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范文

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

第1篇: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范文

    关键词 语文课程 教学计划 教师

    教学设计是教育学术语,它是在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一般认为,教学设计是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础,是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并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以下是对语文教学设计的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以教材作为设计的主要任务

阅读教材是搞好一语文课教学设计的关键,必须从钻研教材开始,揣摩课文语言文字入手,正确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内容;通过阅读教材明确本课书的主要任务。既要读教材,又要在理解思想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课文语言文字的准确、鲜明、生动。读懂教材的内容,编排意图,作者的写作目的,认真反复地读。只有深入钻研大纲,全面领会大纲精神,备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才能减少或避免,教学质量才可能提高,教学的方向才能清楚,通过认真的揣读,细心的研读,明确本课书要完成的任务,初步分清知识的类别,就是说既要从文入手理解作者为何如此表述。钻研教材不能只停留在理解它写了什么,重要的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这些内容,必须研究它是怎样写的。

    教材是教学之本,教师在运用教材教学时,可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二次加工,超越教材,只有明确了教材中的教学任务,我们才算为教学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大纲是教学的纲要,是执教者从事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确了教学任务之后,应带着任务去翻看大纲对教材中所涉任务的要求是怎样的,从而分清哪些是需要学生认识了解的一般知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学科的性质明确而具体的规定。

    看大纲引导设计定目标。应做到心中有数。也可以考虑用课外资料来充实教材,在此基础上确定本课的知识、技能、情感目标、并初步确立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哪些是需要学生细心理解的基础知识,哪些又是需要学生认真掌握的技能。同时,他们具有时代性、典范性、文质兼美、适合教学,这样可以使语文课更具有多样性。做到“以纲定高、以纲确标”。

    二、辅助课程设计思路

教参是我们教学的辅助材料,为我们的教学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经验。在明确了任务确定了知识标高的基础上,再去仔细阅读教参所提供的参考和建议就能上自己的设计在标高的控制下合理化、科学化、准确化,并根据教参上所提供的参考与建议,结合自己所构想的教学思路进行知识的再重组,能力培养的再设计,教法学法的再融合。 教学延伸要适时和适量,语文课堂延伸何时何地进行延伸,怎么样进行延伸应该是教师无比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深厚的生活底蕴作为储备的自然产物,进一步使教路、学路及作者的思路在相互揉和中三路同轨,同时根据教参明确重难点,搞好课时安语文教学设计之我见余雄飞 (金铺中学 湖北省 438705)摘 要 语文课程教学设计应该根植于生活,有效拓宽语文教学的空间。它包括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学习,通过特定的情境,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学习任务,展开学习活动;通过特定的情境,使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联系。达到语文教学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语文课程 教学计划 教师排,目标的初步分解以及相关环节的初步设计,语文教学的教学方法讲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语文课堂的教学延伸形式也应讲究形式多样,如开发资源、改编课文、比较阅读、读写结合从总体上把握设计中应注意的关键环节,使教学思路在更合理、更科学的同时清晰而紧密联系,融合而各自分明。

     三、以学生作为课程设计的主体目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教学目标引发的问题为出发点去设计教学,预计学生完成任务时可能会遇到的障碍,让任务在头脑中能有一个明晰的印象。关键在于把握学生己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知识、新现象的矛盾,在于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或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发现这一矛盾。     要了解学生兴趣、需要和思想状况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已掌握知识、技能的质量。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体。老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把重点放在如何激活学生头脑中己有的经验上,并借助问题解决,促进学生自由的发展,促进学生已有经验的自然生长。

    摆脱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由课内走向了学生的实践。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完全靠教师求调控。从传统的“教师、教材、黑板”为中心的教程式设计观,转向了“为学习而设计’,“以学习为中心”的学程式设计观。但要想在教学中做好这一点,课前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在搞教学设计时,心中想着学生,时间让给学生,教法学法顾着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由于拓宽了教学的空间,学生真正感受到学到了属于自己的知识,有一种充实而满足的感觉。将设计的实质往导兴趣、导思维、导方法、导创新上倾斜,还学生的学习本位。从而使学生形成我要学”的良好心理效应,这样,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也越来越浓。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锻炼思维、发展创新能力。符合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需要。即教学延伸的内容要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性情,能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升学生的人格。

第2篇: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范文

[关键词]微课;林业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4.182

[中图分类号]G633.67;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4-0-01

随着信息技术与现代林业深度融合,林业信息技术必将成为推动林业产业新发展的强大驱动力。林业信息技术是林业技术专业课程中的一门核心课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关键课程。学生对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一方面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工作,另一方面更是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的战略计划。

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为教师提供了现代化、信息化和多样化的教学技术手段,微课已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问题。微课以其“短、小、精、悍”的特点,符合当代职业教育学生学习的特点,特别适合在实践教学中运用。

1 微课的概念

“微课”这一提法,最早是在2008年,由美国San Juan College的高级教学设计师David Penrose 提出,并运用于在线课程。在国内,关于微课的定义也是众说纷纭,我国最早从事微课研究之一的胡铁生给出的定义为: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此外,国内其他学者,如黎加厚、焦建利等,都对微课做出了界定。从这些不同的概念中,可以总结出微课的几个关键词:短小精悍、教学视频、教学活动。因此,微课的教学设计也应是围绕这些关键点来开展的。

2 微课在林业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1 设计主线

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要求,教学设计的主线是:结合工作过程实践,以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知识学习、素质养成为两翼,紧紧围绕课程任务开展教学活动。林业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中,能力目标是: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使用数据库技术管理森林资源信息,会使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制作林业专题地图。

2.2 微课选题

林业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内容是会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制作林业专题图。林业专题图的制作流程如图1所示。

运用ArcGIS 制作林业专题图是属于计算机操作课程。因此,微课的选题主要是制作流程中具体操作遇到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例如:栅格配准时坐标的读取和坐标系统的选取,在矢量化过程中,从小班图层到林班、林场图层的制作,小班图层与属性数据的关联,图层标注等都可以作为微课的选题。

2.3 教学设计

微课虽然“微”,但同样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作为课程,依然会包括“导入、讲解,总结”等教学环节。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把制图流程的各步骤再分解细化为多个任务。提出任务即导入教学,也是操作步骤的承前启后,上次课程完成了小班图层的矢量化,接下来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再进行任务讲解演示。从小班图层到林班、林场图层的制作,是通过图层融合的功能来实现的,演示具体的两种操作方法;然后进行要点总结,通过实践操作,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区别,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对今后的学习作出引导。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降低了微课这种学习方法对知识点的碎片化程度,使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学习目的。

图1 林业专题图制作流程

在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微课的录制等方式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主动性。

2.4 教学评价

“微课”学习可以深入到课前、课中和课后,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这种微视频,学生可以在电脑上看,在手机上看,可以共享,在遇到具体问题时,可以针对性地查看某个知识点的微课,达到迅速解决学习问题的目的。因此,微课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和认可。

3 结 语

实践证明把微课和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可以提升课程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也有助于完善课程的教学设计、理清教学思路、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主题突出、灵活多样,教师可以充分结合课程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重要技能,提高学习的效果,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第3篇: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范文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活动理论;教学设计

活动理论在本质上与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背道而驰,主要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推动学生更好发展则需要主动投身到活动过程中,从而形成学习对象和自我的双向模式建构。其中,以活动理论为主要依据,充分结合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可合理地将教学设计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评价阶段。下面笔者基于活动理论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三个阶段进行阐述:

一、准备阶段

基于活动理论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准备阶段,一般分为分析和设计两个环节。其中,在分析环节,老师应该通过全面了解明确学习目标,并以此作为开展课程教学设计的重要出发点[1-2]。笔者主要针对中学生进行全面分析。主要分析两个方面:其一是学习主体分析。其中,由于中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快速发展,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也处于优势阶段中,大部分中学生能够利用自身的抽象逻辑思维提出问题、解释问题,同时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能够通过自我反省和自我调节,保障思维更加清晰和准确。除此之外,中学阶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其创造性思维能够迅速发展起来,追求个人的色彩、系统性和结构性为主要目标。通常情况下,在中学教学过程中,主要以问题为切入点或者以任务为切入点,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相互沟通、相互交流,从而深入全面地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点和实际应用技能。其二是学习内容分析。当前主要采用归类分析法、图解分析法和层级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等学习内容的分析方法。通常情况下,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下列几项内容:第一,坚持由整体到局部,从面到点,深入分析。首先要求老师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先讲解全面概括的知识点,再将各个知识点和内容逐渐深入分析。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在刚接触陌生知识领域的过程中,只有深入全面地了解理论思想,才能进行更加系统的分类和归纳;第二,当学习的内容的难易程度高于学生的理解程度,便应该坚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让学生通过前部分内容的学习更好地理解后部分知识。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设计环节,主要任务是设计具体的学习过程,也就是通过分析学习主体和学习内容,提出较为系统的学习方案。通过这点能够清晰地看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主要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通常情况下,设计环节主要包括下列几点内容:一是学习活动的任务设计;二是学习环境设计;三是教学活动设计;四是范例作品和教学课件的设计制作。

二、实施阶段

将精心设计的学习方案,通过应用多种媒体设备和使用多种信息资料,这就是课堂教学实施阶段的主要目标任务。通常情况下,基于活动理论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在实际阶段主要采取下列几种方式:其一,以任务为主体。以任务为主题的教学活动的关键在于任务内容的设计。其中,任务设计主要包括封闭型任务和开放型的任务。所谓封闭型的任务主要是指每个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都应该通过自主学习而完成的任务。其主要包含的是学生尚未学习过的新知识,如如何插入一幅图形,并让其文字协调合理地环绕在图片周围;开放型的任务则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共同探讨。老师常常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制作电子信息作品。其二,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活动。由于大部分计算机游戏具有趣味性强、操作性强和直观性的特点,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有效张扬。其中,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利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编写一些较为简单的游戏程序。让学生能够在编写游戏程序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其三,以问题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活动。将教学内容合理融入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并采用小组合作形式有效解决问题,从而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评价阶段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基于活动理论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主要包括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两种方式。通常情况下,学生能够通过自我评价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进而及时改正和调整学习方法。通过客观公正的评价,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大幅度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坚持以学生为本原则的前提下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进行设计,能够有效地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同时通过加强学生间的团队协作、沟通交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从而真正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水平。

作者:张震 单位:邳州市土山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第4篇: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范文

《linux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核心课程。但是传统的教学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师觉得该课程内容抽象、枯燥无味,难教;学生觉得该课程听不懂、不感兴趣,难学。这样,就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怎么保证?学生所涉及该课程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怎么有效的形成?学生的就业和就业质量为此而受影响?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究其原因,最根本的问题是该课程的教学设计没有合理的设计,没有根据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做有效的教学设计,没有客观的根据目前与该课程相关的教学条件做合理的教学设计,没有根据职业教育的规律设计适合该课程的教学设计。所以,《linux操作系统》工学结合课程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研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根据其特点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适当的教学方法,使其提高学习该课程的兴趣;研究该课程的校内外教学条件的情况,然后合理的整合的教学资源,使得教学内容的实施有可靠的保障;研究根据职业教育的规律做符合该课程特点的教学设计。该项目的研究,使该课程能够成为计算机网络专业的特色课程,对于提升专业的建设内涵都积极的意义。

1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做《linux操作系统》工学结合课程教学设计

高职学生的特点是动手能力强、对理论的学习不感兴趣。所以,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主要以实践操作为主线,同时嵌入理论教学内容。

2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做《linux操作系统》工学结合课程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分院和北京中科红旗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的红旗linux学院,该学院的成立为本课程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更加教学内容的需要利用公司所提供的资源,以便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3根据职业教育的规律做《linux操作系统》工学结合课程教学设计

根据职业教育的规律,本课程在教学设计时注意如下几点:

1)将技能培养和素质培养相结合。

2)将当前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3)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引入企业。

4)将行业界的标准引入课程内容。

4《linux操作系统》工学结合课程的宏观和微观教学设计

4.1宏观教学设计

4.2微观教学设计

4.2.1学习任务

使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web网站能够用域名访问,即能够用xjnzy.edu.cn访问。

4.2.2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熟练掌握dns服务的图形化配置。(重点)2)学生能够熟练掌握dns服务的文本配置。(重点)3)学生能够简单的进行dns服务故障的配置。(难点)

4.2.3载体

域名解析。

4.2.4工具

红旗asianux server 3 sp1软件,虚拟机,计算机,投影仪,纸。

4.2.5教学方法

1)以学生体验为主导。

2)以任务驱动为主线。

3)以过程考核为基础。

4)理论知识穿插于实践过程。

5)虚拟公司的方式。

6)让学生参与到备课的某些环节中来。

4.2.6教学实施过程

1)准备(2分钟)

边点名(学习委员),边让学生启动虚拟计算机且启动远程访问服务。(所有学生)

2)引入(3分钟)

以学校网站为例引入,学校的ip地址为10.1.1.5,但是访问起来不方便,则用xjnzy.edu.cn访问则方便多了。那么,我们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如何完成web站点的域名解析。说明以虚拟单位的方式分组和考核的标准。(教师)给每组发放虚拟单位表和考核标准。(学习委员)

3)方案的制定与讨论(15分钟)(3+3x4)

让各组制定该任务的解决方案,解决方案有两种类型,即图形化配置和文本配置,并针对方案的合理性对进行讨论。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讨论法。采用的教学步骤是组内讨论→组间讨论→教师评价。具体执行为:先让组长陈述该组的方案内容,然后让组员评论方案是否能够继续完善,其次另一组的学生评价方案,最后教师评价方案。选取有代表的3组进行讨论,其中图形2组,文本1组。

4)图形化配置(40分钟)

采用学生体验的教学方式。选择图形配置方案一组的到教师机操作,边操作教师边提问题边讲解关键步骤点。

配置的步骤及教师需要指导的地方。

图形化配置参考方案

5)文本配置(10分钟)

采用学生体验的教学方式。(学生操作)

6)学生练习,教师考核。(15分钟)

7)故障排错(6分钟)

采用引导文法。设置故障点时,由单一故障到综合故障。

(教师)故障点设置:

a、服务没启动。

b、将客户端的域名服务器删除。用nslookup测试有问题。8)总结(8分钟)

先让学生总结的同时播放录屏录像。

9)能力扩展(1分钟)

任务一、如何将ftp服务进行域名解析?

任务二、如何将邮件服务进行域名解析?

5结论

第5篇: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范文

一、加强教学对象研究,提高课堂教学针对性

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任务是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教学设计的过程首先就是深入研究学生的过程。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避免无效劳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才能了解学生呢?教师不妨先回答下列问题: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样?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关注学生的智力发展情况,注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状况,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二、加强教学内容研究,准确把握教学内容

1、研究教学内容的特点,确定如何体现新课程理念,以及该部分内容在整体内容中的地位和作用。2、研究本节教学内容的范围与深度、重点与难点,以适应多层次学生的需求,注意选择教学内容的典型性。3、研究蕴含于知识中的智力因素和情意因素,以利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智力的开发。

三、研究教学目标的制定,准确把握教学方向

一堂好课应有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课堂教学的落脚点,它支配着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规定着教与学的方向。那么怎样设计教学目标?

1、钻研课标,做到“依据课标,忠于课标”。在设计一节课时,钻研课标主要应钻研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标准,对课标进行分解,认真研究学生在课堂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2、钻研教材,做到“立足教材,超越教材”。

钻研教材应依据课程教学目标“直读”教科书中直观素材的编写意图:教材编写者为什么要设计这个内容?其目的何在?对于这节课的整体目标有什么作用?这个题材对我的课堂、我的学生能用吗?如果不能用,改用哪些替代材料更合适?……另外,还应挖掘教科书中直观素材背后的隐义。

3、钻研教学资源,做到“充分运用,优教促学”。教师在选用教学资源时应该从优教、促学两方面出发,提高使用的有效性。“优教”是指教学资源的内容和形式有利于教师科学组织课堂教学;“促学”是指材料内容和形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需求,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提高学习效益。因而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钻研教学资源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典型性,注意贴近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并能在课堂上充分运用,以促进教学。

4、进行学情分析,调整学习目标,即将操作目标结合学情分析进一步细化。学情分析包括教学起点分析,对学科知识、学生和教师进行的全面分析以及对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的正确分析。

四、研究教学策略选择,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媒体和组织形式等教学措施构成的综合性方案。它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其主要作用就是根据特定的教学条件和需要,制定出向学生提供教学信息、引导其活动的最佳方式、方法和步骤。教学策略因着眼点不同而有不同的分类。具体的教学策略有:1、传统的接受式教学策略;2、布鲁纳的发现式教学策略;3、斯金纳的程序法教学策略;4、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教学策略;5、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策略;6、提问教学策略;7、创设情境教学策略;8、反馈和矫正教学策略等等。

五、研究教学评价设计,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进程的预设及评价,是促进教学进程反馈调控、教学环节连贯落实、教学目标逐步达成的必要途径,是教学设计必不可少的内容。

1、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过程性评价,目的是诊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教学中的不足,以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形成性评价一般有提问、讨论、练习、小测验、问卷、观察、个别谈话等。

2、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是一种阶段性评价,也是一种目标参照性评价,其目的在于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总结性评价一般有单元考试、学期考试、学年考试等(给出成绩或等级)。

第6篇: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范文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设计;目标任务;情境创设;活动组织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系统设计是进入九十年代以后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特别是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的广泛应用)以及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被人们所理解才逐渐发展起来的。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人类的知识不是纯客观的;不是他人传授的而是自己建构的;不是独自形成的而是在与外部环境的交互过程中形成的。认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要给学生控制和管理自己学习的权利和机会。教学设计者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环境和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学生是学习环境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的辅导者。目前这类教学设计理论的研究重点主要放在对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分析、构造自主学习策略方面。因此,被称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当前,多媒体教室在高校已经普及,教师在基于多媒体环境下怎么样来开展教学,尤其以突出培养动手能力为特点的高职院校,又该怎样有针对性的开展一些基础课程教学,突显高职本色的多媒体环境教学,成为了众多教师探讨的话题。本文依据由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校本教材《计算机组装与维护》,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培养要求,系统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清晰勾勒出基于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案例。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

对整门课程及各教学单元进行教学目标分析,以确定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它包括:

1、学习目标描述

认知目标:认识计算机组成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作用;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亲自动手组装计算机;能够按照要求,通过邮箱提交DIY计算机的配置方案,并能简单说明配置理由。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原理掌握能力与组装计算机的实践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的兴趣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组装计算机与评价所装计算机的整机性能的能力;培养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习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借助媒体、网络资源辅助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组成部分的分析评价能力。

2、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说明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一书,是由学院自编并由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针对职教院校学生使用,学院建有“组装与维护实验室”,提供各类计算机配件,供学生动手组装并通电检测结果。本设计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认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作用。在本设计中,学生通过观看教学演示、小组讨论、动手组装电脑以及对配置的计算机方案的填写和评价,运用已有知识和硬件网站资源对计算机配置方案进行分析,得出有关计算机性能的评价方案。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是五年制高职以及三年制高职学生,经过以往计算机基础文化知识的学习积累和长期媒体、网络资源的自主性学习,对计算机的各个组成部分已有初步的认识,能自己上网查找相关计算机硬件,并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具有较高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学生的年龄在16-20岁之间,动手能力强,具有一定的选择探究能力。学生对于网上收集资源,动手操作,分析自己的劳动成果非常感兴趣。

三、学习情境创设

学习情境设计一是通过多媒体教室环境,演示该多媒体教学光盘、计算机操作基础课件中涉及的理论知识,引出并讲解新课内容。二是教师当面拆开一台电脑的主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对所讲理论知识进行演示、验证。三是在展示并介绍电脑的各个组成部分时,引出本课实践性教学任务。四是学生分组动手装机,并在老师的指导下,通电验证安装成功,以增强信心。五是采用分组协同学习方式,由小组间进行评价辩论,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六是分组完成装机方案的设计,并准备好采用该方案的理由。

四、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确定学习本主题所需信息资源的种类和每种资源在学习本主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对于应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源及如何有效的利用这些资源,如果学生确实有困难,教师应给予适当的帮助。

各类课件:指自行开发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多媒体教学光盘、计算机操作基础课程课件等。

计算机配件及工具:计算机组装实验室提供的计算机配件、工具,专业网站:中关村在线:(zj.zol.com.cn/),太平洋电脑网:(pconline.com.cn)。提供电脑各配件的性能测试及计算机配置方案评价,它的自助装机板块非常有利于学生填写计算机配置方案。多媒体资源库:包括光盘、计算机各种配件的图解,详细参数等。网络课程:开发网络课程以利于学生在线上传作业,发表学习心得及评论。

五、学习活动组织

根据所选择的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不同的设计。 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在“自主学习设计”中均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个要素,即发挥学生的首创精神、知识外化和实现自我反馈。

六、学习评价设计

学习效果评价包括小组对个人的评价和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围绕个体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过程中做出的贡献、是否达到意义建构的要求三个方面进行。应尽可能设计出使学生不感到任何压力、又能客观准确地反映出每个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法。1、测试形式与工具;2、测试内容:动手组装电脑的速度与装机心得体会;按要求完成装机配置方案;各小组的代表陈述的装机配置方案理由。

根据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的结果,应为学生设计出一套可供选择并有一定针对性的补充学习材料和强化练习。这类材料和练习应经过精心的挑选,既要反映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又要能适应不同学生的要求,以便通过强化练习纠正原有的错误理解或片面认识,最终达到符合要求的意义建构。

第7篇: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范文

【关键词】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任务,任务链

引 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应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应增加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和探究性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标准》以学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提倡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同时,汲取各种教学方法中的有效形式,以形成适合我国高中学生的外语学习策略。《标准》如此重视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是因为这一教学途径能够达到“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的教育目标。

那末,应如何正确理解和在实际教学中运用“任务型教学途径”呢?笔者认为,正确理解什么是任务型的语言学习,如何设计任务是实现“任务型教学途径”的关键。

1. 任务型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任务型”学习(Task-based learning)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法研究者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在大量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有重要影响的学习理论。它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模式。

1.1 “任务”的定义

《现代汉语词典》(1992:965)对“任务”的解释是:“指定担任的工作,指定担负的责任”。Long (1985)也从非语言的角度把任务(task)定义为:自己或他人从事的一种有偿或无偿的工作,如油漆栅栏、给小孩穿衣服、买东西等。也就是说,任务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所做的各种各样的事情。但是,在外语教学中,特别是在谈到任务型教学时,“任务”这一概念通常是指以真实世界为参照、以形成语言意义为主旨的活动。《标准》中指出,英语教学中的任务指有利于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种种语言实践活动。Jane Willis对任务下的定义是:“任务”就是学生为达到某一交际目的,使用目的语来获得产出的活动(1996:23)Wills还区分了教学中常用的六类任务:列举、排序与分类、比较、解决难题、交流个人经历和完成创造性任务。Breen(1987)则认为,任务是任何促进语言学习的工作计划,小到简短的练习,大至复杂的、冗长的活动,如小组解决问题或模仿、作决定等。它具有特定的目标、恰当的内容、规定的程序和一系列的结果等基本特点。David Nunan(1989)在综合上述观点的基础上,把任务的定义概括为:交际任务是知道自学系目的语的过程中领悟、使用、输出语言和互动的课堂交际活动,它重点关注的是意义,而非语言形式。

尽管对任务的定义各家说法不一,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任务都涉及语言的实际运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运用目的语进行理解、交际,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意义上,而不是在语言形式是上。笔者认同把任务作为课堂的一种语言学习活动至少应具备以下特点:(1)以意义为中心;(2)以解决某一交际问题为焦点;(3)任务完成的结果是评估任务是否成功的标志。

1.2 任务的结构组成

Nunan(1989)认为, 任务型课堂教学设计中的任务(task)具有结构性,并由教学目标、输入、活动形式、教师与学生角色和环境五部分组成。

1.2.1 教学目标(goals):任务型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这不仅是指语法正确的说和写的能力,还包括社会语言能力(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语篇能力(discourse competence)和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Canale, Swain, 1980)

1.2.2输入(input):输入是指设计任务的资料。输入的来源多种多样,包括课本、报刊杂志、学生作品、影视作品、歌曲等。

1.2.3 活动(activity):活动是指任务,而不是指练习。

1.2.4 师生角色(teacher / student role):学生是交际者,其主要任务是沟通(传送与接收)信息,具有学习的自主性,并经常进行两人或小组活动。为了使学生成为交际者,教师应扮演促进者(facilitator)、组织者(organizer) 和监控者 (monitor),有时也加入到活动之中担当学生的“伙伴”(partner)

1.2.5 环境(setting):环境指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包括任务完成的方式(个人操练还是两人或小组合作)和任务时间的分配,也包括课堂教学或课外活动等。

2. 任务型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

《标准》为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提供了六点指南:(1)任务应有明确的目的;(2)任务应具有真实意义,即接近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活动;(3)任务应涉及信息的接收、处理和传递等过程;(4)学生应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用英语。(5)学生应通过做事情完成任务;(6)完成任务后一般应有一个具体的成果。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时,教师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举为出发点;要有助于英语知识的学习、言语技能的发展和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要积极促进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审美情趣、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基于上述理论,笔者认同以下设计原则:

2.1 语言、情景真实

设计任务时要提供给学生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语言情景和语言形式要符合语言实际功能和语言规律,要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体会和学习语言。

2.2 形式与功能相结合

设计任务时要注意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相结合。要让学生在掌握语言形式的同时学会自我培养掌握语言功能的能力;每一阶段任务的设计都应具有一定的导入性,使学生在学习语言形式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任务的训练来理解语言形式的功能,并能运用在交际活动中。

2.3 阶梯型任务链

所设计的任务应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层层深入,形成由初级任务到高级任务,再由高级任务涵盖初级任务的循环,并由数个微型任务构成“任务链”。在语言技能方面,应当先输入后输出,使教学呈阶梯式层层推进。

2.4 在做中学

学生自始至终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来学习语言,为了特定的学习目的去实施特定的语言行动,并通过完成特定的任务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各原则之间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操作中要注意他们之间的相互制约,从而推动学生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

3. 任务型课堂教学设计的步骤

Wills(1996)在她的专著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中提出了任务型课堂教学的三个步骤:前任务(pre-task)、任务环(task-cycle)和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

3.1 前任务(pre-task):教师向学生介绍主题和任务,帮助学生理解任务的指令和做好准备。

3.2 任务环(task-cycle):在此阶段,为学生为完成交际任务而尽其所能运用以学的语言知识。任务环由三个部分组成。

3.2.1 任务(task):学生执行任务,老师监督。

3.2.2 计划(planning):各组学生准备如何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情况,老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

3.2.3 汇报(reporting):学生报告任务完成情况,老师充当主席的角色,评价各组任务的完成情况。

3.3 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学生进一步学习、巩固和掌握前阶段所运用的语言的某些特征。

任务性课堂教学设计就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之后,教师分析和设计具体任务 、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其他前提知识以及需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等,旨在将每一项教学目标演变为教学活动中可用的具体内容。 4. 任务型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探索

在任务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并构成一个有梯度的连续系列。要使学生在教师所设计的各种“任务”中,能够不断地获得知识或得出结论,从而获得语言运用的能力,而不仅是现成的语言知识点。这样,随着“任务”的不断深化,整个语言学习的过程会越来越自动化和自主化。

笔者以SEFC Book 2A Lesson42 (Hurricane) 教学实践为例来说明任务型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回答有关问题,并能对课文的主要内容作简要复述;

2、培养概括、分析能力,学习记笔记。

3、活化教材,对课内知识进行拓展、延伸,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4、学会从各种媒体获取所需信息的技能。

5、教育学生学会自我保护。

教学步骤:

Pre-task

1、通过问答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出“Hurricane”话题。

Why were Pippa's parents worried? (A hurricane is likely to come.)

2、What do you know about hurricanes?

How do hurricanes work? 学生呈现他们课前了解的情况,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给以提示(对课内知识进行拓展延伸)。

Task-cycle

展示课件,用问题What's the result after the hurricane? 引入任务。

Task 1:

Read the passage quickly, then choose the best answer to each question:

1. The reason why nineteen people died in the hurricane perhaps was that

.

A. it rained heavily and they were washed away

B. very tall trees were blown down

C. the big trees fell down where they were sleeping

D. they were missing in the dark

2. From the passage the greatest harm to the towns and villages was that

in the hurricane.

A.there was no electricity

B.water supply was cut off without electricity

C.people couldn't get in touch with others

D.a great many tall trees were brought down

3. At that night some people couldn't get to sleep, which made them

.

A.safe the whole night

B.nervous all the time

C.lucky all night long

D.protect themselves as possible as they could

4. With the help of the soldiers and the workers from other parts of Britain

.

A.everything would be better as soon as possible

B.things were got back as they were before

C.the towns and villages were much better than before

D.the people had nothing to worry about (CDDA)

Task 2:

Read the first three paragraphs,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 What happened on Friday October, 1987?

2. What the weather like in England?

3. What about the rain that night?

4. Could you describe the picture according to the third paragraph?(展示课件)

Task 3:

Read the passage again and make notes:

Time: Between the hours of midnight and 6a.m Friday,Oct.16th,1987

Place: The southeast corner of England

Speed of the hurricane: Up to 160kph

Damage:

1. 15,000,000 trees were blown down; blocking roads, paths and railway lines.

2. Electricity lines, telephone poles were brought down

3. Water supply was cut off

4. There was no electricity

5. 19people lost their lives

Reasons: Plenty of rain, strong winds, trees with leaves on were easily pushed over

Escapes: A woman-a tree fall onto the other half of her bed

A family-spend the night in a field

Results:

1. Army-cut through the fallen trees, help clear the roads and paths

2. Electricity and telephone workers-help repair the damage

3. Everything-retuned to normal

Task 4:

Find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work in pairs )

Task 5:

Introduce the hurricane in England with when , where, what, why, how, damage, result according to the text.

Task 6:

Discuss the question in groups, then report (work in groups):

Suppose a hurricane strikes Guangzhou, What will you do to protect yourself?

Language focus

1. Master the following expressions:

If the hurricane had happened during the day-time, there would bave been many more deaths.

push over; blow down; bring down

find sth. done; have sth . done; get sth. done;

have their leaves on;

awake (adverbial);

call in; call for; call on; call at

(这些语言点都涵盖在各项任务中,学生在执行各项任务的过程中,对其已基本掌握,在此只需简要归纳

总结即可,以免影响语篇整体阅读。)

2. Write down the retelling of the text (according to task 5)(可以作为课后作业)

结束语

任务型教学强调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注重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理念,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越来越显示出其优越性。

在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牢记教学是人的活动,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人的因素应当成为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种有利于学习者外语习得的条件,使学生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际,运用语言并掌握语言。需要指出的是,任务型教学设计的任务难度很难把握,任务的系统性和延续性也难以控制。尽管如此,其教学思想和教学原则越来越受到重视并被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我们英语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使这一教学模式逐步规范,更富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周春敏《谈谈高中英语任务型课堂教学设计》(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2:5)

2、罗少茜 陆锡钦《解读“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任务 真实性 任务链》(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11)

3、卢莉《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实验研究》(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3)

第8篇: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范文

[关键词]关联;绩效导向;企业培训;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8-0113-05 [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3.08.023

一、引言

“企业为了解决员工由于缺少相应的知识、技能与态度而引发的绩效问题,往往需要通过培训这一干预手段提高员工绩效”。如何避免工作差错或者由于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缺乏而导致机会流失,是专家学者们所要考虑的问题。绩效导向教学是企业培训的指引,绩效导向的教学目标具有较强的具体性和实用性,即缩小初学者与绩效模范之间的绩效差距,帮助企业降低培训成本,给组织和个人都带来价值提升。绩效导向教学的工作原理是建立关联,促进知识迁移,其宗旨是保证学习者所学内容能够被“学以致用”。

二、相关基础理论

1.绩效

本文中所讨论的“绩效”(Performance)是指行为的结果,而并不仅仅单指行为或者结果。它是指行为者实施了某些活动,由于这些活动的影响致使行为者的生产环境或过程产生了某种程度的变化从而造就行为的结果。美国教育技术先驱吉尔伯特(T.F.Gillbert,1974)在论述绩效概念时,将企业组织有价值的“成就、业绩”相提并论。我国的汉语与英文的绩效表达概念基本相同,都是指成绩,成就和业绩。绩效概念包括两个部分:行为与价值,但行为并不与价值等同。绩效的衡量不能通过工作量来表现,而是通过业绩来衡量工作行为。价值作为绩效概念内涵之一,工作行为就要取得组织系统所期望的、符合组织发展总体目标的成效。

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企业组织就是一个系统,系统有若干职能部门构成,“过程”就是贯穿与各个部门之间的作业流程,作业流程又是由若干工作岗位组成。从系统层次看,绩效分为组织层次(关系)的绩效、过程层次的绩效与工作岗位层次(个人)的绩效。只有这些层次的绩效相一致,才能产生“合力”促进整体效应。

2.绩效导向

绩效导向是指从绩效的角度考察项目运行,将绩效意识贯穿到培训活动始终,注重培训对实际效果和工作绩效的改进,加大对培训效度的检验。培训管理中的绩效导向有双重涵义:(1)对培训活动本身的绩效评价,关注培训过程的成本、实践、效果等方面的控制。(2)对培训效果的后期绩效检验,检查培训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是否增加员工的知识积累,提高员工的相应能力,调整员工的组织行为,改善员工的工作绩效。

3.成人学习理论

成年人的学习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解决所面临的各种工作或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成人的学习是一种相互协作的活动,通过协作激发他们的兴趣,开发智力,增强人的能力。协作的基础是成年人的经验,尤其是他们在社会交往方面的经验。协作及经验的充分共享成为他们共同解决问题的宝贵资源。美国心理学家戴维·库伯(David Kolb)提出的体验式学习理论,认为“成人的学习是一种基于体验的学习,是一个循环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四个步骤:具体经验、反思性观察、抽象的理解、应用实践”。体验式学习方式是以活动为开始,先行而后知。成人的学习是一种基于体验的方式,是在探索和解决工作、生活中难题的同时获得新知识,掌握相关技能,转变思想观念的过程,帮助提高人的能力与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绩效导向的企业培训特点

绩效导向的企业培训是在成人学习理论与绩效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的。它以工作场所中的真实事件与程序作为教学材料,为学习者提供学习帮助,提高学习者绩效水平。因此,绩效导向培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明确的目的

绩效导向的目标必须具有目的性、针对性、具体性与适用性,因此也被称为“目标导向”。通过培训能够在工作场所改进员工的实践行为以提高绩效,缩小学习者与模范之间的绩效差距,获得企业和个人的价值提升。明确的目标能够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与绩效,使企业目标与绩效产生直接关联,帮助知识迁移,减少干扰信息,优化企业与个人的收益。

2.优秀的典范

为人员提供绩效模范或案例。与传统教学相比,绩效导向的培训较少邀请本领域的理论专家做职业或专业指导,由于培训具有明确具体的目标,培训通常会为学习者提供绩效模范或案例以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3.在实践与过程中教学

绩效既是“产品”也是“产出过程”。与传统教学相比,绩效导向的培训改变了知识单向传授的模式,将培训与绩效紧密联系,注重所学知识、技能与实际工作需求之间关联的建立,使学习者走出教室,在工作中边做边学,这种“做中学”的成人学习方式更加适用于企业培训,帮助员工提高知识迁移速度,达到目标绩效水平。

4.教师到教练的转变

培训者不再是知识讲授者,他将转变为教练的角色。在个别化的训练(为个别的学习者传授特定的知识或技能)中,教练对所要传授的具体事件进行示范,并对学习者的练习或实践行为进行总结,为提高绩效水平提供支持。

5.学习者主动参与

绩效导向的培训需要考虑的是如何使学习者从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培训者需要考虑的是学习者的动机原因与对策。人的动机与人的期望、经验、认识相关联,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结构。虽然会有外部因素对其产生影响与干扰,但是仍然具有它稳定可预测的方面。在绩效导向培训中要为学习者提供适当的外部环境,排除外部环境干扰,阐明绩效目标的价值,营造舒心的工作氛围。当这些与学习者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被明确解决时,学习者将会积极地参与到培训中来,并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应用,执行任务,进行实践,接受指导。

6.灵活的时间安排

绩效导向的培训不必严格按照预定的课程日期或时间进行。时问的灵活性能够确保在培训后即时进行上岗实践。传统的企业培训虽然也具有特定的专业性,但是在企业中不同的工种,培训的内容仍然显得较多,时间被浪费且让学习者很难找到哪些内容与自己真正相关联。绩效导向的培训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关联,在实践中学习,减少学习者离岗时间,将培训内容迅速应用于实践中,在实践中不断磨炼,达到目标绩效水平。

7.绩效评估

传统培训在评价教学时通常考虑的是此次教学讲授了多少内容,讲授的质量如何,学习者获得了多少知识。由此可见,虽然对于传统培训的评价可以量化,但是评价的结果并不容易真实且直接地反映此次培训与其效果的相关度。绩效导向培训在评价中通常考虑的是绩效水平与企业目标的相关性,学习条件与绩效条件的相关性,绩效究竟被改进了多少等。可以看出绩效导向的培训是以目标为导向考核整个教学过程的,其评价的结果通常能够真实且直接地反映培训后的绩效水平。

四、绩效导向的企业培训教学设计原则

1.强调以人为本

这里的“人”主要是指“员工”。以人为本就是在设计培训时以“提高员工绩效为根本”,将员工作为培训设计的中心体现了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原则,“社会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发展是通过社会建构而起的。这种社会性的建构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在从事持续谈话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在与其他人讨论过程中帮助学习者学到新东西,扩大其认知结构,完成新知识的建构”。但是与传统意义上的学生不同,以“员工”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将员工作为学习者设计培训过程时,关注的焦点不在于教室中的学生学到了什么,而在于身处企业中的员工是否提高了绩效为目标。在培训过程中激发学习者的主动性,让他们在真实的工作中应用所学的知识,根据绩效反馈信息完成对工作知识的建构,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完成绩效目标。

2.强调培训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绩效目标

企业部门或个人的子目标也被称为绩效或工作目标,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一定标准完成某一任务具体的、指标性的描述。绩效改进工作的首要环节是确保具体的目标能够支持组织大目标的实现,与大目标吻合。在分析阶段,培训者要在确切了解当前状况的基础上,对照绩效目标,测量目标与实际绩效之间存在的差距,剖析差距产生的原因。在设计培训的过程中,要根据细化后的具体绩效目标,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采用合适的媒体辅助教学,根据培训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策略帮助培训过程的完成。在评估时,要体现绩效目标,以绩效目标为导向为学习者与培训教师提供反馈,帮助他们提高绩效水平并修改与完善培训设计。

3.强调组织文化对绩效产生的重要作用

组织文化又称企业文化,主要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是指企业有关的行为规范、群体意识与价值观念,体现着个人风格,组织信仰与追求,是企业发展的精神支柱。物质文化是组织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有形部分,如设备、工具、材料、技术等,是组织文化表现的载体。行为文化是组织员工在生产经营与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活动文化,以动态的形式体现了组织精神面貌与人际关系,是组织精神和价值观的折射。制度文化是组织的规章制度、经营方式和管理体制构成的外显文化,通过它将其他三种文化相互贯穿融合形成一个整体。组织文化对绩效的影响巨大,其中蕴含着基本的哲学与精神,这些内在的动力比技术水平、经济资源等更为重要。因此,在设计培训过程中要运用系统整体观来认识组织文化在培训中对员工的影响,在展开绩效分析后,用缜密的诊断方法,将文化作为改进绩效的主要驱动力,以此来设计相应的具体实施方案。

4.强调动机对绩效提高的关键作用

据斯皮策(Spitzer)调查显示“50%的美国工人在工作中只愿意付出最少的努力,即只要不被解雇即可,84%的工人承认,他们完全可以更加努力的工作”。动机形成的原因即包括内部的不为某种利益驱动的,也含有外部的为达到某种奖赏或鼓励的,要在激发员工内部动机的同时调动外部动机的积极性。人的动机既是一种特性,也是一种状态。特性与能力相同是一种稳定的心理需求,状态由情景引发受外界影响,合适的环境可以对其产生积极的影响,产生我们期望产生变化和维持一定的水平。在培训设计中,要加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使培训内容具体化,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与沟通渠道,给予他们适当的挑战目标激起工作动机,提倡互相帮助,培训者要及时给予学习者“建设性的反馈”。由于学习者都会重复被奖励的行为,要多采用奖励的方式来强化学习行为,忽略错误,采用鼓励性评价帮助学习者树立信心,不怕犯错,大胆实践。

5.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企业进行员工培训的原因通常是员工的知识、技术等无法完成新的工作任务。特别是新员工在岗前虽然已经具有了与岗位相关的知识与技能,但它们往往来自于学校教学或校外培训机构。虽然对于专业技能知识与一般原理具有较为深厚的功底,但缺少实践的机会,难以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也就是说,员工的原有知识与工作需求中所要拥有的知识关联性不强。因此,在企业的培训中应该加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这种注重实践与操作的学习方式更加符合成年人的学习习惯,学习者通过实践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通过实践获取的新知识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在企业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参与和合作,使他们在实践中体会理论的内涵和实质。

五、基于“关联”的绩效导向企业培训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在企业培训的教学设计中始终遵循着系统化的方法,梅格(R.EMager)等教育技术专家将一般系统理论在教学设计中研究应用,在任务分析、行为目标与标准参照评价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形成了用于“解决学校教育、企业培训与军事训练等问题的解决方法,被称为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Systems Design,ISD)”。绩效导向教学设计的成功主要取决于各个部分之间关联的建立,尤其是教学策略与预期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教学的内容与策略针对的是明确的目标任务,是为了学习输出具体的知识或技能,因此教学的知识由那些与所学内容有关的活动组成。

1.设计思路

绩效导向的企业培训教学设计其根本目的是提高企业员工的绩效及组织绩效促进企业不断快速的发展。根据员工的学习特点,培训设计以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的成人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遵循绩效导向的企业培训教学设计原则,充分考虑教学系统与影响教学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关联,进行教学系统过程模式设计研究。在基于关联的绩效导向企业培训教学设计中根据培训内容与学生特点,借鉴了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型,在图1中概括性地呈现了企业培训教学设计的八个阶段,需求分析、学习者分析、教学目的、情景创设、教学资源设计与提供、自主学习策略设计、协作学习环境设计与学习效果评价。图2是对教学设计过程模型进行的细化,主要体现了绩效导向教学的工作原理——关联建立的具体过程与内容。

2.明确目标

(1)目标与任务。绩效导向的培训要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因此,培训应该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与绩效问题密切相关的信息作为教学输入,这主要是指工作场所中的绩效差距、绩效成果及绩效标准。

(2)培训输入。首先要分析组织需求与绩效要求,明确组织的战略目标、现状、方向、实施策略以及他们与绩效需求之间的差距。在进行绩效需求分析时,要使绩效需求具体化,明确输入产品成果是什么,符合怎样的标准,需要哪些绩效支持。在组织需求分析与绩效需求分析后,找出其中的差距,并进行原因分析。原因可分为两个方面:第一,缺少环境支持,包括组织环境、工作环境。组织没有为工作者提供足够的数据与信息,缺少获取工作者反馈的途径,使企业与员工沟通不畅。工作环境中的资源与工具不能满足员工的工作与学习需求。工作制度能否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体现绩效员工价值、提高报酬等。第二,缺少的行为,主要是指员工的技能与知识、个人能力、动机与期望等。考察员工已有的知识技能与期望达到的标准之间的差距,找出差距原因,对改进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使用数据来论证这个分析。帮助绩效目标的确立,明确的目标能够帮助学习者排除干扰信息,提高学习积极性,快速地掌握目标知识、技能与态度。

(3)工作场所中的支持。教学资源的设计与提供,要能满足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要求。企业要在工作环境中提供与绩效目标知识技能应用的相关资源材料作为绩效支持。在员工培训中,学习者的主要任务是完成一个或一类的工作项目,企业要为培训过程提供相关的支持以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完成,企业、学习者以及培训者在培训的前、中、后期要共同合作。

(4)教学中的反馈。这一反馈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者从培训者或其他同事那里得到的反馈信息,这些反馈信息通常是在他们的协作学习过程中传递,有一定的指导性与支持性,不带有任何的奖励或惩罚性质。这些反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学习者纠正错误,强化正确知识、技能,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只有对此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的人员,才能参与到培训中来,以确保培训与绩效目标的关联性。在此基础上,明确教学过程,建立绩效导向培训方案,解决培训课程时间、方式、媒体、途径、提供哪些数据资源与支持工具,工作中遇到问题如何获得帮助等问题。

3.设计教学

(1)教学过程。绩效导向的企业培训实施与评价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指导性观察、指导性实践与水平证实。从图3可以看出,指导性观察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习者弄清三个问题:为什么(why),是什么(what)和怎样做(How)。即:为什么要学习当前所示范的工作技能?它对企业与个人的重要性何在?该工作具体完成了那些任务?如何完成这些任务?学习者通过培训者提供的相关实例或演示,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以激发学习者积极主动的探求问题而非被动的接受教育者的灌输。当学习者感觉到将要学习的知识与他们的工作需求与自我发展密切关联时,能够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者内部追求领会与掌握的学习欲望。在真实的工作情景中,工作的任务复杂度逐渐提高,这使得绩效的标准也在不断提升,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加大任务难度,迫使学习者寻找更高效的工作方法。

学习者在指导下对特定的工作技能或程序进行实践,完成真实而具体的任务、生产出与工作场所要求相一致的产品。在实践中,学习者原有的知识、技能、态度与绩效要求相互作用与影响。指导者应该尊重学习者个人的已有经验及态度,并将已有经验与未来预期的绩效目标相关联。创造条件将培训环境、活动与真实的工作任务相关联,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提升员工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与态度。

在实践中进行培训,学习者要通过不同的形式的考核与评价。帮助其获得反馈信息,进行自我改进,逐步提升工作水平,增强个体信心。培训者要通过反馈信息了解培训中存在的问题、矛盾以及当前教学的质量与水平。水平证实并不是整个培训活动的最后阶段,而是始终贯穿与整个培训活动之中,通过绩效反馈,不断调整着培训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步骤与内容,不断调整与修改着绩效标准。

(2)培训输出。培训的结果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绩效成果,这些成果应该具体、真实、有价值,符合绩效标准。例如,能够回答客户向员工提出的某一问题,完成一份报表、生产一个产品或零件等,生成一份真实而有形的工作或一个产品,且这一产品能够有相应的标准进行测量,以体现与绩效目标的相关性。产品的输出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通常是有学习者个人独立完成,培训者要考虑学习者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及资源工具的支持,为学习者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资源,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4.绩效评估与反馈

企业培训中的绩效评估主要通过考核与评价的方式,通过评价检查表来检测每一步的教学设计是否到位,通过考核评价学习者对所学知识、技能的接受度与应用程度(也就是绩效改进方案的效度)来体现学习者绩效水平的提升,衡量员工在一定时间内的工作质量。绩效评估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这一阶段中,应该在工作环境中定期地,系统地为学习者提供反馈信息,使他们了解当前的绩效表现,修正自己的行为。培训者从反馈信息中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情况,结合管理部门的意见调整与改进教学。绩效反馈中的形成性反馈出现时机应该在工作前进行,这样员工就能在工作中运用形成性反馈,因为在工作后立即进行形成性反馈指出错误会打击员工的积极性。总结性反馈具有两个特征,必须与具体的行为相联系,必须增加或减少行为在此发生的可能性。因此,在进行总结性反馈时应符合员工和绩效需求,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提供激励型反馈。要注意对反馈时机的把握,在工作结束后不久且经常性的进行反馈激励优秀的工作。总结性反馈必须有所重点,要针对具体的行为而进行。

第9篇: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范文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正面临新的突破性发展,高职的教学改革已经从宏观发展到中观和微观。如何提高学院课程教学质量,如何将课程内容引入将来的职业当中,如何将理论论述与实训内容更完善的结合,如何使学生更清晰的了解课程内容在今后工作中的作用,让学生能够充分掌握这门技术,建立整体的概念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是我们再现行教学中面临的新思路,新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进行不断的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深入研究,探索出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CAD》课程是时下工程领域横跨设计、施工、监理、预决算甚至整个工程前期、后期等众多工种参与方的一门实用课程,也是学生进入行业领域的基本要求。对于教师而言,必须对课程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过去上课从来都是按照课本的内容和顺序讲,最多对实例、内容有所增删,从来没有“整体设计”过。什么叫课程的整体设计?就是对课程不仅要有全面的概括性总结,并对每个单元的目标,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联系进行整体的设计和优化,而且要对本门将要运用的各个行业进行总结,甚至每个章节的功能都要进行梳理。

1.要确定课程的能力目标

让学生预先认识到:“能用XX做XX”这样一个的目标。用具体、可检验的语言准确描述本课程的能力目标,让学生认识到课程的能力目标不是来自课本,而是以职业岗位需要为准。

2.要整改课程内容

职业教育的课程和内容必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的实例、实训和主要的课堂活动,都要紧紧围绕职业能力目标的实现,尽可能取材于职业岗位活动,以此改造课程的内容和顺序,从“以知识的逻辑线索为依据”转变成“以职业活动的过程为依据”。

3.课程综合训练项目设计

选择、设计一个或几个贯穿整个课程的大型综合项目,作为训练学生职业岗位综合能力的主要载体。这就是以项目为课程能力训练载体的原则。项目训练的原则是:实用性、典型性、覆盖性、综合性、趣味性、挑战性、可行性。课程综合项目的设计,是考验任课教师的能力和水平,项目设计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课程教学改革的成败。

4.课程单向项目设计

尽可能是大型项目的子项目,用于训练学生的单项能力,单行项目的选择要从不同侧面训练,单向项目是综合训练的基础,训练时要准确、简练、灵活,尽量避免类似习题和相互无关的并行小练习。

5.课程教学过程的一体化

(1)知识、理论、能力训练和实际应当尽可能一体化进行:时间、地点、教师尽可能不是分离的。

读书、做题――教师的知识准备。传统的“备课”只有这一项。

操作――教师自己必须实际完成所有要求学生完成的项目和任务。自己有了实践经验和成败体会,才有资格很能力上台教学生。

(2)第一堂课设计。传统的“绪论”不要再占用宝贵的课时了。整个课程的第一堂课,其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对课程的整体有个鲜明印象,对课程的内容和进行充满兴趣和期待。因此,第一堂课非常重要和关键,必须按照新的理念进行精心设计。

(3)进度设计。教师所有的理念都体现在课程进度表中。反过来说,只有体现在进度表中的理念,才能在教师的实践课堂中真正起作用。仅仅回答观念问题毫无意义。要有目标,准确制定出什么时间教授什么内容,什么时间学生应掌握什么内容,要以课程进度表中实际体现出来的理念为标准,对整体教学进度进行综合设计。

(4)课程考核设计。考核是相对于目标而言的。突出能力目标,就要研究如何突破知识考核,怎样体现“能力考核”的要求。不是仅用概念考核,而主要用任务考核,就可以实现这个目标。用综合项目进行考核,在职业现场进行考核,都是可以采用的考核方法。

能力考核不是不要笔试。笔试考核中同样要突出能力考核,如画图能力、分析能力方法能力等等。平时的作业考核,课堂上的答问考核,阶段操作考核,出勤管理考核等,也是过程考核的一种方式。用“能力证明”考核,让学生到社会上(企业中)完成任务,经第三方证明其效果和能力,也是一种考核方式。让企业介入到学生学习质量考核中,是克服传统考核弊病的有效方式之一。总之,新的职教观念要求我们,对学生要进行全面考核、综合评价。