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说话交流技巧与策略范文

说话交流技巧与策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说话交流技巧与策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说话交流技巧与策略

第1篇:说话交流技巧与策略范文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教学;语言领域活动;机会;技巧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告诉我们:“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可见,游戏对于儿童学习的重要意义。承认幼儿在心智、行为等多方面与成人有所不同,是发展幼儿教育的理论基础。在幼儿阶段,孩子的逻辑思维和理性思维较弱,以直观的、经验的、模仿性的学习模式为主。合理的游戏活动,对儿童的成长与学习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探讨了游戏教学在语言领域活动中的作用。

语言活动领域的目标要求使学龄前儿童基本做到:能够倾听并听懂别人的语言,并能积极地、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养成良好的语言文明习惯;喜爱阅读并具备一定的读写基础能力。在这其中,游戏所发挥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证明。

一、游戏创造语言机会和语言材料

在幼儿的世界里,生活的接触面较窄,一般回家与家人交流,在幼儿园简单地与老师、同学交流,但仅靠这些交流的机会是不够的。许多幼儿天性较为内向腼腆,不喜欢或者不善于主动与人交流,即使日常生活中的交流,也往往是被动的,这种交流方式难以有效地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与交际能力。有些幼儿虽然在日常生活的交际中相对主动,但限于交际的范围和内容,他们的交流也不够丰富。幼儿本应该积极与外界交流来“学说话”的时候,但却被现代的生活方式所限制,没有更多的说话机会,而游戏,在情景假设中为儿童提供了充足的交流机会,让幼儿有机会说,也不得不说,从而为幼儿的语言习得创造了“可以说”的机会。

同时,几乎不受限制的情境模拟游戏,为儿童的语言学习和语言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各行各业,生活中的各N活动,乃至游戏本身所带来的感受,都成为儿童丰富的表达材料,让孩子“有话说”。总之,游戏作为儿童活动中最为基本的活动之一,在儿童的语言学习活动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二、游戏提高儿童的语言兴趣和参与度

现在的幼儿园教育教学普遍开始重视对幼儿的语言培养,但许多都不得法,采用对小学生甚至对中学生的方法来教育幼儿园的学生,要求小孩子坐在桌前跟着老师学说话、阅读,过于严肃的课堂模式完全不适合幼儿活泼、简单的思维方式,从而使本来就不愿张口、不敢张口的孩子在交流表达上更加不积极。

首先,游戏是一种活泼的,适合儿童天性的活动,这一点,至少可以使得儿童愿意参与到游戏中来,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交流活动;其次,在游戏中必然涉及语言的应用,为了有针对性地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能力,教师还可以在游戏环节刻意设计一些语言训练游戏,如“你说我猜”之类。最后,在游戏中,儿童始终处于放松的状态,孩子们不会抱着“学习”的心态去游戏,却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语言能力,这种放松状态下的学习往往是最有效的,影响也是最深的。也就是说,“游戏”为儿童的语言习得创造了自由的、宽松的心理空间,让儿童放下心理包袱,“愿意说”“敢于说”,有效地提高了儿童的语言兴趣与社交活动的参与度。

三、游戏使儿童提高语言技巧

当然,游戏对于儿童的语言习得方面最为直接的影响还是在提高儿童语言表达技巧方面,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落在实处,最易于调控的一面。比如,角色扮演的游戏能让儿童学会一些文明用语;猜词游戏能锻炼儿童的描述能力;讲故事游戏能训练儿童的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分小组类的游戏能让儿童学会沟通配合等。在这其中,教师的适时引导是必要的,对于腼腆的孩子应给予鼓励,对游戏的节奏要做到有效把控,对游戏的活动环节要精心设计,使游戏在儿童语言领域发挥最大的作用。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游戏中的儿童是放松的,他们不会刻意地去学习什么,也就不会去刻意地拒绝什么,但是包围在儿童周围的语言环境是良莠不齐的,难免有一些不恰当的、不文明的话语通过种种渠道影响儿童。当幼儿在游戏中无意间使用了不恰当的词汇,或是不正确的表达方式时,教师应适时地给予引导,及时制止,使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总之,游戏作为一种儿童活动,能有效地培养儿童的语言意识,锻炼儿童的语言能力,增加儿童的语言技巧,让儿童在能说敢说的基础上还能做到“说得好”。

参考文献:

第2篇:说话交流技巧与策略范文

关键词:商业口才 培养方法 途径

口才是人的素养、能力和智慧的综合反映。商业口才主要运用于商业领域,为各种商业活动服务。良好的商业口才有利于交流双方获得重要信息,从而进行有效的沟通,最终使双方实现预期目的。作为商贸类专业的学生——未来的商人,一定要拥有良好的商业口才。怎样才能拥有良好的商业口才呢?我认为积累是唯一途径。积累既包括各种知识、素养的积累,也包括实战经验的积累。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培养以及提高自身的商业口才。

一、做好交流前的准备

(一)掌握丰富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有关合作项目或交流话题的详尽信息,也包括对方单位及相关人员的详细情况。

任何商业活动开始之前,收集大量的相关信息是非常重要的。

1﹒掌握此次活动进行的背景,了解对方是基于一种什么目的来参加活动的,这样才能把握主动权。比如在国际商务谈判中,外方想要低价购买我方优质产品,他通过摸我方的底、罗列过时的行情、故意压低购货数量等办法以期达到自己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我方一定要充分了解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行情,不能被对方牵着鼻子走,处于被动地位。

2﹒适当传播虚假信息。当商业活动遇到障碍不能进行下去的时候,往往需要另辟蹊径,尝试走另外一条路。适当传播假信息,声东击西,可以获得主动权。比如,我们想低价购买一件心仪商品,而对方一直坚持不肯让价,这时我们可以假装嫌价格太贵而失望地离开,或者告诉对方某某店同类产品的优惠价格,逼其让步。

3﹒加强平时的信息收集工作。信息收集不只是在有商业活动的时候需要,平时工作中也要注重各种信息的积累,厚积薄发是非常重要的。细心的人总是随身携带一个记事本,把所见所闻随时记录下来,日久天长,小小的记事本会发挥重大作用。

4﹒了解对方单位及工作人的相关信息。商业活动开始之前,调查对方的资质以及了解负责人员的性格、好恶等也是极其重要的。历史和现实生活都告诉我们,为了取得交际的成功,一定要把握住场合及交际对象的性格、好恶,准备适当的言谈,这样才能取得预期效果。否则,必将适得其反。

(二)做好服务准备工作。细节决定一切,优美的环境,训练有素、服务周到的工作人员这些细节要素,对于商业活动的成败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不可否认,优雅的环境使人心旷神怡,周到的服务使人感到备受尊重,这些都能够给对方留下美好而深刻的第一印象,也为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二、做好交流中的各项工作

(一)善于美化语言

商业活动中,说话的方式、方法,说话的语气、语调,说话的遣词、造句都很重要。一句话说得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双方交流的成与败。好的语言可以化解矛盾,从而拉近双方的距离,加深感情,让对方满意。

1﹒多用礼貌语。常用的礼貌语有:请、您好、谢谢、再见、慢用、慢走、抱歉、对不起、请原谅等等。灵活运用这些礼貌语可以使对方有春风拂面、感情盈怀之感,既让对方感受尊重,又体现我方文明素质。

2.要用尊称。使用尊称是表达尊敬之情的一个基本做法。一般常用的表示尊敬的称谓有您、贵公司、先生、女士、夫人、阁下等。称呼老人忌用老头儿、老婆子、老娘们儿等;也不要用“家伙”一词称呼对方。

3﹒多用褒义词。在商业活动中,多用表示赞美、肯定的褒义词可以使对方身心愉悦,提高成功的几率,而如果用词不当,甚至让对方听出有贬损己方之意,一定会非常生气,甚至会中断交流。

4﹒多用陈述句、祈使句。陈述句的语调比较平稳,使表达更明确;祈使句的语气比较平缓,会让听者感到舒服。比如使用“这是……”、“请您……”的句式,既可以达到语言交流的目的,又使双方感到融洽,彼此感到满意,心情愉悦舒畅。

5﹒善用委婉的修辞手法。在商业活动中,为了避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有时一些话不能直截了当地说出来。比如,有时对方的行为欠文明,或对方有生理方面的缺陷,遇到这类情况,我们说话时就注意不能直接刺激对方,而应该趋文就雅,采用委婉的表达方式。例如,初次见面要行握手礼,如果对方长时间不松手,我们可以用“重情义”这一说法委婉提示对方的不礼貌做法;我们还可以用“富态”来形容体型较胖,用“骨感美”来形容较瘦,用“资深”或“成熟”来形容年纪大,等等。这样的委婉表达会让对方感到轻松自在。

6﹒不用禁忌语。在商业活动中,交流双方使用的交际用语一定不能犯了对方的忌讳,例如:忌说“耳聋”,应说“重听”,忌说“死”,应说“寿终”、“逝世”等等。

常言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从事商业活动的工作人员应该注意语言的正确使用,努力美化语言,使每次的商业活动都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这样,我们国家的商业发展何愁不文明?何愁不兴旺?

(二)善于倾听,循循善诱

有句老话:“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可见,善于倾听非常有益。美国传播学家理查德·L·威瓦尔把普通人一天的传播活动按比例分为这么几块:倾听40%,阅读9%,书写16%,交谈35%。很明显,在言语交际中,倾听的时间占很大的比例。缺乏经验的谈判者最大的弱点就是没有耐心听对方说话,他们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说出自己的想法,反驳对方的不同意见,错误地认为只有说得多了才能掌握主动权。其实,智慧的人要懂得听,优秀的谈判者把50%的时间用来倾听,而且边听,边想,边分析,并不断向对方提出问题,以确保自己听懂对方的每一句话,从中获得大量宝贵信息,为成功增加筹码。在听完对方的发言后,我们要从对方说话的神情、讲话的速度、声音的高低以及逻辑思维等方面判断他是个什么类型的人。针对不同的商业活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手,灵活地采用不同语言,才能确保活动成功。比如,对方脾气急躁,性格直爽,那么简短明快的语言比较符合他的口味。如果对方慢条斯理,我们采用润物细无声的倾心长谈可能效果会更好。在商业活动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对方的性格、习惯、情绪、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有针对性地使用恰当的语言,然后根据己方的原则立场,制定出一整套应对策略。同时,我们还要随着对方策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或者是想方设法把对方的思路引到己方的策略中。这样,在谈笑风生中,我们掌握了活动的主动权。因此,在商业活动中,我们一定要认真听对方谈话,细心观察对方的神情举止,并适当予以回应,这样既可以了解对方意图,又可以表现出尊重与礼貌。

(三)巧妙提问及回答问题

任何商业活动都是一场有问有答的活动。高明的人懂得问,聪明的人懂得答。问与答构成了密不可分的互动关系。在商业活动中,我们要注意问与答的技巧。

1﹒巧妙提问。巧妙提问可以引起对方的注意,为他们的思路定位,从而可以使我们获得信息,控制局面。提问的方法有很多种:

(1)限制对方答题范围。即有意识、有目的地让对方在自己做出的范围内回答问题。在商业活动中,有经验的一方总会先声夺人,运用这种提问方法固定对方的答题思路,从而达到预期目标。

(2)采用委婉方式提问对方。即用委婉的方法和语气向对方提问。这种方法适合于打探对方虚实,然后制定相应的策略。

(3)运用启发技巧提问。即提问时努力使对方的思路靠近自己的目标,主动控制谈话的局面,避免节外生枝,从而实现预期目的。

此外,提问的方法还有好多种,我们在此就不赘述了,恰当得体的提问可以营造一种良好的合作氛围,从而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也使得活动朝着己方的预定方向进行。

2﹒巧妙回答。在商业活动中,一般来说,提问一方比较主动,而回答一方如果回答不好就会陷入被动。如何巧妙地回答对方,变被动为主动?下面介绍几种回答技巧。

(1)事前做好功课。商业活动开始之前,我们应做好充分的准备,要对活动的主题,参加活动的人员以及对方可能提出的问题等诸多方面的工作做到胸有成竹。这样才能从容应对对方的一切提问,包括旁敲侧击的提问。

(2)善用模糊手法。这种手法是一种常用的交际手法,当我们无法正面回答对方的提问时,可以运用模糊技巧,避开矛盾,借助其他宽泛模糊的语言来回答问题,看似已经回答对方,却留有余地,弹性很大。

(3)答非所问。在一些场合,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形,那就是不好回答对方的提问,一旦回答就会给己方带来不利,而对方又咄咄逼人,我们稍有不慎就会掉入对方陷阱。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就可以采用答非所问的方法,避开对方锋芒,看似回答此题,实则谈另一个方面,将烫手的山芋扔给对方。

商业活动是一场问与答的较量,我们要多掌握一些技巧,积累经验,才能提高成功率。

三、商业口才的禁忌

商业活动是交流双方实力较量的活动,这种实力包括对信息、知识的掌握以及自身的风度、修养等。商业活动也是一场双赢的活动,我们既要维护己方利益,又要使对方有成就感,使双方都达到预期目的。前文中我们全面介绍了商业口才的培养方法,但是根据实践经验,我们非常有必要了解一下商业活动中的禁忌:

(一)忌仓促、不细致。商业活动进行之前,我们一定要做好前面文中提到的各种准备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在交流中控制全局,从容面对各种问题,使活动顺利进行。

(二)忌不诚实。在商业活动中千万不能不懂装懂。虽然事前我们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还有很多信息需要在双方的正式交流中获得。因此,交流中一定要认真倾听,随时捕捉信息,并快速分析,去伪存真,做出正确的决定。如果为了掩饰自己的无知,不懂装懂,遇到不懂的内容也不提问,自以为是,就会错过时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忌急于成功。欲速则不达,在商业活动中,双方要通过一系列的较量才能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一般不可能一蹴而就。如果此时急功近利,就会妨碍我们冷静思考,做出正确判断。而如果这种心理一旦被对方察觉,就会利用你急于求成的心理,得寸进尺,牵着你的鼻子走,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

(四)忌轻易放弃。商业活动中错综复杂、变化无常的情形经常会出现,这就要求我们有耐心,从容面对,千万不能因为某个僵局的出现就轻易放弃。如果碰到这种情况,我们应避开矛盾的焦点,转移对方的注意力,选择一些愉快的话题,调整一下僵硬的气氛。如有必要,可以在不突破己方底线范围内作出适当的让步,使活动继续下去,从而完成既定任务。

总之,口才的培养是一个边学习边积累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商业活动中,拥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和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出色地运用语言艺术,才能与对方进行充分的交流,才能说服对方,达到预期目标。商科类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重视商业口才的培养,这样才能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从而有所成就。

基金项目:商贸类高职学生口语应用能力的培养(院级课题)

参考文献:

[1]陈敏.如何美化商业用语.汉语学习,1985,(5):32~33

第3篇:说话交流技巧与策略范文

【关键词】学生 社交恐惧 辅导 人际交往 沙盘疗法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9B-0069-02

一、基本情况

小晨,男,17岁,高中二年级学生。

小晨从小很受宠,是家人、邻居眼中的好孩子,经常受到夸赞,但他认为自己并没有那么好,所以有意疏远邻居,然后感觉别人对他冷淡了,从而更加退缩。在小学时与同伴的交往没什么问题,初中开始觉得自己不会开玩笑,认为别人不喜欢自己,到了高二分班后情况更加严重,因为不喜欢这个新的班级,感觉没人喜欢自己,所以更加退缩、封闭。

在与笔者谈心时,小晨说:“我有社交恐惧症,对同学、老师和陌生人都是这样。而且我总觉得几个人一起说话是在说我坏话,上课、自习时我经常想哪句话又说得不好了,谁好像在议论我,搞得经常分心。我一直是个比较内向的人,不太爱说话,小学时没什么问题,在初中那个班上我有点自大有点清高吧,可能就让别人不喜欢我,我也慢慢发现自己的说话方式和别人不一样。到了高一感觉还行,跟周围坐得近的人还能比较正常地说话,但是高二分班以后,我不喜欢现在这个班,同学说话很直接,特别是男生经常互相开玩笑,虽然基本都是那种善意的嘲讽,但我还是觉得受不了,我说话不会像他们那样幽默嘲讽,而且我基本都是和周围的女生说话,就有人说我‘骚’,不喜欢我,所以我现在基本很少说话,把自己封闭起来。”

在整个谈话过程中,小晨都是低着头,声音很微弱,他只坐在沙发的前半部分,说话时不停地搓手,很少和笔者对视,表情有些忧虑拘谨,看得出他感觉不舒服,这也说明他愿意努力求得改变。笔者尽量温和地慢慢与他交流。

二、分析诊断

根据小晨的讲述和表现,他对社交的感觉确实可以用“恐惧”来形容。他不敢和人说话,为了不表现出恐惧的窘态,尽量避免交往的情境。可是人其实都是有交往的需求的,性格内向温和的小晨目前更愿意和女生说话,却又害怕男生更看他不顺眼,逐渐发展到看到几个人说话、听到模糊的声音,都认为是别人在议论他。根据持续时间、发生的频率和程度,可以判断为较严重的社交恐惧问题。

面对别人的负面评论(也许是自己的歪曲知觉),小晨感到“心虚”(我是不是真的是他们说的那样)。小晨认为自己和别人合不来、别人不喜欢自己的原因是他不够幽默、性格不够放得开,他对幽默有着不合理的认识和执著,他曾经逼迫自己表现得十分开放,坚持了一段时间后感到非常痛苦,索性封闭起来。实际上,除了交往技巧的影响外,造成小晨社交恐惧问题的根本原因是自我认识、自我接纳的问题。笔者了解到虽然小晨的父母很爱他,但一家三口的性格相差甚远,父母都没有真正理解他,小晨的自我认识不够清晰,没有形成一个明确、强大的自我,因此经常被别人的看法困扰,别人的一些负面评价,就对他的自我产生很大威胁;对自己不接纳,就会带着消极的眼光看世界,别人的一些并非恶意的举动,被他认为是对自己的负面评价。如此一来,他的内心更加恐惧。

三、辅导策略及其实施

基于对小晨问题的分析,笔者把咨询重点放在帮助来访者建立正确的自我认识,悦纳自我调整其认知方式,改变不合理信念,客观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采用沙盘疗法,让他在制作沙盘和交流的过程中探索自我,促使内在治愈力得以发挥,达到自我整合的目的。然后对人际交往的方式技巧进行指导,增强其人际交往能力。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第一、二次咨询:了解基本情况,通过倾听、共情和接纳建立信任关系;布置作业,让小晨记录不愉快的人际交往事件,通过讨论和分析让他认识到自己的认知方式如何产生影响,明确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是其成长目标。

第三次咨询:这次小晨制作了沙盘,是一个海盗发现宝藏的场景。沙盘整体感觉是比较单调的,这反映出来访者的精神世界和现实中的人际关系确实是比较孤独的,而宝藏是内心能量的体现,他内在有积极的能量,有自我成长的动力。在沙盘中他也呈现了解决问题的方式――“宝藏”需要自己去挖掘,自己要做出改变,还要寻找支持的力量。这次咨询发现来访者笑容多了,眼神交流略增加了一些,焦虑的表现(搓手)少了。

第四次咨询:小晨反映最近一周感到轻松一些,当别人对他进行负面评价时他的反应方式比较适当,对比以前有了很大改变。小晨已经开始试图确定和接受自己是什么样的,认为自己还是喜欢安静的环境和交往方式,决定顺应自己的本性。这次他制作的沙盘呈现出一种安静平和的意境,正像来访者的个性,现在他不像之前那样盲目追求放得开、幽默,能够接纳自己的个性,不强迫自己改变,认识到性格安静的人也可以有魅力,沙盘中桥的意象和来访者叙述的故事也体现出他有与人沟通的意愿。

第五次咨询:与上次咨询时隔一个月,小晨反映自己能较自然主动地和别人说话,同时也遇到许多苦恼,他的叙述激动起来。笔者共情他的痛苦、混乱,更为他欣喜,因为这是成长的必经过程,小晨真的走出了内心封闭的圈子,努力与人交往,在这个过程中更能逐渐明确自我,积累交往经验。

第六、七次咨询:我们讨论了一些他感到比较难处理的交往事件,传授一些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技巧如同理心、自我表露等,对这些技巧,小晨明显比之前更理解和认同,也有更多自己的感悟。

四、效果及反思

经过三个月的咨询,小晨已经和同学比较谈得来了,能够主动自然地交往,看到小晨笑容和眼神交流增多,姿态更加开放,说话也生动起来。当一个人接纳了自我,积极的本质便会自然流出。

自我认识和自我接纳是青少年成长历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如果对自己没有比较确定的认识,完全依赖于别人的评价,那么别人的一些负面评价,或是被其自身知觉为负面评价的信息,将对青少年的自我产生很大威胁;当他认为自己是一个不受人喜欢的人,持有这种观念时,他在人际交往中接收到的都是经过这个观念筛选、修改的信息,如此不愉快的体验,便会造成对人际交往的恐惧,进而退缩、封闭自己。

对于这样的学生,在辅导中会发现他们在人际交往的方式技巧方面不成熟,咨询师很容易发现这些明显的问题,但是向学生指出这个问题,传授和指导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这样做收效甚微。第三次咨询时,小晨叙述了一件事:早晨起床后室友对他说“你看我是不是很憔悴啊?好累,昨晚一点才睡”,小晨回答“这有什么,我还有过两三点才睡”,对话就这样终止了。小晨认为自己不会说话,总是不能把谈话继续下去,并认为“说话无趣”是自己在人际交往中不受人喜欢的原因。从这段对话来看,小晨确实缺乏人际交往的技巧,没有关注和理解别人的感受。笔者让他想一想如果重来一次会怎么说,他想不出来,接着笔者向他介绍了同理心,启发他用同理心的方式尝试给室友回应。小晨沉默了许久,眉头紧锁,欲言又止,最后说:“我实在想不出来。以前试过去揣摩别人的感受和想法,可是这样的话自己很多负面的想法就冒出来了,忍不住去想别人肯定对我有意见,特别难受。”他十指紧紧交叉在一起,头深深地埋下去,看得出他并不是不愿意做,而是做不到,他不仅感受着交往中的痛苦,还因为做不到“应该做的”而沮丧和对自己不满意。笔者转换了策略,邀请他做一个沙盘。小晨的两次沙盘作品都与自我探索和自我整合有关,这是他潜意识的自然表达,是内在促进自我成长的疗愈机制的启动。沙盘疗法(sandplay therapy)是由瑞士分析心理学家卡尔夫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分析心理学基础上,融合了世界技法(world technic)和东方道家、佛学思想创建的心理治疗技术。在这个技术中,来访者利用沙子、玩具在沙箱中制作一个场景,以呈现其无意识内容,通过意识与无意识的沟通,以及展现集体潜意识原型促进原型的发展,实现对来访者心理疾病的治疗。其实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自我治愈心灵创伤的倾向,但这一自我治愈力常常因为各种原因而难以发挥作用,沙盘游戏则能创造出一个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当来访者对自己的摆放进行说明,心理咨询师便可与其展开讨论,帮助来访者找到一个内在的改变途径,以便达到认识自己、成为自己,实现他自己作为人的内在价值。当治疗过程不断深入时,最终促使来访者自我治愈力得以发挥。第四次咨询时,小晨说自己还是比较喜欢安静,决定顺应自己的本性,这表明他已经开始逐渐认识和接纳自己了。第六、七次咨询他主动和我讨论人际交往的方式技巧,他更能理解和接受了,对人际交往更有信心。

社交恐惧学生的恐惧来源于对自我的不确定、不接纳,所以对此类学生辅导的核心和首要任务是帮助其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自我成长之后,才有融入人群的动力和勇气,才能理解和接纳其他人,这时才能够思考和学习人际交往的方式技巧。

第4篇:说话交流技巧与策略范文

关键词:英语口语教学;合作型学习;课堂活动;组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4-104-01

一、前言

作为英语的四项基本技能之一,英语的口语能力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在英语教学中不被重视,一方面这是由于教学目标和重心的设置有问题,另一方面是由于客观的学情― ―大班教学为课堂的口语教学带来了很多困难。

合作型学习的模式,是以群组为主、以学习者为中心来组织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模式和方法(Dillenbourg ,1999)。这种模式强调学习者的自我指导、个人发展、个性和内在的动机及合作意识。因此,可以取得令教师和学生都比较满意的效果。

合作型的口语课堂能否获得理想的预定效果,取决于教师对课堂活动的策划、组织、指导、监督的作用等要素的实施情况。本文即针对如何组织有效的英语口语课堂合作型学活动进行了探讨,比较系统地作出了统计分析和归纳总结。

二、课堂口语教学的主要障碍分析

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进行学习,这种注入式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通过问卷调查和口头访谈,发现许多学生并非主观上不重视英语口语能力,而是对在课堂上说英语存在一定的顾虑。口语活动积极展开的主要障碍有:1、口语练习的模式单调、刻板。课堂上的口语训练,通常是单纯地模仿和复述,学生的积极性不高。2、练习时间太少,不能充分准备。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而学生人数又比较多,平均给每个学生的口语练习时间少之又少。3、口语练习的环境和气氛比较紧张。课堂的气氛不够轻松、自然。发言时,学生需面对整个班级容易产生焦虑感,害怕犯错,有紧张感。4、语言环境不真实。课堂上的口语交流主要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学生处于被动,这样的语言交流不利于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

三、合作型学习的组织策略和方法

根据研究者的调查表明:学习者越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其学习效果就越好;小组合作型学习的模式与其他教学形式相比,学生学到知识更多,学习的效果更好、效果更持久。合作型学习模式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课堂活动的组织策略和方法。为了让合作型学习获得积极的效果,教师在实行这种学习模式之前必须进行详尽的分析和策划,学习明确组织策略,了解课堂活动设计的原则,计划有效的课堂活动组织,并制定恰当的评价方法。

1、策划合作型学习的基本策略

在策划实施合作型学习的具体计划时,可以采用以下策略,即:明确组织合作小组的原则,向学生说清楚如何进行合作型学习及其评价方法,帮助学生训练合作学习的基本技巧和在必要时可以制订书面的 “合作守则”。教师应该事先给学生传授一些基本的合作技巧,或者进行一些训练以提高合作的质量。这些合作技巧包括:积极倾听的技巧、 互助了解掌握语言材料的技巧、给予建设性批评的技巧采纳建设性批评的技巧、以及解决观点分歧的技巧等等。

2、课堂活动的设计策略

课堂活动的设计策略包括:恰当地设计好小组合作任务、监督小组的合作学习、掌握好适合学生能力和技巧的任务分量、适当地开展小组间的评比竞争以及选择在学期初以及学期末进行比较评估、给予测试和进行小结,等等。教师需要精心设计适合学生英语口语水平,同时又是学生感兴趣,并可以布置学生所熟悉关心的话题,组织辩论赛,等等,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合作组群的组织策略

研究确定合作组群的组织策略是十分重要的,也是非常有趣的因素。教师必须注意分配给小组进行口语活动的时间就要较长,才能确保每个成员有时间参与练习。要保持小组的凝聚力和良好的合作关系。

4、评价方法及其策略

及时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价,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对于组织好合作学习是十分重要的。评价不要太笼统,要有区分度,对合作小组中值得推广学习的表现要积极肯定,对不足之处也要及时指出,同时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

四、对合作型学习的理性认识

英语语言本身是交流的工具,通过交流、小组式讨论、集体辩论等交流方式可以真正体现语言的功能性。由此可见,合作型学习是最适合于英语口语学习的模式。

过上述的探索和实践,可以认为合作型学习在以下方面的效果是十分确定的:第一,通过英语口语合作型学习方法的实践,有利于促成从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利于促成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学习模式。第二,实践和推广英语口语合作型学习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英语口语实践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英语开口说话的时间大大提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放大胆子说话,从说话过程中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和表达能力。第三,英语口语合作型学习的实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以英语口语为手段的社交能力,为他们未来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5篇:说话交流技巧与策略范文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把原大纲中的“听话、说话”修改为“口语交际”,这不仅是提法上的改变,更是教学观念的改变。相对于听说能力而言,口语交际更强调双向互动的特点,是信息交流与人文关怀的统一体。因此,它不仅要求掌握听说技巧,还要求具有待人处世、举止谈吐。临场应变以及传情达意等方面的能力与素质。可以说,它要求的面广了,标准也提高了。笔者多次听了口语交际的教研课、观摩课,对照《标准》的精神,深感口语交际教学不容乐观,教师对口语交际的认识进入了某些误区。具体表现如下:

1.口语交际内容远离学生生活,缺乏真实性和实用性

许多教师对口语交际内容的选择偏离了学生生活,只注重趣味性,忽视了真实性和实用性。比如有的教师喜欢以动物为支撑点展开口语交际训练,可是,学生对动物并不熟悉,特别是某些珍稀动物,学生连见也没见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总是不尽如人意,不是无话可说,就是把口语交际变成普通的看图说话,丧失了课堂的生机和灵气。还有的教师运用多媒体创设生活情境,诱发学生的口语交际,可事先没有引导学生获得真实的生活体验,学生的语言缺乏真诚,显得空洞、虚假。事实上,没有真实的说话情境,就不能诱发学生的说话欲望,没有说话意愿,口语交际就失去了基础,犹如无米之炊。可见,恰如其分地选择交际话题,是实现口语交际的前提和保证。

2.口语交际处于单向活动,缺乏交互性

当前的口语交际课有很浓的说话训练课的色彩。特别是说动物的口语交际课,其操作程序基本分如下三个阶段:(1)录像导入,形象感知。(2)回忆图像,口语表达。(3)选择几种动物,创编故事。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说话训练都以个体、单向交流为主,即便有一些表面看似双向的交流,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人说一句,那人说一句等,由于没有建立在倾听的基础上,学生的语言都没有内在的联系,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言语交互。没有互动和合作,口语交际就丧失了它的本质属性。

3.口语交际只局限于优等生,缺乏参与的全体性

几个学生撑场面、大多数学生当陪客的现象,在口语交际课中表现得最为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有三:(1)传统教学长期偏重书面语言培养,忽视口头语言训练,有很多学生说话不规范,或根本就不会说话。(2)某些学生不愿说,或想说而不敢说。(3)教师的调控技巧不够,让部分学生牵着走,有些学生一连发言好几次,影响了其他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缺乏参与的全体性,口语交际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追求。

4.教师只是言语交际的参与者,缺乏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

随着民主、平等的教学理念不断形成,课堂中的师生关系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教师作为言语交际的积极参与者,已被广为认同。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也比比皆是。可是教师只是言语交际的参与者,忽视了其在课堂中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因此丧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使课堂缺乏纵深延伸,出现散而乱的现象,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口语交际教学策略设计

1.在丰富的生活中寻求交际的话题

(1)活用教材,挖掘口语交际的潜在源

在课标教材中,每单元都设置了专门的口语交际课。《有趣的游戏》《我们的画》《我该怎么办》等等,富有童趣而且贴近儿童生活,是很好的交际话题。但这些都是在专门的口语交际课上进行的,每单元只须一至两课时,这样必定会使训练面有限。要解决这个矛盾,就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资源,在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中适当渗透口语交际训练,创造性地利用教材,挖掘口语交际话题。

①从课文的对话入手。课文中常有不少的对话段落出现,而教材收集的都是语言优美的文章,学生在模拟对话的过程中,能受到典范语言的潜移默化,久而久之,也能形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如《夏夜多美》一课中,小动物的对话较多。

“我不小心掉进池塘,上不了岸啦!”“快上来吧!”

“谢谢您,睡莲姑姑!”等等,都是些很具生活化的语言,学生分角色朗读的过程其实就是人与人对话的过程。

②从补白课文内容入手。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有很大的开放度,以课文内容为基础拓展,会生发出许多学生感兴趣的交际话题。如《别说我小》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妈妈,你别说我小,我会擦桌把地扫。”现在许多孩子在家里都遇到过想做事而妈妈却不同意的情形。我马上抓住时机,让孩子们想想这时你可以对妈妈说些什么。有的说:“妈妈,您白天上班累了,下班后还要做这么多事,让我来帮你吧!”有的说:“妈妈,我已经长大了,我能帮你做很多事,我一定能做好的,不信?你让我试试!”还有的说:“妈妈,你打算什么时候才让我做事呀,我可不想做个懒惰的孩子!”

(2)体验生活,丰富口语交际的信息源

①走进社会,拓宽口语交际的生活源。口语交际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要有意识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社会,与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接触、交流,丰富学生的交际语言;或适当地布置一些交际作业,让学生在社会、学校、家庭的生活实践中进行交际,切实提高交际能力。如布置主题为“逛商场”的交际作业,让学生在逛商场中了解文具的种类、样子、颜色、用途等,并有意识地与售货员进行交流,听一听售货员是怎样与别人交谈,怎样推销自己商品的。交际课上,让学生有的扮“小顾客”,有的扮“售货员”进行表演、交际。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说话礼貌,态度大方,听别人讲话要认真耐心,从而切实提高交际能力。

②捕捉灵光,满足学生的倾诉欲。如果说有组织、有计划的拓宽口语交际话题是进行口语交际的重要策略,那么捕捉生活中的偶发事件,进行即兴的口语交际训练更能满足学生的倾诉欲,增强交际的灵感。比如一次偶然的遭遇,一个惊心动魄的场面,一项令人惊叹的成果,都将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话题。此时,学生会产生很强的倾诉欲望和沟通冲动。教师要抓住时机,组织学生进行口语训练。一次,笔者在准备上课时,课代表说,上午的生字抄写作业还有七位同学没完成。我来了灵感,以“面对不完成作业的同学,你会说点什么”为支撑点,上了一节日语交际课。分三个板块进行:a.对不及时完成作业的同学说点什么?b.不及时完成作业的同学对大家说点什么?c.对伤心的老师说点什么?学生说得相当精彩,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在交互的过程中学会沟通

口语交际课与其说是语言与语言的交流,还不如说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是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在交换思想、看法、意见时进行的心与心的对话。对话过程构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交际关系,形成双向或多向互动的交际方式。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必须创造条件使学生由单向个体转化为不同的双向组合,并在双向互动中进行动态的口语交际训练。

口语交际教学的互动方式很多,其中较为基本的有:(1)生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上交换思想的过程。(2)师生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决不是教师问、学生答的问答式互动,也不能只停留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范围内,而应该转换角色,开展平等交流。教师应该与学生融为一体,做交际活动的组织者,让学生成为活动的真正主人。(3)群体互动。指学生间的小组合作学习或者全班式的集体讨论,甚至包括走出课堂与社会交流。这种方式,学生的参与面更广,接触的人更多,探究问题更深入,效果会更明显。(4)人景互动。指学生和环境、情境、事件等之间的互动。如《踏青去》一课的教学,以选择春游地点为支撑点,设计了三个环节:一是自由组建讨论小组,恰当选择理由说服同组同学。让学生在生生互动中发表自己的见解。二是每组派几名代表陈述理由,并针对其他组的理由进行有力的辩驳,努力说服其他组的同学。教师随机点拨,使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融为一体。三是打电话说服校长,让学生在人景互动中提高交际技巧。课后让孩子们抓住要点,尽力说服其他班的同学们。这样的生生、师生、群体互动,拓宽了学生的交际对象,使学生学会了与不同对象的沟通,提高了交际效率。

3.在真实的情境中激发交际的欲望,提高交际密度

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口语交际中来,是口语交际教学的难点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安排大量时间,采取多种形式,让全班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交际中,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以及语言表达的规范性、条理性、机敏性,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和交际态度。

(1)创设情境。和谐民主的氛围是学生大胆进行口语交流的前提。口语交际课要通过创设多种多样的口语交际情境,形成和谐民主的氛围,让学生在无拘无束中进行口语交流。在《怎样过“六一”儿童节》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先以录像的形式展现幼儿园小朋友欢度“六一”的情景,再配以轻快活泼的音乐,学生的兴致立刻高涨起来。然后让他们回忆过去,“上幼儿园时,你是怎么过儿童节的?”对于过儿童节,每个孩子都有切身体会,再加上教师创设的情境,学生的记忆顿时被激活了,话匣子也打开了。

第6篇:说话交流技巧与策略范文

一、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想开口说话

教师要在一定的范围内,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有“想开口说”的欲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之、乐之也就产生了兴趣,可见兴趣是推动学习的直接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若能在口语交际真正开始之前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那么教学就会事半功倍了。所以,教师的开场引导,课前激趣尤为重要。例如,在口语交际课《说说我自己》时,上课前我与全班学生交流时说:“同学们喜欢看《西游记》吗?”这时学生的兴趣来了,都抢着说自己的想法。我说:“那好,谁先来说说孙悟空有哪些特点?”这样一来,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活跃了气氛。此时,我马上把话题一转:“今天我们上什么课?”同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口语交际”。这样自然激发了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从而引入课题《说说我自己》。

二、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无拘束交流

在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时,教师巧妙地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能有效地调动他们内在的情感体验,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让这种感觉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带出自己的情感和浓厚的兴趣,那么口语交际就有进一步深化的效果。这一环节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口语交际的欲望。平时的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适当的策略,活用教材,努力实现话题与学生的零距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与小伙伴进行交流时,无拘无束,而在课堂上的口语交际中,一些学生有时往往有所顾忌,欲言又止。针对这一点,我在口语交流时始终努力营造民主平等的交流氛围,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畅所欲言,积极而愉快地进行交流。平时我就要求自己平等地参与学生的活动,认真倾听他们的发言,委婉地提出自已的建议,发自内心地为他们出色的表现而喝彩。这样,学生才能达到口语交际训练的目的。

教师要设好“说话的情境”,重视学生的参与,发挥学生自主性,关注师生互动,关注表演者的互动,学生在整个活动中要有自己不同的表现、想法。在交际的过程中,不断肯定学生的进步,激励他们的信心,让他们对口语交际产生更大的兴趣。必要时还可以让学生直接到生活中去与周围的人面对面地进行口语交际,在提高口语交际水平的同时,提高生活交际能力,提炼出作文素材,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口语交际时的快乐交流。

三、实现双向互动,激发学生交流热情

新大纲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口语交际比单纯的听话说话要求更高,除了听得明白、说得清楚外,还要敏锐地觉察对方的意图,根据对象和场合适时接话,恰如其分地说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在口语交际课堂训练中,让学生参与交流互动,引起学生的交际欲望,激发他们口语交流的热情是十分必要的。在实践中我总结出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有以下几点。

1.师生互动。这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一种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方式,是双方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而不是学生在教师的权威下被动地做出反应。在双方的互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学生享受到表达见解、提出意见的欢乐。例如,在口语交际课《教你学一招》时,我带来了自己在家做的水果沙拉,请全班学生品尝。这样,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有位学生竟然吃得高兴到忘记是在课堂上,对我说:“妈,真好吃!”学生顿时哈哈大笑,笑声让我们放松心情,拉近了师生间的友谊。

2.生生互动。生生互动主要有竞争与合作,学生从合作中获得自尊,提高社交能力和自我调整的能力。没有课堂上的合作,学生很难形成社会所要求的合作性。口语交际课上,我组织同桌之间、前后座位之间、小组同学之间,用说、问、评、议、比、演等方法,进行讨论、交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在小组交流后,还可以让部分学生上台汇报交流;也可创设表演情境,给学生以表现的机会,进行角色体验,灵活得体地使用语言技巧完成交际任务,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交流互动、展示自我的机会。如在《神话、传说故事会》口语交际的教学中,我让学生结合所学过的神话传说等课文来进行交流讨论,然后小组内合作表演。尤其表演《西门豹》一课时,通过上台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展现故事中的情节,创设故事情境,学生加进了很多自己的语言和想法。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的交际能力,又发展了他们的创造力,同时提高了写作素材,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四、评价恰如其分,重在激励学生提高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去评价,看看学生眼中的标准是什么样的,并让他们介绍自己在此次口语交际过程中的体会、感悟等。只有与学生多交流,让学生多交流,我们才能观察到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贴近学生心灵,作出一个正确的评价。口语交际课上,我尽量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表现机会、说的机会、演的机会、示范的机会。只要是学生有大胆的想法,哪怕怪异可笑的想法,教师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保持较高的热情,在口语交际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无论哪类学生,都需要教师以激励的方式进行评价。当然,表扬和赞许并不是无原则的,这就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激励技巧,使表扬和赞许真正成为促进学生进步的有效方法。比如,评价时可以采用一些较为感性的语言,“棒极了!”“你说得真好!”“老师都听入迷了!”“听了你的介绍,老师好像也来到了那个迷人的地方!”等。比较具体的评价,可以强化学生的有意注意,使说者和听者都能获益。这样评价不仅具有针对性,而且正确、准确,使评价更具实在意义。

第7篇:说话交流技巧与策略范文

在护理工作中,随着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越来越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提高护士在护理中的沟通能力,尤其是提高护患沟通能力一直是护士本身为努力的方向。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开展健康教育的前提。近年来,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提高护士的护患沟通能力再次成为护理专业所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1]。现将健康教育中护患沟通技巧探讨如下。

1 健康教育内容的选择

1.1 内容要有针对性 主要是指护士应从收集到的护理资料中,认真寻找护理问题,针对具体问题确定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例如:一位心力衰竭患者,在与交谈中发觉此次发病是由于凉后感冒而引起的,在进行教育时应该就这方面的问题作为重点,告之其应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坚持收听天气预报等。

1.2 内容要详略得当 对发病原因,诱因及注意事项等确实需要患者配合的内容要详细讲解,以引起患者注意,使其积极配合,主动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

2 健康教育中有效沟通的要素

使用简洁的语言,含义要明确,不能模棱两可的字眼,或不能明确表达自己意思而让患者去猜测;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要尊重患者的权利,患者的隐私,清楚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对患者的资料一定要保守秘密,不能在患者的探视者中随意谈论患者的病情。

3 根据不同患者的特点选择有效的沟通方法

3.1 对文化敏感 护士要来自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接触,为他们提供健康服务,以期对他们的生命和生活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文化层次高,适应能力强的患者,医护人员应积极热情地向他们介绍医院的工作时间、环境、和各种制度以及患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安排,介绍病情及预防,使他们对自己的病情,诊断,治疗及护理心中有数,积极配合。

对文化低、适应能力差的老人,小儿及农村患者,除耐心指导外,应热情主动地向患者介绍自己的有关情况,如:姓名,职务、护理站医护办公室及卫生间等地点,使患者有问题能及时得到解决,对这类患者护士一定要有耐心不厌其烦。对表达及阅读能力低的患者,可采用图片、录音、录像等直观教学法,对有生理障碍的护土要注意健康教育的资料以及交流方式。时间要短,字体一定要工整清楚[2]。

3.2 以病情为中心 护士所看到的应仅仅是患者的疾病和疾病在患者身上的具体表现,更应看到患者是一个患病状态下的独特的个体。虽然他的机体的某个或数个部位患病,但他曾经是一个生机勃勃有作为的人。认识到这些,会增强护士通过交流提高患者的应对力量和能力的信心,护士会更容易发观患者的闪光点,从而以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与患者交流,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对病情严重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内容要精简,主要是就患者存在的主要护理问题进行健康教育,更多的是要护士和家属协助,督促患者完或,同时护士多巡视患者,关心并协助患者生活起居,尽快让患者消除生疏感,不得在患者面前表现出丝毫的不耐烦,对患者情绪不习惯的活动,要多解释,多帮助,多了解,多引导,要注意说话的艺术性和技巧性,切不可让患者情绪激动。对病情较轻患者,形式上可多样化,如讲课,看录相或发健康教育处方等,健康教育的对象不仅有患者也应该有家属。

美国心理学家马洛斯提出人类需求的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的需求、受尊重的需求及实现自我的需求。这一阶梯论,不仅适用于健康人,同样适用于患不同疾病的患者,不管患者处于何种状况,他是需求尊重,拥有权利的。护士应自觉尊重患者的权利,设法满足他们的需求,有效地帮助患者治疗并恢复健康[3]。

4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树立为患者服务的意识,以宽容和接纳为前提,护士的工作是对患者的身与心,体与灵的护理。没有宽容和接纳交流只能在表层进行,就不能胜任护理这一崇高的事业赋予的使命。

疾病使患者的身体和精神发生了变化,他不再是正常情况下的自己。有时他会变得焦虑狂躁、忧郁、蛮不讲理,甚至会对护士横加挑剔,如果护士不能宽容和接纳;会使沟通很难进行。因此,护士不能与他针锋相对,反应过度,而应洒脱和宽容。用爱心、尽职和真诚的努力使患者感受到护士在为他排忧解难。其次护士要对患者负责,对他们的生活产生积极的正面的影响,因此,护士在工作中应想方设法为患者排除病痛和忧虑,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要认真解答。要让患者尽可能地了解自己所患的疾病,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在知情的情况下参与疾病的治疗和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决定。知道病情的患者最需要的是与人的沟通,通过沟通可以减轻患者的压力。

5 护患沟通的技巧

5.1 循序渐进,打破陌生感,逐步进入正题。与你护理的患者第一次接触时,要介绍你的姓名、职称,使他明确你将负责对他的护理。 在进行健康教育前先跟患者拉家常或从简单的询问生活起开始,等患者已将注意力全部转移到护土身上时即可开始进行拟定的健康教育。这样患者易于接受护士的建议和指导,也容易记住内容。

5.2 一次健康教育的内容不能过多,分次少量进行,注意随时询问患者的想,以澄清一些错误的概念,并且要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反馈且要使用患者能够明白的日常用语,只要意思不变。最后要让患者重复你所讲的内容以确保他已明白。

5.3 运用好非语言信息,见到患者时要给予坦诚友好的微笑,交流时要对着患者说话,与患者在有目光的交流,以表达你对他的关心和尊重,同时也可以观察到患者的面部表情,姿势和体语以发现线索来了解患者的感受。注意自己如何做事、走动、坐立、目光怎么看患者等,以免你的非语言交流给患者带来消极情感,因为最有力,最真实的信息是非语言信息来表达和传递的。

5.4 使患者尽可能地了解他的病情,要讲实话,即使令人沮丧痛心,但要明智,通情达理地传递给患者,避免任何使患者难堪、丢面子的事情。不要为打消患者的焦虑给他敷衍了事的安慰话。这样的反应会中断交流。

5.5 避免交流中在你与患者之间制造隔阂的任何因素,假如患者刺伤了你的自尊心,不要当着患者的面抗辨。要勇敢地说“对不起”,如果你给患者带来了不便,或你的所言所行有可能刺伤你的患者,哪怕是无意的。

5.6 采用小组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对有相同健康问题及需要的患者,将其组成在一起对相关知识和技巧掌握的方法,行为进行示范教育。对不同个体,不同时期,不同的健康问题和心理状态给予正确的个别指导。

5.7 与患者交谈时要使用清楚、简朴的语言,且掌握声音的大小和语调,说话清晰。不要大喊、耳语、咕哝,以免交流无效。

6 提高护士自身素质,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对健康的需求

良好的技术和全面的知识是维系沟通的纽带,娴熟的技能是取得患者信任,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重要环节。作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护士应注意自身的技术培养,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提高护理艺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参 考 文 献

[1] 朱明霞.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策略,护士进修杂志,1998,13,(6):62.

第8篇:说话交流技巧与策略范文

[关键词] 低年级学生语言失衡策略

“喈喈逐黄鸟之声,学草虫之韵”,这就是儿童在学习语言的最初阶段。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声的语言世界中,语言能力是每个人一生中极为重要的生存能力。长久以来,人们总是以为语言只是一种沟通工具,必须要熟练地掌握它、使用它。实际上,这种认识仅仅是从语言的交际功能出发的。例如,同样是说话,同样表达一种意思,有的人会“妙语连珠”,而有的人却“词不达意”。《新课程标准》提出: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如:课堂教学受到“只重结果,忽视过程”、“只需会做,忽视口述”的传统教育倾向的影响,忽视学生语言实践的参与;教师对语言的作用缺乏认识,导致学生语言不准确、不规范、不严密;有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想说而说不清楚,一些优秀的学生往往没有耐心去倾听,久而久之,学生就不能准确规范表达语言。

一、语言表达能力失衡的现象

1.什么是语言表达能力。所谓“语言”,就是一种由符号、术语

和经过改造的自然语言组成的科学词汇。“表达能力”指的是学生能够把生活语言、书面语言和词汇相互转化,能用语言清楚、有条理地表达思考过程,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语言表达能力是指在口头语言及书面语言的过程中运用字、词、句、段的能力,是一个人借助语言这个工具来传达感情、表达心意的一种能力。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就是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会说,有话乐说。

2.语言失衡各种现象

(1)语意表述不完整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零散的不系统的,思维单一,语言不完整,不会有意识地说一句完整的话。

(2)语言表述词不达意

语言的科学性决定了它的语言的准确性。无论是下定义还是做判断,都要求用词恰当科学合理,不允许有一丝一毫的偏差。由于表达能力弱,说不到要害,虽然别人也能听明白他的意思,但无法做到一言及的,一针见血。

(3)语言表述无条理

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决定了它的语言的条理性。概念的形成、公式的推导、法则的归纳,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律。

(4)语言表述不规范,遣词造句能力差

由于语言表达比较弱,基本功不扎实,造句能力差,措词不当。或者出现别字、错字,或者用词不当,或者出现病句,或者有歧义。

(5)语言表述不严密

语言表述不简洁,语言罗嗦可用简洁的语言说明白,却翻来覆去说,不能做到简洁、简练。

二、解决失衡现象的对策

1.根据学生语言表述不完整的弱点,鼓励孩子把话说完整。训练时要求学生要先想后说,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达。

2.根据学生语言表述不准确的弱点,要求学生表述要有条理、连贯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

3.根据学生语言表述无条理的弱点,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就是要学生学会利用判断和推理,“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在把思考过程完整地叙述出来,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三、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做法

1.“俯下身子看”

多看可以为多说提供素材和示范。可以看电影、书报、电视中语言交谈多的节目;可以看现实生活中各种生动而感人的场景。多读书,培养好的阅读习惯,从书中汲取语言表达的方式方法和技巧,知识会增加语言的素材,增加一个人的气质涵养,多读是为多写做准备。平时要多跟学生交流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多为学生提供阅读的书籍,或者找一本书念的越快越好,即使是卡壳也不要停下或重念。这些方式一方面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又可以让学生学习其他人的说话方式、技巧和内容。特别是那些影视、戏剧、书报中人物的对话,他们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可以为学生学习提供范例。

2.“侧起耳朵听”

要学会一种语言,第一步就是听。听是吸收,说是表达,只有听得清、听得准、听得完整,才能说得生动有趣、有条有理、恰如其分。听是说的基础,只有身临其境,置身于语言环境之中,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所以,我们必须培养学生不仅能专心听老师讲话,而且还要认真地听课堂上每个同学的讲话,要听后作出思考,也就是对别人所说的话作出判断,有自己的见解,养成听的好习惯。听是说的基础。要想会说,首先要养成爱听、多听、会听的好习惯。在与别人交流的时候多听别人的说话方式,从中学习其好的说话技巧,从而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为说做准备。如多听新闻、听演讲、听别人说话、上课听课文录音磁带、听老师泛读等,这样就可以获取大量、丰富的信息。这些信息通过大脑的整合、提炼,就会形成语言智慧的丰富源泉。培养听的能力,为培养说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3.“昂起头来说”

说是语言表达能力的最高体现。只有多说,语言表达能力才会迅速提高。教师要启发学生敢说、想说、乐说。孩子天生性情各异,有的能说会道,有的沉默寡言。对于不爱说的孩子首先要找出其原因,然后加以引导。多说并不是逮什么就说什么,乱说一气,而是由准备、有计划、有条理地去说,不论是介绍、演讲,要说得好、说的精彩,必须有充分的准备,而这一准备过程和实际说的过程,也就是在练习语言表达的过程。

4.“勤拿笔来写”

第9篇:说话交流技巧与策略范文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

师幼关系融洽是尊重、平等的体现,教师善于与孩子进行交流是建立良好师幼关系的前提,是了解幼儿、实施教育、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首要条件,也是幼儿园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因此,学会与孩子交流是现代教育对每个教师的要求,是实现高质量幼儿教育的需要。

1 亲切、和蔼、平等的态度是实施师流的首要条件

师流可以更好地帮助幼儿认识自己,了解他人,帮助教师了解幼儿,从而有的放矢地实施教育。教师的态度直接影响师流的质量,教师的态度主要在于亲切、和蔼、尊重、信任、鼓励、支持、个性、平等和积极回应。在师流过程中,幼儿与教师是平等的参与者、思考者,而不是被动的服从者、接受者。因此,教师首先要持积极主动、平等的态度和对幼儿及其家庭、文化背景的尊重;提供一个安全、温馨、信任、无拘无束的交流环境;尽可能地从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并适时给予积极的回应,这种平等、安全、信赖、心情舒畅的交流环境,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并能够真正达到交流的目的。

2 良好的语言环境、幼儿说话的兴趣以及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是进行师流的必备条件

2.1 创设说的环境,尽量引导幼儿多看、多听、多说

教师为孩子创设的环境要是直接能观察到,能接触到的外界物体,通过观察才能积累幼儿的感性经验、不断丰富词汇,拥有丰富多彩的语言。而培养孩子会注意的听,是进行交流的先决条件。孩子学习口语首先要学会听,能够听得准确,听得懂,才有条件正确地模仿―说。幼儿的语言提高主要是与他人交往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练出来的。因此,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孩子大胆地说,有话愿意说、有话敢说。把“敢说先于正确”作为孩子发言的前提,培养孩子乐说的态度,从而使其成为敢于表达、善于表达的人。教师要善于倾听、了解孩子的想法,积极的与孩子交流。另一方面,要多给孩子创设说的环境,营造轻松、自由、愉快的语言环境。

2.2 激发孩子说话的兴趣,引导幼儿与同伴、老师多交流

(1)鼓励同伴之间相互多说、多交流。3-6岁的孩子常常会出现自言自语或相互语言模仿的现象。如午睡起床以后叽叽喳喳讲个不停,有的互相模仿,有的呼唤同伴等。这种自发生成的谈话活动和同伴间的自发模仿、相互交流会给孩子带来许多乐趣,提供相互间语言交往和学习的机会。

(2)帮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语言进行交流。日常生活是孩子进行语言交流的基本环境,在自然情境中丰富词汇,发展幼儿口语简便易行,极富实效。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多是反复出现的,孩子要在多次运用后才能真正理解词意,做到正确使用。此时老师就要善于抓住与孩子交流的时机,通过示范及时纠正孩子不准的发音、不当的用词、口吃或语病,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3)引导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轻松的交流。孩子喜爱游戏活动,游戏活动性和广泛性的特点,符合孩子的兴趣,可以比较容易地把他们吸引到学习活动中来。通过游戏练习词语的运用,目的和要求都在“玩”的过程完成,能有效地促进孩子语言交流能力的发展。

(4)培养幼儿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幼儿顺利交流的保证。年龄小的幼儿一般会自己说自己的,别人说话时仿佛与他无关,而年龄大点的幼儿爱插嘴,因此,对幼儿进行倾听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一是教师多与孩子交谈,在与幼儿谈话的过程中,让幼儿学会听懂别人的讲话,要听完后再发表意见, 让幼儿知道倾听要用双眼注视对方。在实践中教师要为幼儿树立认真倾听的榜样。二是提供倾听的机会。在生活中,教师要给幼儿安排听故事、听音乐的机会,在倾听前要提出要求,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听, 使幼学会安静的听,,略听的意义。三是在活动中加以巩固。班级要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表演会、故事会,教师要引导幼儿认真听同伴讲,使倾听行为得到巩固。从而幼儿说话时语气、语调也得到了训练。

3 与孩子交流的方法

3.1 言语的交流

师幼的言语交流在幼儿园教育中是最普遍的交流方式。教师与幼儿交谈,特别是个别或小组中的交谈是幼儿分享情感、心灵交会的重要途径。它需要教师在抓住机会、选择话题、激发和保持幼儿谈话的兴趣等环节上具有灵活的策略、丰富的经验技巧以及对幼儿充满全身心的爱。由于在传统的幼儿教育中,教师习惯了自己讲,幼儿听的模式,总认为自己讲的才是有价值的,对幼儿的见闻、感受等缺乏共鸣,因此很少有真正的双向交流。教师要提高与幼儿言语沟通的质量,就必须要有与幼儿言语沟通的技能技巧和必要的耐心,尤其是当幼儿口齿不清,谈话内容含糊、语法错误的时候。总之,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平等地接纳和鼓励幼儿的谈话,让幼儿产生“老师喜欢听我的”的喜悦感和自信心,并相信教师是自己随时可以交谈的朋友。

与孩子进行言语交流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不轻易打断孩子的话。当孩子说话时,不可轻易打断孩子,要耐心地让孩子说完。否则,长此以往,孩子会养成说半截话的习惯。孩子想说的多是自己的要求或感受,尤其是他感到好玩的或害怕的事,但许多教师往往忽视这类问题,常以“老师知道了。”或“你想……,老师来帮你。”等打断孩子以致挫伤孩子说话的积极性和与教师交流的欲望。

(2)允许孩子申辩。申辩是一种权利,也是言语交流的一种方式。有的教师喜欢那种俯首贴耳“听话”的孩子,老师怎么讲,孩子就怎么做。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了,就会不分青红皂白地责备、批评,不允许孩子申辩。这们不但不能使孩子心服口服,还会使孩子滋长一种抵触情绪,为扯谎、推脱责任埋下恶根。孩子申辩本身是一次有条理地使用语言的过程,也是与教师交流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了解孩子的重要途径。

3.2 非言语的交流

在幼儿园教育中,非言语交流是师流的重要方式,之所以重要,是由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因为对幼儿来说,一方面,动作要比语言更容易理解。教师的微笑、点头、扶摸、搂抱等与幼儿交流,比言语更容易表达教师对幼儿的关心、爱护和肯定。另一方面,幼儿也需要教师身体的接触,使自己更有安全感。比如对一个已经知道自己做错事,眼睛看着老师充满害怕情绪的幼儿来说,教师走过去抱一抱或者摸摸他的脸,远比说一句“老师原谅你”更让幼儿安心、踏实,更能让幼儿感觉到老师真的原谅我了。

3.3 “蹲下来”与孩子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