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路设计要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电力系统;10kV配电线路;设计;施工
10kV配电线路是与人们日常生活、生产关系最为紧密的配电系统,是支持城乡建设、居民生活与生产的主要配电网络,对于城乡发展、工农产业有着积极推动作用。10kV配电线路建设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由于其容易受到地形、天气、技术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干扰而产生质量与安全隐患,因此在施工建设之初我们必须要提前做好设计与施工规划工作,牢牢把握每一个工程环节,确保工程质量,从而打造出优质、安全的配电网络。
110kV配电线路的设计工作
配电线路的设计是电力传输实施的前提和保障。设计质量的优劣直接联系到电力线路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在配网工程建设和改造中,10kv配电路线大多数运用在农村地区,采用架空线或者是以架空线为主的混合结构形式,一般为放射性的供电方式。
1.1线路设计的一般流程
配电线路的设计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必须要确切地落实到位。①在接受任务之后,对线路起点、终点和导面截面进行明确。②掌握沿途地形,在地形图上初步选定路径案例,并进行现场的勘测计算,绘制出路径图。③根据实际情况,气象、导线截面、转角、档距和现场地质地形等,选择杆塔的型式。④根据设计列出所需设备材料的清单,套用现行的定额、计费程序编制工程预算。⑤对各个案例进行技术经济的比较,确定最佳的案例。并对其进行整理完善,形成全套设计资料。
1.2配电线路设计要点浅析
1.2.1配电装置的选择
1.2.1.1在选择裸导体和电器的时候,环境温度要符合要求,即最热月的平均最高温度为最热月日最高温度的月平均值,要取多年的平均值。在选择屋内裸导体和其他电器的时候,如果该处没有通风设计温度的资料,最高温的设定要在最热月的平均最高温的基础上加5℃。当温度低于仪表电器的最低允许温度时,要加强保稳措施,防止冰雪事故的发生。另外隔离开关设置的破冰厚度要大于最大的覆冰厚度。
1.2.1.2在选择导体和电器的相对湿度时,采用当地湿度最高月份的平均相对湿度。根据不同的地区选择不同的类型。在湿热地区要采用湿热带型电器产品,在亚湿热带地区可采用普通电器产品,实际运用中要根据当地运行经验采取防护措施。
1.2.2导体和电器的设计选用
1.2.2.1配电装置的绝缘水平要符合《电力装置的过电压保护设计规范》里的国家标准。1.2.2.2所选用的电器承受的最高工作电压不得低于该回路的最高运行电压,设计需用的导体电器长期允许的电流不能小于该回路的最大持续工作电流,另外的导体电器应考虑日照对其载流量的影响。
1.2.3路径的选择送电线路设计的好坏,取决于路径选择。它反映在技术经济上是否合理,同时对以后运行维护、抢修是否方便有重要作用。因此,选择一条线路路径,必须到当地调查探讨及现场勘察,现场人员必须有设计人员、测量人员、技经人员、当地政府及其他有关人员参加(不过大多时候技经人员工作量多都设办法到现场,而是由设计人员在现场收资提供参数进行编制预算),以便碰到不足及时在图纸上修改。尽量做到线路路径比较合理,减少在施工以后,施工单位在施工期间与当地村民的摩擦,有利于线路可行施工。
1.2.4路径的初步设计
1.2.4.1总的路线。总的线路编制由设计依据、线路走径和工程概况三部分组成。线路的设计依据以设计的基本原则出发,要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并按照相关文件的规定和设计的路线严格执行,列出工程设计各方面包括任务书,签订的设计合同,审批文件和审批编号等。路径的设计案例要以路径的长度上进行选择,以交通条件,地形地势、水文地质等条件,气象条件,矿物森林资源等各个方面说明该路径案例的优势,通过浅析计算比较,找出最佳的线路走径案例。工程概况包括了设计线路的方方面面。通过工程概况可以了解整个工程的运行情况。
1.2.4.2线路机电的路线。线路机电部分包括了气象、导线架设技术、绝缘子串、金具组装和导线防震等内容。将线路调整在所有可能发生的恶劣气象环境下,也可以安全正常的运行。架设线路导线的最大使用应力,材质结构等要达到电力输送的要求,提高防震措施。
1.2.4.3塔杆和基础。10kv线路杆塔型式有:直线杆塔、耐张杆塔、转角杆塔、终端杆塔四种杆塔型式。选择塔型和杆塔高度,应经济、运行维护方便。耐张塔尽可能使用较低的杆塔,受力好。除跨越,尽量使用悬挂点高度适中为宜,保持排杆定位导、地线平滑,受力均匀合理。
210kV配电线路的施工
2.1施工准备
10kV配电线路在施工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提前做好吃苦和克服环境困难的准备,针对施工场地、施工环境的多样性制定出科学、严谨的工程施工章程,提高10kV配电线路的施工质量与效率。在施工准备环节,要确定工程安全隐患与阻碍问题,通过调查、分析、规划等手段来保证工程施工进度与安全性。另外,还要做好与设计人员的对接工作,对工程设计方案有疑问的地方要及时沟通处理。
2.210kV配电线路杆塔施工
杆塔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10kV配电线路中要配合各种专业技术人员和各方面工作开展。在工程项目中,杆塔施工质量决定着这个10kV配电线路的施工质量,并且对10kV配电线路日后运行安全和经济性有一定的影响。另外,杆塔作为线路承重设施,在确保施工质量和规格的前提下,要结合设计与环境现状设置合理的排水渠道,防止因为雨水冲刷造成杆塔下沉甚至倒塌。
2.310kV配电线路安全问题
10kV配电线路施工的过程中,除了保证工程施工质量之外,还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提前排除各种安全隐患。在施工之中,要按照工程规定和设计标准,严格设定接地线,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工程施工安全性,强化故障排查工作,以此保证配电线路施工质量和成效。结束语建设10kV配电线路是一项复杂、综合的电力工程,这项工程不仅包含了众多的专业技术,且容易受到周围环境、交通的影响。因此,在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充分考虑技术、交通、环境等因素,还要以工程设计和施工标准为核心,建立健全施工机制,从而保证工程施工质量,为后期线路的稳定、安全、经济运行打下坚实有力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伟隆,顾牛,魏亚军等.浅谈10KV配电线路设计要点与施工管理[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4).
[2]刘栋钢.浅谈10kV中压配电线路设计要点与工程造价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1).
[3]张文惠,杨爱琴,杜斌.浅析10kv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要点[J].工程技术:引文版:158.
【关键词】农村道路 桥梁
一、项目背景
棋盘河大桥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新疆有限公司对叶城县棋盘乡扶贫项目。桥址位于叶城县境内,棋盘乡政府以东约4Km处,距叶城县70km,该桥是连接棋盘河南岸3大队和北岸1大队、2大队的乡村道路上的一座重要桥梁。现有棋盘河两侧道路为土路。原有土路在跨越棋盘河处未做任何处理,目前为一条自然形成的便道,行车条件极差,洪水来时无法通行,给两岸群众造成极大的不便,道路运输及安全形势严峻。目前1大队、2大队居民外出仍然需要涉水过河,洪水期居民与外界的联系完全中断。本桥的修建对1大队、2大队居民的生活和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桥的修建将彻底改善乡与各村之间及各村相互之间的交通状况。通过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是该地区脱贫致富与全国农民一道进入小康社会的必需条件,是解决“三农”问题,加快棋盘乡的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该工程建设项目具有迫切性。
二、设计技术标准
1、桥梁所在道路等级:四级道路
2、设计速度:20Km/h
3、路基(路面)宽度:6.5m(6.0m)(桥两侧引道)
4、桥面宽度:净―3.5m+2×0.50m(安全带)+ 2×0.25m(护拦)
5、荷载标准:道路―Ⅱ级
6、桥梁设计洪水频率(1/50):Q2%=208m3/s
7、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20(对应地震烈度:Ⅷ度)
三、跨径及结构型式
1、桥梁全长105.54m。
2、上部构造:跨径20m钢筋混凝土空心板
3、下部构造:单柱式桥墩、埋置式桥台,钻孔灌注桩基础。
四、河流概况及桥位河段的水文计算
棋盘乡位于昆仑山北麓的边缘低山地区,该乡的村落沿棋盘河河谷绵延约40km,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貌,形成与该县其它乡镇截然不同的气候特征,该地区冬季阴冷,夏季凉爽多雨。
棋盘河是叶尔羌河的一条支流,发源于叶城县境内海拔4700m的库拉木阿特达板,该河沿程汇集了达坂周围山区的永久性积雪融水及低山区的降雨,然后顺自然沟蜿蜒向北,并汇集了各支沟的水流,在流过棋盘乡以后的大约27km流程,仍在昆仑山余脉的沟底通过,脱离山口后即进入莎车县境内的卡群乡,并在该处汇入叶尔羌河。
全长约120km的棋盘河是典型的山区河流,全程均为径流形成区,它的径流补给特征决定了其洪峰的产生条件,如果山区夏季温度上升的快,高温持续的时间较长,并且在流程中恰与低山区的暴雨汇集,即会产生最大洪峰,故其最大洪峰流量多发生在7-8月。
棋盘河上游沟床窄而纵坡大,水流冲切能力强,高速水流挟带大量风化的碎屑石块向下游推移和堆积,形成低山地区的沉积河床,在棋盘乡附近仍然有12‰的纵坡,河床质粒径粗大,漂石、巨砾随处可见。
棋盘河无水文观测资料,叶城县水利局未能提供关于该河的有关洪峰的记载,故该河在桥位河段的各项水文计算,只能沿用交通部颁布的“桥位勘测设计规范”提供的经验公式及公式的各项参系数的参考值,同时搜集和分析同一水文分区内有水文资料的河流的各项水文参数,经分析和比较,引用到该河的水文计算中,最后将计算结果与实地水文调查的资料相互印证,以期得到较比可靠的水文数据。
从1/50000的地形图上勾出棋盘河在1、2号桥位上游的汇水面积为725km2,用上述比拟法得到的该河在桥位处的频率为1/50的设计流量Q1%=160m3/s。
五、桥位地质: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在本桥沿桥位轴线布置了4个钻孔,全面系统地掌握了桥位轴线的地质状况。桥位处地质均为卵石层,具体如下:
卵石:在场地内广泛分布,为场地的主要地层,本次勘察未揭穿该层。最大可见厚度为30.00m,青灰色,灰黄色,骨架颗粒组成成份以硬质岩碎屑物为主,一般粒径为0.5~6cm,大者6~15cm,大于20cm的漂石亦很常见,质硬,亚圆,孔隙以砂混少量土充填,稍密~中密。该层局部分布有少量圆砾及砂薄层。根据室内试验成果数据,并参考野外地层观察结果可知,该层整体级配水平良好,局部级配不良。
六、地震及抗震设计
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显示,桥位处基本地震动加速度为0.20g(相当于原基本地震烈度Ⅷ度),本设计按照现行《道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 JTGT B02-O1-2008 )进行了抗震强度和稳定性验算,验算结果表明,本桥地震产生的水平力、弯矩不控制设计(即地震产生墩顶纵向的水平力仅为116kN)。
地质勘探资料表明,本桥场地岩土层为卵砾石冲洪积层,属Ⅱ类场地土,且无可液化土层,故场地土不存在液化问题。
本桥由于缩短桥梁跨径并适当减小墩柱高度,取得了较好的抗震效果。设计中采用了防落梁措施,包括采取桥面连续,加大台帽宽度,墩台设计横向挡块和抗震锚栓等。
七、设计原则和要点:
1、本桥上部采用20m装配式预应力砼空心板,下部采用单柱式墩,双柱式台、灌注桩基础,本桥桥梁设计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该桥位于农村道路上,交通量小,应考虑造价低,施工简便,无须养护的桥型结构方案,跨径20m的钢筋混凝土空心板吊装重量轻,对吊装机具要求不高,是农村道路理想的桥型。
2)桥位河床开阔、宽浅,阶地不高,采用小跨径桥梁建筑高度小,可减少引道填方数量,且利于两侧引道与老路的连接。
3)该河水流湍急,河床颗粒粗大,地下水位较高,如采用单柱式桥墩可避免在水中挖基,而小跨径板桥又使本桥采用单柱式桥墩成为可能。
2、桥梁均在桥台处设伸缩缝,墩上均设桥面连续。
3、由于采用埋置式桥台,背墙相对较薄,同时引道的砂砾路面平整度较差,为避免桥头跳车对背墙的冲击,虽然桥头引道等级较低,仍然设计了短搭板和枕梁,并将伸缩缝的一侧设在搭板顶面。
4、今年以来棋盘河洪水频繁而且流量大,鉴于上游桥梁两侧桥台发生了水毁,为保证本桥安全,本次设计中上下游大小桥台侧均设置了导流坝,导流坝埋深在原计算最大冲刷深度基础上又多埋深1米,同时坝身厚度设计为80cm,坝体高度同河床两侧河岸高度。
八、设计总结
关键词:城市道路设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的城市道路建设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而开展,随着设计理念的更新、高新技术的应用而发展。从以往的单纯根据交通需求增加道路建设阶段,逐步发展到进行道路网络系统的建设阶段、采用交通工程理论充分发掘已有道路资源潜力阶段、重视环境保护和城市景观阶段,直至采用高新技术对传统道路交通系统进行现代化改造阶段。但是目前我国城市交通现状还存在一些问题,道路设施水平还很低、机动车增长迅速、公共交通发展缓慢、交通管理技术水平较低、缺乏整体的交通发展战略,解决诸如此类一系列问题的首要应该在设计规划上。下面就城市道路设计方面要注重的问题进行由浅入深的探讨。
1.路面标高控制
城市道路要靠路面来排除街区的雨水,一般要低于街坊地坪,雨天时以吸纳路外雨水。而公路多在乡野,为防止路面积水,雨天要往路外排水。比如郑州,现在开始大规模城市建设,当时修筑道路为少运点儿路槽弃土,所定路面高程偏高,如经三路偏高50厘米(含以后养护加铺)左右。而街坊内,建筑物都要按所在地的路面高程,来选定庭院地坪高程。路面抬高了50厘米,为此一平方公里的街区,要多填50万立方米土,大大增加了社会建设成本。设计带有政府行为,其目的是使社会利益最大化。不从社会整体把握,就是决策和设计失误。
那么城市道路标高比现状地面要高多少合适呢?应结合自然地势,从整个道路网络、道路横坡、高层建筑弃土(地下要建2―4层、弃土可适当垫高庭院地坪)和道路养护加铺(新建结构较薄)等因素着眼,一般认为新建道路中线标高与场地自然地坪相当即可。
2.城市道路服务对象
设计要处理好人、车、路、环境的关系。城市道路除机动车外还有大量非机动车和人流,以后可能还要有轨道交通,形成车、人和各种交通工具交织的纵横向交通网络。如郑州二七广场,机动车高峰小时进入交通量达4000辆以上,非机动车15000辆,人流积聚量每小时2万人。
3.城市道路要通过大量地下管线和地上杆线
主要管线有给水、雨水、污水、电力、电信、燃气、热力、路灯、交通、有线广播和军用等十几种之多。各类管线中尤以电信、热力和自来水较难处理。电信和热力管道断面大,自来水管在交叉口要设闸门井、表井和消防栓,所占地面、地下空间位置都很大。各管线间还有最小毗邻距离要求,因此人行道宽度不仅要考虑通过形人,还要满足埋设或架设管线和种植行道树的需求。现在上海等大城市正在实验建设共同沟,采用集约埋管方式,但共同沟造价昂贵,每延米约2万元,管养费用也大,并非每个城市都建得起。因共同沟内要进人检查维护,另要设置独立的给排水、照明、空调、消防系统,要不断地抽水、补气,有些管线如电力,燃气有防火要求,还需要将共同沟隔离成蜂窝状断面,而且污雨水等重力流管,往往不便接入支管,要在道路两侧各建设一道共同沟才行。像上海这样实力雄厚的特大城市,也只在浦东张扬路建设了一条几千米长的共同沟,供人参观的才一二百米。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共同沟是建不成,也管不好的。交叉口管线综合是大学问,要不断地调整规划,非一般生手所能承担。管线埋设深度最好能大于0.7m。埋深不足时,为防止碾压损坏管道,要做管道加固。
4.平、纵、横断面设计
4.1 平面设计
注意处理好交叉口扩展,人行横道定位,公交站点位置选择,公交港湾和大人流的重要出入口(公园,公建,商业中心,政府)等关系。公交站点既要靠近交叉口,又不能妨碍行人过街,一般要求公交站点的换乘距离不大于50m。站点选在交叉口前方或后方都有道理,要根据道路交通量大小分别对待,摆在前方时,公交车可看信号起步,有利于节约能源。但交通量大时,由于进口车道要扩展,往往没有增辟公交车道的余地,所以,规范规定公交站点一般设在交叉口出口道路一侧,交通量小时可置于进口侧。道路为三幅路时,在过街人流多处,隔离带断开处要大致对齐,以利非机动车和行人过街。交叉口扩展与否与道路交通量(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的交通量)密切相关。按规范设计公交港湾,需要占用很长的隔离带。道路转弯处,侧石要随路线弯曲,曲线半径不宜太小,外距至少要大于0.2m,否则显得道路转折处会显得太陡峭。与设计道路相交叉的规划道路可暂不留口,这是由于规划道路的方向,往往不能精确定位,留口不能准确把握,以后该路建设时多半要破除改建,造成浪费。
4.2 纵断面设计
要结合自然地形设计,要求线形顺畅,宁肯坡度小些,也不可故作屈曲趁坡,那样可能局部形成积水湾。交叉口纵坡要尽可能做到与相交道路横坡匹配,不可拘泥于变坡点一定要在道路交点。如一定要设在道路交点,则可能在路口形成屋脊状,不利排水。坡面交叉口尽可能消除路面新月形存水死湾,不能只靠雨水口收水。现在城市道路雨天时积水的一重要原因,就是竖向设计不合理。路面脏,初期雨水会挟裹大量漂浮垃圾、树叶堵塞雨水口,天放晴后路面上还有大量积水,妨碍行人和非机动车道交通,这是老百姓最不能接受的。还是沿路面排水最可靠。小坡度坡面交叉口的竖向设计,尚没有见到很规范的示例,也缺少能快速引流的合理的雨水口形式的论述。
4.3 横断面设计
横断面设计应按道路类别、等级、交通量、路幅、设计车速等统一安排。城市道路不像公路那样,征地宽度、拆迁界限由设计确定,城市一般工程建设不能突破道路规划红线宽度。因此路堤段可在保留一定人行道宽度(大于2m)情况下,另加溜坡,坡脚不能伸到红线外,必要时要在红线边加设矮挡墙。同样路堑段的护坡,坡顶亦不能突破红线。这些挡墙和护坡宜按临时工程设计,因为在道路建成后,两侧土地会加速开发,这些临时工程在进行场地平整时都要废除。人行道有效宽度应扣除植树带或杆线带。注意人行道铺装要符合砌块模数(考虑路缘石、边缘石、砌块宽度和宽1~3mm的缝隙)。人行道坡宜取低值,一般取1―1.5%(《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规定为1―3%),这样便于与社区地坪接续。
4.4 交叉口设计
结合交叉口的交通量和自然条件进行视距三角形验算、车道扩展、交通渠化和竖向设计。人行横道最好要与相连接道路上的人行道大致对齐,以减少行人横过道路时的滞留时间。一般在用占地面积多少和通行能力大小,来评判交通渠化方案的高下。
综上所述,在城市道路设计中,要合理配置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内外交通衔接,地下空间利用,交通组织和管理,交通标识与引导系统,人性化设计等。
参考文献:
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2012
2. 黄一虹 浅谈城市道路设计的要点广东科技 2011.09 第18期
关键词:单片机 红外 遥控
红外线遥控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功能强、成本低等特点,在电视机、音响、空调、灯饰等家用电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使用的红外遥控设备主要由遥控器和接收控制电路组成,遥控器功能是编码、红外发送数据,接收控制电路的作用是解码、输出控制信号。由于生产厂家有着自己规定编码方式,因此需用专用的编码芯片和规定的解码方式,单片机技术可以有效替代专用编码芯片功能。
本文重点讨论利用单片机技术进行红外编码和解码,实现多路红外遥控功能。
一、一体化红外接收头及接收电路介绍
1.一体化红外接收头简介
红外接收解码电路通常有两种,一种是由红外接收管加解调电路构成,一种是采用一体化红外接收头(内含接收管、解码电路)。图1所示为型号VS1838B一体化红外接收头,内含高速灵敏度PIN光电二极管和低功耗、高增益前置放大IC,采用环氧树脂封装外加外屏蔽抗干扰设计。工作电压为2.7~5.5V,载波频率38KHz,输出匹配TTL、CMOS电平,低电平有效。
当一体化红外接收头接收到一个载波为38KHz的调制波,经过内部电路解调从OUT引脚输出调制信号。为了能得到连续的输出信号,调制信号的周期最好大于108ms。
2.红外接收多路控制电路
接收电路如图2所示,由一体化接收头、单片机最小系统、控制显示电路构成,一体化接收头接收解调出的信号由OUT输出送入单片机外部中断0,发光二极管D1~D5作为多路控制的显示,实际应用中可以更换为其他驱动电路。
二、红外线发送电路
由于一体化接收头只能对载波38KHz的信号解调,因此发送电路要产生38KHz的载波信号,本电路利用与非门振荡产生,如图3所示,RP1可以调节振荡频率,用示波器进行调节测试。74HC00的13脚为38KHz矩形波,12脚为调制信号,当12脚为“1”时,38KHz信号经U1D反相,Q1放大,D0发送出去。当12脚为“0”时,Q1截止,无信号发送。RP2可调节发送功率。调制信号由单片机产生,如图4所示,当按下不同按钮,经过单片机产生不同调制信号输出,调制信号的程序编制要和解调程序的编制相统一,否则无法解调。
三、编码和解码程序的编制
1.红外发送编码程序
为了提高抗干扰性,在编程时,调制信号的组成由引导、数据码、数据反码构成,引导码为周期8ms的方形波,数据“0”为0.5ms高电平、1.5ms低电平的矩形波,数据“1”为1.5ms高电平、0.5ms低电平的矩形波。编程过程中给每个按键不同的值(S0―000、S1―001、S2―010、S3―011、S4―100),按键越多相应数据就越多。
例如按下S1键,单片机发送引导码+数据码001+数据反码110,如图所示。先发送引导码(4ms高电平、4ms低电平),再发送数据码(001),接着发送数据反码(110),最后拉低输出使调制信号周期≥108ms。编码、调制、解调信号波形图如图5所示。发送编码程序编制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脉冲信号的发送利用定时器T0中断实现,中断时间0.5ms。
2.红外线接收编码程序
编制红外线接收解码程序时,利用外部中断检测信号低电平的时间,对低电平时间进行比较,从而分辨出接收的数据是引导码,还是“1”、“0”。如果接收到数据位000111,则使D1亮,同理,接收的数据为001110,D2亮;数据为010101,D3亮;数据为011100,D4亮;数据为100011,D5亮;程序流程如图7所示。
参考文献
关键词:城市道路;设计思路;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 TU997 文献标识码: A引言
城市道路是城市基础设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与城市居民的生活作息紧密相关。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理想的道路设计应当满通运输能力和通行需求。在目前的城市发展中,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道路在经济中的作用也在不断增加,逐渐变得明显。城市道路设计是道路工程的中心环节,它对道路工程的通行能力、行车安全以及居民生活都具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
1、城市道路设计概述
城市道路是全部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基础建设的核心环节。在城市化发展以及建设工作之中,城市道路与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更是整个城市经济发展的核心环节。通常来说,在城市道路设计工作中,由于城市道路本身就属于市政交通的一种,其对于人们的精神生活要求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与意义,因此在设计中通常都是从公共设施的角度去分析和总结,不仅仅只是关注到它的使用功能上的发挥,并且对于它的艺术效果、使用效果则都是要求应该加以总结以及完善。
2、城市道路设计思路
在目前的道路工程中,传统的道路设计模式早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通常都是以人性化为主要设计模式和设计标准,其设计要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拥堵不能只靠简单地拓宽道路来解决
在一些专家的眼里,未来的城市交通依靠的不是机械。通常当人们在面临交通拥堵的问题时,都是使用加宽马路的方式,但是这不能从根本之上解决问题。通过对世界先进城市交通状况的研究显示,道路的宽度与拥堵程度并不是相辅相成的。在我国城市之中大量使用的立交桥以及环行交叉不仅仅不能解决塞车的问题反而在一定的程度使得问题反而加重,人们应该理解城市属于行人而不是汽车。所以,我们应该不断的提倡公共交通,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
2.2、道路线形设计
道路线形设计对道路的使用质量以及交通运输状态有着直接的影响。一个好的线形设计,不但可以给城市交通运输提供安全便利的通道,同时也应该跟沿线周围的自然环境有效的融合在一起,这样就可以使得乘客路途的疲劳及时得到缓解。站在景观以及安全观点来说,使用比较大半径的圆弧曲线,比漫长的直线以及短线更为合适。抛去主干路以及交通性的干道不应该使用比较多的转折之外,通常的道路都会使用比较合适的转折,并且来设置偏大的曲线,使得沿线周围的建筑物以及自然景色产生一定的变化,这样的话就可以及时消除长直线的单调,缓解司机的驾车疲劳,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3、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方面
3.1、交通性道路
交通功能性设施主要是以车行交通服务作为主要目的,路灯、护栏、候车廊以及人行天桥这些设施的设计应该简洁明快,突出使用功能。交通标志、标线的选位应有一定的提前量,方便驾驶员在快速行驶中能够及时对前方的路况条件以及管理要求有所了解。
3.2、生活性街道
3.2.1、道路的平面线形可以设计成蛇形或者锯齿形,使得进入的车辆可以减缓车速,也能使得外来车辆因线路曲折不愿进入而达到控制车流的目的,同时也会使得曲线形道路对于居民而言趣味性更强,景观更为丰富。
3.2.2、在道路的边缘或中间左右交错种植树木,这样就会有一种不易进入的环境,减少闲杂车辆的进入。并且,在道路上种植树木可以不断提高道路的景观,使得居住区的环境得到美化。
3.2.3、在道路交叉口处设计成凹凸状,同时抬高或者降低路面部分,使得车辆驶过之时有一定的振动感,给驾驶者一定的警示作用;
4、道路设施设计方面
人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主体,街道设施是为人提供服务的。所以街道设施的规划设计应该要表现出对人的关怀,将功能与环境景观融为一体。对于人的生理需求及心理感受的及时关注,会让人产生舒适、方便、自然、和谐以及美好的感受。比如说在人流集中的商业街附近,应该有充足的停车位方便车辆的停靠;在高大乔木或花坛之间适当的点缀休息座椅,使得人在休息时可以亲近到自然,也能减少夏日的阳光对人的伤害;林荫小道、座椅、路灯以及电话亭等,则是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些小憩休闲的空间。坚持以人为本不仅仅应该考虑到普通人的要求,同时还应该将社会弱势群体的特殊要求考虑在内,营造出一个平等的社会环境。
5、城市道路设计的技术要点
5.1、道路平面交叉口的设计
5.1.1、交叉口的竖向设计
交叉口竖向设计中,既要详细考虑排水的通畅性和行车的舒适性,还要与周边的建筑物标高顺接,合理确定交叉口的设计标高。在竖向设计过程中,处理纵横坡度的时候,要按照以下几方面的要求进行处理:交叉口的排水想要得到保证,道路纵坡的坡向最少要由一条分离到交叉口的一侧。交叉口被主要道路通过时,在坡度的设计上要维持原状,针对次要道路的横坡随着主要道路的纵坡而变化,次要道路的纵坡要随着主要道路的横断面而变化。道路相交时若是同等级,相交的纵坡要保持原状,横坡是要改变的。往往会将纵坡当中比较小的道路横断面改变,让和纵坡度较大的道路中纵坡是保持一致的。
5.1.2、交叉口的纵断面与平面线形
平面交叉的路线,提倡使用正交的方式且要是直线,如果是斜交的情况不能够避免的时候,在交叉角中要控制在45。之下。路段上的交叉口要与平曲线的终点和起点,要按照道路和行车速度.道路等级进行确定,不能够太短。若有两条道路产生相交的状态,次要的道路在纵坡度上要做适当的调整,主要的道路在纵坡度上要维持原状。交叉口部位在进口道纵坡度的设置上,最好要在2%以下,在困难的条件下,也要在3%以下。
5.2、道路的线形设计
道路的使用便捷性.使用质量以及交通运输状态,和道路的线形设计有着一定的联系。线形的设计若良好,一方面能够带来安全便捷的交通条件,另一方面还可以和沿线两侧的景色和自然环境融合,以这样方式让乘客在途中的疲劳度能够得到缓解。从安全和景观的角度中去分析,半径偏大的圆弧曲线,一定会比短线或者直线适用。在交通性的干道和主干线的道路中,较多的转折处是不合适采用的。然而一般的道路中,能够使用恰当的转折,曲线也可以设置偏大,让自然景色和建筑物在沿线的量测有一定的变化,让较长直线的单调感觉得到消除,让司机的疲劳度得到缓解,在一定程度上,交通事故的发生频率也会降低。
6、结语
通过前文所述,在城市道路在设计之时,其的通畅将会对这个城市的建设规划产生直接的影响,有时将会对全部国家的建设发展路程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应该要严格的关注城市道路设计。在道路工程的设计过程中,有着十分复杂和综合性较强的特性,因为其复杂的程度,所以要求设计工作者应该将眼界放宽。本文主要通过对于一些道路工程的实践,并且对于道路设计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而展开比较详细的讨论,一些比较适用的意见也相应的提出,其最为注重要的目标则是把我国的城市道路建设出精品的工程。
参考文献:[1]杨日洁.关于城市道路设计的要点分析[J].四川建材,2011,04:145-146
[2]吴海俊,胡松,朱胜跃,段铁铮.城市道路设计思路与技术要点[J].城市交通,2011,06:5-13+49
关键词:公路路基;技术要点;研究对策
中图分类号:F54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软土地基路段中的路基加固设计
公路在修建的过程中,因为存在较长的线路,并且占据着非常大的面积。因此,软土的地基或多或少会出现。在公路的路基中软土地基对其又有着不利的影响,所以软土地基的有效处理,能够让不均匀沉降的现象消除,在公路的建设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软土地基的加固方面,其设计方法有许多,最重要的是要按照地域的不同,而正确的判断软土地基的情况,然后进行最为合理的选择。这里所提倡的一种方式为固化剂法的加固设计,此设计应用与软土存在于高填方路段的地基中,同时可能不存在较多的填料,这时就可以在填料中加入固化剂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
另外,加固软弱土层时,想要将公路的路基沉陷现象消除,粉喷桩法不失为一个适合的方法,此方法可以对软土地基内部,形成强度和刚度都比较巨大的桩体,同时在周围其相应的土质也会得到变化。利用周边的土体和桩体相互的结合,就能够将路基的上部荷载有效的承担。加固的方式能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是非常实用的方法。
二、路基边坡中的骨架植物防护设计
因为风沙和雨水较多,路基的边坡中所堆积的土一般会和雨水一起流失掉,所以在路基的边坡中有必要设计一些防护的措施,即骨架植物防护设计。这一设计方式,可以按照情况使用的不用程度,进行不同的防护设计。
1、岩石的路塹边坡若呈现不含有不良因素的结构面,或者在坡体中没有风化破碎的成分时,所提倡的防护设计方式为,锚杆混凝土框架的边坡植草型防护的设计。这一防护的设计方式,在一定意义上可以将路基的基本稳定性提升,在操作形式上较简单,可是,具备比较丰富的组合方式,在建成之后具备着非常优质的效果。
2、边坡的坡度如果较缓,浆砌片石的边坡骨架植物防护设计,此种设计可以将雨水侵蚀边坡的程度降低,还可以消除因为雨水的原因对沟槽的形成。并且,骨架之中的所有植物都生长起来后,就可以按照人们的所有适当的想象,来将不同形式的颜色和花型设计出来,这样的情况下还能够将完美的视觉效果展现出来。
3、若边坡所呈现的状态是强风化的岩石路塹,同时还存在较缓的坡度时,所提倡使用的设计方式为,预制混凝土空心块的边坡植物防护设计,这样的设计方式能够将较好的加固作用使用在边坡土体上,可以将路基提升稳定度,以及边坡的抗雨水侵蚀能力也能够提升,同时,外观的造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达到美观的效果,在施工的设计上相应的拥有较快的速度。
三、路基在高度上的设计
路基的高度在一定意义上所指的是,路基的填方高度以及开挖的深度,即设计的标高一直到原地面标高差值的设计。因为路基高度的多少,直接和路基的使用期限以及稳定性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路基的高度设计中,是路基设计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关键点。
按照公路所规定级别的差异,路基在高度方面有必要和有关的规定所统一,同时要比技术的范围要更加的规范化。并且,路基在高度的设计上,要适应其周围环境土质所承受的相应能力。在一般情况下,公路在竣工之后进行使用的阶段,一些凸起或者凹陷的现象经常会发生在路面上,有时还会有较严重的开裂情况出现。这一系列的现象之所以会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公路路基在设计高度的过程中,没有按照规定开展具体流程所造成的。其中路面所产生的凹陷开裂,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路基的土质较松软,地下拥有着较多的水量,促使路基的沉降现象加重。这样的沉降现象,是因为路基的高度在设计时过高,地下水和地质的不利影响没有细致的考虑到,导致过大的重量压在路基上,地面的原有承载力被超过。所以,公路在设计的过程中,首先就应该考虑路基的高度,对其要进行较为严谨的设计。
四、路基在排水系统上的设计
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状态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公路路基的使用期限以及稳定性。这样一系列的不利影响,与地域性没有直接的联系,在较低海拔的平原地带和较高海拔的山区地带,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状态,都能够影响到公路路基的形成状况。并且,较高海拔的地区,公路的路基会受到比较严重的不利影响,是由于在山区中存在较强的蓄水能力、较多的树木以及较茂盛的植物,所以,拥有着较多的地下水。那么,想要将修建的公路建立在山区的情况下,就一定要将路基施工与设计中的排水系统做好,这样山区的公路就能够保证其安全系数相对稳定,同时使用的期限也能够与之延长,会将事故的发生率降低。在公路路基的相应排水系统中,如下几方面是比较正确的设计方式。
1、路基边坡的排水设计
路基中间隔离带的雨水以及路面的雨水,是路基边坡排水主要设计的。因此,会在设计前分析出综合性质的排水量,根据分析的结果修建适当的排水沟,最后将雨水顺利的排到周边的河流中或者两边的边沟里面。
路基中间隔离带进行的排水设计
隔离带的排水在极大程度上会使用在高速公路或者城市的道路上,想让路基的中间没有积水出现,让路基的含水量能够减少,就要在路基中间隔离带的下方,将防渗的材料铺设在内,并且在防渗材料的两边适当的安装排水的管道,那么雨水若存积在路基中间,就能够直接进入到路基两边的排水沟当中。
3、公路附近的河流排水设计
公路在修建的阶段,附近如果有河道的时候,就有必要对其开展河流的排水设计过程。因为在一年的四个季节中,河流中所拥有的含水量是不相同的,同时所存在的差异性是较大的,因此会对路基存在很多不利的影响,并且这一系列的影响也不容易将其掌握。所以,在河流的相应排水设计上,需要透彻的分析出和流水的主要来源、以及在四个季节中何时能够产生最大的流量,其具体的最大流量是多少,同时不同的含水量在平均值的估算上也是非常重要的。将河流水的来源问题弄清,就能够了解到河流中能否发生自然的灾害,例如:滑坡或者泥石流等。如果发生了类似的自然灾害,对于公路的路基能否会导致不利影响的出现。
4、路面雨水在排水上的设计
在路面产生大量的积水,会对路面的车辆造成极大的影响。所以,路面的排水设计一定要使其完善。当前的路面排水设计在操作上是比较简单的,在铺设公路的路面时,中间的部位在铺设的过程中只要比两边稍高就可以了,让路面存在着适合的坡度,让有较多雨水时,也能够从路面流到路的两边。
总结:
根据以上的论述,公路的路基会出现许多的病害,在实际的交通中,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其事故的发生次数也不断增多,让人们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因此,公路的路基一定要保证自身的质量,路基的质量好坏和道路的质量是否达标有着直接的联系,人们在车辆的行驶时也会体会到舒适程度。那么,在公路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将公路的路基设计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技术的解决,要力求将我国的道路铺设的畅通无阻。
参考文献:
[1]杨敏波.公路路基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17).
[2]梁开泉.公路路基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6z).
[3]许万英.公路路基设计中的常见问题的探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2(01).
【关键词】市政道路;陆基设计;要点分析
对于道路陆基的道路工程建设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能够保证城市陆基施工质量,保证城市交通安全运行,成为未来城市发展主要目标。必须要进行非常合理设计和施工,根据不同地质条件和建设要求合理设计,严格按照施工中规定的规范实施,才能够使得建设建筑的本身质量得到充分保障。
一、市政道路陆基设计的基本要求
充分要考虑到地质自然条件,易一般来说主要地质环境对城市发展建设有着非常重要巨大作用,在路基设计中,要对城市道路地形、地貌、气候和底层结构能够进行密切关注,保证地质水文条件能够非常详尽调查研究,最终可以收集到材料,来合理指导道路设计,对于道路路基要进行高度和宽度组成,在设计中,根据当地地质条件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工作,在河流谷底要加强对于防护工程结构设计,控制路缘,防止河道堵塞,对农田和建筑等破坏作用。
二、要注重对于城市环境的保护工作
由于地形地貌和破坏地表植被,开挖路基产生的废弃材料等固体废物对于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作用,城市地区的陆基开挖形成水土流失和崩塌生态灾难,使得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遭到破坏,在道路设计中要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念,融入到环境保护设计理念,做好对于环境的评估工作,合理的进行环保设计,租金资源的高校利用,把对于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尽量做好不受道路建设影响,动物迁徙和当地居民生活平衡尽量不要打破,实现道路建设和环境保护相互能够协调发展。
三、要不断强化城市中道路稳定性
道路路基道路稳定性是非常重要保障,对于出行安全和舒适要求必须要能够对于路基设计,从宽度和坡度方面都要符合安全标准,减少急转和狭窄设计,在路基技术处理上,要尽量发展加固地基技术,就是在碎石中加入比例的水泥和分煤炭,添加水搅拌。施工成本低廉,施工工艺简单,质量高,操作方便,具有成桩机械条件下就能够完成道路地基加固问题。可以突出路基设计安全性,就是要做好防积水和渗漏设计,确保行车安全可靠。减轻自然因素对于路基的稳定性影响问题。
四、市政道路路基设计分析研究
路基高度就是路基开挖深度,设计标高到原地面差值,路基高低会直接关系到路基稳定性,所以对于路基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问题。根据建设道路级别不懂对于路基要求规范也非常高,一般路基的设计要求要达到一定规范定义。地下水含量也会导致路基出现一定沉降问题,由于路基高低设计不同,就会考虑到地质影响,超过地面承受能力的,在道路设计中,路基高度应该要考虑进行合理设计方案。
对于路基的排水系统,这是一种相对动态蚀破坏作用,所以子啊修建道路时要做好路基排水工作,重视道路设计施工中排水系统,保证道路能够安全运行,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问题。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道路邻近河流排水设计方案,对于道路设计不可能避开河流,应该合理进行设计和施工,河流在一年中会有汛期和干旱期,河流量非常大时候就会进一步加快对于河堤破坏程度。所以河流排水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到河流四季径流量,适当从河流水体侵蚀上加强对于河堤建设,提高河堤的抗侵蚀能力,及时做好对于河流防洪等自然灾害防止工作,有效的提高对于路基安全系数使用。
另一个就是路基中间部分隔离带排水设计,为了同步和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相互结合,现在城市道路都开始设计绿色植被隔离带,可以大大该神车辆行使过程中造成的很多环境问题,防止这类事情发生,就必须要通过集水收集路基内部水,然后设置横向排水管道,积水及时拍打牌路路基两侧可以使之能够原理路基。还有就是对于路基边坡排水设计方案,主要就是将路面雨水隔离带雨水及时输送到远离路基地方,防止由于雨水导致路基被侵蚀,影响路基安全使用。在设计中要根据当地降水量大小对于路面进行排水设计,在路基两侧修建深度排水沟渠,及时解决排水问题。
五、路基边坡中的骨架植物防护
路基边坡破坏主要原因是边坡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造成严重影响,植被具有一定蓄水固沙作用,所以说边坡植被如果收到破坏,在自然雨水冲刷作用下,就会导致土壤严重流失问题,威胁到路基稳定性问题。所以在路基设计必须努力的加强对于道路路基边坡植被规划设计方案,合理进行道路植被绿化工作。对于路基边坡骨架植物防护设计工作,要根据使用情况不同,进行主要防护设计,就是要依据人们主观想象力,设计出不同花形,很好视觉感官,如果强风化,最好就使用多边形混凝土空心植物防护设计,提高抗雨水侵蚀,同时还可以造型美观,设计施工速度迅速,对于土质边坡中破坏,最好就使用锚杆混凝土框架边坡植草防护设计。在路基设计中必须要做好路基排水施工方案,也就是在路基边坡两侧使用塑料布和编制袋设置临时泄水槽,根据情况进行分析,在取土场采用挖掘机进行运料提堤加固方案,采用小型震动压路机。在施工重还要对于土壤的含水量进行控制,及时测量和调整。用透水性比较好土质修筑道路,控制含水量在2%左右,路堤分层添筑方式,能够最大限度松浦厚度30mm,压实宽度不得小于设计的宽度,在填土两侧宽度进行修正,采用集群作业方法,随时进行填土和随时进行摊铺工作。采用核子密度检测路基压实密实度,灌沙法校核,路基的压实采用重型标准,严格按照图纸惊醒设计和按压密度控制。高速路项目沿线主要土壤类型一般都是水稻,潮土,分布比较广泛,所以地区主要耕地质量会比较高。
结论:综上所述,对于道路路基质量好坏直接会影响到人们生命安全的问题,所以在设计过程中要不断提高道路设计人员业务水平,采用高质量设计理念和方法,加强施工中管理方式,不断有效促进施工的协调工作,最终提高道路路基质量水平,创建优质高效道路路基基础。我们生活的城市充满各种道路,对于道路施工质量问题会直接关系到社会整体发展,在道路施工中重要部分就是路基,所以它的强度会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人身和财产安全,不可轻视,要加强对于路基强度提升,就需要依靠城市道路设计单位进行非常精心设计,保证工程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黄燕清.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施工中常见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1年07期.
[2]周井兴.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工程设计综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25期.
[3]郭娟.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设计的探讨[J].山西建筑.2011年14期.
【关键词】:10kV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要点
1、10kV配电线路设计的一般流程
由于我国现有情况,10kV配电路线电网绝大部分分布在农村以及城郊区域,通常采用架空线或者以架空线为主的混合结构形式。由于农村人口的分布比较松散,一般采用放射性供电方式。考虑到影响配电线路运营的外界因素众多且不可预测,所以在设计配电线路过程中充分地考虑这些因素是很有必要的。严格按照设计流程进行设计配电线路,是设计成功的保障,即便出现故障也便于及时排查及修复。具体流程详述如下:明确设计范围,对设计范围的起点与终点数据要了然于胸,并作出大体规划;实地勘察设计范围的地形地势,以掌握设计路线的沿途地形数据,根据勘察数据形成初步路径设计方案。对于一些特殊的地形进行精确对比,然后绘制更为详细的路径设计图;要结合设计范围的实际情况,要重点获取地形地势、气象天气数据、结合线路的导面截面、档距等参数,然后选择合适的杆塔;根据路径图设计两到三种可行方案,与专家交流讨论,确定最佳者;由最终方案计算工程预算金额,编制完整的工程预算书;可将上述的资料归档分类整理形成一份完整的配电线路设计资料,以便以后完善及后来者参考。
2、10kV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要点
2.1输电线路的选择
输电线路是配电线路设计的首要问题,路线选择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整个配电线路设计质量的优劣。设计一条好的输送途径是配电线路设计工作的前提,不仅于此,它对与后续故障的排查与抢修也是大有裨益的。同时这就要求设计输送线路需要全方位多层次的协调各方关系,因此一般路线设计团队组成人员涵盖电网机构的设计人员、技术人员,当地政府有关人员、村民代表以及测绘部门的测量人员等多部门人员。这样既可以对设计路线的当地地形进行详细实地考察,制定合乎实际的技术参数,出现问题可以得到及时地纠正,又可以在施工过程中大为减少与当地群众产生冲突的可能性,这无疑会降低时间和资金成本。因此,多部门人员的团队对于大型的配电线路而言,是必不可少的。线路的选择要一般要遵循一下几项原则:少占农业耕地,便于施工、运营、维护,尽量避开交通繁忙地带-,曲率要小,要安全、合理、效益兼顾,有利于长远发展;避开不宜施工地区地形、采石场、水库、油田以及军事用地;出线段采用多线程,适当使用缆,管,洞设施,提高施工效率与质量。
2.2 10kV配电线路导体和电器设计的要点分析
(1)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
在近几年来,随着电力产业的飞速发展,很多传统的电力设计规范都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进步,因此国家在这一方面做出了相应的完善,制定了符合我国电力产业发展趋势的规章制度,要想促进电力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稳定提高,就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10kV配电线路设计规范进行施工建设。
(2)合理的进行电器的选择
要想保证10kV配电线路的正常运行,电器的质量非常重要,如果电器能够承受的最高工作压力比10kV配电线路的最高运行压力还要低,那么该电器就无法支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无法保证居民用电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另外,由于电器会长期在10kV配电线路中使用,因此对电器的选择和保养都非常的关键。
(3)科学的进行电器性能验证
保证电器在10kV配电线路中运行的热稳定和动稳定是电力设备运行的关键,因此,要在电力设备开始运行之前进行科学的性能验证,从长远的角度进行考虑,确保电器和导体的基本性能。一般情况下,我们会使用高压限流熔断器对10kV配电线路电器和导体进行检测。
(4)注意导体和电器的使用温度
10kV配电线路对导体和电器的使用温度有明确的要求,在日照条件下,电器与导体的使用温度要小于80℃;在条件下,电器与导体的使用温度要小于70℃;在电器与导体被物体覆盖的时候,其使用温度为85℃。由此可见,要想确保10kV配电线路的正常运行,要格外注意电器与导体的使用温度。
2.3杆塔设计
10kV配电线路杆塔设计可以选择终端杆塔直线杆、转角杆塔、耐张杆塔或者直线杆塔,在所有10kV配电线路杆塔中直线杆塔受力最轻、设计最简单,正常状态下直线杆没有水平受力,只有导线重力,直线杆塔上的10kV配电线路通过悬式绝缘子,为垂直方向导线提供支撑,每间隔一段距离,在直线段上设置耐张杆,其可以保持直线段呈现一定弧垂,并且承受10kV配电线路水平拉力,再加上10kV配电线路水平拉力较大,线路经过耐张杆过程中要在横担上拉紧轴向导线,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分别设置悬式双串绝缘子,杆塔两边导线通过一段跳线将两串绝缘子连接起来,跳线不需要承受水平拉力,所以跳线在大转角杆、终端杆等应用广泛。另外,10kV配电线路设计应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环境,通过实际工程验证,选择比较成熟或者典型的设计型式,杆塔选择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混凝土量、适用环境、杆塔特点等技术经济指标,全面考虑10kV配电线路占用走廊、杆塔基础建设等内容,确定合适的杆塔高度和杆塔塔型,坚持管理维护方便、运行经济的原则,尽量设置较低的耐张塔,保持良好受力,若10kV配电线路存在跨越,要设计高度适中的悬挂点,确保排杆受力合理均匀、地线平滑、导线定位准确。
结语
综上分析可知,随着电力工程产业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对供电持续性和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想保证电力企业的稳定发展,就必须要加强对10kV配电线路设计的技术要点研究,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确保电力工程的顺利进行,为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关键词】设计;要点;参数
1 铁塔设计参数
1.1 导、地线风压高度系数
对于铁塔的不同呼称高,导线、地线的悬点高度不同,一般按照下图导线、地线的平均高度取定风压高度系数。
但是对于不同高差下的导线,其风压高度系数取值按照下图:
1.2 铁塔风荷载计算分段
影响一个工程杆塔的技术指标主要在于直线塔。对一般线路来讲,直线塔总是占多数的,经过对本标段初步排位结果的分析,直线塔数量占全部杆塔总数量的80 %以上,因此直线塔的规划尤其重要。
对于直线塔来说,杆塔指标主要由风荷载控制,而风荷载的计算在风速、导地线型式确定的情况下主要与高度有关。铁塔风荷载计算按如下公式。
导地线风荷载
塔身风荷载
以上公式中对塔身风荷载使用了调整系数(βz),这个系数因不同的铁塔全高而不同,铁塔越低βz越小,铁塔塔身所受的风压值就越小;反之,铁塔越高βz越大,塔身所受的风压值就越大。可见杆塔计算高度的选取直接影响杆塔风荷载的大小,从而影响杆塔的指标。对同一塔型的不同呼高,尽管可以按不同呼高选取不同的高度系数分别计算,但塔头及公共部分的塔身仍由最高呼高的荷载控制。因此,直线塔塔型规划时最低呼高与最高呼高相差越大,塔材指标越不经济。
2 铁塔材料
钢材材质为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纲》GB/T 700中规定的Q235系列、《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 1591中规定的Q345系列。按实际使用条件确定钢材级别。
钢材的强度设计值(N/mm2)
钢材 抗拉、抗压和抗剪
f 抗剪
fv
牌号 厚度或直径(mm)
Q235钢 ≤16 215 125
>16~40 205 120
>40~60 200 115
>60~100 190 110
Q345钢 ≤16 310 180
>16~35 295 170
>35~50 265 155
>50~100 250 145
螺栓和螺母的材质及其特性应分别符合现行规范《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栓、螺钉和螺柱》和《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母》的规定。
螺栓的强度设计值(N/mm2)
螺栓分类 等级 抗拉 抗剪
镀锌粗制螺栓
(C级) 4.8 200 170
5.8 240 210
6.8 300 240
8.8 400 300
锚拴 Q235 160
35号优质碳素钢 190
45号优质碳素钢 215
角钢的材质应根据具体杆件的受力特点及控制条件合理选用,对长细比控制及强度得不到充分使用的杆件应尽量采用较低强度等级的钢材,对拉杆、主材等主要受强度控制的杆件应尽量采用高强度钢材。
3 塔腿设计
本线路平原地带,地形起伏不大,地势平坦,塔腿高差一般不大于1.0米,塔腿按等长腿设计可满足环保要求。
丘陵地段,地形上存在一定的高差,为保护环境,减少土石方开挖,防止水土流失,本通用设计在山地塔系列中采用了全方位长短腿,配合长短柱基础使用。
长短腿组合时,增加长短腿高差可以更好地适合山地地形,但也增加了长腿与短腿的刚度差。当采用长短腿最大高差为3.0m、级差为1.0m进行组合时,与等长腿铁塔的重量相比增加约1%~1.5%。
由于110kV铁塔根开较小,使用长短腿时,应评估地基的稳定性,尽量降低塔腿高差,避免最长腿和最短腿的组合。较低呼称高时,高低塔脚高差不宜超过2.0m。
长短腿铁塔与高低基础配合使用的设计方案,可大大减少线路土石方量,保护沿线的植被环境,更减少对原状山体的破坏,防止水土流失,有利于基础稳定和线路长期安全的运行,其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可估量。
4 铁塔抗灾设计
我们在工程选择路径时,通过详细的现场踏勘和资料搜集,可靠掌握沿线地质、水文气象条件,多方案比较,使线路尽量避开不良地质区域(如矿区采空区、大型滑坡区、塌方区、泥石流区等)、气象条件恶劣区域(如强风区、重覆冰区等)。路径选择时,既考虑到施工运行交通方便,又合理的对重要运输通道进行了避让;当线路不可避免与重要的交通运输干线发生交叉跨越时,则合理的选择跨越位置,并对线路采取了加强措施。
为提高线路抗灾能力,减小各类自然灾害对本工程线路的影响,我们在兼顾工程造价经济合理和施工、运行方便等多方面要求基础上,着重对线路的安全性进行了调查、分析和论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5 铁塔的抗风
风沙灾害对输电线路的危害主要表现为风的因素,为了提高线路抵抗大风灾害的能力,根据2008年初南方冰灾后修订的设计规范,对本工程设计风速的选取,按30年重现期考虑。确定基本风速时,按当地气象台、站10min时距平均年最大风速为样本,采用极值I型分布作为概率模型。统计风速高度取离地l0m。
根据本工程线路沿线各气象台站的记录数据,采用上述原则统计计算得到本工程沿线30年一遇、10m高最大风速为23.4m/s。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将风速换算至线路上15m高,换算后风速取值为25m/s。随后在计算铁塔荷载时,我们将计算风速根据铁塔实际计算高度再一次换算,风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通过以上措施,本工程线路具备足够的抗风灾能力。
6 铁塔的防舞
所谓”易舞区”是指架空输电线路舞动易发地区,这些地区一般是雨凇带易发地区,架空输电线路冬季易覆冰,并且风力较强,冬季主导风向的夹角与线路走向的夹角较大(一般大于45°),具备导线发生舞动的条件。同样是易舞区,由于气象及地形条件会有较大的差别,以及受微地形和微气象影响,线路发生舞动的可能性及舞动强度会有很大的差别,必须根据舞动发生的(可能)强度对易舞区按强弱等级进行合理划分。
(1)选择路径时加强对线路沿线舞动微气象、微地形区域的勘测和调查,尽量避免路径横穿风口、垭口等微气象、微地形地带。
(2)在平原开阔地带,应尽可能避免线路走向与冬季主导风向夹角过大,一般小于45度为宜。
(3)在舞动区段内,可适当缩小档距,降低杆塔高度。
(4)线路跨越主干铁路、高速公路等重要跨越段宜采用耐直直耐跨越方式,临近被跨越物的杆塔宜采用直线塔。
(5)杆塔(横担)设计时宜增加舞动校验工况组合(组合系取0.9)
(6)本工程导线均采用单回路水平布置方式。
(7)耐张塔横担上平面斜材应布置成可传递水平力结构。耐张塔横担与塔身结合部应局部加强。提高挂点强度进一步加强。
(8)对重要节点如导地线挂点、横担与塔身连接处的实际连接螺栓数量宜比计算值增加2-3个。受力材的连接螺栓应不少于2个。螺栓直径不宜小于16mm,螺栓级别不低于6.8级。
(9)所有杆塔均采用防松措施
对舞动区耐张塔、紧邻耐张塔的直线塔、重要交叉跨越塔除安装防卸螺栓外的其他螺栓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7 铁塔的抗冰
线路覆冰厚度的选取,直接影响着铁塔重量的多少,因而对于送电线路设计的线路工程造价影响很大;同时它也作为线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线路工程的安全运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线路覆冰是自然界发生的一种分布相当广泛的天气现象。本工程线路地处西北地区干旱、半干旱气候区,降水稀少,空气湿度相对较低,针对本线路工程所处地理位置,线路沿线的地形、地貌以及气象条件,会有覆冰发生,但不会严重。考虑到本工程线路的重要性,对线路所经地区的覆冰情况,仍应作详细调查和分析。
通过对现场的实际调查,本工程线路沿线电力线路虽然有过覆冰现象发生,但覆冰厚度很小,一般不超过5mm,多数情况下为雨凇、雾凇;而且与本工程线路处在同一区域的110kV线路,设计覆冰厚度均不超过5mm,至今为止未发生覆冰断线倒塔事故,由此表明,本线路所经地区为轻覆冰区,发生严重覆冰灾害的可能性极小。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有效提高了线路抗覆冰灾害的能力。
8 结论
(1)根据本工程的地形条件,全部采用自立式铁塔,而不采用拉线塔。
(2)直线塔采用猫头塔,三相全部采用I串。
(3)铁塔设计时,对塔头型式、塔身坡度、塔身断面、塔身宽度、铁塔根开、主材节长、斜材布置、节点构造、塔腿型式、铁塔材料、横隔面设置等进行优化。优化成果有:所有耐张塔塔身采用二次坡,并选最优组合,以压缩线路走廊;根开选择最小塔重,并结合沿线地形特点选择;塔身全部采用正方形断面,提高铁塔刚度;平地按等长腿设计,丘陵按全方位长短腿设计,级差1.0m;一般塔材采用Q235,L63×5及以上角钢规格采用Q345钢材。
(4)在铁塔设计中,安风荷载大小选取铁塔计算高度,对跨越塔单独设计,不与其它塔型组合。
(5)本设计已对铁塔抗冰、抗风、防风舞、跨河和抗震进行了考虑,并根据实际需要采取了相应的加强措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