安装施工质量,因此,承包商的选择是整个安装施工的关键。目前,我国的集成度较高的弱电工程系统一般是由一个公司总包,并将不同的子系统分包出来,这需要选择一个称职的主承包商对其进行整体负责,以对工程进行系统的组织、管理和控制。
(三)弱电系统的管理和维护
系统的管理与维护是确保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质量的基础,也是实现智能化建筑项目的目标的关键。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应做好各类弱电系统文档资料的管理和保存。并应完善系统的自动化检测,提高系统的管理维护效率。
三、弱电智能化系统在医疗建筑中的应用效果
弱电智能化系统的应用时现代医院建筑的主要发展方向,弱电智能化系统的应用实现了建筑物的总体结构、系统及服务管理的优化配合,为建筑物提供了一个合理、舒适、节能、便利的环境。
(一)营造了一个人性化的环境
现代医疗建筑的弱电系统逐渐完善,门诊大厅通常会设置导医图以及显示系统,使人们能够一目了然地了解陕院基本情况,清楚各科室的分布、各类收费标准、医疗专家以及医保政策等。楼宇信息系统实现了门诊、病区、急诊以及检查检验等各项操作的数字化。流程合理、标志清楚,确保了各系统的功能正常运作。此外,门诊、急诊、候诊区以及其他公共区域均安设置了有线电视、多媒体以及背景音乐系统,以营造一个舒适安逸、轻松和谐的就医环境。各挂号处分设了自助挂号机,方便病人及家属自行选择挂号的类别。一卡通系统可以实现一次缴费,并由执行科室进行多次费用确认,可以减少病人的排队次数以及等候时间。门诊大厅、检验科、急诊室均设有查询系统和打印系统,患者及家属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随时查询或者自主打印所需报告单。此外,根据实际需要,手术示教监控系统可以想向病人家属提供手术全过程的观看服务。楼宇中还设置有超市、自助银行、快餐服务区等人性化的服务,营造了一个周到、方便、快捷、和谐的就医环境。
(二)创建服务管理数字化平台
通过IBMS系统可以实现对整个建筑物内的各设备系统的控制管理、自动检测以及信息资源共享,以提供一种最优化的信息服务。通过对各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并对大部分设备进行人工调控,或者由系统自动进行记录和保存,减少了专人到现场进行抄录的环节,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于此同时,系统采用远程网络自动化监控和有效调节,不仅节约了人力资源,而且减少能源浪费,有效降低了运行成本明。
(三)建立了安全可靠的智能化系统
现代医疗建筑的BAS系统主要采用集散型的控制方式,就是进行现场区域控制和计算机局域网通讯,最后进行集中监视、管理的系统控制方式。这种控制方式有效保证了每个子系统能独立地进行控制,实现各关联子系统之间的互动,并将其集成在一个统一的软件平台上,从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以便进行系统管理。在中央工作站上进行集中监视及联动控制,从而确保系统结构的完整性和性能的可靠性。
四、弱电智能化系统的应用展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现代建筑行业的发展,弱电智能化系统在建筑工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医疗建筑、银行以及现代展览馆中。因此,弱电智能化系统的应用是未来医疗建筑发展的主要方向。智能化系统的应用创造了较好的管理效益,营造了一个现代化的、舒适安全、高效节能及安伞可靠的环境,有利于实现医院高效、智能和系统化的管理,为医院的集成化管理提供便利、高效节能的条件,更易于医院的设备设施维护,为医院带来了较大的管理效益。
五、结束语
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的工程,需要综合各项科学技术、管理学以及施工管理技术等的综合运用,设计时应综合建筑的规模、性能、成本以及扩充能力等因素进行严密细心的设计,加强安装施工管理和质量管理,为使用者提供一个优化管理、控制运行、便于维护、舒适安全、高效节能及安全可靠的工作、生活环境。总之,弱电智能系统在建筑中的应用有助于提升建筑物内的环境,具有较大的发展和应用空间。
参考文献:
[1] 李培.弱电系统在医疗建筑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2010,(13):26-27.
[2] 黄正东,郭雪清,王光华等.弱电智能化系统在医院建筑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6):49-51.
[3] 杨荣华.论智能化弱电在现代公建项目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2010,(13):2
8-29.
[关键词]高校机房;维护与管理;安全意识;注意事项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计算机技术已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并且成为了当代大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满足人才培养需求,各高校陆续开设了计算机课程,并加大了机房建设与管理工作力度,为计算机实践教学创造了良好环境。但是,由于各学科课程对计算机的需求量增加,使得机房工作负载不断上升,给机房维护与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繁重的机房维护与管理工作,对工作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素养,以发挥机房应有的教学辅助价值和作用。
1 高校机房使用中的常见问题
机房是高校计算机教学的主要阵地之一,它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实践空间,因而管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以实际情况来看,高校机房在日常使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机房“运载”过重。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机房在高校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性日渐突出。它不仅要承担计算机公共课程的上机任务,必要时还要为其他课程提供服务。大量教学软件的安装,使得高校机房设备运行缓慢,影响了大学生的课程体验。在机房的日常使用过程中,由于管理与维护工作不到位,缺乏安全意识,导致计算机病毒肆虐,最终引发了一系列软硬件故障。计算机病毒具有隐蔽性、破坏性以及传播性等特点,且随着科技的发展,变异品种越来越多,严重威胁了机房运行安全,给本就工作繁重的机房管理员增加了负担。部分学生因为专业知识或技能水平不高,难免在计算机操作实践中出现失误或差错,任意修改软件程序设定参数,给下位上机同学造成了困扰。除此之外,机房管理与维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完善的制度体系作保障。然而,大部分高校此项工作力度不足。每所高校或多或少的都会在墙壁上张贴一些规章制度,用以规范老师和学生的行为。但是,从整体效果来看,由于师生很少关注,这些规章制度都形同虚设。上述提及的这些客观问题,都是需要高校机房维护与管理中需要着重注意的。
2 高校机房维护与管理的注意事项
笔者基于上文对高校机房使用中常见问题的分析与认识,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高校机房维护与管理的注意事项,以供参考和借鉴。
2.1 树立安全意识
机房集成了设备、软件、电源等管理。高校机房维护与管理,首先要实现安全质量目标。在此过程中,高校领导层及各级相关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认真分析各机房维护与管理中涉及的安全问题,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合理、健全的安全质量目标体系,指导机房安全管理实践。具体而言,高校应该加强机房监管,谨防硬件设施及其组件出现丢失。例如,高校可以在机房角落安装电子监控系统,抑或用特定的装置将鼠标、键盘、主机等锁起来。同时,要求授课教师在课后检查机房设备是否丢失或被恶意损坏。另外,需要着重强调的是,机房正常工作需要极大的电量供应,高校必须要重视用电安全。在上机操作中,严禁大学生私自打闹、乱碰电源等,以保护他们的生命安全。机房管护人员则需要根据高校相关制度要求,定时定期检查电路电线,重点检查接头部分,一旦发现问题,及时予以解决。为了进一步保证用电安全,高校还应在机房中铺装防静电地板,合理布线,及时更换已损坏的设备。
2.2 完善制度建设
完善的制度为高校机房维护与管理提供了依据和保障,应该包括上机制度、管护制度、采购制度、考核制度以及奖惩制度等。其中,上机制度应该规范学生的上机操作行为,例如要求学生上机前穿戴鞋套,不允许做打游戏、聊天等与课程无关的举动,禁止随意更改计算机参数,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学习计算机操作知识和技能,及时向教师反映遇到的问题。而管护制度则是高校机房管理与维护制度体系的核心,应该明确各相关人员的工作职责和目标,并量化各项工作的质量标准,规范机房维护维修申报程序。管护制度中,还要求工作人员做好日常记录工作,仔细对比故障前后的数据,总结经验,以促使他们高效地解决机房维护问题。在此基础上,高校需要依据考核制度与奖惩制度规定,对机房管理与维护人员进行工作评定,客观地分析其中的足与不足,并给予相关人员适当的奖励或处罚,借此规范他们的操作行为,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营造校内良好的机房管护环境。
2.3 注意系统管护
机房主要由硬件和软件构成,这也是其维护与管理的两个工作重点。机房硬件的管理与维护方面,需要高校工作人员进行日常检修之外,还需要工作人员定期针对机房设备存在的缺陷、老化等问题进行检查、更换或完善;机房软件维护与管理方面,高校应该根据各课程教学需求,适度安装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尽量避免多重系统影响机房设备运行速度的现象出现。同时,高校还应该加强硬盘保护,防止计算机被改动或破坏。目前,硬盘保护的有效方式分为安装保护卡和安装保护软件两种。其中,硬盘保护卡性能强大、设置简单,并且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几乎能够适用所有操作系统,占用的系统资源极少,因而不会影响计算机运行速度。相比之下,硬盘保护软件虽然也安装简便、设置简单,但是它的兼容性与稳定性都有所欠缺。除此之外,在病毒传播与危害日益严重的今天,高校在机房维护与管理中,还应该加强病毒防护。例如,可以在机房网络服务器上增设过滤网或安装防火墙,选用先进的防毒软件等。
2.4 加强环境保护
机房始终在一定的环境中运行,其使用寿命受环境的影响颇重。因此,加强环境保护显得尤为重要。据相关数据显示,一般情况下,计算机的最佳运行温度是10℃~35℃,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配件的使用寿命造成不利影响。因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高校应该加大对机房养护的投入力度,机房内安装空调,保护计算机在恒温环境中工作。另外,适宜计算机工作的相对湿度在30%~80%,湿度过大最终会影响显卡、CPU等计算机配件性能的发挥,甚至可能会引发电流短路等故障,威胁学生的健康安全。除去这些,灰尘、细小颗粒等对计算机的影响也很大,长时间的积累可能腐蚀部件电路板,弱化元器件的散热性能,最终导致计算机系统运行不稳定。所以,高校要注意清洁除尘、开通通风,这样既减少了尘埃污染,还降低了机房湿度,是高校机房维护与管理必须要重视的工作。机房工作环境保护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高校利用相关仪器设备对机房环境进行实时监测,一经发现问题,即刻予以解决,坚决避免带病工作现象发生。
3 结 论
总而言之,高校机房维护与管理工作十分重要。未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深入发展,机房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高校各级领导及教师应该重视机房维护与管理工作,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采取有效的措施。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加上各高校机房工作实际存在差异,本文有关机房维护与管理方面的研究可能存在不足,因此,笔者希望其他学者和专家结合高校机房工作实际,提出更多的机房维护与管理注意事项,用以指导高校机房维护与管理实践,进而推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苏洋.浅谈中职学校计算机机房管理和维护[J].时代教育,20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