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手工艺设计特点范文

手工艺设计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手工艺设计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手工艺设计特点

第1篇:手工艺设计特点范文

众所周知,传统手工艺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技艺,是国家和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但因为种种原因传统手工艺日渐衰落,从业人数急剧下降,传承与延续出现极大的问题。传统手工艺是民族和地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淮海工学院所处江苏省三大旅游地区之一的连云港市,在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为责任的同r,也应对于地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起到积极的作用,学校的设计学专业教学与传统手工艺技艺的结合也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一、传统手工艺在传承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在过去很长的历史时期传统民间手工艺作坊和手工艺人有着较好的社会经济基础和文化基础。随着现代工业化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工艺产品不断被机器生产的产品所替代,工艺保守落后、制作周期长、技术更新换代慢及设计观念陈旧等原因使我国的传统工艺基本处于艰难挣扎的阶段,建立在这些传统手工艺技艺基础之上的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和人文景观也因此受到威胁,如何使传统手工艺在现代社会中存活并得以维持增长是人们迫切要考虑的问题。纵观欧洲的传统手工艺发展的历程,“重视传统不排斥机器,重视工艺不排斥技术,他们所追求的艺术与手工艺的新规则基于可靠和适当的材料,构造明白清新,装饰与技术的适当使用和手工艺者的高水准”的观念使传统手工艺成为欧洲许多国家的国民支柱行业之一。在意大利,传统手工业在国民经济中表现尤为突出,著名的如马赛克工艺作坊、威尼托手工艺学校、克雷蒙纳小提琴制作工坊等成为其旅游、文化产业和技术得以传承的场所,每年有大批人进入这些场所参观学习。在制订完善的有利于传统手工艺产品保护和发展方面的政策,对传统手工艺行业进行扶持,鼓励手工业企业自身的创新与发展方面,欧洲国家都值得我国去学习和参考。

江苏是中国的文化大省,也是工艺美术发达的省份,连云港市在工艺美术领域扬名海内外,还有黑陶工艺、柳编工艺、贝雕工艺、葫芦画等具有鲜明特点的特色工艺产品,目前,虽然具有一定量的手工艺产品生产或市场,但将其作为城市支柱产业之一的基本条件还不具备。连云港市的传统手工业者大都还基本保持着较为传统的生产方式,产业化规模较小,产品竞争力弱。作为与旅游产品挂钩的传统手工艺和市场需求相比较有很大的差距,主要是开发新产品和特色产品的能力严重不足、品种单一。以连岛和花果山周边的旅游纪念品为例,其产品大多为工业化产品,而且工艺相对简单,产品易于模仿,企业普遍缺乏品牌意识,没有显示出地域应该具有的独特性。笔者曾经专门到景区购买旅游纪念品的商店调查,发现许多产品都来自于浙江的义乌小商品城,这些商品销售到全国的各个低端工艺和旅游品商店,基本上与本地的文化特色无关。例如:临海滨商店中的贝雕作品,造型极为简陋,反映出从业者较低的审美水平和工艺制作能力,完全无法激起现代人收藏和购买的欲望。

二、地方高等院校对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

作为服务于地方的高等院校设计学专业,应该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自然资源、旅游资源优势,与企业和地方政府联合,加强旅游商品、纪念品的开发、生产,进一步挖掘海滨城市及地区手工业产品的发展潜力。在产品形象或材料设计上要敢于突破、有所创新,要在产品种类、技术创新,工艺水平上下功夫。帮助企业加大产品的宣传广告力度,增强手工业企业的竞争能力,最终实现传统手工业的规模化、产业化。

在传统手工艺的传承方面,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并热爱是这个行业得以发展的重要环节,地方高校加强与工艺美术大师、传统手工艺艺人的合作。各类传统工艺设计活动、讲座报告能让青年学生了解传统手工艺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制作技术并随之产生较为浓厚的兴趣。高等院校可以利用资源与起点较高的研究平台聘请水平较高的手工艺从业者作为工作室和实验室技师参与到实践教学中来。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可以为手工艺技艺的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从而推动传统手工艺的传承。高校设计学专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开设工艺美术专业,将专业与地方手工艺行业相结合,明确人才培养方向,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阶段掌握较为扎实的手工艺技能,同时加强创新创业思维的培养,让学生走向社会后能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促进手工艺行业技术研发,保持行业的创新精神。例如:苏州工艺美术学院就将“非物质遗产”桃花坞年画的传承人请到学校,还专门建设了博物馆给提供学生参观和学习的场地。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校聘请工艺师甘丽娟创建了黄草编工作室给学生传授技艺,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该工作室的作品得到市场的认可从而进一步带动了黄草编手工艺产品的发展。在国内,许多高校艺术专业实验室都在社会上聘请工艺美术技师为学生开展传统手工艺的设计制作技术教学,包括漆画、铸铜、玻璃工艺、首饰加工等方面。目前,因学校的专业定位以及教学设备、环境等问题,在学生中发掘传统手工艺继承人的可能性较小,但是更多的青年设计人才因此开始传统手工艺项目,其中个别学生毕业后也选择了传统手工艺作为自己发展的事业,他们以新的视角和对工艺的追求投入到这个行业中。

第2篇:手工艺设计特点范文

关键词:现代手工印染;文化创意;发展策略

作为一种借助传统手工艺生产现代纺织产品的技术,现代手工印染是一种融合手艺和时尚创意的产业,其产品也是一种以文化创意为特征的生产量少、奢华的时尚产品。这一点,完全可以通过观察以手工技艺为基础的欧洲手工印染产品获得印证。但是,在我国的手工印染市场,虽然有些设计师主导的高级手工印染产品已问世,但乡村传统设计与制作仍占据主要地位。反映在设计与市场上,就显示出图案传承有余而创意不足,产品互相抄袭,同质化倾向严重的问题。

一 现代手工印染的概念与特点

当代手工印染是由传统手工印染和现代手工印染两种相互依存的体系构成的。其中,传统手工印染是由部分乡村民间艺人和乡镇民间印染企业保留下来的手工业体系,其特点是基本保留了传统印染的产品特色,如图案、工艺。目前,我国旅游品市场销售的手工印染产品主要由这类传统手工业产业提供。现代手工业印染则指以设计师和艺术家为主导的,融合手艺与时尚创意,制造时尚产品的行业,是一种以个人创意、技能、才华、制造少量、奢华、高附加值的时尚产品的现代手工艺。

时尚创意与手工艺完美结合,是现代手工印染区别于传统印染工艺的主要特点,也是文化创意产业在手工艺行业发展的典型特征。据此,我们不能把以家庭手工业为主的民间印染视为现代手工印染;同样,也不能将许多仿制民间印染产品的旅游品视为现代手工印染。因为无论是民间艺人还是民间手工业,其产品往往直接或间接来自民间传统,其特点是图案世代相传而创新不足,缺乏现代形式和时尚特征。

二 国外现代手工印染行业发展趋势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努力,手工艺运动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更大的生存空间。以意大利为代表的欧洲手工业的复兴,以印度尼西亚哇蜡染为特色的东南亚手工艺品的艺术创新,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的手工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以美国为代表的以休闲为目的的手工印染社团组织,都从各个侧面反映了现代手工印染求新求变的不同方向,其中意大利手工作坊的产品将手工技艺与创意相结合,所制造的许多产品跻身与奢侈品行列,日本不仅将传统工艺保存好,还孕育出如“现代和服”一类的适合现代生活的时尚手工印染产品……

在丰富利润的驱动下,国外在发觉传统技艺,开发新工艺方面也走在了前列。许多古老的手艺、传统工艺也获得了恢复和发展,如植物染色、彩色棉种植等古老工艺,在蜡染中引用丝网印技术和采用高技术定型、研制半手工机械方法等等,这种对技艺的深入研究,保证了手工产品的独特性和手工品味。

纵观国外手工印染行业的现状,我们可以得出几点结论,其一,政府支持;其二,手工技艺与时尚创意的密切结合,强调原创,限量生产,打造高附加值的奢侈品;重视传统手艺的继承和发展;其三,重视市场定位和品牌推广。

三 我国手工印染行业的现状、问题与反战策略

我国当代手工印染产业分布之广、从业人员之多、产量之高、市场之大,居于世界前列。各民族的传统手工印染,如贵州省的民间蜡染、云南的扎染、浙江的蓝印花布,历史悠久,名扬四海,是世界乡村手工艺保存完好,文化传统受到重视的典范。另外,我国的手工艺印染作坊和专业的工艺印染厂较多建立在乡镇和旅游业发达的城市,一些工厂拥有近百年的历史,在产品设计创新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如浙江桐乡蓝印花布有限公司已故的张象耕先生,一生创作了许多新的蓝印花布作品,其代表作《百子图》,就是一件在传统基础上,吸收了现代设计观念而创作的图案佳作。

但是,我国的民间印染和乡镇手工印染工厂由于地处边远,又由于现代工业文明的辐射,加上经营理念和市场的不成熟,无论是民间艺人还是工艺美术生产厂商,普遍存在着对创新设计投入不足,设计力量薄弱的问题。因此,这种状况既导致旅游市场上手工产品大同小异,影响了民间印染的健康发展,因为缺乏创新和大量生产的结果就是鱼目混珠,价格失衡。

其次,我国的城市现代手工印染的发展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由于现代工业印染产品的超水平发展及国营城市工艺美术研究机制的解体,政府政策过度向高技术倾斜,对手工印染的扶持主要反映在对民间工艺的保护方面,这使现代手工印染行业面临的问题主要反映在创新设计人才严重流失,社会对知识产权的认同与保护不足等方面。这些问题不仅反映在产品市场竞争力方面,也反映在设计师队伍的城市化转型方面,尤其使反映在传统手艺与时尚创意的结合方面。

为此,鼓励和发展我国的现代手工印染,形成以城市工作室为特征的、创意与手工技艺相结合的产业设计师群体,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手工印染产销大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将现代手工印染纳入文化创意产业,组织创意园区集约经营。(二)针对现代手工印染产业,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做学科探索与研究,强调产、学、研结合的发展模式。(三)加强国际现代手工印染行业的情报检索,了解国外手工印染学术与市场动态。(四)学习、借鉴传统印染文化与工艺,学习借鉴乡村手工印染的民间文化与工艺,深入研究传统图案与传统染色工艺织造工艺,尤其应重视植物染色技术的恢复与开发。

四 结语

信息时代的手工印染,是将过去、现在与将来联系起来的工作,是以创意和休闲方式从事艺术劳动的手工艺。21世纪,发展中的手工印染产业,还将面临更大的考验和挑战,我们需要以发展的全局性的眼光和态度审时度势,积极而开拓性地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相信不远的将来,中国的手工印染产业将迎来更加灿烂辉煌的时代。

参考文献

[1]汪芳,邵甲信,应骊:《手工印染艺术教程》,东华大学出版社,2008。

[2]龚建培:《手工印染艺术设计》,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第3篇:手工艺设计特点范文

法国思想家卢梭在《爱弥儿》中认为,人类所有一切可以谋生的职业中,最能够使人接近自然状态的职业是手工劳动。德国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对于手工劳动的评价也是极高,甚至说“思本身是人最简单因而也是最费力气的一项手艺活。当人在用手活动的时候,常常是无阻隔的和世界融合,去接触一切。手能把人带进伟大的纯真,而不是先做出能使行为符合的规范,然后再去行动。每一件手工作品之中都包含着思想的因素,手的每一举措在这个因素中承载着自己。一切手的作品都根植于思想。”

手工艺产品是在手工生产过程中对手工物品进行艺术化的处理行为。手工艺产品的明显制作特点就是制作时,所选、所用的素材都毫无意外的来自于自然界,并且展示出人自身与其生活情境不可分离的亲密性,例如在弓箭上雕刻猛兽和凶禽用以代表力量,征服或者是庇佑。装饰与产品拥有者的生存情境相互呼应,使得人在运用手工艺的产品时,既没有感到脱离自然,也没有感到丧失自己。手工艺人和物质进行着直接的,面对面的交流,在顺应自然物质特性的基础上,让手工艺品的造型、装饰和它所处的情境相融合。手工艺人在手工艺的塑造和装饰中可以更好的拥有和保持自身和自然的和谐关系。海德格尔说:“当我们保持物作为物时,我们便居于亲近之中”。

手工艺产品的制作不是在理性的程序之中有计划的制作。制作者在制作的过程中,会很少的对当下所处的情境进行理性的推理,更没有从理性的角度去观察自然物,而是始终不带有来自逻辑的陌生规定性。正是由于这种非概念性的接触,手工艺者必定保持在完全的非概念状态和不被区分的状态之中,不带任何独立于其情境的思虑,而这种对自然物的直接的体验恰恰是生活在现代各种制度和程序中的人们所无法做到的。

1856年,欧文・琼斯在《装饰基本原理》中写道:“野蛮民族的装饰是处于自然本能,所以总是忠实于装饰功能。而在大多数文明的民族中,由于那种能产生为人所接受的图形的自然本能被不断的削弱,所以这些民族的装饰常常出现方法不当的情况,他不是首先找到最方便的形式,然后再加上美,而是在蹩脚的形式上无限制的加上装饰,这就把美完全的破坏了,因为适合性都被破坏了。

与自然生活的亲密接触和真实体验是手工艺创作的源泉。这在关于手工艺产品的技艺传授、观察与制作方式上也表现出来了。

农业时期的手工产品没有批量化的生产条件和要求,也就没有标准化生产的制约。师徒相承和家业世传是手工艺教育的方式。《管子・小匡》中对此有生动的描述:“相语以事,相示以功,相陈以巧,相高以知,旦夕从事于此,以教其弟子,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这种教师方式就注定了手工技艺要依靠匠心经营,而非逻辑演绎。通过人与人之间身体力行的教习,人与手边事物面对面的亲近。

手工制作的观察方式不管在取材还是造物方面,都充分的发挥了直觉的领会。这种观察不追求具体质的判断,而是倚重一种生动的、与物体相关的“像”。观象取物的方法在中国古代的技术上非常的普遍,如南北朝时有根据植物找矿的论著《地镜图》,其中记载:“山有葱,下有银,光隐隐正白。草茎赤秀,下有铅。草茎黄秀,下有铜锡。”《考工记》中记录了古人手工制作也充分运用了观象的方法,如对冶铁火候的掌握,“凡铸铁之状,金与锡黑浊之气竭,黄白次之;黄白之气竭,清白次之;清白之气竭,青气次之,然后可铸也”。

手工艺产品对于技术的要求很高。但是始终遵循着“道法自然”,受技术的影响很小。这一点从中国的手工业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很发达,制作技术的水平也很高,技术从来是作为“器”的制造手段居于对世界领会的“道”的“形而下”的地位。在中国的手工业生产的过程中,一直遵循着“天人合一”的天道观,即《周易・系辞》之“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的制器观。在手工的制造过程中,讲究身心合一,通过手、视觉、触觉等亲和体验来塑造物件。庖丁在谈到他解牛的“技出于此”的原因时说:“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遇行。依乎天理……”

手工生产注重对世界和人的关怀而不是执着对世界的理性掌握。手工艺也是如此。寓意于物而非留意于物,这是手工艺得以保持它和自然世界相容相生的秘诀。但是,农业生产水平不高是农业文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手工业生产的低效率和制作费用的昂贵是它后来被工业生产代替的主要原因。如中世纪的书籍都是手抄本,制作既耗时又昂贵。当时一本200页的书需要4-5个月才能完成,根本满足不了社会的需要。1424年,剑桥大学图书馆的藏书只有120本。晚清以来,西方生活用品源源输入中国,如洋布、洋油灯、洋火、洋袜、电扇、电灯、表等等,逐步占领了大都市的市场,就连慈禧、光绪都有了钢琴和沙发。1893年(光绪十九年)上海安装了6325盏电灯,次年达到9091盏。接着,北京、天津,包括皇宫禁苑都装起了电灯。这样,实用手工艺的生产必然受到排挤。

手工艺生产在我国民间有着悠久的制作历史,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她以其悠久的历史、精湛的技艺、丰富的门类、传世佳作蜚声海内外,几千年来,传统手工艺产品始终是代表中华民族的一大特色产业。传统的手工艺品既是文化艺术品,又是日常生活用品,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时尚手工的手工艺产品在现代都市如此红火并流行,确实是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有人说这是因为怀旧,是一种对往昔手工岁月的追忆;还有人说,这是因为现代都市遏制了人们动手的机会,时尚手工成了家长提高孩子动手能力的一种手段;还有人说,这纯粹是一种情绪,一种自我放松,自我陶醉的方式。

在追求个性化的今天,手工制作工艺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装饰和实用的性能、手工产品随心所欲的乐趣,已经不可抗拒的在我们身边流行起来,她像风一样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巨大的市场前景。

作者简介:

第4篇:手工艺设计特点范文

一、问题与思考:艺术设计学院教育对传统手工艺的忽视

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把文化概括为“物质的和精神的”——“器物和习惯形成了文化的两大方面——物质的和精神的。器物和习惯是不能缺一的,它们是互相形成及相互决定的”①。从文化遗产的角度来说,精神文化的内容决定了物质文化的生产和构成,民族手工艺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工具,手工艺的特点形成了物质文化形态的民族特征。云南各少数民族有着自己独特而完整的民族文化系统,在物质文化方面,从村镇大环境、建筑形态到器物、服装、生活用品,几乎所有内容都是由手工艺造就的。同时,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入侵,已经使得许多民族民间手工艺失传、变质,使手工艺成为传统文化当中最为脆弱的部分——这就是“非物质文化保护和传承”成为一个热门话题的原因。

我国现代艺术设计从20世纪90年代起快速发展,20多年来培养了一个庞大的艺术设计生产队伍。大部分设计院系都以视觉传达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为主力方向,其核心是引入西方现代设计的理论和体系,这对于我国的设计学科跟上现代化、国际化的步伐无疑是必然的,但也伴随着对传统民族民间手工艺的忽视,甚至对中国传统文化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设计院系的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了解和学习的较为少见,了解民族民间传统工艺的更是凤毛麟角。这带来了现代设计和传统工艺文化的分离甚至是对立。

人才培养的定位和走向是影响社会物质文化走向的一个重要因素。设计生产活动对物质文化有着极大的建构能力和革新作用,对于民族传统文化则表现为一种破坏力。比如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现代工业技术的引入,传统的民居大量变为现代国际风格的建筑,传统手工生产的服装、工具、日用品被工业产品取代,现代化的先进技术改善少数民族村镇的生活形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但随之而来的文化的变革也造成了对传统文化的破坏。对这种文化危机的重视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兴起,但在遗产保护、抢救的呼声中,许多经验也证明,仅仅保护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传统价值和现代化之间的问题,我们认为,艺术设计教育有着无可回避的责任和使命,设计的创新特征与民族文化传统的关系有其复杂性,在艺术设计教育中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命题。

二、研究与实验:民族民间手工艺文化与设计创新的结合

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是云南最早的设计院系,在教学中,通过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整理,对云南民族民间手工艺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和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开发和创新,从课程、网络工具、实验室、产学研创新平台等方面进行教学资源的建设,并与手工艺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工艺大师进行教学合作,还连续9年举行与地方政府合作的“校地合作”大型创新设计活动,逐渐成为一种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和系统。具体的教学资源设计和产学研实验内容如下。

(一)课程作为主领——民族民间工艺精品课程

以民间工艺研究为主体的课程是民族文化融入设计的教学模式的主领和核心,云南民族民间工艺与旅游商品设计作为云南省教育厅精品课程,“探索如何利用云南特色民族民间工艺开发设计云南特色旅游商品的思路,利用特色民族民间工艺培养社会需要的特色人才,增强地方艺术教育特色”②。该课程注重对云南民族民间手工艺进行详细的田野调研,对丰富的特色工艺进行文化挖掘和价值确认,以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数字方式生动再现云南特色民族民间工艺,在学生学习和领会民间工艺技术和文化的基础上,进行艺术设计的创新。

(二)民间工艺的学院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设计课堂

民族民间手工艺的民间传承有家族性、自发性、随意性的特点,这对于民间手工艺保持原有的民间特征是有利的。随着社会的变化,民间愿意拜师学习手工艺的新一代已经越来越少,后继乏人已经成为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失传的一大原因。基于此,我们认为高等学校的设计教育应该是民族民间手工艺传承的一个重要补充,在高校中引入民间手工艺课程,不仅能使手工艺遗产得到更广泛的传播,让一批批未来的设计人才具有民间手工艺文化的知识和意识,也有可能在高校学生当中产生许多有志于学习、传承手工艺的继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设计课堂”工作坊活动就基于此目的,分批聘请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以开放课堂的形式进行,手工艺人全天以实作示范的形式进行教学,主要有三个特征:

第一,注重展示性和开放性。以集中的方式展示完整工艺流程和非遗全貌,学习和研究结合,让更多的参观者感受手工艺文化的魅力。

第二,注重互动性。传承人现场示范并讲解,直接指导学生实作,学生具有创意的想法和方案也被传承人借鉴和采用。

第三,注重长期性和灵活性。通过分批分类原则,分批邀请不同类别手工艺的传承人进入校园展示、观摩,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长期保留下来。

这一活动以工作坊的形式成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形成与社会、政府相关部门的互动交流,并且活跃了校园的文化、学术氛围,也使手工艺传承人更加有文化的自豪感。

(三)教学资源数字化——课程研究专题网站及软件

手工艺非物质文化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形态的,如手工艺作品、文物、工具、图样等,通过文字、实物、模型、图片、视频等可以进行描述与展示;二是非物质形态的,如技法、工艺流程、创作思想、设计构思、手工艺品的使用过程等,这些不仅需要有效的手段进行展示和示范,还需要有身临其境的亲身体验的参与;第三,即手工艺所存在和发挥作用的文化环境,如器物使用的生产、生活环境,作为商品传播与评价的市场环境、手工艺人的民族文化背景等,这些因素与当地民族的宗教、制度、习俗等内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比如节日、仪式、民间传说与故事、民族历史等就直接影响着手工艺品的题材、形式,以及其所服务的方式。这些内容需要更综合的方式和媒体来进行展示和诠释。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技术是现代教学手段的一大革新,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数字化的教学手段能整合更多的媒体,比如文字、图像、视频等,同时能够形成教与学的互动,这在民族民间手工艺文化的教学上是非常有效的方式。我们对此做了一系列的资源整合和开发,主要有以下几项:

1.云南民族民间工艺与旅游商品设计精品课程资源网站。以精品课程为主体,开发了课程资源网站,既是教学模式、成果的展示,同时也具备网络化学习的功能。

2.花腰彝服饰文化网站。我们为此设立了专项的研究课题,进行了多年的田野调研和工艺资料的整理,开发建立了专题网站,包含大量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还运用电脑三维动画技术剖析花腰彝服饰的制作和穿戴过程。③

3.个旧锡工艺多媒体交互展示软件。个旧锡工艺是云南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其工艺制作过程除了描述和展示以外,还应该具有体验的内容,另外锡工艺品中有一些在设计上具有功能构思的奇巧与趣味,也需要用交互的手段进行展示。参观者可以通过体态和手势来与工艺的各个步骤进行互动,从而体验到手工艺制作的。④同时,通过锡工艺品的交互式展览,可以三维立体地欣赏艺术品,把功能运作过程、器物的文化背景和相关文化知识同步介绍,对于不可触碰的文物级工艺品的欣赏是很好的手段。

4.“锡工艺品DIY设计及定制网络平台”概念设计。锡工艺品的制作需要专门的工厂或作坊,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工艺的复杂也使得个性定制具有较大难度,这也造成锡工艺品与时尚生活产生较大距离,市场推广也就有很大局限。“锡工艺品DIY设计及定制网络平台”的概念在于,系统化地开发一批模具和图样,形成数据库,消费者可以在pc电脑、触摸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上通过软件自己设计造型,或者选择模具、图样,构成完整的作品,通过网络提交工厂生产,最终被购买。这一方式可以让大众在虚拟的空间中感受自己设计制作锡工艺品的乐趣,同时也有可能成为一种传统手工艺时尚化和大众化的网络营销模式⑤。

(四)实践实训基地——民间手工艺实验室

民间工艺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也需要专门的设备、工具以及空间,与普通的课堂教学有一定区别,空间上也与一般教室不同。针对不同工艺类型,学院专门成立实验实训教学中心,与民间工艺相关的有10个实验室,由外聘的手工艺文化遗产传承人和专业教师向学生传授手工技艺,带动起了多个师生合作的大学生创新实践团队。

(五)产学研平台建设——民族文化创意工程研究中心

艺术设计院校的职能是服务于社会的文化建设,除了培养人才并输送到社会岗位以外,还应该注重以产学研结合的方式直接服务于社会文化与经济。工程研究中心的目标是立足于云南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与云南本土经济建设紧密结合,以产业化开发来保护云南民族文化资源,同时发挥云南民族文化资源的市场潜力,一手抓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一手抓文化创意产业的振兴,具体研究方向为动漫与数字媒体艺术创意设计、文化创意产品研发、云南民间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存。

民族文化创意工程研究中心是把艺术设计创意、民间工艺文化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产学研平台,让作为社会科学的艺术创造、文化研究不仅仅停留在纸上,让学术成果和知识也不仅仅局限于“象牙塔”内,而是能够实际地推广到社会所需要的技术和产品当中。

(六)教学与实战的综合实践——“创意云南”校地合作活动

教学的目的是培养未来的专业人才进入生产的实战岗位,而在学校内实现结合实际需求并具有高水平的设计实战训练是高校难以突破的环节。一般的方式是在教学中引入实际项目,或者让学生直接进入企业实习,但这里有一对矛盾:一方面是高校的人才培养要求教学要具有学术性和普遍意义,另一方面是企业项目要求的职业化。这种学生的创意自信和创作个性的培养与商业项目的职业化要求的矛盾,给学校的实践教学环节带来了一个有价值的课题,尤其是对于民族民间手工艺文化与设计创意的结合,既需要理想化和学术化的大胆想象,又需要与社会和市场紧密结合的实际解决途径。对此,我们确立了与地方政府合作、从地方民族文化出发的“创意云南”计划,每年选择一个有典型民族特色的县或市作为学生毕业创作的对象,整合所有专业方向的师生力量,对该地进行全方位的调研、采风、交流,完成各专业方向的设计创意。从2004年到2011年,已经完成了9个县市的创意活动。包括2005“包装喜洲”、2006“创意富民”、2007“彩绘峨山·还原香格里拉”、2008“创意富民”、2009“创意鹤庆”、2010“创意瑞丽”、2011“创意个旧”、2012“创意寻甸”。

“创意云南”可以说是我们以教育服务于本土的一大宏愿,这一教学模式并没有停留在“象牙塔”内,而是真正符合云南省的经济建设实际,不仅有设计生产的实效,同时也有高层次、有战斗力的人才的大量输出,是可持续和可增长的,正因为如此才可能每一年都在不断地向成熟和深度迈进。而且这一模式已经影响到省内众多院校,每年都有许多院校前来取经交流,还辐射到了省外有影响的高校(比如2009年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与NOKIA合作的“新通道设计与社会创新夏令营”等)。这些方式和经验的积累对于学生的培养作用是巨大的,各专业的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都“真刀真枪”地进行了一次专业性极强的实践,并且是在整个学院教师团队的指导配合下完成,这种从调研到创意到设计再到最终的完成展出的创作全过程具有非常强的训练作用,这些人才在云南的文化产业建设中将是一支发挥重要作用的生力军。

设计创新如何介入到传统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已经成为一个世界级的“大课题”,比如日本的“一村一品”计划;CUMULUS(国际艺术、设计与媒体院校联盟)倡导的设计中对非物质文化的重视和可持续的设计理念⑥;2008年的《2008京都设计宣言》也把对地域文化、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提高到全球共识的层面⑦。以上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所做的工作是对民间手工艺文化的立体化教学开发,也是对艺术设计创新价值的传统文化注入。民族民间手工艺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有非常大的结合空间,传统的手工艺技艺和文化应该成为艺术设计价值的文化来源,也应该成为艺术设计取材的重要宝库,而现代艺术设计应该成为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创新的有效途径,甚至可以说艺术设计能够成为传统手工艺的一种现代形态。

(注:本文为2011年度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课题《以云南民间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的艺术设计创新平台建设研究》成果,批准号:QN201137。)

注释:

①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M].,译,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

②摘自《云南民族民间工艺与旅游商品设计》精品课程网站,网址:.

③花腰彝服饰文化网站,省略/ .

④何璞主持制作“个旧锡工艺多媒体交互展示软件”,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在2011年 “创意个旧”展览中公开展示。

⑤森文与研究生制作“锡工艺品DIY设计及定制网络平台”,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在2011年“创意个旧”展览中公开展示。

⑥Cumulus is the only global association to serve art and design education and research. It is a forum for partnership and transfer of knowledge and best practices. Cumulus consists currently of 176 members from 44 countries. 省略/.

⑦2008年3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国际艺术、设计与媒体学院联盟(CUMULUS)会议上,CUMULUS执委会成员及部分CUMULUS会员的代表共同签署了由CUMULUS前主席、赫尔辛基艺术与设计大学Yrjö Sotamaa教授撰写的《2008京都设计宣言》。表达了全球141个CUMULUS会员院校对于建设可持续、以人为本和创新性的人类社会的共同责任。省略/cumulus/initiatives-a-partners/kyoto-design-declaration.

第5篇:手工艺设计特点范文

[关键词]民族传统手工艺;特点;危机;保护与发展

[作者简介]吴娱,广西民族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广西南宁530006

[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8)01-0170-03

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风土人情和生活百态。本文拟从民族传统工艺的特点人手,对其面临生存危机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就保护和发展民族传统手工艺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民族传统手工艺的特点

1、就地取材。制作民族传统手工艺首选的材料一般都是当地具有的自然资源。如广西大化县贡川生产的传统纱纸就是利用当地的一种纱树(也叫构树)的树皮作为原料进行制造的。凉山漆器的胎骨完全是就地取材,他们猎获的动物的皮角,是皮胎、角胎的来源。广阔的原始森林,是木胎、竹胎的富源。这些原材料都是取源于大自然,因此不会给人的生存环境造成任何的污染,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美。

2、固定的工艺流程。民族传统手工艺经过长期的发展,代代相传至今,其制作流程是较为固定的。艺人们认为,工艺制作流程的每一个步骤和顺序都是神圣不可变动的,也是保证手艺不走样并获得成功的先决条件。如广西钦州坭兴陶的制作流程包括取士、碎土、制备坯料、成型、修坯、阴干、检验毛坯、装饰、烧制、验收产品、磨光等,每一步都是有讲究的,顺序也不能随意变更。

3、单一的保护方式。民族传统手工艺的保护方式是很单一的,大致说来有“传内不传外”的家传式,还有口传心授的师徒式,至于学得怎么样就要看个人的领悟能力了。从事手工业制作的艺人要想达到一定的水平都是靠多年的习作,从中获取丰富的经验,他们一般不善于表达和描述制作工艺的流程,徒弟们一般都是边看边学,有样学样,久而自通。

4、较强的实用功能。民族传统手工艺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人们在生产劳动中的创作,因此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也正因为这一特性使很多民族传统手工艺能够保留至今。彝族漆器是彝族人们日常生活所必需的物品,具有实用与审美的双重特性,许多漆器都有置底,这是为了放置稳当和便于移动,有的酒器附耳设柄,也是为了提携方便,餐具的造型也是依据用途不一而各异的。

5、地域的差异性。同一工艺种类因地域的不同而在取材和操作流程上也会不同。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生活方式和文化的差异。以云南傣族造纸工艺与白族造纸工艺为例,白族取材时不剥构树外皮,蒸煮次数也多,还用纱松树根为纸药,而傣族在取材时剥弃了构树外皮并且在蒸煮构树皮时加人含碱性的灶灰。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传统工艺带有不同的时代特色和地区特征,这样的多样性正是传统工艺的魅力所在。

二、民族传统手工艺面临生存危机的原因

民族传统手工艺日渐萎缩,面临生存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致归纳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现代工业化浪潮的冲击。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上看,手工技术被大机器生产体系所代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自20世纪初,西方的外来商品大肆冲击中国市场,打破了中国人沿袭了千年的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随着工业化大生产的发展,商场的货价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需求。当这些同样能满足人们需求却更加方便、实用、物美、价廉的工业产品大量涌进民族地区的时候,传统手工艺品原先所拥有的市场也就逐渐被挤占了。改革开放以后,现代化的进程加快,对传统手工艺市场的冲击呈加快之势,导致传统手工艺只能在尴尬中求生存。

2、人们生活方式、消费观念的变化。一种工艺的保护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而现在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的年轻人都已不再穿戴民族服饰,对本民族的节日和传统文化所知甚少,他们有的在外读书、有的外出打工挣钱,而不愿意学习既花费时间收入又不佳的手工艺。蜡染是贵州山区许多少数民族千百年来赖以维持生计的一种必不可缺的传统工艺,然而,现在很多当地的年轻人已不喜欢穿土制的染布衣,也不再做蜡染,作坊里的工匠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由于传统手工艺的需求量大幅度减少,导致年轻人认为学习传统手工艺的制作是没有前途的,而需求量减少的源头在于人们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变化。传统手工艺所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因为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而受到了极大的破坏。

3、原材料的短缺。有些民族传统手工艺虽然一直保留至今,但由于原材料的短缺已不再是原来的真面目了,这也制约了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如广西的壮锦。壮锦的特点之一是棉丝混织,而现在忻城、宾阳、靖西等几个壮锦产地的桑蚕业几近于无,丝的来源很困难,从外地购买又很贵,这就导致壮锦现在通常采用彩色晴纶等代替丝线织锦。这样一来就会使壮锦走样,也失去了原先的含义。现在许多地区的少数民族服饰材料已由现代工业生产的化纤、人造丝等布料替代了原来手工自纺的传统麻、棉布料和蚕丝。

4、管理机制的滞后。我国在计划经济年代开始形成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和工业化管理模式已不适应手工艺行业的发展,违背了传统手工艺的独立创作、精益求精等特点,因而严重束缚了艺人创作的积极性,难以产生出精品。20世纪80年代传统手工艺处于繁荣期,然而由于生产规模和加工队伍过快,导致产量增加过快。进入90年代后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和行业机制的转轨等原因,传统手工艺行业似乎难以适应市场的竞争,总体上走下坡路。同时滥、劣、廉产品充斥市场以及管理模式的陈旧,加速了传统手工业生存空间的恶化。

从整体来说,我国传统工艺品的生产和经营远没有实现市场化、产业化、规模化和品牌化。因缺乏规范管理,民族传统工艺长期处于无序发展状态,规模小,不成气候。1956年成立的广西宾阳民族织锦厂是全国民族用品定点厂,是中国织锦工艺科研生产基地之一,其生产的壮锦曾经供不应求,给厂里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近年来该厂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该厂大部分的机器是上世纪80年代购置的,早已超过20年的使用期限,由于近年来生产的壮锦等织锦工艺销路不好,支出的费用远远超过了生产和效益的增长,无力更换新机器,厂里的经营管理模式也一直没有改变,这一切导致了该厂生产的产品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推陈出新”。

5、自身发展缓慢。民族传统手工艺面临生存

危机也有自身的原因。在工业化大生产时代,许多行业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而民族传统手工艺却发展缓慢。除了政府资金的投入不足,人才紧缺的原因外,还因为自身的“一成不变”。例如现在的壮锦,尽管图案很多,但多以传统图案为主。这种缺乏创新、质地厚重、图案单一的工艺品很难适应市场的要求。其实壮锦可以在保持本民族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吸收其他民族织锦的长处,再融入现在的因素,设计出新的图案。

三、保护与发展民族传统工艺的建议措施

保护民族传统手工艺的工作刻不容缓,许多专家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广西民族大学万辅彬教授就如何保护、利用传统工艺,提出了一些十分有见地的措施。这些措施可概括为“四化”,即活化、进化、数字化和符号化。活化,就是用多种形式将民族民间传统工艺激活,诸如与旅游业协调发展、保护民俗及传统工艺的传人、通过传统节日强化集体记忆、运用市场使传统工艺得到保护与发展,赋予传统工艺新的生命力;进化,就是积极促进传统工艺进步,将保护与推陈出新结合起来;数字化,就是组织人员通过摄影、录像等多种方式将民族民间传统工艺品记录下来,并陆续将其制作成光盘或编辑成图书;符号化,就是将传统工艺中凝聚了民族精神、民族传统和丰富人文内涵的部分变成为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域的文化符号,有利于其保护与发展。笔者认为,要更好地保护与发展优秀的民族传统手工艺,还可参考以下几点建议:

1、立法是保护之本。在全球经济大浪潮中,民族传统手工艺受到冲击和挤压是一种普遍现象,世界上许多国家不约而同地加大了保护民族传统手工艺的力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些国家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日本是世界上公认的对民族传统手工艺保护得最好的国家。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日本就由国家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关于民族传统文化的调查研究,例如“民俗资料紧急调查”、“民俗文化分布调查”、“民谣紧急调查”等。到了80年代,日本又再次由政府专项拨款进行无形文化财产记录,颁布了保护民间传统文化的法律法规。而对那些造诣颇深、身怀绝技的艺人和工匠,从1955年起,日本政府开始在全国不定期地选拔和认定,将那些大师级的艺人、工匠,经严格遴选确认后由国家保护起来,每年发给他们特别的扶助金,用以磨练技艺、培养传人。日本政府的这些措施有力地保护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为民族传统手工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同时也增强了民族自信心。

再来看看韩国的做法,韩国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就着力于传统民族、民间文化的搜集和整理,并于1962年制定了《韩国文化财产保护法》。《韩国文化财产保护法》根据价值大小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不同等级,国家确定具有重要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给予100%的经费保障;省、市确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给予50%经费保障,剩余的由所在地区筹集资助。韩国政府制定了金字塔式的文化保护人制度,最顶层被授予“保有者”的称号,他们是全国具有传统文化技能、民间文化艺能或者是掌握传统工艺制作、加工的最杰出的文化遗产保护人。国家给予他们用于公演、展示会等各种活动以及用于研究、扩展技能、艺能的全部经费,同时政府还提供一定的生活补助以及一系列医疗保障制度,以保证他们衣食无忧。

这些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将保护上升到立法的高度,给予能工巧匠者一定的生活保障,让那些优秀的传统工艺后继有人,才能真正有效地保护我们的民族传统手工艺。

2、生态博物馆式的保护。生态博物馆是在原来的地址、社会和文化条件中保存和介绍人类群体生存状态的博物馆。众所周知,博物馆是保护民族传统手工艺的一个重要机构。而生态博物馆突破了传统博物馆藏品和建筑的概念,注重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它不是将文化冻结,而是将保护范围扩大到文化遗产留存的区域,引入社区居民参与管理。强调社区居民是文化的主人,因此,生态博物馆也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我国的第一个生态博物馆是1996年正式开放的贵州六枝梭戛生态博物馆。事实证明,生态博物馆能较好地保护当地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生活习俗,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保护民族传统工艺不能仅仅停留在陈列和展示的静态阶段,而应结合其独特的文化将其保护在原本的土壤中,让它们活起来。广西的靖西旧州是“绣球之乡”,在那里有我国第一座壮族生态博物馆,该生态博物馆由展示中心和原状保护两部分组成。展示中心以图、声、像等现代科技手段和采集民间的实物展览相结合,表现当地壮族的历史渊源、民族服饰、生产工具、民俗节庆和传统工艺等经济、文化概貌。原状保护则通过古遗址、古民居、古戏台、古陵墓等物质文化遗产的修缮,展示壮族建筑的发展过程。同时。利用靖西旧州的旅游资源,吸引游客前来参观旅游,不仅可以宣传壮族的文化、带来一定的商业利润,还可以促进绣球自身的发展。

第6篇:手工艺设计特点范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粘土手工艺选修课;运用

选修课不是必修课的陪衬,更不是必修课的附庸,它是一个独立的课程领域,有自独特的目标、任务、优势和作用,是现代学校课程制度的重要支柱,不可或缺。粘土手工艺课程作为高校选修课开设,可以使必修课与选修课优势互补、动态平衡,充分释放各种课程的潜在功能,发挥每一个学生的聪明才智,为现代社会输送各级各类高素质人才。

一、粘土手工艺选修课简介

现代生理学表明,人手、脑与智力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人手不仅是劳动操作器官,而且具有认识功能。人手在劳动操作的影响下,通过抓举和触摸的感觉,形成一种技能复杂的运动分析能力,从而达到对事物的认识目的。粘土无味、不油腻、色彩炫丽、色泽纯正、易造型,粘性强,拉伸强度大,可做精细物品、手感细腻,不污染及环境,且有较好的附着性捏塑起来更容易更舒适,更适合造型,且作品很可爱,粘土手工艺课程在高校作为选修课开设具有一些积极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学校教育中手工艺课程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劳动观念、审美情趣等方面,也有着许多积极的意义。如设计制作英雄人物的粘土人物会激发学生对人类崇高行为竟相仿效的愿望;设计梅、兰、竹的粘土平面画,能陶冶学生的品行,使他们寄予自己的节操,促进某些优秀品质的形成;设计制作家乡的建筑,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启发他们对家乡未来的憧憬,进而激发建设家乡的热情;设计各种生活饰物,能勾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二)培养耐心细致有序的工作习惯

手工艺课程课作为一种积极的造型力量和自由的形式力量,给学生以自由的感受和愉快,其创造成果,还会使他们得到一种在自己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的审美愉悦。通过手工艺课程,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天然好奇心,使他们初步懂得什么是材质美、和谐美、结构美、工艺美等技术美学的基本特征。在手工活动过程中,能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精神和耐心细致、和谐有序的工作习惯。集体合作的手工艺课程活动还能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群体合作以及守纪律、爱集体的美好品质。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大学生通过粘土手工课程,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大学生也可以通过粘土手工艺课程宣泄自己的情感,随意捏出困扰了他们的事件和问题,也表达他们快乐的心绪和事物,通过宣泄使学生心理得到成长,促进他们身心的和谐发展。粘土手工艺课程可以使我们通过选修课这一窗口了解学生的情感、心绪、性格、兴趣和爱好,从而进一步关心和教育学生健康成长。

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现代实践。现代教育技术将现代科技与教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其先进的理念、方法和便捷性及所显示在教学中的良好效果,已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特别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工具。在粘土手工艺选修课的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提高课程的开发水平和教学能力。

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粘土手工艺选修课中的运用

中国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起始于本世纪20年代,称之为电化教育。当时电化教育活动中使用的幻灯、电影等媒体比原始口耳之学以及后来的印刷媒体用于教学,其传播方式跃进了一大步,已属现代教育技术的范畴,但这还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现代教育技术,只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初级阶段。发展到今天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及应用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全面应用成为现实,也为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方法、手段提供了机会,同时给教育教学领域改革的突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一)课堂多媒体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教学方式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方式。课堂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的展示功能,在被学方面,可以提供一个便于学生学习的理想的教育教学环境,对粘土手工艺教学过程而言有积极的意义。在粘土手工艺选修课的工具介绍部分,如果我们带了工具的实物,实物都比较小,在同学之间传看需要较多的时间。如果我们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来就工具部分进行讲述,不仅节约课堂讲授的时间,而且非常醒目,一目了然。

(二)课堂视听媒体教学方式

视听媒体是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技术,视听媒体的运用可以使教学内容形象化、视觉化,使之更好地表现所需讲授的内容。在粘土手工艺的教学中,有一部分是需要学生观看教师手工操作示范的,由于教师有限,无法进行分组操作,教学效果不能保障。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手工示范,学生过多,教学效果也无法保障。运用视听媒体教学方式,可以将教师的手工操作进行录播,将录播内容进播放,播放到关键环节教师可就其中内容进行讲解。这样,既可以保证教学效果,又不会耽误教学进度。

第7篇:手工艺设计特点范文

关键词:传统手工艺;创新;传承;聚集;机制

中图分类号:F407.89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126-03

传统手工艺产业集聚区以省会石家庄为建设基地,实现创意、生产、教育、展示交流、销售一体化。使其成为省会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亮点,也让大众更加了解河北省传统手工艺文化的平台,同时带动河北旅游业的发展。发展模式的制定需结合现代市场需求,以市场调动传统手工艺产业。帮助传统手工艺生产成功转型,解决艺人及传承人的生活生产经费问题,增加就业机会。

一、传统手工艺文化资源

我省传统手工艺资源丰富。武强年画、蔚县剪纸、藁城宫灯、衡水内画、大名草编、曲阳石雕、易水砚、大厂花丝镶嵌、衡水法帖、定瓷、安新芦苇画等均为河北独具地域风格和代表性的传统手工艺,门类达几十种。目前,这些传统手工艺产业发展缓慢甚至处于停滞状态,存在大量与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不相适应的状况。建立产业集聚区域,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以现代管理方式、市场规律进行重新规划,提高产业发展的整体实力,实现传统工艺在新时期的发展。同时,打造地域品牌,吸引外界商机,实现文化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从传统手工艺的生产模式来看,主要为个体生产和家庭作坊式生产,保持着较为原始的生产工具和手工加工的生产形式。生产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由手工完成,对生产者的技术要求较高,需经过专门训练,生产周期长,数量有限。目前传统手艺品的生产大部分集中于当地村户。整体来看,工匠及手工艺人的经济收入普遍不高,主要依靠农业生产作为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利用农闲的时候进行手工业副业生产,批发零售。经济条件和生产条件的制约都成为阻碍传统手工艺健康发展的不利因素,难以在艺术创作、技法创新投入精力,更不易在创新研究上投入资金,容易导致技术失传并与时展脱节。

另一方面,也产生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工艺品制造加工的生产模式。采用标准化生产,进行专业化分工,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但许多传统手工艺品因市场大批量开发往往失去其中的艺术细节,文化内涵也大大削减,成为纯粹意义的商品,只得其形不得其神。一些价格较低的产品更有在做工中偷工换料的情况。

二、传统手工艺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1.文化保护存在误区。目前,在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工作中投入精力主要围绕手工艺品展开,整理现成品,编辑名录,收集入库,只保存了民间艺术的表层现象。在保护中没有将其作为活态文化进行认知,制作过程的保护、传承、创新这一核心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在价值观念、信仰观念、思维方式、审美观念、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的当今社会,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不可能依靠简单的保存,或依然要求人们仍生存于旧式民居环境中从事手工业生产,以维持其原有面貌。对传统手工艺的收录虽最快速、便捷,但也只是一种被动保护。遵循传统手工艺发展规律,对其在文化与市场角度进行合理开发是根本问题,应变被动保护为主动发展。

2.文化意识薄弱。与单纯的手工艺品整理保存不同,想要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必须引导当地民众主动参与生产、创新过程,建立文化意识并形成群众基础。随着传统手工艺的功能作用和生活中的地位逐步下降,目前大部分传统手工艺中的文化价值和潜在经济价值尚未被开发出来,民众文化意识薄弱。仅有少数民间工匠或老艺人从事这项生产活动,其目的也是以其生存或增加经济收入为主。另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就业空间,新时期的农民更多地选择了其他行业作为收入来源。相比之下,经济收入不高的传统手工艺产业在目前就业市场中不具备优势,即便是一些以手工艺品生产为生的家庭在祖业继承上也出现了问题。因此,相关单位应加大扶持力度,提高传统手工艺产业的经济收入,建立文化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年轻一代群众基础,使其对传统手工艺的文化价值形成正确认识,同时建立整体文化氛围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为传统手工艺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利环境。

3.传统与现代的审美差异。传统手工艺多为农耕社会生活的日常用品,或传统民俗的组成部分。从使用人群到生存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革的现代社会中,其原有的实用性往往不再重要或被更为先进的现代产品所替代。传统手工艺成为了以欣赏、装饰为主要功能的特殊产品。但大部分传统手工艺品的观赏性又与当今社会的主流审美观念不相符合,只能被少数从事艺术工作的群体所认可。传统与现代社会审美观念的极大差异,使其传承和发展出现了许多问题。大量传统手工艺品由于缺乏创新,在市场竞争中无法取得优势。

三、传统手工艺产品的市场需求

在市场经济下,市场竞争成为产品生存的手段,创造经济价值是产品能够进一步发展的前提。目前,传统手工艺以收藏观赏为主要功能的产品,其审美功能远大于使用功能。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主要集中于旅游商品、家居装饰、海外出口等领域。特别是近年来旅游业迅速发展,各种各样的旅游文化产品成为游客消费对象,在一定程度拉动传统手工艺产业的发展,能够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接触。加上新型文化元素的融入,赋予传统以新的生命力,迎合消费者审美认知。如北京地区在这一过程中取得了可观成果,顺义“巧娘工作室”、北京通州的烙画葫芦、北京怀柔的藤式布贴画、北京延庆的豆画、昌平小汤山农业园的鸵鸟蛋雕刻画、平谷的桃木雕刻等均在新时期找到发展的立足点并形成品牌效应。又如天津杨柳青年画、上海金山农民画、陕西户县的农民画等已逐渐走出地区并走向国际市场。总之,发展手工艺文化产业可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可行之路。

四、传统手工艺产业集聚区建设措施

1.成立手工艺人创作工作室。手工艺人工作室是集研究、创作、生产、人才培养、订单销售于一体的创作型生产机构。在产业集聚区内根据不同门类成立相关工作室,发挥行业带头作用。手工艺人虽掌握熟练的制作技艺,但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如何进行产品创新、满足现代消费需求,无法单纯依靠个人的力量来完成。将手工艺人进行组织管理,形成区域性文化组织,将民间工艺生产转向艺术研究的层面。推进手工艺人等级评定制度,给予相应荣誉称号及奖励措施,划拨研究经费,用于新产品的开发。同时,工作室也承接订单,进行手工生产,产品以求精为特征,建立品牌效应。除创新研究外,工作室的主要职能还包括招收学徒,担任保护与传承工作的教育者、组织者、管理者,使学徒在学习技能的同时参与创作及生产。使传统手工艺在相对单纯的教育管理环境中得以发展,保持独立性及固有特征。

2.建设手工艺作坊一条街。在产业集聚区内建设手工作坊一条街,由若干独立或相互合作的手工艺作坊聚集而形成,按不同地域进行划分形成特色手工艺品生产区。转变传统经营方式,在发展中加入现代经营理念,合理引入现代生产技术替代部分手工制作过程,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调整价位,使传统手工艺更贴近大众消费。手工艺作坊一条街以销售店面或前店后厂形式进行组织,以独立经营为主,兼顾生产合作。手工艺作坊建设弹性较大,可以是雇佣工人进行生产的大规模作坊,也可以是家庭成员从事生产的小规模作坊。手工作坊之间以市场竞争带动发展,生产灵活,市场反应力强,通过建设发展打造区域知名度,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另一方面,以手工艺作坊一条街带动旅游业发展,开发旅游纪念品,形成旅游业与手工艺产业的互动发展,成为河北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3.形成创意产业园区。利用石家庄批发市场环境优势和艺术工作者的集聚优势,形成文化创意创作空间,打造创意孵化基地,使其成为工作、交流、展示和居住的空间。产业园区的建设为创意群体提供了宽松自由的创作环境,并成为与社会进行交流的平台。引入现代管理体制,建立创作工作室和办公场所,完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包括创意工作室、美术馆、策展机构、创意产品机构等。集艺术创作、作品展示、交易活动、服务提供于一体,是手工艺产业集聚区新的发展点。每年定期举办传统手工艺产品博览会,宣传本土产业的同时也吸引外界商机。打造文化创意展销空间,定期在美术馆举办专题展览,在石家庄各大公园内部建立艺术活动展演区,为大型艺术活动提供活动场所。

4.建立专业合作经济平台。开拓市场是传统手工艺生存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扩大宣传范围,提高民众自觉发展的驱动力。将传统手工艺推向国内外市场为发展中的资金投入增加了来源,使其能够自主发展。从单纯的区域市场推向复杂的国内、国际市场也带来了发展中必然要面对的问题。第一,开拓国内外市场要建立在扎实的现实基础上,选好发展时机,避免盲目投资。第二,把握发展方向,保持原生态艺术特征,特别要保持发展理念的端正,在市场环境中保持理智的创作观念。在手工艺产业集聚区建设中成立专业经济合作平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专业经济合作平台由政府统一管理,通过对市场的考查评估制定产品开发方向,提供技术服务,安排组织产品生产,提高产业发展的科学性,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同时,制定市场指导价格,规范经营行为,协调生产方与销售方的关系。弥补分散个体生产完全交付于市场,缺乏整体规划而产生的不足。由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品牌将产品输入市场,设专门商店进行销售,销售所得按比例返还生产方。同时建立电子商务体系和实体店面营销体系,接收订单安排生产,实施商品化运作。

5.发挥政府在建设中的政策支持与引导作用。(1)完善资金支持。物质基础是手工艺顺利传承和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一方面为手工艺人从事创新、生产、研究工作提供物质前提,另一方面也是接班人培养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将传统手工艺创意产业纳入财政预算,制定产业发展支持计划,设立专项发展基金、项目补助、研发支持、信用体系建设等。制定和完善优惠税收政策,产业发展初期减免税收减轻产业负担,以优惠政策吸引手工艺产业创业发展。以金融政策支持产业发展,扩宽融资渠道,建立符合手工艺创意产业贷款特点的审批方式。扩展手工艺产业投资渠道,充分吸纳社会和海外资金支持产业的发展,鼓励由单一投资向多元化投资方向转变。(2)加强科技支持力度。合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手工制作与机器生产的融合,提高生产效率及质量。如,苏绣的生产将科学技术运用于画稿制作阶段,以电脑喷绘替代传统的手绘上色,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又未对产品质量产生负面影响。此外,应鼓励高校、研究所发挥人才培养作用,为手工艺产业提供科技及创意型人才。加强手工艺创意与人文、艺术、历史的融合,赋予其更深厚的人文内涵,保持生命力。推进市场营销信息化发展,扩展市场,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实现科学化管理。(3)发挥行业组织作用。组建手工艺创意产业协会,进行积极引导,健全自律机制。通过产业协会的核心作用整体规划行业发展,推行行业标准,实现生产发展的规范化。维护行业权益,促进行业交流与合作,实现产业结构的科学规划及协调发展。加强行业协会的社会服务功能,开展行业调研、人才培养、品牌宣传、品牌保护等,提高手工艺产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同时,向政府部门提供行业发展趋势的报告,提出行业发展政策。

五、总结

手工艺的现代产业集聚发展模式研究具有必要性和适时性。在综合分析传统手工艺产品市场需求、生产形式、生产主体等要素的基础上,对当下新环境中传统手工艺的发展方向进行研究,为其在新时代的民间生活中找到新的文化生态平衡。从生产性方式保护的角度研究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途径,使其能够走上现代产业发展之路。结合传统手工艺的生产特征及以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特征,为产业集聚区建设制定发展提供参考性建设策略及管理组织机制。

参考文献:

[1]左叶松.安徽泾县传统手工艺的当代传承问题之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8.

[2]杨晓玫.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空间保护与更新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3]苏菲.对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几点思考[J].河北学刊,2007,(5).

[4]余婕.浅析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新手工艺”之路[D].南京师范大学,2009.

[5]郭竞.试论文化生态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第8篇:手工艺设计特点范文

一、立体构成——为竹编塑造形体

竹编手工艺可以看成是一种线的立体构成,因为它是由竹篾(线状材料)通过交织、缠绕、挑压等造型方式而构成的具有三维空间的立体形象。结合初中美术教材中关于立体构成的课程内容,我设计了《立体构成——为洋篮塑造形体》一课,主要把竹编手工艺融入了初中美术两个关于立体构成的课程内容:《巧妙的线材造型》(岭南版十七册)和《自然、设计》(岭南版十八册)。

在《自然 、设计》一课中,学生打破了传统竹编运用线材去造型的特点,运用了除线材以外的点材、面材和块材等为竹编塑形。他们在欣赏课本作品时受到启发——仿水母形状的“水母灯饰”、形如“鸟巢”的北京奥运会主体育馆,有着比目鱼纤细优美骨骼的里昂铁路中转站……于是,一只只“苹果”竹编、“鸭子”竹编、“茶壶”竹编、“房子”竹编等等在学生的创意和巧手下诞生了。

教材来自于我们对社会生活环境的一种选择。教材本身已经对教学环境资源进行了初步开发,但是这种开发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美术教师和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开发。

二、色彩构成——为竹编增色添彩

在上色彩课时,“色相”、“明度”、“纯度”等名词术语,一般的讲解难免会使学生觉得乏味。这时,竹编成了很好的载体。我让学生选择三种自已认为最鲜艳的颜色涂在竹编上,结果,大多数学生选择了红、黄、蓝三种颜色,有部分学生选择了红、黄、绿三种颜色,有了这样的结果后,向学生分析:在众多色相当中,红、黄、蓝三色是最鲜艳的颜色,是色彩学上的三原色,而红、黄、绿是光学三原色。接着让学生尝试:用色彩学三原色其中两种混合,把得到的第三种颜色再涂到竹编上。涂完后,大家都兴奋起来,课室里一个个竹编竟组成了一个彩虹世界。

这时,学生明白了,原来用三原色的其中两种颜色混合得到的第三种颜色为间色:红+黄=橙、红+蓝=紫、黄+蓝=绿,而红、橙、黄、绿(青)、蓝、紫这正是彩虹的七色啊,大家一下子忙乎开了,纷纷继续尝试再在间色的基础上加另一种颜色调出了复色。此时,色彩的第一个要素(色相)已在不知不觉中被弄明白了。

接着,我把全体学生分成甲、乙两组,然后建议大家各自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颜色,甲组同学把颜色涂在竹编中间,然后往上分四行依次递增加白色,往下分四行依次递增加黑色涂在竹编上;乙组把颜色涂在竹编上端或底端,然后分八行依次向上或向下递增加灰色涂在竹编上。完成后,两组作品作对比,学生也明白了,甲组所做的是色彩的明度变化,乙组所做的是纯度变化。枯燥难懂的名词术语就这样在“调色”、“涂色”当中被学生轻松愉快地理解了。

三、图案设计——为竹编披上美丽的外衣

第9篇:手工艺设计特点范文

【关键词】ZAKKA 情感 手工艺 人文

ZAKKA现象萌芽于20世纪中叶的日本,在日文里是杂货、各种物品的意思。直到20年前,日本VANTAN职业学校对ZAKKA做出明确的定义,即具有提高生活品质的日常生活用品。因此,较之普通生活用品,ZAKKA被赋予了创意、人性化、时尚、环保等更加丰富和深刻的含义,有人将其称之为“在普通和世俗中体现智慧的艺术”。

天然的材质、巧妙的创意,是ZAKKA最重要的整体特征,其与市面上充满高科技含量的商品形成强烈的对比,体现返璞归真、崇尚自然的生活理念。ZAKKA具有很强的包容性,首先,体现在产品的种类上,从装饰品、生活用品到服装等应有尽有。其次,表现在多元化的审美风格,其混杂了自然乡村、现代、日式等多种风格的特点。做工上,有的追求精致细腻,有的却故意略带粗犷;色彩上,有的浓烈纯净,有的清爽淡雅,ZAKKA家居将各种类别的产品置于同一空间之内,给人琳琅满目的丰富感。ZAKKA还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其不被流行所左右,并且重视手工制造带来独一无二的价值。总之,不管其以怎样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的眼前,ZAKKA都有一个坚守不变的宗旨:标榜手工制作为特色,强调创意,重视感觉和心灵,回归生活本质。

一、ZAKKA现象体现家居产品设计情感化趋势

ZAKKA现象的形成,最重要的原因是受到现代工业产品设计情感化趋势的影响。在100多年前,马克思就对物质的情感性提出了睿智的见解,他认为,人与物质世界的感性关系对于这个世界而言具有意义。存在主义和结构主义设计哲学,打破了之前产业界奉行标准化与规格化的格局,提出工业产品的设计应该研究更多人文、情感等软性因素。西方丰富的设计哲学思想给设计情感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20世纪80年代,人们才真正开始关注“情感化”这个词,情感化设计是一个渐渐兴起的设计理念,其是针对现代设计注重功能、技术所带来一系列生理、心理、生态等问题进行反思后提出的设计概念。其将设计模式回归到以人为中心的设计实践上来,倡导设计者重视人的内心情感需要和精神需要,鼓励设计师重新思考设计最初的意义。ZAKKA风格产品通过质朴的材质、充满心思的设计和手工的制作,加强人与物之间交流,体验情感的存在。ZAKKA通过情感这一纽带将人与产品很好地融合到一起。

二、ZAKKA现象体现创意产业化发展趋势

创意产业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发达国家。中国自2004年首届上海国际创意产业论坛发表宣言以来,创意家居产业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逐渐兴起,产业链也逐渐形成规模。许多城市把发展创意产业作为催化经济转型的重要战略措施。目前,“轻装修,重装饰”的消费理念,让人们把注意力转移到添置充满个性品位的家居用品和装饰品上来。创意产品市场的需求空间在强劲的消费拉动下变得空前宽广。ZAKKA家居产品中木质、铁艺、瓷质、藤制、布艺等元素具有非常浓厚的装饰意味,为人们提供了创意生活理念所带来的乐趣。ZAKKA家居较之其他创意产品具有更多的优势而备受推崇。许多品牌设计出自有名的设计师,用料考究、品质较高,因此价格相对昂贵,与普通人的生活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而ZAKKA家居产品价格适中,在普通消费者所能够接受的范围。此外,ZAKKA家居风格追求绿色、环保的特点,材质选择自然,产品蕴含无限的绿色关怀,充满温馨而亲切的感觉。ZAKKA家居以其自身的特殊优势,在创意产业化趋势推动下,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三、ZAKKA现象体现对传统手工艺的坚守

工业的发达让手工艺制作失去了静心发展生存的社会环境,人心浮躁、急功近利等现实因素导致了传统手工艺的衰落。近几十年来,国家和一些专家学者开始倡导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对传统艺术的保护和研究工作做出了巨大的努力。ZAKKA家居产品中出现了许多具有传统工艺特色的手工制品,超越了现代化物质享受,具有更高精神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追求。打火石是我国台湾艺术大学陶瓷专业毕业的学生自创的手工品牌,专业制作各类陶瓷饰品。打火石不断在传统陶瓷工艺基础上寻求新的突破,不仅使用陶土,还结合玻璃、皮布等媒材,尽量打造多样化的形态。ZAKKA不仅是对传统手工艺坚守的结果,也是其发展和延续的另外一种形式。ZAKKA并非对传统手工艺进行机械地复制,也不等同于精美绝伦、价值不菲的工艺作品,ZAKKA比它们更加贴近生活,适应当今社会文化物质需求,又实现了保留本土化的理想,这也正是ZAKKA家居现象存在和发展的价值所在。

四、ZAKKA现象体现绿色消费的趋势

绿色消费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消费模式,其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ZAKKA家居中木质材料很多选用原木,不做过多处理,直接呈现木材的自然纹理。布艺大多采用天然棉麻,未经染色处理,保留朴实自然的原本面貌。在生产过程中无污染、零添加。以中国台湾品牌阿原肥皂为例,原材料青草的种植禁止使用农药,生产中不添加石蜡加速肥皂的成型,不增加香精和色素,不加防腐剂来延长肥皂的保质期。肥皂外观朴实无华,提供给消费者一种健康的生活选择。ZAKKA家居产品追求单纯实用的装饰,在款式和造型结构上尽量简洁,从而减少材料的消耗。使用过程中,利用单品与单品之间的搭配和互换,制造出多变的审美效果,不仅减慢了更新换代的速度,也增添了无穷的生活乐趣。ZAKKA家居产品从原材料、制作工艺到使用过程,整个产品生命周期都有效地利用资源,让家居产品能够可持续地被使用。

结语

ZAKKA营造了一种健康、和谐、理想化的现代生活方式,引发人们重新思考生活的本质需要,让人们慢下来,享受生活的美好。其满足了人们情感的需要,迎合了家居产品市场发展的趋势,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ZAKKA现象给现代的家居产品设计带来新的思考和突破,主张设计所服务的不能仅仅是经济、商业和利益,更重要的是要考虑人文和情感的因素。ZAKKA的兴起是必然之势。笔者在本文中旨在抛砖引玉,希望更多的人来关注ZAKKA、研究ZAKKA。

参考文献:

[1]张兵.“ZAKKA”现象:创意生活中的现代手工艺设计[J].艺术教育,2012(9).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