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路设计要点范文

电路设计要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路设计要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路设计要点

第1篇:电路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电力系统;10kV配电线路;设计;施工

10kV配电线路是与人们日常生活、生产关系最为紧密的配电系统,是支持城乡建设、居民生活与生产的主要配电网络,对于城乡发展、工农产业有着积极推动作用。10kV配电线路建设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由于其容易受到地形、天气、技术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干扰而产生质量与安全隐患,因此在施工建设之初我们必须要提前做好设计与施工规划工作,牢牢把握每一个工程环节,确保工程质量,从而打造出优质、安全的配电网络。

110kV配电线路的设计工作

配电线路的设计是电力传输实施的前提和保障。设计质量的优劣直接联系到电力线路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在配网工程建设和改造中,10kv配电路线大多数运用在农村地区,采用架空线或者是以架空线为主的混合结构形式,一般为放射性的供电方式。

1.1线路设计的一般流程

配电线路的设计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必须要确切地落实到位。①在接受任务之后,对线路起点、终点和导面截面进行明确。②掌握沿途地形,在地形图上初步选定路径案例,并进行现场的勘测计算,绘制出路径图。③根据实际情况,气象、导线截面、转角、档距和现场地质地形等,选择杆塔的型式。④根据设计列出所需设备材料的清单,套用现行的定额、计费程序编制工程预算。⑤对各个案例进行技术经济的比较,确定最佳的案例。并对其进行整理完善,形成全套设计资料。

1.2配电线路设计要点浅析

1.2.1配电装置的选择

1.2.1.1在选择裸导体和电器的时候,环境温度要符合要求,即最热月的平均最高温度为最热月日最高温度的月平均值,要取多年的平均值。在选择屋内裸导体和其他电器的时候,如果该处没有通风设计温度的资料,最高温的设定要在最热月的平均最高温的基础上加5℃。当温度低于仪表电器的最低允许温度时,要加强保稳措施,防止冰雪事故的发生。另外隔离开关设置的破冰厚度要大于最大的覆冰厚度。

1.2.1.2在选择导体和电器的相对湿度时,采用当地湿度最高月份的平均相对湿度。根据不同的地区选择不同的类型。在湿热地区要采用湿热带型电器产品,在亚湿热带地区可采用普通电器产品,实际运用中要根据当地运行经验采取防护措施。

1.2.2导体和电器的设计选用

1.2.2.1配电装置的绝缘水平要符合《电力装置的过电压保护设计规范》里的国家标准。1.2.2.2所选用的电器承受的最高工作电压不得低于该回路的最高运行电压,设计需用的导体电器长期允许的电流不能小于该回路的最大持续工作电流,另外的导体电器应考虑日照对其载流量的影响。

1.2.3路径的选择送电线路设计的好坏,取决于路径选择。它反映在技术经济上是否合理,同时对以后运行维护、抢修是否方便有重要作用。因此,选择一条线路路径,必须到当地调查探讨及现场勘察,现场人员必须有设计人员、测量人员、技经人员、当地政府及其他有关人员参加(不过大多时候技经人员工作量多都设办法到现场,而是由设计人员在现场收资提供参数进行编制预算),以便碰到不足及时在图纸上修改。尽量做到线路路径比较合理,减少在施工以后,施工单位在施工期间与当地村民的摩擦,有利于线路可行施工。

1.2.4路径的初步设计

1.2.4.1总的路线。总的线路编制由设计依据、线路走径和工程概况三部分组成。线路的设计依据以设计的基本原则出发,要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并按照相关文件的规定和设计的路线严格执行,列出工程设计各方面包括任务书,签订的设计合同,审批文件和审批编号等。路径的设计案例要以路径的长度上进行选择,以交通条件,地形地势、水文地质等条件,气象条件,矿物森林资源等各个方面说明该路径案例的优势,通过浅析计算比较,找出最佳的线路走径案例。工程概况包括了设计线路的方方面面。通过工程概况可以了解整个工程的运行情况。

1.2.4.2线路机电的路线。线路机电部分包括了气象、导线架设技术、绝缘子串、金具组装和导线防震等内容。将线路调整在所有可能发生的恶劣气象环境下,也可以安全正常的运行。架设线路导线的最大使用应力,材质结构等要达到电力输送的要求,提高防震措施。

1.2.4.3塔杆和基础。10kv线路杆塔型式有:直线杆塔、耐张杆塔、转角杆塔、终端杆塔四种杆塔型式。选择塔型和杆塔高度,应经济、运行维护方便。耐张塔尽可能使用较低的杆塔,受力好。除跨越,尽量使用悬挂点高度适中为宜,保持排杆定位导、地线平滑,受力均匀合理。

210kV配电线路的施工

2.1施工准备

10kV配电线路在施工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提前做好吃苦和克服环境困难的准备,针对施工场地、施工环境的多样性制定出科学、严谨的工程施工章程,提高10kV配电线路的施工质量与效率。在施工准备环节,要确定工程安全隐患与阻碍问题,通过调查、分析、规划等手段来保证工程施工进度与安全性。另外,还要做好与设计人员的对接工作,对工程设计方案有疑问的地方要及时沟通处理。

2.210kV配电线路杆塔施工

杆塔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10kV配电线路中要配合各种专业技术人员和各方面工作开展。在工程项目中,杆塔施工质量决定着这个10kV配电线路的施工质量,并且对10kV配电线路日后运行安全和经济性有一定的影响。另外,杆塔作为线路承重设施,在确保施工质量和规格的前提下,要结合设计与环境现状设置合理的排水渠道,防止因为雨水冲刷造成杆塔下沉甚至倒塌。

2.310kV配电线路安全问题

10kV配电线路施工的过程中,除了保证工程施工质量之外,还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提前排除各种安全隐患。在施工之中,要按照工程规定和设计标准,严格设定接地线,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工程施工安全性,强化故障排查工作,以此保证配电线路施工质量和成效。结束语建设10kV配电线路是一项复杂、综合的电力工程,这项工程不仅包含了众多的专业技术,且容易受到周围环境、交通的影响。因此,在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充分考虑技术、交通、环境等因素,还要以工程设计和施工标准为核心,建立健全施工机制,从而保证工程施工质量,为后期线路的稳定、安全、经济运行打下坚实有力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伟隆,顾牛,魏亚军等.浅谈10KV配电线路设计要点与施工管理[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4).

[2]刘栋钢.浅谈10kV中压配电线路设计要点与工程造价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1).

[3]张文惠,杨爱琴,杜斌.浅析10kv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要点[J].工程技术:引文版:158.

第2篇:电路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公路桥梁设计;设计要点;断面设计

1 前 言

某公路桥梁工程,路线的全长为59.3km,为双向的4车道高速公路,而设计的速度为120km/h,2012年7月建成通车。这个公路桥梁远期的规划是6车道,其路基宽度为37.3m。因为很多的控制点因素,同时结合了地形的特点,本桥梁的上部结构采用了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以及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

2 桥梁设计的基本原则

安全、适用、经济、美观、有利环保。

2.1 安全要求

桥梁的安全既包括桥上车辆、行人的安全,也包括桥梁本身的安全。结构在使用年限(设计基准期:100年)以内,在各种自然情况和荷载作用下,能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能保持适当的安全度,是对每一座桥梁的基本要求。

2.2 适用要求

桥梁的适用要求包括:能保证行车的通畅、舒适和安全;桥梁运量既能满足当前需要,也可适当照顾今后发展;对跨越线路或河流的桥梁,要求不妨碍桥下交通或通航;靠近城市、村镇等的桥梁,还当综合考虑桥头和引桥地区的环境和发展;在使用年限内,桥梁一般只需常规养护维修就可保证日常使用。

2.3 经济要求

在安全、适用的前提下,经济是衡量技术水平和作出方案选择的主要因素。桥梁设计应体现出经济特性。对于重大的桥梁工程,必须进行多方案的比较,详细研究技术上的可行性和先进性以及经济上的合理性。这样,才能对桥梁的建造消耗、施工、技术发展和今后使用等因素进行统筹考虑,得出合理的经济结论。

2.4 美观要求

在安全、适用和经济的前提下,尽可能使桥梁具有优美的外形,并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这就是对桥梁美观的基本要求。合理的轮廓造型和布局、正确表达力的传递、以及结构风格和色彩与周围环境的和谐一致,是体现美观的主要因素。在城市和游览地区,可适当考虑桥梁建筑的艺术处理,但不应当追求浮华和繁琐的细部装饰。

3 技术的标准

结构设计的安全等级为一级;设计的洪水频率为1/100a;桥面的最大纵坡为1.4%;标准的路段桥面总的宽度以及组成为桥面的组成是0.5m的护栏+19.5m的行车道+0.5m的护栏+1m的间隔带+0.5m的护栏+19.5m的行车道+0.5m的护栏,桥面的总宽度为42m;地震的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al,采用VIII度的设防措施,地震的烈度为VII度;设计的荷载为公路-I级;设计计算的行车速度为120km/h。

4 桥梁设计的要点分析

4.1 附属构件的设计

(1)桥台设置锥坡进行防护,桥台的两侧引道边坡应该设置踏步,并且应该结合路面的排水设置成为急流槽形式并且兼排水,桥台在桥下护坡上设置检修平台延伸到两侧接至踏步。

(2)墩台应该设置横桥向挡块,桥台应该增设纵向防落梁挡块,连续墩的支座之间增设防震锚栓。

(3)桥面的排水,在桥梁的桥面比较低的一侧护拦内侧应该设置泄水管。

(4)护栏,应该采用钢筋混凝土防撞式的护栏,而护栏应该按着路线的实际线型放样进行设置。

(5)伸缩缝,本桥的两个桥台处应该各设置一道伸缩缝,在过渡墩处也应该各设置一道伸缩缝,而其余过渡墩处必须各设置一道恰当的伸缩缝。

(6)桥头搭板,应该按照项目统一进行规定,本桥的桥台设置的长度应该为10m搭板,而45号桥台设置的长度应该为8m搭板。

4.2 纵断面设计

沿着道路中线竖直剖开然后展开即为道路纵断面,它反映了道路中线地面高低起伏的情况及设计路线的纵向坡度情况,从而可以看出纵向土石方工程的挖填情况。把道路的纵断面图与平面图结合起来,就能完整的表达出道路的空间位置。

竖曲线是设置在纵断面上的两个坡段的转折处,为了可以便于行车,起缓和作用的一段曲线。而竖曲线的形式可以采用圆曲线或者抛物线,在使用的范围上两者基本上没有什么差别,竖曲线的各要素的计算如下。

(1) 计算竖曲线要素

4.3 横断面设计

公路的横断面,就是指公路的中线上每一个点的法向切面,这个是由地面线和横断面设计线所构成的。而其中横断面设计线包括环境保护、隔离栅、护坡道、截水沟、边沟边坡、分隔带、路肩以及行车道等设施。

公路横断面的各部分的尺寸以及组成应该根据地形条件、设计车速、交通组成、设计交通量等因素。在确保必要的通行能力以及交通安全与通畅前提下,尽可能地做到投资少、用地省,这样就可以使道路的发挥到最大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道路横断面的布置及几何尺寸应能满通、环境、城市面貌等要求,横断面设计应满足以下一些要求:

(1)设计应符合公路建设的基本原则和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的具体要求。

(2)设计时应兼顾当地农田基本建设的需要,尽可能与之相配合,不得任意减、并农田排灌沟渠。

(3)路基穿过耕种地区,为了节约用地,如当地石料方便,可修建石砌边坡。

(4)沿河线的横断面设计,应注意路基不被洪水淹没或冲毁。

路基宽度是指公路路幅顶面的宽度,即两路肩外缘之间的宽度,公路路基宽度为行车到与路肩宽度之和。根据规范,二级公路采用单幅路形式,行车道宽2×3.5m,硬路肩宽度:2×0.75m,土路肩宽度:2×0.75m,路基宽:7+1.5+1.5=10m,路拱坡度2%,布置如下图2所示。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路桥梁的设计具有多样性多样性、特殊性、复杂性等一些特点,在实际的设计当中怎么样灵活地把握,这个值得我们每一个桥梁设计的人员进行思考。本篇文章主要结合了工程的实例,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公路桥梁的设计要点,我们只要不断地去思考、解决施工当中所存在的问题,这样才可以设计出来更有效率、更合理的工程作品来。

参考文献:

[1] 陈奉敏,汪宏. 山区高速公路桥梁的设计体会[J]. 公路交通技术,2011(04):23~24.

第3篇:电路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城市道路设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的城市道路建设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而开展,随着设计理念的更新、高新技术的应用而发展。从以往的单纯根据交通需求增加道路建设阶段,逐步发展到进行道路网络系统的建设阶段、采用交通工程理论充分发掘已有道路资源潜力阶段、重视环境保护和城市景观阶段,直至采用高新技术对传统道路交通系统进行现代化改造阶段。但是目前我国城市交通现状还存在一些问题,道路设施水平还很低、机动车增长迅速、公共交通发展缓慢、交通管理技术水平较低、缺乏整体的交通发展战略,解决诸如此类一系列问题的首要应该在设计规划上。下面就城市道路设计方面要注重的问题进行由浅入深的探讨。

1.路面标高控制

城市道路要靠路面来排除街区的雨水,一般要低于街坊地坪,雨天时以吸纳路外雨水。而公路多在乡野,为防止路面积水,雨天要往路外排水。比如郑州,现在开始大规模城市建设,当时修筑道路为少运点儿路槽弃土,所定路面高程偏高,如经三路偏高50厘米(含以后养护加铺)左右。而街坊内,建筑物都要按所在地的路面高程,来选定庭院地坪高程。路面抬高了50厘米,为此一平方公里的街区,要多填50万立方米土,大大增加了社会建设成本。设计带有政府行为,其目的是使社会利益最大化。不从社会整体把握,就是决策和设计失误。

那么城市道路标高比现状地面要高多少合适呢?应结合自然地势,从整个道路网络、道路横坡、高层建筑弃土(地下要建2―4层、弃土可适当垫高庭院地坪)和道路养护加铺(新建结构较薄)等因素着眼,一般认为新建道路中线标高与场地自然地坪相当即可。

2.城市道路服务对象

设计要处理好人、车、路、环境的关系。城市道路除机动车外还有大量非机动车和人流,以后可能还要有轨道交通,形成车、人和各种交通工具交织的纵横向交通网络。如郑州二七广场,机动车高峰小时进入交通量达4000辆以上,非机动车15000辆,人流积聚量每小时2万人。

3.城市道路要通过大量地下管线和地上杆线

主要管线有给水、雨水、污水、电力、电信、燃气、热力、路灯、交通、有线广播和军用等十几种之多。各类管线中尤以电信、热力和自来水较难处理。电信和热力管道断面大,自来水管在交叉口要设闸门井、表井和消防栓,所占地面、地下空间位置都很大。各管线间还有最小毗邻距离要求,因此人行道宽度不仅要考虑通过形人,还要满足埋设或架设管线和种植行道树的需求。现在上海等大城市正在实验建设共同沟,采用集约埋管方式,但共同沟造价昂贵,每延米约2万元,管养费用也大,并非每个城市都建得起。因共同沟内要进人检查维护,另要设置独立的给排水、照明、空调、消防系统,要不断地抽水、补气,有些管线如电力,燃气有防火要求,还需要将共同沟隔离成蜂窝状断面,而且污雨水等重力流管,往往不便接入支管,要在道路两侧各建设一道共同沟才行。像上海这样实力雄厚的特大城市,也只在浦东张扬路建设了一条几千米长的共同沟,供人参观的才一二百米。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共同沟是建不成,也管不好的。交叉口管线综合是大学问,要不断地调整规划,非一般生手所能承担。管线埋设深度最好能大于0.7m。埋深不足时,为防止碾压损坏管道,要做管道加固。

4.平、纵、横断面设计

4.1 平面设计

注意处理好交叉口扩展,人行横道定位,公交站点位置选择,公交港湾和大人流的重要出入口(公园,公建,商业中心,政府)等关系。公交站点既要靠近交叉口,又不能妨碍行人过街,一般要求公交站点的换乘距离不大于50m。站点选在交叉口前方或后方都有道理,要根据道路交通量大小分别对待,摆在前方时,公交车可看信号起步,有利于节约能源。但交通量大时,由于进口车道要扩展,往往没有增辟公交车道的余地,所以,规范规定公交站点一般设在交叉口出口道路一侧,交通量小时可置于进口侧。道路为三幅路时,在过街人流多处,隔离带断开处要大致对齐,以利非机动车和行人过街。交叉口扩展与否与道路交通量(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的交通量)密切相关。按规范设计公交港湾,需要占用很长的隔离带。道路转弯处,侧石要随路线弯曲,曲线半径不宜太小,外距至少要大于0.2m,否则显得道路转折处会显得太陡峭。与设计道路相交叉的规划道路可暂不留口,这是由于规划道路的方向,往往不能精确定位,留口不能准确把握,以后该路建设时多半要破除改建,造成浪费。

4.2 纵断面设计

要结合自然地形设计,要求线形顺畅,宁肯坡度小些,也不可故作屈曲趁坡,那样可能局部形成积水湾。交叉口纵坡要尽可能做到与相交道路横坡匹配,不可拘泥于变坡点一定要在道路交点。如一定要设在道路交点,则可能在路口形成屋脊状,不利排水。坡面交叉口尽可能消除路面新月形存水死湾,不能只靠雨水口收水。现在城市道路雨天时积水的一重要原因,就是竖向设计不合理。路面脏,初期雨水会挟裹大量漂浮垃圾、树叶堵塞雨水口,天放晴后路面上还有大量积水,妨碍行人和非机动车道交通,这是老百姓最不能接受的。还是沿路面排水最可靠。小坡度坡面交叉口的竖向设计,尚没有见到很规范的示例,也缺少能快速引流的合理的雨水口形式的论述。

4.3 横断面设计

横断面设计应按道路类别、等级、交通量、路幅、设计车速等统一安排。城市道路不像公路那样,征地宽度、拆迁界限由设计确定,城市一般工程建设不能突破道路规划红线宽度。因此路堤段可在保留一定人行道宽度(大于2m)情况下,另加溜坡,坡脚不能伸到红线外,必要时要在红线边加设矮挡墙。同样路堑段的护坡,坡顶亦不能突破红线。这些挡墙和护坡宜按临时工程设计,因为在道路建成后,两侧土地会加速开发,这些临时工程在进行场地平整时都要废除。人行道有效宽度应扣除植树带或杆线带。注意人行道铺装要符合砌块模数(考虑路缘石、边缘石、砌块宽度和宽1~3mm的缝隙)。人行道坡宜取低值,一般取1―1.5%(《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规定为1―3%),这样便于与社区地坪接续。

4.4 交叉口设计

结合交叉口的交通量和自然条件进行视距三角形验算、车道扩展、交通渠化和竖向设计。人行横道最好要与相连接道路上的人行道大致对齐,以减少行人横过道路时的滞留时间。一般在用占地面积多少和通行能力大小,来评判交通渠化方案的高下。

综上所述,在城市道路设计中,要合理配置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内外交通衔接,地下空间利用,交通组织和管理,交通标识与引导系统,人性化设计等。

参考文献:

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2012

2. 黄一虹 浅谈城市道路设计的要点广东科技 2011.09 第18期

第4篇:电路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单片机 红外 遥控

红外线遥控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功能强、成本低等特点,在电视机、音响、空调、灯饰等家用电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使用的红外遥控设备主要由遥控器和接收控制电路组成,遥控器功能是编码、红外发送数据,接收控制电路的作用是解码、输出控制信号。由于生产厂家有着自己规定编码方式,因此需用专用的编码芯片和规定的解码方式,单片机技术可以有效替代专用编码芯片功能。

本文重点讨论利用单片机技术进行红外编码和解码,实现多路红外遥控功能。

一、一体化红外接收头及接收电路介绍

1.一体化红外接收头简介

红外接收解码电路通常有两种,一种是由红外接收管加解调电路构成,一种是采用一体化红外接收头(内含接收管、解码电路)。图1所示为型号VS1838B一体化红外接收头,内含高速灵敏度PIN光电二极管和低功耗、高增益前置放大IC,采用环氧树脂封装外加外屏蔽抗干扰设计。工作电压为2.7~5.5V,载波频率38KHz,输出匹配TTL、CMOS电平,低电平有效。

当一体化红外接收头接收到一个载波为38KHz的调制波,经过内部电路解调从OUT引脚输出调制信号。为了能得到连续的输出信号,调制信号的周期最好大于108ms。

2.红外接收多路控制电路

接收电路如图2所示,由一体化接收头、单片机最小系统、控制显示电路构成,一体化接收头接收解调出的信号由OUT输出送入单片机外部中断0,发光二极管D1~D5作为多路控制的显示,实际应用中可以更换为其他驱动电路。

二、红外线发送电路

由于一体化接收头只能对载波38KHz的信号解调,因此发送电路要产生38KHz的载波信号,本电路利用与非门振荡产生,如图3所示,RP1可以调节振荡频率,用示波器进行调节测试。74HC00的13脚为38KHz矩形波,12脚为调制信号,当12脚为“1”时,38KHz信号经U1D反相,Q1放大,D0发送出去。当12脚为“0”时,Q1截止,无信号发送。RP2可调节发送功率。调制信号由单片机产生,如图4所示,当按下不同按钮,经过单片机产生不同调制信号输出,调制信号的程序编制要和解调程序的编制相统一,否则无法解调。

三、编码和解码程序的编制

1.红外发送编码程序

为了提高抗干扰性,在编程时,调制信号的组成由引导、数据码、数据反码构成,引导码为周期8ms的方形波,数据“0”为0.5ms高电平、1.5ms低电平的矩形波,数据“1”为1.5ms高电平、0.5ms低电平的矩形波。编程过程中给每个按键不同的值(S0―000、S1―001、S2―010、S3―011、S4―100),按键越多相应数据就越多。

例如按下S1键,单片机发送引导码+数据码001+数据反码110,如图所示。先发送引导码(4ms高电平、4ms低电平),再发送数据码(001),接着发送数据反码(110),最后拉低输出使调制信号周期≥108ms。编码、调制、解调信号波形图如图5所示。发送编码程序编制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脉冲信号的发送利用定时器T0中断实现,中断时间0.5ms。

2.红外线接收编码程序

编制红外线接收解码程序时,利用外部中断检测信号低电平的时间,对低电平时间进行比较,从而分辨出接收的数据是引导码,还是“1”、“0”。如果接收到数据位000111,则使D1亮,同理,接收的数据为001110,D2亮;数据为010101,D3亮;数据为011100,D4亮;数据为100011,D5亮;程序流程如图7所示。

参考文献

第5篇:电路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市政道路;路基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我国全面开展城镇化建设以来,各地的新区、新城如雨后春笋,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市民对出行的便利及交通状况的改善需求更加迫切,市政道路的设计水平和建设质量也面临着高标准、严要求的发展状况。

市政道路作为一个系统性的综合工程,各种地下工程及市政管线错综复杂,使得道路的设计、施工及养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良好路基设计是保证市政道路路况和使用寿命的有力保障,加强市政道路的路基设计也是与时俱进的需要。

二、城市道路建设中路基设计的主要原则

路面上承受的荷载大小对路基产生直接的影响,科学合理的路基设计是道路建设的重中之重。通常,在路基设计时主要依据以下原则:

首先,要保证路基有一定的强度。所谓路基强度指在行车载荷等作用下,路基抵抗变形或破坏的能力。路基承受着本身土石的自重、路面重力以及由路面传递而来的行车荷载,这就需要重视路基强度的设计。只有保证了路基的强度,才能避免因路基在外力超过允许范围时产生变形而引起路面塌陷等意外事故。

其次,要保证路基的整体稳定性。由于城市道路建设环境比较复杂,不同地区的地质存在很大差异,路基的修建可能会加剧原地面的不稳定状态,从而导致路基的各种破坏现象发生。此外,为保证路线的平顺,在路基设计时,要对自然地面低于路基设计标高的地段进行填筑形成路堤,对自然地面高于路基设计标高的地段则需要开挖成路堑。因此,在道路路基设计过程中,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的措施来保证路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是非常必要的。

三、市政道路路基设计要点

1一般路基

路基填料的要求:1)路基填料不得使用淤泥及其他不符合路基填料的土。2)城市道路管线较多,路床下各种管线覆土较浅时,管顶以上50cm范围内进行加固保护。3)建筑垃圾经适当筛选处置后并经试验基础上进行利用。

1.1干湿类型

路基干湿类型按分界稠度可分为四类,依次分别为干燥、中湿、潮湿、过湿。各等级道路路基应处于干燥或者中湿状态。达不到要求时,应该对路基进行处理或者换填。处理方法可以为晾晒、改良、设置隔水层或者降低地下水位。换填材料可以选择素土、级配良好的砂土或者碎石。换填的材料和厚度应现场试验确定,以达到设计要求为准。

1.2填方路基

填方路基在施工前应先进行清表。路基填料应具有一定强度,填料可以选择级配良好的碎石土、砂土。道路填方路基边坡采用1∶1.5。填方应分层压实。当地面横坡小于1∶5时,清表后直接填筑路基;当地面横坡介于1∶5和1∶2.5时,应开挖台阶再进行填筑,台阶宽度2m,并设置2%反向坡。

1.3挖方路基

挖方路基边坡形式及边坡坡率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当挖方边坡高度较高时,可选择不同的开挖形式即折线型或台阶型。边沟外还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m的碎落台。台阶型边坡在两台阶间应设置宽度不小于2m的边坡平台。

1.4路床

路床为路面结构层以下0.8m范围内的路基部分,0~0.3m的部分为上路床,0.3m~0.8m的部分为下路床。在路基设计过程中,路床顶面的设计回弹模量对控制路面设计弯沉及路基施工质量起主要作用。在路基施工完成后,若有条件的话,应对路床的回弹模量进行实测,然后根据回弹模量实测值进行路面结构层设计;若没有条件,应根据路基土组情况对路床回弹模量按照规范进行查表估值。当路床顶面回弹模量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进行路床处理。

1.5路基压实

路基压实要分层进行,压实完成后达到均匀密实。压实度应该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1.6特殊部位的路基填筑

特殊部位路基包括:与相邻路基刚度差异比较大的路基、沟槽回填部位路基、桥梁承台周围路基、填挖交界处路基。

1)与相邻路基刚度差异比较大的路基:应该充分压实,其刚度应与周边路基刚度基本保持一致。强度也与相邻路基强度保持一致。

2)沟槽回填部位路基:市政道路管线较多,包括给排水管道、电信管线、电力管线、天燃气管道、热力管道、照明电缆等。且由不同的单位设计,不同单位施工,对管道沟槽的回填要求也各不相同,且均低于道路设计要求值。对于在路基范围内的各管线,均应向相关管线单位提出要求,保证路基的压实度。

3)桥梁台背周围路基:路基与桥台连接部位应该设置过渡段,且桥台一般要设置搭板。路基压实度应不小于96%。台背填料应选用渗水性好、易密实的材料。

4)填挖交界处路基:对于半填半挖的路基填方区路基与挖方区路基材质要基本保持一致,使其强度和刚度一致避免产生不均匀沉降。纵向填挖交界处要设置过渡段。过渡段材质也应与附近路基材质相近。

2路基排水

水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对于路基的性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地表水的渗入和地下水的冲刷、浸润可使路基失稳、路基强度降低。因此,只有防治排水才能保证路基强度和稳定性。

2.1地表水

市政道路一般采取排水管道、雨水口、连接支管等排水设施,统一把雨水排走。排水纵度及流向应根据道路纵坡、城市总体排水规划和现状因素等综合考虑。

2.2地下水

对于地下水位比较高的路段,可以采用抬高道路纵断面或者设置地下排水设施,使地下水位不在影响路基的范围以下。地下排水设施包括暗沟、暗管、渗沟、排水隔离层等。地下排水设施的设置应与地表排水设施相协调。对于挖方路段,地下水位处于路基部分时,可以考虑做混凝土U槽。

3路基防护与支挡

若征地条件允许,一般路基做正常放坡,坡面应做防护措施。对于用地比较紧张或者路基稳定性差及不良地质路段,均应进行挡护加固设计。

3.1路基防护

根据边坡材质、坡率及就近取材原则选取坡面防护形式。边坡防护常用的形式有:植被防护、喷护(混凝土喷护、挂网喷护)、抛石护坡(浆砌片石和干砌片石、浆砌片石护墙)等。

3.2支挡加固

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安全性、经济性选择适当的支挡形式。支挡加固形式包括:重力式挡墙、半重力式挡墙、悬臂式挡墙、扶壁式挡墙、板肋式或格构式锚杆挡墙、桩板式挡墙、锚定板挡墙、加筋土挡墙、岩石锚喷支护、土钉支护等。

4过湿段城市道路的路基设计

由于过湿土往往含水量高,承载能力低,稳定性差且容易变形,因此在进行过湿路段的路基设计时,就要对其地质条件进行统筹考虑。在水文地质条件不良路段进行路基设计时,其设计的最小填土高度不应小于路床处于中湿状态的临界高度。当路基设计的标高受到限制时,则需要对潮湿或过湿状态的路基进行处理,以此来保证处理后的土基回弹模量不小于路面设计规范规定的要求。因此,在过湿段路基设计时,一般会对回填的土质进行考虑。

过湿段城市道路的路基处理方法常用的有砂石换填法和生石灰浅层拌合法。在进行砂砾换填时,一般会考虑到砾类土的刚性扩散角,并根据路床的承载力和外荷载情况进行换填厚度的综合设计。一般在路基填土5米以下,路床承载力标准值在100KPa以下时,换填厚度为80cm;在50KPa以下时,换填厚度为120~150cm。进行生石灰拌合时,过湿路基土壤掺入生石灰后,土壤会吸附石灰中的钙离子,使其亲水性减弱,塑性降低。经研究发现,每掺入1%的生石灰可以降低路基土1%的含水量。

在进行路基设计时,应根据当地的土质条件对过湿路段的土质进行处理,保证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四、结束语

在城市道路工程中,路基的设计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其设计质量直接影响着施工质量,也决定了整个道路工程的总体质量与实际使用状况。因此,科学合理地设计道路路基并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施工,不仅对确保道路工程质量及道路的安全性、可靠性与稳定性运营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且还对促进当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推动市政道路的建设不断向前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邓学均编著.路基路面工程.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8.

第6篇:电路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公路路基;技术要点;研究对策

中图分类号:F54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软土地基路段中的路基加固设计

公路在修建的过程中,因为存在较长的线路,并且占据着非常大的面积。因此,软土的地基或多或少会出现。在公路的路基中软土地基对其又有着不利的影响,所以软土地基的有效处理,能够让不均匀沉降的现象消除,在公路的建设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软土地基的加固方面,其设计方法有许多,最重要的是要按照地域的不同,而正确的判断软土地基的情况,然后进行最为合理的选择。这里所提倡的一种方式为固化剂法的加固设计,此设计应用与软土存在于高填方路段的地基中,同时可能不存在较多的填料,这时就可以在填料中加入固化剂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

另外,加固软弱土层时,想要将公路的路基沉陷现象消除,粉喷桩法不失为一个适合的方法,此方法可以对软土地基内部,形成强度和刚度都比较巨大的桩体,同时在周围其相应的土质也会得到变化。利用周边的土体和桩体相互的结合,就能够将路基的上部荷载有效的承担。加固的方式能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是非常实用的方法。

二、路基边坡中的骨架植物防护设计

因为风沙和雨水较多,路基的边坡中所堆积的土一般会和雨水一起流失掉,所以在路基的边坡中有必要设计一些防护的措施,即骨架植物防护设计。这一设计方式,可以按照情况使用的不用程度,进行不同的防护设计。

1、岩石的路塹边坡若呈现不含有不良因素的结构面,或者在坡体中没有风化破碎的成分时,所提倡的防护设计方式为,锚杆混凝土框架的边坡植草型防护的设计。这一防护的设计方式,在一定意义上可以将路基的基本稳定性提升,在操作形式上较简单,可是,具备比较丰富的组合方式,在建成之后具备着非常优质的效果。

2、边坡的坡度如果较缓,浆砌片石的边坡骨架植物防护设计,此种设计可以将雨水侵蚀边坡的程度降低,还可以消除因为雨水的原因对沟槽的形成。并且,骨架之中的所有植物都生长起来后,就可以按照人们的所有适当的想象,来将不同形式的颜色和花型设计出来,这样的情况下还能够将完美的视觉效果展现出来。

3、若边坡所呈现的状态是强风化的岩石路塹,同时还存在较缓的坡度时,所提倡使用的设计方式为,预制混凝土空心块的边坡植物防护设计,这样的设计方式能够将较好的加固作用使用在边坡土体上,可以将路基提升稳定度,以及边坡的抗雨水侵蚀能力也能够提升,同时,外观的造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达到美观的效果,在施工的设计上相应的拥有较快的速度。

三、路基在高度上的设计

路基的高度在一定意义上所指的是,路基的填方高度以及开挖的深度,即设计的标高一直到原地面标高差值的设计。因为路基高度的多少,直接和路基的使用期限以及稳定性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路基的高度设计中,是路基设计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关键点。

按照公路所规定级别的差异,路基在高度方面有必要和有关的规定所统一,同时要比技术的范围要更加的规范化。并且,路基在高度的设计上,要适应其周围环境土质所承受的相应能力。在一般情况下,公路在竣工之后进行使用的阶段,一些凸起或者凹陷的现象经常会发生在路面上,有时还会有较严重的开裂情况出现。这一系列的现象之所以会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公路路基在设计高度的过程中,没有按照规定开展具体流程所造成的。其中路面所产生的凹陷开裂,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路基的土质较松软,地下拥有着较多的水量,促使路基的沉降现象加重。这样的沉降现象,是因为路基的高度在设计时过高,地下水和地质的不利影响没有细致的考虑到,导致过大的重量压在路基上,地面的原有承载力被超过。所以,公路在设计的过程中,首先就应该考虑路基的高度,对其要进行较为严谨的设计。

四、路基在排水系统上的设计

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状态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公路路基的使用期限以及稳定性。这样一系列的不利影响,与地域性没有直接的联系,在较低海拔的平原地带和较高海拔的山区地带,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状态,都能够影响到公路路基的形成状况。并且,较高海拔的地区,公路的路基会受到比较严重的不利影响,是由于在山区中存在较强的蓄水能力、较多的树木以及较茂盛的植物,所以,拥有着较多的地下水。那么,想要将修建的公路建立在山区的情况下,就一定要将路基施工与设计中的排水系统做好,这样山区的公路就能够保证其安全系数相对稳定,同时使用的期限也能够与之延长,会将事故的发生率降低。在公路路基的相应排水系统中,如下几方面是比较正确的设计方式。

1、路基边坡的排水设计

路基中间隔离带的雨水以及路面的雨水,是路基边坡排水主要设计的。因此,会在设计前分析出综合性质的排水量,根据分析的结果修建适当的排水沟,最后将雨水顺利的排到周边的河流中或者两边的边沟里面。

路基中间隔离带进行的排水设计

隔离带的排水在极大程度上会使用在高速公路或者城市的道路上,想让路基的中间没有积水出现,让路基的含水量能够减少,就要在路基中间隔离带的下方,将防渗的材料铺设在内,并且在防渗材料的两边适当的安装排水的管道,那么雨水若存积在路基中间,就能够直接进入到路基两边的排水沟当中。

3、公路附近的河流排水设计

公路在修建的阶段,附近如果有河道的时候,就有必要对其开展河流的排水设计过程。因为在一年的四个季节中,河流中所拥有的含水量是不相同的,同时所存在的差异性是较大的,因此会对路基存在很多不利的影响,并且这一系列的影响也不容易将其掌握。所以,在河流的相应排水设计上,需要透彻的分析出和流水的主要来源、以及在四个季节中何时能够产生最大的流量,其具体的最大流量是多少,同时不同的含水量在平均值的估算上也是非常重要的。将河流水的来源问题弄清,就能够了解到河流中能否发生自然的灾害,例如:滑坡或者泥石流等。如果发生了类似的自然灾害,对于公路的路基能否会导致不利影响的出现。

4、路面雨水在排水上的设计

在路面产生大量的积水,会对路面的车辆造成极大的影响。所以,路面的排水设计一定要使其完善。当前的路面排水设计在操作上是比较简单的,在铺设公路的路面时,中间的部位在铺设的过程中只要比两边稍高就可以了,让路面存在着适合的坡度,让有较多雨水时,也能够从路面流到路的两边。

总结:

根据以上的论述,公路的路基会出现许多的病害,在实际的交通中,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其事故的发生次数也不断增多,让人们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因此,公路的路基一定要保证自身的质量,路基的质量好坏和道路的质量是否达标有着直接的联系,人们在车辆的行驶时也会体会到舒适程度。那么,在公路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将公路的路基设计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技术的解决,要力求将我国的道路铺设的畅通无阻。

参考文献:

[1]杨敏波.公路路基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17).

[2]梁开泉.公路路基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6z).

[3]许万英.公路路基设计中的常见问题的探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2(01).

第7篇:电路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山区公路 路线设计 要点

中图分类号:TU8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9-0124-01

一、引言

和谐也是一种美。目前公路的设计已经被逐步得到应用和重视。农村公路的设计就应该遵守因地制宜和就地取材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当地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地理条件的影响。利用当地的地形与地貌进行公路设计,合理的把握建设的基本要求,有利的改善农村的交通和生活环境。山区公路路线设计是公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关键环节,路线设计的好坏,影响到公路路网结构的合理、汽车运营的安全舒适、线形指标的合理、工程造价的控制、地形景观的协调等等。由于山区地形、地质复杂,公路设计、施工的限制条件和影响因素很多,山区公路的设计在设计技术和施工经验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二、路线设计要点

公路线形是构成公路的骨架,它支配着整个公路规划、设计和施工。路线设计应使汽车能够迅速、安全、舒适地行驶,既要求采用与设计行车速度相应的线形指标,又必须保证线形的连续、均衡与协调。路线设计要综合考虑平、纵、横三者的关系,恰当地掌握标准,做到平面顺适、纵坡均衡、横面合理。选线应在充分理解路线标准的前提下,根据地形、地质、气候情况,准确地把握好路线的各项技术指标。使用最短的路线长度实现最大的综合效果为佳,比如路线标准高、构造物少、造价省等。

2.1 平面设计

公路是设置在自然景观中的构造物,应与地形、地物、地貌等自然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公路平面线形设计应结合地形、地质、坡度点等各种具体的条件,灵活应用相应技术标准,合理设计组合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等线形要素。在山区公路设计过程中,曲线要素值的大小能否很好地与地形条件相协调往往难以掌握。由于受到导线的限制,在受地形地物限制较严格的路段,设计人员较易忽略了与地形、地物条件的协调;而在一些无约束路段,线形要素值取得过大导致大填挖,从而造成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工程造价的增加。在运用平面线形指标时,尽可能做到线形直捷、连续、均衡,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在运用圆曲线时,一般采用最小平曲线半径的4~8倍,地形条件受限制时,因地制宜适当降低平面指标,采用大于或等于圆曲线最小半径的一般值。

2.2 纵坡设计

山岭重丘区山高田少,路线的纵坡设计直接影响着公路用地、路基土石方量、路基防护、两侧景观的协调和建成后的运营效果。纵断面线形与地形相适应,设计成视觉连续、平顺而圆滑的线形。纵断面设计比较突出的是竖曲线半径的选取和平竖曲线个数比或两者的一一对应关系问题。

(1)凸曲线设计

山区公路由于受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制约,连续小半径短平曲线与连续大纵坡小半径竖曲线的组合时常出现。由于受地形地貌的影响,路线平纵指标较低,当采用平纵组合时,驾驶者视觉范围较小,若出现纵面上的断背曲线则对行驶安全更为不利。此时宜适当加大凸曲线半径,以便增大视距,保证曲线上任何一点均能看清前方平曲线的变化,以保证行车安全。

(2)凹曲线设计

对于凹曲线来说,凹曲线半径容易满足规范要求,但有时往往为了追求凹凸曲线指标的均衡而增大凹曲线半径,这样势必造成工程量增加,对造价控制不利。而且由于山区公路纵坡较大,起伏频繁,凹曲线半径设置过大,导致路基填土高,增加了防护及排水设施,而对于挖方路堑路段来说,可能会因排水困难而对行车安全不利。因此,在设计中不宜一味追求高指标而增大凹曲线半径。

三、边坡设计

山区公路建设施工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大量的高填路堤和深挖路堑边坡,若处理不当极易发生坍塌、滑移的事故,造成交通中断,严重影响公路的运行效率。设计人员应根据公路现场的自然条件、岩土性质、边坡高度,结合当地稳定的自然山坡和人工边坡的坡度,再联系采用的施工方法等因素共同确定边坡设计方案。山区公路边坡设计的主要内容是确定边坡形状和坡度。

3.1 边坡形状的选择

挖方边坡通常有直线形、折线形和台阶形3种形状。

(1)直线形是指从坡顶到坡脚采用单一坡度。当边坡高度不大、岩土性质相同、风化破碎(密实)程度相差较小时,宜采用此种形式,它施工简单、方便。

(2)折线形是指自上而下按岩土性质的差异而采用不同的坡度。当挖方高度范围内岩土性质及破碎程度差别较大时,宜采用适应于各自稳定性要求的上陡下缓的折线形边坡。变坡点设在使上部坡度的作用充分发挥的高度处,或设在岩土性质突变处。变坡点应尽量设置少点,一般为2~3次,以免增加施工难度。

(3)台阶形是指在边坡中部或岩土层分界处设置1~2m的平台,并在平台处设置2%~4%的向外横坡以便排水。平台的设置可以提高边坡的稳定性,减缓坡面水的冲刷,阻挡上方坡面剥落下坠的碎屑,便于施工。当挖方边坡较高易受雨水冲刷、软硬各层均很厚时,宜采用此形式。

3.2 边坡坡度的确定

(1)土质边坡。综合考虑边坡高度、土的密度、土的成因类型及生成时代、地下水和地表水情况等因素确定。公路因交通量大,发生病害后,养护、维护困难,经济损失大。所以边坡坡度宜用1:1~1:1.75,既可增强边坡的稳定性,防止水土流失,又便于边坡绿化。

(2)岩石边坡。岩石挖方边坡,应根据边坡高度、地质构造、岩性、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情况、施工方法和地震作用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对于易风化的岩石,坡度应比规范规定的取值范围适当增大一些,而对于受岩层构造面控制,构造破碎带和严重风化破碎带的岩石边坡,坡度应根据具体情况,适当放缓一些,并加强防护加固措施。

3.3 边坡加固防护设计

基于公路工程地质调查和边坡稳定性分析,按照坡体和坡面相结合、防水和加固防护相结合的指导思想,通过经济、施工难易程度等综合分析比较,提出了清除坡体危岩及松散岩土体、锚杆挂网喷混凝土和设拦石网等综合治理的加固防护措施。

(1)边坡锚喷施工之前,清除坡面潜在危岩、局部已断脚岩层;

(2)设置锚杆加钢筋网喷混凝土及素喷混凝土加固防护系统。根据岩层、路线走向是否相切、岩体裂隙发育情况、边坡坡率等具体条件设置边坡加固防护;

(3)设置SNS被动防护系统。该系统设置于边坡侧面,沿着边坡锚喷面边界线布置,以拦截路基边坡侧面滚向公路的落石。

四、环境保护问题

工业文明致使自然生态环境遭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山区公路建设土地开挖量多、山坡面积较大,对沿线的人居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我国多数山区,由于其特殊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在提供给人们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料的同时,其生态环境也很脆弱。一般来讲,山区公路沿线的水土、生物等资源开发程度低,规模相对较小,沿线人文景观保护和生态环境比较完好,因此公路勘察设计和建设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公路沿线的环境保护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对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的破坏。在工程设计过程中,应重点考虑水土保持、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合理规划公路施工废弃物的处置,净化公路沿线的环境,防止河道和水库污染。在选线时既要注意充分利用山区地理地形,做到少占耕地、少破坏植被、少占河道保护水源,避开妨碍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和人文遗迹,同时还要做好诸如绿化美化设计,线形美观、路景协调等建筑环境和行车环境设计。

第8篇:电路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10kV 配电线路;设计

Abstract: The design of distribution lines is the premise and guarante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wer transmission. This paper makes a brief analysis on the10kV distribution line design, and puts forward some prospects.

Key words: 10kV distribution line; design

中图分类号:TM4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近年来,在配网工程建设和改造中,10kv 配电路线大多数运用在农村地区,采用架空线或者是以架空线为主的混合结构形式,一般为放射性的供电方式。发电厂、变电站、输电线路、配电线路和负荷构成了完整的电力系统。其中配电线路是将电力输送到用户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由于电力的生产、供应和销售是同步进行的,这就要求提高配电线路的质量,保证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同时保障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实现。

1、配电线路设计的一般流程

配电线路的设计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必须要确切地落实到位。配电线路设计的一般流程如下:

①在接受任务之后,对线路起点、终点和导面截面进行明确。

②掌握沿途地形,在地形图上初步选定路径方案,并进行现场的勘测计算,绘制出路径图。

③根据实际情况,气象、导线截面、转角、档距和现场地质地形等,选择杆塔的型式。

④根据设计列出所需设备材料的清单,套用现行的定额、计费程序编制工程预算。

⑤对各个方案进行技术经济的对比,确定最佳的方案。并对其进行整理完善,成全套设计资料。

2、配电线路的设计要点

2.1 影响配电装置选择的因素

2.1.1 温度因素

在选择裸导体和电器的时候,环境温度要符合要求,即最热月的平均最高温度为最热月日最高温度的月平均值,要取多年的平均值。在选择屋内裸导体和其他电器的时候,如果该处没有通风设计温度的资料,最高温的设定要在最热月的平均最高温的基础上加5℃。当温度低于仪表电器的最低允许温度时,要加强保稳措施,防止冰雪事故的发生。另外隔离开关设置的破冰厚度要大于最大的覆冰厚度。

2.1.2 湿度因素

在选择导体和电器的相对湿度时,采用当地湿度最高月份的平均相对湿度。根据不同的地区选择不同的类型。在湿热地区要采用湿热带型电器产品,在亚湿热带地区可采用普通电器产品,实际运用中要根据当地运行经验采取防护措施。

2.1.3 抗震因素

配电装置的抗震设计要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即《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

2.1.4 风速因素

在设计配电装置的最大风速时,采用离地10m 高,30 年一遇10min 的平均最大风速。在这个最大风速超过35m/s 的地区进行配置的时候,屋外的配置要采取降低电气设备的安装高度、加强设备与基础之间的固定等措施。

2.1.5 噪音控制因素

在配电装置设置在居民区和工业区内的情况,其噪声要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范围》《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的规定和要求。

2.1.6 海拔因素

在海拔高度超过1 千米的地区,配电装置要选择适合高海拔地区的电器和电磁产品,外部绝缘的冲击和工频实验电压要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

2.2 电器和导体的设计选用因素

2.2.1 绝缘水平

配电装置的绝缘水平要符合《电力装置的过电压保护设计规范》里的国家标准。

2.2.2 电压和电流要求

所选用的电器承受的最高工作电压不得低于该回路的最高运行电压,设计需用的导体电器长期允许的电流不能小于该回路的最大持续工作电流,另外的导体电器应考虑日照对其载流量的影响。

2.2.3 稳定性因素

在对导体和电器的动稳定、热稳定及电器开断电流多用短路电流的验算时,要按照设计规划进行计算,并考虑到电力系统的长远发展规划。计算时可按三相短路进行验算。在验算导体短路热效应时采取主保护时间加相应断路器全分闸时间。

2.2.4 熔断器

当用熔断器保护电压互感器回路时,可不验算动稳定和热稳定。用高压限流熔断器保护的导体和电器,可根据限流熔断器的特性验算其动稳定和热稳定。

2.2.5 温度因素

裸导体的正常最高工作温度不应大于+70℃,在计及日照影响时,钢芯铝线及管形导体不宜大于+80℃。当裸导体接触面处有镀(搪)锡的可靠覆盖层时,其最高工作温度可提高到+85℃。

2.2.6 引线的选择

在正常运行或者短路时,电器引线的最大作用力应小于电器端子允许的荷载。屋外配电装置的导体、套管、绝缘子和金具等,要根据当地气象条件和不同受力状态进行力学计算。

2.3 路径的选择

送电线路设计的好坏,取决于路径选择。它反映在技术经济上是否合理,同时对以后运行维护、抢修是否方便有重要意义。因此,选择一条线路路径,必须到当地调查研究及现场勘察,现场人员必须有设计人员、测量人员、技经人员、当地政府及其他有关人员参加(不过大多时候技经人员工作量多都设办法到现场,而是由设计人员在现场收资提供参数进行编制预算),以便碰到问题及时在图纸上修改。尽量做到线路路径比较合理,减少在施工以后,施工单位在施工期间与当地村民的摩擦,有利于线路可行施工。线路进行定位的原则如下:

①应少占农田,方便施工、方便运行维护、交通条件方便地段,路径短,曲折系数小,做到经济、安全、合理。

②选择路径要避开不良地质、地形及石场、油库、机场,军用仓库,风水(坟)等。

③ 出线段采用十二、十六、二十四线电缆沟。减少重复施工操作。

④光缆随10kV 架空线路走,光缆配备一般1--2km 为宜,太长不便于施工和维修,太短的话接头就多,信号的衰减大,信号不好。

⑤路径经过的地形高差尽量要小,档距适当在50--60 米左右。在选择杆塔尽量使导、地线弧垂均匀平滑,使它的受力均匀,才不会受到不平衡张力而发生铁塔扭转。

⑥在有大跨越的线路时,其方案要结合大跨越的情况,结合技术指标比较,并考虑30 年洪水位影响。

⑦应考虑直线转角(5°以下)设计成直线转角杆塔。

2.4 路径的初步设计

2.4.1 总路线

总线路编制由设计依据、线路走径和工程概况三部分组成。线路的设计依据从设计的基本原则出发,要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并按照相关文件的规定和设计的路线严格执行,列出工程设计各方面包括任务书,签订的设计合同,审批文件和审批编号等。路径的设计方案要从路径的长度上进行选择,从交通条件,地形地势、水文地质等条件,气象条件,矿物森林资源等各个方面说明该路径方案的优势,通过分析计算比较,找出最佳的线路走径方案。工程概况包括了设计线路的各个方面。通过工程概况可以了解整个工程的运行状况。

2.4.2 线路机电的路线

线路机电部分包括了气象、导线架设技术、绝缘子串、金具组装和导线防震等内容。将线路调整在所有可能发生的恶劣气象环境下,也可以安全正常的运行。架设线路导线的最大使用应力,材质结构等要达到电力输送的要求,提高防震措施。

2.4.3 塔杆和基础

10kv 线路杆塔型式有:直线杆塔、耐张杆塔、转角杆塔、终端杆塔四种杆塔型式。选择塔型和杆塔高度,应经济、运行维护方便。耐张塔尽可能使用较低的杆塔,受力好。除跨越,尽量使用悬挂点高度适中为宜,保持排杆定位导、地线平滑,受力均匀合理。

第9篇:电路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电力系统主要由几个重要的部分组成,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几大部分。配电网作为电网的面向用户的环节,是与千家万户直接相连的,配电网的辐射面积非常大,而配电线路在电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是用户能使用电能的关键。配电线路的正常运行直接关系到配电网的运行,直接关系到输送电能的质量和输送效率。配电线路在设计和规划时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才能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1、配电线路简介及设计流程

1.1、配电线路简介

配电线路是指的是从降压变电站把电力输送到配电变压器或者是将电变压器的电力输送到用电单位的线路。配电线路有高压线路和低压线路之分。鹰潭地区高压配电线路的电压一般为10kV,低压配电线路的电压一般为0.4kV,频率50hz。配电线路的建设要求很高,安全科学的配电线路才能有助于供电的连续和高效,才能保证线路损耗最低,输送电能质量最优。

1.2、配电线路设计流程

首先,接受设计任务。这是设计人员配电线路设计的开端,在拿到设计任务以后要根据不同任务的不同类型进行分析,综合考量任务的性质和目的,进行最优化设计。其次,确定线路的起点和终点,并分析和确定电压等。然后根据电压等级选择适合导线类型,切不可导线选择错误,否则在输送电压时会产生短路或漏电、高损耗,造价高或运行费用高等。然后,要慎重和科学规划选择路径图。再次,根据气象资料和路径图确定导线横截面积、档距,对材料和工程预算进行编制,综合考虑实地情况进行设计规划,最后,经过多方案对比确定最佳方案,并形成最终的设计成果并送审。配电线路设计流程必须严格遵守,在设计中注意关键环节。

2、配电线路设计的原则

2.1、满足建筑的功能需求

建筑自身所需要满足的功能主要有:(1)对于建筑不同场所所表现出的色温、显色指数、照明度等方面的要求进行满足;(2)最大限度的满足适应性空调本身所表现出的新风量运行需求;(3)为医疗建筑、酒店、体育场、餐厅等娱乐场所提供相应的功能、照明用电需求。

2.2、考虑实际经济效益

不能够单纯的因为节能追求,而不对于相应的消耗投资进行考虑,或者说随意的进行费用增加。在相关节能措施应用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满足的便是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而针对经济效益加以评估,利用比较分析的措施,来找出最为合理的线路材料以及设备,让建筑在使用的最短时间内,就能够在节能上收获效益。

2.3、减少能源消耗

最大限度的减少一些无关紧要的能量耗损,实际上就是节能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关键所在。在实际执行建筑的电力线路设计工作中,要充分的掌握能量呈现出的消耗方式,进而在对实际情况加以掌握之后,找出适合的节能措施。例如在电能传输线路上的消耗、变压器消耗等,都是需限制减少的能耗。总之,对于供配电线路设计工作来说,其节能的设计需要在满足功能、技术运行稳定的状况下来运行。

3、配电线路设计的关键

3.1、导线类型的选择

配电线路的导线类型多种多样,其中,最常见的是架空输电线路和电缆线路。架空输电线路在实际工作中比电缆线路应用更多,在架设架空输电线路时需要一定数量的杆塔和占地面积,对运行环境的要求相对较高。电缆线路在工程中不常用,但是优点很多,这种线路感觉上不需占地面积,也不需要杆塔,运行过程中出现事故和故障的概率相对较小,但是由于他的结构比架空输电线路复杂,施工所用时间较长并且难度较大,费用较高,一旦出现故障或问题,检修难度大,另外,输送能力和扩展能力与架空线路相比稍弱一些。但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电缆线路美观的优势日益突出,在工程建设中所占比重日益提高。尤其是,在城市规划建设有要求、架空线路无法到达的地区或者对居民的征地不便的情况下,会采用电缆线路。

3.2、配电线路的路径勘测与定位

3.2.1、配电线路的路径选择

根据用户分布点,合理选定接户配电箱的安装位置,一般装设在线路引接点30m内。这样,配电变压器和接户配电箱安装位置确定后,到现场选择路径,选择路径时应符合下列要求:①与本地区的发展规划相结合,不占或少占农田,以便于机械化耕地。同时,与农业机械化、道路规划等协调配合,以避免建成后迁移线路。②为了减少电能损失和电压损失,降低工程造价,便于施工、运行和维护等,线路路径应尽量短,跨越转角少,低压主干线还应靠近道路侧,但尽量不要影响交通。③为了保证线路的安全运行,线路路径应避开易受雨水冲刷的地方,严禁跨越堆放可燃物、爆炸物的场院和仓库,以免发生因碰线、断线等引起火灾或爆炸事故。此外,应考虑电力线路对弱电线路的影响。

3.2.2、杆位测定

路径确定后,测量杆位。①确定线路首端和终端杆的位置,当遇地形限制或用电需要时,要确定转角杆的位置。这样,根据首端杆、转角杆和终端杆的位置就把整个线路分成几个直线段,然后测出每个直线段的长度,均匀分配档距,②确定直线杆的位置。首端杆、转角杆、终端杆的位置确定首先要考虑拉力线位置是否合适和有无能挖拉力坑位置。③杆位确定应尽量避免影响当地群众和考虑接户配电箱的电源进出线是否合理方便。

3.3、导线的确定

导线截面积与线路输电能力、输送安全密切相关,关系到线路重量、杆塔受力等问题。导线横截面积的确定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根据配电网络的电压等级和用电电流确定,此外,还要考虑经济电流的密度,不同类型导线的材质和结构,然后进行科学计算最终确定。根据城市规划和路径林木生长条件要求,确定是用绝缘导线还是裸导线。

3.4、杆塔的选择

3.4.1、杆塔的类型

杆塔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直线型杆塔,一种是耐张型杆塔,这是根据受力性质不同所做的区分。选择杆塔时,最重要的是考虑杆塔能够承受的拉力、压力、线路的弧垂应力和不同的电压等级。这些因素的不同组合和变换就要求有不同的杆塔与之相适应。上述两种的杆塔分类中,直线型杆塔还能细分为简单直线杆塔和小转角直线杆塔,其划分依据是垂直受力的大小,同样,耐张型杆塔也可分为耐张直线杆塔、耐张转角杆塔和终端杆塔。除此之外,杆塔按照回路数还可区分为单回路杆塔、双回路杆塔和多回路杆塔。

3.4.2、杆塔的选择

杆塔有多种类型,在选择不同外形的杆塔时要综合考虑导线和地线的排列方式,根据不同导线和地线的排列方式进行杆塔外形的选择。构件布置也很重要,总体来说要结构简单、受力均衡、传力明确和外形美观,这是选择杆塔时的总体要求。另外,选择不同类型的杆塔时,还需要考虑占地范围、杆塔材料、运行维护和施工等方面,综合这几大因素进行最优化判断和选择。

至于在配电网智能化建设中扮演越来越重要角色的电缆线路,笔者将另行撰文专题阐述。

结束语

众所周知,电网建设作为国家的基础公共设施之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它也是关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对地方的建设和发展意义重大。配电线路的合理规划和设计对电网建设至关重要,它也是电网建设中最重要的一环。在配电线路的规划和设计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考虑能源的有效利用,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等因素,经过科学合理的规划选择正确的配电装置,对导体和及电器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并选择最合适的投入使用,在此基础上,确定最好的配电线路路径,以此保证配电线路的安全可靠运行。

参考文献

[1]郭源兵.浅谈配电线路设计中的技术要点[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05: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