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培养兴趣;积极鼓励;布置技巧;课题设计
小学阶段的语文作业布置和设计最主要的是在兴趣上的提高,作业设计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教师在制定和布置作业的同时要特别注重有效性、合理性,对于前期的作业设计去积极借鉴和吸收一些优秀的作业布置方法和方式,在此方法上去创新和创造,是非常重要的,结合我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浅谈如何有效设计小学语文作业,主要概括如下:
一、激发小学生完成语文作业的兴趣并获得成
就感
1.俗话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做的是让小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让他们乐意去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这在另一层面上也可以很好反映学生学习知识的程度,为进一步作业的设计提供可靠的素材,作为教师我们需要积极引导和设计好作业,采用比较容易让学生接受的方式来设计和布置
作业,这样能够迅速地提高学生兴趣并让其掌握语文知识要领。
2.在小学阶段我们都知道小学生的兴趣点比较分散,对某事物感兴趣一段时间就会失去兴趣,最直接的表现是厌烦去完成作业,这个时候是非常关键的,作为教师要积极而耐心地引导,根据出现的具体情况去设计一些有针对性、兴趣性的作业,让其在完成作业后能够感到成就感,得到老师和学生的鼓励和掌声。比如,语文知识竞技的游戏、朗读语文幽默短文比赛等等,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并获得成就感。
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学习阶段是记忆力的黄金时代,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利用其特点,指导和培养学生平时读一些小故事,来慢慢地提高自身语文知识储备。比如,可以组织和锻炼学生每天早晨晨读的习惯等等,与此同时,在学习之外的时间,根据自身的条件去记一下小的句子、小的故事、小的笔记,从而锻炼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三、总结设计和指导小学语文作业布置技巧
关键词:小学语文;板书设计;课堂教学
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板书,它是教学内容重难点的高度概括。它既能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地提示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又能让学生从知识、审美、情趣等方面感知和获取信息。备课时,针对板书的设计,我们要全面考虑到课文的“文路”、教材的“编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这样设计出来的板书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因此,许多教师很重视板书设计。下面,我结合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实践谈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板书设计。
一、板书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语文课堂教学中两种传统的手段便是口授和板书。二者各尽其职、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习文本,单单靠教师的讲授缺乏直观感,这时板书的运用,既让学生对文本有了直观印象,又让教学得以顺利完成。板书有以下作用。
1.集中学生注意力。板书有直观性的优势,同时有美的因素。学生通过板书直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板书的视觉优势得到完美体现。在板书过程中,学生不断思索,注意力被板书深深吸引。
2.理清课文思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免会遇到一些篇幅较长、情节比较复杂的课文。单靠口授不行,这时板书就起到了很大作用。虽然寥寥数行,却包容全篇、提纲挈领,小学生通过板书把复杂或抽象的内容深深记在心中。
3.突破重难点。课堂上的小学生很难通过老师的口授了解课文的重点、难点,这时板书的直观性便起到了重要作用。老师可以将课文重要内容的关键性词语简明地写在黑板上,或者对重点段落进行单独分析板书,相信这样的板书设计必然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发展学生思维。好的板书是在钻研教材的过程中,对课文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叙述顺序逐步明晰的过程;好的板书是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时,由局部到整体,由思想到内容。学生通过板书一步一步理解课文,这实际上是方法的训练与思维的训练。
二、板书设计的原则
语文教学的板书设计必须周密考虑,板书出来的每一个词、每一个点、每一条线、每一幅画,甚至是安排的位置和形式,都必须具有科学性。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板书时吃透教材的“三点”(即重点、难点、特点)和“三路”(即文路、教路和学路)。要更好地设计出一幅优质的板书,我们应掌握以下原则。
1.目标性。板书设计要符合课文的教学目标,体现教学的“三点”(即重点、难点、特点)。通过板书,我们可以将与教学紧密相关的内容系统、条理、简练地展现出来。
2.准确性。在准备把握“三路”(即文路、教路和学路)的情况下,板书设计应以精炼、准确的用词表现出来,做到科学和艺术的结合。
3.凝练性。课堂教学40分钟,黑板面积4平方米。板书设计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和有限的范围内以少胜多,以简驭繁,最终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4.条理性。课文本身具有逻辑关系,这要求板书设计具有条理性。板书课文中的关键词可以有条理地反映课文要点,从而构成板书提纲。
三、板书设计的形式
课堂教学的不固定性决定了板书设计形式的多样性,教师设计板书时必须根据课文内容和特点,设计出多样性、直观性的板书。“以不变应万”,学生的思维是灵活的,教师在教学中会出现很多突发状况。这时,板书随着教学进程的逐步展示,教师也应随机应变,对板书进行适当修改、补充,最终完善原来的板书设计。最后,我们要注意板书设计的点线运用,点线连接是为了更好地表现课文内容的内在逻辑性。同时,板书时色彩和图形要简洁明了,切记运用勿滥。在教学实践中,我概括了以下几种板书设计的形式。
1.纵式板书。纵式板书给人一种从上至下的流线视角感悟,能立体地反映课文主要内容。学生一目了然,对于课文的理解和记忆都非常方便。如《神奇的克隆》的板书:
“克隆”是什么
克隆羊“多利”
克隆技术造福人类
2.横式板书。横式板书实际是将纵式板书做横式排列,词句间加上破折号或者箭头,以此表示内容间的逻辑关系,它的作用与纵式板书相似。如《早》的板书:
三味书屋 梅花 鲁迅
3.纵横式板书。纵横式板书是教师应用得非常广泛的一种形式,它是将纵式和横式综合起来的一种板书形式。这种板书可以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具体内容结合起来,表现出来的条理更清晰、细致。如《埃及的金字塔》的板书:
胡夫金字塔宏伟高大?摇举例子重?摇列数据?摇精巧平整?摇作比较紧密?摇
4.脉络式板书。有些课文比较长,同时内容比较复杂,这时脉络式板书就可以起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作用,学生通过板书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课文的脉络层次。如《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板书:
5.提纲式板书。何为提纲式板书?提纲式板书就是把教材内容纲目化。教师往往先写大提纲,然后书写第二层、第三层的小提纲,教师可以边书写边分析。提纲式板书的优势就是能够紧扣内容、简明清晰、突出重点,利于学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如《郑和远航》的板书:
一段:第一次远航(详写)
一层:起航
二层:友好交流
三层:战胜凶险
二段:其余六次远航(略写)
6.对比式板书。对比式板书主要通过对比,将比较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和事物之间的不同方面加以比较区分,让知识结构和各部分的逻辑关系清晰地展现。如《爱如茉莉》的板书:
关键词:设计与实施 导入 引导与点拨 评价
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师的自身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现今的小语课堂中,仍出现了“致命”的弊端:重灌输、轻主体;重文字、轻文化。
具体表现为:教学课堂实践上,面对新教材,不知怎样对学生进行引导、点拨、评价,不知怎样恰当地、适时地用口语向学生表达引导、点拨、评价的意向。出现了诸多教师表达不清,学生听不明白、学不明白、逐步失去学习兴趣的现象。这些现象的产生,是教师没有足够重视、关注自身“课堂教学语言”的设计与实施造成的。
教师自身学科专业素养的高低决定着“课堂教学语言”的设计与实施水平,影响着新课程理念、新课标精神在课堂上的具体落实,影响着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建构。笔者认为,要足够重视以下的“课堂教学语言”的设计与实施:
一、导入语
导入语是课堂教学的先导,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教师用最精炼的语言,在最短的时间,选择最有效的方法,把学生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这就是导入语的功能。精湛导入语的设计与实施可以愉悦学生的身心,开发学生的智力,触发学生的情思。导入语所用时间不长,多则几分钟,少则几秒钟,但它对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往往有重大的影响。它可以为课堂教学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可以为教学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探索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心理动态,可以为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埋设教学措施作引线,成为教学的先导。
(一)导入语的设计与实施要遵循的原则
⒈ 激趣活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活学生思维的源泉,是课堂生成的动力。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谓经验之谈。导入语的设计与实施要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把学习新知的教学活动变成学生的自我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要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活跃的思维去面对学习。
⒉ 有的放矢。导入语的设计与实施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学习心理。必须紧扣教材,准确切入课眼。切忌随意性、盲目性和牵强附会。
⒊ 干净利索。导入语的设计与实施必须注意灵活性、实效性、精炼性。
⒋ 常教常新。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有强烈的“喜新厌旧”心理,他们对新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但这种好奇心和探究欲是非常短暂的。一段无论多么精彩的导入语设计,面对同一个班的学生使用多次后,学生都会厌倦。这就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无法激活学生思维了。因此,要让我们的导入语的设计与实施赋予变化。
(二)例谈导入语的设计与实施
例:“揭题导入”的导入语设计
A:(板书齐读课题后)“亲爱的同学们,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呢?”(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梳理出几个有价值的、直奔教学重难点的问题)“请同学们带着这几个问题,自由地把课文读一遍,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去寻找答案吧!”
B:(板书课题《鸟的天堂》后)“什么是天堂?天堂会是什么样子?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美美地把课文读一遍,看看课文描写的是否和你想象的一样!”
C:“亲爱的同学们,谁愿意到黑板上来写几个字?”(学生板书课题后)“谁能说说这几个字的意思?”“从这几个字的意思里,你能猜猜课文可能会写些什么吗?”“美美地把课文读一遍,看看课文描写的是否和你猜的一样!”
除上述例子外,还有情境导入语 故事导入语、迷语导入语、介绍背景导入语、针对语病导入语、点出人物导入语等。这里,我们要强调的是不管采用哪一种导入语设计,都要充分体现激趣活思、有的放矢、干净利索、常教常新这几个原则。总之,“导入语”是鲜活的、灵动的、变化的、多样的,正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启发。”教师要结合教材、学生和自身的教学实际,精心设计与实施好导入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整堂课亮点层出不穷,取得实效。
二、引导与点拔语
引导、点拔语的设计与实施关系到课堂上教与学的建构,是课堂教学程序设计的主杆,是课堂教学设计的重中之重。它的设计与实施应着眼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引导学生感悟教材内容;观注课堂生成资源,鼓励、引导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课例:《五彩池》
我在教学《五彩池》时,一位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五彩池能不能游泳?”我先是一愣,略加思索后便说:“这个问题提得很好!确定五彩池能不能游泳,要取决于四个条件:一是池子的大小,二是池水的深浅,三是池水是否干净,四是池底有没有障碍物。让我们来仔细读课文,看看课文中有没有这方面的信息?”这样一点拨,学生就不难从课文中找到答案――“水池大的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过一丈;小的像个菜碟,水很浅,用小指就能触到池底”(大多数太小、太浅);“所有的池水来自同一条溪流”(水质干净);“原来池底长着许多石笋”(池底有危险的障碍物)。由此得出结论:五彩池不宜游泳。何况这样奇异的自然风光,应当得到很好的保护,怎么能让许多人去游泳呢?姚老师深入浅出地引发学生的心智活动,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知识的内化和智能的开发,真可谓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在不经意间,把学生逐步引向语言学习的美妙境界。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认真的归纳总结,心生顿悟,豁然开朗。学生的质疑不仅得到了满意的答复,而且成了深读课文的切入点,不亦妙哉!若然教师此时包办代替,越俎代庖,势必使教学僵硬化,学生所得既浅又死。这就是观注生成的魅力。
三、评价语
语文教师在课堂中评价学生的语言大体有这么几种:“表扬表扬他(她)”;“很好!”;“为你自己鼓掌”;“你真棒!”;“你真聪明!”;“你读得真有感情!”;“你听得真仔细!”我认为如果学生第一次听到上课老师表扬他(她),他(她)会十分高兴,如果次数多了,学生听了会毫无感觉,还有可能失去激励的作用。所以在课堂中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语言应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教师评价的语言应充满爱心、充满灵性、充满智慧、充满尊重、充满信任、充满着幽默与风趣。建议教师在评价用语中要注意三个点:1、真诚,2、赏识,3幽默。
真诚: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有种一味迎合学生的过分表扬十分流行,“好极了”、“你真聪明”、“你真棒”、“你真了不起”等既含糊又夸张的表扬声充斥着整个课堂。这样的评价语只会使学生变得浮躁、麻木、势利,批判力锐减,承受挫折的能力下降,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名师于永正在一次公开教学课上不经意中叫到一位男同学读课文,这位同学音质悦耳、吐字清晰。于教师听完他的朗读后马上走上前去,微笑着和这位男同学握了握手,无比诚挚地说:“你读得太好了,播音员也不过如此。在读这一课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学们还想再听你朗读一遍。”话音未落,听课的老师和同学们顿时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既是送给有精彩表现的学生,更是送给对学生进行真诚评价的于老师。
赏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孩子们体验劳动的欢乐和自己的劳动而感到自豪。”事实上不管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赞扬与肯定。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尽可能多一些赏识与鼓励,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与成就感。为了让全体学生品尝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我在评价时要竭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哪怕学生的发言中只有一个用得好的词,只有一句说得好的话,也要立即给予热情的鼓励。如:“你这个词用得真准确!”“这个句子真美!”他们的发言中实在连值得夸奖的词句也没有,还可夸他们“发言声音响亮!”“真自信!”“真大方!”“你敢于发表自己意见,进步真大!”这样可以让每一个学生意识到教师在时时关注着他们细微进步,并和他一起分享这种进步带来的快乐。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空间;考虑因素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主Щ疃,已不是幼儿时期的主导活动游戏了,而是学习。因此,小学生的学习理应引起较大关注。新课改的春风已吹遍了神州大地,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为更好应对新课改,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对自身课程教学进行了革新。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作为学生学习多门课程的基础,可见其学习的重要性。作为一名一线的小学语文老师,笔者为完善自身教学,搜集了大量有关应对新课改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资料,发现对于课堂空间座位排列的文献相对较少。为弥补这一空缺,笔者在此谈谈自己对课堂空间安排的几点思考。
一、课堂空间简述
近年来有关研究发现,如果教学目标和活动与学习环境相适应,则能够有效达到教学的目标。课堂空间环境一般通过两种基本的排列方式发挥作用,一是领域原则,一是功能原则。根据领域原则,空间被划分之后只属于某个学生,这也是小学教师常听到学生“这是我的座位”这句话的原因,研究表明这种空间安排适用于对大班教学。根据功能原则对空间进行划分,即教师将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兴趣范围,实践证明这种空间安排适用于小组同时进行不同的活动。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具体情况进行课堂空间的排列。
二、常见的课堂空间设计形式
1.传统课堂空间设计
基本的课堂座次排列是传统的纵横排列模式,这种空间排列模式,适用于独立的课堂作业、提问、回答,还有助于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教师,使学生更容易配对学习。另外,这种空间排列方式也适合于教师进行课堂演示。
然而,这种排列方式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教师对于靠近自己的同学会进行更多关注,而离自己较远的学生,则容易被教师所忽视。另外,这种排列方式也不利于学生进行交流。所以,教师在使用这种座次排列方式进行教学时,可以选择课堂展示课程、试卷讲解课程等。
2.特殊课堂空间设计
(1)矩形
矩形课堂空间的排列方式,是要学生相视而坐,只将侧面留给教师,整个教室像被分为两至三个矩形一样。这种空间排列形式有利于学生进行沟通和讨论。缺点是教师对于全面进行教学讲解存在一定困难,并且不易控制课堂纪律。
笔者在自身的教育实践中,运用最多的就是矩形课堂空间这一座次形式,因为相比于其他特殊的课堂空间,矩形空间座次与传统课堂座次的转化最方便省时。另外,笔者在传统课堂空间和矩形课堂空间的变换中,能够使自己的语文教学更具有高效性。
(2)环形
环形课堂空间排列方式,要求学生围成一个圆形就座,教师处于圆外一点。这一空间排列形式同矩形空间排列形式相似,都适合学生交流,而环形空间排列方式更适用于多数人进行讨论的情况。这种排列方式的缺点,有可能使那些缺乏内在控制力的学生出现更多问题行为,将注意力放置他处而非学习任务上。笔者建议,教师如要选择此种空间排列方式,应具备一定的课堂管理能力,对课堂纪律、学习引导具有一定的把握。
(3)马蹄形
马蹄形课堂空间排列方式,是要学生的座位呈“U”型在课堂中进行座次的排列,教师处在“U”字缺口的对面。这种排列方式增加了教师与学生目光接触的频率,有利于调动全班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适合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问题的研讨。这种空间排列方式,笔者常在班级举办联欢会时采用,相比于上述其他三种方式,笔者认为马蹄形的空间排列更有利于学生的活动。
三、课堂空间设计的考虑因素
课堂的空间设计,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教师的大小、班中学生的数量、桌椅的尺寸、门窗的位置以及黑板的位置等。首先,教室设备的摆放应考虑在空间设计之内,门、窗、电线插座、多媒体电子设备等,均要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安放。其次,教师在进行课堂空间设计时,要能够在教室内的各个角落看到所有学生,避免出现“死角”。在此,课堂空间设计应当灵活,以便于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做出空间座次的变换。最后,空间设计应维持较大的活动区,也就是距离教师最近的一个区域,保持最大的活动区,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来说,众多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教学方式、新课堂环境等,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得到实践和发展,然而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忽视了配合教学方式而进行课堂空间排位的革新。笔者希望能够通过此文引起各位教师的注意,并对各位教师依据自身教学方式选择空间排位方式提供有效建议。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以生为本;积极意义;具体应用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的学科,在教学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能像数学科目那样有固定的公式或是原理可以参照。由于语文本身存在的不确定性和开放性,给小学语文教学增添了一些难度。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就需要将以生为本的理念贯彻到语文教学活动当中,消除存在的一些负面问题,提高语文教学活动的效率。
1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问题及以生为本理念的积极意义
1.1存在问题:就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实际情况而言,其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语文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处在客体地位,不符合新课改的理念。虽然新课改已经推行到农村地区,但是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学并没有真正落实这一理念,教师仍旧处在主体地位。第二,教学活动较为主观。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就是要求教学活动的设计、开展要从学生的实际角度出发。但是当前在语文教学上,教学活动仍旧是教师从自身主观的角度出发,没有考量到学生实际。第三,在教学方法模式上也比较单一局限,虽然农村学校的教学资源比较有限,但是依旧可以在有限的资源范围内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而目前单一的教学方法显然是不符合教学要求的。1.2积极意义:以生为本教学理念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渗透,其具有非常显著的积极意义,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以生为本理念在语文教学当中的融入可以转化当前学生的客体地位,让学生能够在语文教学当中切实转变为课堂主体,让学生从小学阶段开始就感受到学习主体的作用,形成良好的主体思维意识。其次,以生为本理念在语文教学当中的渗透,能够促使课堂教学模式更加多元化,从而让学生对语文课堂充满兴趣和积极性,进而在课堂教学当中能够实现高度参与。最后,以生为本理念在语文教学当中的施行,是对新课改理念的切实渗透,可以推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在新课改理念下不断进步发展。
2以生为本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现
2.1以生为本进行教学设计:在语文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以往的教学设计都是教师依据教学大纲、结合教学内容而设计出来的教学方案,这些教学方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也忽略了学生兴趣。因此,在以生为本理念下,就需要从教学设计环节加强对学生的考量,依照学生语文实际水平和学习需求来进行教学设计。比如在教学《奇怪的大石头》这一课时,在教学设计的阶段,教师就应该充分考量学生实际作出教学设计。首先,小学生对于一些新奇的故事都比较有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先将课文后边的小故事整体出来作为导入教学的素材,在教学前设置一个讲故事的环节,先学生讲述关于李四光的一些故事。其次,学生对于单纯的文字在理解上会比较缺乏兴趣,对于多媒体、课堂表演等形式则较为感兴趣。因此,在具备多媒体条件的学校中,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激发学生的兴趣。若是不具备多媒体条件,也可以设计角色表演,让学生分别扮演李四光、李四光的老师、其他学生等等,对课文内容进行演绎。如此,从学生角度出发进行教学设计,必然可以让教学方案更加贴合学生,发挥出更大的教学效果。2.2以生为本展开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教学活动的展开也需要以生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展开课堂教学。具体而言,这一阶段最为主要的就是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和特点选择恰当的手段展开课堂教学。而考量标准的不同,可以选择的教学手段也就存在不同。比如,从学生自身存在的语文水平差异出发,就可以设置分层次教学。从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出发,就可以设置游戏教学法。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手段可以使用。但是考量到小学生处在学习语文的初级阶段,虽然水平存在差异,但是并不大,没有采取分层教学的必要。因此最好还是使用游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这一类符合学生特点和认知的教学手段。比如在教学《爬天都峰》这一课的时候,课文的主要内容就是爸爸带着“我”去爬天都峰,以及在路上的见闻故事。由于课文中涉及到了多个人物,而且有明显的故事线索,因此可以采取情境角色扮演的方式教学,教师先构建几个不同的情境,分别为“我”、爸爸和其他人,然后引导学生进入不同的角色之中,对课文内容进行感受。如此,自然可以让学生对课文产生直观的认识。2.3以生为本进行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但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常常忽视了对于教学活动的评价,不能及时收到学生反馈信息。因此,在以生为本的理念下,就需要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学评价。比如在上文《爬天都峰》的教学中,就可以根据学生融入到情境角色之后的表现进行评价,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参与度、活跃度等进行综合评价,给予学生正确客观的评判,让学生认识自身的不足,了解自身的优点,以便可以发挥优点、改正不足,实现全面发展进步。
3结束语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目前还是存在不少问题,以生为本理念在新课改的核心所在,因此需要将其渗透到语文教学当中,对语文教学活动进行改进优化。具体而言,应该从以生为本的角度出发,对教学设计、教学开展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改善,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代湘玲.以生为本追求实效———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J].教育观察(中下旬刊),2016,(02):101-102.
[2]罗应纯.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做到以生为本[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4,(09):35-36.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
小学语文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效结合,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发挥出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对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策略的总结归纳研究,充分地将语文教学过程和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合成一个牢固的整体,摆脱传统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理论难以联系实际的情况”,在帮助小学生学习兴趣提升的同时,促进小学生语文知识应用能力的快速提升。
一、小学语文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教师要想发挥出语文教学的真实作用,就不能忽略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作用的发挥,找出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的交汇点,发挥出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有作用。教师要合理地规划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模式表现力强、形式丰富的特点。还要吸取传统教学过程的优势,在夯实小学生语文知识能力的基础上,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
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出生活化教学模式的长处:首先,通过对教学方法的总结凝练,将学生生活中常遇到的元素进行总结归纳,并让学生思考这些因素和已有的知识体系相关联的区域范围,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情况入手,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语文知识能力的提升;其次,通过对教学切入点的总结归纳,将抽象枯燥的语文知识进行具象化处理。如,将课文中介绍的知识和多彩多样的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可以充分地进行思维的发散,进而更加深刻地了解到小学语文知识的深刻内涵;最后,帮助学生吸收语文知识的能力,学生在感受到语文知识内涵的同时,在学习中感受快乐,这就需要丰富生活化元素的表现形式,增强小学生的兴趣,进而发挥出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作用。
二、小学语文课堂生活化教学方式
1.利用生活小故事活化语文课堂
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小故事融入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在进行小学语文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听取小故事的同时,学习到课本中涉及的知识,进而有效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的提升。与此同时,通过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引进生活小故事,还可以让小学生以进行自我讲述的方式,提升口语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之前,要让学生根据下一堂课要讲的内容,收集生活中遇到的小故事,以便保证教学过程顺利进行并和学生的生活趣事无缝对接,进而保证该堂课的教学效率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总结凝练自己遇到的生活小故事,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发现美的眼睛”,满足新课程教育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需要。
例如:在进行课文《小马过河》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在结合生活中学生遇到的故事基础上,利用“小马过河”中讲述的学习的基本道理和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迅速地勾起学生进行《小马过河》课程学习的兴趣,进而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与此同时,在进行《小马过河》的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知难而退”和“勇于尝试”为教学切入点来导入《小马过河》课程。具体来说,教师在教学的开始阶段,就可以让学生对自己遇到的类似事情进行讨论,教师可以讲解鼓舞学生奋勇向前的故事和道理。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就可以将学到的语文知识和自己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结合在一起,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提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元素渗透过程中,可以充分将语文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化元素有机融合在一起,在督促学生反思,联系生活的同时,有效促进学生对语文课堂知识的理解程度的加深,进而有效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
2.利用生活元素丰富语文教学内容
运用生活元素丰富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充分发掘出小学语文课本之外的知识载体,让学生可以在平时的休闲和放松过程中,快乐地体会到语文知识,提升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接受程度。与此同时,在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应用过程中,要充分意识到,生活中的事物是丰富多彩的,如果能够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利用好这些五彩缤纷的教学元素,就可以让本来枯燥的小学语文教学生机盎然,焕发出小学语文教学应有的生机与活力。
例如:在进行小学语文课程《大灰狼与小红帽》的教学时,应考虑到大灰狼与小红帽的不同的个性特征和描述手法,结合学生在生活中可能遇到诸如“大灰狼与小红帽”一类事件的实际情况,让学生通过调查研究“大灰狼与小红帽”这种情况出现的基本特点,并使用语文知识对“大灰狼与小红帽”可能出现的情况的介绍,让学生充分理解自己认识到的“大灰狼与小红帽”知识在平时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教师还可以利用相关的笔记本,将自己对于《大灰狼与小红帽》这一堂课中的相关的做人道理进行记载说明,让学生通过自己对于相关知识的研究和分析,提升学生对于“大灰狼与小红帽”中涉及的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进行“大灰狼与小红帽”中蕴含的知识和人生道理的探索讨论,并让学生把“大灰狼与小红帽”中蕴含的“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道理进行总结研究,加深学生对于“大灰狼与小红帽”中所涉及的语文知识的理解程度,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除此之外,还可以对生活中遇到的类似案例进行总结研究,并进行相关的情境教学设计,保证课堂的主要内容和核心思想能够为学生所体会,促进学生语文知识应用能力的快速提升。
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途径,通过总结归纳相关的生活元素事件,为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提供更多的教学素材,也为小学语文知识的传播提供更多更有效的载体,进而更加有效地为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提供更多的实力支持,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发挥出小学语文生活化教育的应有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秀红.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研究[J].学周刊,2012,(19).
[2]刘晓含.为有源头活水来――谈语文教学生活化[J].现代教育.2012,(Z1).
[3]蔡书彩.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尝试[J].学周刊,2012,(02).
[4]李军.语文教学生活化之我见[J].文学教育(中),2011,(11).
关键词:点拨艺术;以读代问;掌握尺度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在什么时候进行点拨
1.没弄懂题意
小学语文老师要在一个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点拨,掌握点拨中的艺术,首先就应该在学生没有弄懂题意的情况下进行点拨。因为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理解能力还比较欠缺,注意力也不够集中,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没有彻底弄懂,这个时候老师就应该进行点拨。例如,老师对学生进行提问“什么是拟人句的时候”,这个时候学生要是不懂老师提问的目的,没有弄懂题意,就会站起来胡乱回答一顿,这个时候老师就应该进行适当的引导,
举出一两个适当的拟人句来引导学生认识拟人句的特点,这
样适当地进行引导,也许学生就会领悟到什么是拟人句,其中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所以说,这个时候老师就应该进行适当的点拨。
2.找不到思维起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点拨的艺术还包括其他的方面,例如在学生找不到思维起点的时候,教师也应该进行适当巧妙的点拨。
其中所谓的思维起点就是指老师应该从问题的条件出发来对学生进行点拨。例如,在学习《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的时候,课文的结尾有这么一句话“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从课堂教学的实践发现学生的回答偏离了课文主体思想。这个时候,老师就应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了,比如说,老师可以问学生“乌鸦为什么会上当受骗”以及“狐狸怎么骗乌鸦的”,从这些方面入手,从而把学生引导到不要轻易听信陌生人的话这个方面来思考,这样才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达到教学效果。
3.模糊状态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点拨时还应该在学生处于模糊状态的时候进行。模糊状态指的是在课堂教学的时候,一些好学生的正确回答起了很大的迷惑作用,这个时候其实还有一部分学生是不清楚的,处于云里雾里的状态。还有一种状况是因为文字起了一定的迷惑作用,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点拨,让学生了解教学内容的深层含义。例如,在学习《赠汪伦》中“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的时候,我们一位老师在讲这句诗时提问了学生什么是“踏歌”,有一位思维敏捷的学生就随机说出了答案,但老师还是唱起了一首歌,并且附有一定的动作,学生顿时就明白了什么是“踏歌”,这种声情并茂的动作给学生做出了适当的点拨,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做好点拨
1.非语言式的点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掌握在什么时候对学生进行点拨的艺术之外,还应该明确用何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点拨。首先,教师应该利用非语言对学生进行点拨,这样效果会更佳。例如,在学习《院子里的悄悄话》这一课文的时候,其中的方向、树的年龄以及气候的辨别的时候,很多的学生理不清其中的思路,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在班上为学生勾勒一些简图,引导学生结合黑板上的简图来理解课文、理清思路。
2.以读代问进行点拨
现在很多教师在上课的时候,都会运用声调的高低以及声音的轻细来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也可以作为教师点拨学生的一种艺术。教师可以在读课文的时候通过声音的强弱、音调的高低以及语调的变化来暗示或者是刺激学生,让学生注意倾听,除此之外,老师在读课文的时候还应该略带一些情感,以此来点拨学生或者是来启发学生的思维。
3.掌握尺度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对学生的点拨还应该注重掌握一定的尺度。因为每一个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是不一样的,同时学生的反应能力也是不同的,教师在点拨的过程当中掌握好了尺度,才能够进一步对教学进度进行控制,不会造成点不醒或者是点得太轻的状况,从而更好地掌握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点拨艺
术,促进学生思维的启发。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巧妙的点拨是一种艺术。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明确在什么时候对学生进行点拨是合适的,应该运用何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点拨,都是有一定艺术可言的。除此之外,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点拨,不仅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同时还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对小学语文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减负;增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364-01
减负增效一直以来是教学中所面临的较为复杂的议题,既要在减负的同时又要增效,这是我们教师所期盼的理想境界。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充分的认识教学现状,认识减负增效,积极的从教学观念的转变入手,提高备课的质量,优化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全方位的去实现减负增效,提高教学效率。以下是笔者的几点肤浅教学见解: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分析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学效率依然不高。首先,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大一部分教师的教学模式依然传统化,或是“新策略”和“传统式教学”并用,实质上就是打着课程改革的旗号搞传统式的教学,以教师教为主,教师大量灌输,学生被动接受,课堂的主体角色不突出,无法实现减负增效。其次,课堂形式比较单调。由于观念的传统化,教学方法的按部就班,致使其课堂的形式单调、枯燥,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负担较重。最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冲击,教师无法正确抉择,加大了减负增效的难度。我国的教学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致使教师、家长与学生都关注分数,升学率成为了评价学校、教师的指标,最终导致学生将面对众多的作业与任务,学生的学习压力巨大,加之素质教育的冲击,很多的教师陷入迷茫中,不知应是“抓成绩”还是“抓素质”,使得教学一会儿注重素质,一会儿又回到了成绩上,不利于减负增效教学策略的实施,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培养。
二、小学语文教学减负增效的重要性分析
所谓的“减负增效”,其实也就是在减少负担的同时增加效益,但并不是减少学生的学习内容,也不是减少上课时间,而是减轻不必要的负担。就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现状而言,减负增效势在必行。通过减负增效,学生将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同时实现师生互动,实现二者的共同学习与进步。主要是教师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开展教学,并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自主的学习与思考,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实现增效减负的目的,这既是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也是落实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摆脱文山题海,通过有效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增加课堂效果,是提高整体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
三、小学语文教学实现减负增效有效策略分析
1、转变教学观念,充分明确教学目标
观念决定一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想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减负增效,我们应积极的从教学观念的转变入手,加强学习,努力提高专业水平和知识技能,认真学习课程改革指导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树立科学正确的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让学生亲身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实现真正的减负增效。此外,教师还应要有明确教学的目标意识,目标决定着教学内容、教学节奏、教学方法,甚至决定着教学中的每一个细小的环节,有了目标,才有教学的针对性。教学中,我们教师要仔细斟酌,学会结合学生,结合实际,结合教学大纲,科学合理的制定教学目标,合理利用教学时间,以实现减负增效,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注重备课,优化教学环节
备课作为教学的初始,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减负增效教学目标的实现。新课改提倡“大语文教学观”,“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要善于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在认真转变教学观念,明确教学目标的同时,我们还应积极的从备课环节入手,注重对课堂质量和内涵的深层次挖掘,注意到课程内部所能够蕴含的知识点,提高备课的质量,优化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活”起来,从而实现减负增效,提高教学效率。为此,在备课环节中,首先,教师要吃透教材。备课时,教师要静下心来,反复研读教材和各种资料参考书,把握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其次,教师要读透学生。充分的搞清楚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水平、个性差异以及学习的兴趣动机。最后,教师要学会渗透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结合学生学习方法,综合考虑教材、学生、和教师自身的特点,通过比较和分析而得出教学方法。只有这样,充分的去提高备课的质量,优化教学手段和教学环节,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减负增效。
3、优化作业设计,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语文教学实现减负增效,不仅要关注课内,也要重视课外,更要注重教育学之间的互动,更需要看到效益和减负之间的互相联系。因此,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方面,我们教师还应重视其质量,减少其数量。作业设计时,教师要注重方法,讲究科学性、合理性,对作业的安排教师要以“精”“少”为原则,结合课堂教学目的,突出重点,而且要力求让学生在学校内完成作业,减少学生的课后负担。这样,课堂内外相结合,才能更好的实现减负增效的教学目标。
总结: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实施减负增效策略,既是学生学习的需要,也是教师教学的需要,更是课程改革得以落实的需要。教学中,我们教师应积极的总结教学方法,不断的去探究教学途径,让减负增效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G623.2
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小学语文的学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相应的基础。随着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经历了不断的变革,其中教学反思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更好的提升其教学效率。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一)课堂教学过于热闹
随着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的提出,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应用着新的形式进行教学。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由于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导致教学过程显得有些眼花缭乱。这种方世玉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活跃其气氛,但是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并不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这种课堂教学方式的教学感觉是比较浮,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采用游戏、表演的方式,有的教师比较喜欢唱歌、跳舞的方式等。这样的教学课堂不能够很好的体现出语文文字教学的魅力,只是在形式上过于追求多样化,使得教学过程整体上看起来比较热闹,但是很多活动的开展都跟教学知识无关,也就不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讲授法的摒弃
随着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的提出,自主、合作的教学方法不断的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已经将讲授法完全摒弃。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课件的形式讲解相关的知识,然后让学生再进行相应的学习。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够很好的回答相关问题。教师就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不能够很好的迎合新课改的要求,也就不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相对比较忽略倾听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注重对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倾听能力往往只是一种摆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是按照已有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但是相对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回答,不能够对学生问题的回答给予一定的评价。其实如果能够认真分析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就可以发现学生回答问题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并且是多角度,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缺乏对学生问题的评价,不仅仅是在知识点强缺乏相应的评价,不能够队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很好的理解所学习的知识,也就不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一)进行创新型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历了不断的变革但是经过再多的变革都是为了更好得提升学生得语文素养。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的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要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在小学语文教学理念最为基本的特征,即使在小学语文中经历改革,语文教学的基本特征是改变不了得,如果再改革中失去了小学语文教学最为基本的特征,也就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小学语文的教学作用就是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得各方面的素质有所提升,这就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创新的方式进行教育教学。
(二)培养良好的习惯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就是要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文字的学习,在对文字的享受过程中将学习的内容内化到自身的知识结构中。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一味的摒弃传统的讲授方法,讲授教学方法本身也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法,通过讲授的教学方法,能够生动形象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以此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三)养成倾听的习惯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认真倾听别的同学对问题的回答,要能够从别的同学的回答中欣赏别人的精彩之处,要能够知道别的同学在回答问题中的闪光点。要让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要具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就是给予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给予一定的指导。
(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能够贯彻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这是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提出在教育教学中的实施。教师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能够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更好的掌握所学习的知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此外,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讲解的方法和学生的肢体语言结合起来,给学生表现的机会,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兴趣,并能够结合学生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觉语文学习并不是那么枯燥。
(五)注重学生的主体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才是自己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在学习中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意识到角色之间的转变。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机会,让学生以更多的热情投入到学习过程中,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还要让学生注重语言表达方面的训练。要能够结合W生的一些特点,结合课文教学内容,通过表演的方式等进行理解相应的知识,使得学生真正成为自己的学习主体。
三、结语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课堂教学过于热闹、讲授法的摒弃、相对比较忽略倾听等,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反思的应用,要能够进行创新型教学、培养良好的习惯、养成倾听的习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注重学生的主体学习等。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还要不断探索教学反思的应用,以便更好的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宋金伟.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J]. 中国校外教育,2016,14:60.
[2]杨东. 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感悟[J]. 文学教育(下),2010,03:119.
[3]薛召焕.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J]. 现代教育科学,2012,12:145.
[4]邵俊英.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