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线下营销创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2010年12月10日,一场疯狂的虚拟排队在中国内地悄然开展,迅速引发网络热潮。这是著名日本休闲服装品牌优衣库与人人网独家合作推出的“Uniqlo lucky line”网上排队活动,网友在优衣库网站Uniqlo店铺虚拟排队购物,即有机会获得iPhone4,iPad、旅游券、特别版纪念T恤、9折优惠券等精彩礼物。这是优衣库在中国内地开展的又一次“全民排队乐”,沿用的是先前在日本和台湾地区分别创下14万与63万参与人次纪录的活动概念。
网络商业盛行时代,一股全新营销浪潮迎面来袭,营销传播开始迈向崭新的3.0时代――核心就是注重媒体渠道的创新、体验内容的创新以及沟通方式的创新,强调虚拟与现实的互动、社会化媒体的运用。
在网络经济时代,创意成为营销不可或缺的驱动力。众多商家充分运用创意营销,彻底颠覆传统营销的思路,让消费者在互动中感受企业理念,在主动中感知产品信息。
创新营销浪潮袭来
早在2010年12月初,优衣库便已开始活动预热,12月2日建立人人网公共主页吸引大量粉丝,12月3日,优衣库在视频网站上放出活动广告,12月6日,所有线下实体店开始使用宣传册和展板海报进行预告。
“一起上网排队吧!”
在面向广大网络排队族“一起上网排队吧”这一口号的带领下,各路网友纷纷响应。活动过程中,排队游戏的界面底部不停滚动播出中奖者的名单公告,大奖得主的照片也公布在优衣库人人网公共主页的相册里。除了每天的随机大奖和幸运数字纪念奖,还评选出踊跃参与大奖得主。来自沈阳的杨威成为第一个完成排队500次的粉丝,获得了包含20件摇粒绒衣服的大礼包。
此外,可在为期14天的活动期内使用的9折优惠券数量很大,排队的粉丝几乎都能领到一张,这不仅使优衣库人人网的粉丝激增,更为优衣库线下实体店的圣诞促销带来更多的客流,刺激了实体店的销售。
本次活动共吸引了超过133万人次参与排队,无疑成为2010年年末最具影响力和话题性的线上活动。线上的火热与线下的促销相结合,线上的传播与线下的销售相促进,整合线上线下资源,通过长达两个星期的在线活动宣传,将优衣库这一品牌进行全方位立体包装、传播、推广。
优衣库之所以选择人人网作为独家合作商,不仅仅在于人人网拥有更加灵活开放的合作态度,更在于人人网的用户普遍为年轻学生、白领,喜欢新鲜好玩时尚的创意,和优衣库的定位相契合。
“排队营销”是优衣库一大法宝,把“排队”这一现实生活中“烦闷”“无聊”的活动平移到网络上,冠以“Luckline”之名,立即形成鲜明的反差。在排队活动中,网友还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动物、场景,对年轻人极具吸引力;在“好玩”的同时添加了激励因素,形成了网友自发参与活动的源动力,众多丰厚大奖使网友们跃跃欲试;同时,“排队”的概念运用巧妙,其本身带有的“因为吸引人所以很多人排队”的理念也逐渐传播出去,形成“排队效应”,如同石头投入湖中心泛起的涟漪,吸引了越来越多慕名而来的潜在消费者。
此外,活动载体人人网作为一个实名制的社交平台,网友在参加活动后都会自动在个人主页上刷新新鲜事,因而在真实的社交圈子中产生联动效应――实现一呼百应,一传十十传百的传播效果。
其实,这并非优衣库第一次运用“排队营销”。早在2010年5月上海世博会期间,位于上海南京西路的优衣库全球旗舰店热闹开张,其在开幕后的几天,将最大logo下的进出口设为入口,其余几个进出口只作为出口。在入口处,两条隔离带引导着人们排队等候,队伍一直延续到门店侧面,远处看起来,队形呈现精确的“直角”状,十分惹眼。
线下的“排队营销”一来能有效地控制进入门店购物的顾客数量,为店内的顾客营造舒适安全的购物环境,二来也巧妙抓住了国人心理,产生“优衣库这一品牌深受欢迎、火暴排队”的深刻印象,扩大声势。
新年伊始,优衣库又在人人网上隆重推出“2011人人试穿第一波”,优衣库粉丝们可以通过在优衣库公共主页留言,申请成为优衣库试穿者,收到免费获赠的商品后在人人网的个人主页上发表试穿日记和试穿照片,动员网友对日记进行投票,票高者则可得到优衣库的礼券。无疑,优衣库新年试穿第一波将再次引发网络热潮,借用网民的力量主动推广优衣库品牌,延续“排队热”后的营销效应。
无论是线上的网络虚拟排队,还是线下的实体店排队,抑或是新年新衣试穿,优衣库都紧紧抓住消费者的心理。由于更多的激励因素,传播因素和新鲜创意,线上虚拟排队和新衣试穿活动带来更大的网络轰动和社会效应,更是结合网络媒体的一次成功的创新营销。
优衣库启示录
反观大多数中国服装企业,仍禁锢于传统的营销推广思路,缺乏新鲜的营销元素:如单纯依赖传统广告推广,陷入使用明星代言的怪圈,似乎一定要聘请知名代言人才能打响品牌等。然而,以创意为主导的营销3.0时代,缺乏互动元素的传统营销推广手段只能给消费者带来越来越多的视觉疲劳和促销疲劳。
而作为日本休闲服装品牌优衣库,则跳出了传统营销思路的禁锢,在新媒体环境的视角下,充分利用营销3.0时代带来的创新思维,进行了成功的线上营销推广。
就本质而言,优衣库“lucky line”这种虚拟现实的活动,是一种整合了的数字营销,借助于互联网络,电脑通信技术和数字交互式媒体来实现营销目标,其中包含了客户参与式营销、互动营销等,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企业公关手法。
对于服装企业,特别是定位于白领阶层、年轻学生等深谙网络特点的人群的企业,例如真维斯、班尼路、佐丹奴等服装品牌,已意识到网络的力量,并且开辟了官方网站,有意于开发电子商务,然而至今仍未有太大的进展。当网络成为人们日常沟通和信息传播的又一不可或缺的平台时,传统品牌应该充分意识到,自己可以参考优衣库的模式,利用网络的力量进行企业公关、营销推广,而不仅仅只是单一地展示服装。这里最重要的是网友的互动参与――线上排队赢取奖励,线下活动促进销售,立体式进行品牌宣传。
此外,除了“排队+激励”这一形式,还可以在此基础上添加“团购”、“秒杀”等活动元素,定期开展不同的营销活动,例如某号码段的幸运粉丝可参与秒杀活动,又如某时间段接受团购申请。将商场的战火燃烧到网络上,相信网络的力量是一股东风,能助深谙此道的企业打一场漂亮的胜仗。
创意是营销的驱动力
“一家企业只有两个基本职能创新和营销。”有“现代管理之父”之称,被《纽约时报》赞为“当代最具启发性的思想家”的彼得・德鲁克早在30
多年前,就阐明了创新和营销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战略的重要性。
当产品与营销手段趋于同质化,越来越多的产品和品牌进入消费者的视野,消费者面对越来越多的选择时,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使品牌真正走进消费者的心智,使面对理性产品诉求和感性心理诉求的消费者做出有利于本企业的抉择,成为摆在每个企业面前的难题。而创意营销所带来的情感体验能够为品牌增添感性价值,增强感性诉求,更快到达消费者的心智。
台湾创意大师姚仁录说:“创意就是给大脑松绑。”姚仁录分享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人在哥伦比亚开了一个商店,卖死玫瑰花,他会有市场吗?他的死玫瑰,专门卖给那些准备分手的情侣。结果,死玫瑰一面市就很受欢迎,一个本来不存在的市场因独特的创意而诞生了。
产品领域的创意能带来一个崭新的市场,而营销领域的创意则能更好地推广理念,宣传企业品牌乃至巩固市场。可见,从营销1.0到营销3.0时代,营销传播的驱动力正在发生重要变化:创意变得无比重要。
2009年世界金融危机下,澳大利亚昆士兰旅游局面向全世界招聘大堡礁看护员。此次被称为“世界上最好工作”招聘活动因新颖创意和眼球效应吸引了世人的眼球,成为世界最成功旅游推广案例。受聘者在澳大利亚大堡礁工作6个月,可换得15万澳元收入,只需在此游泳、潜水、驾帆船,通过文字博客,照片和视频介绍工作体验。“金融危机来临还能有如此好的工作?”这一疑问一时间成为全世界网民的质疑,而质疑的过程,恰恰是创意营销发挥威力的时刻,“先全面质疑,后全民角逐”,整个招聘如火如茶,达到了营销推广大堡礁旅游业的预期效果。整个活动的公关价值已经超过了7000万美元。
业内快餐巨头麦当劳同样充分利用学生群体热爱网络社交、渴望真实交流这一特点,借助人人网开展“别宅了,见面吧”主题活动,网友只要提供多种有趣又有意义的见面理由,就可有机会享受麦当劳清新可口的夏日特饮。
2010年8月,德国男装品牌宾宝开展了一系列的微博推广营销。宾宝将公司的官方微博主页变成一个时尚装扮的宣讲平台,每日固定向网友介绍最新潮、最青春朝气的穿衣打扮之道以及独特的德国服饰文化,适时在微博上推出许多商品的限时折扣或赠送,迅速吸引了大批粉丝的关注。同时,宾宝董事长佘旭锦开通个人官方微博,以极具人性化的商业思考以及定期的管理小语分享,迅速吸引大量粉丝关注。董事长微博与宾宝官方微博不断进行互相配合、互相呼应,取得了极佳的商业推广效果。宾宝的品牌认知度在网络上迅速提升。
结束语
新媒体的兴起与广播模式的没落
今天的主流消费者是在信息爆炸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不再像父辈们那样守着广播、电视被动地接受信息,他们被来自各种渠道的纷乱的资讯噪音所包围。传播学里的“枪弹论”已然不合时宜,越来越自我的受众显然已经在信息轰炸中建立了坚强的防御系统。
这对于广告主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要让受众对其传递的信息产生兴趣予以关注变得越来越困难。正如易试互动董事长金山所说:“广播式的媒体传播方式,正从以前的有点吸引力,到现在让受众难以提起兴趣甚至觉得无聊,今后更多的人还会表现出厌恶。因此我们的理念是无互动不广告,如果户外媒体不和消费者之间进行互动,纯粹是广播的形式,已无法跟上市场发展趋势了。”
伴随着广播式传统媒体没落的,是新媒体的兴起,新媒体最大的特色就是互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都是让每个个体参与到传播的过程当中来,他们既是信息受众也是传播者。新媒体的壮大是传统媒体的噩梦,但对于广告行业来说,却是新的机遇。所有的广告主都在寻找一种更好的方式,以激发消费者的兴趣,互动数字体验正是他们梦寐以求的,通过持久的、富有吸引力的和内容驱动的方式,让受众自发参与、评价、传播广告营销活动,最终实现消费者与品牌共生。
“无互动不广告”
随着数字告示功能越来越强大,数字户外媒体在广告营销中的优势也愈加明显,“它的表现形式多样化,播放效果好,品质高,更新方式便捷,可以说,达到了最小化的内容操作成本和最大化媒体效益。”星际(杭州)网络技术有限公司销售总监严学明如是说。
如今户外数字屏幕已经取代了静态海报,如果还仅仅是做一些翻页和显示普通内容的事情,仍无法称之为新媒体。但是,如果让人们参与互动――不论是触摸、手势、移动设备、社交媒体、图片捕捉还是增强现实,都能带来参与性与创造性的感觉,让消费者与广告建立个人化的联系,让品牌与消费者交融。对于广告主来说,可以创造品牌的长久印象并增加消费者通过移动设备和社交媒体分享的机会。这正是数字户外媒体的未来与机遇所在,也是传统数字告示所错失的东西。
人与机器的互动
人机互动是互动最基本的形式,苹果公司早就把这种互动体验推向极致。触摸、手势、追踪等形式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数字户外媒体营销活动当中。例如,在纽约繁忙的Columbus Circle地铁站里,Lifetime TV利用两面带有手势互动功能的9屏视频墙,进行新剧《东区女巫》的营销推广活动。其中一面互动视频墙上播放配合剧情主题的游戏化数字内容,当经过的行人触发视频墙的动作感应器,屏幕上就会出现一只巨眼跟随他们。如果行人停留两秒,眼睛的瞳孔就会扩张,放出一群黑鸟。接着屏幕画面变成黑暗森林,吸引行人通过手势与屏幕互动,战胜森林里的黑暗幽灵。
线上线下的互动
数字户外媒体营销活动的一个劣势是精准投放的受众有限,而新媒体时代线上线下的互动可以弥补这种不足,使传播的范围无限拓展。将数字户外屏幕内容与社交媒介融合,并利用网络渠道进行推广,是目前普遍的做法。2013年春节,可口可乐公司携手易试互动推出了“把快乐带回家”的主题活动。可口可乐新年互动舞狮广告在徐家汇六百互动大屏亮相,通过最新的互动技术,让消费者主动参与到广告中来。据了解,在22天的活动时间内,总共有约3,000人参与了游戏,并吸引80万人在现场观看。通过线上传播,在优酷视频上成为当期可口可乐点击率第三的广告,同时,还有78万人在微博上进行了阅读。这一营销活动不仅令客户满意,同时受到业界肯定,一举摘得金投赏创意奖媒体公司组唯一户外金奖。
建立媒体平台
随着数字户外媒体的发展,单个点的营销活动也必然向全国甚至是全球范围的多点同步营销发展。“很多地方的屏幕并没有被真正做成一个媒体平台,如果只是做某一场活动的话,要在全国多个点同时进行就非常困难,媒体的价值无法真正发挥出来。随着易试互动资源点的扩展,未来就可以在一两百个点同时部署营销活动。”金山说道。
近日,Lady Gaga就在Clear Channel Outdoor遍布全球主要城市的数字告示和户外屏幕上,首次了其新专辑ARTPOP的专辑封面。Lady Gaga号召她超过4,000万的推特粉丝以及5,900万的Facebook粉丝,使用#iHeartARTPOP的标签与新专辑有关的信息。在接下来的30分钟里,Gaga在Clear Channel Outdoor的媒体上,每隔几分钟揭示一部分新封面内容,直至图像全部显示出来,而来自粉丝的#iHeartARTPOP标签的推文则会成为创意背景的一部分。这次户外营销活动实现了广告客户创意在全球的一致性。
投资效果的评估
新媒体时代给广告带来的优势与机会是可以精准地评估投放效果。金山分享了易试互动的经验:“我们首先会制定预期要达到的目标,并在整个过程中围绕着这个目标来做。传统的户外媒体有多少人观看是很难评估的,但在易试互动的营销活动中总共有多少人参与、旁观、经过都可以有精确统计数据。同时线上部分有多少人转发、分享、点击、阅读,也都有数据可查。每一场活动完成之后,当天就可以把数据提交给客户,甚至客户在后台就可以看到数据的不断变化。”
探寻新模式
数字户外媒体营销进入2.0时代,业态环境相比过去发生了很大变化,营销活动也不再只是简单地投放与播放,必须将技术、创意、广告、活动、分享等各种元素整合在一起,才能实现最有价值的传播。虽然现在数字告示市场一片大好,但很多传统厂商却显颓势,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找到适合新时代的运营发展模式。当然也有很多公司正在正确的方向上探索,并且成效斐然。
首先,是要寻找不同业界的最佳的合作模式。“广告商也好,数字告示厂商也好,最后都希望合作方式越简单越好,只要稍作修改就可以用,例如我们56iq打造的开放数字告示社区,就是为用户的数字告示更新提供海量的在线模板、素材资源,可免费下载直接用于屏幕内容的更新,现在全国有多家广告商使用了我们的免费服务。”严学明指出。
另外,有些公司已经开始尝试跨界与资源整合。在国外,集技术、创意、制作、渠道等于一体的运营模式已经比较成熟,在国内,目前走在前列的有易试互动。董事长金山将易试互动定位一种跨界的媒体形式,“跨界是指IT技术和户外媒体形式的融合,产生一个跟原有户外媒体不同的媒体形式。易试前身主要做IT开发应用,一批IT人来做新媒体,对这些人来说首先是一个跨界。另外现在行业性的业务分为线上和线下,我们在做线下媒体的同时,也在打造线上媒体平台,这也是一种跨界。这样两个跨界决定了我们的客服方式,从线上来说,是利用我们搭建的媒体平台与做线上传播的渠道公司进行合作。线下方面,除了和相关的广告公司(4A媒体购买公司)、线下活动公司、线下促销公司、公关公司作为渠道合作伙伴,还会有直接客户的投放。”
作为媒体平台,易试互动不像传统数字告示厂商那样仅仅关注技术层面,而是同时参与到客户的品牌营销当中。易试公司除了技术中心之外,还有专门从事品牌创意的人员。“易试的产品适合于品牌的长期传播和新品。创意过程中,我们首先会去了解品牌本身的文化和背景,与客户讨论符合其消费者定位的创意方案。所开发产品要在参与者玩的过程中间,传递品牌的理念。对于新品活动,我们还需要结合现在流行的话题,让目标人群较容易地接受其新推出的产品。”
目前,在国内像易试互动这种模式的公司并不多,因为开创性的工作通常都不容易做。“我们做的是很辛苦的活,创意、开发、设计、线下活动的组织、媒体平台的建设和维护,这些大量的工作都需要在线下去做。到现在为止,易试互动已经开发了超过一百款产品,我们会不断拿这些产品试探市场,获得大家认可就进行播放,播放一段时间之后又需要更换新的内容。但这个时候还不一定有广告客户,所以前面做的都是铺垫性工作。我们认为线下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品牌推广方式,把产品和品牌理念与消费者面对面进行沟通和交流,是易试做的事情。我们的目标就是把豪华型的户外媒体活动小型化、常态化、智能化。”金山指出。
三年之前,七匹狼的分销商营业额仅有100多万,三年后最高2.2亿,最低也有一个亿。七匹狼自己的牛仔也有旗舰店的,拆分进行细分市场,分销商。旗舰店+专卖店+工厂店,因此,店铺要找出自己店铺的特长,要么直通车钻展、产品定位、营销手法、客户粘性、创意,一定会有可控资源上的把控,资源是有相对应匹配。旗舰店是允许上品牌团、新品团,专卖店现在逐步放开了。有主从关系,旗舰店兼顾专卖店一起做。
主推两个以上的类目的商家,店内如果品类较多,如果店铺是以推polo,那么进店的用户多数就是对这个商品感兴趣的卖家,那么对于店内其他商品就很难改变商家的印象。所以,在运营中,真正能出来的原创品牌很重要的属性体现在一个原创品牌、一个店铺解决的是一个问题。比如七匹狼解决的polo双面夹克的问题、茵曼解决的是棉麻的问题、裂帛解决的波西米兰风的问题,劲霸解决的是夹克的问题,所以店铺如果产品种类多样,培养单品类和专品类的分销商,而不是拿专卖店去试错。
说到商家,则是搭建好关于金字塔供销和分销的需求,旗舰店要的是整个的品牌形象和定位,创意设计师的品牌,突破的模式,网购产品线上到线下的融合。无论是电视购物、目录购物等方式,旗舰店承载着35%的传媒性,呈现的内容如果不符合形象,会与所要传递消费者形成的认知产生出入。
品牌的每一次曝光、每一次展示对于消费者都是对品牌的一次印象沉淀,有时候植入的印象是网络给品牌带来的,所以卖家一定要注意对于标杆的品牌形象以及店铺价值的树立。如果旗舰店是五折,分销商只能卖到4折。以分销的价格差去递减。
专注长尾中的空白市场
做电商流量不是第一位的,流量转化能力才是第一位的。线上广告投入的终极目的是获取足够的用户群体及其优质口碑。而针对于品牌的细分市场的长尾理论而言,在中间找到这个市场的制高点,越是细分市场的长尾,越需要对产品进行聚焦。细分市场的长尾,而是做“尾巴”部分的空白市场,而不是传统的长尾理论所说的全部的尾巴部分。产品要给自己做好定位,不是一味打折,不停的促销会给消费者留下一个固有印象,导致后期产品回复正价或是提高价格,消费者很难接受,甚至是招来中差评。
关注产品和背后的供应链
营销活动的节奏要拉出线下的商品周期,促销周期、商品节奏的周期来规划线上,做二次营销和进店基础的培养,电子商务的终极目的是工具,还原服务,趋势是融合。因此,商家需要建立自身店铺的一套完善的分销体系。
关于建立线下渠道利益平衡机制,逐步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共生共荣
建立线下渠道的线上准入制度。
线上线下一体化营销活动,营销效果最大化。
线上线下货品调拨机制,结算机制,分成机制。
建立线上线下价格相对一致性。
会员管理、售后服务体系一体化。
以GXG为例:逆向物流差,退货统一交给电商部门,电商部留下的再给到商场入驻等。让线上有充足的货源有低价的货源。虚拟仓发货,独立仓库发货等。终极目标是做到线上线下同款、同价、同权益。
线上商品组织对供应链有更高的要求,靠卖库存的观念已经过时了。
电子商务要求品牌围绕着线上消费行为与喜好的商品企划、研发、设计、采购、快速补货机制。
电子商务对交期,成本,品质有着更高的要求。电子商务仓库与线下批量出入库方式完全不同!不要用批发的模式去套电子商务订单处理方式。
这个事件对于汽车和耐用消费品的销售方式的意义如何重大,我们不做过多讨论。这件事情的另一重意义在于,消费者对于Smart这款车型的关注也因此而骤然增加,Smart在线下的询问量得到了大幅提升。这次团购事件不仅仅是一次成功的促销活动,也是极有创意的一次品牌营销案例。
汽车品牌营销,发展到今天,创意已经成为核心竞争力之一。无论是文化营销、体育营销、跨界营销还是当下最流行的植入式营销,如果有好的创意,不仅事半功倍,而且还可能以巧破千斤,花小钱办大事。
Smart正是个中翘楚。除了近日这次令人瞠目结舌的疯狂团购事件,Smart在刚进入中国时的“Smart自动售卖机”事件也是一个极有创意的案例。当时(2008年秋)“Smart自动售卖机”在沈阳、北京、广州、深圳、上海、杭州、南京等“潮流”城市的“奢华”场所进行了路演,吸引了众多媒体争相报道。
“Smart自动售卖机”其实就是一个可以在内部停放一部Smart fortwo实车的精巧小屋,这个小屋具有自动售卖机的功能,每次只需投入一枚1元硬币,你就可以从售卖机中得到一个包含了Smart最新信息的“Smart魔方”(Smart cube),还可以通过“Smart自动售卖机”享受自助预约服务,递交试驾Smart的申请表。
“Smart自动售卖机”并非为中国市场而创造,早在日本市场上市时就玩过这一招,赢得了极好的效果,所以就照搬到了中国,同样吸引了众多的关注,结合其他活动方式,成功地宣传了Smart车型小巧可爱的特点。
另外一个精品小车高端品牌MINI则同样擅于此道,几乎所有的市场推广活动都是以创意取胜。
谈到眼下最流行的汽车营销方式,大多数人都会想到植入式营销。的确,很多汽车品牌都有成功的植入式营销案例,但大多是车子的简单路面而已,跟汽车的性能、特点等没有多少关系。比如《非诚勿扰》里的斯巴鲁,除了外形你能记住什么?《变形金刚》里那么多通用旗下品牌的车子,让人印象深刻的也只有雪佛兰大黄蜂。但MINI的植入就不这么简单,在《偷天换日》中,MINI承担的艰巨任务几乎是为其量身定做的,说得再夸张些,整个电影几乎就是为MINI定做的一般。事实上,没几个人记得住那些演员,但MINI的超强性能却令人难以忘怀。这次植入营销还是一次极为长效的营销,从2003年至今,MINI Mission一直都是MINI经销商线下推广MINI的重要活动,其创意的延续性之强让人侧目。
MINI最近的一次创意营销是“MINI挑战保时捷”事件,可以归为事件营销的范围,但其创意性仍是让人佩服。其实没有多少人关注比赛的胜负,而事件的核心也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这个想法的产生和延续。这件事发生在美国,离我们较远,可能我们没有多少感触,但在大洋彼岸,这件事情却被炒作到了天上,吸引了半个世界的目光。
MINI和Smart的创意营销,是奔驰、宝马这些汽车大亨下独立品牌的运作,而宝马和奔驰本身则延续更大手笔但相对保守的营销策略。真正喜欢创意营销并且致力于此的大公司,还得说到法国标致。
法国人天生的浪漫气质,在法国标致身上体现出来的就是不拘一格、用于创新、创意为先,尤其敢于且善于利用最新的传播手段,比如病毒视频、动漫营销、游戏营销这些新颖的营销方式。
给人印象最深的是4月份标致推出的一个病毒视频《二手奥拓杯具,现实版争车位》。这个视频反应了现实生活中车位难求的境况,有笑点,有意外之处,贴近生活,所以一经推出,在短短几天内就达到了数百万的点击量,使得标致敞篷车成为一时的热点,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病毒视频。
标致尝到了病毒营销的甜头,继续尝试利用网络上各种新媒体形式进行传播。结合世博会的热点,重点宣传标致品牌精神和200年的悠久历史,以此为主题推出了一系列有趣的作品,而且营销方式也不再限于病毒视频,还使用了动漫营销、游戏营销等新兴模式。
《钢铁侠外传:不能不说的秘密》是一个病毒视频,趁《钢铁侠》上映之机,综合了各种流行元素,剪辑成一个有趣的视频,其实是在宣传标致未来车型BB1。这个视频搞笑有趣,也获得了不错的点击量。
动漫营销则是一种新的尝试,目前使用这种营销方式的还不多。标致的作品是《小狮子漫画系列》,借助两个可爱的小狮子,以趣味性故事的手法来介绍标致200年的发展史,寓教于乐,新颖有趣,在SNS、微博、博客等各种网络平台上都进行了传播,影响力不小。这套动漫还具有向线下延伸的能力,比如做成纪念品、画册等形式,可挖掘的空间很大。
游戏营销也是一种新兴的模式,但潜力巨大。标致的作品是两个好玩易玩的小游戏:“连连看”和“找不同”,把标致的历史车型、未来车型都做在了游戏中,使网友在消磨时间的过程中对标致的品牌和产品留下一定的印象。
“小熊电器定位创意小家电市场,实现了差异化的市场竞争,而线上的多品类运作,又契合了电子商务的长尾效应,使其快速成长为创意小家电市场的领导者。”小熊电器总经理李一峰说道。显然,随着中国消费水平的逐步提高,小家电企业的未来成长空间巨大。
小熊电器在线上的平稳运营,得益于其线上分销系统的打造,使其品牌知名度和销量都获得巨大提升。然而,当小熊从线上落地到线下时,其优势仅剩品牌知名度,这有益于其拓展线下市场,但将直面传统营销的新挑战。“小熊电器专门成立了线下渠道运营的团队,就目前而言,其线下布局呈现点状特征,基本覆盖长江以南市场,线上线下的年销售额比例达到6∶4。”李一峰说道。
小家电的标准化特性,使消费者对产品价格很敏感,而线上不同电商平台之间,以及线上线下的价格冲突开始凸显。“一方面建立了严格的价格管控体系,尽量实现线上电商平台之间以及线上线下的价格统一;另一方面,区隔促销产品,以避免平台之间在促销活动期间的冲突。”李一峰说道。
这些措施,弱化了渠道冲突所带来的影响,但物流和售后将为这种模式带来新的挑战。
对于线上品牌而言,其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不可掌控的物流,而这与顾客体验密切相关。尽管小熊电器线上采取了分销和授权模式,物流并不与其产生直接关系,但滞后于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依然严重阻碍了小家电的线上发展和顾客体验。
在线下渠道布局不完善之时,如何应对售后挑战?“目前,小熊电器采取了一种对售后简单化处理的模式,通过第三方物流实现总部售后服务。如已经售出的小熊产品,在短期内出现产品质量问题,消费者通过第三方物流送达小熊电器总部,享受维修或直接换货的服务。这种售后服务模式服务体验差,而且成本高,但如果小家电企业为此实现区域售后维修,其售后成本更高,因为其产品客单价较低。”李一峰说道。
尽管无线营销的整体趋势发展非常迅速,但是在2013年,并没有看到非常好的运用。分析去年金麦奖报名的所有案例,国际品牌在无线端的运用还是非常的保守,大多数依然是以视频为核心,移动只是作为视频传播的渠道之一,真正意义上的无线营销案例屈指可数。反倒是一些网络品牌在无线上的运用获得了不错的业绩。如果将这些案例简单地做一个梳理归类,我们发现2013年呈现了五种无线营销的方向:
1、无线渠道作为整体营销活动传播渠道的一个组成部分,用来扩大活动的传播效果。例如飞利浦的放下手机放响音乐案例,飞利浦利用手机和电脑实现双屏互动,用手机扫二维码就像在手机装上了一个虚拟的一款扬声器(docking),用户可以连接PC端播放喜欢的音乐。这类案例的通常做法是先设置互动小游戏,通过微博尽可能地吸引用户,然后发放优惠券。用户凭优惠券参加商家的主体活动。这种模式下,无线渠道在整个活动中承担先期导入的职责。
2、无线渠道作为独立的活动渠道,但活动形式还是和PC端基本类似。这类案例以韩度衣舍为代表。双11期间,韩都衣舍同步在无线端和PC端设置了相似的促销活动。完整的宣导、预热、大促,甚至促销的商品都是和PC分开的,无线端的促销商品在PC无法优惠购买。
3、无线端作为客户服务的渠道,改造原有的服务体系。这类案例大多数出现在传统品牌。以良品铺子为代表,其在线下实体店铺有100万的注册会员,他们将这批会员都诱导注册到微信账号中,然后相关的促销活动都是在无线平台里完成。
4、利用无线将线上线下结合起来的纵向行为。例如以凌致集团为代表,打通线下线上的消费体系,消费者可以在门店内通过二维码在线上下单。把自己的实体门店的销售和线上销售同步结合起来。
5、利用无线将线上线下结合起来的横向行为。这类多发生在商场或者政府行为,如上海黄浦区的玩购黄埔案例。在黄浦区整合了当地2000家企业的2万多个网点实现现场与App的互动。整个活动大促是以线下活动为驱动的,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接连开展上海购物节、博览会、艺术展、时装周、三星新品首发等活动,而所有的活动中的现场投票、交友、摇一摇促销等活动又是通过无线的形式来实现。
虽然表面上看案例的类型还是挺丰富的,但实际上无线端的运用还处于萌芽阶段。表现在作为主流的国际品牌以及国内一线品牌在无线部分的预算并不充裕,大多仍以尝试为主,无线端在去年的核心方案中并没有成为主流创意的运用平台。另一方面,那些积极进行无线端业务尝试的品牌,其活动形式相对PC来说还是显得比较生硬,没有太多创意成份。从总体的案例数量上来说,无线营销案例的数量也是远远少于PC端。
为什么会导致这种少数人努力,大多数观望的状态?又是什么导致了一大批原来玩得很转的营销人在无线端束手无策?我们可以分析一下无线端和PC端的一些差异。
流量运营路线已经完全不同了,导致创意人员如果还是沿用PC的经验来思考无线活动的话就会产生不适。目前消费者登入无线的入口主要来自于技术驱动的APP以及内容驱动的资讯信息。
首先,这些入口的分布是去中心化的,非常散,登入行为的触发点是来自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能是线下浏览商品时候碰到的一个二维码,又或许是浏览朋友信息时候的各种触发点。这和PC端有很大的差异。因为PC基本是固定在一个地方的,不会和其他生活场景产生重叠。所以,PC端的营销活动基本上都不用考虑消费者的生活场景,而无线端在活动创意的时候则需要把思考范围延伸到用户的生活状态。
其次,PC端的登入页面和登入习惯基本是固定的。通常购物在淘宝,搜索在百度。因此品牌在做活动的时候只要考虑几大平台的特征就可以了。无线端目前还处于应用入口和内容入口的争夺战过程中,平均每个用户安装的APP数量又高达29个,这无疑增加了辨别的难度。
而且,手机更像传统媒体,就是排他性,这和PC端又有了较大区别。因为手机屏幕的大小有限,当用户在阅读信息时,其他信息就很难干扰到他。PC端则不同,一个屏幕可以同时出现其他信息来截流。这也是PC端只需要去拼流量,而无线端会更需要好内容来吸引用户的原因。
核心提示
9月23日下午,特步和格男仕男装“步拘一格,混搭风潮”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厦门观音山运营中心特步大厦举行。特步被誉为中国时尚运动领军品牌,网络原创品牌格男仕则是众多淘品牌的领头羊。这次两大品牌的结盟,将通过两家资源的整合,特步和格男仕男装联合推出“步拘一格,混搭风潮”线上合作专场。此次线上合作第一场专场将在10月10日~15日展开,通过在特步和格男仕男装各个线上平台上推广,进行全网联合营销。
业内人士指出,鞋服在泉州曾是泾渭分明的两大优势产业,为了共同冲刺即将迎来大战的电商市场,两大产业传出联合营销的案例非常罕见。双方此次的网络创意营销,也在微博、微信等微媒体引发业界广泛关注。
联合推出全网线上营销
双方的第一场联合营销试水,选择在国庆后、光棍节前夕,时间点的选择可以说是用心良苦,巧妙地串接了两个年度的重要销售节点。
据悉,活动期间双方将进行超低价闪购、买一送一、男神套餐买立减等多重精彩活动回馈新老顾客。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此次活动,特步、格男仕还集合两家优秀设计师联合设计出精美纪念款潮T作为活动的相关礼品。通过此次活动,特步和格男仕也会趁机推出部分秋冬新品的首发。根据双方的盟书,在活动期间,消费者可在特步天猫店、格男仕男装天猫旗舰店了解活动详情,也可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进入活动专区,还可在9月23日~10月9日参与特步、格男仕男装的微博、微信活动,抢先体验“步拘一格,混搭风潮”。
“此次双方联手是特步第一次与网络原创男装品牌合作,对于特步也是一个新的尝试。”特步电子商务经理肖利华博士对此次合作充满期待。据了解,“步拘一格,混搭风潮”线上合作专区的推出,旨在充分结合中国时尚运动第一品牌特步“非一般”的本愿,将特步的运动风和格男仕的都市休闲风混搭在一起,引领至尚潮流,开创B2C电子商务营销合作新模式,带给消费者全新的感受。
抱团营销形成竞争壁垒
经过几年来的运营,特步体育早已成长为鞋服行业的电子商务领军者。为了凸显对电商市场的重视,2013年特步为网络消费者提供了上千款网络专供款和明星款,打造支撑电商的专属快速供应链;同时与天猫、京东、拍拍、当当等平台进行跨界合作,并寻求更多渠道的深入合作。
格男仕男装作为一个网络原创男装品牌,仅用两年时间就异军突起,实现年销售额过亿,去年达到了1.5亿元,今年有望突破2.3亿元,俨然成为众多淘品牌的行业标杆。与特步线下数千家的庞大终端体系相比,格男仕的优势在于拥有强大的平台资源和上千家优质的网络分销商团队,以及在网络营销、线上供应链打造、对网民消费者的理解方面有着独到而成功的经验。业内人士指出,这些优势在未来将给特步擅长的快速供应链整合提供依据和借鉴。
“随着电商行业慢慢回归商业本质,网络原创品牌若想持续运营,获得更长足的发展,拓展更广阔的营销推广渠道、进行系统的品牌建设是迟早要考虑的问题。”问及此次结盟的缘由时,格男仕男装CEO吴志超透露,去年以来,大批传统大牌强势发力电商市场,给毫无品牌积累、依靠低价抢天下的淘品牌带来巨大冲击。为了寻求突围之路,今年以来格男仕男装做了很多新的尝试,包括下个月即将推出的“时尚通勤”风格的新品牌。
试水跨界创意营销
“淘品牌再不发力,很快就将沦亡。经过团队半年多的努力,最近我们终于完成新的品牌重塑。”吴志超告诉记者,品牌重塑包括重新组建产品研发设计团队、品牌包装策划。在进行品牌风格重塑外,格男仕的这次品牌升级还将在供应链、品牌包装、供销平台等进行一系列调整:在电商平台的营销活动上大力推广新品牌,同时在微信、微博、手机终端上全面包装,并推出卡通形象代言人“格仔”,新版官网也在近日上线。而此次与特步的跨界创意营销,便是重要试水。
互联网三座大山,百度腾讯阿里巴巴,代表了行业最高水准;
坊间有言:技术看百度,产品看腾讯,运营看阿里;
我有幸能加入阿里做运营,最近工作不忙,居然能从加班狗变成准点下班,所以想记录下在这里的感悟,让自己总结出什么是运营,阿里的运营又不同在哪里;
当然最主要的目的还是逼自己撸出自己的思路,做个合格的运营狗,汪!
思考一下,什么是运营?
这几年跳了几次槽,行业从广告创意平台——媒体零售平台——互动电视渠道零售平台,岗位性质是一样的,带创意性质的策划。
再总结一下,我做的事情,其实就是一件事:营造乐趣,创造买点,留下用户。
问题来了,在我理解中,什么是运营?我以上做的事,是否在运营的范畴里呢?
运营的本质是经营,找对人,节约成本,创造价值。
运营的本源是用户,他是谁?要什么?我就给你什么,留下来相爱。
运营不能用宏大壮烈、大开大合这种词来形容,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见微知著更合适。
所以,在我的认知里,运营一直是一个掐细节的工作岗位,细腻敏感抓热点,勤劳快速有创意的女孩子做运营是最适合不过的了(好像把自己黑了?)
然后我来到了阿里。在这里,我对运营有了新的理解。
我在阿里做什么
A、大环境是啥
我所在的事业部,是阿里在O2O上布局的一个从餐饮切入的垂直业务,意图从餐饮行业出发,把“吃”有关的业务全面互联网化;从餐饮切入有好处也有难度,好是因为餐饮是一个用户有刚需和高频的行业;难度是因为这是一个十分复杂,很难被互联网化的传统行业,一家餐厅的选址租房,厨师小工,原料采购,菜品口味都是极难被标准化的,同时还有强大的竞对(x团、x评);
那么我们从哪里切入这个行业呢?餐厅的本质还是饮食的质量和服务的质量,在质量之外,商家最在意的是节约成本、提升效率。
所以数据+工具,是我们的切入点;
所有人都知道,阿里不缺流量,技术上虽然可能不如百度,但怎么说也是三巨头之一必须得服;
流量+工具=数据
工具+数据=营销
数据+营销=用户
很厉害有没有?运营闭环有没有?
没错,这3个公式可以跟商家讲一个完整的精彩的故事,我们这个业务,等于再造一个餐饮淘宝,让商家运用流量、工具、数据,自己在平台上开店做营销,想象空间真是不可限量。
B、我的职责是啥
说到这里要收一收,事业部肩扛集团的战略使命,业务逻辑优秀,那落到执行层面,我作为一个运营有哪些职责呢?
让我做个分析规划先,思路理清楚了才能确定目标和职责。
1.首先分析一下我的客户是谁
我要为业务同事提供支持:
一线同事专业的是BD技巧,谈判能力,线下资源整合,那么对他们来说,如果有我们的商户在整个城市的覆盖率、品类结构怎么样,哪些品类、地段、客单价的商户表现最佳等数据,是如虎添翼的;
我要为商户提供服务:
比如shopping mall里的商户,我可以策划个活动,让他们抱团打天下,共享资源服务消费者;
比如天气热了,我为小龙虾品类的商户策划活动,给予资源,引爆热点;
比如有营销意识的商家,新菜上架需要推广,我为他们提供流量方案。
我要为用户提供服务:
用户有什么理由在我们的App上进行消费?理由有很多,优惠大、找餐厅方便、推荐精准、有有意思的活动......,对用户来说,能获得有利+有趣的信息就够了。
所以...我特么居然是被3P的?
2.然后分析一下我在权限下能做些什么
对伙伴:决策参考+风险预警
我的权限能抓取到流量、商户运营、用户、品类、营销活动效果等数据,能为他们提供决策上的数据支持,风险点的预警。
对商户:资源整合+内容策划
我能策划活动,并申请push、App banner资源,能创作出让他们惊喜的内容,能帮助他们整合营销资源。
对用户:决策参考+节约成本
我能根据数据申请补贴的力度,给他们爱的餐厅策划线上线下的主题活动,对C端进行集中的补贴,给他们带来更大优惠;
能根据需求和热点做内容推荐,给他们决策的参考。
对资源:科学分配+投入产出
能根据数据推算出资源匹配的策略;时间线上资源的分配,ROI上资源产出要达标,对象上是扶持中小商家还是给大商家做爆点。
结论出来了,我在阿里做这些
1.数据运营:
我面对比较重要的数据字段有动销率、用户数、单商家产出、转化率等等等。
每天花30-40分钟处理关键字段,做日报表,每周出一份数据周报,看趋势,看长短板进退步,给业务同事反映现象。
一个月左右思考一下本阶段的数据,和竞对的基础数据对比、和兄弟城市的数据对比,往往能看出一些原因。
数据分析是量化的,客观的,从内到外的,能帮助业务管理者做出更科学的决策。
在数据运营上最大的感受是数据一定要自己采集自己处理,一定会比看现成的报表更有趋势感。
2.内容运营:
做内容的目的是创造编辑组织主题内容,提高App的内容价值,从而增强用户粘度和转化,同时用内容配上资源,在恰当的节点推出,可以最大化内容的作用。
一个产品一定是要有内容来填充的,下面是我负责过或配合过的部分内容。
营销活动:偏信息选择,做过一些主题推荐类、热点推荐类、优惠推荐类、shoppingmall推荐类的活动,“西风响,蟹脚痒,来一发大闸蟹?”“水游城餐厅招牌菜0元领”“啤酒和龙虾”等。
内容推荐:偏专栏,化身为一个编辑,用自己的舌头和耳朵,写出和吃有关的故事,让用户看到他们看不到的背后,如“有故事的人,大厨访谈录”"独一味的鱼生,南京最有情怀推荐"等,这个也是我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认识很多餐厅老板、厨师,听到了很多故事,也了解到一道菜背后他们付出的努力,常常让人感动。
线下活动:在shoppingmall、高校、写字楼做过一些简单玩法,没有玩出花样,也是我认为能玩出很多很多花样的有趣的维度。
异业合作:单打独斗没有出路,整合多方资源玩法才多元,和对方品牌找到一个合作切入点,达到双赢是终极目标,比如成功合作的格瓦拉、王老吉、快的打车等等。
3.资源运营:
营销资源是个很宝贵的东西,在互联网行业有很多烧钱补贴大战,烧的就是营销资源,怎么烧呢?除了业务管理者在战略上会有思考外,运营也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因为我们需要在策略下把资源合理科学的烧掉,所以商户分层+资源匹配策略是一项相当重要的工作。
怎么做?
1)分层
时间分层:资源预算这种东西一定是不够花的,根据数据运营的结论,我会很清楚每个月的自然峰谷节点,根据内容运营的结论,我会很清楚每个月的活动峰谷节点,根据城市的指标压力,资源要有侧重的分配到时间点,要能冲锋的时候冲起来,并且要平稳的度过整个月,这个道理很简单(一开始经常月底找别的城市借预算这种事我会说?)
商户分层:根据商户的线下流水和在我们平台上的流水,消费者的复购率等数据给出一个标准,把商户分层,ABC不同的商户匹配不同的资源;
A类商户适合放放手,因为能教他给他的都已经给过了,他自己已经可以在规则下跳舞(脑补一下淘宝的大卖家);
B类商户是重点扶持对象,因为他们有动力有冲劲,可是方法不足资源不足,用资源引导他们成长(脑补读书时20名上下的同学现在都很牛X有没有?);
C类商户就复杂了,他们基数大,无方法,甚至没有动力,这时候我们的业务同事擅长的就来了,复盘会、培训会,用线下的方式聚集商家,用一个个方案和案例让他们明白思路决定出路,在此基础上,把资源投想他们,帮扶上路!
区域分层:资源向高产出的区域倾斜,比如shoppingmall、热点街区、餐饮消费习惯高的社区。
2)赛马
赛马是阿里内部的一句土话,意思是在同一规则下的资源竞赛,优秀者得。
分层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更了解商户,但资源永远是狼多肉少,所以有一个赛马规则很重要,同一规则下,运用的更好的商户得到资源,进入良性循环。
一般会根据核心指标的排名、增长率排名等数据制定,会权衡发展和健康的比例,激发动力又不要偃苗助长最佳。
看吧,资源运营的依据也是数据,如果没有数据我简直就是个瞎子啊啊啊。
4.还有在以上脉络之外的2点,创意和沟通:
先加2个定语:科学的创意和周密的沟通
1)创意:
创意一定是建立在用户洞察身上的,用户洞察是什么呢?不就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最终的呈现:文案、设计、玩法。
这几点没啥心得,全凭自己的感觉,总结成一句话就是:我给用户看的,不是一个艺术品,因为用户不会花心思是体会我精心设计的玄妙,他们只想在最短的时间里明白“这是什么鬼?关我P事?简单还是麻烦”举个栗子:抽奖不是创意,创意是怎么抽奖。
插播一个思维工具:大名鼎鼎的六顶思考帽,多多拷问自己的创意。
2)沟通:
内部沟通——创意不走调,信息不流失。
外部沟通——在点子上客户永远比我想象的聪明,在执行上客户永远么有我想象的那么聪明。
执行是需要我的控制的!!!不要觉得不合适,我不控制,效果永远达不到我想要的(这话说的很没底气,因为自己做的也不到位哈哈哈)。
臭表脸的放上几张我自己比较喜欢的作品(见最后),高手如云,献丑了。
5.除此以外:
还有物料设计、印刷的跟进,H5的搭建,营销活动后台系统的上下线等人肉工作,不赘述了。
6.写到这里再回头看看
我以前做的是什么:营造乐趣,创造买点,留下用户。
我在阿里做的是什么:数据至上,创造锚点,用好工具,服务客户。
我领悟到什么呢?
想清楚我的客户是谁,也许不只是用户呢?
一切的想法和创意都要有根源,不为了解决问题我费个啥神?
创造锚点而不仅仅是买点,锚点是HTML中超链接的一种,在我这里,意思是我的客户看到我精心设计的锚点,就能像点开超链接一样在自己的脑海里迸发出更多的信息。
全情投入,不投入不足以说困难。
阿里的运营工作,让我理性、目标导向、学会了做减法,这应该就是最大的改变了。
阿里教会我什么
视野:从行业态势、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上,我学会了拔一个高度进行思考,三体中降维攻击轻松毁灭地球,在工作里拔高一个高度看事情往往更清晰。
从业务理解、集团业务群和价值链,我学会多元化看正在做的事情,做的事虽然简单,但也是阿里生态的一部分,和其他板块相辅相成,很伟大。
唯心主义:all in/不放弃/梦想一定要有,万一实现了呢?
全情投入时困难都会找到解决办法,退缩你就输了,相信相信的力量
在营销碎片化的大背景下,有创意、互动性、参与度强的口碑营销,将成为食品企业成功营销推广的必选项!
但很多企业真正做网络口碑时,却常常会变得一筹莫展,甚至最后又掉到网络广告的圈子里面,把口碑营销变成了口碑广告。
总结口碑营销失败的原因,大致可归结为以下几类:
人海战术:质不够,量来凑(一级)
不论是专业的网络口碑传播公司,还是由企业自行组织的口碑营销推广,都易步入另一种误区,认为网上信息越多越好,所以常以全员传播的方式来执行,或请“专业水军”助阵,有的还动用群发软件等辅助工具推广。
但是,这种只注重数量、不重质量的推广,又会面临众多的后遗症。比如,在问答平台大量推广后,却未能及时引导回答,有的提问反而被竞争对手利用,转化成负面回答;再比如,同时在多个平台一字不差的提问或话题,让消费者感知炒作痕迹过重而产生不信赖感;或因过度使用群发软件而被搜索引擎认定为“作弊”,导致官网最后被搜索引擎屏蔽。
因此,在口碑营销的网络推广过程中,不能仅仅只重视发帖量、点击量、关注度等量化指标,更需要关注推广过程中的细节以确保推广质量,两者缺一不可。
孤军突进:推广与配套脱节(一级)
口碑营销是企业整合传播中的一环。有的企业懂得了用策划创意事件等口碑营销的手段,但推广不系统,或未将线上线下相结合,未将口碑营销和传统营销做“配套”,所以,即使有良好的创意,也形不成真正以影响力带动销售力的目的。
比如,某孕妇燕窝品牌策划了“上海徐家汇惊现孕男”活动,用帅男假扮孕妇的雷人造型,游走于上海繁华街市,以突出让男士们体验女性十月怀胎辛苦的用意,策划较成功,并引起媒体关注,但后续推广乏力,未及时动用更多地面资源,将效果最大化,让销售落地。
创意脱靶:忽视目标群心理(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