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员工管理制度细则范文

企业员工管理制度细则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员工管理制度细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员工管理制度细则

第1篇:企业员工管理制度细则范文

企业是个大系统,一套合理完善的管理制度能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无形动力。企业在建设管理制度体系时,要充分了解自身所在的行业特点以及行业内的规则,要综合考虑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能源管理、技术管理等多方面的要求来建设管理制度,以便企业处理各项业务时有理有据,保证企业的经营、技术和生产等各个环节都处于受控状态,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概括的说,企业管理制度的内容应根据自身实际包括:经营企划管理制度的内容、行政管理制度的内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内容、财务管理制度的内容、采购物流管理制度的内容、生产现场管理制度的内容、技术管理制度的内容、项目管理制度的内容、安全环保管理制度的内容、能源管理制度的内容、审计与内控管理制度的内容等。

2管理制度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管理制度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建设企业管理制度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实际性原则

即建设企业管理制度时应该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不能凭主观意向随便制定。

(2)合法性原则

即企业管理制度应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

(3)系统性原则

企业管理制度要覆盖完整,从产品或服务实现的全过程,包括人、机、料、法、环、测,以及人、财、物等环节来建设企业管理制度。

(4)协调性原则

企业内各部门在建设管理制度时应相互协调,内容上要相互兼容、协调、统一,避免重复和交叉,从而发挥企业管理制度的整体功能,获得最好效益。

(5)阶层性原则

主要指企业管理制度是管理者层与员工层意愿的双重结合。

3制度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企业在制度管理建设方面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1)管理制度不系统

主要表现为:企业内部缺乏完善系统的制度体系,存在制度缺位现象,使得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无法可依,管理出现空白;企业内部各部门在制定管理制度时,本位主义严重,各自规划,只考虑本部门利益,不考虑各部门管理制度之间的协调性和系统性,各项制度之间职能界定不清晰,相互交叉,导致工作中出现推诿、扯皮等现象。

(2)管理制度不稳定

主要表现为:日常工作中针对临时性或特例问题而修改正式实施的管理制度;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运行周期短,修改频繁,不稳定的管理制度使得员工无所适从。

(3)管理制度不规范

主要表现为:企业内部没有就管理制度自身的内容和相应格式要求等形成统一的管理制度模板;对于管理制度制定或修订过程缺乏统一、有效的管控流程,造成不同管理制度间格式、管控流程的规范性差。

(4)管理制度的执行力不够

主要表现为:企业内部从上到下缺乏足够的执行力,制度形同虚设,上层管理者往往采用“长官式”的管理方式处理工作中的问题,总是“特事特办”,实质是管理者说了算;普通员工对制度的掌握度不够,工作中按习惯办事、有章不循;或者,制度本身存在问题,可操作性差,原则性、粗线条多,定量、定具体标准少,无法执行。

4管理制度的管控流程要规范

管理制度从起草到颁布实施要有完善的管控流程,并且企业内部要设立专门的制度主管部门对企业管理制度建设进行统一归口管理。管理制度管控流程具体是指如下,制度起草人员在制定制度之前需向制度主管部门提出立项申请,只有通过立项申请的管理制度才可以进入制度的编制环节,制度编制完成后;制度主管部门组织企业内相关部门进行制度的评审,起草人员根据评审意见修改制度内容,为强化管理制度的审核机制,起草人员要携带修改定稿的管理制度到相关业务部门会签,会签完成后报制度主管部门进行制度格式和内容的最后审核,审核通过后报总经理批准,批准后的制度方可、培训、实施。制度主管部门要根据企业管理制度体系的整体情况,设定管理制度的编号,每项管理制度要有唯一的编号。

5管理制度要有统一的格式

为了管理制度内容和格式的规范性,避免不同管理制度间格式不统一的现象,企业可参照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等标准规定的要求,同时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管理制度编写细则,细则中要对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内容和格式进行统一要求,并编制统一的管理制度模板。管理制度内容主要包括职责权限、管理内容与要求、检查与考核等要素。职责权限指管理事项中各部门的职能分工与权力,管理制度一般涉及到多个部门,因此要明确各部门的职能分工,规定出主责部门、协作部门及其相互关系,确保各部门职责界定清晰。管理内容和要求要以业务事项为主线,明确过程中各项工作由谁负责、做什么、怎么做、何时做、做到什么程度。能量化的尽量量化,不能量化的要明确质量、时间或成本的具体要求,只有明确具体要求,才能方便制度的执行。禁止同一内容在两个不同制度中重复描述,若需引用,必须写明引用文件的具体名称和编号。检查与考核主要指制度制定部门要定期对制度内容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以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增强制度执行的实效性。管理制度格式统一主要指对制度文本的封面样式、字体、字号、段落、表格等格式提出的统一的要求。

6如何提升管理制度的执行力

企业仅具备完善规范的整套管理制度而不执行,那么再完美的制度也只能是空谈,管理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管理制度的执行力。

(1)管理制度的内容要合理。

只有职责权限界定清晰、管理内容与要求合理的管理制度才具备可执行性,这就要求制度起草人员既要熟悉企业内部相关的业务分工,充分掌握本专业的业务流程及管理内容与要求,又要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上才能制定出合理的管理制度。

(2)管理制度要有稳定性。

一成不变的制度不一定是合适的制度,但经常改动的制度一定是不合适的制度。企业可根据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对制度进行适时更新,但是,朝令夕改的管制制度将令员工无所适从。因此,企业要在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来完善管理制度,使之在实践中逐步趋于合理化,只有具有稳定性的管理制度才能发挥其规范企业管理工作的作用。

(3)制度的宣贯学习要到位。

员工只有了解制度才能执行制度,员工对制度内容的理解和认同是关系到制度执行与否、执行好坏的关键。企业要以各种形式持续加强管理制度的宣贯学习力度,员工只有熟悉掌握与自身工作相关的管理制度,才能在工作中自觉遵守制度,按制度办事。

(4)管理者要以身作则,做执行管理制度的楷模。

管理者作为企业的决策层,在管理工作中更要严格按管理制度办事,如果管理者将个人意志凌驾于制度之上,视制度为儿戏,无形之中则会破坏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影响管理制度在企业内部的执行力。因此,管理者要将制度执行放在首位,能够自觉遵守制度,且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才能在企业内形成上行下效、人人按制度办事的氛围。

(5)监督检查要到位。

无数经验表明,监督检查到位才能执行到位,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可以保证制度的有效执行。企业要根据管理制度内容的要求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活动,检查工作要切入实际、有深度,避免形式大于实质的检查,发现问题要找出责任人,并将制度的监督检查情况与部门和员工的绩效考评挂钩,以强化监督检查,确实起到典正法度、保证企业正常运转的功效。

7结束语

第2篇:企业员工管理制度细则范文

关键词:煤化工 安全管理 标准化

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燃料及化学品的过程。该生产过程除具有化工生产一般特点外还具有易燃易爆物质多、高温粉尘环境多、压力设备多、生产工艺条件苛刻、生产规模大型化、自动化等特点。这些特点都决定了煤化工企业危险因素的聚集性以及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近年来,一些煤炭资源产地纷纷建设大型煤化工项目。伴随着煤化工装置的大型化,煤化工企业的安全问题也日渐突出。由于近期国内各类安全生产事故频发,引起国务院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高度重视。在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监管部际联席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国家安监总局局长骆琳指出,目前煤化工安全生产问题已成为危化品安全领域四大突出问题之一。危化企业是安全监管的重中之重,一旦发生事故后果非常严重,因此相关企业必须实施严格的安全生产标准,不断加强安全管理工作,才能尽可能地减少、避免事故的发生,安全管理是任何一个企业管理的工作重点。因此煤化工企业必须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切实提高企业的本质安全水平、最大限度的保护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

一、煤化工生产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煤化工的生产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工艺工程,其中物料的反应大多是在高温高压、负压深冷及高速传质传热等严酷工艺条件下进行的,反应激烈,易于失控。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化学物品( 包括产品、原料和中间产品) 种类繁多,这些产品大都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 的特性。概况起来,煤化工生产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包括以下六个方面:高温、高压、易燃、易爆、 有毒有害、强腐蚀性。煤化工企业的生产工艺复杂, 操作必须一丝不苟, 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意想不到 的事故。

二、煤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现阶段的目标与任务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化工行业也得到迅速的发展,安全工作也越来越得到重视。但是煤化工等危化品企业的安全现状仍然不容乐观,事故频发,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其中安全管理的不科学、不到位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面对新的发展形势与现状, 煤化工企业要正确理解和深刻认识进行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相关要求及标准, 才能保证煤化工企业的安全、健康、持续发展。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的、持续性的工作,只有时刻保持警惕、时刻做好各项工作,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才能预防事故发生、保障员工的安全,真正发挥安全管理的作用。

三、煤化工企业进行安全管理应遵循的标准化步骤

为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因此造成的损失。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的要求,根据省、市安监局下发的标准化相关工作实施细则和意见,现就将安全标准化的具体实施细则从几个方面阐述如下:

1.建立相关的机构及明确各项职责

首先要明确安全方针、目标,要在企业内成立安全标准化工作小组,由公司最高管理者担任组长,由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担任副组长。组员包括各职能部门的负责人。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安全部,并由其具体负责安全标准化工作,制定安全生产方针、年段安全生产目标。然后,公司总经理做出文件化的安全承诺,并组织全体员工学习,同时,制作成公告栏向社会进行告知;公司安全员与公司各部门、分厂或车间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制定并完善岗位责任制,并做到制度“上墙”,同时对岗位人员进行培训。

2.安全管理制度

制定和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按照国家、省、市、集团的要求制定,如《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事故管理制度》、《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安全责任考核管理制度》等安全管理制度,并印发到岗位进行培训,要求管理人员及每位员工熟悉各项管理制度。并要求严格执行制度,由公司安全部门、公司办公室进行监督。

3.安全宣传教育培训

公司及各部门、分厂制定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建立教育培训档案、教育培训台账。对新进厂的员工严格实行三级(厂、工段、班组)安全培训,并进行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并建立新员工培训档案。外来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由公司安全部门、施工单位、作业单位进行培训,并做记录、台账。公司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由公司办公室审批,公司安全部门联系安监局和质监局进行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并建立特种作业人员台账、档案。

4.生产设施及工艺安全

要保证严格执行各项“三同时”的实施,采用先进的、安全性能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建立各项安全设施台账。对于特种设备的管理要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进行规范管理。工艺安全要从工艺安全信息、设备安全信息、工艺过程分析、紧急情况处理等全面考虑,对于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应加强管理,实行企业领导干部联系点管理机制。

5.安全与事故应急

第3篇:企业员工管理制度细则范文

一、 加强公司制度化建设,推进行政办公规范化

1、 加强制度建设。拟定本部门饭堂管理制度、车辆管理制度、宿舍管理制度、浴室管理制度及各岗位工作职责、细则、业务流程等,内容涉及行为规范、资产保护、行政日常管理等方面。

2、 调整优化组织设置和人员编制。行政部门下设汽车队、绿化组、餐厅、环卫组4个小组,编制人员数27人,现有人员21人。行政部门各岗位有了更细致化的分工,使各项工作在组织上更加明晰和有序。是一些事务性、技术性比较强的的工作提到日程上。

3、 强化行政管理,推进规范化建设

首先,狠抓员工礼仪礼貌行为规范管理,其次,办公环境秩序的监察工作。在员工行为规范和办公环境等自律方面加大检查监督力度。不定期对员工礼仪礼貌、办公环境进行检查,营造良好的办公环境。

二、 强化管理措施,严格行政日常管理

食堂管理方面:完善了公司食堂管理制度,增加了食堂物品出入库管理台账,明确了账务管理规定,与上年度相比饭菜质量及种类有较大改善,全年没有出现食品安全责任事故。

员工培训方面:加强内部培训,提高技术人员服务意识及素质养成意识。

行政接待方面:全年共安排接待28场次,方便了来宾用餐,节约了行政开支,圆满完成了公司的各项接待活动。

车辆管理方面:针对全年新进车辆较多的实际,行政部推行了派车单制度、定点油卡加油规定等,有效控制了油耗。加强车辆保养管理,严格按照公司制度执行。

绿化管理方面:针对新增绿化面积较多,相对人手不足实际,按区域专人专管,定期进行灌溉、施肥,对有问题的花草树木进行化验,及时解决病虫害的预防问题,绿化树木成活率较往年明显提升。

宿舍管理方面:针对宿舍管理人员配备不足的实际,建立、健全了宿舍管理制度及考核制度,定期组织公司部门负责人对宿舍卫生进行检查,提高了住宿员工对制度的执行力。

三、 正视差距,努力改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从一年来公司行政管理运行看,公司还存在人员流动性较强、员工素质养成教育培训不到位、企业文化建设基础不牢固等问题,给公司发展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XX年,我部将结合公司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 加强理论学习、业务学习、强化服务与管理意思,制定相应的考核管理制度,明确分工,充分调动积极性,努力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使服务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2、 以完善员工的岗位职责为契机,强化岗位意识、责任意识。通过梳理岗位工作流程,明确责任界限,提升员工服务意识与服务水平。

第4篇:企业员工管理制度细则范文

屈指算来,到现在我已在14公司工作了五个多月了。回顾这一段时间的工作,我感触很多。五个月来,在公司领导的大力关心和帮助下,在同事们的积极配合与支持下,我不遗余力地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虽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业绩,但我是在用心地做好每一件事,并努力使14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更规范、更科学,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面貌也大有改观。从这个角度讲,我还是比较欣慰的。

一、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更加规范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成功的企业源于卓越的管理,卓越的管理源于优异、完善的制度。规章制度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基础和保障,是我们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极不健全,人力资源管理各项规章制度都是xx年以前制定的,一直沿用到现在。由于企业面对的客观环境以及企业发展、人员流动等方面的变化,这些“过期”的制度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规章制度方面几乎处于“真空”状态。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我工作后的“重头戏”之一就是在现代管理理念的指导下,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人力资源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一段时间以来,我修改了员工考勤制度,并相继起草了xx年员工绩效考核实施细则、员工培训管理制度、人力资源部工作流程、劳动合同管理流程、公司员工各岗位职责等多项管理制度,将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纳入科学管理、规范运作的轨道。

二、清理完善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工作,夯实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工作

第5篇:企业员工管理制度细则范文

(一)管理对象覆盖面狭窄

《细则》第二条中关于“企业”的范围的概念阐述为“国营企业、城乡集体企业、联营企业、私营企业”以及“中外合资和合作经营企业”,未包含“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新的所有制形式。

(二)结算起点过低

《条例》第五条第八款规定“结算起点定为1000元”,即支付1000元以上现金就要履行应当以支票或者银行本票支付;确需全额支付现金的,经开户银行审核后,予以支付现金。24年过去了,物价指数、经济水平和货币形势等和当时相比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而1000元的结算起点已经不符合现实情况。这一现实情况给一些国有企事业单位在支付现金管理过程中,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如果执行《现金管理条例》,这样难免会延误办事效率,给现金管理带来困难,为此,一些单位就没有完全履行或应付履行《现金管理条例》。审计部门在实施审计监督过程中,也不便操作。这就导致在现实中,执行单位不便执行,监督单位不好监督。

(三)开户银行对开户单位的现金监督管理不到位

《条例》中第九、十、十一条规定的开户银行对单位库存现金限额的核定、坐支现金额度的审批等,但在目前情形下很难操作。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渐开放,银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环境下,开户银行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对开户单位不敢检查,发现问题更不敢处罚;在执行大额现金支付管理制度时,一些开户银行流于形式,没有落实专人负责,账表记录不完整,少登、漏登或有意不登情况时有发生。更有甚者,有些开户银行对开户单位支现用途的真实性和合理性根本不把关,不审查,不登记,敞开放行。

(四)对于大额现金缺乏有效管理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大额提取现金,从事偷税漏税、洗钱、贩毒、行贿、诈骗、携款潜逃等犯罪活动。由于《条例》的滞后,在引导转账结算、减少现金使用、监管大额提现行为、防止利用现金交易进行洗钱风险等方面尚未加以规定,导致一些金融犯罪活动脱控。目前,多数金融机构对大额现金支付的监控采用手工操作方式,尚未建立大额现金支付数据库和实时监测系统,很难掌握开户单位在本系统,特别是本辖区的大额现金支取情况,增加了反洗钱、防风险工作的难度。

(五)开户银行对开户单位实施处罚权利难以实现

《条例》第二十条和第二十一条及《细则》第二十条中要求,开户单位若违犯《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开户银行有权责令其停止违法活动,并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或罚款,但由于《条例》中规定的开户银行对开户单位实施处罚权利缺少必要的法律依据。开户银行对开户单位实施库存现金监督管理缺乏现实基础。

(六)《条例》未对现金替代性金融工具加以规定

随着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个人支票、个人本票、网上银行、个人结算账户等结算工具的推出和普及,可以替代现金的结算功能。但由于但《条例》及《细则》未及时进行修订,未对这些新型结算工具的使用和管理加以规定,导致假借名目支取现金挪作他用的现象难以监管。

二、现金管理制度的现状述评

(一)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目前我国现金管理基本规章制度仍是执行1988年10月1日国务院颁发的《现金管理条例》及人民银行制定的实施细则,《现金管理条例》及人民银行制定的实施细则的施行,至今已有二十四年了,对鼓励开户单位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限制使用现金支付工具发挥了一定作用,对维护全国支付清算秩序、金融秩序和征税秩序有正面影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现金管理的思路、重点、模式、措施已经滞后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现金管理制度已经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冯卓茹(1995年)从六个方面提出了改革现金管理制度措施。简锦恩(2004年)认为现金管理制度的基础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迁,现金管理制度蕴含着变迁的契机。丁平、孙岩(2004年)分析了现行现金管理制度的缺陷:现行现金管理制度在监管对象上产生了空档;商品流通的发展、交易行为的复杂化都对现行现金管理制度形成了较大冲击;以银行信用卡为代表的新型电子货币兴起,对现行现金管理的监管手段提出了挑战;银行经营机制的转换也对现行现金管理制度形成了冲击。丛春琦(2006年)分析了现金管理在制度建设、结算渠道、金融机构经营方式、制度落实、监控手段、信息滞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现金管理制度进行改革的建议。师自国(2010年)从保证市场的公正性、效率性和维护诚信的市场体系的角度,论述了加强现金管理的必要性,阐述了现金交易的轨迹隐匿性概念及其社会危害性,并从现金管理的主体、对象、目标、内容等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现金管理制度。姜志勤、李江峰(2012年)分析行政事业单位违反现金管理规定的主要表现形式,得出结论,应及时修改现金管理制度有关法规条款。国内研究表明,现金管理制度和法规滞后于经济发展使现金管理工作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中,会对国家宏观金融政策的实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以及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形成较大的冲击。因此,亟待加强和完善法规,尽快修改《现金管理条例》,从法律、法规上来重新确定人民银行在现金管理中的地位、职责、权利和义务,避免人民银行在现金管理中唱独角戏,使现金管理走上法制化的轨道,使企事业单位和金融机构都能认识到现金管理的重要性,自觉维护企业各项支付结算法律法规。

(二)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美国现金管理制度,以规范现金存取及现金交易为出发点,由此培育出美国公民非现金结算交易的生活习惯,为完善我国现金管理制度提供了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借鉴。在美国,现金管理的职能由联储及财政部下属的金融犯罪执法网络(FinCEN)、国税局、雕刻与印刷局(BEP)和造币厂(USMint)共同完成,并没有一个单独的机构来管理现金。在法律制度方面,美国没有专门的控制现金流通,鼓励转账结算的法律法规。联储颁布的某些规范支票和电子支付的法律法规使得转账结算变得更加安全、高效和成本低廉,对转账结算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如今,美国已建成以《联邦储备法》为核心的一整套的现金管理系统,包括联储Q法则、《21世纪支票清算法案》、《银行保密法》、《国税法》、《2001年消除国际洗钱与反恐法》等。美国制定严格的现金管理制度,有效的防止了洗钱等金融犯罪,并且对行贿等犯罪也起到了抑制作用。张浩(2009年),分析了美国现金管理法律制度框架,介绍了美国目前规范现金存取和现金交易的相关法律制度,为完善我国现金管理法律法规提供了成熟市场国家的经验借鉴。卢静(2011年)发现美国现金管理制度,以规范现金存取及现金交易为出发点,由此培育出美国公民非现金结算交易的生活习惯,为完善我国现金管理制度提供了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借鉴。国外研究表明,我国由于缺乏类似美国这种严密的监管体系,国内一些政府官员能够收受上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现金贿金,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国现金提取的监管体系不完善,监管体系作用无法发挥造成的。由此可见,重新构建我国现金管理体系非常必要。

三、现行技术条件下现金管理制度改革的可行性

(一)现行支付结算系统的完善为现金管理制度改革提供了技术条件

近年来,银行积极疏通支付结算渠道,改善金融服务环境,促进了经济发展。从技术发展实际来看,我国支付结算系统已逐步完善,银行柜面转帐、网上支付、手机支付等支付手段基本能满足人们日常交易结算需要,减少现金使用,基本不存在技术障碍,现行支付结算系统的完善为现金管理制度改革提供了技术条件。比如,理论上说,无论单位与个人,1000元以上的交易通过转帐完成与无技术问题。

(二)逐步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实现现金管理制度改革必要条件

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单位为了加强内部管理,实施的一系列规章制度。该制度管理的主要对象是单位的管理层和基层员工,通过制度规范单位员工的行为。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规范企事业单位中工作人员的行为,使其遵循规章制度办事,能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比如财务的工作,只有进行规范化的管理才能保护财产安全。有利于加强监督,管理层对基层的监督,让这种监督有章可循,明确责任和义务。有利于将企事业单位的管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模式,实现企事业单位中财务管理的优化。逐步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为现金管理制度改革铺平道路。

四、现行技术条件下现金管理制度改革的思路

(一)宣传支付结算知识,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

目前,从技术发展实际来看,我国支付结算系统已逐步完善,减少现金使用,基本不存在技术障碍,事实上障碍来自人们的思想观念!是旧的观念在作怪,一是不习惯于对新技术、新的支付手段的运用;二是好象只有手持现金才是真的拥有财富。为此,各金融机构应加大支付结算业务宣传力度,提高金融服务意识,普及结算知识,使社会公众全面了解支付结算系统的方便性、安全性和快捷性,推动支付结算业务发展,较好地满足了大众对金融服务日趋多元化的需求,达到减少现金使用,有效控制利用现金进行各种不法交易的目的。

(二)调整我国现金管理目标

把掌控现金流向、打击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作为现金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把现金管理的重点由以控制现金投放为主,逐步向以防范和打击利用现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为主转移。通过加强现金管理,规范现金收支行为,监控各类经济主体的大额现金存取和可疑资金交易,实现通过现金管理监控现金流向、有效预防打击违法犯罪。

(三)完善现金管理的具体手段

1.拓宽现金管理的对象将个人及单位均纳入现金管理范畴;把中国境内开立账户、进行现金支取活动的所有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纳入到现金管理之中,使存款人在银行进行的现金存取业务全部纳入人民银行的监督和控制之中,从而加强现金流动的管理。2.调整增加结算起点限额根据目前经济状况和物价水平,重新核定结算起点,建立采购与通胀率挂钩的现金结算起点的调整机制,实行弹性结算起点金额制,或实行固定结算起点金额制。如可将原结算起点1000元放宽到5000—10000元。3.减少现金使用范围,增加现金替代工具使用的规定应进一步减少现金的使用范围,在金融条件具备的发达地区,尤其是城市企事业单位,结算起点之上的向个人支付款项通过支票、汇票、本票、向个人结算账户转账等方式支付。同时,增加对个人支票、个人本票、银行、网上银行、个人结算账户等现金替代工具使用的规定,要加大对结算工具的宣传力度,增加公民的金融意识,提高使用结算工具的自觉性,引导转帐结算,减少现金使用,以达到有效控制利用现金进行洗钱等不法交易的目的。4.适当放宽现金的使用范围适当宽限现金使用范围,如因采购地点不固定、不便利,生产或市场继续,抢险救灾,以及其他特殊情况和必须使用现金的允许使用现金。5.实行大额现金交易申报制度规定任何人向银行业金融机构一次性或当日累计支取大额现金达到一定金额的,应填写支取现金用途申报表,并由金融机构定期汇总、统一上报人民银行。建议建立全国性大额现金支取监测数据库,对大额现金交易实施有效监测管理;加强现金出入境监测,在出入境环节对大额现金的流出、流入进行审慎的监测,匹配现金的源头、数量及用途。

(四)科学设置现金管理职能

(一)重新定位开户银行在现金监督管理中的作用

根据现实情况调整开户银行对开户单位现金监督管理的规定及开户银行对开户单位违反现金管理规定进行处罚的规定,以明确银行对开户单位现金管理的监督责任。

(二)增加国家职能机构在现金管理监督中的作用

1.明确现金管理的主体。建议明确由人民银行统一负责现金管理工作,取消开户银行对现金的行政管理职能,规定商业银行负责对日常现金收支监测、登记,并定期向人民银行报告大额及可疑现金交易信息。

第6篇:企业员工管理制度细则范文

1.财务制度的建设。加强财务管理,就必须要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制定包括资金筹集管理制度、资金的耗费管理制度、成本控制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等。通过制定和实施这些制度,才能有效地履行财务管理职能,为提高了企业整体运营效益打下良好基础。例如,制定完善的财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存货的内部控制制度》《资金支出审批签字权限细则》《差旅费管理办法》等制度。通过实施这些制度,有效地加强了企业在经营环节中的原始记录、计量、消耗、定额、验收等工作,有效的提高了企业管理整体水平。

2.财务管理流程建设。财务管理流程建设是适应新形势下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有利于各部门之间加强财务管理,有效节约运营资金,控制财务成本。通过流程化管理能够明确资金收付、费用报销的业务流程,严格票据审核、资金收付、费用报销、账目处理的程序,确保企业财务资产的安全。通过流程化管理能够统筹安排企业的财务分析、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所以,实现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和流程化必须要健全和完善财务管理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企业财务核算科目符合财务制度要求,按照财务预算合理支出企业各项费用,逐步实现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可控化和制度化,充分发挥财务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以保障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财务风险体系的建立

1.提高控制财务风险的认识。财务管理是当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充分考虑核控制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如何面对市场竞争的重要武器,通过财务风险管理能健全企业的风险管理,了解企业面对各类风险的特征,实现降低企业损失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通过财务风险控制可以实现企业管理中的各类漏洞和缺陷,促进企业完善和提高企业的内控控制管理机制和体系,从分了解企业存在的问题,从而实现企业科学发展、科学管理的目标。因此,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领导者、经营者及财务人员必须提高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及时采取风险处理措施,避免和挽回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提高警惕,积极加强管理,才能减少各种不利因素造成的财务风险。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和提高财务风险控制能力和水平,客观上重视财务风险,不断增强财务风险意识,以此充分制定好应变策略,以此保证企业各类经营活动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2.加强控制财务风险日常管理。控制风险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核心。因此,我们要对财务风险通常采取回避风险、控制风险、接受风险和分散风险策略。通过对财务资金的集中管理、统筹运用,在保证资金满足日常生产经营需求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资金集约化管理水平,通过强化资金管控,来降低财务风险。要加强成本费用控制,防控经营风险。企业要在制定成本管理方针、目标及具体控制措施的基础上,努力做到全员、全过程参与,使员工对成本控制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

三、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1.坚持以人为本思想。以人为本是当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态势,通过以人为本思想管理能够实现企业员工参与管理积极性的提高,实现员工综合素质和各项业务水平能力提高,实现员工自我价值的创造力展示,这也成为企业管理核心理念的组成部分。企业财务管理体系需要素质较高的财务人员,在财务管理中,光有热情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没有职工素质的提高,就没有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在现代企业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

2.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培训是能够实现提高财务人员工作水平和业务水平的重要方法。通过加强培训,尤其是企业管理人员和财务主管人员的培训,更是实现更新财务新理念、新方法、新方式的重要步骤。所以,积极组织财务人员重点进行预算管理、新准则、新税务法规、财务信息化的相关培训工作。要加强财务管理者的培训,使财务人员工作能力不断提高。要严格业务审批和报销过程,规范资金支出行为,落实依法治企各项要求,防范经营风险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7篇:企业员工管理制度细则范文

【关键词】标准化 制度 建设

淮安清江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清江石化)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的管理水平需要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因此,迫切需要依靠企业精神、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对各项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资源利用的流程再造。尤其是体现企业管理根本的制度建设,只有在形式上、内涵上有所创新和提升,才能使其与企业发展相适应,才能保证制度管理收到成效。

以往公司没有统一的管理制度体系,造成制度的随意性比较大,缺啥补啥。部门往往从自身需要出发,以“部门”为中心,制度制定各自为政。零碎制度多,人为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操作性不强,难以弄清和执行,各项管理活动缺少基础性制度和详细的书面操作文本等问题。

作为在现代企业制度规范下运行的公司,随着体制和机制的不断完善,各个专业管理子体系相应建立和运行,其体系要求的体系手册和程序文件亦相应而生。于是各做各的,或交错引用,或各自为主;甚至相互矛盾,互有缺失。这就要求公司建立一个统一、规范的管理标准体系,有效地统领公司管理制度的制订和实施。

因此,公司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卓越绩效模式为指引,以责权清晰、流程规范、执行有力、管理简约为目标,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新管理,系统开展流程分析与改进,优化调整部门职能,清理、修订规章制度,确立了面向流程建立标准化制度体系的课题。通过本课题的实施,使得公司的管理思路更为清晰,管理方法日趋成熟,管理制度严肃规范。致力于达到持续实践制度建设,促进企业管理提升。

一、梳理流程,构架企业管理制度标准体系

清江石化1958年建立,至今已有56年的历史,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企业也建立了自己的相关制度,但原有的制度存在诸多问题:制度体系存在分散、凌乱,交叉、重复等现象,如培训方面的制度,安全环保部制定的《安全教育培训管理规定》,《驾驶员安全教育培训细则》,人力资源部制定的《外来人员培训管理暂行规定》,《员工自主培训管理规定》等;制度标准化程度不高,从形式上未统一规范;制度本身不合理,和实际脱节难以执行……面对以上问题,这就要求公司建立一个统一、规范、权威的管理制度标准体系,有效地统领公司管理制度的制订和实施。清江石化在2012年提出,澄清观念认识,面向流程建立一体化制度。

清江石化作为扬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为与扬子本部的管理接轨,同时考虑公司的业务规模、组织架构、历史因素、管理现状、管理标准化目标等多重因素,公司继承和创新,结合扬子本部的一体化管理流程框架,建立起了公司的一体化业务流程框架体系。横向划分14大类,按业务相近原则,归类集合九大管理模块。按照其不同的业务流程或管理职能,将各项大类业务纵向细分为88个中类业务,中类业务又细分为若干小类业务。每个大类对应业务框架的一个一级流程。

图1 清江石化业务流程框架图

业务流程涵盖了公司经营活动中“信息流、资金流、物资流和人才流”的各项流程,包容了“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设备、人力资源、财务、经营与生产、行政事务、党群工会”等各个专业职能管理的每个环节。

二、依照流程,梳理制度

年初,公司成立一体化工作推进委员会和设备管理等十三个业务流程改进工作组。根据既定的业务流程框架,公司一体化制度办组织各业务流程改进工作组全面梳理本部门范围内曾有过的制度,填写管理流程模块及制度梳理表,对各项现有制度提出要不要继续执行、大改、小改、新编等意见。公司一体化制度办汇总、整理、审核各工作组上报的清单,编制了2012年制度制修订计划,按照计划推进此项工作的开展。

三、规范要求,建立制度线上审批程序,编写制度,形成公司的一体化制度清单

首先,就如何编写好制度公司请本部专家做了专题培训。重点对制度的核心部分-管理内容与要求进行了讲解。总体来讲6句话:理程序,画流程;分步写,5W2H;上级文,要转换;写共性,留接口;不矛盾,互沟稽;要模拟,可否行。

再次,企管部及时修订完善了公司的《规章制度管理办法》,明确了编写审批流程,从形式和内容上对管理制度进行统一规范,公司标准化制度主要由三部分组成:表单、目录和正文。其中,表单主要以总部的标准化表单为模板,正文主要包括: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术语和定义、职责、管理内容与要求、检查与考核、支持性文件、记录、附加说明、附录等部分组成,同时,在附录中配有流程图。

最后,公司企管部牵头组织,严格按照各阶段进度安排,逐一审核各部门的制度。线下审核通过的制度,线上前,再次经过企管部、公司分管领导的审核,严把审核关口,特别注意了与公司的QHSE体系、内控制度的融合衔接,确保制度合法合规,标准统一。同时,对于大家在编写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企管部编写了标准化制度格式设置指南及工作联络单,及时解决大家的共性问题。

四、开展制度的宣贯和培训

进过半年时间的努力,公司基本建立起了标准的一体化制度体系。为了使更多的员工知晓制度、理解制度,公司企管部组织安全环保部、技术运行部、机动设备部等部门,深入基层,对车间的管理骨干等先期进行了培训。共举办了14期275人次的培训。通过“一人带十人、十人带百人”的方式,把工作理念和规定要求辐射到基层,有效的带动了工作推进深度和广度。

同时,充分利用公司的网络平台和管理一体化制度。企管部联合科技信息部,在公司门户首页专门开辟了“一体化管理制度”专栏。公司员工只要点击其专栏就能查阅相关制度。通过网络,管理制度的宣传和贯彻空间大为扩展,传播速度和时效更高,员工可以通过公司内网在第一时间了解和查阅相关文件。在对制度文件的管理上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五、以“我为制度做诊断”和岗检为主要手段,推进提高制度执行力建设

通过建立标准化制度体系,规范细化制度、流程、标准等工作,公司的管理基本达到了规范有序,管理效率和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为了确保标准化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和执行,公司通过开展“我为制度做诊断”活动和以岗检为抓手,不断提高制度执行力。

推行“我为制度做诊断”。为强化制度全生命周期管理,借鉴吸收镇海炼化的先进经验,公司及时启动了“我为制度做诊断”活动,融合进合理化建议工作,持续深入长期开展下去,逐步将制度诊断工作实施常态化管理,实现制度的动态优化,持续完善制度。研究制订了制度管理建议的配套奖励细则,勤用制度、及时发现制度问题与缺陷是有奖励的,对采纳的建议根据问题种类的不同奖励50、40、30元/条,对公司所有部门(车间)参与该项活动的情况进行年度评比,对评出的前三名分别给予2000元、1500元、1000元的奖励。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进一步调动了制度管理中执行方参与制度管理的积极性,提升了制度执行力。

以岗检为抓手,提高制度的执行力。改变以往岗检的传统方式,主要以相关一体化制度为依据,将制度中的条款转化为表单形式,围绕公司当前重点工作由企管部牵头组织专业部门进行检查。并及时编发岗检通报,推广总结优秀的管理经验,对发现的问题组织车间认真落实整改,实现闭环管理。

第8篇:企业员工管理制度细则范文

1.1职位招聘及职位确定中的风险

对一个企业来说,人力资源管理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员工的招聘。如果不能够在招聘时全面评判应聘人员,就会出现招聘进来的员工根本无法胜任其应聘岗位或者是员工流动过于频繁的现象。职位确定是职位管理中另一个需要特别重视的问题。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才可以做到事半功倍。如果把一个员工放到完全不适合他的岗位上,即便他的才能再高,也有可能不出任何成绩。在职务升迁时,确定合理的升迁标准,确定最合适的人员,又不伤害其他竞争对象。

1.2管理团队及人员任用中的风险

管理团队和任用人员不仅需要领导者独具慧眼,还要求领导者对自己所管理的团队和人员情况了然于心。否则领导者作为有决策能力的高级管理人员,做出的任何一个不谨慎的决定都可能把企业引入决策失败、经营失误的道路上。要根据市场要求确定企业的管理准则,根据岗位要求选择最合适的人员。

1.3薪酬管理及绩效考核中的风险

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要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双赢,就一定要在薪酬上实现二者满意度最大程度吻合。薪酬管理中,最重要的不是给员工发了多少工资和福利,而是给员工的待遇是否达到了员工的满意度。为更好地提升员工满意度,增加员工工作热情,就应当全方位推行绩效考核。绩效考核一定要立足本单位实际,全面制定考核方法、细则以及奖励标准并严格推行。如果不能够结合实际,绩效考核不但起不到积极的作用,反而会打击员工工作积极性。

1.4人才管理及裁员环节中的风险

在现阶段,人才流失现象已经引起了许多大中型国有企业的重视。由于大中型国企具有得天独厚的经济优势和社会地位,很多人才纷纷选择国企作为个人就业的第一选择。但是,国企机构设置普遍存在着机构繁杂、人员冗多的现象,且存在着论资排辈、吃大锅饭等问题,导致人才无法施展出个人的才华和抱负,从而最终导致人才的埋没或流失。裁员是最容易伤及员工感情和积极性的环节,在裁员时,要严格斟酌被裁人员,从多方面进行考量,防止将那些表现良好、认真负责的员工裁了;无论最后被裁的是谁,都一定要注意沟通方式,并做好安抚工作,特别要避免裁了一部分人,又伤害了剩下的人。

1.5规章制度及劳动争议管理中的风险

制定全面、合理、完善的人力资源规章制度意义十分重大。制定人力资源管理规章制度,不仅要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要求,更要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如果不能够切实与本企业实际相结合,就会出现偏差,结果必然是事与愿违。人力资源管理包括对劳动争议的管理,处理劳动争议不仅要符合国家和行业的法律规定,也要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有些单位,在出现劳动争议时,采取藏、捂、压的方式,既无法保障受害员工的利益,也违反了法律、法规的要求;在藏不住被曝光后还会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

2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防范对策

2.1人员招聘及职位确定中的风险防范对策

在人员招聘及职位确定中,应当根据岗位要求编制详细的岗位责任说明书。要找到合适的员工,不仅要求招聘者具有丰富的招聘经验,还要求招聘者对所招聘岗位有着充分的了解,能够从众多应聘者中找到符合岗位要求并能够与公司企业文化、岗位要求相吻合的人;此外还要考虑应聘人员的性格是否符合岗位要求。制定升职制度时,应以岗位要求作为第一标准,结合员工文化知识水平、个人修养以及其他相关因素,全面、细致地编制岗位责任说明书,并按照岗位责任说明书的要求去选择最合适的人员。

2.2管理团队及人员任用中的风险防范对策

管理团队及人员任用中存在的风险,主要是针对中高层管理人员而言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对整个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把一个团体带成一个积极、奋进的团体,而不是一个消极、怠工的团体,完全取决于管理者的管理技巧。煤炭企业普遍存在着重生产、轻管理的特点,在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这种特点显然是应当被摒弃的。煤炭企业作为主导国计民生的能源型企业,更应当形成集高学历、高智商、高情商、高能力为一体的高层管理团体,并形成知识型、能力型的中层管理团体,以期更好地领导企业发展,追随社会发展规律,把握发展大方向,使煤炭企业在社会经济浪潮中始终处于领航地位。

2.3薪酬管理及绩效考核中的风险防范对策

要做到企业与员工共同满意度最大,实现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共赢,应当以提高薪酬收入满意度为目标。只有让员工意识到自己工作的付出与收入是成正比的,打消员工“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心理,让员工从自己的本职工作中找到工作的乐趣、工作的成就感和人生的满足感,才可以让员工真正发挥出其主观能动性,贡献出自己的最大力量。绩效考核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已经被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在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中,应当把握几个原则:①公平原则;②严格原则;③单头考评原则;④结果公开原则;⑤奖惩结合原则;⑥客观考评原则;⑦反馈原则;⑧差别原则。在制定绩效考核的标准时,要立足于工作实际和细节,要对有进步的员工多多赞赏,并注意不伤害落后员工的感情并对他们进行一对一的谈话,在尽量不伤害员工感情的情况下奖励先进,鞭策落后。煤炭企业尤其需要实施绩效考核,改革薪酬分配模式,应当按照工作性质、工作量制定岗位责任制,编制岗位责任说明书,制定严谨、细致、合理的考核原则和分配方针,以期改变落后的分配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2.4人才管理及裁员环节中的风险防范对策

在人才的管理中应当遵循几项原则:①尊重与保护相结合;②工作设计与内部激励相结合;③招聘与内部培养相结合;④企业文化与个人理想相结合。在人才管理中,不仅应当尊重他们的个人兴趣爱好,也要保护他们的个性和创意;但是要注意度,不能让爱护变成了偏袒;不仅应当重视他们的工作成就,也应当关注他们的个人素质和性格应当如何在职务晋升或激励中发展;不仅应当面向社会广纳贤良,更应当基于企业实际发掘潜在人才;不仅要尊重人才的个人理想,更应当把企业文化与人才的个人理想相结合,让大的理想和小的目标同步成长、共谋发展。裁员是每个企业在迫不得已时才会采取的措施,因此在裁员时也要注意一些原则和方法:①合法、合情、合理;②保护重点部门和重点岗位资深人才;③合理给予补偿金额;④做好被裁员工的心理安抚工作。在裁员时,要尽量把握以上原则,避免出现违反法律法规的事情;避免流失重要人才及经营信息;避免赔付过于高额的解约费影响企业发展;尽量避免伤害员工的感情和对企业的信任,以尽可能减少对企业的伤害。煤炭企业一般不会发生裁员的情况,但是却普遍存在着人才短缺、流失严重的问题。为此,煤炭企业也出台了很多相关的规定、制度,这些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预期的作用。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还是需要将人才的个人理想和企业的长远发展相结合,制定明确的奖惩措施,从物质和精神上进行共同激励,达到使人才以矿区为家、为矿区奋斗的目的,进而形成个人理想与企业共发展的局面。此外,笔者认为,对于那些长期旷工、技能考核多次不合格的人员,应当解除合同,从而减轻企业负担。

第9篇:企业员工管理制度细则范文

摘要:一个企业要在日益严峻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人,而要留住人才,必须要构建合理的薪酬管理模式。某国有商业银行a支行在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时,制定了新的薪酬管理制度,其经验值得借鉴。企业应运用科学发展观,科学管理企业薪酬,从而推进企业自身发展。

      在企业改革不断深人的今天,我们仍可发现许多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并不彻底,其中人事劳动薪酬改革相对滞后是影响企业成功进行改革的瓶颈口而随着环境、科技与知识的快速变化与发展,人作为知识、信息和智慧的载体,己成为企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一个企业要在日益严峻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其关键在于人,而满足员工需求、留住人才、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企业与员工生命共同体的有效途径则是薪酬管理模式的选择。笔者认为科学发展观中“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是解决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种种问题的可靠依据和落脚点。企业可运用科学发展观对本企业的薪酬管理的现状进行切实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找出解决途径。

一、当前我国企业薪酬管理存在问题

    1.工资体系不规范、不全面

    工资是职工劳动报酬的基本形式,也是调动工作积极性的基本手段。同时,它又是每个组织各种关系中最敏感、最细致的因素,维系着每个职工和家庭。因此企业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工资体系是薪酬管理的最基本工作。当前我国企业的工资体系不规范、不全面,企业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员工的工资标准是约定俗成或由企业领导随意确定,而且模糊不清;员工的各种工资性项目的核算缺乏明确的依据和科学的办法;工资体系透明性差,企业薪酬制度及其管理过程没有对内部员工公开。企业内部员工对制度公平性一般都高度敏感,而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方面,与员工利益最直接相关的、员工最能感受到公平与否的便是薪酬制度。公司应该从企业长期发展的角度出发,设计符合这些人员特点的薪酬管理模式。并且要建立对职能部门定量化的考核体系,通过有效的激励和约束,培育和提升企业相关能力,帮助企业实现战略发展目标。

    2.奖金分配制度不合理

    目前,许多企业对员工采用的是低固定(工资)、高浮动(奖金)的薪酬模式,奖金是个人收人的主要来源,而奖金的发放依据则是个人完成的绩效。这种模式充分体现了“按劳分配”的思想,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激发部分人员积极性的效果。但由于工作岗位的不同,许多员工的价值难以得到真正的体现,有些骨干人员的工作岗位绩效低,工作量却很高,这样就造成一些员工的奖金分配与绩效倒挂现象,从而造成员工的不满,这种不满情绪会严重影响工作积极性,降低工作效率。

    3.高层管理人员与普通员工薪酬差距大

    企业在薪酬管理方面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待遇与普通员工之间差距较大,而且这种差距有越来越大的趋势。企业内部的待遇差距拉得过大之后,会引起其他员工的强烈不满,引发新的矛盾。造成高管人员与普通员工之间薪酬待遇差距过大的原因有:(1)近几年来,公司对高管人员实行年薪制,而对其他普通员工实行绩效考核。企业为了激励高管人员或留住高级管理人才,用年薪制这种高薪的形式应该是可以的,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往往偏离实际。(2)在制定有关考核办法时一般都是高管人员参与,有的甚至直接负责,免不了为自身利益考虑偏多,其中又缺乏监督机制,从而造成高管人员薪酬待遇过高。

二、企业薪酬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途径

    1.企业自身科学发展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因此,企业薪酬管理水平要得到相应提升是建立在企业自身得到科学发展的基础之上的。企业是否得到科学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标志去衡量:(”企业通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在与其整个市场背景和发展环境建立和保持和谐关系的前提下,明显地拉动、促进了企业的发展。(2)企业的发展对社会的稳定、对行业的贡献、对用户的服务,得到明显的增强。在实现了这两个标志的前提卜,企业的发展成果就会直接或间接地惠及本企业员工,企业员工的薪酬才能相应地得到增加。

    2.建立以人为本、科学的薪酬管理制度

    建立科学的薪酬管理制度,企业的管理者可以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核心去制定相关的制度。

    以人为本的“人”,就是指人民群众。在企业,就是指以普通员工为主体,包括最广大的基层劳动者以及技术人员。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普通员工的根本利益。

    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在建立薪酬管理制度过程中充分体现和代表员工的利益,坚持发展为了员工、发展依靠员工、发展成果由员工共享,不断使员工得到更多的实惠,使全体员工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3.科学设计企业薪酬管理制度

   (1)岗位分类管理。结合企业特点,并参考行业实务,根据岗位不同特性有针对性地进行薪酬激励机制的设置。(2)薪酬水平外部竞争性。在企业整体效益增长的基础上提高薪酬水平的外部竞争性,提高人员素质,加强行业竞争力。(3)职务级别向岗位级别的转换。通过价值评估构建岗位级别体系,突出不同岗位之间责任与贡献的差别,实现以岗定薪,合理拉开薪酬差距,实现真正的内部公平。(4)薪酬动态变化。根据员工技能和业绩表现进行薪酬动态管理,建立以业绩为导向的激励机制,实现收人能高能低、岗位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5)薪酬成本与企业效益同步变化。考虑到工资刚性,在薪酬设计上应将留有弹性空间,以行业水平为参考确定工资与奖金总额与利润之间的比例关系,作为薪酬成本控制的依据,保证员工收人与企业业绩变化的一致性。

三、薪酬管理分析以某国有商业银行.a支行为例

(一)新薪酬管理制度及其实施效果

    某国有商业银行a支行是一家储蓄余额达20亿的省级支行,共有100多名员工。在2007年底,支行行长换届,新行长上任后制定了明确的任务指标:储蓄余额在2008年底达25亿,不良贷款率由当时的54%下降到40,新增信用片2 000个。

    为了充分调动每位员工的积极性,银行制定了一系列的薪酬管理制度,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实行年薪制,平时每月只发基本工资和午餐费共1 800元,剩下的奖金在2008年底一次性考核,并制定了相应考核标准;(2)针对不同岗位划分岗位津贴,相应地提高了科技岗及稀缺性岗位的津贴;(3)增加了业务技能等级制度,平时组织各种技能考试和测试,并聘请专家打分评级,各个级别拿的奖金也不一样;(4)增加了一些额外奖励,如先进  工作者、零投诉、全勤等奖项;(5)根据综合打分给予排名靠前者相应的升职和晋升工资,排名靠后者降职和下调工资图。

      新的薪酬管理制度制定后,新行长对工作进行了细致地分工和部署,个人揽储、公司业务、信用卡等,各项任务有条不紊地进展着,由于新行长身先  士卒,全行员工也都各尽所能。到2008年底,支行各项业务都上了新的台阶,储蓄余额达26亿,不良贷款率由54%降到32,信用卡新增2 300个,均超出预期指标。由于薪酬考核细则是新行长和人事科长少数人制定的,事先员工并不知情,所以等全行员工的各项得分明细和奖金数额公布时,引起了很多员工的不满。

      其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奖金分配制度的不合理。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部门考核所占比例高,个人考核所占比例低。如果b分理处完成了相应的指标,即使b分理处的c某完成的任务偏低,但c某拿的奖金并不低;但b分理处没有完成相应的指标,即使b分理处的c某完成的任务很高,但c某拿的奖金却很少;(2)储蓄超额完成部分提成低,收回不良贷款提成高。如储蓄超额完成1万元提成to元,而收回不良贷款每1万元提成l00元,这使得全行的揽储冠军d某超额完成1 000万仅得到1万元奖金,而公司业务科的e某因收回不良贷款1 000万得到了10万元的巨奖;(3)考评储蓄任务时只记储户新增余额,储户原有余额不计人考核基数。如员工h某的叔叔2007年存人100万到支行,2008年又存了20万,考核任务只记完成了20万,最终h某只得到200元奖金。(4)信用卡任务考核时只考核新增数量,而忽视信用卡消费积分,使得开办了1个优质的信用卡刷卡大户的员工得到的奖金不如开办了2个基本不刷卡的信用卡客户的员工多。

(二)可取与不足分析

    1.可取之处

    (1)坚持大力发展。新行长深知企业要发展前提就是自身的经济要发展,员工的薪酬待遇要提高,就必须全面提高银行的各项业务指标。事实证明,经过一年的业务发展,增强了全体员工的凝聚  力,服务水平、业务水平、社会评价和薪酬待遇都整体上了一个台阶。

      (2)坚持以人为本。新行长的治行之道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念,对员工采用口头激励和薪酬奖励的形式,特别是对科技岗位加薪的政策更是人性化薪酬管理的一种体现。当这些员工的价值得到体现,就能大大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从而带动银行自身发展.

      (3)结合银行本身的一些特性制定出比较适合自身发展的新的薪酬管理制度。这样从根本上打破了原先大家工资待遇比较平均的状况。在旧的体系下,支行的发展是靠天吃饭,业务多少靠外界因素支撑,而新的薪酬管理制度主要是挖掘人的内在因素,员工的各方面才能得到充分展现,收人也随之得到提高。

      2.不足之处

    (1)缺乏公平性。新的薪酬管理制度的出发点是好的,也尽量想做到公平,但由于一些事先未知的因素造成一些员工对奖金分配制度不满。第一,揽储与回收不良贷款之间的提成比例悬殊较大。因为公司业务科员工本身的工作就是放贷和收贷,在业务竞赛中具有巨大优势,从而在年终提成中高出其他员工,这样的制度缺乏公平;第二,在考核集体和个人完成任务时所定的奖励制度缺乏公平,容易造成支行内部的恶性竞争。员工把自己的优质客户从不好的分理处向好的分理处转移,从而导致支行内部混乱。第三,考评储蓄任务时不计2008年之前的储蓄余额的做法欠妥当。这样容易造成员工自己的客户将所有钱都取出,再存人支行其他分理处,造成储蓄余额虚增的状况。第四,考评信用卡任务时,不能图方便统计只简单看数量而不重质量,应该两者兼顾,分别乘以一个系数,这样的做法更能推动支行业务的发展。

(2)缺乏公开性。由于新的薪酬管理制度是新行长和少数人事主管制定的,事先未征集全体员工的建议,没有充分发挥民主,这样容易造成制度的局限性,特别是在一些细节上容易出现偏差和不公。集思广益,相互融通才能使薪酬管理制度更加合理、更容易被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