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药创新营销范文

医药创新营销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药创新营销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药创新营销

第1篇:医药创新营销范文

这个难题,对于众多保健品企业而言,丝毫不难于哈姆莱特在城墙上对生与死的抉择。

保健品产业发展到今天,可谓经历了风风雨雨,然而,现今的保健品产业依旧是“一潭混水”。行业的混乱无序、缺乏规范,品牌意识淡薄,加上入世后,外资大举进入,更搅得这一领域烽烟四起。

混水摸鱼,创新迷失

保健品的强势增长这点,可以在广告中得以体现。维生素和滋补品,住宅和房地产以及非处方药是去年做广告最多的产品种类。

由此,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广告决定了一切,企业视广告为保健品的生命,保健品已失去了产品本身的意义,而沦为不折不扣的广告产品。

尼尔森调研机构披露的广告投放报告令人吃惊不小:一季度亚洲十大广告客户全部出自中国大陆,而保健品“独占鳌头”,第一位和第三位均来自国内两家知名的保健品企业,其中第一位的广告投放额高达8800万美元。中国保健产品的广告不但做到了中国第一,更是做到了全亚洲第一。

保健品广告大户在不计成本地进行广告轰炸时,在广告内容上也不惜夸大其词、极尽炒作之能事,由于市场的不规范,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信息的不对称,保健品企业通过这种简单的广告营销,也能在短期内从市场套现、获取了巨大的商业利润,但市场是公平的仲裁者,在保健品企业获利的同时,也变卖了全部的品牌价值。

中国生产保健品的企业大多数都是既缺资金又无技术的小厂,更重要的是这些小公司经营观念上的落后,品牌意识的淡漠使趋利主义大行其道。一些大企业虽然有相当的研发能力和技术能力,也有品牌运作的意识,但他们很快发现与其扎扎实实的作品牌,搞科研不如广告一响黄金万两来得实惠,因此短视的营销观念占据了企业经营的主导思想。

保健品整个行业充满了急功近利的浮躁气氛,企业只看到眼前的利益,什么品牌规划、长远战略统统抛之脑后了。保健品的一个个猝死现象也使他们相信,保健品就是个短平快的产品,趁着今天还能卖,多赚一笔是一笔,至于明天品牌、长期发展或企业的生死并不重要。

竞争砝码:创新差异

保健品发展到今天,观念的创新成为了市场竞争的一个最重要的砝码。

人们越来越发现没有新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发掘不出新的市场切入点,别人已经用的过烂,过熟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不可能,并且也无法给新进入者带来市场和高利润,每一个新进入者并取得成功者,往往都是那些给市场带来深刻变化的探索者,是勇于创新的改革者,是站在商场风头浪尖的起航人和瞭望者。

商场上并没有微利的行业,只有微利的企业,市场的激烈竞争使人们越来越发现,把市场细分化,追求市场的差异化,并在借鉴和创新中准确找到市场细分化的切入点,才能开拓市场,追捉到暴利。这一点,盘龙云海的排毒养颜胶囊可谓是创新营销的杰出代表。

固有的已存市场在众多的商家炒作中使这块蛋糕越来越薄,越来越小。要有丰厚的利润,我们就应该细分市场,找大市场间的空隙,见缝插针,开拓另一市场,在我国市场的划分更多的是粗化的,是简单的市场割让,专业的细分化市场的开发和发掘需要一批有见识,有远见的开拓者。

概念突破,引爆市场

这是一个如今被骂的狗血喷头的词,但也是代表着现代营销精髓的词——概念。

保健品的概念往往为人诟病,但却是保健品营销创新的突破点。

市场饱和到一定程度就使商品进入微利阶段,而这一阶段市场的细分化和重新定位就成为了这一阶段的最重要战略。但是,市场远没有出现一些人所说的饱和状态,也就是说,没有绝对意义上的饱和市场,市场的饱和是由一些同质同效的产品大量涌入而导致的一种不虞现象。

中学课本上的一则漫画很让人回味,一个人挖井,挖了一个不见水就又在另一处挖,最后他没有挖到水,以失败而告终。我们若换一种思维,这个人挖的不是水是土,则问题就又有一番解释了,他始终是走在市场的最前面,把别人甩在了后面,他捞到的往往是最丰厚的收入和利润,后来者只是在捡他的破烂。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一定要学会放弃,才有机会得到新的东西。

上海健特生物曾经想推出一个叫雪护士的降脂产品,作为继脑白金之后的第二个拳头产品。策划人员跟踪调查了几十个同类产品,并确立了一套市场开发方案。就在准备启动市场时,命令下来了:雪护士被打入冷宫,取而代之的是复合维生素——黄金搭档。因为如果雪护士第一个充当教育市场的角色,很多处于“半睡眠”状态的同类产品肯定会蜂拥而上,瓜分先行者的市场培育成果,并在各个中小区域抢夺,蚕食鲸吞。也就是说,做降血脂产品风险更大。而复合维生素市场都是大公司在正面拼抢,操作上相对规范,加上复合维生素的审批要符合国家RDA标准,审批难度较大,跟进者需要一段时间。健特放弃了血脂类产品,可谓是明智之举,相反,太太药业的汉林清脂对市场估计不足导致失败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2篇:医药创新营销范文

2011年12月23日,卫生部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制定了《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中长期规划纲要(2011-2020)》。该文件指出,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医药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多种形式的中医药对外医疗保健服务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医药在医药卫生和人类健康促进中的独特优势,但同时,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其中就包括人才队伍还不能满足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及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需要。早在2008年,我国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呼吁国内中医药院校面对日益增长的国际需求,加快做好准备,努力适应国外实际。要培养知己知彼的中医药人才,使他们了解所在地区和国家的社会、历史、道德、法律、宗教,融入当地社会,从而让中医药在异国他乡生根(张国2008)。无论是“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抑或是”培养知己知彼的中医药人才”都离不开外语(在我国主要指英语,下文均用英语指代)作为媒介,都离不开外语教育(在我国主要指英语教育)。因此,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本文重新审视英语教育在我国中医药高等院校的意义,正视在中医药高等院校开展英语教育的困难,提出4点改革措施,从而使中医药高等院校的英语教育更能满足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需要。

2.中医药高等院校英语教育的意义

从人才培养方面看,中医药走向世界必定需要大量的中医药国际化人才。中医药高等院校的英语教育对中医药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课程体系上来看,中医药高等院校的英语教育主要涉及大学英语课、专业英语课或双语课。这些英语教育类课程由于其使用语言的原因而天然地在中医药高等教育国际化方面起到引领作用。从中医药事业发展来看,中医药高等院校英语教育的质量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中医药事业国际化发展的速度、广度和深度。

2.1英语教育关系到中医药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何谓人才?人才:①德才兼备的人;②有某种特长的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1989)。何谓中医药国际化人才?笔者认为,中医药国际化人才指能在世界范围内发挥其中医药专长的人才。具体表现为,在临床实践中,中医药国际化人才能用英语与外国患者恰当地交流,完成接诊、治疗等环节;在科研方面,能用英语在口头上、书面上表达学术观点,阐述中医药思想,传播中医药知识和弘扬中医药文化(杨毅,曹立娅,张飙2010)。因此,中医药国际化人才不仅具有中医药专业知识,还需要具有较强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具有用英语进行医患交流的能力、具有通过英语将中医医学体系与世界医学体系相融合的能力。上述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英语教育,而且要求高,难度大。中医药高等院校的英语教育主要涉及大学英语课和专业英语课或双语课。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扩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中医药院校大学英语课的工具性更多地体现在学生能否用英语“输出”中医药思想,而非“输入”。人文性体现在中医药国际化人才应该了解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思维,并且具有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与策略,具有中西合璧的整体观和兼容并蓄的国际视野。专业英语课或双语课则是大学英语课的“加强版”,是对中医药的专业性与英语的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和提升。这些都离不开英语教育的培养和熏陶。

2.2英语教育在中医药高等教育国际化方面起引领作用

上文已经提到过,中医药不仅仅是中国的中医药,也是世界的中医药。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中国文化的强势回归,加之,中医药以其独特性、原创性而具有的世界领先性,势必会吸引更多的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学习中医药。就目前来讲,我国的中医药高等教育已经率先(先于其他学科)开始了国际化的过程(马骥2006)。但是中医药的有效性及先进性并不一定意味着中医药的国际化教学的先进性。如何使中医药的教学模式与国际高等教育模式接轨、如何使中医药教学体系融入国际高等教育体系,是新一代中医药高等教育人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我国的大学英语课在教授英语语言的同时,也历经了30多年的英语教学改革之路。这一过程实质上是将西方盛行的外语教学法本土化的过程,而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是将我国本土的中医药教学模式国际化的过程。大学英语课恰恰起到让我国的中医药专业的学生了解国外教学模式的作用。我们中医药教学在多大程度上借鉴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发展历程中的经验与成果、避免教训与弯路将决定中医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因此,中医药院校的大学英语课不仅仅是语言课,它更是学生、专业教师、教学管理者了解国际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窗口,是将中医药高等教育模式融入国际高等教育模式的练习场。因此,英语教育在中医药高等教育国际化方面将起到引领作用。

2.3英语教育关系到中医药国际化发展

基于以上两点,中医药院校的英语教育质量势必关系到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速度、广度和深度。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华夏子孙在数千年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认识生命、维护健康、战胜疾病的宝贵经验总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然而,在中医药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并非没有竞争对手,日本的汉医、韩国的韩医大有赶超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世界植物药市场年销售额超过160亿美元,其中日本的汉方药占世界销量的80%,韩国的韩药占世界销量的15%,而中国虽是中草药的发源地,却只占世界草药市场销量的3%~5%(詹洪春,刘志学2007)。这组数字表明,世界对中医药有巨大的市场需求,但是不知是中医药人不屑于参与国际竞争还是不具备参与竞争的能力,事实是我们已远远落后于日本同行。其中的原因很多,但是语言交流障碍一定是原因之一。在国际接诊方面,中医药人若不具备英语交流能力,需通过翻译与病人交流,信息传递不免会有流失,这有可能对诊断的准确性造成很大影响。尽管现在全世界学汉语的人数激增,但是指望病人都能说汉语,这不免为太过被动的等待。在世界医学领域,在多大程度上有我国中医药学者的声音?国内的研究成果能否在第一时间为世界所了解?可见,英语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中医药的贸易、医疗、科研等各个方面。以上三点说明,中医药高等院校的英语教育因其所处院校专业的特殊性而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如果对中医药院校的英语教育没有从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考虑,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将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上、愿景中。

3.中医药高等院校英语教育的困难虽然英语教育在中医药高等院校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是它却未因此而蓬勃发展,反而遇到来自思想观念和教学诸方面的困难。

3.1来自思想观念的困难

英语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为英语语言教学。中医药院校的英语教学却没有因其意义重大得到相应的重视。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的一期《实话实说》节目中,有一嘉宾直言“中医药专业的学生没有必要学好英语,与其花时间学好英语不如把时间花在古汉语上,学好医古文(实话实说2009)。”虽然此嘉宾不是中医药专业的专家,但是此番言论在中央电视台这一平台上所产生的影响可想而知。笔者认为,此嘉宾本意不是劝中医药专业的学生不要学习英语,他想表达的是把英语和中医药专业都学好太困难了。但是,不能因为把二者学好很困难而否认学好二者的必要性,否则,就会出现“中医药专业的学生没有必要学好英语”的错误观念。这种观念在部分中医药高等院校的领导、教学管理部门的领导、中医药专业的教师、中医药专业的学生的头脑中也同样存在。中医药高等院校对英语教育从思想上的排斥人为地影响了英语教学的质量,这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进程。

3.2来自教学管理的困难

从教学管理上说,有的高校唯大学英语四级成绩论:只要通过该考试,学生就可以拿到所有大学英语课的学分。有的高校大学英语课的期末考试成绩不计入学生奖学金评比。教学管理体现一个学校的教育思想。从这样的教学管理学生会体味出“中医药专业的学生没有必要学好英语”。那么,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还能剩几何?

3.3来自课程设置的困难

从课程设置上来说,高等院校的英语教育主要是指大学英语课,还包括专业英语课或双语课。对于大学英语课,有学者(蔡基刚2007)提出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由EGP(EnglishforGeneralPurpose)转向ESP(EnglishforSpecialPurpose)。然而,中医药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很难借鉴其他专业大学英语课程的改革经验,因为中医药是中国所独有的、特有的、领先的,获取中医药知识的语言媒介最主要、最原始的是汉语或者古汉语,而非英语。中医药院校的大学英语课改革之困难在于中医药专业以英语为媒介的专业性的语言输入上是稀缺的,但却对中医药国际化人才在中医药专业方面的语言输出需求多、标准高、难度大。众所周知,即便在英语输入充足的情况下,对英语的输出能力(说、写、译)的培养要难于对输入能力(听、读)的培养。对于专业英语课或双语课,在笔者参与的天津市2008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资助项目“中医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现状研究与创新实践”中,对我国5所中医药高等院校所做的调查中,60.3%的学生认为目前的专业英语课/双语课存在问题,问题比较集中在“师生不能用所学外语就所学专业进行交流”、“课程只是专业术语的外语单词的堆砌”(杨毅,曹立娅,张飙2010)。毫不夸张地说,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医药高等院校的英语教育的难度要大于其他专业院校的英语教育,对其要求也高于对其他院校的要求。如果中医药高等院校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单单以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为终极目标,那么这种要求显然没有将英语教育放在培养中医药国际化人才的战略高度来考虑,这种要求本身就不具有国际视野。

3.4囿于教师能力的困难

从教师能力上来说,中医药高等院校遇到了一个似乎难以解决的困难:懂中医的教师不具备国际交流的语言能力,具备国际交流语言能力的英语教师不懂中医。对于中医药专业的教师提高英语能力并非一时之功,尽管他们能够获得出国培训的机会,但是成效甚微。对于中医药院校的英语教师,他们常常因为不懂中医而渐渐成为学校的“局外人”,大有被边缘化之势。中医药高等院校的英语教师与中医药专业教师“两张皮”的发展模式对培养中医药国际化人才培养铸起了一个“看不见、走不出”的围城。

4.中医药高等院校英语教育的变革

显然,中医药高等院校英语教育的意义重大,同时进行英语教育的困难也巨大,唯有进行变革,才能使中医药院校英语教育的发展走出现在的困局,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

4.1改变对英语教育的错误观念

首先,中医药院校要改变对英语教育的定位。它不仅仅体现为其他高等院校的公共基础课或专业英语课,它与新时期中医药事业的国际化发展息息相关。从长远意义讲,它事关中医药事业的全球化发展;从现实意义讲,它关系到学生就业的宽度和广度。其次,英语教育也有助于孕育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的中医药校园文化。因此,中医药院校要从政策上大力支持英语教育,从制度上保障英语教学,从教学管理上为学生学好英语创造条件。

4.2改变英语教育部门的机构属性

中医药院校的英语教育部门多为英语教研室,隶属于基础课教学部或者公共课教学部。从名称上便可感觉到它们远离中医药院校的发展主体。因此,要改变中医药院校英语教育部门的机构属性,将英语教育纳入到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体系中,同时将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与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结合起来。

4.3改革英语教师职业发展模式

高素质的国际中医人才匮乏,即既掌握了中医药专业知识又具备较强英语能力的中医药国际化人才可谓是“凤毛麟角”。这将直接导致中医发展缺乏后劲,是中医走向世界的严重障碍(赵丽梅2010)。如果多年的努力证明,对中医药专业的教师进行外语培训而成效甚微,不妨尝试改革中医药国际化师资的培训思路———把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纳入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体系。英语教师在单纯的语言学、文学、翻译的学术发展之路与中医药发展之路难以交汇。因此,改革现有的教师发展模式,将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与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结合起来,比如鼓励英语教师从事中医药国际化标准研究、中医翻译研究、对外传播中医药文化研究等。中医药的国际化需要中医药教育的国际化,教育的振兴在教师,没有国际化的中医药教师就没有中医药的国际化。改革英语教师职业发展模式需要胆识、需要战略眼光、需要战胜困难的信心、更需要脚踏实地的努力与实践。

4.4改革大学英语课、专业英语课、双语课的课程设计与设置

中医药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的改革应充分考虑到中医药院校、中医药专业的特殊性。教学模式应以学生语言输出能力为导向。教学内容很难采取ESP所倡导的通过学习中医来学习英语的教学理论。中医药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内容应更符合他们的兴趣,甚至利用学生的兴趣来学习英语。教学目的不仅注重语言能力的提高,还应注重国际视野、全球意识的培养。专业英语课、双语课的教学模式应改革现有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走出一条有中医药特色的课程模式,即“中医药专业的学生用英语教非中医药专业的英语老师”。其意义不在于学生一定把英语老师教会,也不在于英语老师一定要学会,而是在于通过师生角色的对调为学生创造一个用英语来传播和宣传中医药知识和文化的环境。学生在专业英语课或双语课用英语教英语教师学中医药,学习的重点不在于学习中医药专业知识,而在于提高用英语交流中医药专业知识和文化的能力。从教学内容上,加大以国际化临床接诊为内容的课程,增加宣传中医药知识和弘扬中医药文化的课程(杨毅,曹立娅,张飙2010)。专业英语课和双语课应该是与中医药国际化结合最紧密的课程,也是最有中医药特色的英语课。

第3篇:医药创新营销范文

(天津中医药大学人文管理学院,天津300193)

摘要:为培养“医药学+市场营销”的复合型人才,本研究构建“医药学+市场营销”教学网络系统,分析要素及创新评价标准。结果显示,该系统在网络的环境中能达到使学生变被动性学习为主动性学习的预期效果。

关键词 :“医药学+市场营销”;高校;教学网络系统;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5—0038—02

基金项目:天津市“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产学研结合体制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研究——以天津高校为例”(CE3007)。

收稿日期:2013—12—10

作者简介:张健(1963— ),女,天津人。天津中医药大学人文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医药战略管理与创新系统。

一、构建教学网络创新系统

(一)教学网络创新系统描述

通过对目前各高校开设的市场营销专业进行研究发现:各大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发展方向都比较接近,专业差别化不明显。即便是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市场营销特色专业,也同样没有形成明确的行业特色。天津中医药大学人文管理学院开办的市场营销专业依托医药学院校的行业优势,在课程设置上除市场营销的核心课程之外,还增加了医药企事业工作人员所必需的中医药学概论、基础医药学概论、药学概论、临床医药学概要、药事管理学、制药工程等医药专业的相关课程,使学生既具有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所应具备的专业技能,更具有医药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所必需的医药类相关知识,真正成为具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教师、学生和教材这三个主要要素构成了传统教学系统,而“医药学+市场营销”教学网络系统的构建必须全面引进网络教学媒体,使其成为系统内的第四要素。因此,“学与教”的四个要素已发生深刻的变革。教师以“医药学+市场营销”知识指导学生进行研究学习,开发“医药学+市场营销”知识的学习系统,把自己的情感因素转移到学生身上,促进学生自觉积极地学习。网络教学为教师提供了先进的媒体手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即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设计自己的学习目标,在自由支配的时间端上从互联网寻找和选择学习资源及教师,根据相应的要求,探究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建立解决问题的方案。同时,可以评价学习成绩,通过主动学习,学生充分实现了个性化学习,使自主学习成为时尚;而教学内容这个要素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市场营销”教材,还应当包括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录音带、录像带、CAI课件、多媒体课件以及可以从因特网上获取的各种“医药学+市场营销”的信息资源。教师将传授知识的教学内容转变为学生主动建立“医药学+市场营销”知识结构的对象。网络教学兼有光、电、声三种综合效应,提供的是多姿多彩的鲜明画面、三维的立体空间、活泼的动画效果和动听的语音效果,充分刺激和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和思维,方便、快捷地处理“医药学+市场营销”的图形、图表,使教学过程变得直观、形象,通过链接的“医药学+市场营销”资源,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弥补了教师个人方面的局限性。教学中心从教到学的转变是网络教学的客观要求,构建“医药学+市场营销”教学网络系统,不能把四个要素简单孤立地拼凑在一起,而应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二)教学网络系统创新运行中的要素分析

在市场营销教学中,整合现代教育技术,构建稳定的“医药学+市场营销”教学网络系统,使这四个要素相互促进,形成完善的教学活动进程。

1.以学生为中心是构建“医药学+市场营销”教学网络系统的核心理念

网络技术的出现,使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移成为可能,教师不能单从管理者和系统的便利性来考虑,而应以是否满足学生的要求为主要出发点。网络教育在时空上的独立性使得四个要素产生了一定的分离,如果这种分离不能很好地相互配合成一个内在统一的整体,教学的目标就无法达到。因此,教师不应单纯地向学生灌输“医药学+市场营销”知识,而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医药学+市场营销”的设计和分析,培养学生探索“医药学+市场营销”知识的态度和技巧,提高自我导向的学习能力。网络教学系统已由传统管理理论中的工业化模式转变为服务业模式,它不再将效率作为唯一的出发点,而是更注重“以人为本”,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学生借助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就能够从各自不同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个人现有经验的基础上去获得知识,这是网络教育个别化学习得以实现和成功的保证,是网络教育独具特色之处。

2.建设教学资源是构建“医药学+市场营销”教学网络系统的前提

教师应从市场营销的特点出发,熟悉医药学在网络上的资源分布情况,以便帮助学生进行研究型、资源型学习。但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并非要求所有教师都去开发多媒体素材或课件,而是应当充分搜集、整理和利用因特网上的已有资源,只要是网站上可用的,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都可以用于教学,确实找不到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源时,再由教师自己去进行开发。

3.开发教学设计是构建“医药学+市场营销”教学网络系统的核心内容

要注意运用情感激励和创新精神来整合课程设计,促使教学资源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网络教学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自己动手,激发出创造精神。为此,开发网络教学设计,要从传统的课件制作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学习变革性的推动作用。

二、完善教学网络系统创新的评价标准

完善评价标准是构建“医药学+市场营销”教学网络系统的客观要求。掌握教学评价的新方法、加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研究、及时跟踪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是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客观要求。“医药学+市场营销”网络课程具有一些与网络相关的特点:突出了交互的重要性;重视学习环境的创设;教学管理与支持的评价内容占有很大比重。因此,应该制订合理的评价标准。

(一)协调标准

根据网络教学的特点,既要客观反映评价者之间的价值观念,也要遵循客观条件,最终形成对学习资源客观一致的评价,这应是评价活动的基础,是在评价中坚持的最基本的原则。

(二)系统标准

根据知识连贯的特性,从综合角度考察学习资源,特别要关注课程之间的关联性、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的彼此联系和相互作用。

(三)有效标准

网络教学要根据有效性来评价,合理和有用就显得非常重要。对网络课程进行评价时,唯一的出发点是一切以促进学习者的有效学习为目标。

三、结论与建议

在“医药学+市场营销”教学中应用现代网络技术的目的是促进教育手段的变革,其核心是使学生变被动性学习为主动性学习,在网络环境中接受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在网络教学中应注重“医药学+市场营销”教学网络系统中四个要素之间的联系,注意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运用策略,做到人机优势互补,有效地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的优势,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学习情景,把丰富而切实的学习资源带给学生,使交叉的“医药学+市场营销”知识变得相对简单,让抽象的“医药学+市场营销”理论变得具体。这样,“医药学+市场营销”教学才能在快乐学习的环境中达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贵华,石青辉.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法创新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08(5).

[2]邱溆,肖丽萍.网络营销案例教学方法初探[J].技术与市场,2009(6).

[3]张宏山.市场营销教学模式创新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1(27).

第4篇:医药创新营销范文

2012年6月9日,上市仅8个交易日的珠江钢琴突然宣布公司董事长王润培辞职的消息,并提名原广药集团董事、副总经理施少斌出任公司董事长。

今年44岁的施少斌在33岁时就出任王老吉药业前身广州羊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是广州国有企业界有名的“少帅”。从参加工作起,施少斌在医药行业打拼了23个年头。从广药集团到珠江钢琴,面对的是自己完全不熟悉的行业,施少斌如何发力引起媒体和资本市场关注。

不过施少斌对这种大行业跨度不太在意。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他曾戏称自己是“16开纸干部,一张16开纸的红头文件随时可能把你调走”。而营销在他的眼里是万变不离其宗的经典4P,关键是如何组合运用而已。

拥有丰富营销经验的施少斌早已历练得宠辱不惊。1991年,因为经常写营销心得,他被厂长点名当了秘书,24岁成为公司办公室主任。1997年,不到28岁的他成为广药集团下属企业中最年轻的副总。2004年,因塑造王老吉金字招牌案例,施少斌与倪润峰、张瑞敏荣膺 “中国十大策划风云人物”。

施少斌认为不必总是回顾过去,回顾太多的话就会成为自己的包袱。而且,“山高人为峰”,过去不值得炫耀,而应该是当下踏踏实实的工作。

对于王老吉品牌运作的成绩,施少斌异常谦虚。他把自己比作沧海一粟,把功劳归于集体。“换了别人做,可能也是这么做,可能做得更好!”

他喜欢杰克·韦尔奇,敬佩张瑞敏,虽然不会弹钢琴,但是他对于带领珠江钢琴走向更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

他说,今后要把很多时间用在掌握各方面信息上,要学习钢琴知识,掌握生产、技术、运营等信息。此外,就是多花费时间与消费者沟通。通过沟通可以找到问题之所在,同时也是推动思考的好办法。

对于繁杂的工作,施少斌认为要“更多考虑活在当下,做好当下的事情,用心享受营销”。2001年,施少斌就提出快乐营销主张,并带领团队进行实践。后来,觉得“快乐”这个词不够准确,也太直白,他又提出幸福营销理念。“中央电视台最近做了‘你幸福吗’调查,吐槽很多。我觉得幸福不幸福,不是口头上讲的,关键要有一个标准。我们要让珠江钢琴的员工都能过上体面、幸福的生活。”

闲暇时,施少斌喜欢听西部歌曲,他觉得能感受到奔放的力量。西部音乐,比如带有藏族风格的歌曲,在他看来更有感染力、穿透力。这是否意味着他内心里狂放的一面?当谈及他如何看待自己的性格,有没有做过九宫人格测试时,施少斌笑着说:“我测试过,可能我比较明白其中的门道,所以我感觉测试结果不太准。”他说自己属于表面温和但是内心倔强的人。

随着年岁渐长,施少斌认为现在自己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退一步海阔天空。“感恩、责任、智慧、激情”,是他的人生座右铭。

营销是技术活,施少斌认为营销容易学,但是很难精到。做营销一定要有发散型思维。或许这是施少斌横跨医药和钢琴两个不相干的行业,却觉得游刃有余的主要原因。

他说自己之所以有发散性思维能力,与小时候受到父亲教导有关。他记得,父亲曾问他,一块砖头能做什么,他想都没想就说可以建房子。父亲却告诉他,一块砖头的价值远远不止于此:狗来咬你,砖头就是武器;你不够高,砖头就是垫脚石;在斜坡上行车,垫一块砖头可以防止打滑。“同样一件工具,在不同的人眼里就有了不同的价值。”因此,无论是对王老吉的经营,还是对珠江钢琴的规划,施少斌都以发散性思维思考问题。

《基业常青》对施少斌影响很大,“我们做企业的人会思考一个企业在自己手里如何做强、做大,然后交给其他人持续发展。做企业和做人一样,需要可持续发展。”运作王老吉时,施少斌说将来的某一天可能到美国灌装王老吉。而规划珠江钢琴,施少斌的梦想是让品牌更高端。“珠江钢琴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用过了,那么可不可以在悉尼歌剧院、美国白宫和国会大厅做永久性的展示?”据悉,珠江钢琴正在与德国合作,下一步有可能到美国造钢琴。

“活在当下”是施少斌对人生的领悟。多年来从事营销工作,让施少斌对如何与人打交道、如何把握人的需求有了独到的认识。他说了一句颇为玄妙、充满禅机的话:“把自己当自己,把自己当别人,把别人当自己,把别人当别人。”

“对上以敬,对下以慈,对事以真,对人以诚。”他说,无论是做营销还是做人做事,首先要真诚,而投机取巧,一定会受到惩罚。

《新营销》:从卖药到卖钢琴,产品跨度比较大,你面对的挑战是什么?

施少斌:不管哪种产品的营销都是4P,是经典而传统的4P。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在医药、食品、钢琴行业都一样。至于把经典营销理论展开,成为6P、8P,只是营销手段的细化。

牵强点说,以前我做医药、食品是做健康产业,现在做钢琴从文化产业属性上看也是健康产业,只是实现健康的途径不一样而已。医药以预防、治疗、康复、养生为手段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而钢琴也能满足消费者的健康需求,比如通过钢琴教育进行文化熏陶,陶冶性情。

现在有一种音乐理疗法:让高血压病人听慢节奏的钢琴曲,让心率不齐的病人听轻柔的音乐,肥胖的人通过音乐健身操减肥。再比如,精神压力很大的时候,听音乐可以减压。老年人手指不灵活,弹弹钢琴可以让手脚更灵活、血液循环更畅通。

从健康需求发散思考钢琴,可以找到非常多的市场点。钢琴属于耐用品,要通过不同的渠道激发新的需求,而不单是做文化产品,这样就可以从简单的制造业延伸到更多的领域。

《新营销》:你如何规划未来的珠江钢琴?

施少斌:我敬仰的杰克·韦尔奇有三个圈的理论,我做了一些改进,运用到珠江钢琴的整体规划上。

第一圈,钢琴升级,从普及、中低档到高档,从家庭使用兼顾专业团队,比如商家表演、艺术家到大型活动都用我们的高端产品,体现从钢琴大企业到钢琴强企业的发展理念。

第二圈,对有发展前途的业务加大投入,持续做大。比如,数码钢琴作为新业务,正在逐步做强、做大,我们要加大力度,使之成为主导产品。下一步,我们要加大数码乐器和音乐教育培训的投入。

第三圈,没有做过的业务,我们认为有市场前景的,要通过各种方式主动介入。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我们是中国乐器第一股,一旦建立了资本通路,搭建平台,就能如虎添翼。我们还会做小额贷款业务,做产业投资。

未来珠江钢琴要升级,不再是简单的钢琴制造企业,而是形成一个以文化为核心的综合性产业链,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凸现出来,将资源转化成发展速度和良好的经营指标,把企业做强、做大。

《新营销》:这样会不会改变原有的产品定位?

施少斌:从某种角度,有人会担心我们不谋正业。但我们有第一个圈确保主业是钢琴,从2001年起珠江钢琴就是世界产销量第一的钢琴制造企业,我们的优势还在继续放大,我们只是调整结构,不是对钢琴市场不看好。

我们现在提出双轮驱动。以前我做王老吉时就提出双轮驱动,药品、食品两个轮子一齐转。驱动珠江钢琴的双轮是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

精英教育就是艺术家、表演家、专业团体、高等院校老师、专业学生、专业机构,这是我们重点要做的精英推广。

大众教育,或者说草根教育,是让普通消费者使用钢琴。我们的目标是“努力增加钢琴人口”,使用钢琴的人多了,钢琴产业才有成长机会。

而普及教育,我们紧紧抓住三大人群,分别是儿童启蒙教育、老年人黄昏教育,以及白领或者中青年启蒙教育。

《新营销》:关于钢琴营销,你有什么想法?

施少斌:把钢琴的用途衍生出来,是发散性思维。钢琴除了弹奏,还可以作为高档家具,有钱人房子足够大,家里没有一架钢琴不像样,即便一般人家里有一架钢琴,平时很少用,但这是一种摆饰,可以调节气氛。

进一步进行功能性挖掘,我们还可以把钢琴做成个性化的产品,让有钱人把钢琴作为收藏品或者奢侈品展示。这是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个性化钢琴,选材不同、做工不同,可以通过钢琴体现主人的故事。甚至一些特殊的庆典场合,一架个性化的钢琴会让满堂生辉。

现在很多公共场合,甚至医院都要摆一架钢琴。比如宾馆里的自动弹奏,安定人们躁动的心灵。听说安徽省规定三甲医院大堂里都要摆一架钢琴,我无从考证这件事的真实性,但是由此说明处处有商机,关键是我们怎么样把商机挖掘出来,怎么进行定位。

《新营销》:你如何挖掘费者的钢琴需求?

施少斌:进入一个新行业,我一直在思考消费需求的问题。有一个故事:李嘉诚问他的手下,你们把车开到加油站,最想满足的需求是什么?有些人脱口而出:“加油。”但是,大老板问这个问题一定没那么简单,通过头脑风暴,答案原来是“早点离开”。

我们一直在思考:消费者到琴行买琴最想得到的是什么?我跟经销商一直在沟通这些问题,以改进我们的工作。

事实上,购买大件商品,顾客都做过功课,到网上查询,听亲朋好友介绍,从方方面面了解。进入琴行,他们的心理需求首先是受到尊重,要让顾客有良好的体验。其次,要让他们觉得物有所值,用合理的价格买到最好的产品。而且,导购的介绍要专业,让消费者感到言之有物。

总之,从顾客让渡价值的角度,我们要对消费者做好售前、售中、售后服务。消费者希望以同样的价格获得更多的东西,那么我们可不可以送琴套、琴谱、琴书,甚至哈根达斯雪糕券。每个人都有贪便宜的心理,一些有钱人爱摆谱,其实都是人性的体现,要从营销的角度认真对待。

《新营销》:你如何把运作王老吉的经验运用到珠江钢琴上?

施少斌:干一行要爱一行,要专一行,要做好一行。我们做一个行当,就要相信这个行当,尊敬这个行当,要认真研究产品,不能天马行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必须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洞察消费者想什么,然后通过创新,激发、引导他们潜在的需求。

美国有一个游泳队的总教练,前后教出十几个奥运会冠军。一次拿了金牌,大家很开心,把他抛啊抛,抛到了游泳池里,发现他居然不会游泳。不会游泳居然教出游泳奥运冠军,关键是他能用理论指导队员,将队员的潜能激发出来。

用好人,将合适的人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将每个人的潜能激发出来,通过制度、流程、策略,管理者就能让企业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第5篇:医药创新营销范文

科创中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衡”)董事总裁阳林峰,一位具有十多年直销理论与实战双栖经验的职业经理人,对于此番景象同样感受良多,并为中衡“5·12爱心工程”的诞生埋下了伏笔。

5月28日下午,记者走进阳林峰的办公室,率先映入眼帘的是鱼缸里色彩缤纷的鱼儿。阳林峰微笑地告诉记者,他养了4种颜色的鱼,有红色和黄色的鹦鹉、黑色的地图、白色的招财猫,再加上绿色的鱼缸背景,与中衡五行产品颜色不谋而合。阳林峰对于中衡事业的热爱一览无余,品尝着一杯香茗,他与记者聊起自己的中衡事业。

转身做老板

工作22年的阳林峰曾经做过3年警察、4年直销员、3年创新营销企业顾问、4年传统企业总裁、8年直销企业总裁,有着著名市场营销管理专家、中国营销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杰出的团队建设锻造者和著名的培训导师、中国体验营销训练第一人等多重身份,在企业营销通路、产品上市策划、团队组织建设、企业经营管理等领域有着独特的研究成果,角色更是完成了从大型民营企业总经理、中外合资企业副总裁,到科创中衡董事总裁的转变。

祖籍是重庆的阳林峰,自1987年到成都读大学后,就一直定居成都。由于工作的关系,他一直在全国各地奔走与工作。直到2011年9月,阳林峰与四川科创集团等四方合资创办了中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业做起了老板,回到了成都,实现了由经理人到老板的华丽转身,并确定了自己的人生职业规划:“中衡是我事业征程的最后驿站,我将为此倾尽毕生的心血与智慧。”他在角色转变中改变着经营思维,并在中衡事业的发展中渐入佳境。

在中衡事业中,阳林峰与副总裁钟辉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形成了管理上的优势互补。因有着丰富的大型企业管理经验,阳林峰形成了标准化、专业化和人性化的管理风格,使得原来与他一起共事的一大批高管和员工跟随他一同进入中衡。熟悉的人都知道,阳林峰工作认真严谨,有着很强的执行力。钟辉说:“他要求员工每天都要开晨会,分配并熟知大家一天的工作内容。每周完成一周总结和计划,不管自己有多忙,都会认真看,做点评,提建议。每月5号的月度营销与管理工作会议更是大家共同亲近的一个机会,阳林峰会把工作安排与学习成长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每一个管理者都喜欢并期盼月度会议的召开。管理专家可不是浪得虚名啊!”

大爱传万家

慈善行动在中国营销界早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经阶段,不过,大多企业都是运营达到一定规模后才开始着手。而中衡在创立之初就将慈善列入企业发展的重要日程,社会责任感可见一斑,为行业做出了表率。

经过充分的前期筹备,“5·12爱心工程”的启动仪式在成都圆满举行。据了解,“5·12爱心工程”的成立标志着中衡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试运营阶段。活动背后,也蕴藏着更多丰富的内涵。

据阳林峰介绍,他亲身经历了2008年5·12汶川地震的那一刻,地震后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亲朋好友的关心,收获了无限的温暖,灾难中感知的亲情与关怀化作了传播爱心的动力与力量,他希望通过“5·12爱心工程”将5·12的大爱精神传播出去。

从行业大环境来看,众多企业积极行动,营造了热衷公益的良好氛围,为中衡起到了带动作用,激发了埋藏在中衡人内心深处的爱的火种。一直以来,科创集团和中衡公司倡导员工及社会大众从事公益行动,以让更多人深刻理解科创及中衡的企业文化,解读科创集团董事长何俊明的经营思想,践行“为社会做贡献,为员工谋福利”的企业理念。

为了改善社会大众对新营销行业的看法,表达对行业的热爱,也是中衡创立“5·12爱心工程”的一大要素。更为重要的是,秉承“兴业为民,产业报国”的企业使命,中衡爱与家的企业文化,立志将其依托于一个载体得以沉淀和升华。“鉴于人们对5·12大爱精神的理解以及其背后的温暖力量,中衡希望通过一项慈善活动,纪念、放大与传承5·12精神,让人们想到四川就想到中衡。中衡致力打造中国最具爱心最值得尊重的企业品牌形象,由此隆重推出了‘5·12爱心工程’。”阳林峰如是说。

优势铸品牌

自创立以来,中衡追求品牌形象、人才结构、市场的持续成长及文化底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核心竞争力。对此,阳林峰自豪地说:“专业是中衡的第一大特点”。

科创控股集团是主要从事药材种植、药品生产、新药研发、医药销售、医药连锁、工程建设及房地产、酒店服务和金融业的大型综合性民营企业集团。集团坚持开拓创新,通过吸收和引进先进技术,采用科学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在经营业务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如今,集团拥有总资产200亿元以上。

中衡依托实力雄厚的科创控股集团,以科技为基石,以平衡健康为核心理论,以关爱人类健康为宗旨,以高品质生活为诉求,竭力服务全球消费者。在产品生产方面,企业以科创集团药厂作为生产支撑平台,形成了完整的健康产业链。

除了企业与产品的专业化外,专业的人才也不容小觑。中衡聚集了一大批具有丰富经验的实战专家,如总裁阳林峰、副总裁钟辉等。据了解,中衡公司的各位总监,均具有十年以上行业经验,五年以上的管理经验,是业界杰出的管理人才。

在专业化的基础之上,中衡也有着其独特的差异化。值得一提的是,中衡的健康理念是“平衡=健康”。平衡健康就是指一个人的身体中要达到阴阳平衡、酸碱平衡、进出平衡、动静平衡、五行平衡,只有达到全方位的平衡,才能达到人体真正的健康。中衡结合中华五千年的中医药文化渊源,提出了全新的健康命题:平衡健康新理念,赢得了业界的普遍关注。

就中衡的优势,他们创造性地提出了基于“火盆理论”的市场运营模式,有效地推动了市场拓展及运作能力。阳林峰娓娓道来:“我们把公司的总部叫做创业与健康孵化中心,在总部我们通过周周有会、月月表彰、季季旅游、年年大会的举办助推市场成长。每位事业伙伴就如同一根木柴,中衡平台则是一盆火。有的人看到公司的平台和发展前景,就像干柴一点就着一样,立刻与企业合作。而有的人则是生柴,需要‘烤干’,听听企业介绍和实力,才能与企业合作。还有的是既生又湿的木柴,不仅需要听听课,还得旅旅游,才会与企业达成合作。然后,每位合作伙伴又是一个‘火把’,逐渐在各地区形成了小火盆,即创业与健康辅导中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燃烧的火盆越多,市场拓展情况就越好。”

文化是中衡又一大优势。中衡的文化理念是“有家、有爱、有责任”,简单明了地喊出了“中衡人,一家人”的响亮口号,突出体现了它的完整、简单、通俗以及实用的特点,深刻表达了爱与家的文化思想精髓,增加了企业的凝聚力。

志同才能道合。阳林峰希望,在价值观一致、品德高尚、对于中衡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有志向共创民族品牌的销售精英,可与中衡携手打造西部第一直销品牌这一后起之秀。

规划促成长

在企业筹备期间,中衡在组织建设、干部建设、市场基础建设、人才结构、产品线建设等方面狠下功夫。目前,中衡组织架构已基本完备,人才队伍及市场建设正在完善,产品线设置框架雏形初现,企业正朝着既定的目标加速前进。

阳林峰告诉记者,中衡今年将在全国15个省级行政区域建立市场网络,完善大平衡健康第一品牌的产品体系,打造中国平衡健康第一品牌的品牌形象及西部第一直销品牌,并计划做好资本上市规划,筹建健康产业园,并在年内积极申请直销牌照、电子商务许可证及GSP认证。同时,申牌小组已于今年1月组建,并由董事长何俊明亲自担任组长。

为了实现打造中国西部创新营销第一品牌、成为中国中医平衡健康专家的品牌目标,中衡提出了“三五”规划,即主流化、集团化、资本化、国际化、产业园化。

第一,中衡将在“一五”期间进入中国健康产业创新营销业前20名;“二五”期间将进入中国健康产业的前10名;“三五”期间将进入中国健康产业前5名,成为健康产业主流保健品牌。第二,依托科创集团的平台,中衡计划在“一五”期间将生产、研发和营销融合为一体,建立健康产业集团;“二五”期间将业务支持系统科创集团下属企业:成都蜀商专修学院做大做强组建教育集团;“三五”期间将业务配套系统:中衡会友酒店(定位为会议专家酒店)做大做强组建酒店连锁集团。第三,中衡计划在“一五”期间实现健康板块上市,“二五”期间实现教育板块上市,“三五”期间实现酒店板块上市。第四,企业目标是“‘一五’走出国门,‘二五’扎根国门,‘三五’在国际上建立影响力”。第五,‘一五’建立健康产业园,‘二五’完善健康产业园,‘三五’建立多个健康产业园。

第6篇:医药创新营销范文

“太罗”是什么?“太罗”是由太极集团投资,军事医学科学院研制,并由太极集团独家生产的抗糖尿病专利新药。

“太罗会员”又是什么?“太罗会员”是太极推广“太罗”的营销新模式。太极集团鼓励员工大力发展“太罗会员”,“太罗会员”可享受系列优惠服务。

中国是糖尿病人数最多的国家,目前患者已经超过5000万人。据粗略估算,我国糖尿病药物市场至少有120亿元的空间,且每年都以两位数的速度递增,未来几年糖尿病药物潜在市场容量应在600亿元人民币。“太罗”就是太极集团争夺这块大蛋糕的拳头产品。

从“太罗”2004年9月14日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号到同年11月18日全面上市,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太极就完成了销售人员选拔、培训、产品上市方案策划及推广、经销商培训等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而又井然有序的营销准备工作。产品面世后,庞大而又高效的营销机器很快把“太罗”送到了上万个糖尿病患者手中,短短几个月时间,“太罗”就创造了3000万元产值。

早在“太罗”诞生之初,太极旗下的重庆西部药城就与中华医学会共同组建了“太极糖尿病之家”,实行“太罗会员制”。短短几个月时间,仅川渝两地的“太罗会员”就超过5000人。

“亲善大使”是“太罗”在营销上的又一创举。

1月7日,来自重庆市各区县的27名“太罗亲善大使”作为公司特邀顾问,来到太极龙湖博士后工作站。“大使”们围绕如何更好地建设“太极糖尿病之家”,如何更好地宣传“太罗”产品等方面,出谋划策,各抒己见。讨论整整持续了3个多小时。“亲善大使”的意见和建议,为下一步开展“太罗”产品的相关工作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这项举措是太极创新营销战略的一个新尝试。”太极集团董事长白礼西说,“因为‘太罗’来之不易,好的产品更需要好的推介。这些‘亲善大使’自己就是Ⅱ型糖尿病患者,他们经过公司面试、培训、考核后,才获得了这一资格。他们能从患者的角度更好、更切身地推动糖尿病的防治工作。”

现在,太极已联络了国内150家知名药房、300家一流医院加盟,共建“太极糖尿病之家”,使其真正成为中国的“糖尿病患者之家”。

谁掌握了销售终端,谁才真正拥有市场。早在“太罗”上市之前,太极就为“太罗”布下了“天罗地网”。

2002年11月,太极与上海医药、广州药业等12家地方医药商业龙头企业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形成医药网络的大融合、再交叉。以“大区物流+省级物流+地区分销+加盟药房”的太极医药商业网络体在西南、华东、华北、华南等地形成,营销网络覆盖了全国95%以上的地级城市和60%以上的县级城市、农村市场。集团产品遍布全国,许多产品还远销日本、东南亚和欧美市场。

“站了两天,真累坏了,但收获也不小。”在“太罗”上市时,太极集团一位老总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根据公司规定,一旦有新产品上市,所有老总都必须分批到药店充当营业员销售产品。

在中国医药行业,太极集团的市场营销能力可谓有口皆碑,被评为第七届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的“全员营销”理念,让太极在医药市场上所向披靡。2004年,太极实现销售收入71亿元。今年,太极集团将确保实现80亿元的销售额,并力争达到90亿元。

第7篇:医药创新营销范文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供应链的起点和终点。”联邦快递创始人、现任董事会主席兼总裁Frederick w Smith很早就预言中国市场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早在1984年,在中国对外政策相对保守的时候,联邦快递就开始涉足中国的国际快递订单业务,与敦豪(DHL)、联合包裹(UPS)等国际快递公司,占据了中国国际快递业务的八九成市场份额。

1999年,为了改变国际业务强而中国国内业务弱的局面,联邦快递与大田集团成立大田联邦快递公司,联邦快递提供品牌,大田以其在国内的网络和车辆,共同拓展国内快递业务,利润按一定比例分成。2007年,也就是中国允许外商独资开展物流业务的第三年,联邦快递完成了对合作伙伴大田的收购,成为第一家在中国运营的全外资快递公司,并推出国内快递服务,迅速推广到30多个国内城市。至此,联邦快递的中国式扩张开始提速。2009年,联邦快递位于广州的亚太区转运中心投入运营,这是联邦快递当时在美国境外最大的转运中心。现在,联邦快递在中国的服务网络覆盖了400多座城市,并将其与联邦快递庞大的全球网络连接起来。

未来10年,全球快递业的年均增长率预计为12%-14%,而中国市场的年均增长率将在此基础上翻一番,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地区。随着联邦快递的全球业务开始从传统的航空快递业务逐渐向陆路和海路货运发展,联邦快递注定要在中国走出一条有别于本士快递企业的发展之路。

在中国完成市场布局的联邦快递,相较于外资竞争对手,有着巨大的优势。对跨国快递企业而言,其物流业务量的大小与国与国之间的贸易量成正比,而中美贸易对中美两国来说显然是重要的国际贸易。2000年联邦快递第一个在中国推出“北美翌日达”、“亚洲一日达”等业务,随后又增加了中美之间的直航航班。

与中国本土快递企业比,联邦快递的优势更加明显。这家在全球范围内以创新著称的美国快递企业,带到中国市场的所有服务项目都曾让中国人耳目一新。比如,精确的运送时间表、多种付费方式(预付、到付、第三方付款)、即时跟踪查询等等。其在全球范围内坚守的“使命必达”服务理念,以及PSP经营理念(即People、Service、Profit),更是让中国快递企业难以模仿。

在中国市场上,快递业竞争激烈,市场分布呈犬牙交错状。正是由于市场高度复杂,在同中国快递企业的竞争中,联邦快递曾遇到过一系列麻烦。比如,中国快递企业惯用的价格竞争手段。但是,联邦快递将自己遇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视为“本土化的探索历程”。从2007年到2009年,联邦快递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拓展服务网络,通过市场监测调整国内快递服务价格,并针对中国消费者推出新的服务项目,比如增加国内“普达”业务。

联邦快递还不断探索新的路径,进入中国网购市场。2009年上半年,联邦快递加入淘宝“推荐物流商”行列,推出多项优惠服务,同时让自己成为一些网购平台的“独家物流商”。

“联邦快递的目标是通过向客户提供值得信赖的空中和地面运输网络,把他们连接到联邦快递的全球网络,支持他们业务的成长。”联邦快递中国区企业传讯部经理周亚麟在接受《新营销》记者采访时说,这就是联邦快递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远景。

《新营销》:联邦快递CEO弗里德·史密斯在接受《财富》杂志采访时说,中国是联邦快递发展最快的市场。针对中国市场,目前联邦快递探索出的最优发展路径是什么?

周亚麟(联邦快递中国区企业传讯部经理):可以以一句话总结联邦快递在中国的发展路径:利用传统优势,保持本身特色,结合中国本土文化。

在中国市场上,与大型跨国客户相比,本土中小企业客户对快递服务的期望值往往有一些细微的不同之处。比如,大客户多数比较看重快递公司的规模和运能,以及持续稳定的递送质量,而中小客户则对价格表现得更敏感,同时期待更为人性化的服务方式。

在国际快递服务方面,消费者可以根据对时间和货物的不同需求选择我们不同类型的服务。而且,我们运送的物品范围极其广泛,从一般包裹到有特殊需求的货件如高值电子元件、医药品,到形状特殊的货件如直升机,再到珍贵文物和濒危动物如大熊猫等都可以运送。

在国内服务方面,从2007年起,我们开始在中国市场为消费者提供限时送达服务。2010年1月,我们推出国内“普达”陆地运输服务,全程采用跨区域长途运送方式。这项服务能够运送更多种类的包裹,尤其是那些不适合空运的物品。

《新营销》: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快递市场的蛋糕将越做越大,但随之出现的竞争对手也越来越多。联邦快递在中国市场的发展现状如何?作为全球著名速递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开拓上,你们如何与竞争对手区隔开来,坚持差异化竞争?

周亚麟: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世界500强公司之一,联邦快递经过28年发展,在中国有58家分公司、9000多名员工,能够为中国的400多个城市提供服务。

在差异化发展方面,我们首先坚持联邦快递独特的“员工、服务、利润”(PSP)管理哲学。快递行业核心的竞争力是“人”,员工是联邦快递最重要的资产。通过员工对企业有归属感,为客户提供快速且可靠的服务,从而创造价值,并在竞争中获取利润。

第8篇:医药创新营销范文

积极创新工作思路,着手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随着辽源市经济转型步伐的加快,做为地方性金融机构,辽源农信社紧紧围绕辽源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两个转型”工作重点,充分发挥地方性金融机构的优势,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建设完善的产品体系。

辽源农信社积极探索营销模式,研究市场定位,更新营销观念,大力开展客户经理主动上门的“扫街”式营销活动。彻底改变了以往“坐在家里等贷款”的传统营销模式,并为小微企业量身打造组合式“金融套餐”,从而全方位、多层次地满足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目前,辽源农信社开办的“循环额度贷款”、“担保公司担保贷款”等信贷产品深受广大小微企业的认可与好评。并将在此基础上,陆续推出“存货抵押贷款”、“汽车合格证抵押贷款”、“商户联保贷款”和“商户小额信用贷款”等新型贷款品种,进一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加大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

创新服务理念,打造亲情化服务平台

多年来,辽源农信社以“立足三农、面向社区、服务城乡”为宗旨,积极探索创新服务理念。通过完善服务手段、提升服务水平、创新服务品种等方式积极开办电话银行、短信银行等现代金融工具,并倾心打造城区精品网点,使得服务手段、管理能力更加科学合理,服务能力、社会形象显著提升。

通过创新服务理念,打造亲情化服务平台。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全新服务观念,在服务意识上积极把握业务发展新动态,及时为客户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助推客户快速发展,使金融服务由被动转为主动;树立“搞活创新”的服务观念,把银行金融服务创新由系统地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发展中间业务转移到全方位支持社会经济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各个领域;改变“坐等上门”的被动服务观念,树立“服务到家”的主动服务观念,使服务意识与不断变化的服务需求相和拍;拓展营销渠道,充分利用96888电话银行、自助机具等有效载体为客户提供全天候服务;全力打造专业化营销团队,提升服务技能与水平,为客户设计专业、合理的信贷产品,有效节省客户经营成本。

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构建“银政”、“银企”合作平台

辽源农信社大力推进“银政”、“银企”合作,在省联社战略合作框架下,先后与辽源市政府、各县区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并通过“银企对接会”、“银企交流会”、“扫街”营销等形式,促进银企间沟通交流,了解客户所需与所想,推进多方合作共赢。截至目前,辽源农信社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9.1亿元,支持小微企业266户。

近期,吉林省农村信用联社与辽源市政府成功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辽源农信社将按照协议要求,通过整合金融资源、社团贷款等方式,加大对辽源“三农”和小微企业以及医药、冶金、食品等支柱优势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为提升辽源市农业产业化和民营经济发展水平提供包括信贷支持在内的一揽子金融服务和强有力的金融支撑,助推辽源经济发展。

合作共赢,助推辽源经济快速发展

辽源农信社倾心服务小微企业,使众多小微企业步入健康发展轨道。极大地拓宽了服务区内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实现了银企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为推动辽源经济转型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第9篇:医药创新营销范文

[关键词] 医药企业;市场影响;问题;对策;分析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8. 041

[中图分类号] F2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8- 0067- 02

市场营销的理论主要源于美国,在一些西方医药企业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但是我国的医药企业在市场营销方面和西方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研究我国医药企业的市场营销中的问题以及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1 我国医药企业在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1.1 在销售价格上存在的问题

我国医药企业的生产的药品有80%是通过医院进行销售的,很多医药企业为了将自己的产品推销出去,不得不咬住医院拼价钱、拼折扣,但是给多折扣的前提是要虚抬药价,久而久之导致医药市场不是依靠药品的质量竞争,而是变成了折扣高低以及让利多少的竞争。

1.2 在药品营销观念上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的医药企业的市场营销观念来看,缺乏明确的营销思路,关于药品营销的具体措施、服务创新、营销管理技术以及提升工作质量等方面起步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较晚,还没有形成足够的营销理念和营销氛围。所以,我国医药企业在市场营销的改革和发展中还存在很多的困难和亟需解决的问题,各个医药企业管理层对市场营销的认识和观念不能够同步。垄断经营的传统观念仍然存在与部分医药企业中,导致不能清楚地认识到药品市场营销的作用和意义,所以亟需在医药企业中树立市场营销的观念。

1.3 在营销手段上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各大企业越来越成熟,药品市场的运作也越来越困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各个医药企业只有想尽办法在市场中开展各项宣传工作和实施促销手段,广告和媒体成为了宣传的首选方式,但是很多医药企业在全力进行广告促销的同时,却忽略了人们关注的是药品的质量和效果。这也成为了很多医药企业广告促销中的一个误区。

2 医药企业营销策略研究

2.1 制定价格策略

价格战略是绝大部分企业提高自身市场占有率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我国的医药市场环境中非理性的成分让价格战在所难免,因此制定价格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这就需要医药企业首先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划分,要制定出能够降价以及能够涨价的药品,要根据市场的形势的变化把握好药品价格调整的时间以及调整的幅度。要有效地对自身药品进行创新,从而以新工艺、新技术提高药品的质量。对于药品价格的制定,要充分根据市场的导向,不能够片面由药品企业管理层决定。

2.2 树立品牌战略

品牌作为一个企业商品或者服务的个性体现,是品牌拥有者商誉大小的直接体现,也是跟其他商品或者服务进项区分的显著标志。药品跟食品存在很大的不同,人们更加看重的是药品的质量和效果,不管是消费者还是临床医药都会选择具有知名度的品牌。因此,药品企业可以通过打造品牌战略,通过提高产品的质量,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品牌意识,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在销售过程中尽量统一价格,避免出现销售人员擅自对药品进行定价。

2.3 创新营销策略

药品企业应该根据客户、医院的具体需求,建立将客户、医院的需求作为导向的营销策略。主要措施有:①深入研究客户、医院的特点,并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地区的需求特点制定出不同的产品种类,例如,在夏季,医院和客户对清热、降暑药物的需求较高;在冬季,客户对感冒、发烧等药物的需求量增加。②对药品市场进行细分,在稳固市场的同时不断开发市场。根据不同的用药市场的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高效售后服务策略,稳固存量市场,要将药品高效和副作用小的优势进行宣传。③药品企业要灵活运用国家关于药品价格方面的政策,逐渐扩大市场的份额。要不断做好跟国家价格部门的沟通,争取价格的出台能够满足消费者对药品的需求。

2.4 实施人才策略

作为医药企业,应该定期对从事市场营销的工作人员进行系统性的培训,通过开展各种培训活动以及员工的在职培训等形式,让销售人员的专业技能能够显著提高,除此之外,还应该提高计算机网络的推广以及营销理念、营销策略的培训,以此来使员工充分意识到药品市场营销的重要性,通过各种手段来提高市场营销的水平。

3 结 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营销已进入全面化、多样化的时代,医药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自身就应该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灵活利用市场营销的各种策略来实现自身的竞争优势,这样才能让企业在强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步云.关于我国药品营销模式改革的现状与思考[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3):11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