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孩子上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孩子第一天上学,说是舍不得妈妈。上课时间到了,我离开了教室,喵见孩子又哭了,走出园外,问其他家长孩子的情况,竟然也有些心疼。
2、孩子上学,妻每天上午、下午都开车送他上学,到学校附近,孩子说:“我要跳伞了。”看他背双肩书包的样子,还真有点像背着降落伞。
3、天下的妈妈都一-样,都不舍得跟孩子分开,恨不得时时刻刻陪在孩子身边,不错过他成长的任何瞬间。
(来源:文章屋网 )
可怜天下父母心!在当今社会,一位母亲在公众和孩子面前下跪,无疑显示着家长的焦虑,作为已为人父的我,很理解。孩子是小小年纪无学可上,家长对孩子愧疚,怕延误孩子的学业,耽误其人生;而让孩子面对下跪的母亲,对其而言何尝不是一种心灵的戕害?
眼下,全国各地的小学一年级正在招收学生,很多父母正在为孩子的入学奔波和焦虑——有权有势的,就“拼爹”、“拼钱”,为孩子选择最具优质资源的学校就读;没有“门路”的,就得“拼成绩”、“拼证书”,指望能凭借自己的努力与天赋考进优质名牌、重点小学。而更多普通家庭,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最大的希望就是孩子能进公办学校上学、哪怕是民办学校也行。即便如此,一些家长的夙愿也难实现。
或许有人认为,很多城市的教育资源有限,无法满足“每一个孩子都有书读”的要求。其实这是一种误读。按照相关政策规定要求,中小学生入学遵循的原则是:“划片、就近”,即一般按照孩子的户口所在地入学。但现实却是,这个规则被打乱——好的学校,人满为患,一个班级动辄达到六七十人,甚至更多。而一般学校,则门可罗雀,一个班级也就有三四十个学生,甚至更少。因为好学校炙手可热,学位被瓜分,结果原属好学校片区的部分孩子,却因为无权无势而被排挤在外,无学可上。如在该新闻中,有家长就愤怒地反映:有人运作一万五千元“贩卖”一个学位。诸如此类的现象,在每个城市并不鲜见。
原本简单的孩子入学问题“复杂化”,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是“罪魁祸首”。一是,义务教育资源严重失衡、有重点、非重点学校之分,虽然有历史原因,但至今为何还不能有效调节、均衡?二是,国家三令五申严禁择校,严禁乱收费,且对入学原则有严格规定,但地方为何还是择校成风?三是,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国家相关部门也是一再重申,让他们享有“市民待遇”,但他们中间的一些孩子为何仍无人管问?
其实,有户口的孩子和务工人员子女无学位上学,该下跪的,不是孩子的母亲,而是地方教育官员。这些“同顶一片蓝天,脚踏同一块土地”的孩子,不仅是父母的,也是国家的;其未来也关乎国家与民族的未来。他们能否顺利入学,该牵肠挂肚的,除了父母,教育官员也责无旁贷。面对孩子入学难甚至跪求学位的行为,教育官员不能只是坐在凉爽的办公室里审查材料,摆权力谱;而应该深入入学难的家庭了解情况,积极与学校沟通协调,热忱帮助。这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
偌大的城市,难道不能为每一个孩子安放一张课桌吗?这声诘问是何等的滑稽!其实,一座城市的每一所学校,都能让老师挤挤,或是让领导的办公室小点,腾出一间教室,这不算难吧?如此,恐怕所有孩子的入学难问题都能解决。遗憾的是,现在一些城市的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就是思想不解放,境界不高,工作方法不创新,每年死抱几个入学条条框框“卡”学生,对一些学生入学难的问题熟视无睹,不管不问。
如果儿子生病,我一定让他在家里休息,直到他自己认为已经不需要休息了,他才去上课。我认为这是每个母亲对孩子天经地义的做法。直到有一天,家里的阿姨发出感叹,我才意识到很多孩子没有这样的“待遇”。
不是每个孩子生病了都能在家休息
一天,阿姨董姐对我说:你真是个好妈妈!我问她为什么这样说,她告诉我说她的儿子以前生病发高烧都被他们逼着去学校,他们害怕孩子的成绩受到影响。我问:“他坐在教室里能够有好的学习效果吗?”董姐说:“我们想,孩子无论怎样总是可以听些课吧,现在我发现我们当时做错了。”董姐的孩子已经上大学了。
这次交流没过几天,董姐12岁的侄儿感冒发热,被父亲送到学校参加军训。当时正值8月酷夏,孩子将在烈日下进行三天的军训,结果半天就卧床不起了。董姐问我怎么办,我告诉她把孩子接来我家,不参加军训了,因为学校离我家很近。我打电话告诉孩子的父亲:发热的成人都需要休息,何况孩子?结果孩子的妈妈带了些药来,交给我们,告诉孩子要坚持学习、克服困难,然后离开了。孩子的眼泪流了下来,怕我看见,转过身擦掉了,然后他带着决绝的口气说:“将来她老了,她也有生病的时候,我也会这样来对待她的!”
曾经看到过篇报道,一个从成都重点中学到美国留学的孩子,成绩非常优异,在美国所著名学府学习。因为连续几天同学没有发现他的踪影,女朋友也找不到他,电话无人接听,后来报警,当警察打开他的房门时,发现他已经死亡几天了,趴在书桌上,死亡的时候还在看书学习。经过尸检,他是因为感冒,没有注意休息和治疗,引发了心肌炎,并发心功能衰竭死亡。一个在我们眼里不那么重要的感冒,却夺走了一个人的生命。
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
我直给儿子灌输的概念是:生命是最重要的,健康是最不可以忽视的。如果我只是给儿子讲这个道理,他是不会明白的,只有当孩子生病的时候,我告诉他定要休息,病好了才能够学习和工作,他慢慢就会理解,也会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的健康。我也给儿子讲述这个留学生的故事,让他理解不重视自己的健康将付出生命的代价。当在算计是孩子的健康重要还是两天的课程重要时,我永远把孩子的健康放在第一位。
孩子需要我们知道生病的感受
我们的传统教育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我们对孩子说的和做的不致,导致我们的孩子也成为想的和做的不一致。比如在很多时候,老师和父母都告诉孩子要珍惜生命,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而当孩子生病的时候,我们却要他们坚持上课,要他们将老师的课程看得比自己的健康还重要。这个留学生的学业非常优秀了吧,但他恰恰就不懂得如何健康地生活,最后因为一个小小的感冒丧生!
在孩子成年以前,孩子生病时我们要给予他充分的心理关怀,此时的孩子需要我们知道他生病的感受,需要我们的陪伴,需要我们的精心照顾。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能够体会到父母的关爱,体会到家的温暖,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同时孩子也是在学习如何感受他人,学习如何照顾病人,这也是孩子学习的过程。
停止所谓的榜样宣传
由于车祸,一个不幸的家庭,使儿子的双腿残废!因此,每天清晨,这位父亲在太阳还未爬上山顶,就将儿子抱在自行车上,送儿子上学!14岁了,竟然还要父亲的肩膀,不能离开这个靠山.多么重啊,把儿子送到学校还要一步一个台阶,慢慢地把儿子背向教室.我不由自主地想.这是个多么伟大的父亲啊.在他心中,背自己的儿子上学,是理所当然的!
记得一天早晨,我匆匆走向学校,走到庞大的教学楼前,我又看见父亲背而儿子上学了…我停下了脚步.这位父亲多么伟大!连庞大的教学楼也比不上这位父亲!再次把目光转到父亲身上,我不由得惊呆了,漫长的岁月过去很久了,在父亲两鬓留下岁月的痕迹!
明天的明天,这位父亲还会背着儿子上学么?我一定会在背后,默默地祝福这位父亲,因为这位父亲的精神可敬可畏!
长大后,我无论天涯海角,我都忘不了这位父亲,忘不了在母校中有个伟大的父亲激励我走向人生,忘不了有位父亲让我体会到做父母对儿女的无限期待,忘不了,人生该如何面对世界!
1 在我迄今为止的人生历程中,我曾经两次思考这个问题,十分幸运的是,最终都得到了很好的答案,我认为那是我遇到的无数问题里,寻找到的最好的答案。
最初,我很怀疑,孩子是否要上学。当时我10岁,那年夏天,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战败。
战败使日本人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之前,我们孩子,还有大人,接受的教育一直在说,我们国家最强大最有力量,说天皇是个神。然而战后我们明白,天皇也是人。当时的美国,是我们最害怕,也最憎恨的国家,可是后来,又是这个国家成为我们要从战争废墟中重新站起来最需要依赖的国家。
我觉得,这样的转变是对的。可是战争刚结束一个月,我就不愿去学校上学了。因为直到仲夏,一直说“天皇是神,美国人是恶魔”的老师,竟然十分自然地开始说起完全相反的话来,并且也没有对我们做一些诸如以前的教育是错的之类的交待。他们教我们说天皇也是人,美国人是朋友,是那么自然而然。
进驻的美国兵乘坐着几辆吉普车开入密林间的小村落,那天,学生们摇着自制的星条旗用英语高呼“Hello”,站在道路两旁,夹道欢迎他们。我呢,从学校跑出来,跑到森林中去了。
从高处俯视山谷,小模型一、样的吉普沿着河边的道路开进了村庄,如同豆粒大小的孩子们的脸虽然看不清楚,可是,他们的“Hello”喊声却听得真切,我流了眼泪。
2 从第二天早上起,一去学校,我马上就从后门出去直奔林子,一直到傍晚,都是我一个人度过。我把大本的植物图鉴带到林子里,在图鉴中寻找林子里每一棵树的名字和特性,并把它们一一记在心里。
林子里树木的种类实在太多了,这么多的树都有各自的名字和特性,我觉得十分有趣,简直着了迷。我不打算去上学了,我喜欢能和我一起谈论它们的人,可是无论老师还是同学,一个都没有,那么我为什么还一定要去学校,学习一些和将来生活毫不相干的东西呢?
秋季的一个大雨天,我照常进了林子,雨越下越大,连道路也坍塌了。天黑了,我没有走出林子,并且开始发烧,第二天,是村里的一个消防队员在棵大的七叶树的树洞里面发现了昏迷的我,把我救了出去。
回家以后,烧并没有退,从邻村来给我看病的医生说:“我已经没有办法了,没有药可以治。”这话仿佛是有人在梦里和我说一样,我都听到了。可是妈妈对我没有丧失信心,一直看护着我。
一天深夜,我从长时间的昏迷中清醒。我躺在塌塌米上面,妈妈坐在枕头旁边盯着我看。
“妈妈,我会死吧?”
“你不会死的,妈妈在为你祈祷。”
“医生不是说这孩子没救了么?我会死的。”
妈妈沉默了一会儿,对我说说:“你就是死了,我也可以再生你一次,所以,你不要担心。”
“可是,那个孩子和我不是同一个人啊。”
“不,是一个人。我会把你从生下来之后到现在所看到的、听到的、读到的东西,做过的事情全部讲给新生下的你听。这样两个孩子就是一模一样的同一个孩子了。”
妈妈的话我没有完全明白,但心里宁静下来,安安稳稳睡觉了。第二天开始我慢慢康复,到了初冬,我开始想上学了。
3 论是在教室里上课还是在运动场上打棒球,我经常会一个人发呆,我想现在活在这里的我,是不是死去之后又被妈妈再生一次的孩子呢?我现在的记忆是不是由妈妈讲给那个死去的孩子所看到、听到、读到的东西和他经历的一切事情形成的呢?并且,是不是我使用那个死去的孩子的语言在说话呢。
我还经常想,教室里、运动场上的孩子们是不是都是没有长大就死去的孩子呢?他们又被重新生出来,听到死去的孩子们的所见所闻,按照他们的样子替他们说话。我有证据:那就是我们都用同样的语言说话。
并且,我们是为了让这种语言完全成为自己的东西才到学校学习的。不仅仅是语文,连自然科学、算术也都是这一继承必需的。如果只是拿着植物图鉴和眼前的林木去对照,那么就永远不能代替死去的那个孩子,只能和他一样,永远不能成为新的孩子。所以我们才都来到了学校,大家一起学习,一起做游戏。
4 现在我又想起了一件我成人之后发生的事情。
我的长子叫做光,他出生的时候头部异常,到了5岁还不会说话。相反他对声音的高低却特别敏感。比起人的语言,他首先记住的是许多鸟儿的叫声,而且他一听到鸟的歌声,就能说出鸟的名字来。这是光说话的开始。
光7岁的时候才上学,进入特别班。集中在那里的孩子,身体上都有不同的残疾,有的总是要大声喊叫,有的不能安静,要不停地动,一会儿撞到桌子,一会儿掀翻椅子。光总是用手捂着耳朵,身体呈现僵硬的姿态。
于是我又问自己孩童时期的那个问题,光为什么要去上学呢?我们为什么不回到村子里面去?在林中盖个小房子,我按照植物图鉴确认树木的名字和特性,光听鸟儿的歌唱,妻子就在一旁画我们的速写,这样的生活,有什么不可以呢?
解决了这个摆在我面前的难题的竟然是光。
光进入特别班之后不久,发现了一个和自己一样不喜欢噪声的小朋友。于是,两个人总是坐在教室的角落里面互相握着对方的手,一起忍耐教室的吵闹。
不仅如此,光还开始帮助这个活动能力比他差的小朋友去上厕所。能帮助小朋友做一些事情,对光来说,实在是种充满新鲜感的快乐体验。渐渐地,他们两个人开始在距离其他孩子远一点的地方摆上椅子,一起听广播里的古典音乐了。
又过了一年,我发现超越了鸟的声音,人类创造的音乐开始成为光可以理解的语言了。他甚至能从播放过的曲子里面记下朋友喜欢的曲目的名字,回到家里还可以找到这张光盘。老师也发现这两个平时很少开口的孩子的语言之中,已经出现了巴赫、莫扎特的名字。
5 从特别班到养护学校,光是和那个孩子一起上的。高三毕业前夕,老师要为大家举行告别会,作为家长,我也去了。
光从小跟着母亲学钢琴,这会儿已经可以自己作曲了。我根据他们的这段对话写了一首诗,光把它谱了曲,这就是后来的《毕业变奏曲》。
现在对于光来说,音乐是他蕴藏于内心的深刻而丰富的东西,也是他将内心的情感向他人、向社会传达的唯一语言。这种语言是在家庭里发芽,在学校里发展成形的。不仅仅是语文,还要自然科学、算术、体操、音乐,这些都是深刻了解自己,与他人交流的语言。
2、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孩子不愿意去上学一定是有自己的原因的,有的小朋友不适宜新的学习环境,不敢和小伙伴接触,家长应该多鼓励孩子,让孩子多接触外面的食物,时间久了孩子也就不会抗拒上学了。
3、家长主动和老师沟通。把孩子的情况主动给老师说,和老师一起寻找解决的办法,让老师多多注意自己的孩子,告诉自己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才可以“对症下药”,找到孩子不想上学的原因。
4、家长要多鼓励孩子,赞赏孩子,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不能一味打骂孩子,让孩子对上学这件事情更加抗拒。
害怕开学的小杰
暑假最后几天,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小杰变得越来越焦躁不安,整天闷闷不乐的,父母只要一提到开学,他的脾气就会上来。妈妈看到他的暑假作业还没写完,催他赶紧写,结果小杰毫不客气地回了一句:“烦死了!”妈妈一生气,批评了他几句,他立马扭头躲进了房间,两天没搭理妈妈。小杰的妈妈苦于难以和小杰沟通,就把小杰的奶奶叫来。小杰平时最喜欢奶奶,在奶奶的几番开导下,他终于说出了原因。原来,小杰犯愁的正是即将到来的新学期。他对奶奶说:“我真希望暑假再长一些,这样就不用每天上学,回家要写作业,到了星期六星期天,妈妈还要带我去上培训班,都没有玩的时间。”
专家建议
不愿意开学,不愿意去学校,大多数孩子在开学前都会有这种心情。从轻松愉快的假期突然转变到紧张的学习中,对于成人来说尚需要一些时间去适应,更不用说是一个孩子。作为父母,首先应该理解孩子,同时要抓紧时间帮助孩子尽快收心。在开学前的最后一周,尽量不要带孩子远行,让孩子留在家里平复心情。首先帮助孩子调整作息,让孩子提前进入上学时的作息时间。其次,检查孩子暑假作业的完成情况,并督促孩子预习新学期的功课,让孩子提前进入学习状态。再次,要与孩子多沟通,切不可只是粗暴地指责孩子,而应该和孩子一起分析产生恐惧厌学情绪的原因,然后进行有针对性地开导。
远离爸妈 ,我该怎样适应新学校的生活
灵灵考上了武汉的一所大学,9月初就开学了。 要说孩子上大学,是一件特别高兴的事,但灵灵一家却不那么高兴。灵灵从来没有离开过父母的怀抱,她原本打算上省内的大学,选择武汉的大学完全是不得已,而且,也没有一起考上这所学校的同学做伴,她很担心自己离开父母独自面对生活,遇到问题时该怎么应对。而她的父母似乎比她还要担心,“灵灵本来就不是很独立的孩子,现在一下子要离我们这么远,而且也没有寄宿的经验。毕竟远水救不了近火,我们能放心吗?”灵灵妈妈说。
专家建议
在父母庇佑下成长起来的孩子,突然离开父母的怀抱,开始新的生活,心里存在担心是在所难免的。面对新的环境,孩子本人应该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接受现实,包括接受新的学校、新的老师、新的同学和新的生活方式,而且要相信自己有这样的能力。在学习中,要认可老师,学会欣赏老师,多发现老师的优点,你会发现,当你喜欢上这个老师时,他所教授的这门课程也会变得很有意思。在与同学的交往中,要主动交友,多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在活动中认识新朋友,慢慢融入新集体,还要学会宽容、谦虚,尤其是一个宿舍的同学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遇到困难时,要主动求助,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寻找合理的宣泄渠道,可以找父母或者信得过的同学、朋友倾诉,不要把情绪淤积在内心。如果病情严重,那么可以选择心理专家进行治疗,让它帮助孩子在最短的时间内摆脱疾病的困扰,还原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涯!
在新学校的学习中,要学会舒缓压力,主动学习,做好复习、预习工作,讲究学习方法,提高上课效率,同时要注意劳逸结合。千万不要过于担心,提前焦虑,要相信自己,相信老师,只要跟随老师的进度进行学习即可。如果开学恐惧症导致紧张,无法正常地进入学习状态,可采用心理咨询师来调节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新生、毕业生最怕开学
8月底我心理咨询中心接待了一些求诊者,他们说九月开学的日子一天天临近,心情也越发不安起来。
现象1 一位父母说,为了让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适应新的学校生活,她在暑假里就早早地对他进行了训练,结果因压力大、恐慌、紧张过度而引起发烧、腹泻、头疼。
现象2 一位小学生说看电视、卡通、游戏、外出游玩是他假期的主要生活方式,一想到将回归到学校的学习生活中,他皱着眉头说:“玩得还没有尽兴呢!”
现象3 除了新生以外,最怕开学的是毕业班的学生,这以初三或高三的毕业生为主,原因主要是中考、高考的压力。开学就上初三的周同学告诉我,暑假作业和父母另外布置的练习题已经多得让他无暇娱乐了,想到开学在即,心里不禁紧张、恐慌起来。上高三的吴同学说,虽说放了暑假,但实际上只是上学期的延长而已,又要开学了,他说:我肯定会在题海里淹死的!
以上求诊者虽然年龄不同,但都有一共同点,就是对即将到来的学习生活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产生了焦虑、恐惧的情绪。这主要是因为暑假期间的无忧无虑的生活和想到开学后紧张的学习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从而造成了对开学存在心理阴影,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开学恐惧症”。
“开学恐惧症”是一种情绪障碍,主要特点是对学校产生恐惧。它不是一个专用的医学术语,也不同于一般的学校恐惧症。只是由于近几年此类学生较多,才形成了这样一个俗语。它的主要症状是情绪低落、心慌意乱、无缘无故发脾气、浑身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失眠等,有的还有头痛、胃痛等躯体不适症状。主要的诱因是“开学”这个特殊的事件,导致自己对学校生活的适应产生焦虑和恐惧或对分离性焦虑、学习适应不良、人际交往困难等不良情绪和行为的唤醒。前者是由于自己的人格缺陷或对学校和学习过于紧张所致;后者往往在学校学习或在其他活动上有挫折和遭受委屈、羞辱的经历。升学压力、人际交往不适应等方面是导致“开学恐惧症”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学校经常受到老师批评的学生、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对新环境不能很快适应的学生、部分过于追求完美的优秀生等五类学生是“开学恐惧症”的易发学生群。
该如何克服开学恐惧症
第一招:收心”不能急刹车
“家长应科学合理地引导。”心理专家建议,“这样才能让孩子快乐地收心。”可以让孩子给好朋友打打电话,聊聊新学期的打算,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对孩子多鼓励,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兴趣和好奇,消除孩子对新学期的畏惧情绪。引导孩子对新学年做一个详细的规划,大至整个学期,小至每天的学习生活。
第二招:学会自我心理调适
假期轻松悠闲的日子让孩子养成了“坏习惯”:舒服的懒觉、精彩的电视节目、无拘无束的玩耍。一开学,这美妙的一切即将被高强度、快节奏的学习生活所代替,抵触心理在所难免。想到暑期自己在游山玩水的同时,同班同学却默默地在上补习班,都提前预习好几章新课了。一时,又愧疚,又紧张。
心理专家表示,这种情况下孩子应该学会自我暗示,做心理调试。告诉自己:要开学了,必须收心了。或者可以出去买买文具、教辅书等。树立信心,放松心情。看到了落差就应迎头赶上,好好把握剩下的十几天时间。
第三招:身体锻炼不能少
按时作息,调整好生物钟。暑假期间有可能玩通宵或很晚睡觉,这时很有必要调整好自己的生物钟。建议孩子从现在开始应尽量按照上课时的作息时间去休息,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重新做到起居有时。同时拒绝“三电”:电视、电脑、电子产品。用体育锻炼来充实生活,调整状态。
其实只要做好了一些应对措施,克服上学恐惧症并不难原来就这么简单。父母不必过分紧张,以免影响子女情绪,也不要将子女成绩作比较,最好安排子女一同参与轻松活动。
爸妈该怎么做
1家长应抱乐观的态度,多跟孩子谈谈学校和新学期,从正面的角度去迎接新的学期,给孩子以信心,说一些欣赏和鼓励的话语。家长不要把老师描绘成严厉凶狠的人,也不要把学校描绘成痛苦难受的地方,应给孩子以幸福感,让孩子对上学感兴趣,期待上学。
2长假时,许多孩子的生活秩序打乱了,常常是看电视或上网到很晚,而早上又贪睡不能按时起床。这种状况如果不改变,孩子的心理就还在“放假”,对上学会有一定的抗拒心理。家长应及时地纠正孩子的生活习惯,为了帮助孩子适应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家长应该帮年纪较小的孩子订好作息时间表,每天督促孩子按时起床、饮食,保证孩子有旺盛的精力投入到新学期的学习中。
3如果孩子有“教室焦虑症”,最好不要先让孩子吃抗焦虑药,应先从调整心态开始,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与同龄人的交往。
4跟孩子多谈谈学校生活,家长可以有意识地从日常娱乐、游玩等话题转向有关学习的话题如作业、同学关系等。
5开学后的假日里,家长应该尽量少带孩子上公园等游乐场所,多带孩子去书店看看书,或者一起去购买学习用品,给孩子营造学习氛围,让孩子自然而然地喜欢上读书。
一、造成孩子粗心的真正原因
医生给病人治病首先要找到病根,才能药到病除。因此,我们也要找到孩子的“病根”。
(一)短时记忆出错
记忆是孩子学习的基础,知识的储存、积累和更新都要依赖于记忆,无论是口算、还是笔算或估算都需要良好的短时记忆力作保证。一些学生由于短时记忆力发展较差,直接造成计算错误,如退位减法,前一位退1,可忘了减1。同样,做进位加法时,忘了进位,特别是连续进位的加法,连续退位的减法,忘加或忘减的错误较多。
(二)知识掌握不牢固造成认知不清
有些孩子对学习的新知识掌握不牢固,算理理解不深刻,一知半解,不能将一个个知识点连接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说起来懂了,具体又讲不明白,课后又不及时巩固复习,学到的零散的知识很快也会忘记。因此,在作业或考试时必然会出现错误和漏洞。
(三)注意力不集中
我们把注意力比喻成一扇门,凡是外界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通过它,如果没有开启或半开半闭,一定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注意力分配性差的孩子对外界的刺激非常敏感,上课时窗外的鸟叫声,走廊上的脚步声,乃至操场上的打球声都能转移他的注意力,在家里,门铃声、电话声、说话声经常都逃不过他的耳朵,这样孩子就无法把注意力集中在听课和写作业上,就容易出现错误,从而导致粗心问题的出现。
为什么有的孩子把加看成减?为什么有的孩子把乘看成除?为什么有的孩子把6写成9?为什么有的孩子计算时是正确的,抄写时却抄错了等等。这其实与孩子的视知觉能力是有关系的。何为视知觉能力?即把眼睛看到的信息传递到大脑,对看到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每个孩子的视知觉能力是不一样的。如果一个孩子的视知觉能力达不到同龄人水平,就会容易出现粗心的现象。
(四)情感不稳定
有的孩子对计算不感兴趣,总希望能很快得到结果,在心不在焉的状态下被动学习,当遇到计算题里的数据较大或算式显得繁琐时会产生排斥心理,表现为缺乏耐心和信心,不能认真地审题,不能正确的去选择合理算法,从而导致错误出现。
因此针对孩子粗心的原因,纠正孩子粗心的毛病,显得尤为重要。接下来简单介绍几种纠正孩子粗心的方法:
二、纠正孩子粗心的方法
(一)要培养孩子仔细、认真的习惯
引导他们做事、做作业都要思想集中。要通过孩子过去粗心的实例和教训来分析粗心所造成的危害。让孩子学会认真审题、且克服粗心。家长可以在孩子做题前让他说出题目的要求,提高审题的准确率。孩子要学会自己检查,不要事事家长包办,作业做完了,先让孩子自己检查一遍,家长再帮他检查。
(二)培养集中精力的好习惯。
有的孩子放学回家以后,总是先打开电视机或电脑,然后边看边写作业,久而久之,便养成了一心二用的不良习惯,这样作业出错的概率就会大,效率也不高;还有的家长,不管孩子是不是正在学习,都大声说话,或者把电视的声音开得很大,甚至争吵等,这些做法都会对孩子造成干扰,使孩子不能集中精力去学习。作为家长,应鼓励或带孩子参加一些户外活动、体育运动等,让孩子明白集中精力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前提。
(三)要有足够的耐心
作为家长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帮孩子纠正粗心的毛病,千万急不得。我的儿子今年上三年级,成绩很棒的他就有粗心的毛病。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数学各漏了一题,作为班长的他看到另一名同学考了双百,得到了“学习之星”时,他难过地低下了头,一向坚强的他掉下了眼泪。我没有斥责他,反而安慰他,和他一起分析原因,查找不足,给他鼓励,整个寒假他的学习劲头都很大。新学期开学几次小测验他都没有再漏题。但是上次的数学月考他又有一题漏做,被扣罚了2分。这说明孩子在改正粗心的毛病中会有反复。所以,我们一定要给孩子时间,切记不要体罚孩子,要保持足够的耐心,不迁就,不粗暴。
(四)注重言传身教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用自己的细心去感染孩子,比如把家里布置得井井有条,建议孩子自己整理东西、收拾房间,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的责任感等。
答: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孩子动作慢、没有记性、粗心可能与其自身的气质有关,也可能与家庭教养方式有关,抑或是孩子当时注意力不集中,做事心不在焉或丢三落四。如果您只是不厌其烦地说他或是着急焦虑,而不对您的孩子分析并有针对性地引导培养,那是无济于事的。
假如孩子的某些行为带有其自身的性格、气质特点,如说话慢吞吞,行动慢半拍,孩子的这些行为特质甚至可以在其父辈祖辈的身上找到影子,那么这种特点轻易是不能改变的。或者一直以来家庭都是过分地细心照顾着孩子,养成了他事事依赖别人而缺乏独立处事能力,做事不上心、动作慢吞吞,那么只要这种教养方式和要求不改变,孩子的粗心、动作慢等也是很难改变的。当然,尤其是您女儿7岁刚上一年级,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注意力的分配较差,集中注意的时间不长(注意集中的时间在10~20分钟),且集中注意时间的长短明显与活动及他本身的兴趣有关。因此建议您:
1.将孩子引入兴趣的大门。父母应创设并营造丰富宽松的空间和氛围,用榜样和游戏趣味、奖赏和欣赏的教育方式,不断激励孩子主动参与活动的意识和需要。如亲子游戏(下棋、玩扑克、拼板、郊游等)、亲子共读(童话故事、小说作文、有趣的新闻、脑筋急转弯等)、亲子劳作(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分着做,谁的房间最漂亮等)。不断地正面强化孩子的积极行为,提高孩子对生活、游戏和学习活动的兴趣。
2.注意对孩子要求的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小到大。让孩子自己克服困难,学会自己解决问题,以使孩子逐渐摆脱依赖、动不动求人的习惯。父母应事先明确地订出适合孩子能力的活动范围和活动程序,每做完一小段,就给予奖励,或告诉她做完这件事后,下面还有什么活动项目,并随时提醒。一定要坚持让孩子完成,借以加强她的坚持性,然后再增加时间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