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保信息化建设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体系建设的通知》(渝办发﹝﹞146号)精神和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签署的《关于创新物联网应用共建智能城市的战略合作协议》、《关于发挥移动通信优势推动统筹城乡信息化试验区建设的合作备忘录》等,按照“发挥优势、相互促进、长期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在“十二五”期间将建设成为中西部乃至全国的智能城市典范及统筹城乡信息化高地目标。
二、工作原则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统筹规划智能城市及城乡信息化建设目标,整体部署建设任务,分阶段逐步实施到位。
――示范带动,全面推进。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稳步推进,注重实效。
――政府引导,企业参与。政府出台信息惠民政策,企业制定优惠资费标准,降低使用门槛,按照市场原则建立高效运行模式。
三、实施步骤
(一)完善组织领导机构及工作机制
成立县打造智能城市暨加快统筹城乡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县财政和移动公司的资源投入,印发相关文件,组建领导班子,建立健全考核、通报、培训、指导等工作机制。由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牵头,组织专人开展宣传发动和摸底调查工作,并明确办公场所。由移动公司牵头,完成全县智能城市暨统筹城乡信息化建设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二)统筹城乡信息化建设
1.政务信息化建设
2011至2015年期间,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17.22万元,用于补贴镇(街道)及行政村(社区)政务信息化建设及使用费(其中镇、街道按160元/月补贴,行政村(社区)按30元/月补贴);实现28个镇(街道)、329个行政村(社区)政务易信息化100%覆盖。
(1)2011年7至8月:重点在5个试点镇(街道)进行政务信息化建设。
(2)2011年8至12月:总结试点镇(街道)经验,在全县范围内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完善工作制度,开展镇(街道)信息工作人员培训和推广发展准备工作。实现县级部门和镇(街道)政务信息化覆盖100%、行政村覆盖90%的目标。
(3)2012年1月:总结政务信息化经验,对在建设过程中表现突出的镇(街道)、村(社区)和个人进行表彰,并组织参观学习,推进深入应用。
(4)2012年:实现政务信息化行政村覆盖率100%的目标。
(5)2013至2015年:深化政务信息化在镇(街道)、部门的推广运用,巩固政务信息化建设成果。
2.商贸信息化建设
2011年选取50家涉农企业、2012年达到70家,作为产业信息化建设示范企业,选取1000个农户作为农信通示范户;并在5年内每年由县财政提供信息化工作专项经费13.8万元,用于硬件配置、信息补贴、业务发展、人员培训、运行维护费用补贴(其中:每家涉农企业按160元/月补贴,每个农户按3元/月补贴,镇、街道和村、社区信息员培训费按6000元/年补贴),带动广大农户使用信息服务,有效促进信息“进村入户”。具体名单由县打造智能城市暨统筹城乡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
3.民生信息化建设
移动公司结合县实际,整合社保、医保、政策、种养、科技、务工、市场等信息,免费设计、开发手机可便捷访问、互动的信息化平台,并给予用户优惠,不额外收取信息费。2011年覆盖10万农户,至2012年底覆盖15万农户。
(三)智能城市建设
1.2011至2015年由移动公司新建WLAN(无线局域宽带网)热点100个,县财政按每个热点每年1万元的标准补贴建设费用,共计300万元(其中:2011年补贴20万元,2012年补贴40万元,2013年补贴60万元,2014年补贴80万元,2015年补贴100万元),并向广大市民提供免费、快捷的无线上网服务。
其中,2011年新建WLAN热点20个,具体地点为: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县经信委、县发改委、巴川街道办事处、南城街道办事处、东城街道办事处、县行政服务中心、县图书馆、县计生委、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供电公司新楼、龙泽水务公司、中华龙温泉旅游度假区、步行街、人民公园、明月广场、北门车站。其余80个WLAN热点的建设工作在2012至2015年间陆续启动。
2.县政府向智能城市的“公共信息综合应用平台”逐步免费开放政务公开、水电气、五险一金、医保、社保、计生、公共交通等基础民生与公共信息资源,并逐步免费向市民、政府机构、企业、外来访客和旅游者提供包括民生、政务、行业在内的智能查询应用服务。
新医改 新变化
2012年新医改政策推行前,在友谊医院,为了挂到一个号,很多病人拿着小板凳,天没亮就到医院门口等着。大门一打开,便往里冲,甚至给前来挂号的老人带来危险。新医改后,友谊医院推出了“24小时不间断挂号”、“多种途径预约挂号”,极大地方便了患者。
友谊医院计算机室主任刘伟说:“24小时不间断挂号,相当于医院的大门永远是开着的,即使病人夜里来挂号,挂完号还可以回去睡一个踏实觉,不用再等到天亮。一位医护人员的辛苦换来一大批病人的满意。”为缓解挂号难的问题,友谊医院还采取了另外一项改进措施——收费挂号通柜服务。“通柜服务只有在信息系统的辅助下才能完成。原来我们的门诊收费大厅,中午11点、12点前后会有很多人排长队交费,现在增加了十几个挂号窗口收费,对病人进行分流,挂号大厅的秩序大为改善。”刘伟说。
2012年4月,根据北京市医院管理局的要求,友谊医院与北京银行合作建立了门诊预付费系统,成为第一家开通“京医通”卡的医院。京医通卡是主要针对北京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的病人、北京非医保的病人和到北京来看病的患者这三类人群,所推出的实名制电子卡片。
2011年,共计5000万人次外地患者在北京就诊,而京医通卡的实施意味着外地患者在北京看病将不再使用医院各自发行的诊疗卡,在北京市属医院之间看病都可以用这张“一卡通”。2012年11月,首都儿科研究所、同仁医院、儿童医院、天坛医院4家试点推广医院会开始进行“京医通”系统连调测试工作,并将于12月初步实现“京医通”跨院服务功能。
如何使京医通顺畅使用?刘伟解释道:“在技术处理方法上,我们基本参照医保卡,例如各医院就诊卡不,但是为患者建立惟一的对照关系,这样京医通卡就能替代就诊卡,在医院读取京医通卡就能实现交费、挂号、看病。”
不过刘伟坦言,京医通卡也有局限:“目前,该卡基本只适用于非医保病人。因为只有二代医保卡才具备金融功能,但持有二代医保卡的医保病人并不多,因此接待病人的数量比较少,但医保卡与非医保卡的结算方式不同,加之医保卡的更新换代尚需时日,惟有把所有医保病人的金融功能打通,使用起来才会更便捷。”
新医改政策的顺利推行让友谊医院备受瞩目,但在其背后友谊医院也走过弯路。
“作为第一家调整的医院,我们曾经走过一点弯路。”刘伟说。在医改的前一周,医院信息部发现,如果按照预先设计的流程,每收一笔医事服务费的时候,都要给病人打一张北京市医院正式票据,时间在19秒左右,与原来的时间相比,增加了3~4倍。每人挂一个科,加之早上病人挂号时间都比较集中,一旦挂号时间延长,门诊大厅的拥堵将不可想象。为此,在各方领导的支持下,有关部门采纳了医院的建议:将医事服务费收据由机打改为手撕定额票据,刘伟介绍:“采取固定额度的手撕票,5秒钟左右就能把一个号挂完,速度能够恢复到以前的挂号速度。42元、60元、80元、100元的票据,病人挂哪个号,就对应的撕一张,取代打印的步骤。”
信息化,意义几何?
其实友谊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在三甲医院的列队中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很早就开展了信息化项目。2003年,友谊医院在大型医院当中率先使用就诊卡;2004年,开始在门诊大规模使用医生站。信息化解放了患者的时间,改善了预约、取号、分诊等每一个步骤。医生轻轻一点鼠标,医嘱就开出来了,患者得到了极大的便利。
例如,在社区转诊上,友谊医院与天桥社区、大栏栅社区等实现了网上转诊,当病人在社区被确诊需要到三甲医院进一步治疗时,社区医院根据其病情安排好相应的大夫。病人来到友谊医院后,按预约时间就诊,改善了门诊的就诊秩序。
信息化也使 “大处方”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医生工作站对慢性病药量进行规定,一次最多只能开一个月的药,达到了开药量,系统就禁止继续开药。病人的药还没有吃完,系统会提示病人尚未到开药期。刘伟总结信息化最大的作用就是“控制了人为错误,减少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又保证了医疗质量”。
新医改给友谊医院信息化带来了很多变化,刘伟认为,这其中比较明显的就是对数据分析的要求。“医管局、卫生局、卫生部委乃至医院会要求上报很多原来没有的统计分析。例如人员费用的对比、各种费用的对比、人员情况的对比,包括同期比或环比等,医改初期,每天都要日报,有时临时要求上报,第二天必须完。你必须提供准确的数据,统计分析速度也要快。”
【关键词】计算机,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天单纯的人工挂号、收费、住院登记、出院结算等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医院管理的需求,计算机在医院信息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已经成为判断医院管理水平的指标之一。因此,积极探索在医院管理中信息化建设的举措,进一步促进我国医院管理的质量和医疗水平的快速发展。
一、医院信息系统的概念
医院信息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以及其网络通信设备和技术,对医院内外的相关信息进行自动收集、存储、整理、传输和利用,为临床、科研和管理服务的应用信息系统。一般医院的信息系统包括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信息系统,以医院为中心的管理信息系统和以学术交流为中心的医学文献服务信息系统。
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中,计算机的使用非常重要,传统的手工输入与今天的计算机信息管理应用比较起来,传统的手工录入信息存在准确性不高,不易保存的缺点。今天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的处理,既能够为医院信息管理服务,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又能够更好的为病人服务,使诊断准确,治疗及时有效。
二、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疗体制改革的步伐在不断加快,信息技术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也愈发的凸显出来。医院信息化有着多方面的优势及其重要意义。首先可以方面患者就诊,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可以提升医院服务能力,带动医院管理的现代化发展,提升医院的对外形象和势力。可以说是医疗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另外,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还可以较为全面的从医院管理、医疗工作、财务工作、医疗纠纷、药品管理、医保工作等多方面给医院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计算机背景下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的优势
在医院的信息系统管理建设中,计算机所产生的效益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网络信息系统的应用又利于医院的全面建设,医护人员和医院管理人员通过计算机的应用以后,自身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在操作过程中,应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必须要有规范的管理模式、标准化的管理程序、正规的管理流程、严格的时间观察等工作中,不允许有丝毫的马虎。比如医嘱的录入、疾病、手术名称,必须认真录入,仔细核对在确认生成。要求应用者必须谨慎作业,严格时间观念。这和传统的手工录入相比,全面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医院的信息系统管理建设中,需要积累大量系统的资料和各类数据,靠传统手工的录入复杂而繁琐,计算机技术的加入,可以根据数据和资料进行储存和管理,这些数据和资料是临床科研工作的宝贵财富,既减轻了科研人员的负担,又保证了科研水平,解决了手工录入不能完成的问题。
四、计算机网络在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中的应用
(一)优化信息人才是关键。
计算机背景下,医院信息化建设中需要需要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对医院的服务设施、人员配置、资源使用和病人档案等方面进行有效管理,这对于信息化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信息化系统是否能够合理有效的运行,怎样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服务于医院管理体制,一切都取决于是否有高素质的医院信息技术运用人才。因此,在这方面医院应当加大人才管理力度,进行高素质信息化人才的引进,加强信息化医院人员的业务培训,积极的发挥计算机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管理作用。
另外,当今医疗技术发展迅速,为了适应发展,更好的为群众实施医疗服务,需要引进各项信息化设备紧跟时代潮流。而这些信息化设备的使用,必须要拥有能够胜任的信息化人才。从这个角度来说,新型信息化人才的引进犹如新鲜的血液,为医院医疗能力的提高起着积极地作用。因此,适时的引进新型信息化人才,加强对于老一代员工的信息化技术培训,是以后医院管理中信息系统建设的首要任务。
(二)拓宽信息渠道是发展。
在医院的信息化体统管理中,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不仅限于内部管理,还可以为医院形象宣传做出贡献。如今,在市场经济管理的大潮之下,医院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因此可以利用计算机进入医院管理网络时代,各大医院为了开拓市场,为了更好的吸引病员,竞争的项目主要集中在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更新网络信息上,利用网络形式全面的将医院的资料呈现在全国病人面前,将自己医院的信息与各种医院医疗信息共享,可以进一步加强病人对于医院的选择,有利于医院之间互相的学术交流。从一定程度上计算机的加入给病人带来了更多的方便,也给医院带来了经济效益。因此,如今的医院信息系统管理不再是单纯的收费,而是建立以病人就诊为核心,内部人员管理为主,医院各种设施资源充分利用为辅的综合信息体系建设。这种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医院信息体统的建设力度,为医院的可持续性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三)提高信息传递是途径。
在2003年经历了一次史无前例的非典之后,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合理有效的应对突发医疗事件,提高医院的运转速度,医院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尤为重要。为了在最快的时间内获取最正确的医疗卫生事件信息,我国的医疗卫生系统实施了检测网络系统。与之相对应的,除了大型医院以外,地方性医院也都应用了医院信息管理现代化,实现了计算机医院信息化建体统与医保、物价等机构等有效联网。在我国医院机构市场经济之下,实现了根据市场动态,进行合理的医院各项收费指标的调整。从而,在实现了更好的为病人服务的同时,保证了医院的经济收入稳步增长。总之,通过计算机的使用,医院的信息体统建设形成了医院与医院之间、医院与市场之间、医院与病人之间有效的信息沟通,促进和优化了医院信息传递的方式和效率,提高了医院的远转速度。
229项标准
早在2010年,医疗信息化行业领军人物李包罗教授就曾经介绍过医疗信息标准的美国经验。他介绍,在美国有一套标准来对所有医疗信息化产品进行认证,符合该标准的产品才可以进入市场,而医院使用了符合标准的产品才能得到政府资金的支持;不仅如此,医院还要实现医疗信息化产品的“有效应用”,政府对“有效应用”的衡量采取23条标准,只有符合这23条标准,政府才会将另一部分资金补贴给医院。从整个流程来看,标准、认证、检查认定有效使用这些环节是紧密联系的,都由政府来主导。
数年后,我国的医疗卫生信息标准建设情况如何呢?在不久前的一次会议上,国家卫计委统计信息中心主任孟群称,我国的医疗卫生信息标准工作“促进了实现互联互通”。孟群说:“基础类、数据类、技术类和管理类四大卫生信息标准,目前已经颁布和正在试行的有229项。这些标准对于解决信息孤岛、促进互联互通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我们开发了中国卫生信息标准网,实现网上的标准申报、标准、标准查询等。”
入围“863计划”课题
医疗卫生信息标准的发展一方面是由于业务的现实需求,另一方面得益于政府和行业的重视。今年3月,国家卫计委统计信息中心在京召开“‘863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数字化医疗工程技术开发重大项目《医疗信息化体系与信息标准研究》课题启动会议”,对医疗卫生信息标准的发展有重大推动意义。
会上,国家卫计委统计信息中心副主任胡建平介绍了课题目标任务、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课题的组织管理与实施计划。项目其它有关课题负责人介绍了所承担课题的基本情况。与会人员围绕课题目标任务开展了深入细致的研讨,进一步细化了课题任务目标,明确了分工和考核指标,讨论了课题组织管理制度,确定了下一步工作安排。
孟群在会上指出,在卫生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有很多重大问题需要研究,通过国家的科研项目,特别是“863计划”支持卫生信息化建设发展中重大问题的研究,对于解决卫生信息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推动标准落地
今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其中,对信息标准建设进行了专文阐述:研究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药品器械、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保等信息标准体系,并逐步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1中医药在医改中的作用日益突显
1.1有效地降低了医疗费用
一是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切实减轻了群众医疗费用。对72家基层卫生机构(社区卫生中心45家、乡镇卫生院27家)的调查表明,近几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通过广泛地推广和使用服务价格低廉的中医药适宜技术,人民群众就医费用明显减少。二是中医药在部分病种兼具疗效与费用优势。在10个县级医院(中医院与综合医院各5个)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慢性胃炎、痔疮病、周围性面瘫、四肢骨折等6个共10257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以中医药为主的治疗方法在平均治疗费用、治愈及好转率方面较西医治疗方法有明显的优势。调研中,通过中西医门诊相关病种诊疗费用的比较,纯中医治疗费用明显低于西医治疗费用。如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涤教授用纯中医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次均治疗费用20余元,而采用西医治疗次均治疗费用一般在100元以上。
1.2更好地满足了群众多样化的就医需求
一是中医医疗机构服务量大幅提升。通过72个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调查数据显示,医改以来,我省加大中医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中医医疗机构服务水平明显改善,选择中医医疗机构就医的患者越来越多。(见表3)务内容更加丰富。医改以来,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结合中医药优势,拓宽了服务领域,广泛开展了中医非药物疗法“、治未病”服务、冬病夏治、中药膏方、社区康复、中医体质辨识、养生保健、中医健康教育等一系列服务项目。如衡阳市天马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1年在辖区针对重点人群和高血压、糖尿患者开展中医体质辨识服务,发放表格近1万份,根据体质辨识结果进行中医药健康指导和慢性病中医药干预,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三是中医药的群众基础更加厚实。通过对324份在院患者和508份城乡居民的随机问卷调查,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感情越来越深厚、依赖度越来越高,社会基础越来越厚实,有39.71%“优先选择中医”(见图1)。有81.08%认为“看中医花钱比较少”,82.39%认为“所患疾病中医药疗效比较好”,88.23%认为“中药的副作用比较少安全性高”。(见图2)针对15种常见病问卷调查,群众选择就医方式上,有33.84%倾向于选择中医治疗,31.26%倾向于选择中西医结合治疗。(见表4,图3)。
1.3一定程度缓解了政府投入压力
通过对72个基层卫生服务机构2011年的调查数据分析,发现中医药服务以较少的资源占用,提供了较多的医疗卫生服务,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政府卫生资源投入的压力。(见表5)
1.4最大限度实现了多方共赢
通过对72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009-2011年的数据分析发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医药运用得越充分,群众的医疗费用负担越轻,医疗卫生机构的收益越多,社会公平性越好。(见表6)如津市市金鱼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1年中医门诊人次比2010年翻了一番,人均业务收入增加1万余元,门诊次均费用反而从84.3元下降到69.9元。调查显示,中医药服务在医疗服务中所占比重越大,群众的收入中用于医疗支出的费用越低,可获得医疗服务的机会就越多,卫生服务越公平。
2制约中医药作用发挥的主要因素
2.1服务基础不强
一是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不健全。全省开设中医科和中药房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83.4%、开设中医科和中药房的乡镇卫生院仅为69.1%、农村卫生室能开展中医药服务的仅有58%,离中医药基层医疗机构全覆盖的要求还有距离。二是基层中医药服务条件相对落后。截止2011年底,全省98所县级中医医院,仅有23所开展了医院标准化建设,还有20余家中医医院存在危房。相当一部分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服务条件比较差,病房狭窄,设施不全。三是信息化程度较低。在医改期间,国家实施了综合医院信息化建设项目,实现了全省全覆盖,而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仅在个别医院开展了试点,信息化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完全不能适应医疗卫生发展的新形势。
2.2政策支持不够
一是价格政策不匹配。我省现行的中医及民族医诊疗类服务项目124项,服务价格大部分偏低,甚至低于实际成本,中医医疗机构面对生存与发展的压力,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使用西医疗法替代,导致患者费用大幅增加。例如桡尺骨非粉碎性骨折,采用中医夹板外固定术(含整复固定),一类医院仅收费100元,加上药物费用总共约300-500百元,而西医手术治疗,一类医院手术费就有1300元,加上内固定材料、药物、住院治疗和康复费用,高达4000-5000元,同病种中医治疗费用只有西医治疗的1/10。常用的针灸(五个穴位)、拔罐疗法、贴敷疗法(含药物调配)、中药塌渍(含药物调配)等,二类医院仅收9元,治疗性推拿在二类医院仅收18元,而服务行业的收费远远高于医疗机构的治疗性收费。二是医保政策不配套。近年来我省大力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和中医重点专科(病)的建设,形成了专科、专病、专药、专技的中医药诊疗优势。由于针灸、推拿、拔罐及运用中医诊疗设备治疗等中医药非药物疗法受到我省现行医保政策的报销限制,很大程度影响了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三是院内制剂制约多。院内制剂是中医专家临床经验的总结与提炼,具有独特的临床疗效,国家和省里专门出台了发展院内制剂的政策性文件,我们的一些医院生产院内制剂也有很好的基础。但在政策性方面,对院内制剂申报的条件门槛过高等诸多因素制约了院内制剂的发展,目前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品种数量越来越少,一些传统生产工艺濒临失传,制约了中医临床优势的发挥,也无法满足老百姓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2.3实用人才不足
一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普遍存在中医药实用型人才不足。中医医生仅占医生总数的11.32%,7.69%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4.94%的乡镇卫生院没有中医类别专业技术人员。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普遍反映中医人才引进难、培养难、留住难。如澧县张公庙卫生院,近两年招进3名中医药大专生,工作不到几个月就辞职外出。二是县级中医院学科带头人缺乏。全省县级中医医院50%以上临床科室负责人为中级职称,部分偏远贫困县比例更低。如湘西保靖、花垣县中医医院,全院没有1名高级职称。
3更好地发挥中医药作用的几点思考
3.1制定完善中医药服务政策
一是在医改中制定有利于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的价格政策。着重建立中医药服务政策性亏损财政补贴制度,对参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中医药服务项目以及中医药技术含量高价格低廉的项目,由财政给予补贴,充分体现中医药技术的劳务价值,激发和引导人民群众广泛使用中医药。二是进一步完善医保政策。将中医诊疗技术、中药饮片和院内制剂纳入新农合、居民医保和职工医保的报销范围。借鉴外省经验,先对中药汤剂、针灸、治疗性推拿采取全额报销,鼓励医疗机构充分使用成本低廉、安全有效的中医药服务。三是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药发展政策倾斜。前面提到,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使用得越多,群众医疗费就越下降,医院收入就越增加,医保负担也越减轻,医院、患者和政府三方都满意。为此,要通过国家基层服务能力推进工程实施,争取资金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和中药房都建起来,把中医药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同时争取医保部门在医保政策上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给予倾斜。建议省卫生厅在新农合和人才引进等方面制定更新的相关鼓励政策,把这个好势头保持好,维护好,发展好。四是加大院内制剂的政策支持。院内制剂是中医医院的优势所在和特色所在,发展院内制剂,不仅很好的保护了中医药的特色优势,而且在当前破除“以药养医”,实行药品零差率的情况下,可以形成医院新的经济增长点,弥补政府补偿不足。为此,对有实力的中医医院和综合医院,要充分利用现有政策,大力发展院内制剂,必要时要制定新的政策鼓励院内制剂的发展。
3.2全力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
一是积极争取国家基本建设项目投入。在“十二五”期间,争取使更多的县级中医院能通过国家建设项目改善基础条件,同时争取省政府专项资金,对中医院基本建设项目进行配套,力争在较短的时间里使县级中医医院的基础条件有较大改善。要借助国家“基层中医药特色服务推进工程”的开展,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和中药房的标准化建设。二是积极争取更多国家重点专科、特色专科、临床诊疗中心以及国家信息化建设资金,并争取省财政配套,使中医院的特色更明显,中医院信息化水平能快速跟上全省卫生信息化建设步伐。
3.3积极探索中医药服务单病种收费
中医药对某些病种确有疗效,确有一些行之有效的诊治方法,但现实情况是使用越来越少,其中重要因素是费用低廉,技术价值和劳动成本不能充分体现。如中医骨伤有许多成熟流派,有丰富的治疗方法,尤其是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固定引入现代技术使复位更精准,加之各种内服外敷药物,疗效确切,费用低廉(是西医治疗的1/6-1/8),深受欢迎。但这些方法使用越来越少,一方面是价格不合理,另一方面是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严格讲这也是政策和制度造成的,是一种过度医疗行为,长此以往,越来越高的医疗费用政府和个人都难以承受。为此,可以考虑选择一部分不需要做手术能治愈的骨折病种,在同级医院治疗的基础上降低1/3费用,执行中医临床路径,实行单病种包干,引导各级医院不选择手术治疗,真正意义上做到“三赢”。即患者减轻痛苦、减轻费用,政府减轻医保压力,医院由于选择这种技术有合理收入,这也应该是医改的方向。因此这一块湖南可以考虑先行先试,争取为全国医改创造经验。
关键词: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存在问题;优化方案
卫生信息化建设是发展医药卫生事业的必然趋势,现阶段部分发达国家已经对医疗事业内部进行了全面的整合,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卫生信息化建设,且已经回收了良好的效果。我国政府也提出了卫生信息化建设要求,要求各地方卫生管理部门,按照地区需要开展卫生信息化建设,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以及病理共享平台,有效的实现卫生单位之间的协调发展。参考国外的卫生事业先进经验,可以发现实现卫生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项目管理是主要因素,因此现阶段国内开展卫生信息化建设中首先需要加强项目管理能力。
一、卫生信息化概述
(一)卫生信息化的内涵
卫生信息化多指向的是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被定义为是在特定区域内,集中卫生管理机构、卫生服务机构等于同一个平台,为其提供以数字化形式采集、传递、存储、处理卫生领域相关数据业务与技术[1]。总结而言就是通过信息化技术支持区域内的相关卫生机构,实现信息化建设。
卫生信息化建设中,所涵盖的内用有:电子政务、医保互通、社区服务等,主要的目的是实现预防医疗、医疗服务与卫生管理于一体的信息化平台。
(二)卫生信息化的特点
卫生信息化属于一个综合性的系统,涵盖所有卫生体系,其特点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集中与差异性特点
集中性体现在卫生信息化建设是国家政府所提出的要求,同时又是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因此全国各地都在向信息化建设这一个目标开展活动。差异性体现在,各区域内卫生事业的专业化、管理程度等都具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实施过程中必然会形成一定的差异化。
2、模糊与复杂性
由于现代卫生信息化是全新的概念,各地在实施的过程中缺少参考依据,因此都处于探索与发展并行的阶段,缺乏统一的标准与规则。
二、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
项目是甲乙双方共同执行的一个任务,由乙方提供项目内容,另一方面具体执行,在执行的过程中需要按照双方签订的各项指标内予以完成[2]。项目执行中需要设计到多个方面的限制条件,例如,时间、资源、合格标准等,因此也决定了项目管理的参考原则,实施项目管理的过程就是合理的协调各项指标,配置各项资源时期任务能够在规定的周期内予以完成。整套项目管理中需要设计到对项目执行过程以及执行结果的评估。卫生信息化建设中的项目管理工作主要涵盖了项目申请、项目策划、项目资源配置、项目执行、项目合同管理、项目资源采购等多个子项目。
三、可能出现的卫生信息化项目管理的问题
(一)承接项目的管理制度方面
现阶段由于卫生信息化属于初级探索与发展阶段,因此发展中会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对项目管理制度建立就是一个主要问题。主要变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缺乏统一性。对项目的管理依据是医疗机构的需求内容,视角存在局限性,因此没有在大方向上达到统一规划。第二,缺乏审核。在项目进行申请之后,缺少了相对严格与专业的审核过程,项目建设后期对于整个项目的可行性审核缺乏专业性。第三,项目建设过程中缺乏管理制度。在项目执行阶段,着重关注于项目的完成,缺少了监管制度的实施,不能够对执行过程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
(二)卫生设备与材料的采购方面
对于卫生信息化建设中的采购问题,相关政策中有规定,对于卫生信息化建设所涉及到的各项设备的采购,需要统一经由政府予以管理,采购数额达到一定的标准后,需要进行专业的招标采购。目前,多数项目承建单位存在的问题是,设备采购方式与执行程序没有按照既定标准予以执行,采取的方式多是分散式的采购,采购过程不够规范化,因此质量不可控制[3]。例如,部分单位在进行采购的过程中,在投单数量不足时,未进行重新招标,整个招标过程不透明化,存在一定的不可控因素,因此为采购过程带来了诸多的问题。
(三)对合同的管理方面
项目合同是双方对执行过程各项标准进行的签订,具有法律效应,执行方需要严格的按照合同规定标准进行项目的执行,因此对合同的管理是项目执行有效性的关键因素。现阶段部分承建企业存在的合同管理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合同签署过程。对采购过程的条例表示不清楚;合同标准没有切实的依据中标结果;部分单位签订合同不够及时等。第二,合同实行过程。对合同内需要进行调整的内容没有进行及时的修整,需要进行签证办理的内容没有切实完成,对需要执行的权利与义务没有切实完成。同时部分单位在停止合作后,没有签订解约协议。
四、承建单位的对项目管理问题的防治措施
(一)优化对项目实施的管理制度
优化项目管理制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实行:第一,项目策划过程管理。在项目策划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政府为主导原则,规划项目实施的重点工程,对参与人员与各项指标予以明确[4]。第二,优化项目管理网络。为确保项目的执行过程能够顺利进行,单位遵循着统一管理、细化任务、落实责任、协同发展等原则,对项目执行参与人员进行了明确分组,并对执行任务予以落实,同更是明确了个部分之间的所属责任,有效的将整个任务与责任进行了细化。由单位管理部门建立统一的管理标准,确保每个部门都能够有效的完成所属任务。第三,建立了符合自身企业的卫生信息化建设管理措施,对项目执行的各个子项目制定了严格的执行标准。
(二)严格控制招标采购过程
在执行采购项目过程中,根据相关政策要求制定了采购标准,根据相关规定将采购过程规划为电子采购、集中采购等集中途径。在采购数额达到政府规定标准时,进行公开招标,对整个招标过程建立了专项监督小组,确保招标过程的公平与公开原则。
(三)加强对项目合同的管理力度
对于项目合同的管理,实施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化措施:第一,提升合同管理执行人员的专业素质。选择专业的人才进行合同的管理,同时在管理的过程中,不断的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养。第二,建立了针对项目合同的管理机制。对整个项目合同的管理过程进行实时监管,确保管理过程的可靠性。第三,增设了履约监管程序。对合同履约过程中的各项条款进行有力的监管。
五、结语
综上所述卫生信息化建设是必要发展方向,对于卫生事业的信息化建设现阶段处于探索与发展的阶段,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基于此类问题本文予以详细的分析,并针对以上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优化与解决方案,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规避现阶段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确保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王淼.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2.
[2]宗文红,孔斌,刘明.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中项目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2.
[关键词] 医院信息化;一卡通;总体规划
[中图分类号] R197.32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1(b)-0160-04
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壮大,本院将进一步面向社会、面向商丘市人民。目前商丘市各医疗结构对医院信息化建设逐步重视起来,一些医院已初步建立信息化系统,如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在一定的医疗服务区域内,要想提高本院的市场竞争力,更好地服务社会,医院必须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具有明显的先进性,才能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因此建立医院信息系统已迫在眉睫。随着本院人事制度改革,为适应社会对各行各业的要求,计算机操作的熟练程度已列入本院竞聘上岗的重要条件之一,使绝大部分医务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加紧计算机学习。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为个人技能的提高提供了大量的学习机会,使个人技能不断提高。医务人员越来越强烈要求使用计算机办公,要求全院工作信息化。本院医院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为适应全国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计划按照“整体规划、急用现行、分步实施”的原则[1],在满足目前所急需解决问题的前提下实施信息化建设工程,逐步赶上同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并不断更新,最终完善本院信息化整体建设目标。
1 本院网络结构的总体设计规划
本院网络布局简单落后,经济条件有限,只能先实施目前急需的网络结构(图1)。在考虑不重复建设、浪费资源的问题,本院网络结构建设的规划是“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同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步伐同步进行网络建设。
1.1 网络结构设计的标准
网络是整个医院信息系统运行的有力保障,网络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对医院信息化建设起决定性作用,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网络设计要考虑有效性、安全性、稳定性、扩展性,支持系统软件的广泛性;②网络设计应考虑全面,杜绝瓶颈出现,平衡分布网络流量;③网络设计应符合多种网络协议和远程通信规则,实现高效率网络数据交换[1]、大速数据传送、多媒体信息传送;④网络实现高性能可延伸性,方便与国际、国内各信息网络连接,还应具有简单、经济地升级到未来高速网络的能力。任何一个网络都有可能出现故障,大型网络出现故障的问题更为严重,所以先进的网络管理应能对整个网络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在网络出现故障时,能立即发现发生故障的节点和引起网络故障的原因,对于恢复网络正常运行具有重大意义[2]。
1.2 全院各科工作站的布局
根据目前业务的需要及未来发展的趋势,本院将设置208个工作站,其中医生工作站74台,包括病区医生工作站和门诊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40台;财务管理工作站15台,包含门诊挂号收费工作站、住院结算工作站、财务核算工作站;药品管理工作站10台,包括门诊药房工作站、住院药房工作站、药品库房工作站;医技科室工作站约20台,包括检验、CT、放射、磁共振、B超、心电图等;物质管理工作站、后勤管理工作站、医保工作站、行政办公工作站、系统管理员工作站、对外信息交换工作站诊和区域卫生工作站等。
2 本院软件的总体规划
本院将分期建设以下子系统:经济管理、医疗管理、护理管理、医护质量管理、电子病历、门诊一卡通、物流管理、临床路径管理、查询、组合各类报表系统[3]、病案管理、LIS系统、PACS系统、各类数据接口等系统。通过上述总体规划,本院实现将以下目标:①实现看病过程简便化、快捷化,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全部围绕患者转,不让其走多余的路,着力解决诸如“就诊困难”等传统弊端;②实现医疗质量最佳化利用系统信息及各系统的集成,医生及时全面了解患者的各种诊疗信息,为快速准确诊断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患者制订最合适的诊疗计划,通过上线医院所需的辅助诊疗系统,提高检查、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可帮助医生护士尽可能减少各种差错的发生,使医疗质量达到最佳化;③提高管理水平、实现决策科学化,利用强大的管理和诊疗数据仓库等系统,提取、分析医院数据库的数据,为医院管理和诊疗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不断提高管理和诊疗决策水平。按照“总体规划、急用现行、分步实施”的原则,本院医院信息系统将分3个时期分步实施。
2.1 完成网络基本框架建设并为二期做好准备
2.1.1 本院网络建设现状 目前本院计算机只有50台,均处于单机操作状态,未形成完整的网络结构,全院各科室间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因此,建设初期的主要任务是网络主框架的布置和基本系统的上线。
2.1.2 工作站的设置及管理系统 根据本院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规划,在保证网络基本框架完整的前提下,本院计划在建设初期增加53个工作站和10个系统管理模块。
2.1.3 设备及相关管理系统的购置清单 服务器、交换机、UPS、磁盘阵列、工作站等硬件设备及数据库、操作系统、防病毒软件等软件设备。
2.1.4 一期选用管理信息系统的模块 HIS系统[4]包括门急诊挂号分系统,一卡通应用,住院系统,药品卫材流通系统,综合应用,财务、审计部分,住院医生站,门诊医生站系统,护士质量管理系统,病案管理系统等模块。
2.1.5 一期投资的预算 一期预计总投资98.3万元。根据本院实际情况,一期可分步完成网络建设和基础管理模块:第一步完成网络基本框架建设,设立103个与临床诊疗、费用管理相关的工作站,添置中心机房的相关设备,同时完善相关医院管理系统模块;第二步添置工作站的相关设备。
2.1.6 目标 通过一期信息化建设,预期实现技术目标是全院网络更新换代,主干网络结构完善,医院3个病房楼网络互通,万兆主干道,千兆到桌面。应用目标是系统以患者为中心,提供门诊患者从挂号到就诊完毕,住院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所有功能。
2.2 实现临床管理信息化
此期主要利用一期建立的网络框架,上EMR系统、LIS系统、PACS等系统,从而实现临床管理信息化的目的。
2.2.1 电子病历系统 电子病历系统实现医疗过程的全面信息化,本院通过实施电子病历,方便医护人员医疗文书的书写,实现患者医疗信息的共享,提高医疗工作效率[5];将各种单病种的诊疗规范和诊治临床路径信息化与智能化,提供全过程的医疗质量控制,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医疗差错;充分利用临床信息,为科学研究和教学提供服务。
2.2.2 医技科室系统 该系统主要为预约患者进行组织安排、执行登记及返回检查、检验结果的工作平台,为医技科室提供患者的预约登记、接收检查、检验医嘱,根据患者等候情况返回排程信息;根据检查、检验情况及病情需要,增加附加医嘱,自动生成费用信息;填写患者的检查、检验报告单返回医生工作站;同时提供医技工作报表等功能。
2.2.3 各类接口系统 通过接口系统,真正实现医院信息共享,医疗数据及时连贯;通过与区域平台对接,实现医疗数据区域共享。
2.2.4 预期实现的技术目标 ①建立住院患者电子档案,患者的医疗资料电子化,方便患者每次就诊后的病历连续性。②实现院内影像检查数据的共享,医生在第一时间看到患者的检查结果,为快速作出诊断提供及时数据,尤其对急诊抢救患者。③实现各社区医疗点和上级医院的数据网络传输及数据共享,为进入社会卫生区域规划奠定基础。
2.3 异地机房及容灾系统
伴随事故、人为操作失误、自然灾害等风险对于医院信息系统的威胁日益加强,建设异地机房和数据容灾备份成为必要。医院信息系统用户的数据量较大,工作业务连续性强,在选择数据容灾软件时必须考虑满足以下条件:一旦灾难发生容灾服务器可立即接管生产服务器,不仅保证数据丢失量最小化,还可在短时间内完成业务系统的恢复,保证业务可持续地向外提供服务,将损失降到最低[6](图2)。
建设异地机房和容灾系统实现以下技术目标:①主机房一旦有灾难发生,异地机房应在最短时间内保证整个院网络的正常通信[7],容灾系统以最快速度接管主服务器的业务,保证医院业务不停滞;②主机房灾难发生,异地机房实时备份主机房数据,保证数据的完整性,极大降低数据丢失的风险。
3 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3.1 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①领导不够重视,资金不到位;②医务人员计算机基础差,不愿接受改变习惯,配合不积极;③信息科孤立奋战,相关职能科室配合不佳;④系统运行过程中稍微不稳定,系统使用人员抱怨、不理解和不支持;⑤各个相关科室个性化需求高,不考虑医院的全局发展;⑥患者抵触,不愿接受,不理解看病模式的转变。
3.2 采取的对策
①努力解决资金问题,与领导多沟通,转变领导观念:通过学习卫生信息政策,了解目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让领导认识到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如给领导提供类似资料“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部长王陇德透露,今后3年国家将对医疗卫生系统投资80多亿元,为了加快完成医疗卫生网络信息化,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明确规定,今后医院必须将年收入的5%用于信息系统建设的支出”;医院HIS系统的建设是一种基础建设,是医院建设的硬件设施,是医院管理现代化、规范化的有力手段。②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做到手把手地教:通过开展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有计划、有目的地培训医务人员掌握基本的电脑应用基础知识;与相关部门协调,把掌握电脑基础知识作为考核医务人员上岗、晋职、晋升的一项重要指标。③加大宣传、推广就医模式的转变:就医模式转变,会给患者带来不理解、不接受,甚至排斥的态度,为了让广大患者顺利适应看病新模式,必须加大宣传,且宣传到位,首先利用文字版面,写清就医流程,其次利用电子屏幕和播音器,给患者讲述看病过程,最后门诊导医应耐心、热情陪同患者看病全程。
[参考文献]
[1] 李刚荣,李书章,刘国祥,等.医院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与应用[J].重庆医学,2004,33(8):1279-1280.
[2] 任增龙.对医院综合布线系统建设的几点意见[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4):62-64.
[3] 周晓庆,陈小荣.二级医院信息化建设模式探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8,19(1):55-57.
[4] 贻.浅谈医院HIS系统的应用管理和开发[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14(9):88-90.
[5] 卫生部.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Z].2002:35-36.
[6] 樊小玲,李华才,宁义.医院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管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20.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农村洗车液;管理探究
中图分类号:TN9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4-0272-01
在信息技术广泛发展的大背景下,农村经济管理与信息化技术手段相结合,对保持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经营良好的农村经济环境有重要意义,探讨信息化背景下的农村经济发展道路,不仅是农村经济管理的必然课题,而且也是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瓶颈的重要途径,对农村经济发展有实际意义。
1.信息化角度下农村经济管理的任务
1.1 促进农村科学技术的全面推广
基于信息化角度开展农村经济管理,应当在全面普及信息技术知识的前提下,让广大农村群众认识到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的优势,从而主动接受信息化管理方式。首先,要发挥出各种信息技术在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经营中的作用,全面体现出地理定位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农业生产和农村企业经营中的作用。其次,进一步提高农村生产经营设备的知能化水平,在全面依靠信息技术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效率的同时,发挥出信息技术在防灾预警、应急处理、农村安全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第三,积极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农业技术的推广,建立健全农业技术信息化培训平台,有效提高信息技术的服务水平。第四,促进农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高服务农村经济的电子商务能力,构建科学的服务体系。
1.2 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和谐新农村
信息技术在农村经济管理中不仅体现在生产经营方面,而且还提供在提供农村文化的软实力方面。首先,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有现代思维的新农民,在提高农村群众的生产经营能力同时,拓展农村群众的思维意识,开阔农村群众的发展意识和眼界。其次,可以利用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平台,积极广泛的普及和贯彻农村经济政策,全面提高惠农政策的使用和落实效率。第三,可以有效实现与职能部门的对接,建立多种综合的信息共享平台,为广大农村群众提供包括医保、就业、法律维权在内的多重信息,真正有效落实农村社会事务职能。第四,全面满足农村群众的新需求,促进农村群众获得多方面信息,为农村群众提供新的经济信息交流及共享平台,实现农村群众思维意识的全面发展。
1.3 用信息化建设农村市场体系
建立健全农村市场经济体系是信息化的重要任务。首先,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发展和完善农村经济的供求平台,建立对接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其次,可以大力发展网络增值活动,实现电子金融,连锁经营,专业信息服务等,全面发展大型的信息服务业务。第三,可以进一步改造农村经济市场,不断建立安全的农产品信息监管系统,利用信息化的手段保证农产品的安全,不断加强农村产品的质量。第四,可以建立以卖方为主的网络供求市场,不断与其它信息平台对接,帮助农村经济推销产品,有效打开农村经济的广阔新天地。
2.农村经济信息化管理总体布局
2.1 建立信息化的网络管理构架
在信息化角度下实现农村经济管理的快速发展,应当为农村经济管理构建基本的信息化技术平台。首先,大力推广信息化需要的硬件设施环境建设工作,逐步的从政府职能部门开始,向联通企业、联通村镇进入辐射,最终把农村群众全部纳入到信息化管理平台之中。第二,网络信息环境的构架要有前瞻性,在实现县、乡、村三级信息网络覆盖的同时,更要加强移动通讯网络的建设,保证农村大的信息化环境的基本覆盖。第三,加强农村信息化平台等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银行、通信、物流的信息化建设力度,大力推动公共服务设施的信息化水平,逐步开展农村经济事务管理网上运行项目,为全面铺开信息化做好准备。
2.2 开展信息化示范村建设活动
信息化示范村建设活动是当前普及推广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示范性和引领性活动。加强信息化示范村的建设活动,可以有效的起到宣传推广使用。首先,要出台制订信息化示范村的建设标准,按照高标准高档次要求推广信息化工作。其次,积极落实信息化示范村的经费来源,保证快速搭建必要设施设备。第三,推广多种信息化服务建设方式,提高信息化设备的使用效率,不断引领广大村民体验信息化技术。第四,积极总结信息化示范村建设的经验,为全面建设信息化村屯集中力量。第五,发挥信息化设备在村财务、合同管理、社会救助等事务中的作用。
2.3 建立信息化建设培训基地
倡导建立信息化建设培训基地,主要目的是给农村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发展培养必备人才,不断提高农村对开展经济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重视程度。为了全面稳步的推广信息化建设培训基地项目,首先,建立设施设备齐全的村级信息化培训基地,主要为村屯群众普及信息化技术操作知识,全面提高基层群众的信息化水平。其次,推广信息化技术,让广大村民群众认识到信息化设备的价值,引导村民正确使用信息化设备,达到农村经济管理事盏男畔⒒运营目的。第三,进一步依靠信息化设备提高农村使用更新科技意识,全面提高农村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
3.实现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的策略
3.1 健全农村信息网络体系
实现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首先,要采用有效措施,构建更为完善的信息网络系统,消除还存在信息孤岛现象的村屯,把所有村屯者联接到信息网络平台中。其次,及时更新落后的和不适应时展要求的信息化设备,保证网络信息技术能实现农村的全覆盖。第三,进一步深入信息手段在农村经济管理日常事务中的使用范围,不断提高资料申报、经营管理情况、农村居民事项查询的网络化。第四,信息化系统要有针对性,要提供适合区域内大部分村民使用的信息,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平台推广农业技术,切实解决由于信息闭塞,而导致的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
3.2 培养专业信息管理人才
信息人才是实现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关键,只有不断培养优秀的信息管理人才,才可以实现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任务。首先,针对农村专业信息化人才较少的局面,拓展提高信息人才的培养渠道,建立广泛的信息人才培养和招募制度,大量举办信息技术培训班,不断开设专门的信息技术培养课程。其次,鼓励人们参与信息技术培养和实践活动,对信息技术使用及有创新的个人给予必要奖励,形成钻研信息技术的良好风气。第三,大力引进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不断把优秀的信息技术人才输送到基层乡村,发挥出信息技术人才的宣传和教育引领作用。
结论
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实现农村经济管理的信息化,不仅有利于农村经济活动与现代市场经济体系接轨,而且助于全面提高农村经济效率,转变农村经济发展速度较慢的现实。在当前条件下,应当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建立有效科学的农村经济管理信息体系,不断通过政府、企业,农村经济管理人员共同进行农村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在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不断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自2008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之后,截至2009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3.84亿,中国的互联网普及再次实现飞跃,赶上并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在网上获取医疗服务、搜索健康与就医信息已经被越来越多网民接受,越来越多的人需要从网上得到医疗信息和医疗方面的专业咨询。随着市场规模和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医院网站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它是医院实行对外交流和对外宣传的主要窗口,是反映医院各项建设成果的平台,是整体反映医院和各学科形象的主要媒体之一,因而日益受到医院领导的重视。对于大型医院来说,卫生部门也曾多次强调“国内三甲以上的医院都要实行信息化管理”。医院网站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标志,是医院面向社会、展现自我的重要平台,更是医院为网站受众提供各种医疗、健康信息和沟通的有效渠道,网络在医院的发展、建设和对外宣传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中国互联网调查顾问王咸毅曾在接受中国互联网协会、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的调查访问时明确指出“中国医疗保健行业的特殊体制、看病难、看病贵、看病乱的现实和巨大的医疗保健需求,真正利用信息化手段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乱问题的方案建立,尤其是医院的内网外延服务的建立,将成为健康网站发展的巨大促进力量。在对国内超过50家省级以上医院网站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网站的主要类型大致分为三种。
1.1基础宣传型
在调查的医院网站中近30家网站采用这种模式,占所调查网站比例的60%,此类网站建设粗糙,只有基本宣传模块,在国内所占比例居多,大多采用最基础的展示形式,粘贴医院大楼照片、上传医院的宣传资料、新闻动态、重点科室、党政建设等,以此扩大医院的知名度。但是这种形式的网站违背了医院建立网站服务患者的初衷,失去了网站的实际意义。
1.2发展建设型
占所调查网站比例的20%,此类网页设计上较为美观,功能较全,但内容匮乏,建设缓慢。面对医院网站改革的大潮,一些医院开始重视网站的设计和服务功能,逐步向国外先进的网站模式靠近,但是很多功能只是徒有其名,点击进去之后没有内容,还在待建状态,或者有的功能许久没有更新,逐渐荒废。
1.3创新拓展型
占所调查网站比例的10%,此类型网站所占比例较少,基本都是国内知名医院门户网站,其网页设计大气美观,功能性强,偏重服务,从患者角度出发,真正实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网站规划和设想。另外,在调查的医院网站中,具有英文版面的医院网站仅3家,且只是医院首页的概况的英文页面,有德文版面的医院网站仅1家。总结国内大型医院网站建设的经验可以看出,虽然医院建设网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宣传医院,但作为特殊的服务行业,只有给人们提供良好的服务才是对医院最好的宣传。其中,“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服务策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医院网站无论是在外观设计上还是内容安排上,都要从病人的角度进行策划,充分体现“病人至上”的宗旨[1]。只有病人认为医院的网站能够给他们提供满意的服务时,医院网站才能算是一个成功的网站,一个成功的宣传窗口。
2网站问题总结和解决办法
2.1存在问题
通过网站浏览体验和问卷调查,总结出当前我国医院网站存在的几个共性问题:①网站上大多医学用语过于专业,成为患者无法涉足的领域,贴近生活的健康常识类文章太少。②内容信息分散、信息间相互的关联度较差,不利于访问者阅读和查找,极少数网站才有时间检索和关键字的查询功能。③就医流程不明确,病人的体验不佳。④预约挂号功能不能有效利用,提高门诊量的目的较难实现[2]。⑤距离“求医问药”的定位差距很大,关键是没有以“患者为中心”进行页面功能配备,不具备患者通过与HIS、PACS等系统部分功能同步的部分信息查询(如检查检验信息、费用信息、预约挂号信息、科室的空床信息等)。⑥医疗服务项目和医保政策等内容不突出,患者查询相关知识难度大,在被调查的网站中,少部分网站可以进行检查结果查询,只有一家医院网站具有电子病历在线查询。⑦医患交流匮乏,患者很难在网站上及时进行医疗咨询,在被调查的网站中,90%以上的网站开通了留言板,但是很少有网站进行信息的及时更新,有的开通了医生博客,但是恢复信息都停留在一年前甚至更久。
2.2解决办法
“两个入口、三级管理、四个门户”两个入口:医疗服务入口和院内办公入口,提高信息阅读的效率,并且可通过重要位置的指示和在使用中的链接相互转换,最终达到医院宣传和服务患者相结合。三级管理:网站信息分别由医院(各职能处室)、科室、医生实施管理,分配权限,激活全院各个层面参与到网站建设的积极性。四个门户:医院、科室、医生、患者均可以登陆网站,根据其各自需要建立四个门户的建设,不同层次的用户均可注册登录网站。加大对患者关注的专家医生的介绍,对有竞争力的医疗设备和就医环境的宣传。将大幅宣传医院新闻动态的栏目放在次要的地位,突出对患者的服务功能,提高优质医疗服务的策略。
3网站功能拓展
除了目前网站已有的基本功能外,还应考虑到的功能和问题,特别是医疗服务。
3.1随访系统。可以利用互联网对出院病人进行病情跟踪,疗效反馈,满意度调查,家属信息调查等延伸服务,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协助科研管理、促进医患关系,提高病床使用率。
3.2医患直接沟通。采用医生微博链接和留言板的形式,为患者提供及时的医学咨询。
3.3在线电子病历查询。方便患者快捷的看到病历情况。
3.4疾病标签分类功能。利用信息标签的分类,将涉及患者查询疾病标签的专家、医护相关知识信息统一展现。
3.5医疗项目查询功能。包括专家查询、疾病查询、科室查询、关键字查询、住院信息查询、医疗费用查询、检查结果查询等,力求实现患者足不出户便轻松掌握自己的住院信息、医疗费用情况和相关检查结果。
4网站管理
4.1统计功能。可以对各类门户访问量、信息、用户访问习惯、访问统计等数据进行采集分析。
4.2使用培训。网站设计公司应提供基于普通电脑用户水平的培训及培训教材。
4.3信息。自动分类提供给审核人员和部门,实现电子审核,有信息需审核时为相应审核人员提供短消息提醒功能。
5建站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