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素质农民培训实施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成立专门组织,为服务培训提供保障
在县农委的统一领导下,县农广校作为承担办学机构主抓培训工作,确定县农技中心、畜牧技术中心、渔业渔政中心为协办单位。县农广校负责编制培训方案,根据实施方案制订每期培训班的详细教学计划,包括学员名单及人数、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师资、办班时间和地点等内容。培训方案上报县农委审定确认后,与协办单位签订培训协议,明确各自责任,实施分类培训的方式。培训时实施班级管理,配好班主任,建立班委会,引导学员加强相互交流和自我管理,注重资料收集归档。
二、组建“两库一基地”
为解决农广校系统“双师型”教师紧缺和实训基地不完备的问题,学校依托农业部门优势以及作为安徽农业大学函授站的有利条件,着重组建了“两库一基地”。
一是建立由安徽农业大学教授、安徽省农科院专家、原芜湖农校老师、市县农业推广部门农技人员及本县农业战线上土专家组成的导师团队伍,目前有近百人加入,并签订了长期聘用协议,解决了“双师型”教师紧缺难题。
二是建立了种植(含水稻、果蔬、食用菌)、养殖、农机等专业的“教学模块与资料库”(含课件、教学资料、试题),根据南陵县产业特点制定教学计划,组织采购和编写了农业创业指导、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种植实用技术、养殖实用技术、农产品储运与初加工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新型农民素质与礼仪等系列培训教材和讲义,免费发给学员学习。
三是依托南陵大浦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芜湖有贤龟鳖养殖基地、惠民养殖生产合作社、兴农优质稻生产合作社、蓝莓种植基地、金诚蔬菜基地、雨田科技苗木基地等七家农业龙头企业和省市示范农民合作社来建立种植、养殖、果蔬苗木等实训基地。
“两库一基地”的建设,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提供了一流的师资,极大地改善了实训条件,更为下一步开展更广泛的农业科技服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多方联合,分阶段、分类型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
全程培训采取渗入型互动式培训模式,实行集中学习、场景模拟、外出培训、实践考察、研讨交流及跟踪指导服务相结合的培训方式。
一是分类型培训。200名学员分为种植业班、养殖业两个大班,每个大班又分为两个小班。
二是分阶段培训。针对农事农时,每个类型分四个阶段来开展培训。
第一阶段为农民创业能力培训,分激发农民创业激情、选择农民创业项目、提高农民创业能力、编制创业计划书四个模块,参照syb(start your business)创业培训模式进行培训。
第二阶段与高校联合进行先进技术理念及能力提升培训。分两批次,组织学员到安徽农业大学集中学习并到省农业示范园区参观学习,接受先进理念、开阔视野、增加见识、提升能力。
第三阶段是参观学习实践交流,在上两个阶段培训基础上,组织学员到实训基地参观学习,结合自己生产实践学习,有条件时进行跟班见习和顶岗实习。学员在实习考察过程中要针对性地修改完善自己的创业方案。
第四阶段编写创业计划书并开始创业实践。通过集中研讨交流,在创业培训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修改完善自己的创业方案,编写好自身的创业计划书,回家开始创业实践。同时,对全体培训学员上一堂职业道德及新型职业农民所需的科技素养课,努力使他们真正成为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
四、以学历教育与系统性经常性培训相结合创新培育方式
南陵县农广校以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相结合来开展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培养。200名培训学员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45岁以下的免费参加中专职业学历教育,以提高他们的科技素养。
五、强化措施,保障培训成效
一是管理保障。县农广校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定培训目标和推进措施,科学设置培训课程,精心编制培训计划,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各协办单位强化培训管理,并建立包括培训教师、学员、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效果跟踪等内容的培训台帐制。学员培训台帐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身份证号、文化程度、培训专业、培训时间和家庭住址及联系方式。同时,做好对农民培训实施的宣传报道工作。充分利用县里出台的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支持扶持政策,对获得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的农民在土地流转、项目安排、技术服务、科技示范户培养等方面上予以倾斜,充分调动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充分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二是质量保障。为提高培训质量,县农广校会同各协办单位在实训基地创办“田间学校”,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针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建立以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导师团成员为主的导师队伍,结合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及省农技人员包村入户工作,采用“帮扶指导式”的培育模式。在会同各专家组综合研究后,确定培育导师对培育对象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全程培育。针对不同的产业,指导学员选择合理的种养植模式,在生产全程给予指导,尤其在关键环节强化帮扶指导。加强导师团成员管理与考核,实行挂牌服务,向农民发放联系监督卡,全程接受农民的监督,建立一套师资水平考核体系。对受训农民反映不满意的将及时撤换,并进行通报。将农民满意度和跟踪服务作为考核导师团成员工作业绩的主要指标,对导师团成员的补贴要预留20%左右待年终考核通过后支付。
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一、学员遴选
凭借我校十余年对全县各乡镇职业农民的培训、跟综服务所建立起来的、覆盖全县的种养植大户网络,并通过微信、电视字幕广告、户外宣传标语进行广泛宣传。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主要培训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等。培训对象遴选条件:长期稳定从事农业、培训需求和愿望迫切、初中以上文化、年龄不超过60周岁,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成员优先考虑。培训对象遴选遵循立足产业、农民自愿的原则,由县农委按照个人申请、村委推荐、乡镇初审、县农委确定的程序择优确定。2017、2018年已接受培训的职业农民2019年不再安排。摸清对象名单(姓名、性别、生产规模、联系电话)的信息,于培训前20天报县农委科教信息股审核。
二、 理论培训
1.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我校成立了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主要研究解决培训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制定培训计划、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培训专业和课程设置审核、教材落实、经费管理、进展情况汇总上报、监督检查和保证培训质量。 2.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我校领导小组紧紧围绕我县现代农业发展,通过培训前的广泛调研我县粮食种植与经营生产发展现状,确定了工作目标任务,制定了粮食种植专业计划,理论学习与实训和考察比例2:1,分为综合课程、及时制定了专题课程和专修课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考查学习,培训基地生产经营技术实践教学(订单式)与考察交流等五个阶段培训工作方案,为保证培训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3.聘请专业优秀教师,建立师资人才库。现代的新型职业农民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老师队伍,才能完成培训任务。我校根据粮食种植专业产业要求,想方设法聘请素质高、专业理论强、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专业技术骨干、土专家组成讲师团队伍授课。请进了李梅青(省级专家)、徐文娟(省级专家)、沈光斌(省级专家)、陶友武、朱世华、徐进才、孙礼胜等专业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强、深受农民欢迎的专家,建立层次多样、技术齐全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师资团队。老师讲课形象生动,学员们听得津津有味。
4.择合适的教材。选择通俗易懂、实践操作性强的适合农民特点的培训教材,共选购《水稻生产技术》(合肥工业大学)、《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知识》(合肥工业大学)、《农机农艺结合技术》(合肥工业大学)、《农业生态环保》(合肥工业大学)、《现代农业经营》(合肥工业大学)、《农业物联网知识》(合肥工业大学)、《农产品营销》(合肥工业大学)、《农药械科学安全使用知识》(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农业政策法规选编》(合肥工业大学)、《农产品(食品)加工与储藏》(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与管理》(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创业指导知识》(安徽省农业委员会)、《现代农民素质》(安徽省农业委员会)等13本省编教材,人手一套。
5.科学设置教学课程。根据今年我县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目标,围绕粮食种植与销售的生产管理、技术指导、加工销售、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对策等内容设置教学课程。主要采用“学校授课+基地实习”、“外出考察+现场指导”等形式进行培训,体现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共计15天的学习时间进行课程安排,其中:理论学习安排5天,重点讲授养殖、生产管理技术和营销策略(主要是网络营销策略);外出基地考察实训安排10天,涉及望江县农旺农业专业合作社、望江腾龙天翔家庭农场、望江李林农业专业合作社等三家,通过实地参观学习,学员们无论在理论生产上,还是技术支持上都得到前所未有的收获。
6.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按照“一班一案”的要求,培训班基本做到了一班一案开班。开班前对参培的教师先进行任务与目标培训,让教师充分了解他们的“学生”,各培训班采取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注重实训的方式开展教学。课堂有多媒体教学、老师面授、老师答疑、学员交流、有文字、有图片、有专业设施、操作设备,课堂气氛活跃,内容通俗易懂。同时各培训班选举成立了班委会,并每天进行了考勤登记。
7.完善并加强档案管理。我校安排了专职人员进行新型职业农民的档案管理工作,及时对培训所需的材料(文字、图片、影像)进行收集、整理、分类、归档,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生产实训
结合农民生产生活的规律,对现有的教育培训模式进行不断创新。教学场地要选择在特色产业实训基地,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农民实习基地以及培训场所选用问题,而且为其提供了生产实践基地,最大程度上调动了农民自主创业的积极性与热情。让参与培训的农民切身感受到成功创业的欣喜。培训形式要采用“农学结合”分段教育培训模式,根据农时的季节开展培训活动,结合生产实践与理论学习,促进活学活用,做好生产与学习“两促进,两不误”。教学安排要采取理论教学时间选在早晚农闲的时候,增加农民培训的到课率。实践教学的内容应当和生产实际紧密联系。授课方式可以聘请当地农业创业成功人士分享其成功创业的经验,并聘请相关专家讲授理论知识,课堂上教师与学员进行交流式研讨、互动式教学,显著提高教学培训的效果。主要的培训手段与方式包括:(1)参与式培训模式。也就是在生产第一线的农业企业、家庭农场主、专业合作社领头人以及种植大户等,在现场直接参与解答、操作、示范以及讲解等活动的培训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特征有:培训内容和日常生产以及实际工作所需的知识紧密连接,针对性地解决各种问题,可以显著减小实际应用与理论之间的差距,能够实现因材施教。推广运用新工艺以及新技术,对当前实际生产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实现和广大农民直接面对面的操作与交流学习。(2)互动交流式培训模式。在培育的时候加入“跟、论、学、教”等互动交流培训方式。第一,对农民普遍性的认知水平与种植经验教起,使学员可以坐得住、听得懂,减小师生之间的距离感,使学员能够快乐学习;第二,授课内容尽量不要太深奥、晦涩难懂,最大限度结合理论与实际,使学员能够正确面对压力与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调动学员学习的自主性;第三,定期举办课堂讨论活动,使学员能够根据自己所学到的技术和过去积累的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进行谋发展、话打算、说体会以及谈感想,提高学员自主动手能力;第四,完善学员学成归来后整个生产流程的跟踪服务,引导农民正确进行销售、加工以及生产等工作,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效解决了传统培训的内容单一造成学生上课不集中注意力,培训的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的要求等问题。一方面调动了农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端正了学习的态度,提高了学习的效果。(3)小组讨论式培训模式。也就是在培训的过程中,对培训基地的学员进行划分小组。通过开放式、自由言论,充分挖掘每一位农民的智慧与潜能,对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出自己的解决措施与看法,学员通过学习小组进行集中交流,从而能够知道他人的想法,学习他人成功的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从而碰撞出成功的火花。通过讨论、考察以及培训等方式,不断对学业的知识进行更新。
【二】如何开展跟踪服务?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今年我县实施的一项民生工程。为了巩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成果,进一步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后续跟踪指导服务,促使学员积极投身生产,发展壮大产业,确保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健康持续发展,我校抽调各类农技专业技术人员唐桂珍(农艺师)、姚大勇(农艺师)、胡其忠(农艺师)、方清(农艺师)、何东海(助理农艺师)、周根先(农艺师)、刘红洲(助理农艺师)、杨兴(助理农艺师)、龙知中(助理农艺师)、李磊(助理农艺师)、华柏根(助理农艺师)、何淼旺(助理农艺师)、李双节(农艺师)、鲁仕利(农艺师)、李和生(助理农艺师)、郝智华(农艺师)、李忠庆(农艺师)等17人、组成了一支专业跟踪服务队,抢抓秋季农业生产关键时机,到生产一线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后续跟踪服务活动。
在跟踪指导服务工作过程中,根据学员不同产业培训需求,农技人员有计划深入学员家中、田间地头开展"一对一"、"面对面"技术指导服务,了解他们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针对不同产业提出合理化指导建议。同时指导员与学员建立了微信学习交流群,即时解答学员在发展产业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及时解决了那些参加职业培训的农民,在应用新技术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难题,有效保证了新型农民职业培训的效果。
具体措施:1、会议集中指导:组织学员集中回访,并对本年度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进行了小结。 2、田间走访:我校聘请了、陶友武、朱世华、徐进才、孙礼胜等专家对所有学员进行了田间和合作社的个别现场指导,让他们及时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3、电话回访:我校安排专人对所有学员定期进行电话回访,做好回访记录,对参训学员及时进行信息报送和问题解决及技术指导。
【三】如何确保培训符合项目规定?
一、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培育工作任务
根据省、市县印发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施方案,我校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结合望江县农业发展状况,及时制定了我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施方案,确定了工作目标任务,分类型制定了培育计划,按照政府主导,农民自愿,严格标准,动态管理原则,及时制定实施方案,择优遴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有序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二、扎实开展训前摸底,建立培训资源库。
1、为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任务抓好抓落实,我校认真遴选,组建学员库。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宣传单等广泛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目的和意义,深入到乡镇、村、组进行调查摸底,并在自愿申报的前提下,将符合条件的人员信息情况登记注册,建立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共登记入库的人员达230人,然后再从实用人才信息库中将符合条件的人员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学员库中,建立学员档案。在培训时,依据培训内容,有针对性的从实用人才信息库中遴选符合条件的学员,重点遴选有意愿、有需求的农民参训,将有意愿创业或扩大农业产业规模的农业科技示范户、优先纳入培训范畴,从而避免了新学员在注册时登录不上系统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学员重复参加培训的问题。
2、坚持农民自主申报和基层主管部门推荐相结合的原则,确定不同类别培育对象。培育对象年龄一般不超过60周岁,年农业服务收入5万元以上,包括动物防疫员、畜禽繁殖员等。同一培育对象三年内只享受一次同类培训。
3. 进行土洋搭配,组建培育师资库。为保障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我校组建有师资库。为充实师资团队,我们不仅聘请大专院校的专家教授,还将本地有较强生产经营经验和动手能力的 土专家充实到师资队伍中,进入我校师资库的专家教授有24人。在培训过程中,我们根据课程安排,从师资库中选择专家以多种方式进行授课、答疑,从而最大程度的让学员学到更多、更实用的专业知识,提高养殖水平。
三、认真开展培训,打造精品课堂,做好实训。
1、创新培训方式。根据农时季节和学员工学矛盾,采取 分段式,重实训,体验式 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培育对象,开展小班教学,提升农民参训积极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按一班一档分期分段安排课程,分门别类展开培训。培训理论授课时间为30%,实训、见习时间为60%,研讨、交流、考核时间为10%左右。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及时填报实训基地库,确保每个产业、每个岗位有实习基地,每个培育对象能实践、会操作。利用云上智农平台,建立新型职业农民网络课堂。
2、选择通俗易懂,实践操作性强的适合畜牧养殖特点的培训教材,共选购《水稻生产技术》(合肥工业大学)、《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知识》(合肥工业大学)、《农机农艺结合技术》(合肥工业大学)、《农业生态环保》(合肥工业大学)、《现代农业经营》(合肥工业大学)、《农业物联网知识》(合肥工业大学)、《农产品营销》(合肥工业大学)、《农药械科学安全使用知识》(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农业政策法规选编》(合肥工业大学)、《农产品(食品)加工与储藏》(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与管理》(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创业指导知识》(安徽省农业委员会)、《现代农民素质》(安徽省农业委员会)等13本省编教材,人手一套,制作教学课件8个,印发讲义400份 , 印发资料2000余份。
3、为提高教学质量,我们根据培训内容,从师资库中选聘优秀老师,并及时与老师沟通,方便老师有目的地提前备课。在培训时,合理设置课程,不仅要对学员进行专业技能提升培训,更多的是要加强创业理念、经营管理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在培训方式上,除了传统的授课方式以外,还积极推广体验式、案例式教学,学习各地新型职业农民优秀代表、典型案例,并结合自身区域特点和产业特色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
4、有目的性的选好实训基地,做好实训。我校共建有实训基地3个,对学员的学习有非常好的借鉴作用。在观摩时,我们安排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现场讲解,并进行互动交流,以便解决学员提出的种养殖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在实训基地观摩学习,让学员们把课堂所学内容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达到融汇贯通,学为所用,将实训基地好的做法应用到自己的养殖中去。
5、严格考勤管理,每节课点名,严格请销假制度,将考勤计入学员档案,与优秀学员评选,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认定挂钩,确保教学秩序。在培训中,我们进行了交流探讨,让学员有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体验分享交流经验。
四、解疑答惑,搭建远程服务平台
为更好的巩固培育效果,为学员提供一个互动沟通交流的平台,我们建有技术培训QQ群3个、微信群3个,邀请所有师资团队老师及参加培育的学员全部参与其中。通过QQ群、微信群,学员们可以进行价格信息、原料采购、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沟通交流,而且遇到疑难问题,还可以与专家进行远程视频,随时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五、加强培育监管,做好后期跟踪服务
每一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结束后,我们都要针对每期参加培育的学员制定后期跟踪服务方案,印有跟踪服务纪录本,保证每位学员我们每年上门服务2次,同时我们还会不定期的组织老师到学员家中进行回访,发放技术资料,电话回访了解学员实际情况、生产遇到的问题,针对了解的情况制定解决办法。如果遇到需要紧急情况,我们也会邀请老师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及时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学员解决实际问题。
【四】如何规范使用项目资金?
根据望江县新型业农民培训实施方案的精神,规范项目资金使用,使得项目资金全部用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杜绝一切违规操作出现,特制订我校培训项目资金使用的管理办法:
1、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资金全部用于我校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绝不移作他用。
2、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资金主要用于教育培训、教师授课、信息化手段和跟踪服务等全过程免费培育。
一、目标任务
2020年,以全区有培训需求或输转意愿的农村(精准扶贫)劳动力为对象,大力开展各类培训1500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培训70人),其中:职业技能培训1450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培训70人);高素质农民培育50人(任务分解见附件1)。
二、培训类别
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创业培训、劳务品牌培训、“两后生”职业技能学历教育培训和高素质农民培育。
三、工作职责
农村(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在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指导下开展工作,具体由区人社局牵头,区扶贫办、区教育局、区财政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商务局、团区委、区妇联配合共同组织实施。
(一)区人社局会同区扶贫办、区商务局负责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创业培训、劳务品牌培训、“两后生”职业技能学历教育培训,同时区扶贫办负责向相关部门提供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础数据。
(二)区农业农村局负责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
(三)区财政局按照“用途不变、渠道不乱、各负其责、各计其功”的原则,根据各业务部门资金性质、用途、管理办法等,负责做好培训资金的分配、调度、拨付及评价资金使用绩效。
(四)区教育局、团区委、区妇联及各乡镇做好本领域服务对象参加农村(精准扶贫)劳动力技能培训宣传动员工作。
(五)各职业培训机构、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及企业,负责开展具体培训工作。
三、工作要求
(一)按需选择培训单位。各业务主管部门从基础设施、师资配置、实训场地等方面确定相应的条件,通过自主选择或采用招投标方式确定具有合法资质的培训机构、职业院校开展培训工作,若本地培训机构资源不足、能力弱的,可在全省范围内择优选定,并将确定的培训机构、职业院校名单报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二)科学制定培训计划。各业务主管部门应结合市场需求及农村(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意愿,优化培训课程内容设置,增强培训的针对性,重点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餐饮服务业培训及创业培训等,其中就业技能培训课程要突出操作规程,农业培训课程要突出实用技术,同时将安全知识、职业道德、法律意识、禁毒知识等一并纳入培训内容。
(三)强化培训监管力度。各业务主管部门开展培训前要严格审核教学计划、大纲和教师资质等资料;培训期间通过影像资料采集、随机抽查等方式,督促培训计划落实;培训结束后,及时了解参训人员满意度、掌握培训内容等情况,并严格核查验收培训资料。若发现弄虚作假、农村(精准扶贫)劳动力“被培训”或培训“缩水”等问题,对培训具体实施单位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视情况给予追回培训补贴、限期整改、吊销办学资格的处理。
(四)积极落实凭“券”结算。为更好保障农村(精准扶贫)劳动力自主选择培训项目、培训机构、职业院校的权利,各业务主管部门推行“培训券”式培训服务,农村(精准扶贫)劳动力在自愿选择完成培训后交付“培训券”,培训机构、职业院校凭“券”结算。培训券使用详见《区农村劳动力“培训券”使用管理办法》。
区人社局、区扶贫办、区商务局培训券编码暂定为“2000001-2001450”,如编码不足另行分配。区农业农村局培训券编码为“2001451-2001500”。
根据县委统一部署,我镇作为全县党员大培训的试点镇,今天党员大培训工作圆满结束。参加这次培训的基层党支部共有x个,党员x名,其中农村党支部x个,农村党员x名。这次党员大培训是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什么、学什么”的原则,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题,以提高农村党员素质为切入口,切实提高农村党员掌握科学种养能力,提高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双带”能力,为重塑农村党员形象和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此次培训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现将培训情况总结如下:
一、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确保大培训活动有效开展
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确保领导力量到位。为使党员大培训工作有效推进,镇党委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党员大培训活动领导小组,同时制定和完善了具体的工作意见和实施方案,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有效机制。
二、因地适宜、分期分批,确保大培训活动取得实效
根据各村发展经济、种、养等不同,以抓好农村党员和骨干农民培训为切入点,分期分批分层次抓好培训工作。
一是组织村“两委”负责人、党员学习等会议精神。有效地提高了农村党员的政策理论素养和政治思想教育,提高了党员意识和党性观念。
二是围绕主导产业进行实用技术培训。以我镇大棚瓜菜、果树种植、奶牛养殖、黄烟等支柱产业为主导、以涉农部门为主干,分别聘请农业局、林业局、畜牧局、烟草公司等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同时将课堂培训与实践辅导有机结合,语言、教材简单易懂,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使广大农村党员接受了实用技术的教育培训,增强了致富能力和带富能力。
三是加强对农村党员的法制知识培训。针对法制意识淡薄,学法用法行为不自觉,造成农村党员时有违法行为发生的情况,镇党委聘请了国土资源局专家,结合我镇实际,针对土地管理、使用、承包等法律法规进行了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农村党员的法律意识。
三、活动效果
(一)通过这次党员集中培训使广大农村党员接受了政治思想和实用技术的教育培训。提高了党员意识和党性观念,增强了农村党员的“双带”能力;深化了我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农村党员素质的提高,增强我镇农村基层组织的功能和活力。
(二)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通过党员大培训,党员科学种养能力明显增强。农民致富路子越走越宽阔,农民党员比进步,比致富的激情更加高昂。
一、制定实施方案,确立目标任务
围绕我县玉米、蔬菜、奶牛、林草等主导产业,我们确定培训的重点为优质农作物标准化种植、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重大病虫害防治等三项技术,普及推广科学施肥、节水灌溉、奶牛科学养殖、经济林栽培、牧草种植、农产品加工等六项实用常规技术。
1、三项重点技术培训课题
①优质农作物标准化栽培:玉米、马铃薯、架豆、青椒、胡萝卜的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
②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土壤、水质、大气的环境质量标准,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病虫害防治、农药使用,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施肥技术,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管理、销售及质量监测。
③重大病虫害防治:叶斑病、病毒病,蝗虫、草地螟、红蜘蛛以及其它对农作物危害大的等病虫害防治。
2、六项常规实用技术培训
①科学施肥:平衡施肥,推广生物肥、复合肥,增施有机肥,调节氮磷钾比例,科学施用新型肥料。
②节水灌溉:管灌、喷灌、滴灌等节水模式
③奶牛科学养殖及疫病防治:奶牛养殖和管理,奶牛疫病防治,奶牛胚胎移植技术,禽流感防治技术,牲畜口蹄疫防治技术,猪病综合性防疫措施,提高肉牛、肉羊、肉鸡高效增值技术。
④经济林栽培:大接李栽培技术
⑤牧草种植:重点推广沙打旺、紫花苜蓿等耐盐碱作物。
⑥农副产品加工:蔬菜的脱水、液汁、浓缩,肉乳产品加工,小杂粮包装加工。
二、广泛发动群众,精心组织实施
我们在总结前几年农业科技培训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当前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和农民群众的科技现状,广泛发动群众,精心组织实施,拓宽培训领域,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首先,我们确定参加培训的新型农民主要两类,一类是
45岁以下的青壮年农民、回乡知识青年,要求基本掌握所从事产业的新技术或学到一至两门新技术。二是村科技示范户、种养大户,要求他们掌握所从事产业的新技术,懂经营、善管理。
培训的形式主要有以有以下三方面:
1、开展科技下乡活动。组织农口有关部门的人员包乡镇,我局与各乡镇密切配合采取办培训班、现场示范、技物结合等形式的开展培训活动。同时,培训采取“农民点菜、专家办灶“的方式,了解群众需要什么,生产中难题是什么,有针对性地讲授解答疑难问题,群众想听、爱听、听懂,深受大家的欢迎,在南泉乡技术人员为群众讲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气氛异常热烈,从上午8时一直讲到中午2时,群众还恋恋不舍。在大临河乡,果树站人员深入果园地头,手把手传授栽培技术,示范剪枝嫁接,现场讲解,群众一学就懂。
2、加强与各级农业、科技部门、农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合作与交流,引进新技术、新成果、新经验,利用信息网络引进技术、信息,利用新闻媒体开办专题技术讲座、专版、专栏,各乡镇村利用版报、广播、印发资料开展科技教育。我局以及义井乡、臧寨乡、杏寨乡、南河种镇、金城镇邀请国家、省、市农业科技部门的专家、教授开展巡回讲课、面授和咨询活动。
3、改变培训方式,采取以会代训、参观考察、典型引路、结对子帮助、骨干带动等方式,在活动中引深教育。
开办农业作物新品种展示会,现场向农民群众讲解品种的特性和栽培技术,扩大优种覆盖面积。举办了种子管理人员和种子经营户培训班,请市县种子管理和技术人员传授种子管理、繁育技术,法律、法规。
以县集中培训2次。培训对象为农口干部职工,各乡(镇)分管农业的党政副职、农牧技术人员;重点村示范户、种养大户和经纪人代表,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和蔬菜市场负责人,并把价值10余万元的科技书籍、光盘、资料送给他们。
其次是以乡村组织培训乡村两级干部和村技术员、科技示范户;以村培训中青年农民。
三、加强组织领导,基础工作抓好
1、为加强对农业培训的组织领导,实行“行政部门监管,首席专家负责,培训单位承办,任务落实到人”的运作机制。成立了农业科技培训领导组,由副县长赵兴仲任组长,农牧局局长赵充国任副组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畜牧中心、农机中心、农牧局各站领导任成员。农牧局负责协调、监督和检查工作。各部门明确职责,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抓好培训工作,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负责优质农作物标准化栽培和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方面培训;植保站负责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面培训;畜牧中心负责畜牧方面的培训;土肥站负责科学施肥的培训,果树站负责经济林方面的培训。
一、提升工会干部素质,充分发挥工会职能作用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工会干部队伍。在认真学习贯彻全总关于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同时,我市总工会按照“抓基础、促建会,提素质、上水平”的工作思路,从加强和改进工会自身建设出发,认真的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分析和把握工会自身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继续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工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不断提高了工会自身建设科学化水平。年初,我们就在年度的工作目标中明确了各部门、各级工会组织的工作职责和目标,把全面履行工会各项社会职能、加强和改进工会自身建设,履行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作为对每一名工会干部考核的主要内容。市总机关干部都建立了自己的工作联系点,结合“大走访”深入基层单位,及时了解和掌握职工队伍结构的变化情况,切实解决工作作风、能力素质等方面的问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六月份,我们组织了680名工会干部参加的工会干部培训班。拓宽了工作思路,增长了业务知识,提升了工会干部的能力和水平。
二、认真开展劳动竞赛活动,推进企业发展创新
1、强化措施,深入开展“争创”活动
我们制定了市“学、争、创、做”劳动竞赛活动方案。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劳动竞赛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市“学、争、创、做”活动的统一指导协调。同时召开了会议,要求各级企业都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并指定专人负责。使活动有组织、有安排、有措施、有落实,从而确保了劳动竞赛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2、创新活动方式,推动活动深入开展
在开展职工劳动竞赛活动中,做到了“四个结合”,即“学、争、创、做”活动与舆论宣传相结合、与提升职工综合素质相结合、与企业创新发展相结合、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一是不断加大在媒体上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舆论宣传阵地作用,利用板报、信息、座谈会、培训班等形式广泛宣传开展此项活动的重大现实意义,让企业职工真正了解活动的重要意义,从而促进企业发展进步。二是提升职工综合素质相结合。我们以开展“读书”活动为切入点,努力打造职工自学成才的平台。市总工会通过组织各级岗位学习、集中培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全员学习模式广泛开展了学政治、学技术、学业务、学文化为内容的“四学”活动,提高了职工的劳动技能。今年前六个月,我们在全市企业组织了各种培训达__x多人次,参加各种劳动竞赛的职>,!卫生系统利用护士节举办了护理大赛,既提高了职工的职业技能,又提高了服务质量。协助劳动就业局开展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知识培训,使职工的劳动技能有了明显提高,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率、困难职工脱贫率、致富率逐年稳步上升。同时也为企业发展增添了后劲,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住了脚跟。三是与企业创新发展相结合。我们紧紧围绕振兴县域经济这个主题,组织企业职工开展了“安康杯”竞赛、“我为企业做贡献”、“合理化建议”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建华公司召开了合理化建议表彰大会,一等奖是奔腾小轿车。开展了建筑施工工地、汽车维修、电力抢修等工种项目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全市参加活动达7800余名职工。供电公司在活动中,组织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确定了16个技改项目。针对市区电压不稳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技术难题攻关,电压达到了规定标准,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在安全月活动中,我们在市政府广场上举办了“安全警钟长鸣,杜绝事故发生”为主题的万人签名活动。活动的当天出动宣传车120台,制做宣传板121块,条幅138条,发放宣传单23000张。四是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举办了广场电影周晚会,“五一”节期间,举办了“职工拔河比赛”,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增强基层工会组织活力,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营造团结拼搏、奋发向上的社会氛围。
三、“大走访”活动的深入开展,促进了党群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和谐。
春节期间,全市各级工会干部在大走访活动中以帮扶困难职工为重点,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据 统计,全市参与走访的工会干部1200人,走访企业____家,走访困难职工____x人,帮助解决实际问题__x个,办好事实事__x件。市总工会走访慰问了食品公司的5名困难职工,每人送去慰问金500元。市帮扶中心全体员工自发组织,从家中拿米、面、油、肉慰问了困难职工__和一线环卫单亲女职工。通过深入到基层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零距离地了解职工群众所想、所需、所求,真正做到工作在基层开展,矛盾在基层化解,实事在基层办理,干部形象在基层树立。
在四、五月份的走访活动中,我们把帮助中小企业解决生产经营方面的实际问题、理顺企业劳动关系、实施集体合同与工资集体协制度、解决困难职工和困难农民工在工作中的困难为主要走访的内容。我们在走访中为一线环卫工人送去了__x工作服和雨衣,解决了环卫工人雨天一脚湿的问题。在端午节来临前夕,我们组织市工会的干部,为市建筑总公司工地给农民工兄弟送去了两头肥猪,让农民工兄弟在工地上好能过上一个温馨、快乐的节日。
松江米业是一个新建的有机米生产基地。在大走访中工会干部蹲点包干,帮助跑征地、用电、工商的手续,联系政府有关部门给予了政策方面的支持,使公司在一个半月的时间里就生产运营,真正的为企业解决了实际问题。
通过“春风行动”,我们与市劳动就业局共同努力,共开发就业岗位__x个;城镇新增就业人员__人;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__x人;征集创业项目x个,其中推介创业成功项目x个;失业人员技能就业培训__x人,扶持创业带头人x人;开展职业介绍__x人次。
四、推进“两个普遍”工作,认真抓好非公企业建会工作
按照省总、市总工会关于落实“两个普遍”工作的要求,我们及时把握工作的重点,制定并下发《总工会关于进一步推动落实“两个普遍”工作的实施方案》、《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指导意见》等文件,积极督促全市各类企事业单位,特别是非公企业建立工会和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着力解决维护职工权益及职工反映的工资水平、福利津贴等突出问题,逐步建立和完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为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1、非公企业建会工作扎实推进
从去年开始,我们就把在非公企业建会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强力推进。加大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的力度,切实推进“劳动合同、集体合同二年行动计划”的落实,提高了“两个合同”的签订率和履约率。全市企事业单位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签订率分别达到__%和__%以上,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达到__%。截至6月末全市已建立工会____组织个,其中国企__x个,机关事业单位工会__x个,非公企业工会__x个。工会会员____人,其中国有企业会员____人,非公企业会员____人。今年共签订以区域性合同为主的工资专项集体合同。其中区域性合同__份,独立合同__x份(末含跨年度集体合同__份),共覆盖企业__x家;覆盖职工__x人,占职工总数的__x%。全市已基本形成了企业单独协商为主、区域性协商为辅的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良好发展态势。
2、落实责任制,加强对基层工会工作的指导。一是明确工作责任,实行分工负责制。制定并下发《德惠市总工会关于在非公企业建立工会组织的实施方案》和《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指导意见》。市机关与各职业化主席实行了分片包干的责任制,做到人人有任务、有责任。同时实行“一票否决”,完不成工作任务,取消当年各类评先选优资格。二是提高认识,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我们采取了印发《农民工维权百问》、电视台新闻报道、召开各类人员会议、举办培训班等各种形式,向企业干部职工广泛宣传“两个普遍”的重要意义,也使大家认识到增加工资、提高福利要兼顾企业和职工双方的利益。同时,积极组织基层工会干部参加市总工会组织的相关培训,建立和发展一支高素质的工资集体协商职工代表和指导员队伍,通过集中培训、交流经验、典型示范等措施,使其掌握相关政策法规和企业经营管理知识,了解协商的原则、方法、程序和技巧,提高了协商水平。
三是大力推进非公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设。在工作中我们做好“四个坚持”。即:坚持对所有的企业建会都实行实名登记;坚持所有企业都推行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坚持把企业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作为平等协商、集体合同的重点;坚持把推行集体合同制度与推行劳动合同制度有机衔接起来。创新工作模式,对不同的企业实行分类指导,不断推进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工作的新方式。
下半年工作安排
一、非公企业联合工会的组建工作。筹备组建成立宾馆业行业联合工会、酒类行业联合工会、税法协会工会联合会。同时做好工业集中区及农村乡镇联合工会的组建工作。
二、继续深入开展好“职工劳动竞赛”系列活动。要结合“安康杯”竞赛、“十佳岗位能手争创活动”、“合理化化建议”等活动。通过组织岗位学习、集中培训,提高职工的劳动技能。
三、做好市劳动模范的评选工作。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自下而上,逐级上报,择优推荐。要坚持面向基层,面向工作一线。
四、认真抓好非公企业的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下半年要以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为抓手,通过组建非公企业的联合工会,完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到年底全市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企业要达到已建工会企业数的__%以上。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转岗培训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增加农民收入最直接的途径之一。国家“十一五”规划也指出,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增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当前,各地政府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如何强化农村劳动力转岗培训,提高劳务输出质量,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问题。
一、加强农村劳动力转岗培训的必要性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并且人均耕地少,人地关系高度紧张。在这基本国情的制约下,靠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加劳动产出,不能成为长期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根本办法。况且随着我国农业市场化步伐加快,农产品价格逐步与国际接轨,广大农民依靠第一产业来实现农民增收的途径越来越难。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劳务输出,积极稳妥地让农村富裕劳动力转岗,让农民在耕地以外寻找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是农民增收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就现实情况来看,农民外出务工已经成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支撑点。然而,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转岗技能普遍缺乏。这些情况既制约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和速度,也制约了转岗层次的提高。特别是现在,东部发达地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对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和技能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搞好农村劳动力转岗技能培训是现阶段促进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镇转移、实现农民增收的战略举措。
二、农村劳动力转岗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城乡拥有比较多的培训资源,这些培训资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的应用性技术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但这些培训资源在农民转岗技能培训方面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譬如,目前绝大多数培训学校设在县城和设区市,远离农村。学校专业设置脱离实际。教学专业设施不全,影响培训效果。教师队伍教学水平不高,动手能力差。农民学习费用偏高等。在政府层面上的问题,主要有:农村劳动力转岗培训缺乏必要的投入,培训质量难保证。农村劳动力转岗技能培训缺乏统一规划,管理较混乱。农村劳动力转岗技能培训机制不活,针对性不强。农村劳动力转岗培训与就业脱节,供需失衡等。
三、农村劳动力转岗培训的对策和建议
第一,政府部门要转变观念,把农村劳动力转岗培训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坚持“以提高农民就业能力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重点,稳步提高农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素质”的培训工作方针,制定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法规和政策、实施方案,明确农民转岗技能培训的地位、目标、任务、运作机制等。这是搞好农村劳动力转岗技能培训的基础。同时,政府还应对农村劳动力转岗培训加大资金投入, 落实、保证配套资金到位,同时动员社会各界支持农村劳动力转岗培训工作。积极出台政策降低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就业服务等方面的费用,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
第二,以舆论为先导,构建农村劳动力转岗培训的宣传网络。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利用县电视台、“农村专线”栏目对农村劳动力转岗培训工作进行宣传报道,积极挖掘农村劳动力转岗培训的先进经验、典型事例,特别是农村劳动力通过转岗培训后就业发家致富的事例,以事实教育广大农民,提高农村劳动力转岗培训的意识。各地各部门在利用各类会议进行宣传外,还要以定期培训信息、上门宣传教育等形式和群众开展面对面的宣传。
第三,摸清当地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培训。做好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就业工作,要以乡镇为基础,在摸清真实情况的基础上根据需求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在培训过程中还需对不同年龄段的农民,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可分为学历教育、准学历职业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等,使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和常规培训相结合。如,对45岁以上的“老农民”,他们经过数十年的劳作和传统农艺的学习,已比较熟练地掌握了种植、养殖技术,农业部门及时为他们提供市场信息,再辅以特种、特养方面的技术培训,他们就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对35岁以下的青壮年农民,这部分人大多没有种田技术,外出打工缺少一技之长,农村劳动力转岗培训中就必须为他们外出务工进行岗前技能培训。
第四,要整合培训资源优势,积极建立农村劳动力转岗培训基地。农村劳动力转岗培训基地要有必备的实验实习基地设施。同时注重更新教学培训内容,健全师资队伍,拓宽培训工种。培训基地建设中要注重质量,突出专业特色,努力创建品牌。使农村劳动力在培训基地接受转岗培训后,既学到理论知识,又具备较高的动手能力。让农村劳动力能够学得好、用得上、输得出。要按培训劳务人员业务技能不同,主攻1个~2个优势专业,初步形成特色专业。注意加强培训人员综合素质,按照“先培训后就业”的要求以及“合格一个、输送一个”的原则,切实把好培训人员的政治关、技术关、文化关。
一、我国劳动力短缺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数量庞大的廉价劳动力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但是近几年我国劳动力短缺现象变得十分突出。据初步预测,一线工人工资在三四年内会继续以每年20%~30%的速度上涨。而实际上我国目前还没有进入劳动力绝对短缺的时代,只是流向发生了变化。2005年,70.3%的劳动力分布在沿海地区,中部与西部各占14.4%及15.0%。2009年以来,随着承接东南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中、西部出现许多新的就业机会,吸引了我国劳动力总数的17.0%至20.3%,而留在东部打工的劳动力占比则减少至62.5%。
据联合国测算,中国劳动力将于2017年进入负增长。加上内需的迅速扩大,服务业的加速发展,以及城镇化步伐的加快,预计中国的劳动力将于2014年左右出现实质性短缺状况。至2017年,劳动力需求将达到8.37亿人,可供应为8.19亿人,就业市场净短缺将达到1760万人。
二、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概述
刘易斯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二元经济”理论,劳工市场由城市劳工市场和农村劳工市场构成。前者根据订单、利润决定雇人数量,生产效率较高,工资也较高;后者则是很多人都耕种同一块地,生产率低、收入低,没有失业,只有就业不足。经济起飞时,城市劳工市场吸引农村劳动力,由于两个市场间人员的流动,城市可以在不提高工资的情况下,大量增加人力资源,增长由此得以加速。当农村劳动力被耗尽后,城市劳工市场需要大幅增加工资才能请到新的工人,这个时点被称为刘易斯拐点。刘易斯拐点的显现,往往是所谓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一个前兆。如图1所示,横轴表示劳动力供给,纵轴表示工资水平。工资水平长期保持不变劳动力过剩,随着AD1右移至 AD3到了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即刘易斯拐点。
三、后人口红利时代对开展职业教育的挑战与机遇
劳动力短缺一方面造成了薪酬水平的提高,而薪酬水平的提高反过来又要求劳动力具有更高的素质和更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并且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另一方面,大量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级劳动力因为和企业实际脱节而无法获得理想工作的机会。人口红利的消失意味着一个旧的劳动力时代的结束――由低廉(技能低、综合素质低)的劳动力支撑的中国式经济奇迹的结束和一个新的劳动力时代的到来――依靠技术进步和高素质人力资本。同样,将目前如此多的初级劳动力尽可能多地转化为中高级劳动力,使其拥有真正的谋生和发展的技能,中国的职业技术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更是责无旁贷。在此意义上,刘易斯拐点对于职业教育是挑战,也是一个很好的机遇:一是政府和企业必然会增加投入去发展地方的职业教育,因为职业教育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地方经济的发展。二是职业教育需要扩大规模,新时代对于劳动者的素质要求提高,每个从业者要不断的接受职业教育。三是经济的转型对于劳动者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才的质量是企业竞争力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提高人才质量需要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四是高科技时代,新知识和新技术不断涌现,职业教育需要和产业实际相结合,这种密切跟踪全球新技术新趋势的培训需要由职业教育来完成。
四、后人口红利时代高职教育的主要对象――新生代农民工
在后人口红利时代,农民工群体正在或已经实现了大规模的代际替换,这就是冠以“三高一低”(即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特征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崛起。与父兄相比,他们在农民情结、成长经历、成长环境、打工目的、工作态度、价值追求、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尽管他们仍然是低端市场主要的劳动力提供者。使其从提供简单劳动为主向具备技能高、素质好的现代产业大军转变,尽快成为中国特色工业化、城镇化的合格的生力军,简单的技能培训难担重任,中职教育也难以胜任,本科教育偏重理论,惟有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并重的高职教育方能担此大任。新生代农民工的必然归宿是市民化,这也是中国特色工业化、城镇化的必由之路。
五、后人口红利时代高职教育改革目标――培训教育、学历教育和引导教育
新生代农民工实现从农民角色向市民角色的全面转型,最有效途径是接受良好的教育,培训教育应该是高职教育的“重头戏”,但这种培训与企业、社会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培训不同:除适岗性的、短期的生存式培训之外,更着眼于中长期的发展式培训,即注重素质能力提高和培训效果运用的“能力本位”的现代培训。为此,应通过科学、合理的培训流程设计,构建全方位、动态性、个性化的培训需求分析模式,并由此制定分类、分层实施方案。要通过问卷调查、定期到新生代农民工聚集的企业和社区调研,遴选具有代表性的班次和培训学员展开个案调查等方式,重点了解和关注他们在认知能力、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和利益诉求等方面的特殊需求,及时了解他们所在企业和行业的培训需求状况,进行过程性的培训需求信息的调控和前瞻性的培训需求信息的预判,从而建立“培训前―培训中―培训后”的有效衔接机制和动态监控机制;要充分考虑他们在技能水平、工作性质、文化程度、年龄层次和就业心理等方面的差异性,分别实施外出就业技能培训、技能提升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创业培训和农村劳动者就地就近转移培训。
一、指导思想
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为目标,以人本服务为核心,按照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要求,在原有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基础上,统一机构名称、工作人员配备标准和经费来源,科学确定平台服务功能,合理制定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健全完善信息网络,全面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规范、便捷、高效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公益性质,注重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和均等化;坚持政府主办与购买服务相结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参与公共服务;坚持统筹规划,整合现有公共服务资源,健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和网络;坚持属地管理,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三、建设目标
力争“十二五”期间全面建成容就业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社会保障、劳动关系、调解仲裁和劳动监察等服务项目于一体,覆盖全区所有镇街和社区、行政村(农村社区)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积极推进基层公共服务场所设施设备标准化、人员队伍专业化、管理服务规范化。同时,以全面实施社会保障“一卡通”为标志,努力实现基层公共服务信息化和网络化,城乡居民和用人单位能够就近享受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
四、主要任务
(一)规范基层公共服务平台机构设置、人员和经费来源。
1.加快区级服务平台整合。按照“整合资源、置换资产、集中服务、方便群众”的基本原则,尽快建设完成集就业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社会保障、劳动关系、调解仲裁和劳动监察等服务于一体的区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
2.镇街公共服务平台统一名称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属公共服务性质,接受同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同时接受区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业务指导。社区、行政村(农村社区)平台统一名称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站,由所在镇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管理和监督,居委会、村委会给予积极支持。
3.镇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工作人员原则上按每6000名服务对象配备1人的标准配备。社区、行政村(农村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站,人口数在1000人以上的,工作人员原则上按每800名服务对象配备1人;人口在1000人以下的,工作人员一般配备1人。基层平台所需工作人员,可由镇街、社区从现有或者镇街机构改革、撤并富余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调剂使用,也可由区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或镇街通过公益性岗位等渠道面向社会聘用。原从事就业、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镇街、社区、行政村工作人员,经考评合格者,优先聘用。
4.镇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作为基本民生机构,按照现行财政体制和实际情况,正常经费纳入区、镇街财政预算。社区、行政村(农村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其正常经费(含补贴)由区、镇街两级财政共同解决。
(二)明确基层公共服务平台职能。
1.镇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根据《关于印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规划的通知》(人社发〔〕38号)要求,严格履行就业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社会保障、劳动关系、调解仲裁、劳动监察以及其他任务职能。
2.社区、行政村(农村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站,根据《关于印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规划的通知》(人社发〔〕38号)要求,严格履行就业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社会保障、劳动关系协调以及其他任务职能。
3.有条件的基层平台,在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允许范围内,可承担其他公共服务职能。
(三)提高基层公共服务平台服务场所、设施设备标准化建设水平。综合考虑经济发展、人口数量、地方财政收入、地理交通、服务半径及服务内容等因素,适当考虑未来发展需要,从工作场所和设施设备等方面分别提出相应建设标准:
1.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以上。
2.镇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120—200㎡固定的工作服务场所,20㎡以上档案室,配备2㎡以上信息屏幕,3台以上计算机、社保卡读卡器、二代身份证读卡器、条形码扫描枪,必要的传真机、打印机、指纹识别设备、档案柜、网络设备和网络服务等。
3.社区、行政村(农村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站:有50㎡以上固定的工作服务场所,配备计算机、社保卡读卡器、二代身份证读卡器、条形码扫描枪、扫描仪、打印机、档案柜、网络设备和网络服务等。
4.镇街、社区(行政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站)工作服务场所主要包括服务大厅、档案室、工作人员办公室和必要的辅助用房等,其中服务大厅面积不少于服务场所总面积的60%。
5.镇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根据工作需要和实际情况,设置失业人员管理、就业援助、职业介绍与职业指导等服务窗口和就业信息区。
(四)加强信息网络建设。
1.将基层公共服务平台信息化建设纳入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工作总体安排,按照完善功能、规范流程、强化服务、高效管理的要求,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2.确保实现基层平台与省、市、区三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机构业务实时联网,业务协同处理。有条件的镇街、社区和行政村通过专线与市信息中心连接;暂不具备条件的通过VPN方式与市信息中心联接。
3.建立集中式数据库,统一管理各类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公共服务信息,实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内各业务间信息共享,确保“一点登陆,全市查询”。
(五)加强队伍建设。
1.选聘高素质人员优化服务队伍结构。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指导镇街严把工作人员选聘关,合理配置工作人员。镇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新聘用人员,应具备大专以上学历。鼓励借助实施“一村(居)一名大学生”等基层就业和服务计划项目,选拔一批高素质大学生到基层平台工作,优化服务队伍结构,提高基层平台工作人员整体水平。
2.对基层平台工作人员普遍开展业务和技能培训。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不定期地组织基层平台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切实提高基层平台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操作技能和服务水平,努力实现一岗多责、一专多能。推行持证上岗制度,力争“十二五”末基层平台工作人员全部具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资质。
3.注重绩效考核。加强队伍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创建优质服务窗口等活动,规范工作人员的服务行为,增强服务意识。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对工作成效突出、积极开发新的服务项目和手段的优秀人员,适当给予奖励。对连续两年考核不称职的人员应予辞退。
(六)加强制度建设。
1.健全服务制度。建立健全培训学习、岗位职责、基础台帐、服务项目公示、工作“AB角”、首问负责、服务承诺、限时办结、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安全防范、财务管理和工作人员服务质量评价监督等制度,不断提高基层平台服务制度建设水平。
2.规范服务流程。根据上级有关规程,本着“便民、高效、科学、规范”的原则,对基层平台开展的各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工作,逐一制定并实施全区统一的服务流程。
3.统一服务标准。实行柜台服务制,对每个工作人员的仪容仪表、服务用语、服务行为、业务受理、办结时限、操作规程等作出详细明确的规定。
五、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编制阶段。根据《关于印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规划的通知》(人社发〔〕38号)要求,制定出台我区加强基层服务(就业)平台建设实施方案,经批复后组织实施。
第二阶段,项目建设实施阶段。全面启动实施基层服务平台基础设施、信息化、工作队伍建设,全区所有镇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要在底前全部建设到位,达到省级建设标准;社区(行政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站的建设,要确保底前全面建设完成。基层服务平台设施基本达到建设标准,信息网络实现市、区、镇街、社区(行政村)四级联网。工作人员队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镇街、社区服务平台全部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劳动关系协调、劳动争议协调和劳动保障监察等服务工作全面展开。
第三阶段,项目建设验收阶段。项目基本建设完成后,区相关单位组成项目建设验收领导小组,对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基本建设情况进行初步验收;经区级验收通过后,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出验收申请,报请市级验收;同时,做好省检查组验收准备工作。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基层平台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措施,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总体规划,在规划编制、机构人员、基础建设和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区里成立由区政府分管区长任组长,区编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改、财政等部门以及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整个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科),具体负责组织开展基层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实施和考评工作。各镇街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群策群力,共同做好建设工作。区编办主要负责镇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确定,要将其纳入镇街机构改革的总体方案统盘考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要负责方案的实施和考核工作,积极争取各级加大对基层平台建设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帮助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发改局主要负责将基层公共服务平台规划纳入“十二五”总体规划;财政局主要负责建设资金的预算、筹集等工作;各镇(街道)政府(办事处)主要负责辖区内基层公共平台的场所提供及工作人员的安排等工作。
(二)政策扶持。建立工作绩效与奖惩相结合的激励约束机制,对基层平台提供的就业促进、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服务人数、服务任务完成情况等进行考核,以购买服务成果方式给予相应的补助或者奖励。基层平台面向社会招聘的专职工作人员,应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工资标准不低于镇街、社区其他聘用工作人员水平,并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在基层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吸纳符合条件人员从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对基层平台以公益性岗位形式招用的工作人员,要按规定落实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对基层平台按照基层就业和服务计划项目有关规定招募的大学生,其人事档案纳入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管理,在基层平台服务3年期满后,3年内报考我省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的,享受“三支一扶”等人员相应的优惠政策。对农村社区平台聘用的兼职工作人员(劳动保障协理员),给予一定劳动报酬。
(三)资金投入。基层平台建设作为社会公益性事业,其建设资金主要由各级政府负责投入,也可采取社会融资、资产置换等多种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省市对基层平台中就业服务相关设施设备建设通过“以奖代补”方式予以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